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哈尔滨 静静的顿河 明上海开演dzb.whb.cn/imgpath/2019-08-29/90829.pdf ·...

1
8 23 —— 2019 ”, 2018 ,“ ”。 —— ”, ”。 。” 1.85 。” ”, —— ); · ,《 ,“ · …… 2013 · 24 · 30 。《 ”。 wwwhb.cn 2019 8 29 / 9 20 …… ,“ 20 —— 2019-2020 》、 》、 》、 》、 》、 20 20 :“ · 。” ,“ ”。 …… 36 》、 》、 》、 :“ 。” :“ ”, ,“ ”。 ), 100 · · …… · · 。“ —— 1500 4 8 · · · ,《 :“ 。” 28 34 · · · ,《 。” · · 。“ 。” 2013 )、 ), :“ 。” 》, 16 》, 4 · ”:“ 。” 》, · …… 。《 45 20 18 2 14 22 45 ”。 2 · 200 ”。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Aug-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此前在哈尔滨 静静的顿河 明上海开演dzb.whb.cn/imgPath/2019-08-29/90829.pdf · 和梨膏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水果中脱颖 而出,一直是当地的重要工作之一。

8月 23日,肯德基中国在上海举办了“助力脱贫攻坚 传承中华梨味———2019百胜中国肯德基砀山产业扶贫合作”发布仪式。 作为双方产业扶贫合作的核心, 肯德基结合了砀山梨原材料和古法梨膏工艺推出了 “芭梨恋语乌龙茶”, 不仅让传统国味焕发新光彩,也赋能地方发展、助力砀山县脱贫攻坚。

砀山传统瑰宝,在肯德基焕发时代新魅力早在 2018年,肯德基就开始了在安徽省

砀山县的考察, 发现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砀山县拥有大量的优质酥梨资源, 砀山所产的酥梨更是拥有千年历史, 曾被列为古代宫廷贡品。 不仅如此,砀山还很好地保留了古法熬制梨膏的传统和工艺,由“砀山酥梨”所制的梨膏在当地是家家户户常备的传统美食。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如何使砀山酥梨和梨膏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水果中脱颖而出,一直是当地的重要工作之一。 以“水果和果园经济”作为首位产业的砀山县一直在寻求各种方式, 将砀山梨的产业链有效延长, 建立砀山梨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形成良好的区域公共品牌。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肯德基根据砀山酥梨和砀山梨膏的特性, 创新研发了一款时尚茶饮, 希望能够把这份属于砀山的梨味和拥有百年历史的梨膏制作传统介绍给更多消费者。

作为扎根中国三十余年的品牌,肯德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挖掘神州各地的中华美味, 并助力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肯德基“芭梨恋语乌龙茶”这款产品的推

出,不仅能传承当地的传统美食文化,还能帮助砀山酥梨和梨膏更好地被年轻人关注和接受。

梨味好茶,以创新为传统注入生命力确认了要将砀山梨膏作为饮品的核心

原材料之后,如何将一个传承数百年的传统美味, 应用到一款当下年轻人喜爱的饮料中,对肯德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据肯德基产品研发团队介绍,“芭梨恋语乌龙茶” 这款产品的开发时长超过一年半,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发现梨膏自身的一些产品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挑战。

例如初次接触梨膏时,他们发现它风味比较单一,色泽偏暗还容易变色,而年轻人喜欢更透亮的茶饮, 这些都是需要改变的地方。

最终通过不断的实验调配,将梨膏做成类似像果冻一样的“梨膏冻”。 为了让梨膏冻顺畅被吸起,它的软硬程度是很讲究的,研发人员中间试验了很多次, 才到恰好的程度———吸上来仍然晶莹弹牙, 又能保持原风味。这份研发的梨膏冻,有一点点像炒过的焦香风味, 顾客咀嚼起来很有劲儿。完成了梨膏冻的研发后,研发团队还在饮料中加入乌龙茶、芭乐等原料,最终实现梨膏和茶饮在色泽、 口感及口味上的巧妙融合。

而这种充满创意的“巧妙融合”,在发布会现场也无处不在。 发布会现场,肯德基万达店“化身”古味梨膏铺,在实景搭建的古味梨膏铺里,国风少年为大家带来古法梨膏熬制的体验,同时来宾也能够现场

品尝到肯德基这款新品“芭梨恋语乌龙茶”。

赋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是责任也是使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很多像砀山

这样的地区,较之简单的资金援助,它们更渴望能够基于自身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

肯德基中国品牌总经理黄进栓在发布会现场提及肯德基与砀山县的产业合作时强调道,

“我们希望可以充分发挥肯德基在中国市场三十多年经营建立起来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度,并通过遍布全国的六千多家门店网络,

以及线上 1.85亿的会员,帮助砀山提升梨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

将精准扶贫的重心放在为当地 “赋能”,

助力培育当地的内生发展动力, 是肯德基在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工作中的核心思想。

肯德基进入中国三十多年来, 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此次肯德基携手砀山县, 不仅以一杯“芭梨恋语乌龙茶”传承了中华梨味,更是助力了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期待未来肯德基结合品牌自身优势,以创新型扶贫模式,

为更多区域性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杯梨味好茶,赋能乡村振兴———肯德基助力砀山县脱贫攻坚

百胜中国首席公共事务官王立志(左);肯德基中国品牌总经理黄进栓(中)

文化 广告

■本报记者 童薇菁

■本报记者 许 旸

“经典戏剧作品是对年轻演员最好的训练”

———访《静静的顿河》导演、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艺术总监格里高利

文汇报:为什么要把《静静的顿河》搬

上舞台?

格里高利·科兹洛夫:自我懂事起,我

的爷爷每年都在一遍遍地阅读这本小说,

我也一样。 这是一个在宏大年代背景下展

开的故事, 牵扯着家庭的变化、 人物的命

运,扣人心弦。 就像莎士比亚是全世界通

行的戏剧小说一样,《静静的顿河》讲述的

不仅是哥萨克的故事、 俄罗斯的故事,而

且是全人类的故事。一个人在那样的时代

背景下拥有的人生体验,在人性深处回响

着共鸣。

小说中,格里高利家庭的完整因为战

争被打破,产生了各种聚散离合。 我是一

名犹太人,我的家人也因为各种原因分散

在美国、以色列、德国各地,现在留在俄罗

斯的只有我和我的母亲。 何其相似,都是

被命运推动的悲欢离合。虽然今天的网络

可以将四散在各地的亲人连结在一起,但

像我爷爷辈那么大的家庭是不可能再重

聚了。

文汇报: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是

哥萨克人的文学史诗, 书中描绘了爱情、

家庭、社会、农作、战争,堪称一幅俄罗斯

风情百态的历史画卷;其中以景寄情的描

写, 生动地展现了诸多人物的情感变化。

戏剧如何展现这种文学性? 作为导演的

你,最渴望表达的是什么? 舞台上,“大自

然”还依然重要吗?

格里高利·科兹洛夫: 我们在舞美和

场景构建上,花了非常大的功夫,舞台场景

变化很多。 观众也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舞

台上从“冷”到“热”季节的变化。 不过在我

看来,最重要的舞台元素其实是思想。所有

的一切都是从思想开始的,然后再开始铺

设构思场景,加上爱情、加上亲情、加上英

雄热血……加上一切足以动人的东西。

具体到《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我最

想在舞台上表达的是人性和规则的摩擦、

碰撞所引发的火花。 比如格里高利爱上了

阿克西妮亚,这是一段禁忌的爱情,阿克西

妮亚是一名有夫之妇, 这样的矛盾贯穿始

终。当然,我希望每一名观众都能在观后拥

有自己的“看点”和与众不同的观点,这样

才证明了这部舞台作品的成功。

文汇报:该剧八个小时的时长非常罕

见。 不知道 2013 年在俄罗斯首演时观众

的反响如何,你作为导演,当时对观众能否接受有过担心吗?

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实际上这部剧在排练时的完整时长

是 24 小时。为了更适应于剧场演出,我们删减了三幕,其他内

容不变,只是节奏变紧凑了,转场也作了更为灵活、诗意的处

理。 对我(导演)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时

长是次要的问题。在俄罗斯首演时很多人站着看完了演出,因

为现场座位不够。很高兴的是,当我们在今年第一次来到中国

演出时,北京和哈尔滨的观众都献出了他们热烈的掌声。我也

对上海的演出充满期待, 希望上海观众能在观赏时感受到我

们在创作中注入的思考。

文汇报:据说剧中所有演员都是你的学生,而且彼此是同

班同学。

格里高利·科兹洛夫:我从事戏剧教育 30 多年了,始终坚

信剧目本身就是一种训练。 《静静的顿河》的演员都是同班同

学,这部话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他们的“毕业大作”。从一年

级进校开始就在真实的舞台上实践,一直到五年级毕业,反复

地在作品里磨砺自己的演技, 毕业后扛起大戏完全是没有问

题的。

马斯特卡雅剧院里所有的演员都是我教授班上的毕业

生。 我们要的演员不仅仅是要会表演,更要会思考。 经典的戏

剧作品是由演员塑造表达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经典戏剧作

品也能塑造演员。浸润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这些文学

大家的思想与审美中,让年轻的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这比任何训练都重要。

www.whb.cn

2019 年 8 月 29 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杨 燕 9

是时候扭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陌生感了

“与20部经典的上海相遇”大赛邀青年学子品读新文学代表作

鲁迅 、茅盾 、巴金 、郁达夫 、叶圣

陶……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影

响了一代代读者。然而今天,有些年轻

学子对他们的认知, 仅停留在教科书

里的名字, 这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陌

生感引起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

日前 , “与 20 部经典的上海相

遇———2019-2020 年青年学子品读文

学经典大赛”在上海启动,组委会从新

文学代表作家的作品中选出了包括鲁

迅 《狂人日记 》、柔石 《二月 》、叶圣陶

《倪焕之》、巴金《雾》、施蛰存《春阳》、

沈从文《菜园》等在内的 20 部经典,供

参赛者从中任选一部撰写评论。 大赛

组委会主任、 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

事长、著名作家孙颙表示,文学创作及

评论需要经典的精神观照和脉络延

续,希望借此品读经典的契机,提升年

轻人的艺术感受和鉴赏力, 再度挖掘

新文学历久弥新的魅力。

熟悉的西方书单,陌生的中国新文学?

大赛评委之一、 巴金故居常务副

馆长周立民从自己观察到的一个现象

入手,向记者介绍挑选这 20 部作品的

初衷:“从一些阅读报告中透露的数据

来看,不少读者似乎更熟悉米兰·昆德

拉、福楼拜、卡夫卡等国外作家,或是

对一些流行畅销书如数家珍, 不是说

读这些不好, 而是如果仅仅接受这样

单一的阅读体系,是可怕的。 ”在周立

民看来,“重西方轻本土”或“重古典轻

现代”的失衡局面,亟待扭转,而大赛

的初衷正在于 “显示出中国新文学百

年的眼光、底气和根源”。

有一个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

同:重温深读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品,不

仅并不过时,在当下尤其有价值。因为

从某种层面来说, 新文学经典不仅直

接影响了汉语传统, 也塑造着中国人

的精神结构、心理方式、表达方式。 与

此同时, 这批文学大家们的写作经验

同样值得今天的写作和评论界继续研

究借鉴。 比如郁达夫四年读了千余种

小说, 会好几种语言; 巴金也掌握了

日、俄、德等多门外语,翻译写作两不

误;茅盾、周立波一边写乡土文学一边

自如谈论尤利西斯……事实上, 当年

余华在 36 岁时迎来创作中的重要转

型,正是从重新发现鲁迅、重读鲁迅开

始的。

重温新思潮影响下的文学创作,对了解时代不无裨益

记者注意到, 本届大赛所开列的

品读书目, 尽量选择直接或间接与五

四新文化运动有关的现代文学作品。

大赛终评委之一、 评论家王纪人说,它

们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五四新文化

运动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的影响,这

对青年学子了解那个时代不无裨益。

其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标志着

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端,郭沫若的《女

神》 为中国白话新诗和现代浪漫主义

的奠基之作,二者均为开风气之先;叶

圣陶的《倪焕之》和柔石的《二月》可被

视为五四以来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而郁达夫《茫茫夜》塑造苦闷的“零余

人”形象,以及施蛰存《春阳》写一名与

牌位结婚守节的女子, 都显示了艺术

创作中的锐意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 书目还选入了庐

隐《象牙戒指》、丁玲《梦珂》、关露《新

旧时代》、萧红《小城三月》等女性作家

小说。 王纪人表示,这些女作家,本身

就是五四精神鼓舞下女性解放的结

果:“她们走进大城市, 走上文学乃至

革命的道路,往往比男性付出更多,也

更加勇敢。 ”相应的,她们的作品也表

现了中国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社会理

想的努力。 恰如当年茅盾评价:“我们

现在读庐隐的全部作品, 就仿佛再呼

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她所描绘的一

些青年形象,“是五四时期的时代儿”。

全国首个网络文学专藏库在上海图书馆设立本报讯 (记者李婷 )上海图书馆昨

天宣布 , 设立全国首个网络文学专藏

库, 从而更好地留存优质的网络文学作

品、 传承中华文化价值。

上海图书馆现藏中外文献五千余万

册 (件 ), 涵盖古籍善本 、 碑帖尺牍 、

名人手稿、 唱片乐谱及专利标准等多种

跨领域且形态不同的珍贵文献资料, 丰

富性 、 珍稀性 、 独特性等特点构筑了

上海图书馆藏书的鲜明个性 。 有业内

人士指出 , 此次上图设立网络文学专

藏库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上海图书馆的

特色馆藏文献 , 体现出上图文献资源

建设的包容性 , 而且释放出一个强烈

信号 , 即经过二十余年发展 , 随着众

多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优秀作

品脱颖而出,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文

学多样性和多元化的代表, 不仅为主流

文化价值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

也呈现出向主流文学发展的姿态与趋

势, 其独特性和价值性正日益受到广泛

认可。

记者了解到, 首批入藏作品均来自

阅文旗下, 上图将通过永久保存的形式

收藏这些网络文学作品电子版, 以实现

文献信息资料的战略保存。 此次保存载

体是三防加强型移动硬盘, 是数字信息

存储的首选, 具有防水、 防震、 防火等

功能, 理论保存年限达 100 年, 确保文

化内容的长期保存和历史传承。

荩话剧 《静静的顿河》 改编自苏联作家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同名长篇小说, 展现了

哥萨克人历经波折的生活、 顽强的斗争与伟

大而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均驱动文化供图)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拆掉了两排座位,

最前排的观众将能得到 “沿河而坐” 的独特

体验。 演员们会在这条 “小河” 里洗衣服、

嬉戏、 跳舞……或许溅起的水花会扑到你的

衣脚, 一秒就在剧场中感受到神奇的时空跨

越。

叶圣陶 《倪焕之》鲁迅 《狂人日记》 萧红 《小城三月》

■本报记者 童薇菁

八小时话剧《静静的顿河》明上海开演改编自肖洛霍夫同名长篇小说,此前在哈尔滨、北京两站引发话题效应

演出终于要开始了。 明天,根据米哈伊

尔·肖洛霍夫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时长达八

小时的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将开启上

海站的演出, 于三天内在上汽·上海文化广

场演出两场。 “超级时长” 没有吓退上海观

众,上海的话剧市场依然热情活跃———首日

开票就卖出 1500 张, 第二场更是因为白天

演出的时间优势,票被抢购一空。

据悉,今年 4 月及 8 月中旬,这部由俄

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带来的现实

主义大作, 已在哈尔滨和北京先后上演,获

得业内外一致点赞。 不少专业人士表示,观

剧全程都没有疲倦感, 导演格里高利·科兹

洛夫将这部文学史诗成功地转化为舞台上

激情澎湃的戏剧史诗。

突出展现了以俄罗斯表演艺术传统为基础的新建树和新追求

在俄罗斯当代剧团中,马斯特卡雅剧院

以对斯坦尼表演体系的继承和发展见长。 中

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著名话剧导演

王晓鹰认为, 如果说里玛斯·图米纳斯执导

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代表了当代俄罗斯导

演艺术,《静静的顿河》就代表了当代俄罗斯

表演艺术:“他们有太多不拘的想象,太多景

随人移乃至景随情移的诗化创造,有太多在

他们的前辈开创的斯氏表演体系传统之上

的新建树和新追求。 ”

记者了解到,此次担纲八小时大戏的演

员年龄在 28 至 34 岁之间,都是导演格里高

利·科兹洛夫的学生,从进校开始,日复一日

地在经典文本中汲取力量。 剧中饰演格里高

利·梅列霍夫的安东·莫莫特告诉记者,《静

静的顿河》 是他走进表演的第一部作品,舞

台上的八小时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平时的训

练量远远超越这个数字。

“演员也是战士, 也要有钢铁般的意

志。 ”阿克西尼亚·阿斯塔霍娃的饰演者索菲

亚·卡拉布琳娜说, 从他们被录取的第一课

开始, 老师兼导演格里高利的要求就很严

格。 格里高利认为,当演员走上舞台的一刹

那,就要立刻融入场景之中。 “如果看到我们

排练场上很乱,老师就永远不会让我们开始

演出。 ”

2013 年,格里高利和学生们排演的《静

静的顿河》在马斯特卡雅剧院的大舞台进行

了首演。 八小时的史诗,首先成为了圣彼得

堡戏剧界的大事件, 然后风靡了整个俄罗

斯。 凭借对文本的精准理解和把握,他们成

功塑造出一个个饱满动人的人物。 厚重的历

史和沧桑的命运, 在年轻躯体的演绎下,折

射出一种坚韧又脆弱的美感。 当演员在舞台

上不停地跑动、钻跃、攀爬,把台口两个马槽

任意演成马车、演成长桌、演成婚床;当他们

把一堂固定布景任意演成各人各家、室内室

外、家乡远方、战壕刑场、生死两界时,顿河

不是“静静”的。

与此同时, 贯穿始终的数首哥萨克民

歌,连同富有特色的舞蹈、游戏(顶木)、武术

(舞刀),让《静静的顿河》充满俄罗斯风情。

著名演员濮存昕从中看到了民族元素在戏

剧传承中的珍贵:“该剧在民族化这一点上

非常成功,我们本土话剧有时更多依附于情

节,但他们只要能唱的就一定去唱,有很多

浪漫的情绪性的东西,能量非常大。 ”

八小时中三次中场休息,

从餐饮到毛毯靠垫充电宝都备好了

对上海观众来说,这将是一次独特的观

剧体验。 尽管此前已经有过同样八小时时长

的赖声川话剧《如梦之梦》,以及在三天里分

四幕演完、 总时长达到 16 小时的音乐会版

《尼伯龙根的指环》,然而对《静静的顿河》这

样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八小时的极致体验,

究竟能表达到什么程度,观众都拭目以待。

而对剧院来说,这也是一次独特的剧目

引进和运营方式的尝试。 今年 4 月,上汽·上

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受邀前往哈尔

滨大剧院一睹这部 “大作”:“八小时我是目

不转睛地在看,八小时后我更坚定了要把这

部作品拿到文化广场演出的心愿。 ”

为了迎接《静静的顿河》,上汽·上海文

化广场拆掉了两排座位,最前排的观众将能

得到“沿河而坐”的独特体验。 演员们会在这

条“小河”里洗衣服、嬉戏、跳舞……或许溅

起的水花会扑到你的衣脚,一秒就在剧场中

感受到神奇的时空跨越。

超长演出也考验着剧场的服务水平,尤

其是如何解决观众的交通和用餐问题,都必

须事先做好准备。 《静静的顿河》每场演出八

小时,共四幕,其间有三次中场休息,一次 45

分钟,两次 20 分钟。 首场周五的演出为了照

顾上班族的时间,从 18 时开始,到凌晨 2 时

结束。 周日的演出从 14 时开始,22 时结束。

其中,45 分钟的休息时间是为就餐准备

的。 剧院将为观众提供最具有代表性的俄式

餐点和“格瓦斯”饮品,让观众多维度地感受

剧中人物的生活滋味。 在看戏“装备”方面,

除了常见的毛毯、靠垫,剧院还为观众准备

了望远镜、漱口水、移动充电宝等等,可谓将

观众“武装到了牙齿”。

考虑到首场演出将持续到次日凌晨 2

点才结束,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特意与出租

车企业合作,已为有用车需求的观众预订了

200 辆以上的出租车。 对于跨城追剧和希望

在市中心住宿的观众,也提供了“凭演出实

体票根” 享受周边酒店优惠房价的服务,保

证观众看剧“高高兴兴来,平平安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