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92

Post on 07-Apr-2016

28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學苑無懼打壓,繼續出版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沉鬱的時代不需要太多色彩,封面沿用灰暗色調,惟在雨水和光影之間高舉黃傘,為看似無路的未來帶來少許希望之光。唯願我們在這時代毋忘初衷,風雨中抱緊自由。 苑論題為〈最後一代香港人〉,回應梁振英批評《學苑》事件,亦在悲觀中尋找出路;命運自決,乃雨傘世代的宿命,無可推搪,也非如此不可。新聞版囊括校園社會大事,校園新聞談港大生退聯公投的是與非、學生會幹事相繼辭職、關於繁簡之爭的周年辯論;社會新聞整理雨傘革命發展脈絡,回顧運動三個月以來的多項大事。 時政專題以「雨傘世代的未來」為主題,探索雨傘世代的特性及對未來政局的影響,又以民族論觀點分析雨傘革命,探討後雨傘時代的香港政局。我們在雨傘革命中或得或失,社會文化專題以「重奪」為主軸,從不同

TRANSCRIPT

Page 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袁源隆副總編輯 陳雅明 羅銳潛新聞編輯 崔誦恩 區樂融新聞編輯兼榮譽司庫 周志輝專題編輯 甄健華專題編輯 甄健華專題編輯兼宣傳秘書 李曉婷文藝編輯 廖錦雯 譚天悅 譚天詠美術總監 陳祖輝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地址:香港大學方樹泉文娛中心2A01室電郵:[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undergradhkusu.wordpress.com/學苑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undgrad學苑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undgrad學苑即時新聞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undgradnews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出版Published by Undergrad, H.K.U.S.U

Page 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波蘭來客〉 北島

那時我們有夢想,關於文學,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杯子碰到一起,那是夢碎的聲音。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境化著我的堅定!

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在路上,只為伴著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只為溫暖我的人……

我的心是一顆不安分的心,人是一個在路上的人。我的心是一顆不安分的心,人是一個在路上的人。不安分,是渴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路上,是期待尋找,前方未知的風景。

原自動物本能原始野性的呼喚!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態, 沒有悲歡的姿態,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滿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官腔

第九次緊急會議請辭動議:

To receive and adopt the resignation of Wong Lok Tung as Uni-versity Affairs Secretary I in HKUSU Session 2014.

遺憾動議:

The Union Council notes, regrets and dissatisfies with the in-fringement of Union Council By-laws and breach of duty of WONG Lok Tung April for failure to submit the report of half-yearly report of Union Executive Committee (Section of University Af-

fairs Secretary I), Session 2014.

The Union Council notes, regrets and dissatisfies with the in-fringement of Union Council By-laws and breach of duty of WONG Lok Tung April for not attending three consecutive Union Coun-

cil Meeting Sessions during her session.

To regret WONG Lok Tung April for neglecting her duties as Uni-versity Affairs Secretary I in HKUSU Session 2014.

第九次常務會議

請辭動議:To adopt the resignation of MAK Tsz Chung as Publications and

Publicity Secretary, HKUSU, Session 2014.

遺憾動議:To regret MAK Tsz Chung for neglecting his duties as Publica-tions and Publicity Secretary, HKUSU Council, Session 2014.

The Union Council notes, regrets and dissatisfies with in-fringement of Union Council By-laws and breach of duty of HHR, Ng Ka Ho, for not attending three consecutive Union Council

Meeting Sessions during his session and demands that no further infringement shall be committed.

Page 3: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1Contents

月號

第三回

編輯室 4-5

苑論 6-9

新聞校園新聞

港大生倡退出學聯 雙方就體制爭辯 10-13

香港大學站終通車 薄扶林公共交通路線重組 14-15

周年大選提名期已結束 多個幹事會席位現競爭 16-17

重決周年辯論議案 結果逆轉 否決「港大必修課應教簡體字」 18

學生會幹事相繼請辭 均被評議會接納及譴責 19

社會新聞

雨傘運動時序 20-21

時政專題雨傘世代的未來

引言 22-23

香港人意識——雨傘世代的命運自主意志 24-27

民族、民主、雨傘革命 28-31

藍絲錯了!打破藍絲迷障 32-33

傳統泛民在新時代中的生路 34-37

本土革命 誓守族群 38-41

社會文化專題重奪

引言 42-43

重奪必經失去 44-45

虎度門 46-49

目送 50-53

專訪朱濤——空間革命 54-59

重寫那不朽香江名句 60-61

藝術啟蒙:重尋我們的藝術空間 62-65

悼 66-69

義無反顧地擁抱這荒涼的城市 70-73

連載小說盡頭 74-78

投稿The Hunt 79

「下馬看花」展覽回顧-對藝術、社區發展及大學生身份的思考 80-81

大劊人心 82

為一四運動寫一首詩 83

網 84

Bravo! 85

專欄政治及公共行政學會 政議 86

法律學會 法聲 87

中國教育小組 88

Twisted Apple 89

至柔書 90

官腔

Page 4: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4

一月號 編輯室

長達七十九日的雨傘革命結束。我們在

沉默中爆發,卻在喧鬧中滅亡。抗爭者

捱過了催淚彈、也被警棍打得頭破血

流,終歸要面對殘酷的結局:城市在清

場以後,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Nothing

ever happened. 任憑辯稱遍地開花的佔領

運動經已帶來了人心的醒覺,令人意會

到自己正身處於一個惡貫滿盈的年代,

可是雞蛋最後都沒法撼動高牆,烏托邦

消失得不留痕跡,真普選依然是個遙遙

無期,不可觸碰的夢幻泡影。如今,眼

前所有的景象都讓人迷茫無力,質疑自

己所作的是否徒勞。理想與現實割裂太

大,日常如戲劇般荒謬使我們失語,人

對自身的存在感到陣陣不安。我們需要

重新找到自我。

抗爭者常說:生於亂世,有種責任。究

竟我們在雨傘革命後,還有甚麼責任?

退一步說,責任從何而來?我們要重新

找到自我,肯定個體的力量,就必須反

思何謂責任,而不是每逢大是大非才躲

在群體之中振臂高呼、搖旗吶喊,在關

鍵時刻以種種理由逃避實際行動。

我們首先要意識到, 每個個體承擔責任

都有其重要性。我們在爭取自由之時,

也在爭取別人的自由;別人在爭取自由

之時,也在爭取我們的自由。這是一種

相互關係,提醒個體在爭取個人自由的

同時,不得不爭取別人的自由。每個個

體為將來的行動選擇時,亦成為了整個

社會的抉擇者。人必須直視這重大的責

任感,無法逃避。

而責任是自由承擔的,並非外物加諸。

雖說生於多事之秋,但責任還是自由選

擇的,從來某一事或某一行動都不會加

諸責任在你的身上。自由是人的終極價

值。在自由承擔責任的基礎上,我們將

背負上選擇所帶來的代價,繼續屈服則

任人魚肉,奮起反抗或能殺出光明。人

總 編 輯   袁 源 隆

和人組成社會,人的自由選擇體現在現

實社會的變化。

責任不能成為一種綑縛,更不應成為自

由的阻礙。每一代大學生幾乎都強調自

己有其責任,站在時代的分水嶺,但舊

日的社會責任、國家責任在今日也許不

合時宜。承擔責任原本就是為了爭取人

的自由,而責任卻往往日漸僵化。薪火

相傳、承先啟後等成了桎梏,就如學生

組織本是最自由、最無包袱的組織,卻

被所謂責任束縛,而變得保守因循,不

再靈活。我們摸清現狀後,自行選擇承

擔哪一種責任,或是選擇放下哪一種責

任,才能真正回應時代的聲音。

那我們的責任究竟是甚麼?我們的城市

正在面臨巨大急遽的失去,往日所相信

價值意涵被抽空,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要

竭力抵抗這場大崩解。我們與上一代不

同,已經扎根於城市,不再是逃避選擇

的一群。我們要勇於承擔責任,誓不罷

休地爭取香港的民主自由;在強權之前

拒絕卑躬屈膝;把佔領運動中撿拾到的

感悟消化,並融入生活之中,行使無權

者之權,誠實地活著,粉碎一切荒謬與

謊言。

一九四五年,正值歐洲的紛亂時間,當

時法國存在主義作家沙特在《存在主義

是一種人道主義》中指出:「是懦夫把

自己變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變成英

雄,而且這種可能性是永遠存在的,即

懦夫可以振作起來,不再是懦夫,而英

雄也可以不再成為英雄。」在不需要懦

夫的時候,我們可以成為懦夫。在沒有

英雄的時代,我們可以成為英雄!透過

自由承擔責任,我們重新找到自我的可

能性及個體的力量, 瓦解從前的徒勞,

繼而集合起來,另建一個價值的王國,

倒過來推動社會改革,創造屬於我們的

未來。

2015.01 學苑 Undergrad

Page 5: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

責任責任責任責任

Page 6: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6

Page 7: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77

苑論 2015.01

香港大學學生會 學苑 副總編輯 陳雅明

最後一代香港人

Page 8: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8

魯迅曾言中國歷史可分為兩個時代,一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也就是說,一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都是奴隸歷史,中國人又只有當奴隸的份兒。香港也有許多這樣的中國人,做奴隸而做得樂極忘形,忘了自己本來是人,這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香港大半部歷史都是奴才史,香港的年青人不想再做奴才,因此吶喊命運自決,創造歷史。其實,香港年青人只是想做一個人,得到人應有的權利,卻被政權封殺得了無希望。行動的,被拘捕,連講話的,也被公開批鬥。沒想到世局崩壞如此,也萬萬想不到批鬥臨到《學苑》頭上。 梁振英先是點名批評《學苑》,後又公開編委的名字,手段如同文革批鬥,分明是營造白色恐怖。雨傘革命後, 梁振英沒有反思如何修補跟雨傘世代的關係,反而一再挑釁,先是叫我們離港發展,現在就是文革式批鬥《學苑》,決意以「敵我矛盾」的文革思維看待年青人,展開全面的政治打壓及意識形態鉗制。梁振英解決年青人問題的方法就是打壓年青人、趕走年青人,當香港再也沒有年青人,就沒有年青人問題。 《學苑》自一九五二年成立,有兼收並蓄的言論自由傳統,向來對香港政治前途有不同意見,當時都被認為相當激進。六十年代

末《學苑》已有文章討論港獨,七十年代初又有文章認為香港的根本解救方法是徹底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當年撰寫這些「異見」文章的學生,有不少是現今知名的左派人士,敢問當年港督有沒有公開批評他們?六十年代末,《學苑》有文章批評港英政府,時任港督戴麟趾書面回覆當時編委。戴麟趾對年輕人大度得體的回應,使回歸後的特首梁振英相形見絀,難怪有些年青人懷念殖民時代。 梁振英不但沒有政治人物應有的氣度,批評手法更是斷章取義地羅織罪名。梁在記者會上曾提及〈談軍政,看港獨〉一文,指文章討論香港如何像新加坡那樣建軍。梁必定沒有認真讀過這篇文章,或讀過了而故意扭曲。若他稍微認真讀過,怎會不知道這篇文章的結論是:在想像的建軍選項中,現時沒有一個可行。當時編委撰寫這篇文章並非所謂「搞港獨」,而是發現香港從來沒有相關討論,認為即使不同意港獨立場,但也有討論港獨的自由,大可探討。那期亦有〈獨立幻想〉一文,內容是反對港獨的,但這些沒有「扣帽子」價值的文章,梁振英就當然隻字不提。對於《學苑》來說,言論自由比政治立場重要,可容下不同政見。只是萬萬沒想到堂堂特首,竟容不下一個校園傳媒。 現在左派媒體所謂《學苑》搞港

獨,根本是偽命題。《學苑》只是校園媒體,頂多是政治論述、新聞報道,開拓思想領域,絕無行動,又怎樣搞港獨?另外,《學苑》又不像某些官員收受外國資本,身家清白,沒有外國勢力支持,又怎樣搞港獨?英國文豪George Orwell早就識破這些極權愚弄群眾的手段。極權會利用語言偽術,顛倒是非,指「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語言偽術在梁振英上台後屢見不鮮,現在《學苑》「談」港獨,竟被指為「搞」港獨,這就是港共的政治騙術—「談港獨即搞港獨」。這些語言偽術其實十分拙劣,稍有邏輯分析能力就一攻即破,如此看來,部份香港人仍民智未啟。 建制人士,如梁振英、馮煒光之流,趁機要人表態是否支持港獨,某些泛民人士又急著明哲保身,急著跟「港獨」劃清界線,失去應有的思考能力,回應失當。答問題前要先釐清問題的關鍵用字,這是中學生也知道的思辯技巧。面對梁振英或馮煒光這些文革式質問,急著切割是下策,不如反詰他們:到底什麼是港獨,希望他們闡述。筆者亦在此請問梁振英及馮煒光,到底他們認為台灣現在是否獨立?若果他們認為台灣現在不是獨立,那《學苑》亦沒有港獨主張。若「港獨」是指要香港建立一支自己的軍隊,《學苑》也沒有這種主張。若果港獨是指一個中共操控

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

就先該敢說,

敢笑,敢哭,

敢怒,敢罵,敢打,

在這可詛咒的地方

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

——魯迅

< 最 後 一 代 香 港 人 >

Page 9: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9

不到的政治制度、民主選舉,例如公民提名,《學苑》就有過這種主張。問題是,泛民之流,不也是追求一個中共操控不到的民主選舉? 我們撰寫《香港民主獨立》那一期,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注意到一些左派報紙將「公民提名」打成「港獨」,泛民及一些報章更與本土主義切割,害怕被扣上港獨帽子。我們認為這樣做只會令泛民進退失據,因為在中共眼中,只要它操控不到的選舉,就是搞港獨。若不斷在港獨議題上迴避,接下來任何真普選方案都會被扣上港獨帽子。今次梁振英主動談起港獨,正好讓議員當面質詢公民提名是否港獨,但一眾泛民議員卻錯失良機。若梁振英答「否」,正好廓清公民提名不是港獨;若梁振英答「是」,原來他指的港獨不過是公民提名,那港獨又有什麼可怕。

本來《香港民族論》或港獨議題的討論只限於極少數人,有些人甚至連想也不敢想,絕非主流議題。將港獨擺上主流媒體頭條的人是梁振英,他正式打開了香港人的港獨想像。梁振英以為自己跟《學苑》一樣,有言論自由講任何議題或批評任何人,但一個掌權者又怎可跟無權無勢的學生報相提並論?梁振英的一言一行都會帶來政治後果,如主導政治議程,打壓反對意見。《學苑》談港獨最多流於小圈子討論,梁振英談港獨就會對港獨推波助

瀾。在梁振英批評《學苑》後,客觀上就使港獨成為主流議題,亦有遊行高喊支持「梁振英獨立建國」、「梁振英英明,取代習近平」,視梁振英為「港獨之父」。事實上,全港有能力搞港獨的恐怕只有梁振英。

另外,某些建制派人士趁機取悅主子,不惜出賣香港人,什麼荒謬的話都敢說,竟主張「廿三條」立法前,將內地《國安法》在香港選擇性執行或試行。既然可以試行一條內地法例,那就可以試行兩條法例,最後在2047年之前在香港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些話並不是一些小官員胡言亂語,其後亦有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支持,指的確有法理依據引進內地法律。九七前,國家領導人會說:「河水不犯井水。」現在,有些人要出賣香港,要打開井口,任由污水流進來。由《一國兩制白皮書》,人大「831決定」,到《施政報告》批鬥《學苑》搞港獨, 再到提出將《國安法》納入《基本法》,背後都是「敵我矛盾」的鬥爭思維。梁振英及其背後勢力已決意在香港搞政治鬥爭,鬥垮一切反對意見,弄垮一國兩制亦在所不惜。其實,無論本土意識或港獨意識,最大的來源就是一國兩制實踐失敗;尤其在梁振英執政下的幾年,由打壓示威到意識形態鬥爭,令年青人更加不相信一國兩制,因而產生本土意識、獨立意識。

雨傘革命後,看見網上問:「佔領運動後,香港年青人可以怎樣生存下去?」,而答案是:「忍受或自殺」。人在覺醒後,卻看不到出路,比死更痛苦。雨傘世代已不想再好像上一代那樣忍受荒謬的制度,而希望做一個有尊嚴的人。但現在看來,自殺以外,香港年青人還有什麼出路?筆者想起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劉和珍是一名生於民國時期的女學生,因向段祺瑞政府請願而遭槍殺,死時22歲。魯迅說,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而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真正有理想,對社會有抱負的青年,又怎會對執政政府的惡行視若無睹,苟活世上?面對愈來愈瘋狂的香港政府,雨傘世代是不會退縮的,但梁振英就是要年青人做劉和珍君?

魯迅在文章結尾說:「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時間站在年青人這邊,年青人在,香港就不亡,年青人在,香港人就不滅,若年青人也退縮,香港也沒有下一代。命運自決,要做一個人,一個香港人,在中國來說是極難的、禁止的,可是,這就是雨傘世代的宿命,也非如此不可了。

Page 10: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退聯關注組批共識制多掣肘 不對學聯改革抱希望

關注組早前接受學苑訪問指,學

聯選舉、問責與共識制均有弊

病,當中以共識制為最大,導致

學聯之路線即使屢不見效,亦無

法將其他路線帶入學聯。

關注組認為,即便少數院校在學

聯體制內提出改革,共識制下各

校均有權否決。他們曾於佔領期

間提出行動建議,包括11月底的

升級行動策略,惟「放上學聯討

論的時候,其他院校認同的機會

都不太多」,故表示不對學聯改

革感樂觀。假如港大杯葛學聯,

缺席會議,關注組擔心會被指違

反會章,因而受壓,發起人之一

吳偉嘉更直言:「這是港大學聯

常委本身可能對學聯有意見,但

也要被逼妥協的原因。」

抗赤港大生倡退聯 學聯隨即反擊:最樂見者為中共

「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

專頁開設後,學聯於其專頁上發

佈〈退聯公投答客問〉,回應有

關學聯體制的疑問及「個別院校

學生會」應否退出學聯的討論。

文章提到紅色學生組織「香港各

區專上學生同盟」(TSA),指

若有學生會退出學聯,「最樂見

其成者為中共」。帖文下有多名

網民留言,指提倡退聯者為「五

毛」。

退聯關注組隨即發表聲明,公開

四名發起人身份,聲明提到專頁

成立不足一日便被人質疑其成員

背景,斥有人「亂冠罪名,欲打

壓我等為中共爪牙」。關注組的

發起人包括前文學院學生會外務

副主席吳偉嘉、前學苑副總編緝

王俊杰、前施德堂學生會外務副

主席張明崴,以及文學院一年級

生陳穎琪。關注組強調其成員無

政黨背景,兩年前學生會遭赤

化,成員也曾「傾盡心力光復港

大」,退聯原因與目的也與2006

年(詳見補充資料)不同。

左起:前文學院學生會外務副主席吳偉嘉、前學苑副總編緝王俊杰、文學院一年級生陳穎琪,及前施德堂學生會外務副主席張明崴

校園新聞

10

Page 1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學聯

【學苑專訊】2014年12月24日,有港大學生在Facebook開設「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

專頁,倡議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望推動公投(General Polling,或稱全民投票)付諸決

議。關注組指摘學聯在雨傘運動中多次錯判時局,抗爭路線消極,而且「執迷大中華主義」

,內有路線及體制缺憾,使普通學生無法問政,故倡議退出學聯,保持港大學生會獨立自

主。關注組的出現掀起了港大學生會應否退出學聯,以及學聯本身體制之爭論。

梁麗幗:不擔心赤化 相信同學公投決定

隨着媒體廣泛報道,退聯與否成

為了港大學生會將要面對的重要

問題。學苑亦於12月底,就此事

向學生會會長梁麗幗查詢,她強

調,幹事會尊重會員按照憲章聯

署要求啟動公投的權利,以彰顯

民主精神。她亦表示已詳細研究

關注組提出的問題,自己雖有個

人想法,但不想左右會員決定,

於必要情況下才會公開。日前(1

月3日),梁麗幗出席論壇時回應

退聯之爭議,表示不擔心出現內

鬨,亦不擔心學生會再度赤化;

若有同學希望以公投決定學聯制

度或港大去留,她將信任同學的

決定。她認為,一個組織須面對

批評與錯誤,加以修正,方可變

得更完善。

網上現多個戲謔關注組專頁

去年12月底,Facebook上相繼出

現戲謔港大退聯關注組的專頁,

例如要求霍格華茲、怪獸大學、

春田花花幼稚園等「退出學聯」

,其中有專頁名為「教院學生會

退出學聯關注組」。事實上,香

港教育學院學生會根本沒有加入

學聯,該「關注組」 更把學聯和

學聯旅遊混為一談,無論是帖文

內容抑或「反對派」、「毒果」

等用詞皆惹人懷疑。

學聯門外出現抗議標語

本年一月初,有人在學聯會址門

外的升降機口張貼「學聯騎劫大

專學界」、「學聯騎劫學生會」

、「學聯不代表我」等抗議字

句。其後,學聯於其專頁發表〈

回應學聯代表性問題〉一文,反

駁「學聯騎劫」之說,指常委由

各院校學生會會長或副會長擔

任,代表團亦主要由院校代表組

成,斥此說不符現實。

文/ 崔誦恩

11

雙方就體制爭辯

港大生倡退出

Page 1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校園新聞

12

Page 13: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13

Page 14: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不停西營盤 上環到堅尼地城約七分鐘

由於西營盤站工程延誤,西港島綫通車初期需「飛站」,不停西營盤。全綫通車後,由上環站搭乘港鐵至堅尼地城站需七分鐘,繁忙時段每兩分鐘一班車,非繁忙時段則為四分鐘一班車。

交通費減半

由於同學或不需乘搭巴士往

返港大,加上港鐵學生乘車價惠,學生上學的交通費大減。例如:由金鐘太古廣場乘搭23號巴士到港大的車費為6元,但經港鐵往返金鐘站和香港大學站只需2.7元;由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乘搭970或970X號巴士到港大西閘的車費為11元,但經港鐵往返九龍站和香港大學站只需5.5元,大大節省交通費用。

設升降機通宵運作 到達地面需三十秒

薄扶林公共交通路線重組來往沙宣道校園的同學可在堅尼地城站乘搭以下巴士和小巴專線:

香港大學站大堂深七十米,即約23層樓高,設三個出口連接港大,分別有四部升降機。由大堂乘搭升降機至地面只需三十秒。A出口位於薄扶林道香港大學西閘 ,A1出口之升降機可抵薄扶林道地面,而A2出口直達黃克競樓,其中一部供港大學生24小時使用;C1出口則連接百周年校園。

43M

23M

54M

58M

往來田灣至石塘咀,途經華貴、華富、域多利道

往來置富徑及堅尼地城(厚和街),途經置富花園、薄扶林道,為唯一一條新設小巴專線,適合同學來住堅尼地城站和大學堂

往來瑪麗醫院及港鐵堅尼地城站,途經摩星嶺道

往來港鐵堅尼地城站至貝沙灣南灣,途經沙灣徑、何鴻燊體育中心、數碼港(只限星期一至五提供服務)

另外,運輸署亦建議改動多條巴士路線,包括取消4、4X及40M;亦表明會密切監察970、970X及23號等巴士路線的載客量,「適時逐步」調整派車數目及班次。

校園新聞

14

Page 15: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香港大學站終通車 薄扶林公共交通路線重組

【學苑專訊】西港島綫已於2014年12月28日開通,港島綫總站由上環站西延至堅尼地城站。

然而西營盤站尚未投入服務,預料要到今年首季方會啟用。香港大學站有三個出口,共十

二部升降機直抵香港大學,由校園出口到達月台需時約五分鐘。香港大學站的英文名稱為

「HKU」,但站內出入口的告示則為「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站內大堂和出入

口外牆佈滿藝術作品,當中A出口行人通道外牆搪瓷板上,則展示了港大百周年來的歷史發

展。

文/ 區樂融 周志輝

15

Page 16: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周年大選提名期已結束 多個幹事會席位現競爭

【學苑專訊】2015年度學生會周年大選提名於1月5日中午結束,選舉日期為2月9日至13

日。今年多個學生會幹事席位出現兩名候選人競逐一席位的情況。連同早前已收到的學苑

及校園電視各個席位之提名,是次周年大選合共出現38位候選人,分別競逐31個席位。

候選人名單如下:

學生會幹事

會長(一席)候選人:馮敬恩(文學士 二年級) 彭卓棋(社會科學學士 三年級)

內務副會長(一席)候選人:何珈彥(新聞學學士 二年級) 梁耀丰(工學學士(土木工程) 三年級)

外務副會長(一席) 候選人:李峰琦(社會科學學士及法學士 二年級)

常務秘書(一席)候選人:鄭博文(理學士 二年級) 唐港昇(工學學士 二年級)

財政秘書(一席)候選人:王子欣(文學士 二年級) 黃少青(工商管理學學士(會計及財務) 二年級)

大學事務秘書(兩席)候選人:陳兼(理學士 三年級) 胡天豪(經濟金融學學士 一年級)招永聰(理學士 二年級)

外務秘書(兩席)候選人:黎的琛(文學士 二年級) Tikekar, Dhruv Abhay(新聞學學士 二年級)謝皓庭(工學學士 二年級) Naw Blessing(工商管理學學士 二年級)

學生福利秘書(一席)候選人:陳諾衡 (理學士(測量學) 二年級)

出版及宣傳秘書(一席)候選人:邱子健 (文學士 二年級) 黃俊浩 (工學學士(計算機科學) 二年級)

候選人:馮敬恩(文學士 二年級) 彭卓棋(社會科學學士 三年級)

候選人:何珈彥(新聞學學士 二年級) 梁耀丰(工學學士(土木工程) 三年級)

文/ 區樂融

校園新聞

16

Page 17: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康樂秘書(一席)候選人:蔡穎妍(文學士 三年級) 叶璐珊(工商管理學學士(會計及財務) 二年級)

時事秘書(一席)候選人:李顯昇(理學士 二年級)

行政秘書(一席)候選人:黎沅慈(文學士 二年級) 何智琼(工商管理學學士(會計及財務) 二年級)

普選評議員(十席)候選人:韓鈞元(經濟金融學學士 一年級) 陳穎琪(文學士 一年級)陳烈文(文學士 三年級) 陳俊傑(社會科學學士 一年級)宋晧妍(文學士 二年級) 盧業威(文學士及教育學士(語文教育)- 中文教育 三年級 )

霍旻鍵(社會科學學士及法學士 二年級)

學苑

總編輯(一席)候選人:劉以正(新聞學學士 一年級)

副總編輯(兩席)候選人:陳凱螢(社會科學學士 一年級) 江旻諺(經濟學學士 一年級)

校園電視

主席(一席) 副主席(內務)(一席)候選人:邱明曜(經濟金融學學士 一年級) 候選人:潘家禮(工程學士 第一部分)

副主席(外務)(一席) 候選人:李采霖(文學士及教育學士(語文教育)- 英文教育 一年級)

副主席(網絡發展)(一席) 候選人:吳境培(工程學士 第一部分)

主席(一席) 候選人:邱明曜(經濟金融學學士 一年級) 候選人:潘家禮(工程學士 第一部分)

副主席(外務)(一席)候選人:李采霖(文學士及教育學士(語文教育)- 英文教育 一年級)

副主席(網絡發展)(一席) 候選人:吳境培(工程學士 第一部分)

17

Page 18: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重決周年辯論議案 結果逆轉 否決「港大必修課應教簡體字」

辯論激烈 支持反對兩方參半

當日周年辯論討論激烈,支持議案的評議員多數認為,使用簡體字為「大勢所趨」,具實用性,有助工作需要和未來發展;更有評議員指學會寫簡體字,可以把民主、自由等理念宣揚到中國大陸。而持反對意見的評議員則表示,簡體字有違造字原則,更是「精神載體」,是中共政權的產物;大學生很容易就能認識簡體字,無需在必修的中文增補課程中學習。

難有點票證據  重投結果否決「港大必修課應教簡體字」

議案表決後,學苑發現評議會票數點算有誤:一、贊成一欄只記有20個評議員的簡稱,卻記下21個贊成票。二、反對一欄並沒有記下內務副會長的簡稱(IVP),但據當時觀察,內務副會長任嘉兒在表決過程中投下了反對票。

由於周年大會中點票有誤,有評議員在第十次緊急會議中引用評議會議事規則(Standing Or-der)I部分第七條,提出評議會就周年辯論議案重新點票。惟當

日之錄影片段及照片均未能記錄所有評議員的最終取態,無法以此作證。於是,評議會先通過議案,宣佈上一次周年辯論的決議無效,其後再將議案重新付諸表決。議案在19票支持、21票反對下,未達簡單大多數支持而被否決。

召開緊急會議解決問題 教委會本科生代表暫代主席

評議會主席沈君浩表示,自己與榮譽秘書孫卓衡需為事件負上責任,為免利益衝突,二人避席,由作為評議會法定觀察員(Offi-cial Observer)的教委會本科生代表葉坤杰暫代評議會主席。

根據評議會議事規則E部分第五條,如評議會主席於某議案中出現利益衝突,評議會需暫時選出一名評議員(Councillor)署理主席之職務。惟葉坤杰為教委會本科生代表,按附屬條例,只是受邀成為評議會的法定觀察員。參照評議會議事規則,「觀察員」與「評議員」(“Council-lors and observers”)並列出現於多條條文,故「觀察員」並非「評議員」。由法定觀察員暫代評議會主席一舉,有觸犯議事規則之嫌。

【學苑專訊】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周年辯論於去年11月3日下午假中山廣場舉行,議案為「香港大學應在必修的中文增補課程教授簡體字」,當時獲簡單大多數通過。惟經學苑查證,發現票數點算有誤。評議會於兩日後召開第十次緊急會議,決定將議案重新付諸表決,最後支持票數未達簡單大多數,議案被否決。

文/ 袁源隆

校園新聞

18

Page 19: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兩人請辭後無法聯絡  皆不現身解釋遭譴責

大學事務秘書黃樂桐於9月5日曾透過電郵,以家庭原因為由向評議會請辭,惟黃缺席第八次評議會緊急會議,故須押後到第九次緊急會議處理。然而,黃再次缺席會議。在會上,評議會主席沈君浩表示無法聯絡黃樂桐。其後,多名評議員先後發言,表示黃此舉不負責任,其辭呈應即刻處理,更有評議員提出可考慮通過遺憾動議以作懲罰,向黃問責。

會議先後通過三項對黃的遺憾動議,包括「未有提交半年工作報告」、「連續三次缺席評議會」以及「未履行大學事務秘書職責」。同時,評議會亦接納大學事務秘書的辭呈。

繼黃請辭後,出版及宣傳秘書麥梓聰於11月中旬透過電郵向評議會提出請辭。麥提到,因學業壓力無法繼續履行出版及宣傳秘書的職務,故向評議會請辭。評議

會於第八次常務會議中商討麥的辭呈,評議會主席沈君浩亦稱,曾嘗試致電麥,惟他未有接聽,而且麥亦已停用其Facebook帳戶,故最終亦無法取得聯絡。

對於麥梓聰缺席該次會議,有評議員建議採取處理大學事務秘書黃樂桐辭呈的相同做法,即先要求其呈交詳盡的書面回覆,解釋辭呈原因,若再沒有得到回應,便須於下次評議會立即處理,不再將議程押後。由於無法於在第九次常務會議前取得回應,評議會於該會中處理了麥梓聰之辭呈問題。

是次會議中,麥梓聰仍未有親身出現解釋其請辭原因,有評議員向麥梓聰提出遺憾動議,譴責其疏忽職責,議案在無反對下獲得通過。最終,評議會以廿三票全數通過接納出版及宣傳秘書麥梓聰之辭呈。

【註】有關接納請辭議案及遺憾動議詳見「官腔」。

【學苑專訊】2014年9月至11月期間,兩名學生會幹事相繼請辭,分別為大學事務秘書黃樂桐以及出版及宣傳秘書麥梓聰。兩人透過電郵向評議會請辭後失去聯絡,缺席評議會會議,亦沒有親身解釋請辭之原由。雖然兩人的辭呈均被評議會接納,但處理辭呈的會議上都通過遺憾動議,譴責兩人之舉,並表示不滿。

學生會幹事相繼請辭 均被評議會接納及譴責

文/ 區樂融 編/ 袁源隆

19

Page 20: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文/ 羅銳潛 資料整理/ 譚天詠

校園新聞

20

Page 2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Page 2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Page 23: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七十九天的雨傘革命改變了以往香港的公民運動模式,新一代的民主運動亦以催淚彈揭開序幕,未來五十年以上香港政府要面對不再跟他們和理非的雨傘世代。雨傘革命是一直潛伏的各種社會矛盾交織的爆發,尤其突出了三大矛盾,將影響香港未來政局發展:中港矛盾、世代之爭、民主力量路線分歧。這些矛盾的影響會在來年的立法會選舉及接下來大大小小的公民抗爭中出現。 社會上有關雨傘世代的評論多如牛毛,但評論員大多數不屬於雨傘世代,雨傘世代對自己有系統的分析卻少之又少,往往意願「被代表」了,今期時政專題就是要將自己世代的意見自己說出來。

雨傘革命創造了雨傘世代,年青人在七十九天迅速長大,無論意識形態上或行動上已經跟上一輩愈走愈遠,〈香港人意識——雨傘世代的命運自主意志〉分析雨傘世代正形成一個帶有強烈「香港人意識」的政治命運共同體。他們強烈的自治願望將會改寫香港傳統的泛民抗爭路線,從普世

價值或大中華民主觀回歸本土,更加排拒中國人身份,雨傘革命亦會取代「六四」,意味著雨傘世代正式告別中國。隨著一國兩制下所有民主出路都被封殺,雨傘世代的本土意識、獨立意識變得愈強,離中國愈遠。他們亦不再相信「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而視香港政府為外來政權、殖民政權。

〈民族、民主、雨傘革命〉一文承接《香港民族論》,透過分析民族與民主的關係,闡述本土意識及雨傘革命。文章指出國家為了維持其合法性,就必須服務該民族成員並以其利益為依歸。透過民主方式產生的政府,成為民族實踐集體意志、促進整體福祉並捍衛對外利益的工具。但香港的情況是,特區政府早已淪為傀儡,背後的中共是「外來政權」,甚至是「殖民者」,並開始以「中央集權的國家對邊陲的入侵」之框架理解港中關係。本土思潮正是對上述情況的一種反彈,而遭中共操縱的特區政權,一日未推行民主制與社會連結,

則會保持其外來壓迫者的身份,社會的本土意識只會愈演愈烈。

傳統泛民在雨傘革命後,窮途末路,〈傳統泛民在新時代的生路〉嘗試思考傳統泛民的生路,指出年青人已不再相信「民主回歸論」,必須融入本土論述,開拓工商界票源,在未來選舉才有一線生機。另一文〈藍絲錯了!打破藍絲迷障〉批駁藍絲的一些謬論,反思和平抗爭論、外國勢力論。

雨傘革命中,年青抗爭者與傳統泛民出現極大分歧,這是正常不過的,但當中也有年青抗爭者、旺角抗爭者極之不滿雙學和理非的抗爭方式。〈本土革命 誓守族群〉就是對傳統的和理非抗爭理線不以為然,認為不將革命正名是自欺欺人,又指出和平路線走到盡頭,公民抗命根本無效。在香港死生攸關之際,沒有革命抗暴的意志,香港就會落得滅族下場。

引言 文/ 陳雅明

23

Page 24: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時政專題 雨傘世代的未來

24

Page 25: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25

Page 26: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從「反蝗」到「黃傘」 成熟的本土民主運動

雨傘革命在香港歷史上意義非

凡。第一,這是史無前例大型的

反殖自治運動,第二,這是一場

大型的本土民主運動,是香港民

主運動的轉捩點。近年來,一連

串的政治運動帶來建構「香港人

意識」的原動力,令雨傘世代形

成政治命運共同體,主宰香港未

來政局。

根據文化理論家Stuart Hall,一

個身份的形成,可歸於兩方面,

一是兩個不同的共同體的身員之

間的差異,二是一個共同體內成

員的共同性。雨傘世代經歷了兩

次建立強烈「香港人意識」的階

段,近幾年來的嚴重中港矛盾突

出了香港人跟中國人的差異,雨

傘世代排拒中國人身份,二零一

四年的雨傘革命使「香港人意

識」再度高漲,雨傘世代肯定、

甚至自豪香港人身份。

二零零三年起,自由行令香港人

與中國人接觸頻繁,隨著時間推

移,香港人意識到一向以來的

居住環境被自由行改變,亦厭惡

中國人的行為,突出了香港人與

中國人的文化差異。二零一二年

初,發生D&G事件後,排拒自由行

的一連串行動出現,中國旅客與

香港人爆發衝突,「反蝗」成了

當中的圖騰。雨傘世代視自由行

中國旅客為外來入侵者,甚至敵

視,漸漸否定了中國人身分。根

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HKU

POP)所做的身份研究調查,二零

一二年前半年,有45.6%受訪者認

為自己純粹是「香港人」(不認

同中國人身份),是九七後相關

民調的最高紀錄。那突然飆升的

「香港人意識」是帶有民粹的,

敵視中國人的;換言之,「香港

人意識」先是透過否定中國人身

份覺醒的。

初期的「香港人意識」大多是憤

恨情緒,但香港人的共同性仍是

空洞的,雨傘革命正正填補了空

洞。政治命運共同體的成員,可

透過認識文化及歷史深化成員之

間的共同性,可是,因香港政府

故意不在香港推行認識香港文化

及歷史的教育,令香港人對香港

本位的歷史一片空白,對自己文

化也沒有系統性的了解。不過,

對共同體成員來說,刻骨銘心的

共同記憶比一切來得重要。雨傘

革命就是雨傘世代的共同記憶,

「黃傘」亦成為共同體成員想像

豐富的圖騰,具強烈「香港人

意識」的政治命運共同體由此而

起。這次「香港人意識」最大的

特徵是深愛香港,自豪香港人身

份。我們在金鐘「連儂牆」上看

到最多的不是「我要真普選」,

而是「我愛香港」、「我是香港

人」。

「六四」消褪 「黃傘」成新世代圖騰

德國埃及學學者Jan Assmann曾

分析記憶怎樣影響社群身分的建

構。他把記憶分為三類:「溝通

記憶」、「集體回憶或連繫記

憶」、「文化回憶」。「集體回

憶或連繫記憶」、「文化回憶」

尤其跟身份建構關係密切。

尼采說:「當傷痛還未平息,過

去還是過著。」尼采指出,防止

遺忘的最有效方法是懲罰,透過

面對悲痛的回憶,警惕自己現今

的道德責任。Jan Assmann借用此

說,稱之為「連繫記憶」,常有

例子為烈士、宗教紀念日、紀念

碑、地標等記憶的載體,不斷重

覆、提醒群眾。

雨傘革命之前,香港歷史沒有這

種令香港人深切悲痛的回憶,更

沒有烈士。七一大遊行之類的民

主運動不過是和理非,遊行後隔

天就一切如常繼續上學、上班。

香港「連繫回憶」蒼白,令「六

四」支配了香港人,每年宗教

儀式似的「六四燭光晚會」製造

「連繫回憶」,呼召「中國人」

身份,亦令沒有「六四」經驗的

八十後建立起「中國人」身份;

換言之,八十後香港人的「中國

人」身份的來源是「六四」。

不過,「六四」對八十後來說,

始終不是深切牢固的記憶,在中

港矛盾劇烈的幾年後,「六四」

已逐漸淡化,「雨傘革命」的真

實記憶會將「六四」取而代之。

「雨傘革命」站在前線擋催淚彈

的示威者、龍和道浴血抗警的示

威者、旺角黑夜中被警察毆打的

示威者,一一成為香港人的烈

士;「夏慤村」、「旺角關帝

廟」等雖然被滅,彌敦道、夏慤

道等地方亦會勾起香港人這段回

憶;9.28也會成為香港人民主的

哀悼日。 這種大型社運的犧牲,

會走進香港人的集體意識,提醒

香港人在艱巨的香港民主路上奮

鬥,呼召「香港人」的身份。這

些記憶是屬於香港人的,中國人

也不會對這些記憶有感覺;共同

體是有限的,雨傘世代在建構共

同體時,也不會把中國人納入其

中。對雨傘世代來說,9.28會取

代6.4,「黃傘」亦會代替「六

四」。「六四」消褪,意味雨傘

世代正式告別中國。

世代相爭 告別中國

建制派人士很怕六四,認為六四

是香港人反共意識的萌芽點,希

望六四燭光早日化灰。許多政論

者或從政者也注意不到六四是香

港人反共意識的起點,也是香港

人的「中國人意識」的開始。七

十年代,香港第一代本土青年出

現,當時他們大多數與今天的雨

傘世代一樣,對中國人身份沒有

認同感,沒有所謂的中華民族情

感。當年的社會派青年也像今天

的雨傘世代,關心香港時政遠多

於中國,但在六四慘劇中,他們

的中華民族情感覺醒。六四就是

第一代香港本土人由本土走向大

時政專題 雨傘世代的未來

26

Page 27: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中華的轉捩點。

當上一代香港人喊「結束一黨專

政,建設民主中國」,他們是有

反共意識的,要推翻中國共產

黨。他們將香港民主與中國民主

命運扣連,認為「中國沒有民

主,香港沒有民主」、「香港民

主亦是為了推動中國民主」。上

一代在推動香港民主運動時,他

們最終抱負的是「中國人」的責

任。可是,雨傘世代會認為雨傘

革命是一場中國民主運動嗎?當

然不會。雨傘世代根本不會想像

中國人為雨傘革命中政治命運共

同體的一員,包括中國民運人

士。

以匡扶中華正統為己任的古德明

在雨傘革命後,批評本土派黨國

不分,認為中國不是中共,而是

「滾滾長江,滔滔黃河,五嶽層

雲,三峽愁猿;是曲阜孔子廟,

采石李白墳,洞庭岳陽樓,廣州

黃花岡;是端午佳節的糭子,

農曆新年的糕點;是孫悟空,是

梁山伯祝英台等等。」雨傘世代

沒有這種「即使反共,亦心向中

國」的南來文人心態,沒有這種

中華文化認同感,亦沒有這種中

華民族情感的轇轕,將今天早已

黨國不分的中國、中共辨清。因

此,當黃之鋒說「我覺得我仍然

愛國,若我不愛國,我根本不會

參與六四燭光晚會」,究竟他認

同中國什麼、愛中國什麼?

獅子山的黃昏 重鑄「香港人精神」

Jan Assmann講的「文化回憶」

與身份認同關係最大,類似「立

國神話」。「立國神話」與一個

國家的核心價值、民族精神關

係密切。香港現時也不是沒有紀

念日、紀念碑,但那些東西跟「

香港人精神」有什麼關係?提到

「香港人精神」,令人想也不用

想的傳統官方答案是「獅子山精

神」。「獅子山精神」之所以受

到港英及港共官方推崇,是這種

精神背後的政治冷感,只重經濟

成果,好聽一點就是默默耕耘,

難聽一點就是任由外力左右,無

意主宰自己命運。雨傘革命期

間,一道大型黃幡「我要真普

選」懸掛獅子山,其實是顛覆傳

統上任人主宰的「獅子山精神」

,重新鑄造「香港人精神」。這

重生的「香港人精神」就是「命

運自主」。在劇烈的政治及社會

形勢下,雨傘革命改變了舊有的

香港人精神,打造「命運自主」

的「香港人精神」。

「命運自主」雖然未被每個香港

人接受,但顯然是雨傘世代的共

同價值,在未來的政治鬥爭及公

民運動中,「命運自主」會更加

深刻進入香港人的集體意識。

雨傘革命及未來的政治運動都

會編織成帶有「命運自主」精神

的本土「立國神話」。歷史告訴

我們,共同體成員透過不斷詮釋

「立國神話」,會逐漸形成「民

族」。

另外,「命運自主」更帶有香港

一百七十多年來的真正的反殖意

義。「獅子山精神」,或者羅永

生說的「虛擬自由主義」,都令

香港人在制度上、意識上從來

也沒有擺脫殖民主義。「命運自

主」就是要反抗使人做順民的殖

民主義。「民主」(democracy)

中的demo就有人民自主、擺脫任

何專權的意思。民主制就是自治

願望的具體實踐,對雨傘世代來

說,追求民主背後的最大原因不

是普世價值,而是守護屬於自己

的土地,當家作主。

港共政權合法性趨零 貶值為外來政權

中共在雨傘革命時採用的策略是

「不妥協,不流血」。港共政權

在這情況下,不會鎮壓示威,也

不能滿足港人民主意願,成了無

所作為的政府,民意只會不斷下

降。香港政府本來就沒有香港人

投票授權,先天不足,沒有合法

性,其次,梁振英上台後香港政

府如同中共傀儡政權,多番推行

違背港人意願的政策,連中共所

謂以表現換取合法性也做不到。

中共肆意透過港共推行有違港人

意願的政策,港共政權全然失卻

高度自治權,夾在港人與北京中

間,最後只會順從北京,背棄港

人,令其合法性不斷下降。一國

兩制本來就是要授予香港政府自

治權,透過表現爭取合法性,如

同港英政府施政從善如流,籠絡

民心。不過,因為中共把香港發

展強定在國策下,推行中港融合

等背離香港人意願的政策,令香

港政府本來享有的自治權化為烏

有。一國兩制的失敗,令雨傘世

代的自治願望更加強烈。「港人

治港,高度自治」本來可讓香港

政府根據香港情況而施政,但現

今香港政府分明就完全受制於中

共,成了中共在港的殖民政權,

不能跟從香港人的意願。在香港

政府合法性趨向零的情況下,港

共政權會被新一代視為殖民政

權、外來政權。

雨傘世代的未來

歷史上,不少殖民地民主運動與

「反殖」和「獨立」運動緊扣,

香港在港英時代沒有出現大規

模的民主運動,當時香港人無意

反殖,香港獨立也不是選項。可

是,在雨傘革命的激烈政治鬥爭

後,雨傘世代只得出港共在民情

報告一句結語「依基本法和人大

決定讓香港落實普選,是中央、

港府和港人的共同願望」,完全

無視香港人民主自治意願。雨傘

世代是香港未來的一代,當港共

政府無視我們訴求,叫我們離港

發展,雨傘世代會更仇恨港共政

權,自治願望會愈來愈強烈。當

一國兩制下,所有民主路都被否

決,即使港獨不可行,但本土意

識、獨立意識會愈來愈強,離中

國愈來愈遠。

27

Page 28: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時政專題 雨傘世代的未來

28

Page 29: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29

Page 30: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民族與民主的內在關係 一場運動的口號,反映參與者潛藏的政治意識。「自己政府自己揀」這句口號源於去年的七一大遊行,亦廣泛出現於雨傘革命。這句看似簡單的口號,其實隱含民族(「自己」或集體自我意識)與民主制度(「自己揀政府」)之間的密切關係。 在民主制出現前,君主制主宰世國各地政權。君主之權力至高無上,其合法性由神而授,並多以世襲方式傳承,而遭受統治的民眾只是臣民(subjects)而非公民(citizens)。故此,在君主制下的「國家」(state,或作政權)是凌駕並支配由人民組成的「社會」(society)。其後,歐洲於十八世紀經歷啟蒙運動,人類理性備受尊崇,人民敢於挑戰宗教權威,並發展出自由、平等、人民主權等概念,直接衝擊傳統的君權神授論。 然而,若君主遭推翻或剝奪權力,國家的權力應落在誰手?不靠神諭又如何產生管治者?近代民主理念所提供的答案就是:國家的主權落在自由而平等的人民,其透過一人一票方式,選出代議士及國家首長,或舉行公投。換言之,行使國家權力的合法性只源自人民。故此,社會不再受國家勞役和支配,而是兩者透過民主得到連結。 但民主制仍要面對兩個問題:第一、誰是人民(demo/people)?第二、如何確保人民能培養足夠互信、團結並積極參與國家事務,從而令民主制成功地運作?此時,民族主義就正正對民主制作出補足。第一,民主制底下的人民是個有限的概念,並不包括全世界人民,只涵蓋特定民族,普遍指在某特定邊界內,具有相同文化、血緣、語言、歷史、經濟生活等的群體,而該群體的成員必須在政治上被組織起來,例如成為互相具有權責的公民共同體(community of citizens)。這解釋了為何在民主國家中,人民

(people)往往與民族(nation)同義。第二,民族成員基於共同語言、公共文化及歷史等條件作基礎,較容易培養出信任、德性與責任感,如民族成員較願意與其他成員的訴求作出折衷,亦會更積極投入國家事務,或較願意承擔成員的福利責任。故此,民族歸屬往往能彌補民主制的缺陷。 從以上簡略的推論,我們可以粗略理解到民族與民主之間的互補關係,正如Liah Greenfeld說:「民主是透過民族主義的方式而存在」。與此同時,國家為了維持其合法性,就必須服務該民族成員並以其利益為依歸。故此,若以一個空間概念作比喻,民族與國家(或政權)的邊界多數是重疊並吻合。最終,透過民主方式產生的政府,成為民族實踐集體意志、促進整體福祉並捍衛對外利益的工具。

中共已成外來政權 我們可以借用上述對民族與民主的討論,與香港近年冒起的本土意識作類比思考,有助我們更深刻理解背後的成因。首先,中共政權長期打壓香港民主化的進程,香港人民無法透過民主選舉產生行政首長及全體立法會議員,民意無法轉化成實質的決策。故此,政權與社會仍保持高度的離異,人民繼續受政權壓迫與支配。但這政權並不由本地的威權統治者,如本地精英、資本家所直接操縱,而是被某個「遙遠的」、「異質的」統治階層(即中國共產黨)支配,並聯手壓迫。 實質例子包括,中共早於中英談判時已開始統戰香港的超級資本家,尋求改革資本及日後管治特區的政治買辦,現時更透過香港的金融及地產市場,輸入大量紅色資本。中共亦透過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及一眾保皇黨立法會議員,硬推缺乏民意認受的政策,包括推行邊境融合政策、洗腦國民教育計劃等等。而且,

近年中共破壞《基本法》協議而介入香港內政的手段亦越趨猖獗,包括去年六月國務院發表的《白皮書》,明言中央對港有「全面管治權」;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於佔領運動結束後,亦稱「教育局局長要接受中央監督」。主權移交近十八年,「誰是主人誰是狗」的答案愈來愈明顯。 同時,中共以其「官方民族主義」拉攏並箝制香港人,如「回歸祖國懷抱」、「香港人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特首必須愛國愛港」、「佔領運動等於港獨」等,維持支配香港的合法性。然而,上述的例子已漸漸令港人認為,特區政府早已淪為傀儡,背後的中共政權才是真正的「外來政權」,甚至是「殖民者」,並開始以「中央集權的國家對邊陲的入侵」之框架理解港中關係。近年冒起的本土思潮正是對上述情況的一種反彈,而遭中共操縱的特區政權,一日未推行民主制與社會連結,則會保持其外來壓迫者的身份,社會的本土意識只會愈演愈烈。

香港語境:「一切民主都是本土民主」 除此之外,近年本土思潮觸及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到底香港人的民族身份是甚麼?香港過往的民主運動明顯側重於爭取選舉制度,即「自己揀政府」,卻忽略思考背後的「自己」到底是誰,而假定香港人的民族身份是不證自明,其範圍亦無須證成及捍衛,或如「大中華主義者」基於大中華民族情感,則馬上把港人與中華民族劃上等號。筆者認為套用上述的討論,即「國家為了維持其合法性,就必須服務該民族成員並以其利益為依歸。故此……民族與國家的邊界多數是重疊並吻合」,我們可理解為何近年的本土主義,往往包含對中共的官方民族主義或大中華主義的批判。 我們首先假設香港人大抵期望,香港應保持以自治或獨立方式與

時政專題 雨傘世代的未來

30

Page 3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大陸作出區隔(異議者可反問自己是否認同,當他日中國民主化後,香港應被吸納至更大的行政區域)。按此,我們可以理解大中華主義者所保持或想達致的民族概念(中華民族),是遠遠超出其國家(香港)的範圍。 本土主義者提出的挑戰正由此而生:為何香港人不能擁有自己的民族身份,從而令「民族與國家的邊界是重疊並吻合」?若然,正如美國社會學家Rogers Brubaker指出強調,民族應被視為一個「實踐性類別」(category of prac-tice),我們應該從香港人的日常生活與政治實踐,分析及凝煉香港人的民族身份,而非先驗地假設「中華民族」的存在,並將其強加於港人身上。走過百多年的殖民歷史,再經歷主權移交十八年,部份香港人在每日的生活經驗中,逐漸感受到自己與中華民族於語言、價值、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分歧。而且,在政治實踐的層面上,愈來愈多人放下大中華思維與情感,一切以香港人利益為依歸,亦無意投身大陸民主鬥爭,只想在中共壓迫下堅守自己的家園。再者,香港人口的組成一直包含不同族裔的人士,如利君雅、盛智文,若香港人必須從屬中華民族,那他們到底是否香港人呢?由此可見,「香港人」的組成並不應包含血緣與族裔等狹隘條件,而是更開放、多元及以公民價值為核心的「公民民族」(civ-ic nation),正如練乙錚先生所言:「任何香港居民,無論什麼時候開始在香港生活,只要認同香港價值,支持香港優先,願意守護香港,就是香港人。」

筆者並非忽視身份認同的複雜與多元。若有人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不必然與香港人的身份對立。然而,筆者想引述鄭立先生於其文章「超越『中華民族』的觀念」所提出的觀念,他認為「文明」應與「民族」的概念分開,他指「文明……是一種古代文化長期的影響力與同化力,以千年為單位影響下,一個地域不

同的人群,都形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器具,觀念上的相似。例如大家都用筷子,都用漢字,不是因為他們就是中國人,而是代表這區域千年來都是中華文明的影響範圍。」按此理解,香港人可視中華文化為一個文明,而撇棄「中華民族」這個含糊概念,而擁抱一個具實踐性意義、反映港人政治價值的「香港民族」。這或許能釐清不少真誠推崇中華文化的香港人的疑惑。

雨傘革命實踐民族真諦 正如Max Weber所言:「一個政治上尚未被組織起的部落,仰賴昔日共同從事政治行動的記憶而活著。典型的共同政治行動,如一次征服,或一次抵抗。然後,關係這個行動的種種記憶,就構成了這個部落。」是次雨傘革命以「命運自主」為主軸,港人不靠中共恩賜,奮起投身民主抗爭,因著人民不惜血流披面、身置煙霧的勇氣,成功感召大量港人加入,「自己香港自己救」的呼聲高聳入雲。香港人不正正透過政治實踐,彰顯自己對香港這片土地充滿忠誠嗎?雨傘革命成功填補了過往三十年民主路所缺乏的強烈身份認同,它不是成功如民族這概念,與民主概念互相補足嗎? 時事評論員桑普先生曾於雨傘革命前有此推測:「香港民主運動將會出現『四個現代化』:(一)民主政黨基進化;(二)民主理念本土化;(三)抗命行動常態化;(四)自治獨立正當化。」到底近年本土意識會如何實質影響香港的政局,仍然有待觀看。但正如文章起首的引文指出:「the political fiction of the nation... can crystallize, at certain moments, as a powerful, compel-ling reality.」讓我們繼續抗爭,繼續思考,香港民族的願景,終會有一日凝結成強而有力、如雨傘革命一般的真實畫面。

31

Page 3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香港進入後雨傘時代,抗爭運動仍未完結,蓋棺定論言之尚早。姑勿論人大會否改變8.31決定,但抗爭之路肯定很長,這種「長」是極之痛苦的:不僅與中共對抗,更在於現實主義者的冷嘲熱諷,直至香港推行民主。選舉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知道雨傘革命打動了多少人心,抑或流失了多少「和理非非」的選民。筆者對2016年立法會選舉泛民和「進步民主派」的選情不甚樂觀,尢其是當你見到更多人為所謂的「食飯」而放棄民主,你便知道所謂的底線原來是毫無底線,並非「退無可退」。

藍絲錯了! 打破藍絲迷障

文/ 沙龍

時政專題 雨傘世代的未來

32

我們都活在「扮自由」的社會,特首候選人辯論時說「民主」、「自由」、「法治」、「人權」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但特首的選民基礎卻來自不足2%的人口;民主?立法會有一半議員是直選的、一半卻是功能組別;言論自由?我們有蘋果日報、明報、信報,但我們有「劉進圖事件」;法治?我們有司法獨立,但我們目睹人大釋法、梁愛詩的「胡仙案」……說穿了,香港一直在「扮自由」。不要自誇自己的家很自由,由投擲催淚彈那刻開始,大家明白一切都是假的,似乎有的「自由」不過是自欺。事實上,我們一直活在威權社會。當有80萬人參加公投要求真普選,便有所謂150萬人的「保普選反佔中」簽名運動,可以見到中共鼓動所謂「沉默大多數」鬥跨鬥臭香港民主力量。佔領行動以來,

又有中大、港大民調一直評估有多少人支持「佔中」和支持「袋往先」,當大眾開始對佔領行動厭倦時,調查學者又說運動發起人需注意民意逆轉的警號。當爭取民主的人要理解「反民主」人士的意見時,想起來也很荒謬。當一些無知的反佔領人士指摘「佔中」是少數人騎劫大部份人,是不民主,他們不知道這個觀點正好為極權維護,但反對民主的人竟然以「民主」批評為他們爭取民主的人,這是何其荒謬。

在「扮民主」的香港,抗爭要考慮民意,有時我寧願香港沒有選舉,佔領運動不再是泛民的包袱,那大家便不用顧慮選票,一鼓作起地抗爭。試想:中國大陸的示威比香港的暴力千萬倍,不講西藏新疆,河南有人因投資受騙而堵路、海南示威者追打警

察,他們講不講民意?佔領馬路前一年有沒有Deliberation Day?香港不會有這種類型的示威,因為發動者要考慮形象、講

民意。

在長達七十九日的雨傘革命中,歪理處處。很多香港人不知道六十年代參與黑人民權運動的人是「少數」,曼德拉也是反抗南非種族隔離暴政的「少數」。晚清「革命黨」孫中山能代表全國四萬萬人的大部份意見嗎?(在封建思想紥根多年的國度,人的思想依然保守。)歷史上帶來變革的人往往是少數,推動變革的方式都是不民主的、甚至很暴力,但沒有這少數人奮起反抗,我們今日可能仍留長辮、男權主義當道、種族主義盛行。說實話,大家要分清「手段」和「目標」,雨傘革命參與者的確是少數,

Page 33: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33

像我寫幾篇文章是不能爭取民主的,向共產黨爭取民主便一定要犧牲更多,甚至要用獨斷、暴力的手段,但它帶來的目標──世代覺醒、真普選等等卻是惠及香港下一代。我確信:用不民主的手段爭取民主,總比以看似民主的手段反對民主好。

外國勢力是壞東西?

中共很多年前已經標籤泛民等為「外國勢力」,是次雨傘革命中民主力量再被妖魔化,然後用文革式敵我矛盾的手法對付雨傘革命,這些都是慣用的中共伎倆。中共恐懼顏色革命、嚴防外國勢力,因為中共本身便是透過外國勢力奪權,利用共產國際的幫助,實踐德國猶太人的政經理論。正當中共被國民黨打得落花

流水,日本侵華為中共提供喘息的機會,中共在抗戰之初對八路軍提出「七分發展(共產黨),二分應付(國民黨),一分抗日」;1946年日本社會黨訪華,對侵華戰爭道歉,毛澤東表示日方無需道歉之餘,甚至深表感謝,因為他深明沒有日本的侵略,中共不可能在八年間成為兵馬百萬的「國中之國」,打倒國民黨。晚清時期,孫中山革命起義,四出海外籌募經費,也是招攬外國勢力;他引入的西方種族、性別平等的思想、共和制,是外國的東西;晚清的「皇族內閣」所參考的君主立憲制,乃至中國歷史上新設的外務部,都是外國經驗。

其實,香港很多人都深信中共無理的指控,實在悲哀!作家李怡曾言:「一個奴隸思想紮根的社

會,人們認為奴隸、奴才必定有一個主人。若你不服從這個主人,便是在外面有另一個主人。」

法治?不多講了,若法治等於守法,全世界法治最高效的國家應該是北韓。

香港的悲哀就是充滿歪理。

Page 34: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時政專題 雨傘世代的未來

34

Page 35: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傳統泛民在新時代中的生路文/ 沙龍

雨傘革命由年輕人發起,再由群聚領

導,整場運動從一開始便「去領袖化」

,拒絕政黨騎劫。在這種群眾情緒下,

傳統泛民的領導角色在未來的公民社

會已產生斷層,他們要領導雨傘革命、

抑或往後的抗爭運動,顯得困難。同

時,建制派將以雨傘革命為矛,攻擊泛

民主派。雨傘革命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分

水嶺,它標誌著泛民舊路已難以再取信

於新一代,同時亦意味泛民大勢將去,

未來只能在建制派的猛烈狙擊下苟延殘

喘。假如六四是泛民的起點,那麼九二

八可能便是其衰退點。這個結果能否逆

轉,其實掌握於泛民手中。如今四面楚

歌,泛民主派已經不能再吃老本,必須

在本土論述、政治光譜,乃至選舉策略

上有所突破,才能在香港政治圈維持影

響力。

35

Page 36: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時政專題 雨傘世代的未來

36

建制派因素

首先,建制派未來必削弱泛民的議會力量,構成重大危機。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其實不是什麼民主自由,而是「搵食」,這個中共早已看清,這也是泛民中、長期的危機:當泛民主派不停拉布,不斷發動不合作運動,泛民黨派也自知會因此而大量流失選票。須知,一般市民不是政客,不是學者,無法每天都監察議會運作,評估每個議員水平。他們很難跟貼政局發展,只能從電視新聞取得相關資訊,但新聞報道礙於各種限制,不能詳述每次發動不合作運動的原因,遑論說服市民支持。因此,更多人覺得泛民濫用議會機制,誤解行動原意。經過雨傘革命,建制派必會以「佔中」為矛,搶去泛民「溫和中間派」選票,甚至鼓動「沉默大多數」,泛民選情十分嚴峻。其實,周融發動的「保普選反佔中」和「還路於民」簽名運動的支持者不乏中產,他們知道「反佔中大遊行」醜陋百出,但他們更怕不合作運動、怕經濟停滯、怕樓價下跌.....「沒有動亂的民主」是他們的心聲。

年輕人因素

其次,不只父母與子女,泛民「老鬼」與抗爭的年輕人也出現世代矛盾。雨傘革命出現證明「民主回歸論」破產,8.31人大決議令整代人徹底失望,年輕人不再相信「民主回歸論」這自相矛盾的論述。試問「民主」又怎可以跟「中共」結合?根據調查,這幾年來,年輕人的國族身份認同感屢創新低,對香港政制了無寸進感到十分氣憤。整場雨傘革命是由群眾自發、群眾主導,與建制派要動員群眾完全相反。與此同時,雙學的曝光率、號召力遠比泛民、佔中三子所代表的上一輩為多。雨傘革命雖然催生了由群眾、年輕人主導的民主力量,但泛民要吸收年輕人作為政治資本,極其困難。馬嶽指,九十後會選擇更獨立、更反建制的民主路線,而他們認為參選立法會便等同承認建制;年青公民亦擔心被政黨出賣,不信任傳統政黨,令傳統泛民動員力更弱。

筆者對上一代民主力量為香港所做的萬分感謝,但時代已變,年

青人實在覺得上一代沒有在建制爭取到什麼實質的成果;在建制派、年輕人夾擊之下,泛民會否萎縮,成為「民主回歸」死亡的時代印記?

建立本土論述

泛民要生存,不能再吃「六四」老本,再沾光環,否則很快被淘汱。在傳統思維下,香港若要有民主,民主中國是前提。中國民主無期,香港亦會命途坎坷,但港人應轉移焦點,結束一黨專政外,我們更要捍衛香港人的價值,守護本土,轉攻為守。相信還有部份泛民不放棄「民主回歸論」,以此為參選政綱,但「民主回歸論」只是「福壽膏」,泛民必須提出本土論述。無論是以本土民主作為爭取民主中國的手段,還是以香港民主作為終點,都須填補這個論述真空。

拉闊政治光譜

自從更多「激進/進步民主派」進入議會後,激進力量與傳統泛民內訌,其實是新興力量對傳統泛民不思進取,只求道德光環的不滿。2010年民主黨支持通過政改方案,代表上一代爭取民主無力,唯有「袋往先」的心態。泛民因手段不同內訌,無疑拉闊了泛民政治光譜,但拉闊光譜後,市民、媒體依然標籤他們為泛民主派,令政黨的獨特性褪色。每次選民「含淚投票」時,投民主黨、公民黨、或者工黨,對一般市民來說,好像都差不多,因為泛民政治、經濟政策理念都集中在一方。馬嶽編寫的《香港政治──發展歷程與核心課題》,指差不多所有泛民政黨經濟政策理念都是偏左,支持最低工資、集體談判權;過去,所有同志平權的遊行集會幾乎都是由泛民主派主導。這樣看來就像投資組合集中板塊,當發生地震,便會「一鑊熟」。參考建制派,工聯會、勞聯代表基層工人,經民聯、自由黨、新民黨代表中產工商界,左右兼備,各黨派的特色明顯,甚至在不同議案的立場會有不同。而其餘的親建制陣營的選票便落入民建聯手中,這便具配票作用,吸收更多選票。

否決高鐵、新界東北、拉布等等,泛民一直被批拖慢社會經

濟發展,成為泛民的致命傷,但民主其實與經濟發展不相悖,民主、法治、管治透明度、言論自由結合公平競爭、反壟斷等其實相輔相成。可惜的是,民主派在經濟上一直偏左,民主黨極其量是「跨基層政黨」,泛民若要吸收中上層人士的選票,經濟理念卻過於左傾,只會進退失據。香港一些民主派可嘗試開拓商界的票源,推崇自由經濟、「大市場小政府」,但同時強調民主和經濟的關係。誠然,「民主本質上會窒礙經濟發展」是偽命題。科大社會科學副教授成名指民主是自我完善的機制,民意代表要不斷回應人民的訴求完善施政,一個有認受性的政府才有足夠的政治能量解決當下的社會問題;與此同時,民主確保政權和平交替,長遠提供穩定的營商環境。

中港經濟融合,港商有不少與大陸的利益關係,泛民對這些人未有論述,須糾正他們「民主等於民粹」、「民主導致福利主義」的誤解。八十年代英國保守黨的戴卓爾夫人和美國的列根透過民主選舉上台,他們都是極力主張削減公共開支和社會福利。相反,中大政政系副教授黃偉豪指出,只有在非民主國家才需要透過濫發福利來維持沒有認受性的政權。當我們看到澳門政府不斷透過「派錢」企圖消磨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時,君不見澳門樓價瘋狂炒高、一般民生沒有改善?可見,威權政府外剛內弱。泛民一直忽視教育大眾政治知識,大眾因而被簡單化的論述蒙蔽,泛民必須在抗衡建制的同時,在政治論述上多花功夫。

分拆名單出選

2008年公民黨特意將余若薇排在港島區名單第二,令其和陳淑莊成功當選。2012年重用這個風險極大的方法,結果分別令港島區和新界西的陳淑莊和余若薇分別落選,白白浪費了三萬多選票,讓王國興成功取得港島區最後一席,進一步收窄泛民、建制直選議席的差距。《學苑》曾經訪問曾鈺成,他表示從現時直選議席的分佈來看,泛民不再代表「多數」。同樣地,新界西建制派分拆陳恆鑌、梁志祥和譚耀宗三張名單,讓港人驚嘆建制派近乎完美的配票機制。公民黨於報章打

Page 37: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年青人/網民/激進力量

泛民政黨 定位

民主黨/民協 民主回歸派

公民黨中產/知識分子/律師

工黨/社民連

工人/基層/同志平權

人民力量/社民連

泛民各黨需更突顯其獨特性:

37

「告急牌」,希望保住陳淑莊和余若薇,因而搶走了其他同區民主派,尤其是民主黨的選票,卻不能當選,令民主派最終「選票增,議席減」。

公民黨若沿用以往的方式,非常危險,分拆名單出選才有生機。事實上,若公民黨在2012年分拆名單,雖然未必能確保新面孔進入議會,但至少不會浪費大量選票,更有機會力爭港島區或新界西最後一席。

筆者認為泛民應加強配票機制,痛定思痛,減少再一次出現泛民互相搶票的情況。

「柯文哲模式」適用於香港嗎?

在台灣「九合一選舉」,所謂的「無黨藉」參選人柯文哲以獨立之名取得台北市市長一職,不少評論指柯成功打破台灣以往的藍綠政黨對壘,吸收了年青人和中間選民的選票。練乙錚指泛民應積極考慮「柯文哲模式」,以「無黨籍」、「獨立」的清新口號爭取一些嫌惡政黨的選民,尤其是年輕人。若單純以獨立參選人的宣傳口號來理解柯文哲,實在簡化了事情。評論家邱風認為,「柯文哲模式」一詞有點不準確,較正確的用詞應是「柯文哲魔術」,民進黨在背後助選已是公開秘密。姑勿論他是否民進黨

黨員,但必定是個十足的民進黨人,他曾自認是一個「墨綠」的人,柯的支持者跟民進黨選民其實同出一轍。再加上一個因素,就是連勝文太不濟了,他的支持者就只得國民黨的鐵票。如果柯文哲需要同時跟連勝文和另一位民進黨候選人競逐台北市市長,他當選的機會就會大大降低。

觀乎香港,有很多「隱形」建制派,如梁美芬、龐愛蘭,那麼,是否也可以有「隱形」泛民參選呢?其實,說到底,究竟這個獨立的候選人背後代表什麼團體、什麼勢力才是決定性的因素,不論他的形象有多麼清新、立場有多麼鮮明。2012年的港島區立法會選舉的勞永樂、新界東的龐一嗚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們都是支持民主的獨立參選人,但顯然知名度遠較政黨代表遜色,以致敗選。何韻詩,或一些高登網民,都曾經表示有意參選區議會或來年的立法會選舉,撇除曝光率、個人魅力等因素,沒有幕後操盤人,當選機會甚微。

柯文哲代表綠營,民進黨暗地幫他助選,卻打著獨立候選人的旗幟。那「柯文哲模式」適用於香港嗎?與其說,獨立候選人要跟傳統政黨割蓆,不如說,前者在爭取香港民主的立場上要積極跟後者區分,但同時在選戰期間取得傳統力量的輔助,那麼「獨立候選人」當選的機會便大增。以上問題應由民主黨、黎智英等傳

統泛民解答,究竟他們是否有氣量,輔助非傳統反對派,或一些傾向本土的獨立候選人,吸收雨傘世代的選票。然而,這不是傳統泛民希望的。呂秀蓮便提到當「獨立候選人」累積一定的政治能量,有足夠的行政權和支持者,便會另起爐灶,不受幕後的民進黨指揮,「令不出黨部」。但正如「民主黨大,亦不及民主大」,只要他們肯放下身段,事情就順利得多了。只不過,新一屆民主黨仍由年過耳順的劉慧卿帶領,不知道民主黨在年輕人心目中仍有多少「剩餘價值」?究竟民主黨何時做到如練乙錚所望:黨內老大退居二線,將權力交托年輕人,避免黨內持續老化?

善忘的香港人

選舉策略再周詳、候選人再雄辯滔滔,選舉權始終在選民手中。究竟雨傘運動所喚起的云云人海當中,有多少真的會堅持信念?抑或「三分鐘熱度」?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筆者感嘆2013年10月有十多萬的示威者抗議政府因「一籃子因素」不予香港電視發牌,指政府有違程序公義,諷刺的是,當港視開台後,個人認為其節目質素不低,可惜收視率在一星期後不升反跌,那一團火究竟是否那麼容易便熄滅?究竟香港人醒後,會否在匆忙的生活中再次昏睡?

Page 38: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本土革命 誓守族群文/ 梁辰央

時政專題 雨傘世代的未來

38

Page 39: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共產黨漠視章法,判死普選。港共政權棄守邊關,助紂為虐。匪賊亂港,

指鹿為馬,港人不甘受宰,奮勇起義,釀發雨傘革命,堵塞街頭力爭普

選,聲勢浩大,洶湧澎湃。然而革命過後,政治改革了無寸進,一眾義士

平白蒙冤,港共爪牙更形囂張,矢志殲滅港人族群。如今風雨飄搖,港人

面臨滅族,只有一場徹底的本土抗赤革命,方可自救。

圖片來源:法新社

Page 40: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中共誓滅港人主體 一國兩制無力回天

雨傘革命驀地爆發,港人群起抵

抗黨匪謬法,離心盡見,今後黨

人治港勢必嚴苛,收緊港人治

權。中共建政以來,崇尚領導威

權,不容侵犯。八九年間,芸芸

學子上京請命,跪求變革,卻被

誣衊為「有計劃的陰謀、動亂」

。當時鴿派之首的趙紫陽主張承

認錯誤,和平解決,但遭到鷹派

的李鵬指摘是破壞黨內團結,堅

拒退讓。隨著學潮蔓延,訴求尺

進,請願學生不作讓步,領導威

權頻遭冒犯,最終鷹派取代鴿

派,維護黨領導權威,結果釀成

軍隊鎮壓,血腥完場。

學潮以後,北方政權銳意強化專

政,鷹鴿歸一。如今普選連落三

閘,意圖操控選舉,港人堵路反

撲是狠摑中共的一巴掌,此後黨

人治港態度行將強硬,積極干預

港政。中共既然視普選如猛獸,

危害國家安全,也就絕不妥協,

港人只得苟延殘喘。當年,廿三

條被高居民意攔下,如今革命聲

響,中共為求滅聲,斬草除根,

勢必重推惡法,打壓言論,攻陷

港人輿論陣地。國教當初撤而未

廢,也定必捲土重來,再行黨性

洗腦,麻醉下一代。當思想統戰

取得成功,共產黨橫行無忌,香

港將被徹底馴化,淪為另一個澳

門。雨傘革命是香港民主化的關

鍵一刻,將港中的政治分歧變成

二元對立,難以折衷解決。中共

有意殲滅港人主體意識,一國兩

制已是無力回天,港人如今無路

可退,要不就負隅一戰,奮起革

命,要不就屈從一統,淪為奴

才。

本土就要抗赤 抗赤就要革命

雨傘革命之初,山雨欲來,惶恐

瀰漫城中,港人懼怕六四重演,

抗爭同時兼顧中共顏面,拒絕為

革命正名,訛稱運動,是自貶為

奴。革命者,就是根本變制的意

思,雨傘革命之所以為革命,在

於完全變革香港目前的政、經、

社模式,擺脫匪賊操縱,抵抗赤

化,成就香港本位,徹底解殖。

歷史告訴我們,革命不一定流

血,也不一定是暴力的。然而消

極主義者大放厥詞,屢借謬論迷

惑群眾,意圖淡化根本變制、衛

港抗赤的革命色彩,以為迴避中

共神經,釋出善意就可以換來中

共尊重,就是自我瞞騙。中共喉

舌常言,雨傘革命就是奪權,奪

權就是政治鬥爭,說得極為準

確。此刻捍衛普選,力保自治,

實非信念之爭,而是本土抗赤,

是港人與中共赤裸裸的政治博

奕,是從中共手中重奪香港人的

自治權。

豈料斡旋之際,竟有人妄自菲

薄,放棄革命正名,作繭自綁,

空談理想,試圖以道德力量撼

動匪賊,擊退暴政,實在愚不可

及。共產黨既然漠視憲法,扼殺

普選半步不讓,早就向港人狠下

戰書,要港人臣服,即使和理非

反撲也會被認定是對黨的叛逆。

港人堵路抗爭,在共產黨的演繹

下就是離中叛黨,港人力爭自

主,潛意識就是排斥匪類,堅稱

絕非革命,這是自欺欺人。所謂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

不成」,本土就要抗赤,抗赤就

要革命,一日不為革命正名,一

日不突破承認衛港抗共的心理關

口,任何抗爭都只是俯伏行禮。

抗命無用抗暴有理 革命世代誓守族群

雨傘革命期間,示威人士與警方

街頭激戰,這已不是公民抗命,

而是公民抗暴。所謂公民抗命,

在於違法抗議法理不義,恪守和

平,糾正謬法,最終承受刑責,

以彰法治。然而革命以來,衝擊

頻生,巷戰之際,敵進我退,敵

退我進,盾陣攻兵,儼如行軍。

縱然泛民多次呼籲自首,但頑抗

奮戰至被捕者眾多,奉守公民抗

命、束手就擒的待捕者甚少。當

日廿萬港人同時堵路,敢於與警

方爆發肢體衝突,早已脫離公民

抗命的固有思維,滋生武力抗暴

的抗爭意識。

革命抗暴瞬間燎原,這是抗爭模

式的突變,是和理非進退失據的

結果。過往,和理非之所以深得

人心,在於取得階段成果,如廿

三條、反國教,萬人集會示威,

終叫港共軟化,成功拉倒方案。

然而,近年來,此法漸見無效,

如高鐵事件、東北發展,民生訴

求非但了無寸進,政治改革更是

不進反退,即使連日堵路,亦未

見政府退讓,無數義士瀝血披

傷,只換來一紙空洞公文。如今

港共政權合法壟斷武力,大批前

線義軍慘被和理非魔咒所坑殺,

革命世代屢遭極權肆意創傷,仇

恨與憤怒已在滋長。憤怒永遠是

凝聚群眾最有力的號召,刻下,

越趨激烈的抗爭思維已在蘊釀塑

成,假若當權者依然執迷不悟,

再理性的情況也終有失控的一

日。

當和平抗爭走到絕路,以武抗暴

就是唯一選擇。在旺角佔領區,

群眾自製防具,組織盾陣,對

抗警察暴力。在龍和道攻防戰之

中,有人試圖投擲磚頭還擊,在

衝擊立法會一役,示威人士以鐵

馬攻城,揭開公民抗暴的序幕。

人類學教授James Holston形容

這是法制以外的「暴亂公民權」

(Insurgent citizenship),

公民抗暴正是這種公民權利的理

性實踐。至於公民抗命作為和理

非的最後一著,此刻已是全盤慘

敗。歷史上,和平抗爭之所以奏

效,在於敵人是民選組成,受

群眾監察。昔日人權領袖Gand-

hi、Martin Luther King所發起

的不合作運動,矛頭直指英美民

主國家,抗爭成功絕非僥倖,而

是對手尚且是道德之士。John

Rawls認為公民抗命適用於自由國

度,潛台詞就是不適用於極權國

家。如今港共政權是北方龐大專

時政專題 雨傘世代的未來

40

Page 4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制政體的傀儡,黨政主導,沆瀣

一氣,奢想匪賊能夠聽從民意,

為道德力量所撼動,糾正己過,

是妙想天開。公民抗命流於理

論,限制群眾的抗爭想像,自我

約束抗爭力量。更重要的是,我

們不是抗命,因為只有奴才會當

中共的說話是命;我們是對抗暴

政,因為敵人正要侵我家園。當

公民抗命無助解決困局,群眾就

自然走上公民抗暴。

與匪賊談判,必須無所畏懼,衝

鋒陷陣,手握籌碼,斯文即成敗

類。放棄防禦的不是抗爭,逃避

還擊的不會勝利,這是博奕的常

識。自由不是跪著就有,是要站

起來奪取的。港人口喊民主,卻

渴望自由空降,無需代價,是葉

公好龍,守株待兔。烏克蘭群

眾奮勇起義,負隅頑抗,成功推

翻總統,當地的革命領袖Yuriy

Lutsenko就說過:「我們有兩條

路,被投入牢獄或是大獲全勝!

」台灣民眾當年飽受極權壓迫,

官逼民反,於二二八事件、美麗

島血腥抗暴,啟蒙民主意識,終

於換來台灣民主進程。香港人要

追逐自由,不一定要走前人舊

路,但面對暴政,態度必須強

硬,陣勢必須堅定,因為怯懦只

會招致滅亡,永不超生。公民抗

命是追求共有之義,但公民抗暴

卻是捍衛族群權益,前者是道德

理念,後者卻是身土實利。與虎

謀皮,絕非理念之爭,而是守護

港人族群,捍衛家園,背水一

戰。

社會失序激進蔓延 本土革命一觸即發

秩序井然,理性抗暴,為雨傘革

命贏盡國際稱許,但除此以外,

此役可謂敗得無地自容。雨傘革

命來得一鳴驚人,可惜不斷自我

馴化,佔中殘念更在退場之時死

灰復燃,泛民左膠精神勝利,是

整場革命的污點。港人篤信和

平,崇尚秩序,堵路抗爭已是始

料不及,但當和平起義無效,

社會難免催生秩序以外的另類抗

爭,報復政權。自由淪喪,人心

思變,激進主義勢將蔓延全城。

近來,社會上出現一系列不知名

行動,輕如塗鴉牆壁,重如焚毀

公物,似是流於發洩,但行為背

後包含破壞的符號意義,是當權

者不得不察的。激進主義的蘊釀

是對當權者的警號,當另類抗爭

成為常態,常態成為群眾習慣,

港人的抗爭思維也就得以昇華,

對武力的接納也會相對提高。民

間激進主義之所以可怕,在於執

法者四面樹敵,草木皆兵。假如

當權者任其發酵,今日焚毀,明

日縱火,激進主義迅速燎原,將

會成為下一場革命前夕的烽煙。

如今和理非無路可進,當權者對

民情充耳不聞,陷於僵局,此刻

人民棄守為攻,以更主動的形式

表達不滿,要脅威權作出回應,

實是權宜之計。雨傘革命之所以

勢如燎原,絕非公民覺醒,而是

始於騷動。九月底,雙學振臂一

呼,衝擊公民廣場,爆發警民衝

突,群眾質疑政權的合法暴力,

同情抗命學生,於是群起聲援,

一石激起千層浪。

歷史上,揭竿起義從來只有寥寥

數人,要能一呼百應,就要有全

民的抗暴情緒。當年八九屠城,

百萬港人上街,如今港人起義,

釀發雨傘革命,都是被催淚彈的

烽煙、學生的血汗感召而來,絕

不是被束手就擒的情操感動,否

則當日七二預演佔中,聲援者就

不會如此稀少。如今港人難有背

水一戰的覺悟,不過正如魯迅所

講:「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前人開路,

後人固地,群眾永遠是立於義軍

之後,只有在義軍成功奪下城池

之時,方有人民吶喊助威。

於沙場征戰,必先穩軍心,而後

取民心。民心未取,充其量只會

輿論無力,斷不影響出師之名;

然則軍心不穩,蜀中無人衝鋒陷

陣,前路不開,則後繼無人,難

以成事。群眾革命本來就是集體

衝動,雙學於群情洶湧之際,不

發一兵一卒,乘勝追擊,反而故

步自封,畫地為牢,之後又欲取

中間民意,而屢誤前線義軍,是

誤判形勢。港人務必清晰,這是

全民的本土戰爭,是捍衛港人主

體、力抗中共赤化的本土革命。

過去,六四束縛港人身份,塑成

廿五年的錯位抗爭,雨傘革命如

今重整香港民主路線,抗暴世代

精兵冒起,他朝必洗左膠頹風。

八九學潮之後,六四騎劫香港

民主運動,留下大中華思維的烙

印。廿五年來的六四晚會,釋出

巨大政治能量,印證暴政殺人,

群眾誓難罷休,可惜這種大中華

本位的焦點含糊,好高騖遠,以

致民氣瓦解,淪為自我慰藉。

如今雨傘革命未能一蹴而就,就

是失敗、淪為快樂抗爭,就是

恥辱。佔領區三分天下,早就浮

現勇武與和理非的路線分歧。當

旺角含恨而終,尚且奮戰到底、

當金、銅兩地歡樂解散,頹廢抗

爭,就注定本土派必須肩負領導

抗赤革命的時代重任。抗爭從來

只有成果與白果,「有傘就有

聚」、「We’ll be back」一類

的精神自瀆,必須肅清。如今革

命尚未成功,但雨傘革命已然樹

立本土革命的精神圖騰,重整全

民革命的抗爭思維,一去大中華

餘毒,下一波抗赤反殖的革命浪

潮蓄勢待發。「因為愛,所以革

命」,這是孫文說的,愛護香港

的人將會為本土抗爭模式一洗頹

風,臨危自救。

捍衛自治,就是向中共宣戰,若

然懼怕鐵血政權軍隊入城,那就

不如放棄民主,甘作順民。所

謂「非義不盡齒」,如今官逼民

反,孰貶孰譽,歷史是會還香港

人一個公道。

41

Page 4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42

Page 43: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43

Page 44: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Page 45: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Page 46: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46

Page 47: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Page 48: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48

Page 49: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49

Page 50: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0

Page 5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1

Page 5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2

Page 53: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3

Page 54: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4

Page 55: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5

Page 56: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6

Page 57: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7

Page 58: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8

Page 59: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59

Page 60: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0

Page 6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1

Page 6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2

Page 63: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3

Page 64: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4

Page 65: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5

Page 66: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6

Page 67: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7

Page 68: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8

Page 69: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69

Page 70: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70

Page 7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71

Page 7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72

Page 73: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73

Page 74: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文/ 譚天悅 譚天詠 廖錦雯

簡介:〈盡頭〉是一篇以2046年的香港為背景的連載小說,透過王勵陽、司徒苑、司徒彥和獄卒的視角述說一個現實與回憶交織的抗爭故事。

上回提要:在2046年,記者司徒彥重新認識母親司徒苑不為人知的過去,而回到2014年,大學講師王勵陽「被失蹤」,與妻子司徒苑失去聯繫。在政治前景晦暗,人心惶惑不安的2046年,踏入回歸的第五十個年頭,香港的改變叫人窒息,而司徒彥即將捲入政治漩渦,黑夜亦悄悄降臨。

五、司徒彥

雨後的雷聲叫人納悶。看著媽媽一直以來藏好的照片,我看得出神,冷不防媽媽剛醒來,在身後叫我。我慌忙把信件和照片收好,轉眼看她。她見我剛下班,就叫我躺在沙發上休息,逕自走向廚房,開著微弱的爐火,下個方便麵給我吃。

坐在沙發上,我再把照片拿出來,仔細觀察,我從來沒有見過她身旁的男人,他剛好跟我的年紀差不多,只是他的樣子比我更成熟。看著看著,我曾想過這會不會是我的生父,一想到就心裏發抖。因為爸爸的存在,從來是我家的禁忌。除了媽媽和我,我們就再沒有其他親人;在老師和同學眼中,我是個異類,因為我沒有爸爸。鄰居也不太喜歡我們,因為家門外常有保安監視著,所以我們司徒家成為整座大樓的眼中釘。媽媽一直找不到工作,只能當兼職。這三十多年來,她很少展露笑容,經常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我看著她在廚房的背影和腳步,發現她比以前走得更緩慢,看著她日漸衰老,再想起這陣子收到的奇怪信件,我越來越覺得媽媽很陌生,而我從不曾了解她的過去,可能她就是那些信件的答案。 一刻過後,她把熱湯和麵條端在桌上,叫我快點吃,然後坐在另一端,整理桌上的雜物。我在飯桌前把幾條麵條嚥下去,然後拿出媽媽跟那男人的照片,放在他面前,說:「媽媽,你記得他是

誰嗎?」一看見那幀發黃的照片,她錯愕地看著我,罕有地厲聲道:「你在胡說甚麼?」我定睛看著她,指著照片中的男人說:「我要知道他是誰,我需要一個答案,去解釋近來發生的奇怪事情。一個月前,我收到一張從二零一四年寄來的書籤,寫著顧城的〈一代人〉。今天回家後,在你身邊的鐵盒又找到了你跟一個男人的照片和信件。媽媽,請你告訴我發生甚麼事,好嗎?」她閉上眼睛,深呼吸一下,抬起頭示意我不要作聲,喚我到她耳邊,小聲說:「彥你長大了,時到如今,我知道不能再暪住你。但在你知道真相後,一定要更小心,不要隨便相信任何人。這些年來,媽媽一直被人監視,我擔心家裡也遭監聽,所以你跟我來。」 媽媽叫我走進廚房,把水龍頭扭至最大,而她從睡房拿出鐵盒,把裏面的東西通通倒出來。我一瞥,有幾封信件、我早前看過的剪報,還有媽媽的結婚照,新郎就是那個三十二年前在七一跟她拍照的人。在潺潺水聲下,媽媽以一種訴說他人故事的口吻,進

〈盡頭〉

連載小說

74

Page 75: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入回憶的深處,想起三十年前的自己。 「他是你的爸爸,叫作王勵陽,我們是在大學認識的。你知道嗎,你爸爸在大學任教政治學,二零一四年政治氣氛緊張,他和學生積極投身社會運動。那年中旬,香港經過了七十九天的佔領運動,他幾乎每天都去支持學生,寫文章。運動過後,有示威者開始被拘捕,那年除夕,你爸爸到廣州參加學術研討會,再也沒有回來。有人知道勵陽的下落,指他因煽動學生參與佔領運動而被捕,但沒有通過任何法律程序,一直音信全無。我四出去找朋友幫忙,他們卻藉詞推搪,因他們知道勵陽是政治犯,沒有人願意挺身而出。後來,我發現懷了你,輾轉間有人願意通知勵陽,並替我們傳遞信件。但過了不久,有政府人員來到家,雖說是探訪,事實上他們警告我要跟勵陽中止聯絡,又安排社區保安監視我們;於是我寫了一封信,請你爸爸珍重。剛生下你,我就立刻搬離舊居。」她頓一頓,抽一口氣,再說:「當時我還以為只要不跟他聯絡,我們就會回歸平靜,但是社區保安繼續監視,而你年紀還小,我根本沒有能力工作。我恐懼,所以我懦弱、退縮。我原本打算把這個秘密收藏一輩子,事已至此,我覺得你也有權知道。」她把信件放在我面前,信上的內容是這樣的: 「苑: 這幾十年,我寄了很多信,但從來沒有回信。你和孩子好嗎?別人說我太傻,住在復康村的人怎會有希望能再見家人一面?但我單純地相信,你會一直支持我。每當我難過的時候,想起你認真思考的樣子、記起你唸電影對白的聲音,還有你病了仍堅持要我去支持學生的叮嚀,我就告訴自己,為了你,我要堅持下去。 聽說下次身體檢查要來了,希望我可以熬過去。人生過了一甲子,我後悔沒有好好珍惜你,對不起。 新歲將臨,唯願生活一切靜好。 陽」 我看畢信件,記起了有行家說過

「復康村」的存在,它專門收容重症精神病康復者,但政府對其實際運作三緘其口,對外只有對部分家屬開放的每週探訪日。如果我的爸爸當年因政治風波而住在裏面,也許這一個地方,就不只是治療場所那麼簡單。而且,依照信上的內容,我爸爸曾多次寄信不果,背後應該還有其他原因,這封信應該不是由他本人寄出,加上近來收到的奇怪信件,為了媽媽,調查下去是唯一的出路。 當我正把水龍頭關掉,媽媽鄭重的對我說:「對不起,我只是想保護你,想你平安。如果你想找尋爸爸的消息,你記住要小心行事。」我向她承諾,會努力追查「復康村」的線索,同時也會小心,答應每天會向她報平安。 又一個清晨,回報社的路上,我在想一個失蹤三十年的政治犯、一座無人聽聞的復康村、一段早被遺忘的佔領運動,要花多少的努力,才能拼湊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同樣,媽媽的心結,又要怎樣才能解開?乘鐵路時,電視上播放的是回歸五十年的專輯,描寫香港在祖國帶領下,各項發展欣欣向榮,當中提及聞所未聞的概念,好像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今天聽起來像是笑話。 回到報社,大部份同事出外採訪新聞,留下幾個記者預備突發事件和搜集特輯資料,趁人不多,我又坐進檔案室內,翻看二零一四年的舊新聞。不知為何,剩下來的舊新聞為數不多,題材只有政府施政順利、名人風流韻事等雞毛蒜皮的小新聞。我漫無目的地瀏覽,花了幾個小時,也找不到半點痕跡。我心生一計,將「王勵陽」三字放在網路上搜尋,得出的結果是他過去審訊的報道,全是媽媽放在鐵盒的那些剪報。再按下去,更多的只是無關的結果;當我預備離開視窗時,出現了一篇名為「為民主 爭普選 王勵陽無悔參社運」的訪問。我馬上按下去,而電腦冒出一個紅色的警示「此連結或有毒,並不建議下載。如需下載,請輸入使用編號。」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類近的資料,我不想放棄機會,馬上把編號輸入,訪問也立即傳入我的記憶棒裏。電腦不時冒出警示,但我沒有理會,繼續閱讀

訪問內容。在二零一四年的訪問內,王勵陽回顧佔領運動的得失,他說:「儘管我們現在失去了佔領區,但我認為只要我們都相信佔領的力量、民主的可貴而團結在一起,那麼真普選來臨的日子應該不會太遠。對於一切攻擊,我會用魯迅的話作結『行無愧作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 我在檔案室內靜默不語,把訪問看了一遍又一遍,忘記了警示一直在響。 經過輾轉難眠的一晚,今早趕忙出門,只留了個口訊給媽媽,就離家上班。走在路上,採訪主任致電我,慌忙地說:「阿彥,你做了甚麼?為何會下載非法文件?警方說你犯法,闖入報社要帶走你的資料。現在社長替你說情拖延,你快點上來說清楚!」我把電話掛斷,再回想昨天叮咚、叮咚的警示,驚覺我闖禍了。如果我現在回去,就會被捕、爸爸的資料亦會因此消失、復康村的秘密也再沒有人發現。於是我在路邊草叢中扔掉電話,我不知道要往哪裏去,只懂拼命拔足向馬路方向奔跑。 媽媽,對不起,請你等我回來。

六、獄卒

「鈴鈴!鈴鈴!」 清晨五時十五分,刺耳的床頭鬧鐘依時響起。我馬上伸手把鬧鐘按停,免得把隔鄰吵醒,前兩天已被左邊那家胖子罵個狗血淋頭,我可不想再看到他那副怒髪衝冠、磨拳擦掌的兇相,想起來就害怕。我稍微伸展一下便從被窩中爬出來,迅速地梳洗更衣,離家上班。 走到空無一人的街上,抬頭一看,只見天空黑壓壓的一片,黑暗的盡處仍未見一絲日光,陰冷的空氣凝聚在這個黎明時份。忽爾吹來一陣寒風,我打了個寒噤,腳下加快了腳步,以半跑的速度奔進旺角地鐵站,看到站內的燈光和急步走著的人們總算令我安心點。我溜進紅色鐵路沿線往中環方向的列車上,找個空位坐了下來,拿出耳筒和電話,聽著三十多年前的流行曲。陳奕迅

75

Page 76: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的《黑夜不再來》一曲播畢,列車剛好駛進中環站的月台,我便把耳筒收起,趕快下車。當我步出H出口時,天已微亮,街上還是空蕩蕩的,馬路上也沒有車駛過,但這也正常,現在還有誰會來中環這個鬼地方?要不是為了糊口,我說怎麼也不會到這裡來。此時又一陣冷風吹至,如利刃般劃過我的臉,我只好低著頭一步一步走向由大會堂改建而成的復康村。 復康村的外頭是四堵灰黑的高牆,入口就像一個老鼠洞,瑟縮在高牆的一個暗角,職員們都在這裡出入。我走到入口處,拿出職員証拍卡簽到,再注目於門前的瞳孔識別器解鎖,守門的職工便示意我可以進入復康村。我信步走進儲物格把隨身物品放下,再到辦事處取了淺綠色的看護制服,隨即到召集處報到。 「長官早!11041於五時五十分向長官報到!」甫步進召集處我便馬上報到,只見那禿髮的陸長官躺在他的私人按摩椅上,顧著跟他的同僚玩牌,聽到了報到只是「嗯」了一聲,也沒有看我一眼,我便走到他旁邊候命。不一會,他把腳踏上旁邊的椅子,我立即從口袋中掏出毛巾俯身擦亮他的皮鞋。「哈哈哈!這回還是我勝了!來來來!給錢!」看來陸長官贏了錢,他低頭看了看我,笑著說:「哈哈哈!你今天旺我啊!你什麼編號啊?哈哈!」「長官!本人編號為11041,低級看護。」「哦,什麼爛編號這麼難記,哈哈!可是不打緊,你這個人識時務有前途啊!」「謝謝長官,這裡一點心意,以後繼續跟你學習!」我馬上從後袋掏出紅包遞給陸長官。「哈哈哈!太客氣了!怎麼從前好像沒有見過你呢?你是新來的嗎?」「報告長官,本人由二零四四年一月一日開始在復康村工作,已經在崗位上兩年零八個月了。」「哦,這樣啊,好的。你今天跟我工作!換這套制服,快!」說著陸長官揮手喚了一個職員過來,把一套紅色的制服遞給我。我捧著制服,心中顫抖。

又是這一套紅色制服。高度戒備。陰沈腥臭。狹長走廊。慘叫聲。傷痕。信。手。王勵陽…… 入職以來,我被派往高度戒備區

工作。直至兩個月前,我被調離了崗位,沒想過我會重回那個地方。我嘗試著不要去想,專注地對著鏡子穿上制服,把胸前的鈕扣逐顆逐顆扣起,再把工作証別上襟前。可是我的雙手抖得厲害,只好強迫自己把雙手放在身後,深深吸一口氣,心裡說著:「沒事的,只是工作一天罷了,沒事的。」,便步回召集處。「你啊!別放慢手腳,趕快一點,要開工了!」陸長官指著我不耐煩地說。「對不起!長官!我知錯了!」我連忙向陸長官九十度鞠躬道歉。陸長官擺擺手,說道:「算了吧!今天小陳請病假,我找來了這個職工替他一天。今天的工作如平日一樣,都是分發飯菜,安排工作,分發信件之類的輕鬆工夫。大家有沒有特別事情要報告?沒有問題的話就要趕快開工了,快點完成就可以快點下班!」「是的!謝謝長官!」我跟著眾人回應,便跟其他職員列隊走上位於三樓的高度戒備區。 一路上我也低頭看著地面,那片熟識的水泥地班駁交錯。我記得水泥地通道的盡頭就是王勵陽身處的312病房,只願待會路過的時候仍能看到他。我默默推著送飯菜的餐車,每走到一個鐵欄柵前便停下來派發飯菜。今天的早點是兩個冰冷的饅頭和一碗水,食物旁邊放著兩顆圓形的白色藥丸,病人們每日三餐也要服藥。我們只需在欄柵前放下食物,半小時後就可以回來回收空碗碟,然後警衛們便會走進病房裡仔細檢查病人們有沒有依時服藥,若發現病人沒有服藥,便會把他帶走去做身體檢查。不是每個被帶走的病人也能平安歸來。 終於走到了通道的盡頭,我捧著最後一份食物走到王勵陽的病房門前,看看欄柵之內,王勵陽是否還在。我慢慢地放下食物,隨便喊一聲:「312,吃早飯了!」,再探身向前,只見王勵陽一瘸一瘸的走過來,驚喜地看著我,向我伸出他那滿是傷痕的手,我們用力一握,一切盡在不言中。「我已找到你妻子的地址,信已經寄出,只等回覆。」我輕聲地說。只見王勵陽的雙眼滿是淚水,他不住的點頭,更用力的握著我的手。這一種力度,這一雙殘損的手掌……「鈴—鈴—」復康村的報時鐘聲突

然響起,把我從回憶中喚回來,我馬上鬆開手,小聲道:「對不起,我要走了,對不起!」,便轉身離去。 我會永遠記住那次用力的握手,那個永遠不會再回來的病人,那一個六月天。 304是一個守規而沈靜的病人。在這裡工作的日子裡,常見一些病人在病房內吵嚷呼叫,有時候更會不肯服藥,最後要被警衛帶走檢查,但這個人每天也準時進餐服藥,工作時亦毫無怨言。我偷看過304的病歷檔案,發現檔案上並沒有寫上他的名字,只是寫下他今年約五十歲,入院時為二零一七年。我對他有印象是因為我與他的年紀相約,但他的頭髮卻已花白稀疏,眼睛混濁空洞,像個老者一樣。他總架著一副黑框眼鏡,樣子好像在思考,面容繃緊而沈鬱。我每逢看到他這個模樣也為他感到可憐。 今年六月,304突然行為反常,就如王勵陽在年初的時候那樣不肯服藥。他看來十分堅持,縱使警衛每天把他帶走檢查,檢查後回來落得遍體鱗傷,他還是不願意服藥。他堅持了兩個星期,我最後一次見他的時候他已是奄奄一息。那天我如常派飯到304的房門前,當我想轉身離開之際,他突然緊握著我的手,向著我微笑。原本我很怕,不知道他為何這麼用力地握著我的手,但當我看到他那和善的笑容,留意到他手掌上斑駁的傷痕,扭曲的手指,發黑的指甲,冰冷的手心,我就知道這些日子裡,他過得一點也不容易。若這樣能給他一點支持也是好的,我就跟他握著手,直到他鬆開手,我笑著向他點點頭便走開了。半小時後,我和其他職工回來回收食具,只見他的飯菜和藥丸原封不動的放在地上,我唯有把這些飯菜拿到後梯的垃圾房裡倒掉。「吱—呀—呯呯呯呯呯」,五聲巨響之後,只見曾警衛長手上的槍管曳著白煙,槍口的方向指著倒在血泊中的他。滿地鮮血。「哈哈哈哈哈!」警衛們乾笑的聲音響徹樓梯間。「你來得正好!快替我們清理現場,把他丟進海裡就可以了。快!」黎副警衛長向我喝道。「這個人每天為我們添麻煩,一早就該幹掉了。」「對啊,還敢口硬!」「他死得好

76

Page 77: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啊!」眾警衛指著他的屍首喝罵。「安靜!收隊!」黎副警衛長一聲令下,眾警衛隨即列隊離去。我呆立當場,眼睜睜看著半小時前還活著的他就這樣斷了氣,我不肯相信。我跪下來嘗試探他的鼻息,不住搖動他瘦弱的身體,輕聲叫著:「醒過來啊!說句話啊!」,他卻沒有回應。是真的。他真的死了。不知所措的我只好忍著淚為他清洗乾淨身上的血污,把他放進一個黑色垃圾塑料袋裡,揹著那個塑料袋一步一步的走到海旁,再把他丟進深邃的維多利亞港裡。塑料袋一脫手就往海底一直沈下去、沈下去,我目送著他離開了視線,終於流下淚來。我不明白,為什麼他會死得不明不白。 這事以後,我便被上司調離了三樓的高度戒備區,沒有人提起304的死,我亦不敢向任何人提起此事,但此事卻成為了我的夢魘。殘損的手。滿地鮮血。震耳的槍聲。警衛們無情的冷笑……這一切一切都烙在我的腦海裡。 我不能再騙自己了,其實我知道復康村內的人逐漸「被消失」,我知道這是個不正常的地方,我知道那些病人根本沒有病,但我能做什麼?我很怕,很怕王勵陽和其他病人也走上同樣的不歸路。但我能做什麼?我能做什麼?

七、司徒苑

「媽媽,你記得他是誰嗎?」彥拿出當年我和陽的舊照片,緊張地問。 我早已預料到彥終有一天會問起他的父親,他的身世。其實,彥偷看鐵盒的事情我都知道,畢竟自陽走後我從沒安心睡過,哪怕只是一次。只是當他真的開口問時,我還是會震顫。我承認我懦弱,退縮,但我無法再承受失去。然而,盡頭將至,我不得不對彥坦白。我的自私已扼殺了一個孩子對父親的想像。如今他已長大,我再也不能決定他的未來。三十年的歲月可以改變許多人事,但陽始終在我心底不能忘懷。這當中有恐懼但同時有愛和眷戀,使我即使夜夜無眠也不肯忘記。 我把彥拉到廚房,扭開水龍頭。

「他是你的爸爸,叫作王勵陽,我們是在大學認識的。」輕輕一句,如千鈞重。我一直想著有朝一日要怎麼樣告訴彥關於他父親的事,也曾經屢次在夢中告訴過他。現在真的在那兒講給他聽了,卻不知如何說起。前塵往事太多,理不清一個脈絡,只好平平白白,從頭細數,畢竟都是好些年的事了。 我別過頭,悠悠蕩蕩飄回逝去的年月。 二零一四年的最後一夜,煙花照常在維多利亞港上空綻放,時間甚至比往年更長。火花炸裂長空,迸發的光芒雖賞心悅目,卻也觸目驚心。我坐在電視機前看倒數,眼前是太平盛世的景象,彷彿過去數月的動盪不安只是香港人的集體幻覺。五光十色的煙花消散後,濃霧罩香江。我曾經以為自己已看清,卻不知道人生在世總是無可奈何。陽不在身旁,我喝了點酒,昏沈睡去。我只想過了今晚,睜眼就能看見心中所愛。 二零一五年的元旦,好的事情沒有來。經歷七十九天的佔領運動後,香港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尋常人家還是過著尋常生活;追求改革的人雖鬱憤填胸,也只能過著尋常生活。學術研討會完結,陽沒有按時抵家,我不多想,只當是交通延誤。今天天氣更冷了,我忽然想外出走走。前些天地鐵通車,新開了香港大學站,我一直想回大學走走,又怕遇上沸沸揚揚的人群,所以未能成行。窗外不晴不雨的大陰天,一貫隆冬的色調。這種不痛不癢的灰白色令我急切地想回大學一趟。 我和陽在大學認識,在抗爭相戀。那時候我們都有「初生之犢不怕虎」的膽識和傲氣,眼裡容不下半分不公不義。陽比我走得前,他策劃行動,我負責文宣。政府強推「二十三條」的時候,我和陽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頭,搖旗吶喊。往後的社會矛盾愈演愈烈,撕裂蠢蠢欲動。我們由讀大學到在社會做事都不忘抗爭。保衛皇后碼頭、反高鐵等一連串事件,我和陽均沒有缺席。父母一直反對我走上前線,我卻以為「不自由,毋寧死」。經歷反國教後,我才發現人很軟弱。畢

竟,人終究還是要生存。大學還是老樣子,理想的花火是誘人的,明知路途險阻,還是會有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前仆後繼。中山階懸掛鮮黃的直幡,民主牆貼滿激烈的辯論,一切如舊。七十九天的佔領運動,陽天天到佔領區看他的學生,寫文章分析局勢。我依舊伴在他身旁,流連佔領區。可是真的一切如舊嗎?陽的心仍是溫熱的,但我呢? 我自大學歸家,仍不見陽的身影,亦未接到他的電話。我雖然已報警,但七天過去他還是杳無音訊。陽失蹤以後,我一刻也不敢多想。熟悉的朋友因恐懼而退縮,我心酸卻無可奈何,畢竟人情如紙薄。我沒有哭,只是無意識地重覆撥打他的手機號碼。陽是有名的大學教授,他無故失蹤引起軒然大波,成了整個星期的報紙頭條,流言四起。可是媒體關注又如何?警方口說全力調查,卻毫無進展,每每支吾其詞。我心裡也清楚結果,只是無可奈何。我白天安撫陽的父母,晚上嗑了安眠藥才能勉強入睡。我總夢見他牽我的手,輕吻我的額頭,溫柔地說:「我們會在一個更美好的香港建立一個家。」我扯住他的衣袖,幽幽地說:「我不要更美好的香港,只要一個平凡的家。」可是,他還是走了,留下我。 慢慢地,慢慢地,時間失去了意義。陽的「被失蹤」事件不再是頭條新聞,網上的討論也逐漸冷卻。當輿論不再施壓,便等同判他死刑。我不死心,每天等他回家,看着電梯顯示的樓層。電梯慢慢開上來,經過我們這層樓,我就像把一顆心懸在半空。有時候,還沒開到這層樓就停住了,我又像是半中間斷了氣。一個月虛虛浮浮地過去,不留痕跡。我的身體也漸漸捱不住,總是想吐。後來,吐得愈來愈頻密,我知道自己懷了陽的孩子。一個多月來,我未曾心慌,唯獨懷了孩子後,我慌得不知所措。 「阿嫂,我知道陽仔的下落。你別擔心,他在監視著,雖然行動受制,但生命無虞!等事情丟淡後,我可以幫你轉交信件。」啟平篤定地說。 啟平是我們的同學,當年在學生

77

Page 78: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報任編輯,曾經和陽在運動中出生入死,私交甚篤。陽失蹤後,只有啟平不離不棄,陪我明查暗訪。後來,我輾轉透過啟平遞了封信給陽,告訴他我有了孩子。可是,政府很快知道我們的來往,有所動作。我無可奈何下,忍痛與陽斷絕聯絡。我頂著大肚子,頻頻搬家,只為逃過監視。 一個單身女子懷了孩子在社會上是不被接納的,彷彿活該受人白眼。我曾經極力反對這些封建守舊思想,可是如今也沒有什麼好在乎。我和陽分開後,很少外出──除了怕監視,也怕陽光。我用舊報紙和牛皮膠紙封了窗,透進來的陽光氣若柔絲。燈是橘黃色的,惹人睡的那種。我模糊了年月。鄰居都以為我是怪人,不願親近。少數好心的鄰居看見我腹大便便,也會偶爾送上日用品,只是我從不肯收──我怎麼敢呢?久而久之,他們也不來了,怕是因為我冷淡。但有時我寧願相信他們是被恐嚇要與我斷絕來往的。我活得像孤島。肚皮一天一天隆起。生產的疼痛讓我知道自己仍是活的。然後,我有了彥。我讓他跟我姓,忘了父親的姓氏。這孩子眉宇間有陽的影子。看見他一天一天長大,我知道自己仍是活的。我決心燒了陽的東西,唯獨留下一張發黃的合照。爾後,我帶著彥搬家,但生活總算安穩,只有敏感日子政府的人才會找上門。可是,最近幾年我又斷斷續續收到「復康村」寄來的信件。 「媽媽,我會努力追查「復康村」的線索,同時也會小心,每天會向你報平安。」彥堅定地說。我回神,定睛看著眼前的彥。原來,彥已長得和陽離開時差不多年紀,他堅定的神情和陽當年的表情一模一樣。他愈堅定我愈害怕。 我把大部份事情告訴了彥,但我有一件事欺騙了他。我不願我的孩子冒險。如今,孩子已長大,我可以無顧慮找我的丈夫。 2046,真的是惡夢的盡頭嗎?

78

Page 79: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The Hunt,丹麥電影,導演為Thomas Vinterberg。

Lucas,剛經歷婚變的他,高高的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個子高大,任職幼稚園教師的他樂於與孩子玩成一團;疼愛兒子Marcus的他準備可以迎接他與自己同住,興奮不已;外貌成熟穩重的他,與其中一個老師Nadja情投意合,準備好開始一段新關係。貌似一切安好,但事情總不是那麼一帆風順。 Klara,其中一個幼稚園學生,是Lucas摯友Theo的女兒。可惜Theo與妻子不時吵架,Klara反而在Lucas身上找到一份親密感,主動親吻他,又送他小禮物示好。Lucas向她解釋,只可以跟爸媽親嘴。但他沒想到,這次澄清的對話後,一連串的惡夢接踵而來。Klara向校長撒謊,稱遭到Lucas的性侵犯。事件傳開,Lucas成為整個小鎮的眼中釘,受到排

山倒海、越演越烈的針對行為。他遭幼稚園解僱,兒子被前妻阻止搬到他的家,Nadja質疑他的清白,朋友覺得他乖戾而斷交,連想去超市買食物也遭到為難,甚至被毒打。 整部電影除了開頭的三十分鐘,一直充滿著極度沉重的氣息,並漸漸增強。明知道Lucas是無辜,但當你看到他如何遭受到誣捏,以及各方的譴責如何變本加厲時,那種強烈而蒼白的無力感會使你感到極難受。你無法為他作證,你無法為他辯解,你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眼神裏的無奈、不解及委屈。 其中一個最有代表性的畫面,必定是在教堂裏作平安夜崇拜時,Lucas回頭盯著Theo的畫面。 這是一個極度揪心而諷刺的情境。小鎮大部分人聚集在教堂內,牧師說著不斷祈求上帝赦免、叫人認罪的的禱文,變成畫面的背景音效。到底上帝可否赦免一個在這案中無罪者的罪?還是,要尋求赦罪的,是那些自以為有資格審判別人的小鎮居民?而Lucas的所謂罪,其實是小鎮居民沉溺在鞭撻別人的自我良好感覺中所拼湊而成的,是一種無辜的、單方面屈打成招的罪。他們只以Klara的口供作證據,沒再深入求證,看見事情的表面便以偏蓋全,並覺得保護他們眼中的受害者就是一切的真理。即使後來警方表示並無足夠證據去起訴Lucas,鎮上的人依然故我,照樣的杯葛他。結果,就是完全以一個謊言,儘管是無心的童囈,站在保護受到性侵犯兒童道德高地上,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以群眾壓力及排斥的方式完全擊潰一個誠實無辜的人,同時為自己所作

的感到極有正當性及正確。不願意求證事實的本相,然後更以此傷害他人,極為可恥。 而在電影中,筆者覺得最提心吊膽的,不是Lucas如何受到別人的凌霸與蹂躪,因為小鎮居民的嘴臉是如此倒模般的猙獰。相反,是會否有一個鏡頭,Lucas最親愛的兒子Marcus,又或是少數堅持捍衛他的清白的好友,也對他生疑?筆者的這種恐懼,是源自Nadja在幼稚園官方的壓力下,忍不住懷疑Lucas的一幕。他看著Nadja,深邃的眼裏,伴著淚水,眼鏡藏不住他眼底被背叛的失望、難以置信及悲憤,使人錐心的痛,在此實在對Mads Mikkelsen的演技及其會說話的眼睛感到讚嘆。一個無辜的人,遭到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懷疑,那種滋味,點滴在心頭。而Marcus對爸爸卻是死心塌地的信任,年少衝動的他更因為想為爸爸討回公道,被Lucas所謂的好友拳打腳踢,又與爸爸一樣受到超市職員的鄙視,最後連家中的寵物犬Fanny也被謀殺。一個十多歲的少年,像矗立在玻璃球裏的雪人般,別人投擲的仇恨和孤立如透明的水,看不見,但緊緊地包圍、滲透著他身體的每一部分,卻全因那份由時間交織成的信任,使他對爸爸的信心堅定不移。這相比Nadja,雖然她與Lucas已發生關係,是他的女朋友,但在群眾的壓力下,那份情卻多麼的經不起考驗。 事情總會平息。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一旦破壞了,該如何再建立?也許這是一場場的狩獵,你追我躲,你進我退,互相隱藏在撲朔迷離之間,誰也摸不清誰的底蘊。

THE HUNT文/趙雅恩

投稿

79

Page 80: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在十一月尾,窮藝術在黃克競平台舉辦了第一個校園展覽,同時這展覽也是一個有關西營盤社區的藝術計劃──「下馬看花」的收成。雖然整個「下馬看花」藝術計劃已完結,但也許仍有不少人對「窮藝術」及「下馬看花」這兩個名字感到陌生。作為策展人的我,也希望透過這小小欄位,分享從「下馬看花」得到的成果,讓大家多角度思考藝術、社區發展及大學生身份。

甚麼是窮藝術?甚麼是下馬看花?

首先,先簡介我的藝術策展團隊──窮藝術,它於二零一四年成立,由四個港大藝術系女生組成,希望把課堂所學的策展知識實踐出來,並且在港大推動藝術氛圍。第一個藝術計劃名為「下馬看花」,透過藝術帶領港大人關心西營盤舊社區的新發展。名字在成語「走馬看花」中稍作變化,希望港大人離開平日經常乘搭的交通工具(無論是小巴還是巴士,都像匹快馬),親臨社區欣賞美麗事物。「下馬看花」計劃歷時半年,在暑假舉辦西營盤歷史文化團、西營盤的藝術家淋漓、淋浪分享會,以及兩次「慢畫西營盤」藝術工作坊,帶領參加者透過背景知識、居民的分享及自身的五官多角度認識西營盤。而十月尾及十一月尾,亦舉辦了社區展覽和校園展覽,收割參加者在暑假所累積回來對西營盤的看法及感受,放諸在藝術品上,向區內居民及港大同學介紹西營盤。

藝術──是高不可攀還是觸手可及?

對於你來說,藝術是什麼?是一種用來顯示品味的高尚玩意?是一種抒發情感的媒介?還是一種難以理解的奇怪事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對於沒有受過畫畫訓練或沒有唸藝術系的同學,大多都感覺藝術是相當陌生的事物。香港人多數很追求圖像是否與現實的事物相似,卻總忽略創作過程本來就是一件舒服好玩的事情。在「下馬看花」裏「慢畫西營盤」的參加者,大多沒有接受過正統訓練。我們也要求各人放下對「相似」的執著,而讓自己放任五官,在西營盤街道感受事物,再透過線條、顏色去記錄聲音、氣味、溫度、顏色及時間。有參加者脫鞋踏上正街的中午時分的石屎路感受那溫度,再用紅色繪畫火焰之路。也有參加者留意西營盤特別多厠所,想像佐治五世紀念公園的佐治一旦重生,該去哪一個公廁洗澡。放下別人所謂「美」的標準,重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藝術就能觸手可及。當然,也不是人人對藝術抱有這種想法。在我們舉辦校園展覽期間,也有衣著光鮮的成年人走過來,劈頭第一句直接問:「這幅畫賣多少錢?」知道作品不賣,看也不看展覽便走開了。到底是別人定的價錢重要,還是自己的喜好及看法更重要,這就交由你自己去選擇了。

「下馬看花」展覽回顧-對藝術、社區發展及大學生身份的思考

羅安瑩

投稿

80

Page 8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社區發展──新一定壞?舊一定好?

大家也留意到,港鐵現已在西區通車,而社區發展亦是「下馬看花」所關心的事情。作為區外居民,我自己擔心香港碩果僅存、免受商場污染的舊社區也將會隨港鐵出現而消失。從私人豪宅、高級酒吧及咖啡店逐漸進駐,正街的扶手電梯於近幾年建起的跡象,推想政府或想趁著交通發展打造西區「蘇豪區」,因此厭惡帶來商業氣味的港鐵。然而親身訪問區內居民時,他們卻滿心期待港鐵的到來,甚至蒸籠店的老闆說「等了十多年,終於等到出入方便的日子了!」至於正街的扶手電梯的設立,的確迎合了區內人口老化的需要,速度也比中環的慢得多。不禁思想,公眾對「懷舊」的偏好會否有時也遮掩了自己看事物的眼光呢?十幾年前,有誰不希望離開濕漉漉的街市而轉向貨品齊全且衛生的超級市場買菜呢?厭惡新發展,偏好舊事物,會否也是一種在特定時代受著環境的壓迫而發展出來的情感呢?超越對新與舊的二元對立思考,把眼光放在生活的需要上,或許會啟發我們對社區發展有更多想法。

大學生,你的好奇心呢?

在舉辦展覽期間,無可避免有失望的時刻。原因是在黃克競平台舉辦校園展覽時,絕大部分學生匆匆走進飯堂或直接走過大學街,而對展覽視而不見。而港大生這種對身邊事物失去好奇心的態度,使他們一直忽略僅在一街之隔的西營盤社區。其實,我們並不要求每個人都讚賞或認同作品的想法,可是我們很希望港大生不要只把眼界縮窄到只有校園生活或社會制度底下的工具。大學生其實是社會最自由的一群人,沒有受工作壓迫,也沒有考公開試的壓力。若不趁著青春,燃點那把曾被考試壓迫到幾近熄滅的好奇心之火,將來就更沒機會了。

順帶一提,如果有興趣參與藝術策展工作,請上ARTSEEKER窮藝術FACEBOOK PAGE,與我們聯絡:www.facebook.com/artseeker

81

Page 8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片名:大劊人心(Funny Games)出品國:奧地利(Republik Öster-reich)導演:麥可 ‧ 漢內克(Michael Haneke)出品年:1997

I、劇情簡介

喬治帶著妻子、兒子和寵物犬到湖畔別墅享受度假時光。一場平凡無奇的家庭旅遊、卻被兩位不知從何而來的年輕人打斷。旅遊期間,年輕人突然闖入屋內,對女主人提出許多荒謬的要求。隨後,兩位年輕人竟將一家人捆綁,展開一場「殺戮遊戲」,企圖將一家人凌虐至死。

兩位年輕人設計了一場場以折磨為籌碼的賭局。一次次失敗的逃亡摧毀一家人的求生意志。這場突如其來、毫無理由的虐殺,描繪了荒謬、近在咫尺且毫無理由的人性黑暗。 Ⅱ、創作意旨 1. 人性黑暗面的赤裸刻劃:麥可‧漢內克擅長以極簡的對

白、暴力元素的加入、毫無配樂的空白,赤裸裸地描繪人性的黑暗面。有別於一般電影或社會大眾認為的「邪不勝正」,麥可大膽的挑戰傳統認知,毫不保留地貫徹汙濁的惡意。

本片從一開始的狼嚎、鄰居來訪到後來小男孩的逃亡,麥可在這場遊戲中不斷地給觀眾希望,讓觀眾認為主角一家人似乎仍有一線生機足以扳倒邪惡,卻又讓惡意一次次地摧毀善良、吞噬光芒。

若只是單純的描繪「殘忍」這個概念,這部電影就不會如此突出。最讓人感到絕望的莫過於影片中兩位「年輕玩家」的亢奮心情。邪惡與良善,興奮與絕望的強烈對比被強硬的塞在同一幕畫面中,若單純觀察年輕玩家的面部表情,實在難以想像這是一場殺人遊戲。人命是籌碼,折磨是賭局,但勝負卻完全的被掌握在年輕人的手上。快樂的勝利者與絕望的挑戰者,後者完全沒有平反的機會,只能任由年輕人徹底折磨,讓其享受榨取他人性命的娛樂感。 2. 邪惡並非遙不可及:

悠揚的歌劇樂聲伴隨綠意盎然的景致,本應當是悠閒的出遊時光,一家人卻被素不相識的年輕人折磨、獵殺。如此荒謬的對比,麥可卻完美無瑕的接通天堂與地獄,粗魯的將觀眾一瞬間從和樂融融的溫馨拉向人性最深層的殘暴。 但麥可仍不滿足,他還想藉由這部電影達成此一目的:讓觀眾共同參與這場「完全獵殺」的遊戲,決不讓我們成為置身事外的旁觀者。年輕人不斷的與觀眾對話、詢問意見、探討心得,實在令人作嘔。這些舉動正精確地傳達了「邪惡是與我們共存的」,並非只會單純出現在電影畫面中。誰能夠料想到家庭旅遊竟演

變一場虐殺遊戲?藉由單純的生活事件作導引,邪惡的意念作主軸,麥可帶領觀眾進入殘暴的世界,也讓我們體會到近在咫尺的兇殘。 3. 虛幻的安逸與殘暴的現實:

電影開頭,麥可以近似意識流的手法,從女主人的視角透視這場遊戲。從年輕人離開的那一刻起,視角就從女主人清醒的主意識切換到她昏厥中的夢境,為觀眾帶來一場逃亡,帶來一線生機。看到這幕,如坐針氈的觀眾猜想終於可以喘口氣,結束這場殘暴的遊戲。不料,女主人在這時候突然從虛幻的安逸夢境中清醒,面對的是現實中更多粗製濫造的賭局與更加兇殘的殺戮。 此時,面對益加恐怖的現實,先前昏厥中的虛幻似乎變得親切無比。此時,導演仍不罷休,將「遙控器」這個荒謬的情節塞入無比真實的現實,重新開始所有的殺戮遊戲,讓觀眾理解到希望永遠都只存在於美好的想像中,唯有殘暴的現實才是最真實的。 Ⅲ、創作手法探討 麥可運用戲謔的手法描繪人性的黑暗面,將人命作為遊戲籌碼,一步步的摧毀主角一家人的肉體和精神面。 有別於Hollywood類型的電影通常以誇張的殺戮、鮮血四濺的場景和令人作嘔的「肢解」來呈現暴力。麥可刻意避開兇殘畫面,著重在描寫情緒反應的手法,是相當別出心裁的概念。 另一方面,麥可十分重視觀眾對電影情節的反應,透過兩位年輕人與鏡頭的對話,將觀眾巧妙地拉進他的電影世界,讓觀眾無法置身於邪惡之外,這正是麥可此部電影別出心裁之處。

影評:大劊人心 (Funny Games)

文/賴君祐

82

Page 83: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在東方香江有一塊遮打稻田昔者栽上五百一十一株水稻混上一餅蛋撻一杯伯爵茶再加些花錢粉鈔養出濁水中最茁壯的稻生於斯長於斯安分守己拚命生活一夜之間馬照跑卻跑在水墨四濺之上舞照跳卻跳在長袖翻滾之中那紅日底鐮刀不留根不留情收割水稻沒有飛鳥羽翼沒有走獸四腳吶喊聲混上哀嚎慘叫盡最後一口氣令稻穗滿天飛散乘著七月長風直上九天之上落到金鐘旺角銅鑼灣高者飄到獅子山太平山大帽山低者竄到橫街小巷門戶窗口

《為一四運動寫一首詩》 陳拎

魂兮歸來,毋好死些!荷槍實彈抵上血肉之軀在煙霧朦矓之間流下淚水瞳孔與槍管口連成一線看到了希望與絕望的共同體看到了天使與惡魔的化身通道出口是否前往一個更公義的世界?

魂兮歸來,毋空待些!紅色是革命的顏色勇士鮮血披臉的畫面歷歷在目高樓遮閉明月隻手蓋過皓日黑雲壓城城欲摧,滿城盡戴黃絲帶孤身踏上征途而又伴上萬千英烈誰在高居臨下,誰在發號施令?

魂兮歸來,往前望些!前人種因,後人得果赤手空拳怎抵警棍揮動單人匹馬怎敵連群結隊多麼渴望回到九二八的日子是一眾懷著希望落地的稻穗是收不盡的連綿的齊心的一片田 歸來兮,歸來兮,魂兮歸來!風再起時,春風將吹出最猛的稻穗千軍萬馬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聲!

投稿

83

Page 84: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曾拿著理據 求明辨錯對但誰料給扯線偶都粉碎沒法讓疑凶退居難道就撤退 難道就過去若留下蜘蛛網一天不除犧牲者怎會歸去

誰人無良用蜜語 去結最威迫的網尚要辨駁道理得 竟可感心安在棍下繼續狂妄 誰怕見光震耳大話 教你心慌

人難免失望 仍尋探曙光當追光者變得沮喪會否錯點火柴祈願睡床錯感安全 不怕巨網誰留神 蜘蛛精 暗中瞭望難忘這街頭入夜後風浪白日裡也小心泡湯期望春風涼爽 黃葉下場跌宕一剎那 留痕灼燙

誰忘形時落下網 卻醉到甘心天葬道破被騙夢半醒 偏偏感不安若詐睡繼續接受迷惘 難以見光抗拒跪下 敬畏骯髒

人難免失望 仍尋探曙光總得將僅有的一放期望春風涼爽 黃葉下場跌宕土壤裡 仍然志壯

痛極有盡時 無後悔的人潮不止難避到往日去 以麻醉心醫

憑何發光 為何求這點光苦苦的掙扎裡嚮往到底有些精神猶幸若狂信守心靈寄望求蜃樓 找方舟 霧中尋岸誰人說不能 別站著張望末路裡哪可安躺期望春風涼爽 黃葉下場跌宕土壤裡 仍然志壯

家的太陽 尚嚮往

投稿

寄調:灰 - 麥浚龍 (作曲:Vincent Chow 原詞:周耀輝 編曲:Adrian Chan  監製:Juno、Adrian Chan)

網 海思

84

Page 85: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大提琴琴音一落,演奏廳一片掌聲雷動,當然亦少不了觀眾Bravo的喝彩聲。文化中心的古典樂迷素來熱情,指揮家、獨奏者不從後台出來謝幕三四遍,掌聲也絕不罷休。那晚台上,站著接受喝彩的是本地大提琴家李垂誼,下半場演的是德伏扎克的大提琴協奏曲,伴奏的是港樂。 上半場觀眾一如既往拍案叫絕。上半場的節目全是中國音樂,民歌、移植作品、中國作曲家的管弦樂作品一應俱全。所選的,對學習中國音樂者而言,乃耳熟能詳司空見慣之作。台上響著的雲南民歌《對調》要視奏(sight-reading)易如反掌,還有緊接下來的移植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民族風格管弦樂的經典《瑤族舞曲》都稱不上是高難度的作品,惟港樂的演譯別樹一幟自成一家。比如說,《對調》的ti音(按:sol-fa name)奏起來就是要偏低一點,才有雲南的風土味,但本地最佳的職業樂團似乎生怕觀眾誤會自己走音失誤;餘下曲目的演奏亦非常西化。中國音樂難在意境、民族或戲曲的風格的掌握,而非填寫在譜上密

密麻麻的音符。輕視中國音樂之難,換來就是一場畫龍而不點睛的演出。

香港的演奏廳向來重西洋輕中國,觀乎歷年藝術節節目,管弦樂定必佔多數且是重金禮聘回來(例如今年邀得古典樂壇炙手可熱的年輕指揮家杜達美Gustavo Dudamel),而中樂則必為香港中樂團。大概是香港人崇洋,沉醉於馬勒對人生豐富而立體的思考或是莫札特優雅又活潑的樂章而不能自拔,無法抽離如斯畸型的發展模式。現代中國音樂的寫作吸納大量西方的理論與元素,保留民族特色之餘,亦富有時代感,例如二胡協奏曲《藍色星球》似乎是對霍爾斯特(Gustav Holst)的《行星組曲》致敬、王建民多首的二胡狂想曲皆是現代風格的少數民族音樂。西方作曲家甚至開始以中樂團作為作品的媒介,好其富神秘感和別樹一幟的音色和音響效果。社會對中國音樂根深蒂固的印象雖非盡錯,但幾乎可肯定已經與現代中樂發展嚴重脫節。 西方管弦樂隊按譜面演奏中國音樂是一個通病,外國樂隊受制

於文化隔閡尚情有可原,惟以華人作骨幹的港樂實難辭其咎。現代音樂的發展已不再局限於單一地域,除了移植樂曲,更多是中國作曲家譜寫予管弦樂隊的作品,《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為其中一首最被廣泛演奏和灌錄的中國風格樂曲,甚至是中西融合的作品,如趙季平以中樂隊伴奏的大提琴協奏曲《莊周夢》,剖析莊周夢蝶的懷疑論思想,亦大行其道。比利時大提琴家Marrie Hallynck正是令人敬佩的範例,她與香港中樂團合作演奏《莊周夢》,以琴弓劃破了文化的隔膜,克服難以掌握的中國風格,雖然進步空間仍在,但仍獲一致好評,向世界展示中西音樂交融的火花。 香港乃中西文化交匯之地,盡得發展這類型音樂的地利,面對中西音樂交流愈趨頻繁的時代,演奏者作為現代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橋樑,必須摒棄唯西樂獨尊的心態,認真看待中國音樂。古典音樂固為本業,但本地管弦樂發展絕不能自滿於演奏華格納、馬

勒、與布魯克納。

/ Bravo! 五★★/

投稿

85

Page 86: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8686

Page 87: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8787

Page 88: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8888

Page 89: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8989

Page 90: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9090

Page 91: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波蘭來客〉 北島

那時我們有夢想,關於文學,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杯子碰到一起,那是夢碎的聲音。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境化著我的堅定!

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在路上,只為伴著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只為溫暖我的人……

我的心是一顆不安分的心,人是一個在路上的人。我的心是一顆不安分的心,人是一個在路上的人。不安分,是渴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路上,是期待尋找,前方未知的風景。

原自動物本能原始野性的呼喚!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態, 沒有悲歡的姿態,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滿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官腔

第九次緊急會議請辭動議:

To receive and adopt the resignation of Wong Lok Tung as Uni-versity Affairs Secretary I in HKUSU Session 2014.

遺憾動議:

The Union Council notes, regrets and dissatisfies with the in-fringement of Union Council By-laws and breach of duty of WONG Lok Tung April for failure to submit the report of half-yearly report of Union Executive Committee (Section of University Af-

fairs Secretary I), Session 2014.

The Union Council notes, regrets and dissatisfies with the in-fringement of Union Council By-laws and breach of duty of WONG Lok Tung April for not attending three consecutive Union Coun-

cil Meeting Sessions during her session.

To regret WONG Lok Tung April for neglecting her duties as Uni-versity Affairs Secretary I in HKUSU Session 2014.

第九次常務會議

請辭動議:To adopt the resignation of MAK Tsz Chung as Publications and

Publicity Secretary, HKUSU, Session 2014.

遺憾動議:To regret MAK Tsz Chung for neglecting his duties as Publica-tions and Publicity Secretary, HKUSU Council, Session 2014.

The Union Council notes, regrets and dissatisfies with in-fringement of Union Council By-laws and breach of duty of HHR, Ng Ka Ho, for not attending three consecutive Union Council

Meeting Sessions during his session and demands that no further infringement shall be committed.

Page 92: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雨傘世代

自決未來

《學苑》二零一五年一月號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袁源隆副總編輯 陳雅明 羅銳潛新聞編輯 崔誦恩 區樂融新聞編輯兼榮譽司庫 周志輝專題編輯 甄健華專題編輯 甄健華專題編輯兼宣傳秘書 李曉婷文藝編輯 廖錦雯 譚天悅 譚天詠美術總監 陳祖輝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地址:香港大學方樹泉文娛中心2A01室電郵:[email protected]網址:http://undergradhkusu.wordpress.com/學苑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undgrad學苑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undgrad學苑即時新聞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undgradnews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出版Published by Undergrad, H.K.U.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