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 1] :书本上酶的三个相关实验 —— 学生实验

28
[ 例 1] 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 ——例例例例 例例 H 2 O 2 例例 Fe 3+ 例例例例例 — 例例例例例例例 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 —— 例例例例例例 例 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

Upload: shayla

Post on 20-Mar-2016

17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 例 1] :书本上酶的三个相关实验 —— 学生实验. 比较 H 2 O 2 酶与 Fe 3+ 的催化效率 —— 验证酶的高效性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 验证酶的专一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Ⅲ 、. 该步骤能否达到 我们的目的?. 选修册实验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1 、取 3 支试管,然后分别注入 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然后再分别注入 1ml 新鲜淀粉酶溶液。 2 、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 热水( 60 度)、沸水和冰块 中,继续维持各自的温度 5 分钟。 3 、在 3 支试管中各滴入 1—2 滴碘液,摇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 例 1] :书本上酶的三个相关实验 ——学生实验• 比较 H2O2 酶与 Fe 3+ 的催化效率 —— 验证酶的高效性•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 验证酶的专一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项目 试管1

试管2

1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2ml 2ml 2 滴入肝脏溶液 2 滴 /3 滴入氯化铁溶液 / 2 滴 观察记录

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并记录哪支卫生香燃烧猛烈

序列 项目 试管 1 试管 2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 注入蔗糖溶液 2ml 3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ml 2ml 60℃ 水浴, 5min 4 加入斐林试剂 2ml 2ml 沸水浴, 1min 结果 观察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情况

选修册实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 、取 3 支试管,然后分别注入 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然后再分别注入 1ml 新鲜淀粉酶溶液。• 2 、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热水( 60 度)、沸水和冰块中,继续维持各自的温度 5 分钟。• 3 、在 3 支试管中各滴入 1—2 滴碘液,摇匀。• 4 、观察并记录这 3 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该步骤能否达到我们的目的?

Ⅲ 、

选修册实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 、取 3 支试管,编号为 A 、 B 、 C ,然后分别注入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 、另取 3 支试管,编号为 A’ 、 B’ 、 C’ ,然后分别注入

1ml 新鲜淀粉酶溶液。• 3 、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 3 组分别放入热水( 60 度)、沸水和冰块中,继续维持各自的温度 5 分钟。• 4 、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 5 分钟。• 5 、在 3 支试管中各滴入 1—2 滴碘液,摇匀。• 6 、观察并记录这 3 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改成表格形式: 试管编号试剂处理

1 2 3

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温度 60 ℃左右的热水沸水 冰块

碘液 2 滴 2 滴 2 滴

A A‘ B B’ C C‘淀粉溶液 2mL —— 2mL —— 2mL ——

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温度 60 ℃ 左右的热水 60 ℃ 左右的热水 沸水 沸水 冰块 冰块

处理 A 与 A’ 混合均匀,保温 5 分钟后,滴 2滴碘液B 与 B’ 混合均匀,保温 5分钟后,滴 2滴碘液

C 与 C’ 混合均匀,保温 5 分钟后,滴 2 滴碘液记录观察显色的结果

[ 例 2] :“光合作用的发现” —— 科学家的经典实验1642 年,赫尔蒙特: H2O1771 年,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更新空气萨克斯的实验:光、淀粉恩格尔曼的实验:光、氧气、叶绿体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鲁宾 (S.Ruben) 和卡门( M.Kamaen) :

H2O* CO2+ (CH2O)+O2* 光能叶绿体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

萨克斯的实验、恩吉尔曼的实验、鲁宾和卡门

• 2008 年(宁夏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 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 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 NaHCO3 稀溶液 B. 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 NaHCO3 稀溶液C. 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 NaHCO3 稀溶液 D. 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 NaHCO3 稀溶液

• (2007 江苏生物 ) 图为探究 CO2 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 a 为实验装置, b 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 .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 B .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 .防止 NaOH 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 D .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实验步骤的形式还可以是图象形式

• (2006 年广东 )材料 1 : 1642 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 2 . 3 kg 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 90 . 8 kg 。以后的 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 5 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 76 . 7 kg ,泥土烘干后的重量为 90 .7 kg ,比原来只减少 0 . 1 kg 。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 74 . 4kg 物质只是来源于水:

(1)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 ? 为什么 ?(2) 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 0 . 1 kg ,其原因是 。

[ 例 3] 水分代谢中的相关实验演示实验:渗透作用学生实验:质壁分离与复原

( 2000 年高考) 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实验, 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结果。 一瓶 10% 的蔗糖溶液、 一瓶 30% 的蔗糖溶液、 250m1烧杯 1只、 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子 1只、刻度玻璃管 1 支、细线 1根、支架 1 个。 ( 1 )实验步骤: ( 2 )结果及分析:

演示实验的变式

现有三瓶溶液,分别装有清水、 2 mol/L 的蔗糖溶液和2 mol/L 的乙二醇溶液,由于试剂瓶上的标签模糊不清,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用具,利用生物实验的方法来鉴别三瓶溶液。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清水、镊子、刀片( 1 )设计实验方案鉴别三瓶溶液第一步:取同一部位的洋葱表皮制作三个 。第二步:用显微镜分别观察 。第三步:( 2 )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

学生实验的改编

• 2005 年(全国卷 II )30 ( 1 )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高考题源于课本,取自课本

(2002.天津 )“ 水往低处流” ,但植物 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 , 动力从何而来 ?某同学为此做了一个实验 ,如下图所示 . 实验一 : 将一枝条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 ,玻璃管和另一端插入 盛有水银的容器 ,不久水银柱上升 ,如图一所示 .说明?实验二 : 将同一植物在靠近茎的基部切断 ,套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 , 管内装有水和水银 .不久 ,玻璃管内水分增加 , 水银柱上升 ,如图二所示 .说明?根据这两个实验 ,你对水分在植物体运输动力有何新的认识 ?

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 , 不但有蒸腾拉力 , 还有根部产生的向上压力

书本知识的改编

[ 例 4]矿质营养的相关实验的设计• 溶液培养法的实验探究• 矿质离子的主动运输的实验设计• 矿质离子通过导管的运输——书本小资料的实验方法

(二)、培养学生获取图象信息的能力•看横纵坐标的含义、关键点、曲线走势•看图说话(表达能力的训练)•析图: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

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趋势?它们说明了什么?

例 1 :影响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

图象信息——文字信息

例 2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图象信息——文字信息

( 05全国Ⅰ)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 14C2 ,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形成的 C3 化合物和 C4化合物中, 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例 3: C3植物与 C4植物

文字信息——图象信息

例 4:呼吸作用的曲线图

图象信息——文字信息

( 2005 年广东)认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

吸胀吸水 吸水停滞期渗透吸水

例 5 :水分代谢

图象信息——文字信息

(( 0404 江苏卷)江苏卷)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的过程。某学生将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部分途径归纳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例 6 :动物代谢——概念图概念图

图象 +文字信息——文字信息

• ( 2006 )下图为人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 2007 年 ) 下图是氮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