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64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 LINYE 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 5 期(总 250 期) 9 月份出版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 编: 编辑出版: 址: 国内发行: 话: 真: 编: 电子邮件: 国外发行: 发行范围: 刷: 号: 广告许可: 价: 2100005000013 10.00 元 辽宁省林业厅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邢兆凯 辽宁林业科技编辑部 沈阳市鸭绿江街 12 号 辽宁林业科技编辑部 (024)31681868 (024)86903334 110032 lnlykj@yeah. net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北京 782 信箱) 沈阳师大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ISSN 1001-1714 CN 21-1107/S 专家论坛 试验研究 关于开展森林多目标经营的思考…………………………殷鸣放,周立君 1 CN21-1107/S 1974 b A4 64 zh P 10.00 3500 20 2012-05 期刊基本参数: * ** * * ** * * * CurveExpert 在辽东山区红松单木材积生长模型的应用…………………… ……………………………………………………丁国泉,郑 颖,曾 5 不同产地红松苗期生长的初步研究……………尚福强,王行轩,张利民 8 美国自由人槭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颜廷武,尤文忠,佟艳丽,黄国学,高宇,叶景丰,李 11 不同改良利用模式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柏习,张学利,刘亚萍,周凤艳,郝春英,韩 14 冬枣树皮疱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常慧红,张路生,巴秀成 18 青海高原麻叶荨麻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邹林有 20 植物绷带包裹树干引起的温度响应及其对树木越冬影响的分析………… …………………………宋南,周砚玺,李运琦,郑琦,罗东明,陆庆轩 23 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徐庆祥,胡万良,孔祥文,丁国泉,丁磊,金鑫 26 赣榆丘陵地区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 ……………………………………………………刘传广,李学吉,王吉梅 29 浙江省仙居永安溪支流河道护坡植物水分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吴佩佩,韩玉玲 32 实用技术 综述评论 我国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研究……………蔡燕燕,蒋培,方俊飞 35 辽宁省栗树科研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郑瑞杰,王德永,陈喜忠 40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区域分布和保护……………………… …………………………………鞠文鹏,张丽杰,周强,李海燕,刘 43 沈阳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曹 45 哈大客运专线辽宁段绿化规划探讨……………………………张宝森 48 0.5M 航空影像数据在林地落界工作中的应用……………………………… …………………………………………………静,周定辉,刘姝颖 51 本溪森林经营现状与分析……………………贺兆平,罗志辉,徐 53 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关键技术………………………张连翔 58 中华金叶榆苗木繁育技术……………………符立志,张丽萍,刘 61 欢迎订阅《辽宁林业科技》 ……………………………………………… 42 欢迎订阅《农民致富之友》 ……………………………………………… 50 征订启事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Sep-2020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辽宁林业科技LIAONING LINYE KEJI

(1974年创刊 双月刊)

2012年第5期(总250期)

9月份出版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

主 编:

编辑出版:

地 址:

国内发行:

电 话:

传 真:

邮 编:

电子邮件:

国外发行:

发行范围:

印 刷:

刊 号:

广告许可:

定 价:

2100005000013

10.00元

辽宁省林业厅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辽 宁 省 林 学 会

邢兆凯

辽宁林业科技编辑部

沈阳市鸭绿江街12号

辽宁林业科技编辑部

(024)31681868

(024)86903334

110032

lnlykj@yeah. net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北京782信箱)

国 内 外 发 行

沈阳师大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ISSN 1001-1714CN 21-1107/S

目 次

专家论坛

试验研究

关于开展森林多目标经营的思考…………………………殷鸣放,周立君 1

CN21-1107/S 1974 b A4 64 zh P ¥10.00 3500 20 2012-05期刊基本参数: * * * * * * * * * *

CurveExpert在辽东山区红松单木材积生长模型的应用……………………

……………………………………………………丁国泉,郑 颖,曾 辉 5

不同产地红松苗期生长的初步研究……………尚福强,王行轩,张利民 8

美国自由人槭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颜廷武,尤文忠,佟艳丽,黄国学,高 宇,叶景丰,李 涛 11

不同改良利用模式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柏习,张学利,刘亚萍,周凤艳,郝春英,韩 辉 14

冬枣树皮疱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常慧红,张路生,巴秀成 18

青海高原麻叶荨麻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邹林有 20

植物绷带包裹树干引起的温度响应及其对树木越冬影响的分析…………

…………………………宋 南,周砚玺,李运琦,郑 琦,罗东明,陆庆轩 23

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徐庆祥,胡万良,孔祥文,丁国泉,丁 磊,金 鑫 26

赣榆丘陵地区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

……………………………………………………刘传广,李学吉,王吉梅 29

浙江省仙居永安溪支流河道护坡植物水分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吴佩佩,韩玉玲 32

实用技术

综述评论

我国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研究……………蔡燕燕,蒋 培,方俊飞 35

辽宁省栗树科研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郑瑞杰,王德永,陈喜忠 40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区域分布和保护………………………

…………………………………鞠文鹏,张丽杰,周 强,李海燕,刘 军 43

沈阳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曹 冰 45

哈大客运专线辽宁段绿化规划探讨……………………………张宝森 48

0.5M航空影像数据在林地落界工作中的应用………………………………

…………………………………………………熊 静,周定辉,刘姝颖 51

本溪森林经营现状与分析……………………贺兆平,罗志辉,徐 畅 53

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关键技术………………………张连翔 58

中华金叶榆苗木繁育技术……………………符立志,张丽萍,刘 军 61

欢迎订阅《辽宁林业科技》……………………………………………… 42

欢迎订阅《农民致富之友》……………………………………………… 50

征订启事

Page 2: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Science and Technology(Started in 1974,bimonthly)(Total 250)Number 5,Sep. 2012

Supervised by:

Liaoning Province Forestry Department

Sponsored by:

Liaoning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

Liaoning Society of Forestry

Editor in Chief:

XING Zhao-kai

Edited and Published by: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dress:

12Yalujiang Street,Shenyang,China

Postcode:110032

E - mail:[email protected]

http://www . lnly . net

Telephone:024-31681868

Portraiture:024-86903334

Distributed at Home by: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stributor Abroad by:

China Publishing Foreign Trade Corporation

P. O. Box 782,Beijing,P. R. China

Printed by:

ShenyangNormalUniversityColorPrintingCo.LTD.

Registration NO.

Price: ¥10.00元

ISSN 1001-1714CN 21-1107/S

Thoughts for developing multi-objective management of forest ………………………………………………………………………YIN Ming-fang, ZHOU Li-jun 1

Application of CurveExpert on individual volume growth model of Pinuskoraiensis in east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DINGGuo-quan,ZHENGYing,ZENG Hui 5

Primary study on the growth of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 from different

area……………………SHANG Fu-qiang,WANG Xing-xuan, ZHANG Li-min 8

Research on softwood cutting technology of Acer × freemanii………………………………………………YAN Ting-wu, YOU Wen-zhong, TONG Yan-li,et al. 1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l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aeolian sandy soil in Northwest Liaoning………………………………………………………ZHANG Bai-xi,ZHANG Xue-li,LIU Ya-ping,et al. 14

The pesticides screening for controlling Phoma persicae of winter jujube………………………………CHANG Hui-hong, ZHANG Lu-sheng, BA Xiu-cheng 18

Study on dynamic variation of main nutrients of Urtica cannabina in

Qinghai plateau…………………………………………………ZOU Lin-you 20

Study on temperature responses and influence of trees winter hardiness by using

plant bandage to wrap trunk………SONG Nan, ZHOU Yan-xi, LI Yun-qi,et al. 23

Compiling of one-variable tree volume table of Larix in east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XU Qing-xiang, HU Wan-liang, KONG Xiang-wen, et al. 26

Study on benefi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s of tea-fruiter-forest in

hilly areas of Gan Yu……………LIU Chuan-guang, LI Xue-ji, WANG Ji-mei 29

Primary study on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hannel revetment plant moisture in

tributary of Yonganxi River at Xianju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WU Pei-pei, HAN Yu-ling 32

Study on local management mode of nature reserve in China…………………………………………………………CAI Yan-yan, JIANG Pei, FANG Jun-fei 35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estnut in

Liaoning Province………ZHENG Rui-jie, WANG De-yong, CHEN Xi-zhong 40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rare or endangered plant in Laotudingzi

natural reserves……………JU Wen peng, ZHANG Li-jie, ZHOU Qiang, et al.4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lant landscape during winter in Shenyang City……………………………………………………………………………CAO Bing 45

Study on afforestation plan on Liaoning section of Harbin-Dalian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ZHANG Bao-sen 48

The application of 0.5M aerial images data on forest land demarcation

…………………………………XIONG Jing, ZHOU Ding-hui,LIU Shu-ying 51

The current status and analysis of forest management in Benxi City………………………………………………………HE Zhao-ping, LUO Zhi-hui, XU Chang 53

Key technique of soil management in organic cultivation of fruit trees in economic

forest………………………………………………………ZHANG Lian-xiang 58

propagation technique of Ulmus Pumila cv. Jinye seedlings……………………………………………………………………FU Li-zhi,ZHANG Li-pin,LIU Jun 61

CONTENTS

Page 3: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2-02-16

关于开展森林多目标经营的思考殷鸣放,周立君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1)

摘 要:如何实现森林的多目标经营是我国林业发展所面临的全新课题。该文从森林经营面临的形

势和机遇入手,在总结分析我国森林经营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树立森林多目标经营理

念,全面推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关键词:森林经营;多目标经营;经营理念;经营目标

中图分类号:S7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01-05

森林资源的多功能特点决定了森林多目标经

营的可能性。21世纪林业发展要追求多目标经营,

实现森林各种效益的最大化。具体目标要求“森林

经营管理要确保森林多样性,同时实现森林的高蓄

积量、高生长量、健康稳定、高经济效益”。这是由

于森林资源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森林资源作为

一种绿色资源,同时具有生物资源、环境资源和文

化资源三大属性,而社会的发展也要求森林经营必

须满足各种社会需要。

随着对森林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林业发展

需要,森林经营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展。联合国粮

农组织提出更加全面的森林经营概念:“森林经营

是一种包括行政、经济、法律、社会、技术以及科技

等手段的行为,涉及天然林和人工林,它是有计划

的各种人为干预措施,目的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

系统各种功能,同时通过发展具有社会、环境和经

济价值的物种,来长期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环境的需要”。

森林经营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一

般来说,在决定和评价某种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时,

要从以下视角考虑:国家政策,森林规划,经营组

织,科学技术,地域文明。这些不同的视角其着眼

点不同,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也在不

断地变化。笔者仅想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森林经

营管理的教学、科研活动的一些体会,提出一些关

于森林经营管理的粗浅看法,以供商讨。

1 认清形势,抓住森林经营千载难逢的机遇

1.1 世界范围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和科学理性充分

发展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

就和物质财富,同时也造成了环境问题。其中与森

林有关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主题内涵与森林、林业愈

来愈紧密相关,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社会舆论

导向基础。

1.2 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机遇与方向

各国政府、科学家纷纷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的

Thoughts for developing multi-objective management of forestThoughts for developing multi-objective management of forestYIN Ming-fang, ZHOU Li-jun

(Sheng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s:How to realize the multi-objective management of forest is a new project in China's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alyzing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lessons learned of our country forest management, the current sit-

uation and opportunity of forest management was expounded. Then setting up the multi-objective management idea of

forest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forest management; multi-objective management; management idea; management objective

—— 1

Page 4: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5期 2012年

努力,森林的多功能发挥以及如何处理好森林与环

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受到林业和全社会的广泛

重视。而森林的多功能特点和森林与环境之间密

不可分的相互关系,使得林业受到了全社会更加广

泛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为林业发展提出

了新的要求,其重心也与环境问题联系更加紧密,

出现了今天这样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现在的林业建设早已不是单纯考虑林产品收

获的时代,它承担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管

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

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重任。

1.3 林业地位提高,大量资金投入为开展林业多目

标经营提供了保证

2009年 6月,中央召开了建国以来的首次林业

工作会议。会议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定位,“林业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

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

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随着国家

重视程度的提高,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幅度的增

加。目前这种资金投入额度是计划经济时代根本

无法想象的,为改变过去“以林养林”的林业发展方

式,开展林业多目标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反思自我,借鉴发达国家森林经营的经验

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经营周期的长期

性、生产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经营技术的复杂

性。因此,对各个历史时期所进行的生产活动、科

学试验的成果要倍加爱惜,不可轻易言弃。因此,

我们在进行不断创新时不要忘记有责任对前人的

理论、技术进行经常地总结、检验。同时,借鉴先进

的理念和技术无疑可以少走弯路。

2.1 认真总结森林经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2.1.1 科研试验方面

在建国后几十年的林业发展过程中,全省取得

了许多的科学试验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经过长期

的、大量的试验获得的,最适合本地区的推广应用,

应该大力挖掘这些成果为林业生产服务。比如,在

森林经营上,天然次生林综合经营技术作为示范林

在辽宁东部山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采用“冠下更

新”为核心的次生林诱导针阔混交林技术对低质低

产次生林进行经营,营造了大面积针阔混交林。可

惜的是,森林需要长时间的管理,每公顷林地 75元

的扶持政策最终无法将冠下耐荫树培育成林。因

此,大部分天然更新起来的阔叶树逐渐压迫冠下栽

植的幼树导致其死亡,现存的成功地块很少。

但是,还是有一些保存好的地方的,现在冠下

还有相当数量的红松生长。如果对于这部分冠下

红松阔叶混交林进行及时抚育,将其培育成高质量

的针阔混交林是一种最合适的选择。 总之,林业上

的科学试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科学的结

论,我们必须对于前人所进行的一些试验研究成果

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可以不断完善,不要轻易

放弃。

2.1.2 生产实践方面

在计划经济时代,传统林业经营思想指导下,

辽宁东部山区营造了大量的落叶松、红松、油松等

针叶树纯林。对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在这个过程中

积累的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日本,近年来也在研究总结20世纪20~30年

代大量进行的“择伐——伐前更新”作业体系的经

验教训。科研人员与生产单位携手,深入分析解剖

各种作业类型的作业后效果,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

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2.1.3 政策管理方面

由于对森林的特点认识不够,导致了许多政策

上的失误。比如,以往在人工造林上过分强调了人

工林的优点,把天然林作为改造的对象,忽视了天

然林资源的经营,导致了天然林经营和保护上的政

策性失误。再比如,造林政策方面也存在一些政策

上的失误,以往各级林业部门只强调完成造林任

务,下达造林任务指标,忽视了抚育管护乃至长期

经营,形成了只见上报造林面积年年增加,不见形

成森林的局面。主要还是不重视森林经营,投入

少,技术体系不完善等,同时也没有将森林经营所

体现的相关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如果我们

改变一下做法,年年检查造林面积和成活率,再增

加每年检查3~5年前的造林面积和保存率,可能就

会减少一些上述现象的发生。

2.2 国外成功的森林经营典型经验

2.2.1 美国的生态系统经营

生态系统经营是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

和管理学等原理,基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

构、功能及其生态过程的科学理解,综合考虑生态

需求、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通过目标、规划、研究、

实践、监测等活动保证实施,不断改进管理的适应

性,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维

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以持续地获得理想的

状态以及期望的产品和服务。经营目的是追求多

样性、理想景观、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与传

—— 2

Page 5: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殷鸣放等:关于开展森林多目标经营的思考第 5期 2012年

统经营相比,在经营目标、核心理论、经营措施、经

营对象和经营尺度方面均不相同;经营过程强调对

自然、经济、社会方面进行多资源、多层次调查,将

多资源和对多效益的要求分配到林分上,以保持健

康的森林状态和持久的林地生产力。

2.2.2 德国的近自然林经营

采取近自然林业理念,主要包括群落生境区划

制图、发展类型设计、目标树林分作业、垂直结构导

向的经营计划方法等4个主要技术要素。

德国将森林的功能主要划分为以下3种:

① 林产品供给功能。森林是当地木材和造纸

工业原材料来源;是森林所有者的收入来源;森林

能够提供工作机会,尤其是在偏远乡村。

②森林的保护环境功能。森林调节水平衡并且

保证饮用水的供应;森林能防止雪崩或滑坡,防止土

壤侵蚀;森林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森林在碳循环

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森林可以防止噪音;森林对于栖

息地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

环境景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③ 游憩功能。为大城市和卫星城市周边提供

娱乐功能是森林功能的重要部分,它在人们的业余

娱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片森林在假期里备

受欢迎。

2.2.3 日本的多功能森林经营

日本政府从国民对于森林多功能的期待出发,

每隔几年要进行舆论调查,从中决定经营目标。历

次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防止灾害发生的期待总是排

在最前面,涵养水源功能也是比较靠前的,反映了

日本自然灾害频发和淡水资源的重要性。1999年

新增加了防止温暖化项目,2003 年上升为第 2 位。

而木材生产功能1980年位于第2位,到2003年达到

了第8位,也反映了对森林功能期待的急剧变化。

3 转变观念,树立多目标经营新理念新目标

3.1 森林多功能的内涵

3.1.1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这个功能近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森林不仅仅是由树木构成的,还包括林内的植被和

土壤以及独特的生态系统所形成的多种生物体。

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仅仅是这些种类的保护,还包括

遗传基因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此外,以往进行

的鸟兽保护、天然纪念物的保护以及野生动植物的

保护也可附加到这里。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着遗传基因水平、物种水

平、生态系统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森林的存在通过

流域的水循环和物质循环在河川生态系统和沿岸

生态系统的形成与保护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森

林有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等各种类型之分,每种

类型都保护着各种固有的生物群体。为了实现生

物多样性保护,需要保护这些各种类型的森林。

3.1.2 地球环境保护功能

森林植物具有的叶绿素,可以吸收大气中二氧

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向大气中释放氧气。另一方面

通过呼吸作用也能释放二氧化碳。森林土壤中的

大量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各种

小动物也能够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当森林达到

顶极群落的稳定态时,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达到

平衡状态。二氧化碳是主要温室气体。大气中二

氧化碳浓度的增减可以使地球的气温产生上升与

下降。但是,近年来,通过适当地管理使树木自身

作为生物质能源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比较成功

的例子是芬兰和瑞典。这种生物质能源包括树木、

草本、海藻等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是值得关注的一

种能源。

3.1.3 泥沙灾害防护与土壤保护功能

主要包括防止表面侵蚀、地表坍崩和落石等。

同时森林的枯枝落叶腐烂成为土壤养分的循环,来

实现维持土壤生产力。森林土壤富含孔隙,由于枯

枝落叶和林下植物保护着土壤表面,所以雨水大部

分是向地下浸透。因此,不易发生地表径流,表土

不易被侵蚀。另外,林内树木根系发达,表层土壤

相互钳制,防止了表层土壤的崩塌。而且,当降雨

强度很大时,防止土壤侵蚀的功能要远大于裸地。

由此可以看出,提高维持森林健康可以使泥沙流出

灾害和土壤侵蚀灾害得到控制。

3.1.4 水源涵养功能

主要包括缓和洪水、储留水资源、调节水量功

能和净化水质功能等。通过森林土壤的雨水先浸

透到土壤里再慢慢地流出,即延缓雨水的流出功

能,它在缓解洪水的同时,使河川流量稳定。另外,

从森林里流出的水中很少混浊、且含有适度的矿物

质,水质接近中性。因此,一般是将上游森林的这

种对于河川流量和水质有利于人类的功能称之为

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缓和洪水功能,是指森林使洪水流出曲线图的

高峰流量减少,延缓至发生高峰流量的时间,进而

缓和从高峰时点减水过程的功能。此功能主要是

通过雨水浸透到森林土壤流出的,降到山地斜面的

雨水,可以延缓流到河川的时间。

—— 3

Page 6: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5期 2012年

3.1.5 创造人居舒适环境功能

夏日树林的降温作用、提供树荫等缓和气温功

能;吸附大气中的煤尘、吸收污染物等大气净化功

能;防止噪音和维持恬静环境的功能。

3.1.6 保健与游憩功能

保健、游憩功能是指森林在安定人们的精神方

面和提高健康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提供疗

养、保健、游憩场所;以及近年来森林保健的出现,

森林通过化学作用可以起到安定身心的效果。

在森林地带里设置的疗养院,具有疗养、郊游、

森林浴等保健功能,红叶、新绿、花朵的欣赏等。另

外,还可以提供登山、滑雪等山地运动,溪流垂钓等

休闲活动。随着余暇时间增加和生活富足以及人

们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对森林这些功能的期待也进

一步增加。特别是近来着眼于化学功能的森林治

疗作用的实践也在试行,预计森林作为未来精神治

疗的场所将会大显身手。

3.1.7 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是作为对国民或民族的精神性的、文

化性的或者促进知识提高的功能。区域森林与当

地的气候、风土共同创造了丰富的地域性。森林对

国民来说不仅仅只是作为“物质”的有用性,而且还

是一种对其心灵深处产生巨大影响的存在。包括

教育、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宗教、祭礼等孕育风土

和文化的种种功能。

人类是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从森林走出来的,从

这个意义上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和故乡。人类常

年生活在森林中,受到了森林大量恩惠的同时,也

体会了来自森林的恐惧感。因此,不同的地域产生

了不同固有的文化和传统,森林作为景观和风致的

主体带来种种效益。

3.1.8 物质利用功能

物质生产功能是以往木材生产功能的发展。

人们从森林向外面运出所需的物质而产生效益的

功能,不损害环境保护功能。在森林具有的环境容

量中利用森林是基本前提条件。包括木材、食物、

饲料、药品原料、成分提取等。

以往木材生产功能容易被误解为只追求森林

生态系统的一个侧面。森林是一个接受太阳光照、

不断吸收水和土壤养分的生命体即生态系统,生长

着各种动植物,不断地进行物质的循环。当进行物

质生产时,要注意到使功能发挥的障碍最小化和最

大限度地发挥再生能力,即注意到前提条件是可循

环的资源利用。由此观点可以列出如下功能:首先

是可再生或可循环的木材利用,主要有燃料材、建

筑材、木制品原料、纸浆原料等;其次是树木果实、

山野菜等食物;落叶等肥料;医药品和树脂成分等

的提取;绿化材料、观赏植物、工艺材料的供给等。

3.2 多目标经营的理念

认真研究当前国内外比较成功的理念,借鉴其

中适宜我国森林经营的部分,因地制宜做好统筹规

划。可供借鉴的理念有:分类经营理念;可持续经

营理念;生态系统经营理念;近自然经营理念。综

合运用各种理念,实现多目标经营。

3.3 多目标经营的目标

①高蓄积量目标:这个目标与高碳储存目标高

度关联。只有高蓄积才可以把CO2以木材的形式更

多地储存起来。另外,高蓄积还可以实现结构的多

样性,实现森林价值最大化。

②高生长量目标:可以促进承担控制CO2大气

含量的功能。可以作为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

森林的功能。

③高经济效益目标:高经济效益可以为区域社

会带来稳定的就业机会,间接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

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区域林业

发展的劳动者和管理者,为下个世代的森林和林业

经营管理培养接班人。是从人类经济的观点考虑

森林的,并且是以采伐为前提的,通过采伐将改变

森林环境。

④多目的利用目标:包含多功能经营管理在内

的森林多目的经营,通过多目的经营使区域社会可

以从森林中得到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包括

森林的公益服务功能,改善区域内外的环境质量。

进而还可以进行森林旅游、教育等活动,满足区域

内外的人们的需要。

⑤生物多样性目标:维持生物多样性,它不但

可以保全无尽的地球生态系统之中的生物遗传基

因,对于生物自身的存在也是十分重要的。

3.4 实现多功能森林的技术方法

森林经营中,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多功能森林

目标进行森林营造固然好,但是,大量的多功能森

林要通过对现有林实施经营措施来实现。多目标

经营要求在以往的生物生产基础上扩充环境利用

和文化利用方面的经营项目。

一般意义上的森林经营作业,一些目标可能难

以达到。比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目标,在实行普

通的森林经营措施时是难以实现的。但是,从理论

和技术上可以采取一些对策也是可(下转第22页)

—— 4

Page 7: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Application of CurveExpertApplication of CurveExpert on individual volume growth model ofon individual volume growth model of PinusPinuskoraiensiskoraiensis in east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in east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Ding Guo-quan1,ZHENG Ying1,ZENG Hui2

(1.Liaoning Institute of Forest Management, Dandong 118002,China;2. Forest Pest Control and Quarantine Bureau of Liaoning,

Shenyang 110804,China)

Abstracts:CurveExpert 1.3 is a comprehensive curve fitting system in Windows system. It employed a large number of

regression models (both linear and nonlinear) to fit your data in the most precise and convenient way. In addition, the us-

er may define any customized model for using in regression analysis. In this study, the artificial Pinus koraiensis in east-

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was as research object, automatic ma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CurveExpert

software was applied to analyze individual volume growth of Pinus koraiensi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odel residual was

less than 5% in measured value model. Sine function, MMF model and the Gompertz model was suitable for fitting vol-

ume growth process of 18 to 50 years old Pinus koraiensis; Individual volume growth process of a quadratic polynomial

was suitable for fitting volume growth process of 22 to 50 years old Pinus koraiensis. Power function was suitable for fit-

ting individual volume growth process of 24 to 50 years old Pinus koraiensis. Logistic model was suitable for fitting indi-

vidual volume growth process of 32 to 50 years old Pinus koraiensis. In short, the sine function, the MMF model and

Gompertz model had a wide scope of application, while the Logistic model range was relatively narrow.

Key words:east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Pinus koraiensis;individual volume; growth model

2012年第 5 期

2012№5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2-01-04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27);辽宁省农业公关计划项目(2011207001);辽宁省博士启动

计划(20121149)。

CurveExpert 在辽东山区红松单木材积生长模型的应用丁国泉 1,郑 颖 1,曾 辉 2

(1.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 丹东 118002;2.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辽宁 沈阳 110804)

摘 要:CurveExpert 1.3是Windows系统的一个综合性的曲线拟合的软件,内置许多回归模型(线

性和非线性),并可自定义模型,能准确、便捷的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本研究以辽东山区人工红

松为目标,应用CurveExpert软件的函数自动拟合特性,对红松单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模型

残差占实测值比例低于5%的模型,正弦函数、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适合拟合18~50 a的材积

生长过程;二次多项式适合拟合22~50 a的单株材积生长过程;幂函数适合拟合24~50 a单株材积

生长过程;Logistic 模型适合拟合 32~50 a 的单株材积生长过程。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正弦函数、

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泛,而Logistic模型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关键词:辽东山区;红松;单木材积;生长模型

中图分类号:S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05-03

树木生长模型是定量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重

要手段之一,它既可以把握树木生长的动态规律,

也可以对树木生长动态进行预测。林学意义上对

树木研究有林分模型和单木模型,其中单木生长模

型是林分生长模型的基础,而林分生长模型是单木

生长模型的集中体现[1]。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

和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关于红松单木生长模型已经

—— 5

Page 8: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图 1 单木材积拟合分布图

第 5期 2012年

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是红松树高生长曲线[1-2],

单株材积生长过程的拟合研究[3-4],局部地区的红松

生长规律等研究[1-2,5-6]。常用的模型分析软件多是

SPSS、SAS、Systat 及 Forstat 等软件,操作复杂。

CurveExpert是一个综合性的曲线拟合的软件,具有

能准确、便捷地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的特点,已经

在不同行业研究中采用[7-11],但是在辽东山区人工红

松单株材积生长规律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因此,采

用 CurveExpert 软件研究区域性的单木生长模型,

对辽东山区人工红松的生长动态规律研究具有重

要的理论指导意义[3-4,12-1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

材料来自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本溪县、桓仁县、

新宾县、辽宁省实验林场以及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

所实验林场的人工红松林,共收集89株解析木。首

先将 89株解析木按照东北红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

进行分组,并以红松人工林立地指数为 14,33株解

析木为研究的基础材料。把 33株解析木材积生长

序列按照2 a为1个龄阶进行归类,求算平均值。

1.2 研究方法

CurveExpert 1.3软件是Windows系统下 1个曲

线拟合的软件,内置许多回归模型(线性和非线

性),并可自定义模型,能准确、便捷的对数据进行

拟合分析。根据拟合结果,按照常用和拟合最优原

则,拟采用以下模型。方程如下:

正弦函数:V=a+bcos(cA+d)

Gompertz模型:b-cA

V=ae-e

MMF模型:V=ab+cAd

b+Ad

Logistic模型:1+be-cAV=

a

指数函数:V=aebA

二次多项式:V=a + bA + cA2

幂函数:V=aAb

式中:V为单株材积;A为龄阶;a、b、c、d为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数拟合过程

单株材积拟合分析显示,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

好(图 1)。采用容积差来分析拟合效果,不同的函

数模型具有不同的迭代次数。软件模型的收敛容差

默认值是1e-006,为了研究精度的提高,本研究选择

收敛容差为 1e-008。正弦函数在第 10次迭代达到

拟合效果;Gompertz模型在第14次迭代达到拟合效

果;二次多项式回归成功,拟合没有收敛容差;幂函

数拟合在第58次迭代;MMF模型拟合在第192次迭

代才达到收容差;Logistic模型在第 33次迭代达到

收容差;指数拟合在第10次迭代达到拟合收容差。

从收容差的迭代次数可以看出,正弦函数和指

数拟合迭代次数最少(10次),而MMF模型迭代次

数最多(192次)。二次多项式在拟合过程中,采用

直线拟合,没有拟合收容差。

2.2 拟合分析

参数拟合在软件 CurveExpert 中可以自动完

成,根据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表1),模型精度分为

3个等级。高精度(0.999)包括 3个模型,分别为正

弦拟合、Gompertz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中间精

度(0.998)包括3个模型,分别为幂函数、MMF模型

和Logistic模型;低精度(0.984)包括1个模型,即指

数拟合。

从表1中看出,高精度模型为最优化模型,而常

用的Logistic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精度不是最高。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6

Page 9: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丁国泉等:CurveExpert在辽东山区红松单木材积生长模型的应用第 5期 2012年

表 1 拟合参数及检验结果

正弦

Gompertz

二次多项式

MMF

Logistic

指数

0.93126

1.68389

-0.01864

0.00013

-0.05005

1.01481

0.03721

0.93254

1.97884

-0.00125

2.22877

1648.58043

101.13136

0.06357

0.03397

4.57792

0.00036

7.322147

0.11812

2.94096

1.96253

0.00030

0.00122

0.00401

0.00437

0.00564

0.04716

0.00396

0.00780

0.00798

0.01382

0.01516

0.01680

0.04739

0.99991

0.99961

0.99959

0.99872

0.99860

0.99820

0.98484

模型 a b c d x2 标准误差 相关系数

2.3 模型优选

拟合残差就是实测值同预测值的差值,正弦函

数、MMF 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拟合值在低龄阶状态

比实测值小,而其它方程在低龄阶状态,预测值比

实测值要大。根据残差占实测值比例,对低于 5%

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正弦函数、MMF模型

和 Gompertz 模型适合拟合 18~50 a 的材积生长过

程;二次多项式适合拟合 22~50 a 的单株材积生长

过程;幂函数适合拟合24~50 a单株材积生长过程;

Logistic 模型适合拟合 32~50 a 的单株材积生长过

程;幂函数虽然 r值为0.984 8,但是拟合残差值超过

5%,误差较大。

分析结果同拟合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的分析

结果一致,即正弦函数、MMF 模型、Gompertz 模型

和二次多项式为最优化模型。

3 结论与讨论

3.1 从拟合收敛容差迭代次数上分析,正弦函数和

Gompertz函数具有更好的拟合过程;而从相关系数

分析,正弦函数、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均适合

本研究的红松单株材积生长过程拟合,而通过对拟

合残差的结果分析,也可确定该 3 个模型为最优

模型。

3.2 单木材积生长模型一直是林分材积生长模型

研究的基础,一般采用经验方程和理论方程,

Gompertz 模型和 MMF 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

好,而对于正弦函数和二次多项式,均有合理的解

释,并可以很好地预测生长动态。

3.3 本文采用CurveExpert软件对人工红松单木材

积同龄阶进行分析,简便灵活。红松单株材积生长

过程,同以往的模型研究不一致[1],可能是采用的数

学公式不同。但是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正弦函数、

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泛,而

常规使用的Logistic模型使用范围相对较窄。作为

模型参数拟合分析软件,CurveExpert可以作为其它

林木单株材积或者其它生长模型分析的工具。

致谢致谢::感谢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谭学仁教授

级高工对本文的数据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邓红兵,郝占庆,王庆礼,等.红松单木高生长模型的研

究[J].生态学杂志,1999,18(3):20-23,32.

[2] 黄新峰,亢新刚,孙玲,等. 红松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3):143-146.

[3] 孙玉军,刘吉春.天然红松单木生长阶段原多元定量化研

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3,21(6):1-5.

[4] 雷相东,李永慈,向玮.基于混合模型的单木断面积

生长模型[J].林业科学,2009,45(1):74-80.

[5] 蒋伊尹.红松人工林生长与生长模型[J].东北林学院学

报,1985,13(2):5-15.

[6] 赵俊卉,刘燕,张慧东,等.长白山天然林不同树种树高曲

线对比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865-869.

[7] 邓震宙,陈清清.用CurveExpert分析盘车数据[J].江西电

力,2003(1):42-43.

[8] 李伟,李鑫,胡建东,等.应用CurveExpert求解生物分子

相互作用的化学模型参数[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

(2):267-270.

[9] 王伶,杨人强,游志刚,等.巧用 CurveExpert 软件分析

ELISA标准曲线拟合方程及数据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

学,2008(4):428-430,41.

[10] 梁运江,马文革,刘文利,等.CurveExpert在土壤机械组

成测定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7(2):108-109.

[11] 李国强,马溶慧,朱云集.CurveExpert 在农业试验数据

曲线拟合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5(5):49-51.

[12] 张利民,王行轩.东北红松天然林种源在辽宁的生长

表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3):48-50.

[13] 谢小魁,苏东凯,刘正纲,等.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径

级结构模拟[J].生态学杂志,2010,29(8):1477-1481.

(责任编辑:苑 辉)

参 数

—— 7

Page 10: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红松(Pinus koraiensis)又称为海松、果松以及朝

鲜松,属松科松属,是珍稀的古老树种之一,天然红

松林是经过数亿年的繁衍更替形成的,被称为“第

三纪森林”[1]。20世纪 80年代,我国开展了红松的

种源试验。多年来,我国已经进行了红松地理变异

规律与模式的研究、种源区划、优良种源及其家系

的联合选择以及红松酯酶同工酶地理变异的研究

等一系列工作[2-6]。本文对 17个产地的红松子代在

辽宁省草河口镇的苗期生长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

目的是为辽宁东部地区以及生态相似区红松种子

的初步调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用种带来的时

间和经济上的损失,为辽宁林业生产服务。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辽宁省草河口镇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

东经 123°51',北纬 40°53',年均气温 6.1℃,1 月

均温-12.5℃,7月均温22.2℃,相对湿度72%,绝

对最低温度-31.7℃ ,绝对最高温度 36.1℃,海拔

280 m,无霜期127.6 d,积雪期149.1 d,年平均降水

量926.3 mm,年蒸发量1 072.5 mm,属于温带冷凉的

气候,适合红松生长。草河口地区气候和土壤比较适

宜红松生长,红松人工林面积较大,有全国林龄最大

的红松人工林,各林龄段均有较大面积可供研究。

1.2 试验材料

2004年秋季采集红松自然分布区内17个不同

产地林分的种子(表 1),吉林和黑龙江地区采集了

有代表性的几个地点,辽宁地区主要以丹东市、抚

顺市和本溪市的优良林分为主,丹东凤城林分为对

照。在采集过程中有意在草河口镇、本溪县、清原

县多采集不同林分种子,以考虑到次生种源的

效应。

2005年春季在辽宁省草河口镇的辽宁省森林

经营研究所苗圃地播种育苗,3次重复,每小区 100

株,育苗措施为常规方法,幼苗留床3 a。

收稿日期:2012-05-02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207008)。

不同产地红松苗期生长的初步研究尚福强,王行轩,张利民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 丹东 118002)

摘 要:为探讨不同种源在辽东山区的生长表现,对17个产地红松子代在辽宁省草河口镇的苗期

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在产地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辽宁

地区种源普遍优于吉林、黑龙江地区种源;红松苗期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是海拔垂直梯度为

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

关键词:红松;苗期;生长性状;变异模式

中图分类号:S722.5;S791.24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08-04

Primary study on the grPrimary study on the growth ofowth of Pinus koraienPinus koraiensissis seedling from different areaseedling from different areaSHANG Fu-qiang, WANG Xing-xuan, ZHANG Li-min

(Liaoning Institute of Forest Management, Dandong 118002,China)

Abstracts:Based on growth character of Pinus koraiensis seedings from 17 sourc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was obtained. Height

and diameter growth of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 from different sources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The sources of Liaoning reg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Jilin and Heilongjiang region. The basic variation pattern of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 growth character was

continuous variation, with vertical gradient of elevation was given priority to zonal gradient.

Key words: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 stage; growth character; variation pattern

—— 8

Page 11: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产地

14

4

6

16

15

17

12

11

均值

地径

(mm)

4.16

4.13

4.10

4.10

4.06

3.96

3.76

3.56

4.24

显著水平

5%

cdef

def

def

def

def

efg

fg

g

1%

ABCDE

ABCDE

ABCDE

ABCDE

BCDE

CDE

DE

E

第 5期 2012年

表1 红松种子采集地点及地理位置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地 点

辽宁东港市人工林

辽宁凤城市人工林(ck)辽宁清原县人工林

辽宁桓仁县人工林

辽宁桓仁县木盂子种子园

辽宁宽甸县人工林

辽宁本溪县人工林

辽宁本溪县清河城种子园

辽宁草河口镇人工林

地理位置

24°12'E、40°06'N

124°13'E、40°18'N

125°05'E、41°55'N

124°57'E、41°23'N

124°57'E、41°23'N

124°53'E、40°43'N

124°13'E、41°27'N

124°13'E、41°27'N

124°13'E、41°27'N

编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地 点

辽宁草河口镇种子园

吉林临江市人工林

吉林通化县人工林

吉林抚松县人工林

黑龙江牡丹江人工林

黑龙江牡丹江天然林

黑龙江伊春市人工林

黑龙江伊春市天然林

地理位置

124°13'E、41°27'N

127°01'E、41°55'N

125°45'E、41°40'N

127°48'E、42°30'N

129°38'E、44°33'N

129°38'E、44°33'N

128°50'E、47°43'N

128°50'E、47°43'N

1.3 方 法

2005年秋季至2007年秋季连续观测幼苗生长情

况,观测指标有苗高、地径、针叶长、子叶长等。

分别用Excel2003和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产地红松苗期生长性状分析

对 3年生红松苗高和地径的方差分析(表 2)表

明,不同产地红松的苗高和地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

平,由Duncan法多重比较(表3、4)看出,3年生苗高

与地径均值分别为16.51cm和4.24 mm,生长较快的

大多是辽宁产地,均值为 18.19 cm,超过总体均值

10.17%,超过生长较慢均值30.20%。生长较快产地

的地径均值为4.37 mm,超过总体均值3.0%,超过生

长较慢均值 10.1%。3年生苗高极差为 7.80 cm,最

高产地(辽宁东港市人工林)超过最低产地(黑龙江

伊春市天然林)63.1%;3年生地径极差为 1.17 mm,

最高产地(辽宁草河口镇种子园)超过最低产地(吉

林临江市人工林)32.9%。

表2 苗期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产 地

区 组

误 差

合 计

自由度

16

2

32

50

平方和

苗高

318.178

12.409

76.529

407.116

地径

4.857

0.335

1.759

6.950

均方

苗高

19.886

6.204

2.391

地径

0.304

0.168

0.055

F值

苗高

8.315

2.594

地径

5.522

3.051

显著性

苗高

0.000

0.090

地径

0.000

0.061

表3 苗高生长性状Duncan多重比较

产地

1

10

7

8

9

6

3

2

14

苗高

(cm)

20.16

19.36

19.30

18.93

18.90

18.30

17.40

17.36

17.30

显著水平

5%

a

ab

ab

abc

abc

abcd

abcd

abcd

abcd

1%

A

AB

AB

AB

AB

AB

ABC

ABC

ABC

表4 地径生长性状Duncan多重比较

产地

10

1

13

5

8

3

7

2

9

地径

(mm)

4.73

4.70

4.63

4.53

4.43

4.36

4.36

4.36

4.23

显著水平

5%

a

ab

abc

abcd

abcde

abcde

abcde

abcde

bcdef

1%

A

AB

AB

ABC

ABC

ABCD

ABCD

ABCD

ABCD

产地

4

16

5

15

13

12

11

17

均值

苗高

(cm)

16.56

16.60

15.56

13.80

13.80

12.93

12.76

12.36

16.51

显著水平

5%

bcde

cde

def

efg

efg

fg

fg

g

1%

ABCD

ABCDE

BCDE

CDE

CDE

DE

DE

E

尚福强等:不同产地红松苗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 9

Page 12: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第 5期 2012年

不同产地红松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曲线(图1、2)表

明,3个年度的苗高和地径产地间的变化趋势基本

一致,这与(全国侧柏种源试验协作组陕西分组,

1990;姜静等,1999;曹同章等,1985)对侧柏、白桦

以及白榆种源试验苗期的研究结果一致[7-9]。

2.2 红松苗期生长性状的变异与地理因子的关系

由表 5看出,红松产地间苗高和地径的差异均

达到极显著水平,都表现出连续性的变异模式,红

松苗期阶段的生长受纬度和海拔的双重影响,表现

为由南到北,由高海拔到低海拔生长量增大的趋

势。实际上,这些趋势是对南北温度条件差异的适

应性,特别是对低温的适应。同一树种高海拔地区

林分比低海拔林分生长慢,生长量小。但是处于低

纬度地区由于受到高海拔低温的影响,其生长量也

偏小。

红松苗期生长性状与地理因子典型相关分析

(表 6)表明,第Ⅰ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相

关水平,第Ⅱ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相关

水平。第Ⅰ对典型变量地理因子效应中,海拔>等

效纬度>经度。由此可见,红松不同产地幼苗生长

性状呈现海拔梯度的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变

异模式。海拔和等效纬度偏低的产地比二者都偏

高的产地生长快、生长量大。

表5 红松苗期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性 状

3H

3D

F 值

8.315**

5.522**

变异幅度

12.36~20.16

0.35~0.47

简 相 关

经 度

-0.643*

0.35~0.47

等效纬度

-0.512

-0.445

海 拔

-0.683**

-0.121

偏 相 关

经 度

-0.396

0.121

等效纬度

-0.465

0.321

海 拔

-0.553

0.543

注:**为0.01显著水平;*为0.05显著水平。

表6 红松苗期生长性状与地理因子典型相关分析

生长性状

3H

3D

第Ⅰ,第Ⅱ变量典型相关系数

λ1=0.921*

第Ⅰ组变量特征方程系数

U1

-3.141

0.255

λ2=0.685

U2

-1.443

0.788

地理因子

经 度

等效纬度

海 拔

第Ⅱ组变量特征方程系数

V1

-0.272

-0.490

1.012

V2

1.141

-0.315

0.587

3 结论与讨论

3.1 红松 3 年生苗高和地径产地间的差异达到极

显著水平,辽宁地区种源的生长明显优于吉林、黑

龙江种源。辽宁种源苗高生长最快超过总体均值

10.17%,超过生长最慢均值30.20%。

3.2 红松苗期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是海拔垂

直梯度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海拔和

等效纬度偏低的产地比二者都偏高的产地苗木生

长快、生长量大。

3.3 由于本文仅仅研究苗期阶段的红松生长表现,

未来还将对造林试验进行跟踪调查,以得到更为准

确翔实的结论,为辽宁林业生产服务。

(下转第31页)

图1 红松产地苗高生长曲线 图2 红松产地地径生长曲线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10

Page 13: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自由人槭(Acer×freemanii)是槭树科槭树属落

叶 乔 木 ,为 美 国 红 枫(A.rubum)与 银 白 槭(A.

saccharinum)的杂交种,树形优美,叶形清秀,尤其是

秋后叶色鲜红艳丽,观赏价值高,是珍贵的秋季彩叶

树种[1]。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国,是欧美经典的彩

色行道树,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2]。自由人槭作为

目前最流行的彩色绿化树种之一,市场需求巨大[3],

在上海和北京植物园已引种栽培多年,表现较好。

目前,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南、湖北等省

市都在开展着自由人槭引种生产。尽管自由人槭

的引种在国内逐渐开展,但有关自由人槭的引种驯

化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

关于自由人槭扦插技术国内未见报道。本文

以自由人槭为试材,通过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扦插环境、生长素及处理方法等因素对其生根的影

响,旨在为自由人槭的引进、快速繁殖提供参考和

技术支持。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沈阳北郊辽宁鹏林科技示范园内,

地理位置123°16'E,41°54'N,平均海拔为58 m,地势

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

明。年均气温 7.3 ℃,年有效积温 3 400 ℃,年日照

美国自由人槭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颜廷武 1,尤文忠 1,佟艳丽 2,黄国学 1,高 宇 1,叶景丰 1,李 涛 3

(1.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2. 辽宁省林产工业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31;3. 国有西丰县

冰砬山林场,辽宁 西丰 112404)

摘 要:以美国自由人槭嫩枝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扦插床、生长调节剂、药剂浓

度及处理时间等各种因素对自由人槭生根率、根数、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床和生长调节剂对自

由人槭生根率、根数、根长影响达显著水平,药剂浓度及处理时间只对生根率影响显著,对根数、根长

影响不显著。遮阴棚内覆薄膜拱棚插床、吲哚丁酸200 mg/L浸泡1 h处理组合使自由人槭扦插生根

率、平均根数达到最优水平,生根率达95%,平均生根数为3.3条。

关键词:自由人槭;扦插;嫩枝;生根率

中图分类号:S723.132.1;S79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11-04

Research on softwood cutting technology ofResearch on softwood cutting technology of AcerAcer×× freemaniifreemaniiYAN Ting-wu1, YOU Wen-zhong1, TONG Yan-li2, HUANG Guo-xue1, GAO Yu1, YE Jing-feng1, LI Tao3

(1.Liaoning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 Shenyang 110032,China; 2.Forest Product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31,China;3.Bingla Mountain Forest Farm of Xifeng County, Xifeng 112404,China)

Abstract:Using softwood cuttings of Acer×freemanii as material, orthogonal test design(L9(34))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utting beds, growth regulator, concentration, and handling time on rooting rate, rooting length and rooting quantity of Acer×freemanii

cutting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cutting beds and growth regulator on rooting rate, quantity of rooting and rooting length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While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and handling time on rooting rate, quantity of rooting and rooting length

didn’t reach a significant level. The combination of cutting beds covered with membrane in the shade、cuttings treaded with 200mg/L

IBA for 1 h was optimal for Acer×freemanii cuttings, which rooting rate of cuttings reached to 95%, and rooting quantity of cutting

was 3.3.

Key words: Acer×freemanii; cutting; softwood; rooting rate

收稿日期:2012-06-12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1-4-25)。

—— 11

Page 14: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时数2249.9 h,年均降水量734 mm,无霜期159 d。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以扦插床(A)、生根剂种类(B)、生根剂浓度及

处理时间(C)为因素,每因素 3个水平,以生根率、

生根量、根长作为评价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

安排试验(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

水平

1

2

3

A(插床)

遮阴棚

遮阴棚内覆膜

全光喷雾

B(生根剂种类)

IBA

NAA

ABT

C(药剂处理)

100mg/L 浸泡1h

200mg/L 浸泡1h

500mg/L 速蘸

2.2 插床处理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的土壤,

床面覆 20 cm的细河沙,插床四周及步道用砖头砌

好,床面河沙与床四周的砖高水平。将沙面刮平

整,扦插前 1周用 0.5%高锰酸钾溶液喷淋插床,用

量为2.5~3.0 L/m2。扦插前1 d再灭菌1次。插床设

为:①遮阴棚,即插床上 2 m设钢筋拱棚,覆遮光率

为65%遮阳网,插床四周用竹片编成2 m高的栅栏,

竹片间距为2~ 3 cm,使其有一定的通风性;②遮阴

棚内覆膜,即距插床最高点 50 cm高覆盖白色的聚

乙烯薄膜拱棚;③全光喷雾,设备采用悬臂转动式

全光自控喷雾装置,用3 m高水塔供水。

2.3 插条采集及处理

穗材采自7年生自由人槭优良母树的当年生半

木质化嫩枝。要求穗材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

械伤口。采集时间为2011年7、8月份,插条一般在

上午采集,当天扦插。

将采集的穗材在阴凉处剪成长度为 12 cm,有

饱满顶芽的插条。每50个1捆。按试验设计,将插

条基部浸入不同浓度、不同药剂中浸泡,并于当日扦

插。扦插深度为4 cm,扦插株行距为4 cm×4 cm。插

后需按实,并用喷壶喷灌1次透水。

2.4 插后管理

水分管理:全光喷雾插床扦插后前20 d晴天中

午每 2~3 min 喷雾 1 次,10:00 前和 17:00 后每 5~

7 min 喷雾 1 次。每次喷雾时间以臂杆旋转 2 周为

宜,此后相应减少喷雾次数;遮阴棚内插床 6、7 月

晴天时,每天喷水 4 次,喷水时间为 9:00、11:00、

14:00、16:00,夜间不用喷水。每次喷洒水量为

250 g/m2,喷水工具为嘴孔直径 8 mm的细嘴喷壶。

雨天或阴天,空气湿度大,可酌情减少喷水量和喷

水次数。9月份,喷水量和喷水次数减半。10月份,

去掉扦插床上的塑料薄膜,并根据扦插苗失水情

况,适当补充水分。11月份浇1次透水防寒。

2.5 生根情况调查与统计分析

在扦插后每 10 d 调查 1 次生根情况。10 月下

旬按处理,每小区调查插穗的生根率、生根量、最长

根及偏根率等。同时调查移植苗成活率和生长情

况。调查的所有数据以小区平均值进行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自由人槭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从正交试验结果(表 2)来看,不同组合的生根

率分别为 55%、40%、39%、95%、84%、66%、67%、

69%、59%,最高为4号A2B1C2试验组合(遮阴棚内

覆薄膜拱棚插床、吲哚丁酸、200 mg/L浸泡 1h),生

根率达95%。2号试验生根率最低40 %。极差分析

结果表明(表 2),影响自由人槭嫩枝扦插生根率的

主要因素依次为A(扦插床)、B(生根剂种类)、C(药

剂浓度及处理时间),各处理较优因子为 A2B1C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 3),药剂浓度及处理时间对

生根率影响显著,扦插床、生根剂种类对自由人槭

生根率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3.2 不同处理对自由人槭嫩枝扦插生根数的影响

如表2所示,平均生根数最多为4号A2B1C2组

合,生根数为3.3条。2号试验平均生根数最少仅为

1.3 条。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自由人槭嫩枝扦

插生根数的主要因素依次为A(扦插床)、B(生根剂

种类)、C(药剂浓度及处理时间),较优因子为

A2B1C2,结果与4号试验一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表 4),药剂浓度及处理时间对自由人槭平均生根

数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扦插环境、生根剂

种类因素对平均生根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3.3 不同药剂浓度及处理时间对自由人槭嫩枝扦

插最长根长度的影响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表 2):5号试验A2B2C3组

合根长最长达 6.7 cm。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自

由人槭嫩枝扦插根长的主要因素依次为 A(扦插

床)、B(生根剂种类)、C(药剂浓度及处理时间),各

处理较优因子为 A2B2C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

5):药剂浓度及处理时间对自由人槭根长的影响没

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生根剂种类因素对根长影响达

显著水平,扦插床是影响根长的重要因素,差异极

显著。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5期 2012年

—— 12

Page 15: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4 结论与讨论

4.1 影响自由人槭嫩枝扦插生根率、根数及根长最

重要因素是扦插床,其次是生根剂种类,生根剂浓

度及处理时间只对生根率有显著影响,对生根数及

根长影响均不显著。

4.2 扦插生根能力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

中,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4],本文通过合理运用各项

技术,解决生根的关键问题,可以大幅度提高生根

率,生根率达到 95%,说明自由人槭通过扦插繁育

大批优良苗木是完全可行的。遮阴棚内覆薄膜拱

棚插床比不覆薄膜插床生根率高,这与赵延茂[5]研

究滨海盐碱地柽柳扦插育苗结果相一致。插床通

过覆膜控制温度和湿度,更适合扦插苗生根。

4.3 生长素对插条的生根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生

产上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吲哚乙酸(IAA)、吲哚丁

酸(IBA)、α-萘乙酸(α-NAA)、ABT生根粉等[5-9]。

试验选择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ABT 生

根粉作为生根激素,利于扦插技术的推广和生产。

本试验研究得出不同生根激素对自由人槭生根率

及生根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生根率和生根数由高

至低依次为 IBA>ABT>NAA。

4.4 遮阴棚内覆薄膜拱棚插床、吲哚丁酸质量浓度

为200 mg/L浸泡1 h处理组合使自由人槭扦插生根

率、平均根数达到最优水平,生根率达95%,平均生

根数3.3条。

(下转第25页)

颜廷武等:美国自由人槭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第 5期 2012年

表2 正交试验结果与极差分析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处 理

A

1

1

1

2

2

3

1

3

B

1

2

3

1

2

3

1

2

C

3

1

2

2

3

1

1

2

生根率

(%)

55

40

39

95

84

66

67

69

处 理

A

1

1

1

2

2

2

3

3

B

1

2

3

1

2

3

1

3

C

3

1

2

2

3

1

1

2

生根数

(条)

2.1

1.3

1.7

3.3

2.1

2

1

2

处 理

A

1

1

1

2

2

2

3

3

B

1

2

3

1

2

3

1

2

C

3

1

2

2

3

1

1

2

最长根长度

(cm)

4.3

5.4

4.3

5.3

6.7

5.9

3.6

4.6

9

k1

k2

k3

极差R

因 子

次 序较 优

水 平

3

44.67

81.67

65.00

37.00

A2

3

72.33

64.33

54.67

17.67

B1

3

57.67

67.67

66.00

10.00

A→B→C

C2

59 3

1.67

2.63

2.50

0.97

A2

3

2.73

1.83

2.23

0.90

B1

3

2.23

2.37

2.20

0.17

A→B→C

C2

2.5 3

4.67

5.97

3.77

2.20

A2

3

4.40

5.57

4.43

1.17

B2

3

4.97

4.73

4.70

0.27

A→B→C

C1

3.1

表4 平均生根数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变异

来源

A

B

C△

误差e△

总和

平方和

1.647

1.220

0.047

0.047

自由度

2

2

2

2

均方

0.82

0.61

0.02

0.02

F值

35.29**

26.14**

临界值

F0.05(2,4)=6.94

F0.01(2,4)=18.00

表3 生根率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变异

来源

A

B

C

误差e

总和

平方和

2060.22

469.56

172.22

3.56

2705.56

自由度

2

2

2

2

均方

1030.11

234.78

86.11

1.78

F值

579.44**

132.06**

48.44*

临界值

F0.05(2,2)=19.00

F0.01(2,2)=99.00

表5 根长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变异

来源

A

B

C△

误差e

误差e△

总和

平方和

7.34

2.65

0.13

0.19

0.31

10.30

自由度

2

2

2

2

4

均方

3.67

1.32

0.06

0.09

0.08

F值

46.85**

16.89*

临界值

F0.05(2,4)=6.94

F0.01(2,4)=18.00

—— 13

Page 16: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辽西北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科尔沁沙

地的南缘,土地退化普遍且较为严重。风沙土是这

里发展农、林、牧业的重要土地资源。漏水漏肥、养

分匮乏、易旱、易遭风蚀、低产是其主要特点,加之

近些年来乱垦沙地、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管理方式,对生产力本已非常低下的风沙土,造成

了日趋严重的荒漠化威胁。因此,通过对风沙土的

特征特性、生态环境、改良利用的探索与实践,提出

合理的改良措施和可持续利用对策,保持和提高土

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林业,

不仅是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该地

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1]。

1 试验区自然概况

章古台位于科尔沁沙地的东南边缘,地处北纬

42°43',东经 122°22',海拔 226.5 m。属亚湿润干旱

区,干旱多风。年降水量500 mm左右,且多集中于

6~8 月份,年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 3 倍,空气相对

湿度 60.4% 。年均气温 6.0 ℃,1 月份平均气

温-13.7 ℃,7 月份平均气温 24.1 ℃,极端最低气

温-37 ℃,极端最高气温 40.2℃,≥10 ℃积温

3 000~3 300 ℃,无霜期154 d。该地区降水年际变

化也很大,最大年降水量为 744.8 mm,最小年降水

不同改良利用模式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张柏习,张学利,刘亚萍,周凤艳,郝春英,韩 辉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了4种不同的改良利用模式

作为研究对象,以流动风沙土作为对照,对不同模式下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

果表明:风沙土经过各种措施改良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风沙土三相比例更

加趋于协调。不同利用模式对风沙土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是阔叶树模式好于苜蓿改土模式,苜蓿

改土模式好于灌木林模式,灌木林模式好于针叶树模式。各模式土壤的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与

流沙比较呈降低趋势,且HA/FA<1。

关键词:辽西北;风沙土;改良利用模式;土壤理化性质

中图分类号:S1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14-03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l on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l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aeolian sandy soil in Northwest Liaoning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aeolian sandy soil in Northwest LiaoningZHANG Bai-xi, ZHANG Xue-li, LIU Ya-ping, ZHOU Feng-yan, HAO Chun-ying,HAN Hui

(Liaoning Sand-fixation and Afforestation Institute, Fuxin 123000, China)

Abstracts: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measures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andy soil in Northwest Liaoning, four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ls were chosed to analyz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soil by flowing aeolian sandy soil as a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eolian sandy soil

which was improved had been improved better, and the three-phase proportion of aeolian sandy soil tended to be more coordinat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was as follows: broad leaved tree model was better than purple medic

model,purple medic model was better than shrubbery model, shrubbery model was better than conifer model. The ratio of soil 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 in each model was reduced than it in flowing aeolian sandy soil, and the HA/FA< 1.

Key words: Northwest Liaoning; aeolian sandy soil;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soil

收稿日期:2012-04-30

—— 14

Page 17: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量为 262.3 mm,每 6~7 a 出现 1 次干旱年,近年来

干旱频率增大。日照时数 2 680~2 853 h。年均风

速 3.0~3.7 m/s,最大风速达 25 m/s,年风速≥3 m/s

的日数为160 d。

2 试验方法

针叶树固沙林模式选择樟子松和油松2个树种

进行调查。樟子松林立地类型是平缓沙地,林龄

52 a,密度1 500株/hm2,平均胸径19.0 cm,平均树高

11.5 m;油松林立地类型是沙丘下部,林龄 52 a,密

度1 560株/hm2,平均胸径18.0 cm,平均树高9.5 m。

阔叶树固沙林模式选择杨树和五角枫2个树种

进行调查。杨树林立地类型是丘间低平地,林龄

31 a,密度 600 株/hm2,平均胸径 32.0 cm,平均树高

18.5 m;五角枫林立地类型是丘间低地,林龄37 a,密度

631株/hm2,平均胸径14.0 cm,平均树高7.5 m。

灌木固沙林模式选择锦鸡儿进行调查。锦鸡儿

林立地类型沙丘顶部,林龄40 a,密度2 220株/hm2,

平均树高1.5 m。

绿肥改土模式选择种植苜蓿的地块进行调

查。本研究选择流动沙丘作为对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改良利用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流动风沙土容重大、孔隙度较小且以通气性孔

隙为主,水、液、气三相比例失调[2]。土壤物理性黏

粒较少。经过人为栽植树木、种植绿肥植物等改良

利用后土壤结构的多项指标有所改善(表1、2)。

表1 不同利用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模 式

流沙(对照)

五角枫林

锦鸡儿林

油松林

樟子松林

苜蓿改土

杨树林

深度(cm)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容重(g/cm3)

1.688

1.685

1.149

1.510

1.508

1.683

1.418

1.512

1.668

1.669

1.541

1.769

1.431

1.586

持 水 量(%)

最 大

17.020

18.721

33.849

25.651

24.164

21.050

27.801

26.853

18.812

21.416

27.344

17.152

29.042

23.619

毛 管

16.280

18.246

33.196

24.790

23.402

20.341

26.390

26.292

18.123

20.637

26.760

16.586

28.169

23.304

最 小

15.391

17.060

31.064

23.167

21.114

19.160

24.310

24.306

16.774

18.660

24.780

15.568

26.108

22.042

孔 隙 度(%)

非毛管

1.250

0.800

0.750

1.300

1.150

1.200

2.000

1.150

1.150

1.300

0.900

1.000

1.250

0.500

毛 管

27.483

30.754

38.144

37.426

35.292

34.439

37.428

39.441

30.224

34.436

41.229

29.335

40.318

36.948

28.733

31.554

38.894

38.726

36.442

35.639

39.428

40.591

31.374

35.736

42.129

30.335

41.568

37.448

通气度(%)

23.350

25.650

29.750

36.250

32.700

34.100

33.950

38.750

27.350

33.700

32.000

17.750

35.750

31.440

模 式

流沙(对照)

五角枫林

锦鸡儿林

油 松 林

樟子松林

苜蓿改土

杨树林

深度(cm)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各 级 粒 径(mm)

粗 沙

(1~0.25)

38.31

40.39

34.32

38.90

31.49

35.67

19.50

17.11

41.85

44.80

21.94

26.26

28.81

37.03

细 沙

(0.25~0.05)

54.53

50.01

49.64

52.10

54.48

50.57

54.30

68.85

40.35

46.00

51.11

51.79

58.15

50.57

粗粉沙

(0.05~0.01)

2.32

3.20

7.28

2.08

7.00

6.48

13.76

4.88

9.76

1.84

13.32

7.48

5.68

4.08

细粉沙

(0.01~0.005)

0.76

1.80

1.80

1.24

0.72

0.76

1.20

1.88

0.44

1.72

1.56

3.12

0.36

2.08

粗黏粒

(0.005~0.0011)

1.72

1.64

2.04

1.48

1.04

2.72

3.64

3.20

2.20

1.92

6.72

5.16

1.92

1.84

黏粒

(<0.001)

2.36

2.96

4.92

4.20

5.28

3.80

7.60

4.08

5.40

3.72

5.36

6.20

5.08

4.40

物理性黏粒

(<0.01)

4.84

6.40

8.76

6.92

7.04

7.28

12.44

9.16

8.04

7.36

13.64

14.48

7.36

8.32

表2 不同利用模式对土壤粒径的影响 %

第 5期 2012年张柏习等:不同改良利用模式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 15

Page 18: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从表 1、表 2可以看出,经过改良后各种模式多

数土壤 0~10cm,10~30cm 的容重都有所降低,不

同模式土壤上下层的容重分别比流动沙地的降

低 0.539、0.180、0.270、0.020、0.147、0.257g/cm3;

0.175、0.002、0.173、0.016、-0.084、0.099 g/cm3。只

有苜蓿改土模式土壤10~30 cm土壤容重比流沙的

高,原因在于苜蓿的根系较多、较长,对下层土壤产

生了较大的固结力,因此苜蓿改良的土壤下层的容

重较流沙大。除了流动沙地外,每个模式土壤的容

重都是上层低于下层。流动风沙土土壤容重上层高

于下层的原因是流沙表层受风力吹蚀,将较为细小的

颗粒带走,仅留下了颗粒较粗的成分。流动风沙土土

壤的物理性沙粒(>0.01 mm)含量较高,表层土壤的

物理性沙粒含量为 95.165%,下层土壤的物理性沙

粒含量为 93.600%。物理性黏粒(<0.01 mm)的含

量相应较低,表层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含量为4.84%,

下层土壤的物理性黏粒的含量为6.40%。

经过不同模式改良利用后,风沙土不同粒级的

颗粒含量发生了变化,各层土壤的物理性沙粒含量

有所下降,上层土壤依次下降:3.925%、2.205%、

7.605%、3.205%、8.805%、2.765%;下层土壤依次下

降 :0.520% 、0.880% 、2.760% 、0.960% 、8.080% 、

1.920%。各层土壤的物理性黏粒的含量有所提高,

上层土壤依次提高:3.920%、2.20%、7.60%、3.200%、

8.800% 、2.520% ;下层土壤依次提高:0.520% 、

0.880%、2.760%、0.960%、8.080%、1.920%。流动风

沙土质地粗,缺少黏粒,土壤容重大,土体松散,渗

透快,保水能力很弱,土壤孔隙以非毛管孔隙占多

数,经过改良后,不同模式土壤的最大持水量、通气

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使风沙土三相比例更加

趋于协调。

综合来看,栽植苜蓿改良过的土壤,虽然改良

的时间不长,但较其它模式的改良效果要好很多,

其它几种模式对风沙土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效果

差别不太明显。

3.2 不同改良利用模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风沙土养分贫瘠、土壤保肥性能差,是当地农

业生产的另一重要限制因子,经过人为栽植树木、

种植绿肥植物等进行改良利用后土壤养分含量有

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表3)。

表3 不同利用模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模 式

流沙(对照)

五角枫林

锦鸡儿林

油 松 林

樟子松林

苜蓿改土

杨 树 林

深度

(cm)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0~10

10~30

有机质

(g/kg)

3.617

3.327

14.684

6.583

5.425

4.702

5.280

4.702

4.991

4.170

8.897

5.425

9.910

6.366

碱解氮

(mg/kg)

41.500

38.500

69.300

416.100

65.450

45.400

52.600

46.200

53.900

40.800

69.300

61.600

77.000

61.600

全 磷

(g/kg)

0.020

0.023

0.132

0.078

0.122

0.077

0.164

0.111

0.160

0.133

0.150

0.167

0.125

0.118

有效磷

(mg/kg)

4.046

5.493

6.273

7.773

14.247

9.536

37.417

18.026

15.533

8.097

10.366

76.807

12.271

13.689

腐殖质

(g/kg)

2.098

1.930

8.517

3.818

3.147

2.727

3.063

2.727

2.895

2.419

5.161

3.147

5.748

3.692

胡敏酸

(g/kg)

0.626

0.223

2.458

0.447

1.296

0.536

1.385

0.804

0.858

0.089

0.938

0.402

1.072

0.447

富里酸

(g/kg)

1.090

0.795

4.513

0.465

2.565

1.786

1.490

1.984

1.735

0.769

1.854

1.385

3.173

1.341

HA/FA

0.57

0.55

0.54

0.46

0.51

0.30

0.31

0.41

0.49

0.61

0.51

0.29

0.34

0.33

从表3可以看出,风沙土经过改良后,各个模式

土壤 0~10cm,10~30cm 土层的养分都要高于流

沙,其中不同模式土壤上层有机质的含量分别是流

沙上层的4.06、1.50、1.46、1.38、2.46、2.74倍;上层土

壤碱解氮的含量分别是流沙的 1.67、1.58、1.27、

1.30、1.67、1.86 倍;上层土壤全磷的含量分别是流

沙的 6.6、6.1、8.2、8.0、7.5、6.25倍;上层土壤有效磷

的含量分别是流沙的 1.55、3.52、9.25、3.84、2.56、

3.03 倍。下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分别是流沙的

1.98、1.41、1.41、1.25、1.63、1.91倍;下层土壤碱解氮

的含量分别是流沙的 1.20、1.18、1.20、1.06、1.60、

1.60 倍;下层土壤全磷的含量分别是流沙的 3.39、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5期 2012年

—— 16

Page 19: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3.35、4.83、5.78、7.26、5.13倍;下层土壤的有效磷含量

分别是流沙的 1.42、1.74、3.28、1.47、13.98、2.49 倍。

综合来看,不同利用模式对风沙土土壤养分的改善

效果,阔叶树模式好于苜蓿改土模式,苜蓿改土模

式好于灌木林模式,灌木林模式好于针叶树模式。

不同模式土壤上层的养分含量总体上都高于

下层,而流沙上层养分与下层养分基本一致,且由

于表层细粒被吹蚀,一般其上层养分含量低于下

层。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标志土壤养分最重要

的因子,在各个模式中土壤上下层的有机质含量均

为流沙的1~8倍,土壤中的速效养分碱解氮是流沙

的 1~3 倍,有效磷是流沙的 1~14 倍,说明风沙土

经过改良后,不仅是全量养分增加了,同时能够被

植物直接利用的速效养分也在增加。

不同模式的风沙土经过改良后,土壤中的胡敏

酸与松结态、稳结态富里酸的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

势。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是衡量腐殖酸活性的

一个重要指标,经过长期改良,各个模式土壤的胡

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与流沙比较呈降低趋势,且

HA/FA<1。这说明经过利用改良后,风沙土中各结

合态腐殖质趋于活跃,为土壤肥力的提高奠定了

基础。

4 结论与讨论

4.1 风沙土经过改良利用后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

了很好的改善,各个模式土壤 0~10cm,10~30cm

的容重基本上都有所下降;土壤不同粒级的颗粒含

量都发生了变化,上、下层土壤的物理性沙粒含量

有所下降,物理性黏粒的含量有所提高;土壤的最

大持水量、通气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使风沙

土三相比例更加趋于协调。

4.2 风沙土经过改良后,各个模式土壤 0~10cm,

10~30cm土层的养分都要高于流沙,不同利用模式

对风沙土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是阔叶树模式好于

苜蓿改土模式,苜蓿改土模式好于灌木林模式,灌

木林模式好于针叶树模式。同模式土壤上层的养

分含量总体上都高于下层,但流沙上层养分与下层

养分基本一致,且由于表层细粒被吹蚀,一般其上

层养分含量低于下层。风沙土经过改良后,不仅全

量养分增加了,同时能够被植物直接利用的速效养

分也在增加。土壤中的胡敏酸与松结态、稳结态富

里酸的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各个模式土壤的胡

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与流沙比较呈降低趋势,且

HA/FA<1。

4.3 虽然阔叶树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要好于针叶

树,但阔叶树耗水较多,在这种干旱缺水的地区一

般是不宜多栽植的,因此该地区造林树种多选择耐

干旱、耐瘠薄的樟子松、油松等针叶树种;本文选取

的绿肥(苜蓿)改良模式,虽然改良的时间才 5 a,但

改良效果不错,因此,利用绿肥植物改良风沙土应

该是最长远、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也是解决

沙区肥料不足、生产力低下的一项重要措施;锦鸡

儿等灌木虽然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较好,但经济效

益不高,可作为流沙治理的前期树种,而不宜大面

积栽植。

参 考 文 献:

[1] 高小华. 滨海风沙土改良与可持续利用[J].现代农业科

技,2007(18):217-218.

[2] 张柏习,刘亚萍,孙晓辉,等. 章古台不同固沙植被群落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2009(6):

30-33.

[3] 苏永中,赵哈林.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

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

1681-1686.

[4] 李新宇,唐海萍,赵云龙,等.怀来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

103-107.

[5] 杨吉华,张永涛,李红云.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持水性能及

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

(2):l141-144.

[6] 陈文瑞. 沙坡头地区沙丘人工植被区土壤性质的变化[J].

中国沙漠,1981,1(1):44-52.

[7] 李福兴. 黄淮海平原砂地土壤的基本特性及其改造利用

的初步研究——以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区为例[J]. 中

国沙漠,1989(1):50-63.

[8] 黎承湘,安志如. 固沙造林改良风沙土的效果[J]. 中国沙

漠,1984,4(1):42-50.

[9] 李红丽,董智.黄泛平原发展牧草产业治理风沙化土地的

探讨[J].中国草地学报,2006,28(5):104-109.

[10] 王葆芳,贾宝全,杨晓晖.干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沙漠化

土地恢复能力的评价 [J]. 生态学报,2002,12(l):

2030-2035.

[11] 王莉,张强,牛西午,等.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

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15(4):59-62.

(责任编辑:韩素梅)

第 5期 2012年张柏习等:不同改良利用模式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 17

Page 20: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冬枣树皮疱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常慧红,张路生,巴秀成

(滨州市植保站,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冬枣树皮疱斑病Phoma persicae是近年在冬枣上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2009~2011年

对其开展了室内抑菌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为苯醚甲环

唑、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恶唑菌酮·氟硅唑,抑菌率分别为 98.7%、96.2%、

94.9%、93.6%、92.3%;田间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氟硅唑、中生菌素,

防治效果分别为90.2%、87.1%、80.4%、69.1%,可以在防治冬枣树皮疱斑病生产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冬枣树皮疱斑病;抑菌率;田间药效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18-03

近年来,在山东省滨州市发生一种严重危害

冬枣树皮的新病害——冬枣树皮疱斑病 Phoma

persicae,该病主要危害冬枣的幼树主干和2~3年

生幼枝,使树皮内部变为黄色,发病严重的枝

条,树皮开裂。发病枣园一般病株率 50%~70%,

管理粗放的最高可达 10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失。为此,我们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治

试验,筛选出 1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等高

效、低毒农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室内药效试验

1.1.1 病原菌株

冬枣树皮疱斑病病原为桃尖炫菌(桃茎点霉

菌) Phoma persicae,供试菌株由滨州市植保站分

离,山东农业大学郑继发教授鉴定,经纯化后在

PDA培养基上扩繁备用。

1.1.2 药剂及浓度

试验药剂见表1,按药剂推荐使用浓度用培养

基配制成所需浓度。

1.1.3 试验方法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测定法,将配制好的药剂

倒入直径为 9 cm的培养皿中,制成药物平板。取

培养 7 d 的病原菌菌落,用打孔器打取直径为

1.2 cm的菌饼,移入加药培养基中,不加药培养基

为对照,每处理重复 3次,分别于 1 d、2 d、3 d、

7 d记录菌落直径,并计算7 d后的抑菌率。

1.1.4 计算方法

抑菌率(%)=(对照菌丝生长量-处理菌丝生

长量)/对照菌丝生长量×100%

1.2 田间药效试验

The pesticides screening for controllingThe pesticides screening for controlling Phoma persicaePhoma persicae of winter jujubeof winter jujubeCHANG Hui-hong, ZHANG Lu-sheng, BA Xiu-cheng

(Binzhou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Binzhou 256600,China)

Abstracts: As Phoma persicae of winter jujub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indoor bacteriostatic test and

field trials were done from 2009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enoconazole, propiconazole, flusilazole, difenoconazole propicon-

azole and amoxadone flusilazole were better in indoor bacteriostatic test, the ratio of bacteriostat was 98.7%、96.2%、94.9%、93.6%

and 92.3% respectively. Difenoconazole, AZX, flusilazole and zhongshengmycin were better in field trials, theratio of was 90.2%、

87.1%、80.4% and 69.1% respectively.

Key words: Phoma persicae of winter jujube; the ratio of bacteriostat; field pesticide effect

收稿日期:2012-05-03

—— 18

Page 21: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表1 药剂名称、剂型及来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通用名称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恶唑菌酮·氟硅唑

氟硅唑

丙环唑

绿环1号

绿环2号

苯醚甲环唑

中生菌素

氨基寡糖素

嘧菌酯

噻菌铜

商品名称

爱苗

万兴

福星

丙环唑

绿环1号

绿环2号

世高

克菌康

氨基寡糖素

阿米西达

龙克菌

含量、剂型

300g/L 乳油

206.7g/L 乳油

400g/L 乳油

25% 乳油

植物源杀菌剂

植物源杀菌剂

10%可分散粒剂

3%可湿型粉剂

0.5%水剂

25%可湿型粉剂

20%悬浮剂

使用浓度

3000倍

2000倍

8000倍

5000倍

100倍

150倍

2000倍

600倍

600倍

1500倍

500倍

生产厂家

先正达(中国)

上海杜邦公司

美国杜邦公司

新加坡利农公司

青岛沃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沃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先正达(中国)投资公司

福州凯立生物制品有公司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先正达(中国)投资公司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1.2.1 药剂及浓度

在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抑菌效

果较好且不易产生药害的药剂,应用于田间药效

试验,分别为氟硅唑 8 000 倍、苯醚甲环唑 2 000

倍、中生菌素600倍、嘧菌酯1 500倍。

1.2.2 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滨州市植保站测报站内,株行距

2 m×3 m,管理较为粗放,树龄4~5 a。喷药前调

查发病基数,记录15株树,测量45个发病点(每

株树选取3个发病点)的病斑大小(长×宽),每种

药剂处理3株树,另设3株树喷清水作为对照,每

隔 7 d喷药 1次,连喷 3次,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常

规喷雾,667 m2喷液量 50 kg。为避免药剂的交互

影响,试验期间暂停使用其他农药。最后一次喷

药后10 d调查结果。

1.2.3 防效计算公式

树皮疱斑病以病指增长率计算防效。

病情指数(%)= ∑(各级病枝数×相应级数值)/

(调查总枝数×最高级数值)×100%

病指增长率(%)=(防治后病指—防治前病指)/

防治前病指×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指增长率—处理区病

指增长率)/对照区病指增长率 ×100%

1.2.4 冬枣树皮疱斑病分级标准

0 级:无病斑;1 级:枝条有小病斑 1 个且病

斑的长度小于 3 cm;2级:枝条有小病斑 2~3个

且病斑总长度 3.1~5 cm;3 级:枝条病斑总长度

5.1~7 cm;4 级:枝条病斑总长度 7.1~10 cm,

宽度小于枝条周长的 1/2;5 级:枝条病斑总长度

10 cm以上,宽度大于枝条周长的1/2。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药效

从表2可以看出:苯醚甲环唑对冬枣树皮疱斑

病菌抑菌效果最好达到 98.7%。其次为苯醚甲环

唑·丙环唑、恶唑菌酮·氟硅唑、氟硅唑、丙环

唑,以上 4种药剂抑菌效果都在 90%以上,绿环 1

号、绿环2号、嘧菌酯、中生菌素对冬枣树皮疱斑

病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均在 70%以

上。菌丝在加有嘧菌酯药剂的培养基中虽然生长

较快,7 d后菌落直径可以达到 2.2 cm,但是菌丝

稀疏,且较其它药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弱。氨

基寡糖素、噻菌铜对冬枣树皮疱斑病菌无明显抑

菌作用。

表2 不同药剂对冬枣树皮疱斑病菌生长抑制效果

药 剂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恶唑菌酮·氟硅唑

氟硅唑

丙环唑

绿环1号

绿环2号

菌落直径(mm)

1d

1.2

1.2

1.2

1.2

1.3

1.3

2d

1.3

1.3

1.3

1.3

1.4

1.4

3d

1.4

1.4

1.4

1.4

1.5

1.6

7d

1.7

1.8

1.6

1.5

2.4

3.2

7d抑菌率

(%)

93.6

92.3

94.9

96.2

84.6

74.4

差异显著水平

0.05

cd

d

bc

b

f

g

0.01

CD

D

BC

B

F

G

药 剂

苯醚甲环唑

中生菌素

氨基寡糖素

嘧菌酯

噻菌铜

清 水

菌落直径(mm)

1d

1.2

1.2

1.6

1.2

1.7

1.9

2d

1.2

1.3

2.4

1.3

2.5

2.8

3d

1.2

1.5

3.2

1.4

3.3

4.2

7d

1.3

2.3

7.9

2.2

9

9

7d抑菌率

(%)

98.7

85.9

14.1

87.2

0.0

0.0

差异显著水平

0.05

a

ef

h

e

i

0.01

A

EF

H

E

I

(下转第25页)

第 5期 2012年常慧红等:冬枣树皮疱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 19

Page 22: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青海高原麻叶荨麻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邹 林 有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16)

摘 要:对青海高原不同发育时期的麻叶荨麻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麻叶

荨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保持较高水平;矿物元素

含量呈先下降(6月)后升高(8月)之后迅速下降的趋势;维生素类物质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因此,

可根据荨麻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同用途,选取适宜的采收时期。

关键词:麻叶荨麻;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S132;S75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20-03

Study on dynamic variation of main nutrients ofStudy on dynamic variation of main nutrients of Urtica cannabinaUrtica cannabinain Qinghai plateauin Qinghai plateau

ZOU Lin-you(Institute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s: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main nutrients of Urtica cannabina in Qinghai Plateau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Urtica cannabina, th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the gross of aminophenol were a downtrend, but retained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in total; The con-

tent of minerals presented a downtrend in June and then rising in August, significantly descending trend at end. The con-

tend of vitamins basically showed a descending trend. The suitable harvesting period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and using of plant resource.

Key words: Urtica cannabina; main nutrients; dynamic variation

麻 叶 荨 麻(Urtica cannabina)为 荨 麻 科

(Urticaceae)荨麻属(Urtica)植物,1 年生或多年生

草本,叶片掌状三深裂或三全裂,裂片再羽状深裂,

有刺毛[1]。荨麻属植物中有多种植物药用,多具有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平肝定惊、消积通便、解毒等

功效[2-3]。荨麻属植物不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且

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植物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尤其是可消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生

物活性物质等;据测定,荨麻叶片和嫩枝中,每1 kg

干物质中含胡萝卜素 140~300 mg,含VC 1 000~

2 000 mg,铁和锰含量是苜蓿的3倍,铜和锌含量是

苜蓿的5倍,还含有单宁酸和有机酸等多种生物活性

物质,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4-6]。本研究主要针

对青海高原丰富的野生荨麻植物资源,对不同发育

时期的麻叶荨麻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青海高

原荨麻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麻叶荨麻样品采自西宁市大通县新城乡庙沟,

地理坐标东经101°38',北纬36°54',海拔2 661.8m。

分别于2010年5月20日、6月17日、7月20日、8

月17日和9月20日分5次采集麻叶荨麻的地上部分

作为试验材料。

1.2 测定方法

收稿日期:2012-05-10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09-QN-19)。

—— 20

Page 23: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1.2.1 常量营养成分分析

水分采用重量法,参照GB5009.3-85;灰分采用

干灰化法,参照GB5009.4-85;粗纤维采用中性洗涤

剂法,参照 GB12394-90;粗脂肪采用索氏提取法,

参照GB5009.6-85;粗蛋白质采用凯氏定氮法,参照

GB5009.5-85。

1.2.2 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分析

采用日立 835-50TJ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

基酸含量。使用WYX-9004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计法测定矿物元素含量。VC采用荧光法(RF-540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类胡萝卜素和VE采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岛津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其中水分、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采用新鲜样

品测定,其余采用烘干样品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麻叶荨麻不同发育时期常量营养成分分析

由表 1可知,麻叶荨麻中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

量在6月份有迅速下降趋势,之后开始升高,8月份

粗纤维含量达到最大,之后略降,粗脂肪含量9月份

达到最大。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在各发育阶段呈下

降趋势,但在整个生育期,粗蛋白的含量相对较

高。水分含量最大值出现在 6月份,说明麻叶荨麻

在6月份进入营养生长的旺期。

测定指标

水 分

灰 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05-20

82.64

19.00

35.83

1.64

1.91

06-17

83.62

17.67

31.20

0.53

1.02

07-20

81.02

15.90

24.52

1.14

4.07

08-17

80.06

13.38

17.02

1.88

7.51

09-20

71.58

17.95

25.29

1.94

6.14

表1 麻叶荨麻不同发育时期常量营养成分测定 %

2.2 麻叶荨麻不同发育时期氨基酸含量分析

由表 2可知,氨基酸总量在麻叶荨麻生育期的

变化规律和粗脂肪一样,整体呈下降趋势,但相对

较高。在麻叶荨麻生长发育过程中,各氨基酸积累

动态没有相对明显的规律。发育前期天冬氨酸(6月

最大值3.75%)、丝氨酸(6月最大值2.49%)、组氨酸

(5月最大值3.13%)、丙氨酸(6月最大值2.49%)、赖

氨酸(6月最大值2.60%)含量相对较高;后期亮氨酸

(8月最大值2.88%)和苯丙氨酸(8月最大值4.72%)

含量相对较高,都超过 2%,其中苯丙氨酸最大,达

到4.72%。麻叶荨麻发育前期非必须氨基酸积累较

快,后期必需氨基酸积累加快。

测定指标

天冬氨酸

丝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

丙氨酸

脯氨酸

半胱氨酸

酪氨酸

缬氨酸*

蛋氨酸*

赖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氨基酸总量

05-20

3.21

2.24

1.82

0.89

3.13

1.90

2.40

1.88

1.16

0.07

0.08

1.44

2.19

0.67

2.47

1.76

1.20

28.48

06-17

3.750

2.490

1.440

0.180

1.150

1.270

2.490

1.640

1.700

0.350

0.290

1.660

2.600

0.880

0.610

3.640

1.444

27.554

07-20

2.23

1.43

1.27

0.48

2.09

1.36

1.20

0.72

0.82

1.68

0.51

1.13

2.54

0.49

2.57

3.48

0.91

24.90

08-17

1.90

1.39

1.87

0.54

2.21

0.89

1.23

0.82

0.89

0.17

0.08

1.24

1.79

0.35

2.88

4.72

0.50

23.47

09-20

2.732

2.02

1.35

0.63

2.41

1.72

2.18

1.61

0.99

0.16

0.09

1.11

1.87

0.49

2.11

1.72

1.09

24.30

表2 麻叶荨麻不同发育时期氨基酸含量矿物测定 %

注:*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2.3 麻叶荨麻不同发育时期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由表 3 可知,在麻叶荨麻生长发育过程中,各

矿物元素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6月份都有下降的

趋势,7、8月份开始上升,之后迅速下降。各矿物元

素含量基本在 8月份达到最大值,在此月采收可以

获得矿物元素的最大收益。

测定指标

Zn

Cn

Mn

Fe

05-20

8.9

7.29

1.75

148.81

06-17

6.39

6.92

3.02

40.36

07-20

23.12

26.55

5.36

115.16

08-17

38.28

30.61

4.01

281.49

09-20

4.78

15.17

0.94

130.51

表3 麻叶荨麻不同发育时期矿物元素含量测定 mg/kg

2.4 麻叶荨麻不同发育时期维生素含量分析

由表4可知,VC、VE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下降

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下降(6月份)后升高再

下降(8 月份)的趋势。在麻叶荨麻生长发育过程

中,幼嫩时采收可获得维生素类物质的最大收益。

邹林有:青海高原麻叶荨麻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第 5期 2012年

测定指标

类胡萝卜素

VC

VE

05-20

629.80

79.67

4.844

06-17

168.10

32.98

1.731

07-20

806.21

2.58

1.574

08-17

431.91

1.11

1.259

09-20

475.83

0.09

1.85

表4 麻叶荨麻不同发育时期维生素含量测定 mg/100g

—— 21

Page 24: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5期 2012年

3 结论与讨论

青海由于独特的高原环境孕育出独特的植物

资源,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气候环境,致使植物的

生长周期也短。青海高原的麻叶荨麻适宜生长周

期约 5个月,6月进入营养生长的旺季。对青海高

原产的麻叶荨麻进行不同发育时期的主要营养成

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麻叶荨麻的生长发育

过程中,粗蛋白的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

势,但整体保持较高水平,粗蛋白含量最高达

35.83% (5月),最低达 17.02% (8月);各氨基酸

含量无明显规律,整体发育前期非必需氨基酸积

累较快,后期必需氨基酸积累较快;粗脂肪、粗

纤维含量呈先下降(6月)后升高的趋势;矿物元

素含量呈先下降(6月)后升高(8月),之后下降

的趋势;维生素类物质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青

海高原产的麻叶荨麻和宽叶荨麻各营养成分的动

态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7]。

麻叶荨麻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各类矿物元素

及维生素的野生菜,在其生长发育前期,蛋白

质、氨基酸及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和纤维

含量较低,可以作为蔬菜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在其生长发育的中后期,蛋白质、氨基酸(特别

是必需氨基酸)及矿物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脂肪

和纤维含量也增加,可作为优质的饲料资源进行

开发利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植物志[M].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139-144.

[2] 关枫. 荨麻属植物的药用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2(3):14-16.

[3] 王梦月,卫莹芳. 荨麻属植物在民间的药用情况调查[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6):345-346.

[4] 那日苏,张晓庆.荨麻属植物的生理活性及饲用价值[J].

饲料研究,2006(12):65-66.

[5] 刘翠花,张红锋,大次卓嘎,等. 西藏野生荨麻的营养价

值及开发利用前景[J].西藏科技,2007(6):16-17.

[6] 张晓庆,赵山志. 荨麻的营养作用及青贮发酵特性探讨

[J].饲草研究,2008(4):11-13.

[7] 邹林有,王宁. 青海高原宽叶荨麻不同发育时期营养成

分分析[J].北方园艺,2011(21):169-171.

(责任编辑:张素清)

以解决的。比如在经营区域内,在河岸等脆弱生态

地段、珍贵植物生长地段、重要的天然林生长地段,

通过择伐方法,可以在这里尽量保留天然更新的有

用阔叶树,谋求实现人工复层林、斑块状林分、超长

伐期林分等。尽管这些地段的面积可能很小但不

要忽视,按照这样的经营理念坚持几十年之后可能

得到理想的结果,这些都有待于通过森林经营管理

来实现。

①干预演替法:在确定了每个区域地块林分的

动态演替方向之后,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即要研

究如何朝着正确的演替方向加速进展演替进程。

对于现有阔叶树次生林可以通过人工栽植针叶树,

形成针阔混交林。

②更新诱导法:要重视天然更新方法的运用,

排除人为的刻意偏好,创造更加近自然的森林;对

于荒山和采伐迹地,通过采取多树种的造林形成新

林的方法。

③抚育诱导法:通过割灌和除伐方法,实现树

种的混交和多样化。间伐方法可以解决林内的光

环境控制,实现林下植被的管理。对于现有针叶林

可采取:通过自然侵入阔叶树、人工栽植阔叶树、自

然侵入针叶树和人工栽植针叶树的方法实现树种

多样化。

总之,多功能森林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很长时

间的经营,在漫长的经营过程中,为使经营对象的

各种功能得到很好地发挥,需要多样化的森林经营

方法实现多目标经营;而多样化的森林经营方法是

实现森林多功能的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参 考文 献:

[1] 太田猛彦. 森林の原理[M].日本林业调查会,2005.

[2] 森林施业研究会.主张する森林经营论[M].日本林业调

查会, 2007.

[3] 长崎屋圭太. 森林の机能と评価[M].日本林业调查会,

2005.

[4] 殷鸣放,赵林,陈晓非,等.长白落叶松与日本落叶松

的碳储量成熟龄[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2):2567-

2571.

[5] 沈国舫. 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M].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1997.

[6] 殷鸣放,杨琳. 油松、刺槐与杨树树干材积碳储量动态变

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5):12-15.

(责任编辑:苑 辉)

(上接第4页)

—— 22

Page 25: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植物绷带包裹树干引起的温度响应及其对树木越冬影响的分析

宋 南 1,周砚玺 2,李运琦 1,郑 琦 1,罗东明 1,陆庆轩 1

(1. 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16;2. 沈阳市铁西区城管局,辽宁 沈阳 110020)

摘 要:用点温计、温度表对植物绷带、草绳、Tree Wrap和牛皮纸包裹树干的保温效果进行测定,结

果表明:植物绷带效果最好,Tree Wrap和牛皮纸次之,草绳最差。植物绷带包裹树干的温度响应明

显,24 h内2/3时间的温度值明显高于周围环境,能缩短低温持续时间,保温效果显著,起到减少或

避免低温伤害的作用。植物绷带便于操作,美观实用,价格适宜,并可重复使用,是具有较好应用

前景的新型防寒材料。

关键词:植物绷带;草绳;温度响应;树木越冬伤害

中图分类号:S71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23-03

为了使园林树种、景观更为丰富,北方城市

栽植一些外来树种,其中大多是较温暖地区的树

种。引进的外来树种普遍存在越冬伤害问题。为

了减轻寒冷冬季对引进树种造成的伤害,各地区

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树木防寒。植物绷带

是一种新型的防寒材料,使用方便、价格适宜。

为了检验植物绷带的防寒效果,于 2011 年冬季,

采用仪器测定植物绷带的保温效果,本文依据测

定的数据来讨论植物绷带的防寒作用,供园林工

作者借鉴。

1 试验方法

1.1 试材及防寒方法

防寒材料有植物绷带、草绳、牛皮纸、Tree

Wrap(美国进口)。试验树种是沈阳市园林植物标

本公园新引进的外来树种红花槭 (Acer rubrum)、

自 由 人 槭 (A. × freemanii) 和 沼 生 栎 (Quercuspalustris)。

从2011年11月10日开始,对试验树种用4种

防寒材料对树干进行缠裹,从树木分枝点开始螺

旋式向下缠绕直到根茎,然后用土培根。

试验仪器设备有干湿球温度表、自动气象站

和点温计(TESTO-175-T2)。

1.2 测定方法

1.2.1 植物绷带保温效果24 h连续测定

选择晴天,对植物绷带保温效果进行 24 h 连

续定时测定,以草绳缠裹树干和气象站温度(干

湿球温度表)为对照。将干湿球温度表、自动气

象站按《气象观测规范》设置。将点温计探头从

树木分枝点向防寒材料与树干之间的夹缝中向下

插入,其插入点选择在树干背阴面,防止光照影

响测定结果。

2012年2月15~17日,从8:00开始,每隔1 h

分别记录点温计、干湿球温度表和气象站的温度。

1.2.2 4种防寒材料定时对比测定

2012 年 2 月 15~19 日,每天 14:00 分别观测

记录植物绷带、草绳、牛皮纸和Tree Wrap缠裹树

干的温度及温度计和气象站的温度。仪器设置方

法和测定方法同1.2.1。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绷带全天的保温效果

通过连续3 d每隔1 h的连续测定,将植物绷带

包裹树干、草绳包裹树干和自动气象站 3d测定的

温度取平均值,而后得出的温度变化曲线均呈近

“V”形(图1)。温度变化的共同点是每日早7:00

温度逐渐上升,14:00达最高值,14:00以后温度

逐渐下降,次日凌晨7:00达最低值。

收稿日期:2012-03-21

—— 23

Page 26: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5期 2012年

图1 植物绷带保温效果日变化曲线

测定结果同时显示,植物绷带包裹树干全天温

度变化与草绳包裹树干及自动气象站测定的全天自

然温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每日10:00~23:00,包

裹植物绷带树干的温度明显高于包裹草绳树干的

温度和自然环境的温度;每日24:00至次日9:00,三

者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全天 24 h 内,包裹草

绳树干的温度与自然环境的温度几乎没有差异。

表1 不同防寒材料树温度测定结果

测定日期

02-14

02-15

02-16

02-17

02-18

平均值

气象站

-2.8

-2.4

-5.8

-6.8

-3.8

-4.3

植物绷带

测定值

2.3

2.4

-1.1

-1.8

-0.3

0.3

差值

5.1

4.8

4.7

5.0

3.5

4.6

草绳

测定值

-2.7

-2.3

-5.7

-7.1

-4.2

-4.4

差值

0.1

0.1

0.1

-0.3

-0.4

-0.1

牛皮纸

测定值

-0.7

-1.7

-4.5

-5.8

-3.4

-3.2

差值

2.1

0.7

0.3

1.0

0.4

0.9

Tree Wrap

测定值

-0.9

-0.1

-3.6

-3.3

-1.3

-1.8

差值

1.9

2.3

2.2

3.5

2.5

2.5

2.3 4种防寒材料保温效果及对树木越冬影响分析

在北方园林中,大多数外来树种经常发生树木

越冬伤害。在越冬过程中,贮存在树干里的大量水

分,是树木越冬后恢复生长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于

储存水分较多的树干最易遭受冻害,因此保护树干

是北方城市园林绿化冬季养护管理的重要环节,最

为常见的措施是用草绳缠绕树干。

本项实验测定植物绷带、草绳、牛皮纸及 Tree

Wrap 4种防寒材料的保温效果。测定结果表明植

物绷带的保温效果最佳,Tree Wrap和牛皮纸的效

果其次,而草绳的保温效果最不理想。植物绷带、

草绳、牛皮纸和Tree Wrap 4种防寒材料的材质及

层次结构差别较大,保温效果自然也存在较大的差

异。植物绷带是一种新型的防寒材料,是在两层纤

维中夹合一层打孔塑料薄膜,类似于“三明治”式的

层次结构。植物绷带保温的优势:①包裹树干时封

闭的状态较好;②“三明治”式的层次结构阻隔冷空

气的作用较强;③内外两个纤维层既有利于吸收太

阳辐射热量又利于保温;④能缓解温度的骤降以减

轻或避免低温伤害。Tree Wrap和牛皮纸虽然在包

裹树干时也能形成较好的封闭状态,但两者分别仅

具有 2层和 1层结构,且每一层的材质较薄。草绳

缠裹树干时无法围成密闭的状态,冷空气能直接侵

袭到树干,温度下降较迅速,保温效果较差。

从树木越冬生理上讲,低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

间都是树木冻害的主要因素[1-3]。虽然本项实验测

定结果表明每日 24:00至次日 9:00,植物绷带的保

温效果与其它防寒材料的保温效果没有明显的差

2.2 4种防寒材料保温效果对比

连续5 d定时测定温度结果表明,不同防寒材料

保温效果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应用植物绷带、Tree

Wrap、牛皮纸和草绳后测定的 5 d平均温度与自动

气象站测定自然温度的差值分别为:4.6、2.5、0.9、

-0.1 ℃,植物绷带保温效果最好,Tree Wrap和牛皮

纸次之,草绳的保温效果最差,与自然环境(气象

站)温度基本相近(表1)。

—— 24

Page 27: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异,但就全天24 h而言,包裹植物绷带的树干低温持

续时间大大缩短,对树木越冬显然更为有利。植物

越冬伤害的机理较为复杂,除冬季低温的影响外,

冬季及早春树干失水也是越冬伤害的重要原因。

植物绷带中间夹层的打孔塑料薄膜具有较好的保

湿效果,可能较好地减轻树木的越冬伤害。关于植

物绷带保湿作用对树木越冬的生理影响,尚需进一

步的试验研究。

3 前景展望

在北方城市园林中,有许多外来树种在越冬过

程中易遭受不利气候条件的伤害,常导致外来树种

生长不良或大量死亡。如2010年春季,北京、天津、

沈阳、长春和大连等北方城市,国槐、白蜡、油松、雪

松等树木死亡近10万株,生长不良的树木有几十万

株,给城市绿化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

城市的绿化景观。

植物绷带缠裹树干的温度响应明显,在一昼夜

中有近2/3的时间用植物绷带包裹树干的温度明显

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保温效果明显好于草绳等其

它防寒材料。植物绷带防寒具有便于操作、美观实

用、价格适宜、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随着园林建设

的不断发展,随着对防寒机理的深入研究,植物绷

带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 考文 献:

[1] 陶大立,靳月华,等.树木越冬伤害[M]. 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5:11-13.

[2] 刘建敏.园林树木冻害及其防治[J]. 北方园艺,2007(2):

135-136.

[3] 李远超.园林树木冻害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J].现代

农业科技,2010(12):186-188.

(责任编辑:张素清)

宋 南等:植物绷带包裹树干引起的温度响应及其对树木越冬影响的分析第 5期 2012年

参 考文 献:

[1] 招雪晴,苑兆和,徐榕,等.自由人槭‘秋焰’(Acer ×

freemanii‘Autumn Blaze’)组培的褐变控制研究[J]. 中国

农学通报,2010,26(4):200-204.

[2] 赵春仙,姜贵平.优良观叶植物红枫及其繁殖栽培技术

[J] . 山东林业科技,2002(4): 33.

[3] 李晶,王承义.彩叶树种美国红枫及其开发应用前景[J].

中国林副特产,2006(3):102.

[4] 陈晓阳,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94-95.

[5] 赵延茂,刘月良,郑秀社. 滨海盐碱地柽柳扦插育苗试验

报告[J]. 山东林业科技1997(3):1-4.

[6] 梁玉堂. 树木营养繁殖原理与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1993.

[7] 陈国欣,师敏,陈静梅,等.天山云杉扦插育苗试验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2):19-23.

[8] 刘德良,张琴. 珍稀濒危植物榉树扦插繁殖研究[J]. 西北

林学院学报,2001,16(1):37-39.

(责任编辑:韩素梅)

2.2 田间药效

从表3可以看出,苯醚甲环唑对冬枣树皮疱斑

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0.2%。其次为嘧菌酯,防

治效果达到 87.1%。4种药剂中防治效果最差的中

生菌素,防效也达到了 69.1%,所以,这 4 种药剂对

疱斑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上述药剂对冬枣安全,喷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

药害。表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药 剂

氟硅唑

苯醚甲环唑

中生菌素

嘧菌酯

CK

初次施药病指(%)

44.4

44.4

41.7

44.4

38.8

结束用药后10d病指(%)

50.0

47.2

50.0

48.1

63.8

病指增长率(%)

12.6

6.30

19.9

8.30

64.6

防治效果(%)

80.4

90.2

69.1

87.1

差异显著水平

0.05

bc

a

c

ab

0.01

AB

A

B

A

3 结 论

通过室内及田间的药剂试验,初步确定 10%

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40%氟硅唑、3%中生

菌素等为较好的防治药剂,且这几种药剂均是安

全、高效和低残留的农药,可以在防治冬枣树皮

疱斑病的生产中推广使用,为预防冬枣抗药性的

产生,可将上述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责任编辑:苑 辉)

(上接第13页)

(上接第19页)

—— 25

Page 28: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徐庆祥,胡万良,孔祥文,丁国泉,丁 磊,金 鑫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 丹东 118002)

摘 要:通过对643株样木数据进行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102株样木数据误差

检验,最终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材积方程: V=0.0001379944469D2.56073215735,相关系数 R2=

0.9769308844452,极相关。根据材积方程编制一元立木材积表,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

中图分类号:S75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26-04

引 言

立木材积表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和营林设计

中测定立木材积和蓄积量的简便实用工具[1]。蓄积

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

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它为

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随着

森林集约经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活立木转让等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适合本地区的立木材积表将在

林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落叶松是辽宁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全省

现有落叶松人工林面积32.21万hm2、蓄积2 225.12

万 m3,分别占人工林总面积的 21.4% 、蓄积的

35.3%。目前,在营林设计时主要依据《林业经营数

表》(DB21-778-814-94)中的辽宁东部林区落叶松

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表”或“二元立木材积表”进

行立木蓄积的测定。材积表中最大树高仅 25 m,

现在生产作业中树高26~35 m的树木、甚至35 m

以上的树木已较常见,导致在测定过程中蓄积偏

低,往往出现出材率超过100%等问题,现有的材积

表已不能满足需要[2]。为满足生产需要,在广泛搜

集辽东山区各地落叶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辽宁东

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旨在

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编制辽东山区落

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在林业生产上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1 材料收集

编表数据主要包括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档

案室解析木182株,以及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4

月在辽东各县市实测的落叶松样木574株。

数据主要来自辽宁东部山区的 5市 9县(区):

即丹东市的凤城市、宽甸县,抚顺市的新宾县、清原

县、顺城区,本溪市的本溪县、桓仁县,铁岭市的西

丰县,鞍山市的岫岩县。采取随机抽样法,结合各

地区采伐作业进行样木收集。数据可以反映辽东

山区落叶松材积的平均水平[3]。

样木测定方法:实测样木胸径、树高,并采用

2 m区分段,测定中央断面,按中央断面区分求积

式求积[3]。

2 材积表编制方法

2.1 数据分析

756 株解析木胸径 7.4~53.7 cm,树高 7.4~

37.0 m,材积0.021 3~2.841 4 m3,其中树高 25 m以上

的324株,占样木总数的42.9%(表1、图1~2)。

2.2 模型的选择

材积表的编制方法有图解法(材积曲线、材积

直线)、材积回归方程等,后者使用更广泛。本研究

即采用材积回归方程进行编制。

收稿日期:2012-03-26

表1 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胸 径(cm)

最小

7.4

最大

53.7

平均

28.6

树 高(m)

最小

7.4

最大

37.0

平均

23.5

材 积(m3)

最小

0.0213

最大

2.8414

平均

0.7736

—— 26

Page 29: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图2 检验表样本按径阶株数统计图1 编表样本按径阶株数统计

徐庆祥等: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第 5期 2012年

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方程类型很多,常用的方程

有:科泊斯基-格尔方程、伯克霍特方程、芦泽方程、

中岛广吉方程。根据一般规律,落叶松胸径和材积

呈幂函数相关,本研究采用编制落叶松材积表的经

验模型——伯克霍特方程,即幂函数方程,进行落叶松

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2,7-10]。

2.3 材积表的编制

将胸径和材积输入Microsoft Excel 2003,绘制

散点图(图3)。

图3 落叶松样本胸径材积散点图

根据散点图表现的落叶松材积随胸径的变化趋

势,可知落叶松材积和胸径确呈幂函数相关,相关系数

R2最大(大于按线性、对数、多项式、指数模型拟合的相

关系数),故选用公式V=aDb进行材积表的编制[7]。由

Microsoft Excel 2003 容易得,a=0.0001379944469,

b=2.5607321573579,R2=0.9769308844452 , 于是落

叶松一元立木材积方程为:

V=0.0001379944469D2.5607321573579

R2=0.9769308844452,

式中:V为材积;D为胸径;R2为相关系数。

x、y相关系数达 0.9769308844452,说明具有很

好的相关性,此拟合方程可作为编制材积表使用。

将各径阶中值代入拟合方程,即求出对应径阶的材

积,即为各径阶相应单株平均材积,将其列成表 2,

即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

表2 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

径阶(cm)

材积(m3)

径阶(cm)

材积(m3)

径阶(cm)

材积(m3)

2

0.0008

24

0.4723

56

4.1353

4

0.0048

26

0.5797

58

4.5241

6

0.0136

28

0.7009

60

4.9344

8

0.0283

30

0.8363

62

5.3666

10

0.0502

32

0.9866

40

1.7471

12

0.0800

34

1.1523

42

1.9796

14

0.1188

36

1.3339

44

2.2300

16

0.1672

38

1.5320

46

2.4988

18

0.2261

50

3.0936

48

2.7866

20

0.2961

52

3.4205

22

0.37480

54

3.7675

—— 27

Page 30: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5期 2012年

2.4 误差分析

本研究通过平均误差(ME)、平均相对误差

(M%E)、系统误差(SE%)的计算,来对材积表误差

进行分析。

设检验表样木的实测材积为 yi,通过拟合方程

计算的材积为xi,n为检测样木的株数,

n=102, i=1,2,3……102

① 平均误差(ME)

② 平均相对误差(M%E)

③ 系统误差(SE%):

表3中的平均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系统误差

都小于±3%的规定标准,说明此材积表能够满足精

度要求[11-12]。

平均误差

-0.00148

平均相对误差

-0.012090923

系统误差

-0.001919232

表3 精度分析结果

3 结 论

辽东山区落叶松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表样木来

自辽东山区的5市9县(区),可以代表此地区落叶松材

积的平均水平。通过对643株样木进行材积表的编制

和102株样木的误差检验,最终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

材积方程:V=0.0001379944469D2.56073215735(相关系数

R2=0.9769308844452,极相关),编制了一元立木材

积表,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本材积表,能够解决按现行

材积表测定蓄积偏低,往往出现出材率超过 100%

等问题,满足了林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4 讨 论

立木材积是三维立体构成的,胸径只能控制一

个平面(断面积),必须再增加树高因子才能对立

木材积进行有效控制。尽管树高与胸径之间存在

一定的相关,但这种相关只是既定总体范围内的统

计相关,总体结构发生变化,统计关系也会随之发

生变化。而影响林木树高的因素很多,包括立地条

件、林分郁闭度、林木年龄和生长势等,其中立地条

件是影响林木树高的主要因子。例如,生长在同一

坡面上的相同树种、相同胸径的林木,处于山脊、山

坡和山谷等不同坡位时,其树高相差显著。因此,

单凭胸径一个因子无法对立木材积进行有效控制,一

元立木材积表的通用性相对于二元和三元立木材积表

而言是很差的[13]。本材积表及拟合方程所得材积是

单株平均材积,用于计算大量立木的材积是适用

的,因为正负误差可以互相抵消。而对个别树木可

能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不能用材积表来计算单株

树木的材积。 因此,本材积表只适用于对一定面积

落叶松林分的总体蓄积估算,不能作为单株样木材

积的依据,要查单株材积须用二元或三元材积表。

在生产实践中,使用二元材积表,需要测定树

高,工作量较大,使用也不方便,所以都是将二元材

积表导算为调查地区的一元材积表之后,再进行使

用。因此,一元材积表较二元材积表在一般的林业

生产实践中适用性更广。

本材积表的使用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只适用于

辽宁东部山区的丹东、本溪、抚顺、鞍山、铁岭市,对

这些地区的林业生产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

作用。

由于本材积表所使用的样木大多数为日本落

叶松,少部分为长白落叶松,因此,此材积表适用于

日本落叶松人工纯林和日本落叶松占多数的日本

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人工混交林。

本材积表编制及验证的数据均用围尺测得,因

此,此材积表只适用于围尺检尺的应用。

编制本材积表时,由于径级 8 cm以下及 44 cm

以上的株数较少,因此,此材积表可能对于胸径

8 cm以下的小径级木及胸径44 cm以上的大径级木

误差较大,而对于径阶 10~42 cm的林木具有较好

的相关性。

参 考文 献:

[1] 王义田,吴凤林. 阜新地区油松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编制

的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15(5):107-115.

[2] 李娟,高光芹,黄家荣,等.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落叶松

一元材积表编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27(1):1-4.

[3] 张旭,黄选瑞,王副才. 乌盟地区华北落叶松一元材积表

的编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89(1):14-19.

(下转第49页)

—— 28

Page 31: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2-05-31

基金项目:连云港市科技计划课题(NY0425)。

赣榆丘陵地区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刘传广 1 ,李学吉 1,王吉梅 2

(1.赣榆县金山镇农技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100;2.赣榆县厉庄镇农技中心, 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摘 要:通过对赣榆丘陵地区茶-果-林间作模式与常规单种种植模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试验

和对比分析,总结筛选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最佳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可为当地复合林业的发

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丘陵地区;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29-03

复合经营是土地资源由单一利用走向综合利

用、单一种植走向多元种植、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

营的有效途径。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是运用时

空排列法,充分利用茶树的耐荫特性,把多年生林

果与茶树组合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既能促进林

果、苗木生长,又有利于茶园的复壮发展。该模式

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土壤、空间、光、热、水、气等),

保持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平衡,既促

进了茶叶品质、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建立起动态的

生物多样性平衡体系,又有效地推动了林果、苗木

壮大发展进程。

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赣榆县

丘陵地区,发展持续、高效、生态的茶-果-林复合经

营模式是提高其种植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效途

径。为此,金山镇农技中心承担了“丘陵地区茶-

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研究与示范”项目。该课题

组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统筹规划,投入研发资金开展

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试验、研究与示范,取得

良好的效益。

1 自然概况

试验示范区东濒黄海海州湾,西与山东省临沭

县毗邻,南与连云港市、东海县隔河相望,北与山东

省日照市莒南县接壤。境内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

斜,山、丘、坡、平、洼顺势而下,形成了以西北山丘

为屏、东部黄海为镜、中部平原广阔的独特态势。

全县土地总面积 1 427 km2,其中西、北山丘种植生

产茶叶面积 666.67 hm2以上,主要分布在本县金山

镇、厉庄镇、班庄镇的泊船山、二龙山、八仙山、夹谷

山等丘陵山区。

本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北方

南下季风侵袭,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受来自

海洋的东南季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春、秋两季处

于南北季风交替更换期,形成四季分明的气候特

征。年平均气温13℃,年日照时数为2 616.2 h,无霜

期 203 d,平均相对湿度 73%,年均降水量 937 mm,

蒸发量1 119.5 mm。

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内容

以探索丘陵地区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为出

发点,以主导品种为主,合理安排其他物种的种植

比例,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原则,选择

在我县代表性较强的北部泊船山与怀仁山之间的

丘陵地段进行茶、果、林间作试验,以达到改善丘陵

地区的环境质量和提高土地净收益的目的。

试验间作树种为大樱桃、板栗、甜柿、山楂、杨

树、黑松,茶叶选择适宜当地较为耐寒的宜兴群体

种和江苏鸠坑种。考虑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试

验主要选择在成园茶园、果园中进行。按照不同的

复合模式,选择在不同茶龄的茶园中套种大樱桃、

板栗、甜柿等果树,在15年生的山楂园中套种茶叶,

在 5年生杨树中套种茶叶,在试验园四周栽植黑松

防护林,并与常规单一栽植进行综合对比试验。

—— 29

Page 32: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2 试验方法

2.2.1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在 10年生茶园中栽植大樱桃、板栗、甜柿

等树种,在老茶园中进行间伐栽植。根据茶叶栽植

的株行距合理布置果树。茶叶栽培一般单行,行距

为 1.2 m,株距为 33 cm 左右。按照因地制宜的原

则,当果树树龄 1~2 年生时,果树栽培株行距为

0.4 m×1.2 m;果树树龄 3~5年生时,栽植株行距

为0.5 m×2.0 m;树龄6~7 a的果树栽植株行距为

0.6 m×3.0 m。

针对茶叶生产特性,在15年生山楂园和5年生

杨树中套种茶叶,山楂和杨树栽培株行距为4.0 m×

8.0 m。在距离果树 75 cm处开沟栽植茶叶,果树

套种的茶叶株行距0.3 m×1.2 m。

茶叶、果树合理间作后,结合不同地块茶园的

实际情况,在试验园中南北每 100 m,东西每 150 m

建设一条宽6m的黑松防护林带。

2.2.2 标准地的选择

在对该地茶、果、林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按

照避开林缘、树势中庸、无病虫害、间作较为典型的

原则,主要选择大樱桃、板栗、甜柿、杨树、山楂共 5

块标准地,面积均为2 hm2。在标准地内,各选5株

树势基本一致同树种果树为标准树,在标准树树冠

的上、中、下部的上、下、左、右共选 12个标准枝,做

定期观察和数量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茶-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

3.1.1 茶-林间作的主要模式

试验区冬季气温低,茶树易受冻害,加之丘陵

地区水土流失较重,因此茶园防护林可起到防风固

沙和改善丘陵地区环境的作用。栽植黑松可耐海

雾、抗海风,且其抗病虫,生长慢,寿命长,四季长

青。试验发现栽植黑松有效地护卫了茶叶生长,抗

风保温,黑松适宜用作防护林树种。

3.1.2 茶-果间作的主要模式

按照不同地区其主栽树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

复合经营模式。

以茶叶为主栽树种的地区,选择模式为

“茶-果-林”。在栽植好防风林带的前提下,再在每

667 m2茶田间作8~10株果树。该模式可在成园的

纯林茶园中大力推广。

以果树为主栽树种的地区,选择模式为

“果-茶-林”。在果树行间栽植茶叶,间作茶叶株行

距为 0.3 m×1.2~1.4 m,四周栽植防风林带。该模

式可在成园的标准果园中大力推广。

以茶叶和果树并重的地区,选择模式以

“茶-果-林”为主。在栽植好防风林带的前提下,每

667 m2种植果树 20株左右。该模式可在新开发的

茶园、果园中大力推广。

3.2 经济效益分析

3.2.1 纯林、纯茶、纯果效益分析

纯林、纯茶、纯果经济效益分析详见表 1。

由表1可见,单一种植林木每667 m2年均效益

为 845 元,单一种植茶、果每 667 m2 年均效益为

2500元。

3.2.2 茶-果-林不同复合经营模式效益分析

综合分析几种主要复合模式的生产经营情况,

大概分为以果为主间作茶叶模式,茶、果、林并重模

式,以茶为主间作果树模式,在对“果”的分析上选

择有代表性的板栗、大樱桃、甜柿并与其他果品相

结合。

不同复合模式之效益比较见表2。

由表 2 清晰可见,与单一林、果种植相比,茶-

果-林复合经营 667 m2年均增加收入 897.17元(该

收益不包括防护林的收入)。

3.3 生态效益分析

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改

善林地小气候。调查发现:单种栽植叶面积指数大

部分都较小,说明未能充分利用光能;而复合经营

后,不仅使光能利用率提高了 20%~30%,而且还

改善了林地小气候。观察还发现,套种的林地比单

种的林地温差减少3~8 ℃,同时增加了相对湿度。

复合经营模式还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

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的水、肥、气、热比较协

调,加速了土壤改良熟化程度,提高了土壤肥力;土

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比单种(对照)分别降低 43%

和 24%。此外,复合经营由于多样性指数有所增

加,故其稳定性相对增强了,病虫害发生程度亦大

幅下降,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影

响,有利于生产有机果品。

表1 纯林、纯茶、纯果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

667m2年产量(kg)

单 价(元)

产 值(元)

成 本(元)

效 益(元)

纯 林

黑松

1.5

700

1050

100

950

杨树

1.2

700

840

100

740

纯 果

大樱桃

800

5

4000

900

3100

板栗

400

6

2400

350

2050

甜柿

2000

1

2000

300

1700

纯茶

茶叶

250

15

3750

600

3150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5期 2012年

—— 30

Page 33: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第 5期 2012年

表2 不同复合模式效益比较

模 式

以茶为主

667m2间作果树

8~10株

以果为主

间作茶叶

(果树正常种植)

茶、果并重

667m2茶田间作

20株左右果树

作 物

茶叶

板栗

大樱桃

综合

茶叶

板栗

大樱桃

综合

茶叶

板栗

大樱桃

综合

年产量(kg)

250

100

200

500

100

400

800

2000

180

200

400

100

单价

(元/kg)

15

6

5

1.5

15

6

5

1

15

6

5

1.5

成本

(元)

600

100

200

150

300

350

900

300

300

175

400

200

效益

(元)

3150

500

800

600

1200

2050

3100

1700

2400

1025

1600

900

总效益

(元)

3783

3483

3575

单作效益

(元)

茶叶

3150

果树

2283

茶、果、林平均2716.5

比单作增加(元)

+633

+1200

+858.5

4 结 论

按照课题设计,通过试验、示范及调查统计分

析可知,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其经济效益有所不同,

但就其总体而言,复合经营比单种栽植经济效益有

显著提高。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主要茶-果-林复合经

营模式是:“茶叶-大樱桃-黑松”、“茶叶-山楂-黑

松”、“ 茶叶-板栗-黑松”3种。上述模式皆能形成

支柱产业,实现规模立体效益。

复合经营模式中关键的环节是科学选择适合

的树种,充分利用物种间的相生性,避免相克,从而

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在选择树种时,要做到适地

适种,并且尽可能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产生

规模集聚效益。

具有复层结构的茶-果-林经营模式,能够提升

茶叶、果品质量,同时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自然

控制病虫危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系统生产力诸方

面皆获益良多,进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

益。它要求经营者运用全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适

用技术,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为指导,以生态系统

经营学为理论依据,按生态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

和技术设计林业产业布局,分清主次地位、时空顺

序、规模大小、数量比例,建立实体系统结构运行的

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仿真试验进行优化组合

和科学合理管理。该模式可为提高丘陵地区农民

收入和高效农业开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王广. 城市林业建设管理体系的构成及要求[J].中南林

业调查规划,2009(1):17-19.

[2] 袭福庚,方嘉兴.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及其实践[J].林业科

学研究,1996(3):21-23.

(责任编辑:苑 辉)

参 考文 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第 7 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 夏德安,杨书,杨传平,等. 红松种源试验研究(Ⅰ):种源

的初步区划[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育种专刊,1991

(19):122-127.

[3] 夏德安,张士波,张培杲,等. 红松酯酶同工酶地理变异

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育种专刊,1991(19):

135-141.

[4] 夏德安,张士波,张培杲. 红松群体酯酶同工酶遗传结构

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育种专刊,1991,(19):

132-147.

[5] 夏德安,张安,王行轩,等. 红松人工林的早期选择及木

材密度的变异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5):

1-5.

[6] 杨书文,夏德安,彭洪梅,等.红松种源及其家系联合选择

的初步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育种专刊,1991,(19):

129-133.

[7] 全国侧柏种源试验协作组陕西分组. 侧柏种源试验苗期

生长性状变异的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1990,(4):1-6.

[8] 姜静,杨传平. 白桦苗期种源试验的研究[J]. 东北林业

大学学报,1999,27(6):1-3.

[9] 曹同章,魏玉仁. 白榆种源试验苗期阶段总结[J].山东林

业科技,1985,(4):25-29.

(责任编辑:韩素梅)

(上接第10页)

刘传广等:赣榆丘陵地区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

—— 31

Page 34: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浙江省仙居永安溪支流河道

护坡植物水分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吴佩佩 1,韩玉玲 2

(1.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2. 浙江省河道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0009)

摘 要:作者于2011年7月份测定浙江省山区河道坡面上生长的草本植物生物量及其叶片的蒸腾

作用速率,据此计算植物的降温和增湿效能。结果表明:五节芒的生物量较大,降低土壤孔隙水压

能力最强,在山区河道中的护坡效果最好,其它植物依次为水芹、辣蓼、羊蹄。

关键词:护坡植物;蒸腾速率;降温增湿效应

中图分类号:Q94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32-03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水环境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河道具有“泄洪、排涝、蓄水、引清、

航运 ”等基本功能。生态护岸是融现代水利工程

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于一

体的水利工程[1],近年来在平原以及城市内河的生

态修复及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并已形成生态护

岸结构型式、生态护坡材料、生态体系构架、植物配

置及与水流的相互作用等多个研究领域[2-8]。然而,

对于山区河道植物护坡的研究报道还不多见。

山区河道往往是河流的源头或中上游区,也是

河流系统中最需要保护的区域。山区河道中以植

物护坡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护坡,将对流域产生许多

环境生态效应,不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质改善

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污染物的截流[9]、水土流失的防

治等都有重要意义[10]。

仙居县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山区,是灵江流域

上游,地处北纬 28°30'~28°50'和东经 120°20'~

120°54',属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南、北、

西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中部是河谷盆地。地形以

丘陵为主,整个地势西高东低,是浙江省台州市西

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永安溪源于仙

居县与缙云县交界的天堂尖,海拔 1 184m,入仙居

县境后,自西向东横贯仙居县全境,进入临海市与

始丰溪会合后汇入灵江,全长 141.1 km(仙居县

境内 116 km),流域面积 2 702 km2(仙居县境内

1 983.7 km2),占灵江水系流域面积的47.1%。永安

溪不仅是仙居县的“母亲河”,也是灵江的干流,是

温黄平原的主要供水源。但永安溪流域5~6月的

梅雨季和7~9月台风期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1.9%,

时有山洪暴发,使永安溪洪水泛滥,给农业生产和

居民生活带来危害。本试验选择4种自然生长在永

安溪支流河道上且在该流域分布较广的野生草本

植物作为研究材料,分析其在 7月份高温天气条件

下植株生长状况和水文效应,为筛选、开发利用适

应浙江省山区河道生态护坡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点

研究地点是永安溪的一条支流,位于仙居县步

路乡七里村,总长为 21.5 km,平均河宽 8 m,沿岸土

壤为潮土类,以培泥砂土、培砂土、卵石培泥砂土、

卵石培砂土为主,属典型的山间河谷地貌。年均气

温 17.2 ℃ ,无 霜 期 246 d 左 右 ,年 均 降 水 量

1 444 mm,年均相对湿度79%,日照时数1 786 h,平

均风速1.5 m/s。

1.2 材料与方法

2011年7月中旬天气晴好时对自然生长于河岸

的4种主要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五节芒

(Miscanthus floridulus)、水芹(Oenanthe javanica)

收稿日期:2012-04-04

基金项目:浙江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RC1016)。

—— 32

Page 35: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第 5期 2012年

和羊蹄(Rumex japonicus)进行叶片数、株高、根数、鲜

质量和干质量测定。其中根数取地表至地下20 cm范

围内的根系,使用电热恒温干燥箱,经105℃烘干至

恒质量。

采用梅特勒—托利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度

0.000 1 g的AL204电子天平,使用快速称重法测定植

物蒸腾速率,测定时间6:00~18:00,取外观上生长正

常的成熟叶片,每隔2 h测定1次[11]。称在5 min内叶片

损失的质量(m),测定叶片的面积(S)。

设植物的蒸腾速率为e,则

e=1000 × m ÷(300 × S × 18) (1)

式中:18为水的摩尔质量[12],下同;e的单位为

mmol/(m2·s)。

日蒸腾总量E的计算公式为:

(2)

式中:E为测定日的蒸腾总量;ei为初测点瞬时

蒸腾速率;ei+1为下一测定点瞬时蒸腾速率;ti为初

测点的时间,ti+1为下一测定点的时间(h);j为测定

次数。换算为测定日全天释放水的质量为:

WH O2 =E×18 (3)

蒸腾耗热计算方法为:

设每平方米叶片在1天中因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而吸收的热量为Q,则

Q=WH O2 ×1×4.18 (4)

式中:Q为单位叶面积每日吸收的热量(J/(s2·d)),l 为蒸发耗热系数(l=597-0.57 t,t 为测定日

的气温),4.18 为 1cal=4.18 J。由此可计算出各植

物每平方米叶片在测定日吸收热量的值。7月中旬

测定日平均气温为27℃。

蒸腾降温值用下式计算:

ΔT = Q/PC (5)

其中:ΔT 为降温值;Q为绿地植物蒸腾使其单

位体积空气损失的热量(J/(m3·h));PC为空气的容

积热容量,其值为1256 J/(m3·h)。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区河道护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量通常是指生态系统中某特定植物的单

位重量[13],是评定植物生长情况的一个常用指标,

生物量大一般都表明植物有较好的适应性。

由表 1可以看出,从鲜质量来看,羊蹄最大,辣

廖最小;而从干质量来看,五节芒最大,辣廖同样最

小,说明五节芒在山区河道中的生长适应性较强。

植物名称

辣 蓼

水 芹

五节芒

羊 蹄

高度(cm)

74.4

102.3

122.6

34.2

叶片数

13

203

19

17

根数

954

1221

129

135

鲜质量(g)

14.60

36.60

35.96

39.32

干质量(g)

1.93

5.44

15.13

9.13

表1 山区河道护坡植物单位面积内生物学特性

生态护坡技术就是利用植物比较发达的根系,

深入土层,使表土固结,随着含根量增加,根土复合

体的抗剪强度有提高的趋势[14],水芹和辣蓼的总根

数较多,分别为每株1 221根和954根,所以这2种

植物是比较优良的山区河道护坡植物。

2.2 河道护坡植物的水分生态效应

经过植物蒸腾作用,液态水由气孔和角质层以

气态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并以环境中吸收热量,降

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达到改善周围环境小气候的作

用[15]。蒸腾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日蒸腾总量、日蒸

腾吸热量。7月是浙江省山区植物日释水量和日蒸

腾吸热量差异较为明显的月份。表 2表明,4种河

道护坡植物的单位叶面积蒸腾速率、日蒸腾总量、

日蒸腾吸热量和降温幅度均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蒸

腾速率以五节芒最高 1.16 mmol/(m2·d),羊蹄最低

0.24 mmol/(m2·d),相差约 5倍。单位叶面积蒸腾

速率、日蒸腾总量、日蒸腾吸热量和日下降温度呈

明显正相关,其中五节芒单位叶面积日蒸腾总量和

日蒸腾吸热量总量均较高,分别为352.78 mmol/(m2·d)

和 4 369.75 kJ/(m2·d),降温可达 0.28 ℃/(m2·h)。

羊蹄最低,单位叶面积日蒸腾总量 21.04 mmol/

(m2·d),单位叶面积日蒸腾吸热量为 913.69 kJ/

(m2·d),降温 0.06℃/(m2·h),前者降温幅度为后者

的4.7倍。

表2 山区河道护坡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日蒸腾释水量及日蒸腾吸热量

植物名称

辣 蓼

水 芹

五节芒

羊 蹄

蒸腾速率

(mmol/(m2·d))

0.27

0.57

1.16

0.24

日蒸腾总量

(mmol/(m2·d))

23.61

49.28

352.78

21.04

日释水总量

(g/(m2·d))

425.03

887.00

1811.62

378.80

蒸腾吸收热量

(kJ/(m2·d))

1025.20

2139.51

4369.75

913.69

下降温度

(℃/(m2·h))

0.07

0.14

0.28

0.06

吴佩佩等:浙江省仙居永安溪支流河道护坡植物水分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 33

Page 36: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 5期 2012年

边坡的失稳与水压力的大小密切相关,水分是

诱导滑坡的重要因素,植物蒸腾作用是降低孔隙水

压力的关键,单位叶面积蒸腾速率越大,降低土壤

孔隙水压力越快,越能增加边坡的抗剪强度和稳定

性[16-17]。因此,山区河道植物五节芒降低孔隙水压

能力最强,而羊蹄和辣蓼则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河道植物护坡是指利用活的植物对边坡的覆

盖作用,根系对边坡的加固作用,以减轻工程坡面

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利用植物的降雨截留、径流延

滞、土壤增渗、蒸腾、土层固结、土壤湿度调节等作

用来保护河道坡岸的稳定,恢复和维持河道的生态

功能和生物多样性[2]。

山区河道坡面上生长的植物能吸收和蒸腾土

壤水分,减少土壤孔隙水压力,加强土壤颗粒间的

接触程度,增强土壤对变形和滑动应力的抵抗能

力,提高了土壤的强度。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减少土

体质量,有利于山区河道坡面的稳定[3]。本研究结

果表明,五节芒的生物量较大,降低土壤孔隙水压

能力最强,在山区河道中的生长适应性强,护坡效

果最好,其它植物依次为水芹、辣蓼、羊蹄。

马安卫[18]认为植物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地化的

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

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本研究

选择的植物是自然生长在永安溪支流河道上且在

当地分布较广的野生草本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

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

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天然植被一般都草木混生,

在山区较贫瘠的土质或石质边坡上,河道护坡采用

草灌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

草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

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乔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

系,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目的。同时也应考虑浅根

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

结合,尽可能配置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这

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

体,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

以立体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山区河道护坡体系。

参 考文 献:

[1] 朱三华,黎开志,刘飞. 生态堤防设计 [J]. 中国农村

水利水电,2005(6):76-77.

[2] 高晓琴,姜姜,张金池. 生态河道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

103-106.

[3] 王英华,王玉强,秦鹏.浅析新农村河道生态护岸型式

及选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3):102-104.

[4] 夏继红,严忠民. 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岸研究现状

及发展趋势[J]. 中国水土保持,2004(3):20-21.

[5] 陈小华,李小平. 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其生态功能

[J]. 生态学报,2007,27(3):1168-1 176.

[6] 韩玉玲,岳春雷,叶碎高,等. 河道生态建设:植物措

施应用技术[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7] 焦志洋,拾兵,朱玉伟,等. 复式河道滩地植物对水流

紊动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2006(1):

28-36.

[8] 朱红钧,赵振兴. 生态河道种植圈对水流水力特性的影

响[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7(1):31-35.

[9] 薛晟岩,张春涛,程 翠,等.沈阳地区 7 种水生植物

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吸收能力的研究[J]. 辽宁林业科

技,2010(6):34-35.

[10] 吴玉杰,常 青,李景春,等,山区河道堤防护坡的工程措

施与生物措施[J]. 东北水利水电,2003(7):9-10.

[11] 陆贵巧,宝元. 大连市常见绿化树种蒸腾降温的效应

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2):65-67.

[12] 孙海燕. 哈尔滨市城郊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中树种

选择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5.

[13] 姚丰平,吴军寿. 庆元林场阔叶林主要类型生物量测

定及其评价 [J]. 浙江林业科技,2003,23(3):74-76.

[14] 胡其志,周政,肖本林. 肖衡林生态护坡中土壤含根

量与抗剪强度关系试验研究 [J]. 土工基础,2010,25

(6):85-87.

[15] 范世香,蒋德明,阿拉木萨,等. 论森林在水源涵养

中的作用[J]. 辽宁林业科技,2001(5):22-25.

[16] 王占臣,庞军. 边坡绿化防护技术的发展和植被护坡

机理[J]. 吉林交通科技,2007(2):29-32.

[17] 蒋必凤. 几种草本植物护坡效果评价 [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2008.

[18] 马安卫,陈淑烨,蔡峰.浅析河道护坡植物选择与

河道养护关联性 [J]. 人民长江,2011,42(4):20-22.

(责任编辑:张素清)

—— 34

Page 37: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我国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研究蔡燕燕 1,蒋 培 2,方俊飞 2

(1. 宁波市象山县人民法院,浙江 象山 315700;2.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临安 311300)

摘 要: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我国自1956年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以

来,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自然保护区长期实行国家管控式的管理

模式,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权责分配不合理、管理体系不健全、日常工作不规范,投入主体

不明确以及管理理念不到位、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加之法律保障不充分,使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保

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

其存在的问题,结合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属性,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构建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地方管理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35-06

引 言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之规定:

“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

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

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

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可以看出,自然保护区作为

一种环境要素,既是整体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又是

一种比较严格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的表现形式[1]。

这是狭义上关于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仅限于具有代

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区域,国家公园、文化景观等

并不包括在内。为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应采用广

义的概念,即自然保护区是指包括各种受国家法律

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的总称,也就是说,除现有自

然保护区外,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区

域也应包含在内。笔者认为,采用广义“自然保护

区”的概念,即泛指被人为地保护起来的一切特定

的自然区域,应该更符合自然保护区最初的设立构

想,更有利于保护自然。它不仅包括我国《自然保

护区条例》所规定的保护区域,而且将涉及我国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其他保护区域,如风景名胜

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现状

从1956年建立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始,我

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不断发展,数量从少到多,规模

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功能相对完

善的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区网

络体系。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立2 588

个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

约 14 944万 hm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19个,

面积约 9 267.56万 hm2[2]。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有效保护了我国 60%的高等植物种类、70%以上的

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0%的野生动物以及重要自然

遗迹,生态效益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大熊猫、亚洲

象、扬子鳄等一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明显

恢复。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模式基

本上是强制式的国家管控模式。从横向上看,根据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属性,各自然保护区分别由林

业、水利、农业、海洋等相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管辖范

围内负责管理,如森林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部门

管理,草原类自然保护区由农业部门管理等。然而

很多自然保护区是复合型的,既有森林生态,又涉

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多

部门交叉管理的情况。从纵向上看,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的管理,有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如福建武夷山

收稿日期:2012-04-06

—— 35

Page 38: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市级地方政府管理,如大

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直接由县级地方

政府管理的,如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1.1 现行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法律规定

1956年以来,我国逐步健全自然保护区工作的

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等。1994年,我国第一部自然保

护区专门法规——《自然保护区条例》颁布实施。随

后,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部门规章。黑龙江、内蒙古、

浙江等24个省(区)制定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规,很

多自然保护区也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这些法律

法规的制定,促进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有序发展,使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2010

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

理工作的通知》,针对自然保护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和要求。

1.2 现行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自然保护区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目

前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

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进

一步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国家管控型的管理模

式,其建立初对部分保护区的生态恢复起到了积极

作用,但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到今天,其弊端日

益显现。现行的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机制薄弱,

缺乏监督、参与机制和有效的法律保障等问题[4]。

1.2.1 法律依据不充分

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管理国家公园、自

然保护区方面的成功经验来看,自然保护区管理取

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有法律作为强有力的保障

手段。目前来看,不得不承认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

的法律保障不充分。从宏观上讲,我国还缺乏 1个

综合性的广泛的框架性的自然保护区法律,没有独

立的自然保护区法,就没有办法调整保护工作中所

涉及的多部门管理及多种利益的冲突。从微观上

分析,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对

湿地资源等保护、对自然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等没

有明确规定。另外,我国目前的自然保护区法律、

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建设,并不能很好地保障自然

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的需要,如《森林法》第三十一

条“…(三)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

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的规定,实

行一刀切方式,不尊重保护区内群众的意愿,同时

严重影响周边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违背了以

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禁止人工林、竹林等经营活

动,不仅让周边经济发展受限,也使森林不能发挥

其应有效益,违背了自然规律[5]。缺乏法律保障的

管理无约束力,很脆弱,如果继续在法律政策缺失

的环境下运作,无论何种管理模式,都将效率低下、

不可持续。通过法律来保障自然保护区的利益,规

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行为,势在必行。

1.2.2 管理理念不到位

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经历“保存、保

护、管理、综合管理”的演化,正从隔离保护转向兼

顾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兼顾周边社区发展综合

管理的方向发展。其在思想认识方面包括4个方面

的进步:“在保护对象上,从简单的景观保护走向生

物多样性保护;在保护态度上,从消极保护走向积极

保护;在管理力量上,从政府单方面管理走向多方参

与;在空间结构上,从散点状走向网络状[6]。”而我国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一条的规定:“为了加强自然

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制定本条例。”这一规定,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指导

下“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我

们知道,保护区必须坚持与群众生活、当地经济协调

发展的原则,现如今只提出“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

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但无具体措施,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依然无法解决。所以,我

们的管理理念还没转变,管理意识还不够,严重制约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改进。

1.2.3 管理权责不明晰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对自然保

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

制”。只有笼统规定,没有明确各部门具体的职

责。在管理实践中,综合管理部门与自然保护区的

主管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清,交叉重叠、各图所利,时

常发生冲突、相互推诿,严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有

序管理。如东洞庭湖水域,不但有渔业部门负责组

织管理渔业捕捞,水利部门负责规划蓄滞洪区和建

设防洪工程,农业系统组织管理农民在周边湖岸的

农耕活动,还有属于林业系统管理的湿地自然保护

区等。《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

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现实并非

第 5期 2012年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36

Page 39: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蔡燕燕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研究第 5期 2012年

都按照《条例》来操作,现行的管理体制是由行政县级

以上地方政府管理,业务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实行

业务与行政分离的管理体制。一边是业务主管,一边

是衣食父母,当地方利益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时,保

护区只有违背发展目标做出无原则的让步。

1.2.4 投入体制不完善

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投入体制不完善,主要体

现在:①经费投入主体不明确。《自然保护区条例》

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

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

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

助”。但“县级以上”并未明确是哪级政府;②资金

投入总量不足。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每年用

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非常有限。2002年,国际保护

监测中心(WCMC)的调查结果:“全国自然保护区

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发达国家

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为

2 058 美元,发展中国家为 157 美元,而中国仅为

52.7美元,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我们也几乎是最低

的[7]。”在投入如此少的情况下,有的地方政府为了

获得支持,不惜弄虚作假,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

越变越糟[8];③地区之间投入不平衡。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的投入,中央和地方各占一部分,由于各地

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地方政府对保护区的投入不

一,同时东西部地区差异也很大。目前,我国已建

立的自然保护区大部分集中在相对贫穷和落后的

地区,据《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统计分析

(2008)》结果表明: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

甘肃 6 个省区的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为

9 838.27万hm2,占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的

80.11%。在全国 592 个贫困县中,183 个贫困县内

有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保护区 228个,近 1/3的国

家贫困县县域内有中国近1/4 的自然保护区。自然

保护区与贫困地区分布表现出高比例的重叠 [9];

④缺乏民间投资和社会机构的捐助。我国民众的

环保意识不强,对自然保护的认识不足,投资积极

性缺乏。同时,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机构对自然保护

区的捐助不多。

1.2.5 协调机构缺乏

我国自然保护区是在高度的行政命令下建立

起来的,当时缺乏周围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缺乏与

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这成了自然保护区后续管理

的致命弱点。一方面,由于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的

封闭性较强,当地群众长期以来都是靠山吃山、靠

水吃水,一旦自然保护区独立圈起来保护,当地群

众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利益的不兼顾或者各方利益

的不平衡,冲突自然无法避免。另一方面,由于保

护区机构在自然保护区周边治理上没有法定授权,

无法直接处理各方间的纠纷,群众利益往往被忽

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划出

一定的区域范围,禁止人为对其自然资源进行采

伐,禁止对野生动物进行狩猎,并且依靠科技力量

来保护其中的物种,以此取得生态效益[10]。在这种

模式中,实行完全的政府单方面管理模式,国家和行

政管理部门把重点都放在保护上。其实这种模式只

适合于数量不多的重点保护区,在人口压力不大、经

济实力较强的国情条件可以推行,而我国的国情则

无法支撑这种模式。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

下,缺少有效的协调机构,把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周边

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以控制保护区、周边群众、主管

部门、经营部门之间相互夺利、冲突不断的局面。

2 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的比较优势

2.1 地方管理模式与中央管理模式的比较

地方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周围

居民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同时能够解决

居民经济问题。一方面,个体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

的倾向,各类地方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公众对其

所在区域生态价值的追求,亦是同理。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文化及风俗人情

等比较熟悉,在追求自然保护区管理最优化的时

候,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顺

应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经济文化要求,能够作出最有

利于自然保护的管理行为,能够保障自然保护区管

理的有效性与人性化。相对而言,虽然中央政府比

地方政府更具调动管理资源的能力,更能在宏观上

指导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但中央政府的多级行

政管理体制,加之对自然保护区区域环境的不了

解,所以很难把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向,其所作

出的决策与行为往往缺乏效率与适用性,不利于开

展具体的管理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反而会阻碍地

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比较2种自然保护区管理模

式发现,显然地方政府独立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自

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收集到第一

手的资料,同时,对于环境的熟悉度远远高于中央

政府,在采取措施时可以避免很多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不适应性。但是,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最重要的

支撑就是中央的授权和中央财政的支持。笔者认

为,地方管理模式的运用,是中央在政策和资金的保

—— 37

Page 40: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第 5期 2012年

障下,将具体的管理权交于地方政府,共同促进自然

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

2.2 地方管理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的比较

2.2.1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一种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群众

关系的发展战略,它鼓励社区居民亲自参与管理,

调动居民积极性,利用社区拥有的资源发展社区,

结合社区的需求做出决策[11]。但社区参与模式存在

局限性:①我国社区建设起步比较晚,先天不足,后

天发展比较慢,相对落后,目前尚不符合自然保护

区社区参与模式的要求;②社区参与模式的适用范

围过窄,只能建立在社区相对完善、社区居民环境

意识高等基础上,我国东南沿海等相对发达地区,

社区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而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

在中西部等贫困地区。社区参与模式在我国不同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推广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如

忽视当地传统,包括当地的习俗、传统的保护思想

和管理方法等,因此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导致社

区参与的思想和管理模式不被当地群众所接受。

当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地方管理部门在自然

保护区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可以吸收社区参与模式

的做法。地方管理模式较之社区参与模式的优势:

①地方管理模式具有灵活性,较社区参与模式的固

定性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管理方式,在社

区具备相应条件时,可以采取社区参与的方式促进

管理,在社区不具备的中西部落后地区,可以地方

政府单方治理;②地方管理模式具有权威性,可以

充分保障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的实现。而社区参

与可能削弱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因为人的自利性

可能导致社区在参与管理时,以经济为第一目标;

③地方管理模式具有高效性。地方管理模式下自

然保护的管理以地方政府为支撑,管理政策和措施

的落实较快,可以避免社区参与下出现的“三个和

尚没水喝”现象。

2.2.2 社区共管

社区共管,是指保护区周边社区与地方政府机

构共同对保护区进行管理,包括管理方案的制定、

实施,环境评估、各种管理事项的决定等。其主要

目的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

结合[12]。其基本内涵是相同的,即为使森林资源或

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的管理与保护,就必须考虑居

住在林业或保护区内及其周围的社区村民对这些

资源的依赖和需求问题,否则就事与愿违[13]。社区

共管的前提是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比较发达,在我

国,社区建设刚刚起步,且仅限于经济发达地区,而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都处于偏僻的贫困地区,社

区条件不具备,导致在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无法真

正实施社区共管模式。其实,社区共管模式作为一

种舶来品,在国内缺乏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首

先,它在理论上没有根基,没有相对应的理论、没有

方法上的指导,确切地说,在中国没有和社区共管

理论相通的理论体系。从实践来看,社区共管模式

在推广时,过于形式化,领导拍板决定采取社区共

管模式,然后相关工作人员进村做思想动员工作,

不断地开论证会、座谈会,却没人与老百姓去沟通,

去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使得社区共管模式成了空中

楼阁,根本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有学者在对后河

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进行调研后发现,目前实

施的社区共管存在很多问题,如地方政府、村级领

导成员的变更,影响共管后续工作的开展;社区村

民的环境保护教育跟不上管理需要,项目实施困难

较多;社区更关注经济的发展等。另外,缺乏各种

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而且在责权利没挂钩的情况

下,严重影响其作用的发挥[14]。

3 地方管理模式构建的初步设想

3.1 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基本构思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

要求,而现行的管理模式却无法应对。因此,根据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笔者提出自然保护区的

地方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央负责对全国自

然保护区管理的统筹事宜,主要涉及相关立法工

作,政策层面的指导和总体规划等,并为自然保护

区管理提供信息和便利,同时逐步加大对自然保护

区管理经费的投入;此外,还负责对地方的管理工

作进行监督。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权,中央授权

给地方,由保护区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设立独立的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通过制定具体的管理办

法和管理制度,规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行为,并把

自然保护区管理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是每个人的追求,也是

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个体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倾向,所以,各类地方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公众对

其所在区域生态价值的追求,有着原始的冲动。鉴

于地方政府对其地域内的环境、经济、文化及习俗

等都比较熟悉,因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当地

的风俗习惯和经济文化要求的前提下,作出符合当

地环境保护的行为,更加体现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高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38

Page 41: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效性与人性化[15]。中央政府无法实现自然保护区管

理的有效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区域环境的不了

解,其所作出的决策与行为往往缺乏适用性,不能

很好地用于各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造成区域与区

域之间的环境状况不协调,所以,在微观上,中央政

府很难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准确把握。两相

比较,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更具优势,不仅可以有效

地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效率,还可以减少与周边

地区的摩擦,更能保留当地传统以及保护自然保护

区的文化遗产。建立中央统筹、地方政府管理的自

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交

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行使,国家和各

级环保部门负责监督。笔者认为,中央主管部门的

省级单位要承担大部分的监督职能,对于管理工作

中进行具体的监查,对违规情况进行处罚,并责令

其改正。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的独立的自然保护区

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属于省属市级政府下面独立

的一个部门,同时依托公众和法律,协调各方利益,

缓解冲突,在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推

进自然保护区的长远发展。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保

护区内宾馆等建筑存在比较多,一般都是林业、矿

业、建设等主管部门利用管理之便设立的,这些经

营建筑的存在大大超出自然保护区自身的承载能

力。因此,在地方管理模式中,也要避免相关部门

的干涉,他们可以作为资源的监管者,监督自然保

护区的管理工作,还可以避免各部门利用管理之便

谋取私利的情况。地方管理模式,将在地方行政部

门的主导下,针对不同保护区内的相关细节,设计

具体的管理方案并实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用不

同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处在不同地域的自然保护区,

从而让每个保护区都能够找到最适合这个保护区

的管理方式,实现卢梭所说的“要寻找出一种能够

激发全部共同力量的结合的形式,这种结合既能卫

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又不限制个人

的自由,让联合体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只不过是在

服从本人,追求和捍卫本人利益”[16]。

3.2 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3.2.1 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

我国 56 年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国外 100 多年

国家公园的发展和管理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新时

期下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提供了丰富的

经验。自然保护区建设需要摒弃“绝对保护”、“绝

对利用”极端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

自然保护区的存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只有在确保

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才能适当开发生态资

源,利用生态旅游等活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只有经济发展了,保护区周边群众受益了,深刻感

知到生态保护与他们自身利益获取的不可分割性,

才能充分调动当地居民保护自然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尤其对于在贫困的山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地区建立起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

时,我们也要确保当地人维持生计的需要,因为生

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是高于一切的。

为了保护而保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只有在

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且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自然资源具

备更强的生存力和适应力。

3.2.2 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并举原则

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都证明政府在当地自然

资源的管理作用。因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具有公

益性,政府的主导作用不仅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克服市场的趋利性,而且可以针对资源的性质去全

面地实施保护活动,利用计划优势进行前瞻性、公

共性、全民性、长期性的资源管理。与此同时,公众

参与推动着地方政府模式的发展与实现,体现在:

①公众参与可以切实反映当地群众需求和地区情

况,推进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时

更符合地区环境特点;②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当地群众

对自然保护区的情感,缓解管理机构与社区的冲突局

面,还能够影响到管理机构的具体环境行政行为;③

公众参与,可以促进全面监督的实现。反过来,如果

公众参与制度得不到政府机构的认可,就中国现状而

言,公众是无法参与到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中来

的。可以说,公众参与依赖并促进地方政府管理机构

具体工作的开展,因为地方政府机构的能力是有限

的,管理机构不同程度上受到人员、财政与技术等资

源条件的限制,无法顾及和解决区域内所有的环境问

题,所以,发挥公众力量来进行环境保护与环境监督,

是地方模式实现的一大支撑。

3.2.3 地域性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着各

类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区的地域环境各异,各类自

然保护区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在整个生态系

统中,在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里,往往由占主

导因素的自然因子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小系

统,任何一个进入这一系统的外界因素,都会对这

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而且很可能阻碍生态系统功

能的正常发挥。所以生态学强调地(下转第57页)

蔡燕燕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地方管理模式研究第 5期 2012年

—— 39

Page 42: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栗属(Castanea)植物世界上有 7 个种,广泛分

布于北半球温带的广阔地域。分布在亚洲的有4个

种:中国板栗(C. mollissima)、茅栗(C. sequinii)和

锥栗(C. henryi)分布在中国大陆;日本栗(C.

crenata)分布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辽宁、山东

等地。分布在北美洲的有 2 个种:美洲栗(C.

dentate)和美洲榛果栗(C. pumila)。欧洲大陆仅有

1个种,欧洲栗(C. sativa)[1]。目前商业化经济栽培

的主要是 4个种:中国板栗、日本栗、欧洲栗和美洲

栗[2-3]。

辽宁省是我国栗树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栗树

栽培的北界。栽培类型主要为日本栗,分布在辽东

山区与辽南地区,另有部分中国板栗,分布在辽中

与辽西地区。辽宁省现有栗树资源 13 万余 hm2,

85%(面积与产量)集中在丹东市,2011年丹东栗果

产量历史性达到 8.31万 t,产值 4.8亿元[4]。栗树生

产已经成为辽宁东部山区的支柱产业。

1 辽宁省栗树的科研现状

1.1 新品种选育取得显著成效

辽宁省栗树科研始于 1962年。1972年辽宁省

经济林研究所与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沈阳农学院

等 15个科研、教学、生产单位成立了辽宁省栗树选

种研究协作组[5],经过多年的引种及选种,1980年选

育出“处暑红”、“红光”2 个中国板栗品种,“辽丹

61”、“辽丹 24”2个日本栗优系,结束了辽宁没有栗

树良种的历史。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通

过实生选种、国内外引种、杂交育种等途径先后选

育出“辽丹15”、“辽丹58”,“金华”、“丹泽”、“利平”

等,“辽栗 10号”[6]、“国见”等,“大峰”、“高城”[7]等 4

批,共计16个栗树新品种。优良品种在嫁接后第2

年即可结果,4~5 a可进入丰产期。这些新品种的

应用与推广,推进了辽宁省栗树栽培的良种化。

目前,辽宁省栗树育种主要采用3种途径:引进

国内外栗树优良品种,利用我省丰富的栗树资源进

行实生选优,利用具有优良特性的资源进行有选择

性人工杂交育种。

1.2 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为了提高栗树产量与质量,辽宁省经济林研究

所从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贮藏等方面进

行深入研究,并将一整套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先

后主持制定《丹东栗丰产林》地方标准,参与制定

《板栗丰产林》国家标准,主持修订《日本栗丰产技

术规程》地方标准。逐渐趋于完善成熟的栗树丰产

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推广,推动了辽宁省乃

至全国栗树产业的发展。

1.3 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先进经验

注重科研创新的同时,辽宁省大力推进栗树科

研成果的转化推广,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

广和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累

了先进的推广经验,例如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在栗

树科研成果转化推广中采用“政府+科研院所+公

辽宁省栗树科研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郑瑞杰,王德永,陈喜忠

(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31)

摘 要:该文从栗树育种、栽培及成果转化推广3方面介绍了辽宁省栗树科研现状,从生产加工与

销售、市场现状及潜力3方面介绍了辽宁省栗树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目前栗树产

业情况,结合辽宁实际,提出辽宁省栗树科研和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辽宁;栗树;科研;产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40-03

收稿日期:2012-06-22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2011207003)。

—— 40

Page 43: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郑瑞杰等:辽宁省栗树科研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 5期 2012年

司+基地+农户”模式,采取“试验研究→应用示范→

技术培训→辐射推广”的方式,一方面抓试验示范

基点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加

快了栗树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推动了栗树产业发

展,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制。

2 辽宁省栗树的产业现状

2.1 栗树生产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前,辽宁省栗果年产量2 000 t

左右。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木本油

料作物的政策下,栗树在辽宁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20世纪 80年代,辽宁省栗树面积发展到 4万 hm2左

右,年产量 7 000 t左右[8]。随着栗树良种及丰产栽

培技术研究的深入,加之从国家到地方对栗树产业

的重视,栗树产业在辽宁得到飞速发展。目前辽宁

栗树面积发展到 13万余 hm2,良种 6万余 hm2,生产

上大面积栽培的良种有“金华”、“大峰”、“辽栗 10

号”、“丹泽”等,2011年全省产栗果9万 t以上。

作为辽宁栗树主要生产地,丹东在发展栗树产

业同时注重品牌培育,2006年,“丹东板栗”成为全

国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的板栗

产品。目前全市 600 hm2以上乡镇 38个,依靠栗树

年收益万元以上的达1万余户[9],栗树产业已经越来

越成为丹东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

除丹东以外,大连庄河、鞍山岫岩、本溪桓仁等

地也非常重视栗树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

益,也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栗果加工与销售现状

辽宁省主要生产日本栗,日本栗最大优势在于

其加工性,我省日本栗加工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大

多为初级加工品,如清水栗肉等,年加工栗果达2万 t

以上[9],但加工成本高、附加值低,全省大多数加工

厂基本属于订单生产,完全按照日本的要求进行生

产,初级产品的生产对技术要求较低,加工企业由

于缺乏技术创新,很难形成拳头产品,开拓并占领

市场,导致辽宁栗果产业效益并不高。

辽宁省栗果销售主要有 3种途径:①销售给省

内外收购商及省内加工厂商设立的采购点,据统

计,2008~2010 年销售量都在 5.5 万 t/a 左右;②通

过省内农贸市场销售,2011年销售量达3万 t左右;

③栗农自用剩余栗果。近年来栗果市场价格低迷,

2011年我省栗果售价5.5~8.6元/kg。

辽宁省栗果,一方面直接出口鲜果,主要出口

到韩国、欧美、东南亚等地,出口量呈现逐年增加趋

势 ,近 年 来 达 3 000 t 以 上 ,出 口 价 格 维 持 在

17.2~25.4 元/kg[10];另一方面出口栗果加工产品,

主要出口到日本,出口产品以清水栗肉、糖水栗子

为主,近几年我省年出口量达 1 万 t 以上,价格在

3 000~6 000美元/t[8,10]。

2.3 市场现状及潜力

日本栗果加工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极低,

其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品价格偏高,

不太适合中国老百姓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逐渐增

强,栗果作为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食物将会被越来越

多的人认可并接受。与韩国的消费量(2.4 kg/(人·a))相比,我省目前的消费量(0.7 kg/(人·a))较小,

市场潜力巨大。

3 辽宁省栗树的科研发展趋势

3.1 育种方向

目前栗树抗寒性较差,栗果生产成本偏高、鲜

食不方便等,制约着辽宁栗树产业的发展。因此为

尽可能满足市场对品种的需求,辽宁栗树育种的目

的是,以丰产、优质、抗性强为基础,选育降低栽培

或加工环节成本的品种、涩皮易剥离的鲜食品种。

3.2 主要育种目标

3.2.1 抗寒性

辽宁省是栗树栽培北界,因此抗寒性显得尤为

重要。解决抗寒性应从育种入手,坚持适地适树原

则,通过实生选优,或以实生优树为亲本进行杂交

育种,培育适应辽宁省气候的良种。

3.2.2 适于机械化削皮

栗果加工首要环节是削皮,而削皮主要依靠纯

手工,劳动力价格的攀升增加了加工成本,因此应

培育适于机械化削皮的品种。栗果半球形的边果

或扁形的中间果均不能采用机械化削皮,如能培育

出具有球形性状的独果品种,将会使削皮环节机械

化,降低加工成本。目前国内外一些栗树研究机构

在进行该方面研究,主要利用锥栗与板栗(或日本

栗)进行杂交,或者从丰富的栗树资源中实生选优,

选择具有独果性状的优树。

3.2.3 成熟期相对集中

栗果采收以捡拾落果为佳,成熟期长将增加劳

动力投入,加大栗树生产成本;成熟期相对集中的

品种将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成本。

3.2.4 涩皮易剥离的日本栗

日本栗果个大,但涩皮不易剥离,制约了鲜果

的食用。培育涩皮易剥离的日本栗品种,将方便栗

果的鲜食,目前日本已有此类品种——农林8号。

—— 41

Page 44: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3.2.5 其他育种指标

空心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加工品质,容易

褐变。双子果过多可直接使栗果失去商品价值。

因此,栗树育种中应尽量避免空心、双子果。

3.3 栗果深加工

目前辽宁省栗果加工企业产品单一(主要加工

初级产品),且加工技术来自日本,按照经销商的要

求去做,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另外,加工企业争

夺国外市场,忽视国内市场的开发,部分加工产品

口味极甜,不受国内市场欢迎。因此在栗果深加工

方面,主要定位国内市场,研发适合中国人饮食习

惯的栗果产品,如栗子面、栗子米、栗子馅等。

4 辽宁省栗树产业的发展趋势

4.1 建立科研与产业体系

为保护和发展辽宁栗树产业,必须建立完善的

科研和产业体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工企

业、科研院所和林业部门建立联合体,科学规划布

局[11],实现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12],在继续发挥

现有出口优势的同时,拓宽国内外市场,最终实现

栗农与加工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4.2 提高良种化水平

随着育种进程不断深入,为更好适应市场需

求,将不断出现专用型栗树品种,包括适合鲜果出

口的大果型品种、涩皮易剥离的鲜食日本栗品种和

具有独果性状的品种,促进栗树产业的发展。

4.3 降低栽培及加工环节成本

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栽培及加工环节的低成

本也是发展趋势。修剪机械化、采收集中化、削皮

机械化都将直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降低生产加工

成本,促进栗树产业的飞速发展。

4.4 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栗树是强喜光树种[13]。在保证其通风透光的同

时,栗园间作矮棵农作物、繁育苗木或套种林下植

物,将显著提高栗园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促进栗

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5 定位产品与创建品牌

目前,栗果产品单一,产品定位偏高,主要出口

国外,国内消费较少,研发适合国内消费市场的大

众化产品是栗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注重

品牌创建,辽宁省应利用丰富日本栗资源,发挥“丹

东板栗”的地理标志产品优势,进一步创建与扶持

当地具有市场生命力的栗果品牌。

参 考文 献:

[1] 黄宏文. 从世界栗属植物研究的现状看中国栗属资源

保护的重要性 [J] .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8,16(2):

171-176.

[2] 陈喜忠. 辽宁省栗树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初探[J].北方

果树,2005(3):41-42.

[3] 蒋春廷,王兴亚. 辽宁省板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2):167-168.

[4] 丹 东 市 林 业 局. 丹 东 板 栗 产 量 突 破 8 万 吨 [EB].

2011-11-01. http://www. lnly.gov.cn/swpt/zsyz/201111/

11101_138942.html.

[5] 辽宁省栗树选种协作组. 辽宁栗树优良单株 [J]. 林

业实用技术,1973(6):10-11.

[6] 王德永,李喜运,曲晖,等. 辽栗10号、辽栗15号、辽栗23

号选育研究[J] . 辽宁林业科技,2003(2):6-7.

[7] 王德永,郑瑞杰,于冬梅. 加工用日本栗良种选育研

究[J]. 辽宁林业科技,2010(3):4-7.

[8] 刘艳,阮树安,邸春吉. 辽宁东部山区板栗生产产业

化问题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1997(3):64-66.

[9] 张军. 加快丹东板栗产业发展的建议 [J]. 辽宁林

业,2011(10):40-43.

[10] 王德永,郑瑞杰,周继铁. 辽宁日本栗的产销现状及

发展对策[J]. 新农业,2011(11):18-19.

[11] 陈喜忠. 辽宁省日本栗产业化发展思路初探[J]. 辽

宁林业科技,2005(1):45-46.

[12] 阮树安,陈喜忠,邸春吉. 日本专家对辽宁省栗树生

产的建议及我们的思考[J]. 辽宁林业科技,1996 (2):

40-42.

[13] 王德永,陈喜忠. 辽宁日本栗高效栽培管理新技术

[J]. 辽宁林业科技,2007(1):54-55.

(责任编辑:张素清)

第 5期 2012年辽 宁 林 业 科 技

欢迎订阅2013年《辽宁林业科技》《辽宁林业科技》是由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辽宁省林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林业科技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全年6期60元,欢迎订阅、投稿。预订者可通过邮局或银行请填好订单并寄回本刊编辑部,并将预订款通过邮局汇款或银行转账

(单位转账)至本刊编辑部,请注明:订2013年《辽宁林业科技》。编辑部地址编辑部地址:沈阳市鸭绿江街12号,邮政编码邮政编码:110032。

单位全称单位全称: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开户行开户行:盛京银行沈阳市泰山支行 帐帐 号号:0382010140940003537

电电 话话:024-31681868;15304003675 EE--mailmail:[email protected]

—— 42

Page 45: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1 自然概况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地处东经 124°41'~125°

05',北纬 41°11'~41°21',占地 5 930 hm2。该区属长

白山脉千山山系,走向为西南,主峰老秃顶子海拔

1 367 m,是辽宁第一高山,周围山脊海拔1 000 m以

上的有9处。本区气温较低,最低气温-35.7 ℃,生长

期平均气温在 18 ℃,年无霜期 133 d,年均降水量

9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67%。属于温湿性森林气

候,山地棕色森林土和暗棕色森林土。

2 森林植物资源

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

植物资源中维管束植物120科1 141种,在维管束植

物中蕨类植物19科60种,裸子植物4科23种,被子

植物 96 科 1 058 种。在维管束植物中有木本植物

247 种,草本植物 894 种;苔藓植物 50 科 204 种、地

衣植物13科84种、真菌植物50科344种[1]。由于老

秃顶子自然环境非常复杂,降水丰富,气候湿润,种

类丰富,植物繁茂,因此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森林生

态系统。由于本区长期在较稳定的气候条件下孕

育发展生态资源,使得一些古老的孓遗植物、珍稀

植物和药用植物种类得以保留,如双蕊兰、紫杉、无

喙兰、刺参、东北獐耳细辛等。

3 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分别采用“濒危”、“稀有”和

“渐危”3个等级[2-4]。濒危(即临危)种是指物种在其

分布的全部或显著范围内有随时灭绝的危险,如双

蕊兰等。稀有(罕见)种是指那些并不会立即有绝

灭危险、中国特有的单型科、单型属或少种属的代

表种类,但在它们分布区内只有很少的群体,或是

由于存在于非常有限的地区内,可能很快地消失;

或者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但只有零星存在着的种

类,如钻天柳等。渐危(即脆弱或受威胁种)是指那

些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所致,在可以预见的将

来,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很可能

成为濒危的种类。据调查,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共有

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23种(表1),省级濒危植物10种

(表2),高山冻原植物16种(表3)[5-6]。

4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分布概况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林木茂密,植物群落复杂

多样,生境特殊,郁闭度多在0.7以上。有较大面积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

区域分布和保护鞠文鹏 1,张丽杰 2*,周 强 3,李海燕 1,刘 军 4

(1.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抚顺管理局,辽宁 新宾 113208;2.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1;3.辽宁省实验林场,辽宁 清原 113311;4.台安县林业局,辽宁 台安 114100)

摘 要:文章详细论述了辽宁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

有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共33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

省级珍稀保护植物10种,另外还有16种高山冻原植物。老秃顶子保护区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

具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的区系特点,在辽宁省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应加强对老

秃顶子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关键词: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保护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43-03

收稿日期:2012-07-01

*通讯作者

—— 43

Page 46: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第 5期 2012年

的原生型森林植被,是辽东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存

比较完整的地区,森林的蓄积量为全省的森林类型

自然保护区之首。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虽然属于

中山地带,但具有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在海拔

950 m 以下的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有黄波罗、水曲

柳、紫椴、黄桦、色木槭、裂叶榆、红松等乔木,树高

多在 30 m以上,其 2、3层亚乔木和灌木有紫杉、天

女木兰、刺五加、忍冬等。在冰湖沟海拔 1 050~

1 180 m的跳石塘上为暗针叶林,在中下层林木有

天女木兰、毛榛子、山樱、长白茶藨子、刺五加、长白

蔷薇和刺参等。根据《植物分类学报》记载,双蕊兰

生于海拔 700~800 m柞树林下腐殖质厚的土壤中

或隐蔽山坡上。双蕊兰是老秃顶子独有孓遗植物,

经过多年的观测和调查表明,它的分布区域极其狭

窄,其种群数量在逐年减少,有面临灭绝的迹象。表1 老秃顶子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中文名称

人 参

双蕊兰

刺 参

狭叶瓶尔小草

紫 杉

黄波罗

核桃揪

水曲柳

天女木兰

刺五加

木通马兜铃

平贝母

黄 芪

野大豆

天 麻

无喙兰

高山乌头

假侧金盏花

山荷叶

大苞柴胡

全叶延胡

钻天柳

红 松

拉丁学名

Panax ginseng

Diplandrorchis sinica

Oplopanax elatus

Ophioglossum thermale

Taxus cuspidata

Phellodendron amurense

Juglans mandshurica

Fraxinus mandshurica

Magnolia sieboldii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Aristolochia mandshuriensis

Fritillarla ussuriensi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Glycine soja

Gartrodia elata

Archineottia gaudissartii

Aconitum monamthum

Adonis pseudoamurensis

Astilboides tabularis

Bupleurum euphorbioides

Corydalis repens

Chosenia arbutifolia

Pinus koraiensis

类别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稀有

濒危

濒危

濒危

濒危

稀有

稀有

保护级别

中文名称

刺 楸

紫 草

辽细辛

汉城细辛

裂叶榆

山樱桃

长白瑞香

杜 松

党 参

龙 胆

拉丁学名

Kalopanax septemlobusLithosperomum erythrorhizon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A. sieboldii var. seoulenseUlmus laciniataPrunus verecundaDaphne koranaJuniperus rigidaCodonopsis pilosulaGentiana scabra

表2 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表3 高山冻原植物名录

中文名称

圆叶柳

高山石竹

高山乌头

白山耧斗菜

长白金莲花

长白虎耳草

宽叶仙女木

长白棘豆

苞叶柴胡

高山龙胆

春龙胆

牛皮杜鹃

毛毡杜鹃

苞叶杜鹃

高山笃斯越桔

长白蜂斗菜

拉丁学名

Salix rotundifoliaDianthus cainensis var. moriiAconitum monanthumAguilegia japonicaTrollius japonicusSaxifraga laciniataDryas octopetala var. asiaticaOxytropis anertiiBuplurum euphorbioidesGentiana algidaG. thunbergiiRhododendron chrysanthumRh. confertissimumRh. redowskianumVaccinium uliginosum var. alpinumPetasites saxatilis

5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

5.1 加强开展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科学研究

采取科学研究途径,运用现代生物分子技术,

探索珍稀濒危植物濒危原因,开展保护原理的研究

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解析出这一过程中

各个发育环节的功能基因,然后应用转基因技术,

改变胚胎发育过程;还可从分子、细胞、个体、物种

和群落等多个水平,开展植物迁地保护原理、植物

致濒机制及脱濒技术的创新研究,为制定珍稀濒危

植物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5.2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现有生境,建立渐危、濒危

及稀有植物的繁育基地

保护现有生境,恢复植被是自然保护区珍稀濒

危植物和维持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必不可少的保

护对策。建立渐危、濒危及稀有植物的繁育基地以

保持生物多样性。对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野生珍稀

濒危植物,开展变野生为人工栽植的实验研究,尤

其对那些由于地理分布和生态因素所形成的珍稀种

类,在查清其生境及有性繁殖机理的同(下转50页)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44

Page 47: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随着经济发展,沈阳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长

足进步。作为典型的北方城市,沈阳在四季景观中

体现了春花、夏荫、秋实、冬枯的特点。漫长的冬

季,各种草花、地被皆已枯萎,景观未免显得单调沉

闷,但树木仍然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只要我们充分

挖掘出园林树木的冬态美,就能对冬季园林景观加

以改善,增加人们户外活动的乐趣。

1 沈阳市自然概况

沈阳位于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 6.2~9.7 ℃,年降水量

600~800 mm,无霜期 155~180 d。受季风影响,

春季气温回升快,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

为全年的 60%,秋季短促,凉爽宜人,冬季寒冷漫

长,每年11月进入冬季,翌年3月中旬结束。

2 调查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沈阳市内5区(沈河区、和平

区、皇姑区、铁西区、大东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园、

广场、街道、居住区等绿地,查阅沈阳市相关的绿化

调查资料。归纳总结该市绿化中常见的具有一定

冬季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现状。

3 沈阳市冬季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3.1 构成沈阳冬季植物景观主要树种及观赏价值

3.1.1 常绿树种

常绿针叶树以其姿态各异的树形点缀了沈阳

的冬季景观。沈阳市以常绿针叶树为主,不同的树

形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圆柱形的沈阳

桧(Sabina chinensis cv.Shenyang)高耸入云;尖塔

形、圆锥形的辽东冷杉(Abies holophylla)、圆柏(S.

chinensis)肃 穆 庄 严 ;老 年 平 顶 的 油 松(Pinus

tabulaeformis)古 朴 苍 劲 ;匍 匐 的 铺 地 柏(S.

procumbens)、沙地柏(S.vulgaris)生机盎然、绿意无

限。调查中还有一些常绿针叶树,如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青扦(P. wilsonii)、白扦(P. meyeri)、华

山松(P. armandii)、红松(P. koraiensis)、赤松(P.

densiflora)、黑松(P.thunbergii)、长白美人松(P.

sylvestriformis)、北美短叶松(P.banksiana)、矮紫杉

(Taxus cuspidata var.umbraculifera)都具有一定的

观赏价值。

3.1.2 落叶树种

落叶树种在沈阳市冬季园林景观的塑造上占

主导地位。不同树种的观赏价值及观赏部位不

同。有些植物具有优美的树形,这种美在冬季会表

现得更加突出。有些树种的枝干具有较高的观赏

特性,尤其在色彩上的表现更为明显。有些植物的

果实颜色各异(红色、黄色、蓝黑色),点缀在枝头,

打破冬季单调的色彩,丰富冬季植物景观。还有一

些植物可以观赏其附属物或变态器官。现总结沈

阳地区具有冬季观赏价值的主要树种及观赏部位

(表1)。

3.2 冬季景观的植物配置

3.2.1 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

常绿针叶树在沈阳地区分布广泛,常绿树种与

落叶树种配置时,在成片的落叶树中配上少量的常

绿树种,不仅能创造针阔混交、四季有景的景观效

沈阳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曹 冰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摘 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创造良好的植物冬季景观是园林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沈阳

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的现状调查,分析了植物在冬季所展现出的形态美,列举了适合沈阳地区具

有较高冬季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并提出塑造沈阳市冬季植物景观的建议。

关键词:园林植物;冬季景观;沈阳市;调查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45-03

收稿日期:2012-03-26

—— 45

Page 48: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第 5期 2012年

果,弥补冬季落叶树种、草花地被枯黄的缺点,还能

在冬季更好地衬托出常绿树的色彩与姿态。但应

用时要控制常绿针叶树与落叶阔叶树的比例,过多

地使用常绿针叶树会扩大冬季阴冷、压抑之感。

表1 沈阳冬季植物景观的主要树种及观赏部位

中 文 名

灯台树

红瑞木

金枝偃伏梾木

银杏

槐树

龙爪槐

金枝国槐

刺槐

毛刺槐

山皂荚

龙爪桑

垂枝榆

金钟连翘

白蜡

水蜡

梓树

臭椿

栾树

钻天杨

新疆杨

毛白杨

白桦

糖槭

紫叶小檗

桃叶卫矛

胶东卫矛

卫矛

南蛇藤

山杏

紫叶李

山毛桃

紫叶桃

紫叶稠李

山桃稠李

水栒子

海棠

山荆子

黄刺玫

火炬树

天目琼花

欧洲荚蒾

金银木

黄檗

五叶地锦

刺楸

拉 丁 名

Cornus controversa

C. alba

C. stolonifera cv. GlaviameaGinkgo biloba

Sophora japonica

S. japonica cv. pendulaS. japonica cv. Golden StemRobinia pseudoacacia

R. hispida

Gleditsia japonica

Morus alba cv. TortuosaUlmus pumila cv. PendulaForsythia viridissima

Fraxinus chinesis

Ligustrum obtusifolium

Catalpa ovata

Ailanthus altissima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Populus nigra var. italica

P. alba var. pyramdalis

P. tomentosa

Betula platyphylla

Acer negundo

Berberis thunbergii cv. AtropurpureaEuonymus bungeanus

E. kiautschovicus

E. alatus

Celastrus orbiculatus

Prunus sibirica

P. cerrasifera f. atropurpurea

P. davidiana

P. persica f. atropurpurea

P. virginiana cv. Red select shrubP. maackii

Cotoneaster multiflorus

Malus prunifolia

M. baccata

Rosa xanthina

Rhus typhina

Viburnum sargentii

V. opulus

Lonicer maackii

Phellodendron amurense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Kalopanax septemlobus

科 名

山茱萸科

山茱萸科

山茱萸科

银杏科

豆科

豆科

豆科

豆科

豆科

豆科

桑科

榆科

木犀科

木犀科

木犀科

紫葳科

苦木科

无患子科

杨柳科

杨柳科

杨柳科

桦木科

槭树科

小檗科

卫矛科

卫矛科

卫矛科

卫矛科

蔷薇科

蔷薇科

蔷薇科

蔷薇科

蔷薇科

蔷薇科

蔷薇科

蔷薇科

蔷薇科

蔷薇科

漆树科

忍冬科

忍冬科

忍冬科

芸香科

葡萄科

五加科

属 名

梾木属

梾木属

梾木属

银杏属

槐属

槐属

槐属

刺槐属

刺槐属

皂荚属

桑属

榆属

连翘属

梣属

女贞属

梓属

臭椿属

栾树属

杨属

杨属

杨属

桦木属

槭树属

小檗属

卫矛属

卫矛属

卫矛属

南蛇藤属

李属

李属

李属

李属

李属

李属

栒子属

秋海棠属

苹果属

蔷薇属

盐肤木属

荚蒾属

荚蒾属

忍冬属

黄檗属

地锦属

刺楸属

主要观赏部位

树形圆锥形,枝条红褐色

红色枝条,白色果实

黄色枝条

树形圆锥形

绿色枝条、果实

树形伞形,枝条绿色

枝条黄色

树形广卵形,变态叶托叶刺

附属物为刺毛,变态叶托叶刺

果实紫褐色,变态茎棘刺

枝条龙游形

树形垂枝形

树形垂枝形,枝条黄绿色

树形广卵形,果实黄褐色

果实果色

树形卵球形,果实黄褐色

树形广卵形,果实黄褐色

树形卵球形,果实黄褐色

树形圆柱形

树形圆柱形,树皮灰白色

树皮灰白色

树皮白色,花序褐色

枝条绿色

枝条红色,果实红色,变态叶叶刺

枝条绿色,果实结红色

枝条绿色,果实橙黄色

附属物木栓翅,果实桔红色

果实橙黄色

枝条红褐色

枝条紫红色

枝条、树皮红褐色

枝条紫褐色

枝条紫褐色

树皮黄色

树形垂枝形,果实红色

果实红色

果实红色

枝条红褐色,附属物皮刺

果实红色

果实红色

果实红色

果实红色

树皮木栓化,果实黑色

果实黑色

附属物锥形皮刺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46

Page 49: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曹 冰:沈阳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第 5期 2012年

3.2.2 根据形态差异,选择对比手法

通过树形、树枝形态上的差异,可以创造出丰

富的冬季景观,尤其是在常绿树种、天空、水面、建

筑等背景下,更能突出树形的优美。将垂枝、龙游

等树形的变种与直枝、斜展树形的树木搭配在一

起,能起到很好的对比效果。如将伞形的龙爪槐与

修成圆球状的水蜡配置在一起,这种乔灌之间的对

比能更好地衬托两者的树形之美。

3.2.3 注重色彩变化,巧妙搭配树种

不同的植物枝干、果实、芽苞颜色不同。若将

枝干白色或灰白色的树种,如白桦等,散植于大面

积棕色背景前,总体比较协调。若将红瑞木、紫叶

李、紫叶稠李等红褐色枝干的树种,金枝国槐、金枝

偃伏梾木、山桃稠李等金黄色枝干的树种植于棕色

背景前,对比效果强烈。具有果实经冬不落特点的

树种可独立成景,如金银木、火炬树、水栒子等。

4 建 议

4.1 提高冬季植物景观营造意识

沈阳地区冬季漫长,如何能在一片萧条沉寂的

季节里为人们营造特有的冬态景观,是园林工作者

应该注重与深思的问题。为提高冬季景观营造意

识,从植物形态特点出发,选用合理的配置方式,充

分展现园林植物的冬态美,创造出魅力独特的沈阳

冬季景观。

4.2 注重个体美与群体美

在营造植物冬态景观效果时,兼顾植物的个体

美和整体美。所谓个体美就是植物自身所表现出

的独特的美学特点,包括树形、枝干、果实、花序、冬

芽等。群体美是植物之间通过合理的配置方式产

生一个整体的艺术效果。如具有较好观赏效果的

植物要作为主景来进行布置,不应与其他植物混植

在一起,才能提高植物冬季景观的质量。

4.3 适时加大园林植物新品种的引种驯化

近年来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推出,越来越多观赏

价值良好的植物应用到园林建设中。沈阳科研单

位应抓住机遇,加大这些树种的引种驯化、繁殖推

广工作,特别是一些冬季景观效果好的品种。当然

也不能盲目扩大生产,应制定合理规划,有计划、有

步骤地进行,做好苗木的储备工作。

通过对沈阳市的绿化现状调查,发现当地还有

很多具有较好冬态景观的树种未被重视和利用,只

在个别的小区、公园中能见到,如可观赏木栓翅的

卫矛,红褐色刺毛的毛刺槐,金黄色枝条的金枝偃

伏梾木等。可见沈阳的植物冬态景观还具有很大

的开发潜力。当然在沈阳冬季植物景观的塑造上

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通过不懈努力,园林工作者

必然能够创造出一个适合游人赏析的“三季有花、

四季有景”的新沈阳城。

参 考文 献:

[1] 王书凯. 园林树木冬态图谱[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2] 苏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张莉俊,刘振林,戴思兰.北方冬季园林植物景观的调查

与分析[J]. 中国园林,2006(12):91-94.

[4] 刘振林,马海慧,戴思兰. 北方园林中冬季植物景观的表

现[J]. 河北林业科技,2003,3(6):47-49.

(责任编辑:张素清)

[4] 孙岳胤,张文富. 沙松人工林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

编制[J]. 林业科技,2004,29(5):18-20.

[5] 孟宪宇. 测树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6] 翟冬英,刘长海.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人工落叶松根径材

积表的编制[J].林业科技,2006,31(6):15-17.

[7] 侯箕,郭志琦,续玉田. 云杉落叶松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J].山西林业科技,1991(1):38-39.

[8] 马存世,周挺,顾振东,等.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华北落叶

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模型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

2011,36(4):7-10.

[9] 杨胜涛,尹小康,孙元发. 黑龙江省东部小黑杨一元立木

材积表的编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

23(2):38-40.

[10] 马学发,钟兆华,孙志虎. 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的编制[J].森林工程,2010,26(5):

1-3.

[11] 李炳凯. 论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定中立木材积表检验

问题[J]. 林业调查规划,2008,33(2):14-15.

[12] 肖纪浩,周士杰,钟志岩,等. 辽宁省根径材积表的编制

[J].林业资源管理,2003(5):26-28.

[13] 曾伟生. 论一元立木材积模型的研究方法[J].林业资源

管理,2004(1):21-23.

(责任编辑:苑 辉)

(上接第28页)

—— 47

Page 50: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以下简称哈大客

运专线)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京哈客运专

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总长度911.7 km。其建成

后,对东北地区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开展沿线绿化工程建设,对

改善沿线生态状况与景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更好

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基本概况

1.1 哈大客运专线概况

哈大客运专线辽宁段全线总长度553.1 km,从

铁岭市昌图县毛家店乡起,终至大连市大连火车

站,途经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6市26

个县(市、区)。铁路建设方式包括平路基与高架桥

2种,其中平路基段161.23 km,占29.2%;高架桥段

391.87 km,占70.8%。

1.2 绿化工程规划范围确定

依据客运专线基本情况和沿线两侧土地利用

现状,确定绿化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平路基段红线

外两侧各20 m宽适宜土地。高架桥段红线外两侧

各50 m宽适宜土地;进出站口作为景观节点红线外

两侧各100 m;沿线两侧各500 m可视范围内的荒山

(地)、村屯、道路、河流等。

1.3 绿化工程建设范围土地利用现状

经现地调查,红线外绿化工程建设范围内,土地

资源总面积1.35万hm2。其中林地面积1 720 hm2、农

田面积3 066.67 hm2、其它面积8 733.33 hm2。其它

面积包括河流、城镇、水产养殖场、盐田、蔬菜保护

地、水域等。

2 绿化规划思路

2.1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哈大客运专线地貌多样,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景

观。绿化工程建设应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对

既有林在绿化基础上补齐提高;对海域、水域、水产

养殖场、水田等地段,开窗露景,欣赏自然山水田园

风光;对退化农田、荒山荒地区段,营建绿色长廊;

对城市近郊及进出站口段,绿化工程建设以景观造

景为主,凸显现代文明成果,尽展城市张力。

2.2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凸显地方特色

绿化工程建设的树种选择总体上要依据立地

条件,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同时,由于沿线各

市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各市对绿化工程

综合功能需求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地在立

足本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本区段

主题功能,凸显地方特色。

2.3 景观多样与多重效益兼顾

沿线各区段景观带绿化以规划的绿化模式为

基准,通过树种选择与配置方式变换,形成不同的

绿化单元,每个绿化单元最小建设长度5 km,各单

元相间布局,保持整体一致性。平路基段靠近铁轨

侧以营造灌木树种为主,内灌外乔;高架桥段内侧

可适当引入亚乔木树种,乔木、亚乔木块状、条状镶

嵌配置,以丰富景观环境。同时,绿化工程建设在

景观效益优先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

效益,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满足多重多方位需要。

哈大客运专线辽宁段绿化规划探讨张 宝 森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摘 要:哈大客运专线辽宁段总长度553.1 km,途经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6市26个县

(市、区)。该文结合沿线自然环境状况,就绿化工程规划的思路,总体布局和建设标准等方面进行

探讨,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客运专线;绿化;规划;辽宁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48-03

收稿日期:2012-04-16

—— 48

Page 51: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第 5期 2012年

2.4 安全第一

树立安全第一思想:①绿化工程建设要确保行

车安全,绿化树种设计应充分考虑树木高生长成熟

时的最大高度,不因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而发生倒

折,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②树木栽植应严格按照

国家相关规定保持与地下、地上及空中安全物网的

安全距离;③绿化树种配置应确保生态安全,树种

间配置排除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机率;④植物栽植

不得遮蔽铁路可视信号和影响列车瞭望条件等。

3 布局与建设标准

3.1 总体布局

根据沿线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兼顾行政区域

完整和便于工程建设管理,将全线划分为铁岭、沈

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6个景观区,以进出站口

绿化为景观节点,以可视范围道路、河流、农田林网

绿化为衬托,与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城市风貌相融

合,构建一条地域特色鲜明、景观清新靓丽的绿色

生态廊道,总体形成“一线、六区、三网、九节点”的

生态景观格局。

3.2 建设标准

3.2.1 一线

以凸显高铁时代对区域在社会、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为核心,以构建一条绿色生态廊

道为主线,生态景观带、绿化产业带相结合,突出协

调性与统一性,统筹规划,总体布局。

3.2.2 六区

①铁岭生态防护景观区段。该段139.23km,途

经铁岭、开原、昌图三县(市),是高铁经过辽宁6个

市中最长的区段。该区地处辽西北,是我国三北防

护林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实现绿化带多功能需求,

此区段定位为生态防护景观区。高架桥段,双侧林

带断面呈“V”型,单侧的外侧以高大乔木为背景,靠

近路基侧配置亚乔木树种;平路基段,配置乔木、亚

乔木、灌木,外乔内灌。

②沈阳市景观林区段。该段全长76.62 km,途

经沈北新区、东陵区、苏家屯区,为沈阳经济圈的核

心。绿化规划以体现城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主

题,加之该区为全线中心站之一,将该区段定位为

城市景观林区,高标准、高水平、高档次城市绿化景

观设计。植物配置多样化,规则式、组团式、自然

式,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

景。绿化带建设要与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以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持绿化带建设的前瞻

性,不因时间变化而被改造和侵占。

③辽阳果品产业景观林区段。该段51.87 km,

途经灯塔、太子河、辽阳3县(市、区)。太子河区、辽

阳县葡萄、苹果、杏、大果榛子等优势生态特色产业

发展迅速,渐已成为沈阳、辽阳、鞍山等大中城市时

令果品供应基地。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将该区定

位为果品产业景观林区。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高架

桥段因地制宜选栽葡萄、苹果、杏、大果榛子等优势

品种。产业带宽度不低于50 m,并与既有果园补齐

成片;平路基段,乔、亚乔木、灌木相结合,高标准绿

化。这样沿线既是高效果品产业的展示带,又是绿

化工程建设的独特风景线。

④鞍山森林甬道景观林区段。该段全长

58.12 km,途经达道湾、铁西、海城市3区(市)。此

区为辽河中下游平原旱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热条件充足,生长期较长,适宜大绿量树种栽植

和培育,此段平路基段与高架桥段整齐划一,定位

为森林甬道景观林区。该段绿化模式为双侧植物

配置呈“V”型四层布局,最外层采用高大乔木且寿

命长的新疆杨或毛白杨4行整齐排列;其次为刺槐

3行,规则排列;再次为槭树3行,最内为京桃。

⑤营口滨海走廊景观林区段。该段全长

96.51 km,途经大石桥、老边、鲅鱼圈、盖州 4 区

(市)。该段现已形成三大景观:①大石桥南部连接

老边区全段由水产养殖场及盐田构成浩瀚的滨海

景观;②大石桥虎山、盖州西海、团山段形成以水田

为主的广袤的田园风光;③鲅鱼圈段及盖州九垅

地、归州、沙岗段已形成以葡萄、苹果为主的果品经

济林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以穿插于其间的旱田为

主,高标准绿化,形成优美景观线,串联起海域风

光、田园风光,相互融合、互为一体,打造滨海走廊

景观区。对既有大面积苹果、葡萄等经济林,栽足

补齐,实现整体美观效果,提高景观贡献值;保持水

产养殖场、盐田及水田原有风貌;沿线退化旱田绿

化乔木、亚乔木、灌木相结合,外乔内灌,双侧“V”型

植物配置,考虑四季景观效果。

⑥大连山水观光景观林区段。该段全长

130.75 km,途经瓦房店市、普湾新区、金州区、甘井

子4市(区)。哈大客运专线穿行于辽东半岛低山丘

陵与滨海之间,山水相连,规划定位为山水观光景

观林区。将此区段划分为2个功能区,金州区、甘井

子区地处城市近郊,打造城市园林景观带。乔木、

亚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相结合,自然式配置,

人员活动频繁的重点地段,配置模纹;瓦房店、普湾

新区以可视范围荒山绿化为重点,构建景观大背

张宝森:哈大客运专线辽宁段绿化规划探讨

—— 49

Page 52: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景,依据立地条件,选择针阔叶树种,以绿为主。对

既有林相稀疏林地,实施“栽针引阔”措施,可视范

围内常绿树种占30%左右。

3.2.3 三网

规划可视范围内河流、道路及农田林网,实施

绿化工程建设,构成纵横交错河流网、道路网、农田

林网“三网”生态绿化格局。

①河流绿化。对全线河道宽度20 m以上的河

流两岸实施绿化,生态驳岸因地制宜设计绿化宽

度,乔灌结合,行混或株混;②道路绿化。对全线县

级以上道路两侧实施绿化,乔、亚乔、灌木结合,重

点地段配置模纹、草坪;③农田林网。主要布局于

客运专线铁岭市昌图段北部,双行或多行,以高大

乔木为主栽品种,生态优先。

3.2.4 九节点

将规划建设范围内9个新建车站,作为工程建

设的景观节点,其中铁岭市2个、鞍山市2个、营口

市3个、大连市2个。

依各车站建设规模不同,以车站为中心,两端

各延伸100 m,两侧绿化控制宽度100 m。景观节点

规划在确保车站人流物流输入输出安全基础上,充

分体现生态、风景、环保的设计理念,集自然性、独

特性、观赏性、知识性于一体,以反映周边城市地域

特色与文化特色。绿化模式采用针阔叶乔木、亚乔

木、灌木、模纹、草坪、地被植物等相结合,各景观节

点植物品种要多样,采用自然式、组团式等多种配

置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在“六区、三网、九节点”绿化基础上,对沿线可

视范围内荒山、村屯实施绿化,融入“一线”总体景

观布局。

参 考 文 献:

[1] 张芳,赵全升.景观生态学在铁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

用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0).

[2] 张卓锋,等. 合(肥)-武(汉)铁路安徽段高速铁路景观

生态绿化模式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6).

[3] 尹仕美,吴人韦,赵书彬. 以生态城市为导向的绿地系统

规划[J]. 辽宁林业科技,2005(4):39-41.

[4] 王赐忠. 区域景观生态林建设技术研究[J]. 辽宁林业

科技,2007(5):54-57.

(责任编辑:张素清)

第 5期 2012年辽 宁 林 业 科 技

时,开展仿生栽培及采取组织培养等措施,使这些物

种得以保存。

5.3 建立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环境监测体系

可采用卫星遥感信息和地面固定测点相结合

的方法,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对老秃顶子自然保护

区内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数量、种群变化动态、生

长发育状况以及土壤、水文等环境因子进行跟踪监

测。通过监测系统了解、掌握各种珍稀濒危植物资

源及其环境的变化动态,为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信

息和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老秃顶子自

然保护区植被调查[J].辽宁林业科技,1998(5):37-48.

[2] Myers N. Threatened biotas: hot-spot in tropical forest

[J]. The EnvironmentalistThe Environmentalist, 1998,(8): 187-208.

[3] Harper J L. Themeanings of rarity In: Synge, H.

(ed.). The Biological Aspects of Rare Plant Conservation

[M]. NewYork: W iLey,1981.

[4] Rabinowitz D. Seven formsofrarity In: Synge, H. (ed.).

The Biological Aspects of Rare Plant Conservation

[M].New York: JohW iley and bons,1981.

[5] 李延生. 辽宁树木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 李书心. 辽宁植物志(上册,下册)[M]. 沈阳:辽宁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苑 辉)

(上接第44页)

欢迎订阅《农民致富之友》《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主管,黑龙江省农业系统宣传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期刊,半月刊,国内外公

开发行,刊号:ISSN 1003-1650/CN23-1009/F,广告许可证号:2301030000024。每期定价 20元,全年 240元,邮发代号:14-72,

欢投稿、订阅、刊登广告。主要栏目:三农视野、新农村建设、农业信息、试验分析、技术应用、农田水利、畜牧兽医、林业科学、能

源环保、园林园艺、农业机械、农业气象、农业经济、财会经融、农民培训、党政党建。联系人:范主任,编辑部电话编辑部电话:

010-52895552,传真传真:010-69369622,汇款地址汇款地址:北京邮政100074-18信箱《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收),邮编邮编:100074

投稿邮箱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网址:www.nmzfzy.net

—— 50

Page 53: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引 言

随着航摄技术的发展,目前,高分辨率影像以

其独特的优越性(信息准确,现势性强,信息来源不

受环境、地面条件等制约)为森林资源调查、环境监

测和规划管理等行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数据源。

辽宁省最近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2005年

完成的,当时小班区划是以SPOT影像和同比例尺

的地形图叠加后的图像到现地进行勾绘的,由于

SPOT影像存在同质异谱,同谱异质,且其真彩色是

通过波段组合和影像融合而成的,而非光学真实色

彩,存在错分现象,所以势必要影响区划的准确性

和精度。而航空影像为光学真彩色,能够反映地类

真实色彩,且分辨率高、地类界线清晰,林分影像特

征明显,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小班区划精度会有很

大提高。因此,在本次林地落界工作中采用了最新

的航空影像数据。

1 数据准备

1.1 基础数据

①1:10 000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形图;

②0.5 m航空影像数据;

③国界、省界采用国家确定的界线;

④陆地(含海岛)与海洋的分界线,采用国家确

定的界线;

⑤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采用全国陆

地行政区域勘界成果确定的界线,乡镇级行政区域

界线,采用各县(市、区)最新确定的界线。行政界

线仅用于面积统计汇总。

1.2 林业专题资料

当地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益林区划

界定成果,森林采伐和造林设计及其检查验收等森

林经营活动资料,征占用林地及其检查资料,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界成果,其他专项调查资料以

及上年度森林资源图等。

2 落界要求

①宜保持原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班界

线稳定,小班界线相对稳定。

②重新区划小班与原有森林资源调查小班相

比,林缘发生后退的,二者中间地带作为宜林地

处理。

③对于满足最小上图面积要求的小班落实

边界。

④对于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 mm,且连续面积大

于最小上图面积的林带,按照面状小班落实界线。

⑤对于宽度小于图上2 mm,且连续面积大于最

小上图面积的林带,用单线符号表示,并注明林带

平均宽度和长度,精确至0.1 m。

⑥精度要求:林地与非林地、有林地与无林地

界线与航空影像特征偏移在成图比例尺(林地落界使

用的航空影像地图比例尺)上不得大于图上0.5 mm,

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 mm。

3 落界方法

林地落界要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

据库等技术,将林地及其利用状况落实到航空影像

底图上。

0.5M航空影像数据在林地落界工作中的应用熊 静,周定辉,刘姝颖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0.5 m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在林地落界工作中的应用。根据航空影像对前

期小班区划成果进行适当修正,确定林地与非林地的界线,并对林地内部误差超过国家规定区划

精度的小班进行修正,使落界成果更符合森林资源实际分布情况。

关键词:航空影像;林地落界;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51-02

收稿日期:2012-06-15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 51

Page 54: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具体方法:在林地落界底图上,依据现有森林

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结

合森林经营活动档案等资料,以航空影像为基础,

通过判读核实,辅以适当的现地调查,按照林地落

界基本条件和精度要求,勾绘林地边界。

落界的主要内容:①以林地与非林地交汇处作

为林地落界修边的重点,全方位复核;②林地内部

明显错误或有误差达不到精度要求的要进行修正。

林地界线上图工作完成后,进行林地小班因子

属性记载。

4 数据检查

包括坐标系统检查,林地落界小班和属性数据

关联性检查,林地落界小班数据检查,属性因子

检查。

4.1 林地落界小班数据检查

①县级检查:检查比例为100%。

②省级检查:以县为单位,按成图图幅,随机抽

取2%~5%,每县不得少于5幅。

③林地小班界线与遥感影像特征吻合情况

检查。

④林地小班拓扑结构检查。所有林地落界小

班不允许存在拓扑错误。

⑤ 接边检查。国界、省界以国家林业局提供

的民政部门界线为准,不允许更改。行政界线及面

积由上到下逐级控制,不重不漏,无缝接边。

4.2 属性因子检查

一方面是检查属性因子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必

填因子项不能为空值或者出现错误,另一方面是检

查属性因子的逻辑关系,属性因子之间不能存在逻

辑错误。

5 航空影像在林地落界中的应用

以1/10000图幅为单位,每幅航空影像选择若

干条能覆盖调查区域所有地类、色调齐全且具有代

表性的勘察线路。将影像特征与实地进行对照,记

录各地类影像的色调、纹理、大小、几何形状、地形

地貌及地理位置等因素,拍摄地面实况照片。通过

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建立判读类别与现地实况的

对应关系,形成目视判读标志。

以影像为基础,根据影像判读标志,参考森林

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森林经营活动档案等,按

照林地落界条件和要求,综合利用航空影像特征和

各种参考信息,使小班界线与航空影像吻合(图1、

2)。两图中灰色为原小班区划界线,黑色为落界核

实界线。

图1 林地与非林地的修正

图2 林地内部的修正

6 小 结

根据航空影像对前期小班区划成果进行适当

修正,确定林地与非林地的界线,并对林地内部误

差超过国家规定区划精度的小班进行修正,使落界

成果更符合森林资源实际分布情况。

由于航空影像为真彩色影像,不同时间航摄的

航线间影像接边处,影像色彩差异较大,同一小班

不同航线呈现出不同色彩,给调绘员带来不便;数

据量大,需要较大存储空间,对硬件配置要求较高。

参 考 文 献:

[1] 张艮龙,冯益明,贾建华,等.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

小班区划技术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25(1):

132-137.

[2] 唐允森,牟惠生,董连勇.0.5M分辨率航摄数字影像数据

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J].吉林林业科技,

2012,41(2):29-31.

(责任编辑:苑 辉)

第 5期 2012年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52

Page 55: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1 森林经营现状

1.1 自然概况

本溪地处长白山支脉——千山山脉之东北端,地

貌主要特征是以中低山地形为主,土壤处于棕壤带。

行政区位于辽宁省东南部,123°34'~125°46'E,

40°49'~41°35'N,整个地区处中纬度,属中温带,

年降水量为800~900 mm;境内1 000 m以上的高峰

40余座,有浑江、太子河、浑河等大小河流近200条;区

域总面积84.2万hm2,其中山林面积占80%,耕地面

积占8.7%,水面和其它用地占11.3%,故有“八山一

水一分田”之说。本溪是辽宁省三大重要水源涵养

林基地、全省重要生态屏障之一,也是辽宁省的三

大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1.2 森林资源现状

截止2009年底,全市行政区划为2县5区、39个

乡镇(街道办事处)、289个行政村。全市林业用地

面积 67.87 万 hm2,集体林地面积 56.03 万 hm2,占

83.5%,其余为以31家国有林场为主的国有经营单

位,国有林地面积11.03万hm2,占16.5%。全市有林

地面积63万hm2,活立木蓄积量4 900万m3,森林覆

盖率 74% 。有林地中,公益林 37.47 万 hm2,占

59.5%,商品林25.53万 hm2,占40.5%;天然林面积

43.48万 hm2,占69%,人工林19.52万 hm2,占31%;

中幼龄林面积达58.08万hm2,占92.2%,近成过熟林

仅4.92万hm2,占7.8%。可见,集体林、公益林、天然

林、中幼龄林比例大,是经营的重点。

全市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的38个在2006

年已完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张其寨乡属农垦

系统,未实施集体林改革)。改革涉及267个村,产

权落实到户面积50.13万hm2,占全市可参改集体林

面积的93%,参与农户15万户、农村人口52.5万,参

与率达到94%。

1.3 “十一·五”森林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十一·五”期间年采伐限额54.095万m3,

其中主伐 20.23 万 m3,占 37.40%,抚育间伐 20.71

万m3,占38.3%,更新采伐3.185万m3,占5.88%,低产

低效林改造采伐4.24万m3,占7.83%,其他采伐5.73

万m3,占10.59%。

全市“十一·五”迹地更新计划0.72万hm2,实际

完成0.74万hm2;中幼林抚育计划2.22万hm2,实际

完成2.72万hm2;低产低效林改造计划2.10万hm2,

实际完成3.28万hm2;封山育林40.56万hm2,实际完

成40.73万hm2,其中新封面积3.06万hm2。

2 森林经营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本溪主要采取了以下措

施来加强工作。

2.1 出台和调整了森林经营政策

为适应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千家万户分散经

营的新形势,加强森林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市

林业局组织全市有经验的专家,于2006年出台了本

本溪森林经营现状与分析贺兆平,罗志辉,徐 畅

(本溪矿柱林总场,辽宁 本溪 117008)

摘 要:文章论述了本溪地区森林经营现状、主要做法及其成效,分析了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了解决措施。本溪森林经营存在基础薄弱,投资不足,采伐限制过多,种苗基地建设不足,林农

普遍缺乏森林经营技术,林业基层组织技术指导与服务力量欠缺等问题。本溪森林可持续经营需

要配套政策改革,放宽采伐政策限制,开展种苗基地建设,加强森林经营技术指导与服务,开展森

林经营重点工程项目的试点并发挥其示范作用。

关键词:森林经营;问题;措施;本溪市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53-05

收稿日期:2012-06-15

—— 53

Page 56: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溪市《关于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意见(试行)》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本溪的实际出发,在原

有森林经营各项规程的基础上,在采伐限额管理、设

计、审核(审批),低产低效林改造,大径材、速生丰产

林、工业原料林、果材兼用林、榛子林、林地种植与上

层林木复合经营技术措施,森林经营技术参数等十

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明确规定,是政府职能部门

适应林改新形势、转变职能的重要举措。

2.2 加大了森林经营政策扶持力度

本溪和桓仁县出台了造林、产业建设苗木及费

用补贴,森林抚育采伐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①对

造林更新、产业建设的红松、刺五加、刺龙牙、大叶

芹等苗木每株补贴0.2~0.4元;②对红松幼树嫁

接、林地播种中药材或山野菜补贴费用150~600

元/hm2;③对荒山造林补贴费用450~750元/hm2;④

对列入省林地经济发展项目的平榛林垦复补贴450

元/hm2;⑤对每个林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补贴

500元。除此之外,本溪和桓仁两县全额免除了透

光抚育、清场造林、冠下造林及其他经营活动采伐

10cm以下林木应收取的育林基金。通过一系列措

施,促进了森林经营工作,森林质量得到提高,生态环

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如桓仁县“十一·五”累计完成中

幼林抚育1.38万hm2,低产林改造完成1.84万hm2。

2.3 充实乡村森林经营技术力量,开展高效便捷化

服务

2007年本溪和桓仁县通过公开招考形式,为每

个乡镇林业站配备或增补了1名林业技术员。结合

现代林业建设等林权配套改革,两县为每个试点村

配备有1名森林经营技术员,森林经营作业设计、选

木划号、作业监督、检查验收等管理和服务工作进

一步简政放权,采取了乡镇林业站设计、号树、监督

作业,县局总站逐块验收的做法,管理和服务更加

规范、及时和有效。

2.4 积极探索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措施,以编制和实

施村级简明森林经营方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林业

建设工作

本溪市2007年开始启动现代林业建设试点工

作,到2009年末的3年时间里,分别编制出了121个

试点村(场)“十一·五”后期到“十二·五”各年的简

明森林经营方案,将森林经营和林地非木质资源发

展规划全部分年度落实到了小班和农户。试点林

地面积已达31.97万hm2,其中集体25.60万hm2、国

有6.37万 hm2,分别占全市集体、国有林地面积的

46.23%和59.69%。森林经营者有了森林经营方案,

经营管理者的工作主要就是围绕如何实施开展政

策、法律、科技等的指导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

几年的实践证明,以村为单位编制和实施简明森林

经营方案,推进了科学营林工作,加速了森林资源

培育,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基本实现了生态受保护、

经营者得实惠的试点初衷。

2.5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溪在全市范围内对天然林和特殊区位的人

工林,禁止皆伐,必要的采伐采用渐伐、择伐方式;

禁止采伐天然常绿针叶树和刺楸、紫椴、黄波罗、水

曲柳等珍贵树种。渐伐或择伐后栽植红松,冠下

的、预期能成林的红松栽植8年后,伐除上层12 cm

以上林木,既保持了森林生态的相对稳定,又提高

林地利用率。

2.6 开展新政策、新技术培训

“十一·五”每年开办森林经营技术、政策培训

班,聘请省森林经营研究所有关专家授课,对县

(区)林业局主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乡镇林业

站长不定期开展培训。2006年末举办了两期以贯

彻落实本溪市林业局出台的《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工

作意见》(本林发[2006]130号文件)为中心的技术、

政策培训班,参加人员有县区林业局长、业务副局

长、相关业务股室长、乡镇林业站长和业务骨干等,

参加人员达200余人;2007年9月结合全市森林经

营工作会议,举办了以开展现代林业建设试点工作

为主题的森林经营培训班,聘请了省森林经营研究

所有关专家授课,对县(区)林业局主管领导、业务

部门负责人、乡镇林业站长等80余名有关人员进行

了培训;2008年、2009年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

在分别提出建设林业强市的“95716”工作目标和出

台在本溪、桓仁两县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

工作意见》(本政办发[2009]125号)、《关于全面推

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的意见”(本政办发

[2009]111号)》等文件的基础上,均结合会议对参

加会议的基层森林经营管理或从业人员开展了营

林技术培训。

3 森林经营存在问题

3.1 森林经营的基础薄弱,现实森林质量差

本溪森林的顶极群落是长白植物区系阔叶红

松林。但近200年来,森林遭到几次大规模的破坏,

在剧烈的人为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

地带性顶极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现已绝迹,逆行

演变成了目前的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本溪森林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广大林业工作者和全社

第 5期 2012年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54

Page 57: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贺兆平等:本溪森林经营现状与分析

会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期间

有效地实施了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和封山育林

工程,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但目

前,本溪有林地平均单位蓄积只有79.05m3/hm2,和全

国平均的87.45m3/hm2相比,仍属偏低水平;和世界平

均的110m3/hm2相比,差距悬殊;和气候、土壤条件逊

于本溪但经营水平发达的德国平均300m3/hm2相比,

更是差距甚远。除了因历史的破坏、森林经营的基

础差外,还存在保护不力、经营水平低等因素,如一

些偏远的居民聚居区毁林开荒现象依然存在。经

营水平低,表现在不执行森林经营方案,采优留劣、

以取材为目的的短期意识和行为。

3.2 采伐政策、采伐限额使用限制过多,森林经营

投入仍然不足

①抚育采伐限额投入不足。以2007年本溪、桓

仁县的现代林业建设试点村简明森林经营方案编

制为例,占两县集体林12.9%的26个试点村经测算

规划出的合理年采伐蓄积为59 030 m3,却用去了两

县223 921 m3集体林年采伐限额的26.4%,相当于比

常规配给限额增加了一倍。南芬区“十一·五”年采

伐限额才3 234 m3,2007年在沈家村搞的试点,合理

的年采伐蓄积规划就达到了2 332 m3,已编入规划

的冠下造林所需的上层天然林木采伐等类型的限

额尚无着落。要保障现实急需抚育的森林能够及

时得到抚育间伐,应抚尽抚,本溪市“十二·五”年抚

育采伐限额应成倍增加。

②限额使用规定和管理不灵活。如用材林采

伐限额就分为一般用材林采伐限额、短轮伐期和速

生丰产林采伐限额、工业原料林采伐限额、世行贷

款项目造林采伐限额。使用上不能跨年度、各采伐

类型限额不可以串项使用,致使有的急需抚育或改

造的林分因缺限额不能作业,另一方面,可能有主

伐或更新伐限额,但没有成熟林可采。

③资金投入不足。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80

年代中期,国家对森林抚育尚有抚育间伐补贴:造

林补助150元/hm2,幼抚补助45元/hm2,森林抚育补

助60~75元/hm2,林分改造补助120元/hm2。20世

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改为商品材补贴,如桓

仁县当时9个国有林场补贴资金多达87.3万元,这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林场森林抚育亏损问题。

3.3 种苗基地等基础建设底子薄,长期投入不足

全市仅本溪县国有清河城林场、老秃顶子保护

区建有落叶松、红松种子园、母树林,近年来再未建

新的林木良种种子园、母树林。但仅有的清河城林

场、老秃顶子保护区两处落叶松种子园、母树林,因

林龄大已经老化,结实量少,其生产的落叶松、红松

良种远不能满足本溪地区的育苗和造林更新用

种。因林木种子的稀缺,往往有个人滥采林木种子

出售或自用于育苗。全市有规模的国有林场固定

苗圃面积合计也只有126.67 hm2,每年只能提供全

市造林更新用苗的1/3左右。因当地优良林木种质

资源少,致使本地区大量需要的红松、日本落叶松

优质壮苗紧缺,往往外购些品种不可靠、等级不合

格的苗木用于造林更新。因林木种子采集、收购及

苗木繁育、使用的无序,致使大量华北落叶松种子

进入苗圃繁育,用其苗木上山造林更新。

3.4 林农、林工认知模糊,普遍缺乏森林经营技术

①表现在不管天然林的林龄、郁闭度大小,群

众运动式的全面开展冠下营造红松。现在的本溪

因宜林地已十分稀少、弥足珍贵,老百姓纷纷在承

包到户的天然林冠下通过补植营造红松林。在未

伐除成过熟霸王木,甚至大径枯立木、病腐木也未

伐除,把天然林中的珍贵幼树、下层灌木清除掉后,

在其冠下栽植红松,冠下栽植的红松因上层林木郁

闭度过大,对上层林木抚育、改造采伐又不及时,致

使冠下栽植的红松大多陆续死亡,往往导致潜育有

珍贵幼树的天然复层林成了只剩些由天然先锋树

种组成的单层林的结果。

②大搞红松嫁接,但嫁接采用的接穗普遍不是

采自优良母树,有的接穗是从抚育间伐的下层淘汰

木上获取的,嫁接的效果很难表现出来。

3.5 基层林业站技术指导和服务力量仍然不足

由于基层林业工作条件艰苦、业务繁忙、劳动

强度大,加之各级财政对基层林业公共服务建设投

入不足,工作人员收入低,致使基层林业从业人员

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林业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全市

乡镇林业站共有278名工作人员(含部分公益林监

管员),平均每站6.7人,多林乡镇一般8~10人,少

林乡镇只有2~3人,其中有中级职称的仅17人,占

总数的6.1%,一部分不是专业出身。依靠现有这些

人员要想按照规程、规定每块抚育地块都要严格设

计、划号、监理、指导、验收,难度更大。同时村级林

业技术员的缺乏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大问题,据初

步了解,全市289个行政村尚有101个村没有林业

技术员,占总数的35%。且现有的一些技术员普遍

岁数较大,加之工资较低,影响工作的开展。

4 本溪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探讨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溪市的宜林荒山、荒地、荒

第 5期 2012年

—— 55

Page 58: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滩等已经基本绿化,造林任务从数量上基本完成,

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由森林资源的数量增长转变

为森林资源的质量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提高

森林经营水平,实现森林资源质量增长,功能提升,

效益提高。为此,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4.1 坚持森林经营与配套改革相结合,强化森林经

营的基础性工作

①建立森林经营合作组织。针对林改后经营

主体多元化,森林经营活动分散化的特点,按照林

农自愿、适度规模、相对集中的原则,引导组建森林

经营合作社。

②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经营方案是科学、依法

经营的依据,是指导经营单位提高经营水平的保

证。在保证各项基础资料翔实、准确的基础上,落

实森林经营规划,编制好森林经营方案。以小班经

营为单位,本着联合经营、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落

实森林采伐限额,让经营者对森林采伐做到“5年、

10年早知道”,对森林经营有收益预期,调动其培育

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同时,建立能切实保障执行森

林经营方案的制度,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森林经营中

长远规划执行的负面干扰。对采伐更新等经营效

果应加强监督检查。

4.2 加强森林经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力度,发挥其

试点示范作用

①加大中幼林抚育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争取

建设资金,结合林分现状适当调整抚育标准,保证

抚育限额,调动经营者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②加大低产林改造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强政

策引导,通过全面清场、冠下补植的方式,逐步将疏

林地、蚕场、灌木林、自留山等改建为红松果材林或

落叶松丰产林。

③加大落叶松大径材培育及其复合经营建设

力度。减少皆伐作业方式,通过二次渐伐方式,合

理确定保留株数,尽量延长优质落叶松林的主伐

龄,同时在冠下栽植红松,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大

径材产量,提高木材产值和林地综合利用率。

④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程建设。加大林区道

路、防火设施等基础建设投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

作,推进森林保险业务,建设村级森林防火联防组

织,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对森林抚育继续给予

补贴,对低产低效林改造也给予资金补贴等政策,

同时减免抚育采伐木材的育林基金,以调动森林抚

育的积极性。

4.3 在坚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取消

森林抚育采伐林龄限制,允许各采伐类型限额相互

串用

森林抚育不应仅限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开展,

应放宽到近熟林,对延长2个龄级及以上才允许更

新采伐的公益林,其抚育林龄还应放宽到成熟林阶

段;在1个限额期的5年内,当年的采伐限额可以结

转下1年度使用;应取消采伐蓄积和木材产量双项

控制制度,实行采伐蓄积单项控制,这样有利于经

营管理和作业时合理造材。

4.4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种苗监督,提供技术支撑

与服务

①加强商品林木种子采收监督管理,规范商品

林木种子采收行为,防止低劣树种种子进入市场、

流入苗圃、再次上山。收购林木种子和出售苗木的

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

定办理手续,依法取得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林业

行政主管部门对种苗生产经营者应登记备案,每年

对圃地苗木要抽查。

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大林农应开展种苗

知识普及教育,帮助识别优劣树木、苗木。

4.5 加强对林木采伐的指导、服务和管理,确保森

林经营有序进行

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经营由集中经营变为分

散经营,管理与服务难度加大,加之经营者素质参

差不齐,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森林经营工作显

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林业部门要由重监

管、轻服务,向监管和服务并重转变。

①改变采伐管理方式,落实农民经营自主权。

采取经营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林业主管

部门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监督,防止出现乱砍

滥伐现象。

②简化森林采伐管理环节,完善林业综合服务

中心职能。对伐区设计、林权审核、采伐申请、审核

发证等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步建立便捷高效

的审批机制。下放部分设计权限,透光抚育、造林

设计、核桃园抚育、自用材设计由乡镇林业站负责,

进一步方便林农,服务林农。

③应加强基层的乡、村林业技术队伍建设。面

对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现状,仅靠县、乡镇林业站的

少数工作人员很难指导、服务、监督到位。迫切需

要选拔懂业务、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乡镇林业

站,迫切需要各村配置林业技术员,以加强森林经

营工作;同时需要由政府组织农民林业技术培训,

扶持培养一批农民技术人员;加强对森林经营人员

第 5期 2012年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56

Page 59: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贺兆平等:本溪森林经营现状与分析

工作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队伍监督管理机制。财

政应负担基层林业站人员工资、经费,以扶持基层

林业技术力量,使之充实、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李延生.辽宁树木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5-36.

[2]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21/706-2009). 辽宁省技术监

督局,2009.

[3] 张守攻. 森林可持续经营导论[M]. 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2001.

[4] Maini J S. 森林可持续发展:确定标准、方针和指标的

系统方法[A]. 林业部:森林可持续发展译文集[C]. 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5] 郑小贤.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1997.

[6] 肖文发.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从概念到实践浅论[A].

中国21世纪论坛2001年会议[C].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1.

[7] 张玉珍.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 [J]. 河北林果研

究,1999,14(1):10-12.

[8] 陈柳钦.森林经营发展理论与历史演变. 价值中国网,

2006-09-27.

[9] 张晓巍. 天然次生林经营现状及对策[J]. 林业科技,

2003(5):12-14.

[10] 关毓秀.浅谈森林生态系统经营[A]. 森林可持续经

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11] 蒋海.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探讨 [J]. 林业经济,

1996(3):38-39.

[12] 谭学仁,胡万良.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保护与可持续

经营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2003(3):15-17.

[13] 周立江. 德国林业体系及森林经营技术与管理[J]. 四

川林业科技,2005,26(4):18-20.

(责任编辑:苑 辉)

第 5期 2012年

域性原则,提出挖掘地方资源,促进地方发展和满

足地方需求。每个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情况不同,社

区建设和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所以,在自然保护

区地方管理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坚持地域性原

则,采用地方性材料和技术,吸收地方习俗和文化,

在维持地方特色与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管理。

参 考文 献:

[1] 金瑞林,汪劲.中国环境与自然资源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7.

[2] 李晓梅. 环境保护部将采取四项措施强化自然保护区

管理[J].国土绿化,2011(6):8.

[3] 王权典. 再论自然保护区立法诸问题[EB/OL].2010-9-1

[2006-9-20].http://www.riel.whu.edu.cn/article.asp?id=28

4232006-9-20.

[4]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 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手册[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37.

[5] 余久华,吴丽芳.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建议[J]. 生态学杂志,2003(4):11.

[6] 杨锐. 美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和执法 [J]. 中国园林,

2003(4):63-66.

[7] 许智宏,李文华,阳含熙等院士呼吁:加大对自然保

护区的资金投入[EB/OL]. 2010-12-15[200-05-09].

http:// www. cas.cn/jzd/jcx/jcxlc/200206/t20020618_10341

034833.shtml.

[8] 李景文,李俊清.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

案探讨[A]. 中国资源与环境博士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2001:13-16.

[9] 余久华.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34.

[10] 贾亚娟,王保进.浅析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农业调查设计,2009(10):6-8,

14.

[11] 李偲,海米提·依米提,李晓东. 基于社区参与的喀纳斯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力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6):9971-9973.

[12]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

指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

[13] 左霞.社区共管: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新取向一以甘

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J]. 理论研究苑,2011(3):

214.

[14] 石道良,张云,郝涛,等.后河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

的调查与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0(1):37-40.

[15] 蒋培,林燕. 环境管理的地方自治模式构建[J].资源环

境与发展,2011(1):29-33.

[16] 卢梭.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23.

(责任编辑:张素清)

(上接第39页)

—— 57

Page 60: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果树有机栽培起源于欧美地区,通过几十年的

研究与推广,迄今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朝阳产业。

根据美国有机生产标准局的定义,有机农业是指以

天然有机生产物质的使用为基础的生产管理系统,

它要求尽可能地使用自然物质,并采用能保持和强

化果园生态协调性的管理技术与措施。这其中,由

于化学肥料被排除在有机生产的大门之外,故土壤

管理就成了决定有机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有机栽培的土壤管理技术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基础

上的。土壤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发挥土地的活

力,提高土地自身的机能,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利于根系的旺盛生长,防止病虫害侵入。土壤管理

的基本要求是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前提条件下,疏

松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创造正常的物

质循环系统和生物生态系统,保证果树健康生长发

育,提高产量与品质。

有机栽培的规模化实施,一方面顺应了消费者

对食品安全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市场价

格的推动。在我国,目前有机果品的平均价格通常

比普通果品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从而吸引了不少林

农自觉地加入到了有机栽培的行列中来,成为推动

有机栽培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 客土栽培

对于底质物理条件较差且雨季有积水问题

的果园,必须实施客土栽培,即挖大穴、换好土、

抬 高 穴 面 、铺 垫 秸 秆 。 栽 植 穴 规 格 通 常 为

80 cm×80 cm×80 cm,穴面抬高至少40 cm。穴内

换上熟土好土,抬高部分也用好土。栽植穴内四周

和穴底、抬高部分的底部(与地面相连部分)全部铺

上玉米秸秆,覆盖厚度不少于10 cm。

2 秸秆覆盖

果园秸秆覆盖材料来源广泛,易购易得,覆盖

时间一年四季均可。一般说来,春季覆盖可防干

旱,夏季覆盖能加速腐烂进程,秋季覆盖可延长果

树生长期,冬季覆盖可防冻害。

具体的覆盖方法可分为:冠下覆盖,即当果园

为幼龄园、套种园或秸秆量不足时,采用只覆盖树

盘的方法;全园覆盖是指对封行园、非套种园或秸

秆量较充足时采用的覆盖方法;半腐熟覆盖是利用

调制、堆沤秸秆在果园空地种植蘑菇,一举双得;防

裂果覆盖是指在雨季来临前实施的秸秆覆盖,以防

伏旱后骤然降雨、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剧变造成裂

果。覆盖厚度通常要求在10~15 cm,以后再次覆

盖时3~5 cm即可。要求覆盖前浇透水,覆盖后星

点压土,盖严盖全,薄厚均匀,注意防火,适时增肥,

水果套袋,综合治虫,周年覆盖,实施免耕。

3 生草覆盖

生草覆盖是果园土壤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目

前已在许多果园实施,树盘内、行间或全园皆可实

行生草覆盖。种植的草种有白三叶草、紫花苜蓿、

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关键技术张 连 翔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 朝阳 122000)

摘 要: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系符合时代潮流的大趋势,但在摒弃传统化肥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有

效措施培肥土壤是关键。该文提出客土栽培、秸秆覆盖、生草覆盖、果园生草-以草饲畜-畜粪产

沼-沼肥入园“小循环”模式、穴贮肥水技术、EM土壤改良剂应用、增施有机肥等7种果树土壤管理

的关键技术,相信会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同时对推动有机栽培技术进步和有机

果业产业发展也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58-03

收稿日期:2012-01-08

—— 58

Page 61: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扁茎黄芪、黑麦草、百脉根草等,有的甚至把紫穗槐

等固氮灌木列入此。兹以白三叶草为例说明。

白三叶草又名白车轴草,属宿根性植物,为匍

匐型生长的多年生豆科牧草。耐阴性好,能在30%

透光率的环境下正常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19~

24℃。侵占性好,白三叶草成坪后有较发达的侧根

和匍匐茎,与其它杂草相比有更强的竞争力。观赏

价值高,开花早,花期长、叶形美观,成坪后可获得

绝佳的景观效果。茎叶含氮量高,非常适于果园种

植。对土壤要求不高,耐贫瘠但不耐干旱。比较适

合排水良好、富含钙质及腐殖质的黏性土壤,对土

壤pH值的适应范围为4.5~8.5。

白三叶草播种期为每年春秋两季的4月或9月

份,气温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播前结合深翻

整地,施足底肥,施腐熟的有机肥45 000 kg/km2。行

间生草播种量7.5 kg/km2,全园生草播种量15 kg/km2,

采用条播或撒播。播后覆土0.5~l.5 cm,出苗后拔

除杂草,促进幼苗生长。成坪后加强肥水管理,促

进草体生长,遇到干旱及时灌水,并随灌水在草上

泼洒腐熟的人粪尿或撒施生物肥。特别寒冷地区

冬季前要覆土越冬,翌春去除覆土。白三叶草种植

当年长势弱,不刈割,第2年当草生长到20 cm左右

高时留茬5~10 cm刈割。割草时,先保留周边一定

宽度不割,给昆虫(天敌)保留一定的生活空间,等

内部草长出后,再将周边杂草割除。生长期每隔

2~3个月刈割1次,全年刈割2~4次,最后1次在

10月上中旬进行,割下的草直接覆盖在树盘周围的

地面上。白三叶草种植5~8 a后,草体开始老化,

生长量减少,需重新种草。通过多年生草覆盖,果

园土壤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增加,达到以地养地、

促进果树生长的目的。果园生草覆盖,不仅可以减

少对土壤结构和微生态环境的破坏,控制水土流

失,降低物质投入,更重要的是,混种上述灌草植物

形成的立体复层结构,对抗旱保水增肥,实现以草

控草,提高林地植物多样性,增加系统稳定性(有利

于天敌生物生存),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大有

裨益。

除人工种草外,生草覆盖尚包括果园自然生

草。自然生草要求:要秋草不要春草;要低草不要

高草;要软草不要硬草;要当年生草,不要多年生

草;要有益草,不要有害草。果园自然生草强调:旺

树少割草,弱树勤割草;控春草,促秋草;最后一次

割草时间,必须是有了草籽之后才可以割;提倡人

工除去有害草,注意果园防火。

4 果园生草—以草饲畜—畜粪产沼—沼肥入园

“小循环”模式

这是一种“循环经济”或称“低碳经济”模式,即

利用果园生草饲养(奶)牛、羊、猪、鸡(鸭,鹅)等畜

禽动物,畜粪加入沼气池,沼液(渣)施入果树(园),

滋养树木、培肥园地。条件允许时,再加上太阳能

综合利用(温室大棚,热水器)、风力发电、人工修建

集水窖(集雨补水)、沼气照明烧饭以及生活废水无

害化处理、节能木屋建设、休闲区规划等,俨然一个

理想的生态农庄,除了生产有机果品外,还兼有旅

游度假、环保教育、生态觉醒、敬畏自然等特别附加

功能。

把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大棚下面,有利于提高

池内温度,缩短循环周期。当果园饲养的动物粪便

不很充足时,设计时还应想到把度假区的人粪尿直

接排放到沼气池中,或随时收集村镇厕所的粪便予

以补充,每3~5 d补充1次,每次30 kg左右。注意

调节好补充料的含水比例,夏季为6%~8%,冬季

为10%~12%,这样才更有利于发酵。

充分腐熟的沼液(渣),可出池在果园中施

用——叶面喷施沼液。喷施浓度依果树生长势确

定:对长势差、树龄大、坐果多的果树,可喷施100%

的纯沼液;对长势强、树龄小、坐果少的果树,喷施

50%稀释沼液;每月喷施1~2次,全年10~15次。

根据果树物候期确定沼渣沼液施期和施量:花

前施用,施沼渣25 kg/株或沼液50 kg/株;花后施用,

施沼渣50 kg/株或沼液100 kg/株;采果后施用,施沼

渣25 kg/株或沼液50 kg/株。对于结果少的树可酌

情减少用量,反之亦然。施用方法可采用条沟、放

射沟或环状沟施,沟深20~30 cm,宽30~40 cm,施

用部位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处。

另外,沼液还可用来防治病虫害:防治小叶病、

黄化病,在生长季节每株每次灌根30~50 kg沼液

原液2~3次,同时叶面喷施沼液原液3~5次,可有

效减轻危害或完全治愈;防治蚜虫、红蜘蛛,可在每

年的5~8月份害虫发生期,每隔l0 d喷施1次沼液

原液,连喷3~4次,防治效果可达90%;防治鳞翅目

害虫,可在沼液原液中加入1 500倍的灭幼脲3号等

生物农药喷施;为防治腐烂病、增强树势,可在每年

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结合刮除粗老翘树皮,用沼液

原液涂刷树干,每隔15~20 d涂刷1次,共3~5次。

5 穴贮肥水技术

对于已栽植果树的林地,可通过穴贮肥水技术

改良树木根迹土壤。同时辅之以上述的秸秆覆盖

第 5期 2012年张连翔: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土壤管理关键技术

—— 59

Page 62: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和生草覆盖技术,使全园土壤逐步获得改良。

穴贮肥水地膜覆盖技术,简便易行、投资小、见

效大,具有节肥、节水的特点。一般可节肥30%、节

水70%~90%。尤其在土层较薄,无灌溉条件的山

丘地段,应用效果更加明显,不失为干旱地区经济

林果园重要的抗旱、保水技术。

穴贮肥水技术的方法为:将作物秸秆或杂草捆

成直径 15~25 cm、长 30~35 cm 的草把,置于水

中、沼液内或用5%~10%的尿液浸透。在每株树

的周围树冠投影边缘内50~70 cm处,挖4~6个

深 30~40 cm、直径20~30 cm(比草把稍大些)的

圆形贮养穴(小树可挖3个)。将草把竖放于穴中

央,周围缝隙用混入1/3尿素或复合肥(有机栽培果

园混入生物有机肥)的土填满、踏实,灌足水。然后

整理树盘,贮养穴要低于地面2~5 cm,呈盘子状,

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及中间用土压好,在穴

中央正对草把上端穿1个小孔,在小孔上压1个小

石块,以便将来追肥浇水或盛接雨水。一般可在花

前、果实迅速膨大期和采果后3个时期每穴追施

50~100 g尿素、复合肥或磷酸氢二铵等(有机栽培

按要求施入生物有机肥料),将肥料放于草把顶端,

随即浇水3~5 kg,也可直接追施液肥(沼液、人粪

尿等)。进入雨季后,即可把地膜撤除,使穴内尽可

能多的贮存雨水。一般贮养穴可维持2~3 a,草把

每年换1次,发现地膜损坏后应及时更换。再次设

置贮养穴时要改换位置,以逐渐实现全园改良。

6 EM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经过多年的研

究,从土壤中发现并分离了大量的有益生物,开发

研制出了系列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产品,

在日本及世界许多国家推广应用。EM实际上是一

群来源于自然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光合

细菌、放线菌等10属80种以上的微生物。向土壤

中加入EM,可使土壤机能得到强化,增加有机营

养;同时伴随着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可使硬土层分

解,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改善,达到持续生产的目

的。另据了解,在日本有机栽培的果农还常采用

EM发酵有机肥料,其原料是:米糠40 kg、菜子饼

15 kg、鱼粉15 kg,稻秆、豆腐渣、酒糟、木炭灰、氟石

等适量,然后加入EM的100倍稀释液18~20 L,常

温下厌氧发酵约30 d,制成EM波卡西。也有利用

EM发酵农家肥和秸秆及生活垃圾的,并于秋季采

果后落叶前配合等量的贝化石挖坑施入土壤。另

外,在5、6、7月份用EM粉剂及EM活性液作土壤表

层施入或表面喷洒。

EM土壤改良剂的作用,短期效果并不明显,需

坚持2~3 a后,效果才会显著增加,不可因此对其

效用产生怀疑。

7 增施有机肥

果园施肥不能盲目,施肥前应进行土壤化验和形

态诊断,以确定施肥类别与数量。有机肥包括圈粪、

腐熟的鸡粪及各种畜禽粪等,饼肥有机质含量高,是

最好的有机肥。要求每公斤果施用有机肥1.5~2 kg,

最好每隔2~3 a施1次,一般施6~7.5万kg/hm2。施

肥时间以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好,也可在采摘后至落

叶前施用。施肥方法有行间环条沟、环状沟或放射状

沟。一般是在树冠投影的外缘,挖深50~60 cm、宽

40~50 cm的环状沟,施入有机肥后回填土,踏实并

灌水即可。其他方法可仿照此法进行。

8 结束语

尽管有机栽培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对整个

产业发展而言,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中的土壤管理

技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首先,关键技术尚处于研

究与推广的先期阶段,有机生产相关的物质保障体

系仍欠完备。其次,使用惯了化肥、农药的林农对

其“速效性”的欣赏有时还难以割舍,对有机技术的

“缓效性”的接受还缺乏必要的耐性,思想的转换着

实需要一个过程。再次,有机栽培技术看起来简

单,实施起来却是有相当难度的,哪怕有一点点失

误,都可能招致失败。再有就是与传统化肥、农药

相媲美的理想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产品尚缺

乏。对于这些属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

门应通过联合攻关和技术创新的途径加以解决,毕

竟在我国“中医思维”已深入人心,这对推广有机栽

培技术来说,是最有利不过的社会基础条件了。

参 考 文 献:

[1] 张连翔,孔繁轼. 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全生

态经营[J]. 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4-29.

[2] 张连翔. 果园秸秆覆盖[N]. 朝阳日报,2000-09-15(4).

[3] 张连翔,李彬彬,张平,等.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经济林抗

旱保水栽培技术[J]. 新农业,2009,(5):10-11.

[4] 丁玉川,俞小秋. 山楂园的百脉根生草覆盖效应研究

[J]. 河北林学院学报,1996,11(增刊):181-184.

[5] 福冈正信. 樊建明,等译. 一根稻草的革命[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02.

(责任编辑:董莉莉)

第 5期 2012年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60

Page 63: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2012年第 5 期

2012№5

辽 宁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华金叶榆是白榆(Ulmus pumila)的金叶优

良变种。树干通直,树冠圆满,枝条稠密,叶片在生

长季节表现为金黄色。作为行道树或景观点缀,观

赏效果极佳,近年在沈阳、抚顺、本溪、大连等地栽

植较多,可用于自然生长成自然圆头形状,也可用于

人工造球,生长成球形树体;也可用作树篱笆,用途

广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市场需求量大,

苗木需求增多,而如何正确繁育苗木,是当前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

中华金叶榆播种育苗会发生变异,主要采用无

性繁殖方式繁育苗木。

1 扦插育苗

1.1 插穗的选取和剪截

6月下旬至7月下旬,剪取粗度0.2 cm以上的当

年生新梢或二次梢,存于阴凉处。按6~8 cm长度

剪穗,顶端2~3节叶片保留,下半部叶片摘除。

1.2 生根素处理

将插穗基部2~3 cm深入到质量浓度为25~

50 mg/L的IBA溶液中,浸泡24~36 h。注意药液别

碰到叶片,以防烧叶。

1.3 插床的准备

床高12~15 cm,床长25 cm,床宽1.2 cm。床

面用河沙做扦插基质,厚度12~15 cm。

1.4 扦 插

6月下旬至7月中旬。扦插株行距4 cm×5 cm,

插穗深度4 cm左右。

1.5 插后管理

床上罩透光度为50%的遮阳网,高度0.5~0.7 m。

向网上喷20~25 ℃的水。晴天8:00到15:00,每

30~40 min 1次。阴天喷水次数减半。及时拔除床

面杂草。40~50 d后,见插穗已生根,可撤去遮阳

网。8月下旬向苗上喷磷酸二氢钾液,质量百分浓

度为0.4%,喷2~3次,间隔期5~7 d。

7~8 月遇有叶茎害虫,及时喷洒敌敌畏

2000~3000倍液。

11月初,起出苗木假植。如不掘苗,应向床面

喷足水并覆盖稻草,以防冬季及早春苗床干旱而造

成苗枯。

嫩枝扦插成活率在90%左右,主要用作绿篱。

2 嫁接育苗

以白榆做砧木,在2~6 年生,达到一定粗度的

白榆砧干上嫁接。

2.1 嫁接方式

①高干嫁接,嫁接高度2.0~2.5 m;②中干嫁

接,嫁接高度1.0~1.5 m;③矮干嫁接,嫁接高度在

0.2~0.5 m。

2.2 嫁接方法

2.2.1 劈 接

时期:4月上旬至5月中旬,移植苗当年嫁接,

可在6月进行。

砧木粗度:一般为2~3 cm,4~5 cm亦可。

削接穗:穗长6~8 cm,穗粗0.4~0.8 cm,穗上

具2个好芽。顶剪口距顶芽1.0~1.2 cm平断,削面

长2~3 cm,是对称偏楔形,一端稍厚,一端稍薄,一

中华金叶榆苗木繁育技术符立志 1,张丽萍 1,刘 军 2

(1.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2. 台安县林业局,辽宁 台安 114100)

摘 要:中华金叶榆是近年新培育并推广的彩叶榆树品种,冠形圆满,枝条稠密,叶片金黄,适宜造

型,抗寒力强,是很有栽植应用前景的园林美化树种。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华金叶榆的扦插和嫁接

繁育技术。

关键词:中华金叶榆;扦插;嫁接;育苗

中图分类号:S72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5-0061-02

收稿日期:2012-09-10

—— 61

Page 64: 辽宁林业科技 - lycy.ln.gov.cnlycy.ln.gov.cn/lnly2015/ggfw/kjfw/lnlykj/2012/... · 辽宁林业科技 liaoninglinyekeji (1974 年创刊 双月刊) 2012 年第5 期(总250

般穗长是穗粗的4~5倍。

砧木处理:在适当高度处,剪断或锯断砧木,断

面应平齐。在断面正中下劈1个长为2~3 cm的劈

口,劈口要直,劈口方向最好与当地主害风向垂

直。若砧木过粗,应在一侧劈1个劈口,长度同上。

插入接穗:将削面厚端朝外,插入劈口内。粗

砧木(≥3 cm),1个断面可在相对应方向,插入两个

接穗,砧木断面以上的接穗削面应露白2~3 mm。

包绑:用2~3 cm宽塑条缠绑接穗和砧木切口,

勿漏缝。

2.2.2 腹 接

时期同劈接。砧木粗度:1.5~2.0 cm。

削接穗:穗长、穗粗大体同劈接,但削面比劈接

略短,一般为1.5~1.7 cm。

砧木处理:在要求高度,平断砧木,在断面一端

向另一端,剪面是40~50°高度向下斜剪,剪口长

1.5~1.6 cm。

插入接穗:将接穗削面厚端朝外,薄端朝里,插

入切口内,一侧形成层或两侧形成层对齐,削面露

2 mm。包绑:用2.5~3 cm宽塑条,严密包绑接口,

不可漏缝。

2.2.3 插皮接

时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砧木离皮期。如果

是4月或 5月新移植的大砧苗,可在植苗后的第

30~40天后嫁接。

砧木粗度:一般砧粗在3~5 cm或更粗一些,砧

木越粗,愈合时间越晚。

削接穗:穗长8~10 cm,具2~3个芽,顶剪口

距顶芽1.2 cm,削面1个,长度2.5~3.5 cm,呈马耳

形,削面平直。

砧木处理:砧木在预定高度平断,断面无毛茬。

插入接穗:将接穗削面朝里,插入砧木皮层与

木质之间,使接穗削面与砧木木质间紧密贴合。穗

细砧粗的情况下贴合较好,一般穗粗为0.4~0.6 cm

时,砧粗应为3~5 cm。

包绑:用5~6 cm宽塑条,严密包绑砧木断面和

接穗基部,不可漏绑漏缝。

研究发现,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差别较大,以

劈接成活率最高,插皮接略低,前两种都达到90%

以上,腹接成活率达到83%以上。

2.3 嫁接后的当年管理

2.3.1 除砧萌

嫁接后,由于大量减少了枝芽量,会从接穗下

边的砧木上不断发生砧梢,削弱了接穗生长,生长

粗度、高度及成活率都受影响,因此除砧萌很重

要。嫁接后第30 天起至8月底,及时多次抹除刚发

生的砧芽,如果砧梢已长到10 cm以上长度,应及时

用剪刀从基部剪掉。

2.3.2 解绑、剪梢再缠绑

嫁接后第40~50天,当接穗上新梢长至20 cm左

右时,为防止因梢过长、风大而造成接口处劈裂,在

10~15 cm处剪断,起到摘心作用,减少了风害,也促

进2次发生和加长生长,加快了整形过程。对所缠塑

条,应用利刀割断,防止缠痕及折断。对砧木过粗,接

穗生长过旺的,同时是插皮接的,应解掉一般塑料布,

再重新缠绑砧桩,避免因风大而造成劈折。

2.3.3 接穗保湿

①嫁接后立即向接穗上涂刷抚顺石化院生产

的石油乳化剂。向石化剂中加少量水,用2 cm宽毛

刷蘸液,涂刷接穗剪口和四周。保湿期长达40 d,

可减少或避免接穗失水而保证成活;②在嫁接同时

用塑料条封闭接穗剪口,也有良好的保湿效果;③

接前或接后用塑条缠绑接穗四周和剪口的,效果也

很好;④在嫁接前,将石蜡加热至95 ℃,使其融化成

液体,将剪好的穗段全部伸蘸剂液中1 s,立即取出

并放入冷水中,使之迅速冷却并在表面形成薄膜,

保湿效果很好,成活率很高。

3 大苗培育要点

3.1 水肥管理

苗木定植及嫁接后,经3~5 a的生长,树高、冠

幅逐渐增大并达到相应的标准。在此期间,生长季

及时铲除杂草,确保苗木不受杂草影响而健壮生

长。生长季遇过分干旱,应及时灌水。每年4~5

月,距植株20cm远,刨3~5 cm深坑穴,向内施入化

肥,每株施尿素或磷酸氢二铵200~300 g。

3.2 防治病虫害

主要防治叶片害虫如毛虫、美国白蛾、蚜虫、金

龟子等,在发生初期向树上喷布敌杀死等杀虫剂。

3.3 整形修剪

除扦插苗外,高、中、低嫁接苗,嫁接后均应从

第2年开始,每年3月和7月,对1年生枝新梢按圆

球形、开心形、盘状或层状等进行造型修剪,每次剪

掉1年生枝或新梢长度的1/2~1/3,使呈理想状态

的标准树形,以保证和提高作为商品苗木的经济、

观赏价值。

(责任编辑:韩素梅)

第 5期 2012年辽 宁 林 业 科 技

——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