Transcript
Page 1: 他们仿佛知道 潮水的方向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1/04/C03/bjbqb20190104C03.pdf · 为它们稍纵即逝。而如何让剧中的故事超越 生活真实,又同时让观众觉得可信,需要大量

他们仿佛知道潮水的方向

在时代的大江大河里女性的命运令人玩味

C3青剧场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要说一部主旋律电视剧,让人有了追青春浪漫剧甚或穿越重生剧的体验,好像不可思议,但是《大江大河》的口碑与收视,细细想来又不免催生出这样的感慨。今天的观众会拒绝很多东西,比如心灵鸡汤、情怀和说教,这些也是主旋律电视剧容易被贴上的标签。《大江大河》播放至今的反响却告诉我们,观众拒绝的原因,可能并非是这些东西本身,有可能只是这些东西显得过于虚假,观众需要的是火候刚好,足够真诚。

作为一部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有宏大的时间跨度,却没有简单粗暴的时代口号。它没有贩卖情怀,却让观众在剧情的展开中找到自己的记忆、共鸣,或者隔代讨论的话题。王凯、杨烁、董子健三人以卸下明星光环的妆容、扎实的演技,让三个主角成为剧情进展的有力支柱。上述这些因素,打破了观众对主旋律电视剧的刻板印象,但对于所有面向大众的影视剧作品而言,《大江大河》却正是创作者恪守艺术创作规律,细心拿捏观众情感的成果。

说到年代剧,绕不开的就是如何追求细节真实。从剧中人物喂猪的姿势,到政策对人物情感、命运走向的影响,《大江大河》无疑都能让观众感到真实可信,这当然不只是“服化道”不出错就能做到的,更关键的在于所有的故事、性格设计全在“戏”里。

全剧开篇,恢复高考,宋家姐弟都过了分数线,但因为家庭背景遭遇了阻拦。弟弟宋运辉为了争取上大学的名额,站在革委会院子里背诵了两百多遍《人民日报》关于高考政策的文章。此时观众对这个角色身上的偏执或许感到隔阂,但很快,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发现“偏执”正是这个角色骨子里生发出的性格,宋运辉在学校读书,在工厂埋头苦干,甚至对姐姐恋爱的阻拦,都时刻提醒着观众这是个固执且独特的角色。

杨烁饰演的小雷书记,一开场就是个大大咧咧的退伍军人形象,从他头回与宋运萍相遇,帮她找兔子不小心踩死一只,到后来带领小雷家村致富,与各色人等交往接触,所有的细节都围绕着他莽撞又耿直的性格。由此,他在与宋运萍的恋爱中,偶尔展现出的细心之处就显得格外动人——当雷东宝与宋运萍合影时,为了哄宋运萍将头发披散下来,雷东宝想方设法藏起头绳,偶尔细腻的心思,让这把狗粮撒得越发甜腻。

剧中所有的情节围绕着主角性格的塑造,主角的性格又成了影响角色命运的永动机。即使是出场较晚、董子健饰演的杨巡,在村里做个体买卖时的机灵,也为这个人物后来的命运埋下了可信的伏笔。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接踵而至,“献礼片”“主旋律”应接不暇。其中既有老戏骨蒋雯丽、倪大红担纲主演的《正阳门下小女人》,也有新生代金世佳、柴碧云领衔的《我们的四十年》。这些剧作班底过硬、态度真诚,都不是拉流量、买收视、骗补贴的粗制滥造之作,但是往往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高开低走、结局崩坏。

究其根本,大多数能够开篇吸引观众的“命题作文”,常常会选择“大事小写”,以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大时代的变迁。但在具体操作中,刻意的年代串联、氛围营造,却又不由自主地滑向怀旧与慨叹,主题与情感,好比剧作的筋骨与血肉,本应是血肉去丰满筋骨,结果却往往变成筋骨依附了血肉,架子不稳,后半段就容易塌台。

改编自网络作家阿耐小说《大江东去》的《大江大河》,则在原著中就与这种路数拉开了距离。凭借《欢乐颂》系列的影视改编而为人熟知的阿耐,其作品风格一贯是笔法精当的群像描写、冷静旁观的审视角度,以及经常为人诟病的精英气质和慕强倾向。这部长达150万字的原著中,代表国营经济的宋运辉、代表集体经济的雷东宝、代表个体经济的杨巡,三条线索交织并行,全景式地展现了从1978年到1998年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变迁。因为长

期浸淫政商领域,而对其中关窍谙熟于心,阿耐的笔下,行业、阶层与社会才是她的主角,对其中的各位主人公,特别是男性主人公,并无太多玛丽苏或杰克苏式的溺爱。《大江东去》如其说是“三个男人一台戏”,不如说是一位作者的观苗日记:看看播撒在历史中的三粒种子,究竟结出怎样的果来。

而吸引观众的地方,也恰在于此。作为一部展现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它不是靠属于“人们”的情感驱动的,而是靠属于“人类”的生存本能驱动的。从小缺吃少穿的杨巡为了吃饱穿暖而北上南下、开拓自己的倒爷生意;小雷家村全村姑娘外嫁、小伙光棍,雷东宝为了让自己和兄弟们都娶上媳妇,义无反顾地开辟集体经济的致富之路;被视为“黑五类”的宋运辉,凭借聪明才智获得了大家的尊重,也就更加希望通过知识和技术获得自我实现……推动人们签下生死状、顶开改革门的,不是充满奇遇和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生存、繁衍、争取尊重的人类本能。这种远远低于生存标准的环境中,生命破土而出、向阳而生的故事,这种无论时代动荡、顺境逆境,都顽强而坚韧地要活下来、干出头的冲动,本身就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而在当今充满困惑和犹疑、动不动就“非佛即丧”的年轻人群体中,格外具有回本溯源的感染力。

不是谈情说爱 是为生存而战

◎薛静

被列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剧片单的《大江大河》,直到2018年12月才姗姗来迟。一向被视为“业界良心”的正午阳光团队,虽然近期已经上映的几部作品都表现一般,但压箱底的《大江大河》,也并未因此操之过急。长达47集的《大江大河》,开局稳健,收视率逐步攀升,在并未刻意制造网络热点的情况下,凭借剧情上

“运萍难产而死”和“金州厂厂斗”两个高潮,点燃了网络平台的讨论。“我们先把电视观众拽住,再通过观众的口碑把年轻人拉进来”,制片人侯鸿亮“品质为王”的路线,再次缔造出了一部兼具影响力与纵深度的好剧。

◎今叶

除了几位主角,剧中其他人物性格更是相互对照,每当你对主角的行为处世、性格定位产生模糊的感觉,他身边角色的行为就会与其形成有效的参照,按住观众重新找回一个立得住的角色。比如宋运辉进了金州化工厂之后,与他同寝室叛逆又仗义的大寻,与其同进工厂的大学同学“三叔”的命运对比,又比如小雷家几位干部的行为轨迹交错等等。

剧情进展至今,《大江大河》的故事已经过半,最痛心的情节无疑是宋运萍的去世。从小说到剧集,《大江大河》改动了不少,除了男性角色更加正面立体,一直处于陪衬位置的女性角色,被塑造得更加温婉动人,由此她们的命运也更叫人怜惜。童瑶饰演的宋运萍让人联想到《我的父亲母亲》里的章子怡,宋运萍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女性所有美好的品德,美丽温柔,善良忍让。她在全剧的前半程

“成全”了剧中男主角的命运,她的死被赋予了牺牲的色彩。这让观众动情,但同时也不免心生疑问:在有关时代命运的大江大河里,女性被赋予的地位和角色,到底会走向何方?

《大江大河》是个十足的大男主剧,尤其是宋运辉的塑造,更是为整部剧的梦想色彩加温。宋运辉好不容易争取来了读大学的名额,却因为通知书迟迟没有送到,焦虑万分开口指责父亲出身,父亲因此病重,又因为担心医药费,还未痊愈就要回家,宋运辉一路背着父亲刚到家坐定,就在门口看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扑通一声跪倒在父亲面前。此后宋运辉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几经波折进了金州化工厂。全剧最先出场的男主角,一路险象环生,却又总是苦尽甘来。而这个偏执狂又总是拥有诸葛亮一般的慧眼、良言,他能看到雷东宝发现不了的管理问题,更能点出雷东宝性格里的隐患,这已经不是“宋运辉是个大学生,读书多”能解释的了,这完全是一个满足观众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想象的男主角,只不过,这些想象都是建立在足够可信的真实细节之上。

在今天,追逐流行元素、向观众的审美口味投诚,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它们稍纵即逝。而如何让剧中的故事超越生活真实,又同时让观众觉得可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简单粗暴的情节,会招致观众的拒绝,就像许多狗血的青春题材影视剧,观众看完总会甩出一句“这不是我的青春”。

我们讨厌心灵鸡汤,是因为它会在现实生活中营造虚假的“白日梦”,然而影视剧的本质,是让观众愿意去选择一个故事,作为自己从现实中逃离片刻的伴侣。《大江大河》有着足够大的题材,却选择了文火慢炖,得以用丰满的细节勾连起观众的情感。

编辑/罗皓菱 美编/赵延 责校/罗晶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在诸多用通俗故事表现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中,《大江大河》难能可贵地在讲述时代弄潮儿的同时,没有沉溺于精英个体的自得与自恋。恰恰相反,这些破土而出的主人公,从心理到行动,都带有着自然的“共富”意识。“共富”的观念并非人为强加,而是从他们的境遇之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这其中既有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无论小雷家村办企业还是金州厂搞改革,都需要团结和凝聚大多数人来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也有几位人物的主观性格——雷东宝农民出身、讲究父子兄弟的江湖气息,宋运辉知识分子对工友关怀的敏感、对其境遇的共情。镜头聚焦的主人公们,没有脱离虚化背景中的人民群众,而是想方设法与父老乡亲、兄弟朋友共同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充裕的篇幅中,这一意识的思想轨迹被完整地呈现出来,从而完成了以个体的描摹,渲染出改革全景的目标。

不过“与众同行”的过程,也正是展现改革复杂一面的过程。作为重头戏的“金州厂厂斗”,宋运辉在水书记的指导下,向旧人旧制发起挑战,如果以两分法而论,他所受到的一切阻力,毫无疑问是旧生产关系与旧利益集团,对新生的技术、制度与人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社会的复杂就在于,任何旧人旧制,都曾经作为新

生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推动历史进程,它们与社会关系的深度交织,决定了它们不会是同一时间走向谢幕,也不可能被一刀切地分离出去。

金州化工厂的每一个零部件,背后都是生产经验和事故教训,不是可以被简单整合掉的。而引进国外生产装备,除了考虑技术本身的先进程度,还要考虑器材价格、生产成本、副产品利用、原车间适配……作为会被改革掉的刘总工,曾无私地为宋运辉提供了他几十年来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的技术记录,说明他并非一个因循守旧的顽固派,而是时刻希望探索新的技术方法,但是原有的派系斗争阻碍了他在技术上的改革,而年龄、经验和视野的局限,又让他的技术提升只能在“改良”上徘徊,而做不到彻底的“改革”。改革路上,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阻力”,才是关键。

不似原著中略带官场厚黑的“因人成事、因人废事”,电视剧《大江大河》中水书记对宋运辉的点拨,从封闭独处的办公室转移到了阳光灿烂的篮球场,一场遵循体育精神的对抗之后,水书记给宋运辉“和光同尘”四字。改革,求勇不图猛,求尖不图锐,求众不图孤。这颇具文气的四字,不再是道家中无为而治的原旨,而增添了一丝温和宽厚,成为融合宋运辉“共富”愿景与“改革”方法的新意。

不是浮光掠影 而是和光同尘

相比原著,剧版《大江大河》为了更加贴近大众的审美趣味,主要人物身上的许多争议之处,都被大大弱化甚至删改。水书记与费厂长之间的争权夺利,宋运辉对两派力量的疏离、屈就和不认同,宋运辉为反击虞山卿的小动作而使出的阴招,也都不再强调。而宋运辉与程开颜的感情线,从“没有感情,只是成全”,变成了甜甜的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让年轻观众高举“开运CP”直呼“发糖”。为这个未来即将脱下工装、穿上西服的精英,增添了一丝烟火气和人情味。

不过这种从众的改编,某种程度上也牺牲了厚度和反思,特别是小雷家村老书记贪腐案一节,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曾经是改革后盾的老书记动摇了,事发后无颜面对、畏罪自杀。这是改革过程中值得停下和反思的时刻,雷东宝看到的,不只是改革角度上不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

还有文化角度上,群氓式的村民。几年的经济富裕并没能洗掉他们身上几千年来的小农思想,没有牵扯到自身利益时,他们会以君臣父子、礼义廉耻的封建道德要求他人,而一旦牵扯到自身利益,就立刻气急败坏、自私自利。遭遇波折而感受到的这份“冷意”,与雷东宝带领村民改革的

“热肠”,将他的性格淬炼得更加立体。可惜的是,或许由于篇幅的限制,或许由于题材的要求,许多这样“宕开一笔”的故事,只能成为剧中的留白。

不过,《大江大河》已经展现出了足够的宏阔与真诚,徐徐展开的画卷中,改革与故事都在前进,人物和社会共同成长。雷东宝、宋运辉和杨巡,以他们蓬勃的生命力,带领观众从荆棘开辟道路,这里没有预设的通途,他们能走到何方,改革就会发生到何方。

不是一往无前 而是有逡巡徘徊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