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编辑:田中够 校对:张峻铭 组版:杨燕读 家10

    让在孩子心中扎根

    书 海 观 潮 连 载

    《生命的奇迹》

    106106宋代新儒学(四)

    多种少儿读物 普及传统文化

    宋朝是继唐末五代的乱世建立的王朝,为了总结历史经验,避免悲剧重演,同时也为了在强邻环伺的处境中凸显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宋人对修史工作和以“尊王攘夷”为主旨的儒家经典《春秋》给予极端重视。前者以欧阳修亲自撰修《新五代史》、司马光主持修纂《资治通鉴》为代表,后者以孙复、刘敞为开端。孙复专以己意断说

    《春秋》,其弊失之穿凿。刘敞能对各家传注的优劣抱持客观态度,进退诸说,依经立意,所以训释远过于孙复。同时,刘敞博通其他儒家经典,《礼》学造诣尤为精深,所著《七经小传》受到广泛推崇,对后来的学者影响很大。

    王安石的“荆公新学”。王安石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影响的历史人物,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学问家、思想家。朱熹说他“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这是很符合事实的。他毕生重视经学研究,并用来指导自己的社会政治实践。由他创立的学术流派被称为

    “荆公新学”,在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讨论新儒学,总离不开“心性”“性理”之类的名词,这

    是为什么呢?因为传统的儒学重伦理而轻本体,重文献而轻架构,重经验而轻思辨。内中可资构建体系的部分,厥惟其心性论和天道观。宋儒在疑传注、辨义理之余,转而浸淫于“心性”“性理”和“天道”的讲求与探讨,既反映了宋儒形而上的思辨冲动,更体现了他们重构天人之际、捍卫儒家道统的强烈使命感。而这种风尚的形成,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儒、释、道三家长期融合与激荡的必然结果。

    在新儒学由“义理之学”向“性理之学”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成果:一是“荆公新学”的流行,二是理学

    (当时称为“道学”)的确立。就当时所具有的影响力而言,王安石的新学远远超过了理学。

    王安石早年撰写了《淮南杂说》和《洪范传》,这两部著作奠定了他在宋代经学史上的地位,人们甚至把他比作当代的孟子。他的女婿蔡卞在论及荆公学术时曾讲:

    “宋兴,文物盛矣,然不知道德性命之理。安石奋乎百世之下,追尧、舜、三代……初著《杂说》数万言,世谓其言与孟轲相上下,于是天下之士始原道德之意,窥性命之端云。”

    这两部著作以阐发“道德性命之学”为主要内容,与理学之徒每有相通之处,而高明自得常常过之。侯外庐先生认为:“道德性命之学,为宋道学家所侈谈者,在安石的学术思想里,开别树一帜的‘先河’,也是事实。”贺麟先生更直截了当地说:“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以得自孟子、扬雄为最多,而与陆王的思想最为接近。”

    王安石成名很早,且生性自负,曾有诗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足见其心气之高,志向之远。他一贯认为,研究经术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主张用“先王之道”来打破当时迷信“祖宗家法”的风气,推行广泛的社会政治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站在教育的角度,孩子自出生起就拥有独立的人格,我们也要转变观念,平等对待儿童。”在汪家明看来,中国少儿图书市场正蓬勃兴起,许多绘本中都包含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神笔马良》等,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汪家明说,出版单位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转变思想认识,“发现儿童”,认识到儿童的潜力无限。

    张嘉骅认为,适合少儿阅读的传统文化图书,首先要内容难易适中,太深太浅都不好。高春香则建议,出版单位应推出更多接地气的少儿读物,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出版系列图书。如学习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可分解到不同的年龄段,一年级背诵古诗词,二年级观察物候,三年级动手做实验等。

    “给青少年看的图书,需要雅俗共赏、深入浅出。”雪岗说,如果只求雅,小读者看不懂、不爱看,很难有效果;但如果只想媚俗,不讲文化品位,也不能对读者起到提高和引领的作用。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者:汤广花)

    有人说,背诵学习100首古诗词,了解100个汉字背后的故事,欣赏100幅中国画,一个孩子便具备了基本的人文素养。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却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润青少年成长。《给孩子的古诗词》

    《中国历史地图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出版界推出大量图书,向青少年普及传统文化。这些书通俗易懂,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信出版社推出了“给孩子系列”丛书。其中,《给孩子的古诗词》由诗词大家叶嘉莹亲自甄别、挑选,共收录218首不同风格的诗词作品。“给孩子系列”丛书编辑之一汪家明介绍,将“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作为编选的唯一标准,所选诗词均为提升孩子心灵品质之作。《给孩子的汉字王国》则是青少年学习汉字的一本入门书。作者为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书中共讲述了 200 多个“基本汉字”,如水与山、农耕和家畜、车和船、书籍与乐器等,大多是中国人最早创造使用的汉字。

    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故事集》,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前5册作者为教育家林汉达,后5册由作家雪岗编著。“真实记录和讲述历史并进行公允的评价,是历史读物的最高原则。”雪岗说,他在写作时,以正史史料为主,民间旁史为辅,并加以分析判断,使叙述既合乎真情,又合乎道理。此外,书中将口头语运用到情节铺陈和人物对话中,如老者道家常、朋友间交谈,让少儿读者有兴趣阅读。

    “绘本和地图相结合,小读者可以看绘本、读地图、学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绘本》,首次尝试用地图绘本的方式解说历史。据该书编辑张宝军介绍,全书以王朝更替为主线,按照不同的朝代和重大主题划分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历史演进的脉络。

    海豚出版社出版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主要讲述主人公牙牙在乡下爷爷奶奶家,体验到不同节气的天文、气象、物候、民俗活动。“科学的启蒙要从孩子接触这个世界开始,我们不必生硬地告诉孩子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但可以引导他们感受节气带来的变化。”该书作者高春香说,在创作中,她注重直观、趣味,力求将中华传统文化拉回到今天孩子的身边。

    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少年读史记》是一本人物故事集,全书根据《史记》“本纪”“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讲述了从唐尧到汉武帝间上百位杰出人物的事迹。“我希望引导年轻读者多角度看待历史的关键问题,并从古史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该书作者张嘉骅表示。

    汲取文化精髓 孩子终身受益

    “青少年是人生的过渡阶段,了解传统文化,可以丰富知识和阅历,让他们看问题全面、不偏颇。”在雪岗看来,阅读传统文化图书,能使青少年思想趋于成熟,有根基、会判断。雪岗从小学起,就阅读了大量诸子百家的书和古典名著,后来又看京剧话剧、听曲艺,形成了广博的知识面。后来参加工作,他很快便能适应要求,包括编写这套特色鲜明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也驾轻就熟。

    “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都包含在传统文化中,青少年时代打下良好基础,将一辈子受益。”汪家明说,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但缺乏引导,没有深入理解,基础不牢。特别是知识大爆炸时代,青少年的学习具有盲目性,容易被自身兴趣牵引,整体情况不容乐观。高春香同样认为,社会对孩子的引导不够,“虽然大家都提倡国学,但比较生硬,往往只是要求背诵,不能贴近孩子的心理需要”。她认为,青少年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时,一方面要在宏观的时空脉络中进行,以形成整体历史观;另一方面要融入生活,如对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不单是一门课程,还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阅读传统文化,可以从历史故事中寻找到方向。历史与地图相结合的图书,能让青少年同时拓展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培养逻辑感。”张宝军说,近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还将推出《世界历史地图绘本》,为青少年读者提供更多阅读选择。

    转变阅读观念 平等对待儿童

    这是一套精美的微距拍摄的科普绘本。书中的摄影照片,为我们介绍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8种生物:蜗牛、潮虫、蝗虫、瓢虫、蚂蚁、蝴蝶、蜻蜓、蝉,聚焦了它们从出生、成长、孕育到死亡的整个过程,把它们每一个成长的瞬间,都用精美的照片定格在书中,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生活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了解它们传奇的一生,领略生命的奇迹。

    主编:须田研司(日)摄影:久保秀一等(日)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相关链接▶▶

    5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第27届全国书博会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和百种优秀报刊。

    此次推荐的出版物,思想品德、人文历史类图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科普、百科知识类出版物注重知识性和可读性相统一,启蒙益智、图画绘本类出版物内容生动活泼、设计形式多样,儿童文学、青春文学类出版物贴近青少年读者心灵,音像电子出版物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百种优秀报刊注重价值引领,反映少儿出版和阅读的时代要求。同时,覆盖面较广,既有《中国少儿报》等少儿类报刊,也有《时事画刊》等适合少儿阅读的综合类期刊;既有《婴儿画报》等低幼、动漫类报刊,也有《咬文嚼字》《舰船知识》等文摘、文史、军事、科技类报刊,可覆盖从低幼到小学、中学的各年龄段小读者。(据《光明日报》作者:吴娜 李苑)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优秀出版物和报刊

    扫二维码,查看百种优秀出版物推荐书目

    短网址:http://shouji.lyd.com.cn/n/819058

    本版所载文章作者,请联系编辑(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告知地址,以奉稿酬。

    1

    2

    3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