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a4%bd%a7i/96%aci%acf%ad… · web...

Download 國立台灣大學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A4%BD%A7i/96%ACI%ACF%AD… · Web view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 民國 年2月 日 聯絡人: 國立臺灣大學

If you can't read please download the document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Mar-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國立台灣大學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

國立臺灣大學

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

民國○○年2月○日

聯絡人:

國立臺灣大學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

~目錄~

1.1.1推動師生英檢2

1.3.2強化健康與體育教育3

2.3.3提昇學生素質5

2.3.5擘劃人才培育14

3.1.1推動學校國際化40

3.1.2增進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及國際趨勢結合134

3.1.3 培養多樣性外語人才135

3.2.1鼓勵學校發展特色138

3.3.1 吸引外國留學生157

國立台灣大學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

行動方案

1.1.1推動師生英檢

(本項請視聽教育館提供修正資料)(第2頁)

2008具體目標

60%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

指標

名稱

目標與績效

(2004)

目標與績效

(2005)

目標與績效

(2006)

目標值

(2007)

目標值

(2008)

目標值

達成

情形

目標值

達成

情形

目標值

達成

情形

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

40%

45%

40%

39%

40%

37%

40%

40%

合計其他同等考試

50%

51.5%

50%

52.3%

50%

55.7%

58%

60%

註(質化指標):

四年

整體策略

一、強化英語學習環境:1.建置線上英語教室 2.成立「中英文寫作中心」

二、規劃進階英語課程(三)(四),提供說、寫方面之訓練

2006

重點策略

延續線上英語教室的基本架構,購置如下英語學習資源:包含全民英檢線上模擬測驗系統初級、中級、中高級擴充題庫、TOEIC 線上模擬測驗系統、LiveABC Biz商業互動英語、CNN新聞課程、LiveABC英語學習管理系統、LiveABC全民英檢網(中高級聽力閱讀)以及MyET線上英語口說課程。「英文寫作中心」則開設「句型寫作與應用」、「初級寫作」、「中級寫作」、「求職書信寫作」、「留學申請書信寫作」等課程,以及提供「面對面寫作諮詢服務」。

2002-2006重要成果

本校於2001年通過進階英語課程實施辦法,規定自2002年入學修習學士學位的學生,於大一學年結束時,統一參加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作為課程能力分班之用。初試通過者免修進階英語課程。此辦法實行至今共11046人參加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測試,4605人通過。線上英語教室開放至今已經吸引超過十一萬人次的使用者使用並且近五千九百位使用者加入會員。目前另開放LiveABC會員區的英語學習資源,目前近七百位使用者加入會員; MyET線上英語口說課程會員區,目前也近六百位使用者加入會員。「英文寫作中心」提供之短期課程有315人次參加,面對面寫作諮詢服務則有379人次參加。(以上成果為95年底舊資料,請修正)

經費預算

(仟元)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應編

2,832

3,652

3,894

4,300

4,400

4,500

實編

2,832

3,652

3,894

4,000

問題與

建議

應配合增修法規

備註

國立台灣大學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

行動方案

1.3.2強化健康與體育教育(本項請體育室提供修正資料)(第3頁)

2008具體目標

1、 每一位學生至少學得一種終身運動技能之比例,於2008年達100%。

2、 每校平均組成五個運動團隊之比例,於2008年達100%。

3、 提升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之比例,於2008達60%。

4、 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累積30-60分鐘身體活動之比例,於2008年達100%。

指標

名稱

目標與績效(2004)

目標與績效

(2005)

目標值

(2006)

目標值

(2007)

目標值

(2008)

目標值

達成

情形

目標值

達成

情形

目標值

達成情形

每一學生畢業前需習得一種運動技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每一學生需參與一項全校性之校內運動競賽。

60%

85%

60%

60%

70%

70%

70%

80%

提升學生對於體育課程整體教學滿意度

(體育課程教學評鑑平均值>3.5)

新增

新增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強化體育課排課功能提升大一大、二必修課程學生選課選上率(必修體育一至四學生人數/大一至大二學生人數)

新增

新增

60%

60%

70%

70%

80%

80%

提升大三以上選修體育課程選課率

(選修體育五至八學生人數/大三以上含研究所學生人數)

新增

新增

5%

5%

7%

7%

10%

10%

註(質化指標):

四年

整體策略

一、落實體育教學:二年必修,於大一上學期體適能教授運動概念課程,於一下與二年級依興趣選項,習得一種終身運動技能。

二、鼓勵參與課外動、靜態之體育活動:積極開設運動推廣班、指導班,並定期舉辦學術講座,提高習得運動技能與獲得運動資訊之機會。

三、充實體育運動場館:整修舊場館,增加運動設施,讓喜歡運動者皆有場地使用,提升規律運動之人口。

四、提升體能檢測之參與率:藉由體能檢測獲知身體狀況,進而規劃可行之運動項目。

2006

重點策略

一、強化排課功能,讓每一位學生皆能依其興趣,選擇所需之運動課程。

二、加強行政主管單位人員之體適能檢測。

三、整修室外游泳池,增加使用人數。

四、實施大一健康體適能檢測計畫。

2002-2006重要成果

一、目前已實施體育課程二年必修、二年選修(包含研究生)。

二、已完成台大師生健康體適能促進計畫,並已執行一期教職員工體適能檢測。

三、已開設暑假育樂營及不定期開設游泳、壁球、羽球、網球、高爾夫等項目之運動指導班。

四、舉辦體育學術講座:身體文化講座、國際體適能教學研討會、國際體適能學術研討會、體適能指導員講習會、體育室體育學術研討會等。

五、完成94、95學年度大一新生健康體適能檢測。

六、完成室內、外游泳池整修工程。

七、新生網球中心完工啟用。(以上成果為95年底舊資料,請修正)

經費預算

(仟元)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應編

實編

問題與

建議

國立臺灣大學 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

行動方案

2.3.3提昇學生素質(本項請共同教育中心提供修正資料)(第5頁)

2008具體目標

一、加強通識教育

1、重新審慎評估本校共同及通識教育的架構與內容,以因應二十一世紀全球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新趨勢及全球化發展之需要。

2、推動經典研究及具有科技與社會(STS)內涵的跨領域通識課程研發、教師培訓及協助組織優良教學團隊等計畫,以培養學生宏觀的知識基礎與獨立思辯的能力。

3、建立研究生擔任教學助理之常態制度,以跨越單向教學的侷限,以課堂討論、小組辯論或網路教學的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交流。

4、推動個人型通識課程教學改進計畫及系院級通識教育改進計畫。

5、設立「英語教學中心」,推動小班教學,改善軟、硬體設施,以加強英語教學,提昇學生英文能力。

二、持續推展及改善教師教學評鑑制度,提昇教學效果,使學生上網填答率至2008年達70%,並使平均評鑑值達4.0以上(最高為5,4為優等)佔75﹪。3.0以下降至0.6﹪。(本項由教務處修正)

指標

名稱

目標與績效(2004)

目標與績效

(2005)

目標與績效

(2006)

目標值

(2007)

目標值

(2008)

目標值

達成

情形

目標值

達成情形

目標值

達成情形

推動本校通識課程教學改進計畫課程占總課程數

新增

新增

5%

6%

10%

19.70%

15%

15%

每年辦理通識教育論壇場次

7

57%(4)

7

100%(7)

7

114%(8)

7

7

教學意見調查填答率(本項由教務處修正)

70﹪

67.78﹪

70﹪

66.50﹪

70﹪

60.59%

70﹪

70﹪

教學意見調查平均評鑑值達4.0以上(本項由教務處修正)

64.93﹪

64.93﹪

65﹪

66.42﹪

70﹪

64.35%

70﹪

70﹪

教學意見調查平均評鑑值為3..0以下(本項由教務處修正)

0.6﹪

0.6﹪

0.6﹪

0.48﹪

0.6﹪

0.68%

0.6﹪

0.6﹪

註(質化指標):通識教育的目標係增加學生的知識廣度並拓展其視野,以期能兼備「人文社會」與「自然及生命科學」素養,因此,希望透過優質通識課程的規劃及正確通識理念的宣導,培養學生宏觀的知識基礎與獨立思辯的能力,達到「全人教育」之理想。

四年

整體策略

通識教育的改革:

本校係各學術領域完備的綜合性大學,共擁有11個學院、98個研究所、54個學系,領域涵蓋基礎科學、應用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等。由於各科系均衡發展,教師資源豐沛,各領域均有優秀的教師及研究人才。目前有許多資深且學養俱優的教師熱心參與本校通識教育,共同為實踐「全人教育」之理想而努力。但是,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通識及共同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礎。

本校通識教育的目標在於增加學生的知識廣度並拓展其視野,以期能兼備「人文社會」與「自然及生命科學」素養,進而培養較宏觀的知識基礎與獨立思辯的能力,落實「全人教育」之理想,進而為社會培育一些對社會有用的、能夠批判、思考的知識份子。如能獲得經費,本校將推動通識教育改進措施,以達成通識教育啟發學生自我學習及終身成長之教育目標。

展望未來,本校通識教育除規劃提昇現有的通識課程的教學品質計畫、建立教學助理制度之外,進一步鼓勵開授經典研究及科學史通識課程,加強生命科學通識教育,增開整合性並具有STS內涵的「跨領域」通識教育課程,並努力跨越單向教學的侷限,以課堂討論、小組辯論或網路教學的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交流。

未來,本校將推動下列進一步的改革措施:

1、 推動將生命科學納入全校必修課程所需的配套措施;

2、 研究生兼任的教學助理的常態制度的建立;

3、 新通識課程內容的研發,例如選擇意涵深遠的具體故事為素材,編撰 發人省思的通識課程;

4、 教導學生養成經典閱讀的習慣的配套措施。精讀是一個最有價值的自學習慣,而且可以構成未來終身學習的一個基礎,但因為是跨領域而難以採用原文書,而且寄望閱讀者能「從亞洲來思考」而不是從歐美經驗出發進行思考,我們仍需求大量經典巨著或科學史的中譯本。目前我們很多教材都只能仰賴商業的出版社提供的翻譯本,難以成為我們理想的教學基礎,我們希望有高水準的中文翻譯,才能使學生深入精讀;

5、 推動個人型及系院級通識教育改進計畫;

6、 推動定期舉辦通識課程教學改進計畫研討會。

7、 成立通識教育中心(含外語教學)

共同教育的改革

目前40%本校共同教育包括校訂共同必修課程,共有「國文領域」、「外文領域」、「歷史領域」、「憲法與公民教育領域」等課程,以及服務課程。展望未來,本校在共同教育方面將推動下列創新措施:

一、設立「語言教學中心」,加強英語教學,提升學生英文能力:在全球化潮流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中,英文之重要性與日俱增。本校將針對英語教學,推動下列改進措施:

1.   推動小班教學:現行語言課程的每班級人數明顯過多,對教學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外語課程應走小班教學的路線,每班學生人數以二十五人左右為宜,方能保證其成效。

2.    改善硬體設施:現有的硬體設施明顯不足。全校的一萬多名學生,要使用視聽教育館及圖書館之多媒體中心,空間及設備嚴重不足。視聽設備也大多老舊。本校將整修現有硬體設備,並提供額外空間,增購新的語言學習設備,以提昇教學之品質。

3.    改善語言學習的軟體設備:本校將本校學生專屬的語言學習網站,解決版權問題,以供同學同步下載語言自學的視聽資料,例如:能以對應網站的方式, 線上即時收聽BBC及CNN的新聞,或是透過網站欣賞視聽教育館及總圖書館多媒體中心的館藏,可鼓勵同學自學語言之動機,亦可舒緩本校目前視聽教學硬體設備不足之窘境。

4.    增開特定教學目標導向之英語課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學生除修習「大一英文」之外,目前尚有「進階英文」,但「進階英文」之定位不明。本校除「大一英文」之外,將另增開專業英文、英語學習策略及英文論文寫作課程、進階英文,以及英文研究報告撰寫方法等選修課程,以供有興趣之大學部同學,以及有需要的研究所同學選修。

5. 設立「英語語言教師」(English Language Teacher)制度:將本校外文系講授英語必修課程而有意改力棣之教師之員額,轉入共同教育委員,以統一事權,並提昇本校英語教學之水準。

綜合以上各點,可在共同教育委員會之下,設立「英語教學中心」,提昇英語教學之水準,以統籌資源全盤規劃並落實於教學實務之上。

二、服務課程之改革:

1.結合專業與服務課程(參照Rutgus大學模式),落實從「服務中學習」與「學習中服務」的目標,並加強服務課程與社區之結合。

2.擬經由服務課程,加強大學生之「公民教育」並經由研討會集思廣益,將公民教育中「培養學生思辨分析能力」的重要標的,落實於大學教育之共同課程及核心課程中。

三、教學評鑑之執行(本項由教務處修正)

藉由學生每學期對教師之教學評鑑,以落實了解學生之需求與期待,提昇教學品質,其措施如下:

1.強化師資及授課教師之教學內容,課程大綱須於開學前於網路建置完成。

2.擴建現代化視訊教學教室。

3.改善舊型教室,增添教學設備器材。

2006

重點策略

一、落實通識教育制度新制:

因應本校「通識教育實施辦法」預於96學年度施行,該委員會推動數

項業務,臚列如下:

(一)調查確認各學院(系)學生應修領域。

(二)召開八大領域工作小組會議,研商推動措施與相關作業。

(三)依據該辦法第八條有關課程開授、認可與領域歸屬之相關程序、資格、審查標準等事項,研訂子法。

二、繼續推動「個別型通識課程教學改進計畫」

該計畫係為落實本校大班授課小組討論之理念,透過教學助理的協助,如此更能有助於學生掌握通識課程內容深度與廣度。

(一)申請課程數呈現逐年成長

942

951

952

942

補助課程

942

課程總數

951

補助課程

951

課程總數

952

補助課程

952

課程總數

23

152

33

136

39

138

比例

23╱152=15.13%

33╱136=24.26%

39╱138=28.26%

成長幅度

↑60.34%

(951較942成長)

↑16.49%

(952較951成長)

(二)多元化宣導並鼓勵申請

本委員會除透過既有的宣導管道外,並每學期期末成果發表會知與會對

象擴增校外人士,如此可將其高品質的授課內容與他校教師分享外,無形中亦可提升教師之榮譽感。

三、賡續推廣「我的學思歷程」

為增廣本校學生在學術領域以外的知能,共同教育委員會每學期均舉辦3至4場通識教育講座《我的學思歷程》,此一系列講座目的是希望在正式課程之外,創造校園文化,為同學提供思考問題的空間。本講座仍持續邀請本校各領域卓然有成之校友或各界人士,透過各位先進學者對個人學思歷程之反省,提供學生寶貴的人生經驗與思考心得,引導學生規劃個人生命發展之重要參考。

四、以配套措施強化教學評鑑之督促與鼓勵之機制(本項由教務處修正)

對於教學評鑑平均評鑑值在3.0以下者,促請所屬系所主管溝通協調予以改善,並邀請渠等參加『提昇教學品質研討會』,同時聘請教學評鑑平均評鑑值在4.0以上之教師講授教學方式及方法,並將學期教學評鑑平均評鑑值在4.0以上之科目列為遴選優良教師及升等之參考。

2002-2006重要成果

(以下成果為95年底舊資料,請修正)

一、教育部第一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由本委員會黃主任委員俊傑擔任總主持人所規劃之「台大通識教育四年提昇計畫(2001-2005):全球視野與本土文化的融合」,三個分項計畫分別為《核心通識課程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之提昇》、《「台大通識教育網」之設置及推廣》、《個別網路外語教學系統之建立》,透過該計劃之執行,可達到開展學生之全球視野、拓深學生之本文化資源及奠定學生終生學習之基礎能力的目標。其中第一項計畫已出版系列台大通識教育課程參考資料叢刊:《人與醫學》(2003)、《歷史知識與歷史思考》(2003)、《工程發展與社會變遷》(2004)、《生物科學與生命》(2004)、《社會科學通論》(2004)、《中國教育史》(2004)、《歷史、醫療與社會》(2004)、《隱喻與認知》(2005)、《中華文的發展》(2005)《現代生物學》(2005)。

二、教育部第二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本委員會邀集文學院及理學院相關教師共同規劃「台大基礎教育四年提昇計畫(2002—2006):寫作教學中心暨人文、藝術、科學學程之創設」,由校長及副校長擔任計劃共同總主持人,四個分項計畫分別為《台灣大學寫作教學中心之建置》、《東亞經典與文化學程之設計與開發》、《藝術基礎教育學程之設計與開發》、《通識科學核心課程與普通科學學程之設計與開發》,各分項計畫旨在經由本校寫作教學中心之建置及人文、藝術、科學學程之創設,以加強本校學生中、英文之寫作能力及提昇人文、藝術、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素養。

三、除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外,本校教師亦積極參與教育部提昇通識教育之相關計畫,如嚴震東教授與羅竹芳教授合授之「現代生物學」與「進階現代生物學」參與教育部『92-95基礎科學教育改進計劃』。另外,羅竹芳教授「生命科學與人類生活」、梅家玲教授「現代文學與文化」、蔡璧名教授「傳統醫道身體觀-經典、哲學與社會科學科際的綜合討論」、張則周教授「生命與人」、沈冬教授「中國音樂史」、羅竹芳教授「生命科學與人類生活」、童元昭教授「太平洋島嶼世界」、郭城孟教授「發現台大-校園文化資產」、張則周教授「生命與人」、金傳春教授「傳染病流行的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課程均獲得教育部個別型通識教育改進計畫之資助,透過「教學助理」制度的建立、「小組討論」的落實及課程網頁的建置,提昇通識課程之教學品質。

四、自1997年至今,共同教育委員會每學期均舉辦3至4場通識教育講座《我的學思歷程》,此一系列講座目的是希望在正式課程之外,創造校園文化,為同學提供思考問題的空間。本講座所邀請之先進、學者皆係在各領域卓然有成之本校校友或各界人士,透過各位先進學者對個人學思歷程之反省,提供學生寶貴的人生經驗與思考心得,引導學生規劃個人生命發展之重要參考。相關內容已結集出書,目前已出版至第二集。

五、為創造校園文化,提昇本校師生對通識教育的認識,共同教育委員會於2003年即舉辦多場研習營、研討會及座談:

1.2003年9月5至9日舉辦「歷史思考時間概念與社會變遷研習營」,係為提升大學文史通識教師之學術能力,以期改善大學通識教之文史課程水準。

2. 2003年9月18日「服務課程實施簡介及座談會」:係為推廣服務課程實施之理念並進行經驗之交流,特別請各院推薦服務課程的指導教師及學生於會中發表經驗分享,大部分師生認為服務課程如能掌握教育的精神,讓學生從學習中體會成就感及謙卑感,不論師生均感獲益良多。

3. 2003年11月12日「共同教育之發展研討會:語言學習策略與大學英語教育」,以探討語言學習策略與大一英文教學的各個層面為主題,期望藉著經驗分享及討論,落實提昇大一英文教學的效果。寄望教師與學生能對語言學習策略有新的認識,並進一步能將學習策略應用於引導英語之學習方面,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4. 2003年11月13至14日舉辦「提昇高等教育競爭力: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討論主題包括全球化與本土化激盪中的大學、二十一世紀大學新展望、社會階層化與高等教育的資源分配、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市場機制、高等教育競爭力的涵義與指標、提昇大學國際競爭力的策略等。

5. 2003年12月19日舉辦「大學通識教育理念與實踐研討會」:邀請來自不同領域、學養豐富且熱心通識教育之學者,針對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發表演講,冀希透過此研討會,使熱心參與通識教育之教師,能對本身的使命與實踐的方法有較深入的瞭解,以提升通識教育之品質。

6.2005年4月23日舉辦「大學通識教育中的公民教育與民主素養」研討會:近20年來在風起雲湧的各種教育改革與課程規劃之中,最能具體彰顯全球化與本土化這兩大潮流的激盪及其緊張性的,莫過於公民教育這個領域之下的各種通識教育課程。本項研討會係因應全球化之趨勢,深入分析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激盪之下時代大學公民教育所面對之新挑戰,出現許多教學實務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表象,集中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緊張性之上,但深入分析這些問題的本質就可以發現,這些問題的本質實潛藏在西方文化價值對東亞各國教育的支配之中。擬定提昇大學公民教育之新方案,並盱衡全球化時代大學發展之新趨勢,研擬大學公民教育之新理念及其教育實務之新策略。

7.2005年5月7日舉辦「全球化時代的大學理念與大學教育」研討會:人類歷史進入第三個千年紀元之後,戰後世界歷史主流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趨勢更加速發展。二十一世紀歷史的重要趨勢如高科技的發展、知識經濟的形成,以及文明之間的對話,都與「全球化」有關,而且直接衝擊大學理念與大學教育的轉型。本項研討會即探討全球化對大學之衝擊,舉辦之目標如下:

(1)因應台灣高等院校數量快速擴充及資源緊縮之趨勢,深入分析全球化時代大學所面對之新挑戰,並擬定提昇大學教育之新方案。

(2)盱衡全球化時代知識經濟發展之新趨勢,研擬大學發展之新策略。

(3)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潮流的新挑戰,研擬大學經營與發展之具體方案。

六、法鼓人文社會講座:

本校共同教育委員會更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合作「法鼓人文社會講座」,由黃主任委員俊傑開授之通識課程「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與該講座結合,邀請國內外學術有成之學者擔任講座,教學效果甚佳,每人均需撰寫論文一篇,並置於教學網站,未來將由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出版,以擴大教學效果。

七、為宣導通識教育之理念,共同教育委員會透過相關書籍的出版,使全校師生得以認識通識教育之目標及特色,其影響力不僅止於校內,並擴及全國各大專院校,2002年至今由本委員會規劃出版之書籍如下:《通識課程教學參考資料》系列叢書、《我的學思歷程》系列叢書、《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初編》、《國立臺灣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現況》、《傳習錄-服務課程的省思》等書。

八、共同與通識教育改革研究計畫: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發展到二十世紀末,許多矛盾、對立的問題變得十分嚴重而複雜,但是狹隘的專業訓練及單向的思維,難以反省並處理如此複雜而深刻的問題。大學通識教育,可以提供較為廣博而均衡的學習內容,並引導、啟發學生對於其他學科的入門與興趣,以培養較宏觀的知識基礎與獨立思辯的能力。隨著近年來台灣快速的民主化,大學的角色必須從過去作為國家意志的工具,轉化為社會有機組成部分;為因應時空條件之變化,本校通識教育之內容也必須有所變革,以因應二十一世紀全球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新趨勢及全球化發展之需要。

因此,共同教育委員會自2004年9月起以一年時間,進行「臺灣大學共同與通識教育改革研究計畫」,廣泛收集國內外著名大學共同及通識教育的實施經驗,重新審慎規劃本校共同及通識教育的架構與內容。

(一)計畫過程:

1.分析國內外大專院校通識課程的現況。

2.廣泛收集國外各大學院校優良通識教育的資訊,並檢討分析其優缺點。

3.根據國內通識教育現況,參考並吸取國外通識教育的優點,草擬台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制度及策略。

4.因應全球化之發展趨勢,研擬通識教育課程配置之新架構,創新教學之新方法。探討諸如提昇英語教學課程品質之策略,及生命科學課程的普及化等問題。

5.舉辦通識教育研討會,分別邀集對通識教育具有高度關懷和認識的教師、

學生與通識教育主管,交換彼此的教學與學習經驗並進行研討。

(二)計畫研提三種改革方案

該研究計畫針對國內外共同及通識教育之現況進行分析與了解,初步規畫完成三種改革方案,方案一為「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模式;方案二為「均衡選修」(Equal Distribution)模式;方案三為「學院核心課程」模式。

三種方案中,委員會建議以方案一作為本校改革方向,主要內容為調整共同科目與通識課程比重,共同科目僅保留「國文」與「英文」二科,各6學分,定位為基礎語文能力課程,其餘科目則融入通識課程,分為八大領域:「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哲學與道德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物質科學」、「生命科學」、「邏輯、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世界文明」,各領域分別邀請傑出教師開授「核心課程」,共需選修18學分。

(三)通識實施辦法修正通過,預於96學年度實施

基於上述縝密規劃,本校通識實施辦法業已修訂完竣,並經95年12月26日95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教務會議修正通過在案,擬於96學年度起實施。另共同教育委員會目前亦正配合課程之改革,積極思考組織架構調整方案,以整合校方資源,強化委員會運作之功能,並希望透過與系所專任教師合聘之方式,加強通識課程之師資,使通識教育獲得應有之重視。

九、本會「優良教師遴選委員會設置及遴選辦法」修訂通過

為鼓勵教授通識課程之教師,本會修訂「優良教師遴選委員會設置及遴選辦法」,將負責通識教育課程之教師亦納入教學優良教師之遴選,該辦法業經95年12月26日行政會議修正通過在案,預於3月底辦理遴選作業。

十、「個別型通識課程教學改進計畫」申請與通過課程件數逐學期遞增

為提昇本校通識教育品質,本校自94學年度開始每學期補助200萬元,由共同教育委員會推動「個別型通識教育改進計畫」,鼓勵本校教師提出優質通識課程改進計畫,經審查通過者,將予以教學助理等補助,以落實「小組討論」,並建置課程專屬網頁,使本校之通識課程更多元、充實而深化。

94學年度第1學期已核定8門通識課程之改進計畫,並於94年10月19日舉辦「期初座談會」及「教學助理研習會」,各計畫主持人及教學助理均熱烈交換意見並提供許多具體建議,並於1月舉行期末成果發表會。本計畫94學年度第2學期申請比例為15.13%(申請核准件數為23,該學期通識課程數為152);95學年度第1學期申請比例為24.26%(申請核准件數為33,該學期通識課程數為136)。此為逐步提昇本校通識課程品質之方式。

942

951

952

942

補助課程

942

課程總數

951

補助課程

951

課程總數

952

補助課程

952

課程總數

23

152

33

136

39

138

比例

23╱152=15.13%

33╱136=24.26%

39╱138=28.26%

成長幅度

↑60.34%

(951較942成長)

↑16.49%

(952較951成長)

十一、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教學評鑑學生上網填答率為71.8﹪。第二學期填答率為60.8﹪(大四生畢業致填答率稍低),其中平均評鑑值達4.0以上(屬優等)佔64﹪(最高為5),顯示本校實施學期課程教學意見調查已有相當成效(本項由教務處修正)

經費預算

(仟元)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應編

900

900

4,000

4,000

4,000

實編

900

900

4,900

4,000

4,000

問題與建議

應配合增修法規

因應本校「通識教育實施辦法」第八條:有關課程開授、認可與領域歸屬之相關程序、資格、審查標準等事項,應另訂子法。

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

行動方案

2.3.5擘劃人才培育(下列為95年度資料,請各學院、生技中心、人口中心、彙整資料後修正)

2008具體目標

一、延攬國際優秀學者,充實師資。

二、促進外籍學生來台研究或就學,加強與本國學生之交流。

三、配合國家政策及產業需求,培育相關人才。

四、提供具國際水準及符合產業需求的跨領域學程

五、樹立亞洲一流水平的高等化學教育師資、環境、及學術研究,提升學生國際視野與交流活動

六、增進產學合作方案。

七、重點培育創新研發及產學合作所需人才。

指標

名稱

目標與績效

(2004)

目標與績效

(2005)

目標與績效

(2006)

目標值

(2007)

目標值

(2008)

目標值

達成

情形

目標值

達成情形

目標值

達成情形

外來訪問學者

1100

1245

1200

1276

1300

1300

1400

1400

大學院校延聘國際優良師資來台(人次)

86

83

93

102

107

108

117

117

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訓(人次)

15

15

15

15

15

29

15

15

開設國際化、符合產業需求之跨領域學程(種)

24

24

31

31

33

31

37

37

短期培訓(班)

2

2

3

10

12

18

12

12

產業研發碩士專班(班數)

6

8

9

9

9

9

註(質化指標):

四年

整體策略

文學院

一、延聘國際優秀學者擔任客座或講座教授。

二、邀請國際學者發表學術演講,並舉辦各學門之國際學術研討會。

三、促進海外學生研究交流。

四、加強培育文化產業相關人才,充實相關系所專業領域課程。

五、因應人才需求,開設跨領域學程以及具創新性、整合性、國際性、符合產業需求之課程。

理學院

一、視狀況配合政府需求,於2005年開設產業研發碩士班。

二、配合學校奈米學程,增開課程及協助提供開授師資。

三、配合生命科學重新規劃生物物理相關實驗。

四、增聘研究及教學俱佳,且具國際競爭力的師資。發展材料及生物科技相關之化學研究,建立具有前瞻性、國際水準的學術與教學環境。

五、促進完整學生結構,每年學生人數比例:大學部佔1/2、碩士班佔1/4、博士班佔1/4,使優質的博士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主力。

六、增加大學部的課程選修彈性,提升研究所尖端前沿領域的課程,與其他系所規畫開闢跨領域學程。

七、促進學生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出國參加研討會發表論文,提升學生國際視野。

八、配合校方增進科學相關的優質通識教育及教育學程

九、對有心出國參與國際學術會議之學生給予補助及協助,將可增加學生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之經驗。

十、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積極參與台大大氣系、地質系與海洋研究所所合建地科大樓之方案,俾使人才間的交流更方便也加強跨領域之教學及研究。

十一、在國際學術合作方面,與國內外大學相關科系進行各種類型的學術合作,包括人員互訪交流、國際研究人員來訪、本系研究人員出訪、舉辦國際研討會與參與國際研討會等。

十二、提升課程開授品質及以英文授課之課程數。

十三、加強跨領域之教學及研究,海研所積極參與台大大氣系、地質系與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合建地科大樓之方案,俾使人才間的交流更方便。

十四、在宜蘭籌設之臨海工作,除了加強基礎科學之研究外,同時也注重與地方政府以及產業界之合作。

十五、加強派遣教授至中、小學及社會其他機構宣傳海洋教育之重要。

十六、爭取成立大型研究中心,吸引優秀人才,邀請國際傑出人士參與短中長期研究,以建立國際一流的研究團隊。

十七、化學系碩博士班已奉教育部同意,於2007年分設化學組、化學生物學組2組,並正式招生。以順應國家政策、時代潮流、協助解決生命系統複雜的問題。

十八、海洋所擬爭取籌設大學部,加強海洋科學基礎訓練,

有效提升研究所碩、博士班學生素質。

社會科學院

一、招生、國際化、教學、合作發展等做更進一步的提升,以強化教學、提昇教學品質及學生素質。

二、聘請國際優秀學者擔任客座或講座教授。

三、邀請外國學者來院短期學術訪問及交流。

四、加強與國外大學之學術合作。

五、發展本院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為亞洲第一之研究中心

六、發行出版世界級的期刊

 (1)每年發行三期Pacific Economic Review,該刊為SSCI期刊,本學院已與Blackwell簽約,並聘請經濟學系陳添枝教授擔任第一期主編,將於96年10月出刊。

(2)與港城市大學商學院期刊合作每年合出三期「亞太會計與經濟學刊」,該期刊已列為Econlit之名單,該刊爭取於3年後收錄於SSCI。96年4月將出版第一期。

七、開設「大陸及兩岸關係」學程,該學程可再分為「大陸法政、社會及兩岸關係」及「兩岸經貿及企管」等二子學程,目前臺灣的環境及研究水準,均佔優勢,可吸引國外學生來台研習。

八、針對各核心及選修課程設計並撰寫教科書及教材。

九、逐年召開全校、全國、國際甚至跨海峽的教學觀摩研討會,以提升教學水準。

十、設立跨院系的「大陸及兩岸關係」研究所課程,對修畢相關課程

的同學頒發證書。

十一、鼓勵英語授課。

醫學院

一、積極延聘或邀請國際優良學者、博士後研究員來台演講、授課、參與研討會與國際合作雙邊人員交流計畫互訪等活動,並建立本院師生前往國外著名校參訪及見習之管道。

二、鼓勵開設相關學分班課程及跨領域學程。

三、鼓勵校際跨領域研究合作。

四、設立在職訓練班。

五、改善教學及研究環境、創新課程與設計整合性課程。

六、鼓勵教師撰寫教科書,以提高教學成效。

七、提昇師生學習及研究成果,促進教職員工之向心力。

工學院

1、 鼓勵各系所因應跨領域人才需求,開設跨領域學程。

2、 創新課程與設計整合性課程。

3、 推動「生物學」、「工程生物學」為各系必選修課程,以為「生物工程學程」之籌備作業。

4、 鼓勵教師撰寫教科書,以提高教學成效。

5、 鼓勵推動英語授課。

6、 推動籌設「光機電學程」,配合政府產業發展策略。

7、 推動籌設「環境科技學程」,配合國家永續發展。

8、 推動醫學、工程領域科技整合,共同進行跨領域大型研究案。

9、 以嚴慶齡工業中心為介面,進行「現代汽車科技」研發。

10、 配合未來生醫科學園區之成立,設立醫學工程在職訓練班。

11、 積極延攬國際級師資利用國科會補助,來校授課。

12、 邀請國外著名學者前來進行短期的workshop。

13、 主辦國際會議,邀請世界級學者擔任主講人。

14、 增加國際合作雙邊人員交流計畫互訪或其他活動。

15、 配合生醫科學園區及生醫工程學系設立,積極徵募國際優良師資及博士後研究員來台。

16、 各單位提供小部分員額,供國外著名大學的教授利用sabbatical leave時間,前來本院進行一年期或半年期的講學。

生農學院

一、提升教學投入和教學品質。

1特聘研究講座、講座教授、特聘教授、研究員、訪問學者

2聘用學術成就卓越之專任及客座教師

二、提升學生國際競爭能力。

1選定重點領域開授完整英語學程

2推動跨國雙學位制度

3鼓勵與協助博士生出席國際會議發表論文

三、改進入學方式,提高新生水準,強化教學內容。

四、調整系所結構,以增加吸引力和競爭力。

1整合大學部

2增設研究所

五、提升學生研究及就業競爭力。

1鼓勵大學部學生修習學士論文

2推動學生與重點姊妹校從事實質交流

3博士生至國外相關實驗室培訓至少六個月

六、培育學生具有多元整合及領導能力。

1加強輔系之推動

2加強雙學位之推動

七、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學術研究機構合作。

1推動雙方組成研究團隊

2加強推動與中研院、國衛院、國農院之合作

3推動教師與重點姊妹校從事實質交流

4鼓勵國內其他大學年輕學者暑假來本校研究

八、成立功能性研究中心,協助爭取研究經費,追求卓越和服務社會。

九、加強附設單位支教學、研究及社會服務之功能。

十、建立協助新聘教師推動研究及評考之完整制度。

十一、推動教師工作分類及對應之評鑑制度。

管理學院

一、因應跨領域人才的需求,開設跨領域學程,與不同領域進行策略聯盟。

二、與業界進行建教合作,以達適性教學,提升學生專業技能。

三、本院提供全球視野的管理研究成果,實際應用於社會與企業界,以促進國家經貿之發展。

四、增聘研究及教學俱佳,且具國際競爭力的師資,提升教學能量。

五、設計模組課程增加大學部課程選修彈性,提升研究所尖端領域的課程,建立多元彈性而品質優良的課程選擇。

六、鼓勵及補助學生參加各項國際學術活動及競賽,提升學生國際視野。

七、建置資訊完善的國際化網站,推動數位化學術社群的交流,暢通世界的交流之窗。

八、培養學生國際觀和永續發展的理念,打造一個專業養成、智識傳承及經驗交流的環境,促使學生成為未來社會領袖。

九、本院致力成為國內商學管理人才教育的最佳搖籃,為國家及社會培育更優秀的領導與管理人才。

公衛學院

一、籌設健康產業跨領域學程。

二、延聘國際優良師資。

三、創新課程及設計整合性課程。

四、爭取舉辦相關國際研討會

電資學院

一、電資學院、工學院、理學院、醫學院合作,配合國家科技發展政策中之影像顯示科技及矽導計畫,設置「光電科技與顯示技術學程」,針對光電工程學研究所以外學生,培植相關光電產業需要人才。其目標包括培育不同專業背景之人才,使其具備充份光電科技知識,以提昇其本專業相關產業之技術層次或拓展新應用方向;培育不同專業背景之人才,使其具備充份光電科技知識,作為其本專業研究發展之工具。

二、電資學院、工學院、理學院合作,應積體電路設計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政府矽導計劃的推動,設置「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目標在匯集相關系所的基礎訓練與進階課程,規劃完整積體電路設計學程,提供非電機、資訊科系學生修讀,以擴大相關領域人才之養成,進而提昇學術的研究與產業的發展。

法律學院

一、除開授以英語授課之「台灣法律學程」,吸引外國學生前來就讀之外,並以國際經貿、國際爭端解決、國際趨勢(含區域整合)與法學研究變遷等為題,開設國際化之法學課程。

二、爭取與國際知名大學進行學術合作與交流,除不定期邀請學者專家前來短期訪問或講學之外,並延聘知名學者至本院長期客座。

生命科學院

一、鼓勵並輔導生科院各系所將產學合作或技術研發成果、專利等智慧財產國際化。

二、鼓勵生科院各系所規劃專業課程,輔導師生參與國際證照檢定或組織。

本院周宏農所長率其學生參加ISO20179飲用水與表層水為囊藻毒檢驗標準化認證之實驗室交互校正實驗。

三、鼓勵生科院各系所參加國內、外技能檢定或專業證照考試。

4、 加強本院傳統強項科目之教學傳承並建構尖端生命科學的基底架構

5、 延攬優秀教師及研究人員提升教學與研究

6、 重要基礎課程徹底融入教學助理制度

7、 教學空間及核心實驗室設施之全面改善

8、 進一步開授更豐富的跨領域學程、鼓勵學生修習跨領域的學程課程並設立學位學程

9、 邀請國外尖端科技研究人員以主題式的短期密集教學

10、 逐步提高各系所多種課程英文授課時數、規劃國外專業學者來校短期授課、其他延攬優秀教師及研究人員担任客座或兼任教授

11、 尋求與中研院建立正式合作機制

12、 相關領域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重點姐妹校交流

13、 加強國際交流:國外學者台短期訪問或授課、舉辦大型研討會、教師出國參加研討會或出國學術交流或進修或參訪、鼓勵學生參加國際會議及加強派送本院學生至歐美地區進修及研習、外籍學生或交換學生

最新科技重要研究成果推展國際舞台,強化機制以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生技中心

以生物科技館為中心,逐年完成核心實驗室之設置,並且充實生物科技

服務網,以便在生物技術教學上完成由初級到高級的培訓管道,培養高等才以供台灣生物技術產業之所需,同時可加強台灣在生物科技方面之基礎研究實力。

生技中心

96年新增項目

建立台灣及東亞最佳生物技術學程

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

一、學程課程規劃與開設:

(1)開設必修:婦女與性別研究導論,兩性關係

(2)選修(以學生為學習,貼近生活性):性別與童書繪本,圖畫書專題:作家研究

二、「多元文化」:

(1)建置婦女與性別研究資料中心(http://gender.psc.ntu.edu.tw/psc2/)

(2)與麗山高中合作SEED計畫(Seeking Educational Equity and Diversity)

三、交流:國際活動交流

(1)2005年6月婦女研究室赴韓國首爾參加由梨花大學主辦的第九屆世界婦女研究大會(Women’s World 2005-9th Internatinal Interdisciplinary Congress on Women)

(2)2006年12月國際民間組織團體參訪,大陸中華女子學院來台參加課程研習,以及2006年大陸學生來台交流上課。

四、出版:「女學學誌」以及「婦研縱橫」

五、建置網站,出版電子報,建置資料中心及資料庫(http://gender.psc.ntu.edu.tw/Gender/)

2006

重點策略

文學院

1. 增聘師資,延聘海外學者來校客座或擔任講座教授,延攬優秀人才回國任教。

2. 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校演講、訪問、研究。

3. 開辦各類跨領域學程、講習課程、國際學術論壇、工作坊或研討會,以培育更多人才。

4. 培養學生國際化之能力,鼓勵研究生參加國外之國際學術研討會。

5. 與他校建立多元管道之交換選課機制,與國內外相關學術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6. 充實圖書資料收藏。

理學院

一、規劃產業碩士班之推動

二、舉辦短期訓練講習

三、擬增聘國際知名學者擔任臺大講座。

四、短期訪問之國際學者預定15名

五、舉辦至少3場國際會議

六、繼續徵聘國際優秀人才至系執教,同時積極廣納研究新血,兼顧追求卓越的基礎研 究與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應用研究。以跨領域合作之模式,加強地科系所的研究與教學交流,並與中研院繼續研究方面的緊密合作,以更進一步加強研究能量與品質。

七、全力增建新化學研究教學大樓、完成遷建過程,建立國際一流水平的高等化學教育環境。

八、完成奈米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程,具體提升跨領域且能因應產業需求之前沿學科教育,協助師資與課程。

九、積極提高學生出國參加重要國際研討會及論文發表人次。

十、全面執行研究生化學教學法與實習為必修,寓學於教。並配合頂尖系所計畫教學助理,培訓化學教育人力。

十一、對其他學院學生增開物質科學領域的通識教育課程。

十二、重視環境安全,提高安全維護水準。

十三、延聘國外知名學者任教,充實專任教師之陣容。

十四、加強與國外學者之合作研究,並舉辦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一系列學術研究成果展示。

十五、地質學系擬以每名學生補助50,000元(預估,包含食宿、機票、會議註冊費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預計2005年補助2名學生。

十六增開跨領域之課程。

十七、加強與國外學者之合作研究。

十八、積極參與推廣中、小學之海洋教育。

十九、海洋所與法律學系共同規劃海洋事務學程,培育跨領域專業人才。

二十、海洋所已新聘3位年輕教師,未來3年將再進用3員額,教師平均年齡可望更年輕化。

社會科學院

1、 各院、各系在現有的師資基礎上,加強課程之整合性及相關性。

2、 鼓勵教師,採取個別或是合作的方式,研發並撰寫教科書及教材。

3、 鼓勵教師,採取個別或是合作方式,研發並設計教學網頁,以逐步建立有關本學程的虛擬教室。

4、 架設網頁:提供本校甚至外校教師,進行有關大陸及兩岸關係的教學與研究的對話與交流。

五、舉辦教學研討會。

六、院級研究中心短期除一般學術研究外,長期將發展出具有特色領域之研究中心,整合院內各系所之人力及資源,建構學術交流之平台,型塑出中國大陸中心為亞洲第一之重點領域。

七、為加強本院學術研究之提昇,對各所研究群之鼓勵,以激發更多相關專業議題的深入探討。

八、鼓勵教師發表國際學術論文與專書出版。

九、每年出版三期Pacific Economic Review,已與Blackwell簽約,並聘請經濟學系陳添枝教授擔任第一期主編,將於明年十月出刊。已成立專屬辦公室、信箱與架設網站,以利雙方溝通及論文之徵輯,對社會科院之國際學術聲望有相當大助益。

十、與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合作每年合出三期「亞太會計與經濟學刊」

,為因應期刊編務,已成立專屬辦公室、信箱與架設網站,以利雙方溝通及論文之徵輯。

十一、積極招收外藉學生。

十二、與國外學校簽署校際合作,期能以交換學生、短期研習等方式促進雙方學生交流。

十二、提供學生英語課程,建立學生海外實習制度。

十三、整修教室與e化,以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

醫學院

一、邀請國際級師資來台演講。未來將聘請諾貝爾獎及師資來台。

二、邀請國際級師資參與研討會或其他活動

三、國際合作雙邊人員交流計畫互訪。

四、因應跨領域人才需求,開辦相關及跨領域學程。

五、配合國家工業政策,成立生物光電組博士班。

工學院

1、 鼓勵各系所因應跨領域人才需求,開設跨領域學程。

2、 創新課程與設計整合性課程。

3、 推動「生物學」、「工程生物學」為各系必選修課程,以為「生物工程學程」之籌備作業。

4、 鼓勵教師撰寫教科書,以提高教學成效。

5、 鼓勵推動英語授課。

6、 推動籌設「環境科技學程」。

7、 以嚴慶齡工業中心為介面,進行「現代汽車科技」研發。

8、 初期與嚴慶齡工業中心共同設立醫學工程在職訓練班。

9、 積極延攬國際級師資利用國科會補助,來校授課。

10、 邀請國外著名學者前來進行短期的workshop。

11、 主辦國際會議,邀請世界級學者擔任主講人。

12、 擴大國際合作雙邊人員交流計畫互訪或其他活動。

13、 開授有關光機電及數位內容之課程並籌設「光機電系統學程」。

14、 開授奈米科技及微機電相關課程。

15、 開授影像顯示科技相關課程。

16、 各單位提供小部分員額,供國外著名大學的教授利用sabbatical leave 時間,前來本院進行一年期或半年期的講學。

生農學院

一、修訂農業自動化學程。

二、增設生物統計學程及國際農業研究學程。

三、設立國際農業科技研究推廣教育中心。

四、配合學校執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方案。

五、落實推動本院中程發展策規劃之各項工作。

六、籌設國際農業合作研究中心、植物醫學研究中心、人畜共同傳染病研究中心及生物能源研究中心。

七、參與永續與防災研究中心中之永續農業與生多樣性研究。

八、落實附設單位之各種營運計畫,如安康農場之休閒農業育成中心BOT案。

九、成立生物技術研究所並招收博士班學生。

十、系所延聘國際優良師資來台交流。

管理學院

一、主動邀請國外知名教授到院講學,並鼓勵本院教師互訪。

2、 強化學生因應全球化的競爭能力,管院營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以利培育出具有語言能力與國際視野之學生。

3、 94年起玉山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捐款予本院設立「玉山知識管理講座」,本院得聘請國際著名管理學者擔任講座教授。本院會計學系亦繼續邀請全世界最著名之會計學講座教授Professor James A. Ohlson ,於95年5月份中旬至6月份上旬來本院擔任特聘研究講座教授。本院亦委請財務金融研究所與國際企業研究所每年籌辦六次「臺大富邦金融講座」,擬邀請行政院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中央銀行總裁、經建會主委、財政部長、證交所董事長、期交所董事長等政府財經政策領導人,或國內外知名財務金融管理教授,進行財金專題演講或舉辦重要時事座談。並將繼續與產業界(台積電、中鋼、惠普科技、中鋼集團、遠東集團、國泰集團等)合作「孫運璿先生管理講座」系列實務課程。

4、 全力推動AACSB國際商管專業學院認證。

為提升與國際商管學院之競爭力,本院於2005年八月完成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國際商管學院認證組織)初步認證(PreAccreditation),於2006年期間召開數場評鑑報告初稿檢討會議,進而完成評鑑報告書,並邀請AACSB 指派予管院的指導委員 -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陳家強院長 - 前來本院參訪並與院長、副院長及各位撰寫評鑑報告書的老師們討論評鑑報告書之內容,而後針對陳院長對本院評鑑報告書的建議做修正。2006年8月已完成評鑑報告書的初稿及AACSB線上問卷調查,靜待2007年1月AACSB委員會議審查結果,預計於一年半內取得認證。 認證資格取得後,每年尚須繳交年度報告(Annual Maintenance Report),AACSB將與本院定期檢視持續改進之情形,監督並提升本院教學品質及整體學習環境。

五、除增加與已簽訂學校的互動之外,亦將持續積極發展與歐美頂尖商管學院之師生交換計畫,期望藉此提升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在國際商管學院的學術聲望及地位,為全院師生創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學術環境。

六、開辦English MBA Program。

七、持續出版臺大管理論叢,及舉辦專刊徵稿及研討會,透過學術網路的良性互動,迅速網羅高水準學術論文投稿,以提昇臺灣管理學術研究之品質,讓臺大管理論叢成為臺灣管理學者與國際學術之交流平台。

八、持續舉辦「臺大北大兩岸暑期菁英青年營」,促動兩岸優秀師生學術及文化交流,拓展兩岸跨校交流之視野,其影響層面實為深遠。

九、持續募款及獎勵學術研究,如台新金控臺大管理學院研究學者計畫獎助、院國際論文著作獎勵等。

10、 在教育行政執行方面,加強國際交流室之陣容,聘用學有專長之年輕同仁加入行列;行政辦公室,除增聘新成員,傳承行政經驗、創新行動理念、加強英語學習、提升組織成員素質、擴展組織成員之國際觀,共創具有豐沛動能的行政團隊,以因應國際化、提昇競爭力。

十一、持續開設跨領域學程,與不同領域進行策略聯盟,以因應跨領域人才的需求。

十二、提供國際師生抵台前後最好的服務平台。

十三、增加全院英語授課課程數。

十四、增加全院師生之國際經驗。

十五、整合統籌管院整體形象宣傳規劃。

十六、加強校友聯絡服務。

十七、研發創新課程與設計跨領域整合性課程。

十八、延聘國際頂尖學者任教或擔任客座,擴大教師與學生之國際視野。

十九、開設國際化、產業需求之跨領域學程。

二十、舉辦各領域學門之國際學術論壇及研討會。

二十一、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務基金之下,成立臺大EMBA教學卓越基金,投入EMBA教學相關發展。首項策略行動為鼓勵管院教授,以台灣廠商的管理經驗及經營智慧為系絡,發展國內優質教學個案。

二十二、持續舉辦「臺大美育音樂講座」140場次,與中廣公司及佳音廣播電台合作,由趙琴博士主講,配合本校藝文工作室之宗旨,率先為美育及全人教育施力。嘉惠本校學子及有興趣之公務同仁及社會人士,並擬由臺大出版中心結集出版專書。

二十三、持續為本院教師及職工同仁開設健康管理課程,瑜伽、太極

拳等,希望勉勵研究教學之餘,能鼓勵教師及行政同仁注重身體

健康之重要。

公衛學院

1、 持續進行安全衛生專業師資之培訓。

2、 創新課程與設計整合性課程。

3、 延聘國際優良師資來台。

4、 積極招收外籍學生。

5、 申請國科會延攬科技人才補助,擬於94學年度第二學期邀請美國南加大Dr. Myrtle來台參與研究及教學,以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6、 爭取舉辦2006年國科會之「醫療機構管理研究之卓越營」。

7、 邀請相關領域之國外專家學者來台,教授及討論相關領域之研究發展及分享國際期刊發表經驗。

8、 擬與國外學校簽署校際合作,期能以交換學生、短期研習等方式促進雙方學生交流

9、 舉辦預防醫學相關國際研討會。

10、 申請學術交流基金會Fulbright new century scholars program延聘國際優良師資。

十一、延聘具有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與傳染病流行病學專長之教師

電資學院

1、 補助近20名學生,暑期前往世界前十大名校,如MIT、UIUC、CIT、Purdue、Duke、Rice等交流;吸引近40名國際學生來電資學院就讀,

2、 延攬海外優秀人才7人回國擔任教職 。

3、 延攬大師級專家學者來校授課或開辦講座超過40人,培訓科技人才達500人。

4、 「產業研發碩士專班」招收62名學生,爲產業界培育人才。

法律學院

一、邀請10名國際知名學者來院發表演講;目前已規劃邀請日、韓、德、美籍等4位國際學者來院發表專題演說,拓展學生學習視野,並提供本院教師與外國學者專家相互切磋之機會。

二、延聘1位學者來院交換研究、講學,促進國際學術交流。

三、持續與美國、日本及新加坡等國重要大學結盟,並建立緊密合作機制。

四、籌辦「台日憲法國際會議」及人權、WTO、國際衛生等,若干重要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提升本院之國際知名度,並與國外學者接洽進一步學術交流之可能性。

五、與實務界及非法律界合作,進行跨領域及學術實務整合。

六、鼓勵學生參與國際活動、研討會等,提升學生國際視野。

七、持續推動法學教育的改革,針對立法院、教育部之方案,隨時檢討並提出因應對策。

八、出版專書及英文法學專業期刊。

九、法律學院遷建新館,有關提升教學環境之規劃。

十、延聘榮譽導師人數,以提升導師制度功能。

生命科學院

一、辦理產學合作成果展及研討會。

1. 2005年7月 與邰港科技公司在臺北舉辦成果發表會。

2. 2005/4/22-24 舉辦微生物在廢棄物資源化之應用研討會。

3. 2005/3/29~31 系統生物學及生物資訊研討會。

二、鼓勵各系所教師從事產業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並加強技術移轉功能。

技術轉移計有:

「微細藻特用化學品提純生產」技轉人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鼓勵各系所結合產業界建立產學教學聯盟,共同開設就業學程課程,

以培育產業需求人才。

4、 大學部基礎核心課程與實驗室朝現代化及創新科技方向進行改善、

支持開設跨領域的學程課程並增購貴重儀器重點研究。

5、 積極補助新進教師創始經費並延攬及吸引優秀人才。

6、 建構優質校園學習環境。

7、 鼓勵大學生及早參與研究作以提升研究能力與競爭力。

8、 教學助理全力投入協助教學。

9、 規劃國外專家學者來校短期授課。

10、 配合已評鑑系所之建議進行改革。

11、 優秀人才延攬。

12、 加速國際學術交流。

13、 進一步開授更豐富的跨領域學程並加強推動輔系及雙學位制度。

14、 鼓勵學術研究:規劃重點研究及擴大合作對象。

生技中心

整建生物科技館,建置完成蛋白體學、基因體學、細胞學、微生物學及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之重要核心實驗室,繼續充實植物分子影像核心實驗室、結構生物學核心實驗室,並繼續開授相關課程;建立生物資訊學教學專用核心實驗室,設置教學設備,開授系統生物學、生物資訊學等相關課程;設立「流式細胞儀核心實驗室」,並加入BioNet技術服務網;籌設「生物技術核心實驗」課程第二教學實驗室。

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

一、以「多元文化」觀點為課程規劃主軸,尊重差異,探討形塑差異之文化價值及社會機制,並研究其中的扭力關係和社會層級。

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規劃課程,啟發學生潛能、發揮創意。

三、課程設計以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為原則,理論與實踐並重。

四、建置網站、發行電子報;推動數位化學術社群的交流。

五、建立國內外學術合作網絡,加強資訊交流。

六、透過國外學術交流,豐富學術出版品的內容

002-2006重要

成果

文學院

1. 中文系

(1) 2002.09.01~2003.01.31聘請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教授至系客座

(2) 2004.02.10~2004.06.18聘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系鄭再發教授至系客座。

(3) 2004.08.19~2005.01.31聘請北京大學中文系蔣紹愚教授至系客座。

(4) 2005.09.01~2006.01.31聘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東亞語文系榮休講座丁邦新教授至系客座。

(5) 2006.09.13~2007.01.31聘請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黃天樹教授至系客座。

2. 歷史系

(1) 94學年度第2學期(2006.03.10~2006.06)邀請復旦大學歷史系朱維錚教授擔任客座教授。

(2) 94學年度第2學期(2006.03.10~2006.06)蒙古國立大學杜格爾扎布那仁教授擔任客座教授。

(3) 95學年度第1學期(2006.10.01~迄今)邀請中國「中國文物研究所」胡平生研究員擔任客座教授。

(4) 2006.08開辦「日本近代歷史與殖民地研究」暑期課程,為期四週。

(5) 95學年度第1學期開辦「經典人文學程」。

3. 哲學系

(1) 2002.2.7~2002.3.6 日本大阪大學名譽教授子安宣邦教授至系客座研究。

(2) 2002.8.1~2002.12.31 新加坡大學哲學系莊錦章教授至系訪問研究。

(3) 2002.10.1~2003.1.3 大陸清華大學中文系傅璇琮教授至系客座研究。

(4) 2002.12.25~2003.1.8 美國紐約Colgate大學榮譽客座教授M. Palihawadana至系短期訪問。

(5) 2003.1.1~2003.1.14 美國Bard College 副校長Robert L. Martin教授至系短期訪問。

(6) 2003.1.6~2003.1.20 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成中英教授至系短期訪問。

(7) 2003.8.1~2003.9.30 大陸上海師範大哲學系陳衛平教授至系短期研究。

(8) 2005.5.16 浙江大學文學院訪問團(廖可斌院長、盛曉明主任、吳秀明主任、方一新主任、沈松勤所長)至系訪問。

(9) 2005.6.20~2005.6.23 大陸廣東中山大學邏輯鞠實兒教授至系短期訪問。

(10) 2005.6.19~2005.7.2 美國Pittsburgh大學哲學系Anil-K-Gupta教授至系短期訪問。

(11) 2006.5.1 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趙敦華教授曁大陸哲學界25位教授至系訪問座談。

(12) 2006.5.29 美國 Haverford大學哲學系Danielle Macbeth 教授、Minnesota 大學科學哲學中心Ronald N. Giere教授、Wesleyan 大學哲學系Joseph Rouse教授至系訪問。

(13) 2006.6.26 山東大學哲學系劉明芝教授至系訪問。

(14) 2006.9.6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倫理學研究室水谷雅彥教授帶領8名學生至系訪問。

(15) 2006.11.1~11.12 比利時根特大學南東亞語言文化系中文部Bart Dessein 教授至系短期訪問。

(16) 2005.8.1増聘外籍助理教授魏家豪先生,加強以英文講授中國哲學課程的陣容。

(17) 2005.3.25~26於本系系館舉辦「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

(18) 2006.1117~19於本系系館舉辦「東、西方哲學之概念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

4. 人類系

(1) 每年均有至少5位國外學者前來專題演講。

(2) 與國立清華大學進行跨校選課。

(3) 增聘UCLA專業考古學博士加入教師陣容。

5. 圖資系

(1) 延攬海外優秀人才1名回國擔任教職;目前擬新聘專任教師1至2名,正進行新聘教師流程中。

(2) 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台演講,共計6人次,舉辦相關講題之演講。

(3) 與工商管理學系、資訊管理學系及資訊工程學系共同規劃開設知識管理學程,至本學期申請者已達216名。

(4) 開設「數位典藏專題研究」、「數位圖書館與博物館研討」、「專利資訊檢索」等國際化、產業需求之課程。

(5) 開辦「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數位典藏主題網站評估課程」、「數位典藏加值應用課程」、「數位典藏系統規劃與建置」、「數位典藏加值應用研習班」等課程,致力於數位典藏人才之培訓與推廣。

6. 日文系

(1) 2006.03.13~2006.03.18邀請東京大学菅原克也教授來本系密集講學,講題為「比較文学研究方法導論」。

(2) 2006.04.08~2006.04.12邀請早稲田大学吉岡英幸教授來本系密集講學,講題為「日本語教授法研究について」。

(3) 2006.09.24~2006.09.30邀請御茶水大學平野由紀子教授來本系密集講學,講題為「平安朝文学について」。

(4) 2006.12御茶水大學研究生至本系與本系研究生進行共同研討會。

(5) 2006.10.15~2006.10.21邀請東京學藝大學藤井健志教授來本系密集講學,講題為「台湾における日本の新興宗教について」。

(6) 2006.10.29~2006.11.11邀請東京大學國廣哲彌名譽教授來本系密集講學,講題為「日本語の語彙について」。

(7) 2006.12.17~2006.12.23邀請東北大學仁平道明教授來本系密集講學,講題為「芥川龍之介研究-その作品世界の特質」。

(8) 2006.12.24~2006.12.30邀請國際教養大學鮎澤孝子教授來本系密集講學」。

7. 戲劇系

(1) 國際學者來系客座:

2002.2-2002.6 Prof. Afaa Weaver

2002.2-2002.7 2004.9-2006.6 Prof. Carl Johnson

(2) 研討會:

2003.11 「2003戲劇/劇場史研究論壇」

2004.3 「兩岸戲曲編劇學術研討會」

2004.4 「2004戲劇/劇場史研究論壇」

2004.11 「臺大莎士比亞論壇」

2005.5 「2005戲劇/劇場史研究論壇」

2005.3.26-27 本所與北藝大戲劇所合辦「2005全國碩博士生戲劇學術研討會暨聯合讀劇會」

2006.10.7-9 「2006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

(3) 工作坊:

2002.12 Dr. Howard Blanning 「2002年戲劇創作工作坊」

2003.4 Prof. Sue Ott Rowlands 「表演工作坊」

2003.12 Dr. Howard Blanning 「2003年戲劇創作工作坊」

2005.3 Prof. David Nancarrow 「燈光設計工作坊」

2006.9.4-8,11-15 Peter Malik「The Mask Making」工作坊

2006.9.28-11.17 國科會「西洋經典與現代人生——文學系列」講座

2006.11.8 廖維翰老師 「舞台監督講座」

2006.12.25-27 Dr. Howard Blanning 「2006年戲劇創作工作坊」

8. 藝術史所

邀請國際重要學者來訪演講及交流共12人:

Craig Clunas(英國倫敦亞非學院)

Oliver Watson(英國牛津大學阿修摩尼博物館東方藝術部)

龜井明德(日本專修大學)

坂井隆(日本上智大學)

John Carswell(America University of Beirut)

Richard Kent(Franklin & Marshall College)

Matthew McKelway(美國紐約大學)

Robert Hillenbrand(英國愛丁堡大學)

堀內秀樹(東京大學埋藏文化財調查室)

吉開將人(北海道大學歷史學講座)

小林克(東京都江戶博物館)

林煥盛(日本京都大學)

其中由國科會補助之國際著名學者Prof. Craig Clunas來校進行之四場系列演講,效果尤佳,參加者超過300人次。

9. 音樂學所

(1) 2006年8月起延聘楊建章先生、陳人彥先生、蔡振家先生為本所專任助理教授。

(2) 國外學者來所短期講學:

2006.3.21-4.11 邀請日本四國學院大學劉麟玉教授來所,就日治時期的臺灣音樂教育其臺灣音樂史料等主題,於「臺灣音樂史專題」課堂講學。

2006.5.15-19 邀請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劉靖之教授來所短期講學,講學主題:中國音樂文獻學。

2006.10.12-12-21 邀請大陸古琴名家吳釗教授來所,於「古琴音樂欣賞與習作一」課堂進行短期講學與技藝指導。

(3) 申請國科會補助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獲得二年九百萬圖書採購經費。

(4) 參與本所與物理治療學系、心理學系共同組成之身心互動研究小組。

理學院

一、大氣系邀請二名美國NASA研究員至系擔任研究講座及客座研究員,並延聘一名大氣遙測專長之專任教師及多位大氣化學背景之兼任教師,使該系之師資陣容更為完備,教學品質更為提高。

二、在化學系方面包括:

1. 提升研究論文至每年約200篇,佔台大論文發表總數1/12,以單一系所論為全 國化學系之冠

2. 執行教育部研究卓越計畫及提升基礎教育計畫均名列前茅,為基礎科學之指標系所

3. 學生結構完整化:大學部招生65-70名(含甄選/考試55名、僑生5名、保送生5-10名)、碩士班招生:化學組80名、化學生物學組(96起招生)16名,博士班招生:化學組32名、化學生物學組6(96起招生)名。近年報名人數增加,故均能足額擇優錄取對化學有興趣之學生進入本系所,尤其是高中資優保送人數明顯增加。

4. 提升大學部專題研究參與率:鼓勵大學部學生提早進入研究室學習,目前大三大四學生約50%修習專題研究。研究生每人每學期均修習專題(參與研究率100%)。

5. 課程規劃:(1)大學部新課程規劃自2000年入學生實施,降低必修學分、增加選修學分,提高選課彈性,重新規劃六學期統整性實驗課程。(2)研究所實行化學教學法與實習(碩士班實施多年,博士班自2005年起實施,促進研究生教學相長)。(3)研究生將於2007年入學生進行學籍分組,研擬適合化學生物學組學生修習之必選修課程。

6. 提升學生國際化:(1)博士生修改外國語規定:2007年入學生起取消第二外國語,改要求英文能力之加強相關規範。大學部須修英文及進階英文。(2)每年邀請許多國際知名學者訪問及演講,並於2006年舉辦諾貝爾大師對談,增加學生聆聽國際學者演講機會。(3)鼓勵學生出國參加研討會及參加國內外論文發表。

7. 在具有優越教學及研究的環境中,化學系持續吸引優秀之學生,經過完整課業及研究訓練之畢業生已在學術及各種產業中有極優越的表現。

三、在地理系方面包括:

1.本系的博士班入學考試需有全民英檢中高級及格或相當於托福550分的水準之門檻。

2.本系與本校地質系、英國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針對台灣剝蝕速率所進行的合作研究,其成果已於2003年發表於Nature期刊。

3.本系與德國自由大學地理系的合作與交流,為兩系透過台灣國科會與德國DAAD的協議進行2000-2002年的合作研究與互訪。

四、在物理系方面包括:

1.配合南科舉辦液晶顯示器訓練營 (林敏聰、蔡定平及趙治宇)2.開設奈米工程學程之奈米科學導論

3 台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物理博物館正式開幕,參觀人數頗多,且深獲好評,目前結合數位典藏計劃進行中。文建會專員來訪建議申請成為國家保護文物列管。

4. 本系AMiBA計劃與中研院共同研製的世界第一座活動平台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望遠鏡之夏威夷主台,在夏威夷大島毛納洛峰(Mauna Loa)揭幕並舉行完工啟用典禮。

5. 積極延攬外國學者來台訪問講學,以促進學術研究交流。

6. 國際知名雜誌《Nature Physics》Editor以及《Science》Editor來訪並舉行座談。

7. 《Cheers》雜誌刊登介紹天文物理所。

8. 邀請大陸地區各知名大學理學院院長及物理系主任來訪座談。

9. 克洛爾教授百年紀念展開幕。

10. 與力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動應用物理所成立,並於2007年1月正式簽定合約。

五、在海洋所方面包括:

1.海研所四組之碩士班入學考試都包含有英文能力測試。

2.多方爭取外國留學生,一來可留下研究成果;二來可增進本國學生對他國之海 洋研究動態的瞭解,擴大視野,培養國際觀。

3 延攬外國學者來台,促進學術及研究交流。

4.鼓勵海研所行政人員提升英文能力。

社科學院

一、延聘澳洲Monash大學楊小凱教授為本院經濟學系客座研究講座

二、國發所劉小蘭同學獲國科會「三明治計畫」獎助,赴德研究。

三、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Edward Prescott教授2005年8月應經濟系之邀來訪,並舉行公開演講。

四、加強各教室之e化硬體設備,並鼓勵、協助教師多多利用:95年將電腦教室擴大規模,可提高學生上網及蒐集資料的資源,另外增設教室電動瑩幕、麥克風、新聞所攝影棚內的攝影器材等,新年度教學成果會有相當成效。

五、公衛舊大樓部份已遷出之空間,進行油漆粉刷與地坪整修,已於95年9月中完工。使研究生有更多的研究空間,以助其學術研究。

六、教師發表學術論文,發表於SSCI共有33篇,較去年21篇成長57%。TSSCI共有31篇,較去年24篇成長29%。

七、每年出版一期Pacific Economic Review,該刊為SSCI期刊,本學院已與Blackwell簽約,將於96年十月與社會科學院共同出刊。執行編輯陳旭昇教授並於95年12月到香港與Blackwell商討編輯事宜。

八、與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合作每年合出三期「亞太會計與經濟學刊」(APJAE)於95年11月3日與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簽訂期刊合作協議,目前正積極從事合作出刊事宜,並已架設網站,作為雙方聯繫及邀稿之用。

九、成立三個院級研究中心,共支持23個子計畫(中國大陸研究中心9個,公共經濟研究中心6個,社會政策與管制政策研究中心8個)。期刊、專書論文發表近25篇,研討會論文7篇,舉辦研討會、座談會超過15場,國際合作案14件。

十、政治學系與日本早稻田大學已談妥跨國雙學位制度,即將於96年3月付諸實施。

十一、95年與日本千葉大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研究所學術交流合作協議。現本正與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進行研究與教學、出版合作協議中。

十二、國際學者短期來院講學及參訪120人次。

十三、設置外籍生獎學金共計12名,對外籍生之生活有所助益。

95年10月舉辦認識臺灣社會文化研習營參訪活動,舉行認識臺灣徵文活動,有助外籍生對臺灣的了解。

十四、設立電腦教室,以提高學生學習成果,增購筆記型電腦及投影機,改善教學效果。

醫學院

1、 與慶齡中心共同設立醫學工程訓練班。

2、 設立基因體及蛋白體學程(已於95學年度開始招生,有9人報名)、研究護理師學程、分子醫藥學程、幹細胞及再生醫學學程(工學院、醫學院、農學院)及開授有關生物光電機及數位內容之課程等,並協助開辦跨領域學程如醫學工程學程(工學院),奈米工程學程(工學院、電資學院),高分子科技學程(工學院、生農學院),光電科技與顯示技術學程(工學院、電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幹細胞及組織工程學程(醫學院、工學院、生農學院),生物資訊學程(工學院、醫學院、電資學院)….等。

3、 開放部分課程隨班附讀,鼓勵在職進修;鼓勵並補助研究生以交換學生等方式短期至國外或開放國外研究生治本校從事研究工作以增加研究質量,提升學生之國際觀。

4、 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台演講、授課、參觀訪問如:Dr. Pamela W Duncan、美國奧瑞岡大學Dr. Marjorie Woollacott、澳洲雪梨大學生物統計學系系主任Prof. Mark Woodward、美國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Prof. Steven L. Wolf、美國紐約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系主任Prof. Wen Lin、美國洛杉磯脊椎神經學院Associate Prof. John Hsieh、香港Polytechnic University復健科學學系所的Pro. Hui-Chan、美國芝加哥大學Dr.James Rimmer、香港理工大學Joseph Ng以及澳洲昆士蘭大學Gwendolen Jull、Paul Hodges 、Professor Hui-Chin Hsu, University of Georgia, USA、Dr.Weed(Ohio State Univ.)、Dr.Howard Lien( University of Arrizora)、Anthony Y. H. Lu (Laboratory for Cancer Research School of Pharmacy Rutgers University, USA)、洪昭雄 教授 (Neuropharmacology secti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 mental Health Sciences, NIH, USA)、Dr. Milap C. Nahata(College of Pharmacy, Ohio State University)、Dr. Kenneth Michael Hale(College of Pharmacy, Ohia State Unviersity)、Dr. Michael Oszko(School of Pharmacy, University of Kansas) 、Dr. Toshitaka Nabeshima(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Nagoya Univeristy) 、Dr. Daniel Malone(Colleges of Pharmacy and public Health University of Arizona) 、Douglas Kinghorn, Robert Brueggemeier、William Hayton 等。

5、 藥學系規劃於藥學研究所增設分子醫藥學組,招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6、 藥學系業於95年度提出藥學教育學制改革計畫,計畫內容為大學部增設六年「臨床藥學組」,培育稱職臨床專業人才,以符國家社會醫療環境提升需求,促進國內生技醫藥科技發展,使我國藥學專業教育得與國際社會接軌。

7、 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護理學系、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已針對長期照護、社區復健、老人運動籌辦「老人與長期照顧學分學程」,預計於96學年度開放申請。

8、 物理治療學系已於95學年度第1學期開設遠距教學課程「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導論」,並有高雄醫學大學及陽明大學學生修習。

9、 毐理學研究所已積極規劃「毐理基因體學」課程,預計於96學年度第一學期開課,以因應現今國際科學趨勢,另有關「新藥開發與毐理安全評估」課程,已列入毐理學相關授課課程中。

10、 護理學系研究護理師學分與學程班,於94學年度開始招生,已有27位學員完成學分班的課程,有5位碩士班學生選讀學程班,繼續95學年度第三學期的進階課程。

十一、醫學工程學研究所開授有關生物光機電及數位內容之課程。

工學院

一、開辦跨領域學程數至2006年止共計9種,分別為:

1. 醫學工程學程(工學院、醫學院)

2. 奈米工程學程(工學院、電資學院)

3. 科技與創業管理學程(工學院、管理學院、電資學院、)

4. 生態工程學程(生農學院、工學院)

5. 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工學院、電資學院)

6. 高分子科技學程(工學院、生農學院)

7. 光電科技與顯示技術學程(工學院、電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

8. 光機電系統學程。

9. 幹細胞及再生醫學學程(工學院、醫學院、農學院)

二、推動「生物學」、「工程生物學」為工學院各系必選修課程,該二課程係由工學院、生命科學院、醫學院共同推動,由生命科學院開授。

三、截至95學年度第1學期止,本院英語授課已達233課次。

四、推動「電子、光電、生醫材料產業研發碩士專班」,結合合作企業共同培訓材料及相關領域及跨領域的研發人才。

五、完成醫學、工程領域初步整合,提出六大研究方向。

六、本院由教育部設立三個資源教學中心,分別為:精密機械教學資源中心,光機電教學資源中心,和北東區顯示科技教學資源中心。此三中心分別組成相關夥伴聯盟,進行跨校合作,促進精密機械、光機電及平面顯示器相關科技之教學,同時與產業界進行密切合作。

七、延攬國際級師資來校授課:10項次11人次

八、延攬國際級師資來校開辦講座:2項次4人次

九、邀請國際級師資來台演講:197項次260人次

十、邀請國際級師資參與研討會或其他活動:84項次610人次

十一、國際合作雙邊人員交流計畫互訪:31項次69人次

生農學院

一、開設農業自動化學程,食品科技學程,休閒事業經營管理學程,農業環境污染與資源保育學程,傳播學程,生態工程學程及高分子科技學程(與工學院合開),。

二、完成本院及各系所中程發展策略規劃及實施方案。

三、完成修訂生物產業自動化學程。

四、增設生物統計學程,人畜共通傳染病學程。

五、設立生態工程研究中心、尖端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及食品與生物分子研究中心、國際農業教育與學術交流中心、生物能源研究中心、人畜共通傳染病研究中心、植物醫學研究中心、統計與生物資訊諮詢研究中心。

六、畜產系更名為動物科學技術系。

七、增設生物科技研究所,96學年將增設臨床獸醫學研究所。

八、規劃完完成安康農場之”休閒農業育成中心”BOT案,及實驗林竹山斷層博物館案。

九、2005年度延聘國際優良師資來台交流參訪30人次,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11場,專題演講7場。

十、2006年補助院內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共21人,協助院內學生參訪共31人,邀請外籍學者至本院系所演講共7人次,邀請外籍學者指導英請科技論文寫作及協助以英語教學,與外交教國合會辦理「種籽獎學金計畫」建教合作,已於95年 9月底進行第一次招生。

十一、辦理院內系所英文網頁評比,改善本院英語環境,協助國際學生認識本院各系所。

十二、規劃與外交部國合會開辦國際農業管理及科技研究所學程。

管理學院

一、本院於86年率先成立國內第一個高階管理進修碩士班(EMBA),提供產業界資深經理或負責人的進修管道。91年改名為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特別設計適合多年工作經驗人士就讀,榮獲前兩屆及最近一屆『年度最受喜愛的EMBA』之榮銜。

二、為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環境,針對研究有興趣之同學設計研究導向學程,加重其研究方法的訓練,培養一些對未來有意願繼續攻讀博士的學生有更紮實的研究基礎。因而,本院跨領域於90學年度與資工系及圖資系合作開設「知識管理學程」;91學年度與電機資訊學院、工學院合辦「科技創業與管理學程」及93學年度與電資學院、法律學院合辦「晶片系統商管學程」,並積極爭取成立科技管理研究所。

三、開辦English MBA Program

本院自93學年度(2004年9月)開始試辦English MBA,其規劃理念著重於落實理論與實務之商管教育專業精神,透過全面英語教學、國際交換及實習計畫等方式,訓練學生及優的外語表達能力及寬廣的國際視野。

93學年度共有29名本國生與10名外籍生參與。

94學年度外籍生與僑生共有36名報到註冊。

95學年度配合教育部商管專業學院計畫,English MBA正式獨立招生,課程規劃以核心課程、各專業管理領域課程、加上選修課程的三階段之發展架構。招生採取與國際同步申請制免筆試的方式。經嚴格審查後的30名錄取學生,整體學歷、經歷、英文能力都很優秀,不亞於國外名校MBA的錄取名單,50%擁有大學學歷、36.7%擁有碩士學歷,其中共約40%擁有國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