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20 ra08 都市1cepaper.xmnn.cn/xmrb/20180820/08.pdf ·...

Post on 18-Oct-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当年建设中的海沧大桥当年建设中的海沧大桥。。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责编:黄 鑫 美编:郑俊炜

A08

跨岛发展:一座桥改变一座城海沧大桥1999年建成通车,成为连接岛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

工艺创新破解多项难题

海沧大桥作为国内第一座三跨连续漂浮结构的桥梁,从设计、科研到材料,都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采用这一结构形式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这段海域上空是飞机起降的航道,对建筑物的高度有所限制,斜拉桥的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跨度大的问题,但桥塔太高,影响飞行安全;二是抗风性比较好,在沿海多台风的气候条件下,又要兼顾桥下万吨巨轮通航的实际需要,悬索桥是最佳选择;三是桥型美观,作为景观工程,与厦门环境的融合更为雅致,同时行车舒适度高。不过,新工艺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末才开始建设大跨度的桥梁,当时在这方面技术还比较薄弱。在海沧大桥建桥之初,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可供参考的设计和施工文献、资料非常少。

既有先行先试的果敢和创新,又有迎难而上的智慧和毅力,路桥人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率先破解了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施工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并成功解决了无索区钢箱梁吊装、海水造浆等十多项新技术、新工艺。

景观设计国内首开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海沧大桥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对桥梁做了景观设计,在桥梁景观上首开先河。从那以后,其他地方建桥梁,也逐渐把景观设计考虑在内。优美流畅的桥梁造型,轻巧独特的锚、塔结构、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桥梁色彩,美轮美奂的夜景效果等,使海沧大桥就是一个艺术精品,成为厦门新地标。

长远考虑预留调整8车道

海沧大桥采取政府投资、国内银行贷款和利用国外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在当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海沧大桥预留了将来调整为8车道的条件,考虑了长远发展需求。

海沧大桥还没建成时,厦门岛和海沧的陆路交通有30多公里。

市民谢女士家住海沧,工作地点在岛内的莲花三村,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 年前,厦门岛到海沧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从码头坐船,二是乘坐公交车,从岛内经集美、杏林,再到海沧,“靠船只驳运,不太方便,坐公交车要绕一大圈,时间需要一两个小时,回家路可谓相当

漫长”。市民热烈期盼建一座大桥,城市的

发展也迫切需要一条新的过海通道。彼时,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越变越“大”,仅有的两条通道——厦门海堤、厦门大桥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1996年,连接厦门岛和海沧的海沧大桥破土动工,这是厦门岛的第三条出岛通道。

[

旧貌]

到海沧交通不便特区发展需要新通道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建设海沧大桥,前期调研用了整整7年时间。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曾超回忆说,前期调研要研究诸多方面,如水文、地质、气象、环境等。他举例说,为了收集海沧大桥周边的风向情况,当时在火烧屿设立了收集站,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收集气象资料进行研究,还查看了厦门气象台有史以来的风向记录,“厦门处于台风多发带,这么大跨度的桥,对风非常敏感”。

海沧大桥总投资28亿元,在建桥的

过程中,建设者遇到了许多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包括工程规模宏大、建设条件恶劣、技术难度大等。路桥人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建设期间,1999年 10月,一场超过 12级的台风正面袭击厦门,当时海沧大桥还没通车,当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的时候,台风过后,海沧大桥毫发无损。

1999年 12月 30日,海沧大桥建成通车,前后只用了3年,创下同类桥梁建设速度之最,成为特区精神的生动写照。

7年调研3年建设充分体现特区精神

[

建设]

技术水平世界领先2008年获评“詹天佑奖”

桥梁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纽带,桥梁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海沧大桥代表着20世纪中国建桥水平最高成就。

与传统的悬索桥相比,海沧大桥的施工工艺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它是世界第二座、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

2008年,海沧大桥获评“詹天佑奖”,这是我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

2014年,海沧大桥荣膺“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该项评选活动由中国建筑业协会联合13家行业建设协会共同举办,海沧大桥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工程项目。

文/本报记者 刘 艳 通讯员 李 如图/路桥集团 提供一座桥,改变一座城。1999年,海沧大桥顺

利通车,6公里的大桥,把海水阻隔的厦门岛和海沧连为一体。作为连接岛内外的重要通道,近20年间,海沧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带着信息流、资金流来来往往,掀开厦门经济特区交通、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海沧大桥的建设者,路桥集团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了一首改革开放发展的壮丽诗篇。

[

地位]

日通行量达16万辆将岛内外紧密相连

大通道掀开新篇章,推动城市精彩蜕变,为特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横跨天堑的大桥,就像一根动脉血管,将岛内外紧密相连。海沧大桥的建成,将厦门岛和海沧的陆路交通由原来的30多公里缩短为6公里,大大缓解了厦门进出岛的交通压力。

市民谢女士在海沧大桥通车后,立即买了一辆车,“进出岛太方便了,我的孩子在六中上学,从六中到海沧,10 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家住体育东村的市民蓝女士,选择在海沧买房,“从海沧区行政中心到厦门市政府,17分钟就能到”。

一座桥,改变的不仅是速度,还有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一座城市的发展格局。

市政协特邀研究员朱奖怀回忆,当时厦门主要的经济、商业和工业,全都局限在岛内,岛内的发展基本饱和,岛外的发展却明显滞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成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海沧大桥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厦门西向进出岛交通,对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极大地推动了城市格局、产业结构、人文内涵、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跨岛发展。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海沧大桥在2008年的汽车流量约为2905.6万辆,到2016年猛增到5420.2万辆。目前,大桥的日实际流量已激增到16.12万辆,占进出岛汽车总流量约40%。

串起鹭岛的光华,海沧大桥还将继续在迎来送往中分享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一个更美更好的厦门正向我们走来。

[

影响]

海沧大桥建设单位为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厦门市第三条进出岛通道,连接厦门东渡港和海沧投资区。大桥全长6319米,主跨长648米,桥面宽度32米,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时速为 80km/h。该桥是亚洲第一座、世界第二座

“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代表着20世纪中国建桥最高成就。

●●19961996年年1212月月1818日日海沧大桥破土动工海沧大桥破土动工●●19991999年年1212月月3030日日海沧大桥建成通车海沧大桥建成通车●●20102010年年1212月月3030日日海沧大桥西引道立交通车海沧大桥西引道立交通车●●20172017年年海沧大桥完成夜景提升改造工作海沧大桥完成夜景提升改造工作

大事记

大事记

荣誉榜

项目名片

项目名片

亮点亮点

海沧大桥通车时的壮观场景海沧大桥通车时的壮观场景。。

◀海沧大桥是连接岛内外的重要通道。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