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ing - pdtimes.com.cn · 火腿肠,作为我的年夜饭?幸好,后来...

1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 吴燕 美编 / 吴婷 2018.2.6 NETWORKING 朋友圈 11 农历戊戌狗年来得特别迟—连 西方的情人节都到了,咱东方的新年 君才姗姗来迟。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大年,吃,那 是顶顶重要的事。前几年,一些家庭 图省力,不愿意自己在家做年夜饭,下 馆子吃成了一时之潮流。这几年,“年 夜饭下馆子”渐有式微之势。不仅年 夜饭,连春节期间的初一到初六,各处 饭店的生意似乎也不如往年春节时, 一些餐饮 APP 上甚至还能看到这样的 广告 —“春节期间团购券照常使 用”,这简直就是直白地告诉你:生意 不好、客流清淡,欢迎春节来光临。 就本人的亲身体验来说,年夜饭, 还是家里吃的好。 首先,年夜饭到饭店吃,基本上就 与点菜无缘了—都是餐馆预先设定 A 套餐、 B 套餐、 C 套餐。或者说 10 人餐、 8 人餐、 6 人餐。双人餐您请上 “家乡鸡”来个快的。 其次,年夜饭到饭店吃,还会遇 到“翻台子”的局面。我曾在某饭店 了解过前些年他们的年夜饭翻台子的 情况:最早的一档是下午 16 30 分开 始,到 18 18 分;第二档 18 30 分到 20 18 分;第三档 20 30 分到 22 18 分。当然还有跨年档22 30 0 点以后,这一档正好可以吃跨年的 汤团,算是正宗到饭店过新年的。 这种机械化、工厂化的吃年夜饭 方式,即使是放在装修考究的百年老 店,你是否愿意去呢?反正我是不愿 意去的。 还不如回家吃年夜饭吧。 在家吃年夜饭,也有人寻思着请 大厨上门烹饪。这些年,一些饭店和 新锐 APP 打出了大厨上门的业务请大厨到家里来烧年夜饭。这种噱 头,好是好,但我还是认为不靠谱。你 想啊,假如真是上档次、有绝活的大 厨,会为了几百块钱的劳务费,大过年 的跑到贵宅来给您炒几道菜?换句话 说,肯在大年夜上门为单个家庭服务 的、开价又并不十分昂贵者,基本上, 那炒菜水平和家庭主妇差不了多少 了。 在我看来,回归家庭的年夜饭方 式,还是比较得人心的。毕竟,现如今 过年不似改革开放初期,要准备年货, 只需手机下好单,等着快递送上门即 可。热爱传统的朋友还可以选择逛逛 超市,或者庙会、土产特卖会之类的。 最重要的是,年夜饭回归家庭,可 以让一家人更加体会到这顿团圆饭的 安定、祥和与舒适。 有句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春节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节日,但总 有那么一些人,过年老想着往外跑,比 如我。原因很简单,一是单位和家在同 一座城市,平日里和家人天天在一起, 并不特别在乎少了春节那一个星期;二 是工作忙、假期少,一年到头好不容易 有这七天长假,还不好好找一个心仪的 地方乐一乐? 细想起来,最近这几年的春节,我 年夜饭都不在家里吃,年三十都不在家 里睡,其中既有酸甜苦辣,也不乏一些 趣事。 比如,在飞机上吃年夜饭。那年冬 天,我和家人集体去海南岛度假。家族 成员兵分两路:退休的提前去,上班的 等放假再去,我自然属于后者。提前订 好了大年三十的飞机票,到了除夕那 天,我一大早来到浦东国际机场,等着 中午的航班起飞,计划着下午四五点抵 达海口美兰机场,之后可以跟家人团 聚,美美地吃上一顿年夜饭。结果,那 天因为天气原因,飞机到晚上近 20 点才 起飞,飞机餐成了我的年夜饭。飞机落 地后,我走进机场到达大厅,只听到电 视机里传来“嘟嘟嘟……当!”零 点已过,朋友们新年快乐! 比如,兰州拉面当年夜饭吃。那年 春节,我乘坐火车游青海、西藏。火车 到达西宁站正好是除夕夜,我在火车站 附近找好宾馆安顿下来,寻思着该填饱 肚子了。不承想,宾馆餐饮部空无一 人,锅冷灶灰,原来职工都早早地回家 过年,没人开伙啊。我又上街溜达了一 圈,对不起,店铺都关着门。哎,难道只 能去弄两包老坛酸菜牛肉面,再添几根 火腿肠,作为我的年夜饭?幸好,后来 得当地人指点,说一些没有过农历春节 习俗的少数民族同胞那儿还开着店,这 下年夜饭才有了着落。大碗兰州拉面, 汤熬得浓浓的,加量的牛肉,被炖得酥 酥的、切得薄薄的,搁上香菜、大葱,驱 寒发汗,再来点泡萝卜片,嗨,那酸爽! 要说最难忘、最有气氛的,当数在 云南民宿那一次了。云南腾冲有一个 古镇叫和顺,依山傍水、景色优美,每年 二三月间,抬头可望高黎贡山云遮雾 绕,低头可赏油菜花田连地接天。小年 夜晚上,我和家人抵达腾冲驼峰机场, 老板前来接机。待我们到达民宿,老板 娘远远地打开大门迎接,又是泡功夫茶 又是请吃干果蜜饯,十分热情。老板夫 妇是北京人,旅游至此,心仪这方好山 好水和淳朴民风,便留下了,于是就有 了这一处民宿,青砖铺地、木作廊柱,院 里种着山茶和杜鹃,清雅之中更添一分 艳色。 平时,这间民宿不做餐饮,只提供 简单的早餐。没想到,第二天待我们游 览“热海”回来,老板夫妇已经醒好了 面、剁好了馅,邀请我们一起加入包饺 子。这可太有趣了,作为江南人,我们 从不在年节里头吃饺子—我们吃馄 饨和汤团—所以这也是我人生第一 次体验过年包饺子。惭愧的是,我的手 艺实在不怎么样,包出来的饺子不是破 皮就是歪嘴,最后被老板赶走了:“一边 玩去吧!”倒是我妈,虽然也不大会包饺 子,但擀起面皮来有模有样,老板还夸: “大姐您这手艺不错!” 饺子熟了,老板娘又做了几个凉 菜,拿出自家泡的腊八蒜、自家酿的木 瓜酒,我们与老板夫妇、其他住店客人 围坐一起,把酒言欢。饺子是白菜猪肉 馅的,蘸上醋,就着腊八蒜,一口一个, 我一个不爱吃饺子的江南人边吃边琢 磨:原来饺子这么好吃,怎么以前竟不 觉得呢? 临近新春,我翻箱倒柜找雪藏的宝 贝。“终于找到了!”从一堆老古董里直 起腰,我对着妈妈兴奋地喊了起来。这 是一只造型方正古朴的土布小包,是外 婆一针一线在除夕夜里为我赶制的新 年礼物。 记得那年,大年初一一早,小小的 我背着这个小布包,跟着外婆去拜年。 大人们夸外婆的手艺巧,孩子们非要拿 糖果换我的布包。我当然不愿意交换, 那可是我的宝贝。整个新年,我天天背 着小布包到处炫耀,晚上睡觉时也要放 在枕头边上,这样一早睁开眼就能看到 它了。 后来,我慢慢长大,出现了各种时 尚包包,女孩子们也不再背布包了。我 的那个小布包,也变得不合时宜起来。 我舍不得丢弃它,悄悄地把它藏了起 来。再后来,这只小布包被我忘在九霄 云外了。 前不久,我到崇明“江南三民文化 村”采风,看到了棉花田、纺纱机、织布 机以及成匹的土布,记忆一下子苏醒过 来。我想起,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常常 会看着村子里的奶奶和婶婶们摘棉花、 纺纱、染线……日头正旺时,村子的小 路上支起长长的架子,那些棉线被染成 各种颜色,大人们在线的上头忙碌,小 孩子们在线的下面穿梭嬉闹,那是怎样 快乐的场景啊。 崇明三民文化村的讲解员告诉我 们,手织老粗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 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 小七十八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有十六 道。讲解员鼓励我去试一试纺纱,端坐 在纺纱机前,跟着讲解员的示范,我果 真从棉花里牵出了长长的柔韧的白纱 线。那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 奶奶婶婶们纺纱织布的场景。 记得小时候,“绞圈房子”的客堂里 摆着一只很大的织布机,我最喜欢坐在 那里看婶婶们织布。她们的手脚配合 得非常协调,像在舞蹈一样,也像是一 个指挥家指挥所有的线都听她们的调 遣。最神奇的是,穿着各色绵线的梭子 在织布机的经线纬线之间飞快地来回 穿梭,从不会撞上线,也从不会飞到织 布机的外面,好像它们是上了发条的自 动织布机。我看得眼花缭乱,又意犹未 尽。那些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累积成 匹的。我时常端详那些布,它们像织布 的奶奶和婶婶们一样,非常安静、非常 好看。 这土布里,隐藏着中国女性的伟大 与智慧,她们能将一地鸡零狗碎,整饬 出锦绣江山。乡下的那些奶奶和婶婶 们,大字不识几个,却把家里管得井井 有条,孩子们一个个知书达理。比如我 的外婆,虽然不识字,却严格要求子女 诚实做人、诚恳做事、认真读书、报效祖 国。在外婆的教育下,大舅舅去支援江 西建设,小舅舅去当兵保家卫国,阿姨 去插队建设农村……他们不正是外婆 手织的“土布”吗? 看我抱着土布小包发呆,妈妈拉拉 我的衣襟说:“乡下的老房子里还有几 匹土布,你喜欢的话,找时间去拿回来 吧。”我点点头。我想拿回来的,不仅仅 是几匹土布。 年关将近,乡情难却。坐在食堂 的我,吃着食堂师傅做的炸猪排,满脑 子想的都是小时候奶奶过年做的那碗 青菜烧肉。香、甜,是对它的不二记 忆。 我的故乡在金陵,年关时分,奶奶 都要做一道菜—青菜烧肉。奶奶住 在农村,我小时候,她年年都会养猪。 每到年底,猪是要杀来过年的。自然, 青菜烧肉的主要食材便取自这里。 我的小伯伯是村里的业余屠户。 小伯伯说话声很响亮,喝酒后,粗粗的 脖子挣得红通通的。这个粗线条的汉 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从古装 剧片场上穿越来似的。 杀猪,通常需要 45 人来操作:男 的负责主要部分,女的做些辅助性工 作,比如烧水等。一般,总是先由帮手 们把猪捆绑起来,死死按在案台上,最 后等小伯伯出场。他出场后,口含一 碗温水,一口气喷向明晃晃的尖刀,再 一个健步走向案台……手起刀落间, 哗哗的猪血从刀口流出,惨叫声渐渐 消尽。随着热水浇灌在猪身上,过年 的热闹气氛开始传开来。小伯伯和助 手们抽着烟、吹着口哨,拿着手里的工 具在猪身上刮毛、割肉。 杀猪是件大事,奶奶往往从早忙 到晚。除了帮忙打下手外,奶奶还要 准备午饭和晚饭。在乡下,主人家负 责准备屠户的伙食。对于备饭,奶奶 最是有讲究和办法的,既要保证小伯 伯和助手们吃得饱,还要让他们吃得 好。但只要有青菜烧肉这一道菜,奶 奶必能叫吃过她做的饭的人赞不绝 口。她知道,自家菜地里的青菜,经过 霜打雪埋最是水润甘甜,和现宰新鲜 的猪肉放锅里一起煮,不须太多调味 品,即可汁液浓稠、香飘四溢。有了这 道菜,小伯伯一帮人总会多加一碗米 饭。即使不在同一桌,我也能闻到小 伯伯的酒桌上飘来的香味。 如今,奶奶已经去世十余年了,小 伯伯和他的助手们也不再杀猪了。记 忆常常容易模糊,好在我们的味觉让 记忆多了一个维度, 去珍藏那些年、那些 人、那些事。 临近新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 究竟什么是年味?作家冯骥才有这样一段论述:“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 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 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 关于年味,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不一样的珍藏,它或许是一道菜、一份礼物或是一段旅程。此 刻,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珍贵。 记忆里的 外婆的新年礼物 □致一 回家去吃年夜饭 □姜浩峰 异乡的年三十 □王猪猪 青菜烧肉里的年味 □邑青城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Aug-2020

4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NETWORKING - pdtimes.com.cn · 火腿肠,作为我的年夜饭?幸好,后来 得当地人指点,说一些没有过农历春节 习俗的少数民族同胞那儿还开着店,这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吴燕 美编/吴婷 2018.2.6

NETWORKING 朋友圈

11

农历戊戌狗年来得特别迟——连

西方的情人节都到了,咱东方的新年

君才姗姗来迟。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大年,吃,那

是顶顶重要的事。前几年,一些家庭

图省力,不愿意自己在家做年夜饭,下

馆子吃成了一时之潮流。这几年,“年

夜饭下馆子”渐有式微之势。不仅年

夜饭,连春节期间的初一到初六,各处

饭店的生意似乎也不如往年春节时,

一些餐饮APP上甚至还能看到这样的

广告——“春节期间团购券照常使

用”,这简直就是直白地告诉你:生意

不好、客流清淡,欢迎春节来光临。

就本人的亲身体验来说,年夜饭,

还是家里吃的好。

首先,年夜饭到饭店吃,基本上就

与点菜无缘了——都是餐馆预先设定

的 A 套餐、B 套餐、C 套餐。或者说 10人餐、8 人餐、6 人餐。双人餐您请上

“家乡鸡”来个快的。

其次,年夜饭到饭店吃,还会遇

到“翻台子”的局面。我曾在某饭店

了解过前些年他们的年夜饭翻台子的

情况:最早的一档是下午 16点 30分开

始,到 18点 18分;第二档 18点 30分到

20 点 18 分;第三档 20 点 30 分到 22 点

18分。当然还有跨年档——22点30分

到0点以后,这一档正好可以吃跨年的

汤团,算是正宗到饭店过新年的。

这种机械化、工厂化的吃年夜饭

方式,即使是放在装修考究的百年老

店,你是否愿意去呢?反正我是不愿

意去的。

还不如回家吃年夜饭吧。

在家吃年夜饭,也有人寻思着请

大厨上门烹饪。这些年,一些饭店和

新锐APP打出了大厨上门的业务——

请大厨到家里来烧年夜饭。这种噱

头,好是好,但我还是认为不靠谱。你

想啊,假如真是上档次、有绝活的大

厨,会为了几百块钱的劳务费,大过年

的跑到贵宅来给您炒几道菜?换句话

说,肯在大年夜上门为单个家庭服务

的、开价又并不十分昂贵者,基本上,

那炒菜水平和家庭主妇差不了多少

了。

在我看来,回归家庭的年夜饭方

式,还是比较得人心的。毕竟,现如今

过年不似改革开放初期,要准备年货,

只需手机下好单,等着快递送上门即

可。热爱传统的朋友还可以选择逛逛

超市,或者庙会、土产特卖会之类的。

最重要的是,年夜饭回归家庭,可

以让一家人更加体会到这顿团圆饭的

安定、祥和与舒适。

有句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春节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节日,但总

有那么一些人,过年老想着往外跑,比

如我。原因很简单,一是单位和家在同

一座城市,平日里和家人天天在一起,

并不特别在乎少了春节那一个星期;二

是工作忙、假期少,一年到头好不容易

有这七天长假,还不好好找一个心仪的

地方乐一乐?

细想起来,最近这几年的春节,我

年夜饭都不在家里吃,年三十都不在家

里睡,其中既有酸甜苦辣,也不乏一些

趣事。

比如,在飞机上吃年夜饭。那年冬

天,我和家人集体去海南岛度假。家族

成员兵分两路:退休的提前去,上班的

等放假再去,我自然属于后者。提前订

好了大年三十的飞机票,到了除夕那

天,我一大早来到浦东国际机场,等着

中午的航班起飞,计划着下午四五点抵

达海口美兰机场,之后可以跟家人团

聚,美美地吃上一顿年夜饭。结果,那

天因为天气原因,飞机到晚上近20点才

起飞,飞机餐成了我的年夜饭。飞机落

地后,我走进机场到达大厅,只听到电

视机里传来“嘟嘟嘟……当!”零

点已过,朋友们新年快乐!

比如,兰州拉面当年夜饭吃。那年

春节,我乘坐火车游青海、西藏。火车

到达西宁站正好是除夕夜,我在火车站

附近找好宾馆安顿下来,寻思着该填饱

肚子了。不承想,宾馆餐饮部空无一

人,锅冷灶灰,原来职工都早早地回家

过年,没人开伙啊。我又上街溜达了一

圈,对不起,店铺都关着门。哎,难道只

能去弄两包老坛酸菜牛肉面,再添几根

火腿肠,作为我的年夜饭?幸好,后来

得当地人指点,说一些没有过农历春节

习俗的少数民族同胞那儿还开着店,这

下年夜饭才有了着落。大碗兰州拉面,

汤熬得浓浓的,加量的牛肉,被炖得酥

酥的、切得薄薄的,搁上香菜、大葱,驱

寒发汗,再来点泡萝卜片,嗨,那酸爽!

要说最难忘、最有气氛的,当数在

云南民宿那一次了。云南腾冲有一个

古镇叫和顺,依山傍水、景色优美,每年

二三月间,抬头可望高黎贡山云遮雾

绕,低头可赏油菜花田连地接天。小年

夜晚上,我和家人抵达腾冲驼峰机场,

老板前来接机。待我们到达民宿,老板

娘远远地打开大门迎接,又是泡功夫茶

又是请吃干果蜜饯,十分热情。老板夫

妇是北京人,旅游至此,心仪这方好山

好水和淳朴民风,便留下了,于是就有

了这一处民宿,青砖铺地、木作廊柱,院

里种着山茶和杜鹃,清雅之中更添一分

艳色。

平时,这间民宿不做餐饮,只提供

简单的早餐。没想到,第二天待我们游

览“热海”回来,老板夫妇已经醒好了

面、剁好了馅,邀请我们一起加入包饺

子。这可太有趣了,作为江南人,我们

从不在年节里头吃饺子——我们吃馄

饨和汤团——所以这也是我人生第一

次体验过年包饺子。惭愧的是,我的手

艺实在不怎么样,包出来的饺子不是破

皮就是歪嘴,最后被老板赶走了:“一边

玩去吧!”倒是我妈,虽然也不大会包饺

子,但擀起面皮来有模有样,老板还夸:

“大姐您这手艺不错!”

饺子熟了,老板娘又做了几个凉

菜,拿出自家泡的腊八蒜、自家酿的木

瓜酒,我们与老板夫妇、其他住店客人

围坐一起,把酒言欢。饺子是白菜猪肉

馅的,蘸上醋,就着腊八蒜,一口一个,

我一个不爱吃饺子的江南人边吃边琢

磨:原来饺子这么好吃,怎么以前竟不

觉得呢?

临近新春,我翻箱倒柜找雪藏的宝

贝。“终于找到了!”从一堆老古董里直

起腰,我对着妈妈兴奋地喊了起来。这

是一只造型方正古朴的土布小包,是外

婆一针一线在除夕夜里为我赶制的新

年礼物。

记得那年,大年初一一早,小小的

我背着这个小布包,跟着外婆去拜年。

大人们夸外婆的手艺巧,孩子们非要拿

糖果换我的布包。我当然不愿意交换,

那可是我的宝贝。整个新年,我天天背

着小布包到处炫耀,晚上睡觉时也要放

在枕头边上,这样一早睁开眼就能看到

它了。

后来,我慢慢长大,出现了各种时

尚包包,女孩子们也不再背布包了。我

的那个小布包,也变得不合时宜起来。

我舍不得丢弃它,悄悄地把它藏了起

来。再后来,这只小布包被我忘在九霄

云外了。

前不久,我到崇明“江南三民文化

村”采风,看到了棉花田、纺纱机、织布

机以及成匹的土布,记忆一下子苏醒过

来。我想起,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常常

会看着村子里的奶奶和婶婶们摘棉花、

纺纱、染线……日头正旺时,村子的小

路上支起长长的架子,那些棉线被染成

各种颜色,大人们在线的上头忙碌,小

孩子们在线的下面穿梭嬉闹,那是怎样

快乐的场景啊。

崇明三民文化村的讲解员告诉我

们,手织老粗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

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

小七十八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有十六

道。讲解员鼓励我去试一试纺纱,端坐

在纺纱机前,跟着讲解员的示范,我果

真从棉花里牵出了长长的柔韧的白纱

线。那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

奶奶婶婶们纺纱织布的场景。

记得小时候,“绞圈房子”的客堂里

摆着一只很大的织布机,我最喜欢坐在

那里看婶婶们织布。她们的手脚配合

得非常协调,像在舞蹈一样,也像是一

个指挥家指挥所有的线都听她们的调

遣。最神奇的是,穿着各色绵线的梭子

在织布机的经线纬线之间飞快地来回

穿梭,从不会撞上线,也从不会飞到织

布机的外面,好像它们是上了发条的自

动织布机。我看得眼花缭乱,又意犹未

尽。那些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累积成

匹的。我时常端详那些布,它们像织布

的奶奶和婶婶们一样,非常安静、非常

好看。

这土布里,隐藏着中国女性的伟大

与智慧,她们能将一地鸡零狗碎,整饬

出锦绣江山。乡下的那些奶奶和婶婶

们,大字不识几个,却把家里管得井井

有条,孩子们一个个知书达理。比如我

的外婆,虽然不识字,却严格要求子女

诚实做人、诚恳做事、认真读书、报效祖

国。在外婆的教育下,大舅舅去支援江

西建设,小舅舅去当兵保家卫国,阿姨

去插队建设农村……他们不正是外婆

手织的“土布”吗?

看我抱着土布小包发呆,妈妈拉拉

我的衣襟说:“乡下的老房子里还有几

匹土布,你喜欢的话,找时间去拿回来

吧。”我点点头。我想拿回来的,不仅仅

是几匹土布。

年关将近,乡情难却。坐在食堂

的我,吃着食堂师傅做的炸猪排,满脑

子想的都是小时候奶奶过年做的那碗

青菜烧肉。香、甜,是对它的不二记

忆。

我的故乡在金陵,年关时分,奶奶

都要做一道菜——青菜烧肉。奶奶住

在农村,我小时候,她年年都会养猪。

每到年底,猪是要杀来过年的。自然,

青菜烧肉的主要食材便取自这里。

我的小伯伯是村里的业余屠户。

小伯伯说话声很响亮,喝酒后,粗粗的

脖子挣得红通通的。这个粗线条的汉

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从古装

剧片场上穿越来似的。

杀猪,通常需要 4、5 人来操作:男

的负责主要部分,女的做些辅助性工

作,比如烧水等。一般,总是先由帮手

们把猪捆绑起来,死死按在案台上,最

后等小伯伯出场。他出场后,口含一

碗温水,一口气喷向明晃晃的尖刀,再

一个健步走向案台……手起刀落间,

哗哗的猪血从刀口流出,惨叫声渐渐

消尽。随着热水浇灌在猪身上,过年

的热闹气氛开始传开来。小伯伯和助

手们抽着烟、吹着口哨,拿着手里的工

具在猪身上刮毛、割肉。

杀猪是件大事,奶奶往往从早忙

到晚。除了帮忙打下手外,奶奶还要

准备午饭和晚饭。在乡下,主人家负

责准备屠户的伙食。对于备饭,奶奶

最是有讲究和办法的,既要保证小伯

伯和助手们吃得饱,还要让他们吃得

好。但只要有青菜烧肉这一道菜,奶

奶必能叫吃过她做的饭的人赞不绝

口。她知道,自家菜地里的青菜,经过

霜打雪埋最是水润甘甜,和现宰新鲜

的猪肉放锅里一起煮,不须太多调味

品,即可汁液浓稠、香飘四溢。有了这

道菜,小伯伯一帮人总会多加一碗米

饭。即使不在同一桌,我也能闻到小

伯伯的酒桌上飘来的香味。

如今,奶奶已经去世十余年了,小

伯伯和他的助手们也不再杀猪了。记

忆常常容易模糊,好在我们的味觉让

记忆多了一个维度,

去珍藏那些年、那些

人、那些事。

临近新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究竟什么是年味?作家冯骥才有这样一段论述:“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

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

关于年味,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不一样的珍藏,它或许是一道菜、一份礼物或是一段旅程。此刻,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珍贵。

记忆里的

外婆的新年礼物□致一

回家去吃年夜饭□姜浩峰

异乡的年三十□王猪猪

青菜烧肉里的年味□邑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