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100
N a t i o n a l C h e n g c h i U n i v e r s i t y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尋找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的空氣污染減 量政策 Looking for Air Pollution Reduction Polici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ocial Well-Being 張維欣 Wei-Sin Chang 指導教授:李慧琳 博士 Advisor: Huey-Lin Lee, Ph.D. 中華民國 103 7 July, 2014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Nov-2021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rsquos Thesis

尋找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的空氣污染減

量政策 Looking for Air Pollution Reduction Polici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ocial Well-Being

張維欣

Wei-Sin Chang

指導教授李慧琳 博士

Advisor Huey-Lin Lee PhD

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July 2014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i

謝辭

「人生從來就不是線性的」這是我從我的指導教授 李慧琳老師習得最深

刻的一句話

這三年來我深深感謝 李慧琳老師帶領我進入學術的殿堂於其中探討知

識的奇妙享受解答的快樂而老師嚴謹的研究態度高品質的論文要求都使

我獲益良多雖然過程中我時常懷疑自己也會在堅持與放棄的念頭中擺盪但

我的老師從不曾放棄我她包容我的情緒我的不成熟以及我的愚昧她說

「即使全世界都放棄你你還是不能放棄自己你會翻身你會成長你會蛻變

你會脫胎換骨只要你不放棄」老師謝謝您您是我的恩師在您嚴格與慈

愛指導下的這三年將會是我未來很重要的生命養份謝謝您

我感謝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的 徐世勳教授與 張靜貞教授謝謝您們擔

任我的口試委員您們對我論文的指點使我更了解論文的定位與可改進之處

我也感謝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產業關聯科的呂理添先生謝謝您總是

不厭其煩地為我解答關於產業關聯表的相關問題使我能更正確地使用資料

而我在 CGE 研究室的伙伴們我更是謝謝您們一路的陪伴謝謝亭聿帶領我

進研究室和佳怡一起奮鬥三年雅娟理解我的想法與安易在研究上討論以

及可愛又乖巧的學弟妹們朝元佩琪與敏睿為我們帶來的歡樂與協助因為有你

們我的研究所生活增添許多繽紛的色彩謝謝你們

我也謝謝我的研究所同學以柔孟錡怡庭伊平等人的鼓勵你們對我的

支持使我深感被愛而我們不同的研究領域也增廣我的見聞

而我也感謝與我同住兩年的好室友馥瑜謝謝你常常在我研究不順遂之時開

導我也教導我更圓融的處事態度謝謝你

我也深深感謝我的支持系統木柵循理會謝謝你們這六年來的關懷與祈

禱特別是在我就讀研究所期間有你們的同在是我得以持續成長的關鍵謝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ii

羅時淳牧師您的話如兩刃的劍常刺入剖開我心中的意念使我得面對真實

的自我而您的接納更是我得以面對的勇氣謝謝紹英姐如母親般的慈愛與包容

讓我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謝謝羅立分享研究上的經驗給我也常常幫我從台

大下載文章謝謝我的好姊妹們宛霖庭婷祺雲陸瑀穎柔貞吟佳瑩等

人的愛與關懷讓我在走生命低谷之時有美徒的相伴

我也感謝我的大學室友莉芳怡婷佩庭肇虔翊華雖然我們之中只有

我念研究所但在我們各自奔走自己的人生而碰到瓶頸時仍能彼此關心分享

與協助這是多麼令人珍惜的情誼謝謝你們

而我也要感謝我的家人在經濟上與情感上的支持使我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做

研究雖然你們不太能夠理解我所做的事與我所面臨的困難但你們無條件的愛

與永不止息的掛念是我最美麗的牽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感謝我要獻給我的上帝雖然我常常因著自己能力與

意志的有限而感到沮喪但祢的恩典夠我用祢的無限給我力量祢的良善使我

嚮往謝謝祢讓我在研究所期間學習制定政策使我的眼光提升到國家層次期

待我國家的人民可以過得更好願祢的國度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台灣如同行

在天上謝謝祢阿們

張維欣 謹誌於政大綜院南棟 10 樓影印室

2014 年 8 月 28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v

摘要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防制法為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

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 減少 43

NOx 減少 22主要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因

為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增加產業的成本行政管制政策增加設備人力燃物料

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因此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

所產生之成本的產業會選擇停工或減產而 2002 至 2012 年間非金屬礦物製

品製造業主要即因產能減少而使污染量減少產業減產會解雇勞工2006 年因為

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共有 2490 名其中失業前行業

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因此產業減產雖使污染排放量減少但同時

也解雇該類勞工而當該類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

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

本增加

由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考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社會

成本因此當政府以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決定

其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行政管制政策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減

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再以行政管

制政策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

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

排放量但同時亦會解雇勞工而本研究為最小化產業減少污染時所產生之社會

成本因此利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模型模擬兩

種情境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

之空氣污染(情境二)兩種情境皆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

工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

最終消費之 SOx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

在情境一中雖然 SOx 與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但為使該

情境對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範圍更合理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產業應與情境二

之產品別相同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

此藉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

衝擊過大

關鍵字空氣污染減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社會成本投入產出分析行

政管制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

目錄

謝辭 ii

摘要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1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3

13 研究方法 14

14 本文架構 15

2 文獻回顧 16

3 模型架構 23

4 相關資料處理 30

41 情境設計 30

42 產業分類對照 31

5 結果分析 39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39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50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4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54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57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57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5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58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66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66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7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8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9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76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7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79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2

6 結論與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i

表目錄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2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5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6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7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8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10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11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19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2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31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33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人數 37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42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48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51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58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7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i

謝辭

「人生從來就不是線性的」這是我從我的指導教授 李慧琳老師習得最深

刻的一句話

這三年來我深深感謝 李慧琳老師帶領我進入學術的殿堂於其中探討知

識的奇妙享受解答的快樂而老師嚴謹的研究態度高品質的論文要求都使

我獲益良多雖然過程中我時常懷疑自己也會在堅持與放棄的念頭中擺盪但

我的老師從不曾放棄我她包容我的情緒我的不成熟以及我的愚昧她說

「即使全世界都放棄你你還是不能放棄自己你會翻身你會成長你會蛻變

你會脫胎換骨只要你不放棄」老師謝謝您您是我的恩師在您嚴格與慈

愛指導下的這三年將會是我未來很重要的生命養份謝謝您

我感謝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的 徐世勳教授與 張靜貞教授謝謝您們擔

任我的口試委員您們對我論文的指點使我更了解論文的定位與可改進之處

我也感謝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產業關聯科的呂理添先生謝謝您總是

不厭其煩地為我解答關於產業關聯表的相關問題使我能更正確地使用資料

而我在 CGE 研究室的伙伴們我更是謝謝您們一路的陪伴謝謝亭聿帶領我

進研究室和佳怡一起奮鬥三年雅娟理解我的想法與安易在研究上討論以

及可愛又乖巧的學弟妹們朝元佩琪與敏睿為我們帶來的歡樂與協助因為有你

們我的研究所生活增添許多繽紛的色彩謝謝你們

我也謝謝我的研究所同學以柔孟錡怡庭伊平等人的鼓勵你們對我的

支持使我深感被愛而我們不同的研究領域也增廣我的見聞

而我也感謝與我同住兩年的好室友馥瑜謝謝你常常在我研究不順遂之時開

導我也教導我更圓融的處事態度謝謝你

我也深深感謝我的支持系統木柵循理會謝謝你們這六年來的關懷與祈

禱特別是在我就讀研究所期間有你們的同在是我得以持續成長的關鍵謝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ii

羅時淳牧師您的話如兩刃的劍常刺入剖開我心中的意念使我得面對真實

的自我而您的接納更是我得以面對的勇氣謝謝紹英姐如母親般的慈愛與包容

讓我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謝謝羅立分享研究上的經驗給我也常常幫我從台

大下載文章謝謝我的好姊妹們宛霖庭婷祺雲陸瑀穎柔貞吟佳瑩等

人的愛與關懷讓我在走生命低谷之時有美徒的相伴

我也感謝我的大學室友莉芳怡婷佩庭肇虔翊華雖然我們之中只有

我念研究所但在我們各自奔走自己的人生而碰到瓶頸時仍能彼此關心分享

與協助這是多麼令人珍惜的情誼謝謝你們

而我也要感謝我的家人在經濟上與情感上的支持使我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做

研究雖然你們不太能夠理解我所做的事與我所面臨的困難但你們無條件的愛

與永不止息的掛念是我最美麗的牽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感謝我要獻給我的上帝雖然我常常因著自己能力與

意志的有限而感到沮喪但祢的恩典夠我用祢的無限給我力量祢的良善使我

嚮往謝謝祢讓我在研究所期間學習制定政策使我的眼光提升到國家層次期

待我國家的人民可以過得更好願祢的國度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台灣如同行

在天上謝謝祢阿們

張維欣 謹誌於政大綜院南棟 10 樓影印室

2014 年 8 月 28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v

摘要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防制法為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

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 減少 43

NOx 減少 22主要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因

為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增加產業的成本行政管制政策增加設備人力燃物料

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因此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

所產生之成本的產業會選擇停工或減產而 2002 至 2012 年間非金屬礦物製

品製造業主要即因產能減少而使污染量減少產業減產會解雇勞工2006 年因為

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共有 2490 名其中失業前行業

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因此產業減產雖使污染排放量減少但同時

也解雇該類勞工而當該類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

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

本增加

由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考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社會

成本因此當政府以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決定

其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行政管制政策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減

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再以行政管

制政策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

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

排放量但同時亦會解雇勞工而本研究為最小化產業減少污染時所產生之社會

成本因此利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模型模擬兩

種情境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

之空氣污染(情境二)兩種情境皆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

工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

最終消費之 SOx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

在情境一中雖然 SOx 與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但為使該

情境對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範圍更合理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產業應與情境二

之產品別相同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

此藉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

衝擊過大

關鍵字空氣污染減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社會成本投入產出分析行

政管制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

目錄

謝辭 ii

摘要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1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3

13 研究方法 14

14 本文架構 15

2 文獻回顧 16

3 模型架構 23

4 相關資料處理 30

41 情境設計 30

42 產業分類對照 31

5 結果分析 39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39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50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4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54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57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57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5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58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66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66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7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8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9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76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7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79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2

6 結論與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i

表目錄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2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5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6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7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8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10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11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19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2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31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33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人數 37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42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48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51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58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7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ii

羅時淳牧師您的話如兩刃的劍常刺入剖開我心中的意念使我得面對真實

的自我而您的接納更是我得以面對的勇氣謝謝紹英姐如母親般的慈愛與包容

讓我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謝謝羅立分享研究上的經驗給我也常常幫我從台

大下載文章謝謝我的好姊妹們宛霖庭婷祺雲陸瑀穎柔貞吟佳瑩等

人的愛與關懷讓我在走生命低谷之時有美徒的相伴

我也感謝我的大學室友莉芳怡婷佩庭肇虔翊華雖然我們之中只有

我念研究所但在我們各自奔走自己的人生而碰到瓶頸時仍能彼此關心分享

與協助這是多麼令人珍惜的情誼謝謝你們

而我也要感謝我的家人在經濟上與情感上的支持使我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做

研究雖然你們不太能夠理解我所做的事與我所面臨的困難但你們無條件的愛

與永不止息的掛念是我最美麗的牽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感謝我要獻給我的上帝雖然我常常因著自己能力與

意志的有限而感到沮喪但祢的恩典夠我用祢的無限給我力量祢的良善使我

嚮往謝謝祢讓我在研究所期間學習制定政策使我的眼光提升到國家層次期

待我國家的人民可以過得更好願祢的國度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台灣如同行

在天上謝謝祢阿們

張維欣 謹誌於政大綜院南棟 10 樓影印室

2014 年 8 月 28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v

摘要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防制法為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

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 減少 43

NOx 減少 22主要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因

為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增加產業的成本行政管制政策增加設備人力燃物料

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因此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

所產生之成本的產業會選擇停工或減產而 2002 至 2012 年間非金屬礦物製

品製造業主要即因產能減少而使污染量減少產業減產會解雇勞工2006 年因為

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共有 2490 名其中失業前行業

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因此產業減產雖使污染排放量減少但同時

也解雇該類勞工而當該類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

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

本增加

由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考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社會

成本因此當政府以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決定

其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行政管制政策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減

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再以行政管

制政策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

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

排放量但同時亦會解雇勞工而本研究為最小化產業減少污染時所產生之社會

成本因此利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模型模擬兩

種情境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

之空氣污染(情境二)兩種情境皆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

工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

最終消費之 SOx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

在情境一中雖然 SOx 與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但為使該

情境對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範圍更合理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產業應與情境二

之產品別相同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

此藉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

衝擊過大

關鍵字空氣污染減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社會成本投入產出分析行

政管制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

目錄

謝辭 ii

摘要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1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3

13 研究方法 14

14 本文架構 15

2 文獻回顧 16

3 模型架構 23

4 相關資料處理 30

41 情境設計 30

42 產業分類對照 31

5 結果分析 39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39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50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4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54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57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57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5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58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66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66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7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8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9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76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7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79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2

6 結論與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i

表目錄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2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5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6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7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8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10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11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19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2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31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33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人數 37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42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48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51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58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7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v

摘要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防制法為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

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 減少 43

NOx 減少 22主要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因

為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增加產業的成本行政管制政策增加設備人力燃物料

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因此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

所產生之成本的產業會選擇停工或減產而 2002 至 2012 年間非金屬礦物製

品製造業主要即因產能減少而使污染量減少產業減產會解雇勞工2006 年因為

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共有 2490 名其中失業前行業

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因此產業減產雖使污染排放量減少但同時

也解雇該類勞工而當該類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

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

本增加

由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考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社會

成本因此當政府以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決定

其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行政管制政策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減

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再以行政管

制政策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

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

排放量但同時亦會解雇勞工而本研究為最小化產業減少污染時所產生之社會

成本因此利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模型模擬兩

種情境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

之空氣污染(情境二)兩種情境皆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

工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

最終消費之 SOx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

在情境一中雖然 SOx 與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但為使該

情境對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範圍更合理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產業應與情境二

之產品別相同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

此藉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

衝擊過大

關鍵字空氣污染減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社會成本投入產出分析行

政管制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

目錄

謝辭 ii

摘要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1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3

13 研究方法 14

14 本文架構 15

2 文獻回顧 16

3 模型架構 23

4 相關資料處理 30

41 情境設計 30

42 產業分類對照 31

5 結果分析 39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39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50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4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54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57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57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5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58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66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66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7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8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9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76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7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79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2

6 結論與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i

表目錄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2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5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6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7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8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10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11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19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2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31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33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人數 37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42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48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51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58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7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

之空氣污染(情境二)兩種情境皆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

工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

最終消費之 SOx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

在情境一中雖然 SOx 與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但為使該

情境對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範圍更合理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產業應與情境二

之產品別相同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

此藉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

衝擊過大

關鍵字空氣污染減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社會成本投入產出分析行

政管制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

目錄

謝辭 ii

摘要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1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3

13 研究方法 14

14 本文架構 15

2 文獻回顧 16

3 模型架構 23

4 相關資料處理 30

41 情境設計 30

42 產業分類對照 31

5 結果分析 39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39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50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4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54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57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57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5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58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66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66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7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8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9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76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7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79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2

6 結論與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i

表目錄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2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5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6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7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8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10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11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19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2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31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33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人數 37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42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48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51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58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7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

目錄

謝辭 ii

摘要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1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3

13 研究方法 14

14 本文架構 15

2 文獻回顧 16

3 模型架構 23

4 相關資料處理 30

41 情境設計 30

42 產業分類對照 31

5 結果分析 39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39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50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4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54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57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57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5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58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66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66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7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8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9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76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7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79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2

6 結論與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i

表目錄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2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5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6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7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8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10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11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19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2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31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33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人數 37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42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48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51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58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7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58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66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66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7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8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9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76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7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79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2

6 結論與建議 84

參考文獻 8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i

表目錄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2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5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6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7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8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10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11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19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2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31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33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人數 37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42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48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51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58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7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viii

表目錄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2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5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6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7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8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10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11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19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2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31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33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人數 37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42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48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51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58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76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i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1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

圖目錄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4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5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12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25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45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47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

氣污染排放量 53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60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61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2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63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64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65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1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7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72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73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74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75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78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1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xi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81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8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1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經濟成長促使產業增加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當產業燃燒化石燃料大量產生的

硫氧化物(SOx)與氮氧化物(NOx)會嚴重惡化台灣的空氣品質損害國民健康

因此台灣自 1975 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以維護國民生活環境(空氣污染防制

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台灣的空氣污染防制法至今已歷經八次修訂在事前管

制方面雖然污染者受到的行政管制增加但污染者從最初的禁止燃燒生煤之行

為管制到如今若符合排放標準仍可排放空氣污染顯示污染者從事污染防制

的選擇趨於彈性化(郭彥廉2002)此外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由單純的行政

管制政策移轉至行政管制與經濟誘因相輔相成之雙軌制度旨在引導產業與家

計部門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台灣現行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如表 1 所示台灣引導產業減少固定污染源 1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除了要求產業應符合最佳控制技術之規範排放濃度

之標準外亦應定期申報空氣污染排放量若要設置或變更固定污染源販賣或

使用易致空氣污染之燃料或物質時皆應申請許可證而固定污染源之經濟誘因

政策則依空氣污染實際排放量向污染源所有人徵收空氣污染防制費(以下簡稱

空污費)達到以價制量之方式而台灣引導產業與家計部門減少移動污染源空

氣污染之行政管制政策中包含規範交通工具之排放標準怠速停車之時間使

用之燃料等國產與進口汽車需取得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書而使用中之汽車除

了需定期檢驗外主管機關亦可得於適當地點不定期檢驗或以目測目視及遙

1 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第三條定義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固定污染

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1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

測要求不符排放標準者接受檢驗而移動污染源之經濟誘因政策亦為徵收空污費

係隨油燃料徵收(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表 1 台灣目前實施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污染

源 策略

固定源管制 移動源管制

行政

管制

1) 技術規範(第 6 條) 2) 排放標準(第 2027 條) 3) 申報制度(第 21 條) 4) 監檢測申報(第 22 條) 5) 設施管理(第 23 條) 6) 許可制度(第 24~2629 條) 7) 燃料管制(第 2830 條) 8) 行為管制(第 31 條)

1) 排放標準(第 34 條) 2) 行為管制(第 34-1~35 條) 3) 燃料管制(第 36 條) 4) 設計或裝置不良召回改正(第 37 條) 5) 車型排氣審驗與核章(第 38~39 條) 6) 定期檢驗(第 40 條) 7) 不定期檢驗(第 41 條) 8) 目測目視及遙測(第 42 條)

經濟

誘因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19 條) 空氣污染防制費(第 16 條)

註括號內為該策略相對應之空氣污染防制法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

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會使產業的成本增加行政管制政策增加產業的設備人力

燃物料等成本經濟誘因政策使產業需繳交空污費我們從 2012 年《環保(污染

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中可了解台灣 2011 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 2

繳交之固定源與移動源 3空污費金額(胡志勇主持2012)而本研究將各產業為

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而花費的成本除以該產業之國內生產總額資料(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計算出該年各產業之空氣污染防制支出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

費占其生產成本比重中結果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發現比重較高者為石油及煤製

品製造業(061)化學材料製造業(048)與電力及燃氣供應業(041)

而各產業為因應空氣污染防制法所負擔之成本以空氣污染防制支出為重因此

除了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上漲之因素外(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黃怡

嘉主持2014)產業若無法負擔空氣污染防制政策所產生之成本會選擇停工

或減產

2 污染防制支出包含新購買之污染防制設備金額新購買供污染防制設備使用之土地投資額污染

防制設備操作與維護費用租用污染防制設備(含廠房)之租金委託民間處理費用與污染防制研

究發展費用(胡志勇主持2012) 3 目前政府徵收的空污費有三種固定源空污費移動源空污費與營建工程空污費但因為營建工

程空污費管制的是總懸浮微粒(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因此本研究於圖 1 中僅探

討各產業之固定源與移動源空污費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

圖 1 2011 年空氣污染防制支出與固定源移動源空污費占生產成本比重 資料來源整理自胡志勇主持(2012頁 B-6 至 B-7B-24 至 B-25)與行政院主

計總處(2013a)

本研究由 2012 年的綠色國民所得帳中發現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SOx減少

43NOx減少 22如圖 2 所示由於 85以上的SOx與 40以上的NOx排放

量皆為點污染源 4排放量(如表 2)而點污染源為固定污染源的一種因此我們

從各縣市之《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書》中可

了解空氣污染減少的原因有產業停工未停工但減產增設防制設備等原因如

表 3 所示其中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因為減產而減少 26-100的

SOx與 17-99的NOx(黃玉玫主持2010呂進榮主持2011黃俊雄主持

2002陳宏凱主持2003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張淑惠

主持2006)而台中縣 2006 年的產業排放量差異超過 10之原因亦為停工與減

產(金凱怡主持2007)嘉義市之工廠則因廠區規模小經濟壓力大因此對

設置防制設備之意願低其轄區之空氣污染減少主要來自產業停工減產或改採

4 空氣污染源除了可依據污染源的運作特性分為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尚可依據空間分佈特

性分為點線面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來自於各工廠係高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污染來

自於公路運輸工具隸屬於移動污染源面源污染為低排放強度之固定污染源以及非公路車輛之移

動污染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

0001020304050607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移動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固定源空

污費占產

值比重

空污防制

支出占產

值比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

用低污染性燃料所致(陳瑞玲主持20092010陳靖民主持20112012簡

嘉霈主持2013)

圖 2 台灣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歷年總排放量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1)

表 2 台灣 2003 至 2012 年的 SOxNOx 之點線面污染源排放量比重

年度 SOx NOx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總計 點源 線源 面源 公噸 公噸

2003 204626 8545 314 1141 570776 4236 4957 807 2004 177136 8737 266 997 564786 4034 5210 757 2005 160341 8858 130 1012 547765 4038 5193 769 2006 155957 8832 089 1079 537399 4188 5030 782 2007 145137 8846 061 1093 509264 4317 4885 799 2008 130066 8774 064 1161 448288 4364 4767 869 2009 126056 8748 069 1183 428613 4435 4679 886 2010 122568 8706 028 1266 443235 4175 4910 915 2011 124144 8722 028 1250 450586 4169 4932 900 2012 117631 8651 030 1319 442822 3963 5121 916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頁 5355 至 56)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NOx(公噸)

SOx(公噸)

SOx NOx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

表 3 基隆市彰化縣台中市與南投縣固定源空氣污染減少量原因分析

別 地區 時間

總計 停工 減產 增設防制

設備 污染源

減少 其他

公噸

S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635 000 2603 000 003 7394 2010 b 440251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216154 784 4959 000

4256 2002 d 59487 3791 6209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4698 304 7403 1688 605 2001 f 15080 225 9562 212 000 2002 g 6900 087 9913 000 000 2003 h 458 000 9670 330 000

南投縣 2005 i 4708 2897 6771 298 033

NOx 減 少 量

基隆市 2009 a 292 000 9911 000 089 000 2010 b 286376 000 10000 000 000 000

彰化縣 2001 c 174986 548 5196 000

4256 2002 d 130817 1547 8453 000 000

台中市

2000 e 8223 263 1782 113 7843 2001 f 28950 121 9793 086 000 2002 g 6800 059 9941 000 000 2003 h 532 000 9682 318 000

南投縣 2005 i 10421 795 7742 048 1415 註 1「停工」包含永久停工與暫時停工 註 2「其他」包含計算基準改變燃料或操作條件改變 註 3彰化縣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製程減少與污染源減少 註 4台中市的「減產」包含產能減少與設備拆除 資料來源整理自 a 黃玉玫主持(2010頁 4-13 至 4-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b 呂進榮主持(2011頁 4-4 至 4-7) 資料來源整理自 c 黃俊雄主持(2002頁 3-32) 資料來源整理自 d 陳宏凱主持(2003頁 2-25) 資料來源整理自 e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2-17) 資料來源整理自 f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頁 6-67) 資料來源整理自 g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6-66) 資料來源整理自 h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頁 6-9) 資料來源整理自 i 張淑惠主持(2006頁 5-18)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

而我們從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之《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

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報告書中可發現 2002 至 2012 年間台灣固定污

染源空污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原因如表 4 所示基本金屬製造業與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的污染量減少是因為產能減少紡織業的污染量減少則是

因為有 224 家工廠(占總廠商家數的 258)停工或移除污染源因此不再屬於空

污費的列管對象 5(黃怡嘉主持2014)

表 4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主要徵收行業別之排放量變動比例分析

主要行業別 2002 至 2012 年

排放量變動率() 主要變異原因 SOx NOx

基本金屬製造業 -294 -225 產能減少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92 -194 產能減少

紡織業 -535 -410

1) 列管家數減少2012 年較 2002年減少 224 家(-258)

2) 雲嘉南及竹苗地區自 2002 年起

逐步降低含硫量限值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43 -385 1) 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

料 2) 新設防制設備或提昇控制效率

化學材料製造業 -283 -134 1) 燃料油含硫量限值逐年調降 2) 新設防制設備

註 1排放量變動率()=(201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2002 年排放量times100 註 2此排放量為申報空污費之排放量若使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無須

申繳空污費故不納入排放量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黃怡嘉主持(2014頁 4-176 至 4-182)

5 空污費列管對象為實際會排放 SOxNOx 或 VOC 的公私場所因此只有移除污染源或停工才能

解除列管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

此外我們由紡織業相關同業公會聯函建請政府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

標準之陳情書中發現紡織業因經濟不景氣他國削價競爭燃料成本上漲等對

經營不利之因素而紛紛外移或停工(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

因此產業停工確實是使台灣空氣污染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由於產業停工或減產會使產業解雇勞工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中因為工

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者有 117398 人占總失業人數的 3568(行政院

主計處2006)而本研究自人力運用調查之原始數據中整理出中高齡 6教育

程度為國中以下 7且原從事之工作為低技術性 8者(以下簡稱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發現共有 2490 名係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其中其失業

前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占 755如表 5 所示(行政院主計處2008a)

因此產業停工或減產雖使空氣污染減少但同時也使該類勞工失業

表 5 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前行業

行業別 人數 比重 (人)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88 755 土木工程業 460 1847 建築工程業 214 859 住宿服務業 636 2554 郵政及快遞業 104 418 教育服務業 273 1096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129 518 支援服務業 390 1566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96 386 總計 2490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a) 6 就業服務法第二條定義中高齡者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就業服務法

1992 年 5 月 8 日) 7 包含不識字自修國小與國(初)中程度者 8 包含小販及服務工生產體力工與其他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9

行政院主計處(2008b)分析 2008 年台灣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結果發

現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工作收入與家人支持如表 6 所示若為就

業者8815以工作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若為失業者4708以家人支持為主

要經濟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將會增加其家人的

經濟負擔而 45 歲以上年齡者中有 3560需負擔其親屬生活費其中又以子女

生活費居多(7499)配偶或父母親之生活費次之(4782)(行政院主計處

2008b)因此若中高齡者失業勢必對其子女養育父母照護造成衝擊而中高

齡失業者中有 6211尚無規劃其未來養老之固定經濟來源如表 7 所示(行政

院主計處2008b)因此失業亦將影響中高齡者老年的經濟安全而低學歷的中

高齡者又屬中高齡勞動力中較易失業的一群(行政院主計處2008c)因此若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

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江

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0

表 6 2008 年 45 歲以上年齡者主要之經濟來源 單位

項目別 工作 收入

儲蓄 (含利息)

家人 支持

資遣費 退休金

投資 所得

政府救助

(津貼) 其

他 總計 3914 1016 3603 825 122 493 026

45~64 歲 5310 833 3078 530 112 104 033 45~49 歲 6839 436 2428 079 093 082 044 50~54 歲 5754 754 2874 389 105 098 026 55~59 歲 4318 1039 3524 856 122 106 035 60~64 歲 2570 1561 4237 1300 153 162 017 65 歲以上 512 1460 4883 1546 146 1443 010

就業者 8815 179 824 063 045 066 008

失業者 - 4367 4708 374 129 106 316

非勞動力 - 1624 5847 1458 185 851 035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0表 11)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1

表 7 2008 年中高齡者未來養老經濟來源規劃情形

項目別 總計 已規劃好固定經濟來源 尚無規劃固定經濟來源 千人 千人 千人

總計 5781 3879 6710 1902 3290

勞動力

狀況

就業者 3425 2346 6851 1078 3149 失業者 98 37 3789 61 6211 非勞動力 2258 1496 6624 762 3376

資料來源取自行政院主計處(2008b頁 19表 23)

主要管制污染的政策有三種污染費(Emissions fee)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and-trade)及行政管制(Command-and-control)(Rosen amp Gayer 2010)由

於台灣現行的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並不會使產業因減產或停工而解雇勞工時考

量勞工失業所產生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因此當政府以污染

費或總量管制與交易等經濟誘因政策管制產業之空氣污染時並無法使產業在

決定減量目標時考慮上述之社會成本但因為行政管制可針對個別產業規範其

減量行為因此我們得以先衡量各產業減少污染排放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再以

行政管制分配各產業的減量責任我們使減少污染排放所產生之社會成本較小之

產業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以降低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對社會福祉之衝擊

我們若採用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空氣污染減量策略則會使具有社會成本之

產業所負擔之減量責任減少圖 3(a)圖 3(b)分別為未納入與納入社會成本考量

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縱軸為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c橫軸為產業減少的空氣

污染量Q各產業最多只能減少其總排放量Qi假設經濟體有兩個產業產業 1

產業2的總排放量分別為Q1Q2而產業界的總空氣污染量為QS即Q1 + Q2 = QS

在圖 3(a)中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只考量經濟成本之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產業界的

總邊際減量成本線當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相同時的減量責任分配是最具有

經濟成本有效性的減量責任分配(Rosen amp Gayer 2010)因此當產業界的總減量

目標為QSlowast時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為clowast為使各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皆等於clowast

產業 1 應減少Q1lowast產業 2 應減少Q2

lowast而Q1lowast + Q2

lowast = QSlowast若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2

如圖 3(b)所示119872119872119872119894119871為納入社會成本之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成本線119872119872119872119878119871為納入社

會成本之產業界的總邊際減量成本線假設只有產業 2 有社會成本若產業界的

總減量目標仍為QSlowast為使納入社會成本考量後的減量責任分配具有成本有效性

則產業 1 應減少Q1L產業 2 應減少Q2

L而QSlowast = Q1

L + Q2L = Q1

lowast + Q2lowast與未納入社會

成本之最適減量責任分配相較產業 2 的減量責任減少因此納入社會成本考

量之減量責任分配能減少具社會成本之產業所負擔的減量責任

(a) 未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b) 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之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圖 圖 3 各產業減量責任分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MAC2

c

Q

c

Q2Q1

MAC1

MACS

QS QSQ2Q1

MAC2L

MAC2

c

Q

c

Q2LQ1

o

MAC1

MACS

QS

MACSL

cL

Q2Q1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3

12 研究目的

由於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勞

工而本研究考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

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

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本研究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模擬情境

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情境二)皆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最少情

境一與情境二的差異在於負擔減量責任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由生產者負擔減量責

任即由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後者是由最終消費者負擔減量責任即由

最終需求部門減少隱含在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衡量各產業與各產品每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總人數(以下簡稱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並由低至高排序各產業與各產

品之管制順序

(2) 衡量當各產業或各產品需負擔 10之各別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時為達 5

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分配以及對各產業產

值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衝擊程度

(3) 衡量在不同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所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

總人數藉此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4

13 研究方法

由於各產業間互有使用彼此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當一產業為減少其

空氣污染而減產或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其消費之產品的空氣污染而減少

消費時皆會使產業減產並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為減少因連鎖減產效

應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本研究採用投入產出線性規劃

(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IOLP)模型評估如何設計空氣污染

減量政策IOLP 模型是結合自 Wassily Leontief 教授所開創之投入產出分析

(Input-Output Analysis以下簡稱 IOA)模型以及能有效分配資源之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以下簡稱 LP)模型而由於上述之社會成本難以量化因

此本研究假設每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相同而以最

小化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人數為目標式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小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本研究以 IOA 模型推算各

產業或各產品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時所減少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

數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我們藉此即可避免過度管

制對空氣污染減量助益不大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之產業或產品

為分配各產業或各產品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從消費的角度計算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內含污染量(embodied pollution)是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CBA)的空氣污染量而台灣目前的空氣污染管制政策只管

制各產業的空氣污染量係因其生產為供應最終消費及其他產業作為中間投入的

產品而於其製程中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之空氣污染量是以生產為基礎計算

(Production-based accounting以下簡稱 PBA)的空氣污染量因為各產業所排放

的空氣污染量皆隱含在各產品內含的空氣污染量中因此以 CBA 或以 PBA 所衡

量之總空氣污染量皆相同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5

此外本研究亦利用 IOLP 模型分析兩種情境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所解雇

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總人數藉以繪製總減量勞工損失線政策制定者可

依據此曲線權衡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與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

14 本文架構

本文架構如下第 2 章回顧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第 3 章為本研究模型設計

第 4 章說明資料處理第 5 章分析計算結果第 6 章為結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6

2 文獻回顧

IOA 模型為 Wassily Leontief 於 1930 年代提出之理論方法因為此模型記錄各

產業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關係因此我們透過此模型可檢視產業間之關

聯(Leontief 1936)而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我們將 IOA 模型與 LP 模型結

合成 IOLP 模型即可分析如何有效配置經濟體內各產業之資源使資源被妥善運

用(Dorfman Samuelson amp Solow 1958Beutel 1983Chen amp Vella 1994San

Cristoacutebal 2010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09 2010 2012)

在短期策略中各產業各產品的最大減量責任即為以 PBA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本研究利用 Leontief 模型的要素乘數(factor multiplier)分析為滿足

某產品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所有產業直接間接排放的空氣污染即為該產品的

空氣污染乘數將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數乘以該產品最終需求即為以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量(Lenzen 2003Leontief 1970Miller amp Blair 2009)因此空氣

污染乘數或最終需求較大之產品其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大短期之

下由於各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品的減量責任越大

則該產品需減少之最終需求亦越大而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則會受該產

業產值以及單位產值的空氣污染量即該產業之空氣污染係數的影響

當某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或產值越大則其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也越大短

期之下由於各產業的空氣污染係數難以立即調整因此當一產業的減量責任越

大則該產業需減少之產值亦越大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在限制希臘各產業的產值變動幅度各產品最

終需求下限經濟體的總能源使用上限以及不同的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下分

別模擬最大化總附加價值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與其產值乘積之加總最大化

總產值以及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四種情境下對經濟體與環境的影響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比較四種情境之優劣發現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7

之情境可減少最多的溫室氣體(99)但該情境對經濟體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最大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認為其不適宜作為政策方針而當溫室

氣體減量超過 9時希臘經濟體的總產值會急遽地減少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以減少 9的溫室氣體作為其他三個情境之總減量目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發現當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為 9時最大化總產值的情境對經濟面

的表現較佳其總產值總附加價值與總稅收皆最高因此 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 2012)在權衡希臘的經濟與環境時皆以最大化總產值為目標式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皆限制能源使用量上限污染排放量上

限最終需求下限與各產業產值變動範圍雖然本研究所設計之情境一係減少各

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但因為短期之下各產業的污染係數難以降低因此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各產業產值相近但本研究以最小

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為目標並限制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最終需求減幅上下限減幅上限本研究之情境一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之差異如表 8 所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繪製溫室氣體減幅與總產值變動幅度的關係圖

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更進一步提出柏拉圖前緣線(Pareto front)的概

念代表同時追求總產值最大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小化之最適組合點的連

線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透過分析此曲線的斜率訂定較合適於希臘的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藉以權衡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表現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繪製柏拉圖前緣線之方式繪製台灣空氣污染總減

量目標以及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使政策制定者了解台灣為追求最小化被解雇之該類勞工總人數以及最大化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藉以評估我們應如何設定總減量目

標Hristu-Varsakelis et al (2010)是最大化總產值與最大化溫室氣體減量而本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8

研究的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則是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與最

大化空氣污染減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19

表 8 調整各產業產值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1 最大化總附加價值 2 最大化各產業附加價值

與其產值乘積的加總 3 最大化總產值 4 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量

各產業

產值

1 各產業的產值變動

幅度範圍 2 各產品最終需求下

限 3 經濟體的總能源使

用上限 4 不同的溫室氣體總

減量目標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 最大化總產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 最大化總產值

1-4 同上 5 不同的固體廢棄物

總減量目標

本研究之情境一 最小化被解雇之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

各產業

排放之

空氣污

1 各產業的減量責任

上限 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

幅範圍 3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如同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調整希臘各產業產值以達成

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時會設定各產業產值一合理的變動幅度(較限制的情境為

plusmn10較彈性的情境為plusmn15)Chen and Vella(1994)模擬當台灣的電力不足

透過管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到限電目標時亦會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

限(陳瓊瑤1993Chen amp Vella 1994)因為 Chen and Vella(1994)考量經濟

體除了追求總附加價值最大外仍有其他非經濟性之社會目標如生活品質社

會福利與安全甚或公平性等意即為了使社會穩定發展短期內不能限制最終需

求部門完全不消費某一產品由於短期內各產業難以降低各產品之空氣污染乘

數因此在情境二中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即等同於減少各

產品之最終消費因此本研究在情境二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等同於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0

定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情境二與 Chen and Vella(1994)之差異如表 9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1

表 9 調整各產品最終需求之文獻回顧

項目 作者

目標式 變數 限制式

Chen and Vella(1994)

最大化總附加價

值 各產品最終需

1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 2 各產業的產值減幅範圍 3 限電目標

本研究之情

境二

最小化被解雇之

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

隱含於各產品

最終需求之空

氣污染

1 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 2 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相較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 2012)較關注整個經濟體的衝擊

Chen and Vella(1994)則較關注各產業受到的衝擊Chen and Vella(1994)模擬

當台灣的電力不足時為使經濟體的總附加價值最大各產業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結果發現應優先限電之產業為對附加價值貢獻較少之產業由於 Chen and Vella

(1994)透過管制最終需求部門的消費以達成限電目標是以 CBA 分配限電責任

故會依據各產品的附加價值乘數決定其受管制的順序附加價值乘數最低者最

先受到管制直到達成限電目標而因為最終消費部門對附加價值沒有貢獻因

此優先限電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為了模擬希臘為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溫

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歐洲的固體廢棄物減量環保指令利用與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09 2010)相似之模型分析若同時符合溫室氣體與固體廢棄物總減量目標

下對總產值與各產業產值的影響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發現隨著污染

總減量目標的提高產值受到負面衝擊的產業越多其中又以初次級產業受到

的衝擊較大三級產業受到的衝擊較小由於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藉由

調整各產業產值以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是以 PBA 分配減量責任故會依據

各產業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決定各產業受管制之順序溫室氣體排放係數最高的產

業將最先受到管制直到該產業達成溫室氣體總減量目標而希臘經濟體的溫室

氣體排放係數以初次級產業較高三級產業較小故為達成污染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2

希臘政府需優先管制初次級產業的產值而當政府透過調整初次級產業之產

值即可達成總減量目標時則無需對三級產業進行管制因此三級產業受到的產

值衝擊會較小本研究參考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2)與 Chen and Vella(1994)

之方法分析各產業與各產品的空氣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藉此詳細地指出各產

業或各產品應受到管制的順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3

3 模型架構

IOA 模型有兩個主要假設一各產業的生產函數為 Leontief 生產函數二

各產品的價格固定(Miller amp Blair 2009)Leontief 生產函數代表投入間的比例固

定且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亦固定上述兩項假設使各產業產值與該產業所使用

的投入成本為固定比例故各產業的投入係數固定因此該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

(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值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與邊際生產成本(多生產一單位產值

所增加的投入成本)是相同的且不隨產值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延伸上述論述說明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之各產品的邊際減量成

本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亦等於平均減量成本本研究假設各產業的空氣

污染排放量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與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因此各產業的

空氣污染排放係數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係數(以下簡稱勞工係數)皆為固定

係數各產業減少其排放之空氣污染與所造成的減產為一固定比例而各產業產

值減少與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為一固定比例因此各產業減少

其排放之空氣污染所解雇的該類勞工為一固定常數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

是各產業的平均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亦等同於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平均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量所解

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而因為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與該產品最終需求為固定比例

而各產品最終需求又與所需要的總產值為固定比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

之空氣污染與各產業雇用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為固定比例各產品減

少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所解雇之勞工為一固定常數即為該產品的平均

減量勞工損失亦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為

使總減量目標下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少政府應先優先管制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小之產業或產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4

本研究以圖 4 說明本研究如何模擬兩種情境圖 4 中縱軸為產業或產品的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c橫軸為產業或產品的空氣污染減量責任Q各產業的污染減

量責任最大值即為該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總量係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

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最大值即為滿足該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索直接間接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係以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圖 4(a)中假設經濟體有兩個

產業每個產業各生產一種產品產業 1產業 2 排放的空氣污染量分別為Q1Q2而

QS為所有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總合即(Q1 + Q2 = QS)119872119872119872119894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線即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勞工人數119872119872119872119878為經濟體

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即所有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的水平加總

若欲減少QSlowast的總空氣污染量並使總勞工損失最小則需從邊際減量勞工損

失最小的產品開始減量故產業 1 需減少Q1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即該產業的總空

氣污染排放量Q1而尚未滿足總減量目標之剩餘減量責任則交由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次低之產業承擔因此產業2需減少Q2lowast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Q1

lowast + Q2lowast = QS

lowast )

由此可知我們於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產業的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總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則需負擔減量責任此時對

產業 1 造成的勞工損失為c1Q1lowast產業 2 則為c2Q2

lowast但因為 IOA 模型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不隨減量責任增加而增加因此會發生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完全

不能生產之情況對經濟與民生福祉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

上限以避免任一產業的產值減幅過高假設圖 4(b)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降為該產業總排放量的 ρ 倍因此119894產業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最多只會減少ρQi故整

個經濟體最多只能減少(ρQS = ρQ1 + ρQ2)的空氣污染排放量而減少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情境說明也相仿只是將各產業排放的空氣污染改為隱含於各產

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5

(a) 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b) 限制各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上限 圖 4 IOA 模型中各產業或各產品的空氣污染減少量與邊際減量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Q1=Q1

Q

c

Q2

c1

c2

QS

MAC2

MAC1

MACS

Q2 QS

Q

c

c1

c2

ρQ2 ρQ1 ρQS

MACSrMAC2

r

MAC1r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6

IOA 模型中各產品最終需求與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產值的關係為公式(1)

119935 =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1)

其中119935為各產業產值向量(Ntimes1)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向量(Ntimes1)119816為單位矩陣

(NtimesN)119808為投入係數矩陣(NtimesN)其元素aij為要生產一單位119895產業產值所需要

的119894產品當作中間投入(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為 Leontief 逆矩陣(NtimesN)其元素bij為要滿足119895產

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119894產業的總產值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空氣污染排放量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

算方式如公式(2)

cix =liqi

(2)

其中li為119894產業的勞工係數為勞工係數向量119949(Ntimes1)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

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是將各產業所雇用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人數向量119923(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qi為119894產業的污染係數為污染係數向量119954(Ntimes1)

中的元素即為單位產值所排放的空氣污染是將各產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向量119928

(Ntimes1)除以該產業產值cix為119894產業減少一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而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計算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量其計算方

式如公式(3)

Qif = mqiFi (3)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7

其中Qif為要滿足119894產品總最終需求Fi所排放之總空氣污染Qi

f為119928119891向量(Ntimes1)中

的元素由於為滿足119894產品最終需求所排放的空氣污染量為119894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以及119894產業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使其他產業所排

放之空氣污染量因此本研究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總排放量Q應相同

令Qix為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則Q = sum Qi

xi = sum Qi

fi Fi為最終需求向量119917中的元

素mqi為119894產品的空氣污染乘數表示為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排放之總空

氣污染是119950119954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其計算方式如公式(4)

119950119954prime = 119954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4)

其中prime為向量或矩陣的轉置符號

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其計算方式如公式(5)

cif =mlimqi

(5)

其中mli為119894產品的勞工乘數為要滿足119894產品一單位最終需求所雇用之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人數是119950119949向量(Ntimes1)中的元素cif為減少隱含於119894產品最終需求一

單位空氣污染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即為119894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119950119949向量的計算方式與公式(4)的119950119954向量計算方式相仿請見公式(6)

119950119949prime = 119949prime(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 (6)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並確保各產品最終需求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該類勞工被解雇之總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8

人數最小之模型架構如公式(7)

Min ∆L = 119949prime119954minus1∆119928119909 = 119949prime∆119935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909 = 119954prime∆119935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

120782 le ∆119928119909 le ρ119928119909

(7)

其中∆L為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1times1)∆Q為空氣污染總減量目

標因為本研究設定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為總排放量的 t 倍因此∆Q = tQ∆119928119909為

各產業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應減少之空氣污染∆119935為各產業產

值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各產業因於短期下減少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減產由於

∆119935 = 119808∆119935 + ∆119917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可分為一各產業因最終需求部門對

該產業產品的需求減少而導致該產業產值的直接減少(∆119917)二因為各產業的減

產而引發的連鎖減產效應後再減少的產值(119808∆119935)119954為污染係數的對角矩陣

(diagonal matrix)(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係數非對角線上

之元素皆為 0由於本研究考量出口短期內未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因而在

減少各產業產值之模擬情境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不能增加因此

120782 le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而各產品最終需求亦不會減少超過該產品原有的最終需求因此

(119816 minus 119808)∆119935 le 119917此外為了避免各產業因所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而導致各產業

產值減幅過高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業減量責任上限為ρ119928119909至於經濟體的空氣污

染總減量目標上限則為ρQ因此t le ρ

本研究改變 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參數 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求解

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藉此繪出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本研究利用 IOLP 模型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以達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並確保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29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在一定比例之下使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

之模型架構如公式(8)

Min ∆L = 119950119949prime119950119954 minus1∆119928119891 = 119950119949∆119917

St ∆Q le 119946prime∆119928119891 = 119950119954prime∆119917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

120782 le ∆119928119891 le ρ119928119891

(8)

其中∆119928119891為各產品的污染減量責任向量(Ntimes1)即應減少之隱含於各產品之空氣

污染∆119917為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的向量(Ntimes1)即因短期下為減少隱含於各產品

之空氣污染所導致之最終消費減少119950119954 為污染乘數的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NtimesN)即為矩陣內對角線上的元素為污染乘數非對角線上之元素皆為 0為

了避免產品負擔之減量責任過高因而使得短期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過高使

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119928119891而因為某產品

最終需求減少會導致生產該產品之產業的產值減少進而使得該產業減少對其他

產業生產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減產效應而本研究設

定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不得超過該產業原有的產值因此(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119917 le 119935但因為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與減量責任上限的比重相同皆為原始值的ρ倍而

(119816 minus 119808)minus1ρ119917 = ρ119935因此在減少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模擬中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其實

是小於ρ119935因此最後一條限制式已囊括在其他限制式當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0

4 相關資料處理

41 情境設計

本研究設計兩種情境情境一為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二為減少

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氣污染本研究於每種情境下皆設有一個控制組 9與一個

以上之實驗組情境之變數比較表如表 10 所示

情境一之控制組為XSρ1t1情境(控制組 1)其設定為在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一之實驗組為XNρ1t1情境(實驗組 1)係

將控制組 1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藉此檢視當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 10之下透過情境一減少 5的 SOx 或 NOx 時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有何差異

情境二之控制組為FSρ1t1情境(控制組 2)其設定為在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為 10之下減少 5的 SOx情境二之實驗組有三個我們會比較三個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模擬結果的差異FSρ2t1(實驗組 2-1)將控制組 2 之各產品的減量責

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

限提高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FSρ1t2(實驗組 2-2)將控制組 2 之總減量目標

由 5提高至 7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總減量目標提高對各產品減量

責任的影響FNρ1t1(實驗組 2-3)將控制組 2 之污染物標的由 SOx 更動為 NOx

藉此檢視在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污染物標的不同對各產品減量責任的影響

而最後我們將比較兩種情境之控制組的差異藉此檢視當污染物標的總減

量目標相同時不同情境對經濟體的影響

9 控制組為未改變任何變數之原始情境實驗組為改變一個變數以上的情境因為最好的實驗組是

只改變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因此本研究在實驗組中皆只變動控制組中的一個變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1

表 10 本研究模擬情境之比較

模擬情境 情境一 情境二

減少各產業排

放之空氣污染 減少各產品最終消費隱含之空

氣污染

污染物

標的

各別產業或產品之 減量責任

上限 總減量目標

ρ1 = 10 ρ1 = 10 ρ2 = 20

SOx t1 = 5

XSρ1t1 (控制組 1)

FSρ1t1 (控制組 2)

FSρ2t1 (實驗組 2-1)

t2 = 7 FSρ1t2

(實驗組 2-2)

NOx t1 = 5 XNρ1t1

(實驗組 1) FNρ1t1

(實驗組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產業分類對照

空氣污染防制法第八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

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訂定總量管

制計畫公告實施總量管制」然而因台灣並未依據地區別編製產業關聯表故

本研究無法了解各區域的產業關聯與產值進而分析各區域的最適產業或產品管

制方式因此本研究假設全國同一產業的技術係數空氣污染排放係數與勞工係

數皆相同(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本研究之情境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各產業減少排放的空氣污染各產品減少

隱含於其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並使因而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最

小之情境由於本研究檢視的是各產業的生產與對國產品的消費因此以 2006 年

國產品表計算投入係數矩陣119808與最終需求向量119917(行政院主計處2010)本研究為

配合產業關聯表之資料使用 2006 年綠色國民所得帳中依部門別分類之點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2

面源之空氣污染排放帳計算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量(行政院主計處2007)由

於本研究主要探討空氣污染減量對本國籍員工就業機會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

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數據係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

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2008b)本研究與上述資料

之產業分類對照請參考表 11而依據本研究產業分類之上述資料請見表 12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3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01 農林漁牧業

01 農產

農林漁牧業

農牧業 02 畜產

03 林產 林業及伐木業

04 漁產 漁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5 礦產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能源礦業

其他礦業

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6 加工食品 食品製造業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7 飲料 飲料製造業

04 菸草製造業 08 菸 菸草製造業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9 紡織品 紡織業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10 成衣及服飾品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紡

織製品製造業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11

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

製造業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

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12 木材及其製品 木竹製品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13

紙漿紙及紙製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14

印刷及資料儲

存媒體複製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

複製業 印刷及其輔助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5 石油及煤製品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 化學材料 化學材料製造業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7 化學製品 化學製品製造業

化學製品製造業 18 藥品 藥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9 橡膠製品 橡膠製品製造業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 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製造業 塑膠製品製造業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21

非金屬礦物製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22 鋼鐵

基本金屬製造業 金屬基本工業 23 其他金屬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4 金屬製品 金屬製品製造業 金屬製品製造業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5 電子零組件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4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26

電腦電子及光

學產品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

學製品製造業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

產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27 電力設備 電力設備製造業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

製造修配業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8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9 汽車及其零件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30 其他運輸工具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4 家具製造業 31 家具 家具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

製造業 32

其他製品及機

械修配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

及安裝業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

及鐘錶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3 電力供應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電力供應業

熱能供應業

34 燃氣供應 氣體燃料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35 用水供應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用水供應業

36 污染整治 環境衛生及污染防制

服務業

28 營造業 37 營造工程 營造業

土木工程業

建築工程業

機電電信電路及管

道工程業

建物裝修及裝潢業

其他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8 批發及零售 批發及零售業 批發業

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 122 軌道車輛運輸

陸上運輸業 陸上運輸業 123 其他陸上運輸

31 水上運輸業 124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業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125 空中運輸 航空運輸業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 40 住宿及餐飲 住宿及餐飲業 住宿服務業

餐飲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5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4 支援服務業 47 支援服務 支援服務業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48 公共行政服務 政府 公務機構及國防事業

國際組織及外國機構

36 其他服務業 52 其他服務 其他服務業

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

維修服務業

理髮及美容業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37 其他

126 運輸輔助服務

其他

儲配運輸物流業

運輸輔助業

127 倉儲 倉儲業

128 郵政快遞服務 郵政及快遞業

41 傳播服務

出版業

電影業

廣播電視業

42 電信服務 電信業

43 資訊服務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

服務業

44 金融及保險

金融及其輔助業

證券及期貨業

保險業

45 不動產服務 不動產業

租賃業

37 其他 46 專業科學及技

術服務 其他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

專門設計服務業

顧問服務業

研究發展服務業

廣告業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

服務業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6

表 11 本研究產業分類與對照表

本研究分類 產業關聯表 綠色國民所得帳 人力運用調查

碼 產業別

部門別

(52166 部門) 行業別 項目別

37 其他

49 教育服務

其他

教育服務業

50 醫療保健及社

會工作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業

社會福利服務業

51 藝術娛樂及休

閒服務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

圖書館及檔案保存業

博物館歷史遺址及類

似機構

休閒服務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7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01 農林漁牧業 451227 222612 1096 8235 2901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96956 1541 32 44 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544818 371977 3470 2856 4681 04 菸草製造業 30952 29762 12 8 0 05 紡織業 423727 240109 8203 6742 1224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75517 65545 31 26 3593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50527 41430 334 216 532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40412 9515 35 94 359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87798 43674 4351 5555 1190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8315 4770 15 74 1418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076172 476361 7489 7916 0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634159 627239 17648 39439 30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298635 120989 3264 4203 1262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92096 48660 669 615 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369342 175945 996 1447 1760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262505 35838 5019 31980 1001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472528 403047 17702 15706 31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646715 346771 866 1354 288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3349814 2555129 1039 1991 949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38

表 12 以本研究產業分類之產值國內最終需求SOxNOx 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

本研究分類 產值 國內最終需求 SOx NOx 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

代碼 產業別 百萬元 百萬元 公噸 公噸 人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757628 726904 4 2 391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455627 236236 868 4170 1074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717555 604073 21 19 1366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612563 451473 132 364 1292 24 家具製造業 65166 58257 8 10 454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73417 134984 1404 2805 2213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49187 101656 55416 80514 882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161292 17727 955 7808 13040 28 營造業 1258561 1063977 73 924 31285 29 批發及零售業 3563383 2325698 6 9 23756 30 陸上運輸業 320684 152220 697 207847 1960 31 水上運輸業 201754 182799 8169 16397 202 32 航空運輸業 244907 226538 5 1948 0 33 住宿及餐飲業 463532 385568 5789 5732 17028 34 支援服務業 262530 61015 1 1 2829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1204404 1119830 88 648 6304 36 其他服務業 566948 461282 42 18 10890 37 其他 5673562 3459257 262 283 15353

總計 28554915 17590408 146210 457998 1801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39

5 結果分析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本研究設計之情境皆務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總人數極小因此本研究利用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之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據此由低至高排定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與產品順序結果如表 13 所示

由於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業之勞工係數除以污染係數因此我們透

過分析各產業之勞工係數與污染係數即可了解影響各產業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之

差異詳見圖 5而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為該產品的勞工乘數除以污染乘

數因此我們亦可從各產品的勞工乘數與污染乘數中了解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差異之因詳見圖 6而各產業之勞工係數污染係數與各產品的勞工乘數

污染乘數請見表 14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SOx由表 13 與圖 5(a)可了解應優先管制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菸草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航空運輸業排

放之 SOx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因此這些產業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皆為 0當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時我們則依據其污染

係數由高至低排序藉由優先管制污染係數高之產業降低國內總產值損失因

此上述產業之管制順序則如圖 5(a)的水平座標軸所示依序為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而電力及

燃氣供應業的 SOx 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為 00159 人公噸代表當電力及燃氣供應

業減少一公噸的 SOx 時僅造成 00159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我們由表

14可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SOx係數最高勞工係數又偏低(00016人百萬元)

因此為第六個應優先管制之產業而最不該管制SOx排放量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0

因為該產業的 SOx 係數幾乎為 0且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若

該產業減少排放一公噸的SOx會使該產業解雇56594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業排放之 NOx由表 13 與圖 5(b)可了解應優先管制之產業

亦為上述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之產業排放之 NOx但我們依據其 NOx 係

數由高至低排序則管制順序為航空運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

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菸草製造業而最不該管制 NOx 排放量之產業亦為支

援服務業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該產業的 NOx 係數也幾乎為 0因此若該產業

減少排放一公噸的 NOx亦會使該產業解雇 56594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由表 13 與圖 6(a)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電力及燃氣的 SOx

乘數最高(01143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較低(00031 人百

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SOx 時只會減少 00269 位中高齡低

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制最

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之產品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SOx 乘數相對其他

產品而言較小(0002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因此

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SOx會使經濟體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

歷基層勞工因為支援服務業雖僅排放少量的 SOx但每增加一單位該產品之消

費時即直接間接地使用了 00093 單位的電力及燃氣因此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S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對勞工的衝擊明顯減小

若我們管制各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由表 13 與圖 6(b)可了解應優先管

制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消費之 NOx因為我們由表 14 可知陸上運輸服務的

NOx 乘數最高(06590 公噸百萬元)而勞工乘數相對其他產品居中(00103 人

百萬元)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所隱含之一公噸 NOx 時只會減少 00156 位中高

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是所有產品之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中最低者而最不該管

制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的 NOx 乘數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41

對其他產品而言較小(00095 人百萬元)且勞工乘數最高(01113 人百萬元)

因此若減少該產品最終消費所隱含之一公噸的 NOx會使經濟體解雇 12 位中高齡

低學歷基層勞工與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SOx 的分析相同相較於管制支援服

務業所排放之 NOx管制支援服務所隱含之 NOx 對勞工的衝擊亦明顯減小

由於各產業會使用其他產業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雖然橡膠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皆未雇用中

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但這些產業所使用之中間投入之產業有雇用該類勞工因

此這些產業之產品亦隱含了這類勞工若減少消費這些產業之產品會使該產業

減少使用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進而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使得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被解雇因此這些產品的邊際減量就業損失皆非 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2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20 26459 16 03523 26 15573 17 0324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1 00000 1 00000 9 03127 8 01255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16 13488 20 16390 22 12139 24 05255 04 菸草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20 11157 22 04313 05 紡織業 10 01492 12 01815 6 01972 9 01405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3 1151344 33 1375416 30 28524 35 15402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 15928 23 24632 21 11528 28 06756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25 103019 26 38389 29 21602 26 05834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12 02735 13 02142 11 04721 16 0266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32 935603 28 192355 27 19435 30 07945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3 00814 6 00533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7 00172 6 00077 4 01085 4 00468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3 03867 15 03002 10 04147 10 02147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 00000 1 00000 5 01896 7 01080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19 17676 19 12164 12 05352 14 02466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1 01994 11 00313 7 02881 5 00519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8 00178 10 00201 8 03096 11 02221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23 33302 22 21296 14 08323 20 04185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4 09135 17 04766 13 06661 12 02443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3

表 13 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與其排序

本研究分類 各產業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SOx NOx SOx NOx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排序 人公噸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1 869275 34 2174638 18 10688 18 03459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15 12380 14 02575 15 08918 15 02627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9 665887 32 724092 16 09515 19 03790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97733 25 35502 17 10592 21 04229 24 家具製造業 27 576288 30 460633 24 14126 25 05742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7 15759 18 07889 19 10956 23 04677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6 00159 8 00110 1 00269 2 0018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26 136601 21 16701 36 83219 34 14332 28 營造業 35 4298807 29 338693 32 31064 27 06457 29 批發及零售業 36 39912634 36 25709957 33 34383 33 13886 30 陸上運輸業 21 28135 7 00094 25 15065 1 00156 31 水上運輸業 9 00247 9 00123 2 00570 3 00279 32 航空運輸業 1 00000 1 00000 23 12396 13 02461 33 住宿及餐飲業 22 29416 24 29709 28 20680 31 13455 34 支援服務業 37 565940000 37 565940000 37 452147 37 117517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0 712969 27 97344 35 57893 32 13599 36 其他服務業 34 2614206 35 6100499 34 57656 36 22557 37 其他 28 586411 31 543298 31 28781 29 0714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4

(a) SOx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SOx (X MAC ∆L)(人公噸)

S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SOx (X MAC ∆L) SOx係數 勞工係數

01200096007200480024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5

(b) NOx 圖 5 各產業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係數與勞工係數 註產業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業污染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若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相同則按污染係數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4004800720096012001440168019202160240

-57000-45600-34200-22800-11400

0114002280034200456005700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勞工係數

(人百萬元)

NOx (X MAC ∆L)(人公噸)

NOx係數

(公噸百萬元)

NOx (X MAC ∆L) NOx係數 勞工係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6

(a) SOx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50-40-30-20-10

0102030405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SOx (F MAC ∆L)(人公噸)

S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SOx (F MAC ∆L) SOx乘數 勞工乘數

013001040078005200260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7

(b) NOx 圖 6 各產品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污染乘數與勞工乘數 註產品別皆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0000026005200780104013001560182020802340260

(120)(96)(72)(48)(24)0024487296

12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勞工乘數

(人百萬元)

NOx (F MAC ∆L)(人公噸)

NOx乘數

(公噸百萬元)

NOx (F MAC ∆L) NOx乘數 勞工乘數

0800640480320160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8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01 農林漁牧業 00024 00182 00064 00077 00369 00120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0003 00004 00000 00051 00127 00016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00064 00052 00086 00134 00310 00163 04 菸草製造業 00004 00003 00000 00023 00059 00025 05 紡織業 00194 00159 00029 00408 00572 00080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00004 00003 00476 00202 00375 0057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0066 00043 00105 00134 00229 00154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0009 00023 00089 00059 00217 0012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00232 00296 00063 00378 00669 00178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00002 00007 00144 00111 00272 00216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70 00074 00000 00111 00169 00009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00108 00241 00002 00248 00575 00027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00109 00141 00042 00200 00387 00083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00073 00067 00000 00164 00289 0003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0027 00039 00048 00162 00352 00087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00191 01218 00038 00321 01782 00092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00120 00107 00002 00235 00327 00073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00013 00021 00045 00124 00247 00103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00003 00006 00003 00042 00115 00028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49

表 14 各產業污染係數勞工係數與各產品的污染乘數勞工乘數 本研究分類 SOx 係數 NOx 係數 勞工係數 SOx 乘數 NOx 乘數 勞工乘數

代碼 產業別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公噸百萬元 人百萬元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05 00039 00122 00042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00019 00092 00024 00073 00247 0006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00000 00000 00019 00072 00181 00068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00002 00006 00021 00065 00162 00069 24 家具製造業 00001 00002 00070 00096 00235 00135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00051 00103 00081 00120 00282 00132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01009 01466 00016 01143 01700 00031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00059 00484 00808 00125 00724 01038 28 營造業 00001 00007 00249 00100 00480 00310 29 批發及零售業 00000 00000 00067 00031 00076 00106 30 陸上運輸業 00022 06481 00061 00068 06590 00103 31 水上運輸業 00405 00813 00010 00446 00912 00025 32 航空運輸業 00000 00080 00000 00033 00164 00040 33 住宿及餐飲業 00125 00124 00367 00208 00320 00431 34 支援服務業 00000 00000 01078 00025 00095 01113 35 公共行政服務 00001 00005 00052 00018 00078 00106 36 其他服務業 00001 00000 00192 00039 00100 00226 37 其他 00000 00000 00027 00022 00090 0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0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在進行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前我們需先衡量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即

以 PBA 衡量之空氣污染量以及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即以 CBA 衡量之空

氣污染量以利我們分析模擬結果之減量責任分配

台灣於 2006 年的 PBA 與 CBA 衡量之空氣污染如表 15 與圖 7 所示由於各

產業於其製程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皆隱含在各產品中因此以 PBA 或 CBA 衡量

之空氣污染總量應相同我們由如表 15 與圖 7 可知以 PBA 或 CBA 衡量之 SOx

總排放量皆為 146209 公噸NOx 總排放量皆為 457998 公噸因此在相同的總減

量目標下透過情境一或情境二所減的空氣污染量應相同

而在模擬一中各產業的減量責任即為其 P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而在模擬

二中各產品的減量責任則為其 CBA 空氣污染量的 ρ 倍

影響各產業之 PBA 空氣污染量與其產品之 CBA 空氣污染量有兩個因素一

各產業產品供給最終需求部門的比重二各產業的製程中是否使用易排放空氣

污染之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例如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 PBA 衡量的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多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中有五分之四供給產業界

因此隱含在電力及燃氣的最終消費中的 SOx 較少而營造業以 PBA 衡量之 SOx

較其以 CBA 衡量之 SOx 少因為營造業的製程中會使用易產生 SOx 的非金屬

礦物製品與基本金屬作為中間投入因此隱含在營造工程最終消費的 SOx 較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1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01 農林漁牧業 1096 8235 1710 8222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2 4362 8 20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70 2856 4989 11523 04 菸草製造業 12 8044 68 175 05 紡織業 8203 6742 9787 13732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31 26 1327 2458 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334 215983 555 947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35 93516 56 206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4351 5555 1649 2923 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5 73718 53 130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7489 7916 5282 8071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 17648 39439 15548 36073 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3264 4203 2423 4680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669 615 800 1405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996 1447 2849 6185 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5019 31980 1150 6386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7702 15706 9461 13185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 866 1354 4308 8568 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039 1991 10780 29386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4 2 2859 8835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 868 4170 1719 5835 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1 19 4345 10909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132 364 2927 7331 24 家具製造業 8 10 557 1370 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1404 2805 1626 3810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55416 80514 11619 17278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 955 7808 221 1284 28 營造業 73 924 10622 51101 29 批發及零售業 6 9 7173 17761 30 陸上運輸業 697 207847 1041 100312 31 水上運輸業 8169 16397 8161 16667 32 航空運輸業 5 1948 738 3715

(續下頁)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2

表 15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衡量

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本研究分類 PBA CBA

SOx NOx SOx NOx 公噸 公噸

33 住宿及餐飲業 5789 5732 8027 12337 34 支援服務業 1 1 150 578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88 648 2051 8732 36 其他服務業 42 18 1806 4617 37 其他 262 283 7763 31252

總計 146210 457998 146210 457998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53

圖 7 2006 年台灣以生產為基礎計算(PBA)與以消費為基礎計算(CBA)之空氣污染排放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SOx (PBA)

SOx (CBA)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NOx (PBA)

NOx (CBA)

(公噸)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4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由於情境一之結果分析需奠基在情境二之結果分析之上因此本研究先分析情

境二之結果再於第 54 節分析情境一之結果

本研究於情境二中模擬四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情境FSρ1t1與情

境FNρ1t1中各產品需負擔的減量責任如圖 8 所示由於圖 8 之產品別皆依不同

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由圖 8 中可了解

在情境二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為短期下

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

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消費但因為

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

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

污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最多僅需負擔 10的減量責任

我們由圖 8(a)可了解在情境FSρ1t1中共有13種產品需要負擔SOx減量責任

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3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於其最

終消費 405的 SOx 之外其餘 12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SOx而我們由表 15

可知這 12 種產品中以化學材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排放量最多(15548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555 公噸)

而我們由圖 8(b)可了解在情境FNρ1t1中共有 12 種產品需要負擔 NOx 減量責

任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12 低的產品除了電子零組件僅需減少隱含

於其最終消費 381的 NOx 之外其餘 11 種產品皆需減少 10的 NOx而我們

由表 15 可知這 11 種產品中以陸上運輸服務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排放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5

最多(100312 公噸)因此該產品所負擔之 10的 NOx 減量責任亦最多(10031

公噸)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由 10提高至 20即為情境

FSρ2t1則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a)所示我們由圖 9(a)可發現當各產業的

減量責任上限提高時雖然總減量目標不變(仍為 5的 SOx)但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減少至 4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前 4 低的產品而除了化學材料僅需負擔 1478的 SOx 減量外其餘 3 項

產品(電力及燃氣水上運輸服務石油及煤製品)皆應負擔 20的 SOx 減量責

任而因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增加因此相較

於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較小如圖 10 所示

情境FSρ1t1會使 144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被解雇而情境FSρ2t1僅會解雇 491

位勞工

若我們將情境FSρ1t1中的總減量目標由 5提高至 7即為情境FSρ1t2則各

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如圖 9(b)所示我們由圖 9(b)可發現當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雖

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仍為產品所隱含之 SOx 總排放量的 10)但需

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多由原本的 13 項產品增多至 22 項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前 22 低的產品而除了食品及飲料僅需負擔 886的 SOx 減量

外其餘 21 項產品皆應負擔 10的 SOx 減量責任因為 SOx 的總減量目標提高

因此情境FSρ1t2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衝擊增加會解雇 4200 位勞工如圖

10 所示

因此相較於情境一情境二有三個規律可循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

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

減少但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6

減少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

責任的產品數目增加因此解雇的勞工增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7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在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

之空氣污染因此最終需求部門為減少隱含於消費中之空氣污染只能減少最終

消費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如圖 11 所示由於

圖 11(a)與圖 11(b)之產品別係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

高排序因此我們可發現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幅度與各產品需負擔之減量責任

的比重相同如圖 8而由於本研究為避免最終需求部門減少對各產品之最終消

費時對消費者福利衝擊過大因此本研究設定最終需求部門最多僅需減少隱

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中 10的空氣污染故各產品最多僅減少 10的最終需求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我們由表 15 可知每種產品的最終消費皆隱含 SOx 與 NOx因此在情境FSρ1t1

與情境FNρ1t1中有 11 項需要減少最終消費的產品是相同的如圖 11(c)所示

若依據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排序則為前 10 項產品與第 13 項產品

因此我們可比較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總勞工總產值總最終需求所造

成之衝擊以及能夠減少的另一種污染量結果如表 16 所示

我們由表 16可發現與情境FNρ1t1相較情境F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的負面衝擊皆較大顯示要達成 5的 SOx 減量較 5的 NOx

減量困難此外在情境FSρ1t1中我們能同時減少 302的 NOx但在情境FNρ1t1

中我們能減少 475的 SOx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若欲在最小化經濟面與社會面

之衝擊使兩種污染物同時減少時應採用情境FNρ1t1之模擬結果作為產品管制

方式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8

表 16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FSρ1t1 情境FN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1446(080) 1355(075)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602313(211) 571619(200)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349290(199) 336339(191)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6939(475) NOx 的減少(公噸) 13851(302) 22900(500)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由於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時不僅會使各產業的產值減少亦會使各產業減少

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之需求同時亦使其他產業減產導致連鎖的減產效應

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以及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F)或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X)而導致之減產

因為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最終消費減少之產品中共有 11 項產品

相同且減幅相近如圖 11(c)所示因此在兩組情境中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也相

近皆以化學材料製造業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而減幅則皆以水

上運輸業的減幅最高而我們由圖 12 可了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值減少主要

係因為最終需求減少所導致而化學材料製造業的產值減少因為最終需求減少

或中間投入需求減少所造成的影響則相近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由於產業減少產值會使產業解雇勞工而本研究主要關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的失業因此本研究分別檢視在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中各產業解雇之該

類勞工人數結果如圖 13 所示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59

我們由圖 13(a)可發現在情境FSρ1t1中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

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分別解雇 297 位與 271 位勞工雖然這兩個產

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並不高分別損失 3673 百萬元與 2519 百萬元但

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高分別為00808人百萬元與01078人百萬元

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而我們由圖 13(b)可發現在情境FNρ1t1中解雇最多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的

產業亦是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與支援服務業分別解雇 262 位與 267 位勞工

與情境FSρ1t1相似雖然這兩個產業在情境FNρ1t1中的產值損失相較於其他產業

並不高分別損失 3240 百萬元與 2473 百萬元但因為這兩個產業的勞工係數極

高因此因為產值減少而解雇之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0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8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品別按污染物標的之各產品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2064096012801600

02468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Q) SOx (FSρ1t1 )

0220044006600880011000

02468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FNρ1t1 ∆Q)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1

(a)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

(b)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1t2 圖 9 情境FSρ1t1與情境FSρ2t1情境FSρ1t2之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比較 註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

SOx (FSρ1t1 )

SOx (FSρ2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減量責任()SOx (FSρ1t1 )

SOx (FSρ1t2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2

圖 10 情境FSρ1t1情境FSρ2t1與情境FSρ1t2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SOx (FSρ1t2 ∆L)

SOx (FSρ2t1 ∆L)

SOx (FSρ1t1 ∆L)

(人)

01 農林漁牧業 02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03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04 菸草製造業 05 紡織業 06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07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08 木竹製品製造業 09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10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2 化學材料製造業13 化學製品製造業 14 橡膠製品製造業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16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7 基本金屬製造業 18 金屬製品製造業19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20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21 電力設備製造業22 機械設備製造業 23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24 家具製造業25 其他製品及機械修配製造業 26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27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28 營造業 29 批發及零售業 30 陸上運輸業31 水上運輸業 32 航空運輸業 33 住宿及餐飲業34 支援服務業 35 公共行政服務業 36 其他服務業37 其他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3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c)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 圖 11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註(a)(c)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b)之產品別按各產品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60000

120000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

0

50000

100000

0

5

10

30 26 31 12 16 11 14 02 05 13 17 19 32 15 21 09 01 20 22 18 23 04 25 03 24 08 28 07 37 10 33 35 29 27 06 36 34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

0

5

10

26 31 11 12 14 05 16 17 02 13 09 15 19 18 21 22 23 20 25 04 07 03 32 24 30 01 10 33 08 06 37 28 29 36 35 27 34

最終需求減少() SOx (FSρ1t1 )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4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2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30000600009000012000015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FSρ1t1 ∆F) SOx (FSρ1t1 A∆X) SOx (FSρ1t1 )

026000520007800010400013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FNρ1t1 ∆F) NOx (FNρ1t1 A∆X)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65

(a) 情境FSρ1t1

(b) 情境FNρ1t1 圖 13 情境FSρ1t1與情境F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FSρ1t1 ∆L) SOx (FSρ1t1 )

0601201802403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FNρ1t1 ∆L) NOx (F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6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本研究於情境一中模擬兩個子情境情境設定詳見第 41 節若我們在情境

XSρ1t1與情境XNρ1t1中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變動範圍則各產業的空氣污染

減量責任如圖 14 所示菱形點為該產業負擔之污染減量責任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

污染的比重(單位為百分比)柱狀圖則為該產業需負擔之減量責任(單位為公

噸)

由於圖 14 之產業別按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

低之產業要負擔較多的 SOx 減量責任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

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本研究為避免產業減少空氣污染時對

該產業產值衝擊太大設定各產業最多僅需減少該產業所排放之空氣污染的10

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僅需減少 10的空氣污染

一產業減產不僅會使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少同時亦減少對其他產品作為中間投

入之需求由於情境二中我們設定各產業產值為外生變數代表各產業無法立

即反應其他產業其產品需求減少之情況因此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之產業未能

及時減產在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之情形下將導致該產業的存貨增加此外

若產業減產幅度過大將產生該產品最終需求減幅超過其原始值之不合理之情況

因此在未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有

增有減如圖 15 所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的最終需求減幅甚至高達 536因為

本研究不希望產業累積存貨因此本研究設定情境一之子情境中各產品最終需

求未增加且減幅最多為 100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7

我們由圖 16(a)可知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中要負

擔較多 S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542 公噸)水上運輸業

(817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749 公噸)雖然各產業之減量責任最多僅

占該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但如表 15 所示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 SOx

排放量最多(55416 公噸)因此該產業所負擔之 10的 SOx 減量責任亦最多而

我們由圖 16(b)可知在情境XNρ1t1中要負擔較多 NOx 減量責任的產業依序為陸

上運輸業(20785 公噸)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983 公噸)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

業(72 公噸)其中僅有陸上運輸業達其 10的減量責任上限

由於我們在情境一中考慮各產品最終需求短期內不能增加之限制因此減少較

多產值的產業並不盡然是邊際減量成本較低的產業故各產業之污染減量責任分

配並無規律可循只能透過 IOLP 模型求解但因為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

我們透過分析各產品最終需求各產業產值之衝擊亦可了解情境一之各產業減

量責任分配原因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短期下由於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但因為短期下產業的投入技術無法立即提升

因此當某一產業減產但仍為滿足其他產業對該產品之需求時只能犧牲最終消

費故最終需求部門能購買之產品會減少而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

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介於 0-100之間

由於 IOA 模型為線性模型因此隱含於各產品最終需求之空氣污染各產品

最終需求皆與各產業產值為固定比例關係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

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數最小且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之下我們

亦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8

我們由圖 17(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共會減少 4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

為石油及煤製品(93137 百萬元)化學材料(9244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45681

百萬元)與水上運輸服務(18528 百萬元)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1955電力及燃氣最終需求的減幅則為 4494我們由圖 6(a)可知上述這 4 種

產品即為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而我們由圖 17(b)可了解在情

境XNρ1t1中共會減少 2 種產品之最終需求分別為 1130的電力及燃氣(11487

百萬元)與 2088的陸上運輸服務(31786 百萬元)的最終消費我們由圖 6(b)

可知上述這 2 種產品即為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4 種產品

因此我們發現不論是減少各產業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

費之空氣污染最終消費減少較多的產品皆為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因

此我們可透過先分配各產品減量責任再推得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

但因為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並未達其 100的減幅上限如圖 17 所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的情境XSρ1t1與XNρ1t1中各產業產值的減

少程度如圖 18 所示我們將各產業產值的減少區分為最終消費減少(ΔF)以及

中間投入需求減少(AΔX)兩部份前者與圖 17 之數值相同後者為最終消費減

少所產生之間接減產

由於我們為了達成空氣污染減量目標使被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人

數最小且最終需求的減幅需介於 0-100之間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

產業並一定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故這些產業的產值也非減少最多然而由於

IOA 模型為一線性模型且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與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69

一致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需求減幅較大因而使得這些產

品的產業產值減幅較大

我們由圖 18(a)可了解在情境XSρ1t1中產值減少較多的產業依序為石油及煤

製品製造業(107617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54918 百萬元)水上運輸業

(20175 百萬元)與化學材料製造業(15344 百萬元)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的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最低因此這些產業之產品的最終消費需要減少而為因應這 4

種產品之最終消費減少除了這 4 個產業的產值會直接間接減產之外其他產

業也會因而間接減產而情境XNρ1t1的分析也相仿我們由圖 18(b)可了解產值減

少最多的產業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2068 百萬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3524 百

萬元)與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9732 百萬元)由於陸上運輸業與電力及燃氣供

應業產品的 N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因此這 2 個產業會因其最終需求需減少

而減產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會減產則是因這 2 個產業減產所導致之間接減產

由於短期下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

因此僅能藉由減產來減少污染故我們由圖 18 可發現各產業產值的減幅與各產業

的污染減量責任比重相同而在情境一中由於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

為其排放之空氣污染的 10因此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亦為 10而為使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少占其產值之比重小於 10各產品最終

消費減幅即未達其減幅上限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情境XS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296 位其中自電力

及燃氣供應業解雇者最多(88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66 位)詳如圖 19(a)所示

雖然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減少最多但因為該產業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

層勞工因此不會解雇該類勞工而因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產值減少次多因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0

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23的

SOx 減量責任(00012 公噸)但仍使其減少 617 百萬元的產值而因為該產業的

勞工係數最高(01078 人百萬元)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66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

勞工

情境XNρ1t1所減少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就業總人數為 363 位其中自陸

上運輸業解雇者最多(196 位)支援服務業次之(45 位)詳如圖 19(b)所示因

為陸上運輸業的產值減少最多因此自該產業解雇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最多

雖然支援服務業僅需負擔 016的 NOx 減量責任(00008 公噸)但因為其減少

415 百萬元的產值因此該產業仍解雇 45 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1

圖 14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圖 15 未設定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下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90000-75000-60000-45000-30000-15000015000

-600-500-400-300-200-100

01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變動(百萬元)最終需求變動()

SOx (XSρ1t1 ∆Q free ∆F) SOx (XSρ1t1 free ∆F)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2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6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註產業別按各產業之 SOx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由低至高排序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12002400360048006000

02468

10

14 11 04 02 32 26 12 17 31 05 16 09 13 19 21 03 25 07 15 01 30 33 18 23 08 27 24 37 22 35 20 10 06 36 28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SOx (XSρ1t1 ∆Q) SOx (XSρ1t1 )

044008800132001760022000

02468

10

32 11 14 02 04 12 30 26 31 17 16 05 09 21 13 01 19 25 15 03 27 18 07 33 23 08 35 10 28 24 37 22 06 20 36 29 34

減量責任(公噸)減量責任()

NOx (XNρ1t1 ∆Q)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3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0102030405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5

10152025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最終需求減少(百萬元)最終需求減少()

NOx (XNρ1t1 ∆F)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4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8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40004800072000960001200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SOx (XSρ1t1 ∆F) SOx (XSρ1t1 A∆X) SOx (XSρ1t1 )

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產值減少(百萬元)產值減少()

NOx (XNρ1t1 ∆F) NOx (XNρ1t1 A∆X) 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75

(a) 情境XSρ1t1

(b) 情境XNρ1t1 圖 19 情境XSρ1t1與情境XNρ1t1之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20406080100

02468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SOx (XSρ1t1 ∆L) SOx (XSρ1t1 )

04080120160200

02468

10

漿

宿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hellip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勞工損失(人)勞工損失()

NOx (XNρ1t1 ∆L)NOx (XNρ1t1 )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6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如第 542 節所述在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變動範圍之情境XSρ1t1中產業為滿足

其他產業對其產品中間投入之需求因此會減少供給最終需求部門而其中又以電力及

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最高(4494)如圖 17(a)所示因為在情境XSρ1t1中我們僅設

定各產品的最終需求未增加且減幅僅需小於 100因此電力及燃氣的最終需求減幅

才會高達 4494但在情境FSρ1t1中本研究設定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為 10因而

各產品的最終消費減幅最高僅為 10因此相較於情境二情境一對消費者福利的衝

擊較大

而我們比較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總體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結果如表 17 所示情境XSρ1t1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總產值與總最終需求

的負面衝擊皆較低但所附帶減少的 NOx 亦較少因此若我們欲在短期內考量消費

者福利而採用情境二時則對總體經濟面與環境面的負面衝擊則會提高

表 17 情境XSρ1t1與情境FSρ1t1對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造成之影響

情境 情境XSρ1t1 情境FSρ1t1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總人數(人) 296(016) 1446(080) 總產值的減少(百萬元) 216853(076) 602313(211) 總最終需求的減少(百萬元) 166591(095) 349290(199) SOx 的減少(公噸) 7310(500) 7310(500) NOx 的減少(公噸) 11564(252) 13851(302)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7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如第 3 章所述我們可從邊際減量成本線上設定總減量目標若某產業的邊際減量

成本低於總減量目標下的邊際減量成本則該產業需負擔減量責任而因為在情境一中

本研究限制各產品最終需求之變動範圍因此邊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並未負擔較

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無法繪製情境一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但因為情境二中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品負擔較多的減量責任因此我們可繪製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線並藉此分析應負擔減量責任之產品

情境二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如圖 20 所示由左至右的實線虛線點虛線分別

為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ρ為 1020與 100(即未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線以圖 20(a)為例若我們想減少 15的 SOx在未限制各產品減量

責任上限時邊際減量勞工損失低於(含)007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負擔減量責任

且需減少該產品所有的最終需求而在限制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為 20時則邊際減量

勞工損失低於(含)168 人公噸之產品皆需減少 20的最終需求但在限制各產品減

量責任上限為 10時因為減少 15的 SOx 減幅大於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ρ = 10)

因此無法達成總減量目標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8

(a) SOx

(b) NOx 圖 20 情境二之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79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我們利用情境一與情境二分析每個總減量目標下的總減量勞工損失 10即改變IOLP

模型中的總減量幅度之參數t使其由 0增加至 100藉此求解在不同的總減量目標

下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並分別繪製成圖 21 與圖 22

我們由圖 21 與圖 22 可發現在給定的空氣污染總減量目標下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

上限越高則總減量勞工損失越低因為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越高時邊際減量勞

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或產業應負擔的減量責任越高對總就業造成的負面衝擊即較小這

與我們在第 532 節的分析相同

而總減量勞工損失線上的任一點(如圖 21(a)的點 B)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

最少會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若政府未依據最小化總勞工損失之模擬結

果管制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的空氣污染則總勞工損失會

增加(如圖 21(a)點 A)因此總勞工損失線為本研究追求空氣污染總減幅最大以及

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最小之兩目標最適組合點的連線即為

Hristu-Varsakelis et al(2010)所稱的柏拉圖前緣線透過本研究所繪製之總減量勞工損

失線我們可了解當情境一或情境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為達成給定的空氣

污染總減量目標最少會造成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總人數減幅

在未限制各產業或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時(ρ = 100)情境一與情境二的總減量

勞工損失線相同如圖 21(a)與圖 22(a)點虛線所示因為此時兩情境的各產業產值與各

產品最終需求減幅範圍相同皆為 0-100因此模擬結果會相同

由於我們設定情境一的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而此設定並不隨各產業

的減量責任上限的變動而影響因此當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

10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可視為在每個減量目標下對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進行積分繪製而成代表在該減量

目標下所有減量成本的加總但因為情境一的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因此本研究係利用 IOLP 模型模擬

多組情境依其結果繪製而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0

ρ lt 100)情境一的各產業產值減幅上限為ρ倍但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為 0-100

而在情境二中因為當各產品最終需求皆減少ρ倍時各產業產值最多也僅會減少ρ倍

因此我們設定各產業的減量責任上限為ρ倍時(令ρ lt 100)情境二的各產業產值與

各產品最終需求的減幅上限皆為ρ倍因此當我們在相同的各別減量責任上限下利

用情境一或情境二達成同樣的總減量目標時因為情境二的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較

情境一低因此情境二所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情境一多

(a) SOx

(b) NOx 圖 21 情境二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F ρ=10 ∆L)SOx (F ρ=20 ∆L)SOx (F ρ=100 ∆L)

B

A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F ρ=10 ∆L)NOx (F ρ=20 ∆L)NOx (F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1

(a) SOx

(b) NOx 圖 22 情境一之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

總硫氧化物減量()

SOx (X ρ=10 ∆L)SOx (X ρ=20 ∆L)SOx (X ρ=100 ∆L)

01020304050607080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失(

)總氮氧化物減量()

NOx (X ρ=10 ∆L)NOx (X ρ=20 ∆L)NOx (X ρ=100 ∆L)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2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本研究使用 IOLP 模型模擬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或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

需求的空氣污染時皆考量各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

放量或其單位產品的最終消費所隱含之空氣污染因此是一短期的經濟分析而本研

究建議政府在制定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時可依據圖 23 之政策制定流程設計政策

首先我們應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總減量目標而因為在情境二中設定各產品減量責任上限即設定了

各產品最終需求與各產業產值的減幅上限故若政府採用情境二即不需要設定最終需

求的減幅上限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對經

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此模

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如此即可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3

圖 23 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與繪製

參數設定bull 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bull 空氣污染物標的與減量目標

總體面影響衡量此情境對

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

擬定政策依據模擬結果之

各產業污染減量責任為政策方針

策略一減少各產業排放之

空氣污染

策略二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

參數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

減幅上限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4

6 結論與建議

短期內產業難以立即升級設備或技術以降低其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量因此若要

減少空氣污染則會透過減產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但同時亦會解雇員工而本研究考

量若產業解雇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將影響其家庭之經濟來源不僅增加其家人經濟

負擔伴隨而來之子女養育父母照護未來養老等問題皆易使社會成本增加因此

本研究所設計之兩種短期的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減少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情境一)

減少隱含於各產品最終消費之空氣污染(情境二)係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該

類勞工被解雇的總人數最少

本研究為求產業或產品減量責任分配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總勞工損失最小

的減量責任分配因此以 IOA 模型推算各產業與各產品的邊際減量勞工損失據此排定

應優先管制排放量之產業或產品順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情境一中若要減少 SOx 或

NOx皆應優先減少橡膠製品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礦業及土石

採取業與航空運輸業之空氣污染排放量因為這些產業並未雇用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

故不會造成該類勞工失業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業為支援服務業因為該產業所排放之

SOx 或 NOx 皆極低但雇用較多該類勞工而在情境二中若要減少 SOx應優先減

少隱含於電力及燃氣最終消費之 S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SOx 最多

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較其他產品低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SOx

排放量會解雇的該類勞工最少若要減少 NOx應優先減少隱含於陸上運輸服務最終

消費之 NOx因為該產品每單位最終消費所隱含之 NOx 最多而隱含之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並未較其他產品高因此每減少一單位隱含於該產品之 NOx 排放量會解雇

的該類勞工最少而最不該被管制之產品亦為支援服務因為該產品所隱含之 SOx 或

NOx 偏低但隱含的該類勞工最多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5

但因為在情境一中本研究考量短期內出口難以增加且產業不願累積存貨又為

了避免各產品最終消費減幅超過其原消費量因此各產業之減量責任分配沒有規律邊

際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不一定負擔最多減量責任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產品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業如若要減少 S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等若要減少 NOx負擔較多減量責任的是陸上運輸業等

而在情境二的各產品減量責任分配則有三個規律一各產品應依據邊際減量勞工

損失由低至高依序負擔減量責任直到已達該產品之減量責任上限二當各產品的減

量責任上限提高但總減量目標不變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目減少但邊際減

量勞工損失較低的產品所負擔的減量責任提高因此解雇的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

三當各產品的減量責任上限不變但總減量目標提高時需要負擔減量責任的產品數

目增加因此解雇的該類勞工增加

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情境皆考量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三個面向因此藉

由這兩種情境的模擬結果分配減量責任即可在給定的總減量目標下使中高齡低學歷

基層勞工的失業總人數最少並能避免各產業產值或各產品最終需求衝擊過大

為了制訂能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品質與社會福祉之空氣污染減量政策我們應

先設定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幅上限各產業或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上限空氣污染物

標的與總減量目標接著我們再衡量此情境對經濟面社會面與環境面的影響採取

對經濟面社會面的衝擊較小但能減少較多空氣污染之模擬結果最後我們再依據

此模擬結果作為政策方針

但若政府為了避免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失業而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因而未對邊際

減量勞工損失較低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恐將使這些產業或產品未

具有提升污染防制之技術的誘因反而會使其喪失長期競爭力此外為了避免產業多

雇用該類勞工以減少被分配到之減量責任本研究建議政府在實施短期政策時應同時

實施污染防制技術提升與勞工技能提升之長期政策以避免產業技術落後或多雇用該類

勞工而喪失長期利益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6

參考文獻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90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91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92 年度台中市固定空氣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

催補繳查核計畫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上境科技股份有限公

台灣區棉布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綢印染整理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絲織工

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紡織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毛巾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織襪

工業同業公會等(2003)建請重新檢討空氣污染防制收費標準上網日期2014年 3 月 12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cnficnfipollution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a)2006 年人力運用調查(AA020029)【原始數據】載於中央研

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8b)97 年中老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主計

行政院主計處(2008c)97 年中高齡(45~6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0)產業關聯表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a)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資料庫上網日期2014 年 6 月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7

27 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NIasp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b)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台北市行政院主

計總處

江豐富(2001 年 3 月 16 日)中高齡與基層勞工之失業情勢及因應策略「當前失業問

題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進榮主持(2011)99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污染防制法(1975 年 5 月 23 日)

金凱怡主持(2007)95 年度台中縣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查及資料庫管理計畫台中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縣康維開發科技股份公司

胡志勇主持(2012)101 年環保(污染防制)支出統計調查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統

計調查報告(編號EPA-101-M104-02-202)台北市異視行銷市場調查股份有限

公司

陳宏凱主持(2003)91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環

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彰化縣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郭 彥 廉 ( 2002 ) 空 氣 污 染 防 制 法 的 修 訂 歷 程 與 政 策 變 遷 取 自

httphomeeducitiesedutwylkuopaperpolicypdf

張淑惠主持(2006)94 年南投縣度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畫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南投縣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1)100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106)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陳靖民主持(2012)101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1010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8

陳瑞玲主持(2009)98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嘉義市

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瑞玲主持(2010)99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暨揮

發性有機物稽查與減量輔導暨室內空氣品質宣導推廣計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990113)嘉義市瑩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瑤(1993)缺電成本之研究投入產出法之應用台電工程月刊535頁 61-74

黃玉玫主持(2010)98 年基隆市固定污染源許可審核及空污費徵收作業稽查管制計畫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基隆市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怡嘉主持(2014)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作業檢討暨法規制度研修計畫

行 政 院 環 保 署 空 氣 品 質 保 護 及 噪 音 管 制 處 研 究 報 告 ( 編 號

EPA-102-FA12-03-A094)台北市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俊雄主持(2002)90 年度彰化縣固定污染源稽查及空污費查核管制計畫彰化縣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就業服務法(1992 年 5 月 8 日)

簡嘉霈主持(2013)102 年度嘉義市固定污染源許可稽查管制及空污費催補繳查核計

畫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21248)嘉義市瑩諮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Beutel J (1983)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Linear Programming The General Input-Output Model In M Grassini and A Smyshlyaev (eds) Input-Output Model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IASA Task Force Meeting 313-328 Laxenburg IIASA

Chen C Y amp Vella 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Analysis -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Dorfman R Samuelson P A amp Solow R M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RAND series

立政 治

Na

t iona l Chengch i U

niv

ersi t

y

89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09)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Greece under GHG Emission Reduction Constraints A Comparis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17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Sao Paolo Brazil 13-17 July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0) Optimizing Production with Energy and GHG Emission Constraints in Greec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3) 1566-1577

Hristu-Varsakelis D Karagianni S Pempetzoglou M amp Sfetsos A (2012) Optimizing Production in the Greek Econom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via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4(1) 57-75

Lenzen M (2003)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Paths Linkages and Key Sector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4(1) 1-34

Leontief W W (1936)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05-125

Leontief W W (1970)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3) 262-71

Miller R E amp Blair P D (2009)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en H S amp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n Cristoacutebal J R (2010) An EnvironmentalInput-Output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Reach the Targe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et by the Kyoto Protocol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2(3) 223-236

  • 1 緒論
    •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架構
      • 2 文獻回顧
      • 3 模型架構
      • 4 相關資料處理
        • 41 情境設計
        • 42 產業分類對照
          • 5 結果分析
            • 51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
            • 52 各產業排放之空氣污染與各產品隱含之空氣污染
            • 53 情境二之模擬結果
              • 531 各產品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3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33 不同污染物標的之影響
              • 534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35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4 情境一之模擬結果
                  • 541 各產業空氣污染減量責任
                  • 542 各產品最終需求減少程度
                  • 543 各產業產值減少程度
                  • 544 各產業中高齡低學歷基層勞工減少程度
                    • 55 情境一與情境二之模擬結果差異
                    • 56 邊際減量勞工損失線
                    • 57 總減量勞工損失線
                    • 58 短期政策制定流程
                      • 6 結論與建議
Page 1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1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1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1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1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1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2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3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4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5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6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7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8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1: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2: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3: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4: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5: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8: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99: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Page 100: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