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意识到...

1
主持人说 2017 年 10 月 23 日 责任编辑/ 刘晶 美术编辑/丰光 本期嘉宾 特别感谢石家 庄凌云运动店对本 期圆桌提供场地支 31 下期话题 “人的衰老是很快的,快到让你都来不及感叹” 读者来信 “于我就是一个与父母和解的过程” “家人关爱让老人对生活心中更有底” 你意识到 “高龄陪护”的重要性了吗 (上) 电视里在播志愿者去养老院陪护老人的新闻,《常回家看看》是首老歌,当你看着养老院的新闻,心 里“咯噔”一下子,这首歌唱的内容可不老,唱的就是“高龄陪伴”或者“高龄陪护”问题。扪心自问,我们 有多久没有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了?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陪护”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 视。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它不可抗拒,但是家中子女定期陪护老人却有一种神奇功效,这种代际间爱 的陪护无可替代。 本期圆桌邀请嘉宾聊聊这个有关衰老的话题,圆桌将分上下半场呈现。 “高龄陪护刻不容缓” 嘉宾张伟每天都去她母亲 那儿吃晚饭,那一幕的确很温 馨。我也谈谈自己的感受,前 些年,我忙起来时,一个月一个 月过去了,虽然我与母亲在同 一座城市,我都很少去看她,有 时会打个电话,问需要什么东 西吗?母亲总说,你忙吧,我这 边什么东西都不缺。 她虽然那样讲,但显然不 是真话啊。也不知什么时候开 始,我突然觉得母亲比以前老了 许多,更瘦了,白发也更多了。 说不清楚,但是我感觉到,她衰 老的感觉是很快的。我现在每 周都去看望她一次,风雨无阻, 已形成了习惯。世界就是这样 奇妙,通过与亲人相处,让我们 思考衰老的问题。看着家中老 人越来越老了,作为子女,他们 老去的感觉我们都能感受得 到。从社会宏观角度分析,随着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他们老去的 感觉带给你的触动会更强烈。 最近翻托尔金的小说,他 书中写到“四季的更替不过是 时间长河里永无休止重复的涟 漪而已。但在日光之下,万物 最终必有耗尽之时。”身体衰老 的过程是自然规律,随着老之 将至,身体各项器官的功能都 在衰减,这,不可抗拒。面对严 酷的自然规律,一方面,我们要 坦然接受衰老,另一方面更要 做好衰老防护。 高龄陪护,真是刻不容缓 啊。如何陪护,圆桌下半场接 着聊。 他们老了,他们的 心对世界关闭了,好奇 心没了。(段冉) 你意识到“高龄陪护” 的重要性了吗?(下)欢迎 读 者 留 言 寄 语,邮 箱 : [email protected] 王志国(热心市民) 张伟(上海媒体人) 杨会银(热心市民) 董伟(花店老板) 刘雅丽(酒店管理者) 主持人: 衰老是一种什么感 觉?它是不是来得很快? 王志国(热心市民) :俗话说, 老小孩儿,老小孩儿。人老了,身 体的各个器官、各个部位都在自然 的衰退。智商也在逐渐降低。智 力和技能常常会像儿童一样,缺乏 对事物的判断和掌控能力,做出一 些匪夷所思的事来。例如,把吃的 饺子装进衣袋里;把食品袋丢在拉 圾筒里,却把拉圾袋提回来等等。 尤其是有些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 症,出门连家都找不到,如果无人 陪护后果会很严重。 前年老家有位亲戚家的老人, 大家都忙自己的事,把老爷子一个 人留在家。结果老人遛跶出去越 走越远,找不到家了。孩子们回来 一看,傻眼了。又是报警,又是贴 寻人启事。折腾了好几天,才在几 十里外的一个村里找到了他。万 幸没发生啥意外,否则,后悔莫 及。你看,高龄陪护多么重要啊。 主持人: 王老师现在退休了, 他对这个话题有切身体会。我们 连线一下上海的嘉宾张伟,让他加 入我们的讨论。 张伟(上海媒体人) :刚才王先生 聊到阿尔茨海默症,我记得在一本书 上也谈到阿尔茨海默症,它是一场战 争,一场不会打赢的战争。老人一旦 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严重地讲,可能 会拖垮整个家庭。当然,现在医疗技 术发展很快,老人预防这种疾病有很 多办法,不会弄到最后我们最不想看 到的场面。所以,现在高龄陪护是家 庭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引起我们 重视。高龄陪护,我觉得主要是针对 70 岁以后年龄段的老人吧。我母亲 今年83岁了,我和母亲不在一个小 区住,但每天我都会开车去那里吃晚 饭。有一天,我在外面忙事,没去母 亲那里,忙得也忘记打个电话告知, 后面的事,你们或许也猜到了,母亲 急坏了,保姆打电话过来,我赶快奔 过去,这才没事了。通过这事,我明 白,母亲每天都在翘首期待我们一起 吃晚饭的时刻,这已成了我们之间的 习惯。你突然有天不去,她以为发生 了什么事呢。 而且,我发现母亲最近几年越 来越固执了。大家在餐厅里吃饭, 她非要关上窗户,房间里气温适 中,我们觉得她的要求很怪,你跟 她讲也没有用,最后只能按她的要 求将窗户关上,她才很乖地坐在餐 桌边和大家一起吃饭。后来,她要 关窗越来越不可理解,最后发展到 晚上睡觉也要关窗才算罢休。令 人难过的是,有次我们照顾不周, 她自己去关窗,不慎跌落摔断了 腿,最后送医院做了手术。术后恢 复了好长时间,她才能下地走路。 人的衰老是很快的,快到让你都来 不及感叹。看着母亲年纪越来越 大,我对此深有体会。 主持人: 听了两位嘉宾的讲 述,为什么高龄陪护问题一下子显 得这么突出呢? 杨会银(热心市民): 需要高龄陪 护的家庭,家中子女一般都是人到中 年, 40多岁这个年龄段。中年,正是 “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你观察了 吗,通常在这样的家庭中关心小的 多,关心老的就少了。人老了,变得 胆子小了,行动做事越来越谨慎,许 多退休的老人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 出去走动。结果就造成越不愿意动 腿脚越不灵便。俗话说,人老腿先 老。老人们腿脚不灵便了,某种程度 上说,失去了很多生命活力。 人老了,最怕孤独。家里孩子 要上班,脱不开身,没时间照顾老 人,就把家中老人送到养老院了。 我和一些养老院的护工聊天,他们 说,老人年纪大了,不是把老人往 养老院一送就那么简单,很多住养 老院的老人衣食起居得到保障,其 实他们内心是很孤独的,热切盼望 子女的关心。有了亲人的关心、爱 护,老人们心里有底,生活就过得 开心愉快。他们的精神状态会很 好,相反,情绪会很低落。 主持人: 我们请到了两位女嘉 宾,听听她们的分享。 董伟(花店老板): 大家聊高龄 陪护话题,老人的年龄在70岁到 80 岁,这一点大家达成共识,我表 示赞同。我妈妈今年60多岁了, 她跟着我妹妹住在吉林,她还不 是很老,虽然退休了,但有自己的 生活圈,平常和闺蜜们打打麻将、 旅旅游,生活过得还很精彩,还属 于那种你基本不用陪护的年龄。 我在家中排行老二,家里有五个 姐妹,家里的事我承担的责任多 一点,陪护老人是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家是这样安排的,是一对一 对的,三妹和妈妈在东北,我和小 妹妹在石家庄,姐姐和四妹住得 也不远,这样我们大家彼此也有 个照应。因为距离远,我回东北 看我妈妈的机会要少一些,平常 就打打电话,我让她来石家庄住, 她曾经住过一段时间,后来还是 觉得更习惯东北的生活,唉,故土 难离啊。前些年,我每年都回一 次吉林,如今有三年没回了。今 年孩子要中考了,就更没有时间 回了。但是,我觉得高龄陪护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随着 家中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这个问 题显得刻不容缓。 刘雅丽(酒店管理者) :我小时 候的成长比较独立,因为是家中老 大,父母基本上让我自由成长,别 的女孩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啊,我 则不同,很小就养成了自己管理 自己生活的习惯。这种成长的方 式也有后遗症,长大后造成我与 父母不太亲近,但老实讲,我很感 谢父母当初对我的养育方式,锻 炼了独立的我。我从小到大,遇 事都是自己解决,够独立吧。他 们现在都退休了,近些年我回家, 有一次看着爸爸动作缓慢地拿出 老花镜看书,那个过程就像慢动 作,我发现爸爸真的像个老人了, 以前他是我的家长,从那一刻起, 他变成了一个需要我照顾的人 了,而我长大了。而且,最近他们 想要亲近我又有些害怕的心理更 明显,我能感受得到他们那种想 要关心你又怕说话不合适的犹豫 难受。让我很心疼。我长大了, 懂事了,他们能是谁啊,他们是我 最亲爱的父母。有一次看湖南台 《爸爸去哪儿》节目,一个爸爸对 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周,笨手笨脚, 在整个节目中显得很突兀,但他 接受采访时说,不是每个人来到 这世上都会做合格的父母,我承 认我是个新手,但我对我孩子的 爱胜过世界上所有人。那一刻, 我理解我的父母。高龄陪护,于 我就是一个与父母和解的过程。 他们老去的感觉 我们最强烈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Sep-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你意识到 “高龄陪护”的重要性了吗(上)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710/23/b14eb457-ef05-41cc-b6c6-0ef3e0... · “高龄陪护”的重要性了吗(上)

主 持 人 说

2017年10月23日 责任编辑/ 刘晶 美术编辑/丰光

本报记者

栗强

主持人

本期嘉宾

特别感谢石家庄凌云运动店对本期圆桌提供场地支持

31

下期话题

“人的衰老是很快的,快到让你都来不及感叹”

读者来信

“于我就是一个与父母和解的过程”

“家人关爱让老人对生活心中更有底”

你意识到“高龄陪护”的重要性了吗(上)

电视里在播志愿者去养老院陪护老人的新闻,《常回家看看》是首老歌,当你看着养老院的新闻,心

里“咯噔”一下子,这首歌唱的内容可不老,唱的就是“高龄陪伴”或者“高龄陪护”问题。扪心自问,我们

有多久没有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了?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陪护”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

视。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它不可抗拒,但是家中子女定期陪护老人却有一种神奇功效,这种代际间爱

的陪护无可替代。

本期圆桌邀请嘉宾聊聊这个有关衰老的话题,圆桌将分上下半场呈现。

“高龄陪护刻不容缓”

嘉宾张伟每天都去她母亲那儿吃晚饭,那一幕的确很温馨。我也谈谈自己的感受,前些年,我忙起来时,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虽然我与母亲在同一座城市,我都很少去看她,有时会打个电话,问需要什么东西吗?母亲总说,你忙吧,我这边什么东西都不缺。

她虽然那样讲,但显然不是真话啊。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母亲比以前老了许多,更瘦了,白发也更多了。说不清楚,但是我感觉到,她衰老的感觉是很快的。我现在每周都去看望她一次,风雨无阻,已形成了习惯。世界就是这样奇妙,通过与亲人相处,让我们思考衰老的问题。看着家中老人越来越老了,作为子女,他们老去的感觉我们都能感受得到。从社会宏观角度分析,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他们老去的感觉带给你的触动会更强烈。

最近翻托尔金的小说,他书中写到“四季的更替不过是时间长河里永无休止重复的涟漪而已。但在日光之下,万物最终必有耗尽之时。”身体衰老的过程是自然规律,随着老之将至,身体各项器官的功能都在衰减,这,不可抗拒。面对严酷的自然规律,一方面,我们要坦然接受衰老,另一方面更要做好衰老防护。

高龄陪护,真是刻不容缓啊。如何陪护,圆桌下半场接着聊。

他们老了,他们的心对世界关闭了,好奇心没了。(段冉)

你意识到“高龄陪护”的重要性了吗?(下)欢迎读者留言寄语,邮箱:[email protected]

王志国(热心市民)

张伟(上海媒体人)

杨会银(热心市民)

董伟(花店老板)

刘雅丽(酒店管理者)

主持人:衰老是一种什么感

觉?它是不是来得很快?

王志国(热心市民):俗话说,

老小孩儿,老小孩儿。人老了,身

体的各个器官、各个部位都在自然

的衰退。智商也在逐渐降低。智

力和技能常常会像儿童一样,缺乏

对事物的判断和掌控能力,做出一

些匪夷所思的事来。例如,把吃的

饺子装进衣袋里;把食品袋丢在拉

圾筒里,却把拉圾袋提回来等等。

尤其是有些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

症,出门连家都找不到,如果无人

陪护后果会很严重。

前年老家有位亲戚家的老人,

大家都忙自己的事,把老爷子一个

人留在家。结果老人遛跶出去越

走越远,找不到家了。孩子们回来

一看,傻眼了。又是报警,又是贴

寻人启事。折腾了好几天,才在几

十里外的一个村里找到了他。万

幸没发生啥意外,否则,后悔莫

及。你看,高龄陪护多么重要啊。

主持人:王老师现在退休了,

他对这个话题有切身体会。我们

连线一下上海的嘉宾张伟,让他加

入我们的讨论。

张伟(上海媒体人):刚才王先生

聊到阿尔茨海默症,我记得在一本书

上也谈到阿尔茨海默症,它是一场战

争,一场不会打赢的战争。老人一旦

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严重地讲,可能

会拖垮整个家庭。当然,现在医疗技

术发展很快,老人预防这种疾病有很

多办法,不会弄到最后我们最不想看

到的场面。所以,现在高龄陪护是家

庭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引起我们

重视。高龄陪护,我觉得主要是针对

70岁以后年龄段的老人吧。我母亲

今年83岁了,我和母亲不在一个小

区住,但每天我都会开车去那里吃晚

饭。有一天,我在外面忙事,没去母

亲那里,忙得也忘记打个电话告知,

后面的事,你们或许也猜到了,母亲

急坏了,保姆打电话过来,我赶快奔

过去,这才没事了。通过这事,我明

白,母亲每天都在翘首期待我们一起

吃晚饭的时刻,这已成了我们之间的

习惯。你突然有天不去,她以为发生

了什么事呢。

而且,我发现母亲最近几年越

来越固执了。大家在餐厅里吃饭,

她非要关上窗户,房间里气温适

中,我们觉得她的要求很怪,你跟

她讲也没有用,最后只能按她的要

求将窗户关上,她才很乖地坐在餐

桌边和大家一起吃饭。后来,她要

关窗越来越不可理解,最后发展到

晚上睡觉也要关窗才算罢休。令

人难过的是,有次我们照顾不周,

她自己去关窗,不慎跌落摔断了

腿,最后送医院做了手术。术后恢

复了好长时间,她才能下地走路。

人的衰老是很快的,快到让你都来

不及感叹。看着母亲年纪越来越

大,我对此深有体会。

主持人:听了两位嘉宾的讲

述,为什么高龄陪护问题一下子显

得这么突出呢?

杨会银(热心市民):需要高龄陪

护的家庭,家中子女一般都是人到中

年,40多岁这个年龄段。中年,正是

“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你观察了

吗,通常在这样的家庭中关心小的

多,关心老的就少了。人老了,变得

胆子小了,行动做事越来越谨慎,许

多退休的老人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

出去走动。结果就造成越不愿意动

腿脚越不灵便。俗话说,人老腿先

老。老人们腿脚不灵便了,某种程度

上说,失去了很多生命活力。

人老了,最怕孤独。家里孩子

要上班,脱不开身,没时间照顾老

人,就把家中老人送到养老院了。

我和一些养老院的护工聊天,他们

说,老人年纪大了,不是把老人往

养老院一送就那么简单,很多住养

老院的老人衣食起居得到保障,其

实他们内心是很孤独的,热切盼望

子女的关心。有了亲人的关心、爱

护,老人们心里有底,生活就过得

开心愉快。他们的精神状态会很

好,相反,情绪会很低落。

主持人:我们请到了两位女嘉

宾,听听她们的分享。

董伟(花店老板):大家聊高龄

陪护话题,老人的年龄在 70 岁到

80 岁,这一点大家达成共识,我表

示赞同。我妈妈今年 60 多岁了,

她跟着我妹妹住在吉林,她还不

是很老,虽然退休了,但有自己的

生活圈,平常和闺蜜们打打麻将、

旅旅游,生活过得还很精彩,还属

于那种你基本不用陪护的年龄。

我在家中排行老二,家里有五个

姐妹,家里的事我承担的责任多

一点,陪护老人是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家是这样安排的,是一对一

对的,三妹和妈妈在东北,我和小

妹妹在石家庄,姐姐和四妹住得

也不远,这样我们大家彼此也有

个照应。因为距离远,我回东北

看我妈妈的机会要少一些,平常

就打打电话,我让她来石家庄住,

她曾经住过一段时间,后来还是

觉得更习惯东北的生活,唉,故土

难离啊。前些年,我每年都回一

次吉林,如今有三年没回了。今

年孩子要中考了,就更没有时间

回了。但是,我觉得高龄陪护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随着

家中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这个问

题显得刻不容缓。

刘雅丽(酒店管理者):我小时

候的成长比较独立,因为是家中老

大,父母基本上让我自由成长,别

的女孩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啊,我

则不同,很小就养成了自己管理

自己生活的习惯。这种成长的方

式也有后遗症,长大后造成我与

父母不太亲近,但老实讲,我很感

谢父母当初对我的养育方式,锻

炼了独立的我。我从小到大,遇

事都是自己解决,够独立吧。他

们现在都退休了,近些年我回家,

有一次看着爸爸动作缓慢地拿出

老花镜看书,那个过程就像慢动

作,我发现爸爸真的像个老人了,

以前他是我的家长,从那一刻起,

他变成了一个需要我照顾的人

了,而我长大了。而且,最近他们

想要亲近我又有些害怕的心理更

明显,我能感受得到他们那种想

要关心你又怕说话不合适的犹豫

难受。让我很心疼。我长大了,

懂事了,他们能是谁啊,他们是我

最亲爱的父母。有一次看湖南台

《爸爸去哪儿》节目,一个爸爸对

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周,笨手笨脚,

在整个节目中显得很突兀,但他

接受采访时说,不是每个人来到

这世上都会做合格的父母,我承

认我是个新手,但我对我孩子的

爱胜过世界上所有人。那一刻,

我理解我的父母。高龄陪护,于

我就是一个与父母和解的过程。

他们老去的感觉我们最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