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uc 4011-1

20
 1 GEUC 4011 智能手機對大學生 人際關係的影響 研究報告 Group 152 1/12/2011 耀 鴿

Upload: mak-yiu-ming

Post on 14-Jul-2015

1.90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TRANSCRIPT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20

 

1

GEUC 4011

智能手機對大學生 

人際關係的影響研究報告

Group 152

1/12/2011

博強

耀明

鴿

夢莎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2/20

 

目錄摘要..................................................................................................................1

背景介紹...........................................................................................................1

文獻回顧...........................................................................................................3

研究方法...........................................................................................................4

文本分析........................................................................................................4

問卷調查........................................................................................................4

個案研究........................................................................................................4

研究結果...........................................................................................................6

問卷分析........................................................................................................6

個案研究........................................................................................................8

現象與分析......................................................................................................10

社交方式虛擬化的現象.................................................................................10

分析理論依據...............................................................................................10

安全需求分析...............................................................................................10

社交需求分析...............................................................................................11

尊重需求分析...............................................................................................12

結論................................................................................................................12

展望與建議......................................................................................................13

課題局限.........................................................................................................14

參考文獻.........................................................................................................15

參考文獻

2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3/20

 

摘要

  隨著智慧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得普及,大學生的四種人際關係(親人、知己、

普通朋友、生活圈意外的朋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研究課題通過文獻分析,

問卷調查與個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分別探討了四種人際關係的變化,認為智能手機

對於親人關係的影響較小,而對另外三種人際關係影響較大。本文試圖從智慧手機

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方式入手,指出智慧手機通過社交網絡應用程式影響人際互動

形式,進而解釋智慧手機對四類人際關係造成不同影響的深層原因。

  同時,通過對研究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了大學生人際關係發展的新趨勢,即

智慧手機的普及使大學生與非親人的人際關係虛擬化。本文以兩個心理學的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和米雪寶帕的自尊五感理論為依據,分別從安全需求、尊重

需求以及社交需求三個角度分析了產生這種趨勢的原因。最後針對這種原因,我們對當今大學生非親人人際關係的發展進行展望並提出我們的建議。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4/20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5/20

 

背景介紹

近來年,智慧手機風靡全球,不少人都擁有一部智慧手機。調查發現,香港智

能手機的普及率於亞太區高踞第 3 名,僅次於新加坡及澳洲。而在受訪的香港手機用戶中,有 35%是智能手機用戶。(香港文匯報(網絡)有限公司,1997-

2011)

“智慧手機”一詞來源於一些未知名的市場戰略決策者,被用來描述一類新型

的手機。除了傳統手機語音通信及短信功能,這類手機具有與計算機相同的很強大

的數據訪問和處理功能。智慧手機還提供了個人資訊管理應用程式以及無線通信功

能,通常可以支援一個或多個如藍牙、紅外等得短距離無線技術,使數據可以通過

除手機連接以外的無線連接來傳遞。簡單來講,智慧手機就是一部手機大小的聯網

電腦。除了傳統手機 PIM 應用程式,智慧手機還有更加多元化的功能及應用程式,

例如簡單的遊戲,內置攝像頭,音頻/視頻播放和錄製,即時通訊,電子郵件,和無線上網等等。(Pei Zheng, Lionel M. Ni, 2006)總結起來,具有傳統手機的

功能(電話、短訊)、具有對協力廠商應用程式的開放平臺、同時可以隨時接入互

聯網,是智慧手機的最重要特徵。

有調查顯示,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十分普及。圖表一是美國的獨立性民調

機構 Pew Research 於 2011 年做的一項調查。該調查訪問了 2277 個成年人的

智能手機擁有情況。結果顯示,相對於其他年齡段的群體,18-29歲群體(青年

群體)的智能手機擁有率最高,為52%。同時,按照學歷將青年群體分為高中生,

在校大學生及大學畢業生三類,智能手機的擁有率分別爲27%,38%和 48%。

這正顯示出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大學生與智能手機密不可分。

 

1

 

圖表一:智慧手機使用情況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6/20

 

美國媒體研究公司 Nielsen Media Research亦於 2011 年第二季進行一個

研究,試圖找出智慧用機用戶對手機應用程式(俗稱為 apps)的喜好。結果發現,

在過去30日曾經下載手機程式的用家當中,有 56%的用家曾經下載過社交網絡

的程式,該比例在眾多類型程式下載中排名第三。可見很多用家視智慧手機為社交

工具,以維持、管理自己的人際關係。

圖表

二:手機應用程式使用率

由此可見,社交應用程式在智能手機中的普及率極高。

鑑於以上兩點,本研究將從手機的社交應用程式入手,研究「智慧手機對大學

生人際關係的影響」。

2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7/20

 

文獻回顧

很多研究結果表明,手機對於人際關係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大多數

的研究結果都認為此種影響主要是負面的。英國的一項調查結果將手機對人際關係

的影響總結為“撒謊”、“強迫”和“幻聽”(小紫,2010),認為手機作為新的通訊

方式已經對現有的人際關係和人的心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而比較中立的

看法則認為,手機實現了人際關係互動模式的重構,例如由面對面交流的一維空間

轉向而成為物理空間和手機空間交互的混合空間當中(李雪,2010)。

與此同時,用戶對於手機的依賴也同樣不可忽視。美國馬裡蘭大學進行了一項

實驗,將10 個國家的 1000 名大學生進行“無媒體”實驗,要求他們在 24 小時內

不使用包括手機在內的所有媒體設備,結果是很多學生“坐臥難安

”,甚至有人因

不能忍受而無法完成該項目(胡楚青,2011)。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實驗的對

象正是大學生。在世界範圍內大學生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遺憾的是,上述的研究結論並沒有區別“傳統手機”和“智慧手機”兩個概念,

而是含混地將二者統一視為“手機”。其中智能手機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則無法被

單獨體現出來。

在智慧手機對社交以及人際關係的影響方面,的確存在一些已有的研究結果可

以參考。大部分研究認為,智慧手機的普及和日益深入生活的社交網站密不可分。

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在進行了一項關於智慧手機用戶習慣的調查後稱,

59%的智慧手機用戶使用手機訪問社交網站,15%的智慧手機用戶使用手機訪問

 Twitter;而相比之下,只有 2%的智慧手機用戶使用手機發短信(曾翠,2011)。調研機構 Edison Research 的研究報告也顯示,在 2011 年,在美國

12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有 52%的人擁有一個或以上的社交網站帳號,64%的社

交用戶經常使用智慧手機 (沙永萍,2011) 。

智慧手機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究竟如何,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韓國最大的傳

媒機構《中央日報》進行了 689 人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智能手機的的使用者中,

同熟人間的交流增多了(14%)、發展了新的線上人脈(25%)、網路的關係擴

展到了線下生活(10%),智慧手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變得更深、更廣(李

娜麗,金韓別,2011)。然而亦有人以實例反對,認為智能手機造成了數量龐大

的“低頭大軍”,長此以往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交流(上海 IP電話受理中心,2011)。

以上的研究大多只針對於英語母語國家或西方文化國家,缺少對於香港本地的

研究。同時,在對智能手機的使用者並不加以年齡區分。因此,我們在參考上述文

獻的同時,亦會根據香港大學生的現狀制定具體的研究方案。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8/20

 

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主要採用了三種研究方法,即文本分析、問卷調查、個案

研究。下面將逐個詳細予以闡釋。

文本分析

在研究前期,為了更加詳細地瞭解選題的背景資料(如大學生的手機的使用狀

況、智慧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和使用率、大學生的手機使用習慣、智慧手機與傳統手

機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及為後來設計調查找到思路和方向(如人際關係的基本

組成和分類、手機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方式、智慧手機的發展方向),小組成員進

行了資料蒐集和文本分析的工作。通過借閱圖書、諮詢相關專業人士、互聯網搜索

等方式,小組成員找到了包括學術論文、新聞報導、時政評論、影像資料在內的多種資料,並加以整合和分析,最終確定了研究的內容和方向,為日後的問卷調查及

個案研究提供了指導和幫助。

問卷調查

為了更好地瞭解香港大學生智慧手機的使用習慣、對智慧手機的看法以及智慧

手機對香港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影響,我們製作了訪問問卷並將問卷發布於互聯網上。

問卷調查於 2011 年 9月 25日開始至2011 年 10月 25日止,小組成員通過即時

通訊工具、社交網站等管道發布問卷並邀請志願者進行答題。在整個網絡問卷調查

過程中,共發出 26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共 181份,回收率大概為七成。受訪

者的男女比例大約各佔一半,以確保問卷的客觀性。問卷大約分為三個部份,分別

是基本資訊,手機使用情況及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其中,基本資訊主要是訪問受訪

者的基本個人資料,如是否為大學生,是否擁有智慧手機及性別等等,目的是確保

受訪者的身份是研究對象(即大學生)及樣本的多樣性;手機使用情況訪問受訪者使

用智慧手機的使用習慣,如使用時間,多用什麼智慧手機中的什麼功能等等;對人

際關係的影響是問卷中最主要的部份,嘗試找出智慧手機如何影響人際關係。正如

於研究方法中提及,問題將人際關係分為四類,分別為親人、知己、朋友及生活圈

以外的朋友,逐一找出智慧手機對四種關係的影響。

個案研究

在文本分析階段,我們發現由於智慧手機在最近幾年才開始大眾化和普及化,

對於智慧手機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所以我們希望通過自己設計實驗和訪問,與受訪

者進行深度溝通,獲得與“智慧手機”使用以及人際關係相關的一手資料。我們深

知,以個案研究的方法很難獲得一個在統計學上有意義的、足夠大的樣本。但是,

為了更加深入和準確地理解受訪者的真實想法,我們希望將此種研究保留,以期更

好地完成研究課題。我們通過小組成員的私人關係網絡挑選了兩位受訪者,約定受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9/20

 

訪者在一個星期內僅使用傳統手機不使用智慧手機,實驗結束後向受訪者及其四類

人際關係人群派發開放式問題的問卷。

2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0/20

 

研究結果

問卷分析

總體而言,問卷結果顯示智能手機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確實存在影響,且對於

四種人際關係影響亦有所區別。下麵將一一詳細解釋。

“在問卷中,對於問題 您認為智能手機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如何?(1至5 分,1

分為非常負面,5 分為非常正面)”的回應,下面的圖表顯示了四種不同人際關係獲

得的平均分。

 

圖表三:智能手機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從圖表中得知,親人的平均分為 3.02,可見受訪者認為智能手機對親人的影

響比較中性,沒有多大影響。但生活圈以外的朋友卻有相對比較正面的影響(3.73

分) 。由此可知,智能手機對較親密的關係影響較小,對較疏遠的關影響較大(正

面)。

“對於問題 您是否感到智慧手機幫助您認識了新朋友? ”的回應,

圖表四:智能手機對認識新朋友的影響

結果發現,大約 60%的大學生認為智能手機能幫助他們認識新朋友。這可能

與智慧手機有大量社交網絡的應用程式,如 Facebook,MSN 及 Whatsapp等有

關。使用這些應用程式,用家何時何地都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承接上一題)

您是否會與這些朋友聯繫(如見面、打電話等)?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1/20

 

圖表五:與新朋友的聯繫

意外的是,在這些認為可以認識新朋友的用家當中,五成四人不會跟這些新

朋友在現實生活中聯繫,四成二人也只會跟小部份新認識的朋友聯繫。由此可見,

智慧手機方便使用者認識更多新朋友,可是這些新朋友往往不能進入用家的現實生

活圈子。您的人際關係在多大程度上需要通過智慧手機來維持?

圖表六:智能手機對人際關係的維持

從圖中得知,親人不多需要智慧手機來維持關係(只有 14%),相反普通同學

及生活圈以外朋友的關卻係很大程度上需要智慧手機來維持(超過 40%)。可見越

親密的人,越不要依靠智能手機來維持。

綜上所述,研究假設成立。問卷結果顯示智能手機對大學生四種人際關係確

實有著不同影響。先說親人方面,智慧手機對這種較親密的關係影響不大。這可能

是因為大學生較少使用智慧手機的新功能跟家人溝通、聯絡,一般都是使用比較傳

統的功能,如打電話,短訊等。但是在知己及普通朋友方面,大學生卻喜歡使用虛

擬社交網絡多於面對面的交流方式。最後,智慧手機方便用家認識更多新朋友,但

這些新朋友卻往往不能進入用家現實的生活圈子。這兩個問題我們會在後面的「現

象與分析」一節中探討。總的來說,愈親密的關係,愈不必靠智能手機維持,亦越

不受智能手機影響。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2/20

 

個案研究

從總體上來看,兩個個案研究的結果比較相近,且均與問卷調查的研究結果

類似。從結果中可以明顯地發現,隨著四類人際關係與受訪者的遠近程度變化(由

親人、知己、普通同學、生活圈以外的朋友依次遞減),在實驗期間不用智能手機對於這四類人際關係的影響程度相應改變;與受訪者的關係越親密,不使用智慧手

機對此種關係的影響就越小。

在研究當中,兩位受訪者均承認,他們很少使用智慧手機的智慧功能(如社

交網絡應用程式)與親人進行溝通,與親人關係的維持主要依賴面對面交流(包括

日常的見面和網絡視頻),因此不用智慧手機對親人之間人際關係的影響最為微弱。

這一點與其他三類人際關係非常不同。在其他三類人際關係當中,雖然存在相對緊

密的人際關係(如知己),但這三類人際關係仍或多或少地需要依靠智慧手機的社

交功能進行維持。因此,我們在分析個案研究結果時,將四類人際關係進行了重新

分類。按照關係的維持媒介(面對面交流、智慧手機的社交功能)和智慧手機對其影響程度,將知己、普通同學、生活圈以外的朋友這三種人際關係合併,一共得到

兩種新的人際關係分類,即親人和非親人。智能手機對於親人關係的影響較小,對

非親人的影響較大。

在兩種關係(親人和非親人)維持的過程中,使用智慧手機上的社交應用程

式成為智能手機影響關係的關鍵。社交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人際交往形式,打破了

人際交流的單一狀況,成為 Web 2.0 時代新型的互聯網交往方式。智慧手機作為

一種可以裝載協力廠商應用程式並且可以輕易接入互聯網的移動終端,逐漸成為社

交網站擴大其影響力的重要目標。和各大社交網站相配套的社交應用程式成為智能

手機上最常用的應用程式之一,使智能手機成為社交網絡的延續。兩位受訪者都表

示,在親人關係當中,大部分人都是長輩,智慧手機的使用普及率並不高,很多父

母輩的人即使擁有智慧手機也並不使用社交網站,更不用說相應的智能手機應用程

式了。而雖然有一些較年輕的親戚使用社交網站,也因為關係比較親密,雙方溝通

“ ”大多都會使用電話, 平時都不是通過手機的智慧功能來聯繫 而不會通過社交網

絡。受訪者似乎更願意把社交網站定位為一個朋友和同學之間交流感情的地方,而

“ ”親人之間使用社交網絡溝通,則讓人 感覺怪怪的 。

與此相反,社交網絡在維持非親人關係的過程中則非常普遍。朋友、同學之

“間由於學業原因,平時見面的機會並不多,特別 對於那些平時的生活沒有什麼交

”集、見面機會非常少的人 ,社交網站就成為了大家維持關係、關心朋友近況的有

效方式。在大學中很多的瑣碎時間(如等校巴、在飯堂等食物、課堂間隙),受訪者會拿出智能手機,通過社交應用程式與同學和朋友進行交流。當這種交流方式一

“ ”旦被中止,就會讓受訪者感覺 不能隨時知道對方的動向 ,與固有的社交圈拉開

“ ”距離。甚至有受訪者表示, 一個星期不用還好,再長一點就受不了了 。

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受訪者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智慧手機存在依賴。對問

“ ”卷中問題 對於這個星期不能使用手機的困擾,是否覺得焦慮、百無聊賴? 兩位

“ ”受訪者的答案雖然並不完全相同,但都表示了 不習慣 ,對因為不用智慧手機而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3/20

 

“ ”空出來的 很多瑣碎的時間 無所適從。而他們的非親人人際關係在問卷中的答案

“也印證了這一點。在不用智能手機的一個星期裡,受訪者 傾向於與旁邊的人交流

” “ ” “ ”、 聚會時更投入 、 更多表情交流 ,成為了他們的非親人人際關係對於他們這

一星期內行為方式的普遍看法。

2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4/20

 

現象與分析

社交方式虛擬化的現象

如上所述,隨著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得普及,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在非親

人(知己、普通朋友、生活圈意外的朋友)方面的到了拓展。在處理這類人際關係

的時候,大學生更傾向並習慣於採用虛擬社交的方式而不是傳統方式(如打電話,

面對面交流,書信等)。人際關係虛擬化的趨勢明顯。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科技與心理在社交方式虛擬化這個現象中扮演什麼樣的

角色?究竟是因為大學生自身性格因素導致他們更傾向虛擬的社交方式,科技發展

為這種需求提供了便利?還是因為科技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虛擬世界,

而隨著更多的精力投入虛擬世界中而導致他們的心理產生了某種共同的特性?下面將使用兩個心理學理論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

分析理論依據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人類的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分為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5 個層次。只有當低層次

的需求被充分滿足時,高層次的需求才能得以滿足。(abraham maslow,

1970)在當代社會,大學生生理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討論則將著重圍繞安全

需求,社交需求以及尊重需求來分析。

第二個理論是美國教育學家米雪保帕的自尊五感理論。該理論探討建立自尊

的五個要素安全感、聯繫感、獨特感、方向感、能力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社交需

求與尊重需求在社交方式虛擬化問題中的作用。

安全需求分析

人們的安全需求主要體現在隱藏自己秘密及渴望人際距離兩個方面。時下,

在擁擠的交通工具上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報紙已經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許多人

都會對這種“偷窺”的現象感到不安。究其原因,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意識。人們在

表達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有諸多的顧慮,對涉及自己隱私的內容也格外重視。而虛擬

的社交網絡正好滿足了這種自我保護意識的需求。虛擬交流過程中可以通過瀏覽者

權限設置保護隱私,也可以不必做出即時的答覆,甚至沒有了肢體語言的幹擾,撒

謊的行為也不會影響到朋友之間的信任與友誼。

另一方面,人們渴望在相互接觸的過程中保持一個可以被自己自由支配的、

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自我空間。隨著人際關係由親到疏,交往雙方的人際距離逐漸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5/20

 

增大。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的“人際距離”概念對不同的自我空間做出了

具體的解釋。(青年心理網,2011)

針對這種心理需求,社交網絡擴大了自我空間,使遠距離交朋友成為可能,

拓展了人際關係。同時,智慧手機還提供了沉浸在虛擬網絡中的藉口,這樣就避免

了與周圍的人交流,擺脫那種因為與其他人過於接近而產生的不舒服的感覺和尷尬

的氣氛。

社交需求分析

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以及隸屬關係的要求,經常涉及社會認同感。社會認同被

定義為:個體認識到他或她屬於特定的社會群體, 同時也認識到作為群體成員帶

來的情感和價值意義(Taijel & Turner , 1986)。這種對群體歸屬感的情感渴望,

甚至能夠超過較低層次的需求——例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然而,很多時候,僅

被群體接納未必能滿足心理上的需要。在融入新群體或建立新關係的過程中,往往

會產生好奇心,表現為希望獲取足夠的資訊而瞭解他人的願望。

社交網絡能很好地滿足這些需求。首先,方便的使用方法和良好的隱私控制使

得它成為融入新群體最簡單的方法之一。結識新朋友的過程中,交換電話、電郵都

是通常的方式,但之後如果要打電話之類較為直接的方式溝通,難免感到尷尬和拘

謹。但是通過社交網絡的交流就與此不同:不僅能夠獲得很多資訊(例如共同朋友、

興趣愛好等容易縮短心理距離的資訊),在瀏覽資料時也不會讓對方感到困擾或不

適應。相比傳統的交流方式,在社交網絡上對話或回應也更為自由和輕鬆,其氛圍

非常適合併不熟悉的朋友。因此,社交網絡在幫助融入新群體方面有著比較積極的

作用,也常常被大學生視為維持人際關係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社交網絡的半開放性也是交流方式的亮點之一。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言,社交網絡是大量資訊交換的平臺。儘管有適當的隱私保護,但只要被認定為網路上

的朋友,許多資訊都是設定為公開的。因此好奇心的需求能得到滿足,即使不是親

密好友,未必每日見面也能夠得知對方的動態。更有人在訪談中明確表示,離開了

社交網絡就有被“隔絕”的感覺(詹 sir 與你 live chat,2011)。而另一方面,社

交網絡仍保留很大的想像空間,與真人之間的交流相比,其中的神秘和趣味也是不

少人喜歡它的原因。

智慧手機在其中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作為社交網絡的載體,它使大學生能隨時

隨地使用社交應用程式,互動回應的時效性大大提高。當然,這種進步也增強了使

用者的依賴性,資訊焦慮正是其結果之一。不檢查郵箱、網絡就感到難以安心,從

而進一步提升使用社交網絡的頻率,此類循環受到智能手機的推動和影響。

2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6/20

 

尊重需求分析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

尊重”包括來源於他人的尊重和自尊。自尊表示

自己對個人價值的評價高低,其中很大程度被別人的看法左右。 了提升自尊,主爲

動或不自覺地尋求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很常見;加拿大約克大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

點( Tucker, 2010)。該實驗表明,自戀的人(即擁有更高自尊的人)會更多使

用 facebook,並用不同的方式取得關注——男性多用發佈觀點引起注意, 而女

性更喜愛用精心照片吸引眼球。更有甚者採用關注別人的方式來獲得更多關注,在

twitter等社交網站上十分常見。這個現象揭示了自尊的另一個來源——他人的關

注,而正面評價並非必需。

由此可見,社交網絡形成了互相關注的絕好平臺,尤其是大範圍的關注和認同,

是現實中很難達到的。因此社交網絡的大受歡迎自然可以理解。

結論

綜合問卷調查和個案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智慧手機的社交功能方面對於越是親近的人影響越小,而關係越疏離,就

越需要智慧手機來維持社交上的需求。

2. 智慧手機會使人產生輕微的依賴,其中社交功能所占的比重很大。

3. 通過智慧手機的使用,現代大學生將社交網絡作為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

甚至用它代替了很多傳統的社交方式。

針對以上所述的第三條,我們將在“展望與建議”中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尤

其是智慧手機的普及對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影響,以及社交網絡本身為大學生喜

愛的原因。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7/20

 

展望與建議

經過一系列的觀察與分析,我們亦對於智慧手機和交流方式的未來提出問題和

看法。

儘管傳統交流方式看似缺少重視,卻並不會因此式微。在交流方法不斷增多、

變化的今天,我們對於各種交流方法的期待也有所不同。在我們的問卷結果中亦顯

示,面對面交流對於親近的人(家人、知己等等)是非常重要的。面對面交流本身

具有的優勢在於能夠從多個角度交流,理解也不局限於表面上的語言。手勢、眼神、

語氣等等都能夠成為揣摩對方想法、體會對方情感的途徑,同樣的一句話,面對面

交流相比打字所傳遞的資訊要多得多,相對的,接受者的誤解也會減少。在與親近

的人進行面對面交談時,雙方也會更注意交流中所包含的誠意與情緒。甚至可以說,社交網絡等交流方式提高了我們對當面交流質素的期待和要求,使它變得“特別”。

所以大學生不可以輕易使用其他的交流方式來代替或逃避應有的傳統交流模式,

相反應該更加重視。無論是作為信息的接受者或傳遞者,都不能把交流局限於資訊

的內容,而更要注意語言背後的情感因素。

另一個爭議已久的問題是社交網絡對人際關係是否有毀壞作用。許多人將當今

年輕人的冷漠、孤僻等等問題推給智慧手機和社交網絡,認為它們改變了人的習慣,

讓使用者產生對現實漠不關心的態度。而我們認為,科技本身並沒有正確與錯誤之

分,其效果也與使用者的心態息息相關。社交網絡作為擴大社交圈的強大工具,將

世界有效地“縮小”,沒有理由被批判;相反,作為使用者的大學生應該注重虛擬

網絡與實際朋友圈的關聯。我們的問卷調查現實大學生缺少將虛擬網絡上的朋友帶

入自己現實的生活的動力。實際上,讓網路上的朋友真正“認識”自己,也深入瞭

解對方,是個值得一試的提議;只存活於社交網站中的朋友,友誼難以維繫到最後。

大學生應當主動管理人際關係,而不是讓社交網絡、智慧手機來主導自己。大學生

在使用虛擬交流方式時也應當注意主次,不能拋棄現實的的朋友圈與社交方法。兩

者並行互補,才是最值得期待的未來發展。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8/20

 

課題局限

研究課題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研究課題及研究對象的選定兩個方面。

在智慧手機的諸多功能當中,我們主要選擇了社交網絡應用程式為研究對象。

不可否認,遊戲、音樂等其他應用程式也會使人們分神,對人際關係產生或多或少

的影響。然而,迫於小組規模和資源的限制,研究智慧手機的所有功能範圍太廣,

並不現實;加之遊戲、音樂等功能在傳統手機中亦廣泛存在,並非智慧手機的獨特

功能;又如背景介紹中所展示,社交功能不僅使用率高,而且對人際關係的影響較

大。因此本次課題只選取了“社交網絡應用程式對人際關係的影響”這一個角度來

研究。

其次,針對調查對象的選取,本課題將研究重點放在擁有智慧手機的人群上。誠然,擁有傳統手機的人群對擁有智慧手機人群的感受以及對本課題的認識同樣具

有研究價值,通過對比兩類人群可以而出更加全面、更具說服力的研究結果,但有

限的人力資源限制了本課題研究對象的選擇。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我們亦將從非

智慧手機用戶的角度研究本課題,試圖得出更加有代表性的結論。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19/20

 

參考文獻

Pei Zheng & Lionel M. Ni. (2006). Smart Phone and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puting:Introduction to Smart Phone and Mobile

Computing(pp.4-6).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by A. H. Maslow, 1970.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Prentice 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Tajfel, H., & Turner, J.C. (1986).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 In S. Wrochel and W. Austin (Eds.).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pp. 7-24). Chicago: Nelson-Hall.

 Tucker, J. H. (2010). Study of Facebook Users Connects Narcissism and

Low Self-Esteem. Scientific American.

胡楚青(2003)。手機讓人孤獨 人際關係受影響。2011 年 11月 27日,取自大

閩網健康頻道心理健康網址http://fj.qq.com/a/20110721/000270.htm

李娜麗,金韓別(2011)。智慧手機用戶千萬時代對人際關係來帶的影響。

2011 年 11月 27日,取自韓國中央日報新聞中心網站網址

http://chinese.joins.com/gb/article.do?

method=detail&art_id=63303&category=002002

李雪(2010)。手機對人際關係互動模式的重構(碩士論文,四川社會科學院,

2010)。知網空間,C912.1

青年心理網(2011)。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的空間與距離。2011 年 11月 28日取自青年心理網址http://youthpsy.com.cn/renjijiaowang/463.html

沙永萍(2011)。2%美國人使用社交網路 其中 6 成常用智能手機。2011 年 11

月 27日,取自鳳凰網科技網址

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1_06/02/6790513_0.sht

ml

1

5/12/2018 GEUC 4011-1 - slidepdf.com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geuc-4011-1 20/20

 

上海 IP電話受理中心(2011)。智能手機催生“低頭大軍” 人際互動被弱化。

2011 年 11月 27日取自上海 IP電話受理中心網站網址

http://www.179ip.com/productshow248.html

小紫(2010)。手機影響心理健康:撒謊、強迫、幻聽。2011 年 11月 27日。

取自心靈咖啡網站網址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17602.htm

香港文匯報(網絡)有限公司(2011)。港聞 - 港人擁智能手機 數量亞太區稱季。

2011 年 11月 26日,取自文匯報港聞網址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8/31/HK1108310012.htm

曾翠(2011)。報告:12%美國智慧手機用戶實現地理社交化。2011 年 11月27日,取自艾瑞網網址

http://wireless.iresearch.cn/94/20110908/149452.shtm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