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这些是他们的“心头好”有你爱的那一本吗?

《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三国演义》《恐怖的人狼城》《嫌疑人X的现身》《四世同堂》

《追风筝的人》《杀死一只知更鸟》《芳华》《妞妞》《舍与得》《佳期如梦》

A3身边事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编辑:马嘉 版面:朱慧琴 校对:程超

【网络人气奖】第1名(1名):咪咕kindle一台,98

元中信钻石卡1张。第2—10名(9名):咪咕kindle一

台,48元中信金卡1张。第11—20名(10名):98元中信钻

石卡1张。【最佳书评奖】

一等奖:咪咕金笔奖5名,现金1000元,咪咕阅读至尊全站包会员1年,获奖证书。

二等奖:经典知音奖5名,现金800元,咪咕阅读至尊全站包会员1年,获奖证书。

三等奖:经典致敬奖10名,现金500元,咪咕阅读至尊全站包会员1年,获奖证书。【优秀组织奖】

10所高校,水晶杯+获奖证书。

街采来啦!哪本书是你的“心头好”?书评大赛9月15日截稿,爱读书的你千万别错过“末班车”

信息爆炸的今天,你还在坚持读书吗?你正在阅读的是哪一本?哪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纸质阅读还是喜欢电子书……2019 年“青春共读七十年·追梦奋进新江苏”书评大赛自开赛以来,读者参赛热情高涨,掀起了一股“共读”热潮,带着这些问题,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街头海采,从7岁孩童到两鬓斑白的老人,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答案呢?实习生 兰倩怡 卢文倩 吴怡雯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王赟视频拍摄 戎毅晔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11岁时,我就读过原版了,一共读了2遍。我觉得这本书文笔细腻,把人间的苦难展现得淋漓尽致。”13岁的魏梓健,即将踏入初中生活,街采当天,记者正好遇到他们一家三口在书店挑书,两个大筐里都塞满了书。

魏梓健说,他们是从高淳赶到南京专程买书的,书都是他自己挑选的。记者看到,两个筐子塞满了《水浒传》《聊斋志异》《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白鹿原》等中外经典书

籍,花费了近500元。“我每天写完作业都会看一个

小时左右的书,读书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魏梓健说,爸爸妈妈平时也很爱看书,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自己也爱上了读书,看完书还会写一点感悟和心得。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群爱读书的小伙伴,聚会时最喜欢分享书籍了。“当我们互相到对方家里做客时,第一件事就是冲到他们书房里找喜欢的书,与好朋友一起享受阅读时光。”

街采中,记者发现,关于读书,人人都有自己的“心头好”,小伙子们偏爱悬疑推理书。像这位 24岁的文文静静的小伙子赖宗宗,“印象最深刻的书是二阶堂黎人的《恐怖的人狼城》,这本书的写作手法、剧情剖析与铺垫都让我有一种不断读下去的欲望。我现在正在读的是米泽穗信的《满愿》。”

不仅喜欢阅读,赖宗宗还喜欢收藏书,因为家中藏书太多,他最近刚把幼儿园和小学时积攒的书籍“处理”了。工作之前,他一周读

3本书,工作后,尽管比较繁忙,他仍然保持着每两周一本书的阅读频率。“我感觉阅读量多起来后,自己的知识储备更丰富了,也让我对一些地方文化的了解更深入了。”

在书店工作的石瀚偏爱科幻、恐怖悬疑和侦探推理类小说,比如,桐木的《中国异闻录》,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本是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现身》,他读过好几遍,去年又看了一遍。“我经常和店里的读者交流,互相推荐好书,我最近读的就是读者推荐的《上海堡垒》和《克苏鲁神话》。”

记者统计发现,九成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喜欢的还是纸质书。

在街采中,今年54岁的邓杰告诉记者,“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捧着书在阅读,家中读书氛围浓厚,所以自己从小也很喜欢看书,喜欢读纸质书。”现在他每年花费几千元在购买书籍上,家中有近千册读物。

“我喜欢最传统的阅读纸质书,当然,如果在地铁上,我会选择看电子书,更方便些。”刘丹是办公室文员,不论工作多么繁忙,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她最爱的一本书是老舍的《四世同堂》,读过 3

遍。而且不论到任何地方旅游,她一定会逛当地的书店。“之前去台湾、香港游玩时,我就买到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7岁的乐乐是记者街采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了,她在南京力学小学读一年级,她告诉记者,她最喜欢读故事书,看到好看的书会跟小朋友分享。乐乐的外婆阚女士说,乐乐还不识字的时候就喜欢缠着大人讲故事,认识字以后,就开始自己读书。“读书对乐乐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她的表达能力更好了,在上学期的少儿组看图说故事比赛中还拿了奖。”

■提醒书评大赛截稿到9月15日爱读书的你千万别错过!

2019年“青春共读七十年·追梦奋进新江苏”书评大赛由共青团江苏省委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主办,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和扬子晚报承办。参赛者可以从70本经典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写书评。如果阅读书籍时,你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和深切的感悟,欢迎投稿,我们将择优刊登,分享给更多的读者朋友。

需要提醒的是,书评大赛投稿截止时间为9月15日。参赛者请登录咪咕阅读客户端(请扫描二维码)进入书评大赛活动页面投稿。所有稿件将由资深编辑进行初步审稿,凡合格作品将在投票专题页面展示,获得大众投票资格。品经典,写书评,赢万元稿费,本次书评大赛还准备了许多令人心动的奖品!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侯雨萌 记者杨彦)昨天晚上7点30分,江苏大剧院综艺厅举办了一场《唯有爱》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主角是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肇毅,他包办作曲、编剧,独创六个乐章、六幕剧,将交响乐与情景剧融为一体。这是一位医生多年来对病患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本场音乐会以肿瘤患者的心理走向为线索,帮助大家了解患者患病后的心路历程。

早在2014年,肇毅就开了自己的首场音乐会。医生“跨界”办音乐会,肇毅的想法是,实际上医生也是个普通人。医生不仅是只会看病开刀的匠人,他是立体的、丰富的,可以是多才多艺的。在白大褂的生活之外,医生也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也有追逐自己有点儿疯狂的梦想的权利。也是从那时起,同事们、患者们很多都知道了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的一位主任医师有把“金嗓子”。

这一次的交响音乐会,是演唱会的“升级版”。肇毅写的,是一个帮助肿瘤患者走出心理阴霾的故事,这又是一个指导广大患者家属,甚至广大医护人员如何真正关心、爱护患者的故事。

多年来,肇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虽然多数患者在患病后能够长期生存,但心理的痛苦往往成为生活品质降低的主要根源,且伴随终身。“曾经有一个患者,在门诊看病的时候人好好的,可是做了B超后,却是被平车推回来的”,肇毅后来得知,B超医生检查中透露出的紧张情绪“打倒了”患者。这样的情形在工作中屡见不鲜,肇毅认为,虽然改善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主要依靠患者本人的觉悟,但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亲人、朋友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爱。他表示,我们“不但要关注人的病,也要关注病的人”,应当在努力治愈躯体疾病的同时,做到“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提升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于是,肇毅决定用音乐和戏剧结合的方式教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方法,这样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霾,提供精神动力。

外科医生“跨界”自编自唱音乐剧

扬子晚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行动

力量

13岁“小达人”专程到南京挑满两大筐书

悬疑、推理书是小伙儿的“心头好”

九成受访者表示最爱纸质书

扫码观看街采视频

交响音乐会现场。

肇毅(右)。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