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酷老師 - 林明仁 教授

8
台大酷老師訪談計畫 口述/林明仁 採訪/陳慧潔、林冠宇

Upload: ray-wen

Post on 25-Mar-2016

30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2012 Spring 新生專題《讓這裡有光》期末專題 - 第四組

TRANSCRIPT

台大酷老師訪談計畫 口述/林明仁採訪/陳慧潔、林冠宇

  什麼是經濟學?僅僅只是研究G

DP

研究股市

的學問嗎?為什麼老一輩的人總是認為一代不如一

代,但社會卻是不斷進步的呢?

  林明仁教授經歷過野百合學運、爺爺及經濟學

大師的薰陶、參加台大學生會、對經濟學越加熾熱

的熱忱,成就了教授勇於挑戰傳統的光明思維。並

在此告訴我們,經濟學,從來就不是紙上談兵。

記錄:王韻涵

攝影:許鈞傑

撰文:姜呈穎、楊上遠、趙虹婷

­­

  決定訪問林明仁教授之後,我們分頭找了教授的相關資

料。有人查到了網路上的一篇網誌「我要嫁給林明仁」,有人

問到了同學一聽到教授的名字便滿面春風,有人找到了教授在

天下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挑戰一代不如一代的想法。究竟是

怎麼樣的一位教授能讓學生如此著迷?究竟是怎樣的生長背景

讓他有了挑戰傳統的勇氣?帶著期待與好奇,我們來到教授位

於社科院的研究室。

  教授的研究室門上掛著芝加哥大學的旗幟,一張卡通版的

畫像。一見到我們,教授熱情的招呼,拿出鳳梨酥一人發一個。

算了算人數發現椅子不夠,又忙進忙出的搬椅子。等大家都坐

定了,拿起我們的題目,教授笑了笑開始一一回答。

[ Warm

heart ]

  談到教授的童年,提到了當時國民政

府保守的背景和政府對知識分子的打壓。

談到教授的爺爺時,教授開心地指著牆上

掛著的畢業證書。略顯泛黃的證書訴說著

時代的久遠。教授的爺爺,留學於京都帝

國大學法律系,在當時算是頂尖的高學

歷。正當學成想要回國時,台灣光復,意

味著他不但無法

一展長才,還得

提防政府對他們

這些知識分子的

打壓。

  另外,當提

到影響教授最深

遠的人時,他提

到了一個經濟學家應有的特質:W

arm­

heart

及Cold­mind

。教授的爺爺正是給

予了教授w

arm­heart

的人。縱使當時爺

爺無法受到政府的重用,身為高知識分

子,爺爺帶給小時候的林明仁教授一個更

寬廣的視野,提供更創新的概念,以及未

來在面對社會以及時代變遷時對社會關懷

的人文素養。可以說,林明仁教授的感性

面,從針對社會­

時事各層面的分析,到

陽光平和的人格特質,教授的爺爺無疑是

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

[

求學經歷 ]

芝加哥大學前的求學生涯

  教授的學生時代並不像現今有許多的

選擇。「只要會讀書,一切都好辦。」教

授聳聳肩,這麼說。「只要會讀書,就算

調皮搗蛋,老師也會出於『惜才』而原諒

你。但是不會讀書又搗蛋的就沒有什麼好

下場了。所以,讀書就像買保險一樣。」

教授笑著說,似乎想起很多以前的「豐功

偉業」。

  「讀書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太困難的

事,而且我每次都知道老師想要考什

麼。」教授有點臭屁的說。教授對於讀書

的天份與努力,從小學到大學一路順遂,

雖然在聯考時考砸了一科,還是順利的進

入台灣大學。如果說台灣大學確立了教授

對未來發展的方向,那麼芝加哥大學就是

教授成長與蛻變的殿堂。

[ Cold Mind ]

  「台北的菁英集中到建中,台灣的菁

英集中到台大,而芝加哥大學集聚了來

自全世界菁英中的菁英。無論你的實力

如何,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是頂

尖。」教授坦然地說。「真正的大師,了

解各種研究方式的優缺,而不是一味的堅

持自己的方法是對的;真正的大師,清楚

的知道什麼是自己知道的,什麼又是不知

道的。」在這所大學中,林明仁教授看到

了世界頂尖人物的態度、看到了頂尖大師

對於學問的謙卑與執著,這也正是前面所

言的「co

ld­mind

」。芝加哥大學的求學

過程,對林明仁教授有著不可泯滅的重要

性。

[

關於經濟學 ]

定義

  「經濟學就是,研究人在不同誘因結

構下做何種選擇。」林明仁教授為經濟學

下了這樣一個定義。經濟學不只是人們印

象中研究貨幣、國民所得等的領域;若從

誘因結構的角度切入,那麼所有的問題都

能用經濟學解釋。近二、三十年來的學者

都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林明仁教授用前

陣子新聞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王家都更案為

例,「都更案其實三方都在賭,當每個人

都follow

自己的誘因,就可能導致這樣

僵持的結果。如何權衡這類的衝突就成了

政治、經濟、社會上重要的課題。」

教授本人目前投入健康經濟學的研究領

域。在「誘因結構」的想法下,經濟學的

研究觸角可以深入到許多領域,和多種議

題、學問做專業性的結合。椅子上的林明

仁教授摸了摸下巴,調皮地笑了一下:

「研究範圍一

廣,就不用擔心

未來的發展,一

直都會有新的東

西可以研究。不

然,現在人都活

那麼久,你會希

望未來30

年都做

重複、無聊的事

嗎?」

喜歡的經濟學實驗

  「這樣講好了,只要是跟m

arket

關的實驗我都蠻喜歡的!」當我們請教授

分享他印象最深刻的經濟學實驗,他馬上

介紹m

arket

(市場)的概念給我們。以

修車廠為例,一般修車廠可能會對女性或

殘障者有歧視,而故意開出較高的修車價

格。「當資訊不對稱時(修車廠技工掌握

專業技術/修車民眾較無相關知識),容

易產生discrim

ination

。例如服務一次對

男性收費500

,卻對女性開價750

。」林

明仁教授說得忘我,眼裡閃出光芒:「這

時,只要將市場的概念引進,就可以消除

這個現象!例如妳是個女孩子,當對方開

價750

,這時妳說:『那我去別間修車廠

問問看好了。』在市場競爭之下,他就會

降價。也就是說,當m

arket

被引進之後,

就可以消除ex

cess­profit

(剩餘利益),

價格也會漸趨於eq

uilibriu

m­price

(平衡

價格)。」

[ 經濟學實驗 ]

­

相關不是因果

­

  既然提到了教授喜歡的實驗,我們便

問了經濟學的實驗方式。教授提到在念博

士班時,他的指導教授曾經說過如果只從

這堂課帶走一句話,那就是“

Correlatio

is­not­cau

sation”

。「假如有兩件事同時

發生或先後發生,你並不能說後的就是果

或前的就是因。」而教授表示過去的經濟

學家無法處理這一塊,因為統計或回歸只

能找到兩事件的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

­­­Controlled­Experiment

­

  由於近年來經濟學發展非常迅速,經

濟學的實驗便有兩種論述形成。其中一個

就是直接找人做實驗,打造一個類似科

學實驗的環境。然而這種方法會牽扯到

倫理問題,因此大規模的實驗在過去一

直無法實施。唯一成功過的就是R

andom­

Experiment

|探討健保在美國的可行性。

政府將試驗者隨機分成三種健保方式,全

保、全不保和僅繳部分保額,最後得到

美國並不能實施全民健保的結論。不過

最近這十年,有許多人(包括教授的老

闆)都在嘗試這類實驗。如芝加哥大學教

授John­List

,他盡力在不違反倫理的現

實商業環境中做實驗。像最近他與芝加哥

政府簽約,去探討怎麼樣的獎懲制度能讓

學生用功唸書,將各種不同的誘因結構都

拿來嘗試一番。除此之外,世界銀行和經

濟學家也有在非洲做實驗,因為非洲較不

會碰到人權問題(由於當地較缺乏權力概

念),而且所花的研究費用也會比較少。­

­Natural­E

xperiment

­

  然而在這類實驗為普及之前,經

濟學家用的是另一種方法|N

atural­

Experiment

,也就是在現實世界中,可

能因為制度改變而行形成類似隨機的結

關於家庭

  教授常常在課堂上提起自

己的兒子,感覺很顧家(笑)。

除了請教授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和對自己專業領域的想法,我

們當然也趁機詢問些教授私

底下和家人的互動。這時,

教授二話不說轉過身去,開

啟 facebook 裡師母的照片,

「嗯……怎麼在一起的嗎……

這有點限制級耶!」教授半開

玩笑地說著和師母的相處過

程。談論經濟課題時神采飛揚

的教授一講到師母,突然有些

羞赧了起來;望著教授有些靦

腆的模樣,研究室的氣氛更活

潑了些,我們也偷偷見到教授

可愛的一面。

果。如美國在越戰徵兵時,將所有人依生

日編號,再隨機抽取。教授認為相較於其

他學科,經濟學更注重你估計出來的結果

是否有明確的因果關係,而這些結果對政

策的制定有相當大的影響。

­[

一代不如一代? ]

­

  教授說到

以前的人孩子

生得比較多,

每個人可以分

得的資源較

少。用經濟學

角度來看就是

當小孩數下

降,每人所分

配到的資源就

上升,而品質就會增加。說到關於自己在

天下雜誌寫到對一代不如一代的看法,他

認為老一輩的人會這麼想是因為自己的專

業技能折舊率變大時,會想要告訴年輕一

代自己過去的重要性,才會覺得年輕人是

草莓是蟋蟀。「把整個視野拉開來看,看

到很多做了很多不同選擇的人,他們為什

麼會做這個選擇,之後再回過頭來看你自

己是處在什麼樣的環境,然後想可以怎麼

去做。我覺得這樣才是比較...

」教授希

望我們可以放寬視野,從一個人的生活背

景、以前的經歷去看那個人,而不要抱有

個人主觀,然後再回過頭來想想自己,這

才是一種好的比較。

­

野百合學運

­

  「我會說這是我們這個gen

eration

對台灣社會做的一件好的事情。那你

們這個gen

eration

可能在這個給定的

democracy

的框架之下怎麼去平衡一些社

會各方的利益。」在教授大學時期正值學

運熱潮,當時的他也參與了野百合學運,

感受社會的脈動和一些瘋狂。也許年輕人

在那時只是搖旗吶喊或發便當,但教授認

為那是他們那一代能為台灣做的事。而說

到最近的王家都更案,他提到以前只是向

政府一方去要求改變什麼,就像是只要面

對一個惡魔黨那樣。但現今的民主社會一

件事關連多方利益的交纏。或許一個抗爭

規模、激烈程度不如以前,卻也不再那麼

單純,而我們這代所能做的就是去思考如

何平衡所有人的利益。

  短短兩個小時不到的訪談,教授讓我們看到了他對經

濟學的熱情。在他充滿自信的談吐間,經濟學不再只是

GDP

與股市,不再只是投資與利潤,而是能用相同理論

套用在生活中許多地方的科學。而總是被說是草莓族甚至

豆腐族的我們,並不是真的比較差,而是有不同於前輩的

課題要面對。

  「欸……你們不會寫我的壞話吧!」教授保持一貫的

幽默,爽朗地笑了笑。訪談結束,我們再次謝謝教授接受

我們的採訪,在教授的目送下,輕輕闔上研究室的門。離

開了研究大樓,建築風格典雅的社科院一片陽光燦燦;而

研究室裡那堂有著教授自信風采的人生經濟學,在我們心

中,才正要開始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