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漫画作品是怎么诞生的 -...

1
漫画创作三步走: 剧本、分镜和绘制 “打算创作漫画之前,我们会有一 个选题讨论会,大家在一起讨论创作 什么故事,故事人物的人设是什么样 的。”《晴霁何处》主创团队成员李伟表 示,这个选题讨论会紧贴市场动向,大 家会集思广益探讨读者可能喜欢的口 味,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为目标读者群 体“量身打造”符合他们阅读趣味的剧 本。 讨论的过程也是调研过程,耗 时会很久,一旦达成共识,漫画主创 团队就会让编剧开始创作剧本。“这 是一个大概的剧本走向,大方向是 确定的,随着漫画的创作,有些故事 细节会有修改变化。”《晴霁何处》主 创团队成员郑成滨表示,《晴霁何 处》正在连载中,虽然故事大纲已然 确定,但会根据当下一些新闻热点 做适当调整。 比如,目前垃圾分类的话题讨论 比较火,主创也会在《晴霁何处》故事 情节里加入垃圾分类的桥段。“只要 是跟古风不违和的热点话题,我们都 会考虑添加进去,以增加读者讨论与 谈资。”郑成滨解释道,连载中的漫画 有点类似美剧拍摄,拍一季放一季, 紧跟时事热点与读者口味,与市场走 得很近。 “漫画创作体系已经很成熟,分 工也很细致,具体到每个环节有点 像流水线上的商品。”本土动漫人张 谯星表示,简言之可将漫画创作分 为三步,分别是:剧本、分镜和绘 制。“这三类下面又有具体分工,比 如绘制分人物绘制与场景绘制。” 漫画创作跟拍电影很类似 剧本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有 些团队是集体把握剧本大纲,再由具 体的编剧人员落实创作。这种情况 分工就比较细致,编剧,就是写剧本, 不用画画,后面有专门的人根据剧本 来设计漫画分镜。有的团队由漫画家 本人创作故事,然后设计漫画分镜。 对漫画剧本创作而言,文笔好 不好不是十分重要,关键是故事逻 辑结构是否清晰有趣。“漫画剧本创 作者跟电影编剧有点点类似,要把 故事想成一个个具体的片段和场 景,这样才有利于后面的画面创 作。”张谯星以拍电影举例道,小说 家描写一个战争场景可以写千军万 马,电影编剧就要考虑千军万马这 个说法是否必要,毕竟拍电影展现 千军万马的成本非常高。 拍电影跟漫画创作有很多相似 之处,都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都是 一种图像思维。之前社交媒体上就 曾热传过导演们的分镜头手稿,这些 手稿就是漫画作品。比如,张艺谋的 《英雄》、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 国》、高晓松的《大武生》,这些电影的 的分镜头手稿看上去就像是漫画手 稿作品,甚至很多网友看完徐克的分 镜头手稿,直呼他是被导演事业耽误 的漫画家。 从网上流传的《狄仁杰之通天 帝国》分镜头手稿中可以看到,草图 细致到角色的表情、眼神、衣着和发 式,甚至连动作都栩栩如生。很多 读者也许并不清楚,徐克的电影梦 便源于一部迪士尼动画片《小鹿斑 比》,1997 年时他还任编剧创作了动 画长片《小倩》,这也是第一部由华 人制作的电脑动画,被誉为“华人动 画新的里程碑”。 “正因为漫画与电影有很多相 似之处,一些华语电影就是改编自 日本动漫,比如电影《头文字 D》《城 市猎人》等。”在张谯星看来,漫画创 作承接完成的剧本,创作者要会把 剧本所讲的故事片段,转换成一个 个具体的漫画镜头设计。毕竟,观 众看的不是小说,而是一个个画 面。而这些漫画画面,不仅仅要求 创作者会画画,更要求有一定的镜 头感觉和基本功,这样画出的漫画 分镜,才会精彩。 漫画创作的镜头语言 读者看小说,读的是文字,通过 文字,他脑海里可以构思成任意他自 己想象的画面;漫画创作者则以人们 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 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 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的主题思 想,并赋予漫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因此,一个合格的漫画创作者需要有 从文字到镜头画面的转化能力,并设 计分镜。 “随着行业的发展,读者对漫画 的更新数量和速度都比以前有显著 的提升,如果漫画家从头到尾一直 一个人干,即便不睡觉也未必跟得 上更新。因此,漫画行业分工很细, 绘制人员也就应运而生了。”郑成滨 表示,从事漫画行业的人不一定会 画画,但绘制人员需要一定的美术 功底,美术功底越好,表现的画面越 生动。 那漫画主笔与绘制人员又有什 么区别呢?一般情况下,是主笔构思 剧情,然后设计分镜,画草稿。接下 来,创作团队的绘制人员会按照主笔 的草稿描线、上色。 “主笔是我们团队 中收入最高的,月薪将近两万,在我 们行业,好的主笔一个月能拿四五 万。”郑成滨表示,精细而明确的分工 可以让漫画主创人员把主要的精力 放在构思剧情与设计镜头画面中,这 样协作分工不仅工作效率更高,漫画 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漫画创作分工精细 “以前我们一个漫画主创团队 最多能有 20 多人,但科学分工后,团 队只剩不到10人,工作效率反而更 高了,人员收入也提高了,如此形成 良性循环,大家的工作劲头就更大 了。”郑成滨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海 南动漫行业目前很缺勾线、上色步 骤的人才。“一方面,有些公司为了 节省开支,会把勾线、上色等工作外 包;另一方面,这些岗位薪水不是很 高,行业氛围也不及一线城市,很多 动漫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在海南就 业。” “负责勾线上色的行业新人,可 以通过基础工作,熟悉漫画创作流 程,在工作中学习漫画主笔的创作 经验。只要有心,有朝一日,也会成 为漫画主笔。”郑成滨认为,比起收 入,年轻人更看重行业发展潜力,以 及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通过努力工作 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海南动漫 行业毕竟体量还小,很多年轻人更 愿意去大城市等待机会。”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 的沟通成本越来越低了,像我们团队 跟外界沟通主要通过网络,以及常出 差看世界,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张谯 星认为,海南动漫行业虽然体量小,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是能凑足 一个班底的,再加上海南自然气候优 越,非常适合文艺创作,未来有很大 的行业发展潜力。 \ / 2019.8.12 星期一 主编李丛娇 版式杨薇 封面 B03 很多人小时候玩过手翻 书,书随着指尖跳跃,书中的 静止的物体也能动起来,着实 很有趣。动漫人郑成滨表示, 这种快速翻书的“指尖动画”, 其实是动画制作最本质的原 理。以前科技不发达的时候, 就是将动画系列的各帧画面 分别画在每页纸上,然后按顺 序装订好,快速翻动按顺序装 订好的页面,就可看到各帧画 面连续播放的效果。 经过长期实验,人们发现 观者的最佳动态观感的时间 与 画 幅 的 比 例 为 1 秒 24 格 —也就是说,一秒钟需要 24 格才能让人看到连贯的画 面。再加上早期的动画创作 者都是手工作画,10分钟的 动画片最少需要 7000 至万张 图画。 后来,随着新技术接连涌 现,这种传统拍摄手法逐渐退 出历史舞台,手绘的图画也开 始被扫描进电脑进行数字技 术上色、合成,效率大大提高, 声效、特效只要一台电脑都能 搞定。简单来说,2D动画是 一帧帧靠人画出来,3D动画 更多靠拍出来,和真人电影很 像,先设计场景、打光,再把人 物放进去拍摄和渲染。 “无论什么作品,都少不 了鲜活的人物、好的故事。”郑 成滨认为,漫画与动画的本质 很类似,尤其是在动画技术日 臻完美的当下,漫画师如何 在静止的图像上表现有张 力的画面,其实给漫画创 作团队提出了更高要 求。“凡是科技能解决的 问题都不是大问题,难 的是角色塑造,背后涉 及作画审美、镜头表达、 核心创意等一系列文艺 领域的老话题。” 漫画到动画,如何动起来? 一帧帧中 蕴含玄机 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漫画创作者是怎么工 作的?一部漫画从策划到 最终面世都有哪些步骤? 海南日报记者带你看看漫 画创作全流程。 《晴霁何处》主创团队的 人员在交流。 漫画家在作画。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19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部漫画作品是怎么诞生的 - hnrb.hinews.cnhnrb.hinews.cn/resfile/2019-08-12/015/hnrb20190812015.pdf · 似之处,一些华语电影就是改编自 日本动漫,比如电影《头文字d》《城

漫画创作三步走:剧本、分镜和绘制

“打算创作漫画之前,我们会有一个选题讨论会,大家在一起讨论创作什么故事,故事人物的人设是什么样的。”《晴霁何处》主创团队成员李伟表示,这个选题讨论会紧贴市场动向,大家会集思广益探讨读者可能喜欢的口味,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为目标读者群体“量身打造”符合他们阅读趣味的剧本。

讨论的过程也是调研过程,耗时会很久,一旦达成共识,漫画主创团队就会让编剧开始创作剧本。“这是一个大概的剧本走向,大方向是确定的,随着漫画的创作,有些故事细节会有修改变化。”《晴霁何处》主创团队成员郑成滨表示,《晴霁何处》正在连载中,虽然故事大纲已然确定,但会根据当下一些新闻热点做适当调整。

比如,目前垃圾分类的话题讨论比较火,主创也会在《晴霁何处》故事情节里加入垃圾分类的桥段。“只要是跟古风不违和的热点话题,我们都会考虑添加进去,以增加读者讨论与谈资。”郑成滨解释道,连载中的漫画有点类似美剧拍摄,拍一季放一季,紧跟时事热点与读者口味,与市场走得很近。

“漫画创作体系已经很成熟,分工也很细致,具体到每个环节有点像流水线上的商品。”本土动漫人张谯星表示,简言之可将漫画创作分为三步,分别是:剧本、分镜和绘制。“这三类下面又有具体分工,比如绘制分人物绘制与场景绘制。”

漫画创作跟拍电影很类似

剧本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有些团队是集体把握剧本大纲,再由具体的编剧人员落实创作。这种情况分工就比较细致,编剧,就是写剧本,不用画画,后面有专门的人根据剧本来设计漫画分镜。有的团队由漫画家本人创作故事,然后设计漫画分镜。

对漫画剧本创作而言,文笔好不好不是十分重要,关键是故事逻辑结构是否清晰有趣。“漫画剧本创作者跟电影编剧有点点类似,要把故事想成一个个具体的片段和场景,这样才有利于后面的画面创作。”张谯星以拍电影举例道,小说家描写一个战争场景可以写千军万马,电影编剧就要考虑千军万马这个说法是否必要,毕竟拍电影展现千军万马的成本非常高。

拍电影跟漫画创作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都是

一种图像思维。之前社交媒体上就曾热传过导演们的分镜头手稿,这些手稿就是漫画作品。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高晓松的《大武生》,这些电影的的分镜头手稿看上去就像是漫画手稿作品,甚至很多网友看完徐克的分镜头手稿,直呼他是被导演事业耽误的漫画家。

从网上流传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分镜头手稿中可以看到,草图细致到角色的表情、眼神、衣着和发式,甚至连动作都栩栩如生。很多读者也许并不清楚,徐克的电影梦便源于一部迪士尼动画片《小鹿斑比》,1997年时他还任编剧创作了动画长片《小倩》,这也是第一部由华人制作的电脑动画,被誉为“华人动画新的里程碑”。

“正因为漫画与电影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些华语电影就是改编自日本动漫,比如电影《头文字D》《城市猎人》等。”在张谯星看来,漫画创作承接完成的剧本,创作者要会把剧本所讲的故事片段,转换成一个个具体的漫画镜头设计。毕竟,观众看的不是小说,而是一个个画面。而这些漫画画面,不仅仅要求创作者会画画,更要求有一定的镜头感觉和基本功,这样画出的漫画分镜,才会精彩。

漫画创作的镜头语言

读者看小说,读的是文字,通过文字,他脑海里可以构思成任意他自己想象的画面;漫画创作者则以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的主题思想,并赋予漫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一个合格的漫画创作者需要有从文字到镜头画面的转化能力,并设计分镜。

“随着行业的发展,读者对漫画的更新数量和速度都比以前有显著的提升,如果漫画家从头到尾一直一个人干,即便不睡觉也未必跟得上更新。因此,漫画行业分工很细,绘制人员也就应运而生了。”郑成滨表示,从事漫画行业的人不一定会画画,但绘制人员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美术功底越好,表现的画面越生动。

那漫画主笔与绘制人员又有什么区别呢?一般情况下,是主笔构思剧情,然后设计分镜,画草稿。接下来,创作团队的绘制人员会按照主笔的草稿描线、上色。“主笔是我们团队中收入最高的,月薪将近两万,在我们行业,好的主笔一个月能拿四五

万。”郑成滨表示,精细而明确的分工可以让漫画主创人员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构思剧情与设计镜头画面中,这样协作分工不仅工作效率更高,漫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漫画创作分工精细

“以前我们一个漫画主创团队最多能有20多人,但科学分工后,团队只剩不到10人,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了,人员收入也提高了,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大家的工作劲头就更大了。”郑成滨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海南动漫行业目前很缺勾线、上色步骤的人才。“一方面,有些公司为了节省开支,会把勾线、上色等工作外包;另一方面,这些岗位薪水不是很高,行业氛围也不及一线城市,很多动漫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在海南就业。”

“负责勾线上色的行业新人,可以通过基础工作,熟悉漫画创作流程,在工作中学习漫画主笔的创作经验。只要有心,有朝一日,也会成为漫画主笔。”郑成滨认为,比起收入,年轻人更看重行业发展潜力,以及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通过努力工作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海南动漫行业毕竟体量还小,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去大城市等待机会。”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的沟通成本越来越低了,像我们团队跟外界沟通主要通过网络,以及常出差看世界,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张谯星认为,海南动漫行业虽然体量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是能凑足一个班底的,再加上海南自然气候优越,非常适合文艺创作,未来有很大的行业发展潜力。

一部漫画作品是怎么诞生的?

文\

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图/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2019.8.12 星期一主编│李丛娇 版式│杨薇封面B03

很多人小时候玩过手翻书,书随着指尖跳跃,书中的静止的物体也能动起来,着实很有趣。动漫人郑成滨表示,这种快速翻书的“指尖动画”,其实是动画制作最本质的原理。以前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就是将动画系列的各帧画面分别画在每页纸上,然后按顺序装订好,快速翻动按顺序装订好的页面,就可看到各帧画面连续播放的效果。

经过长期实验,人们发现观者的最佳动态观感的时间与画幅的比例为 1 秒 24 格——也就是说,一秒钟需要24格才能让人看到连贯的画面。再加上早期的动画创作者都是手工作画,10分钟的动画片最少需要7000至万张图画。

后来,随着新技术接连涌现,这种传统拍摄手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手绘的图画也开始被扫描进电脑进行数字技术上色、合成,效率大大提高,声效、特效只要一台电脑都能搞定。简单来说,2D动画是一帧帧靠人画出来,3D动画更多靠拍出来,和真人电影很像,先设计场景、打光,再把人物放进去拍摄和渲染。

“无论什么作品,都少不了鲜活的人物、好的故事。”郑成滨认为,漫画与动画的本质很类似,尤其是在动画技术日臻完美的当下,漫画师如何

在静止的图像上表现有张力的画面,其实给漫画创作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凡是科技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难的是角色塑造,背后涉及作画审美、镜头表达、核心创意等一系列文艺领域的老话题。”

漫画到动画,如何动起来?

一帧帧中蕴含玄机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海南本土漫画家在作画。

漫画创作者是怎么工作的?一部漫画从策划到最终面世都有哪些步骤?海南日报记者带你看看漫画创作全流程。

《晴霁何处》主创团队的人员在交流。

漫画家在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