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让“老科技”发挥余热 - szb.huanbohainews.com.cnszb.huanbohainews.com.cn/tsldrb/page/1/2015-01/07/... · 家常 几句农家话 字字值千金 张汝林 唐山市丰润区老年科学技术工作

老人天地老人天地唐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唐山劳动日报 合办

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老人天地88版版 ■版式设计:郭涛 责任编辑:郭涛■联系电话:2823695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作 品

纪 事

杂 谈

写 真家 常 几句农家话 字字值千金 □ 张汝林

唐山市丰润区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于2009年8月26日,区人大原主任田利同志当选区老科协会长。几年来,区老科协在田利会长的带领下,得到了市老科协的精心指导,区委、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得到了区直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工作扎实深入,开展的有声有色,成绩突出。连续两年被市老科协评为先进集体。

大力加强基础工作丰润区老科协在田利会长的带领

下,老科协组织建设逐步推进,2012年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基础性工作基本完成。在建立分会的过程中,田利会长身先士卒,亲自到区直、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与单位主要领导接洽,宣讲老科协性质、任务,研究分会成立事宜,得到各单位主要领导的支持,在分会成立大会上做报告,宣讲建立老科协分会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会员的责任感,使分会组建工作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工作中着力抓了“五个一”,即召开一次全区动员大会;下发一个区委文件;区建立一个领导小组;制

定一个操作流程;分别召开一次成立分会会议。经过不懈努力,分会总数达到35个,会员人数达1023人。在市老科协召开的组织建设交流会上,区老科协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可和赞扬。省老科协简报向全省印发了区老科协“把组织建设作为老科协基础工作来抓”的经验材料。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先后给予了鼓励和肯定。

建言献策活动向基层延伸区老科协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工作作为一项基本任务来抓,田利会长亲自抓,年初做出部署,对重点单位和重点内容进行跟踪督办和指导,使这项工作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区老科协全系统先后向区建言献策

办公室报送12份调研报告、67条建议,受到了区委的表扬。在调研方面,田利会长亲自参与,认真审阅调研成果,用不同形式汇报给区委、政府领导。其中,《对老区村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强我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得到了区委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充分肯定和鼓励,建议区政府安排年度工作时予以参考、采纳,这些调研成果为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效服务。

许多乡镇(街道)分会也开展了建言献策活动。燕山路街道办事处分会会长张柱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围绕社区发展、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沙流河镇分会会员退休老干部张贺云同志提出的改进植树造林的建议,杨官林镇分会关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

建议,白官屯镇分会副会长、老干部王春业关于修路工作的建议,石各庄镇分会关于改进化肥农药使用的建议,都被镇领导采纳。左家坞镇分会、泉河头镇分会的老同志在夏秋防汛抗洪工作中,用自己熟悉情况,积累多年的经验,为本镇新领导出谋划策,帮助解决了一些难题,使镇领导和群众很受感动。

拓展新的科普活动区老科协在田利会长带领下,重视

“三农”服务。一是整合了课堂培训资源,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实际,培训效果明显提升。指导各乡镇分会办了近百期短训班,全区参训达 1万多人次。二是组织专家进行巡回指导授课,开展科普报告活动。区老科协组织农林

水专家下乡58人次,开展科普报告活动61次,惠及人数达数千人。教育分会邀请德育资深名师巡回讲课18场,利用中国老科协带领中科院三位老专家来我区到基层走访的良好机会,组织车中、二中、七十五中的数千名师生听老专家做科普报告,使师生很受震撼和启发。三是组织老专家和老科技工作者为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并开展各类培训。四是组织开展下乡义诊活动,卫生分会组织医院人员和老科技工作者50余人,分别到福润春城社区和潘家峪进行义诊,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五是重视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区老科协培育了王官营镇龙山生态示范基地、新军屯镇生姜栽培示范基地、欢喜庄乡八户村蔬菜套种间

作与销售示范基地。

建“家”工作开创新局面区老科协会长田利重视会员之

“家”的建设,力求为会员和老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营造老科协自己的“家”。一是组织集体活动,增强区老科协与会员之间的联系。区老科协几次组织全系统会员和老科技工作者,在丰润区动车城影剧院观看了电影和评剧《小英雄雨来》。二是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在每年理事会议上,表彰先进集体、优秀会员和先进工作者,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注意加强宣传信息工作。每年区老科协印发《丰润老科协通讯》多期,在省、市老科协刊物、简报、网站刊发稿件。三是关心老科技工作者,慰问走访送温暖。区老科协从自身做起,倡导关心老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活,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成为会员的朋友。 四是重视分会建设,落实“六有”。区老科协将“六有”作为建“家”的初级标准,各分会也积极响应,有些分会已初见规模。

让“老科技”发挥余热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而老年是人生理财的重要阶段,安排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晚年幸福。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陷入了理财误区。在多年的理财实践中,我归纳并成功地绕过了五种老年理财“雷区”,从而实现了科学、安全的理财。岁末年初又是众多理财产品登场的重要时期。我愿意将我的感想和体会与广大老年朋友分享。

雷区一:轻信。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信息不灵,在理财过程中很容易轻信他人上当受骗。生活中,我遇到过多种骗人伎俩:用过期作废和造假的外国货币骗老年人认购的;用废弃、不可兑换的有价证券骗人的;多人串连“组团”演“双簧”骗人的,等等。去年春,我家附近来了一伙出售“秘鲁币”的人,声称用100元人民币即可购买五张“秘鲁币”,到银行可兑换人民币350元。“秘鲁币”平时极少见到,有些老年人就听信了骗子的谎言,买了好些“秘鲁币”。结果到银行兑换时被告知:这些“秘鲁币”全是假的!还有用假古董来骗老年人“认购”的。这些活生生的例子给我敲响了警钟。因此多年来,不管遇到哪种骗术,我都没有轻信。“我的钱我做主”,从而避免了

很多“破财”机会。雷区二:贪利。近年来,社会上以

高息为诱人标志的“非法集资”现象屡禁不止,有些老年人因贪图高利而上当受骗。老友刘某听说某企业以高于银行利息3倍的“高价”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时,便背着家人把自己积攒多年的5万元养老金交给了那家企业。结果半年后得知:那家企业玩的是“高息骗股”的把戏,已经席卷集资款“蒸发”了!老刘的5万元养老金全部打了水漂。老刘急火攻心,住进了医院。血的教训使我认识到:社会上出现的“高息骗股”现象,就是抓住了老年人贪利的心理。因此,对于这种非正常的“高息”现象,老年人一定要谨慎,越是“高息”,陷阱的机率就越大!去年5月,有人找到我,声称融资利率高达30%!我当即拒绝了。事隔3个月,那个人果然因涉嫌诈骗而被警方抓了起来。我经常告诫周围的老年朋友: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旦有“馅饼”从天而降,那不是“板砖”便是“陷阱”!

雷区三:担保。生活中,常有老年人因碍于面子而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最后把自己“套”进去的事。我的胞弟住在农村,2009年,村干部找到他,想让他用家里的储蓄存单,为村里的几个想

发展棚菜生产的贫困户担保,办理银行小额抵押贷款。弟弟碍于村干部的面子,便把家里的3万元存单做了抵押。结果秋天还贷款时,那几家贫困户因不懂技术而赔了钱,根本无力还贷,于是,银行依法冻结了弟弟的存款而用于还贷。弟弟有怨无处诉,有苦无处说,气得大病了一场。这件事让我看清了:老年人不能轻意给别人担保。老年人本来兜里的钱就不多,再冒风险为他人担保,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几年,找我作担保的人和单位很多,我基本都拒绝了,因为我觉得:在“看不准”“摸不透”的情况下,明哲保身是老年人最安全的理财方式!

雷区四:跟风。同事老张退休后,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6万元钱,进入了“老年理财族”行列。在理财过程中,他是“傻子种地——看邻居”,别人炒股他炒股,别人买基金他买基金,别人买哪种股票他买哪种。一通跟风之后,是一连串的“铩羽而归”。老张心身疲惫,情绪低到了极点。从老张失败的理财经历中我感悟到:老年人理财无论何时都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凭自己多年的生活阅历和不断学习来把握理财之道,最忌“跟风”。多年来,我始

终坚持“我是财主”的原则,不管哪种“风潮”袭来,我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味,用自己的“一定之规”去理财。

雷区五:攀高。凡是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大小不同罢了。时下,社会上流行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甚至有误导的嫌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根本不存在“无风险高回报”的便宜事。有些老年人偏偏听信这套“理论”,不顾家人阻拦而涉足高风险投资,有的炒股、炒汇,有的涉足房地产。结果是一赔再赔。理财专家指出:老年人的应变能力较差,最好不要选择风险性高的投资方式,可以选择储蓄、国债等有稳定收益的投资。近年来,我选择了几项稳定的投资渠道,虽说收益没有“大起”,但也没有“大落”,挣了些“安安稳稳的钱”,同时,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现在细细想来,还是觉得“平稳着陆”比较妥贴、放心。

老年理财五大“雷区”博 览□ 王志文

我的父母都是“土里刨食”的庄稼人,他们已去世十多年了,没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他们平凡的行为、做派、言语却让我们难以忘怀,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姐妹兄弟六个正要陆续从小学升入初中,因为吃不饱,妈妈恐怕我们当中有人打“退堂鼓”,一遍又一遍地鼓励我们:“冷了迎风站,饿了腆肚行。”我们一个个没有被饥饿吓倒,勒紧腰带,前后有4人迈进了县一中的大门。后来,生活日渐好起来,每当吃一顿新鲜的饭菜,妈妈宁可自己不吃,总要给邻居送上一碗,看着我们一双双迷惑的小眼睛,妈妈解释

说:“家人吃了填坑,外人吃了传名。”我们陆续成家之后,也学着母亲那样,与邻居相处得非常融洽。因为家庭困难,我初中念完保送上了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当老师,看着中学时的伙伴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当了干部,我心中有些酸楚,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开导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听后我心里敞亮了许多,在教育战线耕耘了7年,写出了4篇教学论文,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先调报社当了记者,后调回县里当了中层干部,有了一官半职,父亲恐怕我在官场中犯错误,每每回家探望,父亲总是说:“记住:雁过留声,人过留

名。”我记下了老人的期盼,经济上两袖清风,工作上勤勤恳恳,尽自己微薄之力,为百姓和周围的同志,办了一件件好事。

1999年,母亲去世前喃喃地说:“教育孩子,干干净净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上个世纪90年代,我的两个儿子先后参加了工作,长子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从教,次子在市公安局从政。由于收入有限,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在言谈中流露出对富有者的羡慕。我把他们叫到跟前说:“奶奶在世时说过:‘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快乐’。”他俩听后深深地点了点头,没有见异思

迁,很快做出了成绩:长子40岁当上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次子26岁提拔为科级干部。近几年,我家买了卧车,我告诉他俩:“你爷爷常说:大骡子大马值钱,人大了可不值钱。回到乡里,咱是小辈,不能有半点架子和官腔。”

多年来,每当回乡探望长辈或祭奠逝者,车子开到村边,我们全家人都是下车步行进村。投奔我家的人,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凡是从农村来的格外高看一眼,亲热一层,孩子们心领神会,平日里把自己衣物经常送到乡下亲戚家;社会募捐时,总是慷慨解囊,尽最大力量献钱献物。

两鬓斑白学书郎,新朋旧友又同窗。相聚为有翰墨缘,共同研习心豁朗。真草隶篆齐挥毫,互相点评书艺长。勤学苦练情趣浓,老干新枝花更香。

湖外高楼绕,院内客如云。举头望凤凰台,草木俱棽棽。树林茂密万顷,杨柳林荫硬道,人鸟共谐音。湖水深广澈,鱼鹜也相亲。

生态园,高尔夫,别墅群。湖畔锦绣,四季宜人美如春。广场舞蹈歌唱,音乐喷泉吟诵,幕幕感人心。盛世园博会,这里迎友人。

两鬓斑白学书郎

水调歌头

唐山南湖

迎羊春,三卫广开胜景赞盛世,九河普映春风

楹联 喜迎羊年

□ 李宪华

紫气东来 国画 旭红

□ 侯相国

书法

郭长山

从儿时记事就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不可缺,是人的生存必须的。喝茶广义,就是饮水解渴。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开始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喝茶也变成了赏茶、沏茶、品茶。对“茶”也有了较深的认识:茶字“人”与天地“草木”间,品茗悟道,融入自然,天人合一,至人无己,内涵着很多养生之道。在老人层面,就成了养老的一种模式,

以茶为伴,养生保健 过去家中来客人,是用茶杯或茶壶沏了茶招待,茶的品种,品质,没有讲究,以解渴为主。而今,家里所备的茶叶,种类有几样:绿茶、红茶、清茶、花茶等,遵循“夏季喝绿茶,冬天喝红茶,春秋两季喝清茶或花茶”的养生之道,来调节茶的品质和种类。为了招待客人,在客厅里添置了一套讲究的茶具,争取客人喜欢喝什么茶之后,在泡茶时,煮水、烫壶、洗茶、高冲、低斟,每一项都做到位,主客同享沏茶过程的乐趣,有助于身心健康。

以茶会友,悠然自得 过去,在大城市才有茶艺馆。现在就是小县城也有几家茶艺馆,会客、洽谈,不去饭馆

儿,而是选择茶馆相聚。闻香,品茗,茶艺和茶文化渗透在每一个角落。边品茶边交流人生感悟或进行洽谈。就连一些古玩玉器店,也摆上了茶台,品杯等,让前来购物,赏物者,边喝茶边欣赏玉器中品味到别样的韵味。在幽静的铺子,雅致的茶室,悠远的檀香,安详静好,不由得让我们感受到古人饮茶赋诗时的那种意境。此时,我们聊起各自感兴趣的话题,静静地品茶,尘世的纷扰都远去了,不知不觉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地,幽哉,悠呼!

以茶伴书 ,自在雅致 在家里,除了做家务看电视外,就是读书饮茶。当把茶沏好,坐在沙发上平心静气地翻开书,边看书边饮茶,有茶香伴书香,觉得适意而娴雅,平淡而亲和。好书净心灵,清茶荡浊烦。真是享受着“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的生活。茶的养生之道,不单纯用头去想,并且亲自去践行,“道”字所蕴藏的深意,远不是想与做的问题,道是本原,道是主宰,道贯一切,道运一切,有道才有理,有道才有德。

以茶养老,可以让老年生活变得悠闲、自在、雅致。

□ 李士成

以茶养老 妙又好

“哈!你们是没见过你爸切的胡萝卜啊,切得比手指头还粗!”我们一到家,我妈就嘲笑我爸。“我一辈子没做过饭,是笨手笨脚。”我爸朝我们尴尬地笑笑。“可你腿摔折了,我八十多岁了才开始学做饭,那就应该说不简单咧!”老爸开始向我们掰着手指头炫耀:“我现在会做米粥、面条、米饭,米饭做得最好。”“是,米饭软硬正好,你最拿手!”看老妈夸他,老爸得意地摇头,“可你爸做的面条呀,啥佐料都往里放,哼哼,那个味儿啊,你们是没尝过呀!”老妈开始笑着数落:“一买菜就买多喽……”

“要不就还跟我们回唐山住,你们省心我们也放心,还免得我们总往老家跑。”我和姐姐劝他俩。老爸收敛住笑

容,一本正经地开始跟我们说:你妈有病的时候住你们那儿,是好。你妈能自理了,我身体挺好,住你们的楼房不习惯,住在老家,暖气刚换的管道,挺暖和,院子也敞亮,街坊临居都熟,你妈能串串门儿,舒心。我天天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把健身器材都做一遍。别看我都八十多岁了,好多人都说我看着像六七十岁的。我跟你妈现在配合得挺好,她包饺子我煮,她做千儿我炸。冰箱里你们买的好东西都塞满了,我们想吃啥做啥,挺好,你们不用担心。

老爸扭头对我妈说:“一这儿疼那儿疼就说不想活,人得坚强,得锻炼身体。现在这好日子,儿女又都孝顺,你做梦敢想啊?!”听完老爸一席话,一大家子人全乐了。

斗嘴也开心

□ 崔宝旺

老爸老妈在择自家院里种的香菜老爸老妈在择自家院里种的香菜。。

□ 学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