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25
H A P P Y G R A D U A T I O N

Post on 02-Aug-2016

25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H A P P Y G R A D U A T I O N

Page 2: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編輯 

中文二 李佳芸中文二 鄭家柔 中文二 葉又嘉中文一 林家禎中文一 吳蕙妤食生一 林子淳 法律一 鍾侑伶園藝一 洪正瑜機械一 賴惠慈應數一 任柏瑞

超賽思

「Xess」音似「Access」,意指本刊物以成為校內學生的「通道、管道、機會」為宗旨,擔任連接學生

與學生會,學生與校方,學生與學生之間,甚至學生與廣大世界的橋樑。發行刊物和收看刊物不外乎就

是為了傳播、交換資訊,提供一個低噪音,穩定的發言平台讓思想在平台內活躍伸展,筆者之間也透過

此平台相互砥礪,刺激、催生更多創意與思想。「Xess」的「X」看似符號「叉」,故此刊物中文名取諧

音為「超賽思」,其更有「超越自我,打破設限」、「競賽思想,集思廣益」之意。

請把那些內心話都說出來吧!這是一個沒有火車轟隆聲,沒有汽車亂鳴喇叭,沒有施工噪音,沒有情敵

撒嬌的舞台,讓腦細胞通通站上台,接受掌聲,接受回饋,接受挑戰,不要害怕世界看見你。

超賽思創辦人鄭念慈 超賽思起名人黃光筠

編輯室

  驪歌響起,到了離別的季節。穿上學士服的當下、獻花給學長姐

的當下,驀然回首才驚覺已經走過了許多日子,那些共同的回憶仍保

存在心中,被珍藏、被傳誦。

  超賽思新刊在今年邁入第四刊,每一刊都能獲得更多的故事,希

望能挖掘中興大小事,能延續及流傳,在每一個讀者心中種下更多期

許和感動,締造更多美好的回憶。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

發行人 張正暉總編輯 李佳芸

發刊日期 2016.06

Page 3: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藝術季中的校園認同

     

從第一屆興大藝術季看相關議題  

P20 

校園議題

       

     

服務畫出夢想的藍圖─

元姵文

     

活出慢靈魂─

曾仲佑  

P15 

畢業專欄

      

保存下來的事祝福與回憶─

園藝系,畢業賣花

     

想呈現的,不只是劇本─

外文劇展

     

藝術是生活的多種想像─

外文劇展

     

辦活動也能放鬆身心─

食生系,啤酒節

P2  

各系特色活動

01

Page 4: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各系特色

食生系

辦活動也可以放鬆身心

—2014 食生啤酒節總召訪問撰文 =編輯 = 鄭家柔

  談到食生系你會想到什麼?是他們的課程內容,如健康食品、食

品添加物?還是他們的活動,如食生週、食生罐中情?其實我第一個

想到的,是食生週。2016 年的食生週主題為「食識求事」,著重在台

灣近年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以導覽員帶領觀展並悉心解說的形式,

讓參與活動的人更加明白食安問題的真相,並巧妙運用遊戲引導大家

對食品有正確的認知。整個活動下來,累計人流量高達三千二百人,

如此盛大的活動,必定是需要龐大的人力和腦力去支持;並且對於食

生系上的凝結,肯定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在食生週之後,食生系上

更提供了同學一個放鬆身心的活動——啤酒節。

02

Page 5: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何謂「啤酒節」?

  一邊品嚐香醇馥郁的啤酒、一邊欣賞精彩炫

目的表演,最後串聯幾個讓全場氣氛熱絡起來的

小遊戲,這就是食生系的啤酒節,也是一個系上

的傳統、一個增進師生之間情感的娛樂型活動,

所以目前只開放食生系的同學與師長參加。啤酒

節籌辦人員是由大一大二的同學所組成,談到原

因,總召余巧甄說:「算是一種當系學會幹部之

前的練習吧。」

  每一屆啤酒節的活動風格、內容其實都不太

一樣,比如余巧甄這屆是表演比較多,他們下屆

則是玩遊戲的時間較多,但不變的是它的本質──

「啤酒」。只是,為什麼是辦啤酒節,而不是「汽

水」節或是「餅乾」節呢?余巧甄說,食生系有

一位系友在台啤工作,透過系友與台啤購買啤酒,

價錢上會有折扣,並且台啤也會贊助這個活動,

久而久之,就成為食生系歷久不衰的傳統節日了。

除了台啤贊助的啤酒之外,研究所加工組的學長

姐會嘗試釀造不同口味的啤酒,在活動當天也會

帶自己釀的酒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所以常常讓大

家因為品嚐到各式各樣的啤酒而感到新奇。活動

當天除了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之外,也能品嚐到大

家親手製作的餐點,更能欣賞到準備多時的短劇

與舞蹈表演。其中最有趣的,當然就是有些喝太

多酒而酒醉的人,會做出一些和平常形象相差許

多的行為,比如有些人會胡言亂語、有些人會開

演唱會大聲唱歌,更有人會不省人事地醉倒在路

邊,當然,活動結束後會特別安排人手去善後,

並接送那些「失控的人」安全回家。

團結真的力量大

  余巧甄分享:「因為這個活動會邀請食生系

上的師長來參與,需要製作正式的邀請函,尤其

會邀請系主任來替整個活動開場。」所以,籌備

啤酒節最重要的環節便是聯絡,並且,因為啤酒

節辦在食生週之後,所以表演環節如短劇、跳舞

等就會缺乏人力負責,但還好食生系上的同學們

活動參與率普遍很高,只要在系上的臉書社團裡

發文公告活動,大家就會抱著「沒參加過所以就

一起去」的主動心態來參加。

團結造就凝聚力

  「辦活動就是個經驗,學怎麼辦活動、怎麼

在團體裡溝通。只要大家願意一起做,感情會變

得越來越好。」其實多次參與過食生系活動的我,

便能從中感受到整個活動所散發的溫馨感,食生

週之所以會這麼成功、啤酒節之所以會歷久不衰,

我想很大的原因就是來自於食生系上的凝聚力吧。

03

Page 6: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藝術是生活的多種想像

—2015 中興外文戲劇公演總召訪問

各系特色

外文系

撰文 = 吳蕙妤編輯 = 鄭家柔

陳俐真

外文系四年級

大一參加攝影社

跟拍過幾次片

大三時接下外文系大劇展總召

04

Page 7: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提到中興大學劇展,便不由得想到外文系於上學期末舉

辦的獨幕劇與下學期末舉辦的「外文劇展」,是外文系上的

兩大盛事。和前者是由一到三年級各自分別演出不同,後者

是集合大一到大三的同學們一起完成的,規模龐大。

延續傳統

  大劇展為外文系上的盛大活動,「一進來外文系就知道

這個活動,學長姐雖不會特別講說它有什麼歷史,但是你知

道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傳統。」接下總召時,陳俐真回憶起當

下的反應,她說:「並非要很多人來看或是辦得很盛大,而

是如同拍片一般,希望最後呈現的正片帶給大家感動。」她

單純地希望能夠把劇展當作藝術品,使觀眾能從這個藝術品

當中得到感動。至於有沒有別的期許?她說:「把它做好之

後還是會期待很多人來觀賞,這種期望是慢慢累積上去的。」

中興外文戲劇公演如此成功,得以成為系上傳統,大概就是

因為承辦活動的總召及組員們,帶著對藝術的狂熱而精雕細

琢而成的。

大劇展的小齒輪

  大劇展的籌備團隊分別由行政團隊與戲劇團隊所組成。

陳俐真帶領的行政組底下有公關、招待、宣傳,而各組每個

禮拜皆會召開會議,按照進度表去討論當週發生的事和這週

該做的事,雖偶有磨擦或意見不合的情形出現,但會以投票

去解決它。

  大劇展由大三的學生主辦,學長姐會到大一大二班上宣

傳招募組員,演員則定時程試演面試。寒假前先確定好總召、

執秘、導演(統稱為三巨頭)三個職位;寒假開始後便會決

定劇本,確定組織大概走向;等到寒假結束,組員回來後就

開始籌備。問到大劇展是否會讓外文系上更凝結?陳俐真

05

Page 8: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說,籌備過程中每個階段、每個組忙碌的時期和程度雖不一

樣,但同樣的是,組長與組員間,會有密切地聯絡;且就算

沒參加籌備的同學也會邀請朋友來看劇展公演。兩者無形間

便增加了系上同學的向心力與凝結。

不同與比較

  他校的外文戲劇公演(如台大、成大)一般都是大四主

辦,也就是所謂的「畢業公演」。以陳俐真的朋友在高師大

的經驗舉例:公演要算學分,演員還要修戲劇學分,畢業公

演就像班級性的活動,每個人都會參加,所以他們的演員就

會很多。比如到一個橋段,大家會一起出來跳舞,形式類似

歌舞劇。相較中興外文則是自發性、不強迫每個人都要參與

的。

大劇展教會我的事

  陳俐真分享,畢業以後出去辦活動,社會不會直接提供

籌備者很好的資源;但在學校接活動、當總召,學校會因為

是學生而提供協助,這就是在學校與畢業後的差別。也許「辦

活動」能比作一個演員:在學校辦活動是「彩排」,出社會

是「正式表演」,演員經過彩排有了經驗後,就會知道什麼

活動對觀眾而言是最吸睛的。所以大劇展在公演前,會有許

多次彩排,幹部坐在舞台下觀賞,從每個角度看表演的呈現

方式好不好。「在學校辦活動裡學到的是一個經驗,就算不

停彩排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不斷修正自己的表演,把最

好的呈現給觀眾。」

  她認為,畢業後人才會清楚意識到自己是單獨的個體,

因為僅僅是一個損失便有可能讓公司的名譽受傷,所以做每

件事都必須謹慎,也要對自己犯的錯負責;在學校,則因為

是學生的身分,做得不夠好也沒有關係,所以,如果你有遠

大的期望,不要怕失敗,付諸實行就對了!

06

Page 9: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想呈現的,不只是劇本

—2015 中興外文戲劇公演導演訪問

各系特色

外文系

撰文 = 吳蕙妤編輯 = 鄭家柔

周謙

外文系四年級

104 年外文戲劇公演導演

大學生活中參與最多的也是劇

展類,從她對戲劇的興趣去了

解外文戲劇公演的內容和想要

傳達的東西是再適合不過了。

07

Page 10: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突如其來的任務

  大劇展團隊分成行政團隊和劇展團隊,一開

始這兩者的溝通並不好,劇本選好了、演員也決

定了、宣傳和贊助都開始了,可是時程並不清

楚,到了問題爆發後,大家便開始考慮要更換原

本的導演。團隊認為,在這麼緊迫的狀況下戲劇

需要趕快搬上台,找有經驗的人比較適當。而因

為周謙一直都有參加劇展活動,演過戲也導過

劇,有足夠的經驗,所以是理想的第一人選。回

憶當時接下導演的心情,周謙並不害怕,她說:

「我是一個非常好強的人,想要做的事就要做到

底……當你真的要把責任交給我的時候,我不會

覺得我做不到,我會覺得我就是做給你看,沒有

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就是拚了啊,拚下去你就知

道啦,所以那時沒有特別害怕,反而會覺得我做

到的話很屌。」

  換導演,不只是換一個人;還意味著演員熟

悉的劇本要重選、習慣的領導風格要重新適應。

臨時上陣的周謙,要在時間的壓力下用最快的速

度整裝出發,她對自己的要求不只是及格,還想

要滿分,「我不想讓我們的傳統掉下來,我想要

做出跟往年一樣很有質感的戲,甚至不輸之前的

戲,不想讓觀眾覺得這是一齣『外文系的劇』,

看不懂也不好玩。」

  一個晚上的時間,周謙決定挑選王爾德的劇

本《理想丈夫》並且把劇本看完。她曾經看過清

大外文公演王爾德的《不可兒戲》,這是王爾德

著名的喜劇,劇本中典型的英式幽默,在周謙的

腦袋留下深刻印象,在短暫的時間裡,她決定選

她比較熟悉的劇本做為公演的戲劇,「我當然可

以做很突破的事情,但我沒有時間。」「沒有時

間」在周謙四十多分鐘的訪問裡出現了九次,但

她依然在這個限制裡做出質感。

改編劇本

  《理想丈夫》中加入了一名同志角色,這也

是限制之下美麗的巧合,原本劇本裡有一個老爸

爸和一個夫人,在演員人數確定的條件下,沒有

這麼多人也沒有時間再去找一個人,所以必須要

刪除一個角色,但是這兩個角色的台詞,都說出

了劇本想表現的核心價值,若直接將夫人的台詞

挪到爸爸來講,也不像爸爸會說的話。周謙思考

08

Page 11: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如何解決的過程中突然想到:「那種比較婆媽的

角色如果是男生、如果是一個同志角色,也不會

不合理,現在的生活當中大家一定會認識不少的

同志朋友。其實他們的特色很明顯,讓女孩子跟

他們相處很自然。他會是一個比較細膩的角色,

他是一個男生可是可以體現女生的特質。」恰好

原作家王爾德本身也是同志,這個改編同時也是

向他致敬。

  劇本討論的是愛情和婚姻的關係,2015 年

同志議題依舊有爭議,「反映時事」也是周謙改

編劇本的原因之一,「我不想去跟你吵同志能不

能有婚姻,可是我覺得同志可以有一段穩定的關

係、也可以考慮什麼是我的理想伴侶。」周謙想

要在傳統喜劇中創新,並且可以反映時事,讓觀

眾投入劇情,把自己放在其中一個角色而不會覺

得這個角色是突兀的。

  看劇的同時,周謙希望觀眾看完可以有一些

想法。每個人都曾幻想過理想的另一半要有什麼

條件,也許要高富帥、也許要很有氣質,「可是

當你真正碰到愛情的時候,那些條件重要嗎?當

你真正在婚姻關係中,這些對你的理想條件重要

嗎?還是你們之間的互信關係(比較重要),還

是什麼(其他因素比較重要),我希望你在看劇

當中,你可以獲得這些東西。」

不只是「我在看你演戲」

  在周謙接導演之前,演員群已經全部挑選好

了,這也是一個問題,演員都是和周謙不熟的大

二學弟妹,周謙請他們來讀一次劇本,並且和認

識他們的人聊天,憑著對他們的第一印象,選出

大概適合的兩個角色,挑一些台詞給他們準備,

約一個時間來唸劇,透過這次真正去了解這個

人,他演戲的習慣是什麼,講英文的習慣是什

麼,這些習慣有沒有辦法搭入角色,不行的話要

怎麼調,讓他們怎樣進入角色。

  導演想要的樣子,要畫一個清楚的畫面給演

員,否則演員想的和導演想的,可能是大相逕庭

的人物形象,「你如果只是告訴他說你要 gay 一

點啊你要 gay 一點啊,他就不是 gay 他怎麼知

道 gay 一點是怎麼樣?」周謙和演員溝通,會

畫很多圖案,告訴演員這個角色的背景,讓演員

自己摸索和發揮,想像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

人,或是電視裡有沒有可參考的對象。演員找出

可臨摹的範本告訴周謙,周謙再去看這個人是不

是她想要的樣子,如果不是,便是導演和演員之

間的溝通協調,可能是導演改變她原本想要的樣

子,或者是演員調整表演的模式。

09

Page 12: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雕人也雕聲

  周謙對音樂也很堅持,尤其體現在音樂和台詞的搭配上。

在哪一個點講哪句話雖然很細節,卻也很重要,因為這些細

節會影響觀眾的情緒,這是周謙大一當演員時,那年的劇展

導演影響她的,「他都會告訴我說我在演他的戲的時候,大

概在 19 秒的時候轉調的那個地方敲門,我就在舞台上聽他所

謂轉調的地方在哪,可是我不能只聽猛敲,我還是必須在戲

劇當中……我在那時候敲,觀眾就會覺得有什麼東西來了,可

是不用明白表示說有什麼東西要來了。」

  周謙和聲光組說,她想要的音樂風格是現代爵士,那種

活潑又有上流社會的感覺,於是兩邊分別找了很多歌單,再

從中刪除,挑出可用的搭配劇本。歌曲到了它們屬於的位置

後,還有一些空白的地方,周謙再詳細和聲光組敘述,她想

要的是什麼感覺的歌去填補劇本中間沒有音樂的部份。歌曲

完整了之後,周謙想要演員在什麼時間進來,要怎麼切、怎

麼拿捏就是她的事了,她說其中最麻煩的是戲中有一個小高

潮,一個女配角要去搶其中一個男主角的信,他們的互動呈

現一種鬥智的感覺,一開始觀眾會覺得是男主角佔上風,卻

在最後一秒轉變為女孩子掌握了場子。周謙選了一首探戈,

希望在結束「登」、「登」的時候女生轉頭走掉,讓觀眾覺

得女配角贏了,「可是我挑的音樂的長度導致他們要搶信搶

很久,他們可能原本只是小拉扯女配角就搶信走掉了,但是

這樣張力不夠,所以我們就是盡量配、盡量練習,你要繞著

沙發跑、你要怎樣倒退才可以配到你要在哪個時間走掉。」

免費才是價值

  中興外文戲劇公演和他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免費入場。

周謙說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特色,因為門票雖帶來收入卻同時

也帶來限制,「如果免費的話,我剛好沒事有空去吹吹冷氣,

學生這麼辛苦我也想去看一下,會大大的提升人家願意接觸

戲劇的機會,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特色,因為文學跟戲劇真

的是塑造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很重要的方式,人在社會上沒有

10

Page 13: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人文素養是造成現在社會很多奧客、在匿名網站

後面靠北的那些人。」即使看戲這兩小時只讓觀

眾思考了十分鐘,可是那十分鐘確實就讓人多了

一些什麼。平常人接觸舞台劇的機會很少,更別

說是英文的舞台劇。但有很多西方劇作家的思想

是非常有趣的,他們常創作出有別中國傳統的戲

劇,當開放這個機會讓觀眾去接觸這樣子的想法

時,就會讓觀眾思考到生活當中意想不到的事。

畢業的象徵

  周謙說畢業像是把一隻在水槽裡的魚放到海

裡面去。本來在水槽裡游得很開心,每一個石頭

每一個角落她都知道,但她感覺到,最近有很多

小魚游了進來,這些小魚不認識自己,「開始有

這感覺是 104 上學期獨幕劇的時候,一打開排練

教室的門,全部都是不認識的人。」那是個原本

她很熟悉的地方,但她瞬間覺得它變得跟自己完

全脫節,她說:「來了很多新住民之後接下來你

要被撈出來,你要被放進一個完全不知道你能不

能競爭,不知道你活不活得下去的環境。我要怎

麼用我在水槽裡認識的東西,我要怎麼用我學到

的知識放到大海裡面去,我覺得那是接下來要面

對的事情。」在大海裡的日子,周謙說,她會運

用她所有的能力並擅用,而音樂和戲劇將成為她

跳脫現實的方法,像是一座珊瑚礁,供給她單純

享受的天地。

11

Page 14: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中興大學園藝系每年在畢業前都會舉辦畢業賣花活動,由園藝系

學生自行種花、包花、賣花給本校師生,其意義和價值都不同於在外

花店購買的花束。

各系特色

園藝系

撰文 = 葉又嘉編輯 = 鄭家柔

保存下來的是祝福與回憶

—2014 園藝畢業賣花總召訪問

活動概況

  從三、四月開始,園藝系的學生就會和系上租借排球場附近的田地種花,

每天早上七、八點都要排班澆水、除草,一直小心地照顧這些花直到六月畢業

典禮。這片田以種植向日葵為多,因為向日葵是每年的熱門花種,它面對著陽

光那種正向的感覺,就像在期許畢業生未來能一片光明、也像在期望他們能夠

正向思考,因此在畢業時,向日葵受到很大的歡迎,至於其他如洋桔梗、百合

等,則視每年賣出情況調整而從外面批發。

  在畢業典禮來臨之前,總共會有兩次的包花訓練供系上同學練習,中間還

會有各式各樣的行銷宣傳,如母親節賣花。甚至從去年開始,他們以「自製的

12

Page 15: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芒果青」當作預購的贈品,不過,芒果的來源為何呢?大家

絕對意想不到──是男生宿舍種的土芒果樹!總召黃劭博說,

只要跟男宿的管理員告知一下就可以去摘,畢竟平時也沒有

人會要吃那些芒果,這樣物盡其用的作法既讓人耳目一新也

能吸引到人潮。這些一連串的活動、宣傳,為的都是希望提

高畢業典禮當天的銷售量,因此畢業典禮前夕就是忙碌的開

始了。

  從畢業典禮前一天下午一點起,園藝系大一大二就幾乎

要全班出動包花,然而大部分的人在一開始包都會遇到一些

包裝上的困難,比如花材中的空隙太大或是太緊密等,往往

都需要兩、三個小時的撞牆期之後才能逐漸上手,「這是一

個耐力戰。」總召表示往年會都會包到五、六百束,因此那

一晚他們會輪班熬夜一起包花,「常常包到後面大家都恍神

了,只有手在動,講什麼話都聽不到。」每到這種時候,就

需要總召出來喊話,提振每個人的精神,營造出一個「大家

一起做事、一起團結」的氛圍。工作這麼久,讓大家適當的

休息必然也是很重要的,「比較有趣的狀況是,」黃劭博笑

著說:「曾經聽過有人因為包太久沒睡,又長時間待在冷氣

房內,所以包到流鼻血。」當被問到活動結束後,是否學到

很多包花的經驗?他說,這些技術倒是其次,看個人的興趣,

重要的是那個晚上大家一起熬夜完成了這件事,過程中或許

挫折、或許生氣,結束之後卻能擁有無限的成就感。

  一直到隔天天亮,銷售組就會到攤位擺攤,十點畢業典

禮開始前是人潮最多的時段,這時總召肩負著調整個別花束

上架的數量、價錢的責任,需要和後場的包花工人不斷溝通,

但若是判斷錯誤,造成花束來不及供應、花束滯銷或是提前

降價使利潤變少等,「就會很糟糕啦!」而運花組則是要不

斷往返於園藝系館和攤位之間,把包好的花束移到攤位販

賣,一直忙碌到下午一兩點左右收攤完,整個活動才終於告

一段落。

13

Page 16: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關於「畢業」、「花束」

  當提及在這個活動的過程裡,自己的想法上有什麼轉

變時,黃劭博表示:「當初只是以一個『接下一份工作』

的心情看待它。」這個活動其實是園藝系大二第一次主辦

的活動,他們在什麼都還不太會的狀況下接手,一邊做事

的同時也在一邊學習,有很多需要彼此磨合、學習的地方,

比如如何招集人力,又如何帶出整個團隊的團結與持續下

去的動力,這些全都是挑戰。再提及現在回頭看這個活動,

自己有什麼感想嗎?黃劭博說:「我覺得在畢業的時候收到

花還蠻開心的,代表有人很關心你、祝福你,所以我自己也

會希望可以收到花。」園藝畢業賣花,是一個服務全校同學

的活動,所以提及自己曾經主辦過、參與過這樣一個盛事,

黃劭博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訪問中詢問為什麼不考慮「乾燥花」或「不凋花」呢?

黃劭博說,除了成本與技術考量之外,他認為,園藝畢業賣

花所注重的,並不一定是二十年以後希望對方還要留著那把

花束,而是送花的那個當下,送花者想傳達的祝福以及收花

者感受到的感激與感動。這或許就是園藝系畢業花束額外有

「份量」的地方,除了製作來自本校學生外,還因為它雖然

無法久存,但絕對有滿滿的熱情和真誠在其中。畢業典禮將

近,大家一起將手上滿滿的祝福,傳達給想傳達的人吧!

14

Page 17: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畢業專欄

曾仲佑

撰文 = 洪正瑜編輯 = 賴惠慈

活出慢靈魂

  就讀機械系四年級的曾仲佑,對農業抱有

相當大的興趣,希望未來能夠靠著自己的努力

開一家農場,讓故鄉的傳統文化能夠延續下去。

但自己所就讀的系所與此無關,也知道夢想的

道路並不是永遠那麼平坦,是需要靠自己一步

步跨越眼前的阻礙。

走進田裡,夢想起飛

  家在台中梨山的曾仲佑,每年寒暑假都要

回家幫忙務農,當地有許多泰雅族部落,保有

許多原住民的傳統,但因位居深山交通不發達,

教育資源也不足,當地的長輩希望自己的小孩

能到平地讀書,因此大多將孩子送到豐原等發

展較好的地區。這件事讓曾仲佑覺得相當弔詭

──從小在外地成長的孩子,從來不知道自己的

家鄉長什麼樣子,那麼誰來傳承我們的家園與

文化呢?

  但真正讓他一心想往農業發展的轉捩點是

大二暑假在台中好伴舉辦的「小農獨立影展」,

大致是描述有機農業的紀錄片,深刻的影像表

達令他慢慢了解這塊土地並不只是生產工具,

而是由不同的文化、宗教、傳說與不同生活習

慣交織而成的。看見人們正努力地在復育荒地,

讓台灣這塊土地生生不息,更讓他想對土地付

出一己之力。

  現今社會出現越來越多關懷農業的聲音,

少數是真正做出對這塊家園有所貢獻的,這也

讓曾仲佑產生警覺,體認到農業的窘境。畢竟

老一輩會漸漸凋零,現在的我們正處於潮間帶

的世代,一旦時代的巨浪捲起,文化的傳承可

能就這麼斷了。因此曾仲佑暑假時在梨山舉辦

了打工換宿的活動,邀請大學生們到農場一起

下田體驗農村文化,讓大家在體驗之餘,了解

務農並不是原先所想的那麼乏味無趣,另一方

面也希望能找回大家對土地的認識,與關懷農

業的青年,一起找回失落的根。

  對於未來,曾仲佑的想法是開一個並非只

15

Page 18: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有生產、觀光,而是兼具認識在地文化並提供

打工換宿的農場,讓更多的人了解故鄉的傳統

文化。接下來即將入伍的曾仲佑,還有很多產

業定位可以趁這段日子慢慢思考。曾仲佑表示,

說出自己的夢想有些害羞,但從他談論農業問

題到舉辦打工換宿,聽著他的夢想一步步起飛

實踐的過程令人相當感動。

換個角度想

  就讀機械系即將畢業的曾仲佑,專業和他

的夢想看似有些衝突,但其實大二的他曾經想

轉系到園藝系卻不成功。然而塞翁失馬,這樣

的意外讓他常常思考除了轉系外還有什麼方法

能了解農業相關的事情,像藉由輔系和接觸農

業體驗、打工換宿的活動。即使家長的觀念都

認為二類科系才有前途,身邊有些親戚也都是

走高科技產業,但當個農夫比較適合喜好自由

的他。

  攝影社的曾仲佑在訪問中分享了些不同的

價值觀,無論關於攝影還是關於人生,或許可

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我們從小到大都被要求

「快」,考第一名、學習成長的比別人快,科

技也不斷進步以節省大家的時間,速食生活下,

「慢」好像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

  以數位相機和底片相機為比喻,數位相機

讓使用者快速得到自己的畫面,挑掉不要的照

片,但在拍之前就不會抓緊那孤注一擲的感覺,

我們不再思考要如何構成這樣的畫面,捕捉最

美好的身影。而從底片到在暗房中洗照片的過

程又是期待而雀躍的,暗房醞釀一張照片的過

程,從無到有都親自參與,對於親手洗出來的

照片會更加珍惜,這些皆不是縮短時間、省略

過程就能得到的美好回憶。

具備選擇的能力

  大一剛進來大學,總會面臨各種團體與活

16

Page 19: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動,如系學會、社團、友會等等,每場活動都理所當然的

會學習與吸收點東西,但參與那麼多活動常常不是每件事

都能做好,自己沒完成的東西也會對團隊造成某種程度上

的壓力,心理層面上,已經不是單純想做而做,而是來自

為了完成它所產生的壓力。

  漸漸到了大三大四,開始能夠選擇活動,而非活動選

擇你,比如大一參加活動還需經過面試的挑選,隨著年級

增加,能開始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事,比起自己能做什麼,

更注重在想要做的事情。或許在經歷過各種活動後找到自

己真正想做的目標,這也是個必經的過程。因此曾仲佑希

望大家思考一下「選擇」這件事,思考過所有想做的事、

想要的東西,以及做事動力來源,不論是大學還是進入職

場,都是相當重要的。

構築夢想藍圖

  「帶人要帶心」在經歷過很多活動後,這是曾仲佑覺

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在做事前並非只有執行層面或工作分

配,很重要的是與團隊溝通「我們想做什麼?」、「我們

想呈現什麼樣的東西?」,採納每個人的意見,得出團隊

的共識,便有了藍圖。團隊在前進的過程中因為理想而凝

聚彼此。

  對於活動也不再只是被動參與,而是親手打造並且投

入其中,當感情與大家一步一步築起的夢想建立起來,對

團隊也會更加有情感與歸屬感,這在大學生涯是相當重要

的。「畢竟離開大學,我們什麼都帶不走,能聯繫的便是

情感吧。」曾仲佑說,對於畢業這項課題,也是種自我審

視究竟自己能帶些什麼,最無可取代的便是人與人的關係。

  「希望某天大家都能真正喜歡自己的模樣。」這是曾

仲佑想給大家的一句話,大學中大家忙碌於各個事務,但

留時間和自己對話、面對自己、認清自己到底是什麼模樣,

最後仔細思考是否喜歡真正的自己,這是相當重要的, 希

望每個人在越來越快速的生活中,都能活出自己的慢靈魂。

17

Page 20: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畢業專欄

元姵文

撰文 = 林子淳編輯 = 賴惠慈

服務畫出夢想的藍圖

構出理想的雛形

  元姵文接手童軍社後,舉辦了服務隊到偏鄉幫助小朋友的學習狀

況,因為她深刻了解城鄉資源分配不均,對學童所造成的影響,希望

透過自己的努力改善這個問題。偏鄉的小朋友沒辦法像都市小孩一樣

去參加夏令營,接受多方的資源,所以元姵文希望每年寒暑假服務隊

所舉辦的育樂營與課程,可以啟發小朋友對某些事情的興趣,開拓她

們的視野,補足她們因為資源不足所無法碰到的事務。元姵文也在訪

問中說到,儘管只有一兩個小朋友因為她的話而改變,儘管只要少數

的小朋友在這些課程中得到啟發,她仍覺得有達到當初出服務隊的目

的。

  就讀森林系的元姵文對

教育充滿著熱忱,希望透過

自己的努力,到偏鄉幫助小

朋友的學習狀況,改善當地

的教育問題,但夢想的道路

卻不是她原先所想的那麼順

遂,但她也知道唯有勇於嘗

試,敢於挑戰,才能讓夢想

一步步建構成型。

18

Page 21: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除此之外,她發現偏鄉的教育問題是缺乏足夠的師資,

一個老師可能要兼任科任老師或是行政的工作,因此偏鄉的

孩子無法得到較充分的照顧 。了解這樣窘境的的元姵文想

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希望未來的自己能夠投入這一塊幫助改

善偏鄉孩童的教育環境。

轉彎,不一樣的可能

  元姵文一直對教育懷抱著相當大的熱忱,希望自己未來

能從事相關的工作,但大學入學考試卻沒有如願考上,到了

一個與教育完全無關的系所,也讓她認為她的夢想將就此止

步。但在偶然的機會下,她拿到永齡希望小學課輔老師的傳

單,心中對教育的渴望讓她決定去試試看。

永齡小學中的學童有些有成績低落、行為偏差的問題,

多數人面對這些孩童的狀況都會選擇放棄,因為她們認為對

這些學童的付出都只是徒勞,她們不會因此而改變,可是元

姵文卻不贊同。她認為只要有人願意嘗試為這些孩子做些什

麼,她們就會慢慢轉變,而她很願意成為那一個去改變的

人,去做這個大家都不願意做的事情。

萬一我可以

  元姵文回顧大一到大四所做的每一件事,她很感謝自己

能夠勇於嘗試,舉永齡希望小學為例,她有勇氣參加面試,

成為課輔老師,確立了想要當老師的目標。如果當初沒有給

自己一個機會,進而發現自己對教育有熱誠,她現在也不會

往教育這條路發展。

  元姵文勉勵大家:我們常常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會想很多

「萬一」,萬一做了這件事情會有不好的結果,常常往不

好的方面想。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人的能量是有限的,

在想這些萬一時就會耗掉一些能量,為什麼這些萬一不是朝

好的方面想呢?因此面對挑戰時,不需要因為思考失敗的可

能性而卻步,更不需要因為自己不熟悉的事務而打退堂鼓,

只需邁出大步勇敢嘗試,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19

Page 22: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新團隊形式的誕生

常見的活動架構下,一個團隊通常只有一個領導者,負責帶起討

論和統籌進度。在活動中,可能是活動的發想者或是負責人,稱之為

「總召」。

凡值的團隊組成與普遍的形式不同,不是總召一個人帶領所有人,

而是籌備者因一個理念而聚集,因為彼此理念相同而可以直接去執行

許多事務,少去了再傳達過程中可能會有的誤差,也就是說,不會有

大家因各自的想像與解釋不同,在行動上有所落差,這樣的情形產

生。所以,這樣的團隊中,大家都是平等的,站在同一個出發點:共

同發想,共享資訊,共享成果。

  從中興大學的縮影,因為現今資訊的流通與觀念的進步,越來越

多組織甚至新創公司,以有別於早期,追隨者被動地聽從領導者的指

揮,這樣的方式運作。而為什麼要大家同為理念者呢?優點在於,不

會有資訊不對稱的狀況產生,而是迅速且透明的流通;不會有上對下

的命令感,取而代之的是團隊共有的情感。

從凡值看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張忠謀曾提出「大學生要培養的十一項能力」,其中一項便是學

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即為擁有自己的觀點,思考過程中不受他人影

響、不盲從,並能說出自己的想法。發起藝術季的八位同學,多為大

三、大四,嘗試本科系不同的體驗,除了是挑戰,也是一個課業之外

的磨練。跳脫了躊躇於對自己科系未來的重重擔憂。

  有創意的獨立思考者會專注觀察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日常生活中

練習挑戰自己與他人的觀點,例如:針對具討論性的輔大宿舍議題,

而非「得知」而是去做更深入的探討,「為什麼仍是這樣的制度?」、

「為什麼校方不願去正視這抗爭已久的問題?」習慣提出「為什麼」,

在思考與過濾後,凡值就這樣誕生了。

  在中興,有人念書念得痛苦,卻又礙於轉系條件而不開心地過了

四年;有人對自己所學毫無感情,念書只是為了張文憑,天天和朋友

打哈哈過日子,對人生全然沒有想法與方向。是不是考完大學,進入

中興,安逸於現況卻忘了要思考?思考與自身有關事物、與大學生相

看相關議題

從興大第一屆藝術季

校園議題

藝術季

撰文 = 林家禎編輯 = 任柏瑞

20

Page 23: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關議題、社會之時事,思考處於這樣的時代,我們

應該跨出自己的舒適圈,擁有自己的思路,並懂得

表達。千萬不要誤會,獨立思考並非輸出「批判」,

然後獲得「成就感」,而是使自己可以使自己釐清

自己的思緒。藉由表達,得到回饋。

從興大第一屆藝術季看中興

  和同樣舉辦了藝術季的台大政大相比,中興的

學生較關注於「自身」相關的事務,活躍於系上或

是社團,對其他活動的參與感相對較低,很多人稱

之為「保守」,甚至「封閉」,但真的是這樣嗎?

  中興大學創立多年,前後新增文學院及其他類

組科系,卻並未設立藝術學院。第一屆藝術季由一

群跨越不同領域科系的學生所發起,從機械系到歷

史系,從獸醫系到應經系,這些系和藝術都沒有直

接關係,但這群人願意攜手跨出第一步,舉辦一個

以藝術為主題的活動。

  面對那些「保守」、「封閉」的說詞,中興有

一群人用行動證明了我們絕不止步於此,以第一屆

藝術季,來看中興,現在只是蛹,正在慢慢蛻變,

不管未來會有什麼活動,由誰發起,都正朝著越來

越成熟的方向前進著,更頻繁且多元的跨系交流甚

至跨領域創新,就從藝術季開始。

凡值後的中興

  「每個人身上平凡卻又不凡的價值」是凡值所

強調的主題。

  參與藝術季的互動開幕式,是不是深切的感受

到自己是中興的一份子?參觀過雲平樓地下室的常

設靜態展,有沒有驚覺生活中的日常是如此的可愛?

走訪過校園各角落的展品時,接收到大自然傳達的

心聲了嗎?這次藝術季所要傳達的是:個人、所處

環境和整個社會之間的關聯。我們平常認為理所當

然的耳聞、覺得遙不可及的事件、足以影響世界的

劇烈議題,其實悄悄影響著你我平凡的日常,用它

們輕巧、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達他們的價值。

  是啊,我們看似平凡,就如同興大第一屆藝術

季是由一群平凡的學生自發地發起,從開幕式到常

設展,都可以感受到平凡的力量。他們帶來的不只

是對於整個學校的改變,也是對於個人的創新。

  「你的平凡,是我的不凡」這樣直接的暗示,

你接收到了嗎?

「乘法人」之必要

  乘法人能融合兩種以上專長,創造新價值,而

與加法有什麼不同呢?加法只是單純的技能或是技

巧的疊加,只要有時間、有錢、有意願,就能擁有,

例如:想考取相關執照,需要花費「時間」和「心

力」。反觀乘法人,能連結兩種以上專長,使之產

生化學反應,「質變」創造附加價值的新能量,甚

至能創造新職種、新產業。

  「跨界」是邁向乘法人的一大關鍵,凡值做到

了這點:會做甜點,懂美學、行銷,就可能成為甜

點行銷人;你有超強美工能力,又有很多創新的想

法,有機會成為策展規劃人。

  連結與創新,即為先跨出原本的框框,學習新

事物,再將兩種以上的專長連結,創造出新點子,

這,就是乘法人。可以驚喜與讚嘆這樣的能力,但

千萬不要覺得遙不可及,為了提升競爭力,這是身

為大學生的我們都應該追求的能力。

21

Page 24: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校園的形成如同人生一樣,被過去、被人、被環境層層堆疊。

  過去的歲月停滯著,不能再被改變了,但是當下或往後的日子還是持續變化

著,也許聆聽過去的一段故事、一個地點的變遷、一件歷史的緣由,都會悄悄地

觸動到我們的心;或許這一段歲月在重新認識後,會變得不平凡、不再死沉,而

是躍動在你的心中,給你一股不乏的動力。

迷路了就回家吧

  中興校園是我們生活四年的地方,在無數次的互動下,讓你在每一天都有新

的認識,不論是人或是校園,人與人頻繁的接觸下,我們成為了朋友,但你與校

園也成朋友了嗎?而校園帶給你的感覺是什麼呢?是疲憊,在期中期末和小考的

鴻海中被淹沒;是溫暖,每一隅都充滿和朋友聊天走過的風景;還是忙碌,在系

學會與社團中四處參加活動;抑或感謝,這四年間培養了自己出社會後所需的能

力。這種種感受的累積都是一種家的感覺吧!

帶來無盡熱忱

  身為興大學生的我們,對系上或校內外活動關心嗎?一定會有人大聲地回應,

不過你有注意到一群人沉默不語嗎?為什麼?是因為活動宣傳不佳,還是我們不

想花費時間去做這件事呢?或是認為做這件事沒有意義呢?這些疑問全都源自對

中興、對自己所屬的科系,缺乏一種歸屬感,或是說認同感。

  認同自己身處於這個校園內,是這個校園內的一份子,凡值藝術季就是一個

傳達給我們這樣感受的團隊,「為什麼很多學校都有藝術季我們沒有呢?既然沒

有,我們就一起來辦一個屬於中興的藝術季。」突發的一個疑問,心中的一股熱情,

將熱情聚集起來,獨一無二的一夥人,只屬於我們的夢。

校園認同

藝術季中的

校園議題

藝術季

撰文 = 任柏瑞編輯 = 林家禎

22

Page 25: 超賽思新刊 Xess new vol.4

校園導覽--一張興地圖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與中興大學有多少接觸

呢?在校園中留下了無數足跡,有多少是踏進你心

中的?每天都會走過的路對你而言是平凡的,但深

入了解它的過往後是否感受到它的不凡了呢?凡值

藝術季--校園導覽,帶你再次走訪校園,重新認

識我們的家。

  惠蓀堂、東側舊校門、小禮堂、森林系館、獸

醫系館、實驗田、機械系館、作物大樓、農環大樓、

圖書館、中興湖、社管大樓、人文大樓……這些地

方我們一定都不陌生,不過從日治時期開始的農林

專門學校到現在的中興大學,這其中的演變你一定

毫無頭緒吧,過去的行政大樓是現今的國農大樓,

這也是為什麼舊校門原址在那。應經一館是以前操

場的位置,這是為什麼紅土網球場在那裡。獸醫系

有自己的小動物園,照護養育著你意想不到的動

物。最早的圖書館是在小禮堂,舊圖書館名稱是中

正紀念圖書館,學長們可是稱呼它為馬桶,那麼為

什麼呢?圖書館內的機器人有幾隻?它們又是怎麼

來的呢?學校內兩層樓的建築歷史有多悠久呢?這

些就不多做解釋了,交給一張張的舊照片搭配解說

人員細心的導覽,與充滿好奇心的你來解答吧。

  相信在這趟旅途中或者應該說是一場時光冒

險,我們一起踏進了不曾體驗過的時光中,不論有

沒有多了解一些事,或是有什麼新想法,這些體悟

應該都已經記在心中,也希望你與校園的距離又更

接近了。

無聲的談話

  常設展中的「刻板印象」與「出沒地攻城略地」

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對彼此有所了解與更進一步的

對話。

  「刻板印象」:在純白釘子牆上面,釘著各種

特質,如同平常我們總是會對不同的系所定義標

籤,這特質也已被釘入我們心中,如今給各系的人

一個空間,以沉默的、直白的方式,連結獨特的我們,你

們所不了解我們,一條棉線從彼端到另一端繞過了多少節

點,也形成了你我,而釘子似乎不再穩固的釘入在彼此的

印象中。「刻板印象_反思」:是不是常會有人對你說:

「讀這個系以後找的到工作嗎?」、「讀這個系不好啦」、

「考研究所以後工作比較好找」,看著照片上映照著我們

彼此的回憶,但你是否真正替自己想過:「以後我想做什

麼?」在人生路上我們會聽到許多不同的意見,不過請記

住前進的人是你,替自己好好思考一次吧。

  「出沒地攻城略地」:偌大的展覽空間,中央擺放著

整個中興校園的立體模型,各色的旗子區分著不同學院的

我們,不論是操場、綜大、圖書館、圓廳、甚至是全家,

都可能是你我常出沒的地方,插下屬於我們的足跡,在旗

子上標示出屬於你的說明、圖例,也許你插下的點已經密

布著各種色彩,是同學院還是不同學院的人常出沒呢?或

是可能只有零星幾點,但與你一樣出沒在那裡的人的想法

又是什麼呢?對於模型上空曠的地方,你心中燃起好奇心

了嗎?來過這裡之後,回到你的出沒地看看,也許正有一

群人也與你做著一樣的事。

  幾百條棉線與幾百張旗子,表達的不只是人的特質、

習慣而已,更是彼此的一種互動,我願意來看展的人了解

我的學院、我的習慣、我的特質,那也希望下次我來的時

候能夠看到更多不同的人的呈現。當你去參與一件事情的

時候,也許會無意間影響了你的朋友或者是一位陌生人,

而會造成什麼不凡的事發生呢?那就由你來自己體會吧。

希望你能記得

  這些年你參加過多少校內活動了呢?是否在活動當中

跟身旁的人更熟了呢?或者是認識了一群朋友呢?在活動

當中得到的是深刻的情誼、美好的時光或者是對自己是興

大人的一份感動。

  也許有一天你會忘記自己參加過哪些活動,不小心忘

掉一些久未聯絡的朋友的模樣、忘記當初是怎麼認識你們

這群摯友。不過有天當你回到興大時,心中會懷念那時候

身為興大人的那段時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