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援引比尔·波特的说法:有人epaper.cnxz.com.cn/xzrb/page/1/2017-04/28/12/2017042812_pdf.pdf ·...

1
豆瓣最受关注图书榜 (2017.4.21-2017.4.27) 虚构类作品榜 1《散步去》 谷口治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百鬼夜行阳》 京极夏彦 上海人民出版社 3《地下铁道》 科尔森·怀特黑德 上海人民出版社 4《被占的宅子》 胡利奥·科塔萨尔 南海出版公司 5《驻马店伤心故事集》 郑在欢 上海文艺出版社 6《世界的凛冬》 肯·福莱特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7《毒木圣经》 芭芭拉·金索沃 南海出版公司 8《恋情的终结》 格雷厄姆·格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9《欢愉》 莉莉·金 湖南文艺出版社 10《杀死一只知更鸟》 哈珀·李 译林出版社 非虚构类作品榜 1《散步去》 成甲 中信出版社 2《地理学与生活》 阿瑟·格蒂斯等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伊夫·博萨尔特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4《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喜仁龙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5《午夜起来听寂静》 周云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6《完全写作指南》 劳拉·布朗 江西人民出版社 7《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盖伊·特立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8《故事思维》 安妮特·西蒙斯 江西人民出版社 9《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动物园长的夫人》 黛安娜·阿克曼 重庆大学出版社 社址:新城区富春路 8号 邮编 221018 徐工商广字第 030003号 总值班室 85690460 要闻采访部 85695710 党群工作室 85697229 政法工作室 85805907 三农工作室 85600167 工商工作室 85806880 民生工作室 85691619 文教体卫工作室 85690466 城建工作室 85692756 报纸出版部 85690457 85600164 新媒体出版部 80805093 广告中心 85690469 发行中心 85690141 徐州日报社印务中心承印 87799237 我今年 88岁了,回 顾一生,可以说与书打了 一辈子的交道:25岁前 上学读书,70岁前教书, 70岁后写书。几十年的 岁月,我就是这样走过来 的,书伴随了我一生。 读大学 4年,我只 回过一次家,所有寒暑 假都在校图书馆埋头 读书读报,研读中外文 艺理论书籍。 上世纪 50年代, 我在河南读大学时,就 被中南作家协会主办 的杂志《长江文艺》聘 为通讯员。有一年暑 假,作家姚雪垠下去深 入生活,我跟他一个暑 假学习写作,从那时 起,我就开始写诗,写 评论文章了。 现在谈谈我对读 书和写作的几点体会: 要对经典作家的经 典作品多读熟读,经典 的诗词和散文要能背诵。如《诗 经》 中的一些诗、《木兰辞》,杜 甫、李白、白居易的一些诗要背下 来。小学五年级时读过的吕蒙正 的《破窑赋》,我至今还能背出一 些段落,如赋文开头的几句:“蜈 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 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 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时运不能 自通……”等等。说句最地道的 话,读是为了写。只有多读、熟读, 甚至背诵,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融会贯通,才能得心应手,信手拈 来,才能行云流水、一泻千里。 要广积薄发,广泛涉猎,特别 是对经典名著更要多方涉猎。我 读书的范围很广,从中国的孔、 孟、老、庄,到古希腊和德国的哲 学,以及俄罗斯、英国、法国、智 利、印度等国的名著,我多有所 读。鲁迅的作品,巴金的激流三部 曲,老舍的《赵子曰》《四世同 堂》《骆驼祥子》《茶馆》,曹禺 的话剧剧本 《雷雨》 《日出》《原野》,茅盾 的《子夜》,英国莎士 比亚的作品、智利聂鲁 达的诗歌等,都是我深 爱的文学精典。 读书要用心,要 写读书笔记。如是长 篇小说就写段意,短 篇经典,精彩的妙语 要摘抄下来,以便引 用或融化为自己的语 言。 读报章杂志上的评 论,择其要者剪贴下来, 分类集存,以备查找、引 用。 多练笔。我经常 对报章杂志上刊登的 重要文章写点读后随 感,如对由刘云山同志 倡导而设立在 《光明 日报》 上的爱国主义 教育专栏《百城赋》, 我就逐篇进行点评。而 我的 《“百城赋”点 评》一书,就是对 169篇赋文点 评的集结本。当时,我只是在《光 明日报》刊发赋文的有关章节上 写上自己的观点,后《光明日报》 编辑甄澄同志受总编辑苟天林同 志委托打电话给我,要我对赋文 的观点写成短文发去,就这样,我 在近四年的时间里连续对“百城 赋”进行点评。 承蒙《光明日报》总编苟天 林同志的指导,我的《“百城 赋”点评》由《光明日报》出版 社出版。他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 审阅了书稿,还以真诚热忱的笔 墨写了两千多字的序言《感动、 敬佩、责任》。 我如今已是近九十岁的耄 耋老人了,但仍日日读书、读报、 学习,孜孜不倦,奋进不止。 现吟小诗一首以自勉:日 读诗书两万字,兴致涌起书文 稿。宁静心态读辞骚,延寿防老 乐陶陶。 2017年 4月 28日 星期五 □责编:张琦美编:张昊□校对:李希斌 □本版信箱:[email protected] 从一战期间的《月亮和六 便士》,到二战期间的《刀 锋》;从艺术能否成为人性超 拔途径的探索,到人类是否能 够最终得救的艰难思考。盛誉 下的孤独者、人世的挑剔者、人 性的观察家毛姆,对人生价值 和终极意义的追问,对自我完 善与精神哲学的追求,于我们,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是一个 引路人,也是一个解谜者。 春暖花开时节,一家三口 一直在读毛姆的小说。 儿子开学时,我们在他的 行李箱里放了两本书,一本是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 一本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月 亮和六便士》。两本书都读完 后,儿子既称赞《红与黑》好 看,又夸奖毛姆聪明细腻,继而 推荐我们再读读毛姆的 《面 纱》《刀锋》等小说。 我和先生一鼓作气,把毛 姆的《人性的枷锁》、卢梭的《忏悔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爱情和其他魔鬼》、 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都 买回了家。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好书太 多,宜慢慢读啊。 读过小说《面纱》,发现同名电影也 不错。故事发生在中国,男女主人公来自 英国,男的爱女的,女的不爱男的,可称为 “霍乱时期的非爱情”。之所以这么说,是 因为一家人都对《霍乱时期的爱情》印象 深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部作品,远比 《百年孤独》更加流畅更为现实。 《刀锋》即将读完,我是一如既往地 怅然若失,如同即将告别一个好友。先我 读完此书的先生已经发出评论: 毛姆先生笔下的女人,是脆弱的,无 助的,宿命的。她们好像都不能跳出那些 个罪恶的令人恶心的泥潭。《刀锋》里的 索菲,在拉里的帮助下,好不容易从酗酒 和滥性中挣脱出来,却又抵不住诱惑重 归旧路,直至付出了生命。《面纱》里的 凯莉,因为一场生死考验,彻底认清了前 情人查利的虚伪和自私,却抵抗不住身 体的欲望而再次委身于他。挣脱旧的自 己、告别罪的状态,在毛姆的笔下是清醒 的无力,是命定的无奈。毛姆对女性的观 察和理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男性对于 冷静品质的骄傲,尽管有时这骄傲是不 切实际的。 我忍不住“手痒”,也跟着大发感慨: 毛姆先生笔下的女人是挣扎的,男人 却具备单纯的执着。《月亮和六便士》,他 放弃工作与家庭,四十多岁后才去法国学 画;《面纱》,他放弃生命与婚姻,到中国 的霍乱病区去但求一死;《刀锋》,他放弃 爱情与财产,只为只身到印度 去求道。从“面纱”到“月亮” 再到“刀锋”,从一无所成死于 霍乱到终于画成死于麻疯病再 到终于得道安然于世,毛姆笔 下的男主人公完善了、解脱了。 是的,男主人公们逐渐得 道,人生逐渐轻省,但世俗的拥 有却越来越少,世俗的拖累也 越来越小:从有家庭有婚姻以 至没家庭没婚姻。《刀锋》里的 拉里,干脆连爱情都不要了。他 曾与伊莎贝尔订婚,但她却毁 了婚约、嫁与富家子;他曾想娶 索菲,但她却逃离了他继续过 自甘堕落的生活。 毛姆的小说,好像都在寻 找人生的意义,都在尽力完善 自我。人生的意义,他找到了 吗?自我完善,他满意了吗?我 不确定。可以确定的是,他认为 家庭、婚姻、爱情都是束缚,工 作、财富、社交都是虚空。从这点来看,英 国毛姆的小说与美国比尔·波特的纪实气 息相投。 一个名叫比尔·波特的美国人引起我 的注意,是因为《空谷幽兰》。书中对中国 隐士的说法颇为新颖:“隐居和从政被看 做是月亮的黑暗和光明,不可分而又互 补。隐士和官员常常是同一个人,只是在 他生命中的不同时期,有时候是隐士,有 时候是官员罢了。在中国,从来没有体验 过精神上的宁静和专注而专事追名逐利 的官员,是不受人尊重的。” 循着《空谷幽兰》,我看到了《禅的 行囊》。沿着中国禅宗的足迹,比尔·波特 用一个月的时间,从中国的北方走到了南 方。他的文笔轻松、幽默,他笔下的人物与 风物亲切自然。王维的《终南别业》很能 代表他的心声: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 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无论是今天的比尔·波特还是早于 他的毛姆,都曾到过中国,都对中国的 “道”兴趣盎然。值得重视的是,毛姆笔 下的人物也都得道于异乡:或法国或印 度或中国,或海岛或山林或乡村。他们生 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极为艰苦,精神却 高高在上,令人无法企及。他们甚至与妓 女同居、为伍并乐意迎娶酗酒吸毒的女 子,源于她们不矫情、更自然,源于他们 不世故、更平等。 个人认为,《刀锋》超越了《月亮和 六便士》。《刀锋》的男主人公拉里超然、 疏离,善良、平和,为人们指引了一条人之 为人的道路。 得道,为何会在异乡完成? 这里,我援引比尔·波特的说法:有人 曾经向一位西藏上师请教证悟之法,他给 出的答案是离开你自己的国家一段时间。 因为,“做一个外国人可以使你有机会重 新审视自己文化中习以为常或引以为傲 的东西”。 阅读之愉快,不仅仅来自作家对人性 的描摹,还有他那些无处不在、随处可拣 的金句: 你竭力想对公众的看法置之不理,但 这并不容易。当社会舆论对你持敌对的态 度时,也会在你的内心中挑起敌意,而这 会让你骚动不安。 她们摇唇鼓舌地尽情播弄最近的丑 事秽闻。她们简直要把自己的朋友们毁得 体无完肤。她们漫不经心地提到一个又一 个大人物的尊号。她们好像什么人都认 识。她们什么秘密都与闻。 你没法不去注意到,她们的生活就是 一场为了维持日渐衰减的美丽而进行的 绝望挣扎。她们扯着响亮的带金属感的嗓 门说着愚蠢空洞的话,一刻都不肯停,仿 佛是害怕一旦有一瞬间的沉默,机器就会 停摆,她们那完全靠人工搭建的身体构造 就将土崩瓦解一样。 …… 毛姆对人性的观察细腻极了,他通过 尖刻却真实的笔触表达出来,引我暗笑。 读着读着,你就会加入 “毛姆读者俱乐 部”,想颔首点头,想说点什么。 “一个做母亲的如果把子女当作自 己生命中唯一的关注点,那只会对她的子 女有害。”这是自私的伊莎贝尔的辩解之 词,想想却也颇有道理,竟然得到了朋友 圈女友的赞同。 “至于她的美丽又有多少源自于艺 术的熏染、严格的锻炼以及肉体的禁欲, 那似乎并不重要,只要其结果极其令人满 意也就够了。”这是伊莎贝尔的十年美丽 蜕变,这样的瘦身与塑体对女性来说似乎 很有引领作用。 “我正站在门槛上。我看到一片广阔 的精神领地在我面前伸展开去,在向我召 唤,我急切地想在那里面纵情驰骋。我想 弄清楚上帝到底是不是存在。我想寻找出 恶为什么存在。我想知道我到底是拥有不 灭的灵魂还是人死如灯灭。”读这样的句 子,我第一次在书里划线。划线,相当于拍 案叫绝的“无声版”吧。 “对这个世界,我感觉实在有些受够 了,我已经到了宁肯寄情山水、享受点自 然美的年纪了。”读着艾略特言不由衷的 话语,会心一笑。忙碌了一天后,坐下来 捧书夜读,真是种享受。中途,儿子聊起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史,又为我打开了 一扇窗。 四月的城春和景 明。大街上,洒水车唱 着《兰花草》之歌缓 缓驶过。广场边,几 树繁花开到极致。广 场边的图书馆,一楼 的窗子里传出讲读 声,如春天潺■的溪 水。满屋子亮亮的眼 睛。一些植物在安静 地生长。这是星期 六。小薇读书会的阅 读课正在进行时。 “声音是诗歌的 第二生命,用心诵读, 把本属于诗词的声音 的美还给诗词本身。” “我想把全世界的美 好的文本都捧到你们 面前,让你们参阅。把 我对大自然美好的观 感,把我从书中看到 的好的东西,和小朋 友分享。”吐出如此深 情语句的是李慧老 师,白毛衣,牛仔裤, 柔美的嗓音、挥洒自 如的才气,让她自身 即成为一首诗,她讲的课题正是诗词之美。 在这样悦耳的讲读中,孩子们被诗意萦绕、 滋养、涤荡,一些家长也自始至终站在后 面,津津有味地聆听,感受诗书的丰饶有 趣。 小薇读书会缘起于一个偶然的念 头。那天很冷,一个人枯坐、喝茶、翻报。 琢磨着做点好事。就想成立一个公益阅 读联盟,聚集一批地方优秀教师、文史、 科技工作者,每周六轮流来图书馆给孩 子们上一堂阅读课。创新,随意,活泼,有 趣,不拘形式(甚至想到了有酷酷的老师 弹着吉他来讲课,有慵懒的孩子抱着猫 咪来听读)。两个星期后,设想变成现实。 读书会作为平台,给孩子们这么一个时 空,让他们从教科书的局限里解放出来, 在专业的导读下,开展更广阔的课外阅 读活动。让阅读影响更多孩子,让更多孩 子爱上阅读。 有一期请来的是网名为“小学生阿 萌”的李萌。这个患肺动脉高压从小被 医生断言活不过二十岁的蓝嘴唇男孩, 如今已被零零后称为叔叔。他自学通透 中外古今历史,无师自通画出神气超萌 的漫画,出版著作5本。他来到读书会, 给孩子们讲真实三国历史上的神奇“四 侠”故事。一些孩子在他面前走来走去, 一些孩子打开他随身携带的百宝囊找 各种小武器。一些孩子翻看他的漫画, 一些孩子抱着他的书。更多只小耳朵在 竖着,满大厅挤哄哄毛茸茸的小脑袋。 他淡定地讲着,那些令人新奇的历史典 故,都是他翻阅了一摞摞大书证实过 的。讲一段,他停下来休息,喝水。小孩 们就围在那里,张望,等待,发呆,琢磨。 一定有一些种子落在了一些心灵之 上,混沌着,沉睡着,若干年后,或许也 是一个春天,会忽然清明,记起从前的 某个春天,参加过的阅读课,听过的故 事,那时根植下的一种热爱与情怀。 非常喜欢绘本《安的种子》,故事如 下: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 的莲花种子。拿到种子后,本跑出去寻找 锄头。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安把种子 放在小布袋里,挂在胸前。等了很久,本 的种子也没有发芽。等不到种子发芽的 本,愤怒地刨掉了土摔断了锄头,不再干 了。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出来,放在最温 暖的房间。安则清扫着庙门外的积雪。静 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地种下 了种子。安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静的种 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 住它。清晨,安又早早地去挑水了。晚课 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春天来了,安 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不久,安的 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 年莲花静静地盛开了。 阅读的春天,从种下一粒粒种子开 始。不忘初心,且向耕耘,慢慢等待。愿我 们常常记取安的故事。 /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这里,我援引比尔·波特的说法:有人epaper.cnxz.com.cn/xzrb/page/1/2017-04/28/12/2017042812_pdf.pdf · 的话剧剧本《雷雨》 《日出》《原野》,茅盾

豆瓣最受关注图书榜(2017.4.21-2017.4.27)

虚构类作品榜

1《散步去》 谷口治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百鬼夜行 阳》 京极夏彦 上海人民出版社

3《地下铁道》 科尔森·怀特黑德 上海人民出版社

4《被占的宅子》 胡利奥·科塔萨尔 南海出版公司

5《驻马店伤心故事集》 郑在欢 上海文艺出版社

6《世界的凛冬》 肯·福莱特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7《毒木圣经》 芭芭拉·金索沃 南海出版公司

8《恋情的终结》 格雷厄姆·格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9《欢愉》 莉莉·金 湖南文艺出版社

10《杀死一只知更鸟》 哈珀·李 译林出版社

非虚构类作品榜

1《散步去》 成甲 中信出版社

2《地理学与生活》 阿瑟·格蒂斯等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伊夫·博萨尔特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4《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喜仁龙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5《午夜起来听寂静》 周云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6《完全写作指南》 劳拉·布朗 江西人民出版社

7《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盖伊·特立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8《故事思维》 安妮特·西蒙斯 江西人民出版社

9《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动物园长的夫人》 黛安娜·阿克曼 重庆大学出版社

社址:新城区富春路8号 邮编221018 徐工商广字第030003号 总值班室85690460 要闻采访部85695710 党群工作室85697229 政法工作室85805907 三农工作室85600167 工商工作室85806880民生工作室85691619 文教体卫工作室85690466 城建工作室85692756 报纸出版部8569045785600164 新媒体出版部80805093 广告中心85690469 发行中心85690141 徐州日报社印务中心承印87799237

我今年88岁了,回

顾一生,可以说与书打了

一辈子的交道:25岁前

上学读书,70岁前教书,

70岁后写书。几十年的

岁月,我就是这样走过来

的,书伴随了我一生。

读大学4年,我只

回过一次家,所有寒暑

假都在校图书馆埋头

读书读报,研读中外文

艺理论书籍。

上世纪 50年代,

我在河南读大学时,就

被中南作家协会主办

的杂志《长江文艺》聘

为通讯员。有一年暑

假,作家姚雪垠下去深

入生活,我跟他一个暑

假学习写作,从那时

起,我就开始写诗,写

评论文章了。

现在谈谈我对读

书和写作的几点体会:

要对经典作家的经

典作品多读熟读,经典

的诗词和散文要能背诵。如《诗

经》中的一些诗、《木兰辞》,杜

甫、李白、白居易的一些诗要背下

来。小学五年级时读过的吕蒙正

的《破窑赋》,我至今还能背出一

些段落,如赋文开头的几句:“蜈

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

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

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时运不能

自通……”等等。说句最地道的

话,读是为了写。只有多读、熟读,

甚至背诵,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融会贯通,才能得心应手,信手拈

来,才能行云流水、一泻千里。

要广积薄发,广泛涉猎,特别

是对经典名著更要多方涉猎。我

读书的范围很广,从中国的孔、

孟、老、庄,到古希腊和德国的哲

学,以及俄罗斯、英国、法国、智

利、印度等国的名著,我多有所

读。鲁迅的作品,巴金的激流三部

曲,老舍的《赵子曰》《四世同

堂》《骆驼祥子》《茶馆》,曹禺

的话剧剧本《雷雨》

《日出》《原野》,茅盾

的《子夜》,英国莎士

比亚的作品、智利聂鲁

达的诗歌等,都是我深

爱的文学精典。

读书要用心,要

写读书笔记。如是长

篇小说就写段意,短

篇经典,精彩的妙语

要摘抄下来,以便引

用或融化为自己的语

言。

读报章杂志上的评

论,择其要者剪贴下来,

分类集存,以备查找、引

用。

多练笔。我经常

对报章杂志上刊登的

重要文章写点读后随

感,如对由刘云山同志

倡导而设立在《光明

日报》上的爱国主义

教育专栏《百城赋》,

我就逐篇进行点评。而

我的 《“百城赋”点

评》一书,就是对169篇赋文点

评的集结本。当时,我只是在《光

明日报》刊发赋文的有关章节上

写上自己的观点,后《光明日报》

编辑甄澄同志受总编辑苟天林同

志委托打电话给我,要我对赋文

的观点写成短文发去,就这样,我

在近四年的时间里连续对“百城

赋”进行点评。

承蒙《光明日报》总编苟天

林同志的指导,我的《“百城

赋”点评》由《光明日报》出版

社出版。他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

审阅了书稿,还以真诚热忱的笔

墨写了两千多字的序言《感动、

敬佩、责任》。

我如今已是近九十岁的耄

耋老人了,但仍日日读书、读报、

学习,孜孜不倦,奋进不止。

现吟小诗一首以自勉:日

读诗书两万字,兴致涌起书文

稿。宁静心态读辞骚,延寿防老

乐陶陶。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责编:张琦 美编:张昊 □校对:李希斌

□本版信箱:[email protected]

从一战期间的《月亮和六

便士》,到二战期间的 《刀

锋》;从艺术能否成为人性超

拔途径的探索,到人类是否能

够最终得救的艰难思考。盛誉

下的孤独者、人世的挑剔者、人

性的观察家毛姆,对人生价值

和终极意义的追问,对自我完

善与精神哲学的追求,于我们,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是一个

引路人,也是一个解谜者。

春暖花开时节,一家三口

一直在读毛姆的小说。

儿子开学时,我们在他的

行李箱里放了两本书,一本是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

一本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月

亮和六便士》。两本书都读完

后,儿子既称赞《红与黑》好

看,又夸奖毛姆聪明细腻,继而

推荐我们再读读毛姆的 《面

纱》《刀锋》等小说。

我和先生一鼓作气,把毛

姆的《人性的枷锁》、卢梭的《忏悔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爱情和其他魔鬼》、

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都

买回了家。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好书太

多,宜慢慢读啊。

读过小说《面纱》,发现同名电影也

不错。故事发生在中国,男女主人公来自

英国,男的爱女的,女的不爱男的,可称为

“霍乱时期的非爱情”。之所以这么说,是

因为一家人都对《霍乱时期的爱情》印象

深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部作品,远比

《百年孤独》更加流畅更为现实。

《刀锋》即将读完,我是一如既往地

怅然若失,如同即将告别一个好友。先我

读完此书的先生已经发出评论:

毛姆先生笔下的女人,是脆弱的,无

助的,宿命的。她们好像都不能跳出那些

个罪恶的令人恶心的泥潭。《刀锋》里的

索菲,在拉里的帮助下,好不容易从酗酒

和滥性中挣脱出来,却又抵不住诱惑重

归旧路,直至付出了生命。《面纱》里的

凯莉,因为一场生死考验,彻底认清了前

情人查利的虚伪和自私,却抵抗不住身

体的欲望而再次委身于他。挣脱旧的自

己、告别罪的状态,在毛姆的笔下是清醒

的无力,是命定的无奈。毛姆对女性的观

察和理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男性对于

冷静品质的骄傲,尽管有时这骄傲是不

切实际的。

我忍不住“手痒”,也跟着大发感慨:

毛姆先生笔下的女人是挣扎的,男人

却具备单纯的执着。《月亮和六便士》,他

放弃工作与家庭,四十多岁后才去法国学

画;《面纱》,他放弃生命与婚姻,到中国

的霍乱病区去但求一死;《刀锋》,他放弃

爱情与财产,只为只身到印度

去求道。从“面纱”到“月亮”

再到“刀锋”,从一无所成死于

霍乱到终于画成死于麻疯病再

到终于得道安然于世,毛姆笔

下的男主人公完善了、解脱了。

是的,男主人公们逐渐得

道,人生逐渐轻省,但世俗的拥

有却越来越少,世俗的拖累也

越来越小:从有家庭有婚姻以

至没家庭没婚姻。《刀锋》里的

拉里,干脆连爱情都不要了。他

曾与伊莎贝尔订婚,但她却毁

了婚约、嫁与富家子;他曾想娶

索菲,但她却逃离了他继续过

自甘堕落的生活。

毛姆的小说,好像都在寻

找人生的意义,都在尽力完善

自我。人生的意义,他找到了

吗?自我完善,他满意了吗?我

不确定。可以确定的是,他认为

家庭、婚姻、爱情都是束缚,工

作、财富、社交都是虚空。从这点来看,英

国毛姆的小说与美国比尔·波特的纪实气

息相投。

一个名叫比尔·波特的美国人引起我

的注意,是因为《空谷幽兰》。书中对中国

隐士的说法颇为新颖:“隐居和从政被看

做是月亮的黑暗和光明,不可分而又互

补。隐士和官员常常是同一个人,只是在

他生命中的不同时期,有时候是隐士,有

时候是官员罢了。在中国,从来没有体验

过精神上的宁静和专注而专事追名逐利

的官员,是不受人尊重的。”

循着《空谷幽兰》,我看到了《禅的

行囊》。沿着中国禅宗的足迹,比尔·波特

用一个月的时间,从中国的北方走到了南

方。他的文笔轻松、幽默,他笔下的人物与

风物亲切自然。王维的《终南别业》很能

代表他的心声: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

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无论是今天的比尔·波特还是早于

他的毛姆,都曾到过中国,都对中国的

“道”兴趣盎然。值得重视的是,毛姆笔

下的人物也都得道于异乡:或法国或印

度或中国,或海岛或山林或乡村。他们生

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极为艰苦,精神却

高高在上,令人无法企及。他们甚至与妓

女同居、为伍并乐意迎娶酗酒吸毒的女

子,源于她们不矫情、更自然,源于他们

不世故、更平等。

个人认为,《刀锋》超越了《月亮和

六便士》。《刀锋》的男主人公拉里超然、

疏离,善良、平和,为人们指引了一条人之

为人的道路。

得道,为何会在异乡完成?

这里,我援引比尔·波特的说法:有人

曾经向一位西藏上师请教证悟之法,他给

出的答案是离开你自己的国家一段时间。

因为,“做一个外国人可以使你有机会重

新审视自己文化中习以为常或引以为傲

的东西”。

阅读之愉快,不仅仅来自作家对人性

的描摹,还有他那些无处不在、随处可拣

的金句:

你竭力想对公众的看法置之不理,但

这并不容易。当社会舆论对你持敌对的态

度时,也会在你的内心中挑起敌意,而这

会让你骚动不安。

她们摇唇鼓舌地尽情播弄最近的丑

事秽闻。她们简直要把自己的朋友们毁得

体无完肤。她们漫不经心地提到一个又一

个大人物的尊号。她们好像什么人都认

识。她们什么秘密都与闻。

你没法不去注意到,她们的生活就是

一场为了维持日渐衰减的美丽而进行的

绝望挣扎。她们扯着响亮的带金属感的嗓

门说着愚蠢空洞的话,一刻都不肯停,仿

佛是害怕一旦有一瞬间的沉默,机器就会

停摆,她们那完全靠人工搭建的身体构造

就将土崩瓦解一样。

……

毛姆对人性的观察细腻极了,他通过

尖刻却真实的笔触表达出来,引我暗笑。

读着读着,你就会加入“毛姆读者俱乐

部”,想颔首点头,想说点什么。

“一个做母亲的如果把子女当作自

己生命中唯一的关注点,那只会对她的子

女有害。”这是自私的伊莎贝尔的辩解之

词,想想却也颇有道理,竟然得到了朋友

圈女友的赞同。

“至于她的美丽又有多少源自于艺

术的熏染、严格的锻炼以及肉体的禁欲,

那似乎并不重要,只要其结果极其令人满

意也就够了。”这是伊莎贝尔的十年美丽

蜕变,这样的瘦身与塑体对女性来说似乎

很有引领作用。

“我正站在门槛上。我看到一片广阔

的精神领地在我面前伸展开去,在向我召

唤,我急切地想在那里面纵情驰骋。我想

弄清楚上帝到底是不是存在。我想寻找出

恶为什么存在。我想知道我到底是拥有不

灭的灵魂还是人死如灯灭。”读这样的句

子,我第一次在书里划线。划线,相当于拍

案叫绝的“无声版”吧。

“对这个世界,我感觉实在有些受够

了,我已经到了宁肯寄情山水、享受点自

然美的年纪了。”读着艾略特言不由衷的

话语,会心一笑。忙碌了一天后,坐下来

捧书夜读,真是种享受。中途,儿子聊起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史,又为我打开了

一扇窗。

四月的城春和景

明。大街上,洒水车唱

着《兰花草》之歌缓

缓驶过。广场边,几

树繁花开到极致。广

场边的图书馆,一楼

的窗子里传出讲读

声,如春天潺■的溪

水。满屋子亮亮的眼

睛。一些植物在安静

地生长。这是星期

六。小薇读书会的阅

读课正在进行时。

“声音是诗歌的

第二生命,用心诵读,

把本属于诗词的声音

的美还给诗词本身。”

“我想把全世界的美

好的文本都捧到你们

面前,让你们参阅。把

我对大自然美好的观

感,把我从书中看到

的好的东西,和小朋

友分享。”吐出如此深

情语句的是李慧老

师,白毛衣,牛仔裤,

柔美的嗓音、挥洒自

如的才气,让她自身

即成为一首诗,她讲的课题正是诗词之美。

在这样悦耳的讲读中,孩子们被诗意萦绕、

滋养、涤荡,一些家长也自始至终站在后

面,津津有味地聆听,感受诗书的丰饶有

趣。

小薇读书会缘起于一个偶然的念

头。那天很冷,一个人枯坐、喝茶、翻报。

琢磨着做点好事。就想成立一个公益阅

读联盟,聚集一批地方优秀教师、文史、

科技工作者,每周六轮流来图书馆给孩

子们上一堂阅读课。创新,随意,活泼,有

趣,不拘形式(甚至想到了有酷酷的老师

弹着吉他来讲课,有慵懒的孩子抱着猫

咪来听读)。两个星期后,设想变成现实。

读书会作为平台,给孩子们这么一个时

空,让他们从教科书的局限里解放出来,

在专业的导读下,开展更广阔的课外阅

读活动。让阅读影响更多孩子,让更多孩

子爱上阅读。

有一期请来的是网名为“小学生阿

萌”的李萌。这个患肺动脉高压从小被

医生断言活不过二十岁的蓝嘴唇男孩,

如今已被零零后称为叔叔。他自学通透

中外古今历史,无师自通画出神气超萌

的漫画,出版著作5本。他来到读书会,

给孩子们讲真实三国历史上的神奇“四

侠”故事。一些孩子在他面前走来走去,

一些孩子打开他随身携带的百宝囊找

各种小武器。一些孩子翻看他的漫画,

一些孩子抱着他的书。更多只小耳朵在

竖着,满大厅挤哄哄毛茸茸的小脑袋。

他淡定地讲着,那些令人新奇的历史典

故,都是他翻阅了一摞摞大书证实过

的。讲一段,他停下来休息,喝水。小孩

们就围在那里,张望,等待,发呆,琢磨。

一定有一些种子落在了一些心灵之

上,混沌着,沉睡着,若干年后,或许也

是一个春天,会忽然清明,记起从前的

某个春天,参加过的阅读课,听过的故

事,那时根植下的一种热爱与情怀。

非常喜欢绘本《安的种子》,故事如

下: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

的莲花种子。拿到种子后,本跑出去寻找

锄头。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安把种子

放在小布袋里,挂在胸前。等了很久,本

的种子也没有发芽。等不到种子发芽的

本,愤怒地刨掉了土摔断了锄头,不再干

了。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出来,放在最温

暖的房间。安则清扫着庙门外的积雪。静

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地种下

了种子。安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静的种

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

住它。清晨,安又早早地去挑水了。晚课

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春天来了,安

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不久,安的

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

年莲花静静地盛开了。

阅读的春天,从种下一粒粒种子开

始。不忘初心,且向耕耘,慢慢等待。愿我

们常常记取安的故事。

得道,

于异乡

◎周淑娟

书香人生

满屋子的亮眼睛

◎文/

张林薇

书香人生

一辈子与书打交道◎王庆雨

书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