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门开szb.chiznews.com/site1/czrb/page/1/2016-06-17/b3/...2016/06/17  ·...

1
杏花村 副刊 XINGHUA B3 2016 6 17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包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美在池州 美在池州 (接上期) 四、抗日战争时期 1927 7 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于右任认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 损。”身为国民党元老的于右任目睹国共合作 破裂,内心十分痛苦。 1928 年,他的《后湖春 游》:“玄武湖中水渐深,紫金山下柳成阴。民 间艳曲何人唱?蚕豆花开黑了心。”作者自注: “末句为民歌,闻之黄文霞女士。”他写诗抒 怀,借物抒情。诗的后两句,巧用民歌,寓意深 长,耐人寻味。 面对严峻形势,于右任陷入迷惑、苦闷之 中。他远离这个矛盾的漩涡,到苏州作《邓尉 看桂》; 1929 年,在苏州木渎镇,与林少和、张 文生等饮食于石家饭店,饭后《题石家饭店》 这首诗:“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 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随行的 张文生先生告诉《于右任诗词选》的选注者杨 中州:于先生题诗后,饭店名声大振,生意兴 隆,此店的“鲃肺汤”成了一道名菜。在于右任 心中,久久不能忘怀的,仍是多灾多难的祖 国。 1912 年,孙中山有感于右任对革命的贡 献,赐炮弹壳一枚。 1929 6 2 日,于右任以 志不忘,作《大炮弹壳题词》:“当年奉赐兮何 意?今日追怀兮堕泪。平不平兮有时,百折不 回兮此物此志。”原注:“此民元总理所赐也, 敬为句以志之。”这首诗,沿用楚辞风格,表达 了作者的革命锐气不减。 1929 2 月,《右任 诗存》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柳亚子题诗:“卅 年家国兴亡恨,付于先生一卷诗。”肯定于右 任诗的“史诗”价值。 1931 年,“九 · 一八事变”发生,东北失陷, 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北平、上海、南京各校学 生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于右任代蒋介石 出面接见学生。 1932 1 28 日,日军侵略上 海,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一 · 二八淞 沪抗战”爆发。是年,于右任深感国势垂危,民 族危机,痛苦之中,与王陆一等再谒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墓,并作《与陆一、恺钟、祥麟同谒黄 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有“招国魂兮思国殇, 报国羞谒黄花岗”诗句,诗意真切,情感深沉。 是年,在上海创立标准草书社,编印《标准草 书》;《右任诗存》再版。 1933 8 月,与杨虎 城、邵力子同游在陕西眉县城南 20 公里,跨太 白、周至、眉县三县的太白山,作《太白山纪游 歌》:“巍巍乎太白!高度一万二千有余尺,虽 与博克达、汉腾格里诸峰难比并兮,亦足杰峙 于其侧。莽莽数千年,名山博大高洁之精神, 竟未尽宣于册籍。” 1935 8 1 日,中共发表 《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 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于右任与何香凝、 孙科等签名响应。是年,王陆一笺注的《右任 诗存》,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1936 7 月, 《标准草书 · 千字文》出版; 12 月,“西安事变” 爆发,于右任奉赴陕“宣慰”,被杨虎城挡在潼 关。是年,于右任将收藏的石碑 300 余件捐赠 西安碑林。 1937 7 7 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 抗日战争开始,在民族危亡之时,国共再度合 作。于右任以赤诚的爱国之心,赞成国共合 作,主张团结抗战,写下了许多歌颂抗日将 士,宣扬民族正气的爱国诗篇。 1937 8 月, 于右任应周恩来、朱德之邀,为《新华日报》题 写报头。 1940 年,《标准草书》第四次修正本印 行。 1941 年,“皖南事变”发生;日寇加紧诱降, 乌云笼罩着重庆山城上空。为发扬民族正气, 重庆文艺界倡议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 诗人节,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激发人们的爱 国情感。于右任担任大会主席,与冯玉祥、郭 沫若、茅盾等一起参加了纪念活动。于右任写 《诗人节》(文艺界倡议以端午为诗人节,纪念 屈子也):“民族诗人节,诗人更不忘。乃知崇 纪念,用以凛危亡。宗国千年痛,幽兰万古香。 于今期作者,‘无畏吐光芒’。”“宗国”,本族的 国家,此处指屈原的祖国楚国。“无畏吐光 芒”,屈原《九章 · 怀沙》云:“定心广志,余何畏 惧兮。”是年,于右任在兰州游兴隆山,谒成 陵,参观戈矛兵器后,填写了一首小令越调 《天净沙 · 谒成陵》:“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 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 河?”四年后,即 1945 9 6 日,毛泽东赴重 庆,与蒋介石谈判,于右任设家宴欢迎毛泽 东、周恩来、王若飞一行。席间,于右任与毛泽 东谈诗论文。于右任认为,毛泽东《沁园春 · 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激励后 进之佳句。毛泽东笑着答道: “何若‘大王问我: 几时收复山河’发人深省也!”毛泽东称赞的 词曲,即于右任《天净沙 · 谒成陵》的末句。 1945 8 10 日,日本政府向美、英、苏、中四 国发出乞降照会。 1945 8 15 日,日本宣布 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 胜利,举国上下欢庆起来。于右任时年 67 岁, 老泪纵横,心潮澎湃,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写下 乐府十首,即中吕《醉高歌 · 闻日本乞降,作中 华乐府十首》。直到 1948 年,于右任还作《第二 次大战回忆歌》,发出“惟中华前进之人民兮, 谁启祖国之新元而拯世界之危殆”的感慨! 五、望大陆的晚年 1949 4 16 日,周恩来对屈武表示:中 共愿与于先生继续合作。 1949 4 20 日,于右任离开南京。 1949 4 21 日,于右任至函沈钧儒称: “北来已无能为力。” 1949 4 29 日,年届古稀的于右任被 迫去了台湾。他身居台湾,心向大陆,思念故 乡之情,与日俱增,只好赋诗遣愁,或借景抒 情,或托物言志。 1952 年,于右任《再游柑橘示范场水亭小 坐》,有“三面青山添画稿,一行老树有花开。 同人争向中原望,天放晴光亦快哉”诗句。 1954 年,于右任的《寿许静仁先生八十》, 有“不特人崇仰,宜为世准绳。心常天下念,诗 是老成能”诗句。许静仁,即许世英,字静仁, 安徽至德(东至)人,曾任段祺瑞内阁内务总 长、交通总长、安徽省长、南京政府驻日大使、 台湾“总统府”资政等, 1964 年在台北病逝。 1955 年的“诗人节”,于右任赴台南参加 大会,发表了对诗歌创作的意见,热情讴歌了 爱国诗人屈原和民族英雄郑成功。他的《诗人 节赴台南道中》云:“采兰歌屈子,有酒礼延 平。”“屈子”,指爱国诗人屈原;“延平”,指民 族英雄郑成功,曾被封为“延平郡王”。是年, 于右任作《高雄远望》,有“天留吾辈开新运, 人说中原有好音”诗句。 1956 年,于右任 78 岁。是年作《鸡鸣 曲》:“福州鸡鸣,基隆可听。伊人隔岸,如何不 应?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遮莫 千重与万重,一叶渔艇冲烟波。”这首诗,在台 湾曾获文艺奖。诗首两句为台湾民歌,未句为 清人成句。诗以台湾民谚起兴,谓海峡两岸鸡 鸣犹可相闻,而伊人隔岸,呼之不应;作者萦 怀大陆,思念亲故,直欲驾一叶扁舟冲烟波而 过。“福州”,福建省省会,在福建东部闽江下 游,与台湾隔海相望;“基隆”,旧名鸡笼,在台 湾本岛北部,是台湾省重要的海港和渔港。 “伊人”,指所怀念之人。《诗经 · 秦风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957 年,于右任 79 岁。是年作《屈原 2300 年祭》:“一卷《离骚》爱不忘,一丛兰蕙发天 香。歌谣传世非神话,风雨怀人是国殇。为汝 行吟迷远近,有谁端策决兴亡?二千三百年时 迈,春草生兮酌桂浆。” 1957 年是爱国诗人屈 原逝世 2300 年,于右任在纪念大会上,高度评 价屈原的爱国思想。我们知道,于右任曾以 “骚心”、“骚心氏”作笔名,表明他对屈原的崇 敬之情;在这里,他又直白:“一卷《离骚》爱不 忘,一丛兰蕙发天香。”又如他的《咏帽》诗,也 是特别:“群众欢迎志不忘,赠髯衣帽岂寻常。 携来万里同胞爱,留待平戎大战场。”于右任 自注:“帽为欢迎大会所赠,余携至台,今犹存 焉。”他又说:“我由大陆来台,什么东西都丢 光了。就是舍不得丢去这顶小帽。因为这顶小 帽是代表新疆。有新疆就有大陆了。”于右任 先生怀念大陆、怀念西北之情,可以想见!这 一年,他的怀乡诗,还有《阴雨连月四十六年 元旦天大放晴喜而记所梦》、《忆黄花岗碑》、 《题林家绰写〈牧羊儿自述〉》(二首)、《答井塘 续作〈于思歌〉》等,限于篇幅,不一一叙述了。 1958 年,于右任 80 岁。是年春节,于右任 参加了在台湾的陕西同乡会团拜,怀念故乡, 思念亲人,写下《忆内子高仲林》:“两戒河山 一支箫,凄风吹断咸阳桥。白头夫妇白头泪, 留待金婚第一宵。”“高仲林”,作者夫人, 1898 年在三原与其结婚。 1949 年,于右任去台湾, 高仲林及女儿于芝秀留住西安。 1958 年,是他 们结婚 60 周年,于右任从柜子里取出高仲林 从西安辗转送来的布鞋、布袜,抚视良久,老 泪纵横,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一出,盛传 海内外。 1958 4 11 日,于右任八十寿诞, 在台北市中山堂为其祝寿,蒋介石、宋美龄亲 至其宅祝寿。是年,于右任的《书钟槐村先生 酬恩诗后》,有“垂垂白发悲游子,隐隐青山见 故乡”诗句;《南山》诗云:“南山云接北山云, 变化无端昔自今。为待雨来频怅望,欲寻诗去 一沉吟。百年岁月羞看剑,一代风雷荡此心。 莫把彩毫轻掷去,飞花和泪满衣襟。”这首诗 传到大陆后,周恩来总理高兴地对邓宝珊说: “于先生又有诗传过来了。”并吟诵了这首诗。 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日天晴,于右任置酒 登高,北望神州,写下了《四十七年重九北投 侨园》:“年年置酒迎重九,今日黄花映白头。 海上无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作者用 白描的手法,抒发了眷恋故乡之情,思乡之 切,催人泪下。 1959 年,于右任 81 岁。他的《怀念大陆》: “巢空子母三春鸟,石烂鸳鸯七志斋。谁引薰 风周大地?生民多难费安排。”他的《望雨》: “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更来太 武山头望,雨湿神州望故乡。”据邓宝姗回忆, 60 年代初他到北京,见到周恩来总理。周总理 高兴地对他说:“于先生有诗传过来了。”并深 情地吟诵了于先生的两首近作,一首是《南 山》,一首是《望雨》。他的《思念内子高仲林》, 怀乡之情,跃然纸上:“梦绕关西旧战场,迂回 大队过咸阳。白头夫妇白头泪,亲见阿婆作艳 装。” 1960 年,于右任 82 岁。于右任在纪念孙 中山 95 周年大会上讲话。是年,他作《十一年 夏感赋》:“喋血生还日,招魂野祭时。败余羞 后死,痛定念先知。报国宁论晚,成功定有期。 余杭余老泪,切莫续哀词。”作者自注:“十一 年夏兵败武功,间道来海上,佩箴先生以祭癸 丑以来死难诸烈士文稿嘱题,因感赋此。” 1961 年,于右任 82 岁。是年 4 28 日,于 右任参加台湾各界举行的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 周年纪念活动。他的《有梦》,有“百世至今 日,莫扫往者迹。夜夜梦中原,白首泪频滴”诗 句。是年春,周恩来派屈武赴西安,为于夫人 高仲林祝寿。此事的缘起是, 1961 3 月,于 右任通过香港的朋友吴季玉,向章士钊透露 了一桩心事:“我的老妻今年八十寿辰。我不 在大陆,她的生日一定很冷落。”周恩来总理 得知后,特派屈武以女婿身份偕外孙屈北大 等到西安为于夫人祝寿,并合影留念,事后将 照片带给于先生。于右任深为感动,托人向周 恩来总理转达诚挚的谢悃。章士钊以《怀于右 任》为题,赋诗两首。章士钊把诗作寄于右任; 于右任复信后,章士钊感慨万千,作《又怀右 任》。章士钊深知于右任在台湾的处境,仍希 望他早回大陆共商国是。 1962 年,于右任 83 岁。 1962 1 20 日, 于右任日记:“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 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山要最高 者,树要最大者。” 1962 1 24 日,思绪万 千,彻夜不眠,作《望大陆》(天明作此歌):“葬 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 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 上,国有殇。”在此前后,于右任先生还写了好 几首怀乡诗,可以参阅的。如他的《党史展览 中见神州、民呼、民吁、民立四报》,有“泪落神 州四报前,闺中珍重忆当年”诗句。于右任辛 亥革命前,曾主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日 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四报,抨击时政, 鼓吹革命;垂暮之年,又见四报,追忆往事,感 慨万千,发而为诗。又如他的《梦中有作起而 记之》:“老树青苍信有因,知君珍重岁寒身。 诗投沧海招亡命,泪落神州吊党人。剪断云霾 天欲曙,划开时代气方新。昨宵梦入中原路, 马首祥云照庶民。”再如他的《不寐》:“不寐兮 盼天明,天明雨放晴。江山须自造,指日见升 平。” 于右任垂暮之年,更加怀念神州,以致迷 离恍惚,梦中神游;朋友请他给孩子起名,他 毫不犹豫地说:“西安”、“三原”,表现出对故 乡的一往情深:“就是啥年月才能和他再见 面?他走的时候说几天就回来,如今多少年不 见了,给他捎去的布鞋也不知收到没有,还是 按他的老鞋样做的,估摸着会合脚。我最担心 他会得病。”使于夫人高仲林及女儿于芝秀抱 恨终生的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他们最终未能 再见一面。 1964 年,于右任生病逝于台湾; 1972 年,于右任的女儿于芝秀辞世; 1973 年, 于夫人高仲林去世。 六、屈原对于右任的影响 1964 年,于右任 86 岁。是年 9 月,于右任 牙疾日重,在医院拔牙,引起败血症,并发肺 炎;后来病情恶化,并发肝硬化,心肾衰竭,于 1964 11 10 20 时逝世。 1964 11 11 日,蒋介石题“耆德元勋”挽匾一方,并派张 群、严家淦、谷凤翔、王宗山等为之治丧。 1964 11 17 日,台湾各界 3 万多人前往吊唁。 1965 7 17 日,于右任灵柩安葬于台 北市淡水镇光明里海拔 700 多米的大屯山“八 拉卡”墓园。该地也面临台湾海峡,背负群山, 林峦青翠。地形师认为,此处“青龙抬头,白虎 伏首,山水环抱,可称福地。”墓园坐南向北, 面对大陆。石柱上刻有颇具深意的对联:“西 北望神州,万里风涛接瀛海;东南望圣迹,千 秋豪杰壮山丘。”“霁月光风,顶天立地;民胞 物与,继往开来。”背面,孔子后裔孔德成题: “革命文豪,耆德元勋尊一代;文章冠冕,诗雄 草圣足千秋。”“海气百重开,终古有灵飞太 华;国殇高处养,此山不语看中原。”墓碑上蒋 中正题“监察院长于右任之墓。” 1967 年,台湾青年自筹资金,在台湾最高 的山峰,为于右任立半身铜像。于右任先生半 身铜像,神采奕奕,长髯飘胸,含情脉脉地望 着魂牵梦萦的祖国大陆。 1995 11 月,这座 于右任半身铜像,被“台独”分子偷偷砸毁,引 起中外人士的无比义愤。 2003 3 18 日,温家宝出任新一届总 理不到 2 小时,在第一次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 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无限深情地说: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想起一位辛亥 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写的 一首哀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 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之上兮,望 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 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憾中华民 族的词句!” 1895 年,甲午战败,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 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 人民“聚哭于市,哭声达于四野”,并鸣锣罢 市,集会抗议,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 不拱手而让台。”甲午割台,“乙未抗战”,台湾 的民众,至少死亡了五、六万,而日本军队也 折损不下万人。除了正式抵抗以外,还有许多 日本警察以强压的手段,随时拘捕他们认为 靠不住的分子。如后藤新平这个为人熟知的 人物,就在 1898 年制定匪徒刑罚令,将他们认 为靠不住的台民都当作土匪惩处,成群地屠 杀,有时数百人被聚集在一起,用机枪扫射, 集体处死。日本治台,终究还是将台湾当作殖 民地,台湾人民终究只是日本帝国第二等公 民。台湾同胞力争身份和权利的平等,也曾经 有过多次努力和抵抗。 1913 年罗福星领导的 “苗栗事件”, 1915 年余清芳领导的“西来庵事 件”,都失败了;后者,又称“噍吧哞”之战,日 本正规军镇压游击队,实行了集体大屠杀。 1923 3 月,于右任自沪赴粤,途经台湾 海峡,不禁浮想联翩:台湾人民在日本的统治 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感交集,发而挥写 《过台湾海峡远望》:“激浪如闻诉不平,何人 切齿复谈兵。云埋台岛遗民泪,雨湿神州故国 情。地运百年随世转,帆船一叶与天争。当年 壮志今安在,白发新添四五茎”。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四大同盟 国的协议,日本应当归还所有侵占其他国家 的领土。于是,台湾、澎湖地区归还中国,台湾 光复。时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的陈 仪,遂因地利,奉命从福建接收台湾。 1949 年国民党政府退迁台湾,到于右 任先生逝世,世界局势不断发生变化,但海峡 两岸基本处于一个对峙而没有大冲突的局 面。人们的期望是:璧合之前须有珠联,镜圆 之时还待金镶;其间必有一段过程,一段秉承 善意和理性、彼此充分运用智慧相处的过程。 1923 3 月,于右任自沪赴粤,途经台湾 海峡,写了《过台湾海峡远望》;没想到自己 1949 年被迫去台湾,临走的时候,对于夫人高 仲林说:“几天就回来。”这一说,“几天”变成 了终生不能见面了。于右任先生 1962 1 24 日写的《望大陆》,温家宝总理说是于右任 临终前写的一首哀歌,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 的词句。是的,这是一首哀婉凄绝、催人泪下 的骚体遗嘱诗,也是他漂泊台湾岛后怀乡思 亲诗词中最凄恻的一首诗。全诗由三段小诗 组成,每段小诗四句,采用骚体。第一段小诗, 就点破了遗嘱的主旨:“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接着, 第二段小诗又写“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 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无情的现 实,留给这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 右任的只有“痛哭”二字。当年因“诗案”遭清 廷通辑他不曾痛哭,靖国军失败了也不曾落 泪,如今“大陆不可见”却满眶热泪。诗再入一 层境界,由怀念大陆进而怀念故乡,故乡的一 草一木都使作者“永不能忘”。第三段小诗的 “天苍苍,野茫茫”两句,直接撷取《敕勒歌》中 的名句入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台湾与大陆之 间广袤无垠的辽阔天地。邵力子先生说:“于 老怀念祖国故旧的深情,悲伤零落的忧思,情 见乎于词矣!这不只是于老的伤感,也代表了 台湾许多朋友的深情”。作为一位辛亥革命老 人、国民党元老的于右任,到了垂暮之年,有 家不能归,有亲人不能相见,其忧愁之烈,如 煎如熬,总看不到尽头,怎能不使人“痛哭” 呢?他一生爱国、爱人民、爱大陆、爱故乡,他 说:“陕西是我的父亲,甘肃是我的母亲,中国 是我的家。”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 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 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旁注:“山要最高 者,树要最大者。”“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也 可,但山要最高者。”屈原死在湖南汩罗,于右 任葬在台湾高山,陆海相望。于右任的《望大 陆》第三段小诗的最后两句落到了“山之上, 国有殇!”于右任的老泪纵横,就像屈原作《怀 沙》一样,由无限的青天,想到苍茫的大野,他 们一脉相承的是“国有殇”。 早在于右任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期 间,他就创作了白话诗《十二月小唱》,其中: “五月五日是端阳,家家过节祭国殇。屈平端 午沉江死,爱国的心儿永不忘!我们地方经战 事,锦绣河山变战场。张义安、董振五,他们真 爱国来又爱乡。为国死,姓名香,百姓心里不 能忘,百姓心里不能忘!”诗中的“永不忘”和 最后两句“不能忘”,使笔者联想到于右任临 终前写的那首哀歌《望大陆》里的“永不能 忘!” 1957 年,于右任已是 79 岁。他在《屈子 2300 年祭》里,开门见山地指出:“一卷《离骚》 爱不忘,一丛兰蕙发天香。歌谣传世非神话, 风雨怀人是国殇。为汝行吟迷远近,有谁端策 决兴亡?二千三百年时迈,春草生兮酌桂浆。” 于右任先生不仅在屈原逝世 2300 年纪念大会 上,高度评价屈原的爱国思想,而且表明自己 深受屈原的影响,你看“一卷《离骚》爱不忘,” 与他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期间创作的《十二 月小唱》中的“不能忘”,又与他临终前写的那 首哀歌《望大陆》的“永不能忘!”是那么的一 脉相承。还有那“风雨怀人是国殇”诗句,与他 临终前写那首哀歌《望大陆》的“山之上,国有 殇”词句又是那么的一脉相承! 笔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简单:期待 有那么一天,在美丽的台湾岛的高山上,再由 台湾青年自筹资金,恢复重塑被“台独”分子 偷偷砸毁的于右任先生半身铜像。 至于屈原对于右任的影响,我曾罗列了 几点,原想写出来。后来转念一想,属于震憾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一段话或几 段话就能说明白的。屈原是爱国诗人,于右任 也是爱国诗人,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事 情就这么简单。曾记否,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 后,于右任与毛泽东在山城重庆煮酒论诗文: 于右任认为毛泽东《沁园春 · 雪》中的“数风流 人物,还看今朝”是“激励后进之佳句”。毛泽 东笑着答道:“何若‘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 河’发人深省也!”两人哈哈大笑。是的,诗人 之间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 · 慕贤》云:“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论年代,屈原是前贤,于右任是后辈;于右任 是前贤,我们是后辈。前贤对后辈的爱国精神 的传承,最好的方式是潜移默化。于右任曾用 名“原春雨”。在于右任的心中,屈原,名平,字 原,他的爱国精神就是那“春雨”。为此,借用 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作为本文的 结束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说明: ①本文所大量引用的于右任诗句,均采 自 2011 年 9 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中州 选注的《于右任诗词选》,不一一注明页码了。 ②引自 2013 年 6 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第 59~104 页。 屈原对于右任的影响 杏树,杏林,杏花…… 小时候,门前有一棵杏子树合抱粗, 童年记忆也就从那棵树下开始。柳树刚 破芽,杏花就开满树,这一树红艳怎能不 亮瞎人的眼?阳光也甜甜的,纳鞋底、做 鞋帮子的“大辫子”在杏树下一甩一甩。 摇着尾巴的小花狗同我们这些小孩围着 大树跑,也不知道是人追狗还是狗追人。 爷爷不紧不慢跟在边走边咀嚼的牯牛后 面向村外走去,嘴里还唠唠叨叨:“天暖, 畜生在栏里呆不住了”,“是牛要看看草 长了没有吧”,话音刚落便引起一阵欢 笑,爷爷则神态自若。上世纪八十年代 初,农家有一头牛的确底气十足,少不了 在人前显摆。 如今爷爷已老了,现在他总自言自 语,“村里哪有年轻人啊,都出去了”。 我如今的家在池州城西,这里是天 下有名的杏花村。家安在杏花村,置身千 载诗人地怎能不是幸事?每年早春,大江 南北慕名而来看杏花的人络绎不绝。写 诗的,唱歌的,摄影的,画画的,人头攒 动,还好杏花树不止千棵。就在杏花开时 雨也纷纷,我会更加清晰地记得儿时上 蹿下跳,就着树丫荡秋千的老杏树。自从 爷爷去世,老家的杏树也枯死了,难道冥 冥之中有什么联系!谁说植物不通人性, 再回老家时因为人烟稀少,一村树木长 得东倒西歪,有的已经奄奄一息,看上去 仿佛是战场上败下阵的残兵败将。 “家”应该是怎样,是高楼林立,还是 树木郁郁葱葱?房前屋后不能亲手栽几 棵树,还像个家吗! 古道情 小桥,徽道,古庙…… 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行多少道,谁 也说不清。外出都有交通工具,解放了步 行的苦,人人可以日行千里。买上一张票 就可以带你想去的地方,连我乳臭未干 的儿子也去了“天涯海角”。如今还能说 读万卷书不于行万里路吗,快节奏的生 活能够让我们行得远,却未必看得很深。 池州境内有古徽道十几条,其中贵 池区棠溪与石台县七都交界处的大山里 就有一条。我们的车子在山中停下来,映 入眼帘的是一座石拱桥。小桥与河中倒 影相映成趣,仿佛一轮明月。在这“棠花 遍地,溪流纵横”的花庙村,我已融入到 了唐诗宋词中。轻轻踏上桥,仿佛走过的 是五百年,桥下水流潺潺胜于琴声,不敢 大声讲话怕杂音绕乱了这优美曲子。得 知这石桥有着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幅凄 美的画重现在眼前。山中数日大雨河水 湍急,归家心切的男子望着泪眼婆娑的 娇妻,忍不住蹚下浑水后一脚踩空再也 没有爬起来。肝肠寸断的妻子为了方便 往后众人过河,倾其所有就连胭脂水粉 钱也用上,在这花庙河上修了一座桥。世 人感念其功德,把桥取名叫“胭脂桥”。 离桥南行数百步,山中有一条宽不 过四尺,每一阶以条石铺就的小道。渐爬 渐高,中间有一些石板被踏断,可见原先 不失为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人,在这山 高林密间行走是多么不容易啊。这条路 宋朝就有了,千百年来行人挑的挑、抬的 抬,他们挑出多少希望,抬回多少幸福。 一条条徽道走向远方,一条条徽道成就 无数人的梦想。两百多年的徽商创业史, 曾经改变着中国面貌,影响着世界文明! 数公里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就腰酸腿 痛,好在是春意阑珊时,近有细流涓涓, 远有瀑布飞流直下,步步有景可得。不是 所有的路都让人有这样的体会,不是所 有的路都可以轻易看得见,有些路隐藏 在心灵深处,它与天地万物同呼吸共命 运。古道让我们知道今天的来处,也知道 明天如何传承。 前几日在上海,有友人问到关于 “家”的话题,我想无论是“大家”还是“小 家”,家应该如同春天一样美好。一家人 齐心协力往前走,便会走出一片繁荣昌 盛的春天! 杏门开 (外一篇)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杏门开szb.chiznews.com/site1/czrb/page/1/2016-06-17/B3/...2016/06/17  · 胜利,举国上下欢庆起来。于右任时年67岁,老泪纵横,心潮澎湃,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写下

杏花村 副刊

X I N G H U A

B3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责任编辑包 斌电子信箱baobin1972sinacom

美在池州美在池州

水乡暮色

李海波

(接上期)四抗日战争时期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于右任认为国共两党ldquo合则两益分则两损rdquo身为国民党元老的于右任目睹国共合作破裂内心十分痛苦1928年他的《后湖春游》ldquo玄武湖中水渐深紫金山下柳成阴民间艳曲何人唱蚕豆花开黑了心rdquo作者自注

ldquo末句为民歌闻之黄文霞女士rdquo他写诗抒怀借物抒情诗的后两句巧用民歌寓意深长耐人寻味

面对严峻形势于右任陷入迷惑苦闷之中他远离这个矛盾的漩涡到苏州作《邓尉看桂》1929年在苏州木渎镇与林少和张文生等饮食于石家饭店饭后《题石家饭店》这首诗ldquo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rdquo随行的张文生先生告诉《于右任诗词选》的选注者杨中州于先生题诗后饭店名声大振生意兴隆此店的ldquo鲃肺汤rdquo成了一道名菜在于右任心中久久不能忘怀的仍是多灾多难的祖国1912年孙中山有感于右任对革命的贡献赐炮弹壳一枚1929年6月2日于右任以志不忘作《大炮弹壳题词》ldquo当年奉赐兮何意今日追怀兮堕泪平不平兮有时百折不回兮此物此志rdquo原注ldquo此民元总理所赐也敬为句以志之rdquo这首诗沿用楚辞风格表达了作者的革命锐气不减1929年 2月《右任诗存》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柳亚子题诗ldquo卅年家国兴亡恨付于先生一卷诗rdquo肯定于右任诗的ldquo史诗rdquo价值

1931年ldquo九middot一八事变rdquo发生东北失陷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北平上海南京各校学生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于右任代蒋介石出面接见学生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略上海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ldquo一middot二八淞沪抗战rdquo爆发是年于右任深感国势垂危民族危机痛苦之中与王陆一等再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并作《与陆一恺钟祥麟同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有ldquo招国魂兮思国殇报国羞谒黄花岗rdquo诗句诗意真切情感深沉是年在上海创立标准草书社编印《标准草书》《右任诗存》再版1933年 8月与杨虎城邵力子同游在陕西眉县城南20公里跨太白周至眉县三县的太白山作《太白山纪游歌》ldquo巍巍乎太白高度一万二千有余尺虽与博克达汉腾格里诸峰难比并兮亦足杰峙于其侧莽莽数千年名山博大高洁之精神竟未尽宣于册籍rdquo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

《八一宣言》号召ldquo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rdquo于右任与何香凝孙科等签名响应是年王陆一笺注的《右任诗存》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1936 年 7 月

《标准草书middot千字文》出版12月ldquo西安事变rdquo爆发于右任奉赴陕ldquo宣慰rdquo被杨虎城挡在潼关是年于右任将收藏的石碑 300余件捐赠西安碑林

1937年 7月 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在民族危亡之时国共再度合作于右任以赤诚的爱国之心赞成国共合作主张团结抗战写下了许多歌颂抗日将士宣扬民族正气的爱国诗篇1937年 8月于右任应周恩来朱德之邀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1940年《标准草书》第四次修正本印行1941年ldquo皖南事变rdquo发生日寇加紧诱降乌云笼罩着重庆山城上空为发扬民族正气重庆文艺界倡议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诗人节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于右任担任大会主席与冯玉祥郭沫若茅盾等一起参加了纪念活动于右任写

《诗人节》(文艺界倡议以端午为诗人节纪念屈子也)ldquo民族诗人节诗人更不忘乃知崇纪念用以凛危亡宗国千年痛幽兰万古香于今期作者lsquo无畏吐光芒rsquordquoldquo宗国rdquo本族的国家此处指屈原的祖国楚国ldquo无畏吐光芒rdquo屈原《九章middot怀沙》云ldquo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rdquo是年于右任在兰州游兴隆山谒成陵参观戈矛兵器后填写了一首小令越调

《天净沙middot谒成陵》ldquo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rdquo四年后即 1945年 9月 6日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于右任设家宴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一行席间于右任与毛泽东谈诗论文于右任认为毛泽东《沁园春middot雪》中的ldquo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dquo是激励后进之佳句毛泽东笑着答道ldquo何若lsquo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rsquo发人深省也rdquo毛泽东称赞的词曲即于右任《天净沙middot谒成陵》的末句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美英苏中四国发出乞降照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举国上下欢庆起来于右任时年 67岁

老泪纵横心潮澎湃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写下乐府十首即中吕《醉高歌middot闻日本乞降作中华乐府十首》直到1948年于右任还作《第二次大战回忆歌》发出ldquo惟中华前进之人民兮谁启祖国之新元而拯世界之危殆rdquo的感慨

五望大陆的晚年1949年4月16日周恩来对屈武表示中

共愿与于先生继续合作1949年4月20日于右任离开南京1949年4月21日于右任至函沈钧儒称

ldquo北来已无能为力rdquo1949年 4月 29日年届古稀的于右任被

迫去了台湾他身居台湾心向大陆思念故乡之情与日俱增只好赋诗遣愁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1952年于右任《再游柑橘示范场水亭小坐》有ldquo三面青山添画稿一行老树有花开同人争向中原望天放晴光亦快哉rdquo诗句

1954年于右任的《寿许静仁先生八十》有ldquo不特人崇仰宜为世准绳心常天下念诗是老成能rdquo诗句许静仁即许世英字静仁安徽至德(东至)人曾任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安徽省长南京政府驻日大使台湾ldquo总统府rdquo资政等1964年在台北病逝

1955年的ldquo诗人节rdquo于右任赴台南参加大会发表了对诗歌创作的意见热情讴歌了爱国诗人屈原和民族英雄郑成功他的《诗人节赴台南道中》云ldquo采兰歌屈子有酒礼延平rdquoldquo屈子rdquo指爱国诗人屈原ldquo延平rdquo指民族英雄郑成功曾被封为ldquo延平郡王rdquo是年于右任作《高雄远望》有ldquo天留吾辈开新运人说中原有好音rdquo诗句②

1956 年于右任 78 岁是年作《鸡鸣曲》ldquo福州鸡鸣基隆可听伊人隔岸如何不应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遮莫千重与万重一叶渔艇冲烟波rdquo这首诗在台湾曾获文艺奖诗首两句为台湾民歌未句为清人成句诗以台湾民谚起兴谓海峡两岸鸡鸣犹可相闻而伊人隔岸呼之不应作者萦怀大陆思念亲故直欲驾一叶扁舟冲烟波而过ldquo福州rdquo福建省省会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与台湾隔海相望ldquo基隆rdquo旧名鸡笼在台湾本岛北部是台湾省重要的海港和渔港

ldquo伊人rdquo指所怀念之人《诗经middot秦风middot蒹葭》ldquo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rdquo

1957年于右任79岁是年作《屈原2300年祭》ldquo一卷《离骚》爱不忘一丛兰蕙发天香歌谣传世非神话风雨怀人是国殇为汝行吟迷远近有谁端策决兴亡二千三百年时迈春草生兮酌桂浆rdquo1957年是爱国诗人屈原逝世2300年于右任在纪念大会上高度评价屈原的爱国思想我们知道于右任曾以

ldquo骚心rdquoldquo骚心氏rdquo作笔名表明他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在这里他又直白ldquo一卷《离骚》爱不忘一丛兰蕙发天香rdquo又如他的《咏帽》诗也是特别ldquo群众欢迎志不忘赠髯衣帽岂寻常携来万里同胞爱留待平戎大战场rdquo于右任自注ldquo帽为欢迎大会所赠余携至台今犹存焉rdquo他又说ldquo我由大陆来台什么东西都丢光了就是舍不得丢去这顶小帽因为这顶小帽是代表新疆有新疆就有大陆了rdquo于右任先生怀念大陆怀念西北之情可以想见这一年他的怀乡诗还有《阴雨连月四十六年元旦天大放晴喜而记所梦》《忆黄花岗碑》

《题林家绰写〈牧羊儿自述〉》(二首)《答井塘续作〈于思歌〉》等限于篇幅不一一叙述了

1958年于右任80岁是年春节于右任参加了在台湾的陕西同乡会团拜怀念故乡思念亲人写下《忆内子高仲林》ldquo两戒河山一支箫凄风吹断咸阳桥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rdquoldquo高仲林rdquo作者夫人1898年在三原与其结婚1949年于右任去台湾高仲林及女儿于芝秀留住西安1958年是他们结婚 60周年于右任从柜子里取出高仲林从西安辗转送来的布鞋布袜抚视良久老泪纵横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一出盛传海内外1958年 4月 11日于右任八十寿诞在台北市中山堂为其祝寿蒋介石宋美龄亲至其宅祝寿是年于右任的《书钟槐村先生酬恩诗后》有ldquo垂垂白发悲游子隐隐青山见故乡rdquo诗句《南山》诗云ldquo南山云接北山云变化无端昔自今为待雨来频怅望欲寻诗去一沉吟百年岁月羞看剑一代风雷荡此心莫把彩毫轻掷去飞花和泪满衣襟rdquo这首诗

传到大陆后周恩来总理高兴地对邓宝珊说ldquo于先生又有诗传过来了rdquo并吟诵了这首诗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日天晴于右任置酒登高北望神州写下了《四十七年重九北投侨园》ldquo年年置酒迎重九今日黄花映白头海上无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rdquo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眷恋故乡之情思乡之切催人泪下

1959年于右任81岁他的《怀念大陆》ldquo巢空子母三春鸟石烂鸳鸯七志斋谁引薰风周大地生民多难费安排rdquo他的《望雨》

ldquo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更来太武山头望雨湿神州望故乡rdquo据邓宝姗回忆60年代初他到北京见到周恩来总理周总理高兴地对他说ldquo于先生有诗传过来了rdquo并深情地吟诵了于先生的两首近作一首是《南山》一首是《望雨》他的《思念内子高仲林》怀乡之情跃然纸上ldquo梦绕关西旧战场迂回大队过咸阳白头夫妇白头泪亲见阿婆作艳装rdquo

1960年于右任 82岁于右任在纪念孙中山 95周年大会上讲话是年他作《十一年夏感赋》ldquo喋血生还日招魂野祭时败余羞后死痛定念先知报国宁论晚成功定有期余杭余老泪切莫续哀词rdquo作者自注ldquo十一年夏兵败武功间道来海上佩箴先生以祭癸丑以来死难诸烈士文稿嘱题因感赋此rdquo

1961年于右任82岁是年4月28日于右任参加台湾各界举行的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活动他的《有梦》有ldquo百世至今日莫扫往者迹夜夜梦中原白首泪频滴rdquo诗句是年春周恩来派屈武赴西安为于夫人高仲林祝寿此事的缘起是1961年 3月于右任通过香港的朋友吴季玉向章士钊透露了一桩心事ldquo我的老妻今年八十寿辰我不在大陆她的生日一定很冷落rdquo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特派屈武以女婿身份偕外孙屈北大等到西安为于夫人祝寿并合影留念事后将照片带给于先生于右任深为感动托人向周恩来总理转达诚挚的谢悃章士钊以《怀于右任》为题赋诗两首章士钊把诗作寄于右任于右任复信后章士钊感慨万千作《又怀右任》章士钊深知于右任在台湾的处境仍希望他早回大陆共商国是

1962年于右任83岁1962年1月20日于右任日记ldquo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rdquoldquo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rdquo1962年 1月 24日思绪万千彻夜不眠作《望大陆》(天明作此歌)ldquo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rdquo在此前后于右任先生还写了好几首怀乡诗可以参阅的如他的《党史展览中见神州民呼民吁民立四报》有ldquo泪落神州四报前闺中珍重忆当年rdquo诗句于右任辛亥革命前曾主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四报抨击时政鼓吹革命垂暮之年又见四报追忆往事感慨万千发而为诗又如他的《梦中有作起而记之》ldquo老树青苍信有因知君珍重岁寒身诗投沧海招亡命泪落神州吊党人剪断云霾天欲曙划开时代气方新昨宵梦入中原路马首祥云照庶民rdquo再如他的《不寐》ldquo不寐兮盼天明天明雨放晴江山须自造指日见升平rdquo

于右任垂暮之年更加怀念神州以致迷离恍惚梦中神游朋友请他给孩子起名他毫不犹豫地说ldquo西安rdquoldquo三原rdquo表现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ldquo就是啥年月才能和他再见面他走的时候说几天就回来如今多少年不见了给他捎去的布鞋也不知收到没有还是按他的老鞋样做的估摸着会合脚我最担心他会得病rdquo使于夫人高仲林及女儿于芝秀抱恨终生的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他们最终未能再见一面1964 年于右任生病逝于台湾1972年于右任的女儿于芝秀辞世1973年于夫人高仲林去世

六屈原对于右任的影响1964年于右任 86岁是年 9月于右任

牙疾日重在医院拔牙引起败血症并发肺炎后来病情恶化并发肝硬化心肾衰竭于1964年 11月 10日 20时逝世1964年 11月 11日蒋介石题ldquo耆德元勋rdquo挽匾一方并派张

群严家淦谷凤翔王宗山等为之治丧1964年11月17日台湾各界3万多人前往吊唁

1965年 7月 17日于右任灵柩安葬于台北市淡水镇光明里海拔700多米的大屯山ldquo八拉卡rdquo墓园该地也面临台湾海峡背负群山林峦青翠地形师认为此处ldquo青龙抬头白虎伏首山水环抱可称福地rdquo墓园坐南向北面对大陆石柱上刻有颇具深意的对联ldquo西北望神州万里风涛接瀛海东南望圣迹千秋豪杰壮山丘rdquoldquo霁月光风顶天立地民胞物与继往开来rdquo背面孔子后裔孔德成题

ldquo革命文豪耆德元勋尊一代文章冠冕诗雄草圣足千秋rdquoldquo海气百重开终古有灵飞太华国殇高处养此山不语看中原rdquo墓碑上蒋中正题ldquo监察院长于右任之墓rdquo

1967年台湾青年自筹资金在台湾最高的山峰为于右任立半身铜像于右任先生半身铜像神采奕奕长髯飘胸含情脉脉地望着魂牵梦萦的祖国大陆1995年 11月这座于右任半身铜像被ldquo台独rdquo分子偷偷砸毁引起中外人士的无比义愤

2003年 3月 18日温家宝出任新一届总理不到2小时在第一次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无限深情地说

ldquo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想起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写的一首哀歌lsquo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rsquo这是多么震憾中华民族的词句rdquo

1895年甲午战败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ldquo聚哭于市哭声达于四野rdquo并鸣锣罢市集会抗议表示ldquo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rdquo甲午割台ldquo乙未抗战rdquo台湾的民众至少死亡了五六万而日本军队也折损不下万人除了正式抵抗以外还有许多日本警察以强压的手段随时拘捕他们认为靠不住的分子如后藤新平这个为人熟知的人物就在1898年制定匪徒刑罚令将他们认为靠不住的台民都当作土匪惩处成群地屠杀有时数百人被聚集在一起用机枪扫射集体处死日本治台终究还是将台湾当作殖民地台湾人民终究只是日本帝国第二等公民台湾同胞力争身份和权利的平等也曾经有过多次努力和抵抗1913年罗福星领导的

ldquo苗栗事件rdquo1915年余清芳领导的ldquo西来庵事件rdquo都失败了后者又称ldquo噍吧哞rdquo之战日本正规军镇压游击队实行了集体大屠杀②

1923年3月于右任自沪赴粤途经台湾海峡不禁浮想联翩台湾人民在日本的统治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感交集发而挥写

《过台湾海峡远望》ldquo激浪如闻诉不平何人切齿复谈兵云埋台岛遗民泪雨湿神州故国情地运百年随世转帆船一叶与天争当年壮志今安在白发新添四五茎rdquo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四大同盟国的协议日本应当归还所有侵占其他国家的领土于是台湾澎湖地区归还中国台湾光复时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的陈仪遂因地利奉命从福建接收台湾

从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迁台湾到于右任先生逝世世界局势不断发生变化但海峡两岸基本处于一个对峙而没有大冲突的局面人们的期望是璧合之前须有珠联镜圆之时还待金镶其间必有一段过程一段秉承善意和理性彼此充分运用智慧相处的过程

1923年3月于右任自沪赴粤途经台湾海峡写了《过台湾海峡远望》没想到自己1949年被迫去台湾临走的时候对于夫人高仲林说ldquo几天就回来rdquo这一说ldquo几天rdquo变成了终生不能见面了于右任先生 1962年 1月24日写的《望大陆》温家宝总理说是于右任临终前写的一首哀歌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是的这是一首哀婉凄绝催人泪下的骚体遗嘱诗也是他漂泊台湾岛后怀乡思亲诗词中最凄恻的一首诗全诗由三段小诗组成每段小诗四句采用骚体第一段小诗就点破了遗嘱的主旨ldquo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rdquo接着第二段小诗又写ldquo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rdquo无情的现实留给这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

右任的只有ldquo痛哭rdquo二字当年因ldquo诗案rdquo遭清廷通辑他不曾痛哭靖国军失败了也不曾落泪如今ldquo大陆不可见rdquo却满眶热泪诗再入一层境界由怀念大陆进而怀念故乡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使作者ldquo永不能忘rdquo第三段小诗的

ldquo天苍苍野茫茫rdquo两句直接撷取《敕勒歌》中的名句入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台湾与大陆之间广袤无垠的辽阔天地邵力子先生说ldquo于老怀念祖国故旧的深情悲伤零落的忧思情见乎于词矣这不只是于老的伤感也代表了台湾许多朋友的深情rdquo作为一位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的于右任到了垂暮之年有家不能归有亲人不能相见其忧愁之烈如煎如熬总看不到尽头怎能不使人ldquo痛哭rdquo呢他一生爱国爱人民爱大陆爱故乡他说ldquo陕西是我的父亲甘肃是我的母亲中国是我的家rdquo他在日记中写道ldquo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rdquo旁注ldquo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rdquoldquo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也可但山要最高者rdquo屈原死在湖南汩罗于右任葬在台湾高山陆海相望于右任的《望大陆》第三段小诗的最后两句落到了ldquo山之上国有殇rdquo于右任的老泪纵横就像屈原作《怀沙》一样由无限的青天想到苍茫的大野他们一脉相承的是ldquo国有殇rdquo

早在于右任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期间他就创作了白话诗《十二月小唱》其中

ldquo五月五日是端阳家家过节祭国殇屈平端午沉江死爱国的心儿永不忘我们地方经战事锦绣河山变战场张义安董振五他们真爱国来又爱乡为国死姓名香百姓心里不能忘百姓心里不能忘rdquo诗中的ldquo永不忘rdquo和最后两句ldquo不能忘rdquo使笔者联想到于右任临终前写的那首哀歌《望大陆》里的ldquo永不能忘rdquo

1957 年于右任已是 79 岁他在《屈子2300年祭》里开门见山地指出ldquo一卷《离骚》爱不忘一丛兰蕙发天香歌谣传世非神话风雨怀人是国殇为汝行吟迷远近有谁端策决兴亡二千三百年时迈春草生兮酌桂浆rdquo于右任先生不仅在屈原逝世2300年纪念大会上高度评价屈原的爱国思想而且表明自己深受屈原的影响你看ldquo一卷《离骚》爱不忘rdquo与他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期间创作的《十二月小唱》中的ldquo不能忘rdquo又与他临终前写的那首哀歌《望大陆》的ldquo永不能忘rdquo是那么的一脉相承还有那ldquo风雨怀人是国殇rdquo诗句与他临终前写那首哀歌《望大陆》的ldquo山之上国有殇rdquo词句又是那么的一脉相承

笔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简单期待有那么一天在美丽的台湾岛的高山上再由台湾青年自筹资金恢复重塑被ldquo台独rdquo分子偷偷砸毁的于右任先生半身铜像

至于屈原对于右任的影响我曾罗列了几点原想写出来后来转念一想属于震憾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一段话或几段话就能说明白的屈原是爱国诗人于右任也是爱国诗人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事情就这么简单曾记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右任与毛泽东在山城重庆煮酒论诗文于右任认为毛泽东《沁园春middot雪》中的ldquo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dquo是ldquo激励后进之佳句rdquo毛泽东笑着答道ldquo何若lsquo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rsquo发人深省也rdquo两人哈哈大笑是的诗人之间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middot慕贤》云ldquo潜移暗化自然似之rdquo论年代屈原是前贤于右任是后辈于右任是前贤我们是后辈前贤对后辈的爱国精神的传承最好的方式是潜移默化于右任曾用名ldquo原春雨rdquo在于右任的心中屈原名平字原他的爱国精神就是那ldquo春雨rdquo为此借用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说明①本文所大量引用的于右任诗句均采

自2011年9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中州选注的《于右任诗词选》不一一注明页码了

②引自2013年6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第59~104页

屈原对于右任的影响1051842 钱 征

杏树杏林杏花helliphellip小时候门前有一棵杏子树合抱粗

童年记忆也就从那棵树下开始柳树刚破芽杏花就开满树这一树红艳怎能不亮瞎人的眼阳光也甜甜的纳鞋底做鞋帮子的ldquo大辫子rdquo在杏树下一甩一甩摇着尾巴的小花狗同我们这些小孩围着大树跑也不知道是人追狗还是狗追人爷爷不紧不慢跟在边走边咀嚼的牯牛后面向村外走去嘴里还唠唠叨叨ldquo天暖畜生在栏里呆不住了rdquoldquo是牛要看看草长了没有吧rdquo话音刚落便引起一阵欢笑爷爷则神态自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家有一头牛的确底气十足少不了在人前显摆

如今爷爷已老了现在他总自言自语ldquo村里哪有年轻人啊都出去了rdquo

我如今的家在池州城西这里是天下有名的杏花村家安在杏花村置身千载诗人地怎能不是幸事每年早春大江南北慕名而来看杏花的人络绎不绝写诗的唱歌的摄影的画画的人头攒动还好杏花树不止千棵就在杏花开时雨也纷纷我会更加清晰地记得儿时上蹿下跳就着树丫荡秋千的老杏树自从爷爷去世老家的杏树也枯死了难道冥

冥之中有什么联系谁说植物不通人性再回老家时因为人烟稀少一村树木长得东倒西歪有的已经奄奄一息看上去仿佛是战场上败下阵的残兵败将

ldquo家rdquo应该是怎样是高楼林立还是树木郁郁葱葱房前屋后不能亲手栽几棵树还像个家吗

古道情小桥徽道古庙helliphellip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行多少道谁

也说不清外出都有交通工具解放了步行的苦人人可以日行千里买上一张票就可以带你想去的地方连我乳臭未干的儿子也去了ldquo天涯海角rdquo如今还能说读万卷书不于行万里路吗快节奏的生活能够让我们行得远却未必看得很深

池州境内有古徽道十几条其中贵池区棠溪与石台县七都交界处的大山里就有一条我们的车子在山中停下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拱桥小桥与河中倒影相映成趣仿佛一轮明月在这ldquo棠花遍地溪流纵横rdquo的花庙村我已融入到了唐诗宋词中轻轻踏上桥仿佛走过的是五百年桥下水流潺潺胜于琴声不敢大声讲话怕杂音绕乱了这优美曲子得知这石桥有着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幅凄美的画重现在眼前山中数日大雨河水湍急归家心切的男子望着泪眼婆娑的娇妻忍不住蹚下浑水后一脚踩空再也没有爬起来肝肠寸断的妻子为了方便往后众人过河倾其所有就连胭脂水粉钱也用上在这花庙河上修了一座桥世人感念其功德把桥取名叫ldquo胭脂桥rdquo

离桥南行数百步山中有一条宽不过四尺每一阶以条石铺就的小道渐爬渐高中间有一些石板被踏断可见原先不失为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人在这山高林密间行走是多么不容易啊这条路宋朝就有了千百年来行人挑的挑抬的抬他们挑出多少希望抬回多少幸福一条条徽道走向远方一条条徽道成就无数人的梦想两百多年的徽商创业史曾经改变着中国面貌影响着世界文明数公里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就腰酸腿痛好在是春意阑珊时近有细流涓涓远有瀑布飞流直下步步有景可得不是所有的路都让人有这样的体会不是所有的路都可以轻易看得见有些路隐藏在心灵深处它与天地万物同呼吸共命运古道让我们知道今天的来处也知道明天如何传承

前几日在上海有友人问到关于ldquo家rdquo的话题我想无论是ldquo大家rdquo还是ldquo小家rdquo家应该如同春天一样美好一家人齐心协力往前走便会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春天

杏门开(外一篇)

1051842 吴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