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n #039 chatroom

2
JMEN BUSINESS CHATROOM L_ 盧永仁博士 P_ 彭浩翔 L_ 昨天我跟兒子說,星期天爸爸要工作,要訪問一位 uncle他今天回港投票。 P_ 下次你說哥哥吧!我已經變成 uncle 了! L_ 哈哈!我兒子知道你拍過《春嬌與志明》等電影,但他只有 10 歲,沒份看。他要我問你為何只拍三級片? 總是在拍三級片 P_ 實不相瞞,我一直打算拍一套兒童片。事緣我哥哥有對囝 囡,姪兒才 5 歲多,想看二叔的電影,我哥卻要他 18 歲後 才能看。即是說,他要到十多年後才知道二叔原來這麼有才 華!其實去年我寫過一個兒童故事,然後拿給太太看,她看 完故事大綱後說,這是一齣兒童演的三級片!不要以為找兒 童來演就能讓你的姪兒看吧! L_ 你都是過不了電檢署! P_ 對呀,都是三級片來的。 L_ 我覺得你拍電影很 idealistic,只拍自己喜歡的,不以市場為 主,不是看賺多少錢。 P_ 我要在此澄清,很多人這樣看我,因為覺得我以前拍的戲很 怪雞。其實我是以市場為主的。就像打仗,你要有 25 萬人 才能登陸諾曼第,當你只有 400 人時,只能打游擊。打游擊 有一種方法,正規軍登陸戰有另一種方法。所以我過去不是 不看市場,而是選擇另一種方法。例如我第一部戲《買凶拍 人》只得 15 日時間和 400 萬資金,加上沒有大明星,所以 會選擇一個較獨特的題材。很多人拍電影想拿最大功約數, 最好連外星人來到都會看,但當你想擊中所有人,就沒法命 中目標。有人問為何不拍《星願》?你沒有張柏芝怎拍《星 願》?就像你明明只得一枚九筒,卻想做十三么! L_ 這又回到剛才所說,很多人覺得你的戲怪雞,因為你選的題 材與角度都與別不同。這與你成長有沒有關係?是否受過甚 麼刺激(笑)? P_ 我想最大的刺激是升中學時我父母離異,我媽媽很忙,要照顧 三個孩子,又要上班,所以成長階段我是沒人管的,整個中學 基本上未做過功課與不停逃學。現在去舊生聚會,很多同學不 記得我,因為沒人見過我,就算我回到學校也不去上堂,會走 到美藝室「鋤大 D」。這一定程度上讓我脫離了教育制度的束縛。 L_ 你的創意就從這裡來吧? P_ 其實每個人都帶著創意,只不過教育制度把它磨滅了。到大 學或中學演講時有很多人問我,為何想法如此天馬行空?其 實對我來說那些想法不是天馬行空,我反而會驚訝為何沒人 從這方向想? L_ 因為在傳統教育之下的,將你剛才所說從側面看事情的方 式完全抹掉,只叫你從單向想。其實國民教育未必一定是壞 事,但國民教育並不應只教你從一個角度看事情。 P_ 我亦贊成有國民教育,問題是應該教甚麼?若是討論為何中 國的價值觀與全球價值觀不同,我非常贊成! L_ 回頭說你的學業。整天走堂激發了你現在的創作空間。 P_ 我要強調,不要以為走堂是好的。我不喜歡學校教育制度,但 我看很多課外書,比有上堂的人更多。我在很小時候讀了柏揚 的《中國人史綱》和《資治通鑑》,我覺得比上歷史堂更有意義, 我也看了嚴家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全部都是中學時看 的。而我看每種書都看正反兩方的觀點,吸收不同方向。 L_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三維思想模式,我在 2000 年與高錕教 授合作,於數碼港開了一所國際化的學校,叫弘立書院,昨 天是開放日,過去數年都有數百個家長來聽我們的演講,昨 天突然來了千多人,我想是因為最近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 議。那麼,你讀書的時候是否就想當導演?因為你初時又寫 書,又當編劇,做了很多事情。你還記得我們何時認識嗎? 當初想做明星 P_ 是做謝霆鋒與何嘉莉的廣播劇,叫《我想哭》,你聲演你自 己,故事是我寫的。我蠻喜歡那故事!其實我中學時代已 經想做導演,但一開始是想做明星,考了兩年演藝都進不 了,女友便揶揄我,問我有否留意戲中人,很少像我這副模 樣?到後來我知道有個崗位叫導演,工作是在片場罵人和跟 女明星傳緋聞,我覺得 ok 喎!便開始很想做導演,但完全 不知道導演是幹甚麼的。之後報了一個編劇班,是林超榮教 的,再跟他進了亞視做綜藝節目的編劇,那時入亞視是很好 的事,沒人看的,可說是個實驗場地,我一直都很 proud of 在亞視工作過,直至上星期的《ATV 焦點》,它的成功之處 是終於成了一次焦點,反正一直不看,都不知怎樣杯葛。 L_ 從當時起你便想當導演。 P_ 對,但一直找不到門路,便先做文字創作,開始寫影評、專 欄、出書,然後再寫廣播劇。後來 YT (俞琤)問我這個「小 朋友」想幹甚麼?便給我機會在《無字頭七八九》開咪。 217 關於彭浩翔 自幼熱愛電影的,曾任亞洲電視喜劇綜藝科的節目編劇,並在報紙與雜 誌撰寫影評及小說,多年來製作過大量電影,包括《買兇拍人》、《大丈 夫》、《公主復仇記》、《出埃及記》、《維多利亞壹號》、《伊莎貝拉》、《志 明與春嬌》等,曾獲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 新晉導演及最佳編劇,其作品受邀參加過東京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 影節、烏甸尼斯遠東電影節等,今年由他執導的《春嬌與志明》曾佔據 2012 年港產電影票房第一位,後來同由他出品的《低俗喜劇》打敗,截 稿時後者票房超過港幣 2,800 萬元。 通俗對話 TEXT_ODE SUNG PHOTO_JERRY CHOI SPECIAL THANKS TO LAN FONG YUEN FOR THE PERFECT LOCATION 彭浩翔絕對是今年電影界的風雲人物。 他的最新作品《低俗喜劇》大收旺場,打敗了同樣由他執導的《春嬌與志明》, 登上 2012 年最賣座電影的寶座。現時長居北京的他, 專誠在 9 9 日立法會投票日回港投票。 與他份外老友的盧永仁博士趁機邀約他到上環蘭芳園一聚, 場景是地道「茶記」、人物是兩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仔」、 故事圍繞政治、教育、電影、文化等,語調通俗, 內容深刻,這場戲叫「通俗對話」。

Upload: ode-sung

Post on 11-Mar-2016

2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JMEN #039 Chatroom

TRANSCRIPT

Page 1: JMEN #039 Chatroom

JMEN↗BUSINESS↗CHATROOM

L_盧永仁博士 P_彭浩翔

L_ 昨天我跟兒子說,星期天爸爸要工作,要訪問一位 uncle,他今天回港投票。

P_ 下次你說哥哥吧!我已經變成 uncle了!L_ 哈哈!我兒子知道你拍過《春嬌與志明》等電影,但他只有

10歲,沒份看。他要我問你為何只拍三級片?

總是在拍三級片P_ 實不相瞞,我一直打算拍一套兒童片。事緣我哥哥有對囝囡,姪兒才 5歲多,想看二叔的電影,我哥卻要他 18歲後才能看。即是說,他要到十多年後才知道二叔原來這麼有才華!其實去年我寫過一個兒童故事,然後拿給太太看,她看完故事大綱後說,這是一齣兒童演的三級片!不要以為找兒童來演就能讓你的姪兒看吧!

L_ 你都是過不了電檢署!P_ 對呀,都是三級片來的。L_ 我覺得你拍電影很 idealistic,只拍自己喜歡的,不以市場為主,不是看賺多少錢。

P_ 我要在此澄清,很多人這樣看我,因為覺得我以前拍的戲很怪雞。其實我是以市場為主的。就像打仗,你要有 25萬人才能登陸諾曼第,當你只有 400人時,只能打游擊。打游擊有一種方法,正規軍登陸戰有另一種方法。所以我過去不是不看市場,而是選擇另一種方法。例如我第一部戲《買凶拍人》只得 15日時間和 400萬資金,加上沒有大明星,所以會選擇一個較獨特的題材。很多人拍電影想拿最大功約數,最好連外星人來到都會看,但當你想擊中所有人,就沒法命中目標。有人問為何不拍《星願》?你沒有張柏芝怎拍《星願》?就像你明明只得一枚九筒,卻想做十三么!

L_ 這又回到剛才所說,很多人覺得你的戲怪雞,因為你選的題材與角度都與別不同。這與你成長有沒有關係?是否受過甚麼刺激(笑)?

P_ 我想最大的刺激是升中學時我父母離異,我媽媽很忙,要照顧三個孩子,又要上班,所以成長階段我是沒人管的,整個中學基本上未做過功課與不停逃學。現在去舊生聚會,很多同學不記得我,因為沒人見過我,就算我回到學校也不去上堂,會走到美藝室「鋤大D」。這一定程度上讓我脫離了教育制度的束縛。

L_ 你的創意就從這裡來吧?P_ 其實每個人都帶著創意,只不過教育制度把它磨滅了。到大

學或中學演講時有很多人問我,為何想法如此天馬行空?其實對我來說那些想法不是天馬行空,我反而會驚訝為何沒人從這方向想?

L_ 因為在傳統教育之下的,將你剛才所說從側面看事情的方式完全抹掉,只叫你從單向想。其實國民教育未必一定是壞事,但國民教育並不應只教你從一個角度看事情。

P_ 我亦贊成有國民教育,問題是應該教甚麼?若是討論為何中國的價值觀與全球價值觀不同,我非常贊成!

L_ 回頭說你的學業。整天走堂激發了你現在的創作空間。P_ 我要強調,不要以為走堂是好的。我不喜歡學校教育制度,但我看很多課外書,比有上堂的人更多。我在很小時候讀了柏揚的《中國人史綱》和《資治通鑑》,我覺得比上歷史堂更有意義,我也看了嚴家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全部都是中學時看的。而我看每種書都看正反兩方的觀點,吸收不同方向。

L_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三維思想模式,我在 2000年與高錕教授合作,於數碼港開了一所國際化的學校,叫弘立書院,昨天是開放日,過去數年都有數百個家長來聽我們的演講,昨天突然來了千多人,我想是因為最近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那麼,你讀書的時候是否就想當導演?因為你初時又寫書,又當編劇,做了很多事情。你還記得我們何時認識嗎?

當初想做明星P_ 是做謝霆鋒與何嘉莉的廣播劇,叫《我想哭》,你聲演你自己,故事是我寫的。我蠻喜歡那故事!其實我中學時代已經想做導演,但一開始是想做明星,考了兩年演藝都進不了,女友便揶揄我,問我有否留意戲中人,很少像我這副模樣?到後來我知道有個崗位叫導演,工作是在片場罵人和跟女明星傳緋聞,我覺得 ok喎!便開始很想做導演,但完全不知道導演是幹甚麼的。之後報了一個編劇班,是林超榮教的,再跟他進了亞視做綜藝節目的編劇,那時入亞視是很好的事,沒人看的,可說是個實驗場地,我一直都很 proud of

在亞視工作過,直至上星期的《ATV焦點》,它的成功之處是終於成了一次焦點,反正一直不看,都不知怎樣杯葛。

L_ 從當時起你便想當導演。P_ 對,但一直找不到門路,便先做文字創作,開始寫影評、專欄、出書,然後再寫廣播劇。後來 YT(俞琤)問我這個「小朋友」想幹甚麼?便給我機會在《無字頭七八九》開咪。

217

關於彭浩翔自幼熱愛電影的,曾任亞洲電視喜劇綜藝科的節目編劇,並在報紙與雜誌撰寫影評及小說,多年來製作過大量電影,包括《買兇拍人》、《大丈夫》、《公主復仇記》、《出埃及記》、《維多利亞壹號》、《伊莎貝拉》、《志明與春嬌》等,曾獲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及最佳編劇,其作品受邀參加過東京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烏甸尼斯遠東電影節等,今年由他執導的《春嬌與志明》曾佔據2012年港產電影票房第一位,後來同由他出品的《低俗喜劇》打敗,截稿時後者票房超過港幣 2,800萬元。

通俗對話

TEXT_ODE SUNG PHOTO_JERRY CHOISPECIAL THANKS TO LAN FONG YUEN FOR THE PERFECT LOCATION

彭浩翔絕對是今年電影界的風雲人物。他的最新作品《低俗喜劇》大收旺場,打敗了同樣由他執導的《春嬌與志明》,登上 2012年最賣座電影的寶座。現時長居北京的他,專誠在 9月 9日立法會投票日回港投票。與他份外老友的盧永仁博士趁機邀約他到上環蘭芳園一聚,場景是地道「茶記」、人物是兩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仔」、故事圍繞政治、教育、電影、文化等,語調通俗,內容深刻,這場戲叫「通俗對話」。

Page 2: JMEN #039 Chatroom

JMEN↗BUSINESS↗CHATROOM

他們亦說沒關係!究竟是誰願意在電影還未出現之前,先放棄國內十三億市場,再放棄十八歲以下的觀眾?如果我不當場答應他,我絕對是戇居!之後 YT說這部戲很好,就是劇本不夠完整,我完全同意。劇本當然不完整!三個星期後開鏡,我見完老闆第二天便「埋 crew」,連劇本都未有,第一個星期大家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找景(笑)!

P_ 我看過《伊莎貝拉》、《志明與春嬌》和《春嬌與志明》,覺得《志明與春嬌》開始「扎實」。

L_ 這要回歸到我太太的結論。我太太是很閹尖的(盧:那她為何會選你?)她常說自己有慧眼,在我是「仙股」的時候已買了!她說我以前的電影,總是在早段部分過份計算、「摙」得太緊,但到《志明與春嬌》時我開始放鬆了,反而這狀態是最好的。這就是成長,正如黑澤明說,一個導演一定要早開始,因為要有時間成長,不然到成長完已過了體力黃金期,就很沒意思。

L_ 而且那些事是不能教你的。P_ 對!你要自己摸索,要到某一天你突然開竅,要慢慢磨練。科學家做實驗,亦不會將頭 7、8次失敗定性為錯誤,沒有它們最後就不會成功。所以我常叫電影系的學生早點拍片,將所有問題試出來,否則常常想像是沒意思的。

不要再騙觀眾L_ 《低俗喜劇》的階段是環境令你放鬆吧!你是何時到北京定居?P_ 應該是 2010年,《志明與春嬌》剛剛上畫的時候。到北京的原因,是我看了很多合拍片,總學得兩邊不討好。香港電影要成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這是必然的事,但為何合拍片一直有種很大距離,一直不能融合,兩地的觀眾都不喜歡?我覺得主要問題是接不到「地氣」。我在香港拍戲是如魚得水,因為我抓實了香港文化,我知道該怎樣表達。但當我要拍一套整個中華地區年輕人都關心的電影,我會選擇搬過去,那時便拍了《春嬌與志明》。但當然住兩年是沒法模仿他們,所以我先用 outsider的角度,用我最熟的「香港人在北京」故事,正如《Lost in Translation》,導演也不會扮日本人。

L_ 最後我們聊文化,多年來我們都說香港沒文化,然後政府弄個文化局出來。

P_ 最重要是由誰領導,不能隨便空降一個政務官。你看台灣有龍應台,多年來她真的在做實事,相反你空降一個不知情的人,就算想發力也打不中要害,只能胡亂打。

L_ 那你是否對香港的文化產業較灰?P_ 又不是,我覺得政府能夠盡力幫,但一個地方的文化是靠當地人。例如電影,其實電影發展基金應像台灣,鼓勵純港片。如果你肯拍,有優惠及補助,如果票房達到某成績會有獎金。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不是沒有投資者,而是沒人投資港片,沒人想將雞蛋放進這個兜,但《低俗喜劇》的成功是一個鼓舞。

L_ 就像我們十多廿年前,港片一樣沒內地市場,那時也百花盛放。P_ 其實觀眾是餓的,你的電影有足夠水平他們就會入場。但你不要騙他們,或者扮港片其實不是,想兩邊都討好。他們已被騙了十多年,他們真是知道的。

218 219

你問我《低俗喜劇》是否拍得很好?我會答你不是,

它只不過是遊戲之作。

L_ 我常跟 YT聊過去的事,早前訪問了陳志雲,他是在 90年代初入商台做行政工作,又跟他話當年。YT說她很記得《無字頭七八九》,因為那節目出了很多勁人。

P_ 對!有黃子華、錢嘉樂、張達明、谷德昭、陳輝虹、葛民輝、倪震、李燦森等人。那時我還是個「小朋友」,像跟班似的「執頭執尾」,但跟他們工作很開心,畢竟有機會看到這些高手做節目,「齋吹」三小時都不是廢話,話題更是「順手拈來」,真的好犀利!

L_ 我記得他們亦很好,臨完結總會問你一句:「翔仔你怎樣想?為何這麼靜?」

P_ 哈哈!他們是插針不入的!這個節目其實亦是我電影的搖籃,那時認識了谷德昭,有次抽煙聊起,他說我又寫小說又寫專欄,問我其實最想幹甚麼?我便答他想當導演,一切都是為做導演鋪路。他便說,若將來我有機會做監製,便找你吧!過了很多年,他去了嘉禾做 CEO,上班第一天檯面就有份我寫的劇本,就真的幫我去做這部戲。如果你有看《買凶拍人》,會發現有很多《無字頭七八九》的人,如張達明、阿葛、陳輝虹等,甚至詹瑞文也是做商台時認識的。

L_ 說說你的電影,哪一套是轉捩點?P_ 我覺得是《伊莎貝拉》,那是我第一次做編、監、導,做製片人。Stanley Kubrick說過,未做過 producer不算是一個完整的導演,我終於知道為甚麼。因為資源分配亦是一種創作,你會做出一些很奇怪的分配。例如你有三個煲蓋卻要蓋十個煲,不熟你的製片人就會用最正路的方法,每個蓋切開三份,但我不想,因我知道有些煲根本用不著。

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L_ 以前你有很多電影都是叫好不叫座,直至今年的《春嬌與志明》和《低俗喜劇》,你很厲害!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P_ 對呀!我在微博也說,我超越了一個我很欣賞的導演!哈哈!當初沒想過會如此爆,就算跟老闆說亦不敢太離譜,最樂觀估計都是 1,200萬票房,但心裡想 800萬至 1,000萬已有交代吧?怎知現在已打贏《春嬌與志明》。

L_ 你都知道我看了三次,對我來說是一個發洩的機會,不論是粗口,或比較 Vulgar的內容,這些東西可能在很多人心中,但平日不敢講出來。來到三千萬票房,一定有很多像我一樣的人,看過不只一次。你覺得為何會突然這麼爆?

P_ 我覺得與整個社會環境有關係,票房要超過 2,000萬,必定是個社會議題。你問我《低俗喜劇》是否拍得很好?我會答你不是。它只不過是遊戲之作,對比來說我覺得「春嬌」更深刻,更完整。但正因為它上到鋒口浪尖,社會的負能量太大,當一齣戲可以讓人徹底發洩,大家會久違了這種感覺。有個影評批評說:「我不覺得《低俗喜劇》有深度。」我的廣告直接把這句 key出來,這未免太 hard sell吧?這套戲當然沒深度!因為它的出現是一個絕對的偶然。話說當我做「春嬌」後期製作時有家公司想找我開拍電影,甚麼題材都沒關係,但是要三個星期後開拍。我說不夠時間過內地審查,他們說沒關係。我再說要我立即想題材,我只想到「鹹濕嘢」,

《低俗喜劇》票房已超過《春嬌與志明》,成為 2012年最賣座電影,彭浩翔自言喜出望外,並歸功於現時香港社會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