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57

Upload: nida

Post on 13-Jan-2016

15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条件改变.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v 正 ≠ v 逆. 旧平衡. 1 、概念: 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 衡状态的过程。. 2 、移动的原因: 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 、移动的方向 :. ① 若 V 正 > V 逆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 若 V 正 < V 逆 ,.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 若 V 正 = V 逆 ,. 平衡不移动。.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Page 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 、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 衡状态的过程。2 、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旧平衡 条件改变 v 正≠ v 逆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3 、移动的方向 :

① 若 V 正> 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不移动。 ③ 若 V 正= 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 若 V 正< V 逆 ,

Page 3: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 P53 活动与探究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结论结论实验实验

11实验实验

22

橙色变黄色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黄色变橙色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r2O72- + H2O 2CrO4

2- + 2H+

橙色 黄色

Page 4: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0

v

t

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 )

V’ ( 逆 )

V’ ( 正 )

V’ ( 正 )= V’ ( 逆 )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0

v

t

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 )

V’ ( 正 )

V’ ( 逆 )

V’ ( 正 )= V’ ( 逆 )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逆向移动

思考 :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呢 ?

Page 5: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注意 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 , 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0

v

t

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 )

V’ ( 逆 )

V’ ( 正 )

V’ ( 正 )= V’ ( 逆 )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0

v

t

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 )

V’ ( 正 )

V’ ( 逆 )

V’ ( 正 )= V’ ( 逆 )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逆向移动

Page 6: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练习 1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CO2(g)+C(s) 2CO(g) △H 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不移动 不变( 2 )增加碳,平衡 , C(co) .

( 1 )增加 CO2 ,平衡 ________ ,C (co) ________ 。

正向移动 增大

Page 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54 交流与讨论 : 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

可逆反应可逆反应 平衡常平衡常数表达数表达

式式

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响

增大压强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减小压强

N2(g)+ 3H2(g) ⇌ 2NH3(g)

FeO(s)+CO(g)FeO(s)+CO(g)⇌Fe(s)Fe(s)+CO+CO22(g)(g)

N2O4 2NO2

23

32 2

( )

( ) ( )

c NHK

c N c H

2( )

( )

c COK

c CO

22

2 4

( )

( )

c NOK

c N O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逆向移动 正向移动

不移动 不移动

提醒:若没有特殊说明,压强的改变就默认为改变容器容积的方法来实现,如增大压强,就默认为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

Page 8: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mA(g)+nB(g) pC(g)+qD(g)

若 m+n = p+q ,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

若 m+n=p+q ,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变化 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往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压强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

结论:

Page 9: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0

v

t

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 )

V’ ( 增 )

V’ ( 减 )

V’ ( 正 )= V’ ( 逆 )

增大压强

平衡往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m+n=p+q

Page 10: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减小压强

0

v

t

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 )

V’ ( 增 )

V’ ( 减 )

V’ ( 正 )= V’ ( 逆 )

平衡往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m+n=p+q

Page 11: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V 正

V 逆

时间平衡 1 平衡 2

减小压强速率

V 正 = V 逆

V 正 =V 逆

m+n=p+q

减小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Page 1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例: I2 + H2 2HI△ 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

但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2. 密闭容器充入”惰性气体” a 、恒压 → 当成”减压” ;

b 、恒容 → 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

注意:

增大压强

V 正

速率

时间V 逆

平衡 1 平衡 2

V 正 = V 逆V 正 =V 逆

m+n=p+q

Page 13: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练习 3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 2CO(g) △H 0﹥

达平衡后,改变条件,指定物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1 )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 ; c(CO2) 。 ( 2 )通入 N2 ,保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 ; c(CO2) 。 ( 3 )通入 N2 ,保持密闭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则平衡 ; c(CO2) 。

逆向移动 增大

不移动 不变

正向移动 减小

Page 14: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3 、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把 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放在两个连通的烧瓶 中 , 然后把一个烧瓶依次放入热水中和冷水中 , 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 .

气体的颜色气体的颜色 平衡移动的方向平衡移动的方向

热水热水

冷水冷水

加深加深 平衡逆向移动平衡逆向移动

变浅变浅 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正向移动

2NO2(g) N2O4 (g) H<0红棕色 无色

Page 15: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t0

v

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 )

V’ ( 吸 )

V’ ( 放 )

V’ ( 正 )= V’ ( 逆 )

升高温度

平衡往吸热方向移动

Page 16: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降低温度

0

v

t

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 )

V’ ( 放 )V’ ( 吸 )

V’ ( 正 )= V’ ( 逆 )

思考:为什么说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若正反应吸热,则平衡正向移动,往正反应方向进行程度增大,K值增大.若正反应放热,平衡逆向移动,往正反应方向的进行程度减小,则K值减小.

平衡往放热方向移动

Page 1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4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 V 正、 V 逆都增大,且增大的幅度相等

平衡不移动( 但到达平衡时间缩短)

V 正

速率

时间V 逆

平衡 1 平衡 2

V 正 = V 逆V 正 =V 逆

Page 18: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小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 增大体系压强 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体系压强 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Page 19: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

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概念的理解:① 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② 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 定性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为减弱外界改变的方向。 定量角度: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

外界条件的变化。

Page 20: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练习 1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 2CO(g) △H 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 1 )增加 CO2 ,平衡 ________ ,C (co) ________ 。

C(co2)__________ 。

( 2 )减少 CO ,平衡_ _____ , C(co) ________ ,

C(co2) ____ .

正向移动 增大增大

正向移动 减小减小

练习 2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N2(g)+ 3H2(g) ⇌ 2NH3

(g)   达到平衡后 , 加入 N2 , 达到新平衡后 , N2, H2 的转化率将怎                     么变化?

H2 的转化率增大, N2 的转化率减小

Page 21: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四、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合成氨工艺: N2(g)+ 3H2(g) ⇌ 2NH3(g) H〈 0

在常温常压下反应极其缓慢且产生少量的氨气后,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不利于氨的生产。德国化学家通过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增加氨的产量。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合成氨,该过程称为合成氨工艺.

浓度:向反应器中注入过量的氮气。不断将氨气液化,移去氨。温度: 500 。 C压强: 20-50MPa催化剂:铁触媒.

Page 2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三节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移动

图像问题

Page 23: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一、看图像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Page 24: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读题1、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2、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3、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 -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4、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Page 25: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 - 时间图:

t

cCAB

可用于:1)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 求反应物的转化率:A+2B 3C

A 的转化率 =33.3%B 的转化率 =66.7%

A

B

Ct

c0.40.30.20.1

1)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 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例:

练:

5A 3B+2C

A 的转化率 =62.5%

Page 26: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何为反应物、生成物

2. 反应物、生成物计量数关系

3. 是否为可逆反应

浓度 ----- 时间图像的关键 :

Page 2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练习 :

例题 1.今有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开始经 t1s后达平衡,在 t2s时由于反应条件改变,使平衡破坏,到 t3s时又达平衡,如右图所示,( 1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______(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从 t2 到 t3 时曲线改变的原因是( )

A、增大了X或 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C、缩小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

D、升高了反应温度

X 、 YX+Y Z

D

解题指导:①水平线代表平衡状态②各物质的 Δc呈反应系数比③达到平衡前,一般反应物浓度减小,产物浓度增大。

Page 28: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速度 - 时间图: 可用于:1) 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2) ( 已知反应 )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t

vv

正v 逆

t1 t2

•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平衡 将向 方向移动。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

t

vv

正v 逆t1 t2

•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平衡 将向 方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正

Page 29: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速度 - 时间图:•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则温度的变化是 ( 升高或降低 ) ,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热反应。

t1 t2t

v v

正v 逆

升高正 吸

• 若对一正反应吸热的可逆反应平衡后降低温度,画出平衡移动过程中的 v - t 图。

t1 t2t

vv

逆v 正

Page 30: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速度 - 时间图:• 对于 mA(g)+nB(g) pC(g)+qD(g) ,改变压强时有如下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 增大或减小 ) ,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m+n (> 、 < 、 =)p+q 。v 逆

t1 t2t

v

v

增大逆

<

• 若对以上反应已知 m+n>p+q ,平衡后降低压强时,画出相关的 v – t 图。

t1 t2t

vv

逆v 正

Page 31: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速度 - 时间图:

v 逆

t1 t2t

v

v

• 对于反应 A(g)+3B(g) 2C(g)+D(g)( 正反应放热 ) 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是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根据反应方程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相符;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不相符。故此题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升高温度。

Page 3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 对于反应 mA(g)+nB(g) pC(g)+qD(g) 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 t1 时的改变因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二、速度 - 时间图:

v 逆

t1 t

v v

�由于 v 正、 v 逆相同程 度的增大, t1 时的改变因素可能是 a. 加入 ( 正 ) 催化剂 b. 当m+n=p+q 时增大压强。平衡没有移动。

Page 33: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练习 :

1 、以 mA ( g ) +nB ( g ) qC

( g );为例

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 v 正、 v 逆变化如图,则△ Q___0 ,m+n___q

V 正

V 逆

V

tt2t1

<>

Page 34: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 ( 或百分含量 )- 时间 - 温度 ( 或压强 ) 图:

t

A的转化率T1

T2

• 对于反应 mA(g)+nB(g) pC(g)+qD(g)

• 正反应吸热 t

B的转化率P1

P2

•m+n<p+q

t

T1

T2

A%

• 正反应放热

C%

t

P1P2

•m+n=p+q

Page 35: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 ( 或百分含量 )- 时间 - 温度 ( 或压强 ) 图:• 对于反应 mA(g)+nB(g) pC(g)+qD(g)

t

B%

T2P2

T1P2

T1P1

•m+n<p+q• 正反应吸热

Page 36: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P

A% 500℃200℃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 ( 或百分含量 )- 温度 ( 或压强 ) 图:• 对于反应 mA(g)+nB(g) pC(g)+qD(g)

T

A的转化率 1.01*107Pa1.01*106Pa

1.01*105Pa

•正反应放热 m+n>p+q

•正反应放热 m+n<p+q

Page 3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T

C%1.01*106Pa

1.01*105Pa1.01*104Pa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 ( 或百分含量 )- 温度 ( 或压强 ) 图:• 对于反应 mA(g)+nB(g) pC(g)+qD(g)

•正反应吸热 m+n>p+q

P

A%

300℃

200℃

•正反应吸热 m+n=p+q

Page 38: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 ( 或百分含量 )- 温度 ( 或压强 ) 图:• 对于 2A(g)+B(g) C(g)+3D(g)( 正反应吸热 )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 Y 轴可能表示: A 、 B 物质的转化率 B 、正反应的速率 C 、平衡体系中的 A% D 、平衡体系中的 C% P

Y

100℃200℃

300℃

A 、 D

Page 39: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五、其它:

T

v

v 逆

v

T1 T2

• 正反应吸热

T

v v

v 逆

• 正反应吸热

T

C%

450℃

• 正反应放热

P

A%

P1

•m+n<p+q

对于反应 mA(g)+nB(g) pC(g)+qD(g)

Page 40: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答时遵守两个原则:①定一议二;②先拐先平。解答时遵守两个原则:①定一议二;②先拐先平。

例题例题 11.. 对于 对于 m A (g) + n B (g) p C (g) + Q m A (g) + n B (g) p C (g) + Q 有如图所有如图所示的变化,则:示的变化,则: ①①pp11 与 与 pp22 的关系是的关系是 ;; ②②m + n m + n 与与 pp 的关系是的关系是 ;; ③③TT11 与 与 TT22 的关系是 的关系是 ;;

④④QQ 与 与 0 0 的关系是的关系是 。。

PP22 > P > P 11

TT22 < T < T 11

m + n > pm + n > p

Q>0Q>0

C%C%

tt00

TT22 P P22

TT11 P P22

TT11 P P11

Page 41: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例 2 ( 2004年广东 18 ).右图曲线 a表示放热反应 X(g)+Y(g) Z(g)+M(g)+N(s) 进行过程中 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 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升高温度B .加大 X 的投入量C .加催化剂D .减小体积

C

Page 4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 2004年 江苏 ) 18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 ; △ Q>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 .图 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 .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 .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 .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Page 43: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反应 A2(g) + 3B2(g) 2AB3(g) (△ Q>0 )平衡体系的是… ( )D

Page 44: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0

练习:

2 、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 2NO+O2 2NO2+ Q ( Q>0) 中 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坐标有 A、 B、 C、 D、 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 V 正 >V 逆的点是 。

AB

C

E

D

C点

T

NO

转化

Page 45: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Page 46: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练习 3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 2CO(g) △H 0﹥

达平衡后,改变条件,指定物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1 )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 ; c(CO2) 。 ( 2 )通入 N2 ,保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 ; c(CO2) 。 ( 3 )通入 N2 ,保持密闭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则平衡 ; c(CO2) 。

逆向移动 增大

不移动 不变

正向移动 减小练习 4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NO2, 建立平衡: 2NO2

N2O4测得NO2 转化率为 a%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再充入1 molNO2 ,待新平衡建立时,又测NO2 的转化率为 b%,问 a 、 b 值的大小关系。b﹥a

Page 4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平衡移动就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可总结如下:

Page 48: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时,任何相同物质的含量 ( 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 ) 都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Page 49: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在一定条件下 (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 ),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达平衡时的状态规律如下表:

条件等效条件 结果

恒温恒容(△n(g)≠

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量相同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n 、 c均相同

恒温恒容(△n(g)=0

)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等比例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相同, n 、 c 同比例变化

恒温恒压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等比例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c 相同, n 同比例变化

Page 50: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恒温恒容 ( 定 T 、 V) 的等效平衡1 .在定 T 、 V 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

反应: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 .在定 T 、 V 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只要反应物 ( 或生成物 ) 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二、恒温恒压 ( 定 T 、 P) 的等效平衡在定 T 、 P 条件下: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

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即: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而言,恒容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投料量必须相同;恒压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投料量可以不同,但投入的比例得相同。

Page 51: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CO1L

1L

0.01mol

H2O 0.01mol

T0

1L

1200℃

CO2

H2

CO 0.006molH2O0.006mol

0.004mol0.004mol

T2

CO+H2O (气) CO2+H2 

催化剂

1200℃

CO2

1L

0.01mol

H2 0.01mol

T0

A

B

等效平衡

Page 5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2SO2+O2 2 SO3

SO2 2mol

O2 1mol

SO3 0mol

SO2 0mol

O2 0mol

SO3 2mol

SO2 1mol

O2 0.5mol

SO3 1mol

SO2 0.5mol

O2 0.25mol

SO3 1.5mol

SO2 1.2mol

O2 0.6mol

SO3 0.8mol

平衡状态

T 、 V 不变

Page 53: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H2 ( g ) +I2 ( g ) 2HI

( g ) I2 1mol

H2 1mol

HI 0mol

同一平衡 状态

平衡状态

T 、 V 不变

I2 0mol

H2 0mol

HI 2mol

I2 2mol

H2 2mol

HI 0mol

I2 0mol

H2 0mol

HI 4mol

四种情况中达到平衡后,I2 、 H2 、HI 的组成百分比是一定相同的。

Page 54: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2SO2+O2 2 SO3

A 、 B 两容器中 SO2 ( O2 、 SO3 )百分比组成是相等的。

同一平衡状态

T 、 P 不变

SO2 2mol

O2 1mol

SO3 0mol

SO2 4mol

O2 2mol

SO3 0mol

或 SO2 0mol

O2 0mol

SO3 4mol

Page 55: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三、等效平衡的解题思路1 、步骤

2 、起始浓度相当的判断( 1 )同 T 同 V 下A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

B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

( 2 )同 T 同 P (即体积可变化)下等效转化后,投料成比例。

等效转化后,投料成比例。

等效转化后,投料相同。

( 1 )进行等效转化;( 2 )判断起始浓度是否相当

Page 56: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A 和 1molB ,发生反应 2A(g)+ B(g) 2C(g) ,达到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K mol/L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 A . 4 molA+2 molB B . 2 molA+1 molB+2 molC C . 2 molC+1 molB D . 2 molC E . 1 molA+0.5 molB+1 molC 达到平衡后, C 的物质的量浓度仍是 K mol/L 的是 ( )DE

Page 5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加入 2molA和 1molB,发生反 :2A(g)+ B(g)⇌ 3C(g)+ D(g) 达到平衡时 ,C的浓度为Wmol/L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

列几种配比 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 C的物质的量 浓 度 :_________ ______ 大于 Wmol/L、 _________等于Wmol/L、 ____ ___小于Wmol/L 。A 、 B 、 C 、 E 、 F 、 I D 、 G

HA . 4molA+1molB B . 2molA+2molBC . 4molA+2molB D . 3molC+1molD E . 2molA+1molB+3molC+1molD F . 3molC+1molD+1molB G . 1molA+0.5molB+1.5molC+0.5molD H. 3molC+2molD I . 4molC+1molD

2 L 2 L 1 L

4molA+2molB 平衡状态 1 平衡状态 2

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