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赖少其黄山情 -...

1
· · · DISCOVERY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刊主编:程堂义 本版责编:筱 美术编辑:王 版式设计:俞 电话:64219150 责任校对:木 第624期 再不记录,就真的来不及了! 我所了解的赖少其黄山情 金其恒/口述 筱铖/整理 众所周知,赖少其不仅是我国当 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大师,也是文艺界 的杰出领导人,他曾长期在安徽工 作。他对安徽的秀丽山水寄托着深厚 的感情 ,特别是对黄山 ,曾说过 ,“ 老夫 归故里,日日梦黄山。”曾任省政协副 秘书长的金其恒老人为我们讲述了赖 老那浓浓的黄山之情。 赖少其先生是我父辈的 战友,也是我仰慕的师长,早 就熟识。1983年,赖老在安徽 省文联主席任上,出任安徽省 政协副主席,成了我的顶头上 司,交往也就更密切了。他待 人宽厚、慈祥随和,对我更是 关爱有加。 赖老不仅是我国当代著名 的书画艺术大师,也是文艺界 的杰出领导人。早在新中国诞 生前夕,赖老就曾作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代表团”第一副团长, 出席了在北平召开的“全国文 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 会”。随后,他又作为“第三野 战军”的代表,并任代表团秘书 长,光荣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 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举世 瞩目的开国大典。 上世纪30年代初,不满 20岁的赖少其积极投身鲁迅 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 被鲁迅誉之为“最有战斗力的 青年木刻家”。今天我们可能 视木刻为雕虫小技,不屑一 顾。而在当时,“新兴木刻运 动”被国民党反动当局视为 “赤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说起‘木刻’,有时即等于‘革 命’或‘反动’,立刻招人疑 忌。”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抗战爆发后,赖老背井离 乡,从南粤辗转奔波来到皖 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四军,开始了戎马倥偬的战 斗生涯,浴血奋战在江淮大地 上,从此便同安徽结下了深厚 的情缘。在革命的队伍里,他 一手拿枪,一手拿“刀”,进行 战斗。即使是在解放后的和 平年代里,用他自己的话来 说,他始终也是“先做战士,后 做画家”的。 赖老对安徽的秀丽山水寄托着 深厚的感情。他的画名是与黄山分 不开的。他说:“黄山是真正的中国 画院。”他对这个“画院”情有独钟, 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大“画院”里攀 登着、观察着、探索着、琢磨着。黄 山的沟沟壑壑无不留下他的足迹。 他是上黄山次数最多的画家,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在黄山,几乎没有他 没有走过的山路。 记得是在1980年的初夏,我和 赖老邂逅在黄山脚下的桃源宾馆。 我见他是独自一人上山写生,就想 陪他一程,赖老很高兴。那时黄山 还没有索道,我们先驱车来到云谷 寺,然后拾级而上,又徒步攀登了崎 岖陡峭的15华里的山路,才来到了 北海。那年我才四十多岁,都已经 走得筋疲力竭,到了晚上,两腿都 挪不动了。而对于年近古稀的赖 老来说,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天吃罢早饭,他拿着饭桌 上剩下的两个馒头,自己留了一 个,又递一个给我,说:“你留着下 山路上吃吧。”连房间也未回,即背 负画箧,爬险峰,过峭壁,登悬崖, 反复观察、探索黄山的神奇。那天 我因急于下山,只陪伴他从北海到 西海后就分手了。我默默地目送 赖老独自一人,在似乎没有尽头的 山路上踽踽而行,艰难地攀登,瘦弱 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群峰、晨曦之 中。一个年近古稀的艺术家,仍然 这样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为了攀登 艺术高峰,如此的不畏艰难险阻。 我不由想到,岁月如此催人衰老,心 中很是伤感,望着赖老渐渐远去的 背影,禁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 数十年来,赖老数度勇攀黄山, 足迹所至,无不尽收画囊。从黄山 全貌到每一细部,春花冬雪,晨曦晚 霞,飞瀑云海,奇松怪石……可谓画 遍了黄山的处处风光。不懈的攀 登,辛勤的耕耘,赖老的黄山画终于 脱颖而出,形成了一种苍郁厚重、气 势雄浑的意境,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被画界誉为“新黄山画派”的代表。 赖老七十岁那年,叶 落归根回到故乡广州定 居。此后,我每去南方,定 要去拜望他老人家,并一 定要捎点他爱品味的“黄 山毛峰”。 1986年全国政协会 议期间,我到赖老下榻的 北京香山饭店拜望他。见 他正在作画,未敢打扰,小 坐片刻,便告辞了。第二 天,在人民大会堂,赖老的 女婿兼秘书于在海递给我 一个信封,打开一看,竟是 赖老为我画的国画:《墨 梅》。我已珍藏好几幅赖 老的版画、书法了,这次又 得到了他的画作,真是喜 出望外。赖老还在画上题 写了王冕《咏梅》诗中的诗 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我想,这 或许是赖老对我的警示 吧!赖老真是用心良苦。 有一年,在广州与赖 老交谈,方知这位“新黄山 画派”代表的老艺术家,遇 到了新问题。南粤大地是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 处呈现出一派灵巧轻快、 亮丽欢乐的景象。面对南 国的绮丽风光和多姿多 彩的景物和生活,赖老深 感如果再用过去画黄山 的渴笔焦墨和凝重的手 法来表现,无疑是不适宜 的。他深有感触地说: “不变不行啊,艺术是要 随时代的,与时俱进嘛!” 我深知,对于一位年逾古 稀、业已形成自己艺术风 格的老画家来说,要想改 变自己的艺术风格,将会 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甚 至会无功而返。功成名 就的艺术家,一般都是不 敢“轻举妄动”的。但是 依我对赖老的了解,他绝 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果然,在农历丙寅年, 他毅然提出要“丙寅变 法”,痛下决心,要根据时 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变化, 突破自己已有的成就,改 变习惯,用一种新的笔墨 技法和表现手段,对中国 画进行改革创新。赖老晚 年,就是以这样一种顽强 拼搏的毅力和精神,续写 了自己人生的最后辉煌。 1993年,适逢赖老八 秩大寿和从艺60周年,又 是赖少其、曾菲伉俪的金 婚纪念。5月16日,广东 隆重举办“赖少其同志从 艺 60 周 年 暨 作 品 研 讨 会”。我应赖老伉俪的盛 情邀请,从合肥飞赴广州, 参加了这次盛会。研讨会 隆重而热烈。时任国务院 总理李鹏也特意为赖老发 来了亲笔贺词: “艺术为人 —祝贺赖少其同志从 艺六十周年”。开幕式上, 安徽省政协领导评价赖老 说:“少其同志,安徽是您 的第二故乡。您的大量的 书画作品,是以安徽的秀 丽山水,特别是以黄山为 题材的。您对安徽的一山 一水一草一木寄托着深厚 的感情。您同安徽人民心 连心。” 的确,赖老同安徽,特 别是同黄山的情愫,真是 千丝万缕,难以割舍。说 他身在羊城,心在黄山,毫 不为过。赖老曾有诗云: “老夫归故里,日日梦黄 山。梦中写来苦,笔笔汗 湿衫。”魂牵梦萦,其苦何 堪!难怪赖老听了讲话, 欣慰地笑了。 就在世纪之交的 2000 年 11 月 28 日,赖 老走完了他的85载人生 之路,在广州溘然辞 世。赖老逝世后,安徽 人民为了学习、继承和 发扬赖老虔诚的敬业精 神和高尚的道德品格,珍 藏赖老留下的珍贵书画 艺术遗产,深入发掘赖老 为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 在合肥风光秀丽的天鹅 湖畔建立了“赖少其艺 术馆”,以永远缅怀和纪 念这位“粤籍皖人”。 赖少其书赠口述者的横幅 口述者金其恒(左二)与赖少其(左三)曾菲(左四)夫妇 赖少其作品集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说 史 · 明 理 · 探 索 · 揭 秘

    DISCOVERY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Email:[email protected]■本刊主编:程堂义 本版责编:筱 铖■美术编辑:王 蔚 版式设计:俞 帆■电话:64219150 责任校对:木 子

    第624期

    再不记录,就真的来不及了!

    我所了解的赖少其黄山情□金其恒/口述 筱铖/整理

    众所周知,赖少其不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大师,也是文艺界的杰出领导人,他曾长期在安徽工作。他对安徽的秀丽山水寄托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黄山,曾说过,“老夫归故里,日日梦黄山。”曾任省政协副秘书长的金其恒老人为我们讲述了赖老那浓浓的黄山之情。

    赖少其先生是我父辈的

    战友,也是我仰慕的师长,早

    就熟识。1983年,赖老在安徽

    省文联主席任上,出任安徽省

    政协副主席,成了我的顶头上

    司,交往也就更密切了。他待

    人宽厚、慈祥随和,对我更是

    关爱有加。

    赖老不仅是我国当代著名

    的书画艺术大师,也是文艺界

    的杰出领导人。早在新中国诞

    生前夕,赖老就曾作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代表团”第一副团长,

    出席了在北平召开的“全国文

    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

    会”。随后,他又作为“第三野

    战军”的代表,并任代表团秘书

    长,光荣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

    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举世

    瞩目的开国大典。

    上世纪 30 年代初,不满

    20岁的赖少其积极投身鲁迅

    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

    被鲁迅誉之为“最有战斗力的

    青年木刻家”。今天我们可能

    视木刻为雕虫小技,不屑一

    顾。而在当时,“新兴木刻运

    动”被国民党反动当局视为

    “赤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说起‘木刻’,有时即等于‘革

    命’或‘反动’,立刻招人疑

    忌。”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抗战爆发后,赖老背井离

    乡,从南粤辗转奔波来到皖

    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四军,开始了戎马倥偬的战

    斗生涯,浴血奋战在江淮大地

    上,从此便同安徽结下了深厚

    的情缘。在革命的队伍里,他

    一手拿枪,一手拿“刀”,进行

    战斗。即使是在解放后的和

    平年代里,用他自己的话来

    说,他始终也是“先做战士,后

    做画家”的。

    赖老对安徽的秀丽山水寄托着

    深厚的感情。他的画名是与黄山分

    不开的。他说:“黄山是真正的中国

    画院。”他对这个“画院”情有独钟,

    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大“画院”里攀

    登着、观察着、探索着、琢磨着。黄

    山的沟沟壑壑无不留下他的足迹。

    他是上黄山次数最多的画家,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在黄山,几乎没有他

    没有走过的山路。

    记得是在1980年的初夏,我和

    赖老邂逅在黄山脚下的桃源宾馆。

    我见他是独自一人上山写生,就想

    陪他一程,赖老很高兴。那时黄山

    还没有索道,我们先驱车来到云谷

    寺,然后拾级而上,又徒步攀登了崎

    岖陡峭的15华里的山路,才来到了

    北海。那年我才四十多岁,都已经

    走得筋疲力竭,到了晚上,两腿都

    挪不动了。而对于年近古稀的赖

    老来说,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天吃罢早饭,他拿着饭桌

    上剩下的两个馒头,自己留了一

    个,又递一个给我,说:“你留着下

    山路上吃吧。”连房间也未回,即背

    负画箧,爬险峰,过峭壁,登悬崖,

    反复观察、探索黄山的神奇。那天

    我因急于下山,只陪伴他从北海到

    西海后就分手了。我默默地目送

    赖老独自一人,在似乎没有尽头的

    山路上踽踽而行,艰难地攀登,瘦弱

    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群峰、晨曦之

    中。一个年近古稀的艺术家,仍然

    这样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为了攀登

    艺术高峰,如此的不畏艰难险阻。

    我不由想到,岁月如此催人衰老,心

    中很是伤感,望着赖老渐渐远去的

    背影,禁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

    数十年来,赖老数度勇攀黄山,

    足迹所至,无不尽收画囊。从黄山

    全貌到每一细部,春花冬雪,晨曦晚

    霞,飞瀑云海,奇松怪石……可谓画

    遍了黄山的处处风光。不懈的攀

    登,辛勤的耕耘,赖老的黄山画终于

    脱颖而出,形成了一种苍郁厚重、气

    势雄浑的意境,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被画界誉为“新黄山画派”的代表。

    赖老七十岁那年,叶

    落归根回到故乡广州定

    居。此后,我每去南方,定

    要去拜望他老人家,并一

    定要捎点他爱品味的“黄

    山毛峰”。

    1986 年全国政协会

    议期间,我到赖老下榻的

    北京香山饭店拜望他。见

    他正在作画,未敢打扰,小

    坐片刻,便告辞了。第二

    天,在人民大会堂,赖老的

    女婿兼秘书于在海递给我

    一个信封,打开一看,竟是

    赖老为我画的国画:《墨

    梅》。我已珍藏好几幅赖

    老的版画、书法了,这次又

    得到了他的画作,真是喜

    出望外。赖老还在画上题

    写了王冕《咏梅》诗中的诗

    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我想,这

    或许是赖老对我的警示

    吧!赖老真是用心良苦。

    有一年,在广州与赖

    老交谈,方知这位“新黄山

    画派”代表的老艺术家,遇

    到了新问题。南粤大地是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

    处呈现出一派灵巧轻快、

    亮丽欢乐的景象。面对南

    国的绮丽风光和多姿多

    彩的景物和生活,赖老深

    感如果再用过去画黄山

    的渴笔焦墨和凝重的手

    法来表现,无疑是不适宜

    的。他深有感触地说:

    “不变不行啊,艺术是要

    随时代的,与时俱进嘛!”

    我深知,对于一位年逾古

    稀、业已形成自己艺术风

    格的老画家来说,要想改

    变自己的艺术风格,将会

    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甚

    至会无功而返。功成名

    就的艺术家,一般都是不

    敢“轻举妄动”的。但是

    依我对赖老的了解,他绝

    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果然,在农历丙寅年,

    他毅然提出要“丙寅变

    法”,痛下决心,要根据时

    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变化,

    突破自己已有的成就,改

    变习惯,用一种新的笔墨

    技法和表现手段,对中国

    画进行改革创新。赖老晚

    年,就是以这样一种顽强

    拼搏的毅力和精神,续写

    了自己人生的最后辉煌。

    1993年,适逢赖老八

    秩大寿和从艺60周年,又

    是赖少其、曾菲伉俪的金

    婚纪念。5月 16日,广东

    隆重举办“赖少其同志从

    艺 60 周年暨作品研讨

    会”。我应赖老伉俪的盛

    情邀请,从合肥飞赴广州,

    参加了这次盛会。研讨会

    隆重而热烈。时任国务院

    总理李鹏也特意为赖老发

    来了亲笔贺词:“艺术为人

    民——祝贺赖少其同志从

    艺六十周年”。开幕式上,

    安徽省政协领导评价赖老

    说:“少其同志,安徽是您

    的第二故乡。您的大量的

    书画作品,是以安徽的秀

    丽山水,特别是以黄山为

    题材的。您对安徽的一山

    一水一草一木寄托着深厚

    的感情。您同安徽人民心

    连心。”

    的确,赖老同安徽,特

    别是同黄山的情愫,真是

    千丝万缕,难以割舍。说

    他身在羊城,心在黄山,毫

    不为过。赖老曾有诗云:

    “老夫归故里,日日梦黄

    山。梦中写来苦,笔笔汗

    湿衫。”魂牵梦萦,其苦何

    堪!难怪赖老听了讲话,

    欣慰地笑了。

    就 在 世 纪 之 交 的

    2000 年 11 月 28 日,赖

    老走完了他的 85载人生

    之 路 ,在 广 州 溘 然 辞

    世。赖老逝世后,安徽

    人民为了学习、继承和

    发扬赖老虔诚的敬业精

    神和高尚的道德品格,珍

    藏赖老留下的珍贵书画

    艺术遗产,深入发掘赖老

    为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

    在合肥风光秀丽的天鹅

    湖畔建立了“赖少其艺

    术馆”,以永远缅怀和纪

    念这位“粤籍皖人”。

    壹 叁

    ○赖少其书赠口述者的横幅

    ○口述者金其恒(左二)与赖少其(左三)曾菲(左四)夫妇

    ○赖少其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