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全景分析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 在网络游戏、印刷、包装、造纸类行业、交 通、运输、电气类行业的就业难度较高,就 业竞争激烈。其中,网络游戏业招聘需求

教育责编:欧新平 电话:2352950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08 [email protected]

医药生物工程、中介服务、教育、培训、院校类、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类、互联网、电子商务类行业就业形势较好——

随着疫情好转,短期突发的就业困难将缓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张天驰近日拿到了上海一家新闻媒体的“of-fer”,这家媒体去年12月就举行了笔试面试,招录工作在疫情之前,她感到很幸运。“最后一关实习,因为疫情影响推到了4月进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行业往年选择在2、3月份招录新人,导致一些学生在疫情前期没有准备,受到一些影响。

从整体看,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怎么样?《报告》显示,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求职申请人数增加,3月份毕业生开始进入春季招聘市场,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高达 143.25%。综合来看,在疫情冲击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两端均受到一定影响,使得一季度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这个“不容乐观”该如何看待?“就业虽困难,但依然充满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记者对记者明确表示。“因为疫情带来的就业困难是短期突发事件,总会过去。这不是经济内生带来的需求短缩,而是外部事件,随着疫情的好转,就业困难将会得到缓解。”

哪些行业最好找工作?《报告》分析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和较差的行业。《报告》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的行业分别为中介服务行业、教育、培训、院校类行业、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类行

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类行业等。“其中,医药生物工程行业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表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

从就业景气较差的行业来看,大学生在网络游戏、印刷、包装、造纸类行业、交通、运输、电气类行业的就业难度较高,就业竞争激烈。其中,网络游戏业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减少 67.9%,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加14.0%。

人社部近日发布了《全国招聘求职100 个短缺职业排行》,两相对比,可以进一步得出哪些职业需求人数较多。“房地产开发、经纪行业、销售业务、教育培训等职业的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明显。生物、制药、医疗等行业同样如此。IT 管理、硬件开发、公关、媒体等职业景气指数同比下降,并且要低于全国数据水平。此外,由于财务、审计、税务、律师等职业的大学生毕业人数较多,但受疫情影响企业招聘同比下降,使得这些职业求职竞争较为激烈。”曾湘泉说。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业形势较好,平台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迅速增长——

结构性矛盾仍突出,新技术革命释放新职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一线城市高校,研究生毕业班35人,3月老师发放“就业意向调查”,班里除了5人继续读博外,只有 5 人拿到了“offer”。从地域来看,哪些地方就业形势较好呢?《报告》对此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报告》进一步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和东部

沿海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如中山、淮安、惠州、威海和秦皇岛等就业形势较好。

而民营企业,此次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的地方,上市公司、外商独资公司和国企相对较难。

高校毕业生更希望选择哪些就业方式?《报告》显示,单位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75.8%的高校毕业生做这个选择;自由职业和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拟考研”“拟出国”及“暂不就业”等形式的慢就业,比例为6.2%。

曾湘泉认为,之所以出现“较困难就业行业”“较困难就业地区”,原因仍在“结构性矛盾”上。“新技术革命带来一些变化,尽管它令一些行业需求人数降低,但是它释放了更多新的职业出现,需要更多专业化的队伍,比如平台就业。”曾湘泉说。

这些平台包括电商直播平台、知识密集型咨询服务平台、生活服务业平台等等。“我了解到有的小说写作发布平台拥有810 万名签约作家。这些新职业、自由职业将带来更多新变化。”曾湘泉说。

有实习经历、求职目标明确、社会实践经验丰富至关重要——

毕业生别好高骛远,高校补齐毕业生能力培养这一课

到了4月,前文中只拿到5个“offer”的毕业班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保底”选择。他们通过此前的积累让自己“舒了一口气”,然而同学们还是表示“求职中暴露了能力不足的尴尬”。

《报告》也对此进行了佐证,《报告》显

示,有相关实习经历、求职目标明确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是毕业生获得“offer”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表示,面试技巧高、专业就业前景好和名校毕业也是成功获得“offer”的加分项。

曾湘泉表示,“能力不足”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掣肘之一。多年来,能力培养一直在高校学生培养中如影随形,为什么依然“能力不足”?曾湘泉认为,“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能力标准。知识的培养是一方面,但能力的建设应更为重视,能力是什么?比如阅读、写作、听说、计算等,这些基本的技能训练没有纳入到培养体系中来。”于是,就会出现高校毕业生被基本的说明文难倒这类现象。“以哈佛大学为例,它所有的课都可以选修,但是说明文写作是必修课。一篇文章,只有先准确表达之后,才能形象生动。但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写文章容易离题万里,抓不住重点。”

曾湘泉认为,这些都是高校亟待补上的课程。而对于求职大学生来说,又应该做好哪些呢?“对于个人来讲,我认为应该降低预期,树立正确的职业成功观,不应好高骛远。同时,我认为要重视实习,因为实习是解决认知偏差的重要手段。有哪些能力需要补足,都能在实习中暴露出来。”曾湘泉说。

对于社会来说,应该给今年这个特殊年份的应届毕业生哪些支持?曾湘泉说,应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比如在平台就业方面,如何为灵活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合同、五险一金保障,乃至积分落户方面的相关政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据《光明日报》

《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发布

全景分析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2020年这个毕业季,

注定非比寻常。受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求职、招聘、面试、签约,节奏需要重新调整。我们该如何研判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2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 告》(以 下 简 称《报告》),全景分析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新华社西宁4月25日电(记者 张龙张子琪)记者25日从青海省高校开学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截至4月24日,青海省大、中、小学1127所学校101万人开学复课,实现全省大、中、小学全面开学。

据了解,从 3 月 9 日起,青海省大、中、小学分区分级分层、错峰错时错段有序开学复课。“截至4月15日,青海省内12 所高等院校全面开学。截至 4 月 24日 ,12 所 高 等 院 校 学 生 报 到 率 达95.16%。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学,开学工作整体平稳。”青海省教育厅厅长韩英介绍说。

据统计,为保障安全有序开学,截至目前,青海省共向全省教育系统调拨到位防护口罩1100万只、消毒液75吨、医用酒精36吨、额温枪13000把、热成像仪936套。各地医疗卫生机构与学校建立

“一对一”“一对多”保障关系,组建学校疫情监测队伍、疫情防控督导队伍、疫情应急处置队伍等“三支队伍”。各级卫生机构向学校共派出1054名医务人员,驻校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指导人员健康管理,开展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青海省大中小学实现全面开学

1、表扬孩子要公开进行,批评孩子要单独进行。

2、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3、父母的眼睛里只有孩子,而孩子的眼睛里却有着整个世界!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快乐地飞翔。

4、尊重孩子的想法,做个好“参谋”;理解孩子的行为,做个好“伙伴”;爱护孩子的身心,做个好“护理”。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成长。

5、对于稍年长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悄悄话”的形式嘱咐他,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乐于接受这种“温和式”的教育方法。

6、路是走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7、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新浪

教育名言

微信公众号提问看着高三学生即将返校,但我们这些其

他年级的家长开始焦虑了,面对线上学习,特别担心孩子在家学习的进度跟不上,我觉得孩子也有些焦虑,对线上学习效果没底?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和学生如何克服这种焦虑呢?

专家观点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

王俊成在北京市教委举办的双“特”战“疫”专栏中介绍,焦虑主要来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和陌生感,应对“不确定”,首先要从中找到

“确定”,在新变化中寻找不变的内涵。那么在线学习有哪些是确定的呢?首

先,目标追求是确定的。无论在怎样的情境

下,孩子的学习进步、全面成长、追求和实现梦想是确定的。同时,当前的学习状态是确定的。它包括:居家的状态;线上有资源;学校有安排;家长和老师能指导;主动权在孩子自己手上;不久的将来会开学复课。无论是当前的线上学习,还是未来正式开学,一定要让孩子把握这种确定性,咬定目标,每天都有收获。

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则是,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时,太功利、太感性、太急切。过于关注孩子的进度、分数和名次,而忽视了教育最根本的内涵。

其实,本真至美的教育,最需要关注孩子的精神和意志,这一点在当下疫情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变化从精神开始,所以

家长和老师的干预点,也在精神世界。疫情使得个人生活、社会状态、经济发

展都受到了影响。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仁爱、善良、勇敢、坚毅等感人至深的人物和事件。这样丰富生动的场景,客观上是孩子成长立根立本的机遇。这段时间里,孩子们恰恰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和涵养价值尊严、责任担当、社会贡献和家国情怀。这样他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必须努力学习,为什么要让自己强大起来,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和一个高尚的人。

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阶段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成长是成才的基础。

据《北京青年报》

学生和家长如何克服线上学习焦虑?

新冠疫情给宅在家里的孩子们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由于要上网课,就可以有机会正大光明地长时间接触手机,不少孩子趁机玩起网游。一位愤怒的家长22日摔碎了儿子的手机后,又后悔不已地求助心理医生。

湖北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肖劲松教授提出,此阶段亲子交流的原则是:多奖少罚,信任接纳,耐心互动,协作督查。

2月以来,肖劲松教授连续在网络平台进行了30期公益心理课堂教学,针对市民各个阶段的主要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指导。他介绍,虽然网课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手机或电脑,但家长要坚定地划一条界线,明确告诉

孩子,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什么情况下可以有条件的使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使用。什么情况下可以玩,玩多少时间,什么情况下绝不可以玩。当约定被转化成一种习惯时,“手机争夺战”就基本上可以避免了。

网课期间不良亲子关系特点主要是:孩子逆反、对抗、拒绝学习,导致各种冲突如争吵、指责、殴打;孩子紧张、焦虑、效率下降,家长监视或变相监视;家长反复说教,孩子厌烦、被动攻击。

要注意自我调节,不向孩子传递负面信息;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做到规律有序工作;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做到合理有度。还要配合学校的学习

计划,检查学习进程,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提高自我学习管理职能。

肖劲松还从心理学角度给家长提出几条建议:第一,家长对教学有个合理希望值,在想改变孩子的时候,也要改变自己,不要整天把精力用于“盯”孩子。第二,为孩子建立网课环境,减少对上课的干扰;建立上课、下课制度,让孩子有张有弛(学习时间可适当少于学校);建立犒劳机制,协助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孩子建立同学学习互助群,互相交流和监督。检查是必要的,如果没完成任务,一起讨论原因,立刻落实改进。第三,要善于和孩子交流,信任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空间。 据《武汉晚报》

孩子边上网课边网游

家长怒摔手机 心理专家支招

“小升初”是备受关注的升学“门槛”。据媒体报道,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日前宣判一起招生诈骗案,不法分子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诈骗钱财,29名家长为将孩子送进“名校”,共计被骗280余万元。法院审理后做出判决:被告人蔡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责令

被告人蔡某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法律工作者提醒,家长应督促和引导

孩子通过公平竞争为自己赢得理想的学习环境,切忌通过不正当途径上“名校”。同时,本案中蔡某系培训机构员工,工作岗位让其行骗具有一定迷惑性,各培训机构应进一步规范管理。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小心“上名校”捷径变陷阱

新华社北京 4 月 25 日电(记者 孙琪)4 月 24 日,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全球大学特别对话:新冠疫情下的大学在线教育及展望”在线会议,15 个国家的 21 所高校校长、副校长、学者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参会。专家学者认为,在线教育将创新和丰富未来教育模式,但也存在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应对。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介绍了清华大学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育成果。他表示,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始终要将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高等教育是精心设计的完整体系,为了确保在线教学成效,我们要努力维护教学秩序,做到按时上课。春季学期以来,清华大学采用自主研发的在线教学软件平台进行主要教学活动,其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互,并进行随堂测试、教学效果评估等。实践表明,与线下课堂相比,在线课堂到课率显著提高,师生互动更为充分。“我们相信,屏幕并不是师生互动的阻碍,反而架起了师生交流的崭新桥梁。”邱勇说。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已经有 191 个国家受疫情影响关闭学校,超过 15 亿学生无法返校正常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特凡尼娅·詹尼尼表示,在线教育带来了挑战。

“受学校停课影响的学生中,半数的学生没有家用电脑,约 40%的学生没有条件使用互联网。只有 75%的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实现在线教育。”斯特凡尼娅·詹尼尼表示,能够适应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师数量不足,网络安全等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挑战。

会议邀请了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米兰理工大学、多伦多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高校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加。参会专家学者表示,疫情对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教育模式改革发展的动力。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各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应增进相互理解,共同承担特殊时期的教育使命。

“在家上课”将改变教育形态全球合作应对挑战

史无前例的网课和假期,让孩子们和手机、平板电脑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充裕。但网络诈骗也潜伏其中。近日,据淮南警方数据显示,四月以来,淮南学生被骗案共计 27 起,多数为网络刷单、账号欺诈和网络购物诈骗。

这个“史上最宅假期”,孩子们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投奔网络的怀抱。信息化浪潮下,网络欺诈正在成为网络安全的头号威胁。毫无疑问,执法机关的严厉打击和制裁必不可少,但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未成年人对于网络诈骗的手段辨识能力有限,一些在成年人看来有些幼稚的诈骗手段,未成年人却可能会上当。孩子们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海量信息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越早补上网络安全这门课,就越容易保护孩子不受网络诈骗侵害,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方向。

言传身教永远是教育的核心密码。绝大多数孩子第一次上网也都是在自己家里,家长正是提升孩子网络安全意识的最佳教师。而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许多家长往往会采用一刀切“禁网”、没收手机设备等方式,试图从物理上将孩子与网络隔离,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完全成长于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环境中,而网络作为未来世界的“基础设施”,是孩子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与其

“斗而铸锥,渴而穿井”,不如“治未病”,家长需要早早介入,靠前站位,使用软硬件自带的家长模式规范孩子的网络行动;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注意事项,切实提升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

同样需要靠前站位的还有学校。客观来说,尽管许多学校都开设了网络课程,但专门针对网络安全教育的则相对较少。一方面,学校对网络安全意识与基本教育技能挂钩这一认知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缺乏专业的教师、教材来支撑课堂内容。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位,导致了中小学生的网络知识主要来自同学、朋友以及互联网上未经筛选的信息等,这显然不能满足未成年上网群体的庞大需要,因此导致网络诈骗、网络沉迷等问题不断发生。

当然,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并非一人之责,包括网络平台企业在内的社会组织也应当发挥自身作用,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氛围,共同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据《科技日报》

网络诈骗盯上未成年人预防不能简单“一刀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