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 前 551— 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我...

25

Post on 19-Dec-2015

26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8 download

TRANSCRIPT

诵读欣

孔子 ( 前 551—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 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按时 通“悦” , 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怨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 :“ 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yùn

yuè 《论语》精解:

学习并且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2. 子曰:“温 故 而 知新,可

以 (之) 为 师 矣。”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凭 (这一点) 做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3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疲倦

wǎnɡ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精神疲倦无所得。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4. 子曰 :“ 由! 诲 女知之乎 !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 知也。”

教导,教诲 通“汝”,你

是 代词,这 真知,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

固定句式 :“…… 也”译作“……是……”

huì rǔ

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何,为什么 叫做

聪明 以……为耻

以是,因此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耻辱。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

记 厌倦 , 满足

疲倦 于我有何哉,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huì zhì

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在心里,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哪一样我有呢?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7.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虚数,几个人 走 于之,在里面

他们的 优点,好的方面

顺从 , 学习

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8. 子曰:“不愤 不 启,不 悱不发。

举 一 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启发 想说而不能表达

方角

想弄明白却不能

提出 类推 就 教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 不能的 时候, 不去开导他 。 不 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我就不教他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成语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

不亦乐乎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同学们,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做的不够好?今后准备怎么做?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态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