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1

    大葉大學104年度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經費之執行成效

    本校104年度校務發展計畫依四大實施策略「卓越教學」共有質化21項、量化41項;「重點研發」共有質化15項、量化26項;「深耕產學」共有質化18項、量化29項;「永續經營」共有質化20項、量化30項之預期質、量化成效均已超越設定目標,並無未達成者。

    1.1 104 年度校務發展計畫之辦理成效(本校 5 大特色重點成效)

    本校依「104年度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要點」,自選辦學特色四大面向,及推動本校104年度校務發展計畫四大實施策略各項計畫後,所形成之特色及重要執行成效共有「就業競爭力課程強化」、「教師研究與專業表現成果提升」、「在地產業紮根」、「全人成長生涯領航」、「多元化職場導向實務學習」等5大項目,相關質、量化執行成效及投入經費說明如下:※本校校務發展計畫之預期質、量化成效均已超越設定目標,並無未達成者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教學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卓越教學】就業競爭力課程強化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銜接學習 0+ mile,奠定基礎 1+ mile】、【奠定學習基礎,推動專業革新】、【職場導向課程,強化學生職能】、【開設綠能課程,體驗綠色大學】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總經費(A) 使用獎補助經費(B) 使用獎補助經費之比率(B/A*100%)

    135,507,722 50,140,028 37%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辦理入學前營隊活動/課程,使學生提前體驗相關科系專業學習生活】 1. 104/5 搭配高中三年級線上增能學習方案辦理大學多元文化就位課程:參與人數共 180 人,課程平均滿意度為 4.28/5.0,參與學生回饋心得:「我覺得不會給太大的壓力,而是

    用鼓勵的方式給予學習的信心。」 2. 於 104/8 辦理跨英語文化先修營,參與人數共 167 人,活動滿意度 4.58/5.0,參與學生回饋心得:「我覺得跨文化英語先修營可以在邊玩邊學的環境下,幫助我們迅速增加英

    語能力」。 3. 104/9 辦理大葉聲情-提升口語文表達能力:參與人數 54 人,平均滿意度為 4.3/5.0,參與學生回饋心得:「學校可以多舉辦類似的活動,甚至可以安排二天一夜的中文夏令

    營,讓新生可以更快認識學校環境及其他同學,也能更快適應大學生活」。 【藉由各項語文競賽活動,引發學生對語文之興趣並強化閱讀書寫能力】 1. 每學期舉辦各類英語文競賽包含:有口難言競賽、拼字比賽、短文寫作比賽、戲劇比賽,參與學生於競賽過程中趣味學習進而提升基本英文能力。舉辦跨校視訊講座、Global

    Café 講座、國際週活動,讓學生於活動中學習英文,並體驗各國不同風俗民情。辦理國際相關系列活動,如文化月系列講座及其他海外經驗分享,透過不同國際化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各國風俗民情及現況,104 年度共辦理 11 場次之國際相關系列活動。

    2. 透過辦理語文耕讀研習,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從不同的邏輯思維、不同的觀點與不一樣的閱讀體驗,來激發其對語文的樂趣及提升文學的能見度,104 年度共辦 10 場。 【開設實用英語課程,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1. 開設選修進階英語課程,包括「多益(TOEIC)英語」、「求職英文」、「看新聞學英文」、「效率有趣英文文法」、「效率有趣英文單字學習法」、「留學英語」、「電影英文」、「職場

    英語」、「觀光英語」等,對於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有極大的幫助。102學年度共開設34門(102-1:18門;102-2:16門),103學年度共開設29門(103-1:14門;103-2:15門)。2. 於課後開設非學分之基礎、進階、菁英免費實用英語課程(多益加強班),提供學生不同學習目標,學生可依自己的能力及學習目標評估選擇課程。102-2配合多益校園考開設

    2班基礎班、4班進階班及2班菁英班,上課人數共719人;103學年度共開設8班(上、下學期各2班基礎班,2班進階班),上課人數共438人。 3. 另為重點培養學生取得雙聯學位,特於104/4-8增開「IELTS 雅思國外雙聯學位衝刺班」,全面輔導學生聽說讀寫四面項,並輔以考試策略與技巧,提升學生英文實力,共20人

    報名。104/10除原有「IELTS 雅思國外雙聯學位衝刺班」外,再增開「TOEFL 托福國外雙聯學位衝刺班」,幫助學生通過申請國外學校所需之英語能力測試。 【強化通識課程之課外活動功能,豐富學生正式課程之學習】 為豐富學生「正式課程」的學習,拓廣學生的生活視野與經驗,於課後舉辦各種非正式課程之活動,透過搭配正式課程舉辦活動,包括全人素養講座、深化通識能力專題演講、

    校外教學、學生學習成果競賽、藝文展覽、科學實作、科技海報、各類論壇及討論會等;「104年度共舉辦117場次,合計15,404人次參與,已達到強化通識課程之課外活動功能。」

  • 2

    【增強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之意願及表現】 1. 結合正式課程之服務學習,於課程中由授課教師安排該修課學生至非營利機構、學會、協會、政府機構、社區服務等,以親身體驗具服務學習內涵之專業課程;為提升學生

    於校外服務學習之品質,透過計畫徵件進行遴選補助,104年度共補助29件。 2. 辦理服務學習競賽,透過初賽之海報成果分享,決賽之口頭簡報分享,讓更多師生瞭解並參與服務學習,進而達到豐富學生學習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與

    健全人格素養之目的。103-1學期於103/11/26辦理初賽,103/12/3辦理決賽,103-2於104/05/27辦理初賽,104/06/10辦理決賽。 【鼓勵學生修習跨領域學分學程,增強學生學習成效與受益】 1. 103學年度考量產業最新發展趨勢,跨學院規劃增設新的跨領域學分學程,包含全球經貿人才培育、國際觀光人才培育、生技管理人才培育、設計暨藝術管理、文化創意產業

    等5個新學程已加入招生。藉以提供產業所需之人才,並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2. 103學年度通過跨領域學習辦法,學生修習非所屬院定或系定必選修科目,進行跨院(系)學習,可取得不同級別(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之跨領域學習證,以鼓勵學生修

    習跨領域課程,培養多方面專長。 【將課程設計融入產業需求,並提供校友回流教育機會,增加學生實務經驗】 1 為使課程設計能融入產業需求並能與業界充份合作規劃,以縮短學用落差,自102年開始推動產學共構就業學程。學程申請時即規範各系應有業界參與學程之課程規劃、授課

    及提供實習機會,其學程修習辦法須經系課程委員會與系務會議通過,並檢附相關業界參與討論之會議紀錄,才得以送出申請,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效。 2 藉由本校推廣教育處及職業訓練中心辦理相關職能提升及進修培育計畫,引領校友多元學習,增加就業競爭力,如開設SolidWork 原廠認證 CSWA證照輔導班、記帳士證照

    班及乙級就業服務技術士證照輔導非學分班等課程。 【推動綠色永續概念之課程規劃,學生透過課程培養綠色素】 1 推動本校綠色環境永續概念之教學及相關體驗活動,以培養具有綠色素養及環境責任感之學生。已於103學年度開設14門綠色特色通識課程共22班,計1,259人次修習。 2 另開發「環境資源管理」、「社區參與」、「自然保育」等環境教育內涵之新教材、教案,其內容符合推廣教育用途,與外界分享教學資源,提供各級學校校外教學及企業人士

    研習課程,以善盡高教社會責任。 104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職涯探索與自我發展」課程學生教學問卷滿意度(5.0 量表) 4.35 4.41 一院一典範課程分流達成率 50% 71.4%在校學生一學生一職涯規劃書達成率 75% 75.9% 學生自評實務課程與就業配適度之滿意度 (5.0 量表) 4.0 4.2考取多益成績達 400 分以上之在校人數 1,400 1,401 實務教學執行成效滿意度 (5.0 量表) 4.0 4.5學生中文能力檢測平均成績後測較前測的提升率 15% 15.8% 學生取得跨域學分學程證書累計張數 545 570學生取得資訊證照累計張數 7,000 8,249 一學系一產學共構就業學程達成 100% 100%通識課程學生教學問卷的滿意程度 (5.0 量表) 4.26 4.34 各系開設 1 年後每年畢業生修畢產學共構就業學程比率 35% 37.2%當學年在學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 2,400 2,430 修畢產學共構就業學程畢業生就業率 (105 年達 98%) 97% 97.5%數位相關課程滿意度 (5.0 量表) 4.0 4.39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研究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重點研發】教師研究與專業表現成果提升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訂定多元獎補辦法,激勵教師研究績效】、【推動教師研究成果門檻,導引教師積極從事研究】、【延攬優秀人才,提升研發能量】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總經費(A) 使用獎補助經費(B) 使用獎補助經費之比率(B/A*100%)

    26,338,971 17,503,781 66.46%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修訂相關配套辦法與機制,激勵教師提升研究能量】 制定各項研究獎勵補助辦法、提供Ez-Start計畫等補助經費、修訂教師評鑑辦法、協助媒合產學計畫等,104年度完成447件專案計畫,計畫金額達到新台幣202,105,680元。

  • 3

    【鼓勵教師發表SCI、SSCI、AHCI、EI、TSSCI等論文與爭取研究計畫】 增加學年度申請英文潤飾補助次數由3次增加至6次,針對增加期刊論文排名獎勵級距並增加獎勵金額,同時補助教師投稿期刊刊登費用。此外,舉辦1場期刊投稿與5場計畫撰寫之相關論壇。 【定期發佈各系所與教師研究成果】 固定每年7月發布各系所與教師研究成果,並於研發處及學校網站上公布遴選之特聘教授與研發卓越教師名單及其成果。 【提升教學成效、研究成果、促進國際化、學術交流、增進產業界及其他研究性質機構間之合作】 補助及獎勵教師出席國內外研究成果發表之研討會、展演與競賽,並與國際之Thin Films Society共同舉辦ThinFilms Workshop 2015 cum the Thin Films and Nanotechnology Conference,達到國際化與學術交流之目的,並以Ez-Start與產業Long Stay計畫促進教師與產業界接觸。

    104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專任教師承接專案計畫件數/金額 361/ 184,574,828 447/202,105,680 專任教師發表研討會論文篇數 716 831專任教師學術發表期刊論文篇數(含SCI、SSCI、AHCI、EI、TSSCI…等) 341 404 專任教師展演活動場次 132 158專任教師發表具審查機制之專書總數 41 44 教師獲得榮譽獎項人次 270 428延攬國內外專家學者人數(含講座、客座、特聘教授、專技人員、專案教

    師、研究人員、豐翼計畫等) 55 66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產學合作及推廣教育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深耕產學】在地產業紮根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結盟在地產業,擴展夥伴關係】、【結合在地產業,推動產學合作】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總經費(A) 使用獎補助經費(B) 使用獎補助經費之比率(B/A*100%)

    6,715,700 2,999,300 44.66%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推動以本校所處彰化縣鄉鎮為初步耕耘對象,未來將拓展至大台中地區】 本校整合彰化縣政府「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彰化縣「產業技術合作交流會」及彰化縣「榮譽指導員協進會」等資源,促進中小企業相關產業議題。另外,為促進產業技術交流,亦有

    共同的專利技術資料庫網站平台(網址: http://ptm.dyu.edu.tw/),隨時可以上傳本校之專利與技術以及學校可以服務之項目,針對本校專案專利及可移轉技術成果進行系統化的收集,透過此平台的資料整理與資料庫設計,方便業界掌握最熱門領域及技術。103年與工業區服務中心合作,藉由產業園區計畫耕耘彰化縣特定工業區25家廠商,104年則針對「食品安全」主題,組食聚服務團隊將服務業者區域拓展至台中。 【落實學生與產業界結合,以增進學生實務經驗】 本校評估學校具特色優勢領域與發展重點,並參考國家經建發展政策與產業發展方向,配合產業動態,強調「務實致用」與「產學連結」之教學,讓學生提早與產業接軌。本

    校全面推動每一個學系或學程與特定的策略聯盟產業,要求校內所有學系或學程與產業攜手共同規劃開設產學共構就業學程,培育具產業 DNA 的學生。 【落實教師赴業界實務研習,提升本校教師產業實務知能及促進產學研發交流】 為協助教師了解產業發展趨勢與實務問題,本校研擬「教師參與產業 Long Stay 計畫」,鼓勵教師前往學術相關專業廠商交流座談及諮詢探討,以全校專任教師人數為分母,104年度參加教師人數達 9%,比目標值高出 1%。 【深化地方產業鏈結,促使本校師生與業師整合所習得之專業知能,精進產業橋接】 本校已於 102 年度開始推動產學合作策略聯盟產業共同規劃產學共構就業學程、業師協同教學課程、學生校外實習與參訪、業界專家實務專題指導與企業實習等,藉以增進學生產業實務經驗及教師產學交流基礎。 至 104 學年度已達全校 29 學系 100%執行產學共構學程,簽定契約之廠商已達 501 家,業師協同教學自 102 年迄今,已開設 200 門課程、104 年度校外學習與參訪已辦理 56場,總計 104 年度可就業畢業生之就業率達 97.5%。

  • 4

    【銜接在地特色產業據點,結合政府相關計畫,提升學生就業媒合機會】 本校育成中心協助學校與彰化縣政府勞工處、彰濱工業區廠商及高中職學校合作設置「大葉彰濱產業學院」,並以就業實務為導向的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計畫,希望以彰化濱海工

    業區策略聯盟產業具體的技術人力需求為起點,由策略聯盟產業與學校共同來規劃實作課程及現場實務實習,幫助學生完成就業實務訓練,使其結業後能為合作企業所用,幫

    助彰化縣政府勞工處除提升縣民就業率外,並增加產業落足彰濱工業區的誘因、幫助彰濱工業區廠商找到具其產業之人才及幫助滿足高中職學校對產業實務實作有著濃厚興趣,

    培養實務與實作能力的學生。104 年度育成中心共 19 案政府計畫獲補助,其中彰化縣在地產業 9 家,業者增聘研發人力優先採用計畫執行之學生。 【結合本校創新育成中心為產業技術諮詢窗口,提供本校與產業界做產學合作契機】 本校育成中心為本校與企業產學合作之窗口,學校專利及技術移轉相關業務亦屬本校業務範疇,專責「培育創新廠商或廠商研發技術之提升」、「專利權管理應用」及「技術移

    轉」等相關事宜。參與 CPC 於台中辦理之「104 年度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產學媒合說明會-大專院校諮詢區」6/26 簡介並設諮詢攤位,供現場業者諮詢,以及參與彰化縣政府辦理之「產學合作培育人才相關資源說明會」共 4×場次(10/2 彰化、10/14 鹿港、10/28 員林、11/6 二林),簡介本校能量。延攬來自校內、外各領域背景的專業輔導顧問群,及具有專利商品化經驗之教師共 25 位,生物科技及精緻農業專業領域顧問:本校 9 位、校外 4 位;智財及法律諮詢顧問:校內 2 位、校外 5 位,提供業者完整專業之諮詢服務,104 年度提供業者專業諮詢 391 次。

    104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學生每年赴產業實習人數達 650 964 推廣教育收入 130,000,000 160,000,000教師參與產業 Long Stay 比率達 8% 9% 推廣教育收入開設學分班課程數(門)/參加學員人次 264 /1,300 363/1,306實習商店營收金額 900,000 1,617,566 推廣教育收入非學分班課程數(門)/參加學員人次 45 /1,200 72/1,243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學生輔導及就業情形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卓越教學】全人成長生涯領航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引導自我探索,促進人際互動】、【實踐社會關懷,拓展全球視野】、【深化書院活動,實踐住學合一】、【深耕一生五導,強化職涯輔導】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總經費(A) 使用獎補助經費(B) 使用獎補助經費之比率(B/A*100%)

    72,237,164 1,366,425 1.89%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學生對「自我探索活動」有高度參與意願,且能產生正向影響,對人生方向更確定,能從持續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學習動機與成效】 培訓「珍愛生命與活出生命熱情」種子,內容包含:課程講授、小組討論、參訪校外助人機構,與身心障礙朋友一起互動,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服務,更加樂於助人。 性別平等系列影展:主題包含:性別差異、認識多元性別、愛情關係等。透過影片啟發學生對性別相關議題省思與對社會關懷,建構正向、積極的性別平等觀念。 自我探索-學輔志工實踐社群:藉由同儕輔導股長訓練,進行課程講授、小團體活動,以培訓學輔組志工、帶領學生投入助人工作。 自我探索-身心健康實踐社群:藉由書院推動「心靈饗宴瑜珈班」課程及「健康書院-元氣村」之夜跑活動,提升學生運動風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學生參與意願高。 【學生能更深化對社團之投入,能從人際互動的體驗中,增進人際互動之動機與技能】 結合「大學入門」課程,提升社團參與率及增加課程參加項目:規定大一新生須至少參加一個社團和該社團活動三次,以充實學生的課外學習面,並大幅提升社團之參與人數,

    由102年6,008人至103年9,047人,至104年已達成就讀大學則有參與社團活動經驗,讓同學有充足的課外知能學習。學校每學年皆舉辦社團評鑑並補助社團參加區域性、全國性評選,其中學生會和如來實證社榮獲社團評鑑「優等獎」、跆拳道社榮獲「績優獎」。 【學生能從付出、負責之實踐行動中,體驗到擔任志工、服務他人之真實感受,且能產生正向影響】 本校自 100 學年起將服務學習列為校定必修「大葉服務學習」課程,同學需在四年中累積服務時數 50 小時以上(含)始得畢業,在品德教育的推動更強化學生落實良好品格與健全心性發展的重點,透過社會責任的建立與品德教育的深根,並做到自我提升,讓公益面、服務面的領域更加卓越,培養學生具備肯學、肯做、肯付出及肯負責之四肯精神。

    【學生能從社會參與行動,走入社區、服務他人,實際體驗與經歷許多感人的故事,而願意分享感動且願意帶動他人】 本校積極推動師生「一人一學期一公益活動」,要求服務性社團提出服務社區、中小學、弱勢機構或地區、以及海外服務等計畫;同時結合書院舉辦「社會關懷實踐計畫」成果

    發表會,利用影音與文字資料紀錄、感動人心的服務故事敘說等實務經驗分享,激發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以成為終身志工為最終目標。

  • 5

    【推動「書院自治幹部與領導生」培訓課程,落實並強化書院自治幹部群的領導與自治管理能力】 四肯書院推動「書院自治管理」:書院導師指導自治幹部集訓、並參與書院活動的規劃與推動;培訓內容包含參與社會關懷實踐、環境永續導覽、自我探索與人際互動、活動企

    劃與執行、以及四肯書院自治會傳承等課程,強化書院自治幹部群的領導與自治管理能力。 【推動「健康宿舍」,促進學生調節生活作息,強化身心健康】 推動「健康宿舍-元氣村」,目標在達成能規律生活作息、自主環境清潔打掃、定期運動,以養成學生良好生活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並培養「肯負責」的習慣。 【學生能感受到導師輔導「就業競爭力」與「四肯態度」之幫助;學生與導師(一生五導)間增加互動,且產生正向影響】 本校積極推動「一生五導」學生輔導體系,落實對學生心理輔導、學習輔導、生活照護與經驗傳承、產業實務及職涯規劃輔導等工作;104 年度問卷調查「學生對導師輔導工作之評量分數」,結果顯示學生感受到導師輔導工作的幫助達 4.18/5.0。 師徒導師除了從生活、人際互動、課業學習面,引導學生四肯態度外,班級導師藉由大學入門課程-職涯輔導相關活動,協助大一新生探索未來就業方向,開啟學生四肯態度。101 學年度起推動大葉大學「『師徒導師』結合『業界導師、校友暨志工導師』」輔導計畫,於每學期初接受師徒導師輔導計畫申請,經審查通過後,由師徒導師邀請業界人士,進行職涯輔導、專題講座、團體輔導或座談等活動,提升學生職場導向的四肯態度。 【學生運用職涯輔導機制,關心職涯規劃與就業競爭力議題,規劃大學課業學習與活動參與,提高學習動機與成效】 本校提供大一至大四之探索期、強化期與精進期等各階段職涯探索與規劃需求: 大一自我探索期-提供職場共通職能診斷、職業興趣探索、性格測驗、新鮮人生涯系列講座及撰寫職涯規劃書等,以協助新生探索與了解自己並訂定目標。 大二興趣培養期-提供職場實習暨體驗、職場共通職能診斷、職涯輔導諮詢、職涯系列講座及企業參訪等活動,協助學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以充實學習經驗,並強化核心能力。

    大三專業養成期-提供職場專業職能診斷、學長姐就業經驗分享及履歷自傳競賽等活動,以檢視自我學習現況,評估就業或升學能力,協助學生釐清未來方向。 大四就業準備期-提供就業準備特訓營、校園徵才博覽會、企業說明會、履歷健診及模擬面試等活動,協助學生充實或補強學習歷程檔案,完善就業準備。 【建立在校生職涯規劃能力評估機制,能檢視職涯相關活動的成效】 透過無縫接軌職涯輔導機制、提供學生階段性職涯輔導與多元職涯諮詢,並設置系就業輔導委員會,結合「一生五導」深化各系職涯輔導,103~104年共辦理105場次UCAN全校性職涯適性測驗,計4,834位學生參與施測,施測比率較前一年度提升12.5%。學生參與104年各類職涯輔導活動達1,899人次,足見本校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踴躍度。104年本校e-Portfolio填寫率達100%。

    104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導師輔導學生且登錄輔導紀錄人次 40,000 40,413 學生參與志工服務或公益活動人數佔全校學生數的比率 80% 90%業界、校友志工導師實務輔導的學生人次 1,500 1,641 舉辦主題性服務營隊相關活動每年次數 12 12學生對導師輔導工作之滿意度達(5.0量表) 4.18 4.19 學生對書院整體滿意度(5.0 量表) 4.40 4.43學生對「樂活肯學-自我探索」活動滿意度(5.0 量表) 4.0 4.3 完成「書院核心幹部」培訓的學生累計人數 250 264導師輔導學生且登錄輔導紀錄人次 40,000 40,413 學生完成「四肯達人學習護照」認證累計人數 1,000 1,044業界、校友志工導師實務輔導的學生人次 1,500 1,641 參與職涯輔導活動學生人次 1,500 1,899全校學生參與志工服務或公益活動的總時數 30,000 31,247 參與職場實習暨體驗總時數(102學年起入學學生) 80,000 109,387

  • 6

    1.2 104年度私校獎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扣除1.1特色成效外其餘各項質、量化成效) 本項目將完整呈現104年度私校獎補助執行計畫內容及執行成效,本表部分特色及重點執行成效(5大重點特色項目)已於前項1.1填報,其餘各項質、量化成效及投入金額如下表說明。(註:本表部分獎補助計畫執行成效已於前項1.1填報,請參照1.1各項計畫成效,兩表投入獎補助經費總額為84,322,845元)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教學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卓越教學】教與學奔向頂峰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精進教師成長,發展多元學習】、【推廣典範課程,提升教學方法】、【推展適性學習,激發自主能力】、【營造創新環境,增進學習效果】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總經費(A) 使用獎補助經費(B) 使用獎補助經費之比率(B/A*100%)

    37,467,197 1,731,282 4.62%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教師參與學習社群,增進教師教學經驗與專業正向積極態度】 以多元化暨主題式教師教學研習方式舉辦,包括:「數位學習」、「創新教學」、「產學實務」等,並鼓勵教師參與寒暑假開設之短期(1-2 天)研習課程,期能使教師有更充份的時間學習更完整專業知識,以利後續教學品質的再精進,教師參與學習社群比率達 87.9%。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學生輔導及就業情形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深耕產學】多元化職場導向實務學習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推動職場體驗,落實實務學習】、【延攬業師教學,拓展職場視野】、【推動產業實習,厚實實作能力】、【導入證照輔導,提升就業競爭力】、【激勵創新點子,培育三創競爭力】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總經費(A) 使用獎補助經費(B) 使用獎補助經費之比率(B/A*100%)

    23,683,373 10,582,029 44.68%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藉由「就業學程」設計,配合「就業專題計畫」與「業界實習」三方向完整規劃,強化學生就業基礎之專業技能,增進就業競爭力】 本校自 102 年度起,為更有效提升學生就業力(強化學用合一),乃推動每一個學系與特定策略聯盟產業共同規劃開設「產學共構就業學程」,藉由業師協同教學、產業導向的實務專題、產業實習與全職實習、移地教學、產業參訪、產業提供獎學金和專業證照課程等,培育具產業 DNA 的學生,以就業百分之百為目標。

    【提供學生校內外實習與工讀機會,以增進產業實務經驗及業界實習場所未來聘用機會】 持續建立本校學生至業界實習之全校性實習輔導機制,持續推動本校人才庫,於 104/5/6 辦理啟用儀式,命名 YEH’S168 人力銀行,可透過線上平台與各合作企業結合,協助同學進行就業媒合,104 年度共提供 907 個實習及工讀機會。 【落實學生實務專題製作與產業界結合,以增進學生實務經驗】 本校為提升學生創新實務力,自 100 年度起,每年定期舉辦創新實作專題競賽,舉辦至今,參賽隊數逐年成長,由 100 年的 50 隊成長至 104 年度 121 隊,並逐步提高學生作品素質。102 年度起實作專題競賽加入廠商輔導機制,學生組隊時可邀請一位業界人士指導競賽作品。以工學院之作品而言,在與廠商合作的過程中,作品因參考實務經驗,作品的完成度更趨完整,也因實務指導,使學生之創意發想得以與實務連結,增加可執行性與競賽獲獎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業界教師協同教學課程數 100 126 參加校外三創競賽隊數 30 30訂定實習契約之廠商家數 275 394 學生微創業件數 4 4學生至業界實習總時數 185,000 270,579.5 畢業生就業滿意度 89% 93.6%學生參與實務專題製作組數 140 143 雇主對本校畢業生滿意度 89.5% 92.1%學生每年取得乙級以上專業證照張數 (不含資訊證照) 1,150 1,157 畢業後 1 年之畢業生就業率 91% 91.05%開設三創課程數 35 38 畢業後 3 年之畢業生就業率 95% 95.22%

  • 7

    【教學評量結果追蹤管考及輔導改進情形】 1. 教務處於訂定「教學評量問卷實施辦法」中明訂評量結果追蹤管考及輔導機制,針對學期教學評量問卷調查單科分數未達 3.8/5.0 之教師,應就學生不滿意項目及欲改進的方

    法、策略等各方面以書面方式回覆意見,並填寫「教師教學評量結果自我檢視表」,由系所主管會談以瞭解教學過程且提供輔導建議,輔導建議經該學院院長核閱後,系所主

    管應依據輔導建議協助教師改善教學,提出教學輔導規劃報告,經所屬學院單位 主管核定後送教學資源中心存參。

    2. 經追蹤管考機制與輔導措施實施後,全校教學評量平均值從 4.26/5.0(101-1 學期)增為 4.35/5.0(103-2),教學成效已有顯著提升。 【教師透過教學觀摩,增進教學技巧,並自評其教學成效進步】 透過各院系辦理優良教師教學,藉由同儕間的經驗交流與心得分享,能有效改進教學技能。104年共舉辦12場教師教學觀摩,參加教師為178人次,經期末自評問卷,有93%以上教師認同「有助於改善教學成效」之題項。 【強化TA培訓,提升教學輔導技巧】 每學期定期辦教學助理研習活動,研習活動內容包含「培養TA教學輔導技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未來就業競爭力」等,透過實際實習課程與學習社群之參與,期使本校教學助理能有更多元的輔導技巧,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態度。 【適性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習意願】 針對適性教學分班同學施作問卷:「適能教學分班可讓我上課及學習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平均滿意度為4.18,顯示其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學生回饋:「參加適性教學分班,老師付出更多心力指導,讓我有更多機會練習,增強對該科的學習成效。」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邀請國外學者專家蒞校短期教學人次 4 5 學生參與學習社群比率 85% 85.7%教師自評教學成效有進步者比率 90% 94.6% 學生自評參加學習社群學習成效有進步者比率 85% 87.7%教師教學評量滿意度(5.0量表) 4.3 4.35 學生(全校)自評學習成效進步比率 82% 82.1%數位課程/教材補助件數(含磨課師課程) 15 18 教學助理輔導成效滿意度(5.0量表) 4.21 4.23參與創新數位學習課程的學生人次 200 400 學生學習風氣與表現的滿意度(5.0量表) 4.02 4.10應用教育社群網站之課程數 5 6 學習弱勢學生之輔導進步比率 94.5% 94.7%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研究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重點研發】特色整合型研究發展推動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完善配套獎勵機制,提升跨領域合作氛圍】、【符應產業趨勢,發展特色計畫】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本項計畫使用本校自籌款支應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著重導向產業應用為主之研發方向,使研發成果朝向專利化、實用化,讓成果商品化】 育成中心主動提供業者培育服務與資源,並以技術移轉、專利授權之特色賦予企業更快速有效研發方向,建立本校服務品牌,提升專業化來促使本校朝特色化發展,並促使產

    業與學術的結合,提升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 育成中心 104 年度 20 家進駐廠商中: 1. 專利/技轉:2 件獲證專利、3 件申請中,3 件技轉 32.9 萬。 (1) 協助鈞聖企業有限公司申請 2 件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自動門及其門控管理系統/申請號:104208463、用於門扇之可調式回歸裝置/申請案號:104208462)。 (2) 協助森田生醫股份有限公司榮獲 104 年度經濟部「破繭而出」之績優公司,且爭取與本校共有中華民國發明專利(I477293 寡醣肽之保濕用途、其製造方法及包含其之保濕

    配方、I437999 具有抗氧化功能之寡醣肽、其製造方法及其抗氧化配、寡醣肽之美白用途、其製造方法及包含其之美白配方/申請號 101135013 號) 2. 學校乙件研究成果媒合保證責任彰化縣食用菌生產合作社,技轉金 12.9 萬元。 3. 產學合作成果移轉育成業者-森田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築居工房有限公司,權利金 20 萬元。

  • 8

    【制定重點發展與突破特色領域,並使研究成果達到國內與國際水平】 本校於 104 年 11 月邀請國際名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Prof.Sam Zhang (專長為鍍膜技術與材料分析與檢測等) 蒞校短期講學,擔任產學合作計畫顧問、指導教師國際期刊寫作、協助鍍膜技術發展,有助於本校重點發展之真空鍍膜實驗室完善規劃與建置,並且提升學術研究與研發成果國際化。 【設立各項特色實驗室,提高相關領域研究發展之競爭力】 為提高本校各領域研究發展之競爭力,補助建置之特色實驗室共 6 間: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高效率太陽電池實驗室、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功能性薄膜材料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新穎材料與製程實驗室、藥用植物保健系-新藥開發實驗室、運動健康管理系-健康促進專業教室、生物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分析檢驗中心(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檢驗實驗室認證)。 【配合各院主軸特色計畫,成立研究團隊有助於跨領域整合型計畫或大型計畫之獲得】 1. 本校為提升教師研發能量,合組跨領域整合型研究團隊,爭取政府或立企業之計畫補助,以完成前瞻技術開發或成熟技術之擴散,104 年度完成籌組 10 個整合型研究團隊。2. 本校執行整合型研究計畫案共 6 件,超越目標值 2 件。 【強化跨領域教師與業師產業服務團隊,可增加產學互動與合作的機會】 本校自 102 年起至 104 年 11 月邀請業師共同參與實務專題製作已超過 280 位,除了強化教師跨領域學習、增加產學互動與合作機會外,可增進學生產業實務經驗。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成立跨領域研究團隊數 8 10 設立特色實驗室 5 6爭取整合型產學合作計畫件數 4 6 執行研究成果商品化之先導型計畫件數 2 2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研究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重點研發】研發中心功能擴展

    104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配合專業學程規劃,強化中心教學功能】、【建立中心專業特色,擴展服務加值功能】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本項計畫使用本校自籌款支應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藉由「創新育成中心」組織技術與管理人才做為產業諮詢顧問團隊。除服務企業外,並可提供教師實務經驗與學生實作機會】 本校 7 大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設計暨藝術學院、外語學院、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觀光餐旅學院、護理暨健康學院)涵蓋之研發領域非常完備,聘有各專業領域老師,提供育成中心培育企業技術與人才、商務、資訊及行政支援。並延攬來自校內、外各領域背景的專業輔導顧問群、具有專利商品化經驗之教師及生物科技、精緻農業專業領域

    顧問及智財及法律諮詢顧問,提供業者完整專業之諮詢服務。

    【鼓勵教師利用教學研究之餘至產業現場做企業診斷,促進雙方各項產學合作之機會】 1. 拜訪廠商需求主動媒合教師;辦理產學計畫/政府計畫申請說明會,藉由計畫之經費補助,提高教師意願。 2. 教師評鑑/升等,予以分數上鼓勵教師升等(產業實務應用成果)。 3. 降低廠商與本校教師產學合作門檻-大葉產學 Ez-Start 計畫(學校相對補助廠商研究費經)、推動教師赴產業 Long Stay 計畫。

    104 年度量化指標(不含教師個人)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不含教師個人) 目標值 達成數

    先進車輛科

    技研究中心

    產學合作計畫件數 2 8創新育成中心

    爭取產學合作件數 55 68產學合作計畫金額(元) 10,000,000 12,000,786 產學合作金額(元) 8,700,000 9,365,833專利申請件數 1 1 協助廠商申請政府資源件數 40 40專利獲得件數 1 1 舉辦或參加成果發表以推廣本校研發成果或進駐培育成果場次 4 6

    生物科技研究發展中心

    產學合作計畫件數 25 44 創意設計中心

    產學合作計畫及專案計畫件數 50 51產學合作計畫金額(元) 10,000,000 19,488,669 產學合作計畫及專案計畫金額(元) 8,500,000 9,610,273專利申請件數/專利獲得件數 10/2 10/7

  • 9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研究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重點研發】境外學術交流促進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訂定境外交流辦法,開闊學生全球視野】、【擴展教師國際交流,接軌國際學術殿堂】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本項計畫使用本校自籌款支應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國際知名大學交換學生與學術交流,藉以提升本校國際知名度與學術地位】 本校提供獎勵措施,鼓勵不同國家學生來本校就讀,不管是學位生或研修生皆可與本地生一同學習交流,讓環境猶如小地球村一般。目前本校外籍生以越南、蒙古、馬來西亞

    學生居多,另有來自法國、巴貝多、巴拿馬、美國、韓國、馬來西亞、印尼、宏都拉斯、韓國、日本、泰國及新加坡等地,人數已有顯著提升,有助於本地生接觸世界多元文

    化。另外,本校師生出國參加國際研討會、座談會或工作坊等活動已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其中 100 學年度學生達 60 人次、教師達 152 人次;101 學年度學生達 110 人次、教師達 190 人次;102 學年度學生達 97 人次、教師達 179 人次;103 學期學生達 84 人次、教師達 242 人次,已擴大師生國際交流,並有助於提升本校知名度與學術地位。 【教師與學生參與國際競賽,落實本校理論與實務結合之辦學理念】 為落實本校專業領域人才培育的目標,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規劃本校的教育與國際競賽接軌,並訂定「學生參與國際競賽補助辦法」,促使學生們踴躍參加國際競賽藉此激發

    潛力,並藉由參與競賽的準備,提升學生的作品成果達到更國際的水準,參賽時的觀摩學習讓學生擴展視野以及提升相關人力素質。透過參與國際競賽將課堂所學之理論運用

    在實務作業之操作。 【學生參與境外實習,藉以宏觀學生國際視野,增加學生跨文化了解】 本校擴增海外結盟學校、訂定雙聯學制合作案及配合教育部學海計畫之推動,有助於提高學生赴海外實習、學習交流之機會,以提升學生國際視野。102 年度配合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設計暨藝術學院 4 名同學,赴「德國艾爾福特奧地利劇院」進行為期 50 日的職場實習;103 年度有 2 位應日系學生到日本沖繩南西樂園渡假村,進行為期一年的海外職場體驗;3 位設計學院學生到美國里曼大學美術館實習,進行為期 1 個月的海外職場實習;104 年度有 69 位學生至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進行海外實習;105 年度預計有 21 位學生利用寒暑假至馬來西亞、義大利等國實習。另外,透過參與國際競賽、國際志工,以培養學生關懷世界之公民素養,並達到學以致用呈現學習效果;讓學生真正走出校園邁向世界。 【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國際競賽,落實本校師徒制教育精神】 為增加國際競賽參與梯次與學生人數,102/9 訂定國際競賽補助辦法,鼓勵學生參與國際競賽,104 年度則延續 102 年度國際競賽補助辦法,持續宣導並鼓勵學生參加競賽,提高學生參與意願及人次。透過建立參與國際競賽之補助辦法、配合本校師徒制之精神,讓參與國際競賽人數有逐年成長的趨勢,101 年度 110 人,102 年度 137 人,103 度年 143人,104 年度 153 人。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國際競賽人次 140 153 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國際競賽獲獎人次 35 46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產學合作及推廣教育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深耕產學】精進跨領域產學橋接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整合特色研發技術,推動先導性產學計畫】、【強化產學合作環境,擴展合作模式多元化】、【強化產學交流機制,提升產學合作機會】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本項計畫使用本校自籌款支應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配合各院主軸特色計畫,協助提供政府政策計畫資訊,協助研提與政府及法人之合作專案計畫】 本校規劃各院系重點研發技術,推動主題行專案產學研究計畫,以精進跨領域產學橋接成效;104 年度,執行產學 Ez-Start 計畫共 26 件;共成立 10 個整合型研究團隊爭取外界整合型計畫;共與 108 家企業簽約執行產學合作計畫。

  • 10

    【主動瞭解業界需求,量身訂作,提供多元、整合服務】 將本校研發能量技術移轉協助培育企業研發,提供有形資源(進駐空間、設備及爭取政府資金)、無形資源(技術資訊網絡支援、行政管理業務支援);以及人力資源(企業人

    才培育及教育訓練)。 除主動拜訪業者外,另積極與彰化縣勞工處合作,引荐需求業者並藉由各活動之參與,與與會業者 互動,例如: 1. 104/6/26 CPC 於台中辦理之「104 年度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產學媒合說明會-大專院校諮詢區」簡介並設諮詢攤位,供現場業者諮詢。 2. 104/10/2~11/6 彰化縣政府辦理之「產學合作培育人才相關資源說明會」共 4 場次(10/2 彰化、10/14 鹿港、10/28 員林、11/6 二林),簡介本校能量。 3. 104/10/1-10/3 及 104/10/31 參加台北技交展及中區五校成果展,除現場展示本校專利技術外,另提供技術諮詢。 【成立研究團隊有助於跨領域整合型計畫或大型計畫之獲得】 1. 本校執行 6 個整合型研究計畫,金額達 21,000,000 元。 (1) 都會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載具關鍵技術研發。 (2) 本土藥用真菌烏靈參(Xylaria nigripes)生產技術開發、生物活性評估與應用。 (3) 水下載具壓力殼及重要附屬結構應用技術先期研發。 (4) 高安全之線上遊戲外掛機器人防護技術研究(1/3)。 (5) 高效率 HIT-PERC 太陽能電池製程技術開發(1/3)。 (6) 以生物活性成分組合物為基礎之冬蟲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菌絲體生化產程、生物活性評估與應用。 【建立企業結盟及夥伴關係,拓展產學合作及提供學生產業實習】 主動規劃、拜訪廠商,了解企業需求,協助媒合相關領域教師執行產學計畫或技轉專案,並安排企業參訪本校實驗室,學生每年赴產業實習人數達 964 人。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產學攜手共創合作場域件數 5 5 與企業簽約並執行產學合作計畫家數 50 108執行產學 Ez-Start 計畫件數 20 26 組跨領域團隊提供產業諮詢服務數 3 3成立研究團隊爭取整合型計畫數 8 10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產學合作及推廣教育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深耕產學】產學網絡建構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建立多元合作機制,落實產學實質交流】、【建構技術授權平台,促使研發成果商品化】、【深耕校友服務,建立枝繁葉茂校友網絡】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本項計畫使用本校自籌款支應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建立本校與中科、南科、農科產學協會及彰化縣工策會、工業會、商業會、企業經營研究協會、中小企協、榮指員協進會、國際工商經營研究社、電腦商業同業公會之合作

    網路,共享資源】 本校整合彰化縣政府「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彰化縣「產業技術合作交流會」及彰化縣「榮譽指導員協進會」等資源,每季定期與縣內其他 4 所大專校院(彰師大、建國、明道、中州),以及各工商團體會長幹部,召開「彰化縣產業發展建言會」,提供促進中小企業相關產業議題;同時邀請中部地區工商團體會員負責人,參訪彰化縣內五校特色實驗室及

    研發成果;並定期於中部工業區內舉辦五校創新發明成果暨商機媒合發表會,尋求校內老師研發成果技轉給合適企業使用。另外,為促進產業技術交流,亦有共同的專利技術

    資料庫網站平台(網址: http://ptm.dyu.edu.tw),隨時可以上傳本校之專利與技術以及學校可以服務之項目,針對本校專案專利及可移轉技術成果進行系統化的收集,透過此平台的資料整理與資料庫設計,方便業界掌握最熱門領域及技術。

  • 11

    【鼓勵教師利用教學研究之餘,至產業現場做企業診斷,促進各種產學合作機會】 1. 推動教師赴產業 Long Stay,提升教師實務經驗:為鼓勵專任教師赴產業現場見習、進行產業輔導、諮詢與企業診斷、提升實務經驗及增進產學互動與合作機會,特別訂定大

    葉大學教師產業 Long Stay 獎助辦法。 2. 激勵產學合作之配套機制:為鼓勵教師爭取校外研究經費,從事跨領域、前瞻性、實用性與創新性之整合型專題研究計畫,以提升本校教師研究水準。目前訂定之激勵措施如

    下:(1)訂定「大葉大學產學合作辦法」、「大葉大學產學合作計畫管理費回饋金及計畫結餘款核銷準則」;(2)訂定「大葉大學獎勵整合型研究計畫配合款補助辦法」,鼓勵本校教師爭取校外整合型之產學研究計畫。

    【針對校友與企業滿意度調查結果,定期檢視各系所因應措施與改善成果,以提升校友與企業主滿意度】 1. 本校已建立相關關係人回饋改善機制,分為畢業生流向追蹤、校友滿意度及雇主滿意度等調查,由校友服務中心結合各系所共同進行。 2. 畢業生調查實施對象為畢業後 3 個月、6 個月及畢業滿 1 年與 3 年校友,除採電訪方式調查流向更新於「校友資料庫」外,並設置問卷平台進行滿意度調查,透過畢業生與

    雇主之填答,掌握畢業生就業狀況與了解畢業生於職場表現情形。 以上調查結束後,將調查結果及相關意見,提供各院系課委會檢視調整人才培育目標、新年度學程、課程與教學之改進參考,並建構職涯進路地圖及課程學習地圖,以協助學生擬訂最適當的課程修習路徑,進而提升學習成效,以利學生順利進入就業職場發揮專業與學習成果,受企業主管肯定。104 年調查校友與畢業生雇主滿意度 92.1%。 【運用校友服務 FB 官網,刊登求職求才訊息,提供應屆畢業生、校友就業訊息,達雙贏】 本校受理企業或廠商提供職缺訊息,除刊登於最新公告「徵才/工讀專區」與「校友服務 FB 官網」外,由學務處職涯發展中心建置「Yeh’s 168 人力銀行」平台,也提供應屆畢業生及校友職缺訊息,另外提供職場動態、求職需知、職場達人等更多元化訊息與服務。 【透過強化校友聯繫工作,發掘創新產品,協助校友創業發展,推動商業化營運模式】 本校 104 年度執行 11 件協助校友事業開拓,無論創業初期校友,或是轉型經營之企業,均給予適當關懷並導入政府或產業資源。例如協助國際新銳服裝設計師-黃薇校友撰寫企畫書,順利爭取到文化部 104 年「創業圓夢計畫」及文化部 104 年「國際競賽獎勵金暨加值應用補助」計畫之經費補助,協助黃薇校友於創業初期可以放心創作,且得以順利將作品於倫敦時裝周上進行發表展售。另也協助福峰國際製酒股份有限公司-邱創進董事長,成功將高粱酒進軍中國福建省「平潭‧台灣商品免稅市場」,免除了台灣酒類進口到大陸高達 47%稅賦 (關稅 10%、消費稅 20%、增值稅 17%),大降低了邱創進校友所經營酒廠的營運成本,更可全力行銷廣大的中國大陸市場。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爭取廠商進駐育成中心家數 20 20 協助畢業生事業開拓件數 10 11技術移轉或授權件數 14 14 舉辦畢業生回校職場經驗分享場次 25 25建置完成專利技術交易服務網路平台數 1 1 教師至業界研習或借調服務人數 20 32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其他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永續經營】綠色大學建構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推動環境教育訓練課程,彰顯校園養生生態環境】、【落實校園節能減碳作為,邁向永續校園模範學校目標】、【持續推動安舒利行環境建設,建設友善無障礙校園環境】、【強化校園安全管理,整合永續校園網絡】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本項計畫使用本校自籌款及教卓經費支應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透過環境教育中心,規劃體驗場域,提供國中小師生環境教育參觀場所,推動環境教育訓練課程】 1. 成立「環境教育解說暨展示中心」,導入影音視聽媒體的互動科技展示平台,以及可供學員動手操作的實驗空間,讓學生以更活潑生動的方式融入環境教育體驗互動,將現

    有專業教學空間與推廣教育教學設施分流,提供更優質的體驗活動與互動式教學場所。 2. 成立專業環教志工團,舉辦校內外體驗及增能活動,對象除了校內師生外,也帶領當地國小、高中職及社區一同進行,平均滿意度達 4.6。對參與者在學習上有顯著幫助。 【積極向政府單位申請節能及智慧化建築設施改善計畫,提升能源效率並挹注工程費,降低學校經費支出】 104 年申請「既有建築物智慧化改善計畫」,獲示範案補助 700,000元,建置「圖書館監控系統整合工程」,節省電費 379,747 元/年、人工成本 75,000 元/年、節省水費42,120 元/年。

  • 12

    【建構節能兼智慧化之宿舍區熱水整合系統,由現場人員操作改為遠端監控系統操作,即時查看熱水出水溫度、故障查核顯示】 103 年 7 月 31 日建置完成,熱水監控系統主機安裝 A201-1 營繕管理組辦公室,可隨時監看每棟宿舍熱水即時溫度、 狀態及操作,減少每日花費大量時間至每棟宿舍巡檢人力,並提升系統維護效能。 【更新校園建築物照明燈具為節電型 LED 燈具,提高照明效率、減少用電度數,達成節能減碳目的】 1. 圖館 3F 及 4F 西側書庫區通道 T8 舊燈具汰換為 LED 燈具,延長燈具使用壽命命及降低耗電量。 2. 外語大樓公共走廊及廁所照明燈更新 LED 工程 3. 業勤學舍各樓層浴室及廁所照明燈更新 LED 工程 【大葉、四肯、業勤學舍頂樓建置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太陽能再生能源可減少熱汞運轉時間,減少能源消耗,並達成低碳校園目標】 業勤學舍 CD 區熱水系統增設太陽能熱水器 42 片作為預熱使用,利用自然太陽光加熱水溫,作為熱泵主機預熱。 【持續推動本校五車共構優質交通接駁服務,鼓勵教職員生踴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減少交通能源使用】 1. 本校原已建置五車共構優質交通服務外,並於 104 年 6 月 1 日配合交通部推動之公車進校園政策,將現有兩條彰客及員客公車路線延駛至校園及新闢一條臨時公車路線(學

    校彰化)載送師生上下學(班),形成六車共構交通服務網,學生反應良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2. 為鼓勵師生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下學(班),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具體措施包括管制學生騎乘機車、加強交通宣導和教育訓練、提供學生優惠票及學校網站設置交通資訊專

    區等四項措施。 (1) 管制學生騎乘機車:(a)持續限制大一學生申請機車通行證;(b)縮減大二學生申請機車通行證名額;(c)要求大三以上學生申請通行證須通過交通安全測驗;(d)校安中心人員

    於重要路口、集會場所,向學生宣導交通安全;(e)校內縮減機車停車位及設置轉運站。 (2) 加強交通宣導及教育訓練:(a)舉辦公車通車典禮,吸引學生注意;(b)學生證更新具備悠遊卡功能,方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c)建置大葉行動 APP,方便學生查詢班車時刻

    表;(d)彙整交通車及公車資訊於新生入學指南手冊。 (3) 提供學生優惠票價:為讓學生體驗搭乘公車便利性及安全性,由學校補貼費用,辦理兩次師生免費索取公車票,分述如下:

    (a)104 年 5 月 26 日提供師生免費索取公車票劵 2,000 張,鼓勵師生搭乘公車上下學(班),索票一空,反應熱烈;(b)104 年 9 月 14 日新增一線臨時路線公車行駛(彰化→大葉),104 年 9 月 16 日提供師生免費索取公車票劵 2,400 張,鼓勵師生搭乘公車上下學(班),索票一空,反應良好。

    (4) 學校網站設置交通資訊專區: (a)為了讓學校師生了解交通車及公車相關資訊及意見回饋,學校網站首頁設有交通資訊相關專區資料,包括最新消息、時刻表、停靠站、票價及留言板,方便師生查詢搭乘。(b)網站設有開放式留言板,以蒐集乘客意見,並採積極正面態度回應。

    【結合校園光纖網路,將校園建築物監視系統及安全監控納管於同一平台,與中央監控系統連接運作,以利守衛室、校安中心皆可進行影像監控及調閱等作業,提高對教職員

    工生命、校園財物安全之維護】 守衛室已建置校園建築物監視主機及安全動線求救系統連線平台,可與各處建築物監控系統連接運作,以利守衛室、校安 中心皆可進行影像監控及調閱等作業,提高對教職員工生命、校園財物安全之維護。 【建置危害物流通平台,推動源頭減量,確保有害廢棄物合法處理,避免造成校園環境污染】 1. 建置危害物流通平台,推動源頭減量,確保有害廢棄物合法處理,及避免造成校園環境污染。 2. 環安中心已建置完成流通平台,各實驗室將未使用之危害性化學品及毒性化學物質移轉至環安中心,環安中心分類整理後公告,各實驗室依需求向環安中心領用。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補助環境教育教材設計及創意教案編撰件數 18 18 提升中、雨水應用範圍及使用率 25% 33%舉辦校際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觀摩參訪與學術研習活動場次 6 16 校區建築物及公共用水區強化水資源監控系統達 70% 70%在校生當年度完成環保署「環境教育學習時數」4 小時以上人數 2,000 2,034 宿舍區熱水系統熱泵主機通訊監控系統改接及建置太陽能熱水系統達 60% 60%師生社群組成社區綠色永續服務團績效(出團隊次)/參與師生人次 10/250 16/272 工學大樓及圖資大樓照明燈汰換為 LED 燈具達 70% 70%「環教遊學策略聯盟」與各級學校(國中小、高中職)結盟數 6 6 工學大樓獨立冷氣機設備導入電能管理系統達 60% 60%本校校內宿舍提供總床位數 2,800 3,106 校區建築物監視系統主機功能升級達 60% 60%

  • 13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其他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永續經營】校務品質保證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調整組織結構,精進整體制度及校務營運】、【完備校務及系所評鑑制度,持續提升經營績效】、【推動內部管考機制,全員參與品質提升】、【建置雲端校務行政系統,完備行政系統化與資訊透明化】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本項計畫使用本校自籌款及教卓經費支應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設計本校功能導向之組織再造機制】 為精進教學品質及積極落實功能導向之教學組織體系再造,已奉教育部核定增設「卓越教學與品質保證中心」為一級單位,透過「卓越教學與品質保證中心」之成立,定能落

    實校務治理之自我改進與品質保證。 【設計典範系所機制,落實典範教學目標與精進典範課程設計】 為落實典範系所機制及典範教學目標,已設置典範系所評選機制,針對系所專業課程的革新、學生學習成效檢核評估機制運作情形、產學共構就業學程設立與執行情形、國際

    化執行績效、學生證照取得情形、畢業生表現與雇主滿意度…等進行綜合性評選。 【精進延攬與留才機制,延攬傑出人士來校任教並落實理論與實務並重理念】 本校為配合校務與系所發展需要,持續積極延攬優秀師資,104 學年新聘教師共 21 人。 【建構教學卓越永續經營機制,達成大葉教學卓越永續發展目標】 1. 本校以「產業導向之教學研究型大學」為定位,並以培養「肯學、肯做、肯付出、肯負責」四肯特質之大葉人為特色,達成讓學生「念大葉、好就業、就好業」的辦學目標。2. 本校已根據 PDCA 機制,訂定校、院、系所三個層級之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建置學生學習成效評量之機制,各學院系所依據學校定位、學校教育目標、校級基本素養

    與核心能力,並結合學院系所之發展特色,訂定學院系所之教育目標、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持續精進學生學習成效。 3. 各系所訂定有「專業能力導向的課程學習地圖」與「職涯發展導向的課程學習地圖」,使學生瞭解系所的專業領域和就業狀況,藉以規劃未來的學習路徑,以提高學生之競爭

    力,102-2 完成課程地圖選課系統協助學生選課,103 學年度持續改善之成效顯著。 4. 積極推動教學品保,提升學生學習態度及成效,除各學院分別召開會議研商交流外,也針對兼任教師全面宣導,另於 104/6/24 召開教學品保研討會,邀集校外專家共同研討

    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校務研究、創新教學與課程設計等議題。 5. 為檢核學生對於課程的學習成效,針對課程所要培養的各個基本素養和核心能力採用多元的學習評量方式,如課堂討論、成品製作、上課筆記、筆試等方式,規劃設計學生

    學習成效問卷,於每學期末針對修課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將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回饋至授課教師進行課程設計與教學改善,104 年度持續精進,確保「教」與「學」品質。【完備校務及系所評鑑制度,落實本校辦學目標、願景與定位及精進學校整體發展】 1. 本校為配合校務發展,依大學法第五條規定訂有「大葉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實施辦法」,100 年度大學校院校務評鑑之五大項目,均已認可「通過」,顯見本校辦學之績效與用

    心已深獲肯定,並持續於校務發展會議以專案討論做追蹤改善及精進。 2. 落實校務諮詢委員會,就本校校務發展計畫與本校之目標、願景與定位,定期提供諮詢建議,以作為本校往後修正校務發展之參考。 3. 本校為持續精進學系經營成效,各系所均已參與大學校院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及認證。 4. 全校各教學與行政單位落實 PDCA 精神,持續進行管制、考核與自我改進機制。 【系所通過專業評鑑,精進典範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 1. 各系所於 102 年度起均已陸續參與大學校院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及認證,透過專業評鑑認證精進典範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 2. 102~104 年度各系所積極參與大學校院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及認證:

    (1). 102 年度工學院 3 學系(工業工程、電機工程、資訊工程共 8 學制)通過 IEET 認證。 (2). 102/2 外語、生資、觀光學院加入台評會「專業學門教育認證。」 (3). 103/1 管理學院 8 系所(17 學制)加入管科會「ACCSB 認證」,104/12/4 進行實地訪評。 (4). 104 年度工學院材料、機械系及護理學院醫材學位學程(共 4 學制)通過 IEET 認證,機械系、電機系、環工系(8 學制)於 104/10 進行 IEET 實地訪評。

  • 14

    (5). 104 年度設計學院共計 7 學系(13 學制)於 104/10 進行 IEET 實地訪評。 (6). 104 年度外語、生資、觀光學院、護理學院共計 8 學系(18 學制)通過台評會「專業學門教育認證」,另有 3 個學系於 104/11-105/1 進行實地訪評。 (7). 104/4 通識教育中心完成高等評鑑中心「通識教育評鑑」,教研所完成「系所評鑑」。

    3. 學系依據教學品保機制實施專業學門認證計畫,促使全校各學系/學制更能確保教學品質。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完成總整課程(capstone 課程)系所之比率 80% 81.25% 辦理研習與教育訓練場次 50 51系所通過專業評鑑機構認可的完成率 90% 91% 資料庫不可否認性之稽核軌跡完成率 70% 70%實施校務自我評鑑計畫進度 90% 90% 104 年度列為缺失及觀察之稽核件數比率降低為 25%以下 23.36%彈薪延攬及留任優秀人才人次 95 97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其他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永續經營】大葉形象提升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善用多元公共關係策略,建置校園行銷網絡】、【善用多元媒體行銷,創造 DYU 品牌保證之價值】、【師生動員付出社會公益,完成「公益大葉」之社會責任】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本項計畫使用本校自籌款支應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提升整體能見度與知名度、「學院」及「學系」層次之教育品牌,以及「產學交流」層次之產業技術品牌價值內涵開發與行銷經營】 1. 本校近三學年度之招生人數皆可維持 2%-3%之成長,此成果中之相當比例可歸因於本校以現代化之「融合式傳播」模式,以豐富之品牌訊息內容,持續同步經營經營外部媒

    體(新聞/廣告)、大葉人新聞網自媒體群(BLOG、YouTube、Facebook)及舉辦各類中大型活動,並配合本校官網首頁新聞海報區、各學院/學系社群傳播…等多元傳播管道。2. 本校近年度新設護理、餐旅、觀光…等系,皆締造相當知名度與招生成效,顯見本校以「融合式傳播」手法,已有效促成「學校」、「學院」及「學系」多層次教育品牌曝光。3. 本校生資、工學、餐旅、設計…等學院之研發設計成果、產學合作專案、國內外競賽獲獎、慈善活動…等項目訊息之發表,每每吸引產業及社會界人士登門探尋合作機會(如:

    沉香木結香技術研究、蟬花培育、LED 研發、薄膜揚聲器、募二手鞋到非洲),有效促成產學價值鏈及社會互動教育目標。 【DYU 自媒體傳播行銷之行動網路化】 本校結合最新之手機普及化與行動通訊(如:LINE)熱門化趨勢,成立「LINE@大葉生活圈」即時行動通訊網絡,將校內重要訊息及 DYU 自媒體發布之重大新聞內容,第一時間同步傳送至校內師生之手機上,促成資訊即時同步與共識形成。 【DYU 自媒體之「DYU 優良事蹟/行銷宣傳素材/發展歷史紀錄資料庫」之支援定位落實】 本校自媒體除執行當期之報導、宣揚推廣功能外,也已收錄豐富之歷年度大葉優良事蹟、慶典活動與各院系特色報導之新聞資料內容(文字、照片、影音),並編訂標籤,進行

    主題式分類,提供校內各單位檢索應用於各式簡介/宣傳用途,在 104 年度更有效支援「大葉數位校史走廊」之成立,豐富其典藏內容。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新聞篇數 144 330 宣傳簡介影片(支) 12 16新聞上報量(則) 840 1591 國際或全國型藝文、論壇活動場次 3 4自媒體新聞傳媒量篇數 192 411 大葉人新聞網閱讀量(頁次) 100,000 160,347宣傳新聞影片(則) 96 110

  • 15

    自選辦學特色面向:其他 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實施策略/行動方案:【永續經營】多元生源拓展

    104 年度修正計畫書計畫名稱:【持續調整系所學位學程,提升招生競爭實力】、【積極拓展境外招生能量,達成境外生倍增目標】

    104年度投入經費(元)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本項計畫使用本校自籌款支應

    質化指標:【預期成效】/實際執行成效 【因應就業環境之變化與高中職學生之需求,達成增設及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適時調整各招生管道之名額,以吸引更多肯學、肯做之學生報考就讀】 1. 104 年業經校務會議及教育部審議後,達成增設及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情形如下: (1) 新增學系及學位學程共六案(例如:視光學系;烘焙暨飲料調製學士學位學程;烘焙暨飲料調製進修學士學位學程;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健康產業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

    程;設計暨藝術學院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等)。

    (2) 新增會計資訊學系進修學士班班次共 1 案。 (3) 系所分組更名、整併、復招及停招等調整共 10 案(例如:空間設計學系學籍分組更名為室內設計組、工業設計學系(整併後含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造形藝術學系(碩士

    班、碩士在職專班復招),以及停招歐洲語文學系、工具機產業碩士學位學程、造紙科技暨包裝設計學士學位學程、生物科技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多媒體數位內容學位學程

    進修學士班等。

    2. 本校與 181 間高中職校簽定策略聯盟,強化互動機會。本校日間學士(不含外加名額)新生註冊率自 103 學年度 92.4%,104 學年度進步至 93.5%。 【多元且具特色之課程,廣泛吸引國際學生就讀,達成境外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開設文創產業國際人才學士學位學程等三個特色學程,吸引境外生來校交流與就讀。此外,亦經營重點姊妹校,尋求洽談雙聯學制合作案的機會,並提供獎學金吸引學生,促

    使境外生人數穩定成長。國際交流學程提供境外生選課清單,吸引境外生修習,提升境外生人數。

    【招收不同國籍之學生,例如僑生、港澳生及外籍生等,讓學生融入不同文化】 營造國際化校園與學習氛圍,實現校園國際社區之縮影,辦理國際學習營隊或國際參訪團,提升海外姊妹校學生來校交流。邀請海外姊妹校合作辦理國際學習營隊或參訪團,

    讓境外生了解本校特色及體驗本地生活。103 年共辦理 13 場境內體驗(在地國際化)之學習活動,104 年共辦理 15 場。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104 年度量化指標 目標值 達成數

    外加名額管道之核定招生人數(含原住民、四技二專技優甄

    審、身障生及產碩專班) 600 636

    提升境外生達人數 (含僑生、港澳生、外籍生、陸生、海青班及短期研修生) 800 822

    推動雙聯學制合作方案累計件數 12 12 提升就讀學位之境外學生人數(不含陸生) 250 266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