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发展 打造现代山地农业 - cqqjnews.cn ·...

1
4 4 2018 2018 3 3 26 26 星期一 星期一 本版主编 本版主编龚小芹 组版 龚小芹 组版马诗奇 马诗奇 QIJIANG RIBAO 报 警 :110(85883110) 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 消 协 :12315 天 气 预 报 :12121 96121 邮 政 投 递 电 话 :48612196 城 市 管 理 服 务 热 线 :12319 法律顾问:万诚律师事务所 印刷:华商数码重庆分公司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园区建设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生 态循环农业,整合资源,提质升级,全力打造农业产业 集群……在今天的綦江区,追求集约化、标准化、产业 化发展的山地现代农业呈现强劲之势。 “切实以产业发展促进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促 进农民增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选择。”綦江区农委相 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坚持以园区方式为发展理念,充 分发挥园区集聚产业、整合优化项目和资源配置的优 势,跳出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定式,用外向化的策略推 进现代农业,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去年,綦江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9.29万亩,总产 量38.03万吨;完成蔬菜播种面积40.7万亩,总产量达 到 62.2 万吨;出栏生猪 81.5 万头、草食牲畜 120 万头、 家禽905万只,新发展蜜蜂3.5万群,建成种蜂场2个、 标准化蜂园 30 个,成功挂牌“重庆市中蜂第一村”;特 经产业种植面积10万亩,实现水果产量4.5万吨。 同时,完成永丰河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 划(2017-2020年);提档升级永城镇中华社区,科学指 导顺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锦鲤荷花基地,突出 “锦上添花”“荷塘月色”主题,并启动皇竹草基地改造 柑橘园,转型桃园项目建设;持续对三角牟坪生态农 业园进行引导发展;完成东溪福林村、文龙松榜村、打 通打通村、石角刘罗村和新民村等特色效益园的产业 布局规划;积极打造“中蜂第一村”;推进安稳黑山羊 产业链园区建设。 聚力打造园区平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人 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 益,是綦江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坚定选择。今年,该区 将进一步做实永城“凤冠橘之乡”,做响永城中华社区 “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提档升级将农博园打造成 为 4A 级景区;统筹农综、特色效益等涉农项目,完善 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推广“大基地小单元”方式,积极 争取农综、宜机化地块整治项目,给予种苗补助等扶 持政策,实现精准全面招商;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休闲 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推进农旅融合 加大品牌培育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如今的綦江区农村, 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转变,无疑和当地坚持 “产业融合”发展方式分不开。据了解,在推动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路上,綦江区全力推动农旅融合发 展,通过农业生产与观光、生态旅游相结合,既延长了 农业产业链和附加值,又培育了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 长点。 去年,綦江区以“綦彩画廊、三养綦江”为主题,结 合该区特色推出了以休闲观光、体验采摘、纳凉避暑 为主的 12 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积极参与申报市级 2018年农旅融合发展试点资金,成功争取到全市一、 二、三产融合试点区县项目资金400万元。在永城镇 中华社区料子坝、赶水镇石房村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建 设项目。 前不久,綦江区展团在第17届中国西部(重庆)国 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斩获“优秀组织奖”。綦江区农委 以“绿色 · 品牌 · 合作 · 发展”为主题设计制作了艺术性 强、美观实用的展销厅,精选区内23家优秀农产品企 业携带100余种特色农产品参展,现场销售金额近百 万元,并与多家企业现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綦 江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 “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綦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始终坚持农业品牌 化之路,把培育创建品牌、培育精品农业作为提升农 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去年,綦江区组织9家企业及产品参与申报重庆 名牌农产品,鸡公嘴牌古剑山茶获得“重庆名牌农产 品”称号。全区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1224件,国家地 理标志商标 5 件,正在注册 11 件;区级知名商标 9 件, 重庆著名商标 12 件;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18 个、绿 色食品 56 个、有机食品 11 个。 据了解,今年綦江区将立足市场,进一步加大品 牌培育。加速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已取 得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永城农博园 · 国家标准示范休 闲农庄”和“永城农博园 · 国家标准示范创意农业园” 等5个乡村旅游标准化认证,包装一批特色旅游农产 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同时,对已有知名度的“老四川”牛肉干、綦江贡 米、东溪辣椒等农产品,积极申报为驰名商标,鼓励有 一定影响力的东溪豆腐乳、綦江北渡鱼、赶水萝卜干 等经营企业积极争创重庆老字号”“中华老字号” “等。并大力培育綦龙5号豇豆等新兴品牌,以綦江 黑猪为主的“绿林跑山猪”品牌,以綦江黑木耳为主的 有机木耳食品。 深化农村改革 巩固脱贫成果 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区产业发 展,綦江区农委通过积极组织,率先在该区三江街道 照贵村樱桃产业园,有序开展“三变”改革试点。 据介绍,改革采用方式为樱桃专业合作社统一流 转 60 余亩土地,将土地折算为 2000 元/亩的股金入 股;合作社注入财政启动资金20万元和扶贫资金3万 元,引入易尔农业公司,共同成立公司,打造标准化樱 桃产业园。公司按照“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利益 分配方式经营,即在无效益期间,公司保证入股农户 200元/亩/年的基本保底分红;有效益后,按股份比例 进行分红。 “农村‘三变’改革是我们发挥土地资源的重要手 段,保证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 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红线,以打造‘股份农民 ’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合股联营为关键,培 育农民收益新增点。”綦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綦江在全区274个村级涉农社区及其所辖 2246个村民小组开展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工 作。同时,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全区土地流转总 面积达到60.76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7.33%,土地适 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5.44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集中度达到43.18%。并新发展种养殖大户108户,农 民专业合作社 68 个、家庭农场 426 家,全区示范合作 社累计达 78 个。 在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 力的同时,綦江区积极探索脱贫增收新方式,持之以 恒巩固脱贫成果。 以该区隆盛镇为例,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镇 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成果、 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2014年,重庆邦荣农业开发有 限公司在隆盛镇市级贫困村—振兴村流转300亩 土地种植蜂糖李等果树,并于 2017 年再流转 1900 亩 土地栽种特色经果,为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 在以往产业扶贫基础上,隆盛镇通过扩大产业范围, 探索“小黑木耳产业+扶贫机制”,2017 年带动贫困户 种植 23 万棒,农户产值增收达 120 万元,在产业扶贫 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稳定增收长效机制上取得实 效。 去年,綦江区着力强化对贫困户的结对帮扶,精 选20个村重点帮扶,与25个脱贫村一同纳入全区巩 固脱贫攻坚成果范围;全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在 3%以下,返贫率控制在0.5%以内。并围绕扶贫主导 产业,统筹安排产业扶贫资金,设立贫困产业发展专 项资金,推进贫困产业持续发展。 做实科技服务 改善基础设施 时间回到去年冬天,綦江区农委通过强化技术培 训、开展现场指导、加强预测预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等措施,全力做好冬季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工作。 该委积极组织农技人员走村入户开展小麦、油菜 冬季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时搞 好肥水管理,同时发放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资料、病 虫害防治技术等。农技人员深入第一线、深入田间地 头,实地指导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帮助农户对小麦、油菜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做好防病防虫措施,促进小麦、油菜良性生长,提高农 作物的抗旱防寒能力。 同时,加强天气及病虫害信息预测预报,及时反 馈信息给老百姓,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努力减轻和降 低可能出现的灾害损失。并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加大 对油菜保险的宣传力度,动员老百姓积极参保油菜保 险,以减轻抗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为保障农业生产,綦江区农委切实加大科技服务 力度。去年,遴选10名专家、 100 名技术指导员和 500 户科技示范户开展农技指导;到街镇开展“送法、送科 技下乡”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涉农法律法规和实用技 术;主推水稻、高山甜糯玉米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并积极争取部级绿色高产示范项目。 “为增强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 益,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綦江区 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 设项目任务1.37万亩,基本完成11个街镇110公里人 行便道建设,实施土地整治宜机化项目1500亩,减少 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益。 目前,綦江区2017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 如火如荼推进。据介绍,该项目共分6个标段,计划 通过修建田间道路、机耕道、山坪塘、灌溉沟渠管网 等,合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24万亩。自去年12月初 正式启动以来,各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推进建设,整个 项目预计今年 3 月底完工。 强化农业执法 重视环境治理 深入村头院坝、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深入农 资企业、经营店铺开展执法检查,主动出击严厉查处 违法案件……在綦江区,随时都能见到农业执法人员 的身影,他们用行动为全区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 驾护航。 綦江区农业执法支队坚持以为农、护农为宗旨, 主动履职履责,不断创新执法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提 升监管水平,狠抓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禁渔 期禁渔护渔工作,有效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构建 检打联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该支队狠抓投入品管理,通过对城区种子批发商 开展检查,拉网式检查全区老乡场的农资经营户,并 推动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工作深入 开展,着力净化农资市场秩序;狠抓农产品安全监管, 结合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在清明节、五一节、 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前积极开 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确保市民吃得放心。 同时,狠抓渔政监管。在禁渔期间,严格检查餐 馆、市场,加大渔船检查力度,有效杜绝渔民违法捕 捞,减少社会人员非法捕捞和游钓行为,并积极开展 “平安渔业”示范创建工作;狠抓农机监管,联合交巡 警支队共同开展拖拉机安全检查,构建农机安全源头 管理、宣传教育、执法监督“三大防线”,确保农机生产 安全。 据了解,去年綦江区以农机、渔船、屠宰场和农资 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管为主,检查各类农业企业279 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5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 过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和规范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 机制,强化执法检查,綦江区农机无牌行驶、驾驶人无 证驾驶等违法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拖拉机、联合 收割机事故伤亡数量持续下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 定向好,近日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称号。 在抓农业安全监管执法的同时,綦江区还狠抓环 保治理。去年,该区完成152家养殖场污染治理,关 闭养殖场 5 家、屠宰场 24 家;通过技术创新、新品种推 广、绿色生物防控等,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通 过广泛宣传、定期巡查、严格查处等,有效遏制秸秆焚 烧污染现象。此外,通过统筹开展春秋两季防疫工 作,针对牛羊“两病”和 H7N9 疫情进行重点防控,产 地检疫开展面、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初春时节,漫步綦江区的田野乡村, 处处都能感受到蓬勃生机与活力。在这 里,从产业规划到农业项目推进,从农业 园到产业基地,从龙头企业到家庭农场 ……构成了一幅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壮 阔画卷。 农业是基础,农村是根本。綦江要 富,农民必须富。 “推动綦江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和农 村经济稳定发展、高质量发展无疑是其 中的重点。”綦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坦 言,去年以来,该区农业农村工作以中央 “一号文件”为指导,以打造山地现代农 业示范区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 革为重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 推进各项工作,全区农业总产值、增加 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 年增长 5%、 4.8%、 9%。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Oct-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QIJIANG RIBAO 4420182018年年33月月2626日 星期一日 星期一本版主编本版主编::龚小芹 组版龚小芹 组版::马诗奇马诗奇QIJIANG RIBAO

    报警:110(85883110) 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 消协:12315 天气预报:12121 96121 邮政投递电话:48612196 城市管理服务热线:12319 法律顾问:万诚律师事务所 印刷:华商数码重庆分公司

    区卫计委供图。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园区建设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生

    态循环农业,整合资源,提质升级,全力打造农业产业

    集群……在今天的綦江区,追求集约化、标准化、产业

    化发展的山地现代农业呈现强劲之势。

    “切实以产业发展促进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促

    进农民增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选择。”綦江区农委相

    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坚持以园区方式为发展理念,充

    分发挥园区集聚产业、整合优化项目和资源配置的优

    势,跳出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定式,用外向化的策略推

    进现代农业,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去年,綦江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9.29万亩,总产

    量38.03万吨;完成蔬菜播种面积40.7万亩,总产量达

    到62.2万吨;出栏生猪81.5万头、草食牲畜120万头、

    家禽905万只,新发展蜜蜂3.5万群,建成种蜂场2个、

    标准化蜂园30个,成功挂牌“重庆市中蜂第一村”;特

    经产业种植面积10万亩,实现水果产量4.5万吨。

    同时,完成永丰河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

    划(2017-2020年);提档升级永城镇中华社区,科学指

    导顺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锦鲤荷花基地,突出

    “锦上添花”“荷塘月色”主题,并启动皇竹草基地改造

    柑橘园,转型桃园项目建设;持续对三角牟坪生态农

    业园进行引导发展;完成东溪福林村、文龙松榜村、打

    通打通村、石角刘罗村和新民村等特色效益园的产业

    布局规划;积极打造“中蜂第一村”;推进安稳黑山羊

    产业链园区建设。

    聚力打造园区平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人

    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

    益,是綦江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坚定选择。今年,该区

    将进一步做实永城“凤冠橘之乡”,做响永城中华社区

    “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提档升级将农博园打造成

    为4A级景区;统筹农综、特色效益等涉农项目,完善

    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推广“大基地小单元”方式,积极

    争取农综、宜机化地块整治项目,给予种苗补助等扶

    持政策,实现精准全面招商;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休闲

    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推进农旅融合 加大品牌培育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如今的綦江区农村,

    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转变,无疑和当地坚持

    “产业融合”发展方式分不开。据了解,在推动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路上,綦江区全力推动农旅融合发

    展,通过农业生产与观光、生态旅游相结合,既延长了

    农业产业链和附加值,又培育了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

    长点。

    去年,綦江区以“綦彩画廊、三养綦江”为主题,结

    合该区特色推出了以休闲观光、体验采摘、纳凉避暑

    为主的12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积极参与申报市级

    2018年农旅融合发展试点资金,成功争取到全市一、

    二、三产融合试点区县项目资金400万元。在永城镇

    中华社区料子坝、赶水镇石房村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建

    设项目。

    前不久,綦江区展团在第17届中国西部(重庆)国

    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斩获“优秀组织奖”。綦江区农委

    以“绿色·品牌·合作·发展”为主题设计制作了艺术性强、美观实用的展销厅,精选区内23家优秀农产品企

    业携带100余种特色农产品参展,现场销售金额近百

    万元,并与多家企业现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綦

    江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

    “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綦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始终坚持农业品牌

    化之路,把培育创建品牌、培育精品农业作为提升农

    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去年,綦江区组织9家企业及产品参与申报重庆

    名牌农产品,鸡公嘴牌古剑山茶获得“重庆名牌农产

    品”称号。全区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1224件,国家地

    理标志商标5件,正在注册11件;区级知名商标9件,

    重庆著名商标12件;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

    色食品56个、有机食品11个。

    据了解,今年綦江区将立足市场,进一步加大品

    牌培育。加速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已取

    得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永城农博园·国家标准示范休闲农庄”和“永城农博园·国家标准示范创意农业园”等5个乡村旅游标准化认证,包装一批特色旅游农产

    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同时,对已有知名度的“老四川”牛肉干、綦江贡

    米、东溪辣椒等农产品,积极申报为驰名商标,鼓励有

    一定影响力的东溪豆腐乳、綦江北渡鱼、赶水萝卜干

    等经营企业积极争创重庆老字号”“中华老字号”

    “等。并大力培育綦龙5号豇豆等新兴品牌,以綦江

    黑猪为主的“绿林跑山猪”品牌,以綦江黑木耳为主的

    有机木耳食品。

    深化农村改革 巩固脱贫成果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区产业发

    展,綦江区农委通过积极组织,率先在该区三江街道

    照贵村樱桃产业园,有序开展“三变”改革试点。

    据介绍,改革采用方式为樱桃专业合作社统一流

    转 60 余亩土地,将土地折算为 2000 元/亩的股金入

    股;合作社注入财政启动资金20万元和扶贫资金3万

    元,引入易尔农业公司,共同成立公司,打造标准化樱

    桃产业园。公司按照“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利益

    分配方式经营,即在无效益期间,公司保证入股农户

    200元/亩/年的基本保底分红;有效益后,按股份比例

    进行分红。

    “农村‘三变’改革是我们发挥土地资源的重要手

    段,保证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

    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红线,以打造‘股份农民

    ’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合股联营为关键,培

    育农民收益新增点。”綦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綦江在全区274个村级涉农社区及其所辖

    2246个村民小组开展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工

    作。同时,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全区土地流转总

    面积达到60.76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7.33%,土地适

    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5.44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集中度达到43.18%。并新发展种养殖大户108户,农

    民专业合作社68个、家庭农场426家,全区示范合作

    社累计达78个。

    在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

    力的同时,綦江区积极探索脱贫增收新方式,持之以

    恒巩固脱贫成果。

    以该区隆盛镇为例,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镇

    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成果、

    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2014年,重庆邦荣农业开发有

    限公司在隆盛镇市级贫困村——振兴村流转300亩

    土地种植蜂糖李等果树,并于2017年再流转1900亩

    土地栽种特色经果,为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

    在以往产业扶贫基础上,隆盛镇通过扩大产业范围,

    探索“小黑木耳产业+扶贫机制”,2017年带动贫困户

    种植23万棒,农户产值增收达120万元,在产业扶贫

    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稳定增收长效机制上取得实

    效。

    去年,綦江区着力强化对贫困户的结对帮扶,精

    选20个村重点帮扶,与25个脱贫村一同纳入全区巩

    固脱贫攻坚成果范围;全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在

    3%以下,返贫率控制在0.5%以内。并围绕扶贫主导

    产业,统筹安排产业扶贫资金,设立贫困产业发展专

    项资金,推进贫困产业持续发展。

    做实科技服务 改善基础设施时间回到去年冬天,綦江区农委通过强化技术培

    训、开展现场指导、加强预测预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等措施,全力做好冬季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工作。

    该委积极组织农技人员走村入户开展小麦、油菜

    冬季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时搞

    好肥水管理,同时发放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资料、病

    虫害防治技术等。农技人员深入第一线、深入田间地

    头,实地指导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帮助农户对小麦、油菜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做好防病防虫措施,促进小麦、油菜良性生长,提高农

    作物的抗旱防寒能力。

    同时,加强天气及病虫害信息预测预报,及时反

    馈信息给老百姓,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努力减轻和降

    低可能出现的灾害损失。并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加大

    对油菜保险的宣传力度,动员老百姓积极参保油菜保

    险,以减轻抗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为保障农业生产,綦江区农委切实加大科技服务

    力度。去年,遴选10名专家、100名技术指导员和500

    户科技示范户开展农技指导;到街镇开展“送法、送科

    技下乡”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涉农法律法规和实用技

    术;主推水稻、高山甜糯玉米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并积极争取部级绿色高产示范项目。

    “为增强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

    益,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綦江区

    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

    设项目任务1.37万亩,基本完成11个街镇110公里人

    行便道建设,实施土地整治宜机化项目1500亩,减少

    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益。

    目前,綦江区2017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

    如火如荼推进。据介绍,该项目共分6个标段,计划

    通过修建田间道路、机耕道、山坪塘、灌溉沟渠管网

    等,合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24万亩。自去年12月初

    正式启动以来,各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推进建设,整个

    项目预计今年3月底完工。

    强化农业执法 重视环境治理

    深入村头院坝、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深入农

    资企业、经营店铺开展执法检查,主动出击严厉查处

    违法案件……在綦江区,随时都能见到农业执法人员

    的身影,他们用行动为全区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

    驾护航。

    綦江区农业执法支队坚持以为农、护农为宗旨,

    主动履职履责,不断创新执法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提

    升监管水平,狠抓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禁渔

    期禁渔护渔工作,有效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构建

    检打联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该支队狠抓投入品管理,通过对城区种子批发商

    开展检查,拉网式检查全区老乡场的农资经营户,并

    推动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工作深入

    开展,着力净化农资市场秩序;狠抓农产品安全监管,

    结合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在清明节、五一节、

    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前积极开

    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确保市民吃得放心。

    同时,狠抓渔政监管。在禁渔期间,严格检查餐

    馆、市场,加大渔船检查力度,有效杜绝渔民违法捕

    捞,减少社会人员非法捕捞和游钓行为,并积极开展

    “平安渔业”示范创建工作;狠抓农机监管,联合交巡

    警支队共同开展拖拉机安全检查,构建农机安全源头

    管理、宣传教育、执法监督“三大防线”,确保农机生产

    安全。

    据了解,去年綦江区以农机、渔船、屠宰场和农资

    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管为主,检查各类农业企业 279

    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5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

    过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和规范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

    机制,强化执法检查,綦江区农机无牌行驶、驾驶人无

    证驾驶等违法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拖拉机、联合

    收割机事故伤亡数量持续下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

    定向好,近日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称号。

    在抓农业安全监管执法的同时,綦江区还狠抓环

    保治理。去年,该区完成152家养殖场污染治理,关

    闭养殖场5家、屠宰场24家;通过技术创新、新品种推

    广、绿色生物防控等,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通

    过广泛宣传、定期巡查、严格查处等,有效遏制秸秆焚

    烧污染现象。此外,通过统筹开展春秋两季防疫工

    作,针对牛羊“两病”和H7N9疫情进行重点防控,产

    地检疫开展面、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初春时节,漫步綦江区的田野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蓬勃生机与活力。在这里,从产业规划到农业项目推进,从农业园到产业基地,从龙头企业到家庭农场……构成了一幅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壮阔画卷。

    农业是基础,农村是根本。綦江要富,农民必须富。

    “推动綦江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高质量发展无疑是其中的重点。”綦江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坦言,去年以来,该区农业农村工作以中央

    “一号文件”为指导,以打造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重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全区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5%、4.8%、9%。

    綦江区转型升级发展 打造现代山地农业

    转型升级兴农业,田野欢歌唱新景。

    行进在2018年的新征程,綦江区将以乡村

    振兴发展战略为总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

    焦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以20个示范

    村、25个脱贫村为试点,努力实现示范村初见

    成效,力争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9%,农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为加快建设

    市级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行进在2018年的新征程,在深入推进农业

    供给侧改革路上,在打造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区

    进程中,綦江区将创新求变狠抓产业发展,坚

    定不移聚力园区打造,攻坚克难深化农村改

    革,立足市场加大品牌培育,持之以恒巩固脱

    贫成果,适应需求推动产品安全。

    行进在2018年的新征程,綦江区将以“标

    准化”为引领实施溯源、以“品牌化”为理念打

    造基地、以“市场化”为导向确定生产,助推重

    点农业产业发展;主推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适度

    规模经营模式、以村集体为主的土地托管方

    式、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经营方式,提高农

    业综合产出;探索“三权分置”、突破建设用地

    政策限制、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提升土地利用

    效率;试点产业发展型、乡村旅游型、资源资产

    型发展模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后 记

    通讯员 邓玲玲 记者 何君林

    据《重庆法制报》

    今日关注

    人们 在中峰镇扶贫养蜂基地劳作(资料图片) 记者 付毅 摄

    新盛镇四坪村,村民对布朗李进行管护(资料图片) 记者 陈星宇 摄

    赶水草蔸萝卜丰收(资料图片)

    记者 杨子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