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hk newsletter 2008 may

12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 of Hong Kong 通訊 二零零八年一月至五月 地址:香港九龍旺角砵蘭街280號砵蘭街商業大廈181-2電話:23843932 傳真:2782398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www.scm.org.hk 部落:http://hk.myblog.yahoo.com/scmhk2005/ 回應醫療改革諮詢立場書 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SCMHK) 是大專基督 徒學生合一組織 (Ecumenical Organiza- tion) ,本著「關心社會、踐行公義、見證基 督、推廣天國」的宗旨開展學生事工。 香港特區政府於三月發佈醫療改革諮詢文件, 文件大部份篇幅著墨於醫療融資,並提供六個 輔助融資方案供市民選擇。政府宣傳短片更以 老人踢足球「唔好再猜黎猜去,睇準就射啦」 為喻,呼籲市民盡快就醫療改革達成共識﹝無 奈正正是那五六個似是而非的選擇才令人眼花 繚亂,難以「睇準」射門﹞。醫療改革影響深 遠,一般市民大眾未必了解繁複的選擇方案及 其背後意義與影響。廣告策略的單方宣傳方 式,無助促進市民大眾的討論及加深市民對醫 療改革的認識;反而暗示市民大眾「睇準唔 射」,催逼大家魯莽地作出選擇。既然政府 在諮詢文件不斷強調市民要為「個人健康負 責」,理應就醫療改革的討論提供更多資訊和 教育,讓市民了解醫療改革的內容及眾多選擇 的成本及影響,才是真正鼓勵市民健康又負責 之道。 劫貧濟富融資方式不可取 我們認為在醫療融資方面,政府不應該將醫療 的擔子進一步推卸至市民身上。香港貧富懸 殊日益嚴重,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已達 0.525(註),在發達地區中首屈一指。香港青 年人的經濟負擔日益沉重,青年失業率及就業 不足率長期高企,加上剛畢業工資不高,大專 畢業生更揹著幾萬至十幾二十萬不等的學費債 項,每月發薪水後扣除還款額、強積金、基本 生活開支及供養父母後已所餘無幾。因此即使 日後醫療開支急升﹝由於不夠技術跟政府鬥計 數,唯有暫時同意醫療開支真的會暴升﹞,把 醫療開支轉嫁給市民的做法並沒有觸及問題的 本身﹝如人口老化及醫療通脹﹞,更顯得政府 有推卸責任之嫌。不論未來的醫療開支預測如 何,真正能保障香港市民健康的做法,是維持 能進行財富再分配的融資方案,拉近香港的貧 富差距。醫療開支上升與融資方案討論絕不能 混為一談,政府可以通過調整稅項增加收入來 填補開支,例如增加利得稅及恢復遺產稅。取 消遺產稅後不久富商龔如心便去世,政府損失 實在慘重。 政府製造不夠錢用的假象 另一方面,政府根本就不窮,不需要輔助醫 療融資。按政府最推介的「個人康保儲備」 方案計算,每位月薪一萬元以上的打工仔月 供293元保費,一年就有60億;可是政府今年 寬減的利得稅、物業稅及薪俸稅,就達63億 (註)。這邊廂減稅,那邊廂說不夠錢要大家供 款,難免讓學生仔認為政府在講大話,旨在騙 我們供保險(又或者政府人格分裂)。而且政府 在諮詢文件中多次提及,市民要為個人健康負 責,可是根據數據,香港在醫療融資方面,私 人融資佔45%,公共融資佔55%(諮詢文件113- 114頁),相比起大部份歐洲發達國家,原來香 港市民已經以保險或用者自付的方式分擔了不 少的醫療開支。唉,完全感到被騙。政府更不 惜削減公共醫療開支及設立貴藥名單,以製造 收入不足的假象,來騙我們在不清不楚的情況 下「睇準」射門,實在欺人太甚。 醫療市場化的危險 政府最屬意「個人康保儲備」的融資方案,可 是政府並沒有講清楚,打工仔買了強制保險後 的改革圖像是怎樣的。買了保險,就一定可以 得到更佳的治療?在諮詢文件中,買了強制保 險的打工仔可以選擇收回成本價的公營醫療服 務、私營醫療服務或一般公營服務。可是若私 家醫院的收費不受監管,便會帶動整個醫療系 「眼花繚亂,如何射門?」 圖片來源:政府宣傳品 p.1

Upload: -

Post on 13-Apr-2017

228 views

Category:

Government & Nonprofit


2 download

TRANSCRIPT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 of Hong Kong

通訊二零零八年一月至五月

地址:香港九龍旺角砵蘭街280號砵蘭街商業大廈18樓1-2室  電話:23843932傳真:2782398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www.scm.org.hk

部落:http://hk.myblog.yahoo.com/scmhk2005/

回應醫療改革諮詢立場書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SCMHK)是大專基督徒學生合一組織 ( E c u m e n i c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本著「關心社會、踐行公義、見證基督、推廣天國」的宗旨開展學生事工。

香港特區政府於三月發佈醫療改革諮詢文件,文件大部份篇幅著墨於醫療融資,並提供六個輔助融資方案供市民選擇。政府宣傳短片更以老人踢足球「唔好再猜黎猜去,睇準就射啦」為喻,呼籲市民盡快就醫療改革達成共識﹝無奈正正是那五六個似是而非的選擇才令人眼花繚亂,難以「睇準」射門﹞。醫療改革影響深遠,一般市民大眾未必了解繁複的選擇方案及其背後意義與影響。廣告策略的單方宣傳方式,無助促進市民大眾的討論及加深市民對醫療改革的認識;反而暗示市民大眾「睇準唔射」,催逼大家魯莽地作出選擇。既然政府在諮詢文件不斷強調市民要為「個人健康負責」,理應就醫療改革的討論提供更多資訊和教育,讓市民了解醫療改革的內容及眾多選擇的成本及影響,才是真正鼓勵市民健康又負責之道。

劫貧濟富融資方式不可取

我們認為在醫療融資方面,政府不應該將醫療的擔子進一步推卸至市民身上。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已達0.525(註),在發達地區中首屈一指。香港青年人的經濟負擔日益沉重,青年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長期高企,加上剛畢業工資不高,大專畢業生更揹著幾萬至十幾二十萬不等的學費債項,每月發薪水後扣除還款額、強積金、基本生活開支及供養父母後已所餘無幾。因此即使日後醫療開支急升﹝由於不夠技術跟政府鬥計數,唯有暫時同意醫療開支真的會暴升﹞,把醫療開支轉嫁給市民的做法並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身﹝如人口老化及醫療通脹﹞,更顯得政府有推卸責任之嫌。不論未來的醫療開支預測如何,真正能保障香港市民健康的做法,是維持能進行財富再分配的融資方案,拉近香港的貧富差距。醫療開支上升與融資方案討論絕不能混為一談,政府可以通過調整稅項增加收入來填補開支,例如增加利得稅及恢復遺產稅。取消遺產稅後不久富商龔如心便去世,政府損失實在慘重。

政府製造不夠錢用的假象

另一方面,政府根本就不窮,不需要輔助醫療融資。按政府最推介的「個人康保儲備」方案計算,每位月薪一萬元以上的打工仔月供29 3元保費,一年就有60億;可是政府今年寬減的利得稅、物業稅及薪俸稅,就達 6 3億(註)。這邊廂減稅,那邊廂說不夠錢要大家供款,難免讓學生仔認為政府在講大話,旨在騙我們供保險(又或者政府人格分裂)。而且政府在諮詢文件中多次提及,市民要為個人健康負責,可是根據數據,香港在醫療融資方面,私人融資佔45%,公共融資佔55% (諮詢文件113 -1 1 4頁),相比起大部份歐洲發達國家,原來香港市民已經以保險或用者自付的方式分擔了不少的醫療開支。唉,完全感到被騙。政府更不惜削減公共醫療開支及設立貴藥名單,以製造收入不足的假象,來騙我們在不清不楚的情況下「睇準」射門,實在欺人太甚。

醫療市場化的危險

政府最屬意「個人康保儲備」的融資方案,可是政府並沒有講清楚,打工仔買了強制保險後的改革圖像是怎樣的。買了保險,就一定可以得到更佳的治療?在諮詢文件中,買了強制保險的打工仔可以選擇收回成本價的公營醫療服務、私營醫療服務或一般公營服務。可是若私家醫院的收費不受監管,便會帶動整個醫療系

「眼花繚亂,如何射門?」       圖片來源:政府宣傳品

p.1

統開支上升,例如需要增加保費或墊底費,瑞士以強制保險模式融資,保費正以每年幾個百分點遞增。在醫療產品上,病人一向處於弱勢,難以擁專業知識抗衡服務供應方;強制保險制度下的保險公司是只擔當行政角色,還是有什麼誘因致使保險公司替病人把關,保險公司又能賺取多少行政費或利潤,我們完全不清楚。醫療是帶有壟斷性質的市場,必須受到監管,否則醫療系統私營化,不但無助解決醫療開支上升的問題,反而令市民的醫療負擔百上加斤。另一方面,已購買強制保險的打工仔可以享用收回成本價的公立醫院服務,是否意味著他們可以「打尖」使用公營系統,剩下的資源才給低收入及非在職人士,令他們輪候時間更長及使用次等公營醫療服務;而沒有能力繳付墊底費的打工仔,雖然已買了強制保險,卻也可能面對與非在職人士般的同一命運。

政府監管能力成疑

醫療市場必須受到監管,可是政府的監管能力一向欠佳,醫管局作為公司化的嘗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經濟困難時管理層狂分花紅前線醫護人員卻要減人工,沙士時各地區聯網缺乏協調未能有效阻止疫症蔓延。此外我們對政府監管作為中間人的保險公司的能力也非常懷疑,慘痛的強積金教訓已是很好的例子。政府若不能清楚列明如何監管服務供應方及中間人,市民的錢花得沒有保證;但若政府花太多人力物力作監管,又或者給太多誘因予保險公司作中間人,我們又要問為什麼政府不乾脆加大公營醫療系統把錢真正地花在治療而非行政費用上。

原則是醫療改革的靈魂

醫療改革牽涉的不只是融資的討論,更關乎各個利益團體、群組對醫療系統的期望和理解。是次醫療改革文件就香港市民對醫療系統的理想圖象著墨不多,反而只集中討論融資技術層面的問題,令市民猶如在不清楚遊戲規則﹝各有關利益團體的互動﹞,甚至連籠門﹝改革原則和理念﹞在哪裏也不知道的情況下,政府便要求市民「睇準」射門。「猜黎猜去」迷失方向,只因政府再三誤導我們,包括「醫療開支

增加=必須向市民融資=強醫金或強制保險」、「一方面喊窮另一方面派錢」及「醫療改革=醫療融資=醫療市場化」,卻沒有清楚告訴市民,改革的理想圖像和指導原則是甚麼,各利益團體的互動又是如何。

我們認為健康是基本人權,政府必需提供能促進健康的條件﹝食物、食水、醫療、環境保護等﹞予人民,讓人有尊嚴地生活。我們認為香港政府應堅持一直奉守的醫療政策原則:「不應有人因缺乏金錢而不能獲得適當的醫療護理」,為所有香港人繼續提供公平又有質素的醫療。我們促請政府不要再製造混亂和假象,認真看待市民的生命,不要再向小市民及青年人徵收強醫金或強制保險金。請政府繼續以現行的政府撥款方式資助公營醫療系統,並在現有系統中尋求改善如改革醫管局及引進以預防為主的基層治療,立刻取消貴藥名單,增加撥款以改善公營醫療系統質素,建立讓香港市民享有平等和整全醫治的醫療系統。

二○○八年六月五日

註:感謝友好Ti m給予意見修正以上立場書,香港最新堅尼系數( 2 0 0 6年)為 0 . 5 3 3;另外,財政預算今年削減利得稅及薪俸稅各1 %,拓闊薪俸稅階,增加薪俸稅免稅額,令庫房每年少收約7 4億。

p.2

圖片來源:互聯網

圖片來源:政府醫療融資網頁

p.3

『麥穗留田間』基督徒關懷貧窮系列之

醫療改革工作坊政 府 於 日 前 推 出 醫 療 改 革 諮 詢 文 件 , 並 於 文 件 中 以 多 達 六 種 輔 助 融 資 模式 諮 詢 大 眾 。 面 對 影 響 深 遠 的 醫 療 改 革 文 件 , 面 對 不 同 的 融 資 方 案 , 你 是否 感 到 眼 花 繚 亂 、 一 知 半 解 ? 為 此 我 們 舉 辦 「 醫 療 改 革 工 作 坊 」 , 讓 信 徒學 習 相 關 的 分 析 工 具 來 閱 讀 諮 詢 文 件 , 簡 單 了 解 各 種 醫 療 融 資 模 式 在 世 界各 地 推 行 的 情 況 , 最 後 反 思 醫 療 政 策 的 終 極 價 值 : 醫 療 護 理 是 公 共 服 務 還是盈利業務?健康是個人還是社會的責任?及醫療政策帶來的信仰反省。

內容:

1 .醫療融資A B C (與你仔細探討每個融資方案)

2 .融資,能醫百病?(了解醫療體系各環節的互動,如政府、市民、保險、醫院)

3 .醫療改革的D O s a n d D O N ’ Ts (共同建構指導政策的價值取向)

4 .醫療改革與教會何干?(醫療政策的信仰反省)

形式:遊戲、資料報告、查經和小組討論等

時間:約兩小時

工作坊適用於團契週會、小組聚會等活動,任何教會、機構和基督徒群體若對這個工作坊有興趣可隨時聯絡我們,待洽妥日期時間等細節後我們將派員到貴堂會或群體主領工作坊(不收費,鼓勵自由奉獻)。如有興趣參加以上工作坊,請電郵 s c m h k 2 0 0 5 @ y a h o o . c o m . h k

基督徒關注全球化聯席主辦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香港基督徒學會  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  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社會公義與民生關注委員會

圖:Janet

p.4

我們的藝人裸照日記藝人裸照事件於今年二月發生,引起社會極大迴響。一眾SCM青年人經過討論反省後,決定將裸照事件中的經歷和感想記下來與大家分享。由於在現時香港社會尤其基督教內談性非常敏感,為保護作者,日記文章只可化名,讓我們可以毫無顧慮地自由發揮。

對啊,我是淫照事件的參與者。

我沒有發佈任何淫照,也沒有有意或無意地從其他人的電腦或「USB手指」找到別人的淫照或私房照。我亦沒有拍攝淫照的嗜好(對,是嗜好而非僻好,我總覺得這極其量是床上樂趣之一,而且每張照片的主角都是你情我願)。可是,我必需承認,我十分有意地看過那些「疑似藝人淫照」。

這是一個平凡的晚上,我在宿舍裡上網,用滑鼠指向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新聞。忽然看見一則不太起眼的新聞,整則新聞只有簡單數句,寫著網上流傳疑似阿嬌裸照,而其所屬經理人公司亦隨即發表聲明,指出這是移花接木的照片,並譴責發佈者。可是移花接木的藝人裸照,幾乎自互聯網面世後便有如恆河沙數地出現,故此我並沒有再深究這則新聞,只是心裡打個問號,為何今次唱片公司要如此高調並且報警?

第二天下午,同房從家裡回來,跑進房裡的第一句話是:「你地有無睇相?」「下,點會係真啊?」「堅嫁wor,都真係幾真下,唔似造出黎嫁!」「send過黎send過黎!」

「淫照」帶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興奮。興奮並非來自胯下,而是來自全身。對啊,因為預感,明天、後天、大後天,整個香港都會圍繞著這件驚天事變。我的身體像中毒般震抖著,這種對「大事件」的期盼,掩蓋了對「淫照」的生理渴求。

第三天,同房對住電腦,不斷留守網上論壇,因為有人預言將會有新一批「淫照」曝光。結果不負眾望,有人在網上發佈新一批的「淫照」,而且多了數名女主角。大家興奮之餘,還說網上已經有人把發佈者封為「奇拿」── 主宰新世界的神!在大學裡談論淫照的人亦越來越多,幾乎是所有人的話題,就如中學時那篇「花潮」般,形成一股無形的壓力,不看不可。

結果,一張張淫照,使我們都像信奉了「奇拿

教」般,不能自拔。新年的時候回鄉拜年,回港時從報章得知「淫照」數目激增數百張,令我回家後立刻自行上網找「閃卡」。

一張又一張淫照,把傳媒的版面完全佔據,論事件之震撼,說這是「娛樂圈九一一」,絕不為過。當然,和零一年的「九一一襲擊」一樣,災難之後,便引來諸多不同的分析與評論,還有不少討論會、分享會、集思會、祈禱會,少不了的還有網上聯署,呼籲大家尊重私隱云云。

這時,我開始感到不安。

不安的是,我們明明都是淫照事件的參與者之一。淫照事件之所以成為「事件」,是因為公眾接觸了「淫照」,與「淫照」發生了關係。若果「淫照」一直埋藏在事主的電腦中,這極其量只是私人物品,是他與她的性生活記載,外人無權作出道德質疑,亦無權過問。可是,因為我們都曾透過不同渠道有意無意間搜尋、傳閱、鑑賞,而成為了「淫照事件」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可以一邊作為「淫照事件」的參與者,一邊「鑑賞」淫照指手劃腳嘻哈嘲笑。當「冷靜」過後,不是說拍淫照的人是變態跟無恥,就是說要尊重私隱尊重身體自主。可是,我實在沒有勇氣參與任何討論,因為如此行徑,好像刻意客觀地把「我」從「參與者」的身分割裂,不禁會自我懷疑是否精神分裂。

不安的同時,我感到失落。

失落並非因為自己「儲唔齊閃卡」,又或者事件好像曲終人散,而是因為我突然發現,那個昔日被我間中視為性幻想對象的玉女歌手,彷彿消散在大眾的指罵聲中。直至她出來召開記者會,我仍絲毫找不到熟悉的感覺,像是一個陌生人般站在鏡頭面前。那個她,完全消失了。我不禁在問,究竟我,與及其他「有份」參與事件的廣大群眾,是否也是事件中的受害者?又或者,我們從來都是受害者,只是「淫照」照出我們這城市長久以來的壓抑、寂寞、空虛、反智、失落。有人無意中喚醒了我們,他叫陳冠希。

淫照事件參與者的自述 文:一杯涼粉

前幾日,做功課做到天昏地暗,但淫照之聲仍不絕於耳。可惜無時間、動機去一睹巨星風采(不過淫唔淫其實好主觀,都係叫私房照,較符合客觀事實)。連阿媽都係公司睇左D相,我仲係傻傻下。阿媽話佢老闆娘同十一個朋友(係真係識左好幾年的朋友)進行私房照搜查比賽,勝出者可獲其餘朋友各請飯食一頓!徹夜不眠的老闆娘終於勝出。全公司亦惠受照片風光。連阿媽都UPDATED過我,我真係要反省下。但撫心自問,又唔係好有興趣睇,點解宜家D人可以咁得閒同咁8卦GA?不過後來同朋友(呢個都係我係現實世界認識左好幾年GE朋友)講起,佢話阿嬌個樣仲享受過平日唱歌o個時,我就忍唔住叫佢俾我睇下(雖然我一D都唔覺阿嬌平日唱歌個樣好享受)。見到佢終於可以做番自己,真係感動。

咁啱又新年,有D親戚來屋企拜年,講開呢件事,話d女星攞黎衰、做女仔都唔好好保護自己。不過佢地唔係反對d女星同人發生性行為,只係話佢地太鬆懈,蝕底哂啫。可能大家都係成年人,平日把口唔講,但大家做過咩都心知肚明。最攪笑d姨媽姑姐係咁講,d男人全部靜哂。不過我唔明,點解要將責任歸咎於女星身上。我真係從來無聽過有人話陳冠希唔好好保護自己。其實成件事最衰就係佢唔好好保護自己部電腦!唉,不過我自己都有睇人D相,咁講又未免說得自己太清高。I AM SO SORRY!  係呢次事件裏面,被談論得最多ge係阿嬌。大家等住佢發聲明,又等住睇佢新相,又等住評論下佢。唔知點解宜家見親佢都有同病相憐的感覺。佢都係做愛做的事,又無影響其他人,竟然被人批評。不過,佢幾日後出來承認「天真同傻(先做出D咁GE事)」真係令我不知如何是好,枉我之前仲咁肯定佢ge行為。但跟住又被人話虛偽,真係認又死唔認又死。不過我懷疑年青人唔會覺得阿嬌扮「天真」有咩問題,大家都明白這是遊戲規則。即使佢勁唱兒歌、外表好清純,係人都知係表演的一部分ga啦。你唔係信到十足呀??d唔知蠢定虛偽的大人竟然on居居咁出來指責別人。如果真的說要令人失望,就是做過ge野唔敢承認,含糊其辭以一句「以前好x」來混過去。可悲地,我同樣覺得情有可原。

私房照日記

  每個人必然要係現實生活中扮演某一D角色,先可以生存。要做一D討好別人唔討好自己GE事。明明自己無錯,但為左令大家接受自己,唯有認低威。一個人太堅持做自己,原來係會無法係呢個社會度生存。如果大家指責某D人唔配做「偶像」,咁不如反省下點樣GE社會做出咁GE「偶像」。根本由細到大,我地都係被教導點樣取悅別人GA啦!當你成績好、聽話,d阿爸阿媽、老師會好欣賞你,當你成績退步、唔聽話,佢地就覺得你自暴自棄、唔自愛。佢地根本無諗過生活有好多方式,亦唔希望你選擇同佢唔同GE方式。其實呢個社會根本唔鼓勵人尋找自己,做自己。

明星都係被呢個社會教出來ge人。佢虛偽、做完d野唔敢認,根本是自我保護的做法罷了。可能大家係阿嬌身上見到自己黑暗的影子,所以先咁激動。

p.5

文:頹廢熊

圖片來源:互聯網

p.6

私房照事件似乎要告一段落,這件事沸沸揚揚的引出了很多討論,然而我到現在的思想卻仍然紛雜,且將一些零碎想法記下,不必強求完整。

雜想之一) 教牧、社論、專欄作家、網民認為這件事中該罵的對象各有不同。然而,我卻覺得大家在做的事其實都是差不多,人人都是在鬥搶道德高地,人人都是論證某方如何不對,好顯得自己如何正義、如何有識見 (我也在做同樣的事嗎?)。難道凡是這種牽涉性道德的議題,不找個人出來作為pointing finger的對象就不成?

雜想之二) 陳生在記者會道歉,我不明白他有什麼得罪了我,更不明白為什麼要向侵害了他私隱的公眾道歉。阿嬌被人罵不肯認錯,我也不知道她這個人形商品,為什麼要為一些不是由她作的公關決定負責。我更不明白,為什麼阿嬌被罵得那麼慘,而同為女主角的張柏芝就沒有人罵?李怡那篇虛偽論,一呼百應,刊出之後在網上迅速流傳,贊同者眾。我倒覺得是不少人都是先覺得阿嬌不對,但說出的理由總是不夠理直氣壯,所以李生的文章一出,大伙兒立時如獲至寶,終於找到了怪責阿嬌的正當性。梁文道道出不少男生對玉女的想像,或許才是「阿嬌不對」的真正原因。

到底罵陳冠希的人,特別是男生,他們罵的心態是什麼?單純地覺得陳生做錯?從網上的言論看來,不難發現在責難之餘,有著絲絲的羨慕之情。

雜想之三) 傳閱相片這個行動,在這次事件中竟然同時有著正反兩重意義。警方的選擇性打壓,反而令傳閱照片的行動增添了道德正當性,這恍惚變成了一種正義的公民抗命行動。奇拿被視為挑戰警方執法不公的英雄。然而奇拿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沒有人知道,如果他只是希望用這些照片作為打擊藝人的商業競爭手段,他還可以被稱作英雄嗎?

雜想之四) 網民,孰善孰惡?網民對照片中主角的身體評頭品足,嘲笑他們的性器官如何不足。這是一種極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但網民似乎對此毫不反感,不單樂此不疲者大有人在,亦幾乎沒有人出聲譴責這些言論。這隱藏著一個前題:就是主角們犯了錯,所以他們被嘲笑,被挖苦也是自找的。但,主角們真的有錯嗎?

網民那股傳閱、找尋的熱情,多多少少都是因為那是一種禁忌。那種興奮與狂熱,到底為衝破禁忌提供了契機,還是加強了已有禁忌的存在?在狂熱冷卻的今天,我倒覺得是後者多於前者。特別是學校紛紛用這個議題作性教育的題材,而教學的進路僅僅是換湯不換藥的重彈一直以來的老調。

私房照雜感拼盤

發生久遠的藝人私房照事件對我來說的確沒甚麼大影響。我一向不是蒲 forum的人,這事件發生時正值趕功課時期,當我開始意識到有些事情發生了的時候應該是在Yahoo!的熱門搜尋出現鍾欣桐、胸脯照片等字眼,心想又有雜誌「係度搞事」,我沒有理會它,其後就變成報紙頭條了。

跟著見報章寫大眾也要求陳冠希出來道歉,我心想為甚麼呢?他真的做錯了甚麼事情嗎?回顧一下他做了些甚麼事情,他在對方同意下發生性行為及拍下性愛照片,唯一有錯的可能是他缺乏電腦保安知識而導致他人有機可乘。所以即使錯也是那些沒有電腦操守的商人,平日談盜版的人多的是,今次雖然都是盜,但又較少人談論,而將焦點放在陳冠希身上。

有人可能說因為他濫交(當然是不是濫可以再定義,但在此不討論了)。他濫交是他個人的選擇,但選擇與他一起的也是她們自願的。若你不喜歡與喜歡濫交的人交往便是你的選擇,但不能因為你不贊同便投訴他,這樣對他十分不公平。

其實今次主角可能不是陳冠希,而是性。事件發生後很多人都談及性教育,怕這次事件會帶給年青人一個壞榜樣。那為甚麼成年人這一邊廂罵他們這樣不對那樣不對,另一邊廂週刊卻在短時間內沽清?成年人自己的一套都好像有些矛盾,卻逼下一代實現他們「理想」的樣式,但這真是年青人想要的嗎?成年人真的覺得這一代的年青人沒有判斷能力嗎?

私房照感想

文:子雲

文:阿清

我的藝人祼照日記一月二十八日朋友把在 f oxy搜尋到的第一張阿嬌照片給我看,我一看便說:「今次阿嬌死梗啦!」,卻被朋友取笑:「像這樣的移花接木照片很常見啦,別大驚小怪。」我心裏卻想:「若移花接木照片很常見,那麼今次又有什麼特別,為何你又要千辛萬苦下載來看呢?」

一月三十日更多的照片流出,還附帶不少「證據」,例如陳冠希家中真的有這個擺設呀,柏芝的紋身完全吻合,像是玩Photo-Hunt般要證明照片並不是移花接木。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一直有穩定的「源頭」寄照片給我。

二月五日一群朋友聚會,其中一位知道我有照片,便立刻問可不可以寄給她,因為她表妹很想看,在網絡上卻難以搜尋得到,有太多假照片了。我想也無大礙,便寄了給她,彼此的「友誼」就更鞏固了,因為之後大家經常在網絡上以「朋友」相稱分享照片。

二月六日年三十晚,家裏氣氛緊張。爸媽鬧離婚,我回到家中,他們分別跟我說話,又互不插嘴。我感到無形的壓力,不知道應該跟誰聊天。吃過團年飯,爸爸便回房間了。我們幾兄弟姊妹在閒聊和品嚐糖果,期間弟弟叫嚷:「有新照片啦,很多呀~~」,我們幾個立刻衝到電腦面前一起觀看,連媽媽也走了過來:「嘩,怎麼那麼大的。」相信媽媽不是指照片中性器官尺碼很大,而是「影大頭」的意思。結果,大家一邊談論著口交和藝人前途會否受影響,一邊期待新照片的來臨,家中緊張的氣氛紓緩了,實在很感謝那些藝人。

二月八日有一位朋友來電,跟我討論照片事件。他說心裏很不舒服,因為事件越炒越大,當人們不停寄照片和在討論區罵藝人淫賤時,大家也在不停地傷害藝人,而女藝人受的苦尤甚,如果有人因為這事而自殺,恐怕殺他的正正是我們。其實在他來電以前我已經有這種恐懼,平日一有什麼大事,總能在報章上找評論來看,特別是知名的文化評論員,看他們的文章就能對事件有更清晰的理解,但為什麼一篇有性/別角度的評論也找不到呢?有的頂多是警權的討論,一時間好像沒有人懂得(或夠膽)從性的角度評論這事。朋友最後問會不會做點事,呼籲大家不要再發放照片?可是我心裏有個謎,我知道再發放照片會「傷害」當事人,他們已經夠慘,可是我怎樣也講不出這種呼籲,我站不到這道德高地,因為我正正是芸芸眾生中興高采烈地收發照片的其中一員。

二月十二日帶著滿腦子的疑惑,參加了朋友間自發的討

論會。席上有不少女性主義運動家,討論氣氛熱烈,可是還是解答不到我心裏那個謎,她們反而主張發出呼籲,叫人們不要再傳照片繼續「傷害」事主。我心裏心裏那個謎,就是我明白到在網絡追看和寄發照片的,大多是青少年或無業者,他們才有時間在高登或天涯守候,他們才有社會網絡和資本獲得第一手照片。他們的行為或許是錯,可是我實在不想blame the victim。我們的社會太喜歡指責受害者了,阿嬌陳冠希如是,領綜援的貧窮人如是,在考試制度下的失敗者如是。我總覺得,在大家狂寄照片的背後,應該有更大的結構性罪惡,令大家不得不收發照片,也令我在這場風波中既感到罪惡,同時又很想看。

二月十三日順著這個思路,再跟更多的朋友討論事件,因為背負著「傷害」了藝人的罪名,始終不好受。最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青少年之所以那麼喜歡看藝人祼照,背後更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性壓抑,青少年很少可以明目張膽地看性器官﹝據說學校看到的不是患性病的器官,便是墮胎的胎盤﹞,也沒有得到正面的性教育﹝真的教什麼是性交,安全套的作用又是什麼,而不是教婚前不要有性行為﹞。在性壓抑的社會,越禁忌越有快感,大家看到藝人的性器官,便像如獲至寶;但在這樣的社會,同時又禁止某些性,例如性歡愉、口交、性愛自拍等,於是便形成邊追看邊責罵的現象

p.7

文:叮噹道士

圖片來源:互聯網

p.8

了。與其說藝人是青少年的榜樣,倒不如說他們是犧牲品,在今次的意外中犧牲,讓我們認識這個社會的荒謬。於是那些收發照片者,就成了性壓抑社會下的被罪者,一方面繼續「傷害」藝人,另一方面從儲「閃卡」中獲得快感。一天社會沒有改變,人們只會繼續活在扭曲的性中。

二月十五日曙光初露,對事件有些微理解之際,有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接受《鏗鏘集》訪問,以網民身份回應事件。那一刻,我實在不懂如何反應。能夠接受《鏗鏘集》訪問實在很威﹝雖然是靠拉關係……﹞,但又害怕上鏡談性。如果是以網民身份接受訪問,我不可能不談自己收發照片的經歷;但若在如此大眾傳媒中坦承自己看照片,還要看得很開心,實在是非常冒險。大中小學經常以影片教學,我豈不會流芳百世or遺臭萬年?而且有關照片的法例還未清晰,我到底會不會被控發佈淫褻物品?還是會被追收版權費?然後要坐牢?天呀~~~~~~~~~~~~我簡直有像同志出櫃*的感覺。回想九月時《鏗鏘集》要訪問SCM青年人對普選的看法,大家不用考慮或綵排就進行拍攝;可是一談及性,我竟然有「出櫃」的掙扎。有朋友建議我要求「打格仔」及聲音需經過處理。天呀~~~~~~~~~~~我犯了什麼錯事嗎?嚴重程度有如自己患愛滋﹝可能患愛滋也沒有那麼嚴重,現在到處都宣傳要關懷愛滋病患者,卻沒

有人宣傳要關懷活在性壓抑下的青年人﹞。結果我還是放棄了,嗚……然後連這篇日記,也要化名出版,免得被歧視。上帝賜予人們性,可是沒幾個能真正享受到性帶來的歡愉,卻常常要為性提心吊膽。

二月廿九日實在太感謝小曹,他的文章〈記「(為何)談性(就要問有)無底線?!」論壇〉打通了我的經脈,釐清了我對照片事件的想法。小曹的文章批評關注性/別平等團體未有認清傷害藝人的元兇,因此也未能有效地阻止傷害繼續發生。傷害藝人的源頭,是那些要求藝人公開道歉和罵藝人不道德的指控,是那些因為阿嬌出席賑災節目而向廣管局作出的投訴,是「對情慾、身體自主的暴力否定和處女情結等血腥的性別主義」。由於沒有認清源頭,於是相關團體就「只顧在門外攔截好奇的偷窺者」,卻「任由衛道之士、性壓抑的團體和大眾把他們從床上拖到刑場,以犯姦淫的罪名斬首示眾而不發一聲」。藝人祼照風波告一段落,相關藝人還未可以公開露面。在這樣性壓抑的社會,類似的事件將會陸續有來。我們這些跟隨基督的青年,要改變這罪惡的結構,實在有漫長的路要走。

*同志出櫃是指同志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性傾向。

在一口井「搞怪家庭與青年情慾自主」聚會中,我們閱讀漫畫《搞怪家庭》,並與雙性戀及跨性別朋友傾談。以下是我們的感想:

沿途風光很美 Gigi 這星期聽了兩個故事。

(一) 一位婦女因婚姻和女兒,來到香港,成為新來港人士。來港後卻遭丈夫的虐待。離婚後只能靠綜援,獨力照顧女兒,是沒前途沒自信的新來港單親媽媽。其後,她遇上學習創業的機會,找到她的長處,發展屬於她一生的事業。老師說,這其實是讓人尋找一生事業的機會。他相信,上帝創造每個人的生命也是有目的。

(二) A小姐是一個男兒身的女性。經過多年的尋覓,由努力學習做一個男性,到確定自己的性別是女性,她尋回自己。當然,當中承受的社會壓力也不少,我相信在成長和尋覓當中的內心壓力也不少。但她真的很勇敢,不選擇躲在安全的「正常人」內,而是走出來踏上自己的路。她又說她也想過當一個正常的男孩,但是這是上帝給她的禮物,不是她的選擇;上帝要她榮耀祂。

有人問瞎子為什麼是看不見,是不是他犯了罪,還是他的家人犯了罪?耶穌說:他要彰顯上帝的榮耀。

一個白人女孩天生便擁有一雙黑眼睛,她自小為此感到不解也不大喜歡。媽媽便對她說:這雙眼睛有上帝的心意。她長大後到印度傳教。那時排擠白人排的很厲害,她穿上印度女性服裝,看不見她的白皮膚,只看見她的黑眼睛。她的黑眼睛使她成為唯一一個能夠自由傳教的白人。

如果尋回自己、做自己是需要負上代價的,如果自己是上帝所賜的最大禮物和給人的終生目標,那實際上這是一段破斧沉舟,尋找寶藏的風光旅程。

活動使我聯想起Barbara Kruger的一系列作品,那些捍衛女性的標語── “Your gaze hits the side of my face”, “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 “ You are not yourself”──像是設身處地為她們(跨性別朋友)平反似的。作為旁觀者,我不容許自己過於好奇,更不能作無禮的凝視,凝視是對被凝視者的一種控制。所以那時候,我向她們所作的眼神接觸是有點兒抑制的。

平常人是怎樣看自己的身體的?尤其的女性,似乎很多人都在刻意經營自己的身體來符合社會的目光。我還未肯定變性是怎樣的一回事,所以我沒有價值判斷,但對於「她」為界定自己身份所作的努力,那份挑戰傳統的勇氣,我是百份百敬佩的。

Miranda

活動日誌

我們來到SCM──新莊莊員互介今屆SCMHK新莊莊員以抽籤形式互相介紹,齊來認識新莊吧~~姓名:沈偉男綽號:Andrew職位:SCMHK主席經過一番劇烈的龍爭虎鬥,SCM掌門之位終有定斷,眾人都不得不舒一口氣。新任掌門沈偉男,人稱Andrew,闖蕩江湖有一段日子,見聞廣博,係本莊繼YC之後最受歡迎的男朋友 (註:本莊共三女二男) 。偉男雖然公務繁忙,但仍不辭勞苦,每月出席EXCO會主持大局,其志可嘉。新角嶄露,到底故事發展如何,請看官拭目以待。

姓名:盧善姿綽號:Gigi職位:SCMHK副主席Gigi於今年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執委中擔任副主席一職。她重分析,重思考,喜歡與人討論大小議題。剛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因對性別與人權的議題有興趣及對婦女運動有承擔,現於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工作,促進婦女建立自信、自主、自立。

姓名:潘韻如真實姓名:鯇魚職位:SCMHK文書學歷:中文大學中文系四年級生(注:在三年制下的四年級生,與中文甚為有緣)描述:鯇魚,愛貓之人也。大抵愛貓之情有著耶穌基督捨身成仁的程度,以其為魚之身,冒著被吃之險愛上魚。但最後進入耶穌大愛的化境,結成貓魚之交,和平共處。性格:和平、懂安慰,又樂善勇敢,帶著不平則鳴的心,對不公義的事作出批判。SCM歷史:上任SCMHK的主席,現在雖離,在學習和SCM之間仍默默貢獻。

姓名:翁家俊綽號:YC職位:SCMHK財政修讀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的翁家俊同學,又稱YC,憑著他憂鬱的眼神、溫柔的聲音,成為SCMHK大會指定最理想男朋友人選。不單如此,翁同學還是一位勤力的莊員,今年已是他第二年上莊(CUSCM),以往週會許多引人入勝的poster,以及奪命銷魂的週會邀請電話,都是出自翁同學的手筆。翁同學實在是SCM功不可沒的重要人物 (普通話廣播:掌聲鼓勵!!),希望翁同學再接再厲,在新的莊期繼續作SCM的中流砥柱!!

姓名:張孜藝綽號:阿孜職位:SCMHK出版外表斯文,但配備各種高科技出街既,就係佢---阿孜! 每次見到佢總會留意佢既手錶電話同埋notebook,因為以前好「男人」地覺得女仔唔會玩高科技。阿孜係我地今年新加入既執委會成員,每期的newsletter就靠佢啦~~

p.9

p.10

杯葛衣念引發的思考

今天晚上我和鯇魚應Necta(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亞太區總幹事)的邀請,一起到中環探望正在絕食抗議的南韓工人,其中一位朋友Min是南韓SCM老鬼,現在於南韓基督教關心工人的機構工作。

一班南韓衣念(E-land)員工及工會成員來港抗議,並呼籲港人杯葛正在香港集資上市的衣念集團,罷買其股票。他們參加了五一遊行,又到港交所、衣念上市的保薦人高盛、瑞銀和花旗在港的辦事處請願,表達對衣念來港上市的不滿,並在5月6日早上十一時起進行廿四小時的絕食行動。衣念為一時裝品牌,在南韓有不少的分店,其員工主要為收銀員及店務員,多數是女性。過去每年衣念均出現勞資糾紛,去年更為逃避新勞動法的責任,解僱了1000多名員工。為此南韓工人已在當地罷工抗議超過300天,可是衣念的管理層仍然是愛理不理。Min告訴我們,開始罷工時有約1800人參加,後來不少工人因為生計緣故已復工,現在還有200人堅持抗爭。只是復工的工人也不好過,例如有工人被調派到離家超遠的分店工作。

除了剝削工人外,衣念還以不法手段經營生意。衣念僱用黑社會威嚇甚至打傷工人(大多數是女性),又將屯積的舊貨換「嘜頭」後充當新貨出售,更被揭發非法出售酒類產品給無牌銷售商。衣念的種種罪行已被揭發,正在接受警方調查。我想誰也猜不到,這樣的集團老闆,竟然是基督徒。

M i n告訴我們,以前的衣念並不是這樣的。衣念在 1 9 8 0年成立,當時的老闆 M r. P a r k Seong-soo是基督徒,並且是教會裏的長老。Mr.Park以基督教理念經營衣念,當時的衣念還只是小公司,員工也不多,發的薪水也不多,只是公司雖小,但絕不會貪污和造假賬,這種堅持在當時的南韓已非常難得。衣念的員工絕大部份是基督徒,大家都很喜歡公司,聽說甚至有員工放棄優薪的工作而來衣念打工。

可是1996年以後,這樣的光景已不再。當時衣念開始有財政困難,金融風暴後更是雪上加霜。衣念唯有辭退不少員工,但當時的員工為了公司著想大多自願離職,讓公司省回大筆的遣散費。員工跟公司「講心」,但老闆眼中只有「金」。當衣念捱過財政困難後,並沒有優先聘用以前離職的員工,甚至主動遣散高薪工人並以較低工資工人取代。員工也漸清醒過來,老闆及管理層已不再以基督教價值經營公司了,勞資關係轉差,員工首次組織工會,為自己爭取合理權益。

Min不知道為什麼老闆Mr Park突然轉性,只知道他仍然是教會的長老,就在不久以前奉獻了一千三百萬美元給教會(後來因為受到壓力,這筆奉獻被說成是衣念公司捐作社會服務用

途,南韓的基督教電視節目有訪問Mr.Park並提及這筆捐款)。Min說如果這筆錢用在工人的工資和福利上,問題就可以解決。Min告訴我們教會(包括Min的關注工人機構及南韓基督教協進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曾嘗試介入調停,可是也沒有作用。Min還提及聖經裏葡萄園主的故事,園主給予工人相同的工資,不論是早上還是黃昏才聘用的,因為這工資是工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跟Min傾談後,我想到很多很多問題。我想在香港應該有不少基督徒老闆,到底他們是怎樣做生意的?有給予工人合理的工資工時嗎?會拒絕血汗工廠嗎?而葡萄園主故事的啟示,又有多少信徒認同呢?如果不認同基本工資,那麼怎樣才是理想的財富分配制度?看著香港紮鐵工人同樣付出辛勞,工資卻一天比一天低;非洲農民同樣努力耕作,所賺的連糊口也不夠,實在是時候反省一下這個世界出了什麼問題,基督信仰又要求我們怎樣回應。

當然明白這樣又牽涉到末世論的問題。對於那些認為地上就是罪惡就是朽壞的信徒來說,自然不打算做什麼,而他們也非常「出世」,過著刻苦等待末世或上天堂的日子。問題在於如果我們還享用世界給予我們的資源(極有可能是剝削土地工人農民而來的),我們唸主禱文時說的「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不是象徵意義,而是真的希望在地上盡可能實踐天國的教導──仁愛公義和平無剝削無貧窮──的話,就真的要想想如何回應資本日漸壟斷下,市場分配失效的社會現況。

文:劍玲

圖片來源:大紀元時報網頁

活動報告1.院校事工:中大基督徒學生運動於校園裏定期舉辦聚會,主題包括中大校園 m a s t e r p l a n、藝人私房照、認識天主教、探訪靈恩派教會、與被指為異端教會的弟兄姊妹對話;又於一月籌組新內閣,成員包括Winson,家怡,YC及江紫。理工大學方面則與一群有心反省信仰的關社組同學舉行不定期聚會,內容包括查經及認識關社神學。

2.週年會員大會已於12月30日舉行,出席老鬼及會員約二十多人。

3.與其他基督教團體於12月30日舉行記招,回應人大對香港普選的議決。

4.SCM與Young Women’s Forum合辦陰道獨白工作坊,前後聚會四次(14/12, 28/12, 4/1, 25/1),並於2月21日舉行《豪爽女人》讀書會。現因導師梁惠敏離港暫停聚會。

5.與其他基督教團體於1月13日遊行前合辦祈禱會,主題:爭取民主活出信仰,陳日君樞機及李鼎新牧師分享訊息,SCM成員領唱及讀啟應禱文。

6.步行籌款於1月27日舉行,因天氣惡劣改為到阿麒家聚會,共籌得款項7600元。

7.執委會於2月2 –3日到靈基營退修。

8.第二屆「走出斗底──跨宗派青年信徒培育計劃」正式展開,參加堂會有基信會基立堂及禮賢會慈雲山堂,透過一系列的講座及探訪培育青年信徒,並將於七月開始第二階段團契/小組週會互領。

9.一口井青年小組活動包括:2月20日聚會由達初分享題目「信仰與工作倫理」;3月20日活動:討論漫畫《搞怪家庭》及認識跨性別和雙性戀朋友,參加者感受分享見第八頁。

10.SCM與其他青年團體組成爭取港鐵全面學生優惠大聯盟,期望爭取港鐵給予學生全面的票價優惠。

11.劍玲, Frankie, 與學會同工Davy和旭芬於3月4日到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透過活動及講座,與學生一

p.11

起從傳媒生態及淫審制度看藝人裸照事件,對象為中一二學生。

12.為實踐平信徒造神學的理念,SCM舉辦神學精補班予執委參加,已於執委退修營及4月3日舉行兩次聚會。未來精補班將開放予有心造神學的會員,詳情請向同工查詢。

13.於5月22– 24日到長洲鮑思高青年中心舉行退修營,對象為中大及理大同學,活動包括婦女神學討論、善解溝通工作坊、老鬼分享SCM精神、打坐靈修等,討論氣氛熱烈。

14.基督徒關注全球化聯席於1月18日及5月14日舉辦醫療改革研討會,讓信徒更認識醫療改革及其影響。SCM亦與女協合辦醫改識字班(15/5),約十幾人出席,討論氣氛熱烈。此外聯席更推出「醫療改革工作坊」,可派員到各堂會團契/小組或信徒群體主領工作坊,詳情請參閱第三頁。

15.5月6日晚上鯇魚、劍玲應Necta邀請到中環探望正在抗議的南韓SCM老鬼,了解衣念上市及其在南韓的惡行,反省文章見第十頁。

這份刊物用百分百無氯再造紙印刷,如果大家也希望為環境出一分力而轉用再造紙的話,請聯絡消費者力量,電話:26521652。

此外如果你不保留這份newsletter,希望能送給好朋友,善用這幾張紙。

p.12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 of Hong Kong香港九龍旺角砵蘭街280號18樓1-2室電話:2384 3932傳真:2782 3980電郵:[email protected]

各位友好及會員:

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WSCF)大會將於8月1-10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舉行。SCMHK將派出潘韻如(2007主席、2008文書)代表參加,另外職員劉劍玲亦期望能夠參與大會,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scmer。大會四至五年才舉辦一次,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機票昂貴需要大家的支持。我們的籌款目標是$20000,捐款方法如下:

1.直接存入銀行戶口:匯豐001-393248-002,並將收條寄至本會。

2.將劃線支票(抬頭「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寄至本會。

3.如需免稅收條,請留下姓名及聯絡方法。

4.請註明捐款為「支持SCMHK代表參加大會」。

謝謝大家的支持!

本會會址:旺角砵蘭街280號砵蘭街商業大廈18樓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