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雪 20085850

23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of of of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and and and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高校媒体生存现状及突破策略研究 --以西南科技大学<团学导报>为例 学院名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学生姓名 杨晓雪 20085850 指导教师 刘丽 讲师

Upload: xiadazheng

Post on 23-Mar-2016

3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 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 ofofofof sciencesciencesciencescience andandandand 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高校媒体生存现状及突破策略研究

--以西南科技大学<团学导报>为例

学 院 名 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学 生 姓 名 杨晓雪

学 号 20085850

指 导 教 师 刘丽 讲师

Page 2: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高校媒体生存现状及突破策略研究

--以西南科技大学<团学导报>为例

摘要:校报、团报作为高校媒体的先驱,在引导舆论、宣传教育、沟通信息、展

示学校科研成就、大学生风采等方面是校园媒体中最为成熟、最具影响力、最为

全面的宣传工具。然而,伴随着日渐成熟的新媒体技术普及以及社会媒体纷纷搭

上转制的末班车,原本掌握着为大学生传播信息大权的校报、团报面临着退出历

史舞台的危机。如何让校报、团报重新焕发生机,在新媒体跃跃欲试与社会媒体

迅速提升的双重打击中准确定位,办出自己的品牌与特色?文章根据在西南科技

大学《团学导报》担任一年副主编的经验总结了西南科技大学校报、团报共同存

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内部建设和外部建设两个方面为《团学导报》的改革提出了

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团学导报》 ; 问题 ; 新媒体 ; 商业化

Page 3: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CollegeCollegeCollegeCollege mediamediamediamedia existenceexistenceexistenceexistence situationsituationsituationsituation andandandand breakthroughbreakthroughbreakthroughbreakthroughstrategystrategystrategystrategy researchresearchresearchresearch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Guiding Newspaper of the League》, for example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Campus newspaper and the League newspaper, as the pioneer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a, are the most mature, influencing and comprehensive campus media

in these areas: guiding the public opin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displaying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chool and elegant demeanor of modern students.

However, with the wide spreading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and reforming of social

media, campus newspaper and the League newspaper, which hold the main role of

communication,face the problem of disappearing. So, it is important that how to revitalize

them and how to spread information with their characters under the trend of new media

and social media.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one year experience as an associated editor in

SWUST Newspaper and the League newspaper,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two newspapers and gives suggestions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forms for the Guiding Newspaper of the League.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 the Guiding Newspaper of the League, problem, new media, commercial

Page 4: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

目 录

引 言....................................................................................................................................4

一、阻高校媒体碍高校媒体发展的因素............................................................................5

(一)宗旨模糊、定位不明、缺乏特色.....................................................................5

(二)办报水平参差不齐.............................................................................................6

1、选拔标准不完善,文理科比例失衡................................................................ 6

2、报纸成员流动性大............................................................................................ 7

3、缺乏系统长效的培训制度................................................................................ 7

4、人文底蕴不够浓厚,学习氛围欠佳................................................................ 8

(三)报纸质量差强人意............................................................................................. 8

1、报道内容局限.................................................................................................... 8

2、专题报道、深度评论火候欠缺........................................................................ 8

3、“关起门来办报纸”.......................................................................................... 9

(四)传播效果不理想................................................................................................. 9

1、不完善的发行制度............................................................................................ 9

2、缺乏畅通的回馈机制...................................................................................... 10

3、不健全的薪酬稿费制度.................................................................................. 10

二、《团学导报》创新改革的建议....................................................................................11

(一)内部建设........................................................................................................... 11

1、团队建设.......................................................................................................... 11

(1)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选拔制度........................................................... 11

(2)引进高素质特殊人才........................................................................... 11

(3)内部加强团队内部的交流................................................................... 12

(4)创新采访机制....................................................................................... 12

(5)优化传授关系....................................................................................... 13

1、提升报纸质量.................................................................................................. 13

(1)打造品牌报纸、特色报纸................................................................... 13

(2)打造“科技文化专刊”....................................................................... 13

Page 5: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

(3)提升报纸的文化素养........................................................................... 14

(4)提高报纸版面设计能力....................................................................... 14

3、加快建立完善科学的发行制度和构建畅通的回馈制度.............................. 14

4、与新媒体技术融合.......................................................................................... 14

5、商业化运作...................................................................................................... 15

(二)外部建设........................................................................................................... 15

1.整合校内媒体资源.......................................................................................... 15

2、构建校园媒体联盟.......................................................................................... 15

3、积极参与“中国高校媒体联盟”举办的各种活动...................................... 16

4、与社会媒体搭建长效的战略伙伴关系.......................................................... 16

三、结 语............................................................................................................................17

参考文献..............................................................................................................................18

致 谢..................................................................................................................................19

Page 6: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3

高校媒体生存现状及突破策略研究

--以西南科技大学<团学导报>为例

引 言

高校纸质媒体是高校媒体的先驱者、排头兵,是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研究和展示

高校形象、塑造品牌的重要传播平台。伴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日渐完善,以及社会大众媒体越来

越关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校园纸质媒体的吸引力、影响力、公信力日渐式微。由西南科技

大学校团委、学生会、学通社主办的《团学导报》,一直承担着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的重要角色,

在建设校园文化氛围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同时,在引领学生思想,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枢

纽,传达上级的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团学导报》曾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最佳校园媒体”

第一名的桂冠,有着出色的新闻报道能力和巨大的校园影响力,其“办西南科大学子自己的报纸”

的办报宗旨,更是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在面临新兴媒体和社会媒体对校园媒体的双重夹

击下,《团学导报》也遇到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让《团学导报》突破这个瓶颈,从体制到

内容的一系列改变在所难免。

Page 7: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4

一、阻高校媒体碍高校媒体发展的因素

传统的高校媒体有报纸、黑板报、展板横幅等,网络与新兴媒体的结合,手

机报、电子杂志、电视、广播、博客、微博、论坛等新兴校园媒体随之兴起。高

校纸质媒体历史悠久,影响力大,形成了固定的比较科学的传播报道形式,同时,

校园纸质媒体还在不断地尝试与新兴媒体合作,推出了报纸网络版、手机报等新

内容,更加扩大了校园纸质媒体的受众群,突破了校园纸质媒体发展的瓶颈。《团

学导报》是西南科技大学的团委机关报,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校园新闻

传播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团学导报》拥有完整的机构以及成熟的运

作模式,模仿《南方周末》走专题路线也开辟了本校校园媒体窄深度报道的先河。

但是,《团学导报》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有在于报纸运作初

期就存在的老问题,也有随着社会变化出现的新问题。

(一)宗旨模糊、定位不明、缺乏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科研项目、学术氛围和育人方式等,国

内高校媒体往往忽视了依托学校特色打造报纸特色的重要性,导致学校与学校之

间的报纸辨识度不高。《团学团报》作为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共青团团委机关报,

是学校思想宣传、德智教育的有力武器。然而,在新闻报道中也没有重点突出学

校的“科技”特色。经统计,《团学导报》第 101 期至 103 期共有三期有专门的

新闻版,分别是第 102 期、103 期和第 113 期,共刊登新闻 28 则,涉及学校科技

成果的新闻只有一篇,即第 102 期的新闻版《展示科技成果 搭建交流平台——

“战车争霸”走进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关于学校的科技成就和学术成果新

闻数量偏少,从内容到编排都没有突出优势。

重大节日时头版多为领导贺词,版面分量偏大。经统计,2009 年至 2010 年

连续十一期报纸中(第 101 期至 111 期),共十一篇头版新闻,其中共制作涉及

重大节日的专刊 8期,由团学领导撰稿的就有 5期,其余三篇稿件则来自《团学

导报》编辑部。领导指导团学工作的思想动态不可或缺,但每到重大节日都约稿

团委领导,让稿件来源过于局限,且存在同一领导多次约稿的现象。

对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话题投入较少。经统计,第 101 期至 111 期十期报

纸中,共制作师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三期,分别是第 102 期的头版《求爱:

Page 8: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5

激情与理性的碰撞》、第 103 期策划版《一“网”情深》、第 109 期 5·12 地震纪

念 3周年之特别策划《重访桑枣镇》,其余 7期为学校活动报道、人物采访和迎

新等介绍类专题。

深度报道与专题稿件全部来自《团学导报》编辑部成员,深度与广度不够,

缺乏正确全面的观点看法和专业权威人士的意见建议。同时从选题策划到报道方

式、标题设置到版面设计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办报水平参差不齐

1、选拔标准不完善,文理科比例失衡

文理失衡带来的问题在西南科技大学《团学导报》尤为明显。《团学导报》

成员大部分来自文科专业,尤以新闻专业居多。

表 1-1 《团学导报》第十三、十四、十五届编辑部成员专业统计

<团学导报>第十三届编辑成员文理科专业统计表

新闻43%

其他文科专业43%

理科专业14%

新闻

其他文科专业

理科专业

Page 9: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6

<团学导报>第十四届编辑成员文理科专业统计表

新闻70%

理科专业12%

其他文科专业18%

新闻

理科专业

其他文科专业

<团学导报>第十五届编辑成员文理科专业统计表

新闻24%

理科43%

其他文科专业33%

新闻

理科其他文科专业

缺乏理工科记者编辑,直接导致报纸内容缺陷,理工科新闻成为提高报纸综

合素质的短板。现状是不仅是新闻版面“一边倒”,大部分为社团活动、会议讲

话,连专题、策划版都仅仅把话题局限在社会人文类,直接忽略了学校理工科的

科研成就和学术成果,没有体现出学校特色。许多学校的重要科研成果、技术奖

彰的新闻事件,报纸成员都无法做大、做深、做全。比如学校的遥控快艇大赛、

战车争霸大赛、机器人大赛、国防专业的“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

验室、与九院 1所共同召开极端条件物质特性实验室“高温高压下的物质特性”

专题讨论会、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获得的国家级、省市级发明专利等等。即使有

个别理工科的报纸成员,也是势单力薄而且并非新闻中涉及的对应专业,错失了

把学校科研成果、学科建设等成就推向全校、推向社会的良机。

《团学导报》实行总编制度,上设总编一名,副总编 3名,为校团委领导担

Page 10: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7

任,作为报纸的指导老师。他们负责对报纸进行大方向的选题和稿件的审核。总

编以下为各主编和副主编及编辑、记者,全部为本校本科生担任,热情度高,但

缺乏专业知识,且受课业限制和学校环境小采访机会少的制约,实践经验少。除

了大一新生,其余报纸成员在经过一年的历练后对新闻采写、稿件编辑、版面设

置和摄影技术都有所了解,是一个“杂家”,但却难以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能力,

不是“专家”。

2、报纸成员流动性大

2009 年 9 月份团报招新,共招录大一新生 200 多人,经第一次笔试面试后,

筛选了 160 多名学生记者留下,此后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演练和一年一度的“运动

会大练兵”,真正进入编制的大一新生只有 80 几名。同时,《团学导报》实行与

其他校园媒体一样的年度换届制度,也决定了报纸成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每年

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大一记者成为责任编辑,再有十分之三的责任编辑成为主编和

副主编。即大一基础技能还未掌握,大二便退出或成为编辑,这样第一线的新闻

采写就会由毫无采访经验的大一新生采写;同时大二的编辑技术还未掌握,就即

将离开,编辑工作又落到毫无编辑经验的新编辑肩上。新老断层过于突兀,新老

成员间的帮、传、带没有落到实处,整个团队水平难以有连续的上升和质的突破,

扩版和改版难度加大,都是开始上手就离开原岗位,培训投入大且资源浪费严重。

西南民族大学通讯社特聘的高级记者做法对保持稿件数量和质量发挥了很

大作用。高级记者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全校各专业的驻站记者,他们不在

通讯社编制内,负责向报纸供应本专业新闻及校园新闻,享受稿酬;另一部分为

已经换届的报纸成员,自愿留在通讯社,不在编制内,享受职称和稿酬。这样既

可以解决人员断层问题,也充分发挥了老生带新生的帮、传、带作用,可以借鉴。

3、缺乏系统长效的培训制度

2010 年 11 月,《团学导报》举办了《西南科技大学第一届川内高校媒体交流

会》,会上,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

华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六所高校的学生媒体负责人在讨论如何提高学生记者的专

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各媒体正在实行的培训制度。结合六

所高校的培训经验,《团学导报》的培训制度还存在缺陷。对新生的培训集中在 9

Page 11: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8

月初进报社时进行的培训。由校团委出面,邀请本校相关专业老师授课讲座。规

模小、时间短、不成系统,每种业务培训不超过半天时间,且理论多与实践,有

如隔靴搔痒。此外缺少专业媒体人员的面对面讲授,新成员多靠自学和慢慢实践

积累新闻业务知识,培训作用不明显。

4、人文底蕴不够浓厚,学习氛围欠佳

报纸的人文底蕴不够浓厚,缺乏定期的学习和交流,如摄影比赛、找新闻大

赛、广告大赛、报纸设计大赛、知识汇等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励成员多读书,

读好书,提高业务能力,交流读书经验,增加人文底蕴。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生记

者团加入了《华西都市报》的成员编制,为了使记者稿件水平赶上专业媒体记者

水平,西南交大记者团每一周都会举办“好书推荐”和“本周十佳新闻稿”以及

“最高产小记者”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稿件质量上去了,

学生记者发稿量较该活动举办前有了很大提升。

(三)报纸质量差强人意

1、报道内容局限

《团学导报》面对的是高校师生及一些具有专业文化的人群,综合素质比较

高。相对于社会媒体面对的是各个知识水平阶段、各个年龄阶段和各个社会环境

的受众来说,校报、团报的受众相当局限,其报道内容和采编形式都带着浓郁的

“学生腔”,较少关心时事,只关注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新闻,与社会脱轨,思

想还不够成熟。如《团学导报》第 101 期至 113 期,只有第 107 期特稿关于日本

3·11 地震,第 109 期关于 5·12 地震 3周年纪念,其余十一期为校园话题。同

时,办报成员在潜意识里把受众定位在了大一、大二学生,缺乏对于大三、大四

的考研和就业信息,报纸的读者群更为狭窄。

诗歌散文多较为肤浅缺少内涵,版面设计没有形成特色,整个报纸缺乏真正

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激起其思维震荡和学术讨论的作用。四川大

学的《川大人》报,其版面设计思维新颖且 PS 技术熟练,在川内校园媒体中是

很好的榜样。

Page 12: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9

2、专题报道、深度评论火候欠缺

对于师生关注的热点新闻做得不够深、不够大,只停留在就事论事阶段,根

本原因还是团队成员知识面过窄,无法驾驭高水平的深度报道和评论。没有固定

的品牌栏目,品牌意识薄弱,没有打造出可以叫得响的特色品牌和特色栏目。校

园媒体大多存在这个问题,可以多看看社会成熟媒体的专题报道,《南方周末》

的专题版不论从选题还是采编来说,在国内都是做的比较优秀的,校园媒体可以

学到很多。

3、“关起门来办报纸”

校媒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处在敌对竞争状态而非合作协调。《团学导报》

与本校的校园媒体,如校园网站、校园电视台、龙新社、《新生代》杂志社、各

学院新闻中心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同一新闻多次反复报道,且口径不一,新闻

同质化严重。西南交通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团隶属于学校党委宣传部,集西南交大

报、新闻网、广播台及电视台于一体,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打造了全

方位的校园媒体环境。

各个学校之间的媒体缺乏沟通交流,没有搭建共同的协作平台,共同举办活

动、竞赛,加强交流,分享经验教训,共同进步,实现资源共享。校媒与社会媒

体间也鲜有互动,没有“走出去”,依靠社会媒体的巨大宣传力宣传学校建设和

学生风采,没有建立和社会媒体的合作机制,把校媒成员推出去参观、实习、参

加活动、比赛,为校媒成员搭建良好的实践、就业平台。

(四)传播效果不理想

1、不完善的发行制度

学校报纸,除了校报,几乎没有对外发行的全国统一刊号,发行对象仅限于

校内,甚至学院。《团学导报》实行月刊制,每月底印刷出版 3000 份,特殊节日

增印 2000 份。原本就发行不多的 3000 份的数量,在发放过程中也是问题百出,

导致有限的资源被浪费,真正需要的同学看不到报纸。有学生甚至会产生这样的

疑惑“今年《团学导报》都没有出报纸吗?”一方面原因是发行数量受资金限制

Page 13: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太过有限,一方面是不完善的发行制度的原因。发放人员不固定和缺乏正规发放

渠道。与社会媒体有专门的送报者和固定的销售点不同,每期报纸的发放是临时

通知有空的报纸成员去办公室领取报纸到新区五、六食堂或学生宿舍楼发放,常

常面临通知的人临时有课不到或通知人数不够的情况。这种临时通知随机抽取的

形式,几乎没有激励机制(每人每次 5元),完全靠报纸成员自愿。缺乏完善的

发行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

而发放的形式也是粗放行,没有细分过市场受众,食堂门口采取发传单的形

式,看见谁顺眼就塞给谁,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但碍于面子勉强接受,一进入食

堂拿来垫桌子,对办报人员来说是一种伤害,对报纸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各

栋学生宿舍,学生宿舍采取自愿拿取的形式,其宣传也不到位,至今仍然有很大

一部分师生不知道每一个月《团学导报》会在学生宿舍楼发放。

2、缺乏畅通的回馈机制

《团学导报》曾经在新区东八和老区柳池采取过“读者信箱”的形式收集师

生对报纸的反馈信息,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读者信箱”显然是费时费力还没

效率。办报成员随之改变方式,利用网络媒体尝试实现与读者的互动,但结果显

示在报纸上刊登报社邮箱和开通报社微薄的方式,效果也是不佳。原因一、报纸

知名度不高,很少有读者主动刻意反馈意见,二、没有专人管理邮箱,即使热心

读者发来回馈意见,也没有得到传达和采纳。邮箱有走形式之嫌。建立畅通有效

的回馈机制,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比如调查问卷、读者座谈、电话问访、

结合手机报应用技术,给报纸打分提意见方式等得到师生对报纸的真正意见。

3、不健全的薪酬稿费制度

《团学导报》有学校团委的全额拨款,因此免不了御用文人的命运,采访内

容、方式、广告刊登等受到严格制约,虽然没有了“下期报纸的钱哪儿来”之忧,

办报人可以专心办报,但是,这同时也成为束缚报纸自由的枷锁,办报人失去了

竞争意识,报纸脱离师生,对报纸改革提升缺乏动力。为数不多的办报经费,扣

除报纸印刷费用,留给报纸的稿费所剩无几。有一些校园官方媒体的拨款仅限于

印刷费,没有实行稿费,影响着办报成员的积极性。校报、团报成为饿不死也长

不大的附属品,失去了报纸存在的服务意义。

Page 14: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1

二、《团学导报》创新改革的建议

校园纸质媒体如何能在迅捷、首发、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新兴媒体和更专业

化、更权威的社会媒体的夹击下办出自己的品牌、办出自己的特色,通过科学的

市场分析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有深度、有内涵、有可读性和启发意义的报纸,

校园纸质媒体必须扬长避短,从外到内,进行深刻的、科学的改革。

(一)内部建设

1、团队建设

(1)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选拔制度

通过公开招聘和特约诚聘的方式扩充记者队伍和特殊人才。往年新生招募工

作是在老区柳池和几个食堂门口设置宣传点,陈列近几期的报纸,吸引有兴趣进

入报社的新生自愿报名。这种形式效率低,且招募的新成员文理不均。校内有多

家纸质媒体,校报、团报、新生代及部分办得好的学院报纸也在同时抢夺新生资

源,在招募新生时甚至发生了两家校级媒体对骂、抢夺的不文明现象,即损害了

两家报纸的形象也伤害了两家兄弟媒体的感情。抢夺新生的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

是新生缺乏对各校园纸质媒体的了解,往往是先看到哪一个宣传点,走过去已看

报纸还不错,就报了名,心里对每份报纸的特色不了解,甚至有很多报了名后悔

了不参加笔试和在多家纸媒重复报名的情况。

要杜绝这种现象,必须从新生进入学校大门开始搞好宣传。每年新生报到时,各学院迎

在新报名处(灯光球场)都会发放学校各学生部门发放简介。其中对各校园媒体的功能和特

色介绍过于笼统,没有突出各自特色。各校园媒体可以联合起来制作一份校园媒体简介的特

色宣传册,由各媒体撰写自己的宣传语和简介,这样可以让新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

不同的校园媒体,而不是看运气、碰机会。有的放矢地进入、向往某个媒体,抢也抢不走。

(2)引进高素质特殊人才

现在的《团学导报》具有理科专业知识的记者偏少,对于重点缺乏的理工科

Page 15: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人才,可以采取进寝室、推荐的形式。老一届团报成员到理工科寝室进行宣传,

目的是让理工科学生了解有这份报纸的存在,同时在《团学导报》各下属学院新

闻部实行选拔推荐机制,有能力突出的学生记者,如采访能力、摄影技术、美术

编辑能力等等,尤其是理工科的专业知识人才可以随时提拔。这样不仅充实了《团

学导报》的后备人才库,同时也可以激活团报成员的竞争意识,提高办报水平。

同时,引进优秀的研究生,提升现有全部本科生办报的报纸水平,引入社会

媒体人员给予专业的指导,以独立的专业的新闻运作姿态,严格按照新闻业务规

律办报。

(3)内部加强团队内部的交流

定期开展“优秀稿件交流会”“最佳深度报道奖”“抢新闻大赛”等活动,以竞争、

奖励机制激活团队活力,提升办报成员综合能力。也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团队活动,如

文艺表演、体育比赛、郊游、聚餐、短途旅游等加深队员间的感情,西南交大的校报

实行组长制。组长定期召开例会,举办内部“最佳短新闻”“最佳版面设计”“最炫标

题”等小比赛,激励小组成员相互竞争,提升办报水平。

(4)创新采访机制

现在《团学导报》的采访工作由新闻组负责,如果校园有新闻,则由新闻组

组长联系没有课的记者去采访,写出的文章难免就事论事,没有延伸。作者曾在

《泸州日报》担任实习记者,《泸州日报》实行专人专线的采访方式,其他社会

媒体也实行专人专线采访方式,线路划分清晰、人员也分工明确,稿件写得比较

深、全、专业。为了使写出来的校园新闻有深度、有广度、更专业,《团学导报》

可以模仿社会成熟媒体,实行专人专线的采访模式,在学院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

驻站记者,把校园新闻分成几个大类:如社团新闻、科技新闻、艺术表演、校园

生活等专线。同时可以尝试采取一个月轮换线路的方式,培养全面的记者队伍。

(5)优化传授关系

充分发挥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关系,传授宝贵办报经验。同时允许大三、

大四及研究生老成员留在《团学导报》继续指导,参与采访编辑,一方面可以教

Page 16: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3

授新生采编技能,另一方面对报社的改革创新提供更强劲的理论与实力支撑。西

南民族大学校报为自愿留下来的大三、大四老成员留下称号,继续为报纸供稿、

编辑,并采取老带新的形式培养新成员。

1、提升报纸质量

3G 网络技术加上手机运载平台的在学生群体的普及,再也不是受众找新闻,

而是新闻资讯主动送上门来的全媒介社会,报纸想要抢占“首发”、大而全的信

息优势,显然是痴人说梦。高校媒体面对的说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高文化的学

生群体,相对于社会报纸来说受众更为局限和特殊。报纸要生存,就要转型要变

革。

(1)打造品牌报纸、特色报纸

高校报纸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比如西南科技大学校报,要

根据西南科技大学的优势,在在报道中有所侧重,特点鲜明,个性突出。《团学

导报》一直坚持“办西南科大学子自己的报纸”,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报道特

色和编排特色。

(2)打造“科技文化专刊”

缩小新闻比例,有所侧重,放弃新闻版面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与校报新闻版

面重点报道学校重大事件、领导会议等政治新闻区别开来,以专业的知识报道学

校的科研成就、行业发展状况等学校有影响力的活动,把新闻版面打造成为西南

科技大学科学专业领域的信息平台。

重点打造专题版面,深度评论。就要把学校师生关注的热点、重点话题以专

题的形式做大做深做全。同一新闻事件要争取第一时间,独家报道,独特视角、

独特观点做深度的剖析,打造品牌栏目。办报成员多为大学生,避免以往报纸评

论就事论事地浅显评论,通过各种方式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师、社会人士对该期主

题给予权威意见。比如采访本校相关专业的教授老师、发邮件给国内外专家或通

过微博让相关人士发表意见等等。打造固定的品牌栏目,形成品牌特色。

Page 17: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4

(3)提升报纸的文化素养

尤其是副刊,避免内容单调没有内涵的小短文诗歌,提高文字编辑水平。可

以通过全校征文或竞赛的形式选拔优秀文章,逐期刊登;或收集全校师生在校外

参赛获奖文章刊登,如每一年学校获得“丁玲文学奖“的文章,同时建立作者库,

为报纸储备人才资源。同时,学校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获奖作品都

是很好的办报资源。即使是美术绘画、陶塑等艺术品及创新制作都可以以照片的

形式展示在报纸的副刊版面,不仅仅是文章诗歌。

(4)提高报纸版面设计能力

增强设计感,可以在编辑部增设美编室,包括图片的美化和版面的设计,要

求美编人员能够熟练运用报纸编辑技术和图片处理技术,有一定的美术设计功

底,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版面设计上吸引师生。

3、加快建立完善科学的发行制度和构建畅通的回馈制度

读者的回馈是让报纸找到病根并不断修正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意见栏”。

取消在食堂门口的发放点,改为每栋宿舍一楼设置发放点,同时设置温馨提示版,

“《团学导报》第×××期已到,请自愿领取”提示师生。重要的是构建畅通回

馈制度,通过在报纸上公开邮箱、开通微博、建立 QQ 群、定期举办座谈会、开

展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受众对报纸的反馈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

类和分析,对报纸做出合理的整改。

4、与新媒体技术融合

充分利用网络影响力广泛、传播迅捷、信息容量大的特点,与学校通讯社合

作,同步推出《团学导报》“网络版”及手机报服务,制作电子杂志等。与学校

通讯社的调研部合作,制定科学有效的调研问题,通过市场调研细分受众需求,

引入 RSS(聚合内容)和信息订阅功能,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订阅自

己想要的信息资讯,如文化资讯、财经资讯、升学资讯、国内外新闻等等。这样

即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也缩减了费用。同时把平日采集到的无法安排在报纸上

的实时新闻挂在校团委网站上,进行专人维护,实时更新,即反映了生动的校园

Page 18: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5

生活也紧紧跟随了时局动态,发挥了团报成员迅捷强大的信息采集能力。

5、商业化运作

此前许多校园媒体都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修补”,

体制上等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团学导报》是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共

青团委机关报,无法实行股份制改造,但是可以尝试社会媒体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引入社会资金。许多商家都很重视学校这个巨大的潜力市场,报纸可以通过开展

一系列的全校服务性活动,如:篮球比赛、图书展、论坛讲座、征文比赛等,寻

找卖点吸引有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正规商家赞助活动,即丰富了校园生活,又

为商家打了广告,扩大其知名度,还缓解了媒体的资金问题。通过这个途径报纸

还可以建立合理的稿酬薪资制度,一定程度上激发成员的活力,另一方面还可以

为报纸改革及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打好经济基础。

(二)外部建设

1.整合校内媒体资源

加强同校媒体的沟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及发挥各自媒体的特长,避免新闻

一再重复和口径不一的情况。建立合作沟通平台,定期召开通气会,进行功能区

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服务师生宣传学校,形成合力,构建高效媒体传播的

良性循环。

2、构建校园媒体联盟

同一地区的高校或研究项目相似、互补的高校可以形成校园媒体联盟实现人

员、设备的资源共享,共同交流办报经验和改革构思,共同举办各种竞赛,把获

奖作品推向各个高校和社会媒体。不但加强了同一地区高校间的联系,也打出了

组合拳,提高了各高校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把优秀的校媒成员推向了社会。

3、积极参与“中国高校媒体联盟”举办的各种活动

鼓励优秀的成员在中国高校媒体联盟任职,让报纸走出去,常与来自全国的

高校媒体相比较,找短板谋进步,同时扩大报纸的知名度。为报纸成员提供更高

Page 19: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6

更广的平台参与全国性的校园媒体活动,增加采访经验

4、与社会媒体搭建长效的战略伙伴关系

校媒为社会媒体提供人才储备,社会媒体为校媒成员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和作

品展示平台。比如与绵阳长虹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校园媒体可以组织校媒成员去

长虹集团参观、学习集团内刊的制作,长虹集团为校媒成员提供实习和未来就业

机会。也可以与绵阳晚报合作,甚至四川日报合作,为校媒成员走出去搭建良好

的平台。

Page 20: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7

三、结 语

高校纸质媒体是传统的校园媒体,影响力广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且有较

强的公信力,但与新兴媒体对比,新兴媒体具有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广泛、传

播渠道多种多样且与可以受众进行实时的互动等优势。在日渐残酷的媒体环境下

如果报纸固步自封、不求进步,终究难逃日渐衰落,最后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在这种情况下,校园纸质媒体如果认清形势,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彻彻底底的改

革创新,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以另一种形态继续谱写

历史,必定能突破以往办报的瓶颈,更好更优质地服务学校师生,打开校园新闻

媒体的新大门,为学校发展打好坚实的宣传战。

Page 21: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8

参考文献

[1]张波,王宁.制约高校学生媒体发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

34(1).

[2]徐向元. 高校校园媒体及其作用——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R]. 安徽淮北:淮北市广播

电视台,2011.

[3]朱伟峰.新媒体环境下的报业发展[J].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

[4]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5]彭克锋,张依君.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媒体资源整合研究[D]. 湖南:吉首大学,湘西民族职

业技术学院,2010.

[6]邹佩耘. 浅析新媒体冲击下高校传统媒体传播力增强的途径[D].重庆:西南大学文学

院,2010.

[7]陈力丹等.传播学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运行机制研究:第 22 卷[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

刊,2007,(10):93.

[9] 许溪 沙. 大学 精神 与校园 文化 建设着 力点 研究: 第 12 卷 [J]. 中国 建设 教

育,2007,(12):39.

[10]赵辉,冯定昌.试析高校新闻网的功能和建设策略[J].安徽理工大学学(社会科学版),

2008,(2).

[11]刘春霞.舆论导向与高校新闻网站建设[J].新闻爱好者.2008,(5)

Page 22: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9

致 谢

 首先,我要感谢为这篇论文担任指导老师的刘丽老师,非常感谢刘老师在这几

个月来对我的帮助、指导和关心。这篇论文不是我一个人的心血,同时也凝结着刘老

师的关怀。当我着手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刘丽老师也面临着博士考试的迫在眉睫,让

我感到很感动也很震惊的是,刘刘丽老师在自己面临如此大的压力时仍认真听我的选

题分析,为我指导选题报告,为我拟取论文题目。之后的三次论文修改,每一次刘老

师发回给我的论文上都密密地留下了仔细的批注,从这些批注里我感受到的是刘丽老

师对我的耐心和关爱,同时我也被刘丽老师严谨的治学心态和深厚的知识涵养所折

服。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刘丽老师这几个月来对我的关心帮助,没有刘丽老师,也

没有现在我的这篇毕业论文。

再次,我要感谢刘海明老师以及新闻系所有的老师大学四年对我的关心和教导,

大学四年,你们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做人和道理和如何生存的

技能。我会深深地把你们的教导记在脑海里,时刻鼓励我、温暖我。

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Page 23: 杨晓雪 20085850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