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80
聖方濟故事 聖方濟故事 聖方濟故事 聖方濟故事 小兄弟 小兄弟 小兄弟 小兄弟胡健挺編著 胡健挺編著 胡健挺編著 胡健挺編著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Sep-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聖方濟故事聖方濟故事聖方濟故事聖方濟故事

小兄弟小兄弟小兄弟小兄弟胡健挺編著胡健挺編著胡健挺編著胡健挺編著

Page 2: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

序序序序

1209 年 4 月 16 日,教宗依諾森三世,用口頭方式,批准了亞西西的方濟

和他十一位同伴的《生活計劃》,使方濟小兄弟會及方濟運動,在天主及教

會的眷顧下,茁壯發展。

2009 年,是原始會規被批准的 800 週年紀念。在 800 年的歷史洪流中,

小兄弟們經歷到自己的盛衰,及忠於教會服務的成敗。聖方濟曾在西耶納留

下的三點遺願,就是:手足友愛、恪遵貧窮及忠於教會。如果這是衡量的尺

度,小兄弟不免要多做反省及革新生活。

好友甄偉英先生教導我重視及愛護歷史,本來我們計劃有一天要共同以中

文撰寫方濟會的歷史。可惜他在 2004 年英年早逝,我又未經歷史學科的薰陶,

計劃於是被迫擱淺。

今逢修會創立 800 週年,終於提起勇氣,完成了這簡樸的歷史,以作自己

和修會兄弟反省及改善生活之用,亦藉以告好友在天之靈。祝願一切閱讀本

歷史的讀者,受到聖方濟的感召,學習如何追隨主的足印,走向至高的天主

聖三。

方濟小兄弟會胡健挺 謹識

2009 年 4 月 16 日

Page 3: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

目錄目錄目錄目錄

章節章節章節章節 內容內容內容內容 頁數頁數頁數頁數

序 2

第一章 歐洲義大利翁布里亞的亞西西 6

第一節 歐洲義大利 6

第二節 亞西西城 8

第三節 亞西西與佩魯賈 9

第四節 亞西西城的社會環境 10

第二章 在起初( 1209-1226) 12

第三章 從 聖 方 濟 ( 1226 ) 至 耶 西 的 柯 申

( 1244-1247)

14

第一節 帕倫底的若望 14

第二節 科托納的厄里亞 15

第三節 法維衫的希莫及耶西的柯申 15

第四章 帕 爾 瑪 的 若 望 ( 1247-1257 ) 和 文 德

( 1257-1274)

18

第一節 帕爾瑪的若望 18

第二節 文德 20

第五章 由熱羅尼莫( 1274-1279)至阿瓜士巴他

的瑪竇( 1287-1289)

23

第一節 阿斯科利的熱羅尼莫 23

第二節 聖若望的般拿加西亞 24

第三節 普拉托的阿洛托及阿瓜士巴他的瑪竇 26

第六章 「神修派」與「團體派」( 1287-1312) 27

第一節 「熱誠派(Zelanti)」 27

第二節 敖非達的岡勒 27

第三節 安哲祿克蘭諾 28

第四節 狄尼的曉夫及奧利維的伯多祿 29

第五節 卡沙里的烏柏天諾 29

第六節 葛地霍爾的雷門及木耳羅谷的若望 30

Page 4: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

第七章 14 世紀歐洲的危難 33

第一節 亞味農教宗時期 33

第二節 大飢荒、黑死病及百年戰爭 33

第八章 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時期( 1316-1334) 35

第一節 亞味農教宗對修會貧窮的新看法 35

第二節 切西拿的彌額爾的反彈 37

第九章 歐當尼斯的朱羅特( 1329-42)至朱方尼

的良納多( 1373-78)

39

第一節 歐當尼斯的朱羅特至亞桂亭的威廉 39

第二節 布歇爾的若望至朱方尼的良納多 40

第十章 西方大裂教時期( 1378-1417) 42

第一節 總會長與教宗 42

第二節 一而二、再而三 43

第三節 三合一的康斯坦茨大公會議 44

第十一章 住院派與守規派( 1328-1417) 46

第一節 住院派與守規派 46

第二節 瓦里的若望 46

第三節 斯珀雷托的詹替賴 47

第四節 佛里紐亭斯的保祿 47

第五節 西班牙及法國的改革 48

第十二章 西方大裂教時期結束( 1417)至歐日要

四世( 1431-1447)

50

第一節 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決定 50

第二節 「Constitutione Martinianae」 50

第三節 《Ut Sacra Ordinis Minorum Religio》諭

51

第十三章 尼各老五世( 1447-55)至修會的一分為

二( 1517)

54

第一節 托斯卡尼基督多福的安哲祿 54

第二節 「Bulla Concordia」及「Statuta Sixtina)」 54

第三節 阿梅利亞德芬尼的艾智德及卡瓦路樸卡

池的斐理伯

56

第四節 《 Ite vos in vineam meam》諭令 58

Page 5: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

第十四章 風雲變色( 1500-1550) 60

第一節 文藝復興 60

第二節 宗教改革 60

第三節 馬丁路德 61

第十五章 天主教會的振興( 1500-1600) 63

第一節 新興團體 63

第二節 特倫多大公會議( 1545-1563) 64

第三節 大公會議決定的執行 64

第十六章 改革與分裂( 1517-1619) 66

第一節 薪火相傳 66

第二節 「跣足派」 67

第三節 「改革派」 68

第四節 「沉思派」 68

第五節 「嘉布遣派」 68

第十七章 歷史舞台(十八及十九世紀) 70

第一節 啟蒙運動 70

第二節 法國大革命( 1789-1799) 71

第三節 義大利統一( 1860-1870) 73

第四節 「羅馬問題」 74

第五節 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 1869-1870) 74

第十八章 「守規小兄弟會」的統一 76

第一節 波多格魯亞羅的伯爾納定( 1869-1889) 76

第二節 帕爾瑪的盧基( 1889-1897) 76

第三節 後遺症及解決 77

跋 79

主要參考資料 80

Page 6: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歐洲義大利歐洲義大利歐洲義大利歐洲義大利翁布里亞的亞西西翁布里亞的亞西西翁布里亞的亞西西翁布里亞的亞西西 1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歐洲歐洲歐洲歐洲義大利義大利義大利義大利

公元前 753 年,傳統記載羅馬城建立的日子。公元前 509 至 31 年間,

是羅馬共和(Roman Republic)時期;公元前 27 年至公元後 312 年,是羅馬

帝國(Roman Empire) 時期。公元 312 年,教會與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

(Constantine)結盟。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東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及拜占廷(Byzantine)帝國;東羅馬帝國國祚逾千年,直至 1453 年,才為土

耳其人所滅亡。 476 年,西羅馬帝國覆亡及新民族侵入。義大利為東哥特人

(Ostrogoths)所侵佔,建立東哥特王國。主教在義大利半島,代理名存實亡

的帝國行政工作;而城巿則仗賴主教的領導,得以繼續發展。

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Justinian I, 527-565)在 553 年打敗東哥

特人,統一帝國;並以拉文納(Ravenna)及艾米利亞(Rimini)為西部總督

管轄地(Exarchate),開始短暫的拜占廷全面管治時期。572 至 774 年間,倫

巴人(Lombards)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及翁布里亞(Umbria)。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為首都,並開始長達兩個

世紀的管治。倫巴人的入侵,受到羅馬教廷、特別教宗額我略一世(Gregory I,

590-604)的劇烈抵抗。東部、中部與南部一大片領土,仍然掌握在拜占廷帝

國手中。義大利遂一分為三:北部為倫巴帝國、中部為教宗及「教廷國(Papal

States)」;而南部為拜占廷帝國領土;引證了「地理上的名詞表達( A

Geographical Expression)」一詞之意。

教會與法蘭克人丕平(Pepin the Short)結盟,於 751 年聖波尼法(Boniface)

為丕平加冕為王;開展卡洛淋王朝(Carolingian Dynasty)。 756 年,由「丕

平的餽贈(Donation of Pepin)」,奠定「教廷國」的法理及實則依據。 774

年,查理曼(Charlemagne)打敗倫巴人;北部倫巴第(Lombardy)遂併入卡

洛淋帝國版圖之中,開始了另外兩個世紀的法蘭克人管治時期。

827 至 878 年間,薩拉遜人(Saracens)入侵西西里,並於 846 年侵襲羅

馬。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Naples)等城市;由於靠近海岸商業發展,成為首

批走向「獨立城邦( Independent City-States)」發展的城市。地方自治為義大

利重要的政治特色;亦為日後自治城邦發展的目標指向。 843 年凡爾登條約

(Treaty of Verdun)中,將義大利和阿爾卑斯山,從地中海到北海的一條狹

長地帶,劃分出來;併入羅塞帝國(Kingdom of Lothair)版圖之中。鄂圖一

1 本章資料摘錄自甄偉英( 1960-2004)先生之筆記遺作。

Page 7: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

世(Otto the Great, 912-973)於 962 年加冕為「日耳曼神聖羅馬皇帝(Holy

Roman Emperor)」。義大利北部為「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為

昔日倫巴人的勢力範圍,現被吞併入神聖羅馬帝國遼闊的版圖之中。鄂圖一

世的撒克遜王朝(Saxon / Ottonian Dynasty)只維持了四代,至西元 1024 年

結束(Henry II, 1002-1024)。由於繼承權的爭議,義大利北部處於政治崩亂

及權力紛亂的真空狀態中;有利自治城邦的興起。 1080 年,比薩市( Pisa)

成為最早期的自治城邦(Commune)。

1029 至 1220 年間,諾曼人(Normans)進侵南部西西里,又開始了另外

兩世紀的諾曼人統治時期;直至 1220 年,再由霍恩史多芬王朝(Hohenstaufen

Dynasty)的腓烈特二世( Frederick II, 1212-1250)繼承神聖羅馬皇帝及西西

里王位。 1153 年,腓烈特一世( Frederick I Barbarossa, 1152-1190)與教宗歐

日 要 三 世 ( Eugenius III, 1145-1153) 簽 訂 「 康 斯 坦 茨 條 約 ( Treaty of

Constance)」。 1160 年,腓烈特一世與教廷闗係破裂,揮軍進迫羅馬城及教

廷領地。在王權與教權鬥爭的情況下,義大利分裂為「基爾普派(Guelphs)」、

即支持教宗及教廷的權力,與及「吉伯林派(Ghibellines)」、即擁護神聖羅

馬皇帝及王權管治;兩者形成為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及長期鬥爭。1162 至 1184

年間,義大利中北部的城邦,紛紛走向自治和獨立。1198 年,亞西西(Assisi)

城宣佈為「自治城邦」。

紅鬍子腓烈特一世即位後,即全面推展其進侵義大利半島的計劃;並先

後在 1158 年及 1166 年,兩度進攻義大利。他對義大利,有三方面意圖。首

先,對於已習慣於皇權式君權的北部自治國家(即各自治城邦),必須設法

迫使其屈服。它們已有選舉行政長官、徵收專利稅及其他稅項、行使和平和

戰爭等自治權利,均不利於帝國的一統。其次,在南方建立獨立王國的諾曼

人(Normans),必須加以清除消滅。最後,必須對教廷國實施皇權管治,這

不僅涉及教會的行政及羅馬城的控制權;同時,也涉及王權與教權衝突的其

中兩個要點,即「賣買聖職(Simony)」及「世俗授職(Lay Investiture)」

的爭論。

因此,北部的倫巴城邦深感威脅,故於西元 1167 年,成立「倫巴聯盟

(Lombard League)」,作出對抗。聯盟得到教宗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

1159-1181)的支持;並於 1176 年,在萊尼亞諾 (Legnano),大敗腓烈特的軍

隊,遏止了他的領土擴張。 1183 年,腓烈特與「倫巴聯盟」簽定「康斯坦茨

和約(Peace of Constance)」,承認義大利城邦的自由獨立。其後,倫巴聯

盟遂分裂成不同敵對派系,合作終告瓦解。西元 1226 年,神聖羅馬皇帝腓烈

特二世( Frederick II, 1212-1250)在位期間,聯盟再次組成,並在 1237 年,

於高特路華(Cortenuova)大敗腓烈特二世。

Page 8: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8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亞西西城亞西西城亞西西城亞西西城

亞西西城在義大利中部翁布里亞(Umbria),蘇巴修山(Mount Subasio)

西面的一座山城,高海拔 1345 呎(約 424 米)。

亞西西城最湮遠的歷史背景,最遠要追溯至「青銅時代」的早期,約公

元前 1900 至 1800 年之間。早期人類生活的遺蹟及活動的遺物,已在亞西西

城出土;並在佩魯賈的「考古博物館 (Muses Archeologics of Perugia)」中展

出。在出土的文物當中有來自公元前五世紀供祭祀的青銅器,足以證明蘇巴

修山是古代一個宗教祭祀的場地。然而,亞西西城作為市鎮及長期聚居之地,

應不早於希臘文化時期(公元前 300 年至公元後 300 年)。由翁布里亞人所

聚居的亞西西城,其名字最早出現於希臘作家托密勤(Ptolemy)及博高比亞

(Procopius)的著作中。

公元前 89 年,亞西西城與翁布里亞的其他市鎮,一併成為羅馬聯邦的「行

政地區(Municipium Romanum)」,並取名為亞西安(Asisum)。自此,

亞西西城便開始發展;包括城牆的修築、城巿的興建、山坡的鞏固及地基的

加強等。其中最顯著的工程,是城牆的修建;整項工程估計在公元前第二世

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期間(公元前 200 至 50 年間)完成,約在「翁布里亞

時期」至「行政地區時期」之間峻工。早期的城繬約有 2500 公尺長,而圍繞

的區域約為六十萬平方公尺;並設有城門,可供應進出。其他羅馬時期的建

築,早已蕩然無存。昔日的「米內威智慧女神殿(Temple Minerva)」、即今

日「米內威聖母殿(Santa Maria above Minerva)」及「廣場( Forum)」,

位於今日的「聖路斐諾廣場(Piazza San Rufino)」及「新廣場(Piazza Nuova)」

之間的地方。此外,更有賽馬車競技場及半圓形劇場的遺址。從考古出土的

公共建築物及私人屋宇裝飾看來,亞西西在羅馬「行政地區」時期,經濟、

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都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著名的羅馬拉丁詩人

博柏提斯(Sextus Propertius),就是來自亞西西城。

按照傳統記載,由西元第三世紀開始,亞西西城已開始由一個異教城鎮,

轉變為一個基督宗教城鎮。亞西西城的首任主教聖路斐諾,在公元 238 年於

恰裘(Chiascio)河殉道淹死,是這個改變的轉捩點。

西羅馬帝國於 476 年覆亡以後,亞西西城也受到哥特人(Goths)的閃襲。

不久,又旋即落入拜占廷帝國的控制之中。西元 568 年,亞西西城又再受到

倫巴人(Lombards)的進襲,而成為斯波來托公爵(The Duchy of Spoleto)

領地的一部份。第八至第九世紀期間,查理曼大帝的軍隊,曾佔領亞西西城,

並摧毁了外圍的城牆;其後再重新修建。中古前期,對亞西西城的歷史文獻

記載非常有限;因此,巿鎮的演變已不可稽考。然而,大多數的史學家都同

Page 9: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9

意,中古前期亞西西城經歷了一段頗長的衰退時間,直至十一世紀末期為止。

由於聖本篤修院的發展,亞西西城附近亦建立了數個修院的發展中心;

其中以蘇巴修山的聖本篤修院,最為著名。十一世紀歷史文獻清楚記載,不

同的宗教團體,分別在巿中心及近郊地方,建立了許多宗教性建築物及修院。

亞西西城的胡高尼(Ugone)主教,修建了源自第七世紀的聖路斐諾聖堂;新

修建的聖堂更成為亞西西城的主教座堂。此外,自第十一世紀開始,亞西西

城經歷了迅速的經濟及人口增長。同時,也激發了政治及領土上的衝突;特

別是與佩魯賈(Perugia)市的戰爭與衝突,最為熾熱和漫長。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亞西西與佩魯賈亞西西與佩魯賈亞西西與佩魯賈亞西西與佩魯賈

自西元 1162 年至 1184 年期間,由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能力衰弱,而

且位置偏遠;義大利中部的城邦都紛紛走向自治、獨立;義大利人稱之為「自

治城邦」。而在自治城邦的現實觀照下,亞西西城是傾向於「皇權( Imperial)」

的。考其主要原因,並非在於宗教及政治上的因素,而是在於傳統宿敵佩魯

賈,是屬於「教權( Papal)」的一方。雖然亞西西與佩魯賈在地理上非常接

近,但由於長期在歷史及世俗權力上的爭持,加上受到台伯河的(Tiber River

或 River Tevere)的天然劃分,形成了兩個水火不相容的政治、領土及文化背

景。

在羅馬帝國時期,台伯河將托斯卡納(Tuscany)及翁布里亞相分,成為

兩個不同的行政單位。同樣,在中古時代,台伯河也將義大利半島的拜占廷

領地(包括佩魯賈),與倫巴人領地(包括亞西西)相分。職是之故,數個

世紀以來,亞西西與佩魯賈,雖鄰近相靠,但卻成為兩個截然不同文化體係,

彼此互相衝突,干戈不息。此外,領土上的爭奪,也成了兩個城邦衝突的焦

點;與及彼此仇恨的根源。遠在十一世紀早期 (或許是更前一段的時間 ),佩魯

賈以武力,佔據了亞西西鄰近台伯河稱之為「鄉下地(Campagna)」的一段

領土(位於 Ospedalicchio 及 Collestrada 之間)。而亞西西人郤不時夢想,武

力將之奪回。這也是 1202 年,年僅二十歲的方濟,參與了對抗佩魯賈的哥里

察德之戰(Battle of Collestrada)的原因。前後數個世紀之間,皇帝和教宗的

外交使節,為了贏取亞西西人的支持,都曾先後許下諾言,協助他們奪回領

土。這樣一來,又加深了政治及宗教上的複雜性。

話雖如此,儘管長期以來表示對皇權的效忠,但亞西西城的人民,在 1162

至 1184 年間,並不特別擁護神聖羅馬皇帝。皇帝的支持者,一般為大小的貴

族領主;他們在鄉郊設有城堡,而在城巿裡,有堅固的住所。他們控制了主

要商業通道,徵收過路費用及物品關稅。因此,平民百姓開始反抗,並拒絕

履行封建的服役。此外,百姓更開始荒廢耕地,逃往城巿尋求避難所;因而

Page 10: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0

增加了城巿的人口,並助長了技工公會及同業商會的發展。相對於諸侯領主

而言,他們只得仗賴皇帝的權威,用來恢復封建權力。這樣一來,在城巿的

中間,又開始了貴族與平民百姓的衝突。這情況以 1164-1174 年間尤甚。以一

個傾向於「皇權」為效忠對象的城巿來說,亞西西可算是一個「叛逆的城巿」。

封建制度的瓦解,有著許多複雜的因素。在義大利半島,封建制度的維

持,主要仗賴王權及軍隊的支持。神聖羅馬帝國佔有意大利半島的中北部,

但長期以來,都受到教廷及自治城邦的挑戰。 1176 年,紅鬍子腓烈特一世被

「倫巴聯盟」打敗後,神聖羅馬帝國對義大利半島的控制權,則如江河日下,

無復舊觀。1183 年 6 月 25 日,腓烈特與義大利城邦訂定「康斯坦茨和約」,

實際上是一種一致性的妥協。按和約訂定,自治城邦需要納入帝王的封土采

邑,但卻擁有自治的自由;只需承認和接受所有的權威,皆來自帝王。另一

方面,帝王則藉着「代理人或使者( nuncio)」 , 一位住在城裡或是主教府的

帝王代表,為自己保留訴諸權利的機會。所有自治城邦的巿民,都有責任每

隔十年,要宣發忠誠的誓願;甚至城邦的「理民官或領事(Consuls)」也要

作出這種宣誓。事實上,「理民官」所代表的,是典型的自治區行政組織,

差不多是完全自由的。在他們的領導及管理下,城邦最終都會走向獨立和自

主的方向。城邦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全力爭取本來屬於帝王統治權的殘餘部

份,這意味著必須要攻擊和破壞那些仍然效忠於帝王的諸侯和城堡。自治城

邦的興起,直接促使義大利封建制度的崩潰。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節節節節::::亞西西城的社會環境亞西西城的社會環境亞西西城的社會環境亞西西城的社會環境

第十二及十三世紀的二百年間,是中古時代歐洲社會經濟轉變最急遽的

時期。聖方濟最初的出生時期,以至於他的孩提時代,義大利的社會階級,

因為社會經濟轉變,也有着深遠的變遷;而亞西西城也處於這種變化之中。

在中古全盛時期(High Middle Ages)的幾個世紀裡,由於封建制度的區分,

社會上的「貴族階層( nobili)」與「平民階級( plebei)」,有非常明顯的

分野。隨着經濟的進步,社會上又產生了「中產階級( borghesia)」,一個

在「出生」以外的身份區分,有着多種重疊而變化急速的階級範疇。亞西西

城如同其他義大利的城邦一樣,最顯見的是「顯貴人( boni homines 或

mairoes)」與「小巿民( homines populi 或 minores)」之間的區別。「顯貴

人」主要是傳統貴族階級與及城巿中新興的「紳士(maggiori)」。紳士是較

為次等的領主(他們生活在城巿中,但在鄉郊仍舊擁有城堡)、公證人

( notaries)、法官及富商等。當然,出生的「身份」是一項重要的區分。因

此,傳統的貴族,主要都包含在「顯貴人」的行列。然而,這個團體也是常

作變動的,每每依據權力、經濟力量、世襲財產的改變,而與以重新分類。

在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的衝突和鬥爭中,常有階級性的「集體行動」出現。

「顯貴人」會聯合反對「小巿民」,而反之亦然。直至 1198 年為止,亞西西

Page 11: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1

城的自由城巿人們與帝王力量悍衞者之間,常有明顯的分野和鬥爭。

在意大利的城邦裡,商人勢力已逐漸抬頭,並形成一股新興力量。他們

依恃着金錢的力量,成為社會上最具影響力的一群。商人們自成一格,但又

各具特性;且能振動社會的發展趨勢。他們在買賣方面極為積極,也是善於

嫉妒、貪慕虛榮而又愛好派系黨爭的一群。其重要性日漸提升,足以與封建

制度下的諸侯領主,共同相爭;成為此消彼長的兩個鬥爭力量。與此同時,

二者亦因自恃的驕傲,而各自傷害。諸候領主們因着商人階級的財富,而感

到嫉妒;而富商巨賈,則心儀於領主們的社會地位、榮譽、武力及騎士身份,

而盡力與之爭勝。囤積財富儼然成為商人的熱忱所在及新的事奉偶像;這就

是聖方濟出生時的社會經濟環境。他的父親伯爾納當尼的伯多祿( Pietro di

Bernadone),就是亞西西城中最為富有的商人之一。史家科丁尼(Arnaldo

Fortini)曾指出﹕『商人們最感興趣的,是對那些最接近商貿路線,又經常攻

擊商隊,並強徵課稅、要求過路稅的諸侯領主們,發動戰爭。 2』

此外,在 1174 至 1210 年間,亞西西城的封建制度,發生了決定性的崩

潰。 1174 年,在基斯坦的鎮壓行動中,亞西西的城牆為皇帝軍隊所破壞。三

年後( 1177 年),神聖羅馬皇帝及大臣們,在「盧卡堡壘(La Rocca Maggiore)」

復職,並委派康耐(Conrad of Urslingen),駐守於「盧卡堡壘」,擁有亞西

西城的管治權力。

2 《Nuova Vita di San Francesco》 ,1959, Vol. I. P.129。

Page 12: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2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章章章章::::在起初在起初在起初在起初((((1209-1226))))

1182 年,方濟( Francis of Assisi)生於亞西西,其母比莎(Pisa)在他

洗禮時為他取名若翰。當地缺席的父親從法國營商回來後,改他的名字為方

濟,意即法國的。他皈依時期展開的時間,約在 1205 年;與痲瘋病人的相遇

及在聖達勉(San Damiano)堂苦像前禱告的經驗,徹底改變了他。 1208 年,

五谷的伯爾納德(Bernard of Quintavalle)、卡坦尼的伯多祿(Peter Catani)、

及亞西西的紀律(或艾智德 Giles of Assisi)在寶尊地參與方濟的行列,再陸

續有人加入,連方濟在內,成為十二人的團體。

方濟與兄弟們在 1209 年前赴羅馬,向教宗呈遞他們的《Vita propositum

(生活計劃)》,依諾森三世以口頭批准了這種福音的生活方式。他們輾轉

停留在奧特(Orte),然後在曲河(Rivotorto),最後遷移到寶尊地(Portiuncula)

定居。

佳蘭 /嘉勒(Clare of Assisi)在 1212 年的聖枝主日離家出走,到寶尊地

參加方濟及兄弟們。方濟把她送往聖保祿(San Paolo at Bastia Umbra)的本

篤會女修院,後再遷往班佐聖安哲祿(Sant’Angelo di Panzo)的本篤會女修

院;她的妹妹即依搦斯(Agnes of Assisi)也來加入。方濟最後把佳蘭及依搦

斯安置在聖達勉堂,「聖達勉堂貧窮女士」於是誕生。

教宗依諾森三世,在 1215 年召開第四屆拉特朗大公會議;方濟在那裡與

道明(Dominic Guzman)相遇。 1216 年,依諾森三世死於佩魯賈,由何諾略

三世繼位。 1217 年在寶尊地舉行聖神降臨節大會,決定派兄弟前往德國、突

尼西亞、及敘利亞傳教。而在 1219 年的寶尊地聖神降臨節大會中,決定派兄

弟往德國、法國、匈牙利、西班牙及摩洛哥傳教。同年夏天,方濟前往東方,

到 了 埃 及 的 達 米 埃 塔 ( Damietta ) , 並 與 回 教 蘇 丹 卡 邁 爾 ( Sultan

Malik-al-Kamil)會晤。

在阿卡(Acre)暫留及拜訪聖地後,方濟帶領卡坦尼的伯多祿、厄里亞、

及施派爾的凱撒(Caesar of Speyer)返回義大利。方濟向教宗請求,欽命胡

格林(Ugolino of Segni)樞機為修會的樞機保護者。在 1220 年,方濟辭退了

修會的行政職務,由卡坦尼的伯多祿兄弟擔任代理人。但是伯多祿在 1221 年

因病逝世,厄里亞兄弟在聖神降臨節大會中就接任為代理人。

在 1221 年寶尊地舉行的聖神降臨節大會,通過了《會規一》。又派遣施

派爾的凱撒,領導兄弟們前往德國進行新一輪的傳教工作;薛拉諾的多默

(Thomas of Celano)與治安諾的佐敦( Jordan of Giano)隨行。同年,何諾

略三世以《Memoriale Propositi(計劃的紀念)》諭令,批准「補贖修會」的

Page 13: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3

成立,那是方濟所創的以信友為主的第三會。 1223 年,方濟前往哥倫布泉

( Fonte Colombo),撰寫《會規二》;其後在寶尊地的聖神降臨節大會得到

通過。 11 月 29 日,何諾略三世以《Solet annuere(素來首肯)》諭令,批准

了《會規二》。那年的 12 月,在格朝奧(Greccio)慶祝聖誕。

1224 年的寶尊地聖神降臨節大會,派遣兄弟往英國傳教。在 9 月 14 日光

榮十字聖架慶日,方濟在拉威納山(La Verna)上接受聖傷痕( st igmata)。

1226 年,方濟回到亞西西,先寄居在主教官邸;後返回寶尊地,途中降福亞

西西。在寶尊地,他口述了《遺囑》。

Page 14: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4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章章章::::從聖方濟從聖方濟從聖方濟從聖方濟((((1226))))

至至至至耶西的柯申耶西的柯申耶西的柯申耶西的柯申((((1244-1247))))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帕倫底的若望帕倫底的若望帕倫底的若望帕倫底的若望

亞西西的方濟於 1226 年 10 月 3 日在寶尊地踰越歸主,在翌日人把他的

遺體護送回亞西西城牆之內,暫安葬於聖佐治( San Giorgio)堂。他的代理

人科托納的厄里亞(Elias Bombarrone of Cortona)兄弟發出信函,宣佈方濟

的死訊 3。

在 1227 年寶尊地的聖神降臨節大會中,卻選出了西班牙的省會長帕倫底

的若望(Giovanni Parenti)為第二任的總會長。同一年的 3 月 18 日,何諾略

三世逝世,翌日由胡格林樞機繼位為額我略九世。額我略九世在 4 月 29 日以

《Recolentes qualiter(如何回憶)》諭令,宣佈為方濟建立大殿,作為永久

的安息之所;厄里亞兄弟被委派負責建築工程。

在 1228 年 7 月 16 日,額我略九世在亞西西慶祝方濟列入聖品;又於 7

月 19 日頒發《Mira circa nos(驚訝環繞)》諭令,宣佈方濟為聖者。他為新

大殿奠下基石,列為教宗的產業;並指派薛拉諾的多默去撰寫官方的聖方濟

生平。1229 年 2 月,多默呈上他完成的作品,額我略九世批准了《聖方濟傳》。

1230 年大殿的底層已經就緒,在 5 月 25 日,厄里亞兄弟把方濟的遺骸,由聖

佐治堂遷葬至新大殿的底層,經過巧妙的安排,安葬在底層正祭台下的一個

秘密地方 4。額我略九世以《 Is qui ecclesiam(因為這聖堂)》諭令宣佈,新

建的大殿是小兄弟會的「 caput et mater(首堂及母親)」。大殿上層於 1236

年已竣工,並附有兄弟們的龐大住屋,稱為神聖會院(Sacro convento)。在

1253 年,教宗依諾森四世到訪亞西西,要求把大殿裝備得更輝煌。

1230 年在寶尊地舉行聖神降臨節大會,兄弟們再選出帕倫底的若望

(Giovanni Parenti)為總會長,令厄里亞兄弟好夢成空。大會決議派遣使團 5,

請求教宗額我略九世澄清關於《會規》及《遺囑》的一些問題。 9 月 28 日,

額我略九世頒發《Quo elongati(離開愈遠)》諭令,對《會規二》及《遺囑》 3 《厄里亞信函》,學者們主張是 1253 年以後的作品。 4 箇中原因不明,但此行動引起很多揣測。一直到 1818 年 12 月 12 日,經過 52 日的仔細搜索以後,終於發現原來的棺木及聖方濟的遺體。 5 其成員包括了總會長,安多尼(Anthony of Padua),後來成為總會長的希謨(Haymo

of Faversham),日後成為倫巴第省會長及米蘭總主教的良(Leo of Milan),作為方濟同伴的摩德拿的謝拉特(Gerard of Modena),魯先勞的謝拉特(Gerard Ruscinol),和布雷西亞的伯多祿( Peter of Brescia)。

Page 15: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5

作出詮釋。教宗指出:兄弟們無須受《遺囑》的約束;除了在《會規》裡清

楚包含者外,沒有約束要遵守其他的福音勸諭;可以用「 nuntius(代理人)」

或「屬神朋友」提供必需物品;個人或團體皆不得擁有財產 6。這樣的判決,

令兄弟們更迷惑,因為方濟的福音理想受到削減,他《遺囑》甚至他個人的

價值,都受到挑戰。這個諭令,已為修會未來的分裂鋪了路。安多尼兄弟於

1231 年在帕都亞( Padova)逝世,翌年,教宗額我略九世就把他列入聖者名

冊。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科托納的厄里亞科托納的厄里亞科托納的厄里亞科托納的厄里亞

1232 年在維雅堤(Rieti)舉行聖神降臨節大會,厄里亞兄弟當選為第三

任總會長。厄里亞是位非聖職兄弟,但有行政才能,而且野心相當大,願意

把小兄弟會變得像其他古老修會那麼有勢力。他願意把修會劃分成 72 個會

省,但不知有多大成效;他在 1239 年下台時,共有 32 個會省。他採取中央

集權制,任內從未召開總會議,努力削減省會長的權力,盡量委派非聖職兄

弟擔任負責人的職務,以鞏固個人權力。在他任內,也興建不少宏偉的聖堂

及大型的會院。兄弟們居住的地方,亦區分為「 loca conventualia(會院地方)」

及「 loca non conventualia(非會院地方)」,因而逐漸產生「團體派( community)」

與「熱誠派( zelanti)」;前者居住在城市中的大型會院,而後者多停留在城

外山上的隱修地。隨著時間的發展及不滿的增加,「熱誠派」的兄弟後來演

變成為「神修派( spirituals)」。

兄弟們對厄里亞的獨裁寡頭管治方式非常反感,以英國兄弟法維衫的希

莫(Haymo of Faversham)為首的代表團 7,在 1238 年向額我略九世反映問題

及提出控訴。額我略九世要求厄里亞召開大會,大會於 1239 年在羅馬召開,

在會中厄里亞兄弟被撤職。厄里亞後來離開亞西西,往阿雷佐(Arezzo)投奔

德國皇帝腓德力二世( Frederick II)。由於後者已被額我略九世開除教籍,

厄里亞亦遭受同樣的命運。他在 1253 年於科托納逝世,可幸在死前與教會及

修會重修舊好,被埋葬於科托納的聖方濟堂內。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法維衫的希莫及耶西的柯申法維衫的希莫及耶西的柯申法維衫的希莫及耶西的柯申法維衫的希莫及耶西的柯申

1239 年的大會選出比薩的亞爾伯(Albert of Pisa)為第四任總會長,可

惜他在 1240 年就逝世。1240 年在羅馬舉行的大會中,法維衫的希莫當選為第

6 見額我略九世,《離開愈遠》。 7 包括了從德國來的佐敦( Jordan of Giano)及從法國來的理察(Richard Rufus)。在巴黎大學教授神學的亞歷山大( Alexander of Hales)及若望( Jean de la

Rochelle),亦在反對者之列,但不在代表團名單內。

Page 16: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6

五任總會長。從 1225 年起,希莫已在巴黎及其他地方教學,所以他努力促進

兄弟們的神學訓練。由於他本身也是位出名的宣講者,加強宣講聖言的培育。

他在 1243 年博洛尼亞(Bolognia)總會議中,決定要兄弟們在舉行禮儀祈禱

時有所規範。他發布了一部新的《禮儀規範書(Ordinal)》,在神聖日課及

感恩祭的禮規中,指定要完成的「行為」及要讀出來的「言辭」或經文;而

這些禮規和經本,要「按照神聖羅馬教會的規定」 8。他在感恩祭方面也做出

改革,方便兄弟們知所履行,他的作品名為《 Indutus planeta(穿戴祭披)》。

他的這些重點工作,再加上他不讓非聖職兄弟們擔當重要的行政角色,於是

啟動了小兄弟會的「聖職化運動」。

在 1242 年,巴黎會省邀請四位在巴黎大學教授神學的兄弟,對《會規》

作出解釋。四位分別是黑爾斯的亞歷山大(Alexander of Hales)、拉羅謝爾

的若望( Jean de la Rochelle)、巴斯替亞的羅伯(Robert of Bastia)、及里高

德的尤德斯(Eudes Rigaud 又名 Odo Rigaldis) 9,他們以額我略九世的《離

開愈遠》諭令及他在 1240 年和 1241 年發出的文件為基礎,去探究《會規》

內不清晰的問題,曾兩度提及太多的教宗特恩會影響純正恪遵《會規》。這

部作品,稱為《Expositio Quatuor Magistrorum super Regulam Fratrum Minorum

(四位大師對小兄弟會會規的注釋)》。

希莫在 1244 年去世,在熱那亞(Genoa)舉行的大會中,耶西的柯申

(Crescentius of Iesi)當選為第六任總會長。他在會上邀請那些曾與聖方濟一

起生活的兄弟們,把他們寫下的回憶呈送給他 10。按沙林賓尼(Salimbene degli

Adami)兄弟所載,柯申亦邀請薛拉諾的多默,為方濟寫一部新的傳記 11;多

默卻認為是大會給他的使命 12。柯申是一位著名的醫師及法律學者,當選前是

安科納瑪爾凱(Marches of Ancona)的省會長。瑪爾凱是「熱誠派」的大本

營,而柯申則傾向放寬,故在本會省不太受歡迎 13。在 1245 年 11 月 4 日,依

8 見「【卷一】聖人篇《禮儀經文》伴讀」。 9 《Catholic Encyclopedia》主張第四位是康沃爾的理察(Richard of Cornwall)。 10 按《二十四位總會長編年紀》記載:「在那大會中,同一的總會長要求所有的兄弟,要他們把凡是能真實地記憶起,有關真福方濟的生活、奇蹟及異事,都以書面送去給他。」但作者並未陳述這個要求的理由,而同期的史料亦未有類同的記錄,故原因成謎。 11 按沙林賓尼《編年紀》166 節的記載:「在主曆 1244 年,小兄弟會的總會長、英國人希莫逝世,獲選繼承他的是一位老人,來自安科納瑪爾凱( the March of

Ancona)的柯申。柯申命令那位曾撰寫第一本聖方濟傳的薛拉諾的多默兄弟,去撰寫另一部作品。因為發現了很多有關聖方濟的事蹟,從未被記載下來。於是薛拉諾的多默撰寫了一本十分美麗,關於聖方濟生平和奇蹟的書籍,並名之為《一個心靈欲望的紀念》。」 12 見《一個心靈欲望的紀念》序言, 1 節。多默自己描述說:「上次總會議的召開及你、最可敬的父親,揀選及責成我們這些無關重要的人,為了同代人的安慰及未來世代的記念,來記錄下我們光榮父親方濟的行實與言論。」 13 見《三友拾遺》伴讀。

Page 17: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7

諾森四世頒發《Ordinem vestrum(你們修會)》諭令;文憲是宗座對小兄弟

《會規》的第二份主要宣言;雖然自稱只是對額我略九世的《離開愈遠》作

出適度的澄清,其實在多個範疇上走得更深遠 14。在同一年,柏朗嘉賓的若望

(Giovanni di Pian del Carpine)兄弟,奉命首次出使蒙古帝國。

在 1246 年,良(Leo of Assisi)、安哲祿(Angelo Tancredi)、路斐諾(Rufino

of Assisi)三位兄弟 15,從格朝奧發信給柯申 16,向柯申總會長呈獻關於聖方濟

的文件資料 17。由於柯申未有按時間表召開總會議,兄弟們恐怕獨裁者再度出

現,於是教宗依諾森四世加以干預。在 1247 年,在里昂(Lyon)舉行總會議,

由柯申召開,在 7 月 13 日揭幕,但柯申並沒有出席 18。大會選出帕爾瑪的若

望(Giovanni Burall i da Parma)當第七任總會長,並通過了多默的《一個心

靈欲望的紀念》。柯申在 1252 至 1262 年間,當自己本城耶西的主教。

14 見依諾森四世,《你們修會》諭令。兄弟們現在獲得授權,可以設立一位代理人,不但為了急迫的必需,而且也為任何長上視為有用的物品,接受金錢救濟。如此等於是給長上全權,他們何時願意都可經由代理人得到金錢救濟。 15 《成德明鏡》85 節對他們三位也有仔細的描述:「良兄弟誠樸與純潔,他是一位極其純潔的聖者;安哲祿兄弟彬彬有禮,他是第一位入會的貴族,他具有全副溫柔和善良;路斐諾兄弟恆久與不間斷祈禱,其心神常貫注於天主,不論是睡覺或工作。」另外,路斐諾是聖佳蘭的堂兄弟。 16 《格朝奧信函》,見《三友拾遺》伴讀。 17 見《三友拾遺》伴讀。 18 按博洛尼亞的裴拉桂諾( Peregrino of Bononia)在《Chronicon abbreviatum(簡短編年紀)》中記載,柯申「因為自己的不足」,要求另選一位總會長。

Page 18: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8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帕爾瑪的若望帕爾瑪的若望帕爾瑪的若望帕爾瑪的若望((((1247-1257))))和和和和文德文德文德文德((((1257-1274))))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帕爾瑪的若望帕爾瑪的若望帕爾瑪的若望帕爾瑪的若望

艾佳士敦的多默(Thomas of Eccleston)在他的《編年紀》中,這樣描寫

帕爾瑪的若望 19:「他是修會熱誠派領袖之一,在巴黎是一位講師,也是一位

《 Sentences(命題)》曾被宣讀的學士…在巴黎大學他親自干預,使兄弟們

與神學系教授和解;透過提醒他們自己誓願的簡樸,而勸服他們撤回上訴。

他規定了總會議隔一次在山那邊及山這邊舉行。」至於他對兄弟們的服務,

多默也有精闢的論述 20。帕爾瑪的若望,應該是一位有經驗的實用主義者。具

威嚇性的巴黎大學,為他並不陌生。事實上,按艾佳士敦的多默的說法,若

望清晰表達了未來成為修會對學習的態度,就是「 pietas et doctrina(虔敬和

學習)」。若望既「是修會熱誠派領袖之一」,他對隱修地的兄弟們,也同

樣的稔熟。在半個世紀以後,安哲祿克蘭諾(Angelo Clareno)主張,方濟的

友伴宣稱「聖方濟的精神在他身上重活 21。」

若望當選後的首項任務,就是和與會兄弟們,通過了薛拉諾的多默的《一

個心靈欲望的紀念》。以後,若望要求多默撰寫一部關於會祖聖方濟奇蹟的

書 22。在 1254 年的梅斯(Metz)大會中,通過了多默的《Tractatus de miraculis

b. Francisci(論真福方濟的奇蹟)》。

在 1247 年 8 月 19 日,依諾森四世頒發《Quanto studiosus(何等勤奮)》

諭令中,免除了小兄弟們在《你們修會》諭令中,要向教宗及樞機保護者求

取准許去改變修會房舍或主要動產用途的不便 23。這種日漸寬鬆的容許,引起

19 資料見「【卷二】會祖篇伴讀」。 20 「現在這同一位父親宣佈,修會的建築物,是建立在兩度牆壁上,就是生活的聖善和學養。兄弟們把學識之牆高豎,超越諸天及天上事物,他們因而質詢天主是否存在的問題。他們卻把聖善之牆降得那麼低,甚至極為讚揚一位兄弟說:『他是一位沒有麻煩的兄弟。』因此看來他們不合宜地建築。他更願望兄弟們,以尊敬自己的願誓及在人前的德行,而不是以宗座特權,在教長及諸王前保護自己。他們在眾人前,藉著謙卑及良善,成為真正『更微小的』。」 21 安哲祿把若望當選的信息,藉艾智德兄弟的口說:「Bene et opportune veniste, sed

tarde veniste(你來得很好及合宜,可惜來得晚了)。」 22 據《二十四位總會長編年紀》的記載,帕爾瑪的若望要求薛拉諾的多默,撰寫一部以順序記述方濟奇蹟的著作。但是根據多默自己的說法,該項要求是源自參與總會議的兄弟們。薛拉諾的多默在《論真福方濟的奇蹟》結束時寫道:「我們撰寫這些事件,並非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也不是依循我們自己的意願,而投入這一套極為相異的報告內。我們兄弟們要求的堅決催生了它,我們長上們的權威指令了它。」 23 藉著 這 個 特恩 , 兄弟 們 獲 得指 派 宗 徒經 理 人 ( apostolic syndic) 或 總務 長( procurator)的權利,這些人可以「為了兄弟們的需要或好處,請求、售賣、交

Page 19: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19

很多兄弟們的不安。事實上,在若望的領導下,於 1251 年的熱那亞總會議中,

與會兄弟們決定不運用《你們修會》諭令賦予的新特權,而要持守《離開愈

遠》諭令訂下的較嚴格標準。

帕爾瑪的若望正在恢復修會的一些安寧時,新的難題又開始產生。首先,

同時在修會的內外,對聖方濟印五傷的奇蹟,產生了猶疑、不相信的表示、

甚或敵視的態度。早在 1237 年,因額我略九世及厄里亞兄弟的命令,已列舉

了一份五傷見證人的名單。亞歷山大四世( 1254-61)的兩度諭令,即 1255

年 10 月 29 日發出的《Benigna operatio(美好行動)》,及 1256 年 10 月發

出的《Grande et singulare(巨大及獨一)》,顯示出懷疑仍舊存在。艾佳士

敦的多默,描述了若望的反應 24。

另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正開始浮現,那是若望贊同若亞敬( Joachim of Fiore,

+1202)院長的想法。除了聖三神學外,這位熙篤會的院長還構思了一套世界

歷史神學,錯綜複雜地混合了聖經的、聖三的、及默示的主題。據此來說,

1260 年具有特別影響力,因為按若亞敬的分析,每一個聖經年代都長達 40 年。

如果舊約、即聖父的年代,因耶穌的誕生而結束;則聖子的年代,將在 1260

年帶領進入聖神的年代。在這一刻,一個新的修會將會在新世代來臨前出現,

該修會帶著聖神的形像,並且只由聖神單獨指引。若亞敬對「新穎」的強調,

吸引了方濟的追隨者;他們在薛拉諾的多默的作品中,反覆地聆聽到新穎的

重句。更強而有力的,是方濟自己的強調;他把兄弟們的生活,綜合成為「主

的神及其聖善行動」 25。

這些具吸引力思潮帶來的困擾,很快就浮現出來。在 1254 年一位名為朱

肋道(Gerardo of Borgo San Donnino)的小兄弟,出版了《 Introductorius in

Evangelium Eternum(永生福音導論)》一書。朱肋道的書比他的導師若亞敬

更為前衛,指出因著若亞敬書中所言的聖神之永生福音的來臨,舊約和新約

聖經皆應被取締。朱肋道更演繹默示錄提及的第六位持印天使、那位宣佈富

人及權貴即將被毀滅的,化身為亞西西的方濟。教宗亞歷山大四世在 1255 年

10 月 23 日,譴責了朱肋道的著作;但衝擊的餘波在多年後仍舊盪漾,尤其是

在帕爾瑪的若望傾向若亞敬主義曝光之後 26。

換、改變用途、管理、及花費,所有給予、或給予兄弟們使用的一切」。 24 「總會長帕爾瑪的若望兄弟,在 1254 年的熱那亞總會議中,命令聖方濟的友伴波尼佐(Bonizo)兄弟,向與會的兄弟們匯報有關五傷的真確性,因為世上許多人對此有疑問。他含淚回答說:『這雙罪眼曾看見過,這雙罪手曾觸摸過。』」 25 《會規二》 10:8。 26 沙林賓尼( Salimbene degli Adami)關於他居留在普羅旺斯( Provence)期間的自傳式聲明,表達得最為傳神:「然後【 1248 年】我住在亞億士(Aix)的小兄弟會院內,在那裡藉著同伴【曉夫兄弟】的協助,我為帕爾瑪的若望總會長,把若亞敬【對福音】的註解作了副本,他也是一位若亞敬主義者…。」

Page 20: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0

話說回來,若望是一位簡樸謙卑的小兄弟,一位稱職的總會長。他是一

位學者,曾在博洛尼亞及拿波里任教,也是一位傑出的宣講者。在任職的最

初三年,他幾乎馬不停蹄地徒步赤足遍走歐洲,探訪各會省的兄弟們。因著

這些探訪,親身經歷到兄弟們的生活,了解及掌握整個修會的情況。在 1251

年及 1254 年,他分別在山這邊的義大利熱那亞和山那邊的法國梅斯召開總會

議;他拒絕撰寫新的法律,主張好好地恪守現有的法律已經足夠。若望無論

到了那裡,都努力營造及恢復和諧,在修會內外都是如此。在 1249 年,教宗

依諾森四世派遣他往東方,尋求羅馬教會與東方教會的修好。在他的任內,

見證了厄里亞兄弟於 1253 年 4 月及佳蘭於 8 月的逝世,和 1255 年佳蘭被依

諾森四世列入聖者名冊。

無論如何,與若亞敬主義的關係,令帕爾瑪的若望陷入困局;教宗亞歷

山大四世要求他鞠躬下台。在 1257 年,帕爾瑪的若望在剛取得的羅馬市天壇

(Aracoeli)會院召開總會議,並且請辭。在問及他推舉誰人繼任時,他呈上

文德(Bonaventure of Bagnoregio)的名字。若望從此在格朝奧歸隱思過;在

80 歲時,即 1289 年,獲教宗尼各老四世批准,前赴希臘謀求東西方教會之修

好,但在抵達安科納的卡美連諾(Camerino)的會院時,就息勞歸主。在 1777

年,教宗比約六世把他列入真福者名冊。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文德文德文德文德

那時正在巴黎大學任教的文德 27,遂由 1257 年 2 月 2 日起,以第八任總

會長的身份,領導小兄弟會,直到 1273 年 5 月 20 日被教宗額我略十世委任

為亞班奴(Albano)的樞機主教為止。

文德大概於 1221 年生在溫泉域地小城(Bagnoregio)附近的小鎮費丹沙

的若望(Giovanni di Fidanza)。他從未自稱曾遇見方濟,他欠方濟之恩,應

是藉著聖人的轉求而獲得重病的痊癒。他自己承認:「當我還是一名小孩時,

患了重病,我的母親代我向真福父親許願。我從死亡的爪牙下被搶奪回來,

恢復了健康的生命 28。」聖方濟對文德的影響,從文德在 1243 年參加小兄弟

會得到證實;他應是在巴黎入會。而在 8 年之前,即 1235 年,文德就已負笈

於巴黎大學。

文德在巴黎入會時,住在成立於 1231 年的「帶會索者會院(Couvent des

Cordeliers)」,當時人稱呼小兄弟為「會索僕人( cord-bearers)」。文德的

培育,深受方濟會四位大師的影響,他們分別是若望( John de la Rochelle,

27 資料見「【卷二】聖文德著《聖方濟大傳》伴讀」 28 《文二》 7:8。

Page 21: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1

+1245),柯道(Odo Rigaldus, +1275),威廉(William of Middleton, +1260)

及亞歷山大(Alexander of Hales, +1245)。 1250 年,文德挾著「文學碩士」

的名銜,開始教授「林巴迪的《命題》(《The Sentences》of Peter Lombard)」。

4 年後,即 1254 年,小兄弟會的總會長若望( John of Parma, +1272),給他

頒發可教授神學的證書。他馬上要專注的工作,是與巴黎大學的大師威廉

(William of Saint-Amour, +1272),爭辯有關小兄弟會及宣道會(即道明會)

管理的原則。文德與宣道會多瑪斯(Thomas of Aquinas, +1274)聯手對抗巴

黎大學聖職人員的辯論,引致教宗亞歷山大四世的介入,並要求把他們兩位

列入為大師。這要求在 1257 年得以實現,那已是文德被選為總會長半年以後

的事了。

在上任之初的 1257 年 4 月 23 日,他給全修會的兄弟們發出公開信,鼓

勵他們要謹守《會規》精神,並指出 10 點可以改善的地方,包括求取金錢的

方法、與身份不符的居所、兄弟們的懶散、生活的腐敗等。他在別的地方曾

說,兄弟們生活的標記,是「 parvitas(微小)」、「 vili tas(卑下)」、及「 asperitas

(辛勞)」。

文德當選 後 3 年 ,即 1260 年 ,小 兄弟們在法 國南 部城市納博 訥

(Narbonne),舉行了總會議。其中一項重要的議題,是要決定把前 11 次總

會議的決議案,編成法典。在納博訥總會議之前,修會的行政經歷過 1239 年

厄里亞的被罷免,及 1240 至 1242 年間的希莫時期,實在需要有所組織。按

學者的研究顯示,文德並未在《納博訥會憲(Constitutions of Narbonne)》加

入多少新元素。他在總會議中最主要的貢獻,是把圍繞著由來自方濟《會規》

的主題式引證之現行法律,加以編纂。《會憲》除序言外,共有 255 條法令,

分成 12 個範疇。大會加強了修會的聖職化,要進會成為非聖職兄弟幾近不可

能;非聖職兄弟的減少,令大會通過聘用僕人來提供服務。

納博訥總會議也為了另一個原因而聞名,那就是兄弟們委派文德,從一

切現存的有關聖方濟的傳記中,編撰出一部好的傳記。文德確實忠信地執行

了總會議的決定,由眾多的傳記取材,撰寫了具有自己風格的聖方濟傳。在

《聖方濟大傳》(簡稱《文一》)的 15 章中,大量的資料源自薛拉諾的多默

所著的《薛一》及《薛二》,和朱利安的《聖方濟傳》。另外,《三友拾遺》

與《亞西西文集》的材料,亦躍然紙上;只是未能肯定資料是來自《薛二》,

還是文德直接引用了那些著作。大體來說,文德只插入了很少前人所寫的傳

記中,未有載入的資料。至於附錄的奇蹟部份,更幾乎完全來自多默的第三

部方濟著作:《論真福方濟的奇蹟》。

《聖方濟大傳》是在兄弟們的飯桌間誦讀的,而另一個較短版本的《聖

方濟小傳》,亦在同一時間完成。它主要是為小堂及聖堂團體禮儀慶祝之用,

常常都是在信友團體當中。《文二》的禮儀特質,既顯示出方濟的故事和文

Page 22: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2

德的個人祈禱之間的關係,也提供了詮釋《文一》的蹊徑。身為總會長與神

學家,文德推動兄弟們與整個教會不斷祈禱;並在祈禱中發現,藉著印有五

傷的方濟,和被釘基督會晤的機遇。在《文一》的結束時,文德關於十字架

的禱文,已經反映出上述的特性。在《文一》的肇始,文德把自己小時候因

方濟代禱而得痊癒的奇蹟,與在文學作品上欠聖人的債,連結在一起。在《文

二》內,方濟代禱的記憶,卻激發起文德感謝的祈禱;並請求小兄弟們在團

聚一起的祈禱中,紀念那位已經是聖人的亞西西小窮人。

在 1263 年的比薩總會議,文德把兩部完竣的著作呈獻給與會的兄弟們。

在同年 10 月,教宗烏爾班四世頒發《Beata Clara(真福佳蘭)》諭令,批准

貧窮女士的新會規,她們的官方名稱是「聖佳蘭修會(Order of Saint Clare)」。

3 年後,即 1266 年,兄弟們再齊集在巴黎總會議,用了下列的話,確立

了《聖方濟大傳》及《聖方濟小傳》為方濟決定性的畫像:「總會議以服從

願作出命令,一切現有的關於真福方濟的傳記,都該當被銷毀。如果它們是

在修會外被發現,兄弟們要力求取締它們。因為這部由總會長編撰的傳記,

已把他由那些經常與真福方濟一起並對一切有肯定認知的人口中聽來的,及

已被證實的事蹟,勤奮地放置其內了。」大會的決議,引起非常不良的後果。

文德在《納博訥會憲》的序言中寫下:「修會的最高統治權是總會議。」

經驗過厄里亞總會長的獨裁統治,小兄弟會決定跟隨宣道會的行政手段;由

總會議決定政策,而總會長的責任只在於推行。文德在任內,共舉行過 4 次

總會議,包括 1263 年的比薩總會議, 1266 年的巴黎總會議, 1269 年的亞西

西總會議、和 1272 年的里昂總會議。教宗額我略十世在 1273 年委任文德為

阿班諾(Albano)的樞機主教,為在 1274 年召開里昂大公會議鋪路。教宗並

命令小兄弟會及宣道會,分別要在同年於里昂召開總會議。在 1274 年 5 月舉

行的里昂總會議中,文德辭退總會長的職務,兄弟們選出阿斯科利的熱羅尼

莫(Girolamo da Ascoli)為總會長。在里昂大公會議尚有兩天就圓滿閉幕時,

文德在 7 月 13 日就與世長辭。

文德屬於方濟會的第二代弟子,自己從未見過會祖方濟。他的聖德有目

共睹,他是一位神學大師,是一位奧秘學者,熱衷祈禱,謙恭自下。他的神

修觀,可統合為「 ubi humili tas, ibi sapientia(那裡有謙卑,那裡就有智慧)」。

由於他對修會改革的貢獻,被譽為「第二位會祖」。西斯篤四世及西斯篤五

世,兩位本身都是小兄弟的教宗,先後於 1482 年及 1588 年,把文德列入聖

者名冊和冊封為「Doctor Seraphicus(愛火聖師)」。

Page 23: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3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由由由由熱羅尼莫熱羅尼莫熱羅尼莫熱羅尼莫((((1274-1279))))

至至至至阿瓜士巴他的瑪竇阿瓜士巴他的瑪竇阿瓜士巴他的瑪竇阿瓜士巴他的瑪竇((((1287-1289))))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阿斯科利的熱阿斯科利的熱阿斯科利的熱阿斯科利的熱羅尼莫羅尼莫羅尼莫羅尼莫

阿斯科利的熱羅尼莫原是達爾瑪提亞(Dalmatia)的省會長,受教宗派遣

到東方去協調東、西方教會的和解。在他當選第九任總會長時,他人在君士

坦丁堡(Constantinople)而不在會場。在 1276 年總會議在帕都亞召開,熱羅

尼莫再次因身在君士坦丁堡為教宗特使而缺席。他試圖辭職,但不被兄弟們

接納。三年後,在 1279 年的亞西西總會議上,因熱羅尼莫已貴為樞機,大會

遂接受他的辭呈,並選出聖若望的般拿加西亞(Bonagrazia di San Giovanni in

Persiceto)為總會長。

在 1274 年舉行的第二屆里昂大公會議,除了希望化解東方教會與羅馬教

會的分歧,澄清一些信理問題外,亦要處理教區聖職對行乞修會的投訴,界

定後者在教會內的身份及角色。以奧默茲(Olmutz)主教博諾(Bruno)為首

的很多教區主教及堂區的聖職人員,認為行乞修會對堂區的制度做成嚴重影

響,侵犯了他們的權利和特權。面對來勢洶洶的指摘,小兄弟們處於不利的

地位,猶幸教宗額我略十世大力支持他們。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始自那時。

早在 1253 年,當由聖阿摩爾的威廉(William of St. Amour)領導巴黎大學的

教區大師們,質疑這「新穎」的行乞修會的聖經及教會法基礎時,巴黎大學

神學系就儼然成為這爭議的戰場。曾任小兄弟的樞機保護者多年的新任教宗

亞歷山大四世,給予兄弟們無休止的支持,他的兩位繼任者也是一樣 29;於是

這爭議平息了一段時期。隨著格來孟四世於 1268 年的逝去,聖座的出缺長期

持續。這就為教區大師們提供新一輪攻擊的機會,這次是由亞比威的朱立德

(Gerard of Abbeville)所率領。在 1269 年,文德撰寫了《Apologia pauperum

(為貧窮辯護)》,激烈地回應。里昂大公會議決議,要嚴肅面對行乞修會

的發展,取締一些較小的修會,奧斯定會(Order of the Augustinians)及加爾

默羅會(Order of the Carmelites)的前途有待研究;對於小兄弟會及宣道會的

貢獻,卻給予積極評價。

小兄弟們在 1276 年於帕都亞(Padua)召開的總會議中,雖然總會長熱羅

29 亞歷山大四世任職教宗的時期,是由 1254 年至 1261 年。在胡格林(Hugolino of

Segni)樞機就職教宗額我略九世( 1227-1241)之後,就在同年委任真尼的雷諾(Raynald of Jenne 或稱 of Segni)接替他為修會的樞機保護者;後者即使在就任教宗亞歷山大四世後,仍舊保持此職務。他的兩位繼任者,分別是烏爾班四世( 1261-1264)及格來孟四世( 1265-1268)。

Page 24: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4

尼莫因出使君士坦丁堡而缺席是次會議,但他寫給全體與會者信函一事,被

收集在大會的紀錄內:「全體【省會長】都應勤奮地執行可敬總會長神父的

規定,他致送給在帕都亞參與會議的會長們一封信函,標題是『給在基督內

親愛的、可敬的兄弟們,云云。』這信函的目的,是要他們就有關真福方濟

及其他聖善的兄弟們,值得紀念的額外資料,進行勘察。那些事件應如實向

總會長報告,並要由證人宣誓作實。30」他自己更親自在文德的《聖方濟大傳》

中,加插了一些細節 31。但是這要求的結果不清楚,因為他在 1288 年被選為

教宗尼各老四世。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聖若望的般拿加西亞聖若望的般拿加西亞聖若望的般拿加西亞聖若望的般拿加西亞

在 1279 年的亞西西總會議上,選出聖若望的般拿加西亞為第十任總會

長。大會決定請教宗尼各老三世委派新的樞機保護者,因為尼各老三世是文

德於 1261 年特別請求教廷任命他為修會的樞機保護者。教宗尼各老三世,欣

然指派了他的侄子瑪竇(Matteo Rossi Orsini)樞機。擢升熱羅尼莫為樞機的

是教宗尼各老三世 32,他是登基前的柯仙尼家族的若望( Giovanni Gaetano

Orsini)樞機主教。當他於 1277 年榮登教宗寶座時,尼各老三世決定主動地

協助兄弟們。他在 1279 年的亞西西總會議之後不久,就與新任總會長聖若望

的般拿加西亞在波斯徹道(Presiceto)會晤,彼此同意需要對《會規》有新而

決定性的注釋。尼各老三世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協助自己,包括了兩位方濟

會的樞機主教 33、般拿加西亞總會長、數名傑出的省會長、及一些顯赫的教廷

教會法專家 34,他們在夏天花了幾個月去研究不同的議題。教宗快速地採納了

他們的建議,在 1279 年 8 月頒發了《播種者出去》諭令 35。

宗座委員會根本上採用了文德《為貧窮辯護》的主要論點。在辯護的作

用之外,本諭令亦意圖回應,自從三十年前另一位教宗對《會規》作出注釋

30 熱羅尼莫的信函,可惜沒有被保存下來。 31 見《文一》 3:9a; 14:7:7a; 14:10:5a。 32 他任職教宗的時期,是由 1277 年至 1280 年。由 1261 至 1277 年間,他是修會樞機保護者。 33 委員會成績的名單,收錄在《二十四位總會議編年紀》之內。尼各老三世對方濟會的偏愛,在他上任不久就已欽點他們其中兩位為樞機主教的事實得見。這兩位分別是教宗本人的告解司鐸本迪雲也(Bentivegna of Aquaspar ta),及亞士高利的熱羅尼莫( Jerome of Ascoli);後者於 1274 至 1279 年間為總會長,後來更於

1288 至 1292 年間任教宗之職,是為尼各老四世。 34 其中一位是本篤加坦尼(Benedetto Gaetani),他在 1294 年登基為波尼法八世,任職至 1303 年。他後來非常嚴苛地對待批評教宗宣言的神修派,可能原因之一是他曾在委員會之中。有人誤把奧利維的伯多祿( Peter of John Olivi)也放進委員會的名單內,其實他只是數位提供意見的方濟會神學家之一。 35 見尼各老三世,《播種者出去》諭令。

Page 25: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5

以來 36,小兄弟們所遭遇的種種變遷。舉例說,關於兄弟們可以合法接受金錢

奉獻的方式的冗長而仔細的規定,活潑地指證小兄弟們現在已經是教會內一

個主要組織的事實,在牧民職務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亦有相對的組織性需要。

教宗覺得自己要盡可能令兄弟們輕鬆從事,同時卻不能讓他們背離獨特的生

活方式。他再一次跟隨了文德的策略;文德在任總會長期內,在加劇修會分

裂的自由化及回歸原始的兩股勢力之間,主張中庸之道。尼各老三世相似文

德,堅信小兄弟們在天主救贖歷史中負起天主眷顧的角色;但他也知道,他

們在教會內的得寵地位,是由於他們在度著貧窮福音宣講者的「宗徒生活」。

這份冗長的諭令,肯定小兄弟們對財產沒有主權,他們所用的一切都是歸於

宗座名下的。教宗區分了「 usus juris(使用權)」及「 usus facti(使用事實)」;

尼各老三世亦警告兄弟們,他們既放棄主權,就包含了使用物品的限制;他

們要避免任何與富裕相似之處。在《播種者出去》諭令規定的詳盡機制:對

那些為他們收取救濟的「代理人」的行動,兄弟們沒有控制權,即使他們不

合作也是如此。兄弟們不能採取法律行動,去索回在遺囑中贈與他們的救濟。

他們在處理重要財產時,得先請求財產主權者宗座的代表。《播種者出去》

諭令在許多方面,都標誌著小兄弟一個時代歷史的終結。在 1279 年至 1312

年之間,小兄弟在教會內的重要角色得到確保,而且聲名大噪,因此他們從

事進取型的職務在擴張。他們於是需要建築龐大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聖堂,以

容納大量的信眾,及展示天主對修會的降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這種擴張

是源於教宗們的偏愛。

尼各老三世在 1280 年 8 月逝世,法國的比利安的西滿(Simon de Brion)

樞機在 1281 年 2 月當選繼任,取名瑪爾定四世。瑪爾定四世要面對的首要難

題,是小兄弟們作信友的神修指導及聆聽告解。問題源自 1215 年第四屆拉特

朗(Lateran)大公會議的第 21 條法令「Omnis utriusque sexus(全部性別)」

的規定:「不論男女信友,在抵達明辨善惡的年齡之後,至少一年一次,向

自己堂區的司鐸,獨自把自己所犯的罪過告明,並該竭力設法,做完所命的

補贖。然後,至少在踰越節,恭領聖體…。」向小兄弟們告罪,除了不符合

法令的精神外,究竟有沒有同樣的效果?在 1281 年 12 月,瑪爾定四世頒發

《Ad fructus uberes(豐富收穫)》諭令,授予小兄弟們宣講及聽告解的全權;

卻又同時要求信友們要遵守上述法令的規定。這項諭令使教區的聖職人員大

為嘩然,法國的主教們更盡力約束小兄弟們以保障教區聖職人員的權益。瑪

爾定四世在 1285 年逝世後,他的繼位人何諾略四世拒絕干預;1288 年當選的

尼各老四世,本身曾任小兄弟會的總會長,其立場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瑪爾定四世又在 1283 年 1 月頒發《Exultantes in Domino(主內歡

欣)》諭令 37,使兄弟們的生活較為容易,取消了《播種者出去》諭令規定帶

36 教宗依諾森四世,於 1245 年頒發《你們修會》諭令。 37 瑪爾定四世,《主內歡欣》諭令。

Page 26: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6

來的妨礙。這個新設立的宗座總務長或經理人的職位,有全權去收集款項,

管理在宗座名下由兄弟們使用的產業,並在法庭上保衛他們的權益。這個挾

帶廣泛權力的職位,逐漸吸納了在《會規》提及的「屬神朋友」、和教宗諭

令規定的「代理人」的功能。這個新職位與從前的顯著不同,是這位總務長

不再是兄弟們的恩人,而清楚地是他們的代理人。兄弟們對總務長有完全的

控制權:由他們指派,隨他們的好惡行事,直接受他們操控。較早年代的兄

弟們害怕會因教會的特恩引致修會的腐化,而抗拒了一個類同的教宗特恩 38;

但在 1285 年的總會議上,兄弟們欣然接納。在 1290 年,方濟會士教宗尼各

老四世,以更決定性形式的宗徒諭令,重新頒發這個特恩 39。這些因素,令修

會內追求按《會規》及《遺囑》理想生活的人,引起更大的反感。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普拉托的阿洛托及阿瓜士巴他的瑪竇普拉托的阿洛托及阿瓜士巴他的瑪竇普拉托的阿洛托及阿瓜士巴他的瑪竇普拉托的阿洛托及阿瓜士巴他的瑪竇

在這同一年,第十任總會長聖若望的般拿加西亞退任。其間,由法加里

奧的顧力莫(Guillelmus de Falgario)為代理人,直到在 1285 年於米蘭舉行

大會,普拉托的阿洛托(Arlotto da Prato)當選為第十一位的總會長為止。在

是次大會中,同時審查奧利維的伯多祿的著作。阿洛托的任期十分短暫,他

的政績及結局都不清楚。在 1287 年的蒙彼利埃(Montepellier)舉行聖神降臨

節大會,阿瓜士巴他的瑪竇(Matteo d’Acquasparta)當選為第十二任總會長。

在 1289 年,方濟會士的教宗尼各老四世委任瑪竇為樞機。於是在同年維雅堤

要舉行選舉大會,葛地霍爾的雷門(Raymond Gaufridi)當選為第十三任總會

長。總會長的連番更替,嚴重影響了修會的穩定性。也是在 1289 年,教宗尼

各老四世頒發《Supra montem(在山上)》諭令,批准「補贖修會」的會規。

38 依諾森四世在 1247 年 8 月 19 日頒發的《Quanto studiosus(何等勤奮)》諭令;兄弟們分別在 1251 年梅斯(Metz)及 1260 年納博訥(Narbonne)的總會議中,都拒絕運用這個特恩。 39 尼各老四世,《Religionis favor(修會的恩惠)》諭令。

Page 27: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7

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神修派神修派神修派神修派」」」」與與與與「「「「團體團體團體團體派派派派」(」(」(」(1287-1312))))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熱誠派熱誠派熱誠派熱誠派((((Zelanti)」)」)」)」

早在 1274 年舉行的第二屆里昂大公會議時,已有傳聞教宗額我略十世會

頒發諭令,要求所有行乞修會,要如同其他古代隱修會一樣,擁有自己的財

產。熱誠恪遵《會規》的兄弟們,深恐修會的貧窮理想受到污染,於是凝集

了一股反對的力量。

進入 13 世紀後半葉,小兄弟會內的 3 個集團,開始在義大利及法蘭西成

形;分別是義大利的馬爾凱及托斯卡納會省,和法國的普羅旺斯(Provence)

會省。他們共享同一理想,就是把從聖方濟承襲而來的《會規》,恪遵至完

美,亦即「一字不漏」與「毫無注釋」。正當額我略九世的《離開愈遠》諭

令、依諾森四世的《你們修會》諭令、及尼各老三世的《播種者出去》諭令,

不斷解釋《會規》及影響小兄弟的日常生活時,這些「熱誠派」的巢穴,亦

開始集結力量。他們名稱的由來,是因為他們追求純正恪遵《會規》的熱誠。

他們除了求助於方濟的《遺囑》及他福音生活願景的終極表達外,更珍惜共

同導師們的回憶;他們就是方濟的初期友伴,其中不少他們都私下認識。這

些人當中,在 1278 年逝世的良兄弟,成了最會發言及最多被人引述的人物。

他的回憶集,連同他對方濟宗旨的注釋,從一個集團流傳至另一個。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敖非達的岡勒敖非達的岡勒敖非達的岡勒敖非達的岡勒((((Conrad of Offida))))

生於 1237 年的敖非達的岡勒(Conrad of Offida)兄弟,是馬爾凱及「熱

誠派」的領袖,其他較著名的人物還包括、安哲祿克蘭諾、蒙地古羅的伯多

祿(Pietro da Monticulo)、瑪徹拉特的伯多祿(Pietro da Macerata)、托利

天諾的多默(Thommaso da Tolentino);在托斯卡納,烏柏天諾獨樹一幟;

而在法國的普羅旺斯,則以狄尼的曉夫(Hugo de Digne)及奧利維的伯多祿

為首。

蒙地佐治奧的胡格林(Hugolino de Montegiorgio),在他的著作《真福方

濟與友伴的行實》一書中,如此介紹岡勒兄弟:他是「我們真福會祖聖方濟

所立福音化《會規》出色的熱誠者,…是位在天主前有如斯的宗教生活及功

德的人,致令主耶穌基督在他生時及死後,都在很多方面禮待他。」岡勒兄

弟生活的許多面貌都吸引熱誠派走向他,但他個人與良兄弟、方濟的親密友

伴及「我們與他在一起的人」中之一位的來往,使他特別受到歡迎。良兄弟

在這共有 13 章的作品中的出現是那麼強而有力,它們也能被稱為《良兄弟語

Page 28: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8

錄》。他於 1306 年逝世,其影響力在安哲祿克蘭諾身上延續。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安哲祿克蘭諾安哲祿克蘭諾安哲祿克蘭諾安哲祿克蘭諾((((Angelo Clareno))))

安哲祿克蘭諾大概於 1225 年生於馬爾凱省的科爽博羅尼( Fossombrone)

市,位於烏爾比諾(Ubino)市附近。他原來的名字是伯多祿,於 1270 年參

加小兄弟會,支持以馬爾凱為地盆的「熱誠派」,因而在 1279 年被判罰隔離

及獨處。在 1290 年,新上任的總會長葛地霍爾的雷門為他解禁,並把他與其

他三位「熱誠派」遣送到亞美尼亞(Armenia)。那裡的兄弟卻以敵意招呼他

們,並強暴地迫使他們回轉。他們在 1294 年終於回到馬爾凱,亦遭受到副省

會長的惡意對待,迫使他們投靠雷門總會長。在雷門的敦促下,克蘭諾參與

了以馬徹拉特的伯多祿(Pietro of Marcerata)為首的團體,並求助於教宗賽

斯丁五世。他允許他們離開小兄弟會,而成立「貧窮隱士修會(Order of Poor

Hermits)」或稱「賽斯丁會(Celestines)」。他們許諾直接服從教宗,穿著

隱士的服飾,並恪遵聖方濟所要求的《會規》及《遺囑》。在此期間馬徹拉

特的伯多祿改名為「利百拉篤(Liberatus) 40」,而伯多祿則更名為「安哲祿

(Angelus) 41」,後來再加上「克蘭諾(Clarenus) 42」。

賽斯丁五世辭退教宗職務後,這新生團體的欣慰立刻被驅散。在 1294 年

12 月 24 日,波尼法八世被選為新的教宗;他在數日後就剝奪了「貧窮隱士修

會」的教宗保護權。根據安哲祿的記述,利百拉篤、安哲祿、及同伴們退隱

到希臘東部的一處偏僻的塞薩利(Thessaly)島;在那裡遠離煩囂及惡表而去

事奉主。

這個團體在 1305 年返回義大利。安哲祿於 6 年後,遷移到教宗格來孟五

世在法國亞味農的朝廷,因教宗在 1310 年 4 月 14 日頒發的《Dadum ad

apostolatus(最近的宗徒事業)》諭令,有利於「神修派」。安哲祿投靠了哥

羅那的雅各伯(Giacomo Colonna)樞機,這位樞機在維埃納大公會議 43中曾運

用了安哲祿的天賦。他留在雅各伯樞機那裡,直到樞機於 1318 年逝世為止;

期間他一直努力在教廷官員中廣結朋友,希望重新求得教宗對現已稱為「克

蘭諾派」的「貧窮隱士修會」的保護。不知是因為另一位「神修派」成員雷

納篤池的伯多祿( Pietro Rainalducci)與教宗敵對的關係,還是因為彌額爾

(Michael Fuschi of Cesena)總會長的影響,教宗格來孟五世的繼任人若望二

十二世拒絕了安哲祿的請求。安哲祿於是憤然離開亞味農,往蘇比亞克

( Subiaco)山的本篤會院尋求庇護。他們雖不大願意地但還是給予他一個避

40 Liberatus=被釋放,獲自由。 41 Angelus=天使。 42 Clarenus=閃耀的。 43 Council of Vienne,於 1311-1312 年間舉行。

Page 29: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29

難所,於是他就開始撰寫有關方濟會的生活,其中包括了《微小者修會的編

年紀或苦難之書》。安哲祿在 1337 年於巴斯利卡他(Basilicata)省的阿斯普

的聖瑪利亞(Santa Maria d’Aspro)逝世。自從 1334 年起,為了逃避若望二

十二世成立的異端裁判所的審訊,他就已隱居於此。

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狄尼的曉夫狄尼的曉夫狄尼的曉夫狄尼的曉夫((((Hugh of Digne))))

及奧利維的伯多祿及奧利維的伯多祿及奧利維的伯多祿及奧利維的伯多祿((((Peter of John Olivi))))

在法國的普羅旺斯,稱為「magnus Joachita (偉大的若亞敬擁護者) 44」

的狄尼的曉夫影響甚大。在他的《Expositio Regulae(會規注釋)》及其他作

品中,曉夫強調,每個修會各有特色,小兄弟會的特色是極度的貧窮。他死

於 1257 年左右,被稱為「神修派之父」。他的繼承人是奧利維的伯多祿。

奧利維的伯多祿於 1248 年生於舍利南( Serignan), 12 歲就已在百舍雅

士(Beziers)進入小兄弟會。他在巴黎從學於文德,獲得學士及大師名銜後,

回到自己的會省擔任講師。他的教學充滿熱忱,得罪了不少人,早在總會長

阿斯科利的熱羅尼莫( 1274-79)時,已曾命他撤回他的某些言論。此後不久,

伯多祿及他的一些學生被指斥為若亞敬主義異端者。於 1282 年的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總會議後,由總會長般拿加西亞成立的一個由 7 位巴黎神學家

組成的委員會,判定奧利維的伯多祿的著作有問題。在 1285 年於米蘭舉行大

會中,繼續跟進奧利維的伯多祿的著作;但他的自辯助他暫時脫身。在 1287

年的蒙彼利埃總會議中,奧利維的伯多祿成功地為自己洗脫污名。新上任的

總會長阿瓜士巴他的瑪竇把他派遣到佛羅倫斯給小兄弟授課,他在那裡結識

了卡沙里的烏柏天諾。兩年後的 1298 年,他被派到蒙彼利埃擔任類似的職務;

他大概於是年在那裡離世。

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卡沙里的烏柏天諾卡沙里的烏柏天諾卡沙里的烏柏天諾卡沙里的烏柏天諾((((Ubertino of Casale))))

托斯卡納的主腦烏柏天諾,在 1259 年生於義大利西北部城市維切利

(Vercelli)附近的小村落卡沙里,文德於 1274 年逝世時,他只是一名初學生。

他在巴黎大學帶會索者會院學習了 9 年,然後返回義大利,在佛羅倫斯的聖十

字架(Santa Croce)會院授課。他大概教了 10 年書,因對教宗的批判看法而

聞名。在此期間,他曾與帕爾瑪的若望及奧利維的伯多祿兩位會士一起生活,

他們給他的影響無法衡量。烏柏天諾在佛羅倫斯,於 1305 年被放逐至拉威納

山,只花了 3 個月另 7 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一部敬禮著作,名之為《耶穌基督

44 那是沙林賓尼( Salimbene de Adam)給予曉夫的稱號,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若亞敬擁護者,他擁有若亞敬院長的全部作品,而且都是詳盡闡述的版本。」

Page 30: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0

的被釘生命之樹》。除了他導師奧利維的伯多祿對默示錄的釋義、狄尼的曉夫

的著作、教宗們的諭令、及良兄弟與其他人的故事外,烏柏天諾相信自己能依

賴天主的幫助。在教宗波尼法八世及本篤十一世教廷的切身體驗,已促使烏柏

天諾視當代的教會為「巴比倫淫婦」,屬肉性的教會。他主張,教會的唯一希

望,是「基督生命的重建」,尤其是在方濟生命中發現的貧窮基督。更實用的

反而是,烏柏天諾在 1311 年令兄弟們警覺到,曾經失去、包含良兄弟及其同

伴的諸卷軸( rotuli),在「亞西西兄弟們的櫃子內」被發現及保存。這個發現,

催生了不同的文集,包括卷軸的編輯、聖方濟的文選、從早期傳記作品中的細

心挑選等;後者含有薛拉諾的多默、或一些著名及聖善兄弟的故事和言論。

他流放拉威納山的日子於 1307 年期滿,被選派為柯西尼(Napoleone

Orsini)樞機主教的隨行司鐸;這位樞機被教宗賽斯丁五世任命為「貧窮隱士

修會」的樞機保護者,而這個修會的成立事實上是小兄弟會的第一次分裂。

兩年後,烏柏天諾捲入了有關修會未來的紛爭裡。起初教宗若望二十二世尊

敬地接納烏柏天諾的意見,但在一年之內,這位新任教宗把他禁閉在詹布士

(Gembloux)的本篤會修院,在 1325 年更開除了他的教籍。有關他餘生的事

蹟,無法核查。他大概於 1329 年逝世。

第六節第六節第六節第六節::::葛地霍爾的雷門及葛地霍爾的雷門及葛地霍爾的雷門及葛地霍爾的雷門及木耳羅谷的若望木耳羅谷的若望木耳羅谷的若望木耳羅谷的若望

在 1289 年的維雅堤要大會中,葛地霍爾的雷門當選為第十三任總會長。

他來自普羅旺斯的貴族家庭,對「神修派」素有好感。神修派首先深信不疑

的,是方濟之擁護貧窮,並不止於放棄主權,而是實際上在度嚴格限制應用

物品的生活。他們譴責修會的學術化及聖職化,在兄弟團體中建立了一種階

級制度。他們反對宗座特恩,尤其反對總務長的設立,因為他們相信這樣會

大開明目張膽濫用之門,而修會長上無法或不願修正。必須「逐字及不加注

釋」地恪遵守《會規》是他們的口號,他們自視為呼籲修會度真正小兄弟生

活的先知。「團體派」是那些相信成長及發展的兄弟們,他們意識到從會祖

的時期開始,修會不斷經歷革新和成長,這是天主上智的安排。從文德總會

長的歷史神學觀,他們看到修會在教會內的特殊角色,是補充教區聖職人員

之不足,而在牧民工作上貢獻教會。要貢獻教會,就必須順服教宗的指引,

執行教宗的諭令。貧窮固然重要,但修會在教會中的使命更重要;因為修會

的存亡,在於官方教會的保護及帶領。不服從教會,就危害到修會的精神及

價值。因此之故,兄弟們也須服從長上及會議的決定。省會長們大體上把神

修派看成自以為是的不滿現狀者,阻攔前進的過程,批評向當代教會提供基

本牧民服務的兄弟們。更有甚者,他們不服從,抗拒遵循團體在會議中合法

通過的決議。結果是,神修派受到許多長上們的騷擾,甚至迫害。

雷門擔任第十三任總會長共 6 年之久,第九任總會長現貴為教宗的尼各

Page 31: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1

老四世,對修會在法國南部的情況相當憂慮,命令總會長要處理那些自稱比

別人「更神修」的兄弟們。雷門故意延至 1292 年的巴黎總會議才作處理,奧

利維的伯多祿再次成功保護了自己,但他的一些追隨者則被判罰。在大會中

兄弟們也聽到亞美尼亞國王的信函,他對安哲祿克蘭諾等兄弟們的服務讚不

絕口。

尼各老四世於 1292 年 4 月逝世,在 7 月熙篤會士摩朗尼的伯多祿(Peter

of Morrone)當選為教宗賽斯丁五世。安哲祿克蘭諾等在雷門總會長鼓勵下,

求助於教宗賽斯丁五世。他允許他們離開小兄弟會,而成立「貧窮隱士修會」。

賽斯丁五世辭退教宗職務後,這新生團體的欣慰立刻被驅散。在 1294 年 12

月,波尼法八世被選為新的教宗;他在數日後就剝奪了「貧窮隱士修會」的

教宗保護權。他對雷門懷有戒心,假意委以主教職;雷門拒不接受之後,波

尼法八世遂以此入罪,在 1295 年把他革職。在 1296 年的亞那尼總會議中,

選出了教宗的朋友木耳羅谷的若望( John Minio of Murrovalle)為總會長。

神修派與團體派的的爭辯,繼續升溫。一些在義大利的神修派甚至丟棄

對教宗的服從,他們認為教宗波尼法八世的被選無效 45,而且是福音生活的敵

人。總會長木耳羅谷的若望對教宗唯命是從,嚴厲打壓神修派運動,抗議的

兄弟們成了階下囚。他雖然反對神修派,但同意他們指出修會貧窮的鬆弛;

他在任 8 年,也致力去改善。在 1299 年的里昂總會議,決定了兄弟們有一件

會衣為已足。在 1302 年的熱那亞總會議後,他發公開信給兄弟們,禁止收租

及訴訟的行動。在 1304 年的亞西西總會議,命令兄弟們必須移除所種植的葡

萄樹。在同一年,他被接替波尼法八世、在 1303 年登基的教宗本篤十一世委

任為樞機。也是在同年的亞西西總會議中,瓦保亞的干沙禾( Gonsalvo of

Valboa)當選為第十五任總會長。

在 1307 年左右,神修派的惡運逆轉,他們遇到一些對他們有利的因素;

教會亦開展了歷史上凡七十年的「亞味農教宗時代」。新任教宗法國的格來

孟五世 46,受到神修派一些顯赫說項者的影響,他們包括阿拉幹(Aragon)、

西西里及那不勒斯(Naples)王室的成員,及不受波尼法八世重用的有權勢的

45 曾於 1274 至 1279 年間任總會長的方濟會士熱羅尼莫( Jerome of Ascoli),於 1288年被選為教宗尼各老四世,任職至 1292 年。在教宗職位出缺的兩年多以後,各懷鬼胎的樞機們選出年屆 79 高齡的本篤會隱修士毛羅乃的伯多祿( Peter of

Morrone)為教宗賽斯丁五世。賽斯丁五世在任不到六個月就辭職,樞機主教團當天即選出曾參與 1279 年尼各老三世在頒發《撒種者出去》前成立的宗座委員會的成員之一的本篤加坦尼(Benedetto Gaetani)為波尼法八世。他把已退位的賽斯丁五世軟禁在富摩尼城堡( Fumone Castle),反對者認為波尼法八世不合法,有害死賽斯丁五世之嫌。 46 格來孟五世( 1305-1314),原是波爾多(Bordeaux)的總主教伯爾參特(Bertrand

de Got),是一位法籍教宗。他在 1309 年把教廷從羅馬轉移到法國亞味農,開展了歷史上凡七十年的「亞味農教宗時代」( 1305-1377),是教會的黑暗時期。

Page 32: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2

樞機們。在 1309 年夏天,教宗傳召團體派的代表及神修派的領袖到在亞味農

的教廷。他成立了一個宗座委員會,對修會進行全面的調查。在這場方濟會

內部的辯論中,雙方都匯集了大量原始資料的卷宗及撰寫的論文,呈獻給委

員會考慮。指控團體派的神修派領袖,是前任總會長葛地霍爾的雷門,及卡

沙里的烏柏天諾;捍衛團體派的人物,首先是現任總會長瓦保亞的干沙禾,

隨後出台的是優秀的爭辯家貝加莫的般拿加西亞(Bonagratia of Bergamo)。

在 1311 年,教會於維埃納召開大公會議。會議的其中一項法令,嚴厲地削減

了瑪爾定四世《主內歡欣》諭令賜給兄弟們慷慨的職務性特恩。在會議的末

期,格來孟五世頒發了《Exivi de Paradiso(我出自樂園)》諭令,宣判他對

正在毀壞方濟會的爭論的決議。

諭令實際上是一份精細寫成的妥協文件,雙方都得分,但都沒有明顯的

勝利。一方面,宗座委員會同意神修派的指控,在方濟會中確實有不少的濫

用,本諭令努力以一些禁令去修正。另一方面,神修派的基本論題,即小兄

弟們只有對物品的「貧窮使用」,只在非常有限的意義下被接納。有幾點富

爭議性的注釋,本諭令留給修會長上們以審慎的實用判斷去決定;神修派認

為這是鬆弛。最重要的,可能還是本諭令沒有減輕,神修派視為該受詛咒的

瑪爾定四世《主內歡欣》的特權。短暫來說,本諭令沒有治療修會內的爭端,

因為環境從未給予它實施的機會。長遠來說,它的貢獻是為《會規》的詮釋

提供了更多的澄清。

在第三章,已經提及教宗依諾森四世在 1245 年,派遣柏朗嘉賓的若望兄

弟,出使蒙古帝國。在 1289 年,孟高維諾的若望(Giovanni da Montecorvino)

兄弟,奉身為小兄弟的教宗尼各老四世的任命,往中國傳教。他在 1292 年抵

達汗八里(今北京),覲見元世祖忽必烈。 1305 年,格來孟五世委任若望為

汗八里總主教,兼東方全境的宗主教。

Page 33: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3

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14 世紀歐洲的危難世紀歐洲的危難世紀歐洲的危難世紀歐洲的危難 47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亞味農教宗時期亞味農教宗時期亞味農教宗時期亞味農教宗時期

在方濟會的文學氛圍內,在考慮受這些文集環繞的年代時,一般只會注

視小兄弟會內部的困境。而 14 世紀歐洲的較大的戲劇性事件,普遍都會被忽

略。但小兄弟們的先知意識,只有在內部矛盾開展的較大的世界背景下,才

能更易理解。三項連鎖事件,是移動 14 世紀歐洲歷史暗流的表面症狀;它們

分別是亞味農教宗時期( 1308-73)、大飢荒( 1315-17)及黑死病( 1347-50)。

這些環境,表徵著教會與社會面臨深邃危難的時期,小兄弟們擁抱的價值在

其中受到磨練。

為那些受《會規》約束、誓許服從羅馬教宗的人,導致亞味農教宗時期

的擾攘事件,清楚顯示出文德著作中隱蔽的默示性危難,已然臨於頭上。由

11 世紀下半葉的額我略改革開始,宗座在權力及倫理美譽方面都在增強。兩

個世紀以後,它成了自己成功的犧牲品。當教會的管理愈來愈集權在教廷時,

西方教會日漸警覺到,宗座正利用這廣泛的精神權力,在義大利之內爭取狹

隘的政治目的。結果是,教宗的職務被政治化了。隨著一位教宗的死亡,懸

空的時間普遍地延長了,讓競爭的派系可以圖謀去鞏固位置。

在這極具爭議性的歷史背景下,亞味農教宗時期及與其代表著的一切,使

已經分裂和士氣低落的小兄弟會每下愈況。薛拉諾的多默及文德的「官方」傳

記,傳遞的信息是,教會透過教宗依諾森三世及何諾略三世、胡格林樞機、和

亞西西的貴道主教,拯救了方濟及他的修會。他們也同時指出,方濟及他的修

會,也挽救了衰弱與年邁的教會。但在 14 世紀的默示氛圍內,方濟會的熱誠

派卻較宜更專注於方濟的願景與使命。這種意識的急切性,隨著他們身處的日

趨陰沈的社經情勢,而顯得更緊迫。在 14 世紀的開始,歐洲的人口達到前所

未有的高峰,人口眾多得令土地生產的供應捉襟見肘。已經再無空間,讓莊稼

敗壞,甚或收穫短缺。在一個利字當頭的經濟內,價格比正常水平高二十倍。

單在威尼斯,通貨膨脹的比率,高達百分之一千二百。一般工人抗議生活質素

的低落,罷工與騷亂無日無之。

第第第第二節二節二節二節::::大飢荒大飢荒大飢荒大飢荒、、、、黑死病及百年戰爭黑死病及百年戰爭黑死病及百年戰爭黑死病及百年戰爭

西歐的氣候模式在變更,使這不穩定的情況百上加斤;夏天較涼快而潮濕,

47 資料見「【卷三】先知篇伴讀」。

Page 34: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4

而秋天則受到早來的風暴所肆虐。舉例說,1315 年的春天異常潮濕,使犁田一

事不可能;而那年的夏天被豪雨泛濫,使種子在發芽滋長前,已經腐爛。同樣

的情況在 1316 年持續,連串的不正常風暴,猛擊大西洋海岸,為平日肥沃的

土地帶來嚴重的淹水。不好的收成,穀物價格倍增,飢荒自然普遍。窮人孤注

一擲求食,卻缺乏金錢購買;富人則搶購食糧而屯積。人把耕耘的動物屠宰,

將穀物種子吃掉,把兒童拋棄。許多老年人自願停止進食,好讓家中較年輕的

成員能夠維生,以耕作田地;甚至有好些駭人聽聞的人吃人報告。歷史學家估

算,直至 1317 年的冬天,歐洲因疾病及飢荒而死亡的人口,是在百分之十到

十五之間。

窮人的數量大幅增加,他們永不改善的差勁生活情況亦然;並且鼠疫處處。佛

羅倫斯分別在 1340、1344 及 1346 年,經歷了三次鼠疫的浩劫。一位編年紀作

者記載, 1343-54 年間,是威尼斯歷史上最悲痛的日子。

危難更發展成了災殃,藉著蚤蟲及受感染鼠類傳播的黑死病,在 1347 年襲

擊義大利,並在隨後兩年席捲歐洲。歷史學家推算,死亡率是人口的四分之一

至三分之一。力哥夫( Jacques LeGolf)曾靈巧地描繪 48,鼠疫使人口的減少惡

化,大大降低了勞動市場及消費者的數字。

在 14 世紀經濟唯利是圖的歐洲,經濟力量轉移了傳統的心態。力哥夫指

出,最有權勢、最富技術或最幸運者才能得益,其他人都受到打擊。飢荒、價

格暴漲、鼠疫、及勞動力減退的這一切威力,帶來聚焦於百年戰爭的悲慘,更

加劇了歐洲在 1338 至 1453 年間的敗壞景況。百年戰爭的基本起因,是英國的

金雀花王朝 49的列王,不尋常地霸佔了南法的一大片封地,那是亞桂亭的艾倫

娜(Eleanor of Aquitaine, 1122-1204)世襲財產的遺址。但這百年戰爭,也可

視為英法兩國貴族的戰爭,他們以戰爭來回應經濟及社會的困局。力哥夫肯

定,戰爭如常地加速了進展,並以死亡與毀滅,促成了新經濟及社會的誕生。

這百年戰爭,定然助長了已經狂亂的默示氣氛;且令大多數的歐洲信友深信,

末日已近眉睫。

48 Jacques LeGolf, 《Medieval Civil ization 400-1500》t rans. Julia Barrow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 1988. 49 「 Plantagenet」,又稱安茹王朝,指從亨利二世登位( 1154)至查理三世逝世( 1485)期間,統治英國的王朝。

Page 35: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5

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時期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時期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時期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時期((((1316-1334))))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亞味農亞味農亞味農亞味農教宗對修會貧窮的新看法教宗對修會貧窮的新看法教宗對修會貧窮的新看法教宗對修會貧窮的新看法

在格來孟五世頒發《我出自樂園》的翌年,即 1313 年,瓦保亞的干沙禾

總會長逝世,兄弟們在巴塞隆拿舉行大會,亞歷山卓的亞歷山大(Alessandro

di Alessandria)當選為總會長。不幸的是,格來孟五世與亞歷山大俱於 1314

年逝世,在未來兩年,教宗及總會長的職位都出缺。在真空期間,神修派和

團體派雙方面的極端者都破壞了《我出自樂園》諭令的妥協;省會長及院長

們恢復騷擾神修派的惡習,而神修派則公開抗命。兄弟們於 1316 年在拿玻里

舉行大會,會議長達一個月,但出席率不高,切西拿的彌額爾(Michael of

Cesena)當選為總會長;而樞機院亦於同年在亞味農選出亞味農主教雅各伯

( James Duese of Cahors)為教宗,結束了宗座的真空期。新教宗若望二十二

世,是位年邁但毫不含糊的教會法專家,很快就作出處理的舉動。他夥拍新

任總會長切西拿的彌額爾,把不服從的神修派打過落花流水。

在 1317 年 10 月的《Quorundam exegit(一群人的離開)》諭令中,教宗

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首先是關於會衣的式樣,若望二十二世指令修會在未

來應規定相同的會衣式樣。第二個問題與儲存飲食有關,神修派認為過量的

儲備違反了倚靠天主及他人愛德的原則,若望二十二世稱自己不會對份量加

以界定。他結論說:「Magna quidem paupertas, sed major integritas; bonum est

obedientia maximum, si custodiatur il laesa(貧窮是偉大,愛德更是偉大,但最

偉大的美善是切實恪守服從)。」所以,神修派應服從合法的長上。

在同年 12 月,若望二十二世又頒發《Santa Romana(羅馬聖而公教會)》

諭令。諭令特別針對那些自稱為「 fraticelli (小小兄弟)」或「 fratres de paupere

vita(貧窮生活的兄弟)」的會士。他們建築自己的居所,選出自己的負責人,

不接受修會長上的命令。若望二十二世把有異見的神修派逐出教會,並下令

加以剷除。在 1318 年 1 月若望二十二世頒發了《Gloriosam Ecclesiam (榮耀

教會)》諭令,再度抨擊「小小兄弟」的謬誤。在同年 8 月,有 4 位不肯服

從的兄弟,在馬賽(Marseille)被異端裁判所處以火焚之刑。至於安哲祿克蘭

諾及烏柏天諾的命運,在第六章已經詳述。

隨著時間的過去,若望二十二世開始仔細地研究方濟會所謂的絕對貧

窮。那時,宗座委員會正在調查奧利維的伯多祿(Peter of John Olivi)的著作

《默示錄注釋》,教宗可能受此影響,逐漸感覺到這個在《我出自樂園》諭

令奉為神聖的教條,支撐著神修派的革命;亦會成為任何理想主義團體,自

稱真正肖似基督而反對組織性的教會的不竭泉源。

Page 36: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6

在 1322 年 3 月,若望二十二世頒發了《Quia nonnumquam(因為有時候)》

諭令 50,解除了在《我出自樂園》諭令內不能再討論基督貧窮的禁令。教宗主

張,一位教宗改變前任者的法令是合法的,由於《我出自樂園》諭令仍有不

明朗的因素,因此,經過與「【樞機】兄弟們,及在許多總主教、主教與其

他教長們,及在許多兩類法律的教授與許多神學大師」的研討後,決定取消

禁令,並且把諭令懸掛或安裝在亞味農較大聖堂的大門或門楣上。

小兄弟們本來相信《我出自樂園》諭令已一次過解決了這問題,對自己

身份的這個威脅異常困惑。曾與教宗緊密合作的切西拿的彌額爾總會長,也

非常反感。兩個月後在佩魯賈舉行總會議中,兄弟們挑戰若望二十二世要改

變前任有約束力的法令的權威,向基督徒世界發出兩封公開信,去捍衛自己

的立場。他們公開聲明:「說明或稱聲:基督在顯示完美之道時,而他的宗

徒們在跟隨那道路及為那些願意度完美生活的人樹立榜樣時,無論幾個人或

團體,不管是藉擁有權或是主權或是個人權利,都沒擁有任何事物。我們全

體一致宣佈,這不但不是異端,而且是真確和公教的。」他們並委派法律專

家兼修會的總代理貝加莫的般拿加西亞兄弟反駁,他曾代表團體派參與了《我

出自樂園》諭令頒發前的辯論。他草擬了辯駁書《De paupertate Christ i et

Apostolorum(論基督及宗徒們的貧窮)》,解釋兄弟們實在不擁有財產。

這令教宗火上加油,他在 1322 年 12 月以最強硬的方式頒發《 Ad

Conditorem canonum(由立法者)》諭令 51,擊碎方濟會的立足之地,推翻八

十年來的宗座政策,唾棄宗座對方濟會財產的主權。若望二十二世指出,聖

座之保留主權,是弊多於利。首先,它為兄弟們提供一個機會,空洞地誇讚

自己的「至高貧窮」,草率地聲稱他們比其他行乞修會優勝。其次,在兄弟

們中間,已成為分裂及緊隨而來的危難的原因。其三,不但對兄弟們有害,

而且嚴重地在毀損及已毀損所述羅馬教會的聲譽。最後,對教長們及聖堂主

持們產生極度的苦惱。若望二十二世決定:「除了我們的特別准許及命令外,

在未來不能再以教宗或同一羅馬教會的名義,指派總務長去接納、請求、要

求、保衛、或管理那些財產。在判斷為有害及無效之下,我們取締任何人所

設立的一切,我們喜悅紀念的前任者瑪爾定四世頒賜的任何特恩,或是不管

我們任何其他前任者在什麼地方以任何方式授予所述兄弟們或修會的。」這

個張貼在亞味農聖堂大門的諭令,更引起兄弟們的不安,於是在 1323 年 1 月

14 日,貝加莫的般拿加西亞兄弟在教宗及樞機團面前抗辯。教宗把原來的諭

令拿下來,重發了一份更長版本的文件,抑制了先前較尖銳的評語,並強化

了他的法律論點。

50 若望二十二世,《因為有時候》諭令。 51 若望二十二世,《由立法者》諭令。

Page 37: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7

在解決了修會的財產問題後,若望二十二世進而解決基督及宗徒的財產

問題。在同一年的 11 月 12 日,教宗頒發了《Cum Inter Nonnullos(在有些人

中間)》諭令,聲言把持「我們的救贖者及主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們,或是

個人或是集體,都是一無所有的主張」,因為公然地相反福音,被判決為「錯

謬及異端邪說」。如果《由立法者》諭令使兄弟們成為擁有者,那麼,《在

有些人中間》諭令有使他們成為異端人士的威脅。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切西拿的彌額爾的反彈切西拿的彌額爾的反彈切西拿的彌額爾的反彈切西拿的彌額爾的反彈

皇帝巴伐利亞的路易四世(Louis IV of Bavaria)因為帝位問題,與教宗

素有嫌隙,因為教宗拒絕承認他。他在 1324 年加入戰團,支持小兄弟們,要

求若望二十二世召開大公會議解決問題。在 1324 年 5 月,他控訴教宗為異端

份子。若望二十二世於 11 月 10 日以《Quia quorundam(因為一群人)》諭令

作出回應,要求大學教授他的看法。 1327 年 6 月,若望二十二世命令切西拿

的彌額爾總會長到亞味農討論修會的事宜,彌額爾在病癒後於 12 月 1 日抵達

教廷,起初氣氛還好。 1328 年 1 月,巴伐利亞的路易在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

被羅馬人加冕。教宗大概懷疑彌額爾與巴伐利亞的路易同路,於是在 4 月把

彌額爾先軟禁後下獄;在獄中,彌額爾發現其他三位同一命運的兄弟,包括

修會辯護者貝加莫的般拿加西亞、阿斯科利的方濟( Francis of Ascoli)、及

奧康母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

巴伐利亞的路易取得帝位後,在當年的 4 月 18 日宣佈若望二十二世為「卡

河斯的雅各伯是假基督而自稱為教宗者」,因他是異端者故應被取締。他又

欽點小兄弟哥巴洛的伯多祿(Peter Rainalducci of Corbaro)為教宗,由威尼

斯的主教祝聖,取名尼各老五世,在 1328 年 5 月 12 日即位。另一方面,由

於總會議逼近,若望二十二世指派波艾多的伯爾參特(Bertrand of Poietto)

樞機出席主持,並向兄弟們宣稱亞味農需要彌額爾的服務。在 5 月 22 日於博

洛尼亞舉行的總會議中,兄弟們抗拒教宗代表的要求,重新選出切西拿的彌

額爾為總會長。在 5 月 26 日,彌額爾與貝加莫的般拿加西亞、阿斯科利的方

濟、及奧康母的威廉等兄弟逃離亞味農,抵達皇帝控制的比薩市,並提出上

訴。若望二十二世在 5 月 28 日發出信函,指兄弟們非法離開亞味農,要予以

追捕。在 6 月 6 日,他把彌額爾革職,並在 6 日之後指派都爾的伯爾參特

(Bertrand of Tour)為修會的代理人,直到下屆的總會議。切西拿的彌額爾

展開自己的辯護,包括了《Epistola excusatoria(自辯信函)》及《Appellatio

(上訴)》,解釋前因後果。他也在 7 月 9 日以總會長的名義向全體兄弟們

發信。在 1329 年 2 月,偽教宗尼各老五世抵達比薩與皇帝會合,宣佈開除若

望二十二世的教籍。同年 4 月,若望二十二世也開除他的教籍。在 1330 年 8

月,他請求並得到若望二十二世的寬恕。他從此成為階下囚,直到 1333 年 10

月逝世為止。

Page 38: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8

在 1329 年的巴黎舉行大會,與會者決定廢黜彌額爾,並選出歐當尼斯的

朱羅特(Gerard Eudes 或 Gerard Odonis))為第十八任總會長。同年 11 月 16

日,若望二十二世頒發《(因為邪惡者)》諭令,稱切西拿的彌額爾為異端

「邪惡者」,長篇大論對小兄弟會及基督貧窮的看法。朱羅特是若望二十二

世的朋友,自然支持團體派的立場,反對極度貧窮的論點。 1331 年在佩皮尼

昂(Perpignan)舉行總會議,朱羅特發揮了強大的影響力,在重整修會的《會

憲》序言中,稱之為「亞桂亭(Aquitaine)朱羅特的會憲」。此《會憲》無

論在語調及內容方面,都與前不同,貧窮已不再被強調,反而加入很多無聊

的儀式。同年的諸聖節,若望二十二世發表了一些神學家視為不正統的言論,

於是切西拿的彌額爾、貝加莫的般拿加西亞、及奧康母的威廉都藉此反擊,

以後者的作品為最,包括了《Opus nonaginta dierum(論九十日)》、《Dialogue

(對話)》、《De Dogmatibus(論信理)》、及《給兄弟們的信函》。這最

後的書信,直接寫給 1334 年在亞西西總會議的參與者;但亞西西總會議沒有

對上一屆總會議翻案。

在 1334 年 12 月,若望二十二世逝世,由熙篤會士福尼埃的雅各伯( James

Fournier)接任,取名為本篤十二世。本篤十二世在 1342 年逝世,由另一位

熙篤會士接替,取名格來孟六世。切西拿的彌額爾於 1342 年 11 月在慕尼黑

逝世,死前仍堅信自己是真正合法的總會長;他把從亞味農隨身攜帶出來的

修會印璽傳給奧康母的威廉保管。貝加莫的般拿加西亞於 1340 至 1343 年間

去世。奧康母的威廉於 1348 年投降,把修會印璽呈交給教宗格來孟六世,請

求寬恕及回歸修會。 1349 年,威廉在德國因感染黑死病而離世。教宗與兄弟

們的一場漫長鬥爭風波,終告落幕。

Page 39: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39

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歐當尼斯的朱羅特歐當尼斯的朱羅特歐當尼斯的朱羅特歐當尼斯的朱羅特((((1329-42))))

至至至至朱方尼的良納多朱方尼的良納多朱方尼的良納多朱方尼的良納多((((1373-78))))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歐當尼斯的朱羅特至歐當尼斯的朱羅特至歐當尼斯的朱羅特至歐當尼斯的朱羅特至亞桂亭的威廉亞桂亭的威廉亞桂亭的威廉亞桂亭的威廉

本篤十二者在上任後不久,就成立了 24 人的專家小組,其中 15 位是小

兄弟。他諮詢了他們的意見後,於 1336 年 11 月 28 日頒發了《(我們救主)》

諭令,給予兄弟們一部新的《會憲》。這部被史家稱為「本篤會憲」的文件,

類似為隱修院多於適合小兄弟,令兄弟們極感失望及痛心。 1337 年在卡河斯

舉行總會議,兄弟們意圖推翻朱羅特,因為巴黎的大師們認為他有異端色彩。

本篤十二世寫信給大會,要求與會者要首先仔細研究這新《會憲》。第一天

就這樣過去了,由於這是唯一合法選舉總會長的一天,所以朱羅特順利連任。

在長達 8 週的會期內,兄弟們整體出一份始自 1260 年的綜合法則,希望能訂

定為合乎理想的《通用章則》。但兄弟們努力的結果成空,因為在 1340 年的

亞西西總會議中,頒布了一份基於 1316 年的《通用章則》。

本篤十二世在 1342 年逝世,由格來孟六世繼位。他對兄弟們甚為愛護,

在上任的第一年已把 11 位小兄弟提升為主教,其中包括歐當尼斯的朱羅特。

朱羅特先成為安提約基的宗主教,然後是西西里卡塔尼亞(Catania)的主教;

在 1349 年上任時因黑死病而亡,與奧康母的威廉於同年遇上相同的命運。在

1342 年克來孟六世頒發《Gratias agimus tibi (我們感謝你)》及《Nuper

charissime(最近的神恩)》諭令,宣佈小兄弟為聖地的官方監督,方濟會聖

地自治區於是誕生了。

1343 年 兄 弟 們 在 馬 賽 召 開 總 會 議 , 選 出 了 瓦 沙 利 的 科 坦 里 利 奧

( Fortanerius Vassalli)為第十九任總會長。他在 1347 年被格來孟六世委任為

拉韋納(Ravenna)總主教,但仍多掌管修會一年。在 1351 年被提升為瓜多

(Grado)宗主教, 1361 死亡。在 1348 年的維羅納(Verona)總會議中,亞

桂亭的威廉(William Farinier of Aquitaine)獲選為第二十任總會長。

亞桂亭的威廉頗為勤於政,上任後第二年就向全體兄弟們發信,鼓勵他

們成為「和平謙卑及謙卑和平( peaceful humility and humble peace)」的榜樣。

對外方面,他們要遵守波尼法八世的《Super cathedram(在講座之上)》諭令

的規定,以促進與教區聖職人員的和平。對內方面,他要求「回歸會規派」

及「與時並進派」都各盡其力,以維護修會的和諧;他勸勉前者要接納修會

在發展過程中的決定,也敦促後者要改善鬆懈的生活,恪遵《會規》精神。

他本要重整修會的憲法,但鼠疫及黑死病使他的雄心遭遇挫折。因上述理由,

Page 40: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0

1352 年的里昂總會議就修章問題,無甚結果。直到 1354 年的亞西西總會議,

才完成了所謂的「法尼里亞會憲( Farinieri Consti tuitions)」。共有 12 章

312 條款的《法尼里亞會憲》,以 1260 年的《納博訥會憲》為藍本,採納了

1279 年《播種者出去》諭令及 1312 年《我出自樂園》諭令的立法,配合了

1336 年《本篤會憲》;因為它的內容十分踏實,未來的 150 年都沒有做過很

大的修訂。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布歇爾的若望布歇爾的若望布歇爾的若望布歇爾的若望至朱方尼的良納多至朱方尼的良納多至朱方尼的良納多至朱方尼的良納多

依諾森六世於 1252 年繼格來孟六世為教宗,他在 1356 年提升亞桂亭的

威廉為樞機,威廉繼續管理修會,直到下屆大會。在 1357 年的巴塞隆拿總會

議中,選出了布歇爾的若望( John Bouchier)為第二十一任總會長。一年後的

6 月,若望在採訪兄弟參與會議的途中,猝死於勃艮弟(Burgundy)的貝艮尼

(Beaune)。教宗命令亞桂亭的威廉樞機暫為修會的代理人。在 1359 年的熱

那亞總會議中,兄弟們決定要選一位義大利的兄弟,結果由羅馬省會長維特

堡的瑪爾谷(Marco of Viterbo)當選為第二十二任總會長。瑪爾谷是一位英

明的領袖,著手改善兄弟們的生活。他分別主持了 1362年的斯特拉斯堡及 1365

年的佛倫羅斯總會議,努力修補分裂及修正濫用。 1362 年上任的教宗烏爾班

五世欣賞瑪爾谷的才能,委派他為教會服務,並在 1366 年提升他為樞機。烏

爾班五世另外委託同年成為修會的樞機保護者貝沙的尼各老( Nicholas of

Bessa),暫時管理修會的事務。

兄弟們在 1367 年的亞西西總會議中,選出博洛尼亞省會長弗利蘭諾的多

默(Thomas of Frignano)為第二十三任總會長。多默深知修會如何需要改革,

支持翁布里亞革新運動的斯珀雷托的詹替賴(Gentile of Spoleto)及佛里紐亭

斯的保祿(Paoluccio dei Trinci da Foligno),因此被誤為「小小兄弟」的支

持者而被停職。後來在 1370 年初因有權力者的說項,被教宗恢復職務。在同

年登基的額我略十一世,對弗利蘭諾的多默十分重用,並於 1372 年委任他為

瓜多宗主教。多年以來,因宗座對數位總會長的器重,多次派遣他們出使,

修會內部自然群龍無首。

額我略十一世寫信給 1373 年在圖盧茲(Toulouse)參與總會議的兄弟們,

嚴詞指斥他們的錯失,及一位可帶領兄弟們革新的總會長。兄弟們選出拿禾

羅地(Terra di Lavoro)省會長朱方尼的良納多(Leonard Rossi of Giffoni),

當他們第二十四任總會長;他是教會大分裂前最後的一位。

朱方尼的良納多是位學者,曾在 1360 年左右在劍橋教授神學,也銳意改

革修會。可惜時不我與,修會內部的糾紛及分裂已愈鬧愈大。 1374 年的亞奎

拿(Aquila)總會議中,雖然出席者多達二千人,仍舊於事無補。教宗額我略

Page 41: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1

十一世雖然支持良納多的改革,但本身亦糾纏於教會的事務。他在 1378 年決

意把教廷遷回羅馬,結束長達 50 載的「亞味農時期」,可惜他在當年的 3 月

撒手人寰;大概在六個月之後,教會展開了近四十年的「西方大裂教時期」,

那是教會更大的黑暗及恥辱。

在羅馬的 16 人樞機團中,包括了 11 位法籍,4 位義籍,1 位班籍。由於

羅馬人的威壓力,樞機團進入已 75 年不曾運用的選舉教宗闈場( the conclave)

內,在 1378 年 4 月 8 日選出阿普利亞巴里(Bari in Apulia)總主教普蘭尼的

巴爾多祿茂(Bartolommeo Prignani)為烏爾班六世。可惜他天性暴躁,又不

尊重法籍的樞機,於是他們宣佈烏爾班六世的選舉無效,另在同年的 9 月 20

日於楓堤( Fondi)選出甘貝耳(Cambrai)總主教日內瓦的羅伯(Robert of

Geneva)為教宗格來孟七世,教廷在亞味農。「西方大裂教時期」於是開始,

直到 1417 年才結束。小兄弟會受到教會分裂的禍害,也產生了服從兩系列教

宗的兩系列總會長。

教宗烏爾班六世在 1378 年 9 月 18 日任命朱方尼的良納多為樞機,但良

納多拒絕接受,於是教宗把他革職,委任唐納堤的路易(Lodovicus Donati)

為代理人,直到下屆總會議為止。效忠於烏爾班六世的兄弟們,在 1379 年的

格蘭(Gran)總會議中選出唐納堤的路易為總會長;而效忠於格來孟七世的

兄弟們,則在 1379 年選出斯珀雷托的安哲祿(Angelo di Spoleto)為總會長,

繼續朱方尼的良納多的工作。

Page 42: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2

第第第第十十十十章章章章::::西方大裂教時期西方大裂教時期西方大裂教時期西方大裂教時期((((1378-1417))))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總會長與教宗總會長與教宗總會長與教宗總會長與教宗

羅馬教宗羅馬教宗羅馬教宗羅馬教宗 亞味農教宗亞味農教宗亞味農教宗亞味農教宗

總會長 教宗 總會長 教宗

Ludovico Donati

唐納堤的路易

(1379-1383)

烏爾班六世

( 1378-1389)

Leonardo Rossi

朱方尼的良納多

(1373-1378)

格來孟七世

( 1378-1394)

Pietro da Conzano

康山諾的伯多祿

(1383-1384)

Angelo di

Spoleto

斯珀雷托的安哲

祿 (1379-1391)

Martino Sangiorgio

de Rivarolo

山治柯自奧的瑪爾

定 (1384-1387)

Enrico Alfieri

阿爾費里的亨利

(1387-1405)

波尼法九世

( 1389-1404)

依諾森七世

( 1404~1406)

John Chevegneyo

切維尼約的若望

(1391-1402)

本篤十三世

( 1394-1423)

Antonius Vinetti

de Pireto

佩力圖的安多尼

(1405-1408)

額我略十二世

( 1406-1415)

Giovanni

Bardolini 巴杜里

尼的若望

(1403-1417)

Angelo Salvetti

撒維提的安哲祿

(1408-1409)

【代理人】

Antonio da Cascia

卡斯西亞的安多尼

(1410-1415)

Page 43: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3

亞味農教宗亞味農教宗亞味農教宗亞味農教宗

總會長 教宗

Leonardo Rossi

朱方尼的良納多

(1373-1378)

格來孟七世( 1378-1394)

Angelo di Spoleto

斯珀雷托的安哲祿

(1379-1391)

John Chevegneyo

切維尼約的若望

(1391-1402)

本篤十三世( 1394-1423)

Giovanni Bardolini 巴杜

里尼的若望 (1403-1417)

比薩比薩比薩比薩教宗教宗教宗教宗(((( 1409))))

Antonio Vinitti de Pireto 佩力圖的安多尼

(1410-1418)

亞歷山大五世( 1409-1410) 若望廿三世( 1410-1415)

康斯坦茨康斯坦茨康斯坦茨康斯坦茨((((Constance))))教宗教宗教宗教宗(((( 1417))))

Antonio Vinitti de Pireto 佩力圖的安多尼

(1418-1421)

瑪爾定五世( 1417-1431)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一而二一而二一而二一而二、、、、再而三再而三再而三再而三

效忠於羅馬教宗的兄弟們,在 1379 年的格蘭總會議中選出唐納堤的路易

為總會長;而效忠於亞味農教宗的兄弟們,則在 1380 年的巴黎總會議中,選

出斯珀雷托的安哲祿為總會長。

唐納堤的路易在 1381 年被烏爾班六世提升為樞機;在 1385 年因聯合其

他樞機密謀推翻烏爾班六世而被殺。在唐納堤的路易以後為總會長的,包括

1383 年當選的康山諾的伯多祿(Pietro da Conzano),及 1387 年當選的山治

柯自奧的瑪爾定(Martino Sangiorgio de Rivarolo),有關他們的資料都闕如。

阿爾費里的亨利(Enrico Alfieri)原是熱那亞的省會長,在 1387 年的佛羅倫

斯總會議中,繼承山治柯自奧的瑪爾定為總會長。他有意改革修會的漏習,

惜因時勢不利而無大建樹。1405 年,他以 92 歲高齡於拉韋納逝世。佩力圖的

安多尼(Antonio Vinitti de Pireto)在 1405 年當選,但在 3 年之後被廢。1408

年,撒維提的安哲祿(Angelo Salvetti)擔任代理人一年,以後就是比薩大公

會議。

Page 44: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4

由於唐納堤的路易轉投格來孟七世的陣營,跟隨他的兄弟們以他為首。

在 1379 年選出斯珀雷托的安哲祿為總會長;他在巴黎舉行任內第一次的總會

議,宣判凡跟隨烏爾班六世的兄弟們都是叛徒。大會重整修會的教育工作,

在第戎(Dijon)、里斯本(Lisbon)、及昂熱(Angers)設立 3 個「 studia generalia

(總會學習地)」的中心,以取代那些無法再涉足的;並禁止敵營的兄弟們

踏足於巴黎大學。在安哲祿之後擔任總會長的,是切維尼約的若望( John

Chevegneyo),他的任期由 1391 年至 1402 年,長達十年。在他上任之後三

年,格來孟七世死亡,由西班牙籍的本篤十三世於 1394 年接替。本篤十三世

對小兄弟的改革加以支持,批准了法國及西班牙兄弟們對嚴格遵守《會規》

的訴求;也支持了聖葛蕾德(Colette)對第二會的改革。在 1403 年的總會議

中,選出了巴杜里尼的若望(Giovanni Bardolini)為總會長,接替了切維尼

約的若望。

在 1407 年,羅馬的額我略十二世及亞味農的本篤十三世同意在巴賽召開

會議,希望彼此可以和解,不幸協調失敗。於是樞機們在 1409 年於比薩召開

大公會議,大會聲明兩位教宗均不顧教會的至一性,與分裂份子無異,應同

時罷黜。大會在 6 月 26 日選出小兄弟、米蘭總主教費肋基的伯多祿樞機(Peter

Philargi)為教宗,取名亞歷山大五世,於博洛尼亞羅馬湼亞(Bologna-Romagna)

為駐留地。但羅馬的額我略十二世及亞味農的本篤十三世皆拒絕承認是次大

公會議,於是同一時間出現了三位教宗,小兄弟們自然隨著一分為三。

亞歷山大五世登位後,馬上委任在 1408 年被革職的佩力圖的安多尼為總

會長,以圖徹底解決修會三分的問題。教宗在 1409年 10月 12日,頒發《Regnans

in excelsis(天上邦國)》諭令,強調兄弟們有聽告解的權力。他又支持那些

尋求寬鬆守《會規》的兄弟們,賜予特恩。他在位不到一年就離世,樞機團

選出他的支持者科沙的波打沙尼(Baldasare Cossa)繼任,取名若望廿三世。

在他任內,小兄弟們展開了統一的運動。在 1411 年的羅馬總會議中,成功取

締了一切在大分裂期間的立法,除了 1405 年於慕尼黑總會議由佩力圖的安多

尼主持的立法以外。在 1414 年,兄弟們在勞山尼(Lausanne)舉行總會議中,

若望廿三世把那些仍跟隨額我略十二世及本篤十三世的省會長們革職。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三合一的三合一的三合一的三合一的康斯坦茨大公會議康斯坦茨大公會議康斯坦茨大公會議康斯坦茨大公會議

在 1414 年,皇帝西吉斯蒙特(Sigismund of Luxemburg)請教宗若望廿三

世在德國康斯坦茨(Constance)召開大公會議,會期長達四年。若望廿三世

在會議期間發現政治氣候對自己不利,偽裝逃走但不幸被捕。他在德國被囚

禁至 1418 年始獲釋,到羅馬向在 1415 年當選的瑪爾定五世負荊請罪,被冊

封為福拉斯卡底( Frascati)的樞機,數月後在佛羅倫斯逝世。在 1415 年 6 月

Page 45: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5

大會頒發了《Sacrosancta(神聖不可侵犯)》法令,定論大公會議的權力為教

會至高權力,並且高於教宗。額我略十二世向大會要求,只要以他的名義召

開會議,他就自動退位。大會接受了他的條件,他在 7 月 4 日自動辭職;這

位九十高齡的教宗,在退位後被冊封為波圖( Porto)的樞機。餘下的只有本

篤十三世,皇帝親自向他說項,可惜他不為所動。這位教宗逃至西班牙的彭

利斯高拉(Peniscola),繼續行使他的教宗權力,直到 1423 年逝世為止。在

1417 年 11 月 11 日,樞機團選出科隆拿的奧多(Oddo Colonna)為教宗瑪爾

定五世,終於結束了教會大分裂的悲痛時期。

順帶一提的,是大會在 1415 年討論並判決了英國人若望威克利夫( John

Wycliffe)及波希米亞(Bohemia)的若望胡斯( John Huss)的學說。大會在

5 月 4 日的會期中,列舉了若望威克利夫的 45 項說法,判定為異端邪說,提

出譴責。若望威克利夫( 1324-1384)原是司鐸,在牛津大學任教。有感於教

會的分裂及腐敗,於是主張教宗為反基督,各級教士都是魔鬼的幫凶。他攻

擊高級聖職人員的貪財,認為政府應沒收教會的財產。除了聖洗及聖體外,

其他聖事都沒有價值;而且他反對聖體的實質變化。他堅稱聖經是信仰的唯

一準則,並把拉丁通行本聖經翻譯為英文。他於 1384 年逝世,但他有關宗教

的主張,成了 16 世紀宗教改革的先鋒。

若望胡斯也是一位司鐸,在布拉格大學任教,並曾兩度出任校長。他善

於演說,是波希米亞爭取獨立的戰士,也是他們的精神領袖。由於他大力推

動若望威克利夫的學說,大會邀請他在 7 月 6 日赴會解說。大會判決他 30 項

說法為異端邪說,將他譴責。他堅拒接受,於是大會判決他的死刑,於當天

被焚至死,骨灰被傾倒入萊茵河中。因他為人正直公義,波希米亞人視他為

殉道聖人。若望威克利夫雖已身死,仍脫不了被鞭屍命運,其屍體在 1428 年

被掘出焚化。

Page 46: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6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住院派與守規派住院派與守規派住院派與守規派住院派與守規派((((1328-1417))))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住院派與守規派住院派與守規派住院派與守規派住院派與守規派

「住院派( conventuals)」與「守規派( observants)」的對立,和上述

第六章提到 1287 至 1312 年間「團體派( community)」和「神修派( spirituals)」

的對立近似。「住院派」指住在「會院( conventus)」的兄弟們,他們所住

的地方較大及較舒適,而且房舍大多集中在城市之內。「守規派」主要是指

那些住在城外或隱修地的兄弟們,他們亦追求嚴格遵守《會規》精神,和「熱

誠派」及「神修派」有相近之處。

依諾森四世( 1243-54)為教宗時,已提及依附會院的聖堂。在 14 世紀的

開始,「住院」及「不住院」的分野日益明顯。若望二十二世( 1316-34)的

多項針對性諭令及諭令,加上歐當尼斯的朱羅特( 1329-42)總會長之合作,

把「神修派」判為異端,打擊得落花流水,翻身無術。「神修派」雖已不再

存在,但兄弟們對修會改革之呼聲,從未平息。「守規派」運動大概始於 1334

至 1354 年間,在 1368 年起就成了形。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瓦里的若望瓦里的若望瓦里的若望瓦里的若望

在 1334 年,瓦里的若望(Giovanni della Valle)在省會長支持下,取得

總會長歐當尼斯的朱羅特( 1329-42)的准許,與另外 4 位兄弟,退居到翁布

里亞及瑪爾凱邊界山上的的普極里安諾(Brugliano),度不受教宗詮釋影響

的《會規》生活。瓦里的若望於 1325 年入會,大概是一位非聖職的兄弟,在

翁布里亞會省頗有聲望。他雖然曾經師從安哲祿克蘭諾,卻沒有受到「 fraticelli

(小小兄弟)」或「 fratres de paupere vita(貧窮生活的兄弟)」的污染。教

宗格來孟六世( 1342-52)在 1343 年 11 月 29 日,即何諾略三世批准《會規》

的紀念日,就曾點名提到這些逐字生活《會規》的兄弟,其實是在破壞修會

的統一。這一次的「守規派」運動,有幾個特色。首先,改革建基於回復隱

修地的苦修生活;其次,領導者是非聖職的兄弟;最後,改革強調貧窮、勞

動、及默觀的團體生活。 1346 年在威尼斯舉行的總會議,讚許了這種生活方

式,並鼓勵省會長們容許願意的兄弟們到隱修地居住。若望在 1351 年於普極

里安諾逝世,這一次運動因翁布里亞省會長的信任及兄弟們的聖德生活,達

至成功。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斯珀雷托的詹替賴斯珀雷托的詹替賴斯珀雷托的詹替賴斯珀雷托的詹替賴

Page 47: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7

在瓦里的若望逝世前,另一位非聖職兄弟斯珀雷托的詹替賴(Gentile da

Spoleto),已取得領導地位。他在 1350 年獲得教宗格來孟六世的允許,在亞

西西及斯珀雷托兩個教區內的卡薛里(La Carceri)、羅米達(La Romita)、

蒙特路切(Monteluce)、及治安諾(Giano)4 個隱修地,度這種生活。每個

地方各有 12 位由翁布里亞省會長挑選的兄弟居住,度貧窮純真的生活,修會

的任何長上都不得騷擾他們。他們可以錄取初學生,亦可以接收由「住院派」

轉過來的兄弟。詹替賴的策略異於瓦里的若望,他拒絕與地方及全修會的長

上合作,因而使兄弟們憂慮他們在破壞修會的統一。阿桂亭的省會長沙朗的

亞諾(Arnald of Sarano)就曾聲稱,他被詹替賴所蒙騙。而改革派對「住院

派」兄弟們的批評,使兄弟們的反感有如火上加油。在 1354 年的亞西西總會

議中,通過要會長們處理這些份子,擔心他們與「小小兄弟」有聯繫。由於

詹替賴拒絕接受大會批准的《法尼里亞會憲( Farinieri Constituitions)》 52,

總會長亞桂亭法尼里亞的威廉( 1348-57)與阿巴諾斯的紀律(Giles Albarnoz)

樞機聯手調查,在 1355 年把詹替賴囚禁在歐維耶多(Orvieto)的會院內。在

同年 8 月 18 日,教宗依諾森六世( 1252-62)取消了他前任給予詹替賴的准許。

詹替賴後來獲得釋放,回到普極里安諾隱修地,並於 1362 年逝世。

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佛里紐亭斯的保祿佛里紐亭斯的保祿佛里紐亭斯的保祿佛里紐亭斯的保祿

佛里紐亭斯的保祿(Paoluccio dei Trinci da Foligno)也是一位非聖職兄

弟,是佛里紐主教亭斯的保祿的姪子,在 14 歲時就加入小兄弟會。他曾是詹

替賴團體的一員;自身的悔改經驗,令他聖德猛進,受人敬重。他在 1368 年

得到總會長弗利蘭諾的多默( 1367-72)的批准,與一些兄弟們前往普極里安

諾度嚴謹的生活。多默因而被控,甚至停職,可幸終於洗脫污名而得以復職。

由於保祿個人的聲譽,吸引了不少人願意過隱修地的生活;因為他們以木屐

( calepodia 或 zoccoli)護足,所以被稱為「Zoccolanti 或 l ignipedes(穿木

屐者)」。到 1373 年,這個革新運動已有了 12 個隱修地,其中包括卡薛里

(La Carceri)、斯卡蘇奧拉(La Scarzuola)、格朝奧(Greccio)、哥倫布

泉( Fonte Colombo)、及波玖普斯頓(Poggi Bustone)。在那一年,翁布里

亞會省的兄弟們受到異端份子的騷擾,他們延續切西拿的彌額爾的理念,被

稱為「意念上的小小兄弟( frat icelli de opinione)」。亭斯的保祿與他的兄弟

們親自到了佩魯賈,以生活榜樣及辯論,把異端份子驅逐出城,因而聲名大

噪,令「住院派」的兄弟們改觀。在 1374 年 6 月,額我略十一世 (1370-78)指

示歐維耶多的主教,要保護「守規派」的兄弟們。在 1380 年,聖達勉堂歸於

「守規派」的名下,亭斯的保祿獲指派為準省會長( provincial commissary),

管理改革的隱修地。翁布里亞省會長哈斯的威廉(William Hast),在 1384

52 見上第九章。

Page 48: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8

年授權亭斯的保祿錄取初學生。3 年後,保祿因健康理由,指令斯特朗崗尼的

若望(Giovanni di Stronconio)為繼承人。保祿於 1390 年離開普極里安諾,

回到佛里紐,並於翌年逝世。斯特朗崗尼的若望繼續將「守規派」運動發揚

光大,在 1414 年改革派已有了 34 個會院;在 1415 年,寶尊地會院的兄弟們

也加入這運動。於 1418 年,斯特朗崗尼的若望撒手人寰。

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西班牙及法國西班牙及法國西班牙及法國西班牙及法國的改革的改革的改革的改革

大概在相若的時期,西班牙的聖地亞哥或葡萄牙(Santiago)、卡斯蒂利

亞(Castile)、及阿拉貢(Aragon)三個會省,和法國的都蘭(Touraine)會

省,也分別展開了他們的改革運動。

在聖地亞哥會省,拉拿的瑪田尼斯(Martinez of Lara)獲得准許,與數

位兄弟們往葡萄牙瓦德拉哥(Valderrago)隱修地去度嚴規生活。在 1392 年,

羅馬教宗波尼法九世( 1389-1404)批准他們在會省內建立隱修地,其中的一

位改革先鋒者是瑪連諾的干沙勞(Gonsalo Mariano)。亞味農教宗本篤十三

世( 1394~1423)於 1407 年認可了干沙勞建立的 7 所「守規派」會院。在卡

斯蒂利亞會省,在 1415 年已有多個隱修地,包括勒雷納(Llerena)、威拉威

德(Villaverde)、聖彌額爾山(San Miguel del Monte)、拉比達的聖瑪利亞

(Santa Maria de Rabida)、谷耶拉(Cuella)、麥地那平原(Medina del Campo)、

沙加翁(Sagahun)、阿利查法(Arrizafa)、及卡斯塔納(Castanar)。 1416

年,巴艾沙的若望( John of Baeza)獲得准許,在佛爾德威杜拉( Fuerteventura)

設立「守規派」會院。而在阿拉貢會省,格來孟七世( 1378-94)早在 1390

年認可了(Manzanera)及(Chelva)兩地的改革。教宗本篤十三世贊同在華

倫西亞(Valencia)的慕爾威耶多(Murviedro)成立隱修地,並允許錄取初

學生及「住院派」的兄弟,且有自治權。維勒克來斯的伯多祿( Pedro de

Villacreces),是西班牙改革運動中最負盛名者,他大概是在 1403 年開始這

運動。

至於在法國方面, 1388 年於都蘭會省的美拿包(Mirabeau)隱修地展開

了改革運動,然後擴散至勃艮弟(Burgundy)及弗蘭克尼亞( Franconia)。

在 1407 年,教宗本篤十三世給予他們免受省會長管轄的權力,並在 1408 年

委任庫爾的多默(Thomas de la Cour)為他們的總代表( vicar-general)。

由於改革的兄弟們受到不同程度的騷擾及迫害,超過二百人聯署要求康

斯坦茨大公會議的教長們協助。大會在 1415年 9月 23日發出《Supplicationibus

personarum(親自懇求)》諭令,准許「 stricta observantia regularis(嚴格守

規派)」在每個小兄弟的會省有一位省代表( provincial vicar);而魯多夫的

尼各老(Nicholas Rodolphe)兄弟被委任為法國、都蘭、及勃艮弟的總代表。

Page 49: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49

視察之權仍歸於總會長,任何一位兄弟只要願意,就可自由加入。

Page 50: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0

第十第十第十第十二二二二章章章章::::西方大裂教時期結束西方大裂教時期結束西方大裂教時期結束西方大裂教時期結束((((1417))))

至至至至歐日要四世歐日要四世歐日要四世歐日要四世((((1431-1447))))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決定決定決定決定

在教會統一後,瑪爾定五世( 1417-1431)親臨在曼圖亞(Mantua)舉行

的總會議;在會議中,佩力圖的安多尼再當選為總會長。為了修會的統一,

大會通過一項法案,所有兄弟都必須服從他們的省會長及出席會議。法國的

「守規派」向教宗抗議,他們的身份已被康斯坦茨大公會議所確立,總會議

的決定沒有權力推翻。瑪爾定五世在 1420 年 5 月 7 日頒發諭令,法國、都蘭、

及勃艮弟的兄弟們可按意願嚴格地恪遵《會規》,並且規定近年的修會立法

不得妨礙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法令。 1421 年總會議在福尼( Forli)舉行,教

宗致書與會者,指出改革的重要,鼓勵他們要選出一位帶動改革的領袖。兄

弟們結果選出圖斯卡尼亞省會長西耶納沙維堤的安哲祿(Angelo Salvetti of

Siena),接替佩力圖的安多尼為總會長;可惜他在 1424 年就因病逝世。安哲

祿的努力,似乎在把「守規派」兄弟們領回會長們權下,多於改革「住院派」

兄弟們鬆弛的生活方式。瑪爾定五世看好「守規派」的前景,在這些年間,

指派西耶納的伯爾納定(Bernardine of Siena)為圖斯卡尼亞及翁布里亞「守

規派」兄弟們的代理人。其實,「守規派」在義大利已蓬勃地發展,特別是

總會長佩力圖的安多尼在 1415 年把寶尊地聖瑪利亞天神之后堂撥歸他們以

後。歷史家們認為,西耶納的伯爾納定、賈必昌的若望( John of Capistrano)、

瑪爾凱的雅各伯( James of the Marches)、及撒替安諾的亞爾伯(Albert Berdini

of Sarteano)是「守規派」在義大利成功的四大支柱。

馬沙馬里提馬的安多尼(Antonio da Massa Marittima)在 1424 年繼承安

哲祿為總會長,他是一位缺乏遠見及勇氣的領袖,任內無甚建樹,使「住院

派」力量更弱,而「守規派」從「住院派」手中獲得更多會院。在諸多城市

中,「守規派」及「住院派」都同時存在,在信友間產生了不少惡表。瑪爾

定五世於是派遣兩位樞機進行調查,把兩派的代表召集到羅馬越台伯河區的

聖方濟(St. Francis in Trastevere)聖堂舉行會議。「住院派」對「守規派」

與他們的同等地位大為反感,而「守規派」兄弟的發言人賈必昌的若望則不

滿對方在改革方面的不力。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節節節節:「:「:「:「Constitutione Martinianae」」」」

教宗瑪爾定五世於 1430 年在亞西西召開總會議,委任西班牙籍伽利雲迪

Page 51: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1

的若望( John Cervantes)樞機為大會主席。在開幕儀式後,就選出卡沙里羅

伯索里奧的威廉(Guillermo Robazoglio da Casale)代替安多尼為總會長。安

多尼在不久後,獲教宗任命為本城馬沙馬里提馬的主教。大會面對兩方面的

挑戰,一方面是要防止「守規派」兄弟們接受省會長們的命令,而另一方面

是在「住院派」兄弟中進行全面的改革。賈必昌的若望把改革的建議,好像

是對《會規》的詮釋一樣,逐項列出。與會者在 6 月 21 日贊同通過,並且輪

流宣誓要堅定遵守。這一套法令,稱為「Consti tutione Martinianae(瑪爾定會

憲)」或是「賈必昌的剪刀(Capristrano’s shears)」。總會長與若望亦決定,

二人會聯袂探訪各會省,以證成效。不幸的是,大會結束不久,就有數目不

少的兄弟請求教宗寬免他們的誓言,其中一位赫然就是總會長自己。瑪爾定

五世在 1430 年 7 月 27 日發出《Ad perpetuam rei memoriam(為永久紀念事)》

諭令,重新注釋上述會憲。他在 8 月 23 日發出《Ad statum(為了身份)》諭

令,給予總會長指派總務長的權力,把修會的財產歸於宗座名下。這份文憲,

成了「住院派」的大憲法。而大會改革帶來的希望,名存實亡。總會長與若

望聯袂探訪會省的決定,亦在失望聲中無法繼續。威廉於是年委任若望為他

的代表人( commissary)及義大利南部的視察員,又委派西耶納的伯爾納定執

行一些特殊任務,有些「守規派」兄弟亦成了省會長。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Ut Sacra Ordinis Minorum Religio》》》》諭令諭令諭令諭令

1431 年瑪爾定五世逝世,歐日要四世( 1431-47) 53在 3 月 11 日登基。 4

天後,他就頒發《Vinea domini(主的葡萄園)》諭令,處理兄弟們的問題。

他取締了前任者對 1430 年《會憲》的放鬆,取消了給予卡沙里羅伯索里奧

的威廉誓言的寬免。可惜歐日要四世錯估形勢及「住院派」的實力,在一年

後就修訂了他在《主的葡萄園》的決定,又恢復了給總會長的寬免。這個事

實,不但令「守規派」兄弟們改革的夢破滅,連教宗本人亦看不到有什麼出

路。博洛尼亞的「守規派」兄弟在 1431 年於威臣汰(Whitsuntide)舉行大

會,選出義大利各會省的代理人( vicar);在同年 10 月,教宗也准許了克

特里(Crete)作同樣的安排。大會並未選出一位總代理人( general vicar),

但教宗希望賈必昌的若望在義大利的「守規派」兄弟們中施行總監督的工作。

在 1433 年舉行的博洛尼亞總會議中,「住院派」兄弟們意圖反擊。自 1427

年就擔任薩克森(Saxony)省會長的多寧的瑪弟亞(Matthias Doring),領

頭對「守規派」大肆抨擊;大會議決要為法國兄弟們獨立的判決翻案,並派

遣威廉總會長出使巴塞耳(Basle)大公會議 54,希望能推翻康斯坦茨大公會

53 歐日要(Eugene)四世,是在 1415 年被迫辭職的羅馬額我略十二世的姪子。他不屬於在教會統一後瑪爾定五世所委任的樞機團,大概因此產生巴塞耳的困局。 54 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第 39 期( 1417 年 10 月 9 日)議決:「應常舉行大公會議,下一次要在 5 年內舉行,再一次在 7 年後,以後每 10 年舉行一次。會議的地點由大

Page 52: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2

議對法國「守規派」的決定。但會議維持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定案,而教宗

歐日要四世則繼續對「守規派」的支持,批准他們在西班牙的萊昂(Leon)

及卡斯替利亞(Castile)獨立。在 1431 年,拉威納山隱修地改投「守規派」

的陣營;而在 1434 年,歐日要四世把聖地的監護權由「住院派」轉交給「守

規派」的兄弟。威廉總會長在 1437 年邀請西耶納的伯爾納定為全義大利境

內「守規派」的代理人,教宗於同年 9 月 1 日批准是項任命。伯爾納定在奧

斯莫的尼各老(Nicholas of Osimo)協助下,於 1440 年完成了他的《會規詮

釋》。

卡沙里羅伯索里奧的威廉於 1442 年 2 月在佛羅倫斯逝世,教宗歐日要四

世於是任命撒替安諾的亞爾伯(Alberto Berdini de Sarteano)為總代理人,

直到下屆總會議為止。早在 1439 年巴塞耳的與會者棄絕歐日要四世,另選

斐理( Felix)五世為教宗,於是歐日要四世就流亡至佛羅倫斯;而德國會省

「住院派」的兄弟們脫離修會,在 1443 年於伯尼爾(Berne)另選多寧的瑪

弟亞為總會長,直到他於 1461 年辭職為止。

帕都亞總會議於 1443 年舉行,歐日要四世願意由撒替安諾的亞爾伯出任

總會長。雖然他以「守規派」兄弟身份當選為帕都亞的省會長,但與會的「住

院派」兄弟強行把亞爾伯抬離會場,並堅決拒絕教宗的干預,選出米蘭省會

長科摩魯斯康尼的安多尼(Antonio Rusconi de Como)為總會長。大會在教

宗同意下指派賈必昌的若望為「山這邊( cismontane)」 55兄弟的總代理人,

茅伯的若望( Jean Perioche Maubert)為「山那邊( ultramontane)」兄弟的

總代理人。「住院派」既與「守規派」勢不兩立,又與教宗不和,於是不但

奠下了兄弟們的分裂,並要飽嚐苦果。

會決定,除非因為戰爭或災難,連教宗也不能改變場地。如要改變,必須得到 3分之 2 的樞機們的同意。」瑪爾定五世因這法令,在 5 年後召開 1423 年 4 月 23日的帕維亞( Pavia)會議,一來出席者太少,二來發生瘟疫,因而轉到西耶納繼續,但草草了事。瑪爾定五世遂訂出 7 年後的會議在 1431 年 7 月 23 日的巴塞耳會議,但他已於是年 2 月 20 日逝世。歐日要四世在 3 月登基,繼續召開會議,但決定在 12 月 18 日休會,並在博洛尼亞召開新會期。但大多數教長仍留在巴塞耳,重申康斯坦茨大公會議的決議,指出大公會議的權力高於教宗,最後教宗只得承認巴塞耳的會議合法。歐日要四世在 1437 年 9 月 18 日,頒發《Doctoris Gentium(萬民導師)》諭令,把會議移至斐拉拿( Ferrera)舉行,但與會者拒絕。與會者更在 1439 年棄絕歐日要四世,另選斐理( Felix)五世為教宗( 1440-49);於是再次出現教會之分裂。 1438 年,會議在斐拉拿開幕;在 1439 年 2 月 26 日,再轉到佛羅倫斯舉行。 1443 年 4 月 26 日,會議又轉移到拉特朗舉行,並於同年閉幕。大會的主要目標,是要「從首領到肢體」去改革教會,解決與若望胡斯( John Huss)餘黨的戰爭,在歐洲諸國中建立和平,及恢復東西方教會的統一。歐日要四世於 1447 年逝世,尼各老五世繼任。斐理五世向新教宗投誠,而巴塞耳大會的餘黨亦在 1449 年推選尼各老五世為教宗,取代斐理五世,於是教會重新統一,「大公會議主義」亦式微。

55 「山」是指阿爾卑斯(Alps)山;「山這邊」指義大利的兄弟,「山那邊」主要指法國及西班牙的兄弟。

Page 53: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3

在 1445 年 1 月 6 日,教宗頒發《Ad ea(大概為此)》諭令,把「住院派」

在羅馬的總部天壇會院及聖堂(Aracoeli)轉移「守規派」兄弟的名下,所

有「住院派」兄弟都必須按時離開 56。在同年 10 月 31 日,歐日要四世致函

「守規派」的兩位總代理人,提醒他們準備翌年夏天的選舉大會。「住院派」

兄弟的總會議,則隨後在威臣汰(Whitsuntide)的蒙比利埃(Montpeller)

舉行,意圖要取消總代理人的職務。歐日要四世在 1446 年 1 月 11 日頒發《Ut

Sacra Ordinis Minorum Religio(依照神聖小兄弟修道團體)》諭令,規定「守

規派」總代理人必須在他們的大會中選出,而總會長必須在 3 天內確認;而

總代理人的職務是常額的。除了確認總代理人外,總會長對「守規派」再沒

有其他權力。教宗親臨在天壇會院召開的「守規派」大會,會中選出普馬迪

斯的雅各伯( James Primadizzi)接替賈必昌的若望為義大利的總代理人,茅

伯的若望則繼續「山那邊」總代理人的職務。法國及西班牙的「守規派」兄

弟們,在相當程度上,堅持自己的獨立身份。

56 「住院派」兄弟們在貝沙尼安的若望( John Bessarion)樞機的協助下,在 1463年以聖宗徒( Santi Apostoli)大殿為總署大本營。

Page 54: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4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尼各老五世尼各老五世尼各老五世尼各老五世((((1447-55))))

至修會的一分為二至修會的一分為二至修會的一分為二至修會的一分為二((((1517))))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托斯卡尼基督多福的安哲祿托斯卡尼基督多福的安哲祿托斯卡尼基督多福的安哲祿托斯卡尼基督多福的安哲祿

歐日要四世於 1447 年逝世,由尼各老五世( 1447-55)繼任。普馬迪斯的

雅各伯於同年 8 月在亞西西召開大會,很多兄弟都來慶祝「Pardono(亞西西

大赦)」57,趁機肯定了羅馬天壇會院大會的決定。1449 年,「住院派」在佛

羅倫斯聖十架( Santa Croce)會院舉行總會議,選出托斯卡尼基督多福的安

哲祿(Angelo Cristofori del Toscano)繼承科摩魯斯康尼的安多尼為總會長。

「守規派」在佛羅倫斯市外的木哲羅(Mugello)聚會,並參與總會議的遊行;

但二派的距離,未因此而拉近。1250 年,尼各老五世把 1444 年逝世的西耶納

的伯爾納定列入聖者名冊,令「守規派」的聲勢更盛。同年 8 月,「山那邊」

總代理人茅伯的若望亦與世長辭,兄弟們選出沃吐利爾的迪奧多(Theodoric

Voiturier)暫代至下次選舉為止。若望曾在 1447 年於聖奧瑪爾(Saint-Omer)

召開大會,第二度連任;但西班牙的「守規派」兄弟們拒絕出席,反而在貝

內文(Benevente)舉行自己的會議。在 1451 年 6 月,這些兄弟們一起出席在

巴塞隆那舉行的大會,通過依據 1336 年的《本篤會憲》及 1354 年亞西西大

會的《法尼里亞會憲》而寫成;新意不多,卻能彰顯「守規派」只是重回恪

遵《會規》的舊道而非一種改革。

托斯卡尼基督多福的安哲祿主持了 1453 年的佩魯賈總會議,他本人雖有

意推行改革,可惜「住院派」的兄弟們,在曾參與「守規派」而後轉到「住

院派」的萊切的卡拉薛奧羅的羅伯(Roberto Caracciolo de Lecce)領導之下,

只注目於推翻《依照神聖》諭令的決定,使修會重歸統一。安哲祿在數月後

飲恨而逝,尼各老五世指派米蘭省會長莫撒尼加巴索連尼的雅各伯( Jacob

Bassolini de Mozzanica)暫時管理,直到 1454 年博洛尼亞的選舉大會為止。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節節節節:「:「:「:「Bulla Concordia」」」」及及及及「「「「Statuta Sixtina)」)」)」)」

57 「亞西西大赦」或「寶尊地大赦」,傳統說是方濟於 1215 年由教宗何諾略三世以口頭取得。當熱羅尼莫總會長於 1276 年總會議中向兄弟們要求有關聖方濟及修會的新資料時,回應最多的是有關「寶尊地大赦」。教宗依諾森四世於 1252 年頒賜大赦,給那些在聖方濟節前往聖方濟大殿朝聖的信友;在 1260 年後才有與寶尊地相關的大赦出現。「寶尊地大赦」是指那些在每年 8 月 2 日聖母天地元后慶節到寶尊地祈禱的信友,可以獲得全大赦。後來這個每年一次的大赦推展到全球的方濟會聖堂,由 1967 年開始更放寬至普世教會的聖堂。在 1340 年,巴多里的方濟( Francesco Bartoli)兄弟,把這些文件集結成一冊。

Page 55: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5

尼各老五世在 1455 年 3 月逝世,加里多(Callistus)三世( 1455-58)繼

任。他曾在西班牙見過一些「守規派」的兄弟,對他們沒有好印象。在同年

11 月 1 日,他召集雙方的代表,到亞西西舉行會議,尋求合一之途,但無大

進展。教宗於是召見義大利「守規派」領袖馬爾凱的雅各伯,要求他為合一

提出建議。教宗在採納了雅各伯的意見後,在 1456 年 2 月頒發了又稱為「Bulla

Concordia(統一諭令)」的《 Illius cuius(此為何人)》諭令,規定在未來修

會的總會議中,「守規派」的省代表人必須參加。他們也要選出 3 位總代表

人,其中一位當他們的「 vicarius vicariorum(代表人中的代表人)」。「守

規派」也有投票權,但只有「住院派」兄弟才可當總會長。他們可以繼續有

自己的省代表人,但必須在總會長面前進行選舉而且獲他批准。兩派的兄弟,

不能隨便轉換陣營。諭令的希望,是兄弟們都按《會規》服從同一的總會長,

因而達到合一。但這個諭令從開始就名存實亡,首先是教宗本身發出寬免,

然後在 1457 年的米蘭總會議中,「住院派」的兄弟不容許「守規派」投票選

總會長。大會選出與教宗同是卡塔尼亞( Catania)人的撒素艾拿的雅各伯

( Jaime Zarzuela)為總會長,令「守規派」兄弟們感到情勢不妙。

可幸加里多三世在 1458 年逝世,由前西耶納主教皮柯洛米尼定家族的席

維奧的艾利亞斯(Aeneas Sylvius Piccolomini)當選為比約二世( 1458-64),

他是「守規派」兄弟的支持者。在同年 10 月,教宗頒發《 pro nostra(我們前

面)》諭令,准許「守規派」按《依照神聖》諭令的規定生活。他後來又在

1464 年頒發《Circa regularis observantiae(環繞守規者)》諭令,宣稱「守規

派」的代表人由選舉中產生而不是由會長們任命。在這一年,比約二世逝世,

而總會長撒素艾拿的雅各伯又辭職,教會與修會同時更換了領導人。保祿二

世( 1464-71)繼承了比約二世,而佩魯賈總會議的兄弟們,則選出薩溫拿的

羅維雷家族的方濟( Francesco della Rovere of Savona)為總會長 58。他致力於

修會的改革,到各地探視兄弟,主持了 1467 年佛羅倫斯及 1469 年威尼斯兩

屆總會議,並於 1469 年被保祿二世委任為樞機,兩年後成為教宗西斯篤

(Sixtus)四世。他在任內準備了一些章則,在他榮任教宗後就被稱為「Statuta

Sixtina(西斯篤章則)」;但其中沒有新意。

烏甸尼斯山力托的若望(Giovanni Zanetto de Udine)於 1469 的威尼斯總

會議中承接方濟為總會長,而西斯篤四世則於 1471 年繼承保祿二世的教宗職

務。在他任內,曾發出 3 份諭令。由於若望總會長指出修會的財務困難,西

58 他後來成為西斯篤四世( 1471-84),是小兄弟會的第三位榮任教宗者;其中最有名的,是建築了西斯汀小堂(Capella Sist ina),及成立了西班牙的宗教異端裁判所。他在 1476 年 2 月 28 日頒發《Cum prae-excelsa(事既傑出)》諭令,訂立 12月 8 日為聖母無染原罪瞻禮,核准當日的日課及彌撒;又於 1483 年 9 月 4 日頒發《Grave nimis(太嚴重)》諭令,肯定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事實。他也在 1478 年正式廢除了康斯坦茨大公會議中關於改革派的法令。

Page 56: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6

斯篤四世於是在 1472 年 2 月 29 日頒發《Dum Fructus uberes(正值豐收)》

諭令,准許總會長接受捐贈及遺產,亦容許總務長以聖座名義接受入會者的

財產。教宗再於 1474 年 8 月 31 日頒發又稱為《Mare Magnum(大海)》的

《Regimini universalis ecclesiae(普世教會的管理)》諭令,批准及重申多位

前任者賜予小兄弟就與教區聖職間關係的特恩。

1475 年的烏爾比諾(Urbino)總會議選出又名「三松(Samson)」的南

尼的方濟( Francesco Nanni)為總會長 59。他在被選之前,曾先後擔任聖地及

托斯卡尼的省會長;當選時已 61 歲,到他在任內於 1499 年逝世時,已經 85

歲。他有革新之意圖,可惜環境不予配合。西斯篤四世在 1479 年頒發第三份

諭令,即又稱為《Bulla Aurea(黃金諭令)》的《Sacri Praedicatorum et Minorum

(神聖宣道者及微小者)》,同時讚揚宣道會及小兄弟會的工作,並重新賜

予一些特恩。教宗以改革者開始,卻因頒賜太多特恩而令改革無望。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阿梅利亞德芬尼的艾智德阿梅利亞德芬尼的艾智德阿梅利亞德芬尼的艾智德阿梅利亞德芬尼的艾智德

及及及及卡瓦路樸卡池的斐理伯卡瓦路樸卡池的斐理伯卡瓦路樸卡池的斐理伯卡瓦路樸卡池的斐理伯

小兄弟西斯篤四世於 1484 年逝世,依諾森八世( 1484-92) 60獲選繼任,

之後由亞歷山大六世( 1492-1503) 61承襲,再以後是比約三世( 1503) 62及儒

略( Julius)二世( 1503-1513)63。另一方面,三松總會長於 1499 年離世,1500

59 三松之名為教宗西斯篤四世所賜,寓意南尼的方濟有聖經中三松的力量,為修會的改革及維護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教導,竭盡所能。 60 西寶的若翰(Giovanni Batt ista Cibo),年青時曾結婚,並育有子女。他後來成為聖職人員,獲保祿二世委為主教,西斯篤四世委為樞機。前者於 1484 年逝世後,在 8 月當選為教宗。曾發起十字軍,但無功而還。生性軟弱,深受羅維雷家族的顧理安諾樞機的影響。重視裙帶關係,用人為親,使自己兒女得益;其教廷極為腐敗。 61 巴吉亞的羅特里高(Rodrigo de Borgia),出生於西班牙,是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代最腐敗的教宗。他是加里多三世的甥子,並由他委任為主教及樞機;因曾為

5 位教宗服務而學習到行政技巧。他的兩大專長,是金錢及女性;他的品行如斯差劣,比約二世曾對他提出譴責。他有許多情婦,最愛的是卡塔尼亞的雲羅撒(Vannozza Giovanna dei Cattani),由她育有一些子女,其中最有名的是兒子凱撒,他在 16 歲時就被亞歷山大六世委任為華倫西亞的總主教。依諾森八世死後,最有機會當選繼承人的有 3 位樞機,就是巴吉亞的羅特里高、羅維雷家族的顧理安諾、及斯福扎爾家族的阿斯肯尼奧(Ascanio Sforza);最終羅特里高以金錢換得教宗職位。亞歷山大六世的一生,無大作為;只以兒女為重。他的死,卻為教會帶來了希望。他大概死於瘧疾,享壽 72 歲。 62 皮柯洛米尼定家族南尼的方濟( Francesco Nanni Todeschini Piccolomini)是教宗比約二世的姪子,亦曾任西耶納主教。他因反對教宗亞歷山大六世而聞名,功績亦多。亞歷山大六世死後,他眾望所歸當選接任;但只由 1503 年 9 月 22 日至 10月 18 日在位。他的死因不明,有傳被毒殺,亦有說是死於傳染病。 63 羅維雷家族的顧理安諾(Giuliano della Rovere),是教宗西斯篤四世的姪子,曾受過小兄弟教育的薰陶,但應從未進會。他與巴吉亞的羅特里高( Rodrigo de

Page 57: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7

年的特耳尼(Terni)總會議,選出翁布里亞省會長阿梅利亞德芬尼的艾智德

(Egidio Delfini de Amelia)為總會長。艾智德以身作則,努力在「住院派」

兄弟中進行改革,亦意圖把「守規派」的兄弟們拉回修會中。他周遊各地探

訪兄弟們,但他統一的計劃在西班牙及法國都受到「守規派」的嚴詞拒絕;

西班牙的領導人是小兄弟托利多(Toledo)總主教西斯理諾斯西滿納斯的方濟

( Francisco Ximenes de los Cisneros)樞機 64;而法國的領導人是總代理人布

里爾的馬素(Martial Boulier)兄弟。他計劃在 1504 年 10 月於亞味農召開總

會議,但計劃沒有實現。曾任修會樞機保護者的教宗儒略二世,在 1504 年頒

發《 In militantis ecclesiae(在戰爭中的教會)》諭令,重新肯定前任教宗們

給予「守規派」的特恩。在教宗的協助下,總會議終於在 1506 年羅馬天壇會

院舉行,「住院派」、「守規派」、及其他改革的派別都有代表參加;唯獨

艾智德總會長沒有出席。大會選出柯天約拿格茲安尼的雷納多( Rainaldo

Graziani de Cotignola)為總會長,但有關統一的事卻因各派固執己見而毫無

進展。會議結束後不幾天,教宗就頒發《Cum multae et graves(既然許多及

嚴重)》諭令,首先指令所有較小的改革派別必須結束,其成員可參與「住

院派」或「守規派」;其次是以後「守規派」不得再接收「住院派」的會院,

有需要時要自己興建。由此諭令來看,教宗已經肯定統一無望了。

1510 年羅馬舉行的總會議選出班牙卡瓦路樸卡池的斐理伯( Felipe

Porcacci de Bagnacavallo)為總會長,但一年後在亞西西會議中由普拉迪的伯

爾納定(Bernardino Prati)接任,他是修會分裂前最後一位總會長。另一方面,

教宗儒略二世於 1513 年逝世,樞機團選出良十世( 1513-21)65繼任。在 1516

Borgia)樞機不和,後者在他反對聲中當選為亞歷山大六世。他因而自我流徙 10年之久,在亞歷山大四世亡故後回到義大利,支持比約三世當選。比約三世在位只有一個月就猝死,他以手段令獲選。他的外號是「戰士教宗」,為教宗國的利益展開了不少戰事;亦恢復了被亞歷山大四世用光的宗座庫存。他是藝術的支持者,在 1506 年為聖伯多祿大殿奠基,創立了梵蒂岡博物館,運用了多那太羅(Donatello di Niccolo di Betto Bardi)、布賴曼特(Donato d’Agnolo Bramante)、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的才華,美化了西斯汀小堂及聖伯多祿大殿。 64 西斯理諾斯西滿納斯的方濟( 1436-1517),是一位西班牙的樞機主教及政客。1484年加入小兄弟會,住進新近由阿拉貢國王費定南二世( Ferdinand II of Aragon)及卡斯蒂利亞女王依撒伯爾一世( Isabella I of Casti le)成立的聖若翰( San Juan de los

Reyes)會院,度嚴格的貧窮生活。後成為依撒伯爾一世的告解司鐸;進而在 1495年被選省會長,更被她向羅馬教宗舉薦為托利多教區的主教。西斯理諾斯西滿納斯的方濟拒絕接受高職,在逃走途中被依撒伯爾一世的兵士擒獲,被迫就職。就職後在小兄弟會內進行改革,繼而強硬地要求教區聖職人員及其他修會人士革新生活。 1507 年獲費定南二世保薦為樞機主教,繼續小兄弟會及教會生活的改革,從未變更自己貧窮的生活態度;在 1517 年與世長辭。 65 梅迪契家族老楞佐之子若望(Giovanni di Lorenzo de ' Medici),是統治佛羅倫斯家族偉大老楞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的兒子;在 1489 年才 14 歲就因父親的出力而獲教宗依諾森八世委為樞機。 1492 年他的父親及依諾森八世都去世,他在教宗選舉中反對巴吉亞的羅特里高,但後者仍當選為亞歷山大六世。他在 1500年重回羅馬, 1503 年參與選出儒略二世為教宗。儒略二世於 1513 年逝世,樞機

Page 58: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8

年良十世決定成立一個委員會,去檢討小兄弟們的處境及作出建議;成員包

括蒲切的老楞佐( Laurence Pucci)、卡瓦哈的伯爾納定( Bernardino of

Carvajal)、亞哥迪的伯多祿(Peter Accolti)、及樞機保護者格利曼尼的道明

( Dominic Grimani)四位樞機;及另外四位評審員卡皮昂的若望( John

Glapion)、契瓦的波尼法(Boniface of Ceva)、馬德里的亞豐索(Alfonso Lozano

of Madrid)、及哥斯達的若望( John de Costa)。委員會建議首先要召開一次

「Capitulum Generalissimum(全體總會議)」,於是教宗於 7 月 16 日發信給

各派的代表,要求他們參與在 1517 年於羅馬召開的總會議。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節節節節:《:《:《:《 Ite vos in vineam meam》》》》諭令諭令諭令諭令

1517 年的 5 月 31 日是聖神降臨節,教宗與樞機們於 5 月 29 日在聖伯多

祿大殿,接見了「住院派」、「守規派」、「阿瑪德派(Amadeiti)」66、「葛

蕾德派(Colettans)」67、「克蘭諾派(Claneni)」68、「小尖帽派( fratris della

Capucciola)」 69、及其他小派別的兄弟們。「守規派」認為除非「住院派」

進行真正的改革,否則並無統一可言;而「住院派」則堅持不會放棄歷代教

宗們所頒賜的特恩。這問題無法談得攏,接著就是選舉總會長的事宜。「守

規派」不願與「住院派」合作,於是連同其他派別的代表離場;當「住院派」

團經歷 3 月 4 日至 11 日之商討後,選出樞機執事若望,於是 3 月 15 日祝聖司鐸,17 日祝聖為羅馬主教, 19 日登基,年僅 37 歲。他繼續儒略二世召開第五屆拉特朗大公會議,克服了「大公會議主義」。因戰爭、藝術、十字軍及建築聖伯多祿大殿需要大量金錢,決定以出售大赦換錢。結果遭到馬丁路德以 95 論題挑戰,教宗在 1521 年 1 月 3 日開除了他的教藉,為宗教改革設下機會。他的堂兄弟朱利安的兒子朱利奧( Giulio di Giuliano de ' Medici),成為後來的格來孟七世教宗( 1523–34)。

66 「阿瑪德派」是指在義大利跟隨葡萄牙貴族阿瑪德(Amadeo Menez da Silva)的兄弟們。阿瑪德在 1457 年獲得米蘭省會長的批准,與一些兄弟去度嚴苛的生活。在 1461 年,他設立了( Santa Maria de Bressanoro)會院,成為一個改革的中心,後更成為一個包括倫巴底、托斯卡尼及威尼斯的自治區。西斯篤四世給予阿瑪德管理自己會院的全權,他於 1482 年逝世。亞歷山大六世在 1500 年,給予阿瑪德派在選舉總會長時有投票權。 67 「葛蕾德派」是指聖科貝耳的葛蕾德(Collette de Corbie)的追隨者。葛蕾德生於法國,由方濟第三會轉到方濟第二會,在 1406 年獲亞味農教宗本篤十三世特准,對第二會及第一會進行改革。聖女在於 1447 年離世, 1448 年尼各老五世把這些改革者歸於總會長權下,不屬「守規派」管轄。 1467 年的佛羅倫斯總會議批准了「葛蕾德派」的特殊章則, 1472 年西斯篤四世給予肯定。 68 「克蘭諾派」是指安哲祿克蘭諾的追隨者,他們在 15 世紀中葉藉「守規派」而洗脫污名。歐日要四世及尼各老五世都對他們提供保護,將他們劃歸主教管理。

1473 年他們因西斯篤四世的《Dominus noster(我們的主)》諭令把他們歸入「守規派」而重投修會的懷抱。 1468 年,依諾森八世又把他們劃歸主教管轄。 69 「小尖帽派」是指巴爾貝加的斐理伯( Fel ipe Berbegal)的追隨者,他不接受 1430年的《瑪爾定會憲》,認為是背離「守規派」運動。他穿著了一種尖形會帽( cappuccio)的會衣,因而得名。他們在 1434 年遭到壓抑。

Page 59: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59

的總會長柏拉迪的伯爾納定拒絕向「守規派」的壓力屈服時,他們也被請離

開。良十世向議會人士表明,會把選舉新總會長一事,託付給「守規派」。

在 5 月 30 日,由 4 位樞機組成的委員會的其中 3 位,邀請兄弟們的代表

再度會面,向他們說明教宗的意圖。「山這邊」的總代理人福里努邁的基斯

多福(Christoforo Numai of Forli)及「山那邊」的總代理人尼各黎的基爾伯

(Gilbert Nicolai)都表示尊重教宗的決定;而「住院派」則保持緘默。其中

一位樞機宣佈,在未來改革派將被視為「小兄弟會」,全體會士都要服從「守

規派」的總代理人。他跟著宣讀良十世在前一天已簽署的《 Ite vos in vineam

meam(你們往我的葡萄園內)》諭令,指出從今以後只有改革派可以選舉全

體兄弟都要服從的「minister generalis totius Ordinis Minorum(全小兄弟會總

會長)」;所有的派別都要整合為一,統稱為「Ordo Fratrum Minorum(小兄

弟會)」或「Ordo Fratrum Minorum Regularis Observantiae(守規小兄弟會)」,

各省的負責人稱為「minister provincialis(省會長)」。在 5 月 30 日,兄弟

們以大比數選出福里努邁的基斯多福為總會長,「住院派」總會長柏拉迪的

伯爾納定要向他呈交修會的印璽。

另一方面,「住院派」的兄弟們在他們的總部聖宗徒大殿進行選舉,選

出(Anthony Marcellus)為總會長,但教宗拒絕加以確認,因為他們沒有權力。

直到 6 月 12 日,良十世頒發《Omnipotens Deus(全能者天主)》諭令,指出

凡願意保存特恩的兄弟,必須視自己屬於另一個修會。他們的總領導人稱為

「magister generalis Fratrum Conventualium(住院兄弟總會長)」,而省領導

人則稱為「magister provincialis(省會長)」。從今以後,兩個修會互不干涉。

《你們往我的葡萄園內》諭令又稱為「 bulla unionis(統一諭令)」,因

為它把所有的改革派別都合而為一,成立一個修會。《全能者天主》諭令又

稱為「 bulla concordiae(協調諭令)」,因為它把「住院派」的兄弟們加以協

調。「統一諭令」一方面做成合一,另一方面卻做成分裂,也該稱為「 bulla

separationis(分裂諭令)」。它頒發的那一天,也是小兄弟歷史中極其傷痛

的一天。

小兄弟對 1517 年的分裂,記憶猶新之際;不同地區的改革,仍方興未艾。

對改革的不滿引出更多的改革,再加上時代大氣候的急遽轉變,繼續的分裂

已近在眉睫。

Page 60: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0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第十四章第十四章::::風雲變色風雲變色風雲變色風雲變色((((1500-1550)))) 70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文藝復興

一般而言,「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十五世紀開始至 1648 年西

發利亞和約(Treaty of Westphalia)的簽署為止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期,歐

洲人對希臘及羅馬古典文學及語言,產生了濃烈的研究興趣。

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強調理性及人體的美麗,故被稱為「人文主義」。

這運動輕視宗教及其規條,看重樂觀及俗世,主張享受人生,性慾至上;凡

事以個人為重。在文學方面,著重文體優美,詞藻華麗,以能運用拉丁文及

希臘文為傲。

在經濟方面,歐洲、尤其是義大利的城邦在商貿活動上非常繁榮,中產應

運而生,封建貴族開始沒落。在文學方面,人們討厭教會的士林哲學,崇尚

對自然科學的探究,醉心於對希臘及羅馬古文學的鑽研。宗教克己修身的追

求遭人摒棄,人們轉而熱衷於現世的愛慾。而活字版印刷術的發明 71,完全改

變了文化傳播的方式,普羅大眾亦因而較易接觸到各種文學。

重要的先驅人物是兩位佛羅倫斯人,即身兼畫家、雕刻家及建築師的喬托

(Giotto di Bondone, 1267-1337)及《神曲(Divina Commedia)》的作者、「義

大利語之父」、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而文藝復興的真正

領航人物,是生於阿列佐(Arezzo)的詩人方濟彼特拉克(Francisco Petrarca,

1304-1347) ,他 被冠以 「文藝 復 興之父 」的美 名 ,與但 丁及《 十 日談

(Decameron)》的作者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合稱

「三座噴泉(Three Fountains)」或「三頂冠冕(Three Crowns)」。

文藝復興的代表性人物,在藝術方面,必然非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及米開朗琪羅(Micha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46)莫屬;而

在科學方面,當首推力主「太陽為宇宙中心說」的哥伯尼(Nich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及發明望遠鏡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70 本章材料主要來自羅漁《西洋中古史》( 1978)。 71 活字版印刷術,是由德國人約翰尼斯古登堡( Johannes Gutenberg, 1400-1468)所發明。據稱他在 1456 年於德國用此技術印刷了第一本拉丁文聖經,故名為《古登堡聖經》。

Page 61: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1

宗教改革的成因,異常複雜,十分多元。

當時正值教會的極度腐敗,道德淪喪。很多神職人員不學無術,多靠貴族

身份而獲得高位;他們受到人文主義的影響,生活與俗人無異。幾位惡名昭

彰的教宗,如在上一章第三節所列出的依諾森八世及亞歷山大六世,竟然育

有子女,誠為教會之不幸。而教宗良十世為了修建聖伯多祿大殿,不惜出賣

三千餘教職及出售「大赦」 72,以換取所需的金錢,令人髮指。富裕的教會擁

有不少國家的財產 73,仍巧立名目向百姓抽取苛捐重稅 74,引得怨聲載道。而

國家主義的抬頭,專制政體的興起,不接受教會的干政,拒絕教會在國內授

職及徵稅,大大削減了教會的影響力。

在思想方面,理性批判因人文主義而應運而生,其代表人物是荷蘭鹿特丹

的伊拉斯莫(Desiderius Erasmus of Rotterdam, 1469-1536),他被稱為「人文

主義之王」 75。而在荷蘭誕生的「現代熱心敬禮( devotio moderna)」運動,

強調個人生活的改造先於社會及教會的重建,追求簡樸的生活,影響深遠 76。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馬丁路德馬丁路德馬丁路德馬丁路德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在 1483 年生於撒克遜的埃斯勒本

(Eisleben in Saxony),1505 年進奧斯定會,1507 年晉鐸。1508 年他在威登

堡(Wittenberg)大學任教,成聖經教授。他在聖保祿的書信中找到心靈的慰

藉 77,深知救恩是出於神的恩賜,從此堅持「因信成義」的道理。他在 1510

至 1511 年間曾到羅馬,痛恨教廷的奢靡。在 1512 年,馬丁路德獲得神學博

士名銜。

72 「大赦( indulgentia)」是教會「諸聖相通功」的效果,能完全或局部消除罪人及煉靈的暫罰。多位教宗妄用了這個「教會寶庫」,出售圖利;教宗良十世更欽點德國美因茨(Mainz)的總主教霍亨索倫王室的阿爾伯(Albert of Hohenzollern)負責在德國推銷大赦,後者則委任道明會士加以推廣,聲名狼藉,令馬丁路德大為忿忿不平。 73 如法國教產佔全國財產五分之一,英國教產佔全國財產四分之一,西班牙教產佔全國財產三分之一等。 74 如「教宗稅( Peter’s Pence)」。 75 他是一位司鐸,精通拉丁及希臘文,最大的貢獻是在 1516 年把希臘文新約聖經翻譯成拉丁文;也曾出版了古代作者及教父們的作品。他試圖以回到聖經本源而革新神學,更認為該把聖經譯成各種語文,讓人得以接近智慧的根本。 76 由荷蘭德灣特爾的克勞特(Greet Grote of Deventer)發起,他組織了「共同生活兄弟會(Brethren of the Common Life)」,主張一種基督徒的人文主義,強調個人與主的關係。這運動最著名的作品是「師主篇( Imitat io Chri s t i)」;哥白尼、伊拉斯莫及馬丁路德皆曾接受過這運動的薰陶。 77 「人的成義,是由於信德,而不在於遵行法律。」(羅 3:28)

Page 62: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2

教宗良十世的奢華、美因茨(Mainz)總主教的貪瀆、及道明會士的過火

宣傳,使本來無意和羅馬決裂的馬丁路德忍無可忍。他於是在 1517 年 10 月

31 日,在威登堡大學教堂的大門上,釘上反對大赦的「九十五條命題(The

Ninety-Five Theses)」。這個時刻,相距教宗良十世簽署《 Ite vos in vineam meam

(你們往我的葡萄園內)》諭令,把方濟會一分為二的日子,只有五個月。

1517 年 12 月,美因茨總主教把案件上呈教廷;翌年 6 月,教廷限令路德

六個月內到羅馬,因路德受到撒克遜選侯腓特烈( Frederick, Elector of Saxony)

的保護而未前往。事件擾攘了三年,教宗終於在 1520 年 6 月 15 日發出《主

請起來(Exsurge Domine)》諭令,指斥馬丁路德「九十五條命題」中的四十

一條為錯謬,限令他在兩個月內予以撤回。同年 12 月 10 日,馬丁路德在威

登堡城門把諭令連同《教會法典》一併焚燬,自斷後路。 1521 年 1 月 3 日,

良十世把馬丁路德判以絕罰,逐出教會。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斯五世

(Charles V, 1519-1558)傳召路德出席沃爾姆斯議會(Diet of Worms),路

德在 1521 年 4 月 18 日的會上嚴正聲明自己的抉擇,以聖經及自己的良心為

標準 78,決不屈服。歷史家一般都以 1517 年 10 月 31 日或 1521 年 4 月 18 日,

為基督教誕生之日。

馬丁路德既已破釜沈舟,皇帝亦別無他法,唯有宣布處罰。路德隱名到處

藏匿,繼續抗爭。他在 1525 年與一位曾度修會生活的波勒的嘉芙蓮(Katherine

von Bora)女士結婚,育有三子三女。 1546 年 2 月 18 日,馬丁路德在其出生

地埃斯勒本與世長辭,遺體葬於威登堡的城堡教堂。

至於宗教改革另外的重要人物,包括瑞士人烏爾里希茨溫利(Ulric Zwingli ,

1484-1531)、法國人約翰加爾文( John Calvin, 1509-1564)、及英王亨利八

世( 1491-1547)等,在此不再贅述。

78 以後成就了「聖經獨尊( sola Scriptura)」的說法。

Page 63: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3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第十五章第十五章::::天主教會的振興天主教會的振興天主教會的振興天主教會的振興((((1500-1600))))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新興團體新興團體新興團體新興團體

要求革新精神的團體,在義大利真如雨後春筍。

小兄弟會的內部不斷改革,導致在 1528 年 7 月 3 日,教宗格來孟七世頒

發《修道熱誠(Religionis zelus)》諭令,准許「守規小兄弟會」的巴斯高的

瑪竇(Matteo da Bascio)、科審波尼的路易(Ludovico da Fossombrone)及

辣法耳(Raffaele)兩兄弟、和叩甲的保祿(Paolo da Chioggia)四位兄弟,

嚴格地遵照《會規》而生活,但隸屬於「住院小兄弟會」總會長的權下,這

是「嘉布遣小兄弟會」的源始。

在 1547-1550 年間,興起了一個名為「天主聖愛祈禱團(Oratory of Divine

Love)」的組織,其成員同時包括聖職人員及信友;他們常聚在一起,照顧

貧病,反對時弊。他們的領袖包括家庭主婦熱那亞的加大利納(Catherine of

Genoa, 1447-1510)、鐵安尼伯爵家族的聖加耶坦( Gaetano dei Conti di

Tiene),和若望伯多祿卡拉發(Giovanni Pietro Caraffa),他後來成為教宗

保祿四世( 1555-1559),在義大利產生很大的正面影響力。

鐵安尼伯爵家族的聖加耶坦後來離開了「天主聖愛祈禱團」,在 1254 年

成立了「奇雅迪會(Theatines)」 79的守規聖職會,是聖職人員與修會生活的

綜合體。若望伯多祿卡拉發亦參與了此事;教宗格來孟七世於是年 6 月 24 日,

正式核准了它的成立。這個會的首要目的,是敦請及協助聖職人員及信友,

重整生活與實踐德行。聖加耶坦及成員們努力對抗馬丁路德的論說,為教會

在歐洲爭回不少的立足點。

羅耀拉的依納爵( Ignatius Loyola, 1491-1556)在 1491 年生於西班牙的羅

耀拉,是軍人出身,30 歲時在戰場上受炮火所傷,開始反省自己生活的意義。

他開始他的學習,並成為一位司鐸。在巴黎大學求學的生涯中,他覓得了志

同道合的同伴,沙勿略的聖方濟( Francis Xavier)正是其中的一位。依納爵

在此期間撰寫著名的退省神修作品《神操( Spiri tual Exercises)》,此書在

1548 年才正式出版面世。

在 1534 年,羅耀拉的依納爵與其他八名巴黎大學的學生,在巴黎郊外聖

79 「Theatines」一名,源自阿有魯茲的奇雅迪城(Theate,即 Chieti in the Abruzzi),若望伯多祿卡拉發曾在此任主教職。

Page 64: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4

但尼(St. Denis)教堂的地下室成立了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 簡稱 Jesuits)。

它的目的是從內部改革教會,同時修會成員希望能夠以此獲得一個更加靠近

耶穌的地位,修會的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修會

的成員必須對教會絕對服從,所以獨有服從教宗的「第四願」。 1540 年,教

宗保祿三世( 1534-1549)正式核准了耶穌會;依納爵獲選為第一任的總會長。

耶穌會在幫助教會對抗馬丁路德及其他宗教改革人士的戰線上,貢獻良多。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特倫多大公會議特倫多大公會議特倫多大公會議特倫多大公會議(((( 1545-1563))))

萬眾都期待教宗召開大公會議,以面對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所帶來的挑

戰,和肯定教會自我更新的方向。但繼承教宗良十世的亞德良六世(Adrian VI,

1522-1523)與格來孟七世( 1523-1534),都沒有行動;其中原因之一,是皇

帝查理斯五世和法王法蘭西一世( Francis I, 1494-1547)在 1521 至 1526 年間

不斷的交戰。一直等到皇帝的催逼,教宗保祿三世( 1534-1549)才於 1545

年召開會議,同年 12 月 3 日舉行開幕。皇帝查理斯五世主張會議在特倫多

(Trento)舉行 80,因為地點較易吸引德國及法國的教長們參加,但事與願違,

來者並不踴躍。

特倫多大公會議共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 1545 年 12 月至 1547 年

3 月,第二階段由 1547 年 32 月至 1549 年 9 月,第三階段由 1551 年 5 月至

1552 年 4 月,第四階段由 1562 年 1 月至 1563 年 12 月。除第二階段是在博洛

尼亞(Bologna)舉行外,其餘三階段都是在特倫多舉行。第三階段由教宗儒

略三世( Julius III, 1550-1555)召集,而第四階段則是由比約四世( 1559-1565)

所召開。而會議的所有法令,皆由教宗比約四世於 1564 年 1 月 26 日以《讚

美天主(Benedictus Deus)》諭令頒發。

特倫多大公會議的決定,影響廣泛而深遠;有些是對信理的深入反省,有

些是針對宗教改革的反彈,也有些牧靈上的措施。經冗長討論而決定的主要

內容,包括:聖經與聖傳,原罪,恩寵與成義,七件聖事,彌撒聖祭,大公

會議與教宗的關係,禁書目錄等。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大公會議決定的執行大公會議決定的執行大公會議決定的執行大公會議決定的執行

教宗比約五世( 1566-1572)在奮力打擊異端及抗拒突厥(Turks)的同時,

先後出版了《羅馬要理(Roman Catechism)》81,《羅馬日課經(Roman Breviary)》

80 特倫多(Trento)位於義大利東北部特倫汀諾 -阿地杰河高地(Trentino-Alto

Adige),是特倫汀諾地區的首府。 81 亦有人稱之為特倫多大公會議的要理。

Page 65: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5

及《羅馬彌撒經書(Roman Missal)》,強力推行禮儀的一律性。繼任的額我

略十三世( 1572-1585)改革了禮儀日曆,使之重回正軌。他又建立了不少學

校與修院,包括了額我略大學。他也在各邦國,奠定了使節( nuncio)制度。

隨後的西斯篤五世( 1585-1590)成立了十五個聖部( congregations),作為

中央政府的核心,所有的樞機都被分配到不同的聖部。在 1614 年,保祿五世

( 1605-1621)出版了《羅馬禮典(Roman Ritual)》,劃一了舉行聖事時的

規則。

Page 66: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6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第十六章第十六章::::改革與分裂改革與分裂改革與分裂改革與分裂((((1517-1619))))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薪火相傳薪火相傳薪火相傳薪火相傳

在 1517 年 5 月 30 日羅馬天壇會院被「守規小兄弟會」選為總會長的福里

努邁的基斯多福,一個月之後就被教宗良十世委任為樞機。於是在 1518 的里

昂(Lyons)總會議中,選出了方濟列徹多( Francesco Lichetto)為繼任人。

會議的主題,環繞著會省的劃分及頒布以 1451 年《巴塞隆拿章則》為基礎的

新會憲。在 1520 年於摩德拿的卡皮(Carpi, Modena)舉行的總會議中,選出

爽千諾的保祿(Paulo de Soncino)為新的總會長。他在任三年就逝世,兄弟

們在 1523 年西班牙布爾戈斯(Burgos)總會議中,選出西班牙人奎洛尼的方

濟( Francisco de Angelis Quinones)為總會長。奎洛尼的方濟勤於政,致力落

實守規小兄弟會的理念;他在 1528 年被教宗格來孟七世( 1523-1534)委任為

樞機。兄弟們在 1529 年選出帕爾瑪的保祿比索堤(Paolo Pisotti de Parma)為

總會長;可惜他未能秉持眾前任者的努力,不得民心,被教宗保祿三世

( 1534-1549)於 1535 年廢黜。

在 1535 年法國尼斯( Nice)總會議中,選出了西班牙人雲先盧尼路

(Vincenzo Lunello)為總會長。在他以後,馬爾他人卡維的若望瑪竇( Juan

Maltei de Calvi)於 1541 年繼任。 1547 年的亞西西總會議,選出了葡萄牙人

安德肋阿瓦瑞(Andrés Álvarez)為總會長;總會議同時決定,小兄弟的會衣

應是灰色,並且禁止留鬍子。1553 年,小兄弟在西班牙薩拉曼卡(Salamanca)

的總會議中,選出了義大利人蒙利基亞的格來孟多利拉(Clemente Dolera de

Moneglia)為總會長,並頒行了稱為《薩拉曼卡(Salamanticenses)會憲》的

文件。「山這邊」的兄弟們加以實行,但「山那邊」的兄弟們繼續遵從《巴

塞隆拿會憲》。

格來孟多利拉在 1557 年被教宗保祿四世委任為樞機,兄弟們選出了西班

牙人昆卡的濟撒莫拉( Francisco Zamora de Cuenca)為總會長;他曾在特倫多

(Trent)大公會議 1562 年的會期中,向教長們辯護小兄弟的貧窮理想。下一

任的總會長是義大利人波多諾禾的類斯樸茲(Luigi Pozzi de Borgonovo),他

的任期是 1565 至 1571 年間。在他的任期內,開始興建現今的寶尊地聖母天

神之后大殿;而在他卸任的那一年,教宗保祿五世( 1566-1572)下令,「阿

瑪德派」、「克蘭諾派」、及「改革住院派」的成員們,都要參加「守規小

兄弟會」。修會各支派的合一,露出了短暫的曙光。

波多諾禾的類斯樸茲的繼任者是法國人查方亭的基斯多福(Christophe de

Chaffontaines)( 1571-1579),之後是曼圖亞的方濟貢扎加( Francesco Gonzaga

Page 67: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7

de Mántua)。方濟貢扎加勵精圖治,協助在法國生活鬆散的兄弟們重回正軌,

並革新了巴黎大學的方濟會院。本身是「住院小兄弟會」成員的教宗西斯篤

五世(Sixtus V, 1585-1590),不理會方濟貢扎加的反對,在 1587 年指派他

為西西里契發路(Cefaru)的主教,以後再轉任曼圖亞的主教。

西班牙人圖勞沙的方濟( Francisco de Tolosa)在 1587 年繼任為總會長,

兄弟們於 1593 年在西班牙瓦拉多利(Valladolid)的總會議中,選出了義大利

人卡他知朗尼的文德謝姑時(Bonaventura Secusi de Caltagirone)為總會長。

在該屆會議中,通過了《瓦拉多利會憲》,為「山這邊」的兄弟們所接受。

而「山那邊」的兄弟們,需等待到 1621 年的西班牙塞哥維亞(Segovia)總會

議,才由熱那亞的賓寧約(Benigno de Génova)總會長批准,依循《塞哥維

亞章則(Statuta Segoviensia)》而生活。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跣足派跣足派跣足派跣足派((((Discalced)」)」)」)」

一位西班牙名為普埃布拉的若翰( Juan de la Puebla, +1495)的兄弟,在

亞西西的卡薛里(Carceri)退隱地生活了幾年以後,在接壤葡萄牙的艾斯赤

馬杜拉(Extremadura)地區設立了一些退隱院( retiros)。他在 1487 年獲得

教宗依諾森八世( 1484-1492)的批准,建立奉聖母天神之后為主保的自治區

( custody)。因為退隱院運動發展迅速,引起守規小兄弟會長上的猜疑。

另一位協助推展退隱院運動的西班牙兄弟,瓜達盧普的若翰( Juan de

Guadalupe, +1506),不滿守規小兄弟會不夠嚴格,在 1496 年得到教宗亞歷

山大六世( 1492-1503)的批准,與一些同伴在格拉納達(Granada)的退隱地

度最嚴格的會規生活,只服從於守規小兄弟會的總會長。他們穿著較短的會

衣,配 以錐形 的 小風帽 。因為 他 們腳上 不穿鞋 , 所以被 稱為「 跣 足派

(Discalced)」,在西班牙人亦稱他們為「瓜達盧普派(Guadalupenses)」,

而在葡萄牙則以「風帽派(Capuchos)」聞名。

經歷過不同的歸屬以後,教宗良十世在 1517 年把他們歸屬於守規小兄弟

會總會長的權下。「退隱派」中最負盛名的,是阿爾剛大拉的聖伯多祿(Pedro

de Alcantara, 1499-1562)。他曾在守規小兄弟會中任省會長,後得教宗准許

轉屬住院小兄弟會總會長,並獲委任為住院會改革派兄弟的總代理人(General

Commissary)。他在西班牙的影響極大,曾協助聖女大德蘭(Teresa of Avila,

1515-1582)改革聖衣會,亦推行了佳蘭修女會的革新;人稱他的跟隨者為「阿

爾剛大拉派(Alcantarines)」。

阿爾剛大拉的聖伯多祿於 1562 年逝世,在他死後約一年,他的跟隨者被

歸屬於守規小兄弟會總會長的權下。

Page 68: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8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改革派改革派改革派改革派((((Riformati)」)」)」)」

守規小兄弟會總會長方濟列徹多( Francesco Lichetto)在 1518 年就任以

來,在義大利就十分支持退隱院運動。但在他 1520 年猝然而逝之後,他的繼

任人爽千諾的保祿(Paulo de Soncino)卻大力反對。奎洛尼的方濟( Francisco

de Angelis Quinones)在 1523 年繼任為總會長,是普埃布拉的若翰( Juan de la

Puebla)的一位弟子,努力在會內推展這個運動;他的繼任人帕爾瑪的保祿比

索堤(Paolo Pisotti de Parma)卻完全反其道而行。格來孟七世把不受歡迎的

保祿比索堤罷免以後,設法保護這個運動,因而產生了兩個追求自治的派別,

即「退修生活小兄弟派(Capuchins)」及「改革小兄弟派(Riformati)」。

在 1535 年法國尼斯總會議中,義大利的會長們改為贊同退隱院的存在,

因此這運動在義大利也得到成果。教宗額我略十三世( 1572-1585)於 1579

年頒發諭令,改革小兄弟派直接屬守規小兄弟會總會長管轄。教宗格來孟八

世( 1592-1605)在 1596 再次肯定這項決定,並容許改革小兄弟派有自己的總

代理(General Vicar)及舉行總會議。在 1639 年,教宗烏爾班八世准許改革

小兄弟派在義大利及波蘭成立自治區。改革小兄弟派最著名的人物,應是矛

里齊港的聖良納多(Leonardo of Port Maurice, 1676-1751)。

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沉思派沉思派沉思派沉思派((((Recollecti)」)」)」)」

在法國及低地國家,類似西班牙的「跣足派」及義大利「改革派」的運動

亦在形成,人稱這種追求退隱生活的兄弟為「沉思派」。在 1579 年的巴黎總

會議中,新當選的總會長曼圖亞的方濟貢扎加( Francesco Gonzaga de Mántua)

要求成立這些退隱院,但效果不彰。

在教宗格來孟八世的催逼下,卡他知朗尼的文德謝姑時( Bonaventura

Secusi de Caltagirone)總會長在 1597 年才把「沉思派」的章則給予在法國及

比利時的兄弟們,他們仍屬於守規小兄弟會長上的權下。「沉思派」在法國

及鄰近區域,繼續發展茁壯。

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嘉布遣派嘉布遣派嘉布遣派嘉布遣派((((Cappuccinni)」)」)」)」

在 1525 年馬爾凱省獵鷹山(Montefalcone)的一個會院,一位剛晉鐸的兄

弟巴斯高的瑪竇(Matteo da Bascio),願意逐條恪遵《會規》生活,並以圓

錐形的風帽配以會衣,一如在西班牙的「跣足派」。在沒有長上的同意下,

Page 69: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69

他親自到羅馬向教宗請求,並獲得格來孟七世( 1523-1534)的口頭批准。他

的省會長把他囚禁,因教宗姪女加美利諾女公爵加大利納齊布(Caterina Cybo

of Camerino)的插手而獲釋。

不久之後,來自科審波尼的兩位親兄弟路易(Ludovico da Fossombrone)

及辣法耳(Raffaele da Fossombrone)參與巴斯高的瑪竇的行列,再加上已獲

教宗批准度這種生活的叩甲的保祿(Paolo da Chioggia)。四人為避開守規小

兄弟會省會長若望(Giovanni)的不斷干擾,要求參加住院小兄弟會,獲得總

會長的接納。在 1528 年 7 月 3 日,教宗格來孟七世頒發《修道熱誠(Religionis

zelus)》諭令,准許這四位兄弟,嚴格地遵照《會規》而生活,但隸屬於住

院小兄弟會總會長的權下。

科審波尼的路易成為他們的領袖,在加美利諾附近成立會院。他們在 1529

年在阿爾巴千拿(Albacina)召開第一次會議,通過了自己的會憲,稱為《阿

爾巴千拿會憲(Constitutions of Albacina)》,規定的生活方式非常嚴格。他

們在 1534 年往加美利諾宣講時,當地人稱他們為「長風帽者(Scapuccini)」

或「隱士(Romiti)」,即後來的「嘉布遣派(Cappuccinni)」。

這個支派產生了不少出名的小兄弟,包括了阿斯提的伯爾納定(Bernardino

d’Asti),耶西的方濟( Francesco da Jesi),及奧支諾的伯爾納定(Bernadino

Ochino, 1487-1564)。阿斯提的伯爾納定在 1535 年當選為總代理(General

Vicar),而科審波尼的路易則選擇離開回到守規小兄弟會。在 1542 年,奧支

諾的伯爾納定由於傾向宗教改革者的道理而不幸地成為加爾文派的異端者;

而耶西的方濟則於 1543 年成了總代理,繼續領導這個新興的團體。

教宗保祿五世( 1605-1621)於 1608 年讚揚「嘉布遣派」為聖方濟真正的

弟子,並在 1619 年頒布《另一富饒回憶(Alias Felicis Recordationis)》,使

他們脫離住院小兄弟會而獨立,成為一個稱為「嘉布遣小兄弟會(Ordo Fratrum

Minorum Capuccinorum)」的新修會。

Page 70: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0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第十七章第十七章::::歷史舞台歷史舞台歷史舞台歷史舞台((((十八及十九世紀十八及十九世紀十八及十九世紀十八及十九世紀))))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

啟蒙運動是一種在十八世紀流行的哲學思潮,是理性主義的抬頭與擴張,

認為應運用理性的力量,在政治、宗教及教育等層面上進行改革。啟蒙運動

的倡導者企圖用「理性之光」,去判斷一切。科學與形上學分家,而理性則

容納不下啟示及教義;所以這個運動成為了反對基督宗教的工具。傑出的理

論家,包括了孟德斯鳩(Charles de Secundat of Montesquieu, 1669-1755) 82、

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83、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84、

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 85、達朗伯( Jean Le Rond d’Alembert,

1717-1783) 86等。

這個運動與反羅馬運動不謀而合,他們意圖增加地方教會的力量,以抗衡

羅馬的影響。化名為法邦里奧( Justinus Febronius)的泰維斯(Treves)地方

主教若翰範漢添( Johann Nikolaus von Hontheim, 1701-1790)提出,要把教宗

的權力減至最低,他 1763 年的理論被稱為「法邦里奧主義(Febronianism)」。

皇帝若瑟二世( Joseph II, )主張利用啟蒙運動的精神,去改革教會。他判定

修會不應受外來領袖的操控,取締默觀修院而把財富用在新建構的堂區。他

在 1781 及 1982 年頒布「容忍法令(Edict of Tolerance)」,容忍非天主教徒

在奧地利享有信仰及其他權利;他的主張被稱為「若瑟主義( Josephism)」。

這諸多意念相同的運動連成一氣,竟迫使教宗格來孟十四世( 1769-1774)在

1773 年取締了耶穌會,並把他們的總會長投入牢獄之中致死。

82 石官達的查理是孟德斯鳩(Montesquieu)地區的伯爵,法國的政治哲學家。代表作是 1748 年出版的《論法律精神(The Spiri t of the Laws)》,主張立法、司法及行政三權分立,支持君主立憲政制。 83 伏爾泰是方濟亞魯埃( Francois Marie Arouet)的筆名,是法國的哲學家、歷史學家及劇作家。他認為天主教會是進步的障礙,但不反對宗教,曾說出名句:「如果沒有神,也要製造一個出來。」他主張「自然權力說」,堅持自然賦予人自由平等的權利。 84 祖籍法國而生於瑞士日內瓦,是哲學家及作家。他在 1754 年發表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Discourse on Inequali ty)》,建議取消私有制,把資源均分。

1762 年的《社會契約論(The Social Contract)》是他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主張建立社會契約為基礎的民主制國家,主權屬於生來就擁有自由平等的全體人民。 85 是法國哲學家及批評家,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在 1751 年開始負責主編《百科全書(Encyclopédie)》,在 1772 年完全出版,與孟德斯鳩及伏爾泰等,被稱為《百科全書派》。宣揚理性主義、人道主義及唯物主義,利用科學反對宗教,以民主思想抗拒專制政治。 86 是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科學家和作家,也是《百科全書》的編纂者之一;「波動程式(wave equation)」以他來命名。

Page 71: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1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 1789-1799))))

啟蒙運動的精神,隨著「法國革命( French Revolution)」而得以實現。

法王路易十六世( 1774-1792)在群眾運動不斷高漲的情勢下,不情願地在 1789

年 5 月 5 日於凡爾賽宮(Versailles)召開了「三級會議(Estates-General)」87。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

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布增稅非法。

6 月 17 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 (National Assembly),國王無權

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布它是非法的,其

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7 月 9 日國民議會宣布改稱制

憲議會,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

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 7 月 12 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

制憲議會。 7 月 14 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和君主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監獄

(Bastille),革命取得初步勝利。

8 月 4 日制憲議會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

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8 月 26 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

由派貴族利益的斐揚派( Feuillants)取得政權,制定了《 1791 年憲法》,召

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政體,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佔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

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1792 年 8 月 10 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

翻斐揚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世。 9 月 21 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

蘭西共和國。但當政的吉倫特派(Girondists)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既

阻止革命深入發展,又不堅決抗擊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干涉。王黨發動叛亂,

革命形勢緊急。路易十六世在被判陰謀顛覆國家罪名成立之後,在 1793 年 1

月 21 日斬首示眾。

1793 年 5 月 31 日至 6 月 2 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統治,

建立以羅伯斯比爾(Maximilien Robespierre, 1758-1794)為首的雅各賓派

( Jacobins)的革命專政。他們頒布《 1793 年法蘭西憲法( French Constitutions

of 1793)》,廢除封建制度,平定吉倫特派叛亂。但不幸的是,雅各賓派過

激的政策,造成 1793 至 1794 年的「恐怖統治」,引致反雅各賓派在 1794 年

7 月 27 日發動「熱月政變(Thermidorian Reaction)」,斬殺了羅伯斯比爾。

87 由第一等級(Estate)聖職、第二等級貴族、及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城市平民、農民所組成;召集人是國王,通常是在國家有困難時召開。

Page 72: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2

1795 年 8 月 22 日,通過了「共和國第三年憲法(Constitutions of the Year III)」。

熱月黨人於 10 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 The

Directory)」。恐怖時期結束,但政局仍然不穩,波旁王朝無人敢出任國君。

1796 年至 1797 年,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88 遠征意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 1797 年立法機構選舉時,

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 1798 年立法機

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餘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 1799 年

11 月 9 日(共和國八年霧月 18 日)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 coup of 18

Brumaire)」,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官( First

Consul);於是結束了法國大革命。

督政府在 1797 年 2 月威逼教宗比約六世( 1775-1799)簽署「托倫蒂諾條

約(Treaty of Tolentino)」,要教會割地、賠款及沒收藝術珍品。法國軍隊

後來更綁架了教宗,把他囚禁在瓦朗斯(Valence),令他在 1799 年 8 月 24

日含恨而死。

1800 年 3 月 14 日,樞機團在威尼斯選出嘉蘭滿地(Luigi Chiaramonti)

樞機為教宗,取名比約七世( 1800-1823)。在 1801 年 7 月 15 日,宗座與拿

破崙一世簽署「 1801 年政教協定( 1801 Concordat)」89 ,恢復天主教會在大

革命時國民議會頒發的「聖職人員的公民憲法( Civil Constitution of the

Clergy)」侵吞教會的權利及財產,並發表聲明說:「天主教是法國大部份人

的宗教。」 1804 年 12 月 2 日,比約七世在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大殿,

為拿破崙一世加冕,政教關係達到新高峰。

但好景不常,法國軍隊在 1808 年攻佔羅馬,在 1809 年 5 月把教宗國與法

國統一,並在 7 月 6 日把比約七世軟禁在熱那亞附近的薩溫納(Savona)直

到 1812 年 3 月。教宗把拿破崙逐出教會,並因法王的軍事失敗而於 1814 年 3

月榮歸羅馬。

88 拿破崙在 1769 年生於科西嘉(Corsica)島,後成為炮兵軍官,在第一法蘭西共和國時冒起。 1799 年,他上演了一場政變,並自立為第一領事( First Consul)。五年後,更自封為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polean I)。在十九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內,他的軍隊對每一個主要的歐洲強國都得到軍事勝利。法國在 1812 年入侵俄羅斯,是拿破崙命運的轉捩點;他的大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無法恢復元氣。在 1813年,第六聯盟( Sixth Coali t ion)在萊比錫(Leipzig)擊敗了他的部隊;在第二年聯盟入侵法國,迫使拿破崙退位,並流放他到厄爾巴( Elba)島。不到一年,他逃離厄爾巴島,並重新掌權;但在 1815 年 6 月 18 日「滑鐵盧戰役(Battle of

Waterloo)」慘遭重創。拿破崙生命的最後六年,在英國的監督下於聖赫勒拿( Saint Helena)島失意地度過,死於 1821 年。

89 主要內容包括:主教人選由政府提名,經教宗同意後生效,而宗座有罷免權;國家將支付聖職人員的薪俸,而聖職需要宣誓效忠國家;向教會歸還在 1790 年後被沒收的土地;在 1802 年 4 月 18 日復活節恢復教會的崇拜。

Page 73: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3

奧地利政治家爾馮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於 1814

年九月至 1815 年六月,與歐洲各國的大使在維也納舉行會議,其目的是重劃

歐洲大陸的政治地圖和解決其他許多產生自法國革命、拿破崙戰爭、並神聖

羅馬帝國解散的問題,史家稱之為「維也納大會(Congress of Vienna)」。

大會的最後文件,是在滑鐵盧戰役之前九日簽署;教宗藉此取回教宗國土地。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義大利統一義大利統一義大利統一義大利統一((((Risorgimento, 1860-1870))))

在拿破崙時代,義大利享有短暫的團結意識,合併為兩個獨立的王國,和

其他兩個由法國直接控制的部分。四個不同的部分,即:皮埃蒙特(Piedmont),

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那不勒斯王國(Kingdom of Naples),和

由北面佛羅倫薩( Florence)到南方羅馬的西部海岸。拿破崙把不同的君主強

加給這些王國。但在維也納大會以後,義大利回復從前的方式。

雖然民族主義為不同的執政者帶來不同的看法,但它仍為民眾帶來希望。

在 1850 年間,包括了薩伏伊、皮埃蒙特、及撒丁(Savoy+Piemont+Sardinia)

的撒丁 -皮埃蒙特王國(Kingdom of Sardinia- Piemont),成為義大利的民族

主義者的希望。因義大利大部份北方領土,隆巴底( Lombardy)及威尼斯

(Venetia),是奧地利的省份;而帕爾馬( Parma)、摩德納(Modena)、

及托斯卡納(Tuscany),與奧地利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而教宗國及兩西西里

王國(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在民族主義追求的國家統一方面,更是

非常的落後及保守。

撒丁 -皮埃蒙特王國的國王是維克托依曼紐爾二世(Victor Emmanuel II,

1849-1878),他是國家在 1848 年轉為君主立憲制後的象徵元首;而掌有實權

的,是國家總理卡米洛本索迪加富爾伯爵(Count Camillo Benso di Cavour,

1810-1861)。後者在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 1853-1856)中,支持了英

法同盟對抗俄羅斯,從而贏得了這兩個國家的好感。在 1859 年,他與法王拿

破崙三世(Napolean III, 1852-1870)結盟。在同年的法國奧地利戰爭中,法

國在義大利北部的索爾費利諾(Solferino)擊敗了奧地利;奧地利把帕爾馬、

摩德納、及托斯卡納割讓給法國,再由法國轉讓給撒丁 -皮埃蒙特王國,而後

者則把薩伏伊(Savoy)和尼斯(Nice),割讓給法國,作為交換。

義大利的統一,是經由溫和及強硬兩派的努力達成的。前者的領袖是朱塞

佩馬志尼(Guiseppe Mazzini, 1805-1872),他是一位社會主義思想家,其著

作為統一奠下理論基礎。後者的領袖是朱塞佩加里波第(Guiseppe Garibaldi ,

1807-1882),他是義大利統一的軍事促成者。

Page 74: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4

朱塞佩加里波第在 1860 年率領 1150 名紅衣義士,史稱為「加里波第千人

軍(Garibaldi’s Thousand)」,攻陷兩西西里王國;並把它歸入君主立憲制的

撒丁 -皮埃蒙特王國。就在翌年,撒丁 -皮埃蒙特王國易名為義大利王國

(Kingdom of Italy)。餘下的威尼斯及羅馬,分別在 1866 年及 1870 年,歸

入統一的義大利。

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羅馬問題羅馬問題羅馬問題羅馬問題((((Roman Question)」)」)」)」

若望馬斯泰費拿迪(Giovanni Maria Mastai-Ferretti)樞機在 1846 年 6 月

16 日當選教宗,取名為比約九世( 1846-1878),是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教宗,

也是最後一位教宗國( Papal States)的首長。他的政策令追求統一的義大利

人失望,在 1848 年 11 月 15 日,義大利人起義,解除了瑞士衛隊的武裝後,

把教宗軟禁於奎里納爾(Quirinal)王宮內。比約九世在 11 月 24 日逃離至兩

西西里王國境內的葛艾他(Gaeta),直到 1850 年。羅馬既陷於革命者手中,

他們就在 1849 年 2 月,宣佈「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的成立;教

宗的回應是開除他們的教籍。

比約九世向法國求助,法軍在 1849 年 6 月奪回羅馬,並一直留守至 1870

年 9 月;比約九世在 1850 年 4 月返回羅馬,並決定把王宮由奎里納爾遷移至

梵蒂岡。 1870 年,法國與普魯士交戰,法兵調離羅馬,維克托依曼紐爾二世

的軍隊在 9 月 20 日攻佔羅馬,並立此為新義大利的首都。在 1871 年 5 月 13

日,維克托依曼紐爾二世頒贈給比約九世「保障法(Law of Guarantees)」,

准許他運用梵蒂岡及派遣使節,但對該地沒有主權。教宗在 5 月 15 日以《我

們的土地(Ubi nos)》諭令公然反對,要求得回所有失去的土地,並自稱為

「梵蒂岡囚犯」。隨後的教宗採取同樣的政策,不踏足梵蒂岡以外的土地,

直到 1929 年 6 月 7 日,教宗比約十一世( 1922-1939)和義大利王國簽訂「拉

特朗條約(Lateran Treaty)」 90後,「羅馬問題」才得到解決。

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 1869-1870))))

遠在特倫多大公會議,教宗的權力已受到挑戰。面對政治及歷史的殘酷現

實,比約九世試圖重振宗座的聲威。比約九世在 1854 年 11 月 8 日以《莫可

名言的天主( Ineffabilis Deus)》諭令,宣佈「聖母無染原罪」信理時,已間

接地肯定了教宗的「不能錯誤( infallibitity)」特權。

90 亦稱為「 1929 年拉特朗協議(Lateran Pacts of 1929)」或「拉特朗協議(Lateran

Accords)」;一共有三份文件,由宗座和義大利王國簽訂。第一份是政治條款,承認教宗在梵蒂岡國的主權。第二份是政教協議(Concordat)列明天主教及教會在義大利王國內的地位。第三份是經濟文件,清楚列明對聖座失去土地及財產的賠償。

Page 75: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5

在 1864 年 12 月 8 日,比約九世頒發《多大操心(Quanta cura)》諭令,

譴責理性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汎神主義,自由主義,中立主義,寬

大主義,國家主義等。他附帶發表「謬誤綱要(Syllabus Errorum)」,彙集

自己任教宗以來所駁斥的一切謬誤,共有八十條命題,其中包括針對羅馬教

宗及教宗國存在的質疑。

比約九世在 1867 年 6 月 29 日頒發《永遠聖父(Aeterni Patris)》諭令,

宣佈召開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並在 1869 年 12 月 8 日揭幕。其主題有二:

駁斥理性主義,及闡釋基督的教會。1870 年 4 月 24 日頒發的《天主之子(Dei

Filius)》憲章,描述了啟示、理智及信仰之間的關係。而在 7 月 18 日頒發的

《永遠司牧(Pastor Aeternus)》憲章,則肯定了羅馬教宗的首席地位,超越

大公會議的權力,並擁有不能錯誤的訓導權。

1870 年 7 月 19 日法國與普魯士宣佈交戰, 9 月 4 日拿破崙三世失勢, 9

月 20 日義大利軍佔據羅馬,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於是草草了事。

Page 76: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6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第十八章第十八章:「:「:「:「守規小兄弟會守規小兄弟會守規小兄弟會守規小兄弟會」」」」的統一的統一的統一的統一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波多格魯亞波多格魯亞波多格魯亞波多格魯亞羅的伯爾納定羅的伯爾納定羅的伯爾納定羅的伯爾納定(((( 1869-1889))))

經過了十八及十九世紀的各項歷史大事以後,「守規小兄弟會」在 1897

年 10 月 4 日,由教宗良十三世( 1878-1903)頒發《幸福至某地步( Felicitate

Quadam)》諭令,把「守規小兄弟會」的各支派統合為一,並從名字中把「守

規( Regularis Observantiae)」剔除,正名為「小兄弟會( Ordo Fratrum

Minorum)」。

在 1869 年,教宗比約九世揀選了屬於「改革派」的波多格魯亞羅的伯爾

納定(Bernardino dal Vago da Portogruaro, 1869-1889)為「守規小兄弟會」的

總會長;因為政局混亂,無法召開總會議,所以他任職長達二十年之久。他

勤政愛民,到處探訪兄弟們,重建修會的精神。

他在 1882 年出版了《微小會年鑑(Acta Ordinis Minorum)》,後來演變

成今天的《小兄弟會年鑑(Acta Ordinis Fratrum Minorum)》。同年,他要求

重訂 1827 年開始試行的《會憲》,並在 1892 年通過修訂,正式實行。

為準備聖文德逝世的六百週年( 1874 年),波多格魯亞羅的伯爾納定決

定在瓜拉基成立聖文德學院(Collegio S. Bonaventura di Quaracchi),專門研

究聖文德及方濟會大師的著作,並且加以出版,終於出版了《聖文德作品全

集(Opera Omnia)》。他也推動於梅魯拉那路(Via Merulana)興建聖安多

尼國際學院(Collegio S. Antonianum)及附屬大殿,建築物在 1883 年 11 月

16 日奠基,在 1887 年竣工;後來成為小兄弟會的總部。

在 1885 年,義大利政府充公了羅馬的天壇會院(Ara Caeli),幸好波多

格魯亞羅的伯爾納定早有準備,被逐的兄弟們先在瓜拉基、後在梅魯拉那路

都有了安居之所。他在聖安多尼國際學院祝聖後兩年下台,被委任為沙地卡

(Sardica)的領銜主教, 1895 年在瓜拉基逝世。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帕爾瑪的盧基帕爾瑪的盧基帕爾瑪的盧基帕爾瑪的盧基(((( 1889-1897))))

久違了的總會議,終於在 1889 年聖安多尼國際學院重新召開,兄弟們選

出帕爾瑪的盧基(Luigi Canali da Parma)為新的領導人。他與方濟第三會會

友良十三世,都是「守規小兄弟會」統一的大力倡導者。

Page 77: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7

在 1895 年 5 月 16 日,經良十三世要求召開的總會議,終於在亞西西聖母

天神之后堂舉行。教宗指派道明會士安哲祿矛利(Angelo Mauri)樞機為大會

主席,向與會的兄弟們表達良十三世對「守規小兄弟會」內各支派徹底統一

的意願,認為這樣可以為修會帶來最大的益處。當中「守規派」非常支持,

「阿爾剛大拉派」及「改革派」極力反對,而「沉思派」則傾向接納。結果

是 77 票贊成, 31 票反對。經安哲祿矛利樞機個別斡旋下,再投票的結果是

108 票贊成, 8 票反對。總會長遂成立一個以「沉思派」類斯劉艾(Aloysius

Lauer)為首的委員會,去撰寫新的《會憲》。

在 1896 年《會憲》撰寫完畢,且在 1897 年 5 月 15 日獲得通過。早在 4

月 12 日,聖部已把良十三世宣佈入修會統一的決定,知會了帕爾瑪的盧基。

同年的 10 月 1 日,教宗良十三世同時召見帕爾瑪的盧基和類斯劉艾,並當面

通知帕爾瑪的盧基,他已挑選了類斯劉艾為修會統一後的總會長。

在 1897 年的聖方濟節,良十三世頒發《幸福至某地步(Felicitate Quadam)》

諭令,把「守規小兄弟會」內的「守規派」、「沉思派」、「阿爾剛大拉派」

及「改革派」,統合為一,正名為「小兄弟會(Ordo Fratrum Minorum)」。

帕爾瑪的盧基在 10 月 5 日把修會的印鑑,轉交給新的總會長。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後遺症及解決後遺症及解決後遺症及解決後遺症及解決

受西班牙政治操控的「山那邊」的家庭,並沒有接受教宗就修會統一的命

令。在亞豐索十三世(Alfonso XIII, 1886-1931)統治西班牙期間,教宗比約

十世( 1903-1914)於 1904 年 6 月 29 日頒發《單一體制( Singularis regiminis)》

諭令,取消宗座代理人(Apostolic Vice Commissary)一職,令兄弟們直接服

從新的總會長丹尼斯舒拿(Dionisio Schuler, 1903-1911);但他們仍有一位總

代表( vicar general)。

1926 年是聖方濟逝世的七百週年,教宗比約十一世( 1922-1939)頒發《適

當補贖(Rite Expiatis)》諭令以作紀念。在 1927 年 5 月 26 日,在拉特朗大

殿前豎立了聖方濟的紀念像。在 1931 年,修會慶祝了聖安多尼逝世的七百週

年,聖安多尼學院施工擴建;而董思高委員會開始若望董思高( John Duns

Scotus, 1226-1308) 91作品的批判版本。

91 若望董思高,誕生於蘇格蘭的董思小城(Duns, Berwickhire, Scotland)。十五歲時,在 Dumfries 加入了小兄弟會做初學;一年後矢發聖願,1291 年晉鐸。他以後開始在英國與法國繼續神、哲學的深造,並在牛津與劍橋大學執教約四年。他於

1301 年末到了巴黎,取得了神學學士的學位。因為當時的法王斐理四世( Philip IV, 1286-1314)與教宗波尼法八世(Boniface VIII, 1294-1303)發生爭執,要學者們參與抵制教宗;董思高卻不願隨波逐流,於是在 1308 年被逐出法國。他一年之後

Page 78: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8

在 1932 年,文德馬蘭尼(Bonaventura Marrani, 1927-1933)請求教宗比約

十一世推翻《單一體制》諭令的決定,使西班牙的小兄弟可以直屬總會長管

轄,得到教宗首肯。1933 年 3 月 21 日,西班牙的總代表朱萬魯比奧(German

Rubio)辭職,「山那邊」的家庭遂停止運作。

在良德貝羅(Leonardo Bello, 1933-1944)任總會長期間,聖安多尼學院

升 格 為 宗 座 大 學 ( Pontificium Athenaeum Antonianum, 亦 稱 Pontificia

Universita Antonianum)。

在「山這邊」,「改革派」的會省不願與「守規派」的會省融合;兄弟們

不妥協的困境,直到 1945 年才得以完全化解。教宗比約十二世( 1939-1958)

於是年 12 月 27 日,發出《因為父親(Quae paterna)》諭令,命令由他親自

任命的華倫天沙夫(Valentine Schaaf, 1945-1946)總會長把義大利境內的會

省重整,不容許「改革派」與「守規派」同時存在,長期的爭議最後獲得平

息。

在 1945 年 8 月 2 日聖母天神之后節,熱愛若望董思高的雷永明(Gabriele

Marie Allegra, 1907-1976)神父 92,在北京創立了「思高聖經學會」,為把天

主聖言從聖經原文翻譯成為中文。雷神父與同工兄弟們的努力,終於使第一

本舊約與新約的合訂本中文聖經,在 1968 年降生在中華大地上。

再次回到巴黎大學接受神學博士的學位,並成為該校的正式教授。因著聖人習慣在神學論題上作縝密的解析,因此當代的學者皆以「精微博士( Subtle Doctor)」稱之。聖人在巴黎時因擁護聖母無染原罪(聖母無玷始胎)的信理,因而獲得了「聖母博士 (Marian Doctor)」的稱號。在 1307 年左右,思高必須又一次地離開巴黎大學,一方面是政治的因素,一方面是因他的反對者質疑聖人的神學理論。方濟會的總會長瓦保亞的干沙禾(Gonsalvo of Valboa, 1304-1313)派遣他到德國的科倫(Cologne),在那裡負責教導方濟學院的學生,直到 1308 年的 11 月 8 日病逝為止,享年 43 歲。「聖母無染原罪」及「基督的絕對優越性」神學,為教會官方所認可。 1992 年的 3 月 20 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士把董思高由列入真福品。 92 1907 年 12 月 26 日,出生於意大利西西里島加塔尼雅城聖若望村( San Giovanni la

Punta, Sicily)。生後領洗,取名若望。 1923 年入小兄弟會初學,取名加俾額爾瑪利亞(Gabriale Marie)。 1929 年矢發終身聖願; 1930 年接受鐸品。他在 1931年抵達湖南衡陽教區; 1945 年在北京成立思高聖經學會。學會在 1848 年遷來香港。全部聖經合訂本在 1986 年出版,神父於 1976 年 1 月 26 日蒙主寵召 ,享年68 歲,遺體下葬於香港。去世八年後,獲得「天主之僕」的名銜。1986 年,雷神父遺體遷葬西西里,為列真福品鋪路。1994 年,教會把雷神父列為「可敬」。2002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78-2005)本已宣佈於 10 月把雷神父列為「真福」;可惜政治壓力令列品案件無限期延後。

Page 79: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79

跋跋跋跋

由於篇幅關係加上筆者的才疏學淺,令這部關於「小兄弟會」的簡單歷史,

無法囊括更多的資料。因為筆者是「小兄弟會」的一位兄弟,所以關於「住

院小兄弟會」及「加布遣小兄弟會」的發展,嘉勒小姊妹會、修規與在俗方

濟第三會的歷史,都大概欠奉。至於「小兄弟會」在文化、藝術、教育、福

傳、敬禮、神修、和信友生活各方面的貢獻,修會內的神修大師,和修會近

代的歷史,也少有涉獵。

聖方濟在簡短的《西耶納的遺囑》中,訓勉兄弟們要常常「彼此相愛,愛

慕及恪遵聖善的貧窮主母,和對慈母聖教會的主教與全體聖職人員,保持忠

信與臣服。」換言之,友愛、貧窮與忠於教會三者,是修會鼎立的三足,缺

一即會塌陷。回觀修會革新的過程中,往往只強調其一而不顧其他;兄弟們

甚或教會官方的偏頗,導致了再三分裂的悲劇。

《三國演義》開宗明義地點出:「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今天綜觀三個兄弟組織成員們的生活方式,其實已大同小異;畢竟彼此都以

同一的《會規》為精神文件,去不斷調整生活與具體實踐。重要的當然是按

《會規》而生活,而不是只把它看成一份可有可無的文件;因為「文字叫人

死,神卻使人活」。三個兄弟組織在現代世界的最大隱憂,已經不再是害怕

由於革新帶來的分裂,而是恐懼兄弟們的個人主義及自由主義所換來的鬆散

生活,以及它所叢生的若即若離和不冷不熱的苦果。

「小兄弟會」的歷史,既與世界及教會的歷史休戚相關並且無法分割;認

識世界及教會的動向,是小兄弟在跟隨歷史巨輪前進時,所要肩負的重任。

觀摩到天主把兄弟們賜予會祖之後的分分合合,只能夠誠懇的希望,可以從

世界、教會及修會的歷史中,學習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的生活之道,

永不放棄以貧窮和謙卑去「追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足印」,而達到「至高

者,那在完美的三位和單純的一體中生活、統治、及受享光榮直到萬世萬代

的全能天主」。

Page 80: 聖方濟故事 - OFM.ORG.HK / .TW...巴人(Lombards )進侵義大利;勢力遠及義大利中南部托斯卡納(Tuscany ) 及翁布里亞(Umbria )。倫巴人以帕維亞(Pavia

主賜給我兄弟以後 80

主要參考資料主要參考資料主要參考資料主要參考資料

Jean Comby with Diarmaid MacCulloch, 《How to Read Church History》 ,

2 Vols. , Crossroad, 1989。

John R.H. Moorman, 《A History of the Franciscan Order: From its Origins

to the Year 1517》 , Franciscan Herald Press: 1968。

Noel Muscat, 《History of the Franciscan Movement》 , FIOR (Franciscan

Insti tute Outreach - Malta)。

Michael Robson,《The Franciscan in the Middle Ages》, Boydell Press: 2006。

William J. Short, 《The Franciscans》 , Michael Glazier: 1989。

施安堂譯,《天主教會訓導文獻選集》第二版, 1981。

胡安德譯,Agostino Gemelli 著,《方濟精神》,聞道: 1975。

高達德譯,Lazaro Iriarte 著,《方濟會史》,思高: 1996。

劉增泉,《西洋中古史》,五南: 2001。

羅漁,《西洋中古史》,中國文化大學: 1978。

甄偉英,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