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螺音 -...

1
地址: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一江山路511号 电话:(021)59611595 邮政编码:202150 发行:各乡镇文广站 崇明印刷厂承印 地址:城桥镇东门路246号 电话:(021)59622282 编辑:曹静 8 绿岛 2016年4月13日 CHONGMINGBAO 投稿:[email protected] 崇明报 夕照郊外 你吃过海蛳螺吗? 这是可以勾起许多回忆的一道菜。 崇明人不叫海蛳螺,直接叫海蛳。 多少年以前,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 每当清明节前后,总有卖海蛳的蹲守在 教室外面的屋檐下,鬼头鬼脑地等待我 们下课。卖海蛳的多半是中年人,面色 黝黑,满脸皱纹,头发蓬乱。他们好像 是从海上来的,经历了长途跋涉,弄得 裤腿上全是泥巴,身上有咸涩的气味。 他们把大部分海蛳放在一个面粉袋里, 另有一些放在碗里,你付一分钱,他从 碗里舀一勺给你,七八颗十几颗的样 子。我们这些学生,口袋里也只有几分 钱,那钱,是自己挣来的,捡个蝉壳啊, 六个卖一分钱;拾个砖屑啊,一百斤卖 三角钱。弄了这些钱,贼似地藏着,怕 被大人发现了没收。那时候家家户户 都闹着饥荒呢!而这一分钱一勺子的 海蛳,正好迎合了学生的消费水平。一 到下课,卖海蛳的业务开张,我们的左 手捏着一分硬币,右手摊开着,用于接 纳海蛳。 一分钱的海蛳,捏在手心里,成为 美味。那海蛳,是清盐煮的,讲究一点 的,放些茴香、桂皮、葱花。我们的裤袋 里,藏着一枚铜钱,是吃海蛳的工具。 把海蛳的尖角插入铜钱的方孔,一掰, 尖角断了,然后将海蛳一吮,米粒大的 蛳肉就吮进了嘴里。 即使到了现在,闭着眼睛回忆,舌 尖上依然留着海蛳的美味。那时候,它 只能算是零食。 海蛳好像机器上统一加工的,经过 认真挑选的螺丝,不大不小,长得均 匀。海蛳带来了海的气息,卖海蛳的 说,它们是从海里来的,海是它们的栖 身之地。 崇明岛其实是长江里的一座岛,说 它是海岛,勉强了。你循着地图,向西 看看,再向北,向南,直看到东面的时 候,才看到海了。可是,不知为什么,崇 明人愿意把自己的家园寄存在海里,管 长江南支叫南海,北支叫北海。海,听 上去汹涌澎湃,具有博大的胸怀。而北 海南海,尽管不是海,倒也真的具备了 汹涌澎湃的气魄。我总是说崇明岛是 一条虫子,这条虫子,抵达长江口,看一 看海,顾盼留恋,止步不前了。或许有 太多的顾虑太多的牵挂,或许只是一刹 那的迟疑,它便定格在长江口,既与大 海遥相呼应,又与大海失之交臂。它的 整个身体陷在长江的泥淖里不能自拔, 温暖而又踏实,从此不思进取。南海, 北海,海的韵味其实是长江的韵味。那 么,小小的海蛳,莫非是大海派来的使 者,让你感受海之韵,海之媚,海之俗。 吃了蛳肉,便把小小的海蛳钉进了身体 里,身上就有了海的腥味。 那时候我把蛳肉吮尽,仍然舍不得 那一粒空壳,托在手里看看,那个海的 使者,那座海蛳螺居住的房子,如一座 小小的佛塔,慈祥,幽深,一声不吭。海 的呼啸,海的奔放,凝结在小小的壳里 了。但我总能感觉它在呜咽,在策动我 去看看海啊。海蛳螺的呜咽会是怎样 的呢?轻声细语,还是高亢嘹亮? 最近十多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 经常接待岛外来的客人。碰到的一件 棘手的事情,是如何安排客人的用餐。 领导或者朋友总是说,来崇明,当然吃 崇明菜啊!好像这是一件显而易见的 事情你怎么弄不懂。问题是,领导特别是领导,还有补充:这个客人珍贵, 要好生招待。或者:这个客人随意,要 吃得尽兴。 我窃笑,崇明菜,尽兴不尽兴,明摆 在那里了。什么季节来,就端什么季节 里的菜吧,这是我的经验。凭着这个以 不变应万变的经验,客人都说,啊呀,崇 明菜好吃。我想,你是我的客人,再不 好吃,你好意思直接说出来吗? 其实,这几年,崇明人也在挖空心 思,把原来不上台面的、稀奇古怪的菜肴 拿出来,或者,将原来的菜品改变一种烧 法,取个新名字,居然博得满堂彩。 于是,早已被人遗忘的海蛳螺悄然 复活,进入了餐桌。 有许多东西,在改革开放的日子 里长大了。螃蟹长大,白山羊长大, 黄金瓜长大了,路也长宽了,楼也长 高了…… 那枚海蛳螺,却因循守旧,不愿长 大,坚守着自己,依然小小的一枚。你 吃了它,感觉真的吃了,嘴里有津,细一 想,又兀自怀疑,吃了吗? 有一回,我的一个同学要来崇明。 那个同学是第一次来,招待他吃什么, 想了很久没有想清楚,想想算了,反正 是同学,不讲究,随便吃点什么吧! 同学走了以后,来电话,说那个叫 螃蜞的好吃,那个叫海蛳的好吃,只是 那么小,老同学老同学,你那么吝啬,不 可以挑大一点的吗?我说好,下次再来 啊,它们或许已经长大。 一盆海蛳螺,是崇明岛最平常的菜 肴。你春天来崇明啊,春天,海蛳螺带 着海的春汛,不远千里,爬到餐桌上,告 诉你海的信息,告诉你远方的风景,告 诉你崇明岛的故事。有多少崇明人,是 吮着这枚细小的蛳螺走向远方的,那是 因为海蛳螺在催促,走吧走吧,到远方 去啊!也有多少身处远方的崇明人匆 匆回乡,也是因为海蛳螺在召唤,回家 吧回家吧,住在家乡的娘亲盼着你呢! 瑞士路遇记 张守仁 大千世界 我爱旅游。当我摆脱单调的日 常生活,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奔赴 从未涉足的远方,所见所闻,常使我 惊异好奇,耳目一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去新 疆旅游。在乌鲁木齐以东一百多公 里的博格达峰下,见到了早就渴慕 的天地风景,湖水清澈,群山环抱, 他畔绿草如茵,山坡上更有挺拔、苍 翠的云杉、塔松,以及松林掩映下的 尖顶小木屋。我对这湖光山色,赞 叹不已。同游的旅伴说:“这儿的景 色宛如瑞士阿尔卑斯山下琉森湖畔 的乡村风光,但那里誉称为‘世界花 园’、‘天使之乡’,比这儿更美。”旅 伴的话,引起我到瑞士一游的强烈 兴趣。 前年秋,有机会到欧洲旅游。 路过萨尔斯堡,途中停留在莫顿湖 畔,参观了拍摄美国电影《音乐之 声》的地方,后经举办过冬奥会的茵 斯布鲁克,在阿尔卑斯山下盘来绕 去,穿过长长的山间隧道,进入瑞士 国境,风光果然不凡:那高高的雪 峰,那墨绿的松林,那如毯的草地, 那一幢幢木板小屋,那小屋木窗上 摆放的一簇簇鲜花,那后院栅栏里 栽种的一大片向日葵;那金黄的向 日葵地里高高飘扬的鲜红底白十字 的瑞士国旗,在碧草如茵的乡村背 景上,显得异常醒目。 我们路过一个村子。村边的人 们正在欢度秋收后的牧归节。我看 见当地农民赶着牛群从牧场上下 山。那群牛在野外山坡上放牧、休闲 了一段时日,吃得膘肥体壮,肚子溜 圆,如今回村过冬。头牛戴着花冠, 像个凯旋的将军,得意洋洋地率领插 着彩旗的牛群回家。牛群周围簇拥 着弹琴、敲鼓的男子,伴舞、伴唱着穿 戴节日盛装的村姑,围观着兴高采烈 的孩子们,连村里几条黑狗也好奇地 奔窜过来,摇着尾巴,抬头吠叫,表示 欢迎。其中有一条年幼的花斑犬,竟 立起身子,用前肢轻拍滚圆的牛肚, 憨态可掬,以示亲热。这时,西下阿 尔卑斯山峰的夕阳,从晚云里露出脸 来,照耀着这一场景。牛群缓步进 村,系在每头牛脖子下的铃铛,随着 每一迈步,叮当叮当叮当,有节奏地 响着,应和着从乡村教堂里传来的 晚钟声。从高处覆盖下来的、嘡嘡 嘡的晚钟声,和地上叮当叮当的牛 铃声,汇聚成一曲天籁之音,在熔铜 般的霞光里,舒缓地荡漾开去,荡漾 开去,荡过开满小花的村路,送到我 耳边,如闻梵乐,似入仙境,净化心 灵。我情不自禁双膝跪地,感恩上 苍赐福我见到难得一遇的情景:这 是如诗如画的童话,这是比陶渊明 的桃花源更美的人间天堂…… 哦,那祈求和平、中立、友善的 瑞士,那反对争斗、敌视、动乱的国 家,那片插上红十字旗帜、博爱众生 的土地,国泰民安,建成了如此安 康、闲适、富足的乡村社会,并约定 俗成了像牧归节那样民风淳朴、宣 泄欢乐的习俗。 旅途中猎此美景,我心感动,眼 睛湿润,想起早晨在宾馆房间书桌 上 看 到 的《圣 经》里 最 后 一 句 话 : “The grace of the Lord Jesus be with all the saints.Amen.”(愿主耶稣 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门!) 清明节忆英烈 入警前,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 我。入警后,听说了你的事迹,想认识 你,却再也没有机会。当时,我来到你 生前所在的派出所工作,在你生前战 斗过的地方巡逻执勤,心中不禁又想 起了你,于是在心中默默地念着:陆卫 涛,你在天堂还好么? 时间如果能够逆转,一切如果能 够重来,我多么希望十几年前那场意 外不要发生,那样我会多一个好同事、 好兄弟、好战友。但是一切都已不能 挽回,你在那个夜晚离我们而去,将生 命的时钟定格在三十五岁。现在,只 能在每年清明之际,在那肃穆的烈士 纪念馆内,寄托对你的哀思,想起你英 勇的壮举。 刚入警时,我曾认为是你太傻, 因为我实在不明白是什么样的理由 让你在那样漆黑的天气下选择了舍 身拦车而不是自保。可是随着警龄 的增长,我渐渐地理解了你的选 择。原来那是一种责任,是每一名 警察在生死关头的无悔选择。我明 白了是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让你面对 疯狂歹徒撞击时,将自身的安危置 之度外。 卫涛兄,你看到么?在你生前战 斗过的地方,不断迎来新鲜血液的注 入,他们都以能够在这样的英雄集体 感到自豪,他们无不以你的事迹和精 神来鼓励自己,你已经成为崇明公安 的一种精神。在你离开的日子里,涌 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你那样的模范人 物,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向你学习的高 潮。当每一名加入警队的新人举起右 手宣誓的时候,他们的心中早已下定 决心要做你那样的好警察! 卫涛兄,你听到么?当你离去 那一刻,并肩战斗的兄弟们那哭得 让人撕心裂肺的声音,那种心碎,只 有出生入死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当你离开的日子里,同事们忍着巨 大的悲痛,发出向你学习的呐喊,把 眼泪藏在心中,把悲痛化作动力。 在那警灯闪烁中,呼啸前行,带着你 对人民群众深深的爱继续守卫着瀛 洲三岛的安宁。 卫涛兄,你知道么?虽然你已经 离开我们20年,但是我们都没有忘记 你。每年单位都会组织民警,去你的 碑前为你献上一束菊花,都会有新同 事边擦拭着你的遗像,听老同志讲述 你的英雄事迹,又在你事迹的鼓励下 砥砺前行。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 显身手。卫涛兄,你用汗水和青春 浇灌了人生之路,你用坚强和热血 铸成了一座丰碑。穿上这身警服, 我们和你一样,选择无悔。在你离 开的日子里,我们会踏着你的足迹,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人民的安宁, 继续英勇前行! 徐沈 四月芳菲,冻土渐 融,又是一春荠菜香。 小草返青,柳树发芽, 鸟鸣划过蔚蓝的天 空。春,在我的守望里 盈盈而至。和煦的风 轻叩着季节的门扉,婉 约泊在玉兰树的枝头, 细碎的阳光徜徉在清 澈的小河里,波光粼 粼。早春的小岛是幅 淡淡的乡村水墨画,绵 绵而潇潇,平静而恬 淡;早春的风情是一阙 古典的歌谣,优雅而散 淡,轻柔而婉约。行走 在这样的季节,依依燕语,恰恰莺 啼,禾苗青绿,油菜花黄,空气中氤 氲着淡淡花香。这时,田埂陌巷,菜 园树下,田间地头,便会拱出一片片 绿绒绒的荠菜芽来,细嫩的荠菜芽 没几日全变成肥肥壮壮的锯齿状叶 片。于是,乡间挖荠菜的农人渐渐 多了起来,放眼望去,随处可见挖荠 菜的人群。 荠菜,呈羽状叶片,锯齿形边 缘,绿叶上间杂着一抹暗红色,以根 为中心,叶片呈现放射状地贴伏在 地上。在野菜的家族里,荠菜似乎 是春天的第一抹绿。崇明人习惯将 挖荠菜称作“挑西”(谐音,笔者杜撰 之字),这个称谓从何而来,笔者实 在不得而知,只知道崇明人老老小 小都这样叫。而据中医药书籍介 绍,荠菜还有“护生草”、“芊菜”、“鸡 角菜”等别名。小小的荠菜,看上去 并不惹眼,却不可小觑。它既具有 很高的营养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药 用价值。崇明人常吃的荠菜馄饨、 荠菜水饺、三鲜荠菜豆腐羹、荠菜拌 豆干、荠菜春卷等都是人们既方便 制作而又好吃的美食,崇明人对荠 菜可谓是情有独钟。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将挖来的 荠菜,细细地择去黄叶、须根,掸去泥 土,用清水一遍遍地淘洗,直到叶子 绿得发亮,根白得耀眼,捞出来放在 热水盆里,用滚水迅速地烫一下,然 后立即以冷水降温,略挤一挤菜汁, 用刀细细地剁碎,再拌入事先剁好的 肉馅,加上葱、姜末、黄酒、味精、精 盐、生豆油等各种调料,就成了包馄 饨或水饺的馅了。新鲜的馄饨或水 饺刚捞出来,咬一口,浓浓的荠菜香 香在嘴里,香在心里。每当我吃上那 飘香的荠菜馄饨或水饺时,就会一次 次唤起了我童年时候的美好回忆。 我从小就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在诸多野菜中,我觉得荠菜的口感和 味道最佳,是野菜中的上品。荠菜棵 儿小,贴着地皮长,一簇簇,碧绿青 翠,看似不起眼,味道却极鲜美。荠 菜从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我们 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挖荠菜,便 是一种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今 天的人们,当腻味大鱼大肉之后,荠 菜这样清口的乡野土菜一下子便成 了人间美味。 “三月三”之后,当荠菜渐渐老 了,中心会长出一根细细的菜梗,细 而脆,易折,顶开白花。花开之后, 随风摇曳,风过处,菜籽随风而走, 不知落在何处,来年却能成就一番 格局。这个时候,那伏地而生的野 荠菜,为乡间农庄打造了一种别样 的风情。 一棵树,略高地 守在土坡上 树叶,郎中的药方字体潦草 被风吹乱吹散 等待,是一贴草药的煎熬 夕照下微甘,稍苦 一条河,略浅地 抱着树影 流动,已变性为名词 静在内心,等待 是让一条河流进另一条河 夕照下浪且浪波且波 起起伏伏 一群大雁归来 是一封捎回家的书信 打开天空的翅膀 读出辽阔的归期 夕照郊外 是 我久久的等待 黄建华 回庐杂记 心灵驿站 踏青 菜田泛黄油,碧野卧牧牛。 涧溪垂钓叟,桃花春雨后。 韩君 诗韵悠悠 兑面 倾听螺音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l-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倾听螺音 - cmb.shcm.gov.cncmb.shcm.gov.cn/resfile/2016-04-13/08/08.pdf么,小小的海蛳,莫非是大海派来的使 者,让你感受海之韵,海之媚,海之俗。

地址: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一江山路511号 电话:(021)59611595 邮政编码:202150 发行:各乡镇文广站 崇明印刷厂承印 地址:城桥镇东门路246号 电话:(021)59622282

编辑:曹静8 绿岛2016年4月13日

CHONGMINGBAO投稿:[email protected] 崇明报

夕照郊外

你吃过海蛳螺吗?这是可以勾起许多回忆的一道菜。崇明人不叫海蛳螺,直接叫海蛳。

多少年以前,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每当清明节前后,总有卖海蛳的蹲守在教室外面的屋檐下,鬼头鬼脑地等待我们下课。卖海蛳的多半是中年人,面色黝黑,满脸皱纹,头发蓬乱。他们好像是从海上来的,经历了长途跋涉,弄得裤腿上全是泥巴,身上有咸涩的气味。他们把大部分海蛳放在一个面粉袋里,另有一些放在碗里,你付一分钱,他从碗里舀一勺给你,七八颗十几颗的样子。我们这些学生,口袋里也只有几分钱,那钱,是自己挣来的,捡个蝉壳啊,六个卖一分钱;拾个砖屑啊,一百斤卖三角钱。弄了这些钱,贼似地藏着,怕被大人发现了没收。那时候家家户户都闹着饥荒呢!而这一分钱一勺子的海蛳,正好迎合了学生的消费水平。一到下课,卖海蛳的业务开张,我们的左手捏着一分硬币,右手摊开着,用于接纳海蛳。

一分钱的海蛳,捏在手心里,成为美味。那海蛳,是清盐煮的,讲究一点

的,放些茴香、桂皮、葱花。我们的裤袋里,藏着一枚铜钱,是吃海蛳的工具。把海蛳的尖角插入铜钱的方孔,一掰,尖角断了,然后将海蛳一吮,米粒大的蛳肉就吮进了嘴里。

即使到了现在,闭着眼睛回忆,舌尖上依然留着海蛳的美味。那时候,它只能算是零食。

海蛳好像机器上统一加工的,经过认真挑选的螺丝,不大不小,长得均匀。海蛳带来了海的气息,卖海蛳的说,它们是从海里来的,海是它们的栖身之地。

崇明岛其实是长江里的一座岛,说它是海岛,勉强了。你循着地图,向西看看,再向北,向南,直看到东面的时候,才看到海了。可是,不知为什么,崇明人愿意把自己的家园寄存在海里,管长江南支叫南海,北支叫北海。海,听上去汹涌澎湃,具有博大的胸怀。而北

海南海,尽管不是海,倒也真的具备了汹涌澎湃的气魄。我总是说崇明岛是一条虫子,这条虫子,抵达长江口,看一看海,顾盼留恋,止步不前了。或许有太多的顾虑太多的牵挂,或许只是一刹那的迟疑,它便定格在长江口,既与大海遥相呼应,又与大海失之交臂。它的整个身体陷在长江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温暖而又踏实,从此不思进取。南海,北海,海的韵味其实是长江的韵味。那么,小小的海蛳,莫非是大海派来的使者,让你感受海之韵,海之媚,海之俗。吃了蛳肉,便把小小的海蛳钉进了身体里,身上就有了海的腥味。

那时候我把蛳肉吮尽,仍然舍不得那一粒空壳,托在手里看看,那个海的使者,那座海蛳螺居住的房子,如一座小小的佛塔,慈祥,幽深,一声不吭。海的呼啸,海的奔放,凝结在小小的壳里了。但我总能感觉它在呜咽,在策动我

去看看海啊。海蛳螺的呜咽会是怎样的呢?轻声细语,还是高亢嘹亮?

最近十多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接待岛外来的客人。碰到的一件棘手的事情,是如何安排客人的用餐。领导或者朋友总是说,来崇明,当然吃崇明菜啊!好像这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你怎么弄不懂。问题是,领导——特别是领导,还有补充:这个客人珍贵,要好生招待。或者:这个客人随意,要吃得尽兴。

我窃笑,崇明菜,尽兴不尽兴,明摆在那里了。什么季节来,就端什么季节里的菜吧,这是我的经验。凭着这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经验,客人都说,啊呀,崇明菜好吃。我想,你是我的客人,再不好吃,你好意思直接说出来吗?

其实,这几年,崇明人也在挖空心思,把原来不上台面的、稀奇古怪的菜肴拿出来,或者,将原来的菜品改变一种烧法,取个新名字,居然博得满堂彩。

于是,早已被人遗忘的海蛳螺悄然复活,进入了餐桌。

有许多东西,在改革开放的日子里长大了。螃蟹长大,白山羊长大,

黄金瓜长大了,路也长宽了,楼也长高了……

那枚海蛳螺,却因循守旧,不愿长大,坚守着自己,依然小小的一枚。你吃了它,感觉真的吃了,嘴里有津,细一想,又兀自怀疑,吃了吗?

有一回,我的一个同学要来崇明。那个同学是第一次来,招待他吃什么,想了很久没有想清楚,想想算了,反正是同学,不讲究,随便吃点什么吧!

同学走了以后,来电话,说那个叫螃蜞的好吃,那个叫海蛳的好吃,只是那么小,老同学老同学,你那么吝啬,不可以挑大一点的吗?我说好,下次再来啊,它们或许已经长大。

一盆海蛳螺,是崇明岛最平常的菜肴。你春天来崇明啊,春天,海蛳螺带着海的春汛,不远千里,爬到餐桌上,告诉你海的信息,告诉你远方的风景,告诉你崇明岛的故事。有多少崇明人,是吮着这枚细小的蛳螺走向远方的,那是因为海蛳螺在催促,走吧走吧,到远方去啊!也有多少身处远方的崇明人匆匆回乡,也是因为海蛳螺在召唤,回家吧回家吧,住在家乡的娘亲盼着你呢!

瑞士路遇记

□ 张守仁大千世界

我爱旅游。当我摆脱单调的日常生活,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奔赴从未涉足的远方,所见所闻,常使我惊异好奇,耳目一新。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初 ,我 曾 去 新疆旅游。在乌鲁木齐以东一百多公里的博格达峰下,见到了早就渴慕的天地风景,湖水清澈,群山环抱,他畔绿草如茵,山坡上更有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以及松林掩映下的尖顶小木屋。我对这湖光山色,赞叹不已。同游的旅伴说:“这儿的景色宛如瑞士阿尔卑斯山下琉森湖畔的乡村风光,但那里誉称为‘世界花园’、‘天使之乡’,比这儿更美。”旅伴的话,引起我到瑞士一游的强烈兴趣。

前 年 秋 ,有 机 会 到 欧 洲 旅 游 。路过萨尔斯堡,途中停留在莫顿湖畔 ,参 观 了 拍 摄 美 国 电 影《音 乐 之声》的地方,后经举办过冬奥会的茵斯布鲁克,在阿尔卑斯山下盘来绕去,穿过长长的山间隧道,进入瑞士

国 境 ,风 光 果 然 不 凡 :那 高 高 的 雪峰,那墨绿的松林,那如毯的草地,那一幢幢木板小屋,那小屋木窗上摆放的一簇簇鲜花,那后院栅栏里栽种的一大片向日葵;那金黄的向日葵地里高高飘扬的鲜红底白十字的瑞士国旗,在碧草如茵的乡村背景上,显得异常醒目。

我们路过一个村子。村边的人们正在欢度秋收后的牧归节。我看见 当 地 农 民 赶 着 牛 群 从 牧 场 上 下山。那群牛在野外山坡上放牧、休闲了一段时日,吃得膘肥体壮,肚子溜圆,如今回村过冬。头牛戴着花冠,像个凯旋的将军,得意洋洋地率领插着彩旗的牛群回家。牛群周围簇拥着弹琴、敲鼓的男子,伴舞、伴唱着穿戴节日盛装的村姑,围观着兴高采烈的孩子们,连村里几条黑狗也好奇地奔窜过来,摇着尾巴,抬头吠叫,表示欢迎。其中有一条年幼的花斑犬,竟立起身子,用前肢轻拍滚圆的牛肚,憨态可掬,以示亲热。这时,西下阿

尔卑斯山峰的夕阳,从晚云里露出脸来,照耀着这一场景。牛群缓步进村,系在每头牛脖子下的铃铛,随着每一迈步,叮当叮当叮当,有节奏地响着,应和着从乡村教堂里传来的晚钟声。从高处覆盖下来的、嘡嘡嘡的晚钟声,和地上叮当叮当的牛铃声,汇聚成一曲天籁之音,在熔铜般的霞光里,舒缓地荡漾开去,荡漾开去,荡过开满小花的村路,送到我耳边,如闻梵乐,似入仙境,净化心灵。我情不自禁双膝跪地,感恩上苍赐福我见到难得一遇的情景:这是如诗如画的童话,这是比陶渊明的桃花源更美的人间天堂……

哦,那祈求和平、中立、友善的瑞士,那反对争斗、敌视、动乱的国家,那片插上红十字旗帜、博爱众生的 土 地 ,国 泰 民 安 ,建 成 了 如 此 安康、闲适、富足的乡村社会,并约定俗成了像牧归节那样民风淳朴、宣泄欢乐的习俗。

旅途中猎此美景,我心感动,眼睛湿润,想起早晨在宾馆房间书桌上 看 到 的《圣 经》里 最 后 一 句 话 :

“The grace of the Lord Jesus bewith all the saints.Amen.”(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门!)

清明节忆英烈入警前,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

我。入警后,听说了你的事迹,想认识你,却再也没有机会。当时,我来到你生前所在的派出所工作,在你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巡逻执勤,心中不禁又想起了你,于是在心中默默地念着:陆卫涛,你在天堂还好么?

时间如果能够逆转,一切如果能够重来,我多么希望十几年前那场意外不要发生,那样我会多一个好同事、好兄弟、好战友。但是一切都已不能挽回,你在那个夜晚离我们而去,将生命的时钟定格在三十五岁。现在,只能在每年清明之际,在那肃穆的烈士纪念馆内,寄托对你的哀思,想起你英勇的壮举。

刚入警时,我曾认为是你太傻,因为我实在不明白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你在那样漆黑的天气下选择了舍身拦车而不是自保。可是随着警龄的 增 长 ,我 渐 渐 地 理 解 了 你 的 选择。原来那是一种责任,是每一名警察在生死关头的无悔选择。我明白了是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让你面对疯狂歹徒撞击时,将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

卫涛兄,你看到么?在你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不断迎来新鲜血液的注入,他们都以能够在这样的英雄集体感到自豪,他们无不以你的事迹和精神来鼓励自己,你已经成为崇明公安

的一种精神。在你离开的日子里,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你那样的模范人物,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向你学习的高潮。当每一名加入警队的新人举起右手宣誓的时候,他们的心中早已下定决心要做你那样的好警察!

卫 涛 兄 ,你 听 到 么 ? 当 你 离 去那一刻,并肩战斗的兄弟们那哭得让人撕心裂肺的声音,那种心碎,只有出生入死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当你离开的日子里,同事们忍着巨大的悲痛,发出向你学习的呐喊,把眼 泪 藏 在 心 中 ,把 悲 痛 化 作 动 力 。在那警灯闪烁中,呼啸前行,带着你对人民群众深深的爱继续守卫着瀛洲三岛的安宁。

卫涛兄,你知道么?虽然你已经离开我们 20 年,但是我们都没有忘记你。每年单位都会组织民警,去你的碑前为你献上一束菊花,都会有新同事边擦拭着你的遗像,听老同志讲述你的英雄事迹,又在你事迹的鼓励下砥砺前行。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卫涛兄,你用汗水和青春浇灌了人生之路,你用坚强和热血铸成了一座丰碑。穿上这身警服,我们和你一样,选择无悔。在你离开的日子里,我们会踏着你的足迹,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人民的安宁,继续英勇前行!

□ 徐沈

荠菜飘香

□蒋忠平

四月芳菲,冻土渐融,又是一春荠菜香。小草返青,柳树发芽,鸟 鸣 划 过 蔚 蓝 的 天空。春,在我的守望里盈 盈 而 至 。 和 煦 的 风轻叩着季节的门扉,婉约泊在玉兰树的枝头,细 碎 的 阳 光 徜 徉 在 清澈 的 小 河 里 ,波 光 粼粼 。 早 春 的 小 岛 是 幅淡淡的乡村水墨画,绵绵 而 潇 潇 ,平 静 而 恬淡;早春的风情是一阙古典的歌谣,优雅而散淡,轻柔而婉约。行走

在 这 样 的 季 节 ,依 依 燕 语 ,恰 恰 莺啼,禾苗青绿,油菜花黄,空气中氤氲着淡淡花香。这时,田埂陌巷,菜园树下,田间地头,便会拱出一片片绿绒绒的荠菜芽来,细嫩的荠菜芽没几日全变成肥肥壮壮的锯齿状叶片。于是,乡间挖荠菜的农人渐渐多了起来,放眼望去,随处可见挖荠菜的人群。

荠 菜 ,呈 羽 状 叶 片 ,锯 齿 形 边缘,绿叶上间杂着一抹暗红色,以根为中心,叶片呈现放射状地贴伏在地上。在野菜的家族里,荠菜似乎是春天的第一抹绿。崇明人习惯将挖荠菜称作“挑西”(谐音,笔者杜撰之字),这个称谓从何而来,笔者实在不得而知,只知道崇明人老老小小 都 这 样 叫 。 而 据 中 医 药 书 籍 介绍,荠菜还有“护生草”、“芊菜”、“鸡角菜”等别名。小小的荠菜,看上去并不惹眼,却不可小觑。它既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药

用价值。崇明人常吃的荠菜馄饨、荠菜水饺、三鲜荠菜豆腐羹、荠菜拌豆干、荠菜春卷等都是人们既方便制作而又好吃的美食,崇明人对荠菜可谓是情有独钟。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将挖来的荠菜,细细地择去黄叶、须根,掸去泥土,用清水一遍遍地淘洗,直到叶子绿得发亮,根白得耀眼,捞出来放在热水盆里,用滚水迅速地烫一下,然后立即以冷水降温,略挤一挤菜汁,用刀细细地剁碎,再拌入事先剁好的肉馅,加上葱、姜末、黄酒、味精、精盐、生豆油等各种调料,就成了包馄饨或水饺的馅了。新鲜的馄饨或水饺刚捞出来,咬一口,浓浓的荠菜香香在嘴里,香在心里。每当我吃上那飘香的荠菜馄饨或水饺时,就会一次次唤起了我童年时候的美好回忆。我从小就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诸多野菜中,我觉得荠菜的口感和味道最佳,是野菜中的上品。荠菜棵儿小,贴着地皮长,一簇簇,碧绿青翠,看似不起眼,味道却极鲜美。荠菜从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我们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挖荠菜,便是一种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今天的人们,当腻味大鱼大肉之后,荠菜这样清口的乡野土菜一下子便成了人间美味。

“三月三 ”之后 ,当荠菜渐渐老了,中心会长出一根细细的菜梗,细而脆,易折,顶开白花。花开之后,随风摇曳,风过处,菜籽随风而走,不知落在何处,来年却能成就一番格局。这个时候,那伏地而生的野荠菜,为乡间农庄打造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一棵树,略高地守在土坡上树叶,郎中的药方字体潦草被风吹乱吹散等待,是一贴草药的煎熬夕照下微甘,稍苦

一条河,略浅地抱着树影流动,已变性为名词静在内心,等待是让一条河流进另一条河夕照下浪且浪波且波起起伏伏

一群大雁归来是一封捎回家的书信打开天空的翅膀读出辽阔的归期夕照郊外 是我久久的等待

□ 黄建华

回庐杂记

心灵驿站岛居之味

朱宏斌

水墨画《花间生灵》

踏青

菜田泛黄油,碧野卧牧牛。涧溪垂钓叟,桃花春雨后。

□ 韩君

诗韵悠悠

□ 兑面

倾听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