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谢 炯 #$%&’()%&’() ’%*++,-%+,. ! !$ !/ 01!!22 “小八腊...

1
舞剧粉墨春秋剧照 本报记者 郭新洋 !"!" # !$ 星期三 #$%&'()%&'()*'%*++,-%+,. !/小时读者热线01!!22 A 责任编辑:谢 视觉设计:窦云阳 文娱新闻 沪语童谣 声声入调 据这台音乐会导演、当年的 “沪剧小生”徐俊介绍,这一创意 已酝酿了年多。当时,女儿的幼 儿园老师希望徐俊发挥沪语特 长,与小朋友一起唱沪语童谣。结 果,他发现女儿以及小朋友们已 经说不来上海话了。于是,制作这 么一台音乐会的念头油然而生。 出品方徐汇区文化局和光启文化 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了语 言、音乐、戏曲、服饰、民俗等相关 领域的沪上专家一一把关。 个少儿广播合唱团的孩 子表演唱, 个上师大万方青年 交响乐团的学生伴奏, 个手拉 手艺术团的孩子表演情景舞 蹈—— 全都由“小八腊子”参演的 音乐会分上下两场,所选曲目分 三大类。第一类是《小八腊子开会 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经 典”沪语童谣;第二类是山歌小 调,例如《一根紫竹直苗苗》;第三 类是唐诗《春晓》《游子吟》等。作 曲家何占豪特地重新谱曲并用沪 语唱给记者听,倒也朗朗上口。 一台晚会 三项非遗 名为“音乐会”,其实还有不 少情景互动剧的意味。跳橡皮筋、 造房子、踢毽子、推铁圈等具有老 上海弄堂特色的画面,不仅令人 备感温馨,还引出三项国家级非 遗项目。 第一是“田山歌”,例如表演 唱《飞过太湖梢》,第二是“沪谚” —— 据钱乃荣教授透露,“摇啊 摇,摇到外婆桥”最早收录于《沪 谚新编》,而“沪谚”成 为 国 家 级 非遗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拥 有百年历史的《沪谚》和《沪谚新 编》两本书。第三是“剪纸”。作为 舞美布景的主题元素,由李守白 的画作和剪纸“勾勒”的石库门 风情,营造于浓浓的上海味道。 作为“海派剪纸”传承人林曦明的 徒弟,李守白擅长把剪纸与绘画 风格相结合。 传唱儿歌 娃娃抓起 钱教授认为,这台音乐会的推 出“功德无量”,因为传唱沪语要从 娃娃抓起。况且,推广普通话与传承 上海话并不矛盾,应该海纳百川地 “科学保护”与丰富各种语言文字。 钱教授正在编撰“小学生讲上 海话”的教材。从语言教育的角度 出发,如果不在岁前不讲某种语 言以后就难学了, 岁后就更学不 像了。他说: “语言不用就会消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倡导“多 样化语言”。法国巴黎甚至搜集了 当地的 多种语言并加以保 护—— 包括温州当地人使用的“吴 语”,亦即温州话。温州话与上海话 同属于“吴语”。何占豪在吟唱《春 晓》后也补充道,唐诗的韵脚用的 是古音。古音往往是方言,而非普 通话。懂得古音就能感受到传统文 化的韵脚。 本报记者 朱光 “小八腊子”开会了 “上海闲话”唱起来 沪语童谣童声合唱音乐会30日起上演 “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腊子开会了……”如今的80后上海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都想不 全自家小辰光姆妈唱的沪语童谣—— 由200个“小八腊子”一起表演的“上海爱浓—— 沪语 童谣童声合唱音乐会”,将于30日起在东艺上演。沪语专家钱乃荣表示,这台集结了三个国 家级非遗项目的“小八腊子”音乐会,将成为“上海闲话”从娃娃抓起的“抓手”,切实有效地 让上海小孩学会沪语,让上海大人重温童年时光,让新上海人感受到浓浓爱意。 本报讯 (记者 杨建国)由山 西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舞剧《粉墨 春秋》,于去年 月来沪在上海大 剧院试演时,引起了观众和专业界 人士的热烈反响。该剧突破艺术品 种的界限,融戏于舞的艺术尝试精 妙细腻。因此,许多当时未能一睹 演出的爱好者纷纷打听该剧何时 再能重返申城?据悉,经过首轮巡 演进一步修改后,《粉墨春秋》将于 日在上海城市剧院与沪 上观众再次见面。 《粉墨春秋》是香港著名剧作 家李碧华继《霸王别姬》后又一部中 国戏曲题材作品。李碧华年轻时从 事舞蹈长达 年,曾任香港舞蹈团 多部舞剧的策划。山西艺术职业学 院邀请内地著名编导邢时苗创作戏 曲题材舞剧后,邢马上想到与李碧 华合作。经黄豆豆撮合,邢三次登门 拜访,终于说动李碧华接手编剧,并 个月后便交出厚厚的小说提纲 和舞剧梗概,为 这部舞剧打下 了扎实的文学 基础。 该剧在创 作排练中,编创 团队从人物入手,塑造了戏班子班 主和三个师兄弟的艺术形象,舞蹈 语言则巧妙融入大量戏曲元素。其 中,男扮女脚蹬三寸金莲的反串表 演、秦腔汉调中的踩跷舞、女子水 袖群舞、男子髯口群舞,以及猴戏、 京剧靠旗舞等,穿插于充满悲欢离 合的角色命运展现之中,让观众在 解读“戏里戏外皆人生”的同时,感 到既好看,又动情。 西 华东九报好新闻竞赛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ul-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责任编辑:谢 炯 #$%&’()%&’() ’%*++,-%+,. ! !$ !/ 01!!22 “小八腊 …xmwb.xinmin.cn/resfile/2012-04-18/A21/A21.pdf家李碧华继《霸王别姬》后又一部中 国戏曲题材作品。李碧华年轻时从

! 舞剧!粉墨春秋"剧照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年 #月 !$日

星期三#$%&'()%&'()*'%*++,-%+,.

!/小时读者热线:01!!22 A!"责任编辑:谢 炯

视觉设计:窦云阳文娱新闻

沪语童谣 声声入调据这台音乐会导演、当年的

“沪剧小生”徐俊介绍,这一创意已酝酿了!年多。当时,女儿的幼儿园老师希望徐俊发挥沪语特长,与小朋友一起唱沪语童谣。结果,他发现女儿以及小朋友们已经说不来上海话了。于是,制作这么一台音乐会的念头油然而生。出品方徐汇区文化局和光启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了语言、音乐、戏曲、服饰、民俗等相关领域的沪上专家一一把关。

"##个少儿广播合唱团的孩子表演唱,$#个上师大万方青年交响乐团的学生伴奏,%#个手拉手艺术团的孩子表演情景舞蹈———全都由“小八腊子”参演的音乐会分上下两场,所选曲目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小八腊子开会

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经典”沪语童谣;第二类是山歌小调,例如《一根紫竹直苗苗》;第三类是唐诗《春晓》《游子吟》等。作曲家何占豪特地重新谱曲并用沪语唱给记者听,倒也朗朗上口。

一台晚会 三项非遗名为“音乐会”,其实还有不

少情景互动剧的意味。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推铁圈等具有老上海弄堂特色的画面,不仅令人备感温馨,还引出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第一是“田山歌”,例如表演唱《飞过太湖梢》,第二是“沪谚”———据钱乃荣教授透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最早收录于《沪谚新编》,而“沪谚”成为国家级非遗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沪谚》和《沪谚新编》两本书。第三是“剪纸”。作为舞美布景的主题元素,由李守白的画作和剪纸“勾勒”的石库门风情,营造于浓浓的上海味道。

作为“海派剪纸”传承人林曦明的徒弟,李守白擅长把剪纸与绘画风格相结合。

传唱儿歌 娃娃抓起钱教授认为,这台音乐会的推

出“功德无量”,因为传唱沪语要从娃娃抓起。况且,推广普通话与传承上海话并不矛盾,应该海纳百川地“科学保护”与丰富各种语言文字。

钱教授正在编撰“小学生讲上海话”的教材。从语言教育的角度出发,如果不在&岁前不讲某种语言以后就难学了,""岁后就更学不像了。他说:“语言不用就会消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倡导“多样化语言”。法国巴黎甚至搜集了当地的 '#多种语言并加以保护———包括温州当地人使用的“吴语”,亦即温州话。温州话与上海话同属于“吴语”。何占豪在吟唱《春晓》后也补充道,唐诗的韵脚用的是古音。古音往往是方言,而非普通话。懂得古音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脚。 本报记者 朱光

“小八腊子”开会了“上海闲话”唱起来沪语童谣童声合唱音乐会30日起上演“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腊子开会了……”如今的80后上海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都想不

全自家小辰光姆妈唱的沪语童谣———由200个“小八腊子”一起表演的“上海爱浓———沪语童谣童声合唱音乐会”,将于30日起在东艺上演。沪语专家钱乃荣表示,这台集结了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小八腊子”音乐会,将成为“上海闲话”从娃娃抓起的“抓手”,切实有效地让上海小孩学会沪语,让上海大人重温童年时光,让新上海人感受到浓浓爱意。

! ! ! !本报讯(记者 杨建国)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舞剧《粉墨春秋》,于去年 ""月来沪在上海大剧院试演时,引起了观众和专业界人士的热烈反响。该剧突破艺术品种的界限,融戏于舞的艺术尝试精妙细腻。因此,许多当时未能一睹演出的爱好者纷纷打听该剧何时再能重返申城?据悉,经过首轮巡演进一步修改后,《粉墨春秋》将于( 月 )、% 日在上海城市剧院与沪上观众再次见面。《粉墨春秋》是香港著名剧作

家李碧华继《霸王别姬》后又一部中国戏曲题材作品。李碧华年轻时从事舞蹈长达 "#年,曾任香港舞蹈团多部舞剧的策划。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邀请内地著名编导邢时苗创作戏曲题材舞剧后,邢马上想到与李碧华合作。经黄豆豆撮合,邢三次登门拜访,终于说动李碧华接手编剧,并在 )个月后便交出厚厚的小说提纲

和舞剧梗概,为这部舞剧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该剧在创作排练中,编创团队从人物入手,塑造了戏班子班主和三个师兄弟的艺术形象,舞蹈语言则巧妙融入大量戏曲元素。其中,男扮女脚蹬三寸金莲的反串表演、秦腔汉调中的踩跷舞、女子水袖群舞、男子髯口群舞,以及猴戏、京剧靠旗舞等,穿插于充满悲欢离合的角色命运展现之中,让观众在解读“戏里戏外皆人生”的同时,感到既好看,又动情。

!

"

#

$

%

&

'

(

山西原创舞剧︽粉墨春秋︾五月重返申城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 繁荣创新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展展展展展展展展展展展展展华东九报好新闻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