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an

59
/ / 传媒与设计学院 School of media and design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Ning 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pload: cheers-cheers

Post on 24-Mar-2016

2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schsls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sk

TRANSCRIPT

/

传媒与设计学院/

传媒与设计学院

School of media and design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Ning 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传媒与设计学院宣传册

学院概况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研究所

研究中心

专业设置

专业实验室

3 5 6 8 10 11 14

重点学科

重点专业

师资队伍

成果展示

学术活动

国际交流与社会服务

媒体报道与学生活动

16 17 18 21 23 24 26

学院慨况 传媒与设计学院是宁波理工学院

积累了十年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组建 有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

传媒与设计学院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积累了十年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组建的。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62人,设有

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四个本科专业。

传媒与设计学院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积累了十年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组建的。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62人,设有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建有新闻与传播、广告与创意产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4个A类研究机构和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广播电视监测评价研究中心、文化及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多个B类研究机构。 传媒与设计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广播电视、报刊编辑、平面广告与设计、影视动画、雕塑与综合艺术、工业设计等多个实验室,实验室建筑面积达2000平米,配有先进的飞腾出版、非编等系统100余台套,拥有摄像机照相机及前期输入和后期输出系统设备30余台套,雕刻机、立式鼓风干燥机、精密专业钻磨床、拉胚机、电窑、气窑等产品与艺术创意设备,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同时购置价值100余万元的实验教学应用软件,是浙江省合格实验中心。 传媒与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7人、副高5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1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1人,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1人。

传媒与设计学院办学特色明显,教学上开展“听、评、促”和“魅力课程”建设活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魅力课程”建设还获得了省级教育媒体的关注,列入学院“文化品牌”。学院重视教学实践活动,努力打造“一专业一品牌”活动。2007年启动的“行走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五年,共有近千位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公开出版大学生实践作品集6部,得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媒体的关注,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广告A计划”等大型实践课程,也已形成品牌影响力

。 传媒与设计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传媒与设计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地厅级科研项目66项,地厅级科研奖项5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2项,宁波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完成科研成果305项,其中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63篇,包括在全国中文核心刊物及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其中权威2篇,一级期刊44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编著6部、其他各类文学作品13部。教材11部,美术作品集2部,学生毕业设计作品集3部,教师美术作品、设计作品多次参加

学院慨况

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学院累计科研经费达900万元,其中横向经费700万元。传媒与设计学院还拥有宁波市传媒及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宁波市新一轮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与宁波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宁波市鄞州区政府合作成立鄞州工业设计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专业是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成为学院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另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宁波市广告与传播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实验室工作研究成果二等奖项目1个,校实验室自研制项目1项。 传媒与设计学院的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项专业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先后共获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九项、三等奖17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先后共获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九项、三等奖12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荣获2011年国际工业设计大奖“红点设计概念奖”,获奖学生被邀参加2011年11月份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颁奖典礼。有10位学子的作品入围华人创新设计大赛。还有广告专业的学生也在“金犊奖”这样的国际大赛中多次获得奖项。 传媒与设计学院注重国际交流,到目前为止有7名教师有境外访问学者经历,有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学院曾邀请意大利、加拿大、日本、英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前来交流访问。 传媒与设计学院也因出色的育人工作获得浙江省三育人先进单位和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

发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卓越学术水平, 成为培养新闻、广告、设计和影视 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摇篮。

实现路径

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实施全员、 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为学生提供学术及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与传媒和设计界、政府机构及专业团体发 展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在职人员提供菜单式课程进修,促进终 身学习,促进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大力 提高。

新闻创造生机,实践成就未来。 创意改变人生,广告创造价值。 设计是国家的眼神,艺术是社会的灵魂。 厚基础、精师资、优环境、宽出口。

愿景

使命

现任领导 传媒与设计学院也因出色的育人工作获得浙江省

三育人先进单位和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

院长

邵培仁

教授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分管学科建设、人事和财

务工作

党总支副书记

朱小红

主持总支全面工作

分管办公室和机关

行政工作

现任领导

副院长

刘建民

教授

分管教学工作

院长助理

由旭声

教授

分管实验室工作

院长助理

何镇飚

教授

分管科研、对外联络

和社会服务工作

研究所传媒与设计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广播电视、报

刊编辑、平面广告与设计、影视动画、雕塑与综合艺术、工业设计等多个实验室

工业设计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赵建国 所长助理:张峰 王祖耀 网址: media.nit.net.cn/gysj/index.htm E-mail:[email protected]

工业设计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A类教学科研机构。研究所现有全职在岗教学科研人员10名,其中包括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资深教授。师资中绝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70%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此外,研究所还延聘相当数量的校外知名兼职和客座研究人员。研究所硬件设施齐全,建有模型试验室以及与其他分院共享的工程训练中心、加工中心,拥有激光雕刻机、快速成型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的实验设备。 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和实践型以及创新型的高级工业设计人才,是研究所的根本任务之一。本所每年招收50名到100名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所培养的毕业生在行业具有一定竞争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本所工业设计专业凭借较强的学科优势,已经成功成为宁波市第二批重点建设专业。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研究所的核心职责。本所具有丰富的设计研发实践,可为企业客户提供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从产品分析、品牌策划到产品设计、推广与传播的系统服务。 已经与鄞州及宁波地区的多家企业有过良好成功的项目合作,本所近3年年均教学科研经费达80万元以上。研究所将坚定地走在产业研发的最前沿,一如既往地关注、研究并服务宁波市内外的企业,努力将本所打造成为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设计研发的基地。

艺术设计研究所

艺术设计所2001年成立,现有教师10名:教授1名,讲师9名。 艺术设计所在人才培养方面,目标定位明确:以理论为先导、 以创新为灵魂、以设计实践为目标。培养应用性、综合性、外向型人才。重视科研与教学,近三年教师发表的论文30余篇,申报纵横向课题19项, 科研经费62.84万 元。设计及美术作品40余篇幅;科研服务于社会的项目逐年增加;指导学生参加浙江多媒体设计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九项、三等奖17项,内容有平面、网站、动画、DV。在教学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培养,注重专业实践,以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及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艺术设计所教学科研及创意研发方向为:影视动画创意与制作、网络广告、 动漫、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制作 ; 各类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 、展示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广告、包装、公共艺术创意设计等。

所长:由旭声

副所长:邬秀杰

所长助理:励宇辉

网站:http://media.nit.net.cn/yssj/index.htm

Email:[email protected]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新闻学专业设立于2001年,一直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是两个长期着力培养的建设方向。而随着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和创新已是大势所趋。本学科目前方向主要侧重对网络新媒体崛起背景下的媒介融合研究及本土传播学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报刊、广电、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媒介的互换与互联;数字媒介一体化趋势下的媒介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组织结构;媒介都市论、媒介性别论、媒介阴谋论、娱乐传播学、媒介地理学、环境传播学等本土传播学理论的建构。本学科方向还将从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三个方面关注传媒产业生态。

本专业已在上述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介绍国外媒介最新研究成果的“媒介理论前沿译丛”已正式启动,未来的研究将在本土传播学理论建构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并从媒介融合的视角观照广播、电视、电影产业、信息通信产业、电子制造产业、出版产业等产业的跨媒介融合,提出浙江省媒介融合的创新性战略路径,为浙江省及宁波市政府媒体建设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本专业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高级编辑3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博士后导师1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人。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黄少华教授。

常务副所长:王军伟 副所长:邱子桐 网址:media.nit.net.cn/xwcb/index.htmE-mail:[email protected]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广告学专业成立于2001年,本

科学制4年,已有9年教学基础,目前的招生规模在每年

80名左右。

广告学专业秉承浙大求是精神,致力于培养兼具广

博专业知识与娴熟专业技能的高级外向型、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

所长:徐艳蕊 副所长:陈雪军 网站:media.nit.net.cn/ggcy/index.htmE-mail:[email protected]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广告传播、广告

策划、市场营销等各种实施能力的基本训练,掌握广告实施与经营管理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告创作、经营、发布、推广的能力,具备调查、分析

、研究的能力。

广告学专业致力于业内外互动,积极与广告公司及媒体联系

,经过多年发展,在长三角地区为学生搭建了一批实践基地。

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现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重

点学科“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与创意产业研究所

组织机构

教学教务办公室

行政办公室

学生工作办公室

社会服务与培训办公室

行政机构

广告与创意产业研究所

新闻与传媒研究所

艺术设计研究所

工业设计研究所

科研机构

学科平台

宁波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宁波市文化产业研究基地

宁波市工业设计重点特色专业

宁波理工学院新闻学重点特色专业

宁波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优势特色学科

党群组织

实验中心

摄影与传播实验室

广播电视实验室

报刊编辑出版仿真实验室

产品模型实验室

雕塑与综合艺术实验室

广告与平面设计实验室

影视动画实验室

传媒教工支部

党总支办公室

设计教工支部

学生第一支部

学生第二支部

分团委

工会

学生会

学生第三支部

学生第四支部

专业设置

新闻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宣传、文化出版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工作,以及在企事业单位和传播机构从事新闻报道、文化宣传工作的新闻传播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接受新闻实务的系统训练,具有新闻传播的政治和业务素养,具备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采编操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掌握新闻采访、写作 编辑、评论、摄影及广电节目制作等新闻业务知识与技能

3.具备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广告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有市场营销整合理念、能运用所学在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分析和广告经营管理工作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市场营销和实施能力等基本训练,掌握广告实施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软件,熟悉广告操作流程,了解国际广告的运作方式,并能运用双语进行广告的研究与相关市场活动。

1.掌握广告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广告方面的法规、政策

2.深入了解国际广告业发展现状,了解国际广告业务,熟练掌握英语;了解中国广告事业 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告事业的发展动态

3.具有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发布的基本能力,以及市场调查与市场营销 的基本知识和市场调查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具有社会调查、广告科学研究以及公 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现代社会设计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学生系统地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系统训练,具有综合的文化艺术修养、扎实的基本功、较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进行创意与设计。本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及数字媒体方向。

毕业生能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并能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整体设计策划、管理、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综合型专业设计人才。

毕业生能全面适应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影视二维、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游戏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站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平面设计与制作的高级应用型、综合型专业设计人才。

数字媒体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艺术设计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能从事新产品创意与开发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影像设计及工业设计中其他领域设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和运用产品创新理念与知识、工业设计理论及基本知识,接受工业设计的基本训练,能从事新产品创意与开发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影像设计及工业设计中其他领域设计的能力。

1.掌握新产品创意与创造的相关知识,具备综合这些相关知识进 行新产品创意与集成创新的能力;

2.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较 强的审美能力和设计的表达能力;

3.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设计的表达能力;

4.具备较强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能力,以及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 体设计与展示设计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工业设计

学科建设

2006

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共建宁波市重点研究基地“传媒与文化产业基地”

工业设计专业成为宁波市第二批重点建设专业

开始独立建设“宁波市文化产业基地”

20072009

20102011

2012

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成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首批优势特色学科

新闻学成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

新闻学成为宁波市特色专业,广告学成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

传媒与设计学院学科建设总介绍

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校优势特色学科

宁波市重点专业

宁波市特色专业

校重点专业

传播学

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

工业设计

新闻学

新闻学、广告学

产学研结合:以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为依托,与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网络宣传办公室、宁波奇艺国文化教育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共建多个产学研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均横向科研经费在150万元以上。并成立了“宁波市网络文化研究中心暨长三角舆情研判宁波中心”,主持编撰了《宁波市互联网发展报告》,在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专业整合:涵盖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4个专业,具有跨学科、前沿性、国际化优势,在省内独具特色并占据领先地位。

近年来,传媒与设计学院有3位教授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宁波市学科带头人(传播学)培育项目”资助,目前有高级职称教师15人,其中省151人才第三层次1人,宁波市拔尖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各1人,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校三江学者1人,是我省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团队。传媒与设计学院学科建设具有“重点特色突出、政产学研结合、学科专业整合”的三大特色与优势。以文化创意产业与网络媒体为研究重点的“宁波市文化产业基地”已连续二届成为宁波市重点研究基地。五年来,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和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是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

浙江省重点学科“传播学”简介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始建于2001年,传播学二级学科目前是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曾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共建宁波市重点研究基地“传媒与文化产业基地”目前拥有宁波市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市文化产业基地”,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建“宁波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专业和新闻学专业先后入选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本学科目前有在职教师31人,在站博士后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博士12人。有1位教授获“宁波市学科带头人(传播学)培育项目”资助,2位教授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在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文化产业、本土传播等研究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其中在网络行为、网络文化、网络舆情、文化创意产业、媒介安全、媒介融合尤其在媒介地理学、媒介都市论、媒介性别论、环境传播学等本土传播理论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跨学科、前沿性特点。近年先后有4位教授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核心成果已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一级出版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闻与传播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并获得了国内学界好评。

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把传播学学科建设成为以跨学科研究为特色,以产学研结合为支撑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基地。在学术研究领域,以传播学为核心,综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视野,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网络与新媒体、本土传播、文化创意产业、媒介融合与创新等研究领域取得明显突破,产出标志性学术成果,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以跨学科研究平台及产学研结合为支撑,为地方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将本科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在社会服务领域,以“建设一流的新媒体传播与设计服务基地”为目标,加大国际、国内合作,打造立体社会服务网络,扩大跨行业学科影响力,在结合浙江实际,为政府及企业科学运用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形象传播和形象设计提供对策建议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学科带头人:三江学者黄少华教授

新闻传播研究

文化传播研究

艺术与工业设计

研究三领域

4大重点研究平台

宁波市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宁波市广播电视检测评价研究中心

与中国社科院战略合作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宁波市产业文化研究基地

学院优势特色学科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

新闻传播学学科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重点建设的首批优特学科之一,所依托的新闻学与文化产业、传播学与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与法治建设三个方向自2010年以来,在优特学科经费支持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另外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及宁波市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引进副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4人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已成为我省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团队。 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优特学科,经过建设,目前已呈现出“重点突出、产学研结合、专业整合”三大特色与优势。重点突出:以文化产业与网络媒体为研究重点。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和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著作多部。产学研结合:以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为依托,与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网络宣传办公室、宁波奇艺国文化教育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共建多个产学研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1年外源性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成立了“宁波市网络文化研究中心暨长三角舆情研判宁波中心”,主持编撰了《宁波市互联网发展报告》,在文化产业、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专业整合:涵盖新闻学、广告学、法学(知识产权)等专业,具有跨学科、前沿性优势,在省内独具特色并占据领先地位。

本学科的标志性成果包括:

邵培仁院长、教授为核心的传播学理论研究 邵培仁院长先后发表论文160余篇,已撰写主编出版的传播学和媒介管理学著作主要有:全国新闻传播学类研究生教材《媒介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文化产业经营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大众传媒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电影经营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等,有多部著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如《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于200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材一等奖; 《媒介管理学》(含《媒介管理

学经典案例》)于2004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材二等奖;个人于2004年荣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先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主要有: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沿海发达地区政府新闻网站可持续发展研究》(2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产业集团的成长机制与政策取向研究:以传媒集团为例》(2004);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媒介地理与媒介生态研究》(2005)。

黄少华教授为核心的网络与社会行为研究 通过网络行为、网络社会结构、网络媒介与社会等研究,出版《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虚拟世界中的道德实践》等专著;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权威、一级和CSSCI期刊发表“网络游戏意识对网络游戏行为的影响”、“网络时代社会学的理论重建”、“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虚拟社区中的权力关系”等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社会行为及其管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育与实践”、985工程项目“网络社会

学:网络时代社会学的重建”等课题10余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公民网络行为规范及引导抽样调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我国网民虚拟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的抽样调查研究”。

何镇飚教授为核心的媒介安全研究 从全球化视角,提出了媒介安全的论点,认为媒介安全是运用大众传媒战胜恐怖、恐慌和恐惧的非传统安全,分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群体安全三个层面。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了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了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提出了媒介安全的数学模型,媒介安全是一种介于媒介恐慌和媒介失语之间的动态安全,并根据我国媒介安全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完善我国媒介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专业实验室

实验中心主要承担本院新闻、广告、网络与新媒体、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五个专业及其它学院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项目。新华社现代金报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沃飞裸眼3D实验室也先后落户宁波理工成为宁波高校中唯一的媒体委托项目及宁波高校中省内首个裸眼3D实验室。

传媒与设计实验中心始建于2002年,下设7个实验室:即广播电视实验室、摄影与传播实验室报刊编辑出版仿真实验室、广告与平面设计实验室、产品模型试验室、雕塑与综合艺术实验室及影视动画实验室。实验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米,各实验室定位为国内同等院校一流水平,紧跟学院各学科前沿动态。配有先进的飞腾出版、非编等系统100余台套,拥有摄像机、照相机及前期输入和后期输出系统设备30余台套,雕刻机、立式鼓风干燥机、精密专业钻磨床、拉胚机电窑、气窑等产品与艺术创意设备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同时购置价值100余万元的实验教学应用软件,是浙江省合格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主任:赵建国 实验中心副主任:聂晶磊 黄小华Email:[email protected]

师资队伍

邵培仁1953 年生,江苏淮安人。现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媒报告》杂志主编,《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主编,《China Media Research》副主编,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浙江省会展学会会长。

邵培仁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领域:1、传播与媒介理论研究 2、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 3、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刘建民高级编辑

刘建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文化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传媒实验中心主任。兼任宁波市与中国社科院共建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宁波市文化产业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全国新闻学研究会理事。兼任中国教育报宁波记者站常务副站长、东南商报教育周刊执行主编,曾任吉林出版集团新文化报副总编辑、吉林日报集团城市晚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

何镇飚博士、教授

何镇飚,1973年12月出生,宁波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广告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所长。宁波市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新闻学文学士。2010年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得主,宁波市学科带头人培育对象(传播学),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优秀社科工作者。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宁波市首届十大青年文化新星。

主要研究领域:1、广告与公共关系;2、媒介安全与网络民意; 3、媒介管理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何镇飚博士、教授

何镇飚,1973年12月出生,宁波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广告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所长。宁波市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新闻学文学士。2010年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得主,宁波市学科带头人培育对象(传播学),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优秀社科工作者。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宁波市首届十大青年文化新星。

主要研究领域:1、广告与公共关系;2、媒介安全与网络民意; 3、媒介管理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编辑: 戴依婷Chief Editor : Dai Yingting

指导: 刘益红Chief Techer : Liu Yihong

浙江省宁波市钱湖南路1号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