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为当代艺术“把脉问诊” - xiancn.comepaper.xiancn.com/newxarb/page/2019-06/10/08/2019061008_pdf.pdf时政新闻部:88216120 经济社会部:88216223 科教文卫部:88216529

摄影部:88216583 理论评论部:88216530 总编室:88216352时政新闻部:88216120 经济社会部:88216223 科教文卫部:88216529 体育专副刊部:88215983

阅读与思考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www.xiancn.com88 责编 刘海宏 视觉编辑 白刚组版 杨艳 校对 无忧

《西安日报》“阅读与思考”专栏,以书籍为媒介,以思考为宗旨,致力于打造有质量的读书分享与交流平台,长期面向广大读者征集书评稿件。您可以用书评的方式推荐文学、社科、政经、管哲、童书、学术著作等,发表您对某部经典之作的阅读感悟,或者推荐某部著作的优秀序言等。字数1500字左右。

主持人:刘海宏 电话:(029)88216530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西安市南二环太白立交东南角西安日报社理论评论部

征稿启事

城市城市,,因阅读而美好因阅读而美好书·香三秦 博·览天下 会·聚精彩2019.7.27-7.30

艺术,在普通人心目中是美好的代名词。艺术中的所有门类,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法和审美标准。一百多年来,伴随着现代主义的粉墨登场,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逐步解构。尤其是近年来,原本的艺术话语体系面临极大的挑战。当代艺术,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理念,和传统的艺术主张泾渭分明。读《当代艺术的好与坏》,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认知何为当代艺术,提供文本参考。

本书作者周至禹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曾经出版《思维与设计》《艺术的色彩》等多部著作。长期以来,他以艺术家的视角观察、以研究者的姿态探究当代艺术之道。全书分为态度、标准、对比、轻盈、非人、怀疑、教母、史诗、游牧等篇章,组成“10堂当代艺术课”。作者从当代艺术创作、艺术现象、艺术思潮、艺术评价等多个维度,全面为当代艺术进行“把脉”。

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安迪·沃霍尔曾说过: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这句话用在当代艺术领域同样合适。今天仿佛是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时代,艺术家也成为了所有不可名状的职业或事件的代名词——布置餐桌摆盘的人叫餐桌艺术家,提个洒水壶在白纸上肆意喷洒的人叫现代派水墨艺术家。某些当代艺术家好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在大家都将艺术家这顶帽子扣到头上的时候,有人却努力和艺术家这个头衔撇清关系。马塞尔·杜尚说过,我的行为像艺术家,但我不是艺术家。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经过了上千年的争论,我们并没有越辩越明,反而在当代艺术中越来越迷糊。其实,《当代艺术的好与坏》并没有尝试去回答这两个问题。但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观看艺术的人群有哪些,他们抱着怎样的心态看待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艺术作品有哪些基本的评价标准等等。坦率地讲,当代艺术的审美忽隐忽现,就如同雾中的花朵。其实,当代艺术审美的话题,也是部分当代艺术家回避的一个话题。因为,当代艺术已经无法单纯从技法、传统审美需求上来评价好与坏。

当代艺术创作中,原来界线分明的艺术形式,已经走向交融。比如,装置艺术就是涵括了绘画、产品设计、展示设计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的综合艺术形式。而对于什么是好的装置艺术,什么是失败的装置艺术,没有一个清晰的评判标

准,唯有装置艺术家和先锋评论家在“一问一答”,与大众艺术审美毫不沾边。总之,面对装置艺术作品,很多人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个角度进行欣赏。一种创新的艺术形式,如果在欣赏中失去了基本的标准和底线,这是好还是坏,确实是个难题。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行为艺术颇受人们的关注。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行为艺术是经艺术家亲身加入,精心策划而推出行为或事件,并通过与人交流,一步步发展,形成特定的社会效果。这种艺术必须包含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比如,有的艺术家把自己的身体装扮成雕塑,一动不动地站立在人群之中;也有的艺术家把身体装扮成一条鱼,躺在大街上。有的行为艺术家是为了倡导环境保护理念,有的是呼吁人们热爱动物,而还有一些行为艺术是不可理喻的,比如把身体全部涂上黑色的墨汁,在偌大的白纸上用身体写字、作画。也有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家,在大庭广众之下,拿着剪刀把衣服裁成碎片,然后赤身裸体地站立……行为艺术中,有的行为是正能量的,我们一目了然;有的行为则完全突破了我们的道德底线,令人匪夷所思。

当代艺术中,绘画的变化无疑是颠覆性的。就油画而言,传统的油画讲究造型、透视、结构的准确,写实性、逼真性是传统油画的内在价值追求。可是进入现代以后,伴随着光学发展及现代思潮的影响,油画逐渐从“逼真性”中走出来,更加强调画家的观念和瞬间情绪的表达,乃至逐步走向了抽象。我们熟知的毕加索、康定斯基等画家的晚期画作,已经完全看不到绘画中的造型,是艺术观念的热情宣泄。在我国,近年来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画,抽象表达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没有人能说得透彻,也许只有时间才会做出最后的回答。

对于当代艺术的好与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觉和心理的体验。我所顾虑的是: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在当代艺术面前“失效”,而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标准,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否定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轻而易举,而重构新的艺术审美观念,不仅需要艺术勇气、更需要思想和智慧。既然当代艺术体系如此模棱两可,我们就不能全然

放弃艺术传统,要在守正中逐步创新。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或者是在艺术教学中,

守正创新才是真正的出路。例如我们熟知的油画《父亲》出自罗中立之手,该画在技法上传承了油画的写实技巧,而在构图和思想性上有明显突破:上世纪80年代,这是第一幅将普通老农以巨幅头像的形式描绘出来的作品。再如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等当代艺术家,其绘画创作在观念上是当代的,但是思想深处是民族的、时代的,艺术的张力直抵人们灵魂深处。在针对大学的素描、色彩教学中,我一直主张形神兼备,如果大学生们在学习艺术中完全脱离了物像,连造型能力都成问题却去追求观念中的当代艺术,这无疑是一条险途。

总体上讲,《当代艺术的好与坏》并不是有意去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为我们客观、理性地了解当代艺术打开了一扇窗。在鱼龙混杂的当代艺术中,这无疑是及时的和必要的。当代艺术不是孤立的存在,和当代社会发展、当代文化建设、当代倡导的思想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若脱离了宏阔的时代背景谈当代艺术,就如同井底的那只青蛙。

艺术,在普通人心目中是美好的代名词。一百多年来,伴随着现代主义的粉墨登场,传统

的艺术审美标准逐步解构。尤其是近年来,原本的艺术话语体系面临极大的挑战。当代艺术,

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种思想理念,和传统的艺术主张泾渭分明。

为当代艺术“把脉问诊”■陈华文

在《鸟儿的天赋》里,新喀鸦 007的惊艳出场,打破了我的常规认识。鸟儿竟然如此聪明!本书作者、美国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进一步解释,聪明的地方更在于,007懂得利用工具,还懂得自发使用工具来获取工具,这说明它理解

“工具”这个抽象概念,并将之储存在工作记忆里,在实际应用时加以推导和应变。

很多鸟类都会制造工具,新喀鸦是杰出的工匠,它们经常用枝条制作用来抓虫子的钩子。在科学实验里,凤头鹦鹉和啄羊鹦鹉与新喀鸦一样善于把两个可移动的玩具组合起来。

假如经常喂养鸟儿,也许你的门前会出现一些干花、瓶盖、纽扣或腐烂的虫子,那是鸟儿们回报的礼物。鸟群成员经常利用“关系网”寻找食物,相互传递信息,学习模仿伙伴的行为,轮流站

岗,分担风险,时时举行一些欢庆仪式。鸟儿的情商很高,社交能力强。

鸟儿也是艺术大师。鸟巢最能反映鸟儿的心智状态,也最能体现它的推理和思考能力。鸟儿拥有建筑设计天分,选址、结构、颜色,乃至装饰品,每个环节都不会马虎。

假如把一个人带到遥远异地,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导航仪,他大概很难找到回家的路。但是,鸟儿可以,勿论长途迁徙的候鸟,一般的鸟儿都有明确的识途能力。它们的心里是不是藏着一张地图?人们转个身就忘了钥匙放在哪,可是北美星鸦把它在一个夏天里收集的 3万颗松子分别藏在 5000个地点还能够一一找出来,甚至记得哪些是容易腐烂的虫子和水果,哪些是可以贮藏的坚果和种子,据此决定挖出时间的先后。

在这类情景记忆的天赋上,人类远逊鸟儿。在演化过程中,为了方便飞行,鸟类简化淘

汰了一些部位,比如膀胱。鸟儿的基因组也非常精简。然而,鸟儿保留了一颗大脑袋,尽管视觉上并不明显,但从比例上来讲,鸟儿的脑袋是和人类的脑袋占身体的比例最接近的,并且和人类一样让头和脸保持幼体发育的特征。鸟类脑子里的神经元数量多得惊人,鸟类和人类使用工具记忆的方式非常相像,鸟类与地球之间的磁场感应会让它们迅捷反应,绝不会发生“车祸”,并且引导它们飞越千山万水重返故地。

当年达尔文突破阻碍,努力证明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主要在于演化途径的不同,世有万物,各行其道。时至今日,进化观念虽然普及却仍有反对或忽视。本书作者严谨地从神经科学和认知行为学角度,解释鸟儿各种天赋的由来,娓娓道出的事实,超越贫瘠的想象,富含知识,妙趣横生。世界多么美妙,人类只是万物之一。只有认识到其他生物的美妙,我们才能认清人类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

聪明的鸟类■林颐

鸟类的天赋作者:【美国】珍妮弗·阿克曼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3月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关系到每一

个幼儿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习惯养成和人格健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百姓幸福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研究发现,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其回报率高于任何其他学段的投资,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家庭、对国家而言,都是如此。随着我国第一、二、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展,学前教育质量正在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表明,建立全覆盖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工作,是新时代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聚焦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专著。该书视野开阔,结构新颖,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是全国唯一以“学前”冠名的本科师范院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

协同创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专业性、本土性、实用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填补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聚焦“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跨学科前沿研究的一项空白。

本书主编文明教授是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企业管理博士后,现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协作联盟”主要创建者,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2014年)和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16年)获得者。已发表研究成果110篇,出版专著、合著19部。

本书合理吸纳了国内外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文献综述、理论基础、评价原理、法规依据、评价工具、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是“全国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协作联盟”发起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指定教材,可供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幼儿园管理者、幼儿教师、教研人员、教学督导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关心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社会人士阅读参考。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

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意见》第二十九条明确提出了“健全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和“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等一系列政策要求。

随着《意见》在全国各地的贯彻实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书必将为我国提供加强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启迪。

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主编:文明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

荐 读

春归库布其作者:和谷杨春风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3月这本书以真挚的情感、国际的视角、

详实的资料和鲜活的地方语言,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生态改造的艰难历程,形象刻画了在国家和各级政府政策主导和大力支持下,一代代库布其儿女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智慧。作者在创作中融人口地理学、生物科学认知与人文历史、社会现实及哲思于一体,深入剖析沙漠的自然、财富、思想资源的人地关系,使之成为一部纪实与文学言意兼得、充满现实与理想主义气质的生态资源读本。

“可爱的中国”地理科学绘本系列

作者:高春香 邵敏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9月认识一个国家,是从认识这个

国家的地理标识开始的。“可爱的中国”地理科学绘本系列选取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地理元素,向孩子们展示祖国的壮美河山,让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从优美的地理绘本中认识祖国的山河古迹。

拉新作者:【美国】加布里埃尔·温伯格

贾斯汀·迈尔斯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时间:2019年5月拉新,指通过各种手段为产品不断

导入新用户,是运营工作的核心之一,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很多人认为,找到成本低获取用户的拉新渠道,就能让运营工作事半功倍;持续导入高质量用户,才能极大提升产品的成功率。作者通过与 40 多个超级产品的创始人和核心运营者的深度交流,发现了快速获取新用户的各种运营手段,并将其完善为一套 3个步骤和 19种渠道的拉新指南。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作者:周至禹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4月

新书架

一个人,一个村庄,因某种机缘再次走到一起,然而,一场不期而至的地质灾害,却即将让二者永远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面对这场生与死的考验,生命的悠远和辽阔,人性的温暖和闪光,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况味?汇十年之积淀,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携新作《云中记》,以其节制而不失饱满,冷静而不乏热烈的笔触,写下了他对平凡生命的悠长思考。

全书以云中村为切入口,以祭师阿巴进村做法事为线索,以倒叙的方式,追溯了云中村的历史和那片土地上的风情人情。大山之中的云中村,四年前曾遭受过一场大地震,许多人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幸存下来的人们,在政府的关爱下,纷纷搬迁到了山下的平原地带,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作为云中村最后一名祭师的阿巴,虽然身在新家园,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云中村,念着在地震中逝去的亲人。终于在四年后的某一天,他牵着马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具,毅然决然地再次回到了云中村。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阿巴明知云中村会再次毁于一场山体滑坡,依然固执地选择留了下来。他一边呼喊着逝去村民的名字,一边虔诚地为他们祷告、祭祀。缕缕轻烟里,一张张温顺和善的笑脸,一桩桩暖彻心扉的轶事,一幅幅古老而神秘的生活画卷,都不期然地飞扬在阿巴的眼前,鲜活地耸立在云中村这片苍茫的天地间。

借助主人公阿巴的视角,阿来透过小小的云中村,展开了一场宏阔的现实书写。在他的笔下,既有对古村落衰亡命运的咏叹,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倾情向往;既有对地震场面的全景式勾勒,也有对救灾中温暖人性的深度聚焦。各色人物,纷纷以本真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重情重义的阿巴,亲民爱民的仁钦,自私刻薄的洛伍,头脑灵活的余博士,善解人意的地质队队长……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在云中村由盛而衰的历史进程中,曾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从他们的喜怒哀乐中,可以管中窥豹地洞悉大时代下小村落的历史变迁。高明的阿来,集中提取阿巴“这一个”小人物形象,通过他对云中村的步步探幽,在现代文明与古老历史的激情碰撞中,深刻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一种执着坚守。我们借此,也可以从阿巴这种心灵

的蜕变中,观照出云中村“那一场”史诗性的变迁。

值得称道的是,阿来还以深邃的眼光,把这场关乎生命的书写,用大文化的视野,糅进了《云中记》多样化的描摹中,为古老的村落文化镀上了一层璀璨的光华,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他以亦真亦幻的概描,刻意营造出一种古老而莫测的文化秘境,引发更多的人去关注云中村多舛的命运。操着鸟语的矮脚人,有着不可思议的悬棺文化,而石棺里陪葬的陶罐个个精美。小小的牛肩胛骨就着火苗,稍稍加温就可以进行占卜,有序裂开便是一种吉兆。念着逝去亲人的名字,鸢尾花种子立时会钻出土层,令人惊奇地绽放出碧绿的芽片。而野生兰草的出现,更是让云中村的草木文化登峰造极。综观阿来的讲述,无论是对死于灾难中的亡灵进行祭奠,还是对即将消失的云中村的深情挽留,阿来都以颂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世间生命的无比敬重。在他看来,万物有灵,一花一草,一砖一石,一梁一栋,都跟人类一样,有着饱满而鲜活的生命。这些令人敬仰的生命,在悠远的历史进程中,都曾以丰饶的一面,美丽着平凡的世界,并以其辽阔的生命张力,让寻常的个体,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谈到这本书的写作,阿来坦诚,十一年前一场举世瞩目的大地震,让曾经秀美的川中小镇,顿时变得支离破碎。面对灾难,阿来也跟身边的同事一起,紧急投入到随后的抗震救灾中。尽管多年来,许多场景曾无数次在他脑中回闪,但他并没有急于动笔,直到后来从朋友处看到一幅当年大地震的照片,才抑制不住内心的汹涌,带着一系重磅思考,从容挥就了它。他说:“我没有按照写作畅销书的路数,在《尘埃落定》所开辟出的熟悉地盘上重复自己。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

《云中记》是阿来酝酿十年,悠然唱响的生命颂歌。他会让我们在感念过去中,更加珍惜当下的拥有。抚卷沉思,阿来似在告诉我们:生命里不止有沧桑,还会有悠远和辽阔,这才是它应有的姿态。

(《云中记》,阿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追寻生命的悠远与辽阔■刘昌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