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 28, 2013.05.01.homepage.ntu.edu.tw/~ntucdbrm622/1020501.pdf · 2013-05-02 · 活動預告:...

31
Number 28, 2013.05.01. 臺灣大學「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電子報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Newsletter 中心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ntucdbrm622/ Facebook: NTU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 & Regenerative Medicine. 中心主任:楊偉勛 教授 榮譽主任:鍾正明 院士 總編輯:謝豐舟教授 副總編輯:吳益群教授 編輯顧問:孫以瀚研究員、邱英明教授 編輯幹事 陳敏慧教授 徐善慧教授 黃敏銓教授 丁照棣教 編輯幹事陳敏慧教授徐善慧教授黃敏銓教授丁照棣教 授 、陳思原教授、李士傑副教授、曹伯年副教授、 王弘毅副教授、林頌然副教授、楊宗霖副教授、劉 逸軒助理教授、陳 佑宗助理教授、林泰元助理教授 、 陳沛隆助理教授 美編製作:劉麗芳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Aug-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Number 28, 2013.05.01.

    臺灣大學「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電子報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p gy

    Regenerative Medicine Newsletter

    中心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ntucdbrm622/Facebook: NTU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 & ceboo : N U ese c Ce e o eve op e o ogy &

    Regenerative Medicine.

    中心主任:楊偉勛 教授榮譽主任:鍾正明 院士

    總編輯:謝豐舟教授副總編輯:吳益群教授編輯顧問:孫以瀚研究員、邱英明教授

    編輯幹事 陳敏慧教授 徐善慧教授 黃敏銓教授 丁照棣教編輯幹事: 陳敏慧教授、徐善慧教授、黃敏銓教授、丁照棣教授 、陳思原教授、李士傑副教授、曹伯年副教授、王弘毅副教授、林頌然副教授、楊宗霖副教授、劉逸軒助理教授、陳 佑宗助理教授、林泰元助理教授、 陳沛隆助理教授

    美編製作:劉麗芳

  • 本次主題1. 活動預告

    (1) 專題演講-2013.05.09Professor Hugo J Bellen美國貝勒醫學院 分子及人類遺傳學系的教授

    題題 目目 一:一:Mitochondria andNeurodegeneration(10-11am)題題 目目 二:二:Applying to graduate school in the US(11am-12pm)題題 目目 二二 Applying to graduate school in the US(11am 12pm)

    (2)專題演講-2013.05.27王翊青助理教授/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m1 in lung development and cancer

    2. 解開美麗多變的羽色之謎臺大教授發現羽毛色素幹細胞環 獨步全球 榮登《Science》林頌然副教授

    3.Professor David Tosh參訪台大How to make liver cells from different cell sources?中研院 沈家寧副研究員

    4. 台大與南加大成立跨國合作團隊座談會2013.03.19 醫工所 博班 黃文彥

    5.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System in Zebrafish for Biomedical Research吳金洌 特聘研究員/中研院個體細胞研究所吳金洌 特聘研究員/中研院個體細胞研究所撰文: 博後吳松錥

    6.對台大新任校長的期待謝豐舟教授 1

  • 活動預告:

    演講人:ProfProf. Hugo J Bellen美國貝勒醫學院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分子及人類遺傳學系的教授分子及人類遺傳學系的教授

    題題 目目 一:一:Mitochondria andNeurodegeneration(10-11am)

    題題 目目 二:二:Applying to graduate school in the US(11am-12pm)

    時 間: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

    地 點:台大醫學院104教室地 點:台大醫學院104教室

    相關網頁:

    2

    http://flypush.imgen.bcm.tmc.edu/lab/hugo/

  • 活動預告:Dr. Hugo J Bellen簡介

    Dr. Bellen 是美國貝勒醫學院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分子及人類遺傳學系的教授;同時也是霍華休斯研究所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的研究員。其研究重點包含下列四個方向:•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NS development•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ynaptic vesicle traffickingN l i th N t h th ti t i i d•Novel genes in the Notch pathway,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Expanding the toolkit for Drosophila biology

    Dr.Bellen的卓越研究成果,可從他身為超過100篇 Science, Cell, Neuron, Development 等頂級雜誌論文的通訊作者得證。此外,他也Neuron, Development 等頂級雜誌論文的通訊作者得證 此外 他也是Journal of Cell Biology 以及 PLoS Biology 等知名期刊的編輯。Dr. Bellen同時致力於指導學生。他是貝勒醫學院的 Program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 的 Director。他收過許多台灣學生,並對國際學生赴美求學有相當精闢的見解。本次來訪台大醫學院,除學術演講外,他將提供一個小時的Q&A時段,針對台灣學生申請美國生醫研究所進行討論。歡迎有志赴美進修者參加演講及會後討論。

    Dr. Bellen Current Appointments1996-presentDirector, Graduate Program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1997-presentProfessor Departments of Molecular and Human Genetics; Neuroscience; and Program inProfessor, Departments of Molecular and Human Genetics; Neuroscience; and Program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1999-present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1999-presentCharles Darwin Professor in Genetics,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Human Genetics2000-presentMarch of Dimes Professor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2007 t

    3

    2007-presentAdjunct Member,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2008-2013Member,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 in Göttingen2010-present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 活動預告:

    演講人:王翊青助理教授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主 題:Transcription factor Foxm1 in lung development and cancer

    時 間: 2013年05月27日 星期一10:30AM~12:00PM10:30AM~12:00PM

    地 點:台大醫學院202教室

    專長:專長: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in lung development and carcinogenesis

    相關網頁:

    4

    http://www.life.nthu.edu.tw/people/bio.php?PID=137

  • 解開美麗多變的羽色之謎臺大教授發現羽毛色素幹細胞環 獨步

    全球 榮登《Science》新聞稿

    鳥類羽色美麗多變,為種類最多的物種之一。然而是什麼原因,讓鳥類可以演化出變化無窮的羽色型態?一直是未解之謎。利用臺灣的黑羽土雞,臺大跨領域研究團隊成功發現隱藏在羽毛底部的「黑色素幹細胞 並且發現其呈現水平分散環狀排列底部的「黑色素幹細胞」,並且發現其呈現水平分散環狀排列,因此可以在空間上和時間上作出彈性調控,終於解開了為什麼羽色可以呈現出遠近不同和左右差異的奇妙變化。

    林頌然副教授小檔案

    林頌然副教授目前是臺大醫學工程研究所,臺大皮膚科及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學程副教授,在臺大醫院臨床專攻皮膚科,主要從事組織再生與組織工程的研究 曾獲頒從事組織再生與組織工程的研究。曾獲頒中央研究院2009年「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當時僅36歲,是獲獎學者最年輕者。中研院得獎講評稱他是「不可多得的醫師科學家」。

    林頌然副教授指出,羽毛的演化始於侏羅紀,恐龍身上演化出第一根羽毛,之後逐漸再演化出現代的鳥類。目前已知侏羅紀時的恐龍就已經有了多樣的羽色型態。但,是什麼樣的關

    5

    鍵變化讓此後的羽毛可以多彩多變呢?

  • 為了探索此一科學上的千古之謎,臺大組成了一個跨組織工程及幹細胞等領域的研究團隊,在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鍾正明院士、主任楊偉勛、婦產科謝豐舟教授及生科院羅竹芳前院長的推動下,並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印第安那大學、美國獨立研究學者及中興大學合作 進行 系列研究 本論文為

    這位曾獲頒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也是臺大皮膚

    美國獨立研究學者及中興大學合作,進行一系列研究。本論文為此系列研究的重要結果。臺大參與本次發表論文之研究者包括領導此團隊的鍾正明院士,皮膚科紀秀華教授,醫工所林頌然副教

    授,醫工所博士班黃怡晴及嚴千媚。

    這位曾獲頒中研院 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也是臺大皮膚科主治醫師的年輕副教授表示,在過去一個世紀中,雖有許多學者嘗試探索,但卻一直無確切的結論。主要是因為羽毛中的黑色素幹細胞沒有色素,因此無法在一般組織切片下確認此細胞及其所在之微環境(niche)。

    臺大研究團隊以現代幹細胞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成功發展分子探針及標記,在臺灣黒羽土雞上找到羽毛黑色素幹細胞的證據,發現「黑色素幹細胞」被隱藏在羽毛的底部沒有色素的表皮處,此一結果突破了過去一世紀學者的舊有觀念。並已在其他鳥 類 例 如 孔 雀 及 家 鴿 , 得 到 確 認 。 也 揭 示 了 拓 撲 生 物 學(t bi l )在幹細胞調控的重要性 卓越的研究成果獲得世界頂(topobiology)在幹細胞調控的重要性。卓越的研究成果獲得世界頂尖雜誌《科學》刊登。

    他進一步解釋,該研究利用三維影像重組的方法,發現羽毛的黑色素幹細胞,形成一「水平圓環形」的排列,環繞在羽毛的底黑色素幹細胞 形成 水平圓環形」的排列 環繞在羽毛的底部。這些幹細胞在羽毛啟動新生長期時,會活化而產生有顏色的黑色素細胞,這些有顏色的黑色素細胞,會向上移動到生長中的羽毛,使羽毛產生顏色。

    也就是說,這種環狀結構意味著在空間上出現更高的調控自由

    6

    度,因此羽色不僅近端及遠端可以不同,左右兩邊也可以不對稱。也因為這樣的自由度的容許,經過一億多年來的天擇演化,造成羽色的多變,終於解開了幾世紀以來的謎題,解釋了鳥類羽色多變的原因。

  • 而不同種的鳥類羽毛,隨著季節及年紀,會有週期性生長及換羽。在換羽時,同一個個體,也能夠對季節及賀爾蒙的變化產生反應,造成羽色隨年紀及季節而改變。鳥類在羽色變白時,總能保存一些色素幹細胞在此環形結構上,在羽毛再生時,可以重新活化這些色素幹細胞在此環形結構上 在羽毛再生時 可以重新活化這些幹細胞,再生色素。

    相對而言, 哺乳類的毛髮呈線型生長的特性,黑色素幹細胞的分佈上較聚集,接近為點狀分布。因此限制了色素幹細胞在空間上調控的自由度,因此毛色頂多造成近端及遠端的不同。

    本研究受到國家衛生研究院、臺大醫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科會、臺灣大學領航計畫、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及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的支持。國內中興大學鳥禽類演化與基因體研究中心的動物科學系陳志峰教授及生命科學系鄭旭辰教授也參與支持此研究 並提供其保有之臺灣特色雞種 為此論文之共同作者此研究,並提供其保有之臺灣特色雞種,為此論文之共同作者。對於再生醫學,幹細胞醫學及發育生物學跨領域的研究,本校在民國99年成立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並積極投入相關研究。

    7研究團隊

  • 鍾正明院士小檔案

    中央研究院鍾正明院士目前是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中央研究院鍾正明院士目前是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院病理科教授,也是臺大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他是國際知名幹細胞研究及羽毛發育及再生研究之學者。

    8

  • 紀秀華教授小檔案紀秀華教授目前是臺大皮膚科教授,專長為色素疾病及皮膚癌研究。曾任臺大皮膚科主任及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目前為臺灣研究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

    9

  • 10林頌然醫師和他優秀學子們

  • Professor David Tosh參訪台大How to make liver cells from different

    cell sources?cell sources?中研院 沈家寧副研究員

    David Tosh教授簡介:1986年畢業於北愛爾蘭

    貝 爾 法 斯 特 的 皇 后 大 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隨即至新堡大學(University ofNewcastle-upon-Tyne) 攻 讀 博士學位 並於1990年取得生化士學位,並於1990年取得生化領域的博士學位,博士後研究至 但 丁 大 學 (University ofDundee) 師 事 Professor BrianBurchell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肝臟的醣類代謝及肝臟代謝為肝臟的醣類代謝及肝臟代謝區域形成 (formation of livermetabolic zonation)調節,並於1994年開始任教於英格蘭的巴斯大學 (University of Bath),目前為幹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的教授,並擔任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及生物生化系副主任,這次因為來亞洲參加生化學雜 誌 的 編 輯 會 議 (BoardMeeting of BiochemicalJournal),順道應邀來台灣訪

    11

    Journal),順道應邀來台灣訪問。

  • 至台大醫學院演講並參訪楊泮池院長(右至左)楊偉勛教授、鍾正明院士、楊泮池院長、Prof. David Tosh、謝豐舟教授、李宣書教授、沈家寧副研究員。謝豐舟教授 李宣書教授 沈家寧副研究員

    12

  • 近幾年發現的有一些組織成體細胞會在組織受損或再生的過程改變其表型的一種現象稱之為轉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Tosh教授在他演講中首先以胃炎或胃潰瘍的病人為例,說明其胃部會出現小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的症狀,就是胃細胞改部會出現小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的症狀,就是胃細胞改變其表型成為小腸細胞,來解釋當控制細胞狀態的基因發生改變,可能會使體細胞的轉分化為另一類的細胞。再來Tosh教授陸續介紹不同的轉分化研究,首先介紹慢性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會造成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的產生,也就是下食道之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所取代的一種病變,同時取代鱗狀上皮的柱狀上皮皮被柱狀上皮所取代的 種病變 同時取代鱗狀上皮的柱狀上皮具有「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的現象,Tosh教授說明明他們在找尋其關鍵機制時發現這現象與胃部的小腸化生透過Cdx2調節的情形並不相同,可能是因為HNF4表達控制其細胞表型的轉變。再來則說明胰肝轉分化機制之研究,基本上在胚胎發育的過程,肝臟與胰島都是起源於內胚層的細胞,而在胰臟癌化的過程中 有轉 產 細胞的 象 教授等 經程中發現有轉分化產生肝細胞的現象,Tosh教授等人發現經由基因重新編程或控制微環境的方式,肝臟與胰臟細胞能在體外能互相轉分化,建立胰肝臟轉分化之細胞模式,並發現關鍵基因C/EBPbeta參與調節胰肝臟轉分化途徑。Tosh教授等人分析胰肝轉分化發現,轉分化的肝臟細胞具有不同的代謝表型,進一步利用beta catenin的剃除鼠證實,肝臟細胞具有不同的代謝表型,用beta-catenin的剃除鼠證實,肝臟細胞具有不同的代謝表型,是透過wnt/beta-catenin來加以控制的。

    因轉分化而來的肝臟細胞可表達多種肝臟酵素,所以目前進行肝損傷的移植治療或是藥物篩選的測試,除了可考慮利用轉分行肝損傷的移植治療或是藥物篩選的測試 除了可考慮利用轉分化而來的肝臟細胞外,Tosh教授也簡介他們利用人類胚幹細胞誘導分化成為可表達多種酵素的肝臟細胞,並進一步說解釋,因為肝細胞具有產生葡萄糖的能力,所以透過減少培養基中葡萄糖,Tosh教授已經可以誘導人類胚幹細胞產生高純度的肝臟細胞。最後Tosh教授認為如果今後的研究中能繼續克服幾個後續的技術障礙 如果我們可以在體外將成年自體細胞轉變為大量的肝臟細胞

    13

    礙,如果我們可以在體外將成年自體細胞轉變為大量的肝臟細胞用以進行藥物篩選的測試,這將大大減少藥物開發的成本。

  • 2013.03.18 Prof. David Tosh 至台大醫學院演講

    14

  • 台大與南加大成立跨國合作團隊座談會

    2013.03.19

    醫工所 博班 黃文彥

    這次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所主辦之座談會議主要由南加州大學病理系教授 鍾正明院士以及台大的楊偉勛教授 生科院郭明良州大學病理系教授-鍾正明院士以及台大的楊偉勛教授、生科院郭明良院長、吳益群教授、謝豐舟教授、何弘能教授等等,整合了台大校區、醫學院區及醫院的傑出研究者共同討論,希望匯集來自各方專業意見。另一方面也希望藉由中心帶動不同領域之研究學者互相合作,達到資源共享,增進學術交流之目的,以期在學術上具有更多的突破。

    15

    參加老師們非常踴躍

  • 此會議主要由吳益群教授所主持,討論主要具有以下兩個大方向:

    1.建立南加州大學與台灣大學之跨國合作研究平台。

    為提高學術上之交流並具備放眼世界之國際觀,建立跨國合作之研究平台已是各大學及研究中心之首要目標,目前在台大已設立之跨國頂尖研究中心有: (1)創新研究中心 (2)跨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3)智慧型機器人及自動化跨國頂尖研究中心等。其他包括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之國際頂尖生醫工程研究中心、中央大學之動態生醫指標暨轉譯醫學中心、成功大學之超級電腦計算研究中心等,目標都在於增進學術上之交流及國際之能見度。中心發展至今靠的是許多同仁無私地付出,其中鍾正明教授更是凝聚此中心的指標人物,他對學術的熱忱及學術上的成就在國際上早已備受肯定,如今更致力於透過中心的輔助,希望以鍾教授之實驗室為基礎來加強南加大與台大之間的學術交流,並建立兩校之間之跨國際合作平台並建立兩校之間之跨國際合作平台。

    16吳益群教授

  • 2.匯集各台大之資源與學術上之交流,並期望在發育與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上能有更多發展。

    此次與會的每位老師們在其研究領域上都各有專精,透過此次討論希望加強各領域之交流 也可尋求其他領域的資源來突破研究討論希望加強各領域之交流,也可尋求其他領域的資源來突破研究上所遇到的瓶頸,例如何弘能教授提出在幹細胞研究上必須要朝向轉譯醫學的方向來努力,轉譯醫學領域就包含許多面向,因此就需要生物學家、醫生、藥理學家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們互相合作。郭明良院長先前擔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之職務,也對於研究團隊的組成、研究計畫經費的申請上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並提議以生科組成、研究計畫經費的申請上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並提議以生科院為基礎,加強生科院與醫學院在學術上之交流與合作。

    何弘能副院長

    郭明良教授

    17

    何弘能副院長

  • 3.以Steam Cells,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為共同研究主題,並產生研究團隊。郭明良院長於去年11月28日邀請鍾正明院士參訪生科院,討論建立南加州大學與台灣大學之跨國合作研究平台,初步決定以Steam Cells,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為合作主題,在本次會議大家對此研究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為合作主題,在本次會議大家對此研究主題已達成共識,再進一步討論研究團隊的成員。由於有些老師因教學研究房忙碌無法與會,因此會後將持續邀請有興趣的老師加入團隊。此外,將另訂時間討論並建立可行之機制以促進研究團隊的實質合作與交流。以下列出四月底各研究團隊及所屬之研究成員(紅色表示為該組之聯絡以下列出四月底各研究團隊及所屬之研究成員(紅色表示為該組之聯絡老師),另醫學院、生科院與生農學院之統籌聯絡老師為陳佑宗、李士傑與林劭品老師。

    1.Developmental Basis of Behavior•Neurogenesis: 潘建源、嚴震東、閔明源、王致悟、郭典翰、李士傑

    管永恕 黃敏銓 許文明、管永恕、黃敏銓、許文明 。•Animal Imprinting: 林劭品 、黃憲松。•Behavior/ cognition: 于宏燦、林雨德、陳示國、袁孝維、王培育、賴文崧、李立仁、詹志強、吳恩賜 。•Degeneration:謝松蒼、詹智強。2 Regenerative Biology2.Regenerative Biology•Stem cell陳彥榮、黃筱鈞、朱家瑩、黃楓婷、阮雪芬、李明學、黃祥博、徐善慧、潘思樺、陳佑宗、林劭品、吳信志、張俊哲、李宣書。•Physiological regeneration: 林頌然、劉逸軒、林水龍 、陳俊任。•Rebuild body parts: 陳俊宏、李士傑、朱家瑩、郭典翰、王致悟、嚴y p 陳俊宏 李 傑 朱家瑩 郭典翰 致悟 嚴震東、王一中。•Functional morphology/morphogenesis(this sub-group can be separate and independent): 曹伯年、楊宗霖、李士傑、黃偉邦、程淮榮 。3.Aging effect in the contest of the above themes吳益群、黃楓婷、程淮榮、王培育、吳恩賜、陳彥榮。4 Di d l

    18

    4.Disease models陳惠文、陳佑宗、黃祥博、王一中、丁詩同、劉逸軒 、丁照棣、吳益群、李士傑、黃偉邦、陳俊廷、管永恕、詹ˋ智強、程淮榮、陳沛隆、潘思樺、何佳安。

  • 座談會照片:

    座談會現況

    19

  • 座談會照片:

    202013.03.19 參加座談會的優秀老師們

  •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System in Zebrafish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吳金洌 特聘研究員吳金洌 特聘研究員中研院個體細胞研究所

    撰文: 博後吳松錥

    斑馬魚在分子生物研究有幾項優勢,其中包含基因已解序且與人類有高達70%以上相似、花費少、生長快、子代多等,所以本實驗室以斑馬魚作為研究模式,探討肌肉、肝臟發育及肝癌形成之相關機制。以斑馬魚作為研究模式 探討肌肉 肝臟發育及肝癌形成之相關機制在肌肉發育研究方面,以吳郭魚處理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研究肌肉成長相關因子,經由微陣列分析,我們發現顆粒性蛋白前體(Progranulin)於處理生長激素後會有大量的表現,所以推測顆粒性蛋白前體可能為Growth hormone之下游基因並參與調控肌肉的生長。在斑馬魚實驗中,利用肌肉專一表達啟動子表達顆粒性蛋白前體

    21

    可讓體重及體長增加,而以morpholino抑制其表現,則能抑制斑馬魚肌肉生長,顯示Progranulin的確可以誘發肌肉的生長。

  •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是一種神經退化的疾病,此疾病會造成肌肉的萎縮,此現象伴隨著肌肉成體幹細胞之量的下降以及其功能的喪失。研究顯示顆粒性蛋白前體的突變以及失調和漸凍人有相關連性。然而顆粒性蛋白是否會透過調控肌肉成體幹細胞之細胞數而進 步的影響肌肉的生長會透過調控肌肉成體幹細胞之細胞數而進一步的影響肌肉的生長則還不清楚,因此我們以morpholino抑制顆粒性蛋白前體表現,結果發現的確抑制其表現會使肌肉成體幹細胞大量減少,而此細胞減少的原因為抑制成體幹細胞的分裂以及促進其發生細胞凋亡。

    22

  • 此研究成果對於了解顆粒性蛋白前體如何影響肌肉生長機制以及未來對於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治療將有所貢獻。

    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顆粒性蛋白前體為肝臟生長所必須,以morpholino抑制其表現,會導致hepatoblast之分裂受到抑制,進而抑制肝臟的大小。進一步以微陣列分析,我們也發現c-met為顆粒性 蛋 白 前 體 的 下 游 基 因 , 且 抑 制 顆 粒 性 蛋 白 前 體 所 造 成 的hepatoblast之分裂受到抑制是透過其對c-met基因之調控。hepatoblast之分裂受到抑制是透過其對c-met基因之調控

    在原發性肝癌中,膽道癌是第二種常見的惡性肝腫瘤,僅次於肝癌,屬肝臟內膽管癌變,早期很難察覺,目前僅能以手術切除方法治療,預後5年存活率低於3%。由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肝內膽道癌的形成與感染B型肝炎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相關,然而究竟此兩種病毒如何引發肝內膽道癌,其致癌機制仍然不明,尚無動物模式被建立且研究此直接關係。

    本實驗室建立了表現B型肝炎病毒X蛋白質與C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質之雙轉基因斑馬魚,並證實於肝臟內誘導其表現會造成纖維化與肝內膽道癌 而且斑馬魚肝內膽道癌生物標記基因與人

    23

    纖維化與肝內膽道癌,而且斑馬魚肝內膽道癌生物標記基因與人類膽道癌相似。

  • 同時,我們亦在B型肝炎病毒X蛋白質與C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質誘發之肝內膽道癌中,發現一種名為TGF-β1的細胞因子,具有關鍵活化功能。抑制TGF-β1的形成,即減少肝纖維化與肝內膽道癌之形成,顯示TGF-β1於此兩種蛋白質誘發的肝內膽道癌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斑馬魚模式將可作為研究感染B型肝炎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引發之纖維化與肝內膽道癌的分子機制平台,未來將對於肝內膽道癌的早期診斷、藥物篩選、以及研發新治療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向。

    24

  • 博後吳松錥回答問題

    252013.02.27 吳金洌教授於台大醫學院演講

  • 對台大新任校長的期待謝豐舟教授謝豐舟教授

    台大校訓是『愛國愛人』。然而,愛國到底是要愛那一國?這就是identity的問題;而愛人不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嗎?

    台灣大學在陳維昭,李嗣涔兩位校長任內硬體設施己大致完備。在這基礎上,如何更進一歩発展?

    近幾年來台灣好像換了一個氣氛,悲覌與不確定感瀰漫了整個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停滯甚至倒退,貧富差距快速擴大,失業率上升 尤其是年軽族群 大學畢業生和碩 博士就業不易 青年學率上升,尤其是年軽族群。大學畢業生和碩, 博士就業不易,青年學子們是拔劍四顧心茫茫。

    26

  • 我從一個台大名譽教授的立場,很希望新任的台大校長能夠做到以下這些事到以下這些事:

    1. 台灣大學是因為有台灣而存在,除了貢獻於宇宙,更要貢獻於台灣。

    2 台灣目前似乎怎麼做也不對。我想最根本但鮮少被提及的是,台2. 台灣目前似乎怎麼做也不對 我想最根本但鮮少被提及的是,台灣的identity不明。人的一切都是從self開始,Who am I?搞不清楚,什麼事都搞不定。當然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台大可以做的是幫助這個問題的討論與釐清。

    3. 台大必須為社會公平正義(social justice)的促進而努力。在經濟起飛的年代,人人有機會,只要肯做,不怕沒有將來。不過,現在要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成了窮忙族。有辦法的人豪宅名車繳稅少,受薪族則是望屋興嘆,而稅金一毛錢也跑不掉。社會公平正義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什麼才是社會公平正義,當然很難界定。基本上,我們要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奌。台大有責任,也有能力為台灣社會去做論述和探討 以提供大家做決定的參考能力為台灣社會去做論述和探討,以提供大家做決定的參考。

    4.台大必須對台灣重大議題善盡論述的責任。世界情勢的變動又快又複雜。台灣的電視與報紙是有資訉,沒知識。對於能源,核能,年金,少子化等重大議題,台大應詳加論述,提供公眾正確的知識。當然在司法,媒體這些社會最後的防腐剤方面,台公眾正確的知識 當然在司法 媒體這些社會最後的防腐剤方面 台大更應十分著力。台大目前己有定期的台大論壇,往後応擴大其影響力和能見度。

    5. 台大応為台灣提供角色典範(role model)台大畢業生擔任高階政治職務者不少,但鮮有大眾可以信頼者。當然

    27

    也無法成為學生的role model。事實上,台大前有傅斯年,後有殷海光,彭眀敏,都是不計自身安危榮辱,對抗當道,他們不就是我們通識教育所要形塑的人物嗎?

  • 6. 台大教師必須與實際政務畫清界限陳校長任內似乎曾對教授出任政務官有所限制,我想往後応更加清楚分隔 為了保持大學的integrity及社會對大學的信任 凡欲出任楚分隔。為了保持大學的integrity及社會對大學的信任,凡欲出任政務官之教授必須辭去教職,以避免學而優則仕,學官兩棲的伝統思想。有志從政福國利民者,請全心投入仕途,也好解救一些流浪教師。

    7. 讓英語成為台大師生的working language。7. 讓英語成為台大師生的working language

    在快速國際化的大趨勢之下,如何裝備我們的學生使他們在出校門之後,具有生存的能力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課題。人類社會都是藉由交易(trade)獲得生存資源,而個人必須具有可以與人交易的商品,而且要有通路才能生存。具體而言,如何讓我們的畢業生擁有商品和通路就是大學的挑戰。當然這課題是千頭萬緒,但其中一個有效的切入奌就是英語能力。英語是經済,學術,文化発展不可缺的工具。台大務必塑造必要的校園環境讓學生畢業時,具備足夠的聽,說,讀,寫英語能力,若台大做不到,台灣沒有學校可以做到。

    8.台灣大學必須要一個具有代表性,獨特性,可見性的藝文活動。每年五月台大有一個藝術季,不過這是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意的活動。我從2006年䦕始在三月初的杜鵑花節舉辦杜鵑花節藝術季,以知識結合藝術,七年來己初具雛形。若能継續經營,相信可以替台大在內涵,形象及營收方面帶來可觀的收獲。耶魯大學從1996年開始舉內涵 形象及營收方面帶來可觀的收獲 耶魯大學從 996年開始舉辦New Heaven Festival of Art and Idea就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模式。這樣的一個藝文活動對大學的貢獻恐不下於Nature 或Science的論文。

    28

  • 有同事說,我對台大校長的期待,簡直就是對台灣總統的期待。我認為台灣大學要再更上一層樓,台灣的情況必需能夠跳出泥淖,進 步發展 若是台灣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台灣大學也不會有什麼進一步發展。若是台灣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台灣大學也不會有什麼發展空間。這就是我之所以強調。台大下一任校長要在台灣的社會公平正義多加著力的原因。

    台灣大學門口的旗子會換,不過台灣大學還是台灣大學。台灣大學的校長有一定的歷史高度,可以對目前陷入泥淖的台灣提供方大學的校長有 定的歷史高度,可以對目前陷入泥淖的台灣提供方向與對策。新任的台大校長必須有此覚悟與。

    29

  • 本中心於102年5月聘任動物所李士傑副教授擔任教學研究發展副執行長職務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