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培正教育中心 - puichingcentre.edu.hk · 5 成立背景 3 校長序言 4...

76
3 關於培正教育中心 成立背景 培正教育中心隸屬於培正專業書院,是香港浸信會聯會屬下一所非牟利教育機 構。自2000年成立至今,中心一直為全港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服務,致力為全港 學生、教師和家長提供優質的課程。至今,我們已為超過340間中小學和幼稚園 提供各式各樣的到校課程。此外,我們每年都會在周六和長假期舉辦多元智能課 程,歡迎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報名參加。為推廣全港學界活動,促進學生的交流 和體驗,我們更定期舉辦各類大型比賽,例如:「培正數學邀請賽」、「全港小 學數學遊蹤比賽」、「升中暑期英語日營」等。 到校服務內容 l 每間學校由專責同事跟進,希望與負責老師建立直接和良好的溝通,了解清 楚雙方的運作和需要,促使課程順利展開。 l 挑選導師為我們首要的工作。我們會以學校要求為基礎,根據導師的學歷、 經驗、教學技巧、教學熱誠、個人品格等,為每個課程挑選合適的導師。開 課前,我們亦會跟導師詳細講解課程要求和職責。我們亦會派發上課指引給 導師參考。 l 視學是控制課程質素重要的一環。我們會定期安排視學,以確保導師的教學 質素,並了解學生的上課情況。如有需要,再與學校和導師作出跟進。 l 課程完結後,我們會撰寫課程總結報告,總括學生和導師對課程的意見和評 語,給學校存檔參考。 l 如學校有任何額外需要,包括度身訂造課程,均歡迎與我們聯絡,我們樂意 商討和配合。 l 如學校需要,我們會為中英數拔尖補底課程,提供前測後測,以評核學生 表現。 l 我們負責安排上課內容,並編印有關筆記派給學生。 我們承辦各類課程,並可度身設計內容 歡迎惠賜投標書機會 3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Oct-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3

    關於培正教育中心成立背景

    培正教育中心隸屬於培正專業書院,是香港浸信會聯會屬下一所非牟利教育機

    構。自2000年成立至今,中心一直為全港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服務,致力為全港

    學生、教師和家長提供優質的課程。至今,我們已為超過340間中小學和幼稚園

    提供各式各樣的到校課程。此外,我們每年都會在周六和長假期舉辦多元智能課

    程,歡迎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報名參加。為推廣全港學界活動,促進學生的交流

    和體驗,我們更定期舉辦各類大型比賽,例如:「培正數學邀請賽」、「全港小

    學數學遊蹤比賽」、「升中暑期英語日營」等。

    到校服務內容

    l 每間學校由專責同事跟進,希望與負責老師建立直接和良好的溝通,了解清楚雙方的運作和需要,促使課程順利展開。

    l 挑選導師為我們首要的工作。我們會以學校要求為基礎,根據導師的學歷、經驗、教學技巧、教學熱誠、個人品格等,為每個課程挑選合適的導師。開

    課前,我們亦會跟導師詳細講解課程要求和職責。我們亦會派發上課指引給

    導師參考。

    l 視學是控制課程質素重要的一環。我們會定期安排視學,以確保導師的教學質素,並了解學生的上課情況。如有需要,再與學校和導師作出跟進。

    l 課程完結後,我們會撰寫課程總結報告,總括學生和導師對課程的意見和評語,給學校存檔參考。

    l 如學校有任何額外需要,包括度身訂造課程,均歡迎與我們聯絡,我們樂意商討和配合。

    l 如學校需要,我們會為中英數拔尖補底課程,提供前測後測,以評核學生表現。

    l 我們負責安排上課內容,並編印有關筆記派給學生。

    我們承辦各類課程,並可度身設計內容

    歡迎惠賜投標書機會

    3

  • 4

    自2012年第一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開始以來,轉眼間今年已是第四屆

    了,對於高中老師來說,一切由戰戰兢兢的準備到現今艱苦的經營,累積了數

    年的經驗後,老師大概也掌握了文憑考試的要求。當考試趨於常態後,“Drill

    & Kill”也就成為應考備試的「常規武器」,並造就了坊間補習名師的大型視

    像補習等現象。

    每逢學界出現一些不太對勁的現象,總叫人反思學習的真義,但若純以

    現實的角度加上逆向思維來思考香港教育的現況,絕大多數教育持份者都以入

    讀(本地)大學為至重要,所以順應成功入讀大學為最終目標,中小學的教育便

    勢必以銜接大學要求為發展方向。簡單來說,大學主要是尋找對學術究研有潛

    力的學生,以至將來能為大學的究研發光發熱,在學位不足的情況下,其實大

    學並不太著意利用那些工具來收生,若能分辨出那些是有潛力的尖子便可以,

    所以DSE、SAT、GCE或IB對於大學來說是最方便及差異不大的評核工具,其

    次便是大型比賽奪標的表現(OLE和APL都沒有被太大的重視),因此除非能開

    發出令大學重視的分辨潛力工具,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涯都是純為應考而渡過

    的。在未有其他出路之前,上一代和現今一代學生都唯有繼續埋首苦讀。

    在今期培正教育中心的「到校課程概覽」小冊子內,我們除了把課程內

    容更新,也加強整合了學習技巧的內容。我們誠意邀請學校同工與中心的課程

    主任商討組合適合 貴校的課程。

    校長序言目 錄

  • 5

    成立背景 3校長序言 4課程設計團隊 6中學課程 學習技巧系列 9 中文傳意系列 12 英文傳意系列 17 數學邏輯系列 25 通識課程系列 31 拔尖補底系列 34 尖子提升系列 35 IT創作系列 36 個人成長系列 37小學課程 中文傳意系列 38 英文傳意系列 41 數學邏輯系列 46 鞏固補底系列 52 普通話系列 53 時事通識系列 54 自然科學系列 55 成長學習系列 56 優質兒童系列 59 IT創作系列 60 多元興趣系列 61幼兒課程 數學邏輯系班 62 普通話系列 63 3Q成長系列 64 親子學習系列 65家長工作坊‧講座親子篇 「親子互動齊溝通」 66 「家‧心‧藝術」 66 「兒童專注力:我信我做到」 66家長篇 「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 67 「兒童資優課程」 67 「安排學習,孩子有責」 67 「如何成為一位伯樂家長」 67 「皮紋分析─揭開大腦潛能」 67 「培育積極樂觀的孩子」 67 「如何運用藝術治療於兒童教育」 68 「讓您的孩子變得堅強」 68 「提升子女學習興趣」 68 「如何從後天培養資優兒童」 68 「放下藤條‧正面管教」 68

    目 錄「如何幫助孩子快樂學習」 68

    「加速學習法」    68 「家長的性格決定家人的關係」 69 「情緒有益」 69 「雙贏時間」 69 「如何成為優秀及主動的父母」 69 「停止和你的孩子吵架」 69 「如何提升子女的自信心及人際溝通能力」69 「網上世界面面觀」 69 「跨越鴻溝」 70 「活出真性情」 70 「每天愛自己多一些」N.L.P.壓力管理工作坊 70 「大腦潛能提升及記憶」 70 「3M記憶法」 70 「如何與子女談心談性」 70 「EQ父母‧EQ孩子」 70 「好家長分享小組」 71 「個人成長與親子關係」 71 「幫助孩子適應中學生活」 71 「輔導子女建立積極上進的生活」 71 「幫助少年子女面對焦慮及情緒困擾」 71 「關懷孩子青春期的心理需要」 71 「幫助子女選科和建立職業興趣」 71 「孩子談戀愛了?!」 71教師培訓工作坊‧講座 「如何在數學課堂推行小組學習」 72 「MBTI自我提升」 72 「增強老師輔導技巧」 72 「壓力處理」 72 「尋找乳酪的日子」N.L.P.壓力管理工作坊 72 「增強老師的情緒智慧及逆境智慧」 72 「『殊』途同歸─如何了解及協助特殊學生」 73 「如何運用藝術治療於兒童教育」 73 「認識學生的心理疾患」 73 「幫助學生預防及面對心癮問題」 73 「如何解決因互聯網而產生的學生問題」 73 「雙腦合壁」高效能教學 73戶外體驗 愛護大自然:認識香港的生態 74 認識香港歷史 74 親親大自然奇趣(馬屎洲、鹿頸) 75 萬宜水庫東壩岩石地貌導賞遊 75 主題公園學習日 75合作學校名單 76課程查詢表格 78

  • 6

    數學科

    張華成博士

    ● 教育博士

    ● 統計學碩士

    ● 數學學士

    ● 持有數學教育文憑

    ● 香港教育局註冊教師

    ● 獲教育局香港敬師委員會頒授表揚教師榮譽

    ● 超過20年編寫教材及教授公開試、奧林匹克數學課程經驗

    英文科

    田永康老師

    ● 英文系碩士

    ● 持有英語教育文憑

    ● 香港教育局註冊教師

    ● 超過10年編寫教材及教授公開試經驗

    中文科

    余銘熙老師

    ● 中國語文及文學碩士

    ● 曾於大型教育機構擔任中文及中國歷史科課程主任

    ● 曾獲香港大專辯論比賽冠軍,最佳辯論員及世界大學生粵語辯論賽

    亞軍

    ● 曾參與編寫會考參考書「超級名師系列」

    ● 超過10年編寫教材及教授公開試經驗

    專業課程顧問團隊

  • 7

    專業課程顧問團隊 Concept map as a tool for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Dr. K.H. Shum (Principal of Pui Ching Education Centre)

    Concept maps were developed by Joseph D. Novak at Cornell University in 1972 when he conducted a study to understand changes in children’s knowledge of science (Novak & Musonda, 1991). Since then concept map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diff erent area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inspire teachers to make use of concept mapping, this short paper focuses on recommending three sets of basic yet useful techniques: (1) Steps to construct good concept maps; (2) Steps to design a concept mapping acti vity; and (3) Ways to assess concept maps based on a simple scoring rubric.

    Steps to construct good concept maps

    Based on the recommendations by Novak & Cañas (2008), there are basically 5 simple steps in constructing good concept maps. The sequence of constructing a concept map by going through these steps is illustrated below by a simple example – building a concept map of “What are the key forms of water?”.

    Step 1 : Construct a Focus Question

    To define the context for a concept map, a focus question is required to be constructed, e.g. “How do we measure time?”, “What are the key forms of water?”, etc.

    Step 2: Identity the key concepts and prepare a rank ordered list

    Given a specifi c focus questi on, the next step is to identi fy the key concepts that apply to this domain. Then the key concepts can be listed in a rank ordered list, with the most general at the top and most specifi c at the bott om.E.g. Focus Questi on: “What are the key forms of water?”

    Rank Order List:

    1. Steam

    2. Solid

    3. Liquid

    4. Rain

    5. Mist

    6. River

    7. Gas

    8. Ice

  • 8

    Step 3: Construct a preliminary Concept Map

    Rank Ordered List:1. Steam

    2. Solid

    3. Liquid

    4. Rain

    5. Mist

    6. Gas

    7. Ice Ice

    Gas

    Steam

    Rain

    Mist

    Liquid

    Water

    Solid

    is

    can be

    can be can becan be

    can be

    is

    Ice

    Gas

    Steam

    Rain

    Mist

    Liquid

    Water

    Solid

    is

    can be

    can becan be

    can be

    can be

    is

    A kind of

    A kind ofBoiling

    Condensing

    Freezing

    Melting

    In concept maps, concepts are represented in circles or other shape of boxes with labels, and they are connected by directional links with labels called linking phrases (or prepositions). Based on the ranked ordered l i s t o f k e y c o n c e p t s , a preliminary concept map can be constructed.

    Step 4: Revise the map

    I t i s a l w a y s n e c e s s a r y to revise a prel iminary map. Cross-links should b e s o u g h t ; t h e s e a r e l inks between concepts in different segments of domains of knowledge on the map.

    Step 5: Improve the map to the fi nal version

    The final step is to make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map. Concepts should be re-positi oned in ways that lend to clarity and bett er overall structure. A fi nal “dress up” can be done by improving style and adding colors.

    [ To view the full version of the paper, please download from the page below: www.puichingcentre.edu.hk/downloads/conceptmap.pdf ]

    IceGas

    SteamRain

    MistLiquid

    Water

    Solid

    is

    can be

    can be

    Appeared innatural environment

    can be

    is

    snow

    Melting

    Freezing

    Condensing

    BoilingA kind of

    Appeared innatural environment

    A kind of

    A kind of

    高階思維訓練課程

    學習技巧系列

  • 9

    目的:

    高階思維 (High-order Thinking) 一種高層次思考的能力。

    本課程目的就是希望培育學生能學習以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提升解決問題及決

    策思考的能力。課程除了教授基本理論外,更重要的是透過練習及活動,培養學生多

    思考及如何思考。養成了良好的思考習慣,思維水平亦自然有所提升。具高階思維能

    力的學習者,就能輕鬆應付各類通識考試、小組討論、匯報等,甚至能提升解決日常

    生活難題的能力。

    對象:小四至中五學生

    可選擇的主題:

    學習主題 學習內容 可教授時數

    自由式思考:

    善用發問的力量

    l 6W提問方法l案發現場l自由講

    1-3小時

    邏輯思維

    l基本推論(論點、論證、論據)l三段式推論法l因果分析l辯論之戰

    3-12小時

    分析思維l搜集資料l把數據變成理據l圖形組織與摘要法

    1.5-6小時

    批判思維

    l批判思考=批評別人?l語理分析l語言陷阱l謬誤與訛誤剖析

    3-12小時

    解難思維

    l解難四步曲l驗證假設l逆向思考l鐵達尼號上的抉擇

    3-12小時

    創意思維l測量創造力:流暢力、變通力、原創力、精進力l創意解難法:擴散思考、聚合思考l打破框框

    3-12小時

    學校可因應學生程度及需要,自行配搭主題及內容。歡迎致電查詢及商討內容。

    高階思維訓練課程

    學習技巧系列中學課程

  • 10

    課程名稱: 概念圖實踐

    課程目的: 除了一般傳統的製作筆記技巧外,引以圖像為主的概念圖(Concept Mapping )也是一種有助提升學習能力的方法。透過此課程,學生可學習到利用簡單的圖表去釐清對學科上的概念和誤解,從而提升他們的分析、評估和創造能力。

    課程內容: l 概念圖簡介l 繪畫概念圖基本元素l 繪畫概念圖基本技巧l 如何利用概念圖用於製作筆記l 如何利用概念圖用於提升學術科目的答題技巧l 如何利用概念圖用於學習其他科目 l 課堂活動和個人練習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五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記憶學習技巧訓練

    課程目的: 通過心理、生理、技巧等元素,著重右腦圖像力和聯想力的訓練,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獨立學習能力及考試技巧。

    課程內容: l 如何成為A級學子l 記憶三元素l 聯想法l 故事串連法(背誦)l 腦海地圖法l 串字技巧法

    l 視像記英文生字l 時間管理l SQ3Rl 筆記技巧l 考試技巧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左右腦思維訓練

    課程目的: 通過工作紙及多項互動活動,提供左右腦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學習及思維潛能;成為思考領域廣闊、會變通、有創意、學習熱忱兼備的領袖型學生。

    課程內容: (一) 潛能開發篇l 大腦理論l 潛能啓示l 左腦人?右腦人?l 傳統教育對右

    腦運用的障礙

    (二) 思維潛能篇

    l 邏輯思維l 心態定位l 正面定位l 綜合思維l 批評思考l 正面心態建立

    (三) 學習潛能篇

    l 愛恩斯坦的秘密l 分類圖象示法l 腦海導圖l 串連法l 諾貝爾獎科學

    家的啓發

    l 腦圖應用l 英語學習法l 時間管理l 考試技巧

    (四) 創意潛能篇

    l 創意原素講解l 創意技巧訓練

    (五) TEAM的力量l 團隊體驗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每組約20人)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每組約20人)

    l 以1-2日的日營形式進行,效果更佳l 對拔尖學生及新移民學生的成效更突出l 少部份內容會與「記憶學習技巧訓練」相同

    語文世界的生命力中學課程

  • 11

    語文的運用不外乎表情達意,將心中的意念傳遞出來,所以語言的傳送效率更加

    值得關注。而語文的學習並非一朝一日,有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發揮語文世界的生

    命力。能有效地傳情,能有效地達意,必須按部就班,加上老師的指導,摒除語文的

    障礙,自然得心應手。

    本中心的老師為小學生設計了一系列的創意課程,目的提高學生學習中文的趣味

    性。他們亦為中學生安排了一系列提升語文能力的訓練,讓學生聚焦在聽、寫、講、

    讀四個方向的技巧上。

    本中心為小學同學設計了「讀寫強化訓練」、「說話技巧訓練」,加強同學在

    語文上的基本功,當然還有專門的訓練,計有:「口頭故事創作」、「童詩創意寫

    作」、「創意中文寫作」、「散文創意寫作」、「人物訪問技巧訓練」、「小說創意

    寫作」、「劇本創意寫作」,務求在不同的趣味單元中,為參與者提供創意的空間。

    中學的課程仍然離不開聽、寫、講、讀四個方向。在寫作訓練課程有「創意中文

    寫作」、「寫作技巧訓練」、「議論文寫作訓練」,這是表情達意的基本訓練。在

    說話能力提升的課程有「說話技巧訓練」、「中文口試訓練」,對應用與應試技巧的

    訓練,雙管齊下。至於閱讀方面的訓練有「初中閱讀技巧訓練」、「高中閱讀技巧訓

    練」、「高中文言文閱讀技巧精修班」,由淺入深地鞏固同學的閱讀能力。本中心更

    為高年班同學安排了應試訓練,除了「模擬口試訓練」、「應試寫作提升班」外,還

    有「中文綜合能力提升訓練」。

    本系列中學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意和邏輯思維,加強學生的創作力和想像力,

    提升學生的語文分析與表達能力,使學生在系統的訓練中,得到適切的照顧,增強

    臨場的應變信心。而本系列小學課程從聽、寫、講、讀四個方向,將趣味帶動創意觸

    覺,使學生更具學習的推動力,加強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創作力、組織能力,令

    語文能力與日俱增。

    筆者簡介:

    譚博士,資深教育工作者,致力推動學生的學習的潛能,使學習更具成果。譚博

    士經常以教與學為題,與中、港、臺的教育工作者交流心得。

    語文世界的生命力中學課程

  • 12

    課程名稱: 初中閱讀技巧訓練

    課程目的: 透過閱讀不同文章,教授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例如:略讀、速讀、精讀、SQ4R法等,提升其理解及答題能力。

    課程內容: l 何謂SQ4R法?如何利用SQ4R增強閱讀能力?l 教授速讀技巧l 教授略讀技巧l 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心理描寫、神態描寫、行動描寫、說話描寫l 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遠/近景、虛/實景、動/靜景l 分析議論文的結構:中心論點、分論點、論據和論證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高中閱讀技巧訓練

    課程目的: 針對文憑試的新題型,透過分析和鑒賞不同文章,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從而讓其掌握不同的閱讀技巧,提升閱讀和理解的能力,以應付新高中的文憑考試。

    課程內容: l 分析文憑試的出題模式—閱讀六層次l 教授學生分段及掌握段旨技巧l 教授學生掌握讀者感情及引申的道理l 加強閱讀文言文之策略及技巧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創意中文寫作

    課程目的: 近年公開考試,學生在寫作方面,創作力和想像力不足的問題一直為人所詬病。年青人在求學階段,尤應注重這兩方面的訓練。透過寫作構思、語文表達技巧的訓練,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釋放其潛能。最後一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年青人的審美觀念,這樣有助提升其個人氣質;即使面臨逆境,亦懂得自我減壓。

    課程內容: l創意的基礎―觀察、聯想 l比喻法―讓抽象的意念更具體l向卡通人物學習―超現實想像 l人物描寫法―考驗你的觀察力l發一場白日夢―意識流式結構法 l舊瓶新酒法―故事新編l對稱法―由對聯到詩句 l言外之意―語文的智力遊戲l聯想法―嘗試創作廣告 l用文字寫一張圖畫―培養審美觀念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四學生(每組約20人)

    中文傳意系列

    課程名稱: 高中文言文閱讀技巧精修班

    課程目的: 透過分析過往公開考試不同的文言文題型,教授學生以增、刪、留、轉、調、補六種方法解讀文言文,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恐懼,提升閱讀能力。

    課程內容: l 分析文憑試的出題模式—閱讀六層次l 讓學生理解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根本分別l 教授學生以六大法解讀文言文l 以文憑試的題目作範本,令學生學以致用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中學課程

  • 13

    中文傳意系列 課程名稱: 議論文寫作訓練

    課程目的: 縝密的邏輯思維,是每一位中學生,甚至大學生所追求的。本課程使學生有效掌握議論文的三大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學習以不同的論證方法,支持自己的論點;以及有理地駁斥持相反意見的論點。課程希望訓練學生寫作一篇具說服力的議論文,並同時培養其批判和邏輯思維。

    課程內容: l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l 駁論技巧l 議論文的結構:開端、段落、層次、結尾  l 論證方法:例證法、引證法l 運用「腦圖」構思和組織論點     l 論證方法:喻證法、引申法l 結論和推論技巧           l 論證方法:類比法、對比法l 布局方法:正、反、合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四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應試寫作提升班

    課程目的: 本課程針對文憑試的寫作及綜合能力考核,培養其創意和邏輯思維。課程透過各類文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學校可因應學生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培訓重點,令學生在應付文憑考試時,更得心應手。

    課程內容: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描寫敍事類

    l 人物的描寫技巧l 景物的速寫手法l 移步換景的描寫l 插敍插議的技巧

    實用文格式類

    l 交代事情的報告書l 情理兼備的建議書l 具吸引力的演講辭l 具渲染力的宣傳文字

    議論說明類

    l 交代事情的始末l 脈絡及文理清晰l 各種論證方法l 放射及並列式說明技巧

    開放式題目訓練

    l 構思題目的技巧l 創意入題的技巧l 其他寫作技巧:深度聯想、轉折法、 意識流式結構法、哲理結尾法

    課程名稱: 寫作技巧訓練

    課程目的: 本課程著重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透過反覆推敲字詞、章句或整篇布局,建立具個人風格的文章。同時加強學生在寫作技巧方面的準備,使學生的文筆更細膩,並在審題時已胸有成竹,令寫作的信心倍增。

    課程內容: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四學生(每組約20人)

    寫作前的準備

    1.壓縮文句與拓展段落2.運用五官的交錯描寫3.觀察事物和閱讀文章4.敞開創意與聯想空間

    寫作時應有的熟練技巧

    1.審題與扣題的技巧2.選材和構想的方向3.篩選及剪裁的準則4.潤飾與修辭的手法5.整合和歸納的技巧

    中學課程

  • 14

    課程名稱: 模擬口試訓練

    課程目的: 透過模擬口試,學生能有機會應用所學習過的小組討論技巧,與同學互相切磋。透過實戰,學生能找出自己的優點,加以發揮;找出自己的缺點,加以改善。導師亦能就每位學生提供仔細的意見。

    課程內容: 按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之說話能力考試範圍設計考試題目及評分表,進行形式如下:1.預備時間:10分鐘2.討論時間:15至18分鐘3.提供指導:約20-30分鐘 (給予個別學生評語)

    課程對象: 中五至中六學生(每組5-6人)

    課程名稱: 中文口試訓練

    課程目的: 本課程針對文憑試口語兩大題型,鞏固及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溝通與應對能力,包括小組討論的技巧,加強學生說話的自信心及小組討論的應變技巧。

    課程內容: l 處理論辯題型l 處理協商題型l 如何善用準備時間(審題、訂標準、分立場、引例)l 討論技巧l 模擬練習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說話技巧訓練

    課程目的: 希望學生在親和的課堂氣氛下,勇於發言,表達個人見解和感受;並能聆聽和分析別人的說話,從而增強與人溝通、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終能養成樂於表達、應對得體及以理服人的說話態度。

    課程內容: l 基本功(一):表達流暢得體、層次分明  l 基本功(三):口語修辭l 專題訓練(一):怎樣介紹和說明   l 專題訓練(三):口頭作文l 基本功(二):語音、語氣和語速   l 專題訓練(四):怎樣小組討論l 專題訓練(二):怎樣演講      l 專題訓練(五):怎樣辯論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四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中文綜合能力提升訓練

    課程目的: 課程重點在於鞏固學生的綜合能力;透過練習、探討和講解,使學生掌握如何有效歸納和整合重點,然後善用這些資料,有條理地按題目要求作答。

    課程內容: l小心審題‧釐清語境 l 歸納‧整合‧拓展l小心聆聽‧擷取重點 l 論證‧表達‧組織l略讀速讀‧擷取重點l歷屆出題陷阱

    課程對象: 中三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l 綜合能力練習操練l 各文類格式

    中學課程

  • 15

    Which position do you want your child to achieve in the ‘English Learning Marathon’?Mr. Ivan Tin (The English Panel Chairperson of Pui Ching Education Centre)

    As a consultant and an educator specializing in English language,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share with you how to help your child ‘run fast and

    properly’ i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marathon’.

    Hong Kong parents’ expectations and limitations

    To the majority of the local parents, children’s education is their top priority. They

    are worried that their children would start the marathon late and lag behind. As

    most of them have only one or two children, they have very high expectations of

    them. In fact, the competition for an ‘elite’ school in Hong Kong is so keen that

    parents and even grandparents queue up overnight for a kindergarten application

    form. Even if the parents secure a place of their favorite school for the apple of

    their eye, they may be too busy to look after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After all,

    most of them are working parents and perhaps some do not have the relevant

    subject knowledge.

    Hong Kong students’ learning difficulties

    It would not be exaggerated to say that English is the ‘foe’ for most Hong Kong

    student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English is one of th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and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most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is language. Even if they are fond of English, unfortunately, they

    do not have too many authentic situations in which they can practise what they

    learn.

    The challenges Hong Kong English teachers are facing

    Needless to say, Hong Kong teachers have very heavy workload. They have piles

    of assignments to mark; numerous lessons to prepare; variou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be in charge of; and unlimited administrative paperwork to deal with

    each week. On the other hand, the class size is relatively big and students’ learning

    中學課程

  • 16

    abiliti es vary. Owing to these factors, it is very diffi 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Hong

    Kong teachers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handle an individual student’s learning

    diffi culti es.

    Pui Ching Education Centre (PCEC)’s missions

    Taking the aforementioned concerns into consideration, Pui Ching Education

    Centre has been striving to help our stakeholders, namely, parents, students and

    English teachers.

    Concerning pedagogy, we insist on small class sizes and the use of student-centred

    approach. In addition, we are very serious about the quality of our teachers,

    who are highly qualified, experienced and professional. Our staff members

    conduct class visits regularly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eets parents’

    expectati ons and students’ needs.

    While some of our classe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four skills, we do off er courses

    that cater for diff erent students and are rare at mainstream schools in Hong Kong.

    For instance,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may sign up for our IPA courses if their

    aim is to improve pronunciati on. English Trail and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Sports

    are, on the other hand, highly recommended for extroverted students.

    As the saying goe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Never underesti mate your

    child’s potenti al. As long as you choose appropriate courses for your beloved one,

    parti cipati ng in the ‘English Learning Marathon’ could be fun and rewarding.

    英文傳意系列中學課程

  • 17

    Programme: BRIDGING THE GAP (Summer Programme)

    Highlights: l This course is made up of 5 parts: Vocabulary Pool, Classroom Expressions, Spelling Fun, Grammar Easy and Chat Room.

    l Through interesting Theme-based Vocabulary Learning sessions, the students are equipped with the vocabulary essential to Secondary 1 students.

    l Through basic Classroom Expressions learning sessions, the students are equipped with the classroom expressions essential to Secondary 1 students.

    l Through Spelling Fun learning sessions, the students are equipped with the spelling techniques essential to Secondary 1 students.

    l Through Grammar Easy learning sessions, th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grammar essential to Secondary 1 students.

    l Through Chat Room learning sessions, th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start talking in English, which is essential to Secondary 1 students.

    Target groups: Students promoted to S1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VOCABULARY GAMES AND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Highlights: lThis activity aims at enriching the basic vocabulary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games and activities.

    lThere are games such as information gap, guessing, searching and matching, as well as exchanging, collecting, and arranging games. There are also card and board games, puzzles and role-play.

    lThere is a three-part structure for each game concentrating first on memorization of vocabulary, then on the personalization of that vocabulary, and finally on communication in which students apply the vocabulary they have acquired in a number of real-life situations.

    Target groups: S1-S2 weak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CREATIVE SCRIPT WRITING

    Highlights: lThis activity encourages creative thinking.lIt helps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English discussion and script writing.lIt helps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spontaneous English public speaking.lIt gives the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dramatize in English in front of the

    others.

    Target groups: S1-S2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英文傳意系列中學課程

  • 18

    Programme: GRAMMAR GAMES AND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Highlights: l This programme aims at providing enjoyable activities which will make learning fun, while exploiting students’ innate capacity to assimilate new information.

    l There is a selection of activities appropriate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 visual, audio and bodily- kinesthetic ).

    l The emphasis in most of the activities is on develop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and consolidating grammatical knowledge.

    l There are task-based activities, in which students use English as the vehicle to find the answer to a task or problem.

    l Apart from linguistically-based puzzles and games, cognitive puzzles have also been included. These are especially useful in that they combine language skills with mathematical reasoning, and thus exploiting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hemispheres of the brain and mak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more complete.

    Target groups: S1-S3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GRAMMAR CLINIC

    Highlights: lThis curriculum follows the syllabus of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s.lIt helps the students to revise and consolidate their grammar usage through

    motivating and lively chants, games and activities.lIt develops competent grammatical skills of the students leading to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lIt builds up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to speak up in English in front of the

    others.lIt allows the students to learn and use English in an enjoyable and active

    atmosphere.

    Target groups: S1-S3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ENGLISH WRITING ENHANCEMENT COURSE

    Highlights: This course aims to teach students different genres of writing, through which they will learn how to write text with elaboration and how to write one’s perspectives and feelings coherently.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raise their English writing standard together with their interest in English writing 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Content: l Essay writingl One-sided argumentative writingl Two-sided argumentative writingl Letters to the editor

    Target groups: S4-S6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中學課程

  • 19

    Programme: PAIR WORKHighlights: l This programme is made up of one-to-one conversation practice through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l All the activities cover useful and practical topics such as ordering a meal

    in a restaurant, carrying out market research, socializing, describing people and places, and much more.

    l Types of activities include warm-up activities, role-plays and simulations, information-gap activities, discussions/speaking activities, cards and board games,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vocabulary activities and miscellaneous activities.

    Target groups: S1-S3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Blog Writing / Caption Writing for Facbook / Whatsapp photosHighlights: lThis programme teaches students how to write creatively.

    lStudents will work in the computer room and update / create their blog.lThey will also learn how to write captions to describe their photos on

    Facebook and Whatsapp.lTheir creative writing will be shared with other students and be evaluated

    in specified aspects by students and trainer.Target groups: S1-S3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ENGLISH AROUND USHighlights: lThis activity gives the students a chance to expose themselves to authentic

    English materials in the society around us.lIt arouses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by 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and usefulness of English in our daily life.lIt emphasizes all four skills of English.lIt allows the students to interact in pairs in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English and use English outside the classroom.lIt also requires the students to collect their own authentic English materials

    from their surrounding.Target groups: S1-S3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ENGLISH DETECTIVESHighlights: lThis interesting activity tests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detect misprints in

    short English texts.lIt offers the students the chance to interact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orally.lIt trains the students the confidence of public speaking as an English

    newspaper reporter.lIt also offers the students the chance to carry out meaningful tasks in

    English.Target groups: S1-S3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中學課程

  • 20

    Programme: CHANTS THAT EVERY STUDEN T LIKESHighlights: l This activity is made up of chants with topics ranging from Junk Food to

    Mobile Phone, Friends& Family to Pancake, The World Cup to In Trouble etc.

    l The chants are written to support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l The chants also make the students aware of rhyming words.l The activity emphasizes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spects of the four

    skills of English. l It motivates th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in an interesting and creative

    manner.Target groups: S1-S3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ENGLISH READING SKILLS TRAININGHighlights: This course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capability in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passages, including news articles and poems. Through the intensive practices, the reading speed and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re expected to be further polished.

    Content:

    l Reading skills: skimming & scanningl Find out a passage’s main themel Identify a writer’s attitude and opinionl Locate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a textl Deduce meaning from a contextl Skills of attempting MC questions and open-ended questionsl Vocabulary bank

    Target groups: S1-S6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ENGLISH ORAL TRAININGHighlights: This course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capability in speaking English, in

    particular, the skills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and group discussion. Given an English environment and ample opportunities to speak in English, students’ confidence is expected to be raised.

    Content: lDaily EnglishlIndividual presentationlGroup discussionlVoice and body languagelTraining in confidencelPronunciation and fluency

    Target groups: S1-S6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中學課程

  • 21

    Programme: GETTING STARTED IN PUBLIC SPEAKINGHighlights: l This programme provides practical ideas for introducing public speaking

    to students.l It includes the training of basic skills of public speaking.l It focuses on speaking and pronunciation.l It develops self-confidence of the students.l It gives the students a chance to have public speaking in front of the others.

    Target groups: S3-S6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POEMS AND SONGSHighlights: This course aims to guide students to appreciate English poems and songs.

    Through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express what they feel and view of the selected poems and songs in this course.

    Content: lReading English poems (e.g. Love and Friendship)l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and popular English songslPoems / songs writinglOral and written expressions of feelings

    Target groups: S4-S6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DEBATINGHighlights: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appreciate and practise debating. This course can

    also enhanc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organization and flexibility.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in English will also be strengthened.

    Content: lDiscussion on debating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lDifferent stances and argumentslResearch, analysis and use of datalVocabulary,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writing skillslTraining on pronunciation, voice and tonelMock debates

    Target groups: S4-S6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SOCIAL ISSUESHighlights: It aims at enriching students’ vocabularies and enhancing their writing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through exploring different social issues.

    Content: lHow to define a social issuelHow to identify the causes and effectslHow to interpret findings and figuresl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lHow to structure a presentationlHow to write an article on a certain social topic

    Target groups: S4-S6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中學課程

  • 22

    Programme: LEARNING IPA Highlights: It aims at introducing students to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

    By the end of the modul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pronounce new words by referring to the IPA accordingly.

    Content: l Vowelsl Consonantsl Diphthongsl Common mispronunciations among students in Hong Kong

    Target groups: S1-S3; S4-S5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IELTS preparartion course Highlights: It aims at preparing students to take the IELTS examination. By the end of the

    module, students will be familiar with the format and question types of the IELTS.

    Content: lFormatlQuestion typeslPractice of the four skills, namely,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lCommon errors among IELTS-takerslMock Test and evaluation

    Target groups: S1-S3; S4-S6 students (20 students per group)

    Programme: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SportsHighlights: It aims at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and enhancing their English

    standard through sports. Students will communicate with a naïve speaker of English who is also a coach in the fi eld of football / basketball / tennis, etc.

    Content: lJargon related to certain sportslRules of certain sportslVocabulary and phrases commonly used in spoken English

    Target groups: S1-S3 (20 students per group)

    由一條坐標幾何問題說起中學課程

  • 23

    幾天前筆者負責教導一個數學拔尖課程,課堂完結前一位黃同學(簡稱)提出一個

    問題:「為甚麼我用一個錯誤的步驟,可以計算到正確的答案?」我當時心想:「又

    是一個不求甚解的老問題!」由於下課時間將到,我只好收下題目和他所謂「錯誤步

    驟」,敷衍一下這位同學:「下一堂給你原因。」然後匆匆把問題塞入文件夾,下課

    而去。

    兩天後想起這位同學的問題,知道它原節錄自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9)《數學

    —必修部份:水平參照成績匯報資料套》,為了解問題所在,我決意不閱讀《評卷

    指引》,逐一探索不同的解答方法。原來題目是:直線L1:4x-3y+12=0與直線L2互相垂直且相交於 。已知L1與y軸相交於B且L2經過點(4,9)。若Q為坐標平面上的一動點使得 ,求Q的軌跡的方程。

    解答問題最直接的方法是:根據L1的斜率,計算L2的斜率,然後用點斜式求L2的方程,得L2:3x+4y=48。接著解L1、L2的聯立方程後,得交點A的坐標,由於B=(0,4),因此我們可以計算到 的中點M的坐標,明顯地MQ與L2平行,因此再用一次點斜式得MQ的方程或Q的軌跡方程,即3x+4y=32。以上是一個最明顯、直接的計算方

    法,但翻看黃同學的答案,卻另有一份新鮮感。原來所謂「錯誤步驟」是他刻意將點

    (4,9)當作L1、L2的相交點,他計算點(4,9)和B點的中點N,再用N點和L2的斜率得到Q的軌跡方程,而答案與上述結果不謀而合。幾天後我再問黃同學:「為甚麼你不直接

    解L1、L2的聯立方程,得到A點的坐標後,再求AB的中點,然後得答案?」其實和不少同學的想法相同,黃同學是害怕計算係數不一致的聯立方程。讓我們再看一看《評

    卷指引》的標準答案:解聯立方程4x-3y+12=0及3x+4y=48,得A=( ),因此根

    據A、B點得中點M=( )。我想黃同學是被這些繁複的數字嚇怕了,所以他改

    為碰碰運氣,先計算B點和已知點(4,9)的中點,即N=(2,6.5),再利用點斜式

    其實所謂「錯誤步驟」本身並沒有問題,因為根據中點定理,MN與L2是平行的(見附圖1),所以黃同學無意地採用了一個答題捷徑,前題是:他成功地「逃避」了

    可怕的A點,而無意中得到了一個比標準答案「聰明版」(見附圖2)更聰明的方法,而

    不自知。

    由一條坐標幾何問題說起

    9625

    22825

    ,4825

    16425

    y-6.5x-2

    34

    = -

    圖2圖1

    中學課程

    ,得到相同的答案。

    AB

    AQ=BQ

    A

  • 24

    根據著名數學家George Polya(1945)的見解,在解答問題之前,學生應該問:這裡是否有充足的資料尋求解答?當答案是肯定,他們採取的策略包括考慮一些特別情

    況,以及運用直接思維;當發覺某方法是可行時,學生應該堅持解難的策略,其中當

    然要小心謹慎和有耐性。此外Alan H. Schoenfeld(1992)認為 「一個數學課程若只專注於陳腐的數學事實與程序,它無異於一個只著重文法的英語課程,兩者同樣貧乏。」

    作為數學教育的先驅,我們應該考慮一個基本問題︰如何在解難的範疇令我們的學生

    更有競爭力 ?

    當解答的方法是明顯而直接時,我們無必要亦未必有多餘的時間去尋求一些「聰

    明答案」;相反地,如Polya所言,堅定地用直接方法計算答案,更為實際。其實之前提及的聯立方程,過程本身的確是十分費時,坊間一些舊式的計算機,例如聲寶

    EL-506V等,都裝置有解多元聯立方程的內置程式,可惜舊有的計算機已不容易在坊間的書店找到。目前不少同學都喜歡用一款有內置數學和物理學公式的計算機,相信

    他們都同意內置公式帶來的便利。但由於所載公式的數目有限,而且並不包括例如解

    多元聯立方程、希羅公式、正弦公式、餘弦公式求角等重要功能,所以我們的構思

    是︰讓學生回到解難的基礎,明白這些計算機程式輸入的功能,學習自行撰寫程式,

    能夠輕鬆地解決繁鎖和重覆的計算步驟,體會解答這類問題的樂趣,避免經常被「錯

    誤步驟」所困擾。

    參考資料

    Hong Kong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2009). Mathematics( Compulsory Part): Standards-reference reporting information package. Hong Kong: HKEAA

    Polya, G. (1945). How to solve i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choenfeld A.H. (1992). Learning to think mathematically: Problem solving, metacognition and sense-making in mathematics. In D. Grouws (Ed.), Handbook for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334-370). New York: MacMillan.

    筆者簡介:

    Dr. Alfred Cheung,資深數學教育工作者,具教育博士、應用統計碩士、數學學士、教育文憑等學歷,多年任教數學經驗,並曾於中學擔任副校長、數學科主任。

    數學邏輯系列中學課程

  • 25

    數學邏輯系列成長與拔尖課程

    中一、中二數學成長班

    中一、中二數學拔尖班

    中三、中四數學成長班

    中三、中四數學拔尖班

    中五、中六數學(核心課程) 成長班

    中五、中六數學(核心課程) 拔尖班

    中四至中六數學延伸課程(M1) 成長班

    中四至中六數學延伸課程(M1) 拔尖班

    中四至中六數學延伸課程(M2) 成長班

    中四至中六數學延伸課程(M2) 拔尖班

    數學競賽班

    中一至中三數學競賽培訓

    中一至中三奧數比賽培訓

    中四至中五數學競賽培訓

    中四至中五奧數比賽培訓

    數學增潤課程(初中)

    小六升中一數學銜接班

    數學思維訓練課程

    數學解碼術

    全港性系統評估應試課程

    數學增潤課程(高中)

    計算機功能的理解與運用

    文憑試應試課程

    其他公開試應試課程*

    *註:培正教育中心會因應公開試設計 有關教材。

    建議每個課程的學習時數為15小時。

    每個課程附設一次評核測試。

    學校負責提供教學進度;培正教育中

    心負責預備有關筆記。

    每階段課程內容見 27 至 29 頁。

    培正教育中心亦會因應學校要求,於

    每個課程配置前測和後測。

    課程內容詳請見 28 至 30 頁。

    教育中心亦會因應學校需求,設計有助

    提升學習動機的短期數學課程,包括駐

    校或到校假期課程、暑期日營等。

    完成課程後,學生將獲發參加證書

    一張。

    中學課程

  • 26

    課程名稱: 小六升中一數學銜接班

    課程目的: 為中一新生打好「以英文學習數學」的基礎,有助同學克服和適應因教學語言轉變所帶來的困難,並鞏固他們的數學科知識,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程內容: l 認識相關數學詞彙(英文)l 基礎文字題理解(英文)l 預習相關課題:公因數和公倍數、分數、百分比、面積和體積等

    課程對象: 升中一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數學思維方法訓練

    課程目的: 通過各式各樣的數學思維方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學習數學。掌握有效的思維方法後,學生就能輕易地自行解決數學難題。中心會於課程中引入遊戲,所有遊戲已獲相關遊戲營運商授權使用。

    課程內容: 中一至中二

    l 解題訓練  l 列表法l 找規律   l 從反面考慮l 倒推法   l 枚舉法l 有序地思考 l 不變量法l 假設法   l 整體思維

    中三至中四

    l 審題訓練 l 考慮所有可能情況l 分類法  l 基礎代數l 找規律  l 聯想l 圖示法  l 整體思維l 智慧猜測 l 對應關係之轉換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四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數學解碼術

    課程目的: 「密碼學」這個神祕的名字,在鬥智鬥力的電影中常常出現。在現實中,密碼學不是天才的專利。通過現實的生活例子講解及實驗,加入數學中的除法、合成數、質數等基本技巧,讓學生同樣能掌握解密碼的方法。

    課程內容: 主題

    l 沒有數字的數學l 商數、指數與餘數l 加密技巧的變化

    內容大要

    l 密碼學簡介、遊戲策略與數學

    l 語言、數字加密方法與計算

    l 數學函數的應用

    學習方法

    l 博奕:抽芽、分餅、英文加密,解密遊戲

    l 尋找解密方法及深化加密技巧,講解除法中的餘數性質

    l 零知識協定、公開密鑰的知識介紹

    課程對象: 中二至中三學生(每組約20人)

    中學課程

  • 27

    課程名稱: 初中數學成長

    課程目的: (i)鞏固學生對相關基礎數學概念的理解;(ii)加入與課題有關的生活例子與活動,加深同學對學科的興趣;(iii)加入學習評估,以分析學生的強、弱項。

    課程內容: 中一 中二 中三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學生(每組約20人)

    l 有向數、數線與代數l 簡單代數式的運算l 解一元代數方程l 量度與百分率(一)l 轉換、面積與體積(一)l 幾何學(一)l 坐標幾何學(一)l 基礎統計學(一)l 學習評估

    l 多項式的因式分解l 指數定律與無理數l 解二元一次方程l 幾何學(二)l 畢氏定理與其應用l 基礎統計學(二)l 面積與體積(二)l 三角比l 學習評估

    l百分率(二)l解一元一次不等式l幾何學(三)l三維圖形的認識l基礎統計學(三)l坐標幾何學(二)l面積與體積(三)l三角學的應用l學習評估

    課程名稱: 計算機功能的理解與運用

    課程目的: (i)根據數學化的原則,讓同學更能理解課題公式的成因;(ii)訓練同學準確運算答案;(iii)學習充份運用計算機的內置程式功能;(iv)學習自行輸入和編輯計算程式。

    課程內容: 初中組l 原數值、百分增加與減少l 解一元一次方程l 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l 畢氏定理的運用l 三角函數的運算與轉換l 求解直線方程l 平均值的計算l 立體的表面積與體積l 學習評估

    高中組

    l 二次方程的實數根與虛數根l 解二元一次、二次聯立方程l 一次多元聯立方程的求解與應用l 希羅公式、正弦與餘弦公式l 聯變與部份變l 等差與等比數列和l 直線、指數與對數函數的迴歸分析l 統計學:標準分與標準差l 學習評估

    課程對象: 中二至中四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初中數學拔尖

    課程目的: (i)讓學生對相關數學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ii)加入與課題有關的活動或數學遊戲,加深同學對學科的興趣;(iii)加入學習評估,以分析學生的解難能力。

    課程內容: 中一 中二 中三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學生(每組約20人)

    l 代數式的運算進階l 解一元代數方程進階l 量度與百分率(一)l 面積與體積進階l 對稱、平移與旋轉進階l 幾何學(一)進階l 坐標幾何學(一)進階l 基礎統計學(一)進階l 學習評估

    l 多項式的因式分解進階

    l 估算與誤差l 指數定律進階l 解二元一次方程l 幾何學(二)進階l 畢氏定理與其應用

    進階

    l 基礎統計學(二)進階

    l 三角比進階l 學習評估

    l 百分率(二)進階l 百分率(二)進階l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進階

    l 幾何學(三)進階l 三維圖形的認識l 基礎統計學(三) 進階

    l 坐標幾何學(二)l 面積與體積進階l 三角學的應用進階l 學習評估

    中學課程

  • 28

    課程名稱: 高中數學成長

    課程目的: (i)鞏固學生對相關基礎數學概念的認識;(ii)加入與課題有關的生活例子與活動,加深同學對學科的興趣;(iii)加入學習評估,以分析學生應付文憑試的能力。

    課程內容: 中四 中五 中六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l 解一元一二次方程l 函數與圖像l 指數與對數函數l 直線方程l 餘式與因式定理l 解一次、二次聯立方程l 續三角學l 變分l 學習評估

    l 續解一元二次方程l 圓形與切線的性質l 軌跡與圓形方程l 不等式l 線性規劃l 續函數圖像l 排列與組合l 續概率l 學習評估

    l等差與等比數列l等差與等比數列和l三角學三維問題的應用l離散的量度l統計學的應用與誤用l重溫代數課題l重溫幾何、坐標幾何課題l重溫三角學課題l學習評估

    課程名稱: 初中數學競賽培訓

    課程目的: 本課程專為有意參加「培正數學邀請賽」或其他數學比賽的學生而設。課程按學生的程度和能力分組,教授相應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技巧,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解難能力,協助他們準備不同的數學比賽。

    課程內容: 中一 中二 中三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學生(每組約20人)

    l 審題1:題目分析l 有秩序地思考l 假設法與列表法l 分數、小數、百分數l 數字規律與數字推理l 數論1: 餘數與倍數l 基礎代數l 幾何概念1: 角、面積l 基礎排列問題l 數競測試_程度1

    l 審題2:正確判斷l 分類法與圖示法l 智慧猜測l 平方數與根式l 率與工程問題l 數論2:數字的整除性l 解一次方程組l 三角形面積l 基礎組合學1l 數競測試_程度2

    l 整體思維1:觀察與分析

    l 最大值和最小值l 新定義與代入法l 代數式的最大最小值l 高斯函數l 分數項與分數式l 圓面積與周長l 基礎平面幾何定理l 基礎組合學2l 數競測試_程度3

    課程名稱: 高中數學拔尖

    課程目的: (i)讓學生對相關數學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ii)加入與課題有關的活動或數學遊戲,加深同學對學科的興趣;(iii)加入學習評估,以分析學生應付文憑試的能力。

    課程內容: 中四 中五 中六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l 解一元一二次方程進階l 函數與圖像進階l 指數與對數函數進階l 直線方程進階l 餘式與因式定理的運用l 聯立方程的應用l 續三角學進階l 變分的應用l 學習評估

    l 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l 圓形與切線的性質進階l 軌跡與圓形方程進階l 不等式的應用l 線性規劃進階l 續函數圖像進階l 排列與組合進階l 續概率進階l 學習評估

    l等差與等比數列l等差與等比數列和l三角學三維問題的應用l離散的量度進階l統計學的應用與誤用l重溫代數課題l重溫幾何、坐標幾何課題l重溫三角學課題l學習評估

    中學課程

  • 29

    課程名稱: 高中數學競賽培訓

    課程目的: 本課程專為有意參加「培正數學邀請賽」或其他數學比賽的學生而設。課程按學生的程度和能力分組,教授相應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技巧,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解難能力,協助他們準備不同的數學比賽。

    課程內容: 中四l 整體思維2:由繁變簡l 枚舉法與不變量l 對應法解題l 枚舉法與不變量l 解一元二次方程l 對數函數l 三角形問題進階l 平面幾何定理進階l 排列與組合進階l 數競測試_程度4

    中五及中六

    l 整體思維3:倒推法l 從反面考慮l 邏輯思考l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性質l 圓的方程l 圓的性質l 切線性質l 微積分1l 微積分2l 數競測試_程度5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初中奧數比賽培訓

    課程目的: (i)讓學生對相關數學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ii)加入與課題有關的活動或數學遊戲,加深同學對學科的興趣;(iii)加入學習評估,以分析學生的解難能力。

    課程內容: 中一

    l 審題1:題目分析l 有秩序地思考l 假設法與列表法l 分數、小數、百分數l 基礎坐標幾何l 方程的整數解l 基礎代數l 幾何概念1: 角、面積l 基礎排列問題l 奧數測試_程度1

    中二

    l 審題2:正確判斷l 分類法與圖示法l 智慧猜測l 代數式的化簡求值l 數字的整除性l 平方數與根式l 解一次方程組l 面積比與內角和l 基礎組合學l 奧數測試_程度2

    中三

    l 整體思維1:觀察與分析l 枚舉法與不變量l 新定義與代入法l 含絕對值的方程l 高斯函數l 分數項與分數式l 容斥原理l 基礎平面幾何定理l 組合學進階l 奧數測試_程度3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高中奧數比賽培訓

    課程目的: 本課程為有意參加奧數比賽學生而設,另加入香港奧數比賽的延展題和模擬試題,以加深同學對解題方法的理解。在課程設計方面,我們將比賽範疇歸納為四個項目,這些項目能夠與各中學的校本課程接軌,讓學生在接受奧數培訓的期間鞏固已學習的數學知識,提高個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 中四l 整體思維2:由繁變簡l 最大和最小問題l 對應法解題l 方程及多項式l 對數與對數圖像l 函數及圖像l 平面幾何定理進階l 基礎三角函數l 三角函數進階l 奧數測試_程度4

    中五及中六

    l 整體思維3:倒推法l 從反面考慮l 邏輯思考l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性質l 圓的方程l 圓的性質l 切線性質l 梅浬勞斯與塞瓦定理l 奧數測試_程度5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中學課程

  • 30

    課程名稱: 高中數學(M1)延伸

    課程目的: (i)以深入出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課程的認識;(ii)透過專題研習與相關數學活動,加強學習動機;(iii)引入學習評估,以了解學生的解難能力與強弱項。

    課程內容: 中四

    l 基礎代數知識與根式l 二項式定理l 指數函數與e的定義l 對數與自然對數l 極限與導數l 微分法(一)l 微分法(二)l 微分法的應用l 學習評估

    中五

    l 不定積分法(一)l 不定積分法(二)l 不定積分法的應用l 定積分法l 定積分的應用(一)l 定積分的應用(二)l 梯形法則的應用l 學習評估(一)l 學習評估(二)

    中六

    l 基礎概率與統計概念l 條件概率與具葉斯定理l 離散隨機變量l 二項、幾何與泊松分佈l 正態分佈l 點估計量l 置信區間l 學習評估(一)l 學習評估(二)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高中數學(M2)延伸

    課程目的: (i)以深入出的教學方法,令學生對課程有更深刻認識;(ii)透過生活化問題與相關數學活動,加強學習動機;(iii)引入學習評估,以了解學生的解難能力與強弱項。

    課程內容: 中四

    l 基礎代數知識l 根式與基礎三角函數l 數學歸納法l 二項式定理l 續三角函數(一)l 續三角函數(二)l 指數函數與e的定義l 對數與自然對數l 學習評估

    中五

    l 極限與導數l 微分法(一)l 微分法(二)l 微分法的應用l 不定積分法l 不定積分法的應用l 定積分法l 定積分法的應用l 學習評估

    中六

    l 矩陣l 行列式與方陣的逆矩陣l 解線性方程組l 向量基本概念l 純積量與向量積及應用l 重溫二項式、三角函數l 重溫微分法l 重溫積分法l 學習評估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數學文憑試應試訓練

    課程目的: 通過課題覆習、模擬測試、試題分析和統計方法,有系統地分析每個學生和整體學生的強弱項,讓學校可以及早改進教學策略,以加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課程內容: 核心課程

    l 二次方程、多項式與圖像l 對數與指數函數l 變分l 軌跡、圓與切線性質l 直線與圓形方程l 三角函數、二維與三 維問題

    l 不等式與線性規劃l 基礎概率與條件概率l 統計與離差l 等差與等比數列

    數學延伸(M1)課程

    l 二項式定理l 指數與對數函數l 極限與導數l 導數的應用l 不定積分與應用l 定積分與梯形法則的應用l 基礎概率與統計概念l 離散隨機變量l 正態與特別離散概率分佈l 點估計算

    數學延伸(M2)課程

    l 數學歸納法與二項式 定理

    l 續三角函數l 指數與自然對數函數l 極限與導數l 微分法與其應用l 不定積分法與其應用l 定積分法與其應用l 矩陣與逆矩陣l 解線性方程組l 純積量、向量積與應用

    課程對象: 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終身學習的通識教育

    通識課程系列中學課程

  • 31

    通識就是通才教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認識不同知識領域,融會貫通,建立美

    好人生。正如考評局指出本科的宗旨:學生有機會聯繫不同學習經歷的知識,發展自

    己的高階思考能力和溝通能力,擴闊自己的視野和照顧自己的興趣,最终裝備自己實

    踐終身學習和面對日後的挑戰。本科着重考生能否清晰、簡潔及合乎邏輯地闡述和支

    持其觀點,而非背誦資料的能力。

    有學者認為新世紀已進入巨量數據時代,計算機的巨量資料提供分析和思考,可

    以找尋問題的線索。故此本中心老師設計了不同的思考訓練課程,計有「時事資訊

    管理訓練班」、「通識思維訓練」、「批判思考班」、「思維與辯論培訓」等,目的

    加強中學生的思維邏輯,清晰思路。在擴闊視野方面本中心安排了「時事評論員」、

    「校園記者訓練」、「傳媒大透視」等課程,培養中學生主動學習,加強與人溝通能

    力和自信心。最後透過試前準備,設計了「通識科應試訓練」令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佳

    美的成果,並有利於持續進修,提升開創未來的潛力。

    擴闊視野應從小下功夫,所以本中心設計了「認識香港」、「小記者訓練」、

    「小小時事評論員」等課程。課程透過活動及討論,鼓勵學生主動擴張生活空間,多

    接觸不同事物、不同文化、不同人物,加強他們在其他科目的信心。增強語言溝通的

    信心,培養主動學習和思考,鼓勵小同學自幼多深入了解周邊的環境、政治、時事、

    以及自然生態,有利於日後的成長。

    本系列中學課程著重提升學生閱讀資料的速度,建立個人的見解,鞏固分析和表

    達能力,培養互相交流,不受潮流思想所困惑,達至情理兼備的人生。而本系列小

    學課程會在更輕鬆的氛圍中進行,撇除課堂考試的壓力,讓小學生能親身體驗各種事

    物,接觸不同個體,經過思考和溝通,令眼界大開。最後鼓勵各位同學親自領略本系

    列課程的佳趣。

    筆者簡介:

    譚博士,為資深教育工作者,致力推動學生的學習的潛能,使學習更具成果。譚

    博士經常以教與學為題,與中、港、臺的教育工作者交流心得。

    終身學習的通識教育

    通識課程系列中學課程

  • 32

    課程名稱: 通識思維訓練

    課程目的: 思維圖正是學習「通識」科的好工具,它能全面及有效地運用我們的腦袋,令左右腦的分工更平衡,從而令學生在答題時「創意」與「邏輯」並重。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左腦的邏輯思維,將繁重的資料分類建構,再以右腦的想像思維,增強記憶及創意;並配合放射思維的樹狀架構,將資料聯繫、比對、升華、整合;進一步發揮腦袋的無盡伸延及創意。

    課程內容: l 思維圖如何啓用左右腦l 思維圖的實踐 運用思維圖,探究學習「通識」科的三大學習範圍:自我與個人成長、

    社會與文化、科學科技與環境。

     以思維圖畫出與主題相關的周邊事實/現象及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繫,了解事件的複雜內涵和相互的關係,幫助學生擴闊視野及對新的事物持開放的態度。

     以思維圖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議題,掌握相關事實,分析問題的核心,進而以持平的觀點作出合理的判斷及前瞻。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批判思考班

    課程目的: 批判思維是通識答題重要一環。透過探究活動、遊戲和研習,了解何謂批判思考,並學習批判思考的方法。

    課程內容: l 批判思考:探討批判思考的含意l 語理分析:弄清問題、概念l 邏輯關係:學習邏輯的定義和推論的方法l 謬誤判別:不一致、不當假設、不相關、不充分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時事資訊管理訓練班

    課程目的: 隨互聯網普及,學生面對的是一個資訊氾濫的年代。本課程教授學生如何擷取時事資訊、判別真偽、分類保存及如何在答題中活用時事資訊。

    課程內容: l 擷取資訊:透過網上媒體搜索重要的時事l 判別真偽:辨別哪些來源可信,哪些要謹慎處理l 分類保存:將龐大而雜亂的資料有效分類l 活用資訊:在通識答題中靈活運用所得資訊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中學課程

  • 33

    課程名稱: 時事評論員

    課程目的: 透過各項活動及時事討論,鼓勵同學關心時事;透過獨立思考、分析及判斷,在各時事議題裡加入自己獨到的見解。本課程希望培養同學成為一個關心社會、明是非、與時並進、懂得多角度分析的時事評論員。本課程能培養同學主動學習及思考,對修讀通識科必定大有幫助。

    課程內容: l 活用時事評論的思考法l 如何成為出色的時事評論員l 時事評論文章的基本概念和要訣l 一日通曉通識關鍵字l 活用時事資料庫及政治「漫」遊l 通識科應試策略l 時事評論員比賽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校園記者訓練

    課程目的: 學生可從課程中學習採訪及新聞寫作的技巧;透過專題研習,親身體驗由採訪至新聞寫作的過程。課程有助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字能力及溝通技巧等多元智能。

    課程內容: l 傳媒道德與操守l 擬定題目l 採集資料的技巧l 訪問與拍攝技巧l 新聞及專題寫作l 報導探討及分析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思維與辯論培訓

    課程目的: 中學辯論近十年發展一日千里,不少學校投放大量資源令學生掌握辯論技巧。本課程透過密集式訓練,提升學生的批判思考、組織及變通能力,強化其辯論技巧。課程目的是培訓學生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優質學生。

    課程內容: l 多角度探討辯題l 正、反相方立論與舉證l 資料搜集、分析和引用l 措辭和寫稿技巧l 發音、聲線、語調訓練l 模擬比賽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通識科應試訓練

    課程目的: 提供機會探討不同課題、互相交流、累積知識;傳授學習和探討通識的技巧;加深對考試範疇了解,加強操練,在考試中取得佳績。

    課程內容: l 基本認識:評核準則、試題類型、歷屆試題分析l 思考技巧:批判思維、多角度分析、認識各持分者的不同l 內容構思:審題技巧、訂定標準l 答題技巧:表明立場、組織論點、闡明因果、合適引例…l 模擬練習l 可按學校要求選取討論題目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約20人)

    中學課程

  • 34

    課程名稱: 升中中英數增潤課程

    課程目的: 透過互動有趣的學習,鞏固中一新生的中、英、數三科的知識,協助其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為新學年的學習打好基礎。

    課程內容: 按學校要求而編制有關課程內容。

    課程對象: 升中一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新來港學童輔導班

    課程目的: 新來港學童在適應香港的生活上容易遇上困難,阻礙他們的學習及人際關係的發展。此課程是為了協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並融入香港社會。

    課程內容:l 鞏固英文基礎,包括英文文法及拼音l 繁體字及廣東話l 培養自尊自信

    l 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l 認識香港文化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新來港學童(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初中課後輔導班

    課程目的: 透過此課程,鞏固及加強學生中、英、數三科的學科知識。導師與學生重溫課堂上所學過的內容,深入講解學生不明白的課題,並指導學生完成有關的練習。透過此課程,學生能在學業上得到較大的進步,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及提升學習興趣。

    課程內容: 按學校提供的教學進度,編制有關筆記。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補底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初中拔尖專科增強班

    課程目的: 進一步加強學生中、英、數三科的能力,擴大和深化其學科知識,並培養其主動研習的習慣。

    課程內容: 按學校選擇的重點範疇,編制有關筆記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拔尖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全港性系統評估

    課程目的: 教授中、英、數的評估模式及內容。設一次評估測試,使學生熟習評估模試,並分析學生的強弱項。

    課程內容: 根據全港性系統評估的模式及內容設計

    課程對象: 中三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高中課後輔導班

    課程目的: 透過此課程,鞏固及加強學生中、英、數三科的學科知識,以應付新高中的文憑考試。透過此課程,學生能在學業上得到進步,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及提升學習興趣。

    課程內容:l 按香港中學文憑課程的內容設計l 按學校選擇的重點範疇,編制有關筆記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補底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高中拔尖專科增強班

    課程目的: 進一步加強學生中、英、數三科的能力,擴大和深化其學科知識,並培養其主動研習的習慣,以應付新高中的文憑考試,並在將來的公開試中獲取佳績。

    課程內容:l 按香港中學文憑課程的內容設計l 按學校選擇的重點範疇,編制有關筆記

    課程對象: 中四至中六拔尖學生(每組約20人)

    拔尖補底系列中學課程

  • 35

    拔尖補底系列課程名稱: 專題研習—誰是資優人課程目的: 本課程專為尖子學生而設,通過互動的學習,使他們更了解自己,從而更主

    動地掌握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機會,成為社會上有資優表現的成功人士。

    課程內容: l 資優理念與資優生的特質l 資優方程式之學術智商IQl 資優方程式之情緒智商EQl 資優方程式之創造智商CQl 資優天賦與資優表現誰孰重要l 如何提升3Ql 團隊合作與創意解難l 個人目標與實踐l 口頭及書面報告:如何培養自己

    成為有資優表現的人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拔尖學生(每組約20人)

    學生報告內容:1.對資優的理解2.個人資優特徵(列舉、說明)3.個人的資優方程式4.背景/成長的幫助與限制(列舉、說明)5.如何培養自己成為有資優表現的人 如何發揮一己所長?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及學習能力? 如何克服限制? 個人的目標與執行

    課程名稱: 專題研習—當個少年律師課程目的: 香港是一個講求法治精神的地方,相信本課程可培養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和提

    高其守法精神。通過訓練後,學生的自信心、口才和分析能力等都能有所提升,甚至立志將來成為一位雄辯滔滔的律師呢!

    課程內容: l 基本法律知識l 控辯雙方和法官的角色和權責l 審訊的程序l 案件分析l 模擬法庭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三拔尖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當個企業家

    課程目的: 通過學習營商的過程,除了幫助學生們提早認識現代經濟社會外,更訓練他們承擔責任及運用創意解決實際問題,這正是作為一個企業家所必備的條件。

    課程內容: l 企業與企業家的故事—與學生談談創業體會l 商業成敗個案研究—學習作自我及對環境分析的系統方法l 分組學習/討論,自選商業投資經營項目—認識一些現代集體思考法,

    如腦震盪,並成立公司去分工/司職不同崗位

    l 財務學習—學習融資、會計學及人事管理學初階等l 市場管理學—推銷和廣告的重要 物流學—貨品運轉及儲存 介紹Euler數學家之network理論

    l 商業經營之道及商業倫理學的意義—各行業賺錢法則,如銀行、保險、股票、出版報業

    l 籌辦商業活動及全套自選計劃開展l 實習競爭比賽進行、體驗及分享

    課程對象: 中三至中六拔尖學生(每組約20人)

    尖子提升系列中學課程

  • 36

    I T創作系列課程名稱: 3D打印啟蒙訓練

    課程目的: 本課程要旨在於通過簡單的3D打印及設計技術的互動,對新一代作出啟蒙工作,令參與者在三維空間的概念掌握及學習興趣得以提升。

    教學特色:

    趣味濃:

    l 透過日常有趣而可接觸的物品,引起參與興趣l 鼓勵和幫助學員實踐本身“天馬行空”的想法l 使用活學教育方法,從遊戲中學習,享受當中樂趣上手易:

    l 使用市場上流行的freeware (Apps, Software), 簡易引導如何使用l 大量充足的案例,配合各學員自我學習方法發展大:

    l 因應學員個人潛能,授以發展方向l 通過教學間的參與及交流,協助學員啟發想像力及探究力,發揮無限可性可持續:

    l 以預習堂(3小時)協助參與學校老師,對3D打印具清晰概念和一定技巧l 持續對參與學校及老師,提供最新及貼切3D打印巿場資訊和咨詢

    課程對象: 各有興趣引入3D打印概念技巧至初中的學校

    課程名稱: 數碼動畫創作

    課程目的: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能了解數碼動畫創作的基礎觀念及技巧,以及熟悉Flash基本功能的使用,並利用Flash設計製作互動電子賀卡,也為成為Flash用家打下基礎。

    課程內容:

    l 認識Flash獨特的介面l 透過傳統續格式動畫製作手法,深入了解時間軸的概念及運作原理l 學習移動及形狀等兩大動畫技巧,及了解進階工具遮色片及導引線l 認識元件,了解元件概念,元件的製作,元件的管理l Flash圖層的運用及管理l 簡介動作程式 (Action Script),透過按鈕製作及簡易動作程式 (Action Script) 為動畫加入互動功能

    l 如何為動畫加入音樂及音效l 製作電子賀卡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每組約20人)

    中學課程

  • 37

    I T創作系列課程名稱: 規劃人生路

    課程目的: 本課程希望透過遊戲及活動,探討規劃人生的最重要事項。

    課程內容: 透過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直至找到自己的位置及建立行動方案來規劃完美的人生。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每組約20人)

    個人成長系列

    課程名稱: 新世代領袖訓練—歷奇訓練 課程目的: 著重學生的親身經歷,透過遊戲和活動鼓勵學生積極面對新困難,接受新挑

    戰;藉以讓學生充分發掘與發揮個人潛能,從而訓練自信、邏輯思維、領導才能、團隊精神、人際關係。

    課程內容: l 互相認識及團隊建立(整個活動之簡介及學生基本態度及要求)l 團體精神訓練(進行有關團隊精神、溝通及解難能力的活動)l 非言語溝通訓練項目(促進組員間之互相溝通,尤其是非言語之溝通)l 校園定向(加強學生對校園的認識,令他們對學校更有歸屬感)l 小組總結(肯定各組員的付出及能力,並鼓勵他們把所學運用於學校生

    活中)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每組約20人)

    *內容可因應學校需要而修訂,活動須於學校禮堂或操場進行。

    課程名稱: 「尋找乳酪的日子」N.L.P壓力管理工作坊

    課程目的: 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塊乳酪,甚麼是你的「乳酪」?在努力尋找「乳酪」的同時,你如何面對不同的挑戰?身心語言程式學(NLP),是一門研究身、心、語言互動關係,促進個人改變的實用心理學。本工作坊以實用為主,揉合N.L.P.,旨在協助同學掌握有效管理壓力的方法,使能積極迎向挑戰。

    課程內容: l 掌握N.L.P.管理情緒和壓力的方法l 了解個人的N.L.P.學習類型,確立合適的學習方式,減低不必要的壓力l 明白個人性格,從而管理壓力l 教授形式包括:心理測驗、活動、講解等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MBTI自我提升」工作坊

    課程目的: MBTI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性格分析工具,源自心理動力大師Carl Jung,近年已在輔導界和大專院校廣泛應用。本工作坊旨在協助同學發掘性格潛能,改善人際關係,促進個人成長,並作為選科擇業的參考。

    課程內容: l 了解個人的性格類型,包括強項和弱項l 確立自我提升的方向l 明白不同的性格類型,較合適發展的職業或選讀的科目l 教授形式包括:心理測驗、活動、講解等

    課程對象: 中一至中六(每組約20人)

    中學課程

  • 38

    中文傳意系列課程名稱: 童詩創意寫作

    課程目的: 本課程旨在培養同學對寫作童詩的興趣,訓練同學的創意思維,加強其觀察力和想像力,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課程內容: 學習技巧

    l 觀察l 圖形聯想l 文字聯想l 物件聯想l 感官聯想l 感官聯想l 問答法l 擬人法

    創意活動

    l 自畫像l 名勝古蹟l 童謠新唱l 猜謎語l 美味天王l 聽聽大自然l 問答比賽l 想像之旅

    寫作練習

    l 我l 建築物l 歌謠l 謎題l 食物l 天氣l 我的家人/寵物l 無情物變有情物

    課程對象: 小一至小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創意中文寫作

    課程目的: 透過此課程,同學可學習多項創意技巧;配合寫作練習,既能提升語文能力,又能提高創造力。

    課程內容: 小三小四級

    l 圖形聯想法l 對話創作法l 主旨配對法l 團體接力法l 組合技巧法l 擬人比喻法

    l 順序法l 倒序法l 角色想像法l 腦力激盪法l 姓名詩創作法l 改編技巧法

    小五小六級

    l 角色想像法l 三字經創作法l 改編劇本法l 腦力激盪法l 擬人比喻法l 自由聯想法

    l 物件聯想法l 問答法l 腦衝擊法l 強力組合法l 假設法l 反習慣法

    課程對象: 小三至小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散文創意寫作

    課程目的: 本課程旨在培養同學對散文寫作的興趣,訓練其創意思維,加強觀察力和想像力。課堂上,同學將學習不同的寫作形式,以及掌握文章寫作的技巧,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課程內容: 學習技巧

    l 觀察l 圖形聯想l 腦衝擊法l 反習慣法l 多方向思考l 聯想、想像l 順敘法l 倒敘法l 問答法l 假設法l 感官聯想l 強力組合法

    創意活動

    l 人物介紹l 圓形和長方形的聯想l 十萬個理由l 逆向思考l 重組四格漫畫l 物件聯想l 因果關係l 由結局開始l 利用問答方式寫作l 科學怪人l 聽聽這世界l 看故事

    寫作練習

    l 描寫文l 記敘文l 說明文l 書信l 記敘文l 抒情文l 記敘文l 記敘文l 寫人物l 超現實故事l 寫出聲音來l 故事續寫

    課程對象: 小三至小六學生(每組約20人)

    小學課程

  • 39

    中文傳意系列課程名稱: 小說創意寫作

    課程目的: 本課程旨在培養同學對小說寫作的興趣,培養其創意思維,加強觀察力和想像力。課堂上,同學將學習寫作不同形式的小說,學習寫故事的技巧,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課程內容: 學習小說要素

    l 六要素l 故事/主題(一)l 故事/主題(二)l 敘事觀點(-)l 敘事觀點(二)l 背景l 氣氛l 人物(一)l 人物(二)l 情節l 對話(一)l 對話(二)

    創意活動

    l 團隊接力l 雜誌中尋寶l 故事新編l 案發現場l 創造命運l 穿梭時空l 天氣和心情l 角色想像l 性格組合l 故事重組l 我有話要說l 甚麼人說甚麼話

    學習技巧

    l 小說基本要素l 尋找靈感l 改編技巧l 寫作角度l 寫作角度l 時代背景l 氣氛營造l 人物觀察l 人物設計l 構思故事l 對話的作用l 從對話看角色

    課程對象: 小五至小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劇本創意寫作

    課程目的: 本課程旨在培養同學對劇本寫作的興趣,培養同學的創意思維,加強同學的觀察力、想像力和組織能力。課堂上,同學將會學習劇本寫作的技巧,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課程內容: 學習劇本要素

    l 舞台l 劇本結構l 如何說故事l 題材l 主題/故事l 氣氛/劇本大忌l 對白(一)l 對白(二)l 人物(一)l 人物(二)l 情節(一)l 情節(二)

    創意活動

    l 可以不可以l 看電影,學劇本l 一魚三吃l 舊瓶新酒l 一個人上路l 金田一事件簿l 我有話要說l 甚麼人說甚麼話l 角色想像l 性格組合l 故事重組l 為甚麼吵架

    學習技巧

    l 認識表演場地l 認識劇本的功用l 說故事的方式l 改編故事l 故事發展l 氣氛營造l 對白/旁白的作用l 從對白看角色l 人物觀察l 平面人物/立體人物l 故事的種類l 製造衝突

    課程對象: 小五至小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讀寫強化訓練

    課程目的: 本課程揉合了心理學的重要元素,同時亦強調在趣味中學習,透過多元化的活動教學,以新穎的方式,改善兒童的眼部、腦部及手部的運作,繼而提高他們的閱讀及書寫能力。本課程採用層遞式的教學方法,使兒童一步一步地提升全方位閱讀和書寫的能力,以鞏固他們的語文能力。

    課程內容: l 訓練學員視覺專注能力l 腦部運作效率的訓練l 空間方位的判斷訓練l 視覺記憶訓練

    l 手眼協調的訓練l 小肌肉的訓練l 中文文字閱讀及分拆 l 介紹中文字的形、音、義及總結

    課程對象: 小一至小六學生(每組約20人)

    小學課程

  • 40

    課程名稱: 口頭故事創作

    課程目的: 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下,透過可愛的公仔、得意的動畫和童話故事,帶領學生自行創作,並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課程有助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訓練其口語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力。

    課程內容: 主題

    l 什麼是故事?l 公仔故事l 卡通電影動畫l 童話故事l 口頭故事秘笈l 小型表演

    內容

    先解釋故事的來由(人物角色+情節+衝突+結局)利用動物串聯故事改寫卡通電影片段 角色扮演及重寫結局口頭故事創作的技巧及經驗總結個人表演 / 集體表演

    課程對象: 小一至小六學生(每組約20人)

    課程名稱: 說話技巧訓練

    課程目的: 現今社會,說話技巧愈來愈重要。從小培養學生「發音準確、吐字清晰」,有助增強其說話、朗讀和演講能力。課程旨在通過各種活動,教授同學不同的說話技巧,培養同學成為出色的演講者,亦有助接受各類型面試。如同學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不但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