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fenbi.com

Post on 21-Oct-2021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粉笔教师招考

系统精讲课程

教育学

粉笔直播课

讲师:任冉

粉笔直播课

宏观教育概论

1. 教育与教育学

2. 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学框架

中观教育原理

3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4. 学生与教师

5 课程

微观教育实践

6. 教学

7. 德育

8. 班主任与班级工作

粉笔直播课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粉笔直播课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一、教育的概述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三要素

第一节 教育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二、教育的本质及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

本质属性

有目的地培养人

的活动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

特征

质的规定性

历史继承性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一节 教育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1

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

真题演练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粉笔直播课

按作用的对象

1. 个体发展功能

2. 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性质

1.正向功能

2.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

1.显性功能

2.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功能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四、教育的起源教育是神创造的

利托尔诺沛 . 西能

孟禄

宗教神话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生存本能

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和人的发展需要

米丁斯基、凯洛夫

否认社会性

第一节 教育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考题精炼】1.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早期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C.生物界成年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五、教育的发展

古代 近现代原始

1.自发性、广泛性、

无阶级性

2.和生产劳动紧密结

3.教育内容简单,教

育方法单一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1.学校产生 2.生产劳动分离3.阶级性和等级性

4.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中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两汉、隋唐、宋元明清

西方: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

1.国家加强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立法

第一节 教育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中国古代

1

夏商2 3

西周 春秋战国

1.教育场所

2.教育目的

3.教育内容

1.教育场所

2.教育内容

1.教育场所

2.教育内容

粉笔直播课

中国古代

1

两汉2 3

隋唐 宋元明清

1.教育场所

2.教育内容

1.教育场所

2.教育内容

3.选士制度

1.教育场所

2.教育内容

粉笔直播课

西方古代

1

古埃及和印度

2 3

古希腊和罗马 西欧中世纪

僧侣学校

宗教教育

《吠陀》

斯巴达和雅典

家庭教育

教会教育(七艺)

骑士教育

粉笔直播课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教育终身化 教育全民化 教育民主化 教育多元化 教育现代化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一、教育学及发展

萌 习俗、机械、包含

发 百家齐放

Your textClick here to add your text or

Copy Your text and paste it here

创专门

《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培根、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卢梭、洛克、

裴斯泰洛奇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现代教育理论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萌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

孔子《论语》

1.关于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性相近,习相远也”2.关于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3.关于教育的目标:“学而优则仕”4.关于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5.关于教学:“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教育学及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人性论 教育作用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学而优则仕 六经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

孟子 性善论 扩充善性大丈夫,明人伦

道德教育 盈科后进

荀子 性恶论 化性起伪 大儒 儒家经典闻见、知、行

墨子 人性素丝说 兼爱、非攻 兼士、贤士

政治和道德;科学技术;文史和思维能力

主动、创造、实践、量力;亲之、闻之、说之

观点人物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创

苏格拉底产婆术

讽刺—定义——助产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广博而有用的知识

柏拉图《理想国》

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教育的最高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古希腊三贤

萌二、教育学及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创

昆体良 《论演说家教育》

又名《雄辩术原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专著

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萌二、教育学及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考题精炼】1. 关于教育的内容,( )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2.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论语》C.《学记》 D.《孟子》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创

培根 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经验化教学:知识源于感觉,重视经验的作用;科学归纳法:真理的获得源于科学的归纳;首次提出 “教育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1632),独立学科的标志;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创三、教育学及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创

赫尔巴特 传统教育代表人 科学教育学之父

杜威 现代教育代表人

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五步教学法;教育无目的论

创三、教育学及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进一步规范;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创

卢梭 《爱弥儿》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给破坏了;高度尊重儿童

洛克 《教育漫话》

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

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创三、教育学及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康德 《康德论教育》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这门课程

斯宾塞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作为专业术语教育预备生活说

创五、教育学及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考题精炼】1.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洛克

2.被尊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3.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儿童中心”、主张“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维果茨基 C.布鲁纳 D.杜威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创

马卡连柯 《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用马克思主义探讨教育

问题

凯洛夫 《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

国初期影响广泛

发四、教育学及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 《教学过程》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和谐

布鲁姆 《教学目标分类学》 掌握学习理论

姆有掌握,纳来结构,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全面和谐好斯基

发教育学发展阶段

粉笔直播课

第二章 教育基本规律

粉笔直播课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第一节 教育和人的发展

一、发展的概念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1

2

身高、体重、骨骼、肌肉

认知和个体倾向性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二、身心发展规律及启示

个别差异性

顺序性

从人发展的整体来看

√ 循序渐进× 揠苗助长 凌节而施

阶段性

抽取其中一阶段来看

× 成人化

不平衡性

A和A的比较

√ 适时而教 关键期

A和B的比较

√ 因材施教

互补性

长善救失

第一节 教育和人的发展

粉笔直播课

顺序性和阶段性区别

教师招聘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

顺序性:翻---坐---滚---爬

阶段性:三---六---七---八

粉笔直播课

粉笔直播课

个别差异性

教师招聘

粉笔直播课

【考题精炼】1.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 B.互补性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 对童年期的 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3. 童年期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少年期抽象逻辑已有所发展,青年期则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第一节 教育和人的发展

来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依靠外在力量

二因素混合论

内发论

外铄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

2

3

遗传(可能性) 环境(可能变现实)2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1

3 4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孟子、佛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登

荀子、洛克、华生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粉笔直播课

1

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

真题演练

1. 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生产力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社会文化

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教育发展变化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政治经济 生产力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社会文化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教育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 生产力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促进民主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文化影响教育取向;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政治经济 生产力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

学校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粉笔直播课

教育基础

社会文化

社会人口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政治经济 生产力

教育对人口发展的促进作用—人口功能

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流动合理化

四、教育与人口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粉笔直播课

粉笔直播课

【考题精炼】1、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 )决定的。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文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人口

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文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人口

3、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粉笔直播课

心之所向 无所不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a willing heart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