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21
宜居星球 城市之道 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导力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Aug-2020

6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导力

Page 2: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市解决方案的机会,并总结世界各地案例。本手册适用于所有城市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参与者,旨在启发争鸣和互相借鉴以帮助全球南北城市实现共享下一代可

持续发展领导力。

本手册以前一版“城市之道”报告为基础,主要供未来几年国家以及城市级合作

伙伴应用和共同合作发展。本手册同时也为对相关议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介绍

和总结。

城市城市是动态变化的中

心,它们面临巨大的挑

战,但也提供很多机会

和解决方案

» »» 城市是人口、消费、资源利用

和废弃物的超级转换中心。

» »» 通过规划的空间布局、互联

的基础设施和有组织的社

会动态,城市在推进积极改

进方面有丰富的机会,在应

用有效解决方案方面有最

佳的可传播性。

城市在向低碳可持续未

来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 »» 城市以创新政策和行动引

领低碳解决方案潮流。为了

充分发挥潜力,城市需要支

持性环境以帮助它们更加

轻松地实现目标。

» »» 城市对减少社会生态足迹

有巨大的影响力。它们在能

源、交通和建筑标准方面的

政策可影响大量民众。

» »» »城市可以在直接提高生活

质量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 »» 城市可以在能源、住房、交

通、食品、绿地、水和废物

处理方面做出更加智慧的

选择。

» »»

全球城市共享可持续

发展领导力

» »» »城市可以为其它城市提供

有效的学习案例。通过分享

背景类似的经验,识别不同

的挑战,全球城市可以加速

其可持续化进程。

» »» 通过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借助

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自己的

能力,全球城市可以共享可

持续发展领导力。

» »» 快速发展的中等规模的城市

是未来城市增长的重点。在

这些飞速发展的城市之间共

享最佳实践至关重要。

可持续交通是向“一

个地球未来”转型的

关键

» »» 移动性和通达性是发展气候

适应性未来解决方案和创建

有吸引力和可持续城市的关

键。气候适应性建立在100%

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而可

持续城市则基于健康、平等

和改善的生活质量。

城市是发展和实践“一个地球未

来”转型解决方案的热点。我们

都是其解决方案的一员。

WWF的使命

是展示城市具有

气候韧性和100%

可再生能源转型的

潜力,同时提升

和保护人类福祉及

自然环境完整性。

更多信息请登陆:

panda.org/cities

—机会和领导力

© R

az

va

n /

iSto

ck

Page 3: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上海天际线

© p

exel

s.co

m

WWF与城市一个地球未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

一个地球城市挑战 . . . . . . . . . . . . . . . . . . .39

城市机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 . . . . . . . . . . . . . . . . . .11

不断变化的城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城市引领革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城市作为南北伙伴关系的载体 . . . . . . . . . . .17

全球背景全球环境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迈向可持续发展进程 . . . . . . . . . . . . . . . . . . .7

南北可持续发展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9

城市之道展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与WWF城市之道 . . . . . . . . . . . . . . . . . .20-21

案例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37

墨西哥,普埃布拉

巴西,贝洛奥里藏特

智利,圣地亚哥

哥伦比亚,梅德林

墨西哥,墨西哥城

美国,埃文斯顿

美国,旧金山 美国,纽约

加拿大,温哥华

瑞典,哥德堡瑞典,马尔默

法国,巴黎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中国,成都

印度,哥印拜陀

印度,孟买

泰国,和艾泰国,目昂可朗

新加坡

坦桑尼亚,莫希

南非,开普敦

韩国,首尔

丹麦,哥本哈根

芬兰,拉彭兰塔 芬兰,赫尔辛基

南非,茨瓦内

马来西亚,八打灵再也

城市之道展望

墨西哥,普埃布拉

巴西,贝洛奥里藏特

智利,圣地亚哥

哥伦比亚,梅德林

墨西哥,墨西哥城

美国,埃文斯顿

美国,旧金山 美国,纽约

加拿大,温哥华

瑞典,哥德堡瑞典,马尔默

法国,巴黎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中国,成都

印度,哥印拜陀

印度,孟买

泰国,和艾泰国,目昂可朗

新加坡

坦桑尼亚,莫希

南非,开普敦

韩国,首尔

丹麦,哥本哈根

芬兰,拉彭兰塔 芬兰,赫尔辛基

南非,茨瓦内

马来西亚,八打灵再也

在本手册中,WWF突出展示了世界各地努力实现可持续

未来的领袖城市,提供了城市层面为实现更加可持续和气

候友好的未来采取行动的真实案例。

除非另有说明,案例的资料可在“宜居星球 . .城市之道”网

站上获得。通过研究减缓、适应、能源、交通、建筑等13

个主题,WWF总结了城市如何减少生态足迹、保护生态

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案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与WWF城市之道之间的关联也在报告的中间

部分进行了总结。

这些实际案例强调了城市如何在实践中减少生态足迹,保

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以支持城市层面的可持续

发展目标。

更多案例具体信息,请访问:

.wwf .panda .org/urbansolutions .

Page 4: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6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7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各国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而城市正率先引领行动。

如果大家通力合作,

你会看到比当前在国家

层面更多的进展。

Michael Bloomberg

纽约市前市长

© B

loo

mB

eR

g P

hil

an

thR

oP

ieS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速变化和进步的时代

人类社会正经历史上最激烈的变革时期之一。人口统计特征、政治结构、工业和经济模式都

在转变。人们正向城市汇集,在那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和工作

方式。

无论对贫困群体还是富裕阶层,多数变革都是积极的。健康、卫生、性别权利、教育、流动

性、政治参与、商品及服务的获取和其它发展指标尽管进展缓慢,但总体上仍在改善。

工业社会仍在消耗自然资源

与此同时,地球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生命支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栖息地及动植物的数量正在

被无情地被消耗和影响。虽然历经数十年的国际承诺和行动,全球社会仍没有找到一个系

统的方法来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资源就没有长期的社会进步和公平,没有任何发

展能取代自然的价值和功能。

WWF致力于采取行动平衡社会进步与环境破坏,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在保证人类生活

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人类发展对自然的影响。为了有效开展活动,基于最新的科学和系统分

析,WWF每隔一年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LPR)》。

《地球生命力报告》用多种指标来评估自然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展,其中两个指标是

地球生命力指数(LPI)和生态足迹。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地球上主要野生动物种群状态;

而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综合指标,代表地球提供生态资源和服务的能力。除了这些指

标,地球生命力报告和其它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地球界限模型。 .

地球生命力报告摘要

. .» 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在1970年至2010年间下降了52%。

. .» 我们需要1 .6个地球的生态资源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这意味着我们正在超额消耗自然资

本,导致其更难以可持续地满足子孙后代的需求。

. .» 化石燃料的使用及其排放是人类生态足迹的主要部分(从1961年的43%增长到2012年的

60%)。在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145个国家的生态足迹的最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

. .» 高收入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约为低收入国家的五倍。

. .» “地球界限”定义了使地球保持稳定和蓬勃发展的九类系统功能。如果越过这些界限,会

给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带来不可逆的变化。目前,其中四类系统功能已经超限:气候

变化、生物圈完整性、土地系统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全球环境变化工业社会使财富增长、

. . . . . . . . . . .健康改善和贫困减少

成为可能,

. . . . . . . . . . . . . . .但工业化生活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资源节约

和自然保护仍然非常不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两年一次的

《地球生命力报告》中,

. . . . . . . . . . . . . .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

和资源消耗数据的科学研究,

. . . . . . . . . . . . . . . .WWF追踪并发布

环境影响趋势。

1972年以来的行动

人们并没有忽略《地球生命力报告》和其它科学研究所详述的警告。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

政策正缓慢而坚定地推行着。

自1972年瑞典首相帕尔梅(Olof Palme)召开第一次全球可持续政策会议-斯德哥尔摩人

类环境会议以来,各国政府也根据不断出现的环境危机建立了各自的行动框架。类似的人

类发展行动框架在国际层面也取得了进展。

迈向可持续发展进程

地球生命力指数(LPI)

地球生命力指数在1970年至

2010年期间下降了52%。

白线显示指数值,阴影区域代表围绕该趋

势的95%置信区间(WWF,ZSL,2014)。

图解 . .

地球生命指数 .

置信区间

2015年,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

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签署。

不断增长的全球足迹

生态足迹(用于衡量提供生态服务功

能所需的土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超过

了全球生态承载力(实际可用于提供

这些功能的土地面积)的增速。

(全球足迹网络, 2014)

图解

生态承载力

. 生态足迹

. 人口

0

1

2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指标

值 (

19

70

=1

)

1961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指数

(自

1961

年的

变化

, 196

1=10

0%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人口:

1961 : 30.9 亿

2010 : 69 亿

生态承载力:

1961 : 99 亿 gha

2010 : 120 亿 gha

生态足迹:

1961 : 76 亿gha

2010 : 181 亿gha

(gha=全球公顷)

全球背景

Page 5: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8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9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 W

Ri

© ii

SD

-en

B /

kia

Ra

Wo

Rth

实施框架与城市角色的变化

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为实现变革带来了新的使命及政治和社会资源,并为实施

行动提供了新的机会。它们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额外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框架:其

中最深远的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SCP)政策”以及“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两个综合

的基础设施发展概念。

联合国环境署的《消费机会报告》概括“可持续消费和生产议程”是一揽子政策,也是一个

持续发展的议题。两者都是为了证实更高效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的经济和社会优越性。 .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在2011年由WWF、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作

为一项政策方法,它建议将与水、能源和粮食三者有关的基础设施、社会和经济构架作为

环环相扣的“纽带关系”来处理。

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可持续发展政策中的重要主题。早在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提出

的109项建议中,第一条就是:

“乡村和城市聚集地的设计、改进和管理,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所有

方面。”

在1992年地球峰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第7章提出“促进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

展”。通过“地方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和ICLEI(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又名

宜可城)的支持,这一理念在城市领域得到推广。自此,城市在可持续发展行动中开始扮演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潜在的领导者。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巴黎协定》

2015年,在历经几十年的谈判后,之前分散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框架最终被整合为一系列全

球目标,即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不久,各国政府签署了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新协议,即《巴黎协定》。协

定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列为首要目标,同时促进其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从联合国环

境署所使用的“缩小差距”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实现《巴黎协定》所面临的挑战,目前的减排

行动与控制全球变暖升温在2℃以内所需的减排量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前执行秘书

Christiana Figueres

与法国外交部长

Laurent Fabius

领导巴黎协定谈判,20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施框架

. . . . . . . . .包括“可持续生产消费

和生产”,

.“水 .- .能源-粮食纽带关系”

以及城市。

. . . . . . . . . . . . . . . .WWF正通过这些

. . . . . . . . . . .新的使命和支持性的

. . . .实施框架来帮助众多城市

成为可持续发展领袖。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

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一项科学原则,也同样有政策必要性。当人们对环境退化的认知在

20世纪80-90年代达到高峰时,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严格意义上的环境可持续性政

策都注定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方面面发生冲突,这也与通过经济和工业发展提高

生活水平的全球人类发展议程总体内容不一致。

简而言之,尽管全球的总生态足迹需要缩减,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物质消费需求却面临着

增长。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明确表示,他们无法如发达国家所期望的那样,限制自身的经

济发展模式。这个逻辑是合理的。发达国家在过去两百年间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导致了

环境恶化。时至今日,这些国家仍在继续着资源密集型和环境消耗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因

此,发展中国家提出,如果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过去几代人所享有的同等资源,他们如何

达到同样的物质生活水平?考虑到发达国家较高的人均资源消费,为什么限制发展中国家

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呢?

在1992年的里约地球峰会上,达成了第一个全球环境保护框架,其中部分内容是为了解决

这个政治难题。《里约宣言》提出,支持欠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进程。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可持续性与发展之间的联系之所以成为可能,部分原

因在于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BDR)。以下是该原则在《里约宣言》

第7原则所表达的:

“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关系的精神进行合作,以维持、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

康和完整。鉴于造成全球环境退化的原因不同,各国负有程度不同的共同责任。发达

国家承认,鉴于其社会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它们掌握的技术和资金,它们在国际

寻求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承担着责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是外交层面的重大成就——它们也很脆弱,因为它们依赖

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所采取的行动,而迄今为止这些行动尚未大规模实施。包

括《巴黎协定》在内的气候谈判远非易事,面对当前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利益时,目前

的国际治理似乎已达到其能力的极限。如果《巴黎协定》由于缺乏全球合作而失败,将对

人类发展和进步产生严重影响。

南北可持续发展关系 . . . . . . . . . . . . . .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

. . . . . . . .将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

. . . . . . . .与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

. . . . . . . . . . . . . . . . . .结合起来的政策

. . . . . . . . . . . . . . . . . . .一个关键原则是

. . . . . . . . . .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共同的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不同的路径

协同互补,

.与城市一起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积极途径

本手册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城市已成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领导者。在“可持续消费和

生产政策”和“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两个框架的支持下,城市不仅有助于实现“可持

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家、农村和地方各级采取行动

时,城市将贡献至关重要的能力,并带来城市所独有的新的合作机会。

如果没有达成政治协议,

就不能通过有效的法律

—如果方案在不同任

市长之间没有持续性,

只有良好的经济是不够的。

Márcio Araujo de Lacerda

贝洛奥里藏特市市长

Page 6: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10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11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当有确凿的数据时,

才能制定出真正的

公共政策,

才能让人们以

一种负责任的

态度去处理问题。

Tanya Müller

墨西哥环境大臣

© e

l U

niv

eR

Sa

l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BDR)”曾主要被视为国家在逃避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用以自我

辩解的措辞,并一度被很多国家用作不作为时的理由:发达国家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发展

中国家不会行动。尽管如此,更多微妙的解释开始出现,试图将这一原则诠释为机会。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的两项重要内容与加强城市作为潜在参与者非常相关。

首先,只有在相关的参与者共同行动时,机会才会出现。例如,协作产生协同效应时,产出

大于各部分之和。两个城市联合采购太阳能电池板就是一个协同合作的例子,利用规模经

济效应来降低单位成本。第二,南北之间能力资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局

面。这意味着学习和交流对城市发展是互惠互利的:发达国家城市可以提供城市规划等

领域的知识,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可以提供城市企业和市民参与等领域的经验。事实上,由

于南北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家层面停滞不前,强调城市在南北合作中的作用就变得更加重

要。这可能是南北合作难题从紧张局势转变为寻求共同机会的出路。 .

南北城市的定义

在进一步研究城市积极变化的可能性之前,有一点需要澄清:尽管南北国家的概念有助

于阐释富裕国家、历史上较贫穷和后殖民地国家之间复杂的关系,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

或地区来说,南北都不是准确的分类。越来越多的国家因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从南北

二元分类中脱颖而出。例如,被称为“金砖国家”(BRICS)的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

南非,由于它们的人口、生产和消费以及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都不同,都需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当然,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时,南北分类也不全面。城市化能够并已经加剧了国家内部、

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城市解决方案往往集中在城市中已有良好的基础设施

和服务功能的地区,而不是在那些临时或边缘的聚集点。这些都属于环境正义议程的范

畴。它们与南北概念下的正义、影响和机遇相联系,但在不同的范围内(城市)运行。

因此,在本手册中,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发达国家和传统意义上的“

发展中”国家。

讨论城市的角色时,我们面临的背景是很清楚的:

. .» 降低全球资源消耗和生态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 .» 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提出了新的全球使命,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及搭

建有助于组织具体行动的概念框架,但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 .» 南北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实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可以带来协同合作和优势互补

可持续发展政策在逐步完善的第一个阶段(1972年至1992年期间),明确了城市在可持

续发展中扮演着框架和背景的角色。但自1992年至今,城市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背

景,同时也成为变革的引领者。这种转变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城市成为领袖的三个原因

各国政府一直被公认为是全球事务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签署条约并分配主要的预算。但是

现在,各国政府很乐意在新的位置上扮演新的角色,纳入包括企业、民间组织和技术机构

等非国家主体合作伙伴,例如“世界经济论坛”以及“克林顿全球倡议”。《巴黎协定》的签

署会议也纳入了非国家主体的参与和贡献。在当前的政策决策过程中,城市(尤其是大型

城市)被赋予了制定新制度的能力。

此外,城市的规模、人口和经济总量都不断增长。举个简单的例子:1972年,中国的城市人

口为1 .5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接近8亿,占全国总人口

的55%。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的大规模扩张意味着国家

与城市的关联越来越密不可分。

最后,环境威胁及其成因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城市中的环境威胁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要严重

和复杂。例如,私家车的兴起可以促进人口流动或经济发展,但在城市中,汽车的增长是一

件好坏参半的事情。在很多城市,汽车导致的问题为城市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以化石燃料

为基础的公路运输贡献了近一半的全球石油消费。基于公路交通的城市,系统性地向外扩

张,而这种扩张本身就是一种空间效率低下的形式。这反过来又意味着:城市发展被锁定

在用昂贵而低效的交通基础设施来驱动经济发展;基本耕地减少;重要的生态和绿地被挤

占;以及高昂的社会成本。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城市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因为:

• .全球决策在城市落地

• .城市已成为全球一半以上人

• .口的家园

• .城市对控制环境破坏越来越

重要

城市的机遇

Page 7: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12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13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如果我们不为年轻人

创造就业和繁荣,

我们将永远无法拯

犀牛或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Strive Masiwiya

创始人、董事长

econet Wireless

为气候变化而奋斗的城市,

是人民聚在一起,

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的城市。

Alexandra van Huffelen

鹿特丹市副市长

© e

co

ne

t

© ic

lei

人均GDP(美元)

城市人口

100

100M

200M

300M

400M

500M

600M

659M

200 500 1000 2430

中国1960

5000

中国 2010

不断变化的城市城市是资源的主要消耗者

所有人都面临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挑战,但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更具挑战。这些生活方

式主要在20世纪由发达国家建立起来,基于城市消费者在饮食、旅游、家庭生活、办公和

休闲方面的消费方式,以及满足这些需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造成了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

自然的巨大影响。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有不同的资源消耗模式,但也逐渐向发达国家靠

拢。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地区占能源消耗的70%左右,贡献了超过70%的能源相关二氧化

碳排放。

城市不仅是环境破坏的集中来源,也承受着环境恶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世界

上很多大城市(包括许多较贫穷的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气候变化影响首当其冲。这不仅

意味着极端天气事件,还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洪水将不断侵占城市的耕地

和自然栖息地。城市领导人和市民都非常清楚他们面临的威胁,不愿仅仅坐等国家政府采

取行动。

城市的新角色、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威胁和成因的不对称,使得城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

点。城市也有其独有的特点,使它们能够成为全球变革的领导者。

因此,可持续消费的话题基本上与可持续城市生活方式的话题融为一体。在城市背景

下探讨消费为我们带来解决系统性问题的机会,包括供应链、零售、运输行为、工作方

式、休闲模式、垃圾以及它们的规模效应。这些具体的改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比

寄希望于改变个人意识和行为更有效。

. . . . . . . .城市是全球物质消费的

热点地区。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也可以通过

改进和设计城市规模、

. . . . . . . . . . .空间配置和基础设施

来优化资源消耗。

以私家车为主的

通勤方式导致了

自然资源的密集消耗,

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

尽管发展中国家现在的人均消费要少得多,同样的思路对它们也适用。由于不受限于现代

发达国家生活方式所导致的高资源消耗和低效,发展中国家通过城市规划实现高品质生

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不应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相反,它是

为了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能够直接跨越到最佳的城市设计、经济体系和生活方式。从历

史上看,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城市居民目前正处于城市的早期工业化

阶段。他们搬到城市,主要是为了减轻经济压力,而不是出于自然的选择。然而他们往往发

现自己在城市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在农村更糟糕。

城市的人口聚集和密集的经济活动创造了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和其它连锁经济反应,因此

城市间接消耗的资源及其产生的生态影响,往往不会在城市或城市附近显现。可以说,城

市不仅影响包括在其地理边界内发生的事情,还包括与其居民的选择和活动密切相关的所

有行动和资源流动。WWF在《地球生命力报告》中使用的生态足迹,实际上是基于为满足

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城市边界外需要多少土地和自然资源。 .

城市开发面积、空间和基础设施

城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提供了巨大机会。首先,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能够更有

效地实现自然保护和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减少物流运输、更便捷的废弃物管理、更高效地

分配水、能源和食物等基本服务。其次,在城市中,新的解决方案可以依靠公众、私营部

门、公共部门以及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参与,其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非城市地区。

© j

oh

na

So

n /

iSto

ck

. . . . . . . . . . . . . . . .人均GDP与

城市人口的增加,

. . . . . .中国,1960-2011 . . . . . .

. . . . . . . . . . .(Gapminder)

Page 8: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14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15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我们的城市

已经在制定可持续的、

持久的和经济的方案

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Anne Hidalgo

巴黎市长

© in

èS

Die

lem

an

开普敦应对

气候变化的方法是,

优先考虑可以带来

协同效益的项目,

能同时减少贫困

并创造就业机会的项目。

Patricia de Lille

开普敦市市长

© n

et

We

Rk

24 a

Rc

hiv

e

城市是连贯的组织单位,

. . . .一般由市长和市长办公室

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由于文化和空间的联系,

民众可以在城市范围内合作、

创新和行动。

市长办公室的力量

城市是下一代解决方案的提供方。城市具有国家层面所没有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具体而

言,通过与执行团队和区域领导合作,市长可以集中具有声望的政治力量,重点关注当地

问题,严格控制预算和加强行政管理。城市市长能够并且已经推动了城市的巨大变革。

市长的角色在城市自我更新和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市长们并不一味等待外部的改变,他

们是领导者和社区的榜样。

关于城市自治潜力的案例研究在拉丁美洲蓬勃发展,包括巴西的库里提巴和哥伦比亚的麦德

林和波哥大,其先锋领袖市长分别是杰米·勒纳(Jaime Lerner)、塞尔吉奥·法加多(Sergio .

Fajardo)和恩里克·佩纳罗萨(Enrique Penalosa)。这些市长利用了前述典型的城市动力—规

模、空间设计和基础设施,来引导直接的改变。但他们也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应对相关问题和人

员,同时利用城市环境下政治制度和社会网络的特点,在短时间内推动巨大的变化。

通过聚集和任命优秀的管理人才,调动其它部门的资源,以及吸引和维持市民的广泛参

与,市长们汇集了真正有效的力量来改变城市。

城市平台和领导力

纽约市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 Bloomberg)非常坚信气候变化和城市可持续

发展的作用,策划了一个名为plaNYC的愿景,并将其纳入新市长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在伦

敦市长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名为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

的全球倡议,这一倡议聚集了致力于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加入该联盟的城市领导者们推出了政策平台。该平台与传统的政治体系仅

有松散的联系,在行动和方向上则非常具体。基于此类平台,气候问题有可能实现跨意识

形态的合作。

与此类似,宜可城(ICLEI)以及其它参加2015年

巴黎城市领导人气候峰会的合作组织也是跨意识

形态合作的典范。尽管城市领导者们有不同的政

治信仰,并代表了不同的制度,但他们却在这些

合作平台上联合采取行动。

出乎意料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网络和平台正在

自觉地承担领导角色,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政

府间进程中,在城市层面制定更为积极的超越国

家目标的目标,帮助城市制定更加雄心勃勃的研

究方案和政策。例如宜可城(ICLEI)和合作伙伴

推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研

究报告中增加以城市为核心的研究内容;2015年

城市引领革新城市之所以能够大规模地处理资源流,同时协调大量人口,是因为城市具备三个特征:规

模;包括密度和产业互动(如纺织工人和制造商)的空间特性;以及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粘

合剂—基础设施。这既需要一定的规模又需要合理的空间协调才能有效。

因此,城市不仅仅是人口的聚集区。与居民个人行动不同,如果一项新的食品、交通或能源

系统在城市中实施,一般来说所有的相关部门都会一起改变,进而共同完成一次巨大的革

新。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发展出“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方法。

这些特征并非偶然:城市的空间、规模和基础设施特征,以及它们实现高效解决方案的独

特潜力,是城市存在的首要原因。正如促进任何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一样,城市的出现是

为了促进贸易、交流和高效生产。这是城市成为变革领袖的重要技术基础。

更好地利用城市规模、空间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可以带来高效的环境解决方案,以及社会的

发展和经济的改善。虽然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可能被认为是自上而下的政策,但

城市主导的发展更偏向自下而上,因为发展需要城市居民的参与才能最有成效。

农村的环境和机遇

在加强对城市及其发展潜力的关注时,不应忽视农村地区相关行动。对农村地区较简单的

认知之一是把农村视为城市经济供应链的输入部分:食物、水、纺织品和矿物等。但是,农

村居住地和农村经济本身对包括自然保护和环境污染在内的很多关键的可持续发展领域

都很重要。

农村地区是保护许多敏感生物栖息地、森林、湿地、关键物种和主要自然资源(包括生态

系统韧性)的前沿。大规模的农耕导致了和城市完全不一样的累积性破坏(如富营养化)。

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农业污染源吸收和管理的能力也越

来越重要。

农村经济和社会动态应该越来越多地反映出这种系统性的作用。很显然,城乡关系应该是

一种更为丰富多样的相互依存,而不仅仅是供给和支持关系。

把城市作为可持续革新的领袖,并不意味着只关注城市边界内的活动。还应当包括因为

人类活动而引发的进出城市的各类资源流动,以及促进这些资源流动的文化和经济之间

的关系。

农村和农业环境对保护自然

和管理资源至关重要

© B

loo

mB

eR

g P

hil

an

thR

oP

ieS

2015年12月在巴黎

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

大会(COP21)期间,

市长和其他地区领导人也

参加了城市领导人气候峰会。

其后签署了

《巴黎市政厅宣言》。

Page 9: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16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17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如果民众无法

得益于城市发展,

那么城市的发展

就没有意义。

市民必须是城市的主人,

而不仅仅是观众。

Tri Rismaharini

泗水市长

©tR

i RiS

ma

ha

Rin

i

巴黎气候峰会期间由市长和城市领导人共同制定的《巴黎市政厅宣言》旨在超越《巴黎协

定》;还包括新气候经济政策研究小组,及其最近推出的城市子项目-城市转型联盟。

人民的力量

即使对那些在正式的城市管理机构中没有影响力的人,城市作为人类组织系统的力量也是

不可否认的。在城市层面动员大众、开设企业和发展公共服务比国家层面更容易。

以下案例介绍了城市如何能够在社会和环境领域快速产生大规模的影响:招募城市足球

队球迷参加一项教育计划并选择其中一名足球运动员作为形象代表,利用失业劳动力分配

食物或收集废弃物,或通过公共交通系统分配重要的医疗服务。城市的空间和规模特征极

大地提高了上述人员和组织的有效性。基于城市生活的技术特征,以及人们所信任和共同

拥有的独特社会和管理系统,我们看到了城市在行动方面的特殊潜力。

以这些方式开发城市,以这些形式赋予城市力量,利用各种不同机构,将城市塑造成为人

们心中的理想城市。除了传统角色,城市是什么,城市如何被塑造,城市如何引领变革,这

些话题将涉及民众参与、技术人员、政府机构、商业-工业-金融集群、跨国公司、小型企业

和传统的公私营伙伴关系等。

实际情况是,城市也被认为是全球最强有力的和最具行动力的机构之一。因此,城市可以

加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领袖集团,其中包括了政府、行业、研究机构、企业、媒体、文化和

公民社会。

城市作为南北伙伴关系的载体 . . . . . . . . .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 . . . . . . . . . . . . .可以作为发达国家

. . . . . . . . . . . . . . . . . . . . .和发展中国家

. . . .城市合作的工具。

. . . . . . . . . . .寻求创新协同效应的

. . . . . . . . . . . . . . . . . .伙伴关系可促进

更加低成本实施。

. . . .城市和国家政府可以实现

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领导力。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城市伙伴关系的机会

世界各地的城市能力不同,而且发展路径也不同。如何引导各地城市走向共享的可持续发

展道路?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另外两个更具体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城市也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吗?如果是,该共识是否可以提供协同合作和伙伴关

系的机会,而非导致更多的不信任?

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城市不仅准备好承担领导角色,而且将充分考虑和利用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之间的差异。

从本手册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全部或者大多数构想似乎都与这种全新维度的南北

伙伴关系相关。城市不仅为其自身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采取行动,而且也要承担部分

全球环境使命,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实施,这也有助于缓解各国在南北

责任划分上的紧张关系。

互补和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是城市积极促进南北合作最普遍的形式,即尽管经济和文化环境差异

很大,但规模相近的城市可以就治理和发展进行持续的交流。大部分发达国家城市或多或

少都已经在卫生系统、运输或废物处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等城市规划相关领域有较为成

熟的技术实践,这些技术和实践可以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合作伙伴分享。由于缺乏长期稳

定的城市规划体系,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问题更加复杂。

发展中国家城市也有很多可以分享的内容。发达国家城市希望通过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城市

空间和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来提升效率和生活品质。但集中规划和治理的传统往往削弱了城

市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微公园、“街头生活”、联合办公和协同生产、商业集群、步行街区

等都是发达国家城市所需要的创新型城市生活的例子;市民参与、当地企业以及文化在城

市创新中的作用—包括围绕核心公共事业和文化价值的创新,都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发达

国家分享的经验。

这样的借鉴和分享不仅停留在概念层面,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城市正在尝试发展中国家城市

的实践经验。例如,2016年斯德哥尔摩推出了一款应用程序,促进以市民为主导的垃圾回

收行动,这借鉴了库里提巴20年前已经开始实施的标准。另一个例子是街头小吃,包括斯

德哥尔摩、伦敦、赫尔辛基、纽约和匹兹堡在内的现代城市都迫切需要更好的街头小吃,而

这些小吃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即使预算制定也可以是交互式的,巴

西的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等城市率先采用了参与式预算制度,而巴黎也正在探索这

种形式。该制度也可以与当地的金融创新相结合,例如瑞典哥德堡所使用的绿色债券。

© U

n-h

aB

itat

大多数关于城市化的

论述和著作主要关注

贫困和住房等问题,

但是对城市的

价值关注还不够。

Joan Clos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

. . . . . . . . . . . . . . . . . . .巴塞罗那前市长

印尼雅加达

快捷巴士

© c

ity

of

jak

aR

ta

Page 10: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18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19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未来,我们将不再

选择汽车出行,

汽车将不再是默认选择。

除非汽车是特定旅行的

最佳交通方式。

Robin Chase

ZipCar .创始人

你需要保持简单,

开始行动。

当你从预算中减少

一个零时,

你将富有创造力。

Jaime Lerner

库里蒂巴前市长

© j

aim

e l

eR

ne

R

© R

oB

in c

ha

Se

© c

ity

of

Se

oU

l

Lyft案例是分散式开发和市场协作的实例,展示了城市层面的参与者如何在更大规模上进

行合作,之前这种规模只能在国家层面上实现。此外,它还表明城市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

协同效应,即通过积极整合一致但独立的行动实现更大的效益。

与其它城市和国家政府共享领导力

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行动力的新来源。在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行动南

北合作的进程中,新的共享领导力的形式正在出现。这种形式在以往国家间的合作几乎

是不可能的。现在,则由城市作为新一代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平台和领导者。

通过展示城市是如何支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积极实施,可以看到城市在促进政

府间可持续发展行动的作用和前景。例如,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讨论中,许多国家

呼吁改革国家发展援助(ODA),包括发达国家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赠款

和贷款。因此国家政府可能会开始寻求南北城市合作伙伴关系,邀请城市在可持续发展

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种可能的援助方式是发达国家政府直接向发展中国家较大的城市提供国家发展援助。

这在原则上是可行的,因为国家发展援助的主要目标是扶贫,而大量贫困人口集中在城

市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可能会要求受援城市制定实施与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关的具体计划。

另外,国家发展援助项目可以重点支持和培育互补性南北城市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一

些城市已经在资源或强制性碳减排项目中成为合作伙伴。

.

伙伴和协同合作

除了互补性和相互学习之外,城市合作伙伴关系还寻求实现协同效应。由于城市可获得的

资源比国家少,城市从某种程度上比国家要更难参与全球多边合作。全球政府间组织比城

市间组织更为发达和成熟,但是城市数量比国家数量多得多。与此同时,城市可以有效地

与选定的对口城市建立双边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空间规划、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和城市治

理领域开展合作。

一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是结构化的互利互惠: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而发展

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馈以对等的价值:市场准入、劳动力外包、商业和文化利益。这种伙伴

关系能够支持《巴黎协定》和其它国际协议的一项重要前提是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

资金支持。按惯例,这种伙伴关系一般是国家间双边贸易合作。但是对一个城市或地区,

比如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谈判。

另一种潜在的形式可能是分散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同一技术或者产品可以在全球不同城

市的市场进行测试,那么在全面生产时就可以利用预先建立的市场和销售渠道。例如,测

试阶段多样化的部署环境将有助于屋顶光伏或智能电网技术在销售阶段迅速扩展到整个

市场。

除了市政公共部门,城市还拥有各种参与方。一些技术解决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促进

南北合作,从而产生巨大的潜在影响。

优步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在2015年获得了10亿美元的新投资,部分用于该公司在亚洲

城市(中国和印度)的新扩张。该笔投资本质上是通过共享出行公司实现南北城市合作。

在2015年ICLEI

世界大会上,

36个城市齐聚一堂,

签署全球市长盟约,

围绕可持续城市发展

扩大南北合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国家发展

援助改革的讨论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的作用也

应该被考虑进去,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城市可以在

. . . . . . . . . . .实施可持续行动领域

与各国政府分享领导力。

© n

ige

l D

ick

inS

on

/ W

Wf

Rocinha Favela,

巴西,里约热内卢

Page 11: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20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21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WWF城市解决方案平台

零饥饿2

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6

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7

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9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11

负责任消费和生产12

气候行动13

水下生物14

陆地生物15

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16

性别平等5

优质教育4

无贫穷1

良好健康与福祉3

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17

减少不平等10

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8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国际社会认同的17个目标。与WWF的城市

解决方案平台高度重叠,后者将可持续城市发展分为13个主题。下图

显示了城市解决方案平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部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城市解决方案主题直接相关,剩下的部分在更广的

维度间接相关。以下的城市案例将展示城市解决方案平台如何在城市层

面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和推广。

气候韧性

适应气候变化

治理与公民权利

能源

减缓气候变化

城市交通

废弃物

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

住宅与建筑

食物

空气

消费

可 持 续 发 展

全 球 目 标

Page 12: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大约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智利的圣地

亚哥(Santiago de Chile)有500万居民。城市交通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拥堵和事故。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当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做了诸多尝试,例如将拥堵的区域(如城市的

中央市场)转型为步行区,拓宽自行车道,推广城市自行车共享系统(BikeSantiago),进

行儿童骑行安全教育,开展“战术性城市主义”试验。

“战术城市主义”包含一些短期、简单和低成本的行动,例如:邀请市民参与对公共空间

的人性化重新设计改造,在停车场或繁忙的街道建造临时“口袋广场”,使用明亮的油漆

重新设计人行道,增加自行车道(通常与低速机动车道结合)或举办街头晚餐聚集人气。

这些共同努力产生了实际影响,该市近年来的骑行率增加了近30倍。2017年,智利圣地亚

哥荣获“国际可持续交通奖”(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Transport .Award)。

圣地亚哥,智利

© m

alm

ö S

taD

/ma

nD

aW

oR

kS

巴西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室贝洛奥里藏特(Belo Horizonte)(大都市区630万人)已经连续三年当选WWF“城市挑

战”国家领袖城市(2014-2016),提供了一个可持续性规划和项目全面实施的案例。

2011年,该市通过了包括40个重大项目和500多项行动的气候政策,计划到2030年在全市

范围内减少20%温室气体排放。

贝洛奥里藏特市政府为采取了节能、节水和减排措施(尤其针对建筑物)的公司颁发证

书。自实施以来,市政府已将所有公共照明更换为高效钠汽照明,并将所有交通灯更换为

更安全和高效的LED灯。贝洛奥里藏特也是巴西的太阳能之都,全市住宅建筑近3000处

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倍以上。

2012年,时任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制定了“国家城市交通政策”,这是

巴西所有城市交通的原则、指导方针和实用工具。它强制要求所有拥有2万以上居民的城

市制定城市交通规划并加以实施,作为其获取联邦资金支持的条件。

该市的快速公交系统(BRT)被简称为MOVE。它包含总长38公里的两条廊道,在2014

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投入运营。MOVE每天可运送70万名乘客,将市民的通勤时间减少

50%,使它成为世界上乘客量最大的BRT系统之一。该市已建立了共享自行车系统,同时

正在建设新的自行车道,在未来几年内,贝洛奥里藏特计划将自行车道从70公里增加到

360公里,并在历史悠久的市中心建设部分步行区。

1993年,时任贝洛奥里藏特市市长帕特鲁斯·阿纳尼亚斯(Patrus .Ananias)宣布:食物是

一项公民权,政府有责任保证这项权利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 .» 对部分餐厅进行食物补贴,在贫困社区设置移动食品车

. .» 直接向公立学校和相关机构供应食物

. .» 对有营养不良儿童的家庭实施营养计划

. .» 帮助建立上百个社区和学校花园

. .» 监管商店和市场的食品分销及价格,普及优质产品

现在,贝洛奥里藏特基本已消除了饥饿,减少了贫困,维持了价格稳定,并促成了农村可持

续发展和本地农业部门的蓬勃发展。

贝洛奥里藏特的可持续发展还包含参与式土地使用和应急计划,防止山体滑坡和洪水造

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该市被认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对全球其它城市有

良好的借鉴意义。

贝洛奥里藏特,巴西20世纪90年代,马尔默(Malm )由一个逐渐衰退的工业城市向新型城市转型。该市承

诺开展区域合作和发展经济,修建了连接哥本哈根的厄勒跨海大桥,目标是成为瑞典乃

至欧洲最具可持续性的城市之一。马尔默的两个新开发区一Western Harbour区进行了少

车、高居住密度的可持续性规划;Hyllie区则通过智能电网以及能源、供暖、制冷和废物综

合处理基础设施,达到了能源的100%气候零负荷。此外,马尔默也致力于对现有区域的

可持续改造:例如在Sege Park推行城市农业;在Roseng rd开展了与当地居民紧密合作

的“Roseng rd可持续发展项目”,旨在规划创新的房屋翻修和可持续经济再生模式。

马尔默设定了到2030年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并在2011年赢得了WWF“城市挑战”

国家领袖城市的称号,是瑞典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城市。

马尔默,瑞典

© W

ikim

edia

马尔默Sege公园设想:

. . . . . . . . . . . . . . .由城市农业和建筑

. . . . . . . . . . . . . . .所包围的公共公园

贝洛奥里藏特天际线

Page 13: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开普敦,南非可持续生活由于“将应对气候变化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紧密结合”,并坚持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承

诺,开普敦(Cape .Town)在2014年当选为WWF“城市挑战”全球领袖城市。

2006年,开普敦成为非洲第一个执行气候减缓计划的城市。几年内,减缓气候变化被纳

入市政府计划。2010年,开普敦市议会通过了一项包含11个目标、50个项目组和120个项

目的综合能源与气候行动计划。该计划侧重提高能源安全和资源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提

高气候适应能力、减少贫困和共建低碳未来,太阳能热水供应是计划的重点。到2010年,

开普敦10%的低收入家庭(2300个)和10%的公房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SWH)、隔热

屋顶以及节能照明。开普敦的太阳能热水供应计划持续加强,截止2015年底,共计安装50

万套设备,减少5%的电力需求;同时配套启动了住宅太阳能热水器认证和金融方案,以鼓

励中高收入居民减少用电。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开普敦还开展了以下计划:

. .» 对政府车队的6000辆汽车进行绿色环保升级

. .» 制定绿色采购政策

. .» 更换交通信号灯和路灯,并改造市政建筑

为了更广泛地提高能源效率,2009年以来,开普敦大力开展节电推广活动,与200多家公

司共同创立了商业能效论坛。

开普敦全市50%能源消耗来自交通领域,因此开普敦制定了长远的综合公共交通规划,改

善基础设施,方便步行及骑行。在2010年,BRT公交系统MyCiTi开始启用并采用现代化节

能公交车队,这标志着集成捷运系统首阶段已经完成。近年来,开普敦自行车和步行出行

的比例也在同步增长。

开普敦位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弗洛勒尔角地区(Cape Flor ist ic .

Region),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是世界上拥有濒危植物物种最多的城市。为了

保护这一独特自然资源,开普敦生物多样性网络标识出了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所需的最小

天然植被保留区,并在16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活动。

基于参与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市议会将居民、非政府组织和当地企业联合起来,推广智

能生活运动,对市政府公务员、私营部门、当地社区和学校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并开展

了一项针对教师和学生的环境教育项目:青年环境学校(YES)计划。

和艾(Hat Yai)位于泰国南部,是一个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

和商业化的沿海城市。16万人居住在市区,80万人居住在

大METTE区域。和艾是泰国抗洪典范城市,也是“亚洲城

市应对气候变化弹性网络”(Climate Change Resilience .

Network-ACCCRN)”十大核心城市之一。

目前,和艾从防洪转向学习如何与洪水共存。该市制定了灵活

的策略:包括建立疏散中心和预警系统,增强教育和建设社

区能力。2015年,和艾当选为WWF“城市挑战”泰国领袖城市。

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Vancouver)在2011年通过了“绿色城市2020规划”(Greenest .City .2020 .Plan)。

到2014年底,125项重点行动中的80%已经实施,完成了计划的第一部分。与2007年基线相

比,温哥华的社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7%,但这与“至2020年降低33%”的目标仍有一

定距离。

目前,温哥华已经实现了“2020年前将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方式”的目标,

将市民平均开车里程减少20%。“城市及周边食品产量增加50%”的目标也已完成三分之二。

2013年,温哥华当选为第一个WWF“城市挑战”全球领袖城市。

坦桑尼亚在过去几十年内一直致力于改善水资源管理。莫希市(Moshi)是一个中等规

模的城镇,位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拥有近20万市民。莫希市在坦桑尼亚的安全供水

计划(WSP)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市95%以上的居民可获得清洁、安全和价格合理的用

水。1998年,莫希市供水和排污管理局(MUWSA)成立时,坦桑尼亚政府正在开始推行

去中心化水管理系统。自成立以来,MUWSA已经将一个仅能供应少量家庭且经常中断

的老旧基础设施改造为可靠的公共设施,24小时为市民提供价格合理的安全用水。

莫希,坦桑尼亚

开普敦天际线

© F

lickr

/ M

att H

arve

y

© h

olg

eR

me

tte

/ iS

toc

k

和艾,泰国

Page 14: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 c

ity

of

tSh

Wa

ne

哥德堡,瑞典绿色债券和碳计划由于对金融机制的创新利用及其影响深远的气候目标,2015年哥德堡(Gothenburg)当选

WWF“城市挑战”瑞典领袖城市。

哥德堡于2014年制定了一项气候计划,创新性地纳入以消费为基础的碳足迹测算和目标(

哥德堡市民在世界其它地区消费产生的排放也被纳入测算),极少有城市采取这种有远见

的做法。哥德堡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全球可持续和公平的温室气体排放水

平,这相当于居民每年平均排放1 .9吨二氧化碳当量”。对于哥德堡这一类型的西方工业城

市,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目前哥德堡基于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量为每年8吨,实现这一目标

将意味着总排放量减少75%以上。为此,哥德堡市设定了中间目标:

. .» 到2020年,相对1990年排放基准线直接排放量减少40%;相对1995年基准线减少

30%的家庭用能和20%的用电量。

. .» 到2035年,将城市边界内的排放量减少到每人每年2吨二氧化碳当量,并将基于消费

的排放量减少到每人每年3 .5吨二氧化碳当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哥德堡开展了包括西瑞典协议在内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措施,对交通系

统进行大规模投资,推动向公交和骑行的交通模式转变,投资风电和沼气生产,减少由航

空旅行、食品和居民消费带来的气候影响。

哥德堡市基于消费的碳减排计算得到了Mistra .Urban .Futures . (一家哥德堡本地全球研究

机构,在2014年发布了《低碳哥德堡2 .0:技术潜力和生活方式变化报告》)的技术支持。

2008年,世界银行设计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工具:绿色债券。2013年,哥德堡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发行绿色债券的城市。截止2016年3月,为该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其它环保项目

融资,哥德堡市已发行了价值4 .15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并在城市的金融和环境部门之间建

立了新的内部合作关系。

包括加利福尼亚和约翰内斯堡在内的其它几个地方政府都对哥德堡模式进行了效仿,这

样的城市层级领导和协作的金融工具创新是可持续发展领域之前很少涉及的一个方面。

全球其它国家对哥德堡在绿色债券和基于消费的减排方面的成就积极响应。仅在2014

年,就有来自22个国家的40多个代表团访问哥德堡,对哥德堡模式进行学习了解。哥德堡

还被邀请参加世界银行开发的“城市气候规划人员专业认证项目”。

拉彭兰塔(Lappeenranta)在2016年WWF“城市挑战”中获得芬兰领袖城市称号。在拉

彭兰塔,有长期致力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市政府,专业从事绿色能源研究的大学,正在萌

芽的清洁技术公司和热情的公众,这些因素汇聚在一起,创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技术汇集

的城市。拉彭兰塔主要的成就包括:芬兰最大、最现代的生物能源工厂Kauvo;获得“绿色

校园”国际奖项并孕育了20多家行业公司的拉彭兰塔技术大学(LUT);以及太阳能绿色

码头。

拉彭兰塔的2028战略目标是成为生态行动的典范城市,使清洁生活环境和零废弃物成为

创新业务的增长来源。

拉彭兰塔,芬兰

© P

eter

Kra

hl/M

iljöf

örva

ltnin

gen

通过合并包括南非执行首府比勒陀利亚在内的13个城市,茨瓦内(Tshwane)市在2000年正

式建立。在1996-2011年间,城市化率增长了65%,现有300万居民,是南非城市化率最

高的地区。

在市长格西连特·拉莫可(Kgosientso . Ramokgopa)的领导下,茨瓦内引入了可持续性原

则,尤其在废品管理方面,茨瓦内正在将原有的垃圾全部填埋模式转化为具有回收设施、

堆肥场和填埋气回收设施的现代系统。茨瓦内在2016年当选为WWF“城市挑战”南非领

袖城市。

茨瓦内,南非

哥德堡天际线

Page 15: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成都,中国八打灵再也(Petaling .Jaya)有70万人口,是吉隆坡大都市区的一部分,最初作为首都的卫

星城而发展起来。自2000年以来,该市一直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并于2010年成为“马来西

亚低碳城市框架”(Malaysia’s .Low .Carbon .City .Framework)试点城市。该市鼓励居民

的节能、节水、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环保行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通过最高可达100%退税来

奖励居民生态友好行为的城市之一。做为该市2030宜居战略规划中的一部分,八打灵再

也还设有强制性绿色建筑规范。在2016年,八打灵再也当选为WWF“城市挑战”马来西

亚领袖城市。

八打灵再也,马来西亚

墨西哥城,墨西哥

孟买,印度

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改造,墨西哥城(Mexico City)已经建成世界上

最大的快速交通系统之一(Metrobus)和世界领先的自行车共享系统之一

(Ecobici)。在短短四年内,墨西哥城的“2008-2012年气候行动计划”将排

放量减少了13%,超过了原定12%的目标,其中交通运输贡献了62%的二氧化

碳减排量。截至2014年,Metrobus系统已建有五条线路,共计105公里,还有

20公里长的第六条线路正在建设中。Metrobus每天可运送90万名乘客,吞吐

量位居世界第三,超过了广州(85万),仅排在巴西的库里提巴市(230万)和

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市(165万)之后。

全球各地城市正在向数字化生活方式转换,快递到家服务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

大幅减少存储空间浪费,降低产品库存和一次性包装,以服务和快递为导向的生活方式为

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但是,基于服务的生活方式未必一定要依赖于数字化

解决方案:它也可以基于提高社会实践和组织运营效率。

孟买(Mumbai)的Dabbawalla系统为全市的工人提供13万个单独午餐盒,由5000个快递

员(其中大部分是文盲)早上从顾客家中收集午餐并在晚上将空餐盒送回,这一过程几乎

完全依靠步行、自行车和铁路。如此之高的运行效率,使得全球物流公司、商学院和咨询

公司都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发展与环保并行成都(Chengdu)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长江支流水系孕育了这座城市。经过20世

纪80年代的工业化大发展,这座城市也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直到20世纪60

年代,这些水系内尚可捕鱼。但是错误的管理导致了水污染、干旱、洪水和贫困。

成都对府南河的治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的奖励。尽管成都是

当时中国最贫穷的城市之一,但该市凭借自身积极推动顺利完成了治理。其中动员当地居

民和公司的参与是关键。棚户居民有机会搬到政府新建住房,而治理后区域土地价值的上

升带来了额外的财政收入。联合国肯定了这项工作的社会影响,它证明一个在当时相对贫

困的城镇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努力来治理环境、管理淡水资源、创造可持续的未来。 .

© F

lickr

/Jen

s Sc

hott

Knu

dsen

成都的开创性工作包括:

. .» 创造50万个就业机会

. .» 疏通16公里河流

. .» 清理75万立方米污泥

. .» 挖掘出42公里沟渠

. .» 建造18座桥梁和12座新船坞

. .» 关闭、改造或搬迁1000家污染公司

. .» 翻新100个公共厕所

. .» 沿河而建26公里污水管道

. .» 新建两座污水处理厂

. .» 拓宽河道防洪

. .» 沿河岸种树建公园

. .» 改善河道周边交通以减少拥堵

. .» 建立“水上公园”,恢复传统端午节 . . . . . . . .

划龙舟习俗

在2000年,成都市政府听取了成都市河流协会(CURA)-一个致力于保护该地区水资源

的当地非政府组织的建议,将河流治理工作延伸至流经古代蜀国中心的岷江,使得对淡水

至关重要的上游河流也得到保护。河流治理上的工作成果启发成都创建了大熊猫保护基

地和都江堰生态示范区。

成都还在建设智能电力和通信系统。该市已经建成中国首批大型快速公交系统(BRT)并

继续扩建地铁和有轨电车;加强城市绿化并开展了数百个减少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项目;

改革农业、投资可再生能源、关闭煤矿并制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计划。成都与德

国波恩市达成了在技术信息交流和合作开发上的特别合作,通过合作伙伴方式与世界其

它城市分享经验。

© eDWaRD PaRkeR / WWf-canon

成都天际线

Page 16: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 D

an

iSh

aR

ch

ite

ctU

Re

c

en

tRe

/DiS

Sin

g+W

eit

lin

g

首尔,韩国哥本哈根(Copenhagen)被视为世界自行车之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燃料短

缺,骑行是重要的交通方式。然而在战后,汽车在交通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到20世纪70年

代,由于石油短缺,骑行的价值又重新引起了规划者和公民的注意。2002年,哥本哈根通

过了该市第一项自行车法规。现在哥本哈根市民的工作和学习通勤方式中约有45-50%是

骑车。虽然公共交通也很受欢迎,但在哥本哈根,市民骑车出行次数是乘坐地铁的出行次

数的两倍,仅有少数人选择私家车出行。为了支持备受欢迎的自行车交通,哥本哈根正在建

设长达500公里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以便快速通勤。

哥本哈根从不缺少对自行车的创新:自行车专用桥梁(Bicycle Snake)穿过城市的许多水

道,在旧铁路上开发绿色骑行车道,增强城市骑行的舒适度和美感,率先推出电动自行车

共享系统Bycyklen,甚至拥有一个以城市哥本哈根命名的创新车轮设计-哥本哈根轮。

成熟的城市交通计划包含创造性的部署密度和四通八达的良好设计。例如将生活和

工作场所规划在同一区域,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的地理情况。在山城麦德林 .

(Medellín),对交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与当地环境的结合:在临近欠发达地区安装自动

扶梯,使城市陡峭地区与其它部分相连,投资建设地面轻轨,并将轻轨与地铁或与主要

服务于垂直公共交通系统的缆车系统相连,用于改善难以到达地区的交通状况。

对于可持续交通的探索着眼于总体战略,哪一类型的交通工具服务于什么目的,如何通

过鼓励多种交通方式联运(例如通过火车、自行车和步行)来实现可持续性。最新的阶

段性探讨引入了交通密度和通达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居民如何到达他们要去的

地点。

哥本哈根,丹麦

麦德林,哥伦比亚

随处可见的可持续能源因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方案以及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决心,首尔市(Seoul)当选为

2015年WWF“城市挑战”全球领袖城市。首尔大幅减排的方法不仅是宣传和推广,还采

用了金融手段。在增加太阳能发电同时增加环保燃料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排放,建设更多公

交专用道和实施汽车共享计划。“少一个核电站”(One . Less . NuclearPower . Plant)计划

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将城市的外来能源消耗减少200万吨油当量(TOE),这相当于一个拥

有2-3个核反应堆的核电站的产能。

通过对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进行大量投资,这一目标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已实

现。首尔市其它的行动还包括投资氢能电池,余热回收利用,开发地热能与太阳能光伏,

对新建建筑物设置用能上限,对即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推广LED,推广生态友好型交通

等。其中“阳光城”项目在约1万座建筑物上安装了总容量为320兆瓦的屋顶太阳能光伏。

该计划还鼓励市民积极参与节约行动。通过“生态里程计划”,市民节约的能源可累积积

分,用于购买环保产品或为房屋环保翻新获取资金支持。该计划节省的能源占到总能耗减少

量的40%。自2009年开始实施起,参与人数已经翻番,达到168万人,占47%的全市住户。

“少一个核电站”第二阶段预计到2020年实现20%的电力自给自足,这相当于再减少400

万TOE,其中46%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热电联产,其余54%来自提高能效和节约能源。

首尔还将“生态里程计划”与其它能源相关项目(例如可再生能源生产、建筑改造和LED

替换等)关联起来。

到2020年,首尔对太阳能的投资还包括:

. .» 建设44万个家用微型光伏电站,实现家庭产能和提高意识

. .» 沿城市主要街道建设1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地标”

. .» 成立“太阳能发电市民基金”,让市民直接投资光伏电站业务并参与分成

. .» 扩大公共和私人建筑物的屋顶太阳能安装

随着对燃料电池以及智能电网的不断投资,首尔还在建设一个利用小规模、间歇性电力生

产优势的基础设施。

首尔的经验对发达国家城市以及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尤其是东南亚城市有很好

的借鉴意义和合作价值。

© w

ww

.sm

artw

eek.

it

首尔天际线

Page 17: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 S

tock

cam

/ iS

tock

普埃布拉天际线

© a

lBe

Rto

lo

yo

/ iS

toc

k

发达的城市公交系统包含了多种交通方式,而扩大公交出行比例的障碍之一就是车票本

身。如果每一次行程都必须购买一张以上的车票并且需要进行多次支付,即使总行程在距

离和时间上都很短,也会极大降低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积极性。

全球许多城市已对地铁和公共汽车这样的核心交通进行了整合,赫尔辛基(Helsinki)则计

划将所有公共交通方式(包括共享汽车和共享自行车)进行系统性整合,乘客一次出行仅需

购买一次车票,从而使城市公共交通尽可能便利。

赫尔辛基,芬兰

普埃布拉(Puebla)是一个拥有150万居民的工业城市,也是墨西哥第四大城市。2013年,

普埃布拉申请成为世界银行“城市能源快速评估工具(TRACE)”试点城市。TRACE是一

个发现城市缓解气候变化项目机会的实用工具。普埃布拉市开启了一系列针对街道照明、

市政建筑管理、运输系统和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改善措施,为墨西哥国家城市能效战略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其在气候行动方面的承诺和大力度的投资,该城市在2015年当

选为WWF“城市挑战”墨西哥领袖城市。

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运输是为了快速到达某个地方,但如果放慢速度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

体验呢?纽约市(New .York . City)的高线公园改建自一条高于街道的货运铁路线,由于社

会活动家和城市规划专家的游说,高线从货运线摇身一变成为纽约最受欢迎的文化景点

之一。

高线就像一个2 .5公里的城市绿洲,它设有兼具创造性景观和艺术气息的步行线路,纽约

本地居民或是游客可以沿高线观光纽约风光消闲。这条路线途中还设有一部分剧院式座

位,在位于可直视第10大道的大窗前,人们可以坐下来观看下面街头的车来车往,就像在

剧院看戏一般。公园景观植物多选用本地植物,不需要太多人工灌溉,也吸引各种野生动

物前来定居。

普埃布拉,墨西哥

纽约,美国

在最新实施的“SolarNova”项目下,新加坡(Singapore)在过去几年中大力投资太阳能。

该项目计划:到2020年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提高到350兆瓦,并通过建设近1万座屋

顶光伏来满足城市5%的电力需求。新加坡经济发展委员会正联合其它重要政府部门,统

筹政府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中太阳能光伏的需求,在建筑和交通方面大力投资提高能效及

新能源。在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率先收取城市拥堵费,是全球唯一一个积极抑制汽车拥

有总量增长和大力提高用车成本的国家。

新加坡

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在城区率先推出了保护信托、土地信托和保护地

役权。整个旧金山湾区约有25%属于保护区。从1988年至1992年期间,湾区所有新释

放土地(例如来自工厂关闭)的近60%(32,000公顷)被土地信托收购。

保护信托不仅保护农地,还扩大到保护基于土地的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例如自然休

闲和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另一种类型的信托是保护地役权:通过签订关于土地使用限制

的协议,给予直接金融补贴或减税等优惠。

旧金山,美国

Page 18: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 a

ivit

a /

iSto

ck

哥印拜陀(Coimbatore)也被称为科瓦伊,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第二大城市,共

有220万人口。该市是印度“国家太阳能城市项目”(India’s National Solar Cit ies .

Programme)36个参与城市之一。 .

“国家太阳能城市项目”目标是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的投资,在五年内将常规能源消

耗降低10%。该市已开始在所有市政大楼安装太阳能光伏,并针对路灯展开有针对性的

节能改造,通过设置定时器、调光器、电子仪表和LED照明来降低能耗,该项规划也将快

速公交系统和自行车共享计划相结合,并对市政设施和更广范围的社区进行一系列可再

生能源和能效的投资。

哥印拜陀,印度 巴黎,法国市长带头可持续发展2016年,巴黎(Paris)当选为WWF“城市挑战”全球领袖城市,现任和前任巴黎市长们的

远见和行动对此功不可没。在2015年9月27日,巴黎禁止所有的车辆在环城公路内行驶,

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无车日之一。在这一天,从香榭丽舍大街到巴士底广场,整个城

市中心都成了可步行的空间。此次行动也是2012年的“巴黎气候与能源行动计划”中的重

要部分。巴黎大约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交通,在城市某些地区,减少30%车流量

就足以将污染水平降低40%、噪音水平降低50%。巴黎计划到2020年整体减排25%,因

此整体减排计划的一半也将通过交通运输部门来实现。为达到减排目标,巴黎市计划将内

城交通排放量削减60%,郊区交通排放量削减35%。与2001年基线相比,到2009年巴黎

已经减少了12%的排放量,自行车出行增加了一倍,地铁出行则增加了16%。

巴黎市持续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其中包括改善公共交通,推出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租赁系统

Vélib和Autolib,扩建400公里自行车道等行动,这些行动预计将在内城减少40%的排放。

为了实现剩余20%的减排量,巴黎市计划:加强环城公路速度限制,在一些区域对机动车

限速30公里/小时,设置限速20公里/小时的行人/车辆混行区域,实行更严格的停车政策,

并建立一个全市范围的低排放区,禁止使用污染超标的车辆。巴黎还正在建立一个新的货

运物流系统,计划在2020年之前达到使用非柴油车完成最后一公里递送。

在前任市长贝特兰德·德拉诺埃(Bertrand Delano)的基础上,现任市长,也是巴黎第一位

女市长安娜·伊达尔戈(Anne Hidalgo)进一步推进了可持续工作。这一计划由中央战略

委员会具体实施,实施过程中广泛邀请外部利益相关方和普通巴黎市民共同参与。例如占

城市投资预算5%的总额约达5亿欧元的预算,已经根据公众投票的方式进行项目分配。

2015年,《巴黎协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成功签署。在全球官方会议的间

隙,伊达尔戈市长和纽约市前市长布隆伯格主持了地方领导人气候峰会。这是一个和大会

平行举行的由来自城市和区域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参与的峰会。峰会一项重要成果是达成了

《巴黎市政厅宣言》,城市领导人们承诺:

“在所管辖的行政区划内,全力推进实现和超越在COP21达成的2015巴黎协定

预期目标;在我们自己之间,以及与国际组织、国家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建

立伙伴关系;各方协力加强合作和能力建设、推广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制定指标并

在全世界推动创新金融机制和低碳项目投资。”

该宣言与《巴黎协定》一起,是当今城市及其领导者们自觉开展积极合作和寻求未来道路

的体现。

© p

exel

s.co

m

步行是人类最古老的交通方式,

这一方式正逐渐在城市里重新流

行起来。世界各地的城市在尝试

着推广无车日以及扩大步行区的

范围,这是一项发达国家学习发

展中国家经验的标志。奥斯陆市

就计划在2019年达到市中心完全

无车化。

通过与来自先锋宜居城市哥本哈

根的城市规划家Jan Gehl合作,

一项多方协调的步行运动正悄

然在伊斯坦布尔(Istanbu l)进

行。2010年,在Gehl建筑事务所和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支持下,伊斯坦

布尔市政府制定了步行化长期规划,旨在保护古城中心文化遗产,提高贸易潜力,同时改善

生活和空气质量。自那时起,一些主要文化古迹,包括阿美特苏丹广场和城市周围的数百

条街道已经步行化。这项举措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和商业认可。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巴黎天际线

Page 19: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目昂可朗,泰国埃文斯顿,美国公众和非政府组织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埃文斯顿(Evanston)座落于芝加哥北部,是西北大学所在地,拥有75,000人口。埃文斯

顿当选2015年WWF“城市挑战”美国领袖城市。

2012年埃文斯顿市举行了一次全民公投,73%的公民同意授权城市议会建立“社区供电

集成选择计划”(Community Choice Electricity Aggregation)。该计划中市政府将居民

用电和小型企业用电需求一起打包向能源供应商招标。在当地非政府组织市民绿色埃文

斯顿(Citizens’Greener Evanston)的推动下,城市议会选择了一个混合的100%可再生

能源供应方案。在短短几个月内,埃文斯顿居民用电的排放量减半,同时政府部门则使用

100%绿色电力,其中就包括来自埃文斯顿水处理部门屋顶的25千瓦太阳能发电装置。

埃文斯顿被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纳入绿色能源伙伴关系。到2015年,埃文斯顿市政府

在美国地方政府绿色电力排行榜名列第19位。根据EPA的绿色电力社区排名,埃文斯顿的

社区绿色用电量的绝对值排名第七,绿色用电比例达到29%,排名第六。

埃文斯顿市政府持续购买100%绿色电力,并计划在密歇根湖建设风电场。这一举措不

仅为参与计划的住户节省了资金,还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帮助该市在2013年实现

了“2008年气候行动计划”中社区减排量的目标(比2005年基准线减少13%)。2014年,

在市民绿色埃文斯顿的推动下,该市启动了新的“宜居埃文斯顿”计划,提出了到2016年

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线减少20%的目标。除此之外,埃文斯顿还采取了下列

行动:实施低收入家庭房屋节能改造和其它一系列建筑节能项目,颁布新的绿色建筑法

规,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推广骑行,建设固体废弃物转运站,发展本地农贸市场以及开

展针对居民和企业的宣传活动。“宜居埃文斯顿”计划在此基础上继续工作,尤其关注绿

色电力、建筑节能改造和交通运输,并通过“埃文斯顿绿丝带委员会”与全市7大私营公司

合作,实现企业减排潜力提升。

埃文斯顿的无车市中心以及将公民和城市品质置于交通计划的核心的“Transit-Oriented .

Development“(TOD)引起了华盛顿和芝加哥的关注。它在交通方面的进取创新得到地

区甚至是国家层面的认可,而这也是它们从全球先进经验学习的成果。

湄公河流域的低碳模式目昂可朗(Muangklang)是泰国“低碳城市项目”中的三个示范城镇之一。该市拥有丰富

的自然资源和17,000人口。在21世纪初,目昂可朗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了改造并因绿色的城

市发展而闻名。目昂可朗的绿色城市化进程始于2001年,时任市长查里亚罗恩(Somchai .

Chariyacharoen)当选后,希望让污染严重的Prasae河重现生机。Prasae河是湄公河地区

的核心,在仅仅只有1300美元的预算下,查里亚罗恩推动建立了一个固体废弃物管理系

统,藉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的可持续项目。通过与居民和其它相关者合作,该系统显

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比于建造一个复杂的焚化炉,简单的用于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的室外输送带可以大

大减少进入市政垃圾填埋场的废物,该项目的成本还可通过销售堆肥、可回收材料以及当

地种植的有机蔬菜来收回。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市政府启动了免费公共交通项目并投资于天然气和生物质燃气公共汽

车。为了减少交通堵塞,市政府减少停车位,开设专用线路鼓励骑行和步行,并在疏通后

的河流上恢复了传统的渡船交通。通过城市农业和绿化计划,目昂可朗的空气质量和宜

居性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该市将未开发的土地用于发展城市农业,在市区恢复传统农耕习

俗,种植蔬菜大米,减少食物运输。

为了提高公共设施的能效,市政府采用能源和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1。采取的措施有:

改用高效空调,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建造高水塔以增加压力并减少抽水,推广高效

的垃圾回收并在社区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和鼓励使用绿色产品。目昂可朗还对在校学生开

展针对回收和可持续消费的专题教育。

查里亚罗恩市长还提出将文化复兴与可持续性举措联系起来。在传统节日期间,市政府在

翻新后的旧船码头上庆祝河流清洁行动,然后开始一年一度的河流节。这些方案的普及也

帮助市长在选举中多次连任。

目昂可朗的目标是到2020年成为一个低废弃物、高能效和可持续消费的绿色低碳城市,并

成为泰国其它城市乃至大湄公河流域的学习中心。

© C

oldw

ell B

anke

r Eva

nsto

n /

Noe

l Sei

denb

erg

埃文斯顿天际线

Page 20: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38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39WWF 《宜居星球·城市之道·2017》

本报告由WWF瑞典发布。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撰写:John Manoochehri, .Resource Vision

设计:Sven Björnekull, .Björnekull Design

John Manoochehri, .Resource Vision

封面照片:©Roman Babakin / iStock

本报告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原名: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2017年4月出版,2017年10月修订于瑞士格朗。任何全部或部分引用本文内容都须提及上述版权所有者。

©2017 WWF .版权所有 .

ISBN .978-91-89272-24-8

特别感谢修订小组成员:

Carl-Johan Engström,高级顾问 .Global utmaning;Anna Hult,博士/博士研究员,KTH;Jeet Mistry,可持续城市专家,WWF;Carina . Borgström-Hansson,足迹和城市项目高级顾问,WWF;Jennifer Lenhart,可持续城市专家,WWF;Göran Eklöf,社会与发展项目高级顾问,WWF;April Streeter,作家、自由撰稿人。

WWF是全球规模最大,经验最丰富的独立环保组织之一,拥有超过500万支持者和一个遍布100多个国家的全球网络。

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为此我们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

在未来五到十年,

茨瓦内将成为非洲

最具可持续性的城市。

我们正向其它非洲城市,

尤其是首都城市发起挑战。

Dora Nteo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持续发展总监

茨瓦内市,南非

© D

ora

nte

oh

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为实

现使命,WWF将工作重点放在两大领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足迹。WWF的长期愿景体现

在“一个地球未来”。WWF致力于实现一个在不超过地球生态承载力前提下保障人类繁

荣发展的未来,维持人与自然永续共生,并且所有人都可以公平地获取和使用自然资源。

WWF制定了宏伟的全球目标,涵盖六个专题领域:海洋、物种、森林、淡水、气候变化与能

源以及食物,和三个驱动因素:金融、市场和政府管理。WWF致力于:

. .» 全球重要渔场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生产力和恢复能力,并有助于改善生计和提高生物多

样性

. .» 最具标志性和濒危的物种在野外得到保护和种群恢复

. .» 提高和保持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包括森林对人类福祉的益处

. .» 淡水生态系统和流域为人类和自然提供可持续水资源

. .» 实现向低碳和气候韧性未来的全球转型

. .» 同时实现保护自然和保持食品安全的可持续粮食系统

WWF通过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结合实地保护、高层政策倡导以及合作沟通,来推动商

业和行业更具可持续性。城市化和可持续城市发展是WWF全球项目中重要的新兴领域,

也是实现减少人类环境影响的同时满足发展需求目标的关键。

“一个地球未来”

加入“一个地球城市挑战”,并激励世界!

WWF和城市

“一个地球城市挑战”

© a

sia

one

/Bt

我对重新激起一项

全球运动的可能性和

前景非常乐观,

并且我认为WWF处于

一个绝佳的位置

来开展相关工作。

Marco Lambertini

全球总干事

WWf

了解更多

“一个地球”参与城市: wwf.panda.org/cities

宜居星球 城市之道: wwf.panda.org/urbansolutions

“一个地球城市挑战”: wwf.panda.org/citychallenge

“一个地球城市挑战”(OPCC)是由WWF发起的一项全球活动,旨在推动全球城市采取

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迈向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低碳和气候韧性未来。该活动每两

年开展一次,2017-2018年度来自30个国家的城市参与了活动。

OPCC邀请参与城市的政府和管理部门提出全面的、鼓舞人心和可信的计划以应对气候变

化,并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提高可持续、高效和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应用。参与城市在

增强气候韧性、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上的努力也是评估因素之一。2017-2018年度城市挑

战特别关注那些在可持续交通领域提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计划并开展行动的城市。为了保障

评选的公平性,当地资源可获得性、法规法规和居民的基本需求等情况都被纳入考量。

城市可以在“碳气候注册平台”(carbonn®Climate Registry-cCR)上提交申请参与“一

个地球”城市挑战,该平台是国际公认的气候报告平台,由宜可城(ICLEI)管理。由城市规

划、交通、消费者行为和能源系统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国际评审专家组对申报城市进行综

合评审。

参赛城市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 .» .实现承诺和转型变革的雄心与能力

. .» 将行动整合到总体气候行动计划中的能力

. .» 遵循透明的、基于科学的温室气体减排路线的决心

. .» 创新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

由国际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将对最具雄心的城市授予“国家领袖城市”,并从所有国家的领

袖城市中评选一个“全球领袖城市”。

迄今为止,全球超过320个城市参与了WWF的城市挑战,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在引领全球向

气候友好未来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这些城市的行动贡献了cCR平台上80%的气候行动。

Page 21: 宜居星球...巴黎 WWF与城市 WWF致力于通过本手册激励全球城市向合作性领袖城市 转型,在生态边界内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手册概述了全球背景下已有的风险以及新的任务,展示了为国际伙伴关系提供城

© 1986 Panda Symbol 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formerly World Wildlife fund)® “WWf” is a WWf Registered trademark.

WWf international, avenue du mont-Blanc, 1196 gland, Switzerland for contact 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email [email protected]

宜居星球 城市之道

南北 合作

2017

新的城市角色

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协定

案例

“一个地球 城市挑战”

城市们在全球可持续化进程中扮

演新的领导角色。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

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

行动提供了框架。

WWF城市解决方案为可持续发展

目标框架下的城市发展和全新角

色提供第一手案例。

调动和支持全球转型,以期在未来实现

100%可再生能源气候适应性。

全球的城市正在彼此分享

可持续发展领导力成果。

panda.orG/ cities• 宜

居星

城市

之道

2017

If there is no URL

With URL - Regular

OR

Why we are hereTo stop the degradation of the planet’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to build a future in which humans live in harmony and nature.

www.panda.org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