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 ·...

16
阅读比对与教学建议 1.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1 ) 两套教科书选文比对。 选文组元方式比对 统编 组元 方式 双线 组织 单元 结构 课文结构 一、二年级由课文和 课后思考练习组成, 三至六年级,课文分 “精读课文”和“略 读课文”,“精读课 文”课后有 2 4 练习题,“略读课 文”课文前有“学习 提示”。有些课文篇 幅较长。 思考练习 包括三个部分:理 解与交流、积累与 运用、拓展与实 践。 苏教版 组元 方式 主题 单元 统筹 安排 课文结构 由课文和课后思 考练习组成。 五、六年级每册 安排一篇略读课 文,是关于阅读 方法的指导。课 文篇幅适中,多 为“千字文”, 大约在 1300 字左 右。 思考练习 包括三个部 分:描红临 写、积累运 用、理解表 达。 苏教版教科书与统编教科书选文均以单元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统编教科书选文编排 的基本特点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一个单元的课文围 绕一个比较宽泛的人文主题进行选编,每个单元均有一两个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 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一、二年级阅读由课文和 课后思考练习组成。从三年级开始,课文类型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精 读课文”后有 24 道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学习提示,没有思考练习题。三至六 294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Dec-2019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学写汉字的过程“视觉、听觉、触觉”合一,建议教师更多

关照学生需求,调动其多种知觉,感知音韵与形义的关联,发现“赋意于形”的特点,科

学掌握汉字书写规律。另外,也可以抓住形近字、多音字等,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整理自己

的易错字,帮助中高年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抓准重点、突破难点。

(5)测查内容指向统编教科书。

各地区在进行四至六年级语文书面测查时,凡涉及识字写字的考查内容,均限于已学

苏教版教科书及本年级所学统编教科书范围内。以上识字写字的补学内容均不纳入书面考

试范围。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黄雅芸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林虹 等)

阅读比对与教学建议

1.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1)两套教科书选文比对。

选文组元方式比对

统编

组元

方式

双线

组织

单元

结构

课文结构

一、二年级由课文和

课后思考练习组成,

三至六年级,课文分

“精读课文”和“略

读课文”,“精读课

文”课后有 2 至 4 题

练 习 题 ,“ 略 读 课

文”课文前有“学习

提示”。有些课文篇

幅较长。

思考练习

包括三个部分:理

解与交流、积累与

运 用 、 拓 展 与 实

践。

苏教版

组元

方式

主题

单元

统筹

安排

课文结构

由课文和课后思

考 练 习 组 成 。

五、六年级每册

安排一篇略读课

文,是关于阅读

方法的指导。课

文篇幅适中,多

为 “ 千 字 文 ”,

大约在 1300字左

右。

思考练习

包 括 三 个 部

分 : 描 红 临

写 、 积 累 运

用 、 理 解 表

达。

苏教版教科书与统编教科书选文均以单元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统编教科书选文编排

的基本特点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一个单元的课文围

绕一个比较宽泛的人文主题进行选编,每个单元均有一两个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

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一、二年级阅读由课文和

课后思考练习组成。从三年级开始,课文类型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精

读课文”后有2—4道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学习提示,没有思考练习题。三至六

294

年级安排 4个“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

的阅读者。统编教科书选文的课后思考练习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理解与交流。主要

包括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等题型,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和领悟把握。二是积累与运用。包括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

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三是

拓展与实践。关注与社会生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统编教科书

重视课外阅读,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内容,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内容之中,指导

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选文文体比对

苏教版

比例

(%)

统编

比例

(%)

备注:诗歌包括古诗词、现代诗、儿歌、童谣

179

56.3

152

51.2

24

7.5

18

6

7

2.2

2

0.7

7

2.2

0

0

44

13.7

49

16.5

12

3.8

9

3

28

8.8

39

13.1

8

2.5

7

2.4

0

0

13

4.4

7

2.2

0

0

2

0.6

6

2

非连

续性

文本

0

0

2

0.7

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等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

读方法,都离不开一篇篇不同文体的选文。第一学段以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

等文体为主。第二学段以叙事性作品为主,初步接触说明性文章。第三学段主要以叙事性

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为主,加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将两套教科书选文的文体进行

比对,如上表所示,统编教科书选文共 297篇,苏教版教科书选文共 318篇,其中记叙

文、说明文、诗歌(古诗词、现代诗、歌谣)、寓言、神话等选文的比例基本相当。两套

教科书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语言规范,内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能够较好地达成阅

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两套教科书选文在文体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统编教科书同一单元选文文体相对集

中,在文言文、散文诗、童话、非连续性文本等方面较为突出。尤其重视童话和文言文的

编选,童话语言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言文文字简约,便于感

知与理解,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悟。

295

选文类型比对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批注文

习作例文

备注:1.苏教版教科书的“习作例文”是在习作中的范文,没有独立成为课文。

2.统编教科书的“批注文”包括“习作例文”16篇,因为“习作例文”也是批注形式

的课文。

苏教版

篇数

2824153

比例(%)

87.91.30.316.5

代表篇目

《安塞腰鼓》等

《读书要有选择》等

《拔河》

《乌鸦反哺》等

统编版

篇数

224532316

比例(%)

74.717.710.35.3

代表篇目

《北京的春节》等

《不懂就要问》等

《牛和鹅》等

《我爱故乡的杨梅》等

选文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批注文与习作例文四种,不同类型选

文的编排体现了教科书的教学理念。“精读课文”是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学习目

标,深入地把握语言文字、内容主题、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的课文。“略读课文”是指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提取重要信息,自读与交流并

重的课文。“精读课文”是一种准备,是阅读方法的习得,而“略读课文”是一种运用,

是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批注文”就是在课文的旁边利用批注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引

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思考,从而达成课文的教学目标。“习作例文”是为习作教学服务

的,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点学习借鉴、迁移运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套教科书都比较重视“精读课文”的编选,因为阅读教学要培养

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而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有计划

组织的精读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揣摩语言表达的特点,领

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统编教科书选文类型比较丰富,特别是“略读课文”与“批注文”比

重相当,不仅强调阅读方法的学习,而且给学生提供尝试运用阅读方法的机会。

记叙文“共用文”比对

12345678

乌鸦喝水

大禹治水

朱德的扁担

狐假虎威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掌声

燕子

荷花

一下

二上

二上

二下

三下

三上

四下

三下

一上

二上

二上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三下

部分内容不同。

序号 篇目 苏教版 统编 备注

296

910

11

1213141516

17

18192021

海底世界

夜晚的实验(苏教版)

蝙蝠和雷达(统编)

开天辟地(苏教版)

盘古开天地(统编)

普罗米修斯盗火(苏教版)

普罗米修斯(统编)

记金华的双龙洞

船长(苏教版)

“诺曼底”号遇难记(统编)

桂花雨

珍珠鸟

牛郎织女

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

祖父的园子(统编)

军神

田园诗情(苏教版)

牧场之国(统编)

草原

三下

六下

四上

四上

六下

六下

四上

四上

六上

六上

三上

四上

六上

三下

四上

四上

四上

四下

四下

五上

五上

五上

五下

五下

五下

六上

部分内容不同。

部分内容不同。

部分内容不同。

部分内容不同。

面临重复教学。

面临重复教学。

统编教科书将其分为

精读、略读各一篇。

面临重复教学。

面临重复教学。

序号 篇目 苏教版 统编 备注

古诗词“共用文”比对

123456789101112

江南

池上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山行

望洞庭

元日

宿新市徐公店

清平乐·村居

墨梅

一上

四下

二上

三下

五下

三下

三上

四上

四上

五下

五上

六下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上

二下

二下

三上

三上

三下

四下

四下

四下

序号 篇目 苏教版 统编 备注

续表

297

131415161718

示儿

枫桥夜泊

望湖楼醉书

七律·长征

江南春

石灰吟

六上

三上

五下

五下

四下

六下

五上

五上

六上

六上

六上

六下

面临重复教学。

面临重复教学。

序号 篇目 苏教版 统编 备注

“共用文”是指两套教科书中选用的相同的课文。通过比对,两套教科书“共用文”

共39篇,其中记叙文21篇、古诗词18首。21篇记叙文中有17篇是统编教科书学习过,18

首古诗词中有 16首是统编教科书提前学习过的,因此,这些“共用文”不影响教学。只

有6篇课文是苏教版教科书提前学过,然后在统编教科书中将面临重复学习。这6篇课文

分别是《枫桥夜泊》《七律·长征》《桂花雨》《珍珠鸟》《军神》《田园诗情》(统编教科书

为《牧场之国》)。这些面临重复教学的课文,对学生来说,会失去学习的期待与兴趣。

对教师来说,有的教师会认为学过的课文没有什么教学价值,忽略不教;有的教师不去分

析教科书的异同,忽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无效。因此,教师要通过比对

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面对再次出现的“共用文”,既不简单放

弃,也不盲目重复,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学习,达到“温故知

新”的效果。

统编教科书在编排中有着自己的特色,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结合小学阅读教学

的实际,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活动中习得一些基础、有用的阅读策

略。在三至六年级的上册各设置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依次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

速度”“有目的阅读”。苏教版教科书没有专门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安

排一定的补学。

(2)统编教科书教学建议。

①领悟双线组元结构,把握单元整体设计。

第一,充分认识统编教科书“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把握“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

学段阅读目标之间的联系,厘清不同“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同一“语文要

素”在不同年级、学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第二,充分认识统

编教科书“助读系统”的编排特点,开展好阅读教学。如“单元导语”明确单元“语文要

素”,课文“泡泡图”进行具体指导,“学习提示”提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迁

移运用。第三,充分利用课后思考练习题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

活动的开展等。

②把握选文类型特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续表

298

要充分把握不同类型选文的编写意图与教学要点。各种类型选文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价

值。“精读课文”是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的主要凭借,包含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本

训练项目。教师凭借一篇篇“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略读课文”的作用在于引

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巩固阅读方法。正如叶圣

陶先生曾打的一个比喻:“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初起由大人扶着牵着,

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批注文”与

“习作例文”是进行专项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课文,重点围绕阅读与表达的主要技能

开展阅读实践。

第一,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选文的教学要点。统编教科书构建“精读、略读、课

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第一学段是阅读的起始阶段,需要教师扶牵,因此精读是

重点,课外阅读主要是一些儿歌童谣、短小的故事。第二学段是阅读的发展阶段,教师帮

扶之余可以适当放手,仍以精读为主,略读逐步增加,课外阅读主要是文集类的童话、寓

言故事。第三学段是阅读的提高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继续学习阅读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

学生的独立阅读,课外阅读主要是整本书阅读。第二,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语文要素”一般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来体现与

落实。“精读课文”以教师的“教”为主,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路径与方法。“略读课文”

以学生的“练”为主,关注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

教学内容更要注意取舍,其基本任务是在初读感知大意的基础上,完成学习提示的要求,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与能力等。第三,要选择适当的“教”与

“学”的方式。“精读课文”主要采用细读、精讲、训练等教学方式,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要

细读体会,对指向“语文要素”的重点教学目标要精讲、训练。“略读课文”主要采用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

③准确定位文言教学,体悟中华传统文化。

统编教科书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除古诗词以外,还编入了 14 篇文言

文,这些文言文内容浅显易懂,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统编教科书文言文编排一览表

三年级

四年级

《司马光》(三上)、《守株待兔》(三下)

《精卫填海》(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上)、《文言文二则》(囊萤夜

读、铁杵成针)(四下)

年级 内容

299

五年级

六年级

《少年中国说》(五上)、《谈读书》(五上)、《自相矛盾》(五下)、《杨氏之

子》(五下)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六上)、《文言文二则》(学弈、两

小儿辩日》(六下)

年级 内容

一是准确定位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统编教科书作了准确

定位,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朗

读背诵。三、四年级能正确跟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五、六年级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阅读理解。三、四年级能借助注释

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明白故事讲的道理。五、六年

级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语古今意思的不同;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

话讲故事,明白故事讲的道理;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能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是充分利用注释、插图与课后思考练习等教科书资源开展教学。如教学《囊萤夜读》

一文时,教师可以出示课文插图介绍,并提出问题,在少年时代,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呢?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家贫”“不倦”“练囊”“不常得油”等。关于

“囊”,可以引导学生先看看注释,知道“囊萤夜读”的“囊”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用,再观察课文插图,知道“练囊”为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三是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经验进行教学。统编教科书编选的文言文,大多是通俗易懂的故事,有的故事是

学生在教科书中学过的,如《司马光》《自相矛盾》等;还有的故事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

读过的,如《守株待兔》《精卫填海》《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我们可以将这些故事

的白话文与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不仅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还有利于学生的阅读

理解。

④精准把握特殊单元,有效实施阅读教学。

充分认识统编教科书特殊单元的编写特点,开展好“习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

“名著单元”“长文章单元”的教学,要考虑特殊单元设计的特殊性,不能像普通单元一

样教课文。

“习作单元”中的选文要为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服务,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

象”为例,“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后思考练习均指向表

达:一是体会想象的奇妙,如“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二是发挥想象

写故事,为习作做准备,如“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

的事”。“习作例文”通过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领悟习作的要点,如《一支铅笔的梦想》

中批注:“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铅笔想成为‘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

瓜’,我觉得这样的想象很合理。”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想象自然、合理。课后思考练习

“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依照课文说一说”,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感知想象的方法。“精

续表

300

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习作例文”通过思考旁批中的点评和提问,加

深对表达训练点的体会。

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小综合”的编排形式,安排在课后思考练习

与单元活动设计中。单元选文有的与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有关,有的选文则关系不大。以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为例,选编了《古诗三首》《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

的画》三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

首古诗,均与传统节日有关。在教学中,除了围绕课后思考练习完成古诗的教学内容以

外,让学生说说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自然地引

出课后的第一次活动内容。《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与“传统节日”关

系不大,仍然按照普通单元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要求进行教学。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名著单元”,主要围绕两个任务开展教学,一是初步学习阅

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二是学习写读后感。教科书安排了“精读课文”《草船借箭》和《景

阳冈》,“略读课文”《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让学生了解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的不太

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需要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顺畅。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编了三篇长文章,分别是《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

《芦花鞋》。该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

来说,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学长文章时,注意把握三点:第一,准确定位教学目

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即学习怎样把握长文

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是指向单元人文主题,即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在

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第二,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与策

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富有变化,可以选择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围绕学习任务或探究话题,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的理

解。还可以采用预测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故事会发

生怎样的变化、会有怎样的结果等。第三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多选择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

与,多实践,教师尽可能少讲,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与提升。

2.课后思考练习比对与教学建议

(1)两套教科书阅读思考练习题价值取向与编写特点。

在编写思路上,苏教版教科书按课程标准学段要求随文设练,螺旋推进。统编教科

书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的编写围绕单元学习要素,同时兼顾着学生语文积累与能力发展

的形成过程,强调整体设计,呈现较强的系统性。

301

统编教科书阅读思考练习题有丰富的呈现方式,有“精读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有

“略读课文”课前的阅读提示,还有课中的“泡泡图”和课文的旁批。如果说统编教科书

单元要素是单元重点目标,由课后的练习题、课前的阅读提示、课中泡泡图提示及旁批共

同构成的思考练习题就是通向目标的助力系统。从提升阅读能力看,这套系统涵盖“积

累、思维、方法”等层面,特别重视学生对阅读方法策略的掌握和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

(2)两套教科书指向阅读能力提升的思考题简析。

阅读能力提升的核心在于阅读思维能力,课文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朗读体会、理解

分析、归纳概括、欣赏评价、拓展思维”而展开的,这些过程既指向语文学习目标,也指

向语文学习的路径。

三年级思考类型比对

项目

朗读体会

理解分析

归纳概括

欣赏评价

拓展思维

方法策略

统编

数量

26422113159

占比

21%33%17%10%12%7%

苏教版

数量

664272146

占比

48%31%5%1%10%4%

四年级思考类型比对

项目

朗读体会

理解分析

归纳概括

欣赏评价

拓展思维

方法策略

统编

数量

254119161317

占比

19%30%14%12%10%14%

苏教版

数量

52347681

占比

48%31%6%5%7%1%

五年级思考类型比对

朗读体会 20 16% 39 33%

项目 统编

数量 占比

苏教版

数量 占比

302

理解分析

归纳概括

欣赏评价

拓展思维

方法策略

432115169

35%17%12%13%7%

4971562

42%6%13%5%2%

项目 统编

数量 占比

苏教版

数量 占比

从数据上看,苏教版教科书更注重学生的“朗读体会”,三、四年级,“朗读体会”的

比例达到48%,五年级比例为33%,随年级增长,比重逐渐减少,思维强度加大。统编教

科书也非常重视“朗读体会”,不仅有专门的习题,也会倾向于在其他思考练习题中要求

“朗读”,呈现的形式更丰富些。

在阅读的“理解分析”这一维度上,两套教科书三、四年级的比例相当,五年级苏教

版教科书理解分析比重继续上升,说明两套教科书都关注到思维分析能力在阅读中的作

用,用思考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统编教科书重视阅读“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三、四、五年级占14%到17%,在三

年级,出现在单元学习要素就有三次,“借助关键词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借助关键词概括

一段话的意思”以及“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课文写清楚的”;四年级的相关单元学

习要素还有“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

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等;五年级有“阅读

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等。

“欣赏评价”的思考练习,苏教版教科书主要放在五、六年级,从数据上看,三、四

年级此项练习明显少于统编教科书,但到五年级已经持平。在“拓展思维”方面,两套教

科书差距不大,三、四年级都接近,苏教版教科书五年级的比例稍少一些。这两种能力都

是在“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基础之上,在具体思考练习中融入自己的思考,打开思

维创造的可能。

相关方法策略的单元编排是统编教科书的创新。从数据上看,虽然苏教版教科书也有

方法策略方面的思考练习,但主要关注了“查字典”的能力;在四年级也有指向鼓励学生

“提问”的策略性练习,但没有形成系统。这部分是使用苏教版地区的教师需要特别关注

的。

(3)统编教科书思考练习题使用衔接建议。

统编教科书思考练习的整体设计是指向培养语文能力与提升语文素养,它与单元学习

要素相呼应,将统筹规划的语文学习目标,按一定的梯度、一定的顺序一点点落实在课后

思考练习里。课后思考练习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发展性,是具体的“语文学习

续表

303

活动”的凭借,是“语文学科训练体系”的抓手。陈先云先生用“阅读教学应是以课后的

思考和练习题为轴心和目标的教学”点明统编教科书思考练习题在教学中的地位。基于对

两套教科书指向阅读能力的思考练习题的分析,建议在使用统编教科书时,要注意遵循文

章学习的基本规律,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着力单元学习要素的落实;把握新类

型课文的思考练习设计以及新题型,用好学习支架。

第一,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全面落实课程标准。

课文学习不仅仅指向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承载着积累、表达等学习任务。因此,在进

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紧扣课后思考练习题,同时也需要心中有目标,注意在教学过程中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如,统编教科书思考练习题重视学生的积累,练习题中包含篇章、段

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但不是每一课课后思考练习题都包含词语积累,而是在全册

教科书最后列出了词语汇总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一学习目标,并落实在课文学

习的过程中。

无论思考练习题如何设计,学生阅读文章从初读整体感知,到精读深入理解思考,形

成某种概念,生成更广泛联系,这一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统编教科书在思考练习题设计

中是努力遵循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经历这一过程的。

统编教科书课后思考练习题一般有二至四项,第一项大多指向帮助学生了解把握主要

内容。以四年级为例,要求精读的39篇课文中,除了3篇在“阅读策略单元”,36篇课文

的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项均提出“朗读课文”或“默读课文”的要求,这是要求学生学习课

文要从“读”开始。让学生朗读、默读后的思考指向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如,四年级上

册《爬山虎的脚》一课,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是“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

者观察得特别仔细”,五年级上册《白鹭》“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

一首精巧的诗’”等,都是要求先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

者观察得特别仔细”与“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问题的思路指向

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且是从整体入手的。再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

后第一题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更是直

接指向整体把握。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虽未提出朗读课文,但基于本单元“简要复

述课文”这一学习要素,提出“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也是指向整体把握的。

“精读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的第二项大多结合单元学习要素,或指向积累,或指向

细读品味,或指向学习方法运用,或指向关注表达形式以及思维提升的思考练习,让学生

在文本中 (或利用文本) 经历探究的过程。如,四年级上册第 1课课后思考练习第 2题:

“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

最深的和同学交流。”聚焦“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单元学习要素;五年级上册第 1课课

后思考练习第二题是“课文第 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

个名字”,聚焦 3个自然段,借为图画起名,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

304

情”这一单元学习要素。

第三、第四项练习则大多是引导学生带着认识、理解走出文本,或要求背诵、抄写,

积累下来,或要求迁移表达,或将文本和其他文本、生活等做更多勾连,以拓展眼界,提

升认识能力,让学生得到更丰厚的收获。还是以四年级上册第 10 课 《爬山虎的脚》 为

例,课后第三题:“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应该说,学生

通过前面两题的学习经历,已经体会到什么是“准确形象”的句子,这时的“找”使基础

扎实,这时的“抄”使积累鲜活。

所以说,统编教科书课后思考练习题的编排是学习过程的导引,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的支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扣思考练习题,至少可以保底。

第二,着眼课程系统设计,着力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教科书的设计不仅强化单元的整体性,也强化了课程的系统性,思考练习系统也

不例外。以“复述”这一学习要素为例,除了第一学段中让学生说简短的故事或情节重复

的故事,三至五年级,呈现了以下指向“复述”能力的系列训练。

7鹿角和鹿腿

(三下)

25慢性子裁缝和

急性子顾客

(三下)

27漏

(三下)

28*枣核

(三下)

14普罗米修斯

(四上)

26西门豹治邺

(四上)

27故事二则

(四上)

5草船借箭

(五下)

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

讲这个故事。

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

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

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复述这个

故事。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

故事。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

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

故事。

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

——兴修水利

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

序的词句,再简要复述这两个

故事。

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

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给了较多的提示,为复述做铺垫。

本单元学习要素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

容,复述故事”,表格的运用让学生学

习理出故事线索,按序复述的方法。

示意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习运用图像以及

关键词句复述的方法。

略读课文,“单元学习要素”能力实

践,方法运用。

单元学习要素:关注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题复述要求承上启下,提出有序的路

径,对简洁未提要求。

单元学习要素为“简要复述课文,注意

顺序和详略”。提示了“按序、简要复

述”的方法策略。

单元学习要素为“简要复述课文,注意

顺序和详略”,提示如何注意顺序,实

践练习。

第二学段“复述”方法的实践巩固。

篇目 思考练习 分析

305

6景阳冈

(五下)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

内容补充完整,再简要地说说故

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 )—( )—( )

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

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

情和动作。

第二学段“复述”的实践巩固。课后第

二题要求复述“有序、简洁”;第三题

进一步提高要求,“详细,加上适当的

语气、表情、动作”,有了生动复述的

要求。

篇目 思考练习 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复述要求循序渐进:从要求有序,到要求能详又能简。思考练习中

还提供了一些复述的方法——抓关键词句、故事情节、列表、画图等。要求是一点点增

加,一步步提升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整体意识,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本课的课后

思考练习即可,无须一次完成太多要求。

统编教科书的练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让“学习要素”真

正成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文言文在苏教版教科书中没有出现,在把握统编教科书文言文学习中,也要准确把握

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注意学习方法的一致性、年段要求的系统性。古诗文课后思考练习

中,三至五年级共安排了 14次“借助注释”或“结合注释”的练习活动。借助注释的方

法学习在三年级要求多是“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要求是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

思即可,四年级要求“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五、六年级则要求借助注释,解

读文本的思想感情了,教师需要把握这一目标梯度,把握这一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时

机和操作要求,根据不同年级,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方法,直至熟练运用。

比较两套教科书的课后思考练习可以发现,在“理解分析”这一维度,两套教科书的

力度是相当的,欣赏评价与拓展思维在第三学段指向也是一致的,相对来说,需要强化的

是“归纳概括”这一能力。

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连续用第三、第四两个单元夯实“把握自然段的段意”。课后

思考练习多为此内容,一是因为必须具备把握自然段大意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握文章

大意、理解主旨、体会感情,这一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二是把握自然段大意的能力需要在

不同的语境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苏教版教科书三、四、五年级课后思考练习都有对这一能

力的关注,但与统编教科书相比,练习较少。为夯实基础,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强化相应

练习。

第三,把握练习设计意图,用对用好学习支架。

统编教科书思考练习以各种形式呈现,贯穿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需要理解各

种设计的意图,充分发挥其作用。

①课后思考练习题。

教科书中每篇精读课文后都安排了课后思考练习题,这些练习指向教学目标,提示教

续表

306

学思路,同时,提供学生学习的方法、路径,形式十分丰富。

如用视觉化策略提升阅读能力的思考练习题:

册次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上

五上

课文

21大自然的声音

10纸的发明

10爬山虎的脚

5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18跳水

思考练习

填一填,再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

的音乐家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

面的图表。

根据课文填一填,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 )→( )

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

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

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

局。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

造纸术发明

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造纸术传到了全

世界,极大地促

进了文化的发展

“我”的心情

期待表演

充满自信

紧张、狼狈

原因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

大家的掌声

这些让学生动笔的思考练习题不应被当作作业完成,因为填图、填表本身都不是设计

的最终目标。如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纸的发明》两课,让学生填图表“说一说课文

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或“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

图表”,一是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自然段段意,二是让学生从图表中直观把握课文大意;四

年级《爬山虎的脚》是借助填写去“看”爬山虎爬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准确生动的用

词”;《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借助图表抓住“我”心情变化的线索,指向单元学习要素……

因此,在处理这一类思考练习题时,要真正把这些思考题当作学生学习的抓手,让学生经

307

历实实在在的阅读过程,而不是定位于学生写出所谓最完美的答案。

完成这一类思考练习题,需要认真考虑学生学习步骤,例“根据课文填一填,说说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这里有一系列学习步骤:一是“根据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

内容非常熟悉,能明确描写爬山虎如何往上爬的相应段落。二是“填一填”,要学生能学

会借助提示“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据此往后想,“长出的细丝之后会怎么样呢?”带

着问题再读课文,想想哪些句子是写它怎么往上爬的?找到相对应的两句话。三是边读

边圈画出关键词,想想这两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你会怎么写?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两种处理方

式:一是不分步指导就直接让学生自主填一填,在学生填写好后,通过讨论再回读理解

积累语言;二是面对阅读能力较弱的班级学生,老师要分步骤指导,带着学生慢慢地经

历阅读过程。不管填之前指导还是填之后交流,都要求在备课中精心设计,让每一个学

生都经历扎实完整的思考尝试过程。

②“阅读链接”与“资料袋”。

“阅读链接”“资料袋”将课文与生活、与其他文本、其他课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

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阅读链接”拓展有片段,也有整篇文章,侧重与某篇课文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

品的延伸阅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链接琦

君作品《烟愁》《家乡味》的片段,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

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阅读材料中“热泪盈眶、喊出”等充满情感的表达能让

学生深刻理解“桂花寄托着浓浓的乡情”。教学中需要重视阅读链接的学习。

“资料袋”内容丰富,有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观潮》后用图文介绍钱塘江

大潮形成的原因;有的给出单元学习要素相关的范例样本,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方法,如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给出了连续观察的范例。

③课中的泡泡图提示。

统编教科书有些课文中穿插了泡泡图提示,这些泡泡图提示和课前阅读提示和课后

思考练习一样,都是重要的导教导学系统,教师在教学时不可忽视。

有些泡泡图提示了阅读方法,如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有泡泡图提示:“遇到不太明

白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就可以继续往下读。”这是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这样的

提示读一读,明白即可。

有些泡泡图提示了学习方法,要让学生用心体会。如四年级上册《观潮》“读这段

话,我仿佛看到潮水来的样子,听到潮水奔腾的声音”;《走月亮》“读到这里,我仿佛闻

到了水果的香味”,这两课中泡泡图提示了如何想象,读相应的文字时要运用自己的感官

参与,就是仿佛“能看、能听、能闻”,真正做到如临其境。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到泡泡

图提示的相应语段时,读读提示,反观自己的阅读状态;教师还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努

308

力感受想象的乐趣。

还有的提示要让学生随着课文的阅读,充分经历思考理解的过程。以四年级下册

《乡下人家》为例,泡泡图提示的内容:“我从这句话里,了解了课文要表达的意思。”教

学中要让学生读“这句话”,看“这句话”的位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想想“这句

话”和前文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就能从“这句话”里了解课文要表达的意思呢?学生经

历这一思考练习的过程,才可能达到泡泡图提示的意图——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作

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如五年级上册《无名岛》有泡泡图提示:“我发现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结尾意味深

长。”这不是只为了告诉学生一个关于结尾的评价,而是提示运用“三篇课文结尾”这一

重要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运用既指向本单元人文目标的达成,又能让学生学会理解欣

赏“意味深长”的结尾。遇到这样的泡泡图提示,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本课的结尾,还

要引导学生回溯前两篇课文,才能理解编者编写的意图。

④课前的学习提示。

统编教科书“精读课文”课后有思考练习,“略读课文”课前安排有学习提示,部分

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的精读前也有学习提示,主要设计了启发式、引导性的问题,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略读课文”在单元课文安排中靠后,引导学生在经历“精读课文”学习之后,将所

获得的知识、方法、能力,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略读课文进行自主实践,起到巩固作用。

学生在读课文前,通过“学习提示”明确了自己阅读的目标,并依据要求尝试阅读。这

个学生自主阅读实践过程,教师一定要学会放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

《女娲补天》,阅读提示为:“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发挥想象,试着

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这个要求是在学生学习 《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故事后的实践,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再把学习提示拆成

诸如“起因是什么”“哪几段写的是经过”“从××(词句)你体会到什么”这样的问题。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