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 - kei longchi/write/16-17/t1/f5.pdf ·...

26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an-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目錄  5A 李思行 創新從突破中來 P.3

    5A 黃靖喬 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 P.4-5

    5A 黃顯晴 不走尋常路 P.6

    5B 張嘉忻 基朗情 P.7

    5B 賀冲 令人驚異的色彩世界 P.8

    5B 劉子鋒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P.9-10

    5C 陳泓烜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P.10-11

    5C 譚曉妍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P.12-13

    5C 張培聲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P.14-15

          

  • 2  

      

        

    5D 蘇澤隆 我的啟蒙老師 P.16-17

    5D 劉知略 我的啟蒙老師 P.17-18

    5D 張俊傑 我的啟蒙老師 P.18-20

    5D 陳嘉賢 倒計時 P.21

    5E 霍凱欣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P.22-23

    5E 高嘉宏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P.23-24

    5E 王省三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P.25

  • 3  

    創新從突破中來 5A 李思行

    創新是荊棘中的一束鮮花,要採摘它,必須不畏尖刺的危險,創新是無涯海角的一汪清泉,想要它甘醇的品質,就須不畏風餐露宿的勞苦;創新是嚴峻高山的無限風光,攀登創新的險峰,就需要跋山涉水的勇氣。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推陳出新,是我無尚的訣竅。」只要你擁有創新思維,一直不斷嘗試,便能突破。 要打破傳統,才能稱之為創新。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不論在產品的研發上,還是一間公司的運作、員工的工作方式均有別於一般公司。當其他公

    着司忙於改良「隨身光碟播放器」時,喬布斯卻帶領他的團隊 手改變傳統儲存音樂的格式,讓歌曲數位化,並發明了隨身聽機。此外,喬布斯亦設計電腦,其中的特色是注重字體和行距,這是當時其他電腦沒有的。此後,電腦公司相繼模仿,開創了潮流。創新,往往是突破原有的框架而來。 創新精神從敢於突破現有規則、敢於挑戰主流權威的獨立思考中來。諾貝爾化學獎二零一一年的得主──以色列化學家謝赫特曼,他以發現準晶體而獲獎。但一九八二年這位化學家告訴人們發現了準晶體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取笑他,主流科學家認為他違反了自然界的基本規則。這種排斥導致他離開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小組,返回以色列。對此,他說:「我毫不在意,我深信自己是對的,他們是錯的。」返回以色列後,他沒有被種種懷疑嚇住,堅持不懈,費盡週折,到一九八四年將新發現的論文發表。但發表後,包括著名的科學家,兩屆諾貝爾得獎者鮑林在內的一些化學界權威公開質疑他的發現,認為他胡言亂語,沒有準晶體,只有準化學家。面對強大的反對意見,他仍然堅守自己的研究。創新突破了原有的思維。 創新的道路曲折,如何堅持?從三百年來人類創新史上可以看到,能支撐創新精神的不是名與利,而是對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當一六六六年,牛頓因一個蘋果砸到頭上時,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因為他正癡迷於思考「是甚麼力量使月球保持在其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受到全世界崇拜時,他說:「我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來自一種想要了解自然奧秘的無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別的甚麼目的。」創新精神是支撐創新者克服困難持續前進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必然也只能來自對從事事業的真誠熱愛。  

  • 4  

    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 5A 黃靖喬

    人,總愛好高騖遠,總愛發不切實際,離地的白日夢。我們的世界,卻由

    一個個不切實際的夢而建立。雖然如此,亦有不少人因自己的夢想看似不切實

    際,而輕易放棄,踏上不歸路。夢想,即使看似虛幻,其實很有意義。

    夢想,是讓生命燃燒的燃料,驅使人改善自身的不足,走向人生的目標。他

    從小就希望成為出色的籃球員,但因身高只有一點八米,不斷被球隊拒絕,在

    着美國的籃球界中,身高不到兩米,就已被視為不合格的球員,他面對 身高的

    問題,在多少人眼中,他的籃球夢根本不切實際,他面對眾人的嘲諷,並沒有

    因此放棄,而是在家中苦練籃球技術,不斷改善控球,走籃等技術,希望用球

    技去彌補身高的不足,獲得他人的認同,幾年後,他長高了不少,但距離兩米

    還有幾厘米,不過他用自己多年苦練的球技,在多場比賽大放異彩,並入選美

    國國家籃球協會,多次獲最佳球員等獎杯,雖已得到他人認同,他仍不斷改善

    球技,將「後仰跳投」磨練到極致,創下史上佳績,為大眾封為「籃球之神」

    ──米高佐敦。

    夢想令米高佐敦努力前進,達到人生目標,夢想亦令莫言如是。莫言自幼失

    學,卻渴望長大後能成為出色的文學家。他不斷練筆投稿,可惜屢遭退稿,別

    人都嘲笑他的夢想,一個失學的農村小伙子想成為文學家根本是天方夜譚。然

    而,莫言並沒有放棄,反而更極力改善文筆,創作的風格,視每次嘗試與投稿

    都是一次磨練,終於獲授諾貝爾文學獎。由此可見,夢想需看似不切實際,卻

    讓自己正視不足,努力改善未完美的自己,一步步邁進人生的目標,其不就是

    夢想的意義嗎?

    夢想除了讓人勇於邁向自己的目標,造夢者或會成為後世的楷模,感染或改

    變他人。蘇樺偉天生患有痙攣及弱聽,連走路都有困難的他,早已被他人斷定

    為一事無成。但在潘健侶教練的提拔下,他找到人生的目標,致力克服天生障

    礙,多次在殘運田徑跑步比賽中獲得金牌,甚至成為殘運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他的故事激勵了曾芷若。她天生失明,連聽覺及觸覺都有嚴重問題,旁人都認

    為她不會有所作為,但曾芷若一直希望入讀中大的翻譯系,面對自己天生的缺

    失,並在蘇樺偉的故事推動下,她不但沒有自我放棄,還堅持用嘴唇去學習,

    感受一字一句,並苦練打字速度,最終她以驚人的毅力在文憑試取得三科五星

    星的佳績。可見夢想雖看似虛幻,但除了影響自身,自己對夢想的那份堅持與

    信念,亦會成為別人的典範,是給予他人精神上的鼓勵,這就是追夢的意義和

    力量。

    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力量足以改變社會,令世界變得更美好。胡適所身處

    的時代中,雖然帝制已被推翻,但舊思想文化仍統治社會。他認為舊思想文化

    並不能適應新時代新制度,一心要啟蒙民眾。其中一個創舉便是推廣白話文運

  • 5  

    動,卻受文學上守舊的章士釗、林紓等攻擊,大多的民眾都認為他會失敗收場,

    但他不懼批評,不理會他人對他的看法,堅守自己的信念,反復論辯與筆戰,

    力陳白話文化的優勝之處,終於使白話取代文言,令文學不再是不可觸摸,而

    是用白話的形式廣泛流傳,促使更多人接觸,知識在中國社會更普及。

    除了胡適,馬拉拉亦緊持自己的信念,在「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的巴基

    斯坦中,捍衛女性應有的權益,成就千千萬萬女性上學的夢想。夢想之所以看

    似不切實際,因為我們都放棄了夢想,不似馬拉拉和胡適般,明知不可為而為

    之,不是因為看見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讓一個個天馬行空

    的夢想改變世界,讓其變得更美好,夢想的意義就正正如此。

    夢想彷彿是夜空的繁星,閃耀得不可觸摸,遙不可及,夢想彷彿是黃昏中的

    雲彩,此卻是放棄夢想者的看法,對追夢者而言,追求的並非只是成功,而是

    對理想的堅持、信念和執著,旁人說不可能,一定失敗,他們卻認為這才剛開

    始,夢想雖像繁星和雲彩般虛幻,卻是自己值得走下去的原因,在道路上走出

    自己的姿態,每當回望,都沒有任何遺憾,看到的是佈滿努力的汗水,或連這

    就是夢想的意義。  

  • 6  

    不走尋常路 5A 黃顯晴

    尋找屬於自己不尋常的路,尋找屬於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不是機器,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怎甘於平凡呢?我們沒必要仿效別人,不然只會令自己失去本身的優勢和特點。就如邯鄲學步──一位燕國青年很羨慕趙國人悅目的步行姿勢,向他們學習,最後卻學不成,連自己步行的方法都忘記了,只能爬回自己的國家,這東施效顰的行為不但令人失去自我,還會使人討厭,做最真實的自己便可以了。 人生路難免崎嶇,我們會覺得很難繼續前進、會感到疲憊不堪,但我們會有

    着各種感受是生存 的最佳證明。這好比上山,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斜路,路越斜走得越辛苦越累,便是我們不斷在進步的明證。因此,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良。還有一句是「路不斜,無以知山之高」尋常路雖安穩,但十年如一日;相反,不尋常的路雖辛苦,但活得精彩。 如果菲比斯沒有患上過度活躍症,沒有人嘲笑他,便不會得到母親的鼓勵,母親便不會與教練合力將他具破壞性的精力轉化為泳池裏的爆發力,菲比斯便沒有現在的成就了。因為他要承受各種生理及心理壓力,所以他能有不一樣的經歷,使他能在游泳上創下各種壯舉、揚威國際。「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真有其事的,就如我們在測驗考試中不是每次有好成績,更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但上天會給予我們機會──有人會在運動上表現良好;有人會有豐富的課外知識。我們的人生也一樣,有起有伏,多姿多彩,我不用擔心自己一無是處,我們要做的是發掘自己。即使生活再不如意,要緊記尋常路並不是真正的生命。 面對各種困境、難關、挑戰時,彷彿已走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境地,但我們要堅持靠自己的才華,不走所謂的捷徑。成功的方法不是一種模仿、切合大眾的喜好、更不是他人的,而是適合自己的道路。因此,我們只走屬於自己不尋常的道路、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  

  • 7  

    基朗情 5B 張嘉忻

    「起立,敬禮。」「老師再見,多謝老師教導。」這句話在我四年的中學生

    着涯中不斷重覆。今年是第五年了,在不知不覺間,當我計算 這些小事時,基朗也即將踏入第三十五年。 整整五年了,對於基朗的感情,說沒有是騙人的,但也沒有深切得愛不釋手的程度。這裏發生過的各種事情都令人又愛又恨,可是亦是多虧了它們,我才能擁有那麼多美好的回憶。 記得那年,我和朋友被選為壁報組的成員,起初我們並沒有甚麼幹勁,但稿子一定下來後,卻不分晝夜地工作。或許成員只有我們兩個人的關係,心中漸漸地產生了勝負欲,想向別人證明,即使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們也能夠做到最好。結果當然不負期望,拿下了我們心中所想的位置,班上的同學都為我們感到自豪,也得到了各個老師的讚賞。這些快樂、這種滿足,是基朗給我的。 記得那年,我和幾位朋友被鄰班的一位同學拉去報名參加時裝設計比賽了,當時期終試剛好結束,反正那麼閒,我們也沒考慮清楚便答應了。哈……只能夠說,做一件衣服真的不容易啊!那時候我們由零開始,畫圖、構思、買布、剪裁,每天都在朋友家和學校之間來回,甚至一起待到晚上十一、二時,這裏根本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吧?雖然製成品相比專業,手工相差甚遠,但這個回憶的是基朗給的。 還有那年,我和朋友因為一場班際籃球比賽的結果鬧翻了一個月。那天,我班的同學以一分之差贏得了第一名的榮譽,但是她卻一直不服輸,無理取鬧說我們犯規,不應拿下冠軍,真是令人無語!於是我一怒之下便和她斷絕聯繫一個多月。 平日每天都會傳訊息、打電話給對方的我們,就這樣一下子沒有了動靜。最初的那幾天當然完全沒問題,但漸漸地才感受到這位朋友有多重要,自己獨自一人時也會不知不覺間認為她就在身邊,習慣了她的存在。我知道她只不過是

    着因為那一刻的不甘才這樣的,但自己固執、死要臉子的性格卻總是扯 我的腳步。 我,不想失去這位佔據了我中學生涯中三分之二席位的好友,我下定決心,

    着踏出課室去找她時,她卻早已站在教室門前等待 我了…… 在基朗的這五年裏,我已經不再是當初軟弱無力的幼苗了,我超越了重重的困難,也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新鮮事。感謝你讓我學會了更多的知識,感謝你讓我認識到共同進退的摯友,感謝你給我的這些回憶,感謝你三十五年,一直都在。  

  • 8  

    令人驚異的色彩世界 5B 冲賀

    一般人接觸到的色彩,不過僅限於小學美工老師教的三原色──紅、黃、藍,和卡通片看到的彩虹七色──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些十分小兒科的東西。但是對於沒辦法活在黑白灰世界裏的我來講,色彩的世界高深莫測,嘆為觀止,我也不過是只井底蛙,只能跟大家分享一二呢! 方才提到了紅、黃、藍三原色,這是藝術裏的三原色。科學裏的三原色,則是紅、綠、藍三色,俗稱 RGB,也就是電腦、電視裏顯示的色彩。RGB 是光加上顏色之後透出的色彩,又稱透過色,這種色彩的特性就是鮮艷,視覺衝擊效果十足,卻不宜久看,像是煙花和蝴蝶一樣,美了一瞬間,就沒了;還有一種色彩──反射色。它是光照射到物體上反射出來的色彩,以畫筆或染料、油墨之類的「色材」來呈現。這類色彩以青、洋紅、黃、黑四色為主進行融合,俗稱 CMYK。CMYK 相對 RGB 沒有那麼鮮艷,自然沒有那麼刺眼,也較耐看,適合眼部未發育成熟的孩子觀看。如果 RGB 被比作玫瑰、薔薇的話,CMYK 就是一株萬年青。雖然不及前者來的美麗,來的耀眼,但是它不帶刺,不傷害任何人,也比較耐放、耐看。 撇開 RGB、CMYK 不提。方才也提到了彩虹七色。沒錯,色彩是十分豐富的。一般來說,色彩可以分為有彩色,無彩色與獨立色三種;再來,有彩色又可以分為原色、純色、清色、濁色……等。無彩色則意指黑白灰,獨立色則意指金銀。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個性,因此給人的感覺也不同。像是紅色,熱情如火;藍色,清澈如泉;白色,聖潔如光;灰色,蒼茫如霭。同時,色彩的明度、純度,也會影響一個人對於它的看法:高明度、高純度的色彩給人的感覺激昂;低明度、高純度的色彩則給人鎮靜的感覺。 色彩世界的多元多樣,並非我們一朝一夕就能探索出來的,只言片語更無法形容它的美。我們也只好慢慢探索,慢慢品味,偶爾為了沿途的一點小發現欣喜若狂,驚呼不已了。  

  • 9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5B 劉子鋒 現今二十一世紀,不少父母都有自己教導子女的模式。一些父母認為要放手,給予空間,子女才能夠成長,但一些則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子女跟從才能夠為子女帶來好處。究竟這兩套模式,哪一套較適合現今時下的子女?我認為父母應給予明確的指導,才較為理想。 明確的指引能夠為子女帶來方向,子女能夠茁壯成長。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以北宋時蘇洵教子的事為例,蘇洵年輕時,學無所成,到他有兩個兒子時,不同的人都認為蘇洵的兒子蘇軾跟他一樣不出色,但他漸漸發憤讀書,不希望兒走回他的道路,所以他親自教他們讀書,逐字逐句地給蘇軾講解歷史的名篇佳作。蘇軾在他的父親教導之下,最終能夠考中進士,名震京師。自此,蘇軾的名字及他的作品更名留青史,成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因蘇軾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全靠他的父親明確管教模式之下。如果父母給予子女自由發展而不給予明確的指引,那結果又如何?我們以呂宇俊來作例子,呂宇俊來自單親綜援家庭,其父是癮君子,父母都沒有理會他,讓他自由地發展。可惜的是,他誤入歧途,更入了黑社會,又在會考時考獲零分。因為父母沒有給予明確的指引或方向給呂宇俊,所以令他像迷途羔羊,沒有方向,不能在正常的生活中成長。所以父母定立明確的指引是能夠為子女帶來方向,讓子女茁壯成長。 父母管教子女要用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好像交通燈一樣,當紅燈時,車輛就會從道路中慢慢停駛,不會繼續前進,就像父母在明確的指導下,教導子女應幾時停下來。當綠燈時,車輛會從道路中行駛,在道路上發揮所長。父母明確的指導,一步一步,按部就班教導子女,在教導子女何時前走,何時停下來。明確的指引,讓子女踏上成功的道路。假若沒有了交通燈,那路面上的情況會十分混亂,沒有了指示如同沒有了方向,遠離成功之路了。 再以蔡美兒教導子女為例子,蔡美兒是一位教授,但同時號稱「虎媽」,她以嚴苛、嚴厲的態度管教女兒,她的兩個女兒都小心言行,謙虛有禮。我們再以新鴻基地產的其中一位創辦人,地產界的巨子──郭得勝為例,新鴻基地產現今的主要人物有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他們三個都是郭得勝的兒子。新鴻基地產在商界獲得驕人的成就,全賴他們的父親給予明確的指引,他讓兒女到海外留學,更將他的成功、失敗經驗都全都告訴兒女。試想想,現今的新鴻基地產時值三千億元的龐大企業,若當初他們沒有父親的指導下,他們是不可創下這輝煌的業績。再以一代忠臣岳飛為例,岳飛的母親從小都培養岳飛要有「愛國之心」,更在他的背上刻上四個大家──「精忠報國」。自此他為國家付出了很多,甚至連性命也失去。當人們提起岳飛的時候,必定想到他為國家犧性及忠心的行為,岳飛這個名字,家家戶戶都知道他的偉績。綜合以上三個例子,可見如父母指出明確道路方向,會帶來了不少益處。因此,這種管教模式應是「百利而無一害」。

  • 10  

    「天才需要培育,正如植物也需要修剪。」父母的經驗往往比兒女多,兒女需要依靠父母提供明確的道路渡過人生。曾經有人說過,父母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他們可能更能發展所長,但我不同意,試問有多少人不用依靠父母,能夠自由地高飛,乘風破浪,渡過難關?所以,我認為父母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是教導子女的基石。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5C 陳泓烜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天下間所有的父母無時無刻都為其子女擔憂。有父母會擔心子女走錯路,處處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有人卻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誰是最理想的做法,誰是最現實的做法? 理想是指所有東西可符合期望,有美好的願望,但這不代表是現實。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絕對是較理想的做法。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都有自己的一片天。他們需要的不是指導,而是空間。瞎子摸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現在,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瞎子,而他們的才能就是一隻象。如果我們不斷地指導他,儘管我們的指導是完全正確,分毫不差,這又如何?他根本不會在意,不會記起。唯有用自己的雙手,慢慢地摸出來,他才會認同自己,明白到自己的才能。香港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原本是一個田徑隊成員,機緣巧合下,她接觸到單車這種運動。幸好,她父母沒有像「怪獸父母」般為她安排了道路,而是給予空間,讓她摸索自己的興趣,自由發展,才能成就今日的牛下女車神。不論是誰,也定必有自己的才能。與其指導他發展某一種才能,不如給予空間,讓他自己摸索。 缺乏自理、獨立能力等,是近年年青人常被人垢病的地方。相對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長大的青年人物質較富裕,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不願給予太多空間給他們,處處替他們憂慮。結果,讓他們有依賴父母的習慣。在七、八十年代,父母給予較大空間給子女,讓他們自由發展,這多數因家境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要面對自己的難題,而沒有任何指導。這大大提升他們的

  • 11  

    獨立和解難能力。在現今社會,難以再有這樣的情況。但是,父母仍然在特定情況下給予子女空間,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在公園自由地玩樂。這簡單的事,在今天也不再簡單。在玩樂過程中,他們要解決自己的難題,思考自己的遊戲。簡簡單單的一個活動,給予這少少的空間,已經可以大大提升他們的獨立性,解難能力和創意。 給予子女一個目標、一個指導,固能讓子女走上正途,邁向成功。但若這目標是孩子自己訂立的,這可讓他們走得更高、更遠。儘管父母有多清楚孩子的能力,,卻未必知道他們的感受。這可能會讓他們訂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若給予空間,讓他們自由發展,他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後,定必會給自己訂立目標。只有自己訂立的目標才會最適合自己,會更有能力去完成。以香港拳手曹星如為例,每天也堅持刻苦的訓練,目的是為完成自己連勝的目標。假如人們為他訂立三十連勝的目標,他可能會覺得太辛苦而放棄。所以,只有給予空間,讓他們自己訂立目標,才能成功。 當孩子遇上困難,經歷一些選擇時,給予空間不會讓孩子陷入迷惘中嗎?的確,在子女成長的路途上會遇上不少挑戰,打擊磨滅他們的意志。給予空間不能等於坐視不理,當遇上困難時,我們亦能提出指導。 失敗乃成功之母。給予空間這種方法,就是要讓子女失敗。給予空間讓他們嘗試,成功與否,這亦是寶貴的一課。在每一次失敗後,讓他們自己爬起來,反思自己的失敗,從失敗中學習。這樣,他們會學到更的東西。比起處處給予明確指導,免去孩子接受失敗之苦,在暴風雨下成長的花定必比溫室小花更茁壯,更美麗。 當孩子站在人生交叉點,例如選科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明確的指導,然後是要思考空間。我只能說他們要的是含糊的指導。這好像十分奇怪,但其實就似是領路者和地圖的分別。我們要大概指出方向,讓他們自己有空間思考自己的發展,而不是讓他們盲目跟從。這樣他們才能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給予空間的做法絕對是更理想的做法,一旦子女能獨立處理,解決自身的難

    着題,而不需父母的指導。他們絕對比依從指導的人更有得 。  

  • 12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5C 譚曉妍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我認為前者較為理想。 父母作為子女的明燈,在子女迷失的時候有需要給予明確具體的指點引導。但凡子女都有必要依從父母的明確指引嗎?現今很多家長都視子女為掌上明珠,

    着抱 望子成龍的心態,但這也是無可厚非的,試問有誰不想自己的子女成材?也許父母走過的人生道路都比我們長,經歷的人和事都比我們多,他們很清楚甚麼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因此會竭盡心力為我們披荊斬棘,鋪排一條被他們所認為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所謂「最好」的,其實並沒有固定答案,是主觀的想法。相信不少家長都期望子女將來能成為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但所謂的「成功人士」往往都被認為跟錢財、權力、社會地位掛勾。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要從中脫穎而出成為「成功人士」看似並非容易之事,所以子女必先「贏在起跑線」。那如何「贏在起跑線」?那當然就要從子女小時候開始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多才多藝、全能發展的人,因此父母會為他們安排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 依從父母明確的指導確實是對子女「最好」的嗎?如果你回答「是」,那就是片面自私的想法。想深入一層,你會發現其實這是弊多於利。有些父母為培育子女成材,為他們安排了每天緊密得喘不過氣來的行程,參與奧數班、游泳班、外語班等課餘活動,不惜佔用了子女應有的娛樂時間,甚至休息時間,這都有損子女的身心健康。長期馬不停蹄參與各項課外活動,這會令子女身心疲累,由於缺乏充足的休息時間,子女可能因精神欠佳而無法專心上課,長遠而言會對他們的學業成績抱負面影響。 另外,許多家長為子女報讀興趣班、補習班,事前都沒有徵詢過子女的意願。若子女不喜歡或對該活動不感興趣,這會對子女造成壓力負擔。若子女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之中成長,壓力未能釋放的話,被拉緊的橡皮圈終有一天也會斷掉,這會增加子女患上情緒病及精神病的風險。 再者,子女事事都依從父母的明確指導,便會窒礙子女的自身發展。現今社會講求多角度、批判性及自主思考能力,若父母事事為子女作主,這會局限了子女的獨立思考,對是非黑白模糊不清,更不懂得思考自身的去向,為將來作出打算。子女本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可現在都由父母操控你的人生,早已為你安排人生要走過的每一步,那子女跟被人操控的傀儡有何分別?要知道父母不能一直陪伴你至你人生的終結,他們終有一天會百年歸老,離你而去,到時候你還有誰能依賴,為你作出明確指導?所以,人必須學

    着懂獨立,懂得自我計劃將來,才得以在社會之中活 。

  • 13  

    而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則能讓他們發揮個人潛能,培養個人的興趣,有利子女身心發展。讓子女自由發展,子女可從中摸索,了解自己的才能和嗜好,從而有助他們發掘個人的專長和興趣,能成為子女將來職業去向的指南,對子女將來投身於該領域作貢獻有莫大的幫助。 有國際兒童權利機構提出,兒童的權利不應被剝削,家長應給予兒童每天最少一小時的娛樂時間,好讓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然而,在香港步伐那麼快的都市,分秒必爭,一寸光陰一寸金,所以有家長會認為即管每天只是抽出短短的一小時讓子女自由發展是虛耗光陰。其實,娛樂也是一種學習過程,除非是荒廢學業而終日只顧玩樂,否則對我而言算不上是虛耗光陰,何妨在每天只需抽出短短的一小時,難道會成為你成功道路上的一道屏障嗎?舉兩個例子,兒童繪畫自由創作,從中可培養藝術觸覺,運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發揮他們的小宇宙,透過藝術創作能得到自我滿足,亦有助他們將來投身於藝術設計的工作,如時裝設計師、廣告設計等。若子女喜歡踢足球,不妨讓他們跟朋友去踢足球

    羣或是參加足球隊,這有助他們融入 體生活,透過與人相處可培養團體合作精神,也可從中建立友誼。由此可見,給予空間子女,讓他們自由發展,能促進子女的成長及有助他們找到人生目標及去向。 正所謂「行行出狀元」,我們往往認為「成功人士」只局限於當醫生、律師、企業家等專業人士,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子女是否有能力及感興趣當以上所述的「成功人士」?因此,我認為父母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這樣的教養模式方為上策。  

  • 14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5C 張培聲 從古至今,父母教養子女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而我個人則認為,父母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才能使子女不會誤入歧途,長大後展翅高飛。 其一,在父母明確的指導下,子女易於建立追求的夢想。以姚氏為例子,她就充分反映出明確的指引,有利於孩子們的成長。姚氏,乃是岳飛母親,岳飛小時候家裏一貧如洗,家徒四壁,任何事情都由她親自教授。姚氏在品德以及思想上,引導岳飛,要懂得忠君愛國。並且,姚氏讓岳飛學習武術,長大成人後能夠為國家鞠躬盡瘁。岳飛長大後,國難當前,姚氏在岳飛背脊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目的是叮囑岳飛要時時刻刻都要要以保護國家安全為先。這一個行為,對岳飛起正面的作用,成為他日後為國家奮勇作戰的精神和意志。最後,岳飛也成為中國南宋屢立戰功的威武大將軍。 其二,父母給予子女明確的指導,有效避免孩子誤入歧途。現今社會誘惑眾多,子女因心智未成熟的關係,容易誤入歧途。在這個時候,父母擔任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給予子女明確的指引。以濫用藥物為例子,現今青少年濫用藥物的個案十分普遍。青少年之所以濫用藥物,是因為父母沒有灌輸一些避免濫用藥物的資訊給孩子,導致孩子一旦受到挫折及困難,再加上朋輩影響,便會與朋友一起去吸食藥物。不但令孩子們誤入歧途,而且令孩子們的身體因濫用藥物而狀況每況愈下。 其三,父母給予子女明確的指導,有助推動子女成長。以美國華裔「虎媽」蔡美兒為例,「虎媽」在女兒牙牙學語開始便進行明確的指導,規定女兒練習鋼琴和小提琴的時間,並且嚴禁女兒看電視、養寵物、玩電子遊戲、參加課外活動等,甚至要求女兒科目的成績不能低於甲級。在這種斯巴達的教養方式下,兩位女兒每科成績均獲甲級,也被譽為「音樂神童」。大女兒蘇菲亞更成為了耶魯和哈佛兩間名校的爭奪生。「虎媽」在女兒的生活中,均在學習和品德方面作出明確的指導,女兒蘇菲亞更指出:「母親嚴格的作風讓我們更獨立,每個人似乎認為藝術屬於天分,但你卻教育我們,即使有天分亦需努力。」由此可見,父母給予子女明確的指導是多麼的重要。 相反,父母給予子女空間,但往往變成了過分的寬容和放任。並且,子女年幼,不懂分辨是非黑白,更是容易誤入歧途。以呂宇俊為例子,年幼時父母沒有理會他,與祖母居住。因沒有得到父母明確的指導,呂宇俊曾加入黑社會,並且在會考獲取零分的成績。由此可見,父母給予子女明確指引比給予子女空間更為重要。

  • 15  

    現今社會資訊泛濫,孩子面對眾多選擇,不懂得面對是非黑白,更是感到迷惘,無從入手。因此,父母給予子女明確的指導,令子女從小開始便養成良好品德與習慣。縱使子女長大後展翅高飛,若沒有父母為自己辨別方向,任由孩子獨自摸索,孩子走的路便會崎嶇無比。總括而言,父母給予子女明確指導較給予子女空間更為理想。  

    我的啟蒙老師 5D 蘇澤隆

    初早陽光明媚,幼芽萌生,在上學途中映入我的眼簾。 學校閘門打開,同學們紛至沓來。眼看門前有個熟悉的身影,是校門的當值老師。他一如以往地露出和藹可親的笑容,一個不漏地向同學問好。他便是梁子培老師──我的啟蒙老師。 梁老師是我中三時期的英文老師。當時我的英文不好,看英文總是不明所以;由於家境清貧,更沒有錢補習英文,加上對學業力不從心,久而久之,我漸漸地對學習英文失去信心,更對英文全然放棄。 直到梁老師的英文課時,我重拾對英文的信心。起初我並沒有用心上課,認為英文就好比文言文一樣晦澀難明,就此罷了!但我的聽覺靈敏,旋即發覺梁老師所說的英文簡單易明,每隻字都鏗鏘入耳。「我好像能融入課堂呢!」當時我想。這是我第一次對英文學習抱著焦急和期待的感覺。 隨梁老師的循循善誘底下,我就如在深夜的街道中循著明燈行走,漸漸生起對英文的希望。每逢上英文課時,我都會挺直身子,拿起筆記本作記錄,全神貫注地投入課堂。不經不覺下,上課時伏在桌上的惡習已經根除,更因梁老師啟蒙我對英文的興趣,我與英文之間的隔膜亦因此漸慢地打破著。 那年的中期考,我第一次為自己的學習訂立目標,就是英文科及格。畢生英文未曾及格的我,終於希望能超越自己。 可惜,由於我作答時操之過急,忽略文章重要的訊息,加上港式英文文化在我的英文思維中根深蒂固,作答時文法錯漏百出。結果,我的英文成績仍是不及格。

  • 16  

    這件事對我來說簡直晴天霹靂,我緊握著那份不及格的試卷,不相信眼前所見到的。當我認清事實後,萬般的淚水欲在眼眶流出,卻不忍當眾出醜,恨不得把試卷一弄皺。當時的我,對英文徹底失去信心。 課堂完結的鐘聲響起,同學們紛紛收拾書本慢步離去,只有我趴在桌上。課室只有我和梁老師,梁老師知道我的情況,便靠近我的身旁拍了我一下肩膀,開口道:「澤隆,我知道你最近很用心,雖然你這次考獲的成績比較遜色,但我對你願意發奮圖強,感到欣慰。」 我抬起頭,把血絲滿佈的眼睛露出,以沙啞的聲音斷斷續續地道著:「我……我花的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連及格這麼容易的事也……做不到……」。 梁老師從褲袋裏掏出一張紙巾輕手遞給我,隨聲開口道:「英文不能一朝一夕學會。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只要你堅信自己的志向,持之以恆,總有一天,成功會與你碰上的。」 我聽過梁老師的話後恍然大悟,自己過於執著成功,竟妄想能夠一步登天。我隨手拿起老師給我的紙巾,擦光淚水後,向老師道謝,然後一起離開課室,詳談學習英文的方法。我把剛才的失意通通拋諸腦後,再次對英文抱有希望。 如今在校門外與梁老師碰面,勾起梁老師當年春風化雨的教育,就如今早的陽光一樣──普照著萬物生機,令綠草茁壯成長。我倆互相打聲招呼,他那親切的微笑,在與我刻骨銘心的教誨響應著。  

  • 17  

    我的啟蒙老師 5D 劉知略

    「古之學者必有師。」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當然需要老師的指導。可是,有時做人道理如待人接物的方式都需要老師的教導,例如老師的個人閱歷、經驗便是裁栽培下一代的「肥料」。而我的啟蒙老師則非莫希堯老師莫屬。 着我校經常流傳 一句話「嬉山莫嬉堯」,原因是莫老師動怒時必定會將「肇事者」罵個狗血淋頭,體無完膚,遍體鱗傷,同學都以為這是坊間流言,校園趣聞一則,但是,我卻曾是一位不知好歹的「肇事者」,被他罵得毫無面子。 好像是中二級發生的事,那天正值中秋節前夕,放學後,我如常和一心到排球場比併,一輪比拼後已經是五時半了。然而,我和一心依然意猶未盡,不理校工的提醒,不肯離開。「同學」眼角剛好瞄到是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便沒有多加理會。「知略,看球呀!」一心抓狂地說。球「啪」一聲落在我的額頭上,我下意識地吐了一個單字粗口……「你給我站住!」一把震耳欲聾的聲音在我耳窩響起,迎面而來卻不是校工,是莫老師……我心叫不妙,只好低頭隨便找個焦點,不用直視他就好了。「你究竟有沒有責任感?」「我剛剛……」「住口,身為領袖生就應做好榜樣,承擔應有的責任。」「剛情況……」沒錯,他又再次打斷了我,「不要給自己找藉口,只有懦夫才文過飾非,你是懦夫嗎?」「不……」「不是的話明早找我寫個案紙。」但剛才只是情不自禁而已,我心想。 怪不得師兄都說他是不講道理的老師。第二天早上,我只好無奈地在教員室前的對講機找他。「我想找莫希堯老師,謝謝。」見到他了,筆直的長袖襯衣,亮黑色的皮帶,灰黑色的西裝褲,和一隻名牌的手錶,四季如一。寫完個案紙後,我忍不住問他:「昨天情況緊急,說一句髒話也無傷大雅吧!」莫老師用手托了托眼鏡,皺了皺眉頭,數條在額頭上的皺紋也忍不住爬出來。「你還不明白嗎?」隨之他便把我帶到溫習室裏,那間改變我人生態度,待人接物的溫習室。 「或者你會認為在法庭上,警察執法時,都會有酌情權,為甚麼學校的領袖生犯錯卻不可享有這種權利呢?原因很簡單,上樑不正下樑歪,身為領袖便應三思而後行,審慎自己的言行,不要為自己的過失找藉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思,你也應該略懂一二吧,要帶領一個群體,最基本的要求是修身,若果領袖做事錯漏百出,又豈會有能力做領袖、主席呢?難道學生會主席能以壓力大作藉口而吸煙、滿口髒話嗎?現實並不容許你文過飾非和找藉口。或者你會認為這樣謹守言行很辛苦,但其實只要你能做到慎言慎行,經常審視自己的行為,便足夠了。」莫老師語重心長地說。直到這時,我終於恍然大悟,莫老師把我過往的價值觀全都推翻了。 說罷,他便起身準備離開了。「加油知略,你將來必定是位出色的領袖!」

    着莫老師在門前微笑 說。

  • 18  

    多虧莫老師,我的啟蒙老師,免得我以錯誤的價值觀做人。沒有他,我現在只是個鑽灰色地帶的領袖生吧!沒有他,我可能因欠交功課五次被革職呢!沒有他,我便不能下定決心,毛遂自薦參選最有責任感領袖長選舉。 當領袖的道路是刻苦的,需要有「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然而,我卻不能此忘記當天莫老師對我的啟蒙,所以我還是選擇挑戰自己,繼續當同學的領袖! 有人說,老師是一盞明燈,燃亮學生的道路,照亮學生的人生目標。我卻認為啟蒙老師是一支塗改液,把我們錯誤的價值觀塗去,然後給予機會我糾正錯失,避免我們重蹈覆轍,被錯誤的價值觀、觀點給蒙蔽。  

    我的啟蒙老師

    5D 張俊傑 我曾經是一個數學很差勁的學生,我是一個隨便懶惰的人,我是一個得過且過的廢人。曾經,我對自己沒有了希望,更想自殺,了結自己在人間的煩惱。但經過一位老師指點後,我霎時茅塞頓開,認清自己的存在價值。她讓我的成績突飛猛進,更使我對學習的態度改變了,令我的目標更加清晰,她就是彭月華老師。一位春風化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傑出老師。遇見她,令我沉悶乏味,平庸不過,糜爛頹廢的生活轉變了,亦是我人生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轉捩點…… 「張俊傑?你又欠交功課了,又不溫習,你看你測驗?只有十分,你是怎樣升上中三的?你是收買了 着老師?」「……」我看 科學老師遞給我的試卷,啞口無言,感到迷惘、灰心和不忿。我不理解,在小學時,我尚算是名列前茅的學生,如今卻如此墮落……在那個時候,我真的很痛苦,我被學業這種壓力迫得喘不過氣來,我想哭,我想死,我不想再被人說廢物和無用,但又如何?上天給我的是惰性,給我的是一些垃圾,給我的是給別人恥笑的東西,這世界公平嗎?真的公平嗎? 我取回試卷後回到座位,顯得垂頭喪氣。其他同學見到我,都在安慰我甚麼

    着下次再考好點,今次考試出得困難而已……我卻無動於衷,只愣住看 那「滿江紅」的試卷。」快點轉堂了,要上數學堂!」科學老師說。然後,他便步出

    着 着課室,接 有一位笑容迎面,上了年紀的女老師入來,她身型不高,戴 一副着 着圓滾滾的眼鏡,留有一個「菇」頭,穿 古老花紋的衣服,還穿 一對涼鞋走

  • 19  

    進來。她的樣子十分慈祥,不像其他老師般兇神惡煞,猶如在收欠債的江湖老大。她就是彭月華老師,在中二時教我數學…… 「大家上次的測驗都做得不錯,只是有一位同學不及格,只有十分,之後我單獨找他談談……先打開課本七十四頁,上次我們談及到因式分解……」其實作為一個聰明的讀者都知道,那個不及格的學生就是我,反正我就是一事無成,社會的寄生蟲。果然,下課後,我被彭老師抓住了,她收起平常的招牌笑容,一臉正經地說:「俊傑,你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嗎?」「都不是啊……」「但你在測驗中的表現不太好,是不是有邏輯還未弄清?」「嗯……是吧……」「那這樣好了,你放學再來找我一趟,我再重新解釋一次給你知道,你一定要明白這個概念才可以在數學科上釐清問題和解答模式,知道嗎?」「好……」如是者,我放學走了下去教員室,教彭老師補習。 「俊傑?這邊,我們往自修室去!」「好……」基本上,作為一個學生,兩份測驗都不及格是多慘,試問我又怎會將一會兒彭老師的教導聽入耳?可是…… 「先坐下吧……其實你是不是學業壓力很大?」我聽到後,怔了怔,她居然不是責罵我,反而在關心我的學習情況。「對……感覺上了中學後,所有的科目都變得無所適從,完全追不上進度。」「真的是這樣啊……沒關係,我們一起努力追上吧!你現在只是還未習慣中學而已,不要放棄自己啊!」「但……」「不要但了,我看你其實是一個可造之才,只是缺乏天時地利人和。讓我一起跟你亡羊補牢,將勤補拙,先打好中一的底子,再下一城往中二的課程好不?」她微笑道。我頓時十分感動,還泛起了一絲淚光,我一生中聽得最多的不是讚賞,而是責罵、責罵和責罵。我從未聽過有人說我的好,她居然說我是一個可造之才,我立刻報以一絲微笑,點頭道:「好啊!」就是這樣,她由中一的「低能」數學問始教起,由甚麼加減,到了代數學,座標幾何,方程都重新教過,不知甚麼原因,她是我在中學第一位老師,能把課業說得進我的耳朵裡,當然,我也不希望辜負彭老師的悉心教導。於是,我便廢寢忘餐,不分晝夜地不斷計數,我最高峰的時候試過一天做六百條數學題目,一有不懂的地方,都是那些老套的方法,問彭老師的解釋。你問我有沒有氣餒,當然有!由一個做十條數學題目有十一條都做錯的學生,搖身一變成為百分百準確的學生是多艱辛的一條路呢!但每當我一想到彭老師每天放學後都努力不懈地教我這個低能數學,我絕不可以白費她的心血! 如是者,經過一個學期後,學會的知識不只是數學範疇這麼狹窄,而是在潛移默化我的人生價值觀,教會了我學習和讀書不是為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只有知識可改變自己」這句是她教會我的,已經牢在我的腦中。 時光飛逝,又考數學了。這次不同上次,上次我是「赤裸裸」地應考,而今次,我可算是整裝待發!「先寫上你的姓名、班別、座號。」「現在是八時四十五分,你有兩小時十五分鐘的時間作答!」我立刻翻開試卷,一看,上一次是外星文,而今似吃了「多啦 A 夢」的「翻譯糕」般,用了他的「電腦鉛筆」般,笑掃千軍……於是,我只用了半小時就做完整份試卷,還檢查了六七次,確保

  • 20  

    着不會因大意而扣分,只有取下一百分,我才有面目對 彭老師!「時間到,請停筆,傳上你的試卷。」監考老師說。我表現得泰然自若,其他同學卻表現得

    着六神無主,面如死灰。我不禁偷笑了一聲,期待 我的分數。 到派卷的當日,大家都心神不定和戰戰兢兢,而彭老師就收起笑臉,顯出一副認真的神情。「這次考試,大家都進步了……有一個同學取下一百分,而另一位則取下九十九分,其餘都只是四十至五十多分。」「魯信!你今次很令我失望,朱智清,你退步了不少!李佰……怎會考成這樣……張俊傑!」我聽到我的名字後,緩緩地取回試卷,而彭老師亦報上一絲信任和真誠的笑容。我點頭,打開試卷,「咦,怎沒有分數?」彭老師然後跟全班說:「有一位同學,由最初的十分,躍升了接近十倍!」彭老師之後問我:「你想拿下多少分?」「一百……」「很遺憾……你只有九十九分……」「為何?」「你這裡進位進錯了,扣了一分。」「不是吧……」我崩潰了,但彭老師卻用慈祥的臉孔跟我說:「不要緊……由十分進步到九十九分已經很了不起。」「但……」「不用但了,我明白,你付出的努力最後卻差一分就完成到你的願望,但人生不在乎這虛無的一分,而在於你為了那八十九分的拼搏!在我心目中,你已經是一百零一分了!」我聽到她的安慰,感慨地說了句「多謝您,彭老師。」便返回座位…… 驀然回首,現在中五了,光陰似箭,這件事過去了三年,但我仍歷歷在目。她的教勉,我這一刻還記得,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雖然她現在不是教我數學,但我們在走廊上碰見,仍會點頭微笑。因為她,我已經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抱負,就是像她般當一個出色的老師。其實作為老師,不應只是著重學生的成績,也應多關心學生,像彭老師般,才能鞏固師生情。如果你再問我這世界公平嗎?

    着我會誠實地答你不,但我們如果可以靠 一雙手去改變,堅毅不屈地相信自己一定行的,到最後,必定可以拿到你想要的回報。 多謝您……彭老師……  

  • 21  

    倒計時 5D 陳嘉賢

    時間一轉眼就過了五年,到了基朗的三十五周年校慶。遙想五年前,當時我只是一個中一新生,那年是基朗踏入三十周年的一年。現在,五年已過,我的中學生涯踏入倒計時,基朗學生的身份將被放下,一切將成回憶。 走在校園裏,回想起來,這五年間,大家都是平凡生活平淡過,卻又是在這

    着種日子中漸漸成長。基朗的一桌一椅,都記錄 莘莘學子的少年時代。恍神間,已不自覺地走到小食部。正欲離去,眼角波光流動間便瞥見小食部旁的兩扇門。對了,那裏曾是自修室呢…… 每個人的中學生涯總會遇上一兩個能交心結為知己的好友,而我其中一個好友便是在這裏結識的。那年大概是初二的上學期。一天放學,我忽然興起,想到自修室做功課。在自修室裏,全都是中六生,只認得一位同班的女同學。當

    着時也不太在意。不過隨 每天放學都見面,大家慢慢地熟悉起來。後來,又一起結識了一些新伙伴,便三三兩兩地結伴到自修室溫習、做功課。透過門上的窗戶,只看到黑漆漆一片,在我腦海中,那些一起埋頭做功課的身影卻一直都在。 回過神了,繼續到處閒逛。走到校舍和停車場間的走廊時,啪嗒,教員室外的冷氣機又滴水了。下意識地抬頭看,便望到了一片翠綠…… 「喂!你們看,這枝頭從旁邊伸過來了。」我叫住不遠處的好友,說:「是呢。」這句過後,有好一會兒大家也沒說話。「你們說,到了明年,我們的關係會不會就此疏遠呢?」有人打破了沉默。「那時,已是不同班了吧,關係的改變,大概是在所難免的吧。」面對這種處境,大家一時也無所適從。這時,一人搭着我們的肩膀,笑道:「想那麼多幹甚麼?我們應做的不就是好好把握現在能一起的時間嗎?」「嗯!」 看看手錶,差不多要上課了。在途中,經過了以往的課室。砰!一個低年級的學生跑過的時候撞到我,道歉後便又一枝箭地跑走了。我在差不多的年級時,好像也因為太衝動而鬧了一個笑話…… 在一堂小休前的中文課,我和一個同學相約在小休一起到小食部吃早餐。於是,上課鈴一響,我們便跑到小食部買早餐。吃完回到課室才知道,當時只是起立了,還未敬禮,但由於我們餓昏了,完全沒有意識在做甚麼。幸好,那位老師也明白我們不是特意搗亂的學生,因此也沒有追究。現在回想起來也很感激那位老師的包容和教導,亦是因為她,我才喜歡上中文呢。 「喂!上課了,你還發呆。」一把聲音忽然傳來,回頭一看,原來是我的好友。是的,即使分班了,我們還是沒有變得疏離。我想,雖然時間剩下不多了,

    着但只要大家結伴同行,定能帶 笑容地走這最後的一年半吧。「嗯,一起上去吧!」叮噹叮噹…… 

  • 22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5E 霍凱欣 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所嚮往的,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將來成才,成就一番大業,那就心安理得,所以他們會以自己的那套教養子女的方式來套在子女身上,務求子女能在他日有所成就。 中國人一般都採用要子女依從父母指引的教育方式,而這種世代相傳的方法看來是有效的。「虎媽」蔡美兒對女兒自少嚴厲調教,她要求女兒每天練習鋼琴和小提琴、學業成績不可低於甲級、不准參加朋友聚會等,結果她兩名女兒有很大成就:大女兒十四歲就把鋼琴彈到世界音樂的聖殿──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小女兒十二歲就當上耶魯青年管弦樂團義席小提琴手。這些成就都歸功於蔡美兒對子女有明確的指導,她告訴子女當行的事,讓子女跟父母他們安排的康莊大道走,以免他們只顧玩樂,而沒有明確方向。不過,我以為這種教導方法只會讓子女變成現今的「港孩」。父母給予明確指導給子女,讓子女能依從父母的意思去成長,而這樣會使子女變得過份依賴父母,甚至缺乏自理能力、控制情緒能力及抗逆力。子女在父母的護蔭下不懂得與人相處,變得自我中心及缺乏生活技能。這樣不但不能讓子女自由發展,更不能讓子女獨立成長。另外,曾於美國造成轟動的神童布爾默,由其父母親手悉心栽培。但是父母施加太大壓力給布爾默,由早到晚規定兒子按規劃好的時間表行事,結果有天他在家舉槍自殺了。這雖然是一個極端例子,卻某程度上可從中窺知,成長,是需要空間的。 第一,父母給予子女自由發展的空間能讓子女掌握自己前途並擺脫上一代保守思想。瑪拉拉•尤蘇美扎,是巴基斯坦的一位以爭取女性教育而閒名的活動家。在許多中東國家,女性的地位是十分低,性別歧視問題十分嚴重,所以女性基本上是被當地人看不起,不被尊重,其中包括禁止女孩上學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動。可是,瑪拉拉卻從小開始就積極為女性謀求福利,為了那些不能上學的小孩發聲。父母不但沒有阻止她,而且十分欣賞她的行動並鼓勵她積極為得不到公平待遇的孩子站出來。最後,她在二零一四年獨得諾貝爾和平獎,為自己國家的國民堅持勇敢地站出來,成功地引起全球人的關注,讓巴基斯坦的歧視問題早日得到緩和及解決。由此可見,給予空間給子女自由發展不但能掌握自己的權利及命途,並改變國家,使國家能擺脫守舊封建的思想。 着第二,子女可按自己的興趣及長處加以發展,順 自己喜歡的道路成長。為人熟悉的單車好手李慧詩,自小喜愛運動,是學校田徑隊成員,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她獲得香港單車聯會挑選參加運動員訓練,之後更成為全職運動員。李慧詩能夠有今天的成就,跟父母給予她自由發展空間的教育方式不無關係。她的父母讓她自由發展,追尋自己的夢想,而不加阻止或管束,否則香港今天又少了一顆體壇之星。

  • 23  

    第三,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能培養子女獨立思考能力。西方的教育方式重視閱讀而不要求背誦,因為廣泛閱讀可增加寬廣的背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想像力,而背誦可能被前人思維所束縛而難有創新。相反中式教育為填鴨式教育,主張背誦,在反覆練習後達至熟能生巧。若有突發事情,便不能隨機應變。自主式的教育方法能使子女獨立,有自己的主張,在不斷廣泛閱讀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在每件大小事上都有主見,不會人云亦云,道聽塗說,誤入歧途。 不過有人指出若不給子女明確指導,子女容易行差踏錯。尤其在子女成長階段,子女接觸的事件變多,容易受好奇心及群眾壓力而去吸毒或加入黑社會,令前途盡毀。但我不認為。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子女未經歷過行差踏錯,又怎會知道日後如何面對困難和社會上各種的誘惑。其實教導子女與教子

    着女游泳差不多。父母一直拖 子女,教導子女如何在水中適應,但最終父母也着必須要放開手,讓子女嘗試。盡管子女初初會因害怕而在水中掙扎 ,但慢慢

    地他會熟悉獨自在水中並學懂游泳,就如子女成長必須由父母給予空間給子女,讓他們自由發展一樣。 因此,父母應給予空間子女自由發揮,讓他們在失敗中,錯誤中成長,獨得的人生道理及經歷一定會更多,有助他們日後成就大業。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5E 高嘉宏 荀子曰:「學不可以已。」意指學習不可以停止,可見古人對學習有一定程度重視。然而,學習有好壞之分,而且遍佈在生活上每一個細節,因而有些家長會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給予明確指引,子女只須因循父母一套,以免誤入歧途。相反,有家庭認為給予空間子女選擇自己的未來才是對子女最好的。可是,他們可曾想過這些看似大相徑庭的說法其實並不悖背,而是可以因材施教,運用在不同層面上? 於興趣上,自由發展比給予指導更能發揮子女內在的潛能。子女處於成長階段,唯有透過不停摸索,方可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天賦,激發自己的潛能,繼而多加訓練,步向康莊。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就是當中代表例子,她小時候活潑好動,父母便讓她參加各式各樣的興趣班,找尋自己的興趣,最終與單車一拍即合,經過漫長訓練後,加入港隊,勝出多個國際賽事,運用出自身的

  • 24  

    才能。假若當初她的父母要求她像其他女孩子一樣,學習音樂、繪畫等藝術,與李慧詩的興趣南轅北轍,今天的體壇又少了一粒明星,更會浪費青春歲月。無獨有偶,來自巴基斯坦的馬拉拉生於一個男女權利不均的社會,要成功爭取平權的難度十分高,幾乎不可行。然而,即使機會渺茫,甚至接到死亡威脅,她的父母也沒有阻止她,給予她另一條安全、光明的路,反而隨她自由發展,最終成功使國際關注事件,向當地政府施壓,改善問題。可見,給予空間子女成長能為子女帶來突破,打破古人訂下的框框。 然而,要是所給予的空間過大,缺乏自律的子女便容易誤交損友,繼而誤入歧途。子女的價值觀處於建構階段,容易受身邊的人左右,自由發展讓子女結交不同的朋友,當中有好有壞,要是結交損友,使在耳濡目染下學到壞習慣,甚至不良嗜好。十大傑青呂宇俊也曾經歷過黑暗的日子,他生於黑社會家庭,父母甚少理會他的品行、學業,對他的交友也從不過問,在自由發展下,他在中學結識了黑社會的朋友,久而久之,他也加入了黑社會,前途盡毀。直到他遇到一名牧師,為他指引前路,帶領他脫離黑暗,最終更成為校長,作育英才。要是當初父母有給予明確指導,便不會近墨者黑。因此,子女缺乏自制能力而

    着父母給予過大空間的話,物極必反,適當的指導反而確保子女向 正確的方向發展。 着父母教育子女,若然給予明確的指引,子女較易有明確目標,向 所訂的目

    着標一步一步進發,四平八穩,即使路途上有阻礙,只要望 終點,皆能安然達成。典型虎媽鞋美兒自小便為子女訂下人生目標,且對他們有嚴格的要求,面名女兒因而小心言行,對自己有高要求,每天練習鋼琴、小提琴,繼而考進哈佛大學音樂系。再者,早在古代,岳飛母親姚氏在他背後刻上「精忠報國」四字,教導他品德情操和武術。及後大難當前,岳飛時刻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親自帶兵迎戰,屢立戰功,為國家貢獻。蘇洵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個人成就並不代表甚麼,但是他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也是其中之一,同一家人同時有三人。蘇洵在他們幼時要求他們熟讀儒家經典、先秦兩漢名家等,為他們日後創作奠下穩定基礎。回想一下,假若蔡美兒沒為子女訂下目標、姚氏沒引導岳飛報國之心、蘇洵沒要求兒子熟讀古典,他們的兒子今天會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嗎?給予子女指導,做他們的交通燈,也是教育的其中一種方法,讓子女進退有據,不會盲衝直撞。 可是,指導的多寡亦影響子女的成展,過多會讓小孩子造成依賴,日後再有問題也變得不思進取,只懂留待父母給予「指導」。社會上的港孩現象正正反映了父母過急於催谷孩子成功的反效果,家長沒有給予適當的空間孩子長大,從錯誤中學習,造成了不完整的成長。 要子女茁壯成長,沒有一套完美的公式套用在所有子女身上,唯有因材施教,

    着 着因 子女的能力來選擇自由發展還是循 方向,在品德教育上給予指導,任由發揮自己興趣,方為教育子女的上策。  

  • 25  

    有人認為父母教養子女,應該給予空間,讓子女自由發展;有人認為應給予明確的指導,讓子女依從。上述教養子女的方法,哪一種較為理想?試談談你的看法。

    5E 王省三 現今社會上有很多不同的教養兒女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自由發展與給予明確指導。我認為給予明確指導這一種教養子女的方法較為理想。 首先,明確指導能讓子女有方向跟隨,避免子女行差踏錯。明確指導是指父母向子女說明他們的要求和對子女的期望如子女未來的方向,言行舉止等,使子女會跟隨父母所定立下來的方向發展,使他們避免行差踏錯,誤入歧途。相反,若果子女在沒有父母的明確指導下成果,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必會感到迷惘,缺乏方向感,尤有甚之,更可能會跟隨朋輩做壞事,如加入黑社會等。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子女成長的道路上給予明確的指導,使他們不懂是非黑白,對未來的發展也不知如何是好。以呂宇俊為例,他出身於黑社會背景的家庭,他父親從小都給予他一個明確方向,叫他不要重蹈父親的覆轍,最終他不但沒有跟他父親一樣加入黑社會,更成為了校長,傳授知識,為社會作出長遠的貢獻。若果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父親的指導,他便會在成長路上失去方向,極可能會跟隨父親一樣成為黑社會的一份子,誤入歧途。因此給予明確指導能令子女有方向去跟隨,使他們不會行差踏錯。所以給予明確指導這一個教養子女的方法是較為理想的。 其次,家長能教導子女正確的價值觀,令子女茁壯成長。現今社會踏入了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加上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一日千里,傳遞資訊的方法也因此而突飛猛進,現存的社會狀況令子女在不同的媒介中獲得不同種類的資訊,使建立不同的價值觀。可是現時的香港人大多有不良的行為如部分立法會議員,口出猛言,行為極進,又或是挑動港人對中國人的偏見等。子女若得知這一些資訊,在家長沒有教導子女正確價值觀下,便會跟隨資訊中人的行為,並建立類似的不良價值觀。以蔡美兒為例,她是一位教授,亦是一位虎媽,對兩個女兒十分嚴苛,教導女兒正確的價值觀。最後她的女兒都十分小心言行,謙虛有禮。由此可見,父母給予子女明確的指導,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使子女能茁壯成長。 有人認為,給予明確指導會令子女依賴父母而無法獨立,每當有困難時都會找父母給予指導,使他們失去解難能力,我無法苟同。其實,明確的指導是給予子女方向,而過中程中則是子女自己想方設法去跟隨父母的方向,從而達致理想的結果。若過中程中想不到方法去解決,父母的指導是必須的,在父母明確的指導下,子女能從中吸取經驗,在遇見同類事情時便可自行去解決,這無疑是在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而解難的過程中,子女往往是單獨思考和面對的,因此亦有助子女獨立。 總括而言,給予子女明確指導能讓子女茁壯成長,也給予他們一個正確的方向,避免行差踏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