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 十三五...

51
1 苏州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18 8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Aug-2020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

苏州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18 年 8 月

Page 2: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

目 录

第一章 苏州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成效 ................................................................. 4

第一节 科技创新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 4

第二节 人才智力资源汇集加速 ..................................... 5

第三节 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强化 ................................. 6

第四节 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整合提升 ............................... 7

第五节 创新型企业集群快速成长 ................................... 8

第六节 重点产业关键技术获得突破 ................................. 9

第七节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 9

第二章 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及展望 ............................................................ 13

第一节 科技创新实力水平目标 .................................... 13

第二节 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目标 .................................... 14

第三节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目标 .................................... 14

第四节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目标 .................................... 14

第五节 八项核心指标完成进展情况 ................................ 15

第三章 领域布局完成情况 .............................................................................. 17

第一节 纳米技术领域 ............................................ 17

第二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 19

第三节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 20

第四节 新材料领域 .............................................. 21

第五节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 .................................... 23

第六节 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 .................................. 25

第四章 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 27

第一节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 27

1.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7

2.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集群 ............................................................................. 28

3.建设高能级的科技基础设施.................................. 29

第二节 产业技术高端攀登工程 .................................... 30

1.打造国际竞争力创新型园区.................................. 30

2.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 32

3.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 33

4.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34

第三节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 35

1.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主体...................................... 35

2.推进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 36

3.打造科技服务机构线上统一平台.............................. 36

4.实施苏州“创客天堂”行动.................................. 37

第四节 科技金融深度结合工程 .................................... 38

1.优化科技金融发展政策环境.................................. 38

2.增强科技信贷业务品牌效应.................................. 38

3.挖掘科技保险业务发展内涵.................................. 39

4.丰富科技创投业务引导手段.................................. 40

Page 3: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

第五节 科技人才智汇苏州工程 .................................... 40

1.大力汇集高层次科技人才.................................... 40

2.切实搭好引才工作平台...................................... 41

3.积极营造良好人才环境...................................... 42

第六节 科技成果惠民富民工程 .................................... 42

1.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43

2.强化民生科技发展.......................................... 44

第五章 推进规划实施的若干建议 ................................................................... 45

第一节 加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建设 .................................. 45

第二节 加快高水平科技载体建设 .................................. 46

第三节 进一步强化先导产业关键技术创新 .......................... 47

第四节 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合作 .................................. 49

第五节 进一步健全创新生态系统 .................................. 50

Page 4: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

第一章 苏州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成效

十三五以来,全球创新竞争进一步加剧,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掌握

新一轮全球创新竞争主动权的必然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正在加速推进,美国再工业化、德国工业 4.0 及欧洲工业复兴战略方

兴未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强化创新战略部署。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成

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本质要求。国家相继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

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行动计

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要发展举措,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纲要》。

面对新的世界科技创新态势,面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江苏省聚焦高质量发展,发布了鼓励创新发

展的 40 项政策,最大限度简政放权,千方百计增加创新投入,着力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强化科研人员创新动力、着力激发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力,让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有更多“获得感”,激活全

社会的科技创新动力。

苏州近年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全面建

设“强、富、美、高”新苏州的关键,“创新引领”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

地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走在全省前列。2017

年,苏州市获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昆山市、常熟市、吴中

区、吴江区获评全省科技管理部门先进集体,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2.82%(RD 未计入 GDP 口径,下同),科技进

步贡献率 63.7%,全市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连续 9 年位居全省第一,在

以下方面成绩显著。

第一节 科技创新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

Page 5: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5

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夯实企业创新主体、提升产业创新水

平、增强科技人才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深化科技与金融融

合,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持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主动作为、认真履行职责,

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使得科技创新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一是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省第一,始终保持福布斯

“中国大陆城市创新能力排行榜”前三位。2017 年,苏州市科技进步贡

献率达到 63.7%,较“十二五”末增长 2.72 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

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82%,较“十二五”末增长 0.16 个百分点;高新

技术产业产值达 1.53 万亿元,占全省比重 22.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

值比重达到 47.9%,较“十二五”末增长 2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达

到 4464 家,较“十二五”末增长 31%;2016~2018 累计落实企业研发

费加计扣除等重点科技税收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 343.25 亿元,推动

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0%左右,全市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连续 9 年位

居全省第一。二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连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在“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中排名位列全国第二。2017 年,苏州

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46.02 件,较“十二五”末增长 18.57 件。三

是科技研发项目再结新成果。2016~2017 年,累计 11 项成果获国家

科技奖励,其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主持完成的“恶性血液

肿瘤关键诊疗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杨惠林主持完成的“骨质疏松

性椎体骨折微创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累计有 59 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励,累计有 71 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

成果转化专项立项,占全省 22.8%。

第二节 人才智力资源汇集加速

苏州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主战略,始终做到“以我为主”引才

育才用才,始终将人才工作着力点聚焦在构建优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Page 6: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6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积极落实“人才新政”,深入实施人才

引育“七大工程”,加快集聚“高精尖缺”人才。瞄准具有引领性、原创

性、突破性技术的顶尖人才团队,探索一事一议、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模式,加大高端智力资源和高水平项目的引进力度。

目前,苏州已成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初步形成人

才竞争的“苏州品牌”。2017 年,苏州市出台“人才新政 40 条”政策,

聚焦重点产业人才紧缺、高技能人才急需、用人主体作用发挥等问题,

精准发力,研究出台 14 项配套政策,市、县两级共出台人才新政 120

多项,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投入近 19 亿元。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水平

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全市累计“千人计划”

人才 250 人,其中创业类人才 131 人,继续位列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新增姑苏领军人才 356 人,累计达到 1097 人,实现总数“破千”。启

动实施“重大创新团队”,大力集聚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重量级

团队和高水平项目,目前已支持俞德超团队等 12 个团队项目。省“双

创计划”达到 782 人,连续 11 年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

到 260 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 22.3 万人。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

员 174.26 万人,比上年增长 6.6%。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 54.6 万人,

市级以上领军人才企业 90%集中在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占

据“半壁江山”。

第三节 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强化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苏州市围绕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

结合,积极实施科技金融融合工程,推动科技金融工作改革创新,形

成了“一库一池一平台”的科技金融苏州模式,有力解决科技型中小微

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促进苏州创投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全面实施科

Page 7: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7

技创新投融资服务工程,深化省市县联动机制,扩展科技金融风险补

偿范围和加大奖励补贴力度,切实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

一是扩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规模,加快省、市、县三方联动

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科技金融的覆盖面和规模。

2017 年,共有 20 个银行参与科贷通,全年发放贷款 70.09 亿元,惠

及科技型中小企业 903 家,累计为 3689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贷款

281.43 亿元。二是科技保险创新成果不断凸显。引入人保资本在苏州

设立全国首支科技保险创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达 5 亿元,融合了债

权、股权、保险三项金融工具,综合使用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保

证保险服务的风险分担机制,实现保险资本直接支持我市科技型中小

企业。三是天使投资引导手段不断丰富。通过奖励补贴、风险补偿、

阶段参股等引导方式,为我市天使投资机构营造了从“募资、投资、

退出”全方位保障的良好环境,较好地促进了我市天使投资行业的发

展。截止 2018 年 5 月,累计新成立 21 支天使投资引导阶段参股子基

金,募资总规模 29.2 亿元,阶段参股出资 4.2 亿元。

第四节 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整合提升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在长三角一体化、扬子江城

市群等区域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构建长三角一体化

协调创新共同体的需求愈发迫切。近年来,苏州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为主战略,以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核心区建设为抓手,以深化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推

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提升,着力构筑高效区域创

新体系、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增加公共科技供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

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一是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2017 年首次组织开展

Page 8: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8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制定出台《苏州市

科技创新主要指标通报工作方案(试行)》,更大力度引导高新区提质

增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

区、常熟高新区分列国家高新区第 5、17、54 和 87 名,分别前进 3、

1、6 和 39 位,争先进位成效显著。二是全面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

全市 10 个板块全部获批建设创新型县(市)区,率先实现全覆盖;

建设创新型乡镇 30 个,占全省总数的 15%,有力促进全市创新驱动

一体化发展。三是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广场。自主创新广场二期建设加

快推进,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专业平台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四是制

定出台《苏州市众创空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开展“创客天堂”

行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51 家、

省级 148 家、市级 137 家,各级各类“众创空间”带动就业人数超 3 万

人。苏州纳米所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

长廊”被评为“2017 十佳创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云计算”众创社区

和常熟高新区先进制造众创社区入选江苏省首批“众创社区”。

第五节 创新型企业集群快速成长

近年来,苏州市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推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作

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

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成长性好、人才支撑作用强的创新创业群体。针

对中小科技企业不用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实施针

对性强的梯度培育发展计划,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引导和支持中小

科技企业做大做强。采取“一企一策”的重点扶持方式,对具有较大规

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使

其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促进创新型企业集群快速成长。

一是全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组织实施“瞪羚计划”、“雏

鹰计划”,促进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2017 年新增 72 家瞪羚企业,

Page 9: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9

累计达 337 家。据统计,337 家新入库“瞪羚计划”企业全部拥有高新

技术企业资质,其中人才企业 57 家,建有省级研发机构 79 家,拥有有效

发明专利 6333 个。二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出台《苏州市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细则(试行)》,激励面广量大的中小科技企业

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2017 年首批推荐 624 家企业进入省高企

培育库,795 家企业纳入市高企培育库,当年认定高新技企业 1573

家,累计达 4464 家,占全省总数 28%。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2017 年新增备案两批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1844 家,累计 13684 家。积

极推进科技型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境内外上市企业达 127 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 459 家,信达生物、同程网络、通付盾、基石药业一

批独角兽民营企业相继涌现。四是集聚创新资源加大独角兽企业培育。

2018 上半年制定出台了《苏州市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2018~2022

年)》,着力推动一批具有颠覆式创新、爆发式成长、竞争优势突出、

未来产值大的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第六节 重点产业关键技术获得突破

在纳米技术与应用、医疗器械及新医药、轨道交通与汽车及零部

件、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 24 个国家火炬特

色产业基地、400 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 79

个产学研载体,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全市人工智能、

纳米技术、医疗器械、第三代半导体等前瞻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速,2017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比上年提高 1 个

百分点,达 47.9%。

截至 2017 年底,在纳米技术与应用领域,苏州纳米所已累计承

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 1500 余项,申请专利 1640 余件,授权 680 余件;

以无形资产出资设立企业 12 家,吸引社会投资超过 6 亿元,在新型

半导体材料、光伏能源、生物材料等领域实现了技术转移与成果辐射。

Page 10: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0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在边框宽度、屏体厚

度、分辨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关键技术内容申请了 5 件发明

专利,产品得到华为、中兴、小米等公司好评,2017 年,公司产品

出货面积居全国首位;东旭(昆山)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第 5 代

TFT-LCD 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在 TFT-LCD 上游高端环

节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了面板生产关键技术,对推动平板显示上

游材料国产化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的新

一代 100G/200G/400G 超高速光电通讯模块的研发及产业化,已完成

100G 产品系列产业化;阿里云计算(苏州)有限公司的众智平台已

筛选出可视化、人工智能、数据开发等大数据垂直领域的 13 个高质

量工作室,与协鑫光伏、固德威等 10 余家企业签订智能制造解决方

案合同;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异地异构多数据

中心,共计超过 3000 个物理节点统一管理和统一运维架构和管理平

台的设计,并在中国移动公有云-移动云完成了验证,完成了数据中

心 1000 节点云平台的性能测试报告,是业界首个千节点应用案例。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东产业基地中一体化无功

耗起动器和专用机器人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得到了大力发展;江苏汇

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在工业领域研发出了大负载搬运机器人、喷涂

机器人、抛光打磨机器人、精密作业机器人等系列化产品,在卫浴、

铸造、汽车、冶金、物流、MEMS 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苏州江

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了多种数控加工中心,“TH6213 卧式镗铣加

工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TH6920 落地式精密

镗铣加工机床”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新产品;在新材料领域,江苏沙钢

集团有限公司的超薄带生产技术开发,已经稳定生产 1.2-1.9mm 厚度

规格热轧薄带钢产品,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亨通光电新型无污染有机

硅 OVD 光棒技术获得突破,成为康宁公司之后的世界第二家、国内

第一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昆山长鹰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实现了超细及

Page 11: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1

纳米晶碳化钨基硬质合金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完成无粘结相超细

晶 WC 硬质合金工艺开发、纳米级稀有金属改性的纳米晶 WC 硬质

合金配比及工艺开发。苏州东南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高铁弓

网受流系统新型整体碳滑板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动车组碳滑板已经

取得铁路产品 CRCC 认证证书,现正在申请复兴号受电弓碳滑板的

认证证书,并在积极参与更高速度产品的研发。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领域,阿特斯建立的“光伏组件测试中心”是国内第一家通过 CNAS 认

可的企业光伏实验室;苏大维格微纳光学柔性制造技术实现与国际技

术同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做的大面积照明

器件项目,实现了红光 OLED 最高光效为 60 lm/W;OLED 照明生

产示范线二代线已完成,设计完成第一代 OLED 灯具;已制备出

SVGA 绿光微显示器,亮度达到 1000 nit。在医疗器械及新医药领域,

苏州市已集聚各类生物科技企业达 3000 余家,形成了园区生物纳米

园、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昆山小核酸、太仓生物制药、吴中区医

药产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集聚区。其中,信达生物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生物药 IBI308 获得临床批件、IBI301、IBI303 进入临床三期。康宁

杰瑞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Fc 融合蛋白注射液获得

临床批件,是全球唯一真正意义上的长效人促卵泡激素。

第七节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十三五”期间,苏州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作为发展的重要机遇

和推手,形成先发优势。持续推进科技计划体系与科技经费改革,以

后补助、间接支持方式促进企业面向市场开展技术创新,切实提升财

政资金使用效率;率先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探索以企业需求

为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苏州工业园区

获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苏州高新区全国股

转系统首家委托服务机构揭牌运营,常熟列入省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

Page 12: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2

点市。

一是健全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快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深入贯

彻省科技创新“40 条政策”, 制定出台了具有苏州特色的“1+3 政策”

系列文件;建立创新例会制度,审议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意见、方案、

措施 27 项,政策体系日益健全、有力促进完善创新生态体系。2018

年上半年制定出台了《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创新创业名城的若干

政策措施》。二是加快先行先试。落实省科技综合改革 10 条政策,加

快推进常熟市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经验推广全省。工业园区

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取得实效,累计形成改革成果 65 项,7 项改革经

验在全国复制推广,10 项在全省推广,较好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

功能。三是落实创新政策。有效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

业税收优惠等重点科技政策,2016~2018 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 336.61

亿元, 是“十二五”期间的 1.17 倍。其中,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

13852 家,加计扣除额达 412.74 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 1.38

倍和 1.5 倍。四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苏州市政府与中科院

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 21 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 20%;与

清华大学合作共建 13 家,成为与清华合作最多的城市;省产业技术

研究院新建组建的 17 家专业研究所中 11 家落户苏州;英国皇家科学

院院士崔占峰、美国科学院院士杨培东等顶尖人才在苏领衔建设牛津

大学苏州研究中心、苏州天际创新研究院。

但放在更高水平的坐标系中去衡量,苏州科技发展中的差距和问

题依旧不少。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的引领性发展,杭州的快速

崛起,广州、武汉、南京的加速发力,这些国内先进地区的发展都呈

现良好创新生态的强大支撑作用。与先进城市比,苏州的突出问题有:

一是创新动力有待增强,突出表现在创新投入强度不高和结构不尽合

理。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一直徘徊在 1%左右,全社

会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依然较低;金融资本对新兴领域、初创期企

Page 13: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3

业供给意愿不足。二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突出表现在创新产出质量

不高和产业发展层级偏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但有国际影响力

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不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比例较高,但建设质量有

待提高;制造业体量巨大,但产业附加值和利税率较低,关键领域核

心技术掌控能力不强。三是构建创新生态上有待突破,突出表现在创

新体系不够健全和创新环境有待优化。科技服务链条尚不完整,科技

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高端人才、知识产权等关键环节有待健全;

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亟

待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文化亟待加强。

第二章 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及展望

“十三五”总体规划确定了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产业技术创新水平、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四大类指标,此次评估按全

市统一要求,以 2015 年为基年,2018 年 6 月统计数据为评估年,规

划进展两年半,目标进度应达 50%。

第一节 科技创新实力水平目标

“十三五”以来,苏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提升,4 项核心指标

均达到预期,其中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 2 项

指标提前超额完成 2020 年目标。

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 46.02 件,提前超额完成 2020 年目

标,完成进度为 127.83%;全市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为 205 人,提

前超额完成 2020 年目标,完成进度为 102.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

区总值比重达到 2.82%,完成目标的 94%;科技进步贡献率 63.7%,

完成目标的 98%。

Page 14: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4

第二节 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目标

截至 2017 年底,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比重超过 47.9%,完成目标的 95.8%;全市拥有 4464 家省级以上

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目标的 89.28%;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到 13684,

完成目标的 91.2%。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 3 项指标全部达到预期,按

照 2015 到 2017 年的增量来增长态势测算,上述指标均能在 2020 年

完成目标。苏州市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向高端攀升,微纳制造、第三代

半导体、创新药物等重点领域正在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进发,全市

成长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第三节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目标

“十三五”期间,苏州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得到了不断的优化。截至

2017 年底,全市已经建成众创空间 180 家,完成目标的 60%;苏州

市正在推进科技金融省、市、县(区)三级联动长效机制,进一步扩

大科技金融的覆盖面和规模,实现科技信贷规模为 281.43 亿元,完

成目标的 93.81%。截至 2017 年底,天使投资总规模为 38 亿元,完

成目标的 76%;科技保险保障金额 2948.07 亿元,完成目标的 58.96%;

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 662.6 亿元,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第四节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目标

“十三五”期间,苏州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区域创新

体系整体效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得到有效扶持。

2016 年,苏州落实创新政策减免税 83.38 亿元,2017 年减免 114.44

亿元,较 2016 年增长 27.14%,2018 年减免 138.79 亿元,较 2017 年

增长 21.3%,按照 20%的增长速率测算,到 2020 年底,可以落实创

新政策减免税超过 697 亿元,能够完成规划目标。

Page 15: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5

第五节 八项核心指标完成进展情况

表 1:“十三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2015 年

实现值

2016 年实

现值

2017 年实

现值

2018 年上半

年实现值

2020 年规

划目标值

2020 年规

划目标值

是否调整

全社会研发投入

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

2.66 2.78 2.82 -- 3.0 左右 不变

科技进步贡献率

(%) 62 62.9 63.7 -- 65 不变

万人发明专利拥

有量(件) 27.45 38.25 46.02 50.02 36

上调至

58

万人拥有高层次

人才数(人) 167 188 205 -- 200

上调至

215

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比重

(%)

45.9 46.9 47.9 47.59 50 不变

省级以上高新技

术企业数(家) 3478 4133 4464 -- 5000 不变

科技服务业规模

(亿元) 170

200.45(老

口径)

662.6

(新规上

口径)

-- 350 修改为

1300

技术合同认定

(亿元) 71.8 85 113.09 -- 140 不变

备注:

1.由于新的 GDP 的统计方法把 RD 计入 GDP,省统计局按此将苏州市 2013~2017 年 RD

占 GDP 的比重进行了修正,2017 年数值修正为 2.77%。本评估报告为了数据前后一致,暂

采用 RD 未计入 GDP 口径进行评估,2020 年规划目标的展望亦是如此。

2.由于科技服务业规模的统计口径自 2017 年以后发生了调整,所以 2017 年

以后的数据较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

3.由于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万人拥有高

层次人才数为年度数据,所以对 2018 年上半年完成值不进行预测;由于省级以

上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服务业规模、技术合同认定等数据是以年为单位进行统

计,所以对 2018 年上半年完成值也不进行预测。

Page 16: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6

1、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指标 2017 年完

成值为 2.82%。2016 年,在国家 GDP 核算中实施了研发支出核算方

法改革,将研发支出形成的总产出、增加值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入

GDP。在此基础上,2017 年起将研究与开发支出计入地区 GDP 核算。

GDP 核算方法的改变使得完成“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指标“到 2020 年超过 3%”的目标增加了较大难度。2017 年,

省统计局、省科技厅初步按原有 GDP 核算口径(不计入研究与开发

支出)核定我市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2.82%,仅增长 0.04 个百分点,后续年度该指标大幅增长的趋势不容

乐观,2020 年要超过 3%左右有较大难度。

2、科技进步贡献率 2017 年完成值为 63.7%,且 2015 年~2017

年年均增长 0.85 个百分点,按 2018~2020 每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进行

测算,可以实现 2020 年规划值,规划目标保持不变。

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017 年完成值为 46.02 件,2020 年的目

标值为 36 件,已经提前超额完成目标。由于指标完成情况好,建议

苏州以 2015~2018 年年均增长专利数为参照,对 2020 年的目标值进

行适当上调,建议上调至 58 件。

4、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 2017 年完成值为 205 人,2020 年的

目标值为 200 人,已经提前超额完成目标值。由于该指标完成情况好,

建议苏州以 2015~2017 年度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数平均值为基础,对

2020 年的规划目标值进行适当上调,建议上调至 215 人。

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2017 年完成值

47.9%,2018 年 6 月完成值为 47.59%。由于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代码及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目录的修订,2018 年 1~6

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为 47.59%,比上年同期仅提高 0.4 个百分点。

2020 年要达到 50%的目标,有一定难度。

6、2017 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为 4464 家,且 2015

Page 17: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7

年~2017 年年均增长 13.41%,按 2018~2020 每年 10%的增长率进行

测算,可以实现 2020 年规划目标值,原定目标值保持不变。

7、“十三五”规划初期,对科技服务业的统计口径仅包含科技局

的入统数据,口径偏小。自 2017 年起,省统计口径调整为包含规上、

规下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转移中心等。因此,2017

年苏州市科技服务业统计口径作出调整,2017 年全市规模以上科技

服务业总收入达662.6亿。2018年起市统计口径将与省统计口径一致。

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2017 年以后的数据增长幅度较大,已经超额

完成“十三五”的规划目标。根据《苏州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

案(2018~2020)》的要求,2020 年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 1300 亿

元。据此建议将“十三五”的规划目标修改为 1300 亿元。

8、技术合同认定 2017 年完成值为 113.09 亿元,且 2015 年-2017

年年均增长率约为 22%,按 2018~2020 每年 15%的增长率进行测算,

可以实现 2020 年规划目标值,原定目标值保持不变。

第三章 领域布局完成情况

围绕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规划

在纳米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

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六大重点领域加强前瞻性产业技术和核

心关键技术突破,其中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创新药物等若干领

域具备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下是从 110 项科技创新项目的

实施情况,以及其取得的技术突破来衡量六大领域的完成情况。

第一节 纳米技术领域

“十三五”以来,全市重点聚焦纳米技术及材料应用前瞻性战略性

产业领域,突出围绕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重大创新载体布局、重大成

Page 18: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8

果引进和转化、重大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及领军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

给予全力支持。截止 2017 年底,苏州纳米所已累计承担国家各类科

技项目 1500 余项,申请专利 1640 余件,授权 680 余件;以无形资产

出资设立企业 12 家,吸引社会投资超过 6 亿元在新型半导体材料、

光伏能源、生物材料等领域实现了技术转移与成果辐射。

一是在微纳制造方面,苏州“十三五”以来全力打造微纳制造领域

的产业生态圈,园区 MEMS 企业涵盖了器件设计、代工平台、封装

测试、集成应用、材料与设备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苏州慧闻

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智能纳米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电子鼻”,

获 2017 创业顺德全球智能硬件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该传感器对

甲醛气体的检测下限可达到 40ppb。二是在纳米材料方面,苏州“十

三五”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快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中科院苏州

纳米所、中科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秦华团队与中电十三所专

用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合作,成功获得了高灵敏度石墨烯

(Graphene)太赫兹探测器,灵敏度达到同类石墨烯探测器的最高水

平。三是在纳米光电方面,苏州“十三五”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使

其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整体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大大提升。诺耀

光电发布全球首款 43 寸微(WeeFont)系列专业触控屏,并推出了面

向银行等机构的电子签名触控产品,其原笔迹书写技术对于电子签名

的真假鉴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在纳米清洁方面,涌现了不少在

技术上有所突破的典型企业,大力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江苏盖亚环

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国内首台国产土壤修复专业设备“盖亚钻

机”;苏州微陶重金属过滤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微鼻”水过滤器

达到 NSF/ANSI Std.53饮用水处理标准,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 NSF(美

国科学基金会,标准规定五价砷的含量不得高于 10ppb)除砷专标的

企业。

Page 19: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19

第二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核心装备、关键

材料和核心器件等高附加值环节,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终端

产品;发挥中新合作平台作用,创建国家开放创新综合改革实验区,

推进了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云计算等新业态得到大力发

展。实施前瞻性研究计划,着力推进以新型显示为主的国家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并在这一科学领域取得了应用基础研究突破。

一是在新型平板显示方面,苏州“十三五”以来始终支持和重视其

研发,并取得相应进展。第 5 代 TFT-LCD 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

线项目一期项目基本完成,在 TFT-LCD 上游高端环节形成自主知识

产权,突破了面板生产关键技术,提高了关键配套材料的供给能力;

画质 AMOLED 显示屏的研发及产业化在边框宽度、屏体厚度、分辨

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关键技术内容申请了 5 件发明专利。二

是在高性能集成电路方面,“十三五”以来,苏州市通过高功率半导体

激光器芯片和、安全服务器处理器芯片的研发及规模应用、硅基氮化

镓功率器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促进了通用芯片核心技术的发展;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 SIP 系统级封装技术的开

发以及 SIP 系统级封装量产线的建立,初步实现产业化。三是在未来

网络和物联网方面,苏州“十三五”以来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

互联网、下一代数字电视网络等建设未来网络。面向 5G 增强型宽带

GaN 器件研发的氮化镓器件技术开发已经完成,累计新增申请发明专

利 25 件;新一代 100G /200G /400G 超高速光电通讯模块的研发及产

业化,已完成 100G 产品系列产业化,正在进行 400G 产品研发。四

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软件方面,苏州通过对苏州工业大数据众智

平台、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可靠性测试与装备军民融合

公共服务平台和巨鸟智慧物流平台等平台的建设,推进了大数据处理

平台的建设和软硬件一体化;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已获得

Page 20: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0

国家二级保密资质、GJB/9001 质量体系、装备承制单位资格、武器

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等资质认证。

第三节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依托苏州产业基础,坚持高端化发展导向,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国际科技前沿,苏州战略需求与未来

产业发展,围绕机器人及精密装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装备

等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要关键技术,苏州市初步形成了机器人关键零部

件、整机制造、集成应用、专业化服务等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和

较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一是在机器人方面,“十三五”以来,苏州重点支持机器人主机及

系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高精度伺服驱动器、谐波减速器等关

键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其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东产业

基地中一体化无功耗起动器和专用机器人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得到

了大力发展;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在工业领域研发出了大负

载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抛光打磨机器人、精密作业机器人等系

列化产品,在卫浴、铸造、汽车、冶金、物流、MEMS 等行业得到

广泛的应用。二是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苏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较

为雄厚,具有智能装备升级的良好条件,初步形成包含智能设计、智

能生产、智能产品、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电子商务

等环节的智能制造体系以及智能测控装备、重大成套设备、智能关键

基础零部件制造三大产业;重点支持了三维增材制造(3D 打印)新

型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在航空航天、应用物理网、汽车、机械加工、

修复和再制造等领域开展了示范应用。三是在数控机床和激光加工设

备方面,苏州“十三五”以来在其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苏

州江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了多种数控加工中心,已形成精密化、

Page 21: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1

数控化、大型化、性能化、专业化、多档次的产品格局,“TH6213 卧

式镗铣加工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TH6920 落

地式精密镗铣加工机床”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新产品;苏州高新区纽威

数控装备有限公司引进欧美国家的龙门五面体、坐标镗、高精度卧加、

高精度万能磨床、导轨磨等作为工作母机,采用先进的 ERP 管理系

统,致力于追求产品的零缺陷,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控装备。四是

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新建

工程穿越既有盾构隧道影响分析与控制技术,盾构机自动化关键技术

研发产业化已完成,开发大数据及远程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控制掘进

参数,已完成管片自动化拼装系统;常熟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

公司设计研发了盾构机系统、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系统、以

及工程船舶、船用机械及部件、起重机械及部件、桥梁及建筑物用防

震高阻尼支架等;以苏州福斯罗为核心的轨道减震系统和轨道填充材

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加速推进了以有轨电车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主的

较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高新区华东有轨电车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

司专业平台的建设,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高校、

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了现代有

轨电车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编制。

第四节 新材料领域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围绕新材料重点领域,实施关键技术攻关

工程,加强前瞻产业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

高点。充分发挥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技术

创新平台优势,提升相关领域工程研究技术水平和工程化转化能力,

形成了以电子材料产业集群为主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阳澄湖新材

料先进制造业、吴江(盛泽)新兴纺织纤维及面料特色产业等基地,

进一步壮大了优势产业集群。

Page 22: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2

一是在金属材料方面,“十三五”以来,通过重点开展特种优质钢

技术、高性能合金材料技术、超导材料、合金带材及相关型材等关键

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的超薄带生产技术开发,超薄带生产线已经成功建立,实现 4 炉钢水

连铸浇铸。经过不断调试和设备、工艺等优化,已经稳定生产

1.2-1.9mm 厚度规格热轧薄带钢产品,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苏州新材

料研究所在厚度65um的Hastelloy合金基带上成功地制备出高性能第

二代高温超导带材(REBCO),在 77K 零场条件下采用标准四探针法

测试,12mm 宽带材的超导临界电流达到 812A,4mm 宽带材的临界

电流达到 228A,这两项指标在国内外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昆山长

鹰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实现了超细及纳米晶碳化钨基硬质合金的研发

及产业化,项目已完成无粘结相超细晶 WC 硬质合金工艺开发、纳米

级稀有金属改性的纳米晶 WC 硬质合金配比及工艺开发。二是在高分

子材料方面,“十三五”以来,通过重点发展具有宽耐温、易加工等优

点的工程塑料核心技术,加快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丙二

醇酯(PTT)等新产品或高端牌号的打造;研发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等

高端含氟聚合物,积极开发含氟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加快液体、气

体分离膜材料的开发、生产及应用的速度,大力发展环保型高性能涂

料和无机轻质防火隔热材料等品种。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

了功能性反相聚丙烯酰胺乳液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优化 50t/年工艺

参数,实现功能性反相聚丙烯酰胺乳液合成收率要求,研究探索并建

立稳定的聚丙烯酰胺乳液体系。江苏省特种电缆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

室主要开展了中压电力电缆用抗水树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特种耐火

电缆用热塑性陶瓷化聚合物复合材料、阻燃热塑性弹性体电缆材料等

三方面的研究,相继开发完成了 8 项新产品,部分产品技术水平达到

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在无机材料方面,“十三五”以来,通

过重点研发高性能陶瓷材料技术,发展烧结碳化硅陶瓷、高频多功能

Page 23: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3

压电陶瓷等产品,通过特种玻璃技术,发展平板显示玻璃

(TFT/PDP/OLED)及光伏电池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超白玻

璃等高端产品,加快对高性能玻璃纤维、光纤预制棒产业化技术、人

造金刚石、非线性人工晶体等超硬材料、非金属矿及其深加工材料的

研发和生产转化。苏州晶湛半导体有限公司实现了用于高效电力电子

器件的硅上氮化镓外延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半导体技术公共服务平

台项目,目前已完成研究院事业法人注册,预计 2018 年 10 月完成基

建主体工程,2019 年 3 月完成超净实验室机电工程,2019 年 6 月完

成设备调试。苏州东南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高铁弓网受流系

统新型整体碳滑板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动车组碳滑板已经取得铁路

产品 CRCC 认证证书,现正在申请复兴号受电弓碳滑板的认证证书,

并在积极参与更高速度产品的研发。苏州赛菲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耐

超高温连续碳化硅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现了耐超高温 SiC

纤维的连续长度可达 500 米,产品性能已基本达到国内同行水平。四

是在复合材料方面,“十三五”以来,树脂基复合材料受到重点支持,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镁基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风电叶片、建筑工程、高压容器、复合导线等

超大规格、特殊结构专用材料在生产转化环节已取得较大发展。太仓

冠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了超耐磨高强度抗冲击橡胶纳米复合

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的突破,已完成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及部分研发设

备的购置,产品已完成小试及中试阶段。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

州研究院: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初步建成开发、中试和公共服务

3 个平台,建设完成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研发、中试实验室。

第五节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

运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新技术,大规模改造提高传统产业,

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增强新产品

Page 24: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4

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推进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其中,亨通

光电新型无污染有机硅 OVD 光棒技术获得突破,成为康宁公司之后

的世界第二家、国内第一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全力打造常熟经济技

术开发区 LNG 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全面推进高技术优势产业向高端

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电力、新能源锂电等

新兴产业集群。

一是在太阳能光伏方面,苏州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新区新能源产业

链进一步完善和拉长,涌现出阿特斯、协鑫、固德威等全国领先、国

际先进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条集研发、生产、设计、施工、运营管

理的完备产业链。其中,阿特斯建立的“光伏组件测试中心”是国内第

一家通过 CNAS 认可的企业光伏实验室;苏州科阳光电科技有限公

司对传感器器件的扇出型系统及封装工艺的研发取得了进展,促进了

柔性光伏组件封装镀层材料和封装关键技术与工艺的发展。二是在新

能源汽车方面,“十三五”以来,苏州在其零部件开发、电控系统研发、

重要设备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

发与测试中心完成了智能车展厅、智能车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了

光纤电缆铺设、信号系统安装、车路协同系统、GPS 和北斗高精度定

位、高精度地图、测试假人、自动路障和障碍车以及部分区域的视频

覆盖,并根据实际测试需要完成道路标线的设置。三是在动力电池方

面,“十三五”以来,苏州取得的相应成果主要体现在高附加值产业链

的构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两个方面。国家化学电源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入研究影响电池安全性能的本质因素,开发

出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评价体系,有效评价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的安全性能,降低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风险。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

究院建立溶剂热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铁锂材料生产线,高比能量锂硫电

池实现能量密度 300wh/kg,且 300 次循环容量保持率>80%,建设全

球首条锂硫电池示范线。四是在节能环保方面,苏州“十三五”以来一

Page 25: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5

直重视和支持节能环保领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江苏省

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做的大面积照明器件项目,实现

了红光 OLED 最高光效为 60 lm/W;OLED 照明生产示范线二代线

已完成,设计完成第一代 OLED 灯具;已制备出 SVGA 绿光微显示

器,亮度达到 1000 nit。

第六节 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聚焦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以科技创

新为重点,超前谋划产业布局和技术研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

目。其中,苏州医用机器人创新研究和源化抗 PCSK9 单克隆抗体开

发及应用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目前全市已集聚各类生物科技企业达

3000 余家,共创造产值 1000 多亿,成为了苏州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

增长点,形成了园区生物纳米园、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昆山小核

酸、太仓生物制药、吴中区医药产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集聚区,医疗

器械与新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是在生物技术药方面,苏州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

展。信达生物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生物药 IBI308 获得临床批件、IBI301、

IBI303 进入临床三期,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康宁杰瑞自主研发的重

组人促卵泡激素 Fc 融合蛋白注射液获得临床批件,成为全球唯一真

正意义上的长效人促卵泡激素;苏州形成了纳米技术与干细胞、体外

诊断与转化医学、仿生智能材料与器件等“重点培育方向”,在生物技

术药领域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二是在化学新药方面,苏州在现有大

品种药物的技术改造、重大疾病防治新药、新型释药系统新药的研发

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突破。迈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对抗耐药型

肺结核新药 MET3517 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突破;雅本化学股份有限

公司完成了新型中枢神经抑制剂左乙拉西坦的研发,并初步形成产业

化。三是在现代中药方面,“十三五”以来,苏州在治疗重大疾病的现代

Page 26: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6

中药研究、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与产业化以及传统中药的现代工艺等

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玉森新药拥有现代中药领

域的 8 项临床批件和 1 项新药证书,已打通研发与产业化的瓶颈进入

药品销售领域。四是在重大疾病与转化医学方面,苏州“十三五”以来

实现了新的突破,目标完成情况较好。泽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经完

成多纳非尼治疗肝癌的三期临床试验,晚期结直肠癌三期临床试验即

将入组,其他肿瘤适应症同时进行,实现了苏州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的系列化学创新药的产业化发展;安可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

肿瘤 ct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发与产品开发,有望在这一领域实

现新的突破。五是在医用电子仪器和设备方面,苏州在诊断型医疗设

备、康复医疗设备以及新型医疗服务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加大了支持

力度,实现了技术上的新突破。威盛纳斯(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实现了眼科广域成像系统 PANO CAM LT 的研发;苏州医用机器人创

新研究院参与了基于CT-三维超声导引的泌尿系肿瘤经皮穿刺手术机

器人研究,实现了医用机器人方面的技术突破。六是在生物试剂方面,

苏州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该领域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浩欧博推出

“纳博克”自身抗体全自动定量检测平台,实现了抗体检测技术的突破;

苏州天隆生物成功研制出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实现了

缩短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检测周期的技术突破。七是在医用材料方

面,苏州“十三五”以来实现了一定的突破。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

司实现了具有无线程控功能的双通道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技术上的

突破,领先的神经调控双频芯片技术,打破了频率限制;但在结合微

电子、纺织、纳米技术等多领域的优势,开展医用材料研发和集成应

用研发方面仍处于初级发展水平,需要加大技术方面的突破。

Page 27: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7

第四章 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第一节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充分发挥

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

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形

成较大规模数量的具有核心技术和综合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企业

集群。截至 2018 年上半年,苏州落实科技创新政策累计减免企业税

收 343.25 亿元、有效高新技术企业 4464 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13684

家。

1.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十三五”以来,随着苏州各项支持政策的出台,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得到较大提升。一是苏州制定出台了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细

则,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目

前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超 1200 家,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研发创新水

平和转型升级能力。支持建设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于一

体的新型研发机构,29 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获立项扶持;合作建设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大纳米学院、西交大纳米技术学院等 23 所

重大创新载体,带动苏州成为全球八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省

产业技术研究院新组建的 17 个专业性研究所,有 11 个建在苏州。这

些创新研发机构的建设,着力提高了苏州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新能

力。这些创新研发机构的建设,着力提高了苏州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

创新能力。二是大力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重点支

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其中清华大学的“高铁智能客服系统”、北

京大学的“高温陶瓷材料过滤除尘技术”、浙江大学的“光电产业关键

Page 28: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8

支撑材料研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速机器人智能化包装成套设

备”,以及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的“国产高性能多核处理器的

产业化应用”等项目,推动合作企业取得突破,优化了产业结构,提

升了产业层次。与微软、阿里巴巴、华为共建研发机构,牛津大学苏

州研究中心、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等成功落户;与中科院合作共建

科技创新载体 21 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 20%。三是积极制

修订国际、国家等相关标准。采用先进标准生产,使企业持续创新基

础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其中苏州医用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成立国家医

疗机器人标准工作组办公室,推动我国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医

疗机器人标准建立;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在 84 寸巨屏电容

触控屏与柔性传感器研制与产业化方面,建立了相应企业和国家技术

标准 1 项。四是落实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

度。2016~2018 年,苏州落实重点科技创新政策,共减免企业所得税

343.25亿元。其中全市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共落实企业13852家、

加计扣除额共达 412.74 亿元,折合减免企业所得税约 103.19 亿元(按

25%税率计算)。全市累计有 6246 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 15%

的优惠税率,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 364.08 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

238.21 亿元;全市 131 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中享受企业所得税减

15%的优惠税率,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 26454.40 万元,减免企业所

得税 18516.14 万元。

2.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集群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各高新区成为了创新型产业集群高端发展

的先行区。一是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培育体系和

工作机制,调动了企业创新争优的积极性,有效的推动了创新型中小

企业的不断涌现。2017 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1573 家,累计有

效高企 4464 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 1844 家,累计 13684 家,均为全

Page 29: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29

省第一。二是通过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高水平研发机构、设立海外研

发中心、并购跨国研发机构、围绕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等,使苏州创

新型企业做强做大。其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崔占峰、美国科学院院

士杨培东等顶尖人才领衔建设牛津大学苏州研究中心、天际创新研究

院;昆山正打造中国小核酸制药“硅谷”,苏州工业园区已形成制药企

业规模集群,小核酸、单克隆抗体等基因工程药物,生物芯片等快速

生物诊断试剂以及血液制品等方面保持与世界同步水平;推动华为、

微软、苹果、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在苏建设研发机构,带动苏州人工

智能产业链逐渐成形。三是通过深入实施“瞪羚计划”、“雏鹰计划”,

“十三五”期间新增 138 家瞪羚计划企业,累计达 337 家。据统计,337

家新入库“瞪羚计划”企业全部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其中人才企业

57 家,建有省级研发机构 79 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6333 个,职工总数

13 万人,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平均达 28%。四是推动科技型企业上

市。苏州全力推动创新型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截至 2017 年

底,苏州上市公司总数达 127 家,成为第五个境内上市公司超过 100

家的城市;全市“新三板”企业总数累计达458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其中 34 家领军人才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

3.建设高能级的科技基础设施

“十三五”以来,苏州加快了高能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苏州

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

了纳米真空互联试验站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科院苏

州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正在建设,一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并开展试验

使用,二期建设启动进行。截止 2017 年底,苏州纳米所已累计承担

国家各类科技项目 1500 余项,申请专利 1640 余件,授权 680 余件。

二是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奥凯干细胞平台建设,深化与牛津、中科

院等的合作,为市内高新产业提供专业、高端的技术服务。其中工业

Page 30: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0

园区奥凯干细胞平台已经完成前期建设并投入使用;中科院合作共建

科技创新载体 21 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 20%;英国皇家科

学院院士崔占峰、美国科学院院士杨培东等顶尖人才领衔建设牛津大

学苏州研究中心、天际创新研究院;中国-新西兰(苏州)创新中心、

中国——以色列(苏州)大健康创新中心、牛津大学—苏州先进研究

中心相继落户。三是苏州以产业为导向的区域科研体系得到进一步完

善。其中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电子

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创新研究院、中科

院苏州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正在加快建设,部分

创新载体已经投入使用。四是重点推进中国科学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

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华东有轨电车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等专业

平台的建设,部分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区域产业发展支撑

能力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 产业技术高端攀登工程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

地为目标,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遴选产业基础

良好、增长空间巨大、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若干产业前沿领域和高端

环节,加强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

品牌的重大战略产品,着力打造一批百亿元级产业链、提升一批千亿

元级产业集群,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万亿元规模上平稳发展。截至

2017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47.9%,比“十

二五”末提高 2 个百分点。

1.打造国际竞争力创新型园区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

Page 31: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1

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常熟高新区的核

心引领作用,加速推进了高新区的发展。一是推动了高新区争先进位。

首次组织开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制定

出台《苏州市科技创新主要指标通报工作方案(试行)》,更大力度引

导高新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

区、昆山高新区、常熟高新区分列国家高新区第 5、17、54 和 87 名,

分别前进 3、1、6 和 39 位,争先进位成效显著。二是推动了国家高

新区引领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

纳米技术应用、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分别预计实

现产值 600 亿元、500 亿元、350 亿元,增长 25%、36%、30%,累

计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 870 家,认定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

企业 41 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130 件,PCT 专利申请 220

件,累计拥有国家“千人计划”143 人,省“双创人才”182 人,省双创

团队 13 个,姑苏领军人才 258 人、创新团队 4 个。苏州高新区加快

集聚创新资源,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150 亿元,规上工业产值 280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 76.3%,新一代

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

成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57.5%,累计集聚国家“千人计

划”56 人,高新技术企业 440 家,上市企业 16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45 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94 件。昆山高新区聚焦特色发展,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完成销售近 300 亿元,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810 亿元,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

61.5%、69%,发明授权超 800 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55 件,

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 2 名、“万人计划”人才 3 名、省“双创”人才

(团队)18 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5 个,新增盛鸿大业等 4

家企业挂牌“新三板”,累计上市挂牌企业 34 家,有效期内高企超 360

家。常熟高新区精心打造科技综改主阵地,全省首家市场化运作的苏

Page 32: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2

南示范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揭牌启用,2017 年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3.2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44.3%,

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 12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46件,

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 205 人。三是推动了高新区提档升级。前后多

次专题向科技部万钢部长以及高新司进行汇报,推动汾湖高新区升级

为国家级高新区。常熟虞山高新园集聚优势产业,提升竞争力,成功

获批筹建江苏常熟虞山高新区,全市累计拥有国家高新区 4 家、省级

高新区 7 家,高新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2.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

“十三五”以来,苏州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大力推

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是制定出台了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细

则,支持建设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

构,2017 年首批确定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29 个。二是加强推进省产业

技术研究院的合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 17 家专业性研究所中有

11 家在苏州,包括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工

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脑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先进冶金技术研

究所、智能传感技术研究所、北大分子工程研究所、先进金属材料及

应用技术研究所、生物与分子药物研究所、微纳精密仪器与装备技术

研究所、先进催化研究所等。三是大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建

设纳米、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心,并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

创新联盟、产业中试基地等平台建设。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推进电子信

息、机械装备产业向高端化迈进;苏州高新区先后引进了中国科学院

地理所苏州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中国传媒

大学苏州研究院、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苏州

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

新能源、医疗器械、地理信息等五大特色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获

Page 33: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3

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医疗器械产业获批全国医疗器械创

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昆山高新区筹建省级机器人大学科技园,完善机

器人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产业科普馆、专业孵化器、

专业加速器“六位一体”发展机制;常熟高新区 2015 年 9 月经国务院

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首批江苏省

众创社区备案试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利审查员实践基

地。。四是进一步深化与龙头企业、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

作,先后举办大院大所苏州行活动、张家港中国汽车技术转移大会等

各类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220 多场,服务企业超 3500 家,300 多家企

业与学校达成合作意向,总合同金额超 350 亿元。

3.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

“十三五”以来,苏州围绕碳纳米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

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组

织实施项目,超前谋划产业布局和技术研发。一是抢抓全球新一轮技

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

技术、人工智能等为重点,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其中合作建设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大纳米学院、西交大纳米技术学院等 23 所

重大创新载体,带动苏州成为全球八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推

动华为、微软、苹果、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在苏建设研发机构,带动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链逐渐形成,目前,苏州人工智能企业达 251 家,

其中注册资本超亿元的企业 28 家。二是结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的建设,发挥苏州市各大创新核心区资源集聚优势,积极搭建特色

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目前,

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 14 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 4 家,位列全国地

级市第一位。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以创建国家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

为抓手,推进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产业向高端化迈进。苏州高新区先

Page 34: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4

后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苏州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

江苏中心、中国传媒大学苏州研究院、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形成了新一代信

息技术、轨道交通、新能源、医疗器械、地理信息等五大特色新兴产

业,电子信息产业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医疗器械产业

获批全国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昆山高新区大力发展以机器

人及精密装备制造、小核酸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电

子信息产业延伸发展,获批筹建省级机器人大学科技园,与省科技厅

合作培育以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的“一区一战略产业”,

完善机器人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产业科普馆、专业

孵化器、专业加速器“六位一体”发展机制,瑞博、泽璟分获国家新药

创制重大专项立项,小核酸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常熟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

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特色产业。

4.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十三五”以来,苏州通过加快建立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业

体系,使智能制造六大环节得到普遍应用;通过推进智能制造评价体

系、智能车间标准体系的建设,使企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

量得到显著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改造超过 90%,智能生产和智能装备运

用超过 90%;培育 10 家智能示范工厂,建设 200 家智能示范车间,

推动 2000 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推广应用 20000 台工业机器人。一

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落实《中国制造 2025 苏州实施纲

要》,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对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流程再

造。二是加大工业企业研发支持力度,全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面

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示范工程,以智能车间诊断为切入点,加快

Page 35: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5

实施智能工厂培育计划,前瞻性布局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

造技术,逐步形成智能制造的苏州方案,积极创建中国制造 2025 国

家级示范区。三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实施工业企业

宽带“企企通”计划、“企业上云”计划和两化融合贯标计划,积极创建

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和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省级工业与互

联网融合创新示范企业。

第三节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通过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融合,

强化科技服务平台与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了一批科技服务主

体,使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得到激发,有效的提升了产业科技创新效

率。目前,苏州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业体

系,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增强,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

争力明显提升,2017 年全市 656 家规上科技服务机构总收入达到

662.6 亿元。

1.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主体

“十三五”以来,苏州为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全面提升全市的

科技服务业态发展水平。一是开展科技服务机构绩效后补助工作。为

规范、培育和壮大全市科技服务机构,激发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活力,

更好的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自 2016 年起率先在

全省推行科技服务机构绩效管理,鼓励全市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

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态的机构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根据机构规模、服

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成效、企业评价等内容综合评估后每年给予

最高 30 万元的绩效后补助。二是开展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认定工作。

截止目前,全市共认定四批 100 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全国排名第

三。其中: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企业 33 家,技术性业务流程外

Page 36: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6

包服务(BPO)企业 18 家,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企业

37 家,混合类企业 12 家。三是不断完善技术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技

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其中建立了

苏州知识产权法庭,设立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引入国家

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成立了全国地级市中唯一

的专利代办处,并积极探索了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创新服务工作。

2.推进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

“十三五”以来,苏州通过推进苏州自主创新广场二期建设,集聚

了一批科技服务骨干机构,成为苏州极具综合性的创新资源配置中心。

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自主创新广场为核心、四个国家级高新区为分中心、

三个县域为创新节点的创新服务体系,集聚科技服务骨干机构 31 家,

新增 117 家入驻(线上线下)科技服务机构;新增 1100 名科技服务

人才,科技服务集聚区内从业人员 5000 人。并重点开展建设了国家

创新战略布局的国家级技术转移平台——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辐

射苏南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得到完善,苏州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3.打造科技服务机构线上统一平台

“十三五”以来,苏州以“一池四库”为构架,全面开发面向科技企

业机构利用平台,苏州自主创新服务超市开通成果转化服务、科技人

才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公共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

务六大平台,入驻科技服务机构 476 家,先后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

示范基地、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江苏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了

“一个平台五大功能 N 项延伸”的线上虚拟空间布局。已经建立苏州互

联互通科技企业数据库,企业数达 16000 家。其中研发资源共享服务

平台入网仪器 9600 台套、原值 73 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累计组织

成果转化对接 74 场,征集科技项目 3839 项、企业技术需求 2793 个,

Page 37: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7

全市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 113.09 亿元。

4.实施苏州“创客天堂”行动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

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客天堂”行动,大力构建众创空间等新型孵

化机构,集成政策支持,强化推进落实,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

统,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苏州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加快了苏

州众创空间建设步伐。“十三五”期间,苏州制定出台《苏州市众创空

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加快推进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发展,

集聚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截止 2017 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众

创空间 51 家、省级 148 家、市级 137 家,各级、各类众创空间共孵

育创新团队 4000 余个,孵育企业 4000 余家,带动就业人数超 3 万人。

其中苏州纳米所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云计算众创社

区、常熟高新区先进制造众创社区获评省级众创社区。二是加大科技

企业孵化器转型扶持力度。目前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107 家,

其中国家级 45 家,居全省首位;孵化面积超 370 万平方米,在孵企

业超 6000 家。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向前后两端延伸建立苗圃和加速

器,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和团队全程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

化孵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目前拥有省级科技企业

加速器 13 家,省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 4

家。三是进一步支持创新创业活动。苏州组织开展江苏科技创业大赛,

每年组织了 400 余家企业和团队参加大赛,2016、2017 年共推荐 63

个项目进入省半决赛,最终 11 个项目获奖,居全省前列。自 2017 年

起,指导和启动苏州本土“创客天堂”创业大赛,创立了“创业训练营”

及“零点天使投资俱乐部”,吸引了 209 个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赛,涉及

新能源、智能电网、新医药、新材料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营造良好

的创新创业氛围。

Page 38: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8

第四节 科技金融深度结合工程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共创多赢”的

理念,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创新科技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工

作方法,创新收益互换机制,促进金融要素、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

集聚,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营造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元

化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截至 2017 年,苏州市科技信贷规模累计达

281.43亿元,科技保险保障金额 2948.07亿元,集聚科技金融专家 1583

人。

1.优化科技金融发展政策环境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完善和树立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使其更符

合苏州实际。一是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在 2009 年出台的《关于加

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

基础上,2016-2017 年,根据省、市科技创新的部署,又先后出台《关于

科技金融融合工程实施方案》和《苏州市市级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阶段

参股实施细则》等。二是加快科技金融政策创新步伐, 2017 年底,

启动对原有科技金融政策的修订工作,通过不断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

式、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加强科技金融省市县(区)联动,进

一步发挥科技金融在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倍增效应。目前政策初

稿已进入各部门征求意见阶段。

2.增强科技信贷业务品牌效应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持续扩大科技信贷业务规模,优化运作模

式,扩大品牌效应。一是不断深化省市联动机制。与省生产力促进中

心签署新一轮科技信贷省市联动协议,积极向上争取省级资金新增配

套。在此基础上,科技信贷市县联动、市区联动同步开展。截至目前,

Page 39: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39

全市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实际到位规模已超过 11 亿元(其中市本

级 4 亿元、省科技厅配套 2 亿元)。“科贷通”贷款占全省科技信贷产

品序列总规模的 50%。二是进一步发挥“科贷通”品牌效应,“十三五”

期间,“科贷通”贷款受惠企业逐年快速增长,2017 年当年为 903 家科

技企业解决贷款 70.09 亿元,相较 2015 年增长 90.8%。2016 至 2017

年,“科贷通”已累计为 172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贷款 132.46 亿元。

三是连续八年开展科技贷款利息补贴工作,累计为 1972 家企业科技

贷款贴息 15695.12 万元。2016 年至 2017 年通过持续开展科技贷款利

息补贴工作累计为 781 家企业科技贷款贴息 5254.07 万元,进一步降

低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3.挖掘科技保险业务发展内涵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深入挖掘科技保险业务发展的内涵,一是

建立科技保险风险补偿机制,2016 年,借助《江苏省科技保险风险

补偿资金实施细则》出台的契机,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继“苏

科贷Ⅲ”、天使投资风险补偿后,又在科技保险风险补偿领域深入开

展省市联动,对出险保单赔付损失给予最高 50%的风险补偿,引导保

险机构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保险扶持力度。截止 2017 年,已向

省科技厅备案保单 16 笔,涉及企业 10 家。其中,产品质量保证保险

1 笔,保额 200 万元;产品责任保险 15 笔,保额 20710 万元。二是

开展科技保险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根据市政府[2016]41 号会议纪

要,设立全国首支科技保险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 5 亿元,“投

保贷”结合,实现了保险资本直接支持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基金自

设立以来,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降低我市科技型企业融资门槛

方面收效显著,已为 50 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 20400 万元,

投贷联动项目 4 笔,投资金额 2050 万元。三是加大科技保险费补贴。

2016 至 2017 年,累计 233 家企业获得科技保险费补贴,补贴额 762.37

Page 40: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0

万元,风险保障 247.26 亿元。

4.丰富科技创投业务引导手段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积极探索、开发和丰富符合苏州实际的科

技创投业务引导手段。一是重点实施苏州市级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阶段

参股,2016 年正式开启阶段参股项目申报遴选,截至 2018 年 5 月,

已立项子基金 21 支,募资总规模 29.15 亿元,撬动比例达 7 倍。二

是省市联合开展江苏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风险补偿项目,江苏省天使

投资引导资金风险补偿项目,2016 至 2017 年苏州市 18 个投资项目

纳入风险补偿的范畴,给予了 1095 万元的风险补偿,投资金额 3875

万元。三是引导资金对已投资于我市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天使投资机

构给予奖励。2017 年苏州市对 4 家天使投资机构投资的 4 个初创期

项目给予奖励补贴 178 万元,带动天使投资 6405 万元。2016 年至 2017

年,累计对 9 家投资机构、初创性项目给予 513 万元的奖励补贴,涉

及 11 家企业。

第五节 科技人才智汇苏州工程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以

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抢抓海外人才回流机遇,加快构建

更具竞争力的引才机制,积极营造更为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全力实

施全产业链引才方式,打造形成梯度协调、活力迸发的金字塔式科技

人才结构,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人才支撑。

1.大力汇集高层次科技人才

十三五以来,出台“人才新政”,重点实施顶尖人才、领军人才、

紧缺人才、国际化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七大

工程”。一是全市新增国家“千人计划”31 人(第十三、十四批),累计

Page 41: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1

拥有“千人计划”人才 250 人,其中创业类人才 131 人,占全国总数的

15%、全省总数的 49%,继续位列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二是新增省“双

创人才”203 人,累计 782 人,入选人数连续第十一年位列全省第一。

三是启动实施了“重大创新团队”,大力度集聚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创新

创业重量级团队和高水平项目,目前已支持俞德超团队等 12 个团队

项目,核心团队成员 42 名,其中中科院院士 3 名,国家千人计划 10

名,资助科研经费、安家补贴等总经费达 2.3 亿元。四是持续集聚创

新创业领军人才,新增 356 人,累计 1097 人,实现总数“破千”。五

是优化完善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建立按照个人素质、紧缺程

度、薪酬水平等综合考量紧缺度的评价导向,2017 年共有 2023 名人

才入选。六是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家的培育和培训,全面提升企

业家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七是加快推进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三年累计支持 649 个项目,帮助 95 家企

业获得外部创业投资 8000 多万元,17 家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等

资本市场挂牌。

2.切实搭好引才工作平台

一是 “请进来”的平台。每年举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邀请重

点产业领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来苏对接。创业周累计引进落户

项目 3000 多个,近 300 人入选各级领军人才,已成为苏州招才引智

的“主阵地”。二是“走出去”的平台。与全球 37 个人才合作组织长期

合作,常态化举办„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千人计划创业大赛等活

动。试点建设 5 家苏州国际创客育成中心同时,依托企业海外分支机

构,建立 11 家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三是“借外力”的平台。积极推

进科技镇长团工作,将高校院所的管理干部、专家教授请到乡镇(街

道、开发区)挂职,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借助高校院所的外力,助

推地方创新发展。依托海外合作组织、海外人才工作站,积极延展人

Page 42: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2

才引进触角。探索离岸孵化新模式,尽力延揽海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

构建不拘一格引人才、用人才的机制体制。

3.积极营造良好人才环境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

人才环境。一是打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构建金融服务体系,率先建成

国内唯一的千人计划创投中心,集聚各类创投机构 108 家,设立基金

170 支,管理资金 1414 亿元,为 1114 家企业提供了股权投资,为 4305

家企业提供授信或担保支持。出台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专门

为科技企业服务的金融创新平台,帮助近 5000 家企业融资超过 1400

亿元。二是优化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并资助由高层次人才领衔组织、

介绍引荐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支持成立千人计划专家联合

会、创业周落户企业联盟、博士联谊会等一批人才社团组织,通过专

业化、常态化的活动,让人才圈、社交圈、学术圈、投资圈有效融动。

三是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落实《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

对高层次人才在出入境、医疗、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多方面予以

优惠。先后建成 12 所国际学校和 1 所 15 年一贯制海归子女学校。建

成并推动江苏省首家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质性运转,为各类

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全过程的服务,努力形成环境集聚人才、人

才重塑环境的生动格局和发展生态。

第六节 科技成果惠民富民工程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围绕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总体要

求和市委、市政府“四个百万亩”目标,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大力推进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加强重点领域内的科技

应用与示范推广,让科技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

Page 43: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3

1.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一是在加强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方面,组织实施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共

立项项目 45项,立项资金 248万元,主要包括常熟理工学院承担的“环

保型农药微胶囊制剂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以及苏州大学承

担的“新型多肽生物防腐剂的研发及其在水产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研

究”项目等。二是在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方面,重点加强支持农业

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优先支持农业园区引入科技成果,

优先支持农业科技园区中的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等。组织实施

的农业园区集成创新工程项目,将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

园区纳入,最高支持 100 万元。十三五期间,连续三年对常熟国家农

业科技园支持科研经费 100 万元。截止 2017 年底,苏州共有农业科

技示范园区 7 家,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1 家,江苏省级农业

科技示范园区 6 家。三是在农业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体系方面,重点

以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为依托平台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并将农村科技服

务超市纳入我局科技发展计划的支持范围。截至目前,苏州市共有农

业科技超市 24 家,包括 6 家分店和 18 家便利店。其中,常熟市 8 家,

昆山市 5 家,太仓市 9 家,张家港市 2 家。积极推动苏州市农业星创

天地建设,苏州现共计有国家级农业星创天地 8 家,共计有江苏省级

农业星创天地 9 家。四是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重点

支持农业新品种培育、地方优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智能农业装备

研究、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智慧农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的应用

研究与示范,以及农业星创天地的建设与提升。十三五以来,组织实

施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共立项项目 167 项,立项资金 1944.93 万

元。

Page 44: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4

2.强化民生科技发展

“十三五”以来,苏州市不断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更好地发

挥科技进步对民生改善的作用。一是在促进人口健康发展方面,不断

提升临床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健康领域的

临床研究和应用转化。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杨惠林教授团

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获2017年度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专业顶级期刊发表 SCI 论文近 300 篇;获

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 1 项、授权发明专利 8 项(美国专利 1 项);

在全国 26 个省市 237 家医院(56 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治疗患

者 8 万余例。二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在太湖流域、阳澄湖综合治理工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太湖流

域水质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和部署,积极配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

的实施。着力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围绕《苏州市低碳发展规划

(2010-2020)》,为“低碳苏州”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主要包括对“生活

垃圾焚烧炉渣再生骨料在混凝土水泥制品中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三是在公共安全与社会管理方面,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技术,为公

共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支撑;针对社会治安管理与安全防范技术,开展

科技强警综合应用技术示范,包括对 “二次供水水质稳定性保障技术

研究及工程示范”、“有毒重气泄露浓度实时预测及其应急救援资源多

目标动态调度研究”、“苏州公安„微警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围绕

民生热点问题项目的研究。四是在古城区保护方面,不断提升社会管

理能力,为“智慧苏州”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主要包括对“空间信息技

术在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宝带桥暨古建筑文化

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项目的研究。

Page 45: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5

第五章 推进规划实施的若干建议

第一节 加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建设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和优势,来自于企

业竞争优势的累积和能级的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培

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苏州的两倍,

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由原来落后于苏州到现在超过苏州,这些地区的

加速发展呈现出苏州的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地标性企业、独角兽企业

数量少的态势。针对苏州缺乏创新型龙头企业的现状,政府应制订计

划,创造条件,抓住苏州经济转型的时机,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形成若干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地标企业,为

苏州经济转型提供坚实的支撑。

一是创新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学习先进城市创新驱动制

度建设,全方位营造创新驱动环境。提升创新型龙头企业创新能力,

重点培育或引进引领性和关联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对产

业链的带动作用和技术的外溢效应,促进苏州本土产业链整体升级。

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前瞻性技术与核心关

键技术研发,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规模型创新型企业提升研发

机构内涵建设。二是实施质量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市场影响力。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争创中国质量

奖、江苏省质量奖、苏州市市长质量奖。引导企业通过实施商标、品

牌发展战略强化品牌意识,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江苏名牌,不

断提高品牌附加值。帮助企业加速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在全球的

品牌推介和市场开拓。鼓励企业建立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形成一批拥有国际

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三是重点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Page 46: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6

专精特新企业是打造苏州经济增长升级版的实施主体。应加强金融支

持,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加大对

潜力型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培育

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制定专门促进专精特

新企业人才培育政策,加强职业培训,继续实施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素质提升工程。帮助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设置全球营销

支援体制,协助企业解决专业人才、信息与海外网络不足等障碍。四

是完善培育和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围绕创新驱动发

展,坚持以高端人才引领高端产业,大力度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

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引进具有技术经验

基础的创新型团队,培育人才优势基础。安排专项补贴资金,鼓励企

业积极招聘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到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鼓励高校实用开

发型人才与企业对接,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集聚功能。

第二节 加快高水平科技载体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

等功能,是政府科技部门服务企业的核心抓手。如何进一步加快科技

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苏州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先进地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超常规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取得了较大进展。

而苏州市目前与国内科技创新大市相比仍有几方面短板亟待加强,存

在“孵化功能不够完善、平台运作不够平衡”,“创新人才相对偏少、

配套功能相对缺失”等短板。对此,苏州市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平台发

展规划,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注重科技企业孵化器梯队建设,

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区级全覆盖的孵化格局,引导各孵化器根据

自身产业特色错位发展,建成各具特点的“泛孵化器”平台体系,举全

市之力打造好苏州科技创新平台。

Page 47: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7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承担重点实验室、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建设任务;

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研发机构的,简化审批流程,减免相关规费。

二是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工程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苏州。

结合重大建设,推进国家在苏州布局建设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国家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新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给予重点支持;对国家

级科研院所、重点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等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在苏州建立独立研发机构、分支机构的给予支

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特别重大的研发机构建设,可按“一事一

议”方式给予特别支持。三是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设立新型

研发机构。吸引跨国公司、海外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研发

中心和创新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现有外资研

发机构升级;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立研

发、实验机构,参与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引导本地创新主体与跨国公

司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开展技术合作和项目研发,对跨国公司在苏设

立地区研发总部的给予支持。四是结合城市建设,加快建设重大创新

载体。包括氢能、生物医药等重大创新载体的建设,通过吸引和培养

国际顶尖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一批关键的核心技术、重大

产品和尖端科学装备,产出一批带动产业深刻变革的重大研究成果,

推动建立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平台,提高应用基础研究与科

研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财政投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

器向社会开放,推进社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第三节 进一步强化先导产业关键技术创新

就先导产业而言,必须以创新为魂,全力提升集聚全球科技创新

资源要素,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当前,深圳市与中科

院共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北京市与中科院共建量子信息科学研

Page 48: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8

究院做法值得苏州借鉴。从先导产业重点领域来看,虽然苏州市近年

来规模不断扩大,但关键环节有所缺失或较为薄弱。围绕新一代信息

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支持开展应用基础研

究项目;支持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强化与高新园区

产业联合创新力度,加快高新园区建设若干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研

究制定智能制造、氢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措施。

一是前瞻布局先导产业。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研究出台苏

州市先导产业空间布局指导意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

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出台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引

导支持全市每个板块培育形成 1~2 个先导产业。重点支持苏州工业

园区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昆山市半导体和光电产业,苏州高新

区医疗器械产业、相城区大数据和智能机器人产业等先导产业创新集

聚区建设。不断加大原创性技术供给,努力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

产业培育的创新源头瓶颈。二是狠抓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在苏高

校、科研院所各类高端人才实施原始创新能力跃升计划,在材料科学、

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取得应用基础研究有所突破。深化苏州清

华大学创新专项行动计划,瞄准前沿发展为苏州市引入更多的原创技

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

加强先导产业技术创新,获取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三是完善先导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在

产业政策上,借鉴深圳市出台未来产业发展政策做法,研究实施先导

产业发展一揽子政策;在推进手段上,编制先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

划。《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把“发展壮大先导产业,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为重点任务之一,建议编制出台子计划,明确

今后三年的年度计划、形象进度和重点项目。

Page 49: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49

第四节 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合作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开放合作是构建“一带一路”

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苏州因改革而腾飞、因开放而奋起,取得了

一定成效。但近年来,苏州在国际化、融入全球创新系统、参与“一

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等方面发展滞后,创新型

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快,与北上广深等先

进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苏州应该把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开放作为苏州

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鲜明特色,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快构建具

有更强竞争力的体制机制,加速集聚全球人才、研发、资金等各类创

新要素,着力提升创新国际化水平。

一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

参与六大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在东西互济、陆海统筹的全面开放格局

中,促进产业进步与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地区)间的科技合作。二是着力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积极鼓励跨国

公司在苏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推动落户本市的跨国制造企业将

其共享服务中心等高附加值环节向苏州集聚。鼓励企业通过“走出去”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其它创新资源。加快中国科协(苏州)离岸创新

创业基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海外离岸孵化基地。三是积极参与上海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抢抓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

心机遇,主动作为,力争在联合科研、合作创新、建设统一技术交易

市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共用、引进创新载体等方面取得突破,

成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协同创新区。四是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作

用。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省级

以上开发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常态化开展高新区科技创新指

标统计监测和通报,促进各高新园区主动对标找差,争先进位。争取

汾湖高新区进入国家级行列,推进太仓、张家港、相城等申报国家级

高新区。五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

Page 50: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50

略,制定实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重点对技术改造、

科技创新、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和产业化等项目予以支持。

第五节 进一步健全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是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一

系列要素的有机组合,主要包括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等核心要素,创新

生态系统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苏州的创新生态

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效,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核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创新开放型城市,致

力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性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

和国内深圳等地区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包括核心技术、企业创新、

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等方面。苏州应集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全

面完善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的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

一是加快科技人才集聚。积极落实“人才新政”,继续推进人才引

育“七大工程”,加快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实施顶尖人才“引领工程”,

瞄准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突破性技术的顶尖人才团队,探索一事一

议、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模式,加大高端智力资源和高水平项目的引进

力度。二是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出台促进苏州创投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工程,深化省市县联动机制,扩展科技

金融风险补偿范围和加大奖励补贴力度,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

扩大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规模,市县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与各区域共

同设立行业性、梯次性天使投资基金。优化科技服务体系。着力完善

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和苏州自主创新广场服务功能,加快启动建设

“运河湾”科创中心。三是加快建设科技服务集聚区,支持各市(区)

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品牌。四是促进知识

Page 51: 苏州市 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kjj.suzhou.gov.cn/szdoc/szkj/uploadfile/alkfxgqzkw1.pdf · 科技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两者有机融合将对经济

51

产权创造运用。大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登峰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高新

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清零行动,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

业,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知识产权支撑

科技创新的良好营商环境。五是切实保障外资研发机构国民待遇。我

市各类鼓励研发和科技创新、促进金融与科技对接等扶持政策,除特

定条款外,全面适用于外资企业(项目)。支持各类外资研发机构参

与国家、部委、省及地方的科研、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政府科技

计划项目,与内资主体同等享受配套资金扶持和规定的税费减免政策。

附件:

1、苏州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进展情况表

2、苏州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进展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