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主管應如何確保管理與技術人員 具有專業知能,以利執行職 … ·...

21
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實驗室 主管精進教育訓練 實驗室主管應如何確保管理與技術人員具有專業知能,以 利執行職務,並防止及矯正管理系統或測試程序之偏離 中華民國105年11月15日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Jan-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實驗室主管精進教育訓練

實驗室主管應如何確保管理與技術人員具有專業知能,以利執行職務,並防止及矯正管理系統或測試程序之偏離

中華民國105年11月15日

目錄

ㄧ、議題現況(實驗室主管應如何確保管理與技術人員具有專業知

能,以利執行職務,並防止及矯正管理系統或測試程序之偏離)

二、問題分析

三、適用法規或法條分析

四、解決方案與對策

五、外部干擾因素排除

六、內部稽核再查核

七、結語

ㄧ、議題現況

實驗室主管每年至少召開一次管理審查會議,以查證實驗室品質系統之適切性及有效性,且導入必要之改善行動。

實驗室為TAF(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所認證之實驗室,每年皆會接受TAF所委託的專家學者進行評鑑,另亦有工業局的外部評鑑,以確保實驗室的品保及品管系統無偏離,亦提昇廠商對管理機構執法之公信力。

實驗室主管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內部品質稽核,以查證實驗室各項品質管理系統是否符合ISO/IEC 17025規範與實驗室品質文件及檢測方法是否符合NIEA(環保署環境檢驗所)之規定,且稽核改善結果,由實驗室主管督導改善並確認追蹤。

ㄧ、議題現況

實驗室新進人員須進行教育訓練並完成3組合格的檢測結果,且通過內部能力試驗,始能正式從事該檢項之檢測。

實驗室人員每年不僅進行內部能力試驗亦參加外部能力試驗,以確保人員的檢測能力。

實驗室人員每年皆須參加由工業區環境保護中心舉辦的實驗室相關訓練課程,以提昇專業知識。

二、問題分析

實驗室技術人員異動訓練時間不足。

實驗室器材設備老舊未汰換或維護保養不確實。

實驗室藥品耗材過期使用。

廠商對實驗數據提出質疑。

廠商對核算污水處理系統使用費疑義。

三、適用法規或法條分析

採樣作業指引。

按NIEA標準作業程序。

ISO/IEC17025規範規範與實驗室品質文件。

下水道使用管理規章。

工業區污水處理廠營運管理要點。

採樣人員樣品送至化驗室前需由樣品管理人員進行轉碼。

樣品管理人員將轉碼後樣品送至化驗室,由化驗室接收樣品。

檢驗人員依樣品接收紀錄表記載之檢測項目,進行分析,並將分析結果紀錄於報告表內。

將樣品分析紀錄表交給樣品轉碼人員進行解碼,並紀錄於採樣紀錄表上。

四、解決方案與對策

四、解決方案與對策

稀釋倍數

高滷

高低濃度

原始紀錄保存

量測器皿校正

藥劑耗材盤點

實驗室周邊設備妥善率

實驗室內部檢驗分析技術查核重點

四、解決方案與對策

儀器設備管理

儀器設備及軟體均有專人負責管理,以維正常運作,並確實填寫校正、保養維護、使用紀錄。

實驗室主管應熟悉實驗室運作,不定期監督檢查。

所有定容器皿均須委外校正或具可追溯性。

四、解決方案與對策

品保/品管要求

方法偵測極限(MDL):指待測物在某一基質中以指定檢測方法所能測得之最低量或濃度,在99%之可信度(Confidence level)下待測物之濃度大於0。

每年年底均須製作各檢項之方法偵測極限(MDL)並建立查核樣品分析、

重複樣品分析及添加樣品分析品質管制圖表,作為隔年之品管要求。

四、解決方案與對策

預防措施:實驗室由能力試驗、管理系統改進機會之鑑別及矯正預防措施等所產生之紀錄資料予以量測與監督,並於管理審查會中檢討、評估品質管理系統,確保系統能持續改善以維持其有效性及適切性。

矯正措施:實驗室於內部稽核或外部評鑑所發現之缺點,由實驗室主管督導矯正措施,以確保品質系統之有效性與適切性。

好的領導者透過建立組織制度,凝聚成員向心力。先身士卒、事必躬親,對事不對人共同為了達成的目標而努力。

拙劣的領導者容易陷入人情迷失,導致群體成員各自為政,形成一盤散沙。

組織成員絕對無法透過「管理」而願意全力以赴,而必須藉由組織領導者「用心帶領、親身付出」才會心甘情願付出。

多了解多看、發掘問題、傾聽、溝通、協調。

四、解決方案與對策

五、外部干擾因素排除

採樣點釐清有無採集未具代表性水樣。

攜帶型pH、 EC、Temp校正與檢測。

樣品保存(COD加硫酸、重金屬加硝酸、冰浴4℃) 。

會同廠方人員及連續性採樣步驟攝影

採樣瓶與採樣器清洗。

不定期會同輔導查核(現地前處理設施查核)。

內部的管理制度,應先考量法令之規定,在不違反法令下做必要的規範。

實務上依制度運行,免滋生逾越法令規定情事。

熟諳援引的相關法令,先知悉規章制度合乎法令規定。

評估內部控之缺失及衡量營運之效率,適時提供改進建議,以確保持續改善。

六、內部稽核再查核

檢驗人員居於公正客觀立場並依據相關品質文件及作業規範,將檢測結果完正紀錄。

鑑別不合制度規定者,是否未依新修正的法令更新。

必須隨時注意有關法令的變動,在執行稽核任務時,始能驗證有關作業是否遵行法令的規定。

六、內部稽核再查核

六、內部稽核再查核

紀錄管制

檢測結果由實驗室獨立自主判斷,不受任何外界行政、商務、財務或人員等不當利益影響。

所有紀錄均應清晰可識別,且應使用鋼

筆或原子筆書寫,禁止使用鉛筆書寫。

錯誤應畫線刪去並簽名,禁用修正液。

人員訓練紀錄均予以保存。

六、內部稽核再查核

客觀公正的態度落實查核工作,對一切查核的事項,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

查核必須保持「公正無私」全力以赴。

持續觀察,維持成效,若是改善成效不彰,且難期達成目標時,應另行檢討改採其他措施。

稽核為防杜舞弊的主要工具之一,人員在查核過程中,亦應兼顧檢查及評估內控制度妥當性。

六、內部稽核再查核

追查缺失過程中,遭遇抗拒阻礙等外力介入時,不應受施壓或關說致使施延或尋求化解。

充分顯示以超然獨立方式進行查核,及以客觀公正的立場衡評是否確有缺失或弊端,因之,不應忍受任何不當,或違背法令的指示或要求。

查核應秉持公正的原則,不姑息,不扭曲事實,不輕率評論。

七、結語

追根究底求實求真。對異常事項有合理的懷疑,應設法排除查核障礙,徹底追查出實際的真相,以明確責任的歸屬。進行查核資料時,應確實查證,不做避重就輕的表面形式作業。對異常資料,確切瞭解缺失真相,不能和稀泥應付了事。

七、結語

•實驗室管理系統或技術作業如發生不符合工作時,可透過各種活動予以鑑別,

•例如:不符合工作的管制、內部或外部稽核、管理審查。

•實驗室對於不符合事項、內(外)部稽核缺失、顧客抱怨、所採取的矯正措施。

•預防措施,實驗室主管應督導跟催改善結果。

報告完畢

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