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黄山旅游新篇章 - hsdaily.cn · 风光的同时,你可以与一片叶交流,与一 朵花微笑。聆听花开的声音,市井的喧 嚣,世俗的烦恼,宦海的沉浮,人际的纷

凡对江苏南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位于市区东郊的先锋街道是一富庶之地,就在这么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有一座占地 32万平方米的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区——南通洲际绿博园,令到访的游客为其迷人的风采而倾倒。

绿博园是一座大型综合主题园林植物园,由热带水果谷、热带名花雨林馆、

“生命之舟”沙生植物馆、臻品紫薇园、梯田花海、木化玉风情园、塞外稀树草原等景点组成,集植物收集展示、科普教育、自然保护、主题摄影、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漫步园内,只见古树名木遮天蔽日,奇花异卉争妍斗艳,喷泉瀑布飞珠溅玉,假山怪石嵯峨突兀,潺潺溪水碧波荡漾,累累果实诱人垂涎……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植物之繁多,景色之秀丽,令人震撼;而布局之合理,设计之独到,建筑之巧妙,环境之和谐,又让人不得不佩服造园人独具匠心。

四年前,参加侨联组织的侨界人士“ 喜 看 家 乡 新 变 化 ”活 动 ,我 首 访 绿 博园。在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块巨大的镇园之宝——泰山石橄榄树壁照,看了介绍方知,这块石头来自西班牙,橄榄树象征着友谊、和平。走进园区东南部的紫薇园,顿觉心旷神怡。一棵棵紫薇树造型独特,篱笆状的,花瓶形的 ,还 有 凉 亭 、拱 廊 、“ 福 ”“ 禄 ”“ 寿 ”

“喜”……若不是亲眼所见,我无法相信这些景物、汉字全由紫薇树培育而成。在凉亭小坐,清风徐来,紫薇花芬芳袭人,初夏的燥热顿消,反复欣赏眼前的一枝一叶,一树一花,不禁感慨系之:将这么多树塑造成如此造型,得要多大的智慧,得花多少时间!对园艺师们工匠精神和造型艺术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来到热带水果谷,树上长的,藤上吊的,叶后躲的,各种热带水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神秘果、树葡萄、五味子、人心果、面包果、凤眼果、番樱桃、布迪椰子……这些水果名连听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吃了;至于莲雾、芒果、柠檬、香蕉、山楂、杨桃、木瓜……这些平时在超市里能够买到的水果,我终于见到了它们长在树上的芳容,霎时间,觉得它们好可爱,好想凑上前去亲近一番。内心,比吃

了这些水果还甜蜜。前 年 ,我 有 机 会 又 一 次 造 访 绿 博

园。那次,我重点游览了热带名花雨林馆和“生命之舟”沙生植物馆。

一走进热带名花雨林馆,就如置身于植物的王国、鲜花的海洋。上千种来自热带的名木佳树造型各异,有的婀娜多姿,有的盘根错节,有的挺拔伟岸,有的粗壮敦实,让人叹为观止。各种各样的奇花异卉或含苞欲放,或吐蕊怒放,放眼看去,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此馆虽为人工模拟热带雨林环境的景观玻璃温室,但空间极为宽敞,漫步其中,有小桥流水,有曲径通幽,有山峦峡谷,有瀑布飞泻,有溪流淙淙,有山雨涓涓。潭面上水雾袅袅,蒸腾弥漫,置身其间,宛如仙境。流连盘桓于此,在领略热带雨林风光的同时,你可以与一片叶交流,与一朵花微笑。聆听花开的声音,市井的喧嚣,世俗的烦恼,宦海的沉浮,人际的纷争,就再也算不了什么了。

而“生命之舟”沙生植物馆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水源,满目都是裸露的嶙峋怪石,还有石块下粗粝的沙砾,然而生长在这里的植物却是一片生机盎然。一个个硕大的仙人球,一柱柱比人还要高的仙人指,一棵棵高大的热带乔木,一株株色彩各异的多肉植物……疏落有致,星罗棋布,观赏之余,你不得不感叹生命的不屈与顽强。

前年秋季,我们暌违三十余年的大学同学相约绿博园,三十年后再聚首,激动之情难以言表。那天,我们漫步于梯田花海景区,放眼望去,丘陵上下,万紫千红,层层叠叠,烂漫似锦,绚丽多彩,美不胜收。大家深情重温同窗之谊,再叙手足之情,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青葱岁月。按下快门,我们的友谊定格在了这斑斓的无边秋色里。

“设为学校庠序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张謇为南通博物苑的题联,我想,这副对子也适用于绿博园。三次游览绿博园,每次都能看到一群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或闻香识花,或临摹写生,或围坐嬉戏,诗意而浪漫。每每看到这些镜头,我内心总是充满温馨和感动。

□请您欣赏

地下艺术宫殿灵栖洞□ 曹舒凡/摄

本版责任编辑本版责任编辑//程东灵程东灵

EE——mail:hsrbcdl@mail:[email protected]

陶醉在龙门画廊中□ 吴春保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又一次去黟县大周山赏石林。先说说前一次游历。

那是几年前跟着“徽府户外”群主组织的一次大巴旅行团去的黟县,一天走三个点:守拙园、南屏、大周山。当时去大周山就是奔石林去的,所谓石林据史料记载:在距今约 5 亿年前寒武纪时期,为大海海底石灰石沉淀区。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海面,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溶融、冲刷和风化作用,约在二百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便已经形成众多的石柱、石笋、石芽。这些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洞穴沟壑,星罗棋布。整座山由无数奇峰异石构成。以

“瘦、皱、漏、透”为特点,或相互连接延绵逶迤,或一座座傲然伫立。单独看每一块石头,大小不一,姿态万千,有的如猛虎,有的似绵羊,还有的像人

物,鬼斧神工,件件精美。当 时 从 西 递 去 大 周 山 的 旅 游 道

路还没修好,人行路中都磕脚,不小心会崴着,停车场也还是石子铺就,景区服务设施一应全无,我们上厕所还是跑到当地农户家去。景区还在建设中驴友们就迫不及待地前去游览。一圆形和一半月形的水潭即“日月潭”已经躺在山底宽广的平地上。驴友们三五成群上石林,绕日月潭,随走随拍,走马观花,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游程。

这一次是朋友安排、老妹邀约的,从歙县出发驱车个把小时就抵达大周山,我们这些女性游客此行目标直奔

“石林花海”。我还未下车就被景点门前整齐而艳丽的花卉吸引了。下了车才知道要买票,心里想:本市人还要买票,工薪阶层的我们总想省两个钱,就各自电话自己在黟县的同学或熟人,

我和妹一个劲地在电话联系,那热心的朋友已经买好了门票在招呼我俩,黄山市民半票,两人才 50 元钱。同学在电话里说黟县人去也收 10 元,然后就邀请我们吃午饭,因为我是跟游的,不能喧宾夺主,于是婉言谢绝了同学的盛情。

进到景区内,不得不惊叹,哇!这里称为花海,名副其实,目击所到的锅底型平地,全部鲜花绽放,环形栽种,一畦一种颜色。稍陡紧挨石林的一面就纵向布局,畦畦整齐排列,颜色搭配以艳丽夺目的红黄两色为主体,从美术角度说红黄两种色调最亮,根据深浅不同的各种黄色和红色的花相间栽种,这些已经够绚烂的了,再零星地点缀些蓝色的和紫色的花,可谓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咦,好香哦,这是什么花”,香气扑鼻而来,寻香而至原来是那喇叭似的紫红色百合花,成片花

禾上的每一朵都一致方向倾斜,好似向游客点头憨笑,甚是美丽。稍觉遗憾的是那成片的白色百合花已经早早地全谢了,而那齐整的绿色叶干毅然

“坚守岗位”,迎接络绎不绝的游客,实在是养眼得很。

我们穿越在石林当中,时而驻足根据立牌上的提示赏鉴石头的造型;时而依据各自的情调留下美丽的瞬间,总想把这里的所有美景带到自己的朋友圈中、留在记忆里。全景拍摄日月潭,全景录下石林花海,在石林顶部的平道上,好羡慕那几个年轻的摄影者,几个三脚架一字排开,还有一个正在遥控航拍的小飞机,那物件才可以拍摄全景。不得不感叹:科学的先进,年轻人的世界!

石林四周种满鲜花,把奇石与花海结合在一起似乎是一种尝试。而这褐色的岩石与艳丽的鲜花颜色搭配如此协调。从下往上看:花卉衬石林,石林显得更奇特壮观 ;从高处俯视:花卉在石林的陪衬下更亮丽耀眼。看来,游大周山石林一定要趁鲜花浪漫时,才可以达到完美的观赏效果!爱玩的朋友还可以玩玩石林草场滑道,那玩意儿还是蛮具娱乐性的。

陋室珍藏着一张 36 年前的《黄山游览证》,日戳:1982年 6月 2日。此证长 17 厘米,宽 9 厘米,对开四版,白绿相间,制作精美。封面有烫金的迎客松和“中国黄山”“黄山游览证”等字样,封二为“黄山风景区管理规则”(六条),封三是“黄山游览示意图”,封底为“登山须知”(五条)。

每当看到这张游览证,就仿佛回到 36年前——

1982 年,我和爱人都才 25 岁,原本是比较要好的同事。一日突发奇想:何不趁着某个好天气,相约去玩黄山?年轻人朝气蓬勃,雷厉风行。6月2日一早,我俩到达温泉。在温泉稍作游览,便从前山攀登。在慈光阁,花八角钱买了门票。于是,有了这张《黄山游览证》。

36 年间,我们 8 次搬家,处理掉无数的旧书废纸,唯有这张小小的游览证,冥冥之中,她一直伴随着我们,彼此间不离不弃。她是我俩牵手——结婚——生儿育女的见证人,她是我们家中的一员。

36年前,“旅游”还是一个“冷词”,黄山相对比较寂静,知名度不高,年客流量不过一二十万人次。记得温泉对

面的山坡上,搭了许多供游人住宿的小竹棚,山上还没有索道,没有栈道。

1979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神州大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75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就兴致勃勃地视 察 黄 山 ,在 黄 山 留 下 了 光 辉 的 足迹。他以一个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黄山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 黄 山 的 牌 子 打 出 去 ”“ 祁 红 、绿 茶……搞小包装,包装搞得漂亮些,可以当纪念品”……他亲手拉开了黄山乃至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大幕。

从此,黄山人民牢记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的殷殷嘱托,砥砺拼搏,着手

“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把旅游作为立市之本,大力发展风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特色旅游,旅游业逐渐成为黄山最大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与此同时,加大黄山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云谷、玉屏和太平三条旅游观光客运索道、辅以仿生态标识标牌的数万级游览步道、仿生态化进山公路……立体的交通网络使游览黄山变得相对轻松自如。昔日供游客住

宿的简陋棚屋早已成为记忆,取而代之的是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一流的硬件、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无数中外游客的赞誉。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精神指引下,黄山旅游业驶入了快车道,游客逐年飙升。2017 年黄山 市 共 接 待 游 客 5777.18 万 人 次 ,旅游 总 收 入 506.11 亿 元 ,入 境 游 客237.59 万人次,创汇 7.5 亿美元,四项增长指标同比均超过 10%。其中,黄山风景区 2017 年接待游客 336.87 万人、同比增长 2.06%,门票收入 5.43 亿元、同比增长 0.02%,进山游客数创历年新高。

黄山,已跃居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三大世界桂冠”(文化、自然双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胜地,中国十大 风 景 名 胜 之 一 ,国 家 5A 级 旅 游 景区。黄山,已成为中国名片、全球名山。

早年,每每想出去旅游,都因生活之路曲折和跋涉的艰辛,未能如愿。改革开放后,我们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经常约友人去玩黄山和到其他地方旅游。尽管如此,但我们还是时时想念黄山,常常梦见黄山,默默地关注着黄山。黄山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升级,

我们都为之兴奋不已。曾记得,21年前,我们有幸参与黄

山太平索道建设,出差到过黄山风景区的北坡。该索道全线斜长 3709 米,高 差 1014.5 米 ,其 中 最 大 跨 度 为1513.6 米 ,当 时 号 称 亚 洲 最 长 的 索道。上站设在西海景区排云亭右侧的松 林 峰 ,下 站 设 在 松 谷 景 区 的 松 谷庵。为了保护黄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植被,我们在施工时,对现场涉及到的一草一木都登记在案,并标注在图纸上,倍加爱惜,不敢随意砍伐和践踏。实在没办法,就采取就地就近移栽。时值酷暑,尽管汗流浃背,也不忍“清泉濯足,花上晒裈”。但略微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日夜忙于工作,来去匆匆,就连近在咫尺的松谷庵我们也不曾游览。后来才知道,松谷庵原名松谷草堂,始建于宋代宝佑年间,创建人为松谷道人张尹甫。那里环境幽雅,景点甚多,石刻遍布,很有看头。

黄山有句俗谚: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那次,虽然不曾与黄山(文殊院)“谋面”,但作为一个黄山人,能为黄山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也算不虚此行,颇感欣慰。回来后,依然心潮起伏,夜不能寐,乘兴写下了《松谷纪行》一文,以抒情怀(载 1997 年 8 月 23日《黄山日报》)。

黄山——开放的山,好客的山,吉祥的山,心中的山。您是一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鸿篇巨制!您为中外游客圆梦,您为我们牵手。现在我们与您约定,来年又要带 着 我 们 的 孩 子 ,以 及 孩 子 们 的 孩子,带着我们家中的成员,再来探望您——梦绕情牵的黄山!

黄山旅游新篇章□ 萃英老鼎

□ 游 记

流连绿博园□ 熊益军

□ 乡村旅游

□ 身边风景

随着杭黄铁路开通运营,新安江下游的浙江建德市等区域旅游景观进入黄山人视线。被誉为地下艺术宫殿的灵栖洞最近游人纷至。此溶洞由三洞和石林迷宫组成,以“水清、洞奇、风凉、气爽、石秀”为总体特征,是《西游记》《封神榜》《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

没喝酒,我却醉了。醉在太平湖清纯悠远的湖水,醉在龙门乡层林尽染的秋色,醉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秋林掩映、白墙黛瓦、渔舟闲靠、幽静安详的山野村居。

古人云:“万美之中秋为最”。这话已经被我的视野印证过多少次了。但我总觉得五彩斑斓的秋景若是缺少了水的映衬,就缺少了灵性和雅韵。如同艳丽的盛装,如果不与风姿绰约、清纯如水的美女相匹配,那盛装只能是商品橱窗的摆设了。

在我所见过的秋景中,有水的地方便会变得更加灵动和婉约。比如美国费城那繁艳的秋林,要是没有穿城而过的思故河以及与新泽西州交界的特拉华河的浪漫相随,没有众多中世纪欧式风格的古老建筑点缀其中,那就没有任何特色可言;再比如我国北疆的喀纳斯和中哈边境,如果没有喀纳斯河和白沙湖湛蓝秀水的衬托渲染,那些灿黄、棕红的白桦林和冷杉林也就没有了生气和神韵。

所以,我所感悟到的事实告诉我们,水是秋彩的灵魂,水是画境的生命。而黄山区龙门乡的秋色正是有了太平湖波平如镜、温婉清纯的水域,才具有了江南女子般清秀和温柔的韵味。它是繁茂山林与浩渺碧水的柔情酿就的绚烂诗行,是幽然村居与孤林小岛相守蕴育的五彩画卷。

我们乘船由龙门秀湖村的梅家出发,到达一个叫八甲的村落,但见船的四周水域婉转,山岛相嵌,如镜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翠林野村的倩影,在水中幻化出另一个秋日的世界。近处和远处的山峦上,红、黄、青、橙、紫五彩簇拥,漫布整个山野,就像打翻的调色板,美得让人惊叹不已。

如果说这种漫山遍野的灿烂是大家闺秀端庄大气的美,那么,还有一种若小家碧玉赏心悦目的美,就更是美撼凡尘了。当船行至湖水的中央,原先在岸上看不清的一些低矮岛丘,都渐渐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小岛上的树丛虽不像那连绵大山上的树林密密丛丛、莽莽苍苍,却都出落得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此刻它们换上深秋美艳的盛装,更显得超凡脱俗。它们有的在湖面的缓坡上排列成一条绚丽的彩色林带,镶嵌在身后朦胧的山峦、身前碧绿的湖水之间,就像一条彩练系在窈窕淑女的腰间;有的在

玲珑孤岛上簇立着纤秀的树丛,树虽寥寥却五彩俱全,一如一湖碧水中凸出的精美盆景,又如玉貌花容的村姑惊艳出浴。

这山湖之间的艳景,抬眼就是一幅画,低头就是一首诗,恍惚间就是一个童话世界。龙门的秋色,不是一个点的艳丽,而是处处都张扬着深秋成熟的魅力;不是现代城市为了点缀园林色彩而人工设计的景观小品,而是在湖水的滋润下自然形成的神来之笔。它是随意的,而不是摆设的;它是天生丽质的,而不是后天整容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吧,所以,我觉得龙门的秋色才真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如同一位刚刚度过热情奔放的青春期的优雅女性,彰显出成熟的美、高贵的美、随性的美和大气的美。

我迷醉于这曼妙的湖光山色之中,心头泛起的是享受的愉悦和艳遇的兴奋。在梅家村落,我就听说有一位南京的退休老人,早几年就在这里购置房宅颐养天年。我真佩服这位老人的眼光,世界那么大,他不是想去神农架,而是鬼使神差地寻到了这里。确实,这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之地,不就是我们梦中的

“桃花源”吗?不过,身处这仙境一般的地方,我的

心情却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样清静怡然、欲仙欲醉的神话境界,不如此,怎能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可另一方面我的心里似乎仍有些许失落。如此美好的景观,如此清幽的环境,却游人冷落,这与其他单一观赏秋色的景区游客趋之若鹜、摩肩接踵的热闹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养在深闺人未识”,我只能这样慨叹。然而当我们驱车行进在近几年相继修成的整洁平坦的公路上,行进在投资近两亿元、即将竣工的从龙门乡直通太平湖旅游码头的环湖公路上时,我的心情又开始宽慰起来。

“深闺”的境况毕竟是山隔水阻的缘故造成的,而如今,坦途就在眼前,沿途山林景观、洞岩景观、水域景观、美丽乡村景观等已经被钻山跨水的公路网连接成一道道风光无限的靓丽画廊。龙门,养在“深闺”的美女,现在该是为你掀开面纱、一展芳容的时候了!

花海中的石林□ 蒋秋华

第 8 版

旅 游2019年 1月 14日 星期一www.huangshannews.cn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