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15
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授權釋出】 1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Oct-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2: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以前有個孩子,非常喜歡香蕉,

喜歡香蕉的原因,

不只是香蕉好吃,他一次可吃數根,

不只是香蕉便宜,他一次可買一大串,

不只是香蕉好看,那是多麼溫柔的澄黃,

不只是香蕉營養,有利於食後的消化。

而是香蕉長得彎彎,,有道巧妙的弧度,

類似手掌手指伸開的弧度,

香蕉的寬度,又在人的手掌圈握握內,

這使香蕉成為握來最輕省的水果。

2

Page 3: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老師,香蕉為什麼長的彎彎?」他問道。

「你在搗亂嗎?」老師不客氣的回應。

「香蕉彎彎的形狀,一定有代表什麼?」他又問道。

「你真的是在搗亂。閉上你的嘴,安靜翻看課本第xx頁。」老師在警告他。

「香蕉又沒有骨頭,怎麼在重力下,又能尾部向上呢?」他喃喃低聲,不敢給老師聽到。

後來,他發現學校沒有一門課在教香蕉為什麼長的彎?他是神經病嗎?自閉兒嗎?怎麼老是纏繞在這問題上?

3

Page 4: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長大後,他到高雄的旗山、屏東的內埔、南投的埔里、台中的豐原、花蓮的豐田等地,邊看香蕉邊思想,邊請教老農。 他想總有一天,也許可以回頭告訴, 另一個像他的孩子, 「香蕉為什麼彎彎的?」 我就是當年問這問題的怪孩子。

4

Page 5: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單純的觀察香蕉,有種單純的喜悅,是給單純的人,單純的享有。我以前以為怪小孩,才會欣賞香蕉,作為他祕密的喜悅、羞傲的樂趣。後來,我才知道上帝看祂所造都是好,我才坦然。這也使我,觀察自然萬物,常由這角度。有些人學生物,是想成為生物學家;有些人學電機,是想成為電機工程師;有些人學畫,是想成為畫家。但有人學習,只為自己求知,只是自己生命的樂趣,不想被歸類。

5

Page 6: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香蕉要長得彎曲,是在雌花的胚胎形狀就是彎曲,那是原型,是我肉眼看不到的。但是我相信,生長初期的原型,使發育時要持續照原型放大,仍很奇妙。香蕉每一個斷面,朝上的組織生長速度比較慢,朝下的組織生長速度比較快,側邊的組織要上下連結,才能長成彎曲。

6

Page 7: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只有在每個生長斷面同步協調,才能整根香蕉長成弧形。而且每根香蕉的弧形曲率都微有差距,上、下兩排交互相疊,組成三度空間的雙曲面。這是非常複雜的立體結構,又具巧妙的位置配合,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很協調。

Banana是個奇妙的單字,”na”在英文字常出現,”nana”連續出現,我查語源學才知道,是外來語。中非洲的剛果語,當地人最早種植、食用,葡萄牙人發現後,將香蕉帶出與叫法。

7

Page 8: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香蕉的成熟是由硬變軟,由綠轉黃。在同一串裡,每一根香蕉都是獨立,所以成熟時間快慢不同。這幫我們不用怕一次熟爛,就需將每根香蕉吃掉。吃香蕉是「失戀」,是二十世紀初期流行的無聊用語,其實香蕉皮很堅強皮,香蕉分內層和外層;外層的組織緊密可以防水滲入,內部組織較鬆,又使果肉內呼吸作用的氣體外溢。這使農民在香蕉外面的套袋,有許多孔洞。香蕉皮許多含油質的纖維組成,纖維又長又直,才能維持沒有骨頭的香蕉不變形。

8

Page 9: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剝開香蕉皮,香蕉的果肉是包在許多細種子外的外面,顏色白,是食用部分。香蕉成熟時多具澱粉與糖分,。不要輕看這部分,許多非洲人迄今仍是賴此維生。

香蕉的造型,非常容易在人的手上拿、握、撫、滑、按、壓等,早期的電話造型是香蕉是正確的選擇,電話被手機、iPhone取代後,手機是很薄二度空間體,輕巧手卻不容易拿。手大部分是手上四根手指頭撐著,大拇指在滑。未來手機可否逐漸朝向香蕉造型,容易拿又可讓更多指頭操控?

9

Page 10: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香蕉的造型如此穩定,大部分是可食部分,少部分是果皮。用香蕉的結構思考超高樓層建築,用建築外層結構模擬果皮,用建築內部可用空間模擬果肉,用果皮與果肉的稜狀線條模擬鋼柱,將造成最少材料的建築結構,也許是未來的聰明高樓(smart-building)。

欣賞香蕉大自然的藝術可以給人一看再看,甚至百看不厭,不像某些漫畫書,或動畫,我們很少看十遍以上。

10

Page 14: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1. 觀察市場上的一種水果

2. 臺大生態池抓魚記

14

Page 15: 103-2 張文亮 教授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3/103S203_AA06L04.pdf103-2 張文亮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頁碼 作品 版權圖示 來源/作者

1-15

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13 PowerPoint 設計主題範本。

本作品依據 Microsoft服務合約 及著作權法第42、52、65條合理使用。

11

台灣大學張文亮教授。 以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12

台灣大學張文亮教授。 以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13

台灣大學張文亮教授。 以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14

台灣大學張文亮教授。 以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