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142018年12月4日/星期二

文化责任编辑 景斌 / 美编荆星子 / 校对贺雪梅 / E-mail:[email protected]

□陈小明

稷山县马趵泉村韩氏始祖韩霖,是明代一位颇有学养的儒士。

韩霖(1596~1649),字雨公,号寓庵,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其毕生致力于军事、武术、书画、篆刻、考据等的研究传播,明末战乱时期,举家迁居于马趵泉村。

游学江南

绛州韩家是明末河东书香门第,祖上曾是被誉为“绛州二尚书”之一的韩重(曾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良好的家境家风,培育出韩雲、韩霖、韩霞三兄弟,当时人称“河东三韩”。三兄弟中,韩霖最为著名,乃明末著名“东林党”的成员。其自幼聪明好学,喜欢钻研,尤其喜欢看历史、游记一类书籍,乡人称赞他少有大志,胸怀抱负。

明万历三十四年,韩霖追随兄长韩雲到江苏游历,并以道德文章与当地文坛名人傅东渤、文太青等深交,黄道周、马世奇等名士也对其推崇备至。此后,韩霖又数下江南,曾先后拜访过学者董其昌、顾炎武、黄宗羲等,并与他们结为朋友。

除了江浙以外,韩霖还以藏书及学识闻名于三晋,并与当时山西名士傅山等成为莫逆之交。明崇祯十六年,山西巡抚蔡懋德聘魏权中、韩霖、桑拱阳、傅山等人至太原三立书院,分别“讲战、讲守、讲火攻、讲财用、讲河防”,韩霖主讲的是战、守与火攻。

在多事之秋的明末,韩霖敢于积极提倡军事变革,批判儒家伦理,更积极学习西洋铳法,这在那时思想保守的社会中是罕见的,彰显了其远见卓识和非凡志向。

收藏颇丰

韩氏三兄弟韩雲、韩霖、韩霞均好读书、好藏书、重学术。其中尤以韩霖为最,“前先后购书万卷,购法帖数千卷”,在家乡建起了晚明时期山西著名的藏书楼——卅乘藏书楼,明代大文豪董其昌为韩氏藏书楼撰文题记。名士黄景昉的诗中称,

“晋人往往夸三韩,仆婢都教读《尔雅》”,反映了“三韩”在晋人中的文名。

据《绛州志》载:“韩之先京兆司空多秘籍,鸿胪景伯(韩霖之兄韩雲)继之合得万余卷,雨公悉推与景伯,而身则重购之四方。每游都邑及委巷小市,必穷其耳目之所未睹,或见之他所莫能得,则辗转抄录而后已。”由此可见韩霖好书、藏书的精神。

韩霖收藏丰富,不仅有书籍,也有字画。傅山在“题旧拓圣教序”云:“圣教序旧拓本无几页,雨公所藏一册。即不宋,绝非二百年内物矣。”傅山还在“绛州帖”中说:“壬午,从河东府王孙得绛帖一部,绛帖传无之久矣。晋府宝贤堂云,是从绛帖抚勒者。韩雨公欲得之,吾谓:‘君家已藏半部真本,不必复须此矣。’韩语塞。”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韩霖的收藏丰富珍贵,与傅山的交谊亦深。

韩霖收藏的书画多为珍品、所

费不菲。至今,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有韩霖收藏的北宋著名画家燕文贵的“溪山楼观”山水画卷。燕文贵的画在明末已罕见,韩霖能收藏这一手卷,其财力之厚和鉴赏之精可见一斑。此卷后有傅山长跋记载:

“此偏关万金吾家藏而转之太原潘氏……先帝癸未(1643),绛孝廉韩雨公来太原,潘氏见之。韩既精鉴赏,而一生书画之契又莫逆于董,见而爱之,遂重购于潘氏,收之行笥中,以为宝,笥寄之于省城。遭乱,散失谁何。”

明亡后,韩霖收藏的书画散落各地。清初,韩霖好友傅山家境虽一落千丈,但还是尽力收藏散落的韩霖旧藏。戴廷轼的《半可集》小画记云:“绛孝廉韩霖雨公,出游必携管夫人道升小画,随所侨悬焉。国变失之,太原陈又玄得于兵市,公他(傅山别号)先生自又玄易之于崛口山房,怜韩也。”

书印过人

明末,韩霖不仅与书画界大家董其昌为忘年交,还与著名书画家黄道周、倪元璐等相善。除书画收藏外,韩霖也是出色的书法家,《绛州志》记载:其书法“效东坡与南宫,介苏轼与米芾间。”韩霖书迹今天已不多见,在明末清初的著名书画、篆刻家胡正言出版的《十竹斋书画谱》收有他的一件行书作品,笔势潇洒跌宕,果真有苏东坡和米芾的意境。

《十竹斋书画谱》所收多为当时名家的书画墨宝,韩霖的书法能入选,反咉出其书法的声望。

韩霖不仅精于书画鉴赏及创作,还善治印。明末治印名家中,朱简(字修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周亮工在《印人传》中对其推崇备至。韩霖与朱简为好友,朱的印学理论名著《印经》,就是在韩霖和万若的督促下编订的。韩霖还编辑了朱篆刻代表作《茵阁藏印》并作序,序中韩霖写道:“余究心此道二十载,殊觉登峰造极之难。”在明末另一治印名家胡正言的《胡氏印存》中,也有其为韩霖刻的“韩霖”和“雨公”两方名章;还有董其昌所推崇的治印名家吴迥也为韩霖刻过印,可见其在明末治印界交往之广。

博学多才

正是因好购书、善藏书、爱读书,韩霖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汲取

到渊源学识和先进思想,深深影响了其不凡的一生。韩霖在明末文坛可谓独具一格,其能中西并重,跟徐光启学兵法,向高一志(字则圣)学炮术,并以兵学名闻当世,这是难能可贵的。

丰富的藏书、深远的交游,使韩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在天启元年中举后,韩霖屡困场屋,未能入仕,然其布衣一生,却著作等身,所著书籍涉及文学、军事学、书法学、目录学等诸多学科,主要有《守圉全书》

《救荒全书》《铎书》《寓庵集》等四十卷、《书札》二十卷、《慎守要录》二卷、《购募西铳源流》一部(不分卷)。韩霖著作虽多,但大部亡佚,今存世者计有《守圉全书》《二老清风》《铎书》等。

韩霖的博学,于其传世著作中可见一斑。在其所著 《铎书》 中,不仅大量引用当时文人著作,如朱国祯之 《涌幢小品》、袁黃之 《了凡四训》、李长科之《广仁品》,还有 《中庸》《孟子》《尚书》《孝经》《诗经》 等儒家经典和诸多宋明理学著作,而且引用了不少西方著作,足见其知识渊博。

研习太极

韩霖不仅是名士,还是宗岳太极拳的嫡系传人。宗岳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的重要一支,开山鼻祖王宗岳乃韩霖外祖父,其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

韩霖母亲王薇是王宗岳之女,自幼深得父亲太极真传。韩霖和兄长韩雲少时随母亲练太极,并得到外祖王宗岳的亲自指导。其中韩霖的太极拳最为出神入化。

韩霖得外祖太极拳真传,并将此拳术传给后人,使后裔在农商并举、耕读传家之余,练太极强身健体。清康熙二十八年后,韩霖之孙韩日新在先祖的基础上把《太极十三势》进一步细化延伸,为后人研究习练“宗岳太极拳”指导了正确发展的方向。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马趵泉韩家生意发展壮大,在甘肃等地设立字号,他们又组建“韩家镖”,以太极拳保护家族商队商号的安全。

如今众所皆知傅山精通太极拳,可鲜有人知韩霖是傅山太极拳师傅,是其将“宗岳太极拳”传给了友人傅山。傅山太极拳法至今仍有流传。

韩霖:博学的明末绛州孝廉

▲马趵泉村的韩氏民居(资料图)

□胡春良

独头村位于永济市韩阳镇南端,太风公路、南同蒲铁路从村东穿过。全村有 70 余户人家,居民近300人。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庄,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故里。

杨贵妃故居现保存完好,占地近百亩,建筑形制为仿唐民居,类似城堡式的独宅三进院落。它依山就势,背倚青山、面临黄河,主体建筑有堡门、下院、中院、上院、西华园、贵妃池等,自下而上,建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堡式建筑,颇具唐风。

进了山门似的堡门,拾级而上,沿着中轴线依次可经过传说中佣人居住的下院、杨贵妃姐妹兄弟和叔婶居住的中院及供奉杨家历代祖宗的祭祀房上院。上院是整个院群的最高点,从角门出去,在西花园可鸟瞰黄河。

除此之外,独头遗址也是独头村的一大亮点。独头遗址,是国家级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独头村的咸水沟,当地人称“盐水沟”,也叫“贵妃池”,距永济市30 公里。国家考古专家给这个遗址的野外编号是

“6056”,它是1957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调查队发现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旧石器研究室有关工作人员于 1963 年和 1978 年先后两次在匼河(距独头 3 公里)和独头进行了发掘。1980 年10 月15日至11月20 日,考古人员对泥灰层“6056”地点又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石器、哺乳类化石。在发掘期间,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都先后到此考察地层剖面。1988年9月、1990年8月,陈哲英、丁建平、杜水生等专家继续在这里考察发掘;1993年5月,美国、加拿大考古专家也来此考察。

独头遗址,在地质时代上属于更新世中期的早期,距今约 150 万年到 10 万年前。据考古发掘,

“6056”地点的地层剖面有:(1)黄土状堆积,微红色,粉砂质,含砂较多。(2)红色土,微红色。批复于原始地形,含砂较高。(3)泥灰砾石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上套绿色、灰黄色、灰褐色泥灰质堆积,下部为泥灰砾石层堆积。(4)砾石层,锈黄色,有胶结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砂岩。(5)黄土砾石层,土为棕红色、紫红色粘土。

多年来对独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初步厘清了地质年代,也出土了不少文物,包括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器。哺乳动物化石有:牛马犀的牙齿;几枚较完整的披毛犀牙齿;梅花犀、野马、马鹿、斑鹿的牙齿、碎胄片化石。

出土的石制品 154 件,其中 38 件有人工痕迹,其余116件为观察标本,质地均为石英岩。石制品大多失去棱角,只有很少几件标本有尖锐棱角。

在这里发掘的石制品都比较小,100 克以上的标本 20 件,300 克以上的 6 件,超过 500 克只有一件,其余大多在25克左右,最小的不足3克。石制品分为:石核、石片、石砍削器、直刃刮削器、凸刃乔削器、凹刃乔削器、砍砸器,还有一件罕见的“石锯”。

由以上地层、生物化石、石制品的发掘出土,国内外专家学者断定独头遗址为中更新世,把“6056”地点石制品称之为独头旧石器文化,简称“独头文化”。如今,运城博物馆就珍藏着部分独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国家级旧石器时代遗址——永济独头村

▲象牙化石(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万年,运城博物馆藏)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