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买卖制毒物品为何不起诉 - newspaper.jcrb.comnewspaper.jcrb.com/2018/20181228/20181228_004/news... · 公司法定代表人滕某的感激之 情溢于言表。 一起“涉毒大案”

4

社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香山南路 109号 邮编:100144 传真:86423503 86423653 总编室:86423346 新闻中心:86423367 出版发行部:86423399 广告部:86423588 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广告登记:京石工商广登字 20170017号 定价:每份 1.00元 全年 300元 印刷:工人日报社印刷厂

●●●●●●●●

本报讯 (记者郭树合 通讯员玄承瑛 林军卫) 成本只有 2 毛的自制减肥胶囊,摇身一变成为“名牌减肥药”,不足 1 年时间内,销售额竟高达百万元。近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犯罪嫌疑人温强提起公诉。

2017 年初,温强在网上看到几则 有 人 制 作 减 肥 胶 囊 发 财 的 帖 子 ,便 决 定 效 仿 网 上 的 方 法 大 赚 一 笔 。从网上买来所需的原料后,温强根据从网上学来的配方,按照比例将

原料混合搅拌在一起,然后分装在空 胶 囊 壳 内 。 温 强 根 据 减 肥 药 效 ,将胶囊分为普通减肥胶囊和强效减肥胶囊,其中普通减肥胶囊每粒成本为 0.22元,强效减肥胶囊由于西布曲明粉加入比例稍高,每粒成本为0.9元。

减肥胶囊制作完成后,为了不被警方查到,温强采取了网上销售方式。自 2017 年 7 月开始,温强以每粒 0.6 元的价格,卖给福建男子祝平平 (另案处理) 普通减肥胶囊 15 万粒。这些减肥胶囊在经过祝平平分

装、贴牌后,成为了一款“名牌减肥药”,在祝平平的网店里热销,而一瓶包装精美、有防伪识别码的 24粒“名牌减肥药”可卖到 240元。

之后,温强又借助网络,认识了浙江金华一名男子,对方以每粒0.8 元的价格,多次从温强手中购进普通减肥胶囊共计 10 万余粒,而这些产品摇身一变,同样成为了网店中 的 “ 正 品 ”。 远 在 内 蒙 古 的 唐 笑

(另案处理) 也是温强的老顾客,自2017 年 9 月以来,她以每粒 1.5 元的价格,向温强购买了 10 万余粒强效

减肥胶囊,全部作为自己网店的主打产品进行销售。

由于深知自己制作的减肥胶囊含 有 国 家 禁 止 添 加 的 西 布 曲 明 粉 ,所 以 在 对 外 销 售 时 , 温 强 十 分 谨慎,每次交易时,他都让对方用快递 把 现 金 邮 寄 过 来 , 不 使 用 微 信 、支付宝或者银行转账,避免客户被抓而暴露自己。同时温强在发货时均选择不进行开箱检查的快递公司发货,并使用假名字、假地址。

2017 年底,潍坊市奎文区公安机 关 在 办 理 一 起 涉 嫌 销 售 假 药 案

时,发现远在上海的温强有犯罪嫌疑,遂对他立案侦查。

今年 5 月,温强像往常一样到快递公司网点发货时,快递员要求他在 快 递 单 上 写 上 自 己 的 身 份 证 号 ,温 强 没 有 细 想 便 把 身 份 证 号 写 上了,没想到,正是这一举动让一直小心翼翼的温强落入法网。回到家后,温强担心身份证号会泄露自己的信息,便返回发货点,试图把快递索取回来,结果在取件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随后,公安机关从温强住处查获了尚未卖出的散装减肥胶囊 3 万余粒,以及加工材料、制作工具等物品。经鉴定,温强制作的减肥胶囊中 含 有 国 家 违 禁 药 品 西 布 曲 明 粉 ,胶 囊 壳 中 含 有 铅 、 镉 、 铬 等 重 金属。案发后,温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制售“名牌减肥药”年入百万潍坊奎文:对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提起公诉

见习编辑/陆 青 校对/何 欣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传真/(010)86423503 联系电话/(010)86423349 综合新闻综合新闻 2018年 12月 28日 星期五

网址:http://www.jcrb.com

□本报记者 卢志坚通讯员 梅 静 管 莹

“感谢检察机关秉公办案,使我免受牢狱之灾。今后我更要 守 法 经 营 ,以 回 报 社 会 的 关心。”近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检察院,听到检察官宣读的不起诉决定后,扬州达地化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滕某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起“涉毒大案”

今年 6 月,江都区检察院受理了一起市公安局移送审查起诉、市检察院指定管辖的“涉毒大案”。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7 月,滕某先后从扬州多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回收含有丙酮的废液,并将其中一部分委托他人提纯

丙酮后,在未经备案的情况下,多次向刘某等四人出售,数量合计 13 吨,刘某等人将购买的上述丙酮均

用于各自经营企业的乙炔瓶装生产。

经过调查,公安机关认为,滕某涉嫌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理由有二:一是 2016 年 4 月 11 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八条规定,非法买卖丙酮数量在 2.5 吨以上的,即为“情节特别严重”,而滕某的涉案数量远超这一标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二是滕某通过网络发布丙酮销售信息,主观上对购买丙酮者是否用于合法用途持放任态度。

存在“出罪”条款

公安机关的意见看似“理由充分”,但江都区检察院承办检察 官 王 强 经 细 致 审 查 、深 研 法条,却发现本案的法律适用存在

“出罪”条款。

原来,《解释》第七条第三款规定,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单位或者个人未办理许可证明或者备案证明,生产、销售、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确 实 用 于 合 法 生 产 、生 活 需 要的,不以制毒物品犯罪论处。

而通过案件的深入审查,检察官发现,该案买受方购买丙酮均系合法生产需要。案卷中收集的书证和证人证言显示,从滕某处购买丙酮的刘某等四人所在企业——陕西汇鑫气体有限公 司 、平 泉 县 祥 源 气 体 有 限 公司、玉田县长城乙炔气厂、寿阳县兰星气体有限责任公司,其经营范围均包括乙炔,从滕某处购买的丙酮也全部用于生产乙炔。

由 此 ,江 都 区 检 察 院 决 定将本案退回补充侦查。后经补充 侦 查 ,公 安 机 关 未 能 查 获 买受方将丙酮用于非法用途的相关证据。

探究“立法本义”

“出罪条款是规定在《解释》第 七 条‘ 情 节 较 重 ’的 情 形 中 。

而滕某属于《解释》第八条‘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一开始,公安机关并不认可该案情形可适用出罪条款。而若仅从“文义解释”的层面看,公安机关的理解似乎也言之成理。

“从相关司法解释沿革看,对此类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一直非常慎重,不是‘唯数量论’。只要买方用途合法,即应适用出罪条款,不予入罪,这是立法本质精神。而从立法技术来看,统领规定一般会列在前面,而在之后无需重复。作为出罪条款的《解释》第七条第三款理应适用于第八条‘情节严重’及‘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检委会上,王强的观点得到委员们的一致肯定。

为慎重起见,江都区检察院还将该案向上级检察机关逐级 作 了 汇 报 , 扬 州 市 检 察 院 、江 苏 省 检 察 院 对 此 高 度 重 视 。在与最高检、最高法相关解释起草参与人联系后,得到了一致答复:“该出罪条款适用于所有情节”。

在得到认可与支持后,今年 9 月 5 日,江都区检察院以滕

某的行为不构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为由,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

不构罪不等于不违法

不构罪不等于不违法。为了 让 滕 某 从 本 案 中 吸 取 教 训 ,进一步明晰法律界限,规范经营行为,江都区检察院在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同时,又向公安机关提出给予其相应行政处罚的检察建议,最终,滕某被处以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滕某诚恳接受,并表示将严格遵照法律法规,整改经营行为,做一名守法企业家。

办结一案,教育一片。针对辖区内类似化工企业较多的情况,自今年 10 月以来,江都区检察院与公安机关联手,对这些企业进行逐一走访,帮助排查经营漏洞,提醒他们端正经营理念,完善相关手续,干净挣钱,阳光发展。不少企业负 责 人 感 慨 地 说 :“ 司 法 机 关是真为我们着想,这样的服务暖心!”

买卖制毒物品为何不起诉扬州江都:精准适用“出罪条款”,力促民企守法经营

欢迎各检察新媒体公众号投稿,请与检察日报全媒体工作室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微信号:jcrbx-mt;电话:(010)86423566

法治副校长的信箱里都有啥来源:长春高新检察孩 子 们 问 了 法 治 副 校 长 哪 些 问

题?又得到了怎样的回答呢?

“今后再也不借高利贷了……”来源:方圆当 他 对 她 的 言 行 稍 有 越 轨 意 味

时,老头总像幽灵般出现在他的视线里……借钱一定要走正规借贷渠道。远离高利贷,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张灿灿

12 月 27 日,四川省叙永县法院新浪官微发消息称,该院宣判 6 人从事网络有偿 删 帖 等 水 军 业 务 涉 嫌 非 法 经 营 罪 一案,6 人均获刑并处罚金;而就在前一天,新华社报道,福建省莆田市警方侦破一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炒作舆情 200 余起网络水军案。据悉,今年以来,公安机关成功侦破自媒体“网络水军”团伙犯罪案件 28 起,关闭涉案网站 31 家,关闭各类网络大 V 账号 1100 余个。

时常有网友表示有一种“被水军支配的恐惧”,简单概括就是在热点事件中有人“带节奏”,有组织有计划地散布消息、引导观点,混淆视听,趁机影响普通人对事件的判断,形成有利于己的舆论风向,进而从中获利。“民意”变“生意 ”, 其 危 害 是 不 可 估 量 的 。“ 网 络 水军”已经不是新鲜事儿。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注意力成为新的稀缺经济资源,利用注意力做文章利润可观,也滋生了黑灰地带。国家对于“网络水军”的治理也早就开始,一直在严厉打击。

2013 年 ,“ 两 高 ” 出 台 《关 于 办 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依据刑法相 关 罪 名 惩 治 “ 网 络 水 军 ”; 2017 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与 《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监管制度不断精细化;2018 年,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开 始 施 行 。 法 律 法 规 不 断 强 化 、 完善 , 对 构 建 网 络 空 间 新 秩 序 具 有 建 设性。经过明确法律适用、罪名选择、证据规格、取证要求等细致指导,一大波水军团伙被严惩。可以说,手段原始低端的小规模水军公司现今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空间。

但从另外一方面看,“网络水军”并非法律术语,也并非所有水军行为都涉嫌 违 法 。 本 质 上 , 它 与 网 络 营 销 、 广告、公关等有着紧密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关注舆论、引导舆论、塑造形象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刚需”。水军们擅长心理战、舆论战,极具煽动性,能左右网 络 视 听 , 在 成 功 传 播 某 种 事 物 方 面有一定长处。只不过造谣诽谤、散播谣言 是 不 合 适 的 , 即 便 尚 不 构 成 违 法 犯罪 , 其 以 “ 形 象 损 伤 ” 等 办 法 攻 击 对手,也是一种网络暴力。

这种道德以上、法律以下的水军行为不容忽视。治理网络水军本就要依靠各方的协同配合,针对上述情况,网络平台的主动管理不能缺位。养痈遗患不如打早打小,监管尽可能前置才是治理之道。

“ 网 上 信 息 管 理 , 网 站 应 负 主 体 责任 , 政 府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要 加 强 监 管 。”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中,重点明确了网站主体责任。实名制是否落实到位?账号身份是否定期核查?对水军炒作舆情是否及时叫停并封锁参与账号?本公司内勾结水军组织的行为能否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管理手段不难想知,关键在落实,久久为功。

阻止﹃网络水军﹄泛滥,主体责任在平台

(上接第一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纠正,规范各办案节点司法行为。

“强而有力的案件管理工作是检验办案质量的试金石,也是约束司法行为的紧箍咒,更是检察工作的助推器。”莫孙华对此深有体会,相信“加强检察官司法办案的监督管理,对推动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是信息技术助力司法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郑州市检察院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检察办案的全流程、各环节进行监管,确保“全程留痕”,最终形成多重维度的个人办案质量司法档案。同时,通过建立流程监控、质量评查工作台账制度,制定各类案件流程监控指引和质量评查标准,规范质量评查报告内容等各项制度举措,进一步细化监督管理的环节和内容,突出对重要办案环节、问题高发环节的监控力度,有效实现了对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质量评查:从 60%抽查到100%全覆盖

已是下午 5 点多钟,河南省郑州

市金水区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仍“守望”在电脑前,运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对案件流程进行全程监控:案件录入是否及时,有无超期案件,是否及时送案、送卷……

金水区检察院现有干警 137 人,平均每年办理各类案件 2500 件 4000人,办案量约占郑州市的 18%、河南省 的 5% ,居 全 省 167 个 基 层 检 察 院之首。

“案件质量承载着公平正义,是立检之本。面对如此庞大的案件数量,怎样保证案件质量,从源头促进公正司法,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案件质量评查成为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抓手。”金水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青说。司法改革后,员额检察官承担办案主体责任,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随着员额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郑州市检察院以办案质量为核心,不断强化对员额检察官办案活动的监督制约,把案件质量评查作为落实司法责任制的“牛鼻子”,修改完善《司法办案质量评价办法》,创新评查方式方法,强化评查力度,深度运用评查结果,全面科学评判办案质 量 ,严 格 落 实 员 额 检 察 官 办 案 责

任。客观公正评价每一名员额检察官的办案业绩和能力、水平,对每位检察官的办案数量、质量、效果等进行记录、评判,评价结果计入个人业绩档案。两年来,郑州市两级检察机关共组织专职评查员、兼职评查员开展 7 次全市范围内集中评查,同时,郑州市检察机关在全省检察机关首先自主研发了案件质量评价系统,通过标准卷智能评查、“三书”比照智能评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文书质量检查三 大 子 系 统 ,实 现 了 案 件 流 程 全 预警、节点全告知、程序全透明,用流程管理硬约束,倒逼检察官规范办案。

“智能评查系统的使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人工评查模式,变人工评查为数据评查。”莫孙华说,智能评查系统的使用不仅解放了检察官的“双眼”,也让评查效率和准确率都大幅提升,案件质量评查范围从 60%抽查,扩展到了 100%全覆盖。

接轨“司改”:将“评查”引向纵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 7 月 17日,河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顾雪飞到郑州市检察院专题调研案件管理工作,现场点名随机查看已入员额的郑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基层检察院检察长以及普通一线员额检察官的办案情况。很快,郑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范俊,金水区检察院检察长王青,郑州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员额检察官姚玮等三人 2018年以来办案数量、所办案件质量评查结果清晰地呈现在案管大厅的显示屏上,赢得了顾雪飞检察长的肯定和赞扬。

“案件对检察干警来说,可能就是 一 本 本 卷 宗 ,但 对 案 件 当 事 人 来说,件件关乎着命运。”郑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海奎告诉记者,为保证每一起案件的办案质量,全市检察机关实行每案必评,要求每案必查,逐案撰写评查报告,评查中发现的问题逐案反馈督促整改。在常规评查的基础上,郑州市检察院还不定期组织对有关类案的抽查和专项评查,切实发挥了案件质量评查“纠错、问责、规范”的作用。

据悉,自“郑州市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系统”在郑州市两级检察机关应用以来,累计评查各类案件 1.6

万余件。让司法办案更规范、监督更精准、责任更明确,既让检察官的权力在规范中运行,也让检察官的权益得到保障。这一成果在 2017 年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座谈会上受到最高检和广大案管同仁的高度肯定。

评 查 实 践 中 ,郑 州 市 检 察 机 关不仅仅将案件评查结果作为提升办案 质 量 的 抓 手 ,还 针 对 社 会 治 理 中的 法 治 缺 失 问 题 ,拓 展 评 查 结 果 的服 务 功 能 。 据 了 解 ,郑 州 市 检 察 院针 对 社 会 敏 感 问 题 ,司 法 热 点 问 题及涉及民生民利的案件进行深度评查,引导干警司法办案政治效果、社会 效 果 、法 律 效 果 相 统 一 。 对 全 市626 件 涉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案 件 专 项 评查,形成 6 万余字专题报告,被省委政 法 委 以 领 导 参 阅 件 形 式 转 发 ,评查建议被全市未检部门运用到办案实 践 ,为 全 省“ 送 法 进 校 园 ”活 动 深入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今年以来,郑州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经验先后在最高检案管工作联系点工作培训会、河南省检察机关案管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发言。目前,该院的案件管理经验已在河南省检察机关全面推广。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