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9月3日-9日 安息日下午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 … ·...

Post on 12-Aug-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第11課 9月3日-9日 安息日下午

耶穌要求他們「跟從我」

在主後326年,羅馬皇帝尤里安發起一項運動要復興異教信仰。因為基

督教控制整個羅馬帝國,以致他和異教領袖感到擔憂。尤里安對一位著

名的異教祭司提出的意見以表示他的憂慮,同時給與提示指出為什麼基

督教發展這麼迅速:「我認為當那些窮人被(異教)祭司疏於照顧和忽

視的時候,那些邪惡的加利利人(基督徒)看到這種情況便全心全意地

行善事……他們不但照顧他們的窮人,甚至連我們的窮人都照顧,每一

個人都可以看到我們的百姓得不到我們的援助。」――引自羅德尼‧斯

培克著,《上帝的城市》,原文第31頁,2006年版。

羅馬人認為,當基督教的領袖耶穌基督死去以後,基督教便會逐漸消失

了。但是根據記錄,反而是有許多羅馬公民跟隨了耶穌。他們怎樣解釋

這一個「問題」呢?耶穌的跟隨者藉著滿足在他們四周那些人基本的需

要,以顯示耶穌的愛。這就是耶穌在世上時所作的,這亦是祂的跟隨者

同樣要作的。

難怪,有這樣多的人會作這些事;因為他們要跟隨耶穌的榜樣,學習祂

的樣式作出奉獻。

■研究本週學課,為9月10日安息日作準備。

閱讀本週學課經文約10:1-5,16;路9:2;啟14:6-7;路19:1-10;徒26:11-27;啟3:20。

存心節「羊不跟著生人;因為不認得他的聲音,必要逃跑。」(約10:5)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年第3季‧7~9月

75page

第11課‧耶穌要求他們「跟從我」星期日 9月4日

請讀約10:1-5,16。這些經文說

明,身為耶穌之代表的我們,於尋找

和引領人歸向耶穌的時候,必須要在

我們的社會中與眾人建立有建設性與

愛的關係,為什麼這是很重要的呢?

我們該如何讓他們學會聽到耶穌的聲

音呢?

一個朋友低聲談話較比一個陌生人

的大聲呼喊更加有能力吸引人歸向

耶穌。當我們使朋友信賴我們的時

候,那位好牧人(約10:11)就能

夠藉著我們為祂工作,去幫助這些

人聽聞、認得,並且跟從祂的聲

音。

當然,重要的乃是我們自己先要認

得耶穌的聲音,然後才能夠讓別人

也認得祂的聲音。我們需要有上天

所賜的識別力,去分辨出撒但狡猾

的聲音和耶穌的聲音。實際上,我

們永不要忘記善惡之爭的實況,我

們有一個仇敵正全力祕密運作,攔

阻人們與耶穌建立救恩的關係。

不過,我們可以成為有效用的管道

幫助人,好讓人認得耶穌的聲音。

祂藉著自然界(儘管因墮落而遭受

破壞),上天間接的運作,聖靈的

影響力,虔誠的人士及祂的話語

―《聖經》―對我們說話(請

參閱懷愛倫著,《喜樂的泉源》第

126-135頁,2006年版)。當我們

前來就近並順從那聲音的時候,我

們就成為別人的嚮導引領人認得祂

的聲音。最後,我們要小心,正如

耶穌曾提出警告,不要作瞎子領瞎

子這件事(請參閱太15:14)。

耶穌為什麼會有這麼不可抗拒的能

力吸引人歸向祂呢?全是因為祂那

無私奉獻自己的榜樣,這種榜樣令

人難以抗拒。當我們,祂的身體,

把自私放下,披上僕人之性,讓祂

在我們的裏面活出祂的生命來,別

人便會被吸引接受基督的呼召。

我們作為好牧人的代表,必須要在

我們努力爭取使人跟從祂的時候,

反映祂那傳道服務的品格。說實在

的話,服務真誠,如此便可反映出

耶穌那犧牲的愛,開啟我們為他們

服務之人的耳朶,並且清除社會和

教會之間的障礙。

你有什麼具體又實在的方法,可讓人

聽聞大牧者的聲音呢?

【他們認得祂的聲音】

76page 星期一 9月5日

【我們尋找】

請讀路19:10;可1:17;路9:2;啟14:6-7。在這些經文中都有一

個什麼共同點呢?它們告訴我們要作

什麼呢?

多年以來,有一群復臨信徒祈禱:

「主啊,請在我們的社會中吸引人

到我們教會來歸向你。」――好似

我們的教會是一塊磁石會產生魔力

吸引人。不錯,有時人會走進我們

的教會尋找上帝,但我們教會方面

並沒有盡了多少力。

要是近幾年,你的教會並沒有人進

來,你們會作什麼呢?若你們只是

集中於祈禱求人進來,便不是跟隨

耶穌的方法救人。祂找人與之相

處、交往,使他們得救。「我們不

應等待人們來找我們;我們必須深

入他們中間去尋找他們。在講臺上

講道,那只是開始而已。還有無數

的人,除非有人將福音帶給他們,

他們就永遠無從接觸福音。」―

懷愛倫著,《天路》第192-193頁,1985年版。

有比喻用以說明尋找的這一題旨:

1牧人留下羊圈內的九十九隻羊,

去尋找那一隻走迷的羊(請參閱太

18:10-14)。耶穌說這故事,是

勸人要從罪中扶助並保護那些「小

子」。「小子」在字面上可指小孩

子或未長成的基督徒。若他們迷失

走回去世界,我們要像耶穌一樣去

尋找他們,並以愛護的心把他們帶

回給耶穌。

如以上的經文,要點是相似的:我

們要主動去尋找失落的人。我們需

要加倍去接觸他們。雖然,有時會

有人從街道上走進教會來說:「請

你指教我有關上帝、救恩、真理的

事情。」但往往不是這樣,對嗎?

2使用「基督的方法」去接觸失落

的人,「就不愁沒有功效,也絕

不會沒有功效的。」―懷愛倫

著,《健康之源》第124頁,1999年版。不過,我們是否只注意「掛

在板上低垂下來的果子」―有基

督教世界觀的人,例如:別教派的

基督徒?至於那些「令人難以忍受

的果子」―世人、無神論者、伊

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徒

等,我們又作了什麼呢?根據歷

史,有基督世界觀的人會尋找復臨

信息的真理;但我們要盡本分,介

紹其他世界觀的信仰群體,讓他們

認識耶穌,也同享耶穌的愛。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年第3季‧7~9月

77page星期二 9月6日

有些時候,教會會用健康、家庭、

個人理財、衝突事件處理等活動節

目以推行社會服務工作,並且會

問:有什麼橋樑可帶領他們到達

「跟從我」的階段呢?我們不如

問:「誰是橋樑呢?」答案:「你

就是呀!」「使人信服福音最強最

充足的理由,就是一個愛人而值

得人愛的基督徒。」―懷愛倫

著,《健康之源》第454頁,1999年版。教會之所以蒙福能留住那些

有興趣參加每一項活動和節目,對

探討真理有積極態度的來賓在教會

內,是由於有一群真誠熱愛上帝及

竭力培養與維繫友誼的教友。

就負面說,教友對來賓毫不在意,

或者以冷淡的態度待來賓,便會令

你的教會在對外佈道方面產生壞的

影響。「因為信徒從未回心轉意,

還有那些曾回心轉意後又故態復萌

的信徒;所以才讓主沒有引導人接

受真理。這些未真正獻身的信徒對

新信主的人會有什麼影響呢?他們

豈不使上帝賜給百姓要傳的信息失

效嗎?」――懷愛倫著,《給教會

的證言》第6卷,原文第371頁。

請讀路19:1-10。為什麼撒該要爬

到樹上去看耶穌呢?在這個故事中,

我們可得什麼教訓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猜一下:在耶利哥城,若那些人

阻塞了去耶穌那裏的路;但是,當

他們注意到撒該有熱切的興趣想去

接近耶穌,他們也充滿愛心地邀請

這個「罪人」到耶穌腳前,則會怎

麼樣呢?

我們都是在耶穌身旁的「群眾」,

必會深受祂的慈愛所「感染」,使

我們成為「得著傳染」的基督徒,

去愛那些在罪中奮力掙扎的人類。

若我們深入察覺並明瞭上帝對我們

這些罪人的愛心和恩典,我們便會

以熱誠的態度去尋找群眾,這些人

欠缺了在屬靈方面的位分與關懷,

沒有人招待他們,帶領他們去到耶

穌那裏。所以,我們要用愛心引領

他們到基督那裏。

在教會中見到有陌生的面孔,你會對

他們有怎樣的行動呢?你是否會有計

劃地去跟他們交談呢?或者你根本不

理這些人,想到自是有人會照料他們

呢?你自己有什麼答案,又有什麼地

方需要加以改變的呢?

【橋樑】

第11課‧耶穌要求他們「跟從我」

78page 星期三 9月7日

【發出要求】

耶穌和祂的門徒醫治人,然後把他

們的思想轉到永恆的議題方面(參

閱懷愛倫著,《健康之源》第23頁,1999年版)。馬可‧芬尼說,

若不向人介紹他們認識上帝,是我

們在屬靈方面玩忽職守。耶穌的傳

道方法乃是在人們最需要的地方去

接觸他們。這乃是醫藥佈道工作。

基督不是只滿足人們肉體的需要,

祂的目的是永恆的生命。醫療佈道

不是一開始便要求他們跟從耶穌,

但是最後都該達到這一階段。除了

待眾人有愛心之外,我們要像耶穌

一樣,渴望給他們一切的需要。

但你會說:「我只要作耶穌方法的

第一部分,我不會作『跟從我』那

部分;那不是我的恩賜。」若你作

了第一部分,你便會覺得很驚訝;

居然你很自然而然地與人分享耶穌

――這是很自然又容易的事;因為

你已在他們心中準備好那「基礎的

工作」。

當你與他們更加熟悉的時候,便會

想找機會談論信仰和耶穌對你的意

義,也要向他們提到屬靈方面的

事。問一問他們的家庭、職業、宗

教信仰,這樣便可開啟一條管道以

分享你個人的見證。

事實上,個人的見證是最有力的方

法去為主作見證,因為他們不會感

受到壓力和威脅。你並不是公開講

道;你只是說故事,而我們每一個

人都有我們自己個人的故事,是耶

穌在我們的人生中所作的事情。

請讀徒26:11-27,這是使徒保羅

對亞基帕王講述他自己的見證。從這

一事件中我們可學到什麼指引,使我

們常常找機會在別人面前為耶穌作見

證呢?

請注意不同的步驟和階段。保羅提

到他認識主之前是怎樣的一個人。

然後他說及他悔改的經驗。接著,

保羅又談到上帝在他的人生中所作

的事。最後他發出呼籲和請求。

雖然我們的故事不像保羅那樣富有戲

劇性,但你與耶穌之間的故事,只要

有適當的時機,便與別人同享即可。

但你會怎樣分享呢?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年第3季‧7~9月

79page星期四 9月8日

請讀啟3:20;太7:7-8及約1:12。這三處經文,在哪些方面是有聯

繫的。關於尋找就可尋見主,這是什

麼意思,這些經文對我們說出什麼指

引呢?

這些章節指出,人們為了接受耶

穌,他們必須祈求,然後尋找以及

開門。同時,啟3:20,這一節描

繪耶穌站在門外叩門,以致有一個

人打開門讓祂進去。

這些意見並不是矛盾對立的。藉著

聖靈的能力,主在人們的心中作

工,吸引他們歸向祂;甚至連人們

都不一定知道有這事發生。他們時

常尋找一些事,是生命本身不會提

供給他們的。這正是一個大好的機

會,向他們指出正確的方向,並且

幫助他們更加明白他們正在尋找的

是什麼事物。

而事實是這樣,耶穌藉著你可以在

你的社會中,去叩人們生命中的

「門」;凡願意「開門的」並且接

待祂的便會獲得因祂而來的福氣

(啟3:20;約1:12)。同時,祂

邀請祂的跟從者去祈求、尋找,並

叩祂的門。隨之而來的,便是祂國

度「美好的諸般恩賜」(太7:7-

8,11)。

當聖靈指示你,使你意識到,有人

已經預備好要為基督「開門」的時

候,你可以問他:「你是否喜歡與

我一起祈禱,願意接納耶穌基督,

並且要成為祂家庭中的一份子嗎?

以下的祈禱例子可以讓他或她使

用:

「親愛的主耶穌,我知道我是一個

罪人,需要你的赦免。我相信你為

了我的罪而死亡。我盼望我要從我

的罪中轉回並且改變。現在我邀請

你進入我的心和我的生命中。我希

望可以信靠你並且跟從你,並且承

認你是我的主和救主。奉耶穌的名

祈求,阿們。」

我們需要屬靈的識別力,知道在正

確的時候發出這個呼籲以及要求。

在這時候通常會有危險的情況,就

是太過進取的態度;而時常又有另

一種危險的情形,或者可能更差,

乃是又不夠進取的態度。有些時

候,人們需要一種堅決和愛心的推

動,為主作出選擇。誰會知道,有

哪一個人可能正瀕臨在兩個選擇的

邊緣;在基督裏有永恆的生命,或

者是永遠的滅亡呢?

我們肯定地相信,我們是有神聖的

責任。

【尋找就尋見】

第11課‧耶穌要求他們「跟從我」

80page 星期五 9月9日

進修資料

讀詩77:20;何11:4;林後5:

11-21。請讀懷愛倫著,《健康之

源》第9章,第40章,1999年版;

《天路》第15章,第18章,1985年

版。

有一位青年人,他愛主,希望讓人

知道耶穌的事。他口齒伶俐,發音

清晰,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得上帝

恩賜,是一位有能力的見證人。人

們喜歡聽他講論。然而,有一個難

題:他害怕要求人為耶穌作出立志

的決定,這一件事令其他教友感到

奇怪;因為他似乎都很願為主作

工,他很樂意公開地談及他的信

仰。最後,當有人問到他那種情

況,他所給與的理由正如我們在

星期三的課文中所見到的情形一

樣,因為這不是他的恩賜。他喜歡

撒種,但就是要讓別人去收割莊

稼。一段時間之後,他終於承認,

最重要的一件,是他害怕被人拒

絕。他時常感到為主作見證(是一

件好事),有些不能勝任和不足的

地方,乃是害怕在他向人們發出要

求之後,那些人不會作出立志的決

定。在教會中其他的人向他解釋,

作見證不是為了我們,乃是為了耶

穌。我們所作的見證都不是完美無

缺的。然而,我們可以祈求以誠懇

的盼望和愛心指引他們到耶穌那

裏,我們不能成為聖靈的角色,只

有聖靈才可為人帶來堅定的信心和

悔罪改過。我們對於別人來說,只

不過是基督之愛的一條管道罷了。

討論問題

1 當他或她害怕要求別人為了耶穌

作出一項立志的決定的時候,你會對

這人說什麼呢?

2 約1:9說:「那光是真光,照亮

一切生在世上的人。」這一節經文怎

樣幫助我們明白,主是以救恩去尋找

接觸每一個人呢?

3 你的教會對於來賓,怎樣向他表

現出親切友善的態度呢?你會怎樣對

待那些自動走進教會的陌生人,你是

否可用更好的態度去待他們呢?

4 最近一次,有人自動走進你的教

會,是在哪一天?教會方面有怎樣的

回應呢?

5 在班上,談論有關你自己悔改信

主的故事。你有否使用過你的故事

嗎?或者你怎樣使用你的故事,以便

在別人面前為主作見證呢?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年第3季‧7~9月

top related