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庆 祝福祖国img.wzrb.com.cn/epaperfile/20201002/...2 days ago  ·...

1
主编/胡恩强 林秀贝 美编/昊霖 组版/小瓯 启事 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调休安排,本报10月 3 日至 7 日休刊, 8日出刊。休刊期间,温州新闻客户 端、瓯网、温州日报官方微信等新媒体照常出版,滚 动播报,欢迎广大用户继续提供新闻线索。 本报编辑部 新华社记者 马晓冬 10 1 日清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下着绵绵秋雨,来自五湖 四海的 9 万余名群众相聚在这里,共同观看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庆 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71 华诞。 国庆、中秋“双节”交汇。此刻,国安、家圆。广场中央, 18 高的巨型“祝福祖国”大花篮繁花锦簇,硕果累累。 秋雨淅沥,风也婆娑。雨势丝毫没有影响观礼群众的热情。 现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炽热的期盼,与祖国共同等待国庆节的 第一缕晨曦。 “我的生日也是 10 1 日,一直都梦想能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 国旗,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了。”来自山西忻州的 9 岁小朋友申启震 站在观旗队伍最前排,眼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我的梦想是长大 以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母亲。” 6 7 分,国旗护卫队官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从天安门中心 拱形城门走来。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屏气凝神,注视着官 兵们走过金水桥、走过长安街,到达广场升旗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6 11 分,雄壮的《义勇军进 行曲》在天安门广场响起,旗手迎风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当国旗 升到旗杆顶端,人群爆发出阵阵欢呼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万羽和平鸽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对 祖国美好的祝福飞向天空。 山河辽阔,家国同庆。中秋节遇上国庆节,让千家万户的小团 圆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交相辉映。 2020 年是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年份,有太多的事情让人无 法忘记。”来自江苏徐州、有着 31 年党龄的党员刘广胜说,“今天我 们的安居乐业,都是依靠着祖国的繁荣富强。祝福我的祖国!” 在北京读书的崔方圆和几位同学从中国政法大学赶到天安门广 场。 “这是我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心头澎湃不已。”崔方圆 说, “我们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做得非常好,让我们都很安心、放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天,国家富强与阖家团圆之美交 相辉映。在祖国大地的锦绣山河间,中华儿女生生不息、激昂奋 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家国同庆 祝福祖国 —天安门广场国庆升国旗仪式侧记 温州古城文旅新地标“绣”出来 本报记者 程潇潇 李艺 通讯员 黄亦慧 老街换新颜,犹如美人复红妆。昨天, 改造提升后的公园路在万众期待中掀起 “红盖头”,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建筑景 观,再现浓浓的老温州风情。至此,五马街 与公园路、禅街形成延伸串联,呈现出温州 古城区完整的商业轴、文化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 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 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 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有着 1700 年建城史的温州,是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至今保留着山水斗城格局和 一批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历史文 化街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也是一座城 市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2017 年,我市将 五马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全市“两线三片”战 略规划,以慢工细活修复街区形态、文态、 业态和生态,打造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 住乡愁的文化地标。 经过三年精雕细琢,如今的五马街历 史文化街区,现代化气息与历史文化底蕴 相融合,显示出新时代的文化律动。 精心修复“文态” 让延绵文脉呈现于老街 公园路开街当日,位于老街中段的古 戏台上水袖翩飞、曲韵缭绕,台下有沉醉看 戏的戏迷,也有年轻人借景玩自拍、搞直 播,新“网红地标”名副其实。据史料记载, 县城隍殿,建于明万历年间, “庙前有月池, 场地宽阔”。今日的“城隍曲韵”系按照民 国时期的老照片精细复刻,由县城隍、古戏 台和文化连廊三部分构成。更见匠心的 是,古戏台完全采用木结构工艺施工,戏台 屋檐内部顶上装饰着九级藻井,代表制式 最高的戏台,在屋檐牛脚处还采用了檀雕 手艺,从建筑格局到局部细节,都完美再现 了当年城隍盛况。 如“城隍曲韵”这般,经挖掘、修复和复 刻再现光彩夺目的文化符号,在街区比比 皆是。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我市极 其重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再现,专门成 立了工作小组深挖温州 1700 年郡城文化 精髓,从古城老街、坊巷制度、温州开埠、历 史名人等角度切入,先策划编写街区“文化 脚本”,后植入工程设计方案,致力实现建 筑、文化的有机融合。 如今,仅是一条全长 580 米的公园路 上,就有古城墙、中山桥、东山书院、飞霞 洞、池上楼等诸多历史遗存重现为公园路 “十景”、中山公园“十二景”,被岁月湮没的 历史人文故事有了“强势输出”的窗口,打 开了温州人尘封的记忆。 “原来温州人不止会做生意,还出过这 么多状元和进士,牛!”一位来自杭州的朋 友,在参观温州科举展示馆时不禁竖起大拇 指。街区改造不仅挖掘历史文人遗址。新 落成于禅街的“温州科举展示馆”和“温州城 区革命历史馆”,已成为本地及外地游客、企 事业机关单位及社会团体组织考察学习的 热门文旅地标。连同公园路打造的府学文 庙展示馆在内,三个特色展示馆, “一馆一主 题”,有效展示了温州的传统教育文化和红 色革命文化。温州延绵的历史文化脉络,经 挖掘、梳理,重现于历史文化街区。 (下转第 2 版) 本报讯 (记者 项武龙 通讯员 夏盈瑜) 昨天,全国 首家综合性国旗教育基地—国旗教育馆成为网红打卡 点,当日参观人数超 5000 人。 昨天上午 7 时不到,已有数百市民从瑞安的西山拾 级而上,前往国旗教育馆参观。国旗教育馆整体外观呈 现的五星红旗造型蔚为壮观,游客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竞相与这抹“国旗红”合影。 触摸屏幕,亲手绘制一面国旗;点击地图,让国旗在 不同地点升起;跟虚拟讲解员“瑞瑞” “安安”聊天,重温红 色记忆……国旗教育馆每层的高科技元素得到游客的喜 爱和认同。 国旗教育馆“镇馆之宝”:编号20190046 国旗是游客 最喜欢合影的红旗之一。这面红旗长 500 厘米、宽 333 米,去年 5 10 日至 12 日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由北京市 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馆内,高15 米、宽8.5 米的巨 幅升旗幕屏令人肃然起敬,参观者仿佛在天安门广场亲历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也是游客最爱同框的景点之一。 据了解,国旗教育馆设立一年以来,共接待游客 18 万人次,团队 600 多个,全馆获得点赞 90 多万次。 本报记者 叶凝碧 中秋佳节逢国庆,人月团圆举国庆!昨天,在这“双 节同喜”的日子里,许多人才、新温州人、在外温商用别样 的方式欢喜过节。 “我是安徽黄山人,来温州工作 20 年了,在这里有家 人陪伴、工作稳定,温州就是我的家!”浙江挺宇流体设备 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赵志标是一名温州市高层次 人才,现在已经安家在温州,今年他选择在这里过节。为 配合秋冬疫情防控,他不打算出省,“近年来温州文旅项 目百花齐放,有很多休闲娱乐方式可以选择”,到附近的 景点转转,既能带家人放松心情,又能体验这座城市的发 展。赵志标感触特别深的是,温州这几年交通大变样,尤 其是轨道交通 S1 线运营后,为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便 利。他真挚地为这座城市送上节日祝福: “祝愿温州越来 越好,让更多新温州人爱上这里!” “你最近都好吧?我们在家很好。”温州大学化学与 材料工程学院教授黄承哲与爱人拿着手机,与远在韩国 的女儿打视频电话,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一起过中秋。因 为疫情,黄承哲的女儿暂时不能回家,夫妻俩领了文成县 旅游体验券,打算就近玩几天。黄承哲说,定居温州的几 年里,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关爱,也实实在在享 受到了人才政策红利,“希望温州继续重视人才、关爱人 才,让广大人才来温留温,深深爱上这个共同的家。” 喜见中秋月圆时,万家灯火情意浓。温州市辽宁商 会会长、市工商联执委姚红说: “第一次来温州,就爱上了 温州。这里不仅气候宜人、营商环境好,而且充满敢于创 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城市发展也很快。”如今,姚红已扎 根温州 26 年,作为一名设计领域从业者,平时很忙,这次 遇上“双节”长假,要把时间留给家人,多多陪伴他们,在 第二故乡共同过个团圆节。 受疫情影响,菲律宾温州同乡会会长王星荣不能回 温过节,但同乡间的密切联系早已让他感受到浓浓的团 圆氛围。不久前,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世界温州人云 社区中秋联谊会”直播链接,引来身在世界各地的老乡们 纷纷点赞,大家都在下面“刷屏”留言,为家乡温州送上 祝福。“我们虽然身在异乡,但始终牵挂着家乡。线上的 中秋晚会直播和家乡媒体各种精彩纷呈的‘双节’播报, 让千里亲情一线牵,拉近了全世界温籍侨胞的距离,让我 们隔着屏幕也能直观感受到祖国与家乡的新面貌。”王星 荣说。 国旗教育馆迎五千人参观 瑞安人文古街大沙堤试开街。 孙凛 摄 龙湾“大建大美”项目体验别样精彩。 龙新供图 温州别样方式喜迎双节 市区公园路昨正式开街。 杨冰杰 摄 大建大美 同心同享 2020 2020 10 10 2 2 星期五 星期五 农历庚子年八月十六 农历庚子年八月十六 20732 20732 发行代号:D1000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04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中共温州市委机关报 温州新闻 APP 微信公众号 “职工嘉年华”在三湿地公园上演。杜一川 摄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 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1 周年。 新华社 发 制图/昊霖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Oct-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家国同庆 祝福祖国img.wzrb.com.cn/epaperfile/20201002/...2 days ago  · 圆氛围。不久前,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世界温州人云 社区中秋联谊会”直播链接,引来身在世界各地的老乡们

主编/胡恩强 林秀贝 美编/昊霖 组版/小瓯

启事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调休安排,本报10月

3日至7日休刊,8日出刊。休刊期间,温州新闻客户端、瓯网、温州日报官方微信等新媒体照常出版,滚动播报,欢迎广大用户继续提供新闻线索。

本报编辑部

新华社记者 马晓冬

10月1日清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下着绵绵秋雨,来自五湖四海的9万余名群众相聚在这里,共同观看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1华诞。

国庆、中秋“双节”交汇。此刻,国安、家圆。广场中央,18米高的巨型“祝福祖国”大花篮繁花锦簇,硕果累累。

秋雨淅沥,风也婆娑。雨势丝毫没有影响观礼群众的热情。现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炽热的期盼,与祖国共同等待国庆节的第一缕晨曦。

“我的生日也是10月1日,一直都梦想能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了。”来自山西忻州的 9岁小朋友申启震站在观旗队伍最前排,眼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我的梦想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母亲。”

6时7分,国旗护卫队官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从天安门中心拱形城门走来。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屏气凝神,注视着官兵们走过金水桥、走过长安街,到达广场升旗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6时11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响起,旗手迎风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当国旗升到旗杆顶端,人群爆发出阵阵欢呼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万羽和平鸽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对祖国美好的祝福飞向天空。

山河辽阔,家国同庆。中秋节遇上国庆节,让千家万户的小团圆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交相辉映。

“2020年是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年份,有太多的事情让人无法忘记。”来自江苏徐州、有着31年党龄的党员刘广胜说,“今天我们的安居乐业,都是依靠着祖国的繁荣富强。祝福我的祖国!”

在北京读书的崔方圆和几位同学从中国政法大学赶到天安门广场。“这是我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心头澎湃不已。”崔方圆说,“我们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做得非常好,让我们都很安心、放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天,国家富强与阖家团圆之美交相辉映。在祖国大地的锦绣山河间,中华儿女生生不息、激昂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家国同庆祝福祖国

——天安门广场国庆升国旗仪式侧记

温州古城文旅新地标“绣”出来本报记者 程潇潇 李艺 通讯员 黄亦慧

老街换新颜,犹如美人复红妆。昨天,改造提升后的公园路在万众期待中掀起

“红盖头”,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建筑景观,再现浓浓的老温州风情。至此,五马街与公园路、禅街形成延伸串联,呈现出温州古城区完整的商业轴、文化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有着1700年建城史的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保留着山水斗城格局和一批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历史文

化街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也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2017年,我市将五马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全市“两线三片”战略规划,以慢工细活修复街区形态、文态、业态和生态,打造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地标。

经过三年精雕细琢,如今的五马街历史文化街区,现代化气息与历史文化底蕴相融合,显示出新时代的文化律动。

精心修复“文态”让延绵文脉呈现于老街公园路开街当日,位于老街中段的古

戏台上水袖翩飞、曲韵缭绕,台下有沉醉看戏的戏迷,也有年轻人借景玩自拍、搞直

播,新“网红地标”名副其实。据史料记载,县城隍殿,建于明万历年间,“庙前有月池,场地宽阔”。今日的“城隍曲韵”系按照民国时期的老照片精细复刻,由县城隍、古戏台和文化连廊三部分构成。更见匠心的是,古戏台完全采用木结构工艺施工,戏台屋檐内部顶上装饰着九级藻井,代表制式最高的戏台,在屋檐牛脚处还采用了檀雕手艺,从建筑格局到局部细节,都完美再现了当年城隍盛况。

如“城隍曲韵”这般,经挖掘、修复和复刻再现光彩夺目的文化符号,在街区比比皆是。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我市极其重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再现,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深挖温州 1700年郡城文化精髓,从古城老街、坊巷制度、温州开埠、历

史名人等角度切入,先策划编写街区“文化脚本”,后植入工程设计方案,致力实现建筑、文化的有机融合。

如今,仅是一条全长 580米的公园路上,就有古城墙、中山桥、东山书院、飞霞洞、池上楼等诸多历史遗存重现为公园路

“十景”、中山公园“十二景”,被岁月湮没的历史人文故事有了“强势输出”的窗口,打开了温州人尘封的记忆。

“原来温州人不止会做生意,还出过这么多状元和进士,牛!”一位来自杭州的朋友,在参观温州科举展示馆时不禁竖起大拇指。街区改造不仅挖掘历史文人遗址。新落成于禅街的“温州科举展示馆”和“温州城区革命历史馆”,已成为本地及外地游客、企事业机关单位及社会团体组织考察学习的热门文旅地标。连同公园路打造的府学文庙展示馆在内,三个特色展示馆,“一馆一主题”,有效展示了温州的传统教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温州延绵的历史文化脉络,经挖掘、梳理,重现于历史文化街区。

(下转第2版)

本报讯(记者 项武龙 通讯员 夏盈瑜)昨天,全国首家综合性国旗教育基地——国旗教育馆成为网红打卡点,当日参观人数超5000人。

昨天上午 7时不到,已有数百市民从瑞安的西山拾级而上,前往国旗教育馆参观。国旗教育馆整体外观呈现的五星红旗造型蔚为壮观,游客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竞相与这抹“国旗红”合影。

触摸屏幕,亲手绘制一面国旗;点击地图,让国旗在不同地点升起;跟虚拟讲解员“瑞瑞”“安安”聊天,重温红色记忆……国旗教育馆每层的高科技元素得到游客的喜爱和认同。

国旗教育馆“镇馆之宝”:编号2019—0046国旗是游客最喜欢合影的红旗之一。这面红旗长500厘米、宽333厘米,去年5月10日至12日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由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馆内,高15米、宽8.5米的巨幅升旗幕屏令人肃然起敬,参观者仿佛在天安门广场亲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也是游客最爱同框的景点之一。

据了解,国旗教育馆设立一年以来,共接待游客 18万人次,团队600多个,全馆获得点赞90多万次。

本报记者 叶凝碧

中秋佳节逢国庆,人月团圆举国庆!昨天,在这“双节同喜”的日子里,许多人才、新温州人、在外温商用别样的方式欢喜过节。

“我是安徽黄山人,来温州工作20年了,在这里有家人陪伴、工作稳定,温州就是我的家!”浙江挺宇流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赵志标是一名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现在已经安家在温州,今年他选择在这里过节。为配合秋冬疫情防控,他不打算出省,“近年来温州文旅项目百花齐放,有很多休闲娱乐方式可以选择”,到附近的景点转转,既能带家人放松心情,又能体验这座城市的发展。赵志标感触特别深的是,温州这几年交通大变样,尤其是轨道交通 S1线运营后,为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他真挚地为这座城市送上节日祝福:“祝愿温州越来越好,让更多新温州人爱上这里!”

“你最近都好吧?我们在家很好。”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黄承哲与爱人拿着手机,与远在韩国的女儿打视频电话,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一起过中秋。因为疫情,黄承哲的女儿暂时不能回家,夫妻俩领了文成县旅游体验券,打算就近玩几天。黄承哲说,定居温州的几年里,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关爱,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人才政策红利,“希望温州继续重视人才、关爱人才,让广大人才来温留温,深深爱上这个共同的家。”

喜见中秋月圆时,万家灯火情意浓。温州市辽宁商会会长、市工商联执委姚红说:“第一次来温州,就爱上了温州。这里不仅气候宜人、营商环境好,而且充满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城市发展也很快。”如今,姚红已扎根温州26年,作为一名设计领域从业者,平时很忙,这次遇上“双节”长假,要把时间留给家人,多多陪伴他们,在第二故乡共同过个团圆节。

受疫情影响,菲律宾温州同乡会会长王星荣不能回温过节,但同乡间的密切联系早已让他感受到浓浓的团圆氛围。不久前,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世界温州人云社区中秋联谊会”直播链接,引来身在世界各地的老乡们纷纷点赞,大家都在下面“刷屏”留言,为家乡温州送上祝福。“我们虽然身在异乡,但始终牵挂着家乡。线上的中秋晚会直播和家乡媒体各种精彩纷呈的‘双节’播报,让千里亲情一线牵,拉近了全世界温籍侨胞的距离,让我们隔着屏幕也能直观感受到祖国与家乡的新面貌。”王星荣说。

国旗教育馆迎五千人参观

我的

瑞安人文古街大沙堤试开街。 孙凛 摄

龙湾“大建大美”项目体验别样精彩。 龙新供图

温州别样方式喜迎双节

市区公园路昨正式开街。 杨冰杰 摄

大建大美同心同享

20202020年年1010月月22日日 星期五星期五 农历庚子年八月十六农历庚子年八月十六 第第2073220732期期

发行代号:D1000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04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出版中共温州市委机关报

温州新闻APP 微信公众号

我的

“职工嘉年华”在三垟湿地公园上演。杜一川 摄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

新华社 发

制图/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