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社区:慈孝文化浸润幸福家园 ·...

1
05 百丈新闻 2019 7 15 星期一 责编 沈杨雁 电话 28802559 版式 应春其 校对 邵盛燕 在队伍凝聚上,七塔社区推出“慈行”善 举,集结了辖区内20余支社会组织和社区自 组织,先从医疗互助入手,逐步将养老、护幼、 环保等服务囊括进“善举”板块中,打通“服务 群众最后一百米”。 为了能让大家继续在家门口享受便利的 基本医疗服务,社区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 阵地,组建“慈·心”流动医疗组,打通社区医 疗服务“最后一百米”。社区里拥有退休、在 职的医护人员6名,首先以在职医护人员为 主,退休医护人员为辅,开展量血压、测血糖 等基本服务,不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结合重要 节日联合其他志愿团队开展广场志愿服务; 其次,加入特殊人群的上门服务;最后,将依 托社区网格,搭建网络健康社区。 “善行”的基础是善心,在七塔社区从来 不缺乏善心之人。2018年6月,由社区党 员、墙门骨干、一线保洁员、居民等组成不同 梯队的“绿袖套”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正式 成立,成立之初仅有20人,该团队自成立以 来承担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上门督导等任 务。 李阿姨虽然身有残疾,但她依然热心社 区里的每一项工作,一听说“绿袖套”队伍要 成立了,她便第一批报名。每次开展垃圾分 类工作时,居民们都能看到她弱小的身影,努 力推广自己的垃圾分类小技巧,帮助那些被 垃圾搞晕的邻居们。 2018 年底,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小小 绿袖套”小义工团队正式成立,青少年们利用 课余时间向“绿袖套”骨干们学习分类知识, 并上门入户宣传,他们还发挥所长,将垃圾分 类知识做成手抄报、海报,在小区内张贴,供 居民学习。 目前,七塔社区形成了由社区党员、机关 党员、墙门骨干、小义工等组成的四大梯队, 志愿者遍布了社区的角角落落。 在七塔社区,共有 47 名独居老人,在日 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麻烦事,更需心灵上的 关爱,尤其是一些年事较高的独居老人,生活 十分孤单、无助。为此,七塔社区充分挖掘内 部资源,积极寻求外援,通过张贴公告、微信 征集、企信通平台等渠道,招募了一批热心 公益的青年志愿者,于 2016 年 8 月,组建了 “情暖夕阳”志愿者团队,每月由志愿者们 上门,为独居老人进行煤气检查、量血压等 服务。七塔社区还建立了“情暖夕阳”助老 帮困微信群,为辖区高龄独居老人建立一 对一的志愿帮扶。 百丈街道七塔社区东起彩虹北 路、西至铸坊街、南靠百丈路、北达中 山东路,辖区面积0.41平方公里。辖 区内有约1600年历史的七塔禅寺、 矗立200余年的彩虹牌坊以及即将 成为三江口新地标的新世界广场项 目。 一直以来,七塔社区以红色党建 为引领,将打造“慈孝”品牌作为社区 治理的突破口,四管齐下构筑“兼容 并蓄、社区大同”的和谐幸福大家庭。 教 育 引 导 为 先、环 境 丰 润 次 之。 如今,随着一个个帮困项目和公益善 举齐头并行,社区最大程度地把氛围 营造起来,把居民团结起来,一个“多 元善治”的和谐幸福社区正逐步构建 起来。 在软实力的培育上,七塔社区着力推出 “慈心”课堂社区教育品牌,打开学校围墙,构 建家校互动的教育模式;建立启明学校,构建 家社互融的教育模式;共享“栖心图书馆”,建 立资源互通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学校、社 区、家庭、公共空间四方位全覆盖的慈孝教育 体系。 其中,七塔社区打造的启迪智慧、明晓事 理的“启明学堂”,主打科普特色,在城市映象 小区设立包括诚信、慈孝、勤俭、正直、明理五 个方面内容,分为思古量今、开卷有益、书法临 摹等 10 个阵地,构成一个可看、可学、可展示、 可参观的科普文化阵地。 近年来,七塔社区又进一步丰富“启明学 堂”的内涵,融入了社区慈孝文化、家风家训等 内容,将其提升打造为“慈心”课堂,让社区慈 孝文化深入人心,浸润社区生活。 以“慈心”课堂为慈孝文化教育阵地。七塔 社区联合辖区内鄞州区江东中心幼儿园艺术园 开设了“老少对对碰”“垃圾分类月月行”课程, 由社区组建以五老、文化骨干等为主体的老年 德育授课队伍,对幼儿开展每月一次的授课,内 容涵盖孝老爱亲、垃圾分类、文明礼仪、传统文 化等,让优良家风浸润幼儿生活。如“听陈爷爷 讲家风”“参观社区家风家训长廊”“巧手动一 动废物变美物”“垃圾分类棋步走”等活动,活 动形式新颖,既动手又动脑,让幼儿园孩子愿意 参与、乐于参与并带动家庭整体参与。 同时,七塔社区还利用好寒暑假,每周三 安排内涵丰富的实践体验课程,将社区慈、孝、 能的理念赋予其中。 今年暑假,七塔社区早早就整合了结对单 位、辖区单位、社区五老等相关资源形成联盟 单位,在课程安排初期发布任务菜单,由这些 联盟单位提供公益课程,从中删选出合适课 程,编排出特色活动菜单。如“国画入门”“香 道体验”“中式插花”等传统课程,旨在让青少 年提升自己的审美,并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陪伴一夏携手成长”“爱之心手之语”“守护 星星蓝色关爱”等活动,则是让青少年关注弱 势群体,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善意;“我是 小法官”“我是消防员”“我是保洁员”等职业体 验培训,则让青少年体验职业百态,从小树立 正确的职业观。 目前,随着七塔社区“慈心”课堂的推进, 社区内青少年还先后成立了“小小绿袖套”垃 圾分类分队、“情暖夕阳”关爱老人分队、“爱我 家园”环境清爽分队、“小嫩芽”护绿分队等多 个小义工团队,拥有在册人员116人。 在硬件打造上,七塔社区推出“慈境”五分钟 生活圈。旨在集合各类硬件资源共享联盟阵地, 按照三清单一流程的工作要求,确定、打造、维护 “三微改造”点。利用地理上的有机排布和合理 划分,在社区各处点缀慈孝文化,营造浓厚的慈 孝氛围。 七塔社区慈孝文化长廊位于万兴小区箕漕 街38弄南面,全长100余米。这一长廊以慈孝文 化主题活动为载体,在10块展板上展示社区历年 慈孝活动的文字和图片,分为慈孝简介、慈孝故 事、慈孝人物、慈孝活动、慈善义工等篇章。社区 将以此为阵地大力推进慈孝七塔建设,树立慈孝 典型,践行慈孝行动,探索慈孝保障,着力打造 “尊老、爱幼、孝亲”的慈善文化品牌。 建成于2016年的七塔社区慈孝生活馆,占 地面积 200 平方米,该馆以“知恩善报,孝亲敬 老”为主题,分设“思恩厅”“行孝厅”“扬善厅”3 个不同的功能厅,用以传扬社区“感恩、慈孝”特 色文化理念。 其中,思恩厅以开设慈孝讲座、道德课堂、启智 阅读的形式教居民学会感恩知恩,培养回馈责任 心;行孝厅内设慈孝理发屋,每月开展“千里孝行, 始于足下” “爱心传递,从头开始”等孝亲特色服务; 扬善厅内的“道德七塔”陈设社区的好人善事, “慈 善光荣榜”展示社区的慈善之星和慈善单位。 此外,七塔社区还利用好鄞州区江东中心幼 儿园艺术园、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新世界广场项 目部、七塔禅寺等辖区内资源,打造资源共享联 盟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七塔社区的 105 创意园,这 是一个由老年人群微改造而成的小天地。彩虹 北路 105 弄是一个典型的上世纪 80 年代老小区, 现居住的50%以上为老年人。一年前,作为墙门 骨干的李阿姨希望通过改造,能让像她婆婆一样 的老年人在整洁的环境里晒太阳、拉家常。于 是,她呼吁居民们自发将一楼休憩小院内的杂物 整理干净,随即就从家里搬出几张半新的椅子, 成了一个聊天小院。 随着聊天的人越来越多,居民们提出了拓展 小院功能的需求,在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和建 筑学院师生的帮助下,量身定制的嬉息园、蔓园、 创意园等几个特色景观一一展现在居民眼前。 之后,居民亲力亲为,搭架子、刷油漆、种植花草, 一个惬意舒适的105创意园,成为居民们的小天 地。 下一步,七塔社区将以“慈孝引导+三微更 新”的手段,在硬环境上对社区进行再打造,在软 环境上对居民进行再感化,最终实现从内而外的 社区营造工作。 在项目运作上,七塔社区推出了“慈爱”帮困基 金。2016年6月,社区创办了宁波市首个党员帮困 基金—栀子花党员慈善帮困基金,目前已累计募 集32万元帮困资金,共援助困难人员42人。 据悉,“栀子花党员帮困基金”起先以党员为 主要募集对象,用于对贫困党员的帮扶和救助,帮 助他们排忧解难,切实送去温暖和关爱。如今,随 着基金的发展,募集对象也扩展为辖区共建联盟, 助困对象也扩大到广大居民群众。 不仅如此,七塔社区还在现有新世界地产、明 州房地产、七塔禅寺、国泰君安等基金的基础上,充 分发挥他们的引导带动作用,继续挖掘社区共建单 位资源,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个体商户等,推动建立 新的小型冠名慈善基金会。同时,以社区慈善人物 为典型,推动广大居民投入到慈善捐款队伍中来。 每天上午,在城市映象小区周边,总能见到一 位满头华发、身材瘦小的耄耋老人弯着腰收集着沿 街店铺的废旧纸箱,这是冯奶奶雷打不动的日常习 惯。每当变卖了废品之后集齐300元,就来到社区 捐款。据悉,冯奶奶此举已经坚持了4~5年。 冯奶奶今年88岁生活简朴,可做起慈善来却慷 慨大方。冯奶奶已记不清自己到底捐了多少元钱? 帮助了多少人?而且捐款从不作记录。社区慈善活 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2014 年 5 月《讲大道》栏目中一则《救救我妈 妈》的新闻让冯奶奶辗转难眠,通过社区帮忙联系, 她前往李惠利医院为患白血病的年轻妈妈郑女士 送去 2000 元爱心款;2015 年又省下自己省吃俭用 的3000元,希望帮助社区困难党员闾女士一家早 日走出困境…… 在常人的眼里,老人“做慈善”几乎到了痴迷的 程度,但她却说:“为人一定要多做善事。我一个老 人,花不了多少钱,与其把钱放着,不如去帮助那些 需要帮助的人。” 2018年5月,小区保安姚师傅家中突发不幸: 独生子重度烧伤,急需大量医疗费用。城市映象小 区的党员群众们了解情况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92户居民慷慨解囊,还有一些为姚师傅提供了生活 用品。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共筹集人民币35886 元,为姚师傅一家带来了生活的新希望。 当时,让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位刚放学 的小朋友,走到募捐箱前,说:“阿姨我可以捐一元 钱吗?我身上只有这么多!”正是因为热心人的点 滴爱心汇聚,让七塔社区成为了一个有人情味的温 暖社区。 七塔社区:慈孝文化浸润幸福家园 本报记者 蔡梦珠 通讯员 陈葛泉成 文/摄 打造“慈心”课堂 构建全覆盖式慈孝教育体系 共享“慈境”阵地 营造五分钟生活圈慈孝氛围 建立“慈爱”基金 汇聚微小爱心温暖社区 实施“慈行”善举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栀子花慈善帮困基金启动仪式 栀子花慈善基金募集现场 爱心汇聚 慈孝文化长廊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l-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七塔社区:慈孝文化浸润幸福家园 · 服务。七塔社区还建立了“情暖夕阳”助老 帮困微信群,为辖区高龄独居老人建立一 对一的志愿帮扶。

05百丈新闻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 责编 沈杨雁 电话 28802559 版式 应春其 校对 邵盛燕

在队伍凝聚上,七塔社区推出“慈行”善举,集结了辖区内20余支社会组织和社区自组织,先从医疗互助入手,逐步将养老、护幼、环保等服务囊括进“善举”板块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为了能让大家继续在家门口享受便利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阵地,组建“慈·心”流动医疗组,打通社区医疗服务“最后一百米”。社区里拥有退休、在职的医护人员6名,首先以在职医护人员为主,退休医护人员为辅,开展量血压、测血糖等基本服务,不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结合重要节日联合其他志愿团队开展广场志愿服务;其次,加入特殊人群的上门服务;最后,将依托社区网格,搭建网络健康社区。

“善行”的基础是善心,在七塔社区从来不缺乏善心之人。2018年 6月,由社区党员、墙门骨干、一线保洁员、居民等组成不同梯队的“绿袖套”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正式成立,成立之初仅有20人,该团队自成立以来承担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上门督导等任务。

李阿姨虽然身有残疾,但她依然热心社区里的每一项工作,一听说“绿袖套”队伍要成立了,她便第一批报名。每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居民们都能看到她弱小的身影,努力推广自己的垃圾分类小技巧,帮助那些被垃圾搞晕的邻居们。

2018年底,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小小绿袖套”小义工团队正式成立,青少年们利用课余时间向“绿袖套”骨干们学习分类知识,并上门入户宣传,他们还发挥所长,将垃圾分类知识做成手抄报、海报,在小区内张贴,供居民学习。

目前,七塔社区形成了由社区党员、机关党员、墙门骨干、小义工等组成的四大梯队,志愿者遍布了社区的角角落落。

在七塔社区,共有47名独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麻烦事,更需心灵上的关爱,尤其是一些年事较高的独居老人,生活十分孤单、无助。为此,七塔社区充分挖掘内部资源,积极寻求外援,通过张贴公告、微信征集、企信通平台等渠道,招募了一批热心公益的青年志愿者,于2016年8月,组建了

“情暖夕阳”志愿者团队,每月由志愿者们上门,为独居老人进行煤气检查、量血压等服务。七塔社区还建立了“情暖夕阳”助老帮困微信群,为辖区高龄独居老人建立一对一的志愿帮扶。

百丈街道七塔社区东起彩虹北路、西至铸坊街、南靠百丈路、北达中山东路,辖区面积0.41平方公里。辖区内有约 1600年历史的七塔禅寺、矗立 200余年的彩虹牌坊以及即将成为三江口新地标的新世界广场项目。

一直以来,七塔社区以红色党建为引领,将打造“慈孝”品牌作为社区治理的突破口,四管齐下构筑“兼容并蓄、社区大同”的和谐幸福大家庭。

教育引导为先、环境丰润次之。如今,随着一个个帮困项目和公益善举齐头并行,社区最大程度地把氛围营造起来,把居民团结起来,一个“多元善治”的和谐幸福社区正逐步构建起来。

在软实力的培育上,七塔社区着力推出“慈心”课堂社区教育品牌,打开学校围墙,构建家校互动的教育模式;建立启明学校,构建家社互融的教育模式;共享“栖心图书馆”,建立资源互通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公共空间四方位全覆盖的慈孝教育体系。

其中,七塔社区打造的启迪智慧、明晓事理的“启明学堂”,主打科普特色,在城市映象小区设立包括诚信、慈孝、勤俭、正直、明理五个方面内容,分为思古量今、开卷有益、书法临摹等10个阵地,构成一个可看、可学、可展示、可参观的科普文化阵地。

近年来,七塔社区又进一步丰富“启明学堂”的内涵,融入了社区慈孝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将其提升打造为“慈心”课堂,让社区慈孝文化深入人心,浸润社区生活。

以“慈心”课堂为慈孝文化教育阵地。七塔社区联合辖区内鄞州区江东中心幼儿园艺术园开设了“老少对对碰”“垃圾分类月月行”课程,由社区组建以五老、文化骨干等为主体的老年德育授课队伍,对幼儿开展每月一次的授课,内容涵盖孝老爱亲、垃圾分类、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等,让优良家风浸润幼儿生活。如“听陈爷爷讲家风”“参观社区家风家训长廊”“巧手动一动 废物变美物”“垃圾分类棋步走”等活动,活动形式新颖,既动手又动脑,让幼儿园孩子愿意参与、乐于参与并带动家庭整体参与。

同时,七塔社区还利用好寒暑假,每周三安排内涵丰富的实践体验课程,将社区慈、孝、能的理念赋予其中。

今年暑假,七塔社区早早就整合了结对单位、辖区单位、社区五老等相关资源形成联盟单位,在课程安排初期发布任务菜单,由这些联盟单位提供公益课程,从中删选出合适课程,编排出特色活动菜单。如“国画入门”“香道体验”“中式插花”等传统课程,旨在让青少年提升自己的审美,并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陪伴一夏 携手成长”“爱之心 手之语”“守护星星 蓝色关爱”等活动,则是让青少年关注弱势群体,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善意;“我是小法官”“我是消防员”“我是保洁员”等职业体验培训,则让青少年体验职业百态,从小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目前,随着七塔社区“慈心”课堂的推进,社区内青少年还先后成立了“小小绿袖套”垃圾分类分队、“情暖夕阳”关爱老人分队、“爱我家园”环境清爽分队、“小嫩芽”护绿分队等多个小义工团队,拥有在册人员116人。

在硬件打造上,七塔社区推出“慈境”五分钟生活圈。旨在集合各类硬件资源共享联盟阵地,按照三清单一流程的工作要求,确定、打造、维护

“三微改造”点。利用地理上的有机排布和合理划分,在社区各处点缀慈孝文化,营造浓厚的慈孝氛围。

七塔社区慈孝文化长廊位于万兴小区箕漕街38弄南面,全长100余米。这一长廊以慈孝文化主题活动为载体,在10块展板上展示社区历年慈孝活动的文字和图片,分为慈孝简介、慈孝故事、慈孝人物、慈孝活动、慈善义工等篇章。社区将以此为阵地大力推进慈孝七塔建设,树立慈孝典型,践行慈孝行动,探索慈孝保障,着力打造

“尊老、爱幼、孝亲”的慈善文化品牌。建成于2016年的七塔社区慈孝生活馆,占

地面积200平方米,该馆以“知恩善报,孝亲敬老”为主题,分设“思恩厅”“行孝厅”“扬善厅”3个不同的功能厅,用以传扬社区“感恩、慈孝”特色文化理念。

其中,思恩厅以开设慈孝讲座、道德课堂、启智阅读的形式教居民学会感恩知恩,培养回馈责任心;行孝厅内设慈孝理发屋,每月开展“千里孝行,始于足下”“爱心传递,从头开始”等孝亲特色服务;扬善厅内的“道德七塔”陈设社区的好人善事,“慈善光荣榜”展示社区的慈善之星和慈善单位。

此外,七塔社区还利用好鄞州区江东中心幼儿园艺术园、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新世界广场项目部、七塔禅寺等辖区内资源,打造资源共享联盟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七塔社区的105创意园,这是一个由老年人群微改造而成的小天地。彩虹北路105弄是一个典型的上世纪80年代老小区,现居住的50%以上为老年人。一年前,作为墙门骨干的李阿姨希望通过改造,能让像她婆婆一样的老年人在整洁的环境里晒太阳、拉家常。于是,她呼吁居民们自发将一楼休憩小院内的杂物整理干净,随即就从家里搬出几张半新的椅子,成了一个聊天小院。

随着聊天的人越来越多,居民们提出了拓展小院功能的需求,在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和建筑学院师生的帮助下,量身定制的嬉息园、蔓园、创意园等几个特色景观一一展现在居民眼前。之后,居民亲力亲为,搭架子、刷油漆、种植花草,一个惬意舒适的105创意园,成为居民们的小天地。

下一步,七塔社区将以“慈孝引导+三微更新”的手段,在硬环境上对社区进行再打造,在软环境上对居民进行再感化,最终实现从内而外的社区营造工作。

在项目运作上,七塔社区推出了“慈爱”帮困基金。2016年6月,社区创办了宁波市首个党员帮困基金——栀子花党员慈善帮困基金,目前已累计募集32万元帮困资金,共援助困难人员42人。

据悉,“栀子花党员帮困基金”起先以党员为主要募集对象,用于对贫困党员的帮扶和救助,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切实送去温暖和关爱。如今,随着基金的发展,募集对象也扩展为辖区共建联盟,助困对象也扩大到广大居民群众。

不仅如此,七塔社区还在现有新世界地产、明州房地产、七塔禅寺、国泰君安等基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带动作用,继续挖掘社区共建单位资源,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个体商户等,推动建立新的小型冠名慈善基金会。同时,以社区慈善人物为典型,推动广大居民投入到慈善捐款队伍中来。

每天上午,在城市映象小区周边,总能见到一位满头华发、身材瘦小的耄耋老人弯着腰收集着沿街店铺的废旧纸箱,这是冯奶奶雷打不动的日常习惯。每当变卖了废品之后集齐300元,就来到社区捐款。据悉,冯奶奶此举已经坚持了4~5年。

冯奶奶今年88岁生活简朴,可做起慈善来却慷慨大方。冯奶奶已记不清自己到底捐了多少元钱?帮助了多少人?而且捐款从不作记录。社区慈善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2014年5月《讲大道》栏目中一则《救救我妈妈》的新闻让冯奶奶辗转难眠,通过社区帮忙联系,她前往李惠利医院为患白血病的年轻妈妈郑女士送去2000元爱心款;2015年又省下自己省吃俭用的3000元,希望帮助社区困难党员闾女士一家早日走出困境……

在常人的眼里,老人“做慈善”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但她却说:“为人一定要多做善事。我一个老人,花不了多少钱,与其把钱放着,不如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18年5月,小区保安姚师傅家中突发不幸:独生子重度烧伤,急需大量医疗费用。城市映象小区的党员群众们了解情况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92户居民慷慨解囊,还有一些为姚师傅提供了生活用品。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共筹集人民币35886元,为姚师傅一家带来了生活的新希望。

当时,让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位刚放学的小朋友,走到募捐箱前,说:“阿姨我可以捐一元钱吗?我身上只有这么多!”正是因为热心人的点滴爱心汇聚,让七塔社区成为了一个有人情味的温暖社区。

七塔社区:慈孝文化浸润幸福家园

■本报记者 蔡梦珠通讯员 陈葛泉成 文/摄

打造“慈心”课堂

构建全覆盖式慈孝教育体系共享“慈境”阵地

营造五分钟生活圈慈孝氛围

建立“慈爱”基金

汇聚微小爱心温暖社区实施“慈行”善举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栀子花慈善帮困基金启动仪式

栀子花慈善基金募集现场

爱心汇聚

慈孝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