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故事 心灵感悟 从教生涯中的指明灯 啊,红花草! ·...

1
8 2020 4 14 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陆建国 古华风 本报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解放东路866 电话: 57191515*340 (纸媒编辑部) 发行57191515*315 邮编: 201499 印务照排 电话: 57191515*315 上海浦东彩虹印刷厂承印 从教生涯中的指明灯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小小说 小小说 啊,红花草! 赖黎明 身边故事 身边故事 头痛 卫润石 郭逸云 诗以言志 诗以言志 四月四日 我们默哀三分钟 叶兴华 近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搞 得真是人心惶惶。单位放假了,工 厂停工了,公园关门了,老朋友也 不照面了。在家像关在鸟笼里,搞 得六神无主。这不,老毛病又犯 了。 头痛。这怪毛病有十多年 了。跑过不少医院,化验体检、脑 电图、CT、核磁共振化了不少钞票, 检查一切正常。每次,医生给我 一两盒止痛片打发了事。以后我 便葫芦画瓢,去医院或附近药店买 盒止痛片,常规疗法,倒挺方便。 这次,又头痛了。 邻居医生朋友对我说,你碰到 麻烦了,说不定会到定点医院隔离 两个星期。 为什么呀!我只是老毛病,又 不是冠状病毒疑似病人,要隔离也 在家隔离。 难说,现在是非常时期,头痛 脑热的,属于新冠肺炎的初期症 状,谁能保证你没有接触?没有感 染?怀疑对象,都要化验、检查、观 察,去医院的隔离病房。要对你、 对大家负责。 那……那那……怎么办哪? 不行,我不能去医院配药,那 不是自投罗网吗?抓住了,隔离 了,这十四天日子可难过啊!得想 个办法。对!不去医院,就去药店 买点止痛药,药店总没权力把我抓 进去吧。 附近有个小药房,曾经买过几 次药。 今天只有个老药工上班。老 药工拿了本子,说:止痛药也有退 烧作用,现在非常时期,买退烧药 要身份证登记。 啊!买盒药片也要身份证 啊。 是的,要上报。 “哎呀!我忘了拿身份证。老 先生,这样吧,身份证号我记得,抄 一下行吗?我是隔壁小区的,应该 认识,通融一下吧。” 老先生还算好讲话。 我灵机一动,姓名、住址、号码 都动了些手脚,可不能犯错,被他 们抓去隔离。 拿了药,我有点沾沾自喜。老 先生,挺好骗的。 几天过去,小区里风平浪静。 我佩服自己的聪明,太平无事 啰! 不知过了几天,一阵紧急敲门 声,四只大口罩,居委干部、派出所 辅警、医院医生、那位老药工出现 在我的面前。 东窗事发。我惊诧了:有神探 的本领? “我头不痛了!不痛了!” “你不痛了!我们头痛了!找 你这么久,好难找呀!知道我们跑 了多少路?敲了多少门?” 没等他们说完,我的头又痛 了。 “我不去,我不去!不要把我 关进去!” “谁说要把你关进去?” 医生问了我前阶段行程,测了 体温,问了症状,还把我的病史卡 仔细地翻了一遍,又和老药工交谈 了一会。 最终,要我居家隔离两周,有 居委干部测量体温,记录症状。临 了,严肃地批评我,不要卖弄小聪 明,不能做假骗人,会害人害已的。 我连声应着。脸,火辣辣的。 头,反而不痛了。 这个庚子清明 未遇杏花雨 树梢上挂满鹅黄 沿途樱花含泪 一声长笛呜咽 空气定格三分钟 一千颗一万颗心一起牵挂 半杆国旗 为国殇举哀 多少生命被瘟神吞噬 驱魔战斗尚未结束 捐躯沙场的烈士 壮志未酬 依旧魂牵一线 收获跨越阴阳两界的真情 我把悲伤强压心底 颔首默哀间 心蠕动了一下 不知此时 晴川汉阳树 芳草鹦鹉洲 悲戚成了什么模样 初识于漪老师,是在2010年的 一版《中国教育报》上。依稀记得那 是高中时候,我无意间翻看了父亲 的报纸,一张面带微笑的和蔼面容 跃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张于漪老 师在书桌前的照片,她的眼神中透 露着和善,却也流露出一种坚定。 我不禁阅读起这篇关于于漪老 师的文章,内容现已记不太清,但是 文中那句“多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 中,于漪就已经是‘教书育人’的代 名词。”却一直刻在我脑海中。“真厉 害呀!”我暗自感叹。彼时,于漪老 师于我而言,是一位伟大却遥不可 及的师者楷模。 真正去了解于漪老师,是在 2017年,彼时刚成为一名语文老 师,加入教书育人的队伍,肩负重 任,也有太多迷惑扰乱心绪,如何才 能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教师? 不知怎的,脑海中蹦出了于漪 老师的名字,或许她可以成为我迷 茫时期的指路明灯。于是我上网搜 索了于漪老师的讲座,她的话有种 魔力,让我不舍快进,唯恐错过一个 知识点。 于漪老师将语文教学比作海上 航道,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有 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从港湾通向大 海。而这条航道怎么才会“通”?首 先要破除封闭意识。在《晋祠》一课 的课堂实录中,于老师请学生把《中 国名胜词典》中“晋祠”的解释与课 文对晋祠的描写进行对比,让学生 找出表达的不同,使其自主领悟不 同写法的精髓。相较于老师直接把 答案告知学生,这种引导式的教学, 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而在这 个过程中收获的知识,才更为真实 和珍贵! 她说,一名好教师应用自己的 精神成长来引领学生的成长。好的 老师或许在教学方面各有千秋,但 他们的精神领域一定是一致的,那 便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 实学识以及有仁爱之心。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的 精神成长。”我逐字逐句地记下了, 教育是生命展开的过程,它永远面 向未来,永远等待求索。 韩婴曾说,做人的老师,他必须 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 行可以为表仪者”。于漪老师是这 样理解韩婴的这段话:做人师不是 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 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在我任教一年级语文时,学生 的书写常常令我十分头疼,我很困 惑,为什么同样节数的写字课,别班 的孩子都已能写出工整的汉字,我 们班的孩子写字仍绵软无力、没有 字形呢?我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提高 呢?我试过旁听同事的写字课,把 写字的好方法都教给学生,然而收 效甚微。 这时我想到于漪老师说的“身 教重于言传”,我忽然便想到,是不 是作为老师的我黑板字不够端正, 影响着他们。于是,我买了一块小 黑板在家,空闲时间就练习写板书, 并且坚持把每堂课板书的每一个字 都写在田字格里。结果真的令我惊 讶,一段时间后,班里学生的字普遍 都有了显著进步,作业也更加端正 和工整。所以为人师者,凡事当以 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会带 来令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于漪老师便是深深懂得老师 应去除浮躁,去除华而不实,扎扎实 实,不停学习和完善自我。我更多 地感悟到,于漪老师真正打动我的, 不仅仅是因为她卓然的教学成绩和 教学思路,更多的是她对于教学事 业坚守的那份崇敬和谦卑,是永怀 热情、执着求索的人格魅力。 “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 说我一辈子都学做教师!”这是于漪 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鞭 策着她自己,也勉励着更多像我一 样的青年教师。 前几天,有同学在微信中晒春 游的照片。其中的一张,紫红色的 红花草花开遍了田野。只见那一 望无垠的原野上,一大片一大片碧 绿的叶子中间,盛开着成千上万朵 紫红色小花,零星点缀些许白花, 给春天的江南大地带来勃勃生 机。看着这美丽风景,不由想起了 故乡的红花草,还有那童年往事。 红花草据说学名叫紫云英,每 到春季便开满田野,宛如紫云铺 地,和田埂上、小溪畔、山脚下金黄 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 花相掩映,现在回忆起来确实可用 “美不胜收”来形容。然而,对一个 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喜爱红花 草,不仅仅是因为她给春天带来魅 力,而是在于她承载的质朴的乡土 情怀。 秋天,晚稻快要成熟时,在稻 田里播撒红花草籽。割完晚稻,从 立冬至冬至,此时的田野一片枯 黄,寒霜冻过、雪花儿盖过,似乎了 无生机;但只要春节一过,那养精 蓄锐了整个冬天的红花草就从一 簇簇的稻茬周边,争先恐后地吐出 绿芽,“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 大片满是”。春雷响起来了,如烟 似雾的春雨飘洒起来了,红花草贪 婪地吮吸着雨水,沐浴着春风,三 五天,轮片状互生的葱绿羽叶,就 密密麻麻地铺遍了田野,放眼望 去,宛如绿色的海洋。春分前后, 天气日渐温暖,绿绒毯上,紫红色 的小花次第开放。由于红花草花 期长达一个月左右,且开花是依照 枝叶分蘖的先后依序开放,因此从 春分到谷雨,整个田野,紫的如霞, 红的似火,姹紫嫣红。春风吹过, 红浪翻滚,绿波荡漾,田野散发出 一阵一阵甜蜜的清香。辛勤的蜜 蜂,美丽的蝴蝶,不知疲倦地为她 歌唱,为她起舞。快到插早稻秧苗 的时候,农民就架起犁铧,红花草 一垄一垄被翻进泥水中,谁言落红 无情,红花草牺牲自己的美丽,换 来秋的收获。 红花草还是极好的青饲料。 小时候,生产队里的牛都是分到每 户人家饲养。漫长的冬天,青饲料 缺乏,牛以吃干稻草为主,金秋养 的膘肥体壮的耕牛到了初春时节 就瘦得只剩骨架。春天到了,红花 草开得艳丽,青草长得茂盛,牛儿 贪婪地吃着鲜嫩的花草,没几天工 夫,就一改先前的羸弱—毛油亮 起来,脚健壮起来,拉起犁来又虎 虎生风。春耕时,一头头耕牛拉着 犁铧,在田野上犁出一道又一道丰 收的憧憬。 喜爱红花草,是因为她带来温 暖的记忆。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 里,阴冷的冬天,御寒的棉衣又笨 又重,扼住了孩子们活泼的天性。 红花草开花了,温暖的春天来了, 笨重的棉衣终于抛到一边去了。 红花草开花了,小鱼小虾溯溪而 上,小竹笋冒出土了,枝头蜂巢多 起来了,野莓红了……天然美味日 渐多起来了。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岁月流 逝带来现实的无奈,刻意种植的成 百上千亩的花花草草俨然成为春天 的象征,虽然壮观,可却少了大自然 的灵气。还有那似乎触手可及童 年,也只能从记忆的门口,静静地飘 过,给人增添无限的惆怅…… 乡村疫情保卫战 (国画) 陆志刚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Jun-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8 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陆建国 古华风

本报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解放东路866号 电话:57191515*340(纸媒编辑部) 发行57191515*315 邮编:201499 印务照排 电话:57191515*315 上海浦东彩虹印刷厂承印

从教生涯中的指明灯

心灵感悟心灵感悟

小小说小小说

啊,红花草!■ 赖黎明

身边故事身边故事

头 痛 ■ 卫润石

■ 郭逸云

诗以言志诗以言志

四月四日我们默哀三分钟

■ 叶兴华

近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搞得真是人心惶惶。单位放假了,工厂停工了,公园关门了,老朋友也不照面了。在家像关在鸟笼里,搞得六神无主。这不,老毛病又犯了。

头 痛 。 这 怪 毛 病 有 十 多 年了。跑过不少医院,化验体检、脑电图、CT、核磁共振化了不少钞票,检查一切正常。每次,医生给我一两盒止痛片打发了事。以后我便葫芦画瓢,去医院或附近药店买盒止痛片,常规疗法,倒挺方便。

这次,又头痛了。邻居医生朋友对我说,你碰到

麻烦了,说不定会到定点医院隔离两个星期。

为什么呀!我只是老毛病,又不是冠状病毒疑似病人,要隔离也在家隔离。

难说,现在是非常时期,头痛脑热的,属于新冠肺炎的初期症状,谁能保证你没有接触?没有感染?怀疑对象,都要化验、检查、观察,去医院的隔离病房。要对你、对大家负责。

那……那那……怎么办哪?不行,我不能去医院配药,那

不是自投罗网吗?抓住了,隔离了,这十四天日子可难过啊!得想个办法。对!不去医院,就去药店买点止痛药,药店总没权力把我抓进去吧。

附近有个小药房,曾经买过几次药。

今天只有个老药工上班。老药工拿了本子,说:止痛药也有退烧作用,现在非常时期,买退烧药要身份证登记。

啊 ! 买 盒 药 片 也 要 身 份 证

啊。是的,要上报。

“哎呀!我忘了拿身份证。老先生,这样吧,身份证号我记得,抄一下行吗?我是隔壁小区的,应该认识,通融一下吧。”

老先生还算好讲话。我灵机一动,姓名、住址、号码

都动了些手脚,可不能犯错,被他们抓去隔离。

拿了药,我有点沾沾自喜。老先生,挺好骗的。

几天过去,小区里风平浪静。我 佩 服 自 己 的 聪 明 ,太 平 无 事啰!

不知过了几天,一阵紧急敲门声,四只大口罩,居委干部、派出所辅警、医院医生、那位老药工出现在我的面前。

东窗事发。我惊诧了:有神探

的本领?“我头不痛了!不痛了!”“你不痛了!我们头痛了!找

你这么久,好难找呀!知道我们跑了多少路?敲了多少门?”

没等他们说完,我的头又痛了。

“我不去,我不去!不要把我关进去!”

“谁说要把你关进去?”医生问了我前阶段行程,测了

体温,问了症状,还把我的病史卡仔细地翻了一遍,又和老药工交谈了一会。

最终,要我居家隔离两周,有居委干部测量体温,记录症状。临了,严肃地批评我,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能做假骗人,会害人害已的。

我连声应着。脸,火辣辣的。头,反而不痛了。

这个庚子清明

未遇杏花雨

树梢上挂满鹅黄

沿途樱花含泪

一声长笛呜咽

空气定格三分钟

一千颗一万颗心一起牵挂

半杆国旗

为国殇举哀

多少生命被瘟神吞噬

驱魔战斗尚未结束

捐躯沙场的烈士

壮志未酬

依旧魂牵一线

收获跨越阴阳两界的真情

我把悲伤强压心底

颔首默哀间

心蠕动了一下

不知此时

晴川汉阳树 芳草鹦鹉洲

悲戚成了什么模样

初识于漪老师,是在2010年的一版《中国教育报》上。依稀记得那是高中时候,我无意间翻看了父亲的报纸,一张面带微笑的和蔼面容跃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张于漪老师在书桌前的照片,她的眼神中透露着和善,却也流露出一种坚定。

我不禁阅读起这篇关于于漪老师的文章,内容现已记不太清,但是文中那句“多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于漪就已经是‘教书育人’的代名词。”却一直刻在我脑海中。“真厉害呀!”我暗自感叹。彼时,于漪老师于我而言,是一位伟大却遥不可及的师者楷模。

真正去了解于漪老师,是在2017 年,彼时刚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加入教书育人的队伍,肩负重任,也有太多迷惑扰乱心绪,如何才能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教师?

不知怎的,脑海中蹦出了于漪老师的名字,或许她可以成为我迷茫时期的指路明灯。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于漪老师的讲座,她的话有种魔力,让我不舍快进,唯恐错过一个知识点。

于漪老师将语文教学比作海上航道,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从港湾通向大海。而这条航道怎么才会“通”?首先要破除封闭意识。在《晋祠》一课的课堂实录中,于老师请学生把《中国名胜词典》中“晋祠”的解释与课文对晋祠的描写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表达的不同,使其自主领悟不同写法的精髓。相较于老师直接把答案告知学生,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知识,才更为真实

和珍贵!她说,一名好教师应用自己的

精神成长来引领学生的成长。好的老师或许在教学方面各有千秋,但他们的精神领域一定是一致的,那便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以及有仁爱之心。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的精神成长。”我逐字逐句地记下了,教育是生命展开的过程,它永远面向未来,永远等待求索。

韩婴曾说,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于漪老师是这样理解韩婴的这段话: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在我任教一年级语文时,学生的书写常常令我十分头疼,我很困惑,为什么同样节数的写字课,别班的孩子都已能写出工整的汉字,我们班的孩子写字仍绵软无力、没有字形呢?我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呢?我试过旁听同事的写字课,把写字的好方法都教给学生,然而收效甚微。

这时我想到于漪老师说的“身教重于言传”,我忽然便想到,是不是作为老师的我黑板字不够端正,影响着他们。于是,我买了一块小黑板在家,空闲时间就练习写板书,并且坚持把每堂课板书的每一个字都写在田字格里。结果真的令我惊讶,一段时间后,班里学生的字普遍都有了显著进步,作业也更加端正和工整。所以为人师者,凡事当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会带来令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于漪老师便是深深懂得老师应去除浮躁,去除华而不实,扎扎实实,不停学习和完善自我。我更多地感悟到,于漪老师真正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因为她卓然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思路,更多的是她对于教学事业坚守的那份崇敬和谦卑,是永怀热情、执着求索的人格魅力。

“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都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鞭策着她自己,也勉励着更多像我一样的青年教师。

前几天,有同学在微信中晒春游的照片。其中的一张,紫红色的红花草花开遍了田野。只见那一望无垠的原野上,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叶子中间,盛开着成千上万朵紫红色小花,零星点缀些许白花,给春天的江南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看着这美丽风景,不由想起了故乡的红花草,还有那童年往事。

红花草据说学名叫紫云英,每到春季便开满田野,宛如紫云铺地,和田埂上、小溪畔、山脚下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相掩映,现在回忆起来确实可用

“美不胜收”来形容。然而,对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喜爱红花草,不仅仅是因为她给春天带来魅力,而是在于她承载的质朴的乡土情怀。

秋天,晚稻快要成熟时,在稻田里播撒红花草籽。割完晚稻,从立冬至冬至,此时的田野一片枯黄,寒霜冻过、雪花儿盖过,似乎了无生机;但只要春节一过,那养精蓄锐了整个冬天的红花草就从一

簇簇的稻茬周边,争先恐后地吐出绿芽,“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春雷响起来了,如烟似雾的春雨飘洒起来了,红花草贪婪地吮吸着雨水,沐浴着春风,三五天,轮片状互生的葱绿羽叶,就密密麻麻地铺遍了田野,放眼望去,宛如绿色的海洋。春分前后,天气日渐温暖,绿绒毯上,紫红色的小花次第开放。由于红花草花期长达一个月左右,且开花是依照枝叶分蘖的先后依序开放,因此从春分到谷雨,整个田野,紫的如霞,红的似火,姹紫嫣红。春风吹过,红浪翻滚,绿波荡漾,田野散发出一阵一阵甜蜜的清香。辛勤的蜜蜂,美丽的蝴蝶,不知疲倦地为她歌唱,为她起舞。快到插早稻秧苗的时候,农民就架起犁铧,红花草一垄一垄被翻进泥水中,谁言落红无情,红花草牺牲自己的美丽,换来秋的收获。

红花草还是极好的青饲料。小时候,生产队里的牛都是分到每户人家饲养。漫长的冬天,青饲料缺乏,牛以吃干稻草为主,金秋养的膘肥体壮的耕牛到了初春时节就瘦得只剩骨架。春天到了,红花草开得艳丽,青草长得茂盛,牛儿贪婪地吃着鲜嫩的花草,没几天工夫,就一改先前的羸弱——毛油亮起来,脚健壮起来,拉起犁来又虎虎生风。春耕时,一头头耕牛拉着犁铧,在田野上犁出一道又一道丰收的憧憬。

喜爱红花草,是因为她带来温暖的记忆。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里,阴冷的冬天,御寒的棉衣又笨又重,扼住了孩子们活泼的天性。红花草开花了,温暖的春天来了,笨重的棉衣终于抛到一边去了。红花草开花了,小鱼小虾溯溪而上,小竹笋冒出土了,枝头蜂巢多起来了,野莓红了……天然美味日渐多起来了。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岁月流逝带来现实的无奈,刻意种植的成百上千亩的花花草草俨然成为春天的象征,虽然壮观,可却少了大自然的灵气。还有那似乎触手可及童年,也只能从记忆的门口,静静地飘过,给人增添无限的惆怅……

乡村疫情保卫战(国画)■ 陆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