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听马未都讲故宫?假的! -...

1
近日,一则“西班牙女孩常熟寻亲”的消息在网 上引发关注。女孩Mar Yue中文名叫玛月,今年22 岁。1997年11月,玛月在常熟被好心人捡到,送至 福利院,1999 年,被西班牙养母收养,加入西班牙国 籍。10月6日,玛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经过几个 月的寻找,找到了当时捡到她、把她送至常熟福利院 的好心人,但还是没有亲生父母的信息,她已经将自 己的DNA信息录入公安部数据库。她说,她的亲生 父母可能不是常熟人,而是去常熟务工的人。“如果 找到我的亲生父母,我想跟他们说谢谢,让他们知道 我生活不错,如果找不到,我会坚持找下去。” 寻亲 唯一线索是收养证书 据了解,来自西班牙的女孩Mar Yue中文名叫 “玛月”,目前在南京财经大学读研。虽然加入了西 班牙国籍,玛月知道,自己出生于中国,自己的亲生 父母在中国。 近日,玛月告诉北青报记者,在西班牙的家里, 养母和她对中国和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她从小就 开始学中文。今年3月,她本科毕业,感觉自己中文 还行,可以自己寻找亲生父母而不需要别人帮忙翻 译,就来到中国寻亲。“我在西班牙学了国际商务专 业,本科曾到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交换,中文进步 了很多。3 月,我来到南京,参观了一些大学,然后 决定到南京财经大学读研,今年9月刚刚入学。” 在此期间,玛月已经开始了寻亲的脚步,但 关于自己的身世,玛月唯一的线索就是收养证 书。据她提供的收养公证书显示,玛月在1999 年9月15日被来自西班牙巴伦西亚省的养母收 养。当时,她的名字叫“虞华苏”,被收养时居住 于常熟市儿童福利院,被收养后更名为“马尔乐· 伏尔德·卡罗”。 玛月说,虞华苏的名字是福利院给她起的,她 还是习惯自己叫玛月,“因为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 说更容易说出来”。根据收养公证书上的线索,今 年4月,玛月找到了常熟市儿童福利院,并查阅了当 年的一些文件、资料。 进展 找到当年捡拾见证人 弃婴捡拾证明表显示,虞华苏于1997 年11月24 日在锁澜南路被发现,当时身体状况差,身上包着一 条花袍裙,捡拾证明人为在锁栏溜冰厂工作的孙美 琴,收养单位为常熟社会福利院。一张来自常熟社会 福利院的同意送养证明显示,1998 年 3 月 20 日,常熟 市社会福利院向中国收养中心开具此证明称,虞华苏 系弃婴,身体状况正常,经多方查找其亲生父母无果, 为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福利院同意送养。 随后,在当地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玛月找 到了当年她被捡拾的见证人孙美琴。“孙阿姨说, 捡到我时,我身边有一张纸条写着我是1997年 11月14日出生的。玛月说,她觉得孙阿姨人很 好,“孙阿姨的丈夫带我去了锁澜路当年发现我 的地方,我也认识了她的丈夫和家人,他们都对 我很好。但对于我的亲生父母,他们也没有任何 线索。” 西班牙女孩常熟寻亲 想对亲生父母说谢谢 女孩心声 在常熟和苏州寻亲无果后,玛月说,她感觉自 己的亲生父母可能不是常熟人,而是当时常熟的外 来务工者,但她也不确定,只能把寻亲范围扩大到 全国。“我知道要找亲生父母很难,我已经通过南京 公安将我的DNA信息录入公安部DNA信息库,现 在只能通过媒体和网络多发寻人信息。” 玛月说,她此次前来中国寻亲,西班牙养母 也非常支持,如果能找到亲生父母,养母也会很 开心。 至于为何要寻亲,玛月告诉北青报记者,她不觉 得当年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放弃了她,“感觉当时他们 的情况可能不容易,所以他们想要别人收养我,这样 才能给我一个好的生活,如果能找到,我首先当然会 很开心,想要跟他们(亲生父母)说谢谢,还想让他们 知道我生活得不错”。 文/本报记者 戴幼卿 想让亲生父母知道我生活得不错 马未都辟谣“免费公开课” 10月7日,有不少网友在朋友圈转发一张图片, 称只需扫码即可限时免费听马未都讲故宫。北青报 记者看到,该图片以故宫为背景,配以马未都半身像, 同时配文称,“带你领略祖国的名川大山,名胜古迹, 背后的故事文化。原价199元,仅限前70名免费,人 满截止。”在图片的右下角,还有一个二维码,有意者 可直接扫码。 当天下午,知名收藏家,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 说收藏》的马未都本人发布微博声明称,“国庆期间, 打着我的名义和肖像的各类微信病毒营销群大量扩 散。这些群都以开课的形式,先免费后欺诈,所有课 程都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已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大 家千万不要以为免费就入群,上当后会追悔莫及。”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在微信朋友圈传播的 “马未都讲故宫”来自高德地图最新上线的“景区随身 听”功能。用户在游览故宫时,可在高德地图APP上 听取马未都对故宫景点的讲解。而该真人语音包的 价格为 12 元。 10月8日,马未都担任馆长的观复博物馆发布声 明称,“请大家千万不要上当,也不要帮助骗子传播。 高德地图和观复博物馆对一切欺诈侵权者追究法律 责任。” 除了辟谣“马未都讲故宫”以外,观复博物馆还贴 出了其他伪冒的微信群免费公开课,内容包括马未都 的历史公开课、马未都讲故宫文化、马未都鉴赏历史 方言文学的魅力等。 微信群免费课程乱象多 10 月 8 日,两名加入“马未都讲故宫”免费群的网 友告诉北青报记者,她们均是经由朋友推荐加入的 群。在进群前,需发布对方指定的推荐文字,并将图 文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中,才可获得免费资格。 “主 要是信赖向我推荐的朋友,在我进群以后,又新进来 7 个人,期间群里一个‘老师’说保证内容真实。后来我 们看到马未都的声明,才知道被骗了。”一名网友称。 而另一名网友则称,在加入群后,有人在群内分享投 资等其他无关信息。目前,该二维码已无法添加。而 在该群所属的微信公众号上, “马未都讲故宫”的内容 已被删除。 随后,北青报记者在微信上搜索发现,有不少微 信公众号宣称提供免费公开课,但实际情况却是骗取 点击量,或是提供与课程毫不相关的信息。 北青报记者随机选取四个以推荐精品课程为主 的微信公众号。据这三个公众号的历史内容显示,公 众号提供的公开课内容种类较多,包括所谓名人公开 课及免费书籍,还有烹饪、语言学习、心理学课程等 等。这些资源均被公众号注明是“限时免费”、“免费 领取”,要想获得这些免费资源,均需经过“识别二维 码、分享到朋友圈或好友”的过程。 北青报记者通过一个公众号进入“看电影资源学 英语”的微信群后,群的管理人员宣称要分享相应图 文到朋友圈和一个微信群,“朋友圈请保持24小时, 提前删除会报名失效,明早会进行二次审核。”对方 称。而当记者询问后期是否有收费项目时,对方则称 “分享给别人即可免费”。 在第二个公众号中,记者根据它的提示点击“领 取资源”,随后跳转到另一个公众号,在点击相应链接 后,要关注第三个公众号,才能进入领取界面。但是, 第三个公众号里内容却为空白。 而在另外两个公众号上,除了“免费公开课”的领 取信息外,公众号的文章多为网购平台链接的推广。 “合作推广请加 QQ。”该公众号的简介中称,但记者添 加该 QQ 后暂无回应。 A7 看天下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编辑/季飞 黄恬 美编/潘璠 王慧 责校/李鑫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微信群免费课程多是骗取点击量 律师:经营者不得作引人误解的宣传 对话马未都 免费听马未都讲故宫?假的! 用画作记录三分之一的沈阳 顺着一只立耳小狗的视线,沈阳的夜景在眼前展 开。灯火辉煌的商场、星星点点的居民楼、还在施工 的建筑工地……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幅长5米、 宽1.2米的巨型画作一度成为沈阳当地的“网红”。引 发关注的,除了画作本身的写实风格,更在于其对“沈 阳全景”的大篇幅呈现。 但据画家本人介绍,《沈阳》作品中,并未完整展 现沈阳全市风貌,仅沈河区、和平区被完整入镜,皇姑 区、大东区则是部分涉及。“整体而言,算是画出了三 分之一的沈阳城。” 谈及创作初衷,出生于1987年的孙加回忆说, “2013年我第一次来沈阳,我租住的房子是在一个高 层,没事就跑到楼顶画画。每次上到楼顶,看到眼前 的城市,就想画这样一幅画,可惜当时没有时间。” 2016年,开始自己创业的孙加再次回到沈阳, 这一次他开始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画自己想画的 画。于是,他开始准备素材,先是找沈阳各个角度 的资料,确定选址,然后又和团队的其他朋友奔赴 沈阳大街小巷拍照,把每个涉及到的建筑物都拍下 来。孙加说,仅素材收集阶段,自己就收集整理了2 个T的资料,为了将街道拍摄清晰,还一度飞丢了 两架无人机。 经过繁复的准备工作后,最终,孙加将画面的视 角出发点选在了沈阳东北设计院,“下一步就是确定 画面中心小狗的视线方向,“既然选定了东北设计院, 我感觉寓意还挺好的,就想让小狗也看着东北方向。” 他介绍说,小狗的模特就是自己家的狗,而之所以在 画面中央安排小狗,其实是想用小狗的背影指代当时 的自己,“小狗的头部毛发是金色的,设计院东北角正 好有一座金色建筑物,从美学角度来说,也算是色彩 呼应了。” 从国画到当代写实中国画 确定方向后,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绘画过程。孙加 介绍,自己这幅作品属于“当代写实中国画”。对此, 他解释说,自己从初一开始接触绘画,一开始是学素 描,进入高中后转而主攻国画。“差不多画了几百幅中 国画吧,传统中国画、宋人小品、簪花仕女图……除了 清明上河图外,差不多所有历史上的名画都临摹过 了。”然而随着临摹过的作品越来越多,孙加却越来越 疑惑,有没有可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于是,留学归国后,他开始尝试摸索当代写实 中国画。“从传统中国画来说,主要分为工笔和写 意,其中工笔相对写实一些,主要分为线描、渲染、 造染等步骤。而我打破常规的东西,就是把线条给 取消了,主要靠晕染和撞粉来表现物体,但纸、笔等 工具、技法依然保留中国画特色。同时结合西方绘 画中明暗关系、反光投影等理念,以当下素材为对 象进行创作。” 孙加说,现在不仅是自己在坚持探索写实中国 画,工作室还招收了六七位志同道合的同事。 因《沈阳》备受关注“很欣慰” 近日,孙加的第二次个人绘画作品展“一座隐 秘的动物园”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孙 加近年来创作的20余幅写实中国画。其中,就包括 《沈阳》。 或许是得益于多家媒体的报道,展览吸引了不少 沈阳市民前来参观,“有好多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 来看。他们很激动,会彼此讨论说‘这是我家’,‘我家 在那!’也有人说,看完我的《沈阳》自己也想画一幅。 从作者的角度来说,看到大家有这样的反响,还是挺 欣慰的。” 而在网络上,孙加也逐渐感受到了成为“网红”的 趋势。他透露,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势头是,自己已 经好几年没有用的社交账号,突然每天都有新粉丝来 关注,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了不少拥趸。对此,孙加坦 承,“能够被其他人认可,甚至是小有名气,肯定是件 让人开心的事。如果自己的作品还能给大家一些启 发,就更好了。” 至于《沈阳》这幅作品的未来,孙加表示,写实画 没有尽头,《沈阳》这幅画虽然说画了这么多年,但严 格意义上来说还是没有画完,“我们拿回来,现在也还 是挂在墙上,每天都在继续画的。”孙加说,自己想表 达的情感已经通过画中背影表达了,但对于画面细节 还是希望能够精益求精,画得更细致一些。 被问及是否会考虑出售时,他想了想说:“也会考 虑吧,因为工作室现在这么多人,每年房租就将近30 万,我得考虑先让大家活下去。” 文/本报记者 孔令晗 10 月 8 日,马未都告诉北青报记者,由 于很多人向他核实网传免费课程的真实 性,他受到很大困扰。此前,他未曾遇到过 这种情况。 北青报: 之前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微信 群免费公开课)吗? 马未都: 没有遇到过。 北青报: 什么时候发现有人分享这个 免费课程的? 马未都: 国庆期间发现的,10月4号发 现分享的人变多了。很多人在微信群里和 微博后台,跟我核实这个课程的真实性。 北青报: 免费课程里是你本人的内 容吗? 马未都: 它的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我 过去(讲解过)的内容,另一种是我跟高德 地图合作的讲解音频。但它只是把我的内 容零散地拿出来,让别人听两句,并没有全 部的内容。 北青报: 这个免费课程有给你带来困 扰吗? 马未都: 开始我还说不管它,但后来愈 演愈烈,好多人都收到了,办公室的同事、 家门口卖水果的、修车的,还有国外的人等 等,都收到了这个信息。只要我手机一打 开全是这个事,都来跟我核实这个课程的 真实性。所以,我受到很大困扰,只好发了 声明。 文/本报记者 张夕 见习记者 梁婷 统筹/蒋朔 图片来源/马未都微博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周浩律师称,《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 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 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部分公众号的违法之处在于虚假宣传,引人误 解,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规定。消费者面对这种 情况,如受到损害,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也可以要求 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惩处。 近日,一张“扫码免费听马未都讲故宫”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传播。随后,马 未都本人发布辟谣声明。马未都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由于很多人向他核实网传 免费视频的真实性,他受到很大困扰。此前,他未曾遇到过这种情况。 10 月 8 日,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有不少微信群宣称提供免费公开课,但实际 情况却是骗取点击量,或是提供与课程毫不相关的信息。 历时三年 85后画家“写实”沈阳城 彩电塔、万象城、宝能环球金融中心……长 5 米、宽 1.2 米的巨幅宣纸上,沈阳的各个地标性建筑依次 列开,在点点灯光的映照下,诉说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今年 9 月,这幅名为《沈阳》的作品得以在沈阳当 地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馆公开展览,吸引不少沈阳人参观欣赏, “哎,这是我们家嘛” “这条街画得真像!” 10月7日晚,画作的创作者孙加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他介绍,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他每 天至少花 8 个小时的时间在《沈阳》这幅作品上,仅最初的线稿,就历时两个多月才完成。目前,虽然三 分之一的沈阳已经跃然纸上,但作品的完善仍在继续。 带来很大困扰 此前从未遇到过 律师解读 女孩玛月和养母 消费者若受损害可要求赔偿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Mar-2021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免费听马未都讲故宫?假的!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10/09/A07/bjbqb20191009A07.pdf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看天下A7 编辑/季飞 黄恬 美编/潘璠

近日,一则“西班牙女孩常熟寻亲”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女孩Mar Yue中文名叫玛月,今年22岁。1997年11月,玛月在常熟被好心人捡到,送至福利院,1999年,被西班牙养母收养,加入西班牙国籍。10月6日,玛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经过几个月的寻找,找到了当时捡到她、把她送至常熟福利院的好心人,但还是没有亲生父母的信息,她已经将自己的DNA信息录入公安部数据库。她说,她的亲生父母可能不是常熟人,而是去常熟务工的人。“如果找到我的亲生父母,我想跟他们说谢谢,让他们知道我生活不错,如果找不到,我会坚持找下去。”

寻亲唯一线索是收养证书

据了解,来自西班牙的女孩Mar Yue中文名叫“玛月”,目前在南京财经大学读研。虽然加入了西班牙国籍,玛月知道,自己出生于中国,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中国。

近日,玛月告诉北青报记者,在西班牙的家里,养母和她对中国和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她从小就开始学中文。今年3月,她本科毕业,感觉自己中文还行,可以自己寻找亲生父母而不需要别人帮忙翻译,就来到中国寻亲。“我在西班牙学了国际商务专业,本科曾到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交换,中文进步了很多。3月,我来到南京,参观了一些大学,然后决定到南京财经大学读研,今年9月刚刚入学。”

在此期间,玛月已经开始了寻亲的脚步,但关于自己的身世,玛月唯一的线索就是收养证书。据她提供的收养公证书显示,玛月在 1999年 9月 15 日被来自西班牙巴伦西亚省的养母收养。当时,她的名字叫“虞华苏”,被收养时居住于常熟市儿童福利院,被收养后更名为“马尔乐·伏尔德·卡罗”。

玛月说,虞华苏的名字是福利院给她起的,她还是习惯自己叫玛月,“因为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更容易说出来”。根据收养公证书上的线索,今年4月,玛月找到了常熟市儿童福利院,并查阅了当年的一些文件、资料。

进展找到当年捡拾见证人

弃婴捡拾证明表显示,虞华苏于1997年11月24日在锁澜南路被发现,当时身体状况差,身上包着一条花袍裙,捡拾证明人为在锁栏溜冰厂工作的孙美琴,收养单位为常熟社会福利院。一张来自常熟社会福利院的同意送养证明显示,1998年3月20日,常熟市社会福利院向中国收养中心开具此证明称,虞华苏系弃婴,身体状况正常,经多方查找其亲生父母无果,为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福利院同意送养。

随后,在当地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玛月找到了当年她被捡拾的见证人孙美琴。“孙阿姨说,捡到我时,我身边有一张纸条写着我是 1997 年11 月 14 日出生的。玛月说,她觉得孙阿姨人很好,“孙阿姨的丈夫带我去了锁澜路当年发现我的地方,我也认识了她的丈夫和家人,他们都对我很好。但对于我的亲生父母,他们也没有任何线索。”

西班牙女孩常熟寻亲想对亲生父母说谢谢

女孩心声

在常熟和苏州寻亲无果后,玛月说,她感觉自

己的亲生父母可能不是常熟人,而是当时常熟的外

来务工者,但她也不确定,只能把寻亲范围扩大到

全国。“我知道要找亲生父母很难,我已经通过南京

公安将我的 DNA 信息录入公安部 DNA 信息库,现

在只能通过媒体和网络多发寻人信息。”

玛月说,她此次前来中国寻亲,西班牙养母

也非常支持,如果能找到亲生父母,养母也会很

开心。

至于为何要寻亲,玛月告诉北青报记者,她不觉

得当年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放弃了她,“感觉当时他们

的情况可能不容易,所以他们想要别人收养我,这样

才能给我一个好的生活,如果能找到,我首先当然会

很开心,想要跟他们(亲生父母)说谢谢,还想让他们

知道我生活得不错”。 文/本报记者 戴幼卿

想让亲生父母知道我生活得不错

马未都辟谣“免费公开课”

10月7日,有不少网友在朋友圈转发一张图片,称只需扫码即可限时免费听马未都讲故宫。北青报记者看到,该图片以故宫为背景,配以马未都半身像,同时配文称,“带你领略祖国的名川大山,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文化。原价199元,仅限前70名免费,人满截止。”在图片的右下角,还有一个二维码,有意者可直接扫码。

当天下午,知名收藏家,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的马未都本人发布微博声明称,“国庆期间,打着我的名义和肖像的各类微信病毒营销群大量扩散。这些群都以开课的形式,先免费后欺诈,所有课程都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已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免费就入群,上当后会追悔莫及。”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在微信朋友圈传播的“马未都讲故宫”来自高德地图最新上线的“景区随身听”功能。用户在游览故宫时,可在高德地图APP上听取马未都对故宫景点的讲解。而该真人语音包的价格为12元。

10月8日,马未都担任馆长的观复博物馆发布声明称,“请大家千万不要上当,也不要帮助骗子传播。高德地图和观复博物馆对一切欺诈侵权者追究法律责任。”

除了辟谣“马未都讲故宫”以外,观复博物馆还贴出了其他伪冒的微信群免费公开课,内容包括马未都的历史公开课、马未都讲故宫文化、马未都鉴赏历史方言文学的魅力等。

微信群免费课程乱象多

10月8日,两名加入“马未都讲故宫”免费群的网友告诉北青报记者,她们均是经由朋友推荐加入的

群。在进群前,需发布对方指定的推荐文字,并将图文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中,才可获得免费资格。“主要是信赖向我推荐的朋友,在我进群以后,又新进来7个人,期间群里一个‘老师’说保证内容真实。后来我们看到马未都的声明,才知道被骗了。”一名网友称。而另一名网友则称,在加入群后,有人在群内分享投资等其他无关信息。目前,该二维码已无法添加。而在该群所属的微信公众号上,“马未都讲故宫”的内容已被删除。

随后,北青报记者在微信上搜索发现,有不少微信公众号宣称提供免费公开课,但实际情况却是骗取点击量,或是提供与课程毫不相关的信息。

北青报记者随机选取四个以推荐精品课程为主的微信公众号。据这三个公众号的历史内容显示,公众号提供的公开课内容种类较多,包括所谓名人公开课及免费书籍,还有烹饪、语言学习、心理学课程等等。这些资源均被公众号注明是“限时免费”、“免费领取”,要想获得这些免费资源,均需经过“识别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或好友”的过程。

北青报记者通过一个公众号进入“看电影资源学英语”的微信群后,群的管理人员宣称要分享相应图文到朋友圈和一个微信群,“朋友圈请保持24小时,提前删除会报名失效,明早会进行二次审核。”对方称。而当记者询问后期是否有收费项目时,对方则称

“分享给别人即可免费”。在第二个公众号中,记者根据它的提示点击“领

取资源”,随后跳转到另一个公众号,在点击相应链接后,要关注第三个公众号,才能进入领取界面。但是,第三个公众号里内容却为空白。

而在另外两个公众号上,除了“免费公开课”的领取信息外,公众号的文章多为网购平台链接的推广。

“合作推广请加QQ。”该公众号的简介中称,但记者添加该QQ后暂无回应。

A7看天下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编辑/季飞 黄恬 美编/潘璠 王慧 责校/李鑫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微信群免费课程多是骗取点击量 律师:经营者不得作引人误解的宣传

对话马未都

免费听马未都讲故宫?假的!

用画作记录三分之一的沈阳

顺着一只立耳小狗的视线,沈阳的夜景在眼前展开。灯火辉煌的商场、星星点点的居民楼、还在施工的建筑工地……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幅长5米、宽1.2米的巨型画作一度成为沈阳当地的“网红”。引发关注的,除了画作本身的写实风格,更在于其对“沈阳全景”的大篇幅呈现。

但据画家本人介绍,《沈阳》作品中,并未完整展现沈阳全市风貌,仅沈河区、和平区被完整入镜,皇姑区、大东区则是部分涉及。“整体而言,算是画出了三分之一的沈阳城。”

谈及创作初衷,出生于1987年的孙加回忆说,“2013年我第一次来沈阳,我租住的房子是在一个高层,没事就跑到楼顶画画。每次上到楼顶,看到眼前的城市,就想画这样一幅画,可惜当时没有时间。”

2016年,开始自己创业的孙加再次回到沈阳,这一次他开始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画自己想画的画。于是,他开始准备素材,先是找沈阳各个角度的资料,确定选址,然后又和团队的其他朋友奔赴沈阳大街小巷拍照,把每个涉及到的建筑物都拍下来。孙加说,仅素材收集阶段,自己就收集整理了2个T的资料,为了将街道拍摄清晰,还一度飞丢了两架无人机。

经过繁复的准备工作后,最终,孙加将画面的视角出发点选在了沈阳东北设计院,“下一步就是确定画面中心小狗的视线方向,“既然选定了东北设计院,我感觉寓意还挺好的,就想让小狗也看着东北方向。”他介绍说,小狗的模特就是自己家的狗,而之所以在画面中央安排小狗,其实是想用小狗的背影指代当时的自己,“小狗的头部毛发是金色的,设计院东北角正好有一座金色建筑物,从美学角度来说,也算是色彩呼应了。”

从国画到当代写实中国画

确定方向后,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绘画过程。孙加介绍,自己这幅作品属于“当代写实中国画”。对此,他解释说,自己从初一开始接触绘画,一开始是学素描,进入高中后转而主攻国画。“差不多画了几百幅中国画吧,传统中国画、宋人小品、簪花仕女图……除了清明上河图外,差不多所有历史上的名画都临摹过

了。”然而随着临摹过的作品越来越多,孙加却越来越疑惑,有没有可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于是,留学归国后,他开始尝试摸索当代写实中国画。“从传统中国画来说,主要分为工笔和写意,其中工笔相对写实一些,主要分为线描、渲染、造染等步骤。而我打破常规的东西,就是把线条给取消了,主要靠晕染和撞粉来表现物体,但纸、笔等工具、技法依然保留中国画特色。同时结合西方绘画中明暗关系、反光投影等理念,以当下素材为对象进行创作。”

孙加说,现在不仅是自己在坚持探索写实中国画,工作室还招收了六七位志同道合的同事。

因《沈阳》备受关注“很欣慰”

近日,孙加的第二次个人绘画作品展“一座隐秘的动物园”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孙加近年来创作的20余幅写实中国画。其中,就包括《沈阳》。

或许是得益于多家媒体的报道,展览吸引了不少沈阳市民前来参观,“有好多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来看。他们很激动,会彼此讨论说‘这是我家’,‘我家在那!’也有人说,看完我的《沈阳》自己也想画一幅。从作者的角度来说,看到大家有这样的反响,还是挺欣慰的。”

而在网络上,孙加也逐渐感受到了成为“网红”的趋势。他透露,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势头是,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用的社交账号,突然每天都有新粉丝来关注,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了不少拥趸。对此,孙加坦承,“能够被其他人认可,甚至是小有名气,肯定是件让人开心的事。如果自己的作品还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就更好了。”

至于《沈阳》这幅作品的未来,孙加表示,写实画没有尽头,《沈阳》这幅画虽然说画了这么多年,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没有画完,“我们拿回来,现在也还是挂在墙上,每天都在继续画的。”孙加说,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已经通过画中背影表达了,但对于画面细节还是希望能够精益求精,画得更细致一些。

被问及是否会考虑出售时,他想了想说:“也会考虑吧,因为工作室现在这么多人,每年房租就将近30万,我得考虑先让大家活下去。”

文/本报记者 孔令晗

10月8日,马未都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很多人向他核实网传免费课程的真实性,他受到很大困扰。此前,他未曾遇到过这种情况。

北青报:之前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微信群免费公开课)吗?

马未都:没有遇到过。北青报:什么时候发现有人分享这个

免费课程的?马未都:国庆期间发现的,10月4号发

现分享的人变多了。很多人在微信群里和微博后台,跟我核实这个课程的真实性。

北青报:免费课程里是你本人的内容吗?

马未都:它的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我过去(讲解过)的内容,另一种是我跟高德地图合作的讲解音频。但它只是把我的内容零散地拿出来,让别人听两句,并没有全部的内容。

北青报:这个免费课程有给你带来困扰吗?

马未都:开始我还说不管它,但后来愈演愈烈,好多人都收到了,办公室的同事、家门口卖水果的、修车的,还有国外的人等等,都收到了这个信息。只要我手机一打开全是这个事,都来跟我核实这个课程的真实性。所以,我受到很大困扰,只好发了声明。

文/本报记者 张夕 见习记者 梁婷统筹/蒋朔

图片来源/马未都微博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周浩律师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部分公众号的违法之处在于虚假宣传,引人误解,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规定。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况,如受到损害,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也可以要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惩处。

近日,一张“扫码免费听马未都讲故宫”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传播。随后,马未都本人发布辟谣声明。马未都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由于很多人向他核实网传免费视频的真实性,他受到很大困扰。此前,他未曾遇到过这种情况。

10月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有不少微信群宣称提供免费公开课,但实际情况却是骗取点击量,或是提供与课程毫不相关的信息。

历时三年85后画家“写实”沈阳城

彩电塔、万象城、宝能环球金融中心……长5米、宽1.2米的巨幅宣纸上,沈阳的各个地标性建筑依次列开,在点点灯光的映照下,诉说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今年9月,这幅名为《沈阳》的作品得以在沈阳当地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馆公开展览,吸引不少沈阳人参观欣赏,“哎,这是我们家嘛”“这条街画得真像!”

10月7日晚,画作的创作者孙加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他介绍,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他每天至少花8个小时的时间在《沈阳》这幅作品上,仅最初的线稿,就历时两个多月才完成。目前,虽然三分之一的沈阳已经跃然纸上,但作品的完善仍在继续。

带来很大困扰此前从未遇到过

律师解读

女孩玛月和养母

消费者若受损害可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